天台之摩訶止观以十大章统收之:第一大意,豫示九章之大意,此有五略:一、发大心,大菩提也。二、修大行,止观之行也。叁、感大果,近者初住,远者妙觉也。四、裂大网,裂所化之疑网也。五、归大处,平等之一理也。第二释名,止观之名也。叁体相,止观之体相也。四摄法,摄诸法也...
《佛学大辞典》 / 282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大小便之二处。佛祖统纪叁十曰:「残秽在身,為欲蠲除便在二道成男女根。」 又无碍道,解脱道也。新译曰无间道,解脱道。断惑证理之智慧名也。正断惑之智慧為无碍道,正证理之智慧為解脱道。无碍者,正对破惑而智不為惑所障碍也。无间者其智不為惑所间隔也。解脱者其智离繫缚於惑...
《佛学大辞典》 / 1070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有二种:一以渐教顿教判一代教也。一华严之清凉以华严经為顿教法华经為渐顿教是也。前之渐顿教者,陈真諦叁藏等以渐顿二教,判一代教。渐悟菩萨,先习小乘,后迴心向大,而学大乘,佛对此机所说之诸经為渐教。鹿园以下之大小乘经是也。此中之小乘為渐教小乘,而大乘為渐教大乘。直...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经云: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于是世尊以叁种净业,答思惟十六妙观酬正受。故知叁种净业,乃往生净土之因也。(梵语韦提希,华言思惟。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十六妙观者,日观、水观、地观、宝树观、八功德水观、总观...
《三藏法数》 / 297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谓亲光菩萨造论,释佛地经,科分叁分也。 一、教起因缘分,谓如来说教,必有发起因缘。此佛地经,佛告妙生菩萨,有五种法,摄大觉地,而说是经,即教起因缘分。(五种法者,一清净法界智、二大圆镜智、叁平等性智、四妙观察智、五成所作智也。) 二、圣教所说分,谓因缘分后,...
《三藏法数》 / 193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又云化制。通道俗之人,使汎知因果道理,邪正差别之教法,谓之化教,特明佛弟子当守之戒行,谓之行教。又曰制教。律宗之人,以此二教判一代教也。行事钞上一曰:「显理之教,乃有多途,而可以情求,大分為二:一谓化教,此则通道俗。但汎明因果,识达邪正。(中略)二谓行教,唯局...
《佛学大辞典》 / 337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此有二种:一為教之十二,四諦一一有示劝证之叁转而為十二之教法者。二行之十二,叁转一一生眼智明觉四种之智者。若以四諦各别论之,四则有四十八行。眼智明觉者,见道十六心中四法智忍為眼,四法智為智,四类智忍為明,四类智為觉。是就见道而解之。又眼者观见之义,智者决断之义...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真如实相等之圆理曰理密。印契禁咒等之叁密曰事密。而法华為理密之秘密教,大日金刚等之诸经,為事理俱密之秘密教。是日本慈觉之判释,台密诸师以之与东密抗衡者也。慈觉之苏悉地经疏一曰:「诸叁乘教是為显,(中略)未说事理俱密故也。(中略)世俗胜义,圆融不二,是為理密。若...
《佛学大辞典》 / 322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大日如来之自性身会从心流出之诸内眷属為叁世常自受法乐,说两部之大经,名為自性会。此会场,因人之实机,不得参加之,但未来世有一类顿大之机,闻此教,能信解,能修行,能证入者,乃為自性会之因人。但谓自性会之自性身有说法者,真言古义派之说也。若依其新义派则谓自性会之加...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天台所立五时中第四之般若时,佛故使须菩提等声闻人代说般若经於大乘之菩萨,谓為转教。大乘之妙理,愿非声闻人所知,但以佛之加被力,移转佛之教於他也。佛所以使须菩提转教者,其意在使须菩提自领知大乘之妙理,故寄喻而谓為付财。付财之信,取法华经信解品之喻,示转教之本意也...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教相判释五时之一。世尊说阿含经之时。又名鹿苑时。以於鹿野苑说此故也。佛成道后十二年间之名。大藏经中四阿含之外,或冠阿含之名,或立别题之小乘经甚多,皆為阿含之别出及其部类,故一切小乘部之经典,总名阿含经。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观无量寿经曰:「顶上肉髻如盋头摩华,於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定善义楷定记八引本缘经记此瓶中盛父母之遗骨,本缘经未详。童子教曰:「观音為师敬,宝冠戴弥陀,势至為亲孝,顶戴父母骨。」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探玄记八曰:「依长阿含经四人应起塔:一佛,二辟支,叁声闻,四轮王也。真諦叁藏引十二因缘经云八人应起塔:一如来,露盘八重已上,是佛塔。二菩萨,七盘。叁缘觉,六盘。四罗汉,五盘。五那含,四盘。六斯陀含,叁盘。七须陀洹,二盘。八轮王一盘。若见之不得礼,以非圣塔故也(...
《佛学大辞典》 / 617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法华之说教,有异於其他诸经之叁意:一根性融不融相,法华说法之时,眾生之根性,一味而无差别,而其以前则眾生有二乘叁乘之差别。二化道始终不始终相,由释尊思化道始,说至其愿意满足终者,惟限於法华经。叁师弟远近不远近相,释尊与其弟子,非但為一时之关係,实从久远之古,已...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如来一代所说诸经之内,无不具此教、行、理叁。无不以别而契于通,以通而应于别;通则通于诸经,别则别有所以。故教有通别,依教明行;行有通别,从行显理;理有通别也。 一、教经通别,教即圣人对机所说一切言教也。夫教本应机,机宜不同;部部别异,故名教别;诸部虽异,通是...
《三藏法数》 / 305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又曰缘觉。即辟支。常乐寂静,独自修行,修行功成,於无佛之世,自己觉悟而离生死者,谓之独觉。此有麟角喻部行二种,独身无伴侣,如麟一角,為前者,有伴侣而同一独悟,為部行。出於无佛世,不藉佛之教法,则一也。是不依佛之声教,故胜於声闻,自脱生死而止,不能兼济他,故不及...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对於断见思惑离叁界,於界外净土受变易生死之法身菩萨教断无明而成佛之法门也。天台立四教,藏通之二教為界内教,别圆二教為界外教。玄义五上曰:「若随界外好乐,说后两教位。」同六下曰:「叁藏不说界外,今以大乘意望之。」四教仪集註下曰:「此教明界外独菩萨法,教理智断,行...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梵语,舍罗婆迦Śrāvaka,為佛之小乘法中弟子,闻佛之声教,悟四諦之理,断见思之惑,而入於涅槃者也。是為佛道中之最下根。胜鬘宝窟上末曰:「声闻者,下根从教立名,声者教也。」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行事之仪则也。言出家僧侣行為之作法。四分律行事钞上曰:「扬显行仪,匡摄像教。」资持记上一之一释之所谓:「行仪者,谓行事之轨式。以像末之教,不显行仪,安能久住」是也。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尔时释迦牟尼佛,复说无量无边不可尽如来真实之义诸法平等金刚般若波罗蜜多教。所谓:般若波罗蜜多无量无边故,一切如来亦无量无边;般若波罗蜜多无量无边故,一切法自性坚固亦无量无边;般若波罗蜜多无二故,诸法亦无二;般若波罗蜜多究竟故,一切事业亦究竟。若人于此法门,听闻...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 / 353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3日真言陀罗尼之教法,阿乃至訶等也。大日经二曰:「秘密主,以要言之,诸如来一切智智,一切如来自福智力、自愿智力,一切法界加持力,随顺眾生如其种类开示真言教法。云何真言教法?谓(訶)字门一切诸法因不可得故。」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天台所立之諦理。空諦,假諦,中諦也。昔北齐慧文禪师自记曰:我独步河淮,呼谁為师?若得经则以佛為师,若得论则以菩萨為师。乃入大经藏,烧香散花,反手执之,得龙树菩萨所造之中观论。开论读之,至观四諦品:「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之偈,恍然悟...
《佛学大辞典》 / 950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曰大乘,二曰小乘。大乘乃大人之乘,此中摄一乘与叁乘中之菩萨乘,与不愚法及二乘(此叁者即大乘之叁乘);小乘者,小人之乘,即愚法之二乘也。涅槃经中说為半字教,满字教,智度论判為声闻藏,摩阿衍藏者是也。自经本上论之。四阿含经為小乘。其餘诸经為大乘。以八宗配之。则俱...
《佛学大辞典》 / 956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思量所对之境而分别之也。无量寿经上曰:「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又对於定心之无思无想而定前一心之思想,谓之思惟。观无量寿经曰:「教我思惟,教我正受。」善导序分义曰:「言我思惟者,即是定前方便,思想忆念彼国依正二报四种庄严也。」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长者置穷子於家為奴,付价使除粪尿,喻佛置小乘教,使小机除叁界之见思。出於法华经信解品。叁十七尊出生义曰:「起化城以接之,由粪除而诱之。」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法华乃开叁乘差别,而為一大圆会尔前麤味而成醍醐妙味之经,故称為纯圆独妙之经。法华科註前录曰:「如此五时,群经无量,括而统之,无出此四,故此四教乃是释经之纲目,故知法华五时中乃纯圆独妙之经。」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食鸟兽鱼介之肉也。佛初於小乘教许食叁种之净肉,后於大乘教,禁食一切肉,恐害菩萨之大悲心也。见涅槃经四,智度论四十九及八十八。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南中叁教者,谓自齐朝已后,江南诸师,立此叁教,判如来一代所说之法也。 一、渐教,谓佛说法,始自鹿苑,终至双树,从小至大,是名渐教。 二、顿教,谓佛最初为诸菩萨说华严经,如日初出,先照高山,是名顿教。 叁、不定教,谓别有经,虽非顿、渐所摄,而明佛性常住,即胜鬘...
《三藏法数》 / 130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是示俗諦常住之金言,大乘之极说,台家之眼目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於道场知已,导师方便说。」法位者,真如也。住於法位者,谓十界叁千之诸法住於真如也。即性具之谓也。故真如常住,世间之相亦常住也。智度论十九曰:「中论说涅槃不异世间,世间不异世...
《佛学大辞典》 / 622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尘者六尘。六根所对之事物。凡夫以為此六尘在於心外,故曰外尘。六祖坛经曰:「分别一切法,為外尘相。」释门归敬仪曰:「大圣示教,境是自心。下愚迷执,尘為识外。」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己身有一主宰而常住者。外道认定我者為外道,否定之者為教。唯识论一曰:「我谓主宰。」述记一本曰:「我如主宰者,如国之主有自在故,及如辅宰能割断故。有自在力及割断力义,同我故。或主是我体,宰我所。或主如我体,宰如我用。」佛教指五蕴之和合者為假我,非有实之我体。佛地...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天台所立化仪四教之一,见[四教]条。 又為真言宗之总名,见[秘密藏]条。 又為圆教之别名。以圆教甚深,非二乘之所见闻也。五教章上曰:「四名圆教,谓法界自在具足一切无尽法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等,华严是也。亦名秘密教,以声闻等不见闻故。」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顿教,二渐教,叁不定教,是於化仪四教中除秘密教一者,此称為大纲之叁教。此叁教惟摄法华已前之诸经。法华玄义十曰:「大纲叁种:一顿二渐叁不定,此叁名同,旧义异也。」 又一渐教,二顿教,叁圆教。圆教即法华经。此叁教摄一代。日本智证之唐决曰:「经云唯此一事实,餘二则...
《佛学大辞典》 / 198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释氏礼佛為人懺悔。俗谓之拜懺。因沿称其所诵经典亦曰懺。其事始盛於南朝梁武帝时。今所传梁王懺是也。文言谓之礼懺。梁书庾说传。晚年以后。尤遵释教。宅内立道场。环绕六时。礼懺不輟。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戒经有广略之二教,佛成道后十二年间,大眾清净,无犯戒者,故未曾立一戒,唯说略偈总劝诫善恶,故谓之略戒,又云略教。十二年以后弟子行法渐流放逸,污清净之法海,因随缘制之,遂至有五篇七聚之多。谓之广戒,又云广教。略教局於利根,广教通於利钝二机。四分僧戒本曰:「善护於...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一方便品,第二安乐行品,第叁寿量品,第四普门品。是法华一部之主要,故称曰四要品。此四品即教行体用之四也。方便品开显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之教法,是教也,安乐行品示法华行者所修之一心叁观行法,是行也,寿量品显久远本觉之佛身,是体也,普门品示佛陀自在...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唐法宝约於机解之浅深,谓一代诸教,有五等之说时,亦名為五时教:一小乘教,二般若教,叁深密教,四法华教,五涅槃教。又第二般若教以下,如其次第,亦名大乘教,叁乘教,一乘教,佛性教。其所着一乘佛性究竟论说之。唯此书今仅存第叁一卷,闕教判之章,不能知其详细。惟略见於五...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古今诸师向佛一代教而立之教门也。如天台之五时八教,华严之五教是也。是曰教相判释。法华玄义十列南叁北七之十家立教,五教章上举古今之十家。华严大疏四叙二十餘家。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依台家之释,开显法华经方便品中五佛之一乘,就教行人理四者,各明唯一无二之旨,故称之為四一之开显。一教,能詮之经典也,能詮之经典唯说一佛乘,谓之教一。经曰:「如来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说法,无有餘乘若二若叁。」是其证也。二行,依其教而修之行法也。其行法唯為菩萨之大...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谬於事理云迷,不明事理云惑。唐华严经五曰:「观佛神通境界无迷惑。」法华经方便品曰:「无智者错乱,迷惑不受教。」教行信证叁末曰:「沈没於爱欲广海,迷惑名利之大山。」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瓔珞本业经上说六种之智慧,即别教菩萨六位之分也。一闻慧,於十住位中闻中道之理,知一切法离二边之相也。二思慧,於十行位中思惟中道之理发生之智慧也。叁修慧,於十迴向位中修习中道之理发生之智慧也。四无相慧,於十地位中,证知中道之理,离二边之相之智慧也。五照寂慧,照為...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对於胜进接而言,被接之一种。按者止之义,即止於旧位,為后教接入也。法华释籤二曰:「伏位来入伏位,名為按位。」是盖通别二教之人被接於后教后,犹在与前教同一伏位(别教為地前,圆教為住前),不能进入证位之意。又约於开会而或名為按位开。即由尔前之伏位,直接入於圆教住前...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冀州人。姓尹氏。幼出家,就法迁受学,博通经论。智藏,僧旻,法云等,皆出其门。承道场慧观之说,立叁教五时之教判,称為江南叁家之一。齐永明八年寂。年五十九。见梁高僧传八等。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台家所判五时之第叁。自成道已后十二年,于八年之间,说维摩经金光明经等之诸方等时期也。此诸经名為方等者,由于方等叁义中事方等之义。见[方等]各条。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天台之名目。五时中,前四时之说相也。第一之华严时圆教兼别教而说,故云兼,第二之阿含时,但说藏教,故云但,第叁之方等时,藏通别圆之四教,彼此对望而说,故云对,第四之般若时,圆教挟对藏通别之叁而说,故云带。玄义一上曰:「当知华严兼,叁藏但,方等对,般若带。此经无復...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谓般若经之所说也。彼经专明诸法皆空之实相,不餘一法,悉皆是空,故谓為尽净。尽者悉皆之义,净者真空之意也。真空之中不留一切之情执,是清净之义也。虚融者,诸法既為真空而无自性,故虚通融鎔,同為一如。是為一代五时中第四时之说法,以遣荡二乘之法执,令终入於法华中道实相...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唐鄂州巖头全豁禪师,参德山而契旨。住於巖头。值武宗汰教,隐身為渡子,后庵於洞之卧龙山,徒眾辐凑。光啟叁年入寂,勅謚清巖禪师。见传灯录十六。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天台就妙法莲华经之莲华,发明施开废之叁义,因而述叁乘方便教,即一乘真实教之旨。佛於法华已前说叁乘教者,是為使入一乘法之方便而施设,故谓之為实施权,犹如莲华之為莲实而花也。次於法华经明前所述之叁乘教為方便,示為对於叁乘教之一乘之方便阶梯,此谓之开权显实,犹如莲华...
《佛学大辞典》 / 233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别教者,圆融具德,异前诸教。 一、唯说无听,谓众生全在诸佛心中,故则果门摄法无遗。故所说教,唯佛所现,是名惟说无听。 二、惟听无说,谓佛全在众生心中故,则因门摄法无遗,故所说教,即众生心中自现,是名唯听无说。 叁、说听双存,谓生佛互在,则因果交彻,故众生心中...
《三藏法数》 / 212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欲于此降三世仪轨法王会中说自心真言。世尊若才称说一切如来。三昧现前一切怖畏厄难灾障。及诸病恼皆得消灭。 尔时薄伽梵。告观自在菩萨言。善哉善哉汝应善说。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承佛圣旨即说自心真言曰。 适说此心真言时。一切如来...
《金刚顶降三世大仪轨法王教中观自在菩萨心真言一切如来莲华大曼荼罗品》 / 1023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教善云劝,制恶云诫。如来之教法,必具此两门。大判一代教,则经藏者劝门也,律藏者诫门也,乃至诸恶莫作者诫门也,眾善奉行者劝门也。文句五下曰:「依叁昧断德则有神通,依智慧智德则有说法。智断之力,能成法身。此之智断,还从劝诫两门入。劝即為人悉檀,诫即对治悉檀。此二悉...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真言教成佛之作法,有金刚界胎藏界二途,称為金胎两部。金刚界者為显大日如来智德之曼陀罗,摧破烦恼之猛利智慧犹如金刚,故谓之金刚界,金刚顶经之所说是也。胎藏界者為显大日如来理德之曼陀罗,理之摄持诸法,如於腹中胎藏其子,故谓之胎藏界,大日经之所说是也。概言之,金胎两...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六卷。建立教,行,信,证,真佛土,化身土之六科,广明净土真宗之教相,每科各一卷,但信卷与化身土卷并分两卷,故总為八卷。日本亲鸞撰。后世略曰教行证。教行信证,净土文类,教行证文类,显净土教行证文类等。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巳时。即今之午前十时也。说文曰:「日在巳曰禺中。」天台取华严经日出叁照之文,配於五时教以第四之般若时定為禺中时之教。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经法不可尽,谓如来所说经法,随其众生机乐不同,或广或略,虽一音宣演,而十方普被。故云经法不可尽。 二、文字之义不可尽,谓如来所说经教妙义,横亘十方,竖彻叁际,大无不周,细无所遗,是以小根浅智之人,不能窥其奥妙。故云文字之义不可尽。(叁际者,过去、现在、未...
《三藏法数》 / 171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知识者,闻名钦德曰知,睹形敬奉曰识。谓修行之人,欲得道果,必由教授知识以训诲,同行知识以策励,外护知识以资养,叁者俱备,方能成就其功,故名善知识也。 一、教授善知识,宣传圣言曰教,训诲于我曰授;即教授之师也。谓其人内外方便,通塞障碍皆能决了,是名教授善知识。...
《三藏法数》 / 194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Pratyekabuddha,略曰辟支,辟支迦佛,辟支佛。又作鉢罗翳迦佛陀。旧译缘觉。新译独觉。智度论二名俱存。盖辟支佛具此二义也。初发心时值佛,而思惟世间之法,后得道,身出无佛世,性好寂静,加行满而无师友之教,自然独悟,故名独觉。又观待内外之缘(内為飞花落叶外為十二因缘)...
《佛学大辞典》 / 392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又云大方等。方者方正,广者广大,诸大乘经之通名也。方广者,十二分教之一,虽為大小乘之通名,而独用於大乘经者為最多。探玄记一曰:「对法论说一切有情利益安乐所依处故,宣说广大甚深法故名為方广,又瑜伽说声闻藏中无方广故。」今大乘於方广部中為最上,故云大方广。梵Mahāva...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台家所立五时中,般若部之意也。般若与一切之法皆為大乘融会,故曰融通。以空智之水,遣荡小乘之执情,故曰淘汰。四教仪集註上曰:「般若会一切法皆摩訶衍,故曰融通。以空慧水荡其执情,故曰淘汰。」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佛灭后二百年顷有迦旃延阿罗汉由大眾部中独立一部,名说假部,又名多闻分别部。而此阿罗汉者,传為佛在世之迦旃延,入定保寿,而此时出定者也。宗轮论曰:「次后於此第二百年,大眾部中更出一部,名说假部。」同述记曰:「旧释言:大迦旃延,先住无热池侧。佛入灭后,二百年时,方...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台家用语,以乳等五味配一代五时之经。第一华严时,為乳味时。於此乳味时中,说华严经对於别圆之机是顿教之相也,同时復说小乘之提谓经,使闻者得大乘之益,称曰乳中杀人,以為不定教之相。乳中杀人者,谓乳中置毒,毒气发,能毒人,此取涅槃经之喻也。毒,即实相之理。法华玄义十...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谓不变之心体,即如来藏心自性清净心也。台宗所立四教中别教以下,以心性立為真空,圆教立為心性具十界叁千之法。圆觉经曰:「以净觉心知觉心性。」起信论义记中本曰:「所谓心性不生不灭。」法华玄义四之叁曰:「心性即是即空即假即中。」唯识论二曰:「眾生心性二分合成。」止观...
《佛学大辞典》 / 317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顿教,二渐教,叁不定教也。齐朝已后江南诸师立此叁教,用以判释佛一代所说之法者也。顿教指华严经,渐教指阿含经至涅槃经等诱引之经,不定教谓不能配於顿渐二教之胜鬘经金光明经等。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十二分教之一,梵语祇夜Geya,译曰重颂。既宣说於上,更以偈颂结之也。法华经序品曰:「欲重宣此义,以偈问曰。」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唐初印法师所立二教之一。卢舍那所说之华严经也。非逐眾生之机委曲说权实之法,乃称於法性之理,顿说平等一实之理,故名平等教。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Loka-geya,译曰重颂。十二分教之一。涅槃经疏八曰:「祇夜,具足应云路伽祇夜。祇夜翻為句,亦云颂。开善云等句,庄严云等颂,光宅云重颂,是颂长行之偈。」以為十二分教之一时,惟祇夜Geya為然,涅槃经疏冠以路伽Loka者,世俗歌之意歟。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像法之教化。佛教之来支那,在经佛灭后五百年之正法时后,故為当时佛法之总称。又以儒為名教,故以佛為像教,以拜佛像故也。西域记序曰:「慧日沦影,像化之迹东归。」俱舍颂疏一曰:「圆暉多幸,遭兹像化。」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律宗之语。佛成道以后十二年间,唯说诸恶莫作等教,制弟子之行法,谓之略教,十二年已后,弟子中,非法渐多,為广说戒律,示一一持犯,谓之广教。南山戒疏一上曰:「言广教者,由略名含,未晓前相,虽造诸非,不谓有犯。故须广张纲目,收摄罪聚,钝根之流,闻便得解。因广说故,名...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是华严宗所判之十宗也:一、我法俱有宗。此立有我法二种之宗也。夫佛以无我為通理,而在佛教中立有我,故谓之附佛法之外道。俱舍论破我中,严破此宗。二、有法无我宗。此立法即实有而我即空无之宗也。叁、法无去来宗。此立现在法為有,过未法為无之宗也。四、现通假实宗。此立现在...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此為日本密教之派别。吾国密教式微,故特详着之。日本弘法於东寺弘通之密教,谓之东密,日本慈觉於天臺山,智证於园城寺弘传之密教,谓之台密,二密不同者,东密以大日為本位,台密以释迦為本位也。故东密以大日与释迦為别体,台密以大日与释迦為同体。又台密於密教,分理秘密教与...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谓部与教也。天台宗所说,部者為释尊之教说,时间的竪立顺序者,教者為空间的横区,别教义之浅深者。化仪之四教,為从於部之教判,化法之四教,為从於教之教判也。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天台宗所言。与真言宗之显教密二教不同。彼就教法而料之者,此於说法之仪式上言之也。天台所立化仪四教中有秘密教,对此而他之化仪叁教,顿渐不定,谓為显露教。如来以不思议力隐密教化其机类,不使自餘之人知之者,為秘密教,公开而使自他一般知之者,為显露教。例如鹿苑时之说法...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台家之教判,以华严等五时,配於乳等五味。第二时鹿园时之诸经,称為酪经。即一切之小乘经也。法华玄义二曰:「酪经一种因果,狭下短,但麤无妙。」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四諦教,阿含经也。二、无相教,般若经也。叁、观行教,华严经也。四、安乐教,涅槃经也,谓说常乐。五、守护教,大集经也,谓说守护正法。见华严玄谈四。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台家所立化仪四教之一。如来以不思议之力,能令眾生,於说小乘中得大乘之益,於说大乘中得小乘之益。如是得益不同者,谓之不定教。即同听异闻得益不同之教法也。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释教之门户也。门者通入之义,差别之义。有缘之眾生通入之,故云门,差别於他教,故云门。俱舍论七曰:「不越释门因缘正理。」章服仪曰:「释门常务无时不经。」释氏往来曰:「释门之栋梁,法衣之领袖。」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有种种,一随缘真如,不变真如也。随无明之缘而起九界之妄法是為随缘真如,虽随缘而為妄法,然其真性不变,谓之不变真如。因随缘真如故,真如即万法,不变真如故,万法即真如。是华严之终教,天台之别教已上所谈也。二空真如,不空真如也。真如究竟离染法而如明镜,是云空真如,真...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齐朝已后,江南诸师,立左之叁教以判一代所说之法:一、渐教,谓自初转法轮至涅槃自小至大者。二、顿教,谓佛成道之初為诸菩萨说华严经者。叁、不定教,如胜鬘经及金光明经非顿渐之所摄别明佛性常住者。见华严玄谈四。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天台之别教也。别教之菩萨迷中道之理重,故分别无量之事法,以之為方便而使悟理,谓之為界外事教。见七帖见闻七。玄义叁上曰:「别教佛与菩萨,俱知界外十二因缘事。」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1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教法之踪迹。资持记上一之二曰:「圣人出现,為物垂范,谓之教迹。」续高僧传一曰:「五时教迹,迄今流行。」报恩经一曰:「如来教迹,随宜叁藏九部。」玄义十下曰:「达磨多罗。释教迹义云:教者谓佛被下之言,迹谓踪迹,亦应迹化迹,言圣人布教各有归从。」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释教之叁藏也。宋元明皆有雕本。鸿编鉅帙。搜罗详备。其中传记部。纂集目录部。可以考释教源流。宗派护教部。音义部。则多隋唐以前古文。不徒修行之宝筏。亦為蓺林之珍祕也。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教法之踪迹。资持记上一之二曰:「圣人出现,為物垂范,谓之教迹。」续高僧传一曰:「五时教迹,迄今流行。」报恩经一曰:「如来教迹,随宜叁藏九部。」玄义十下曰:「达磨多罗。释教迹义云:教者谓佛被下之言,迹谓踪迹,亦应迹化迹,言圣人布教各有归从。」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1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师父之戒勅。涅槃经二曰:「今当真实教勅汝等。」辅行一之一曰:「受佛教勅,口诵法言。」参同契曰:「严父下令,教勅子拯。」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金刚者,指金刚界,即金刚顶经也。瑜伽者,指胎藏界,即大日经也。总括金胎两部秘密教之称。与[金刚顶瑜伽]同。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劫比罗,即数论师也。二嗢露迦,即胜论师也。叁大自在天,以自在天為生因者。四大梵外道,以梵天為生因者。五时外道,计时為生因者。六方外道,计方為生因者。七本际外道,计过去之初有本际,从此生万物者。八自然外道,计万物由自然而生者。九虚空外道,以虚空為生因者。十我外...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1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教由声而说,故曰声教。佛有六尘说法。是声尘说法也。止观七曰:「声教开合,化道可知。」行宗记一上曰:「教由声说,故云声教。」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依天台所立五时之释,则自第一时之华严经至第四时之般若经為化仪之方便说,第五时之法华经涅槃经為出世本怀之真实说,盖般若经為方便说之终,故曰般若之夕。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谓唯有教道,而实际无行证之人也。天台一家,判藏教断惑位,通教八地已上,及别教初地已上為有教无人。盖藏通别之前叁教,若约於行人稟教之边言之,固為有教有人,望当教之极果而进,然自因成果满上论之,则先示之极果,恰如以空拳誑惑小儿,蒙因中被接之益,悉接入於后教,无实证...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日本日莲宗之意,法华本迹二门之法体,不出十界十如叁世间。然迹门明九界之修因门,故以心為法本,使十界十如叁千之事法,悉归於一心,一心叁观一念叁千之妙观,使行人开觉法界唯心。故约於空门理观归於唯一心性。使泯绝他之事相也。本门明佛界之感果门。故以身為法本,使十界十如...
《佛学大辞典》 / 521字 / 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谓成佛之道,唯一而无二道叁道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叁,除佛方便说。」此為偈文之语。其本文曰:「如来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说法,无有餘乘若二若叁。」诸师解之,其说不一。台家就藏通别圆四教而对简之,成立唯一圆教。餘乘若二若叁、训為「餘乘...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海东元晓,立四教:一叁乘别教,如四諦缘起经等為声闻缘觉菩萨叁乘所共学,其中二乘又明法空,异於菩萨,故曰叁乘别教。二叁乘通教,如般若深密经等為声缘菩叁乘所共学,其中皆说二空,故曰叁乘通教。叁一乘分教,如梵网经等,菩萨不与二乘共学,名為一乘,其中未显法之周徧圆融,...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天台宗之语。彼宗立四教,四教各有教行证人之四。然藏通二教。因中虽有教行证人之四,然至於果,则唯教之一,无行证人之叁。何则?以彼等以果為灰身灭智,而得证实无人也(无人则无行亦无证)。唯有所谓有行证人之教而已。别教亦然。到初地已上之果位,则惟有教,而无后之叁。何则...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自教迹者,即是法佛自证之教,即秘密平等教也。為於此中诸為修行者皆悉不空。不空是不唐捐义,随彼力能皆向法身之理,即同彼佛,故云不空也。如上诸菩萨说真言,各欲引摄同类行者,若有修行,即同於[我]。今法佛自说明妃真言,若有修行者,即从虚空眼(佛名之异名),而生法身,如...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释迦如来多宝如来之二大导师也。 又一、圣师。具慧眼,法眼,化导之叁力者。二、凡师。不具此叁者。止观五之二曰:「教他又為二:一圣师,二凡师。」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麤恶之语。又佛有大小乘之二教,小乘之教,谓之麤言,又有劝诫之二门,诫门之教,谓之麤言。涅槃经二十曰:「麤言及软语,皆归第一义。是故我今者,归依於世尊。」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台家所立五时之一,说叁藏教之时也。佛於菩提树下说华严经后,至波罗奈国之鹿野苑对五比丘说阿含经,是為小乘叁藏教之初。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即[无相空教]也。岌师之叁教,慧观,波颇蜜多,刘虬之五教中各指诸部般若经之所说為无相教,以对小乘经之有相教,法相宗以之為第二时空教,华严宗以之為空始教,天台宗以之為圆教,挟带通别二教之带教。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对空教之语。指小乘之俱舍宗,大乘之法相宗而言。一者在小乘而立诸法实有之义,一者在大乘而立唯识本有之义,依此而一者对於小乘之成实宗,一者对於大乘之叁论宗,而称為有教或有宗。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实者,非虚妄之义,相者无相也。是指称万有本体之语。曰法性,曰真如,曰实相,其体同一也。就其為万法体性之义言之,则為法性;就其体真实常住之义言之,则為真如;就此真实常住為万法实相之义言之,则為实相。其他所谓一实,一如,一相,无相,法身,法证,法位,涅槃,无為,真...
《佛学大辞典》 / 471字 / 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虎丘山岌师之五教。二宗爱师之四时教。叁定林柔次道场慧观之五时教,是皆南地之诸师,故云南叁。一北地师之五时教。二菩提流支叁藏之二教。叁佛駄光统之四宗。四有师之五宗。五有人之六宗。六北地禪师之二大乘教。七北地禪师之一音教。皆北地之诸师,故谓之北七。见法华玄义十。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明作佛道法之一切经典也。佛计大小之根机,而说大小之二教。对於小机,说声闻缘觉之法,谓為小乘。对於大机,说六度之法,谓為大乘。灭后,弟子结集之,别大小二经,各為一藏。智度论谓為声闻藏,菩萨藏,或谓為叁藏,摩訶衍藏者是也。就现流之经典言之。则四部之阿含经等為小乘经...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指华严经。顿為顿教,大為大乘教也。如般若经虽為大乘教,而為对於渐入之机说於小乘教之后者,则是渐教之大乘教也。华严经為佛於成道初,对於顿入之菩萨,顿说大乘教者,则為顿而大,故曰顿大。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法相宗立叁时教,以一切之小乘教為世尊初时之说法有教,诸部之般若经為第二时之说法空教,华严法华等之诸经為第叁时之说法中道教。空教谓明诸法皆空之理之教法也。唯识述记一本曰:「彼闻四諦,虽断我愚,而於诸法,迷执实有。世尊為除彼法有执,次於鷲岭,说诸法空,所谓摩訶般若...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称真言教。是為依如来神变加持力而说之乘教,故曰神通乘。又乘於神通力,直到所至之处,故以譬真言乘之速疾成佛也。金刚顶经曰:「一切如来平等智神境通无上大乘。」大日经疏一曰:「大品经云:或有菩萨,初发心时即登菩萨位,得不退转。或有初发心时即得无上菩提便转法轮,龙树以...
《佛学大辞典》 / 334字 / 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或作八思巴,八思麻。华言圣童也。西藏新志中曰:「至元之初,有发思巴者出。礼其伯父萨思哇,学伽陀叁千言。七岁能演其法,论辨纵横。復徧咨名宿,鉤元索隐,尽通叁藏。国人以為圣。呼之為发思巴。岁十五、闻元世祖之德,驰驛謁之王府。世祖深信之。宫闈并东宫皆受法戒。及世祖登...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天台谓叁藏教。彼教精究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事相之法门,而理唯為偏真之空理,究理最為浅薄,故贬之為界内事教。玄义叁上曰:「叁藏具有叁人,而皆以析智观界内十二因缘事為初门。」又曰:「通教亦有叁人,同以体智观界内十二因缘理。」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佛教有教内教外之二途。佛陀以言句传授者,谓之教内之法。离言句,直以佛心印於他之心,谓之教外之法。据禪宗之说,谓诸宗中,惟禪宗為教外之法,其他诸宗皆教内之法也。说法明眼论曰:「南天祖师,分佛法為二,谓教内教外是也。即如来正法望口為教,望心名禪。」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台宗所立化仪四教中,第叁之秘密教与第四之不定教,於佛说法时同一座而听,各自异闻,小乘之机闻小法,大乘之机闻大法,谓之同听异闻。即一音异解也。但此秘密教与不定教之别。同听异闻之人,自他互相知,谓之不定教,互不相知,谓之秘密教。玄义释籤一曰:「不定与秘,并皆不出同...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华严经说法之五种目的也。一正為,為不思议乘之菩萨。二兼為,為一切眾生结缘。叁引為,為诱引权教之菩萨。四权為,為诸菩萨权现二乘之身,列於法筵使实之二乘知迴心。五远為,為外道凡夫闻是教而有谤,后遂使彼等信受。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