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 条搜索结果

八万四千尘劳

八万四千尘劳者,尘即染污之义,谓种种邪见烦恼,能染污真性也。劳即劳役也,谓众生被邪见烦恼,劳役不息,轮转生死,无有尽时。论其尘劳,根本不出使。于使中,随以一使为头,则九使为助,遂成一百;约叁世各有一百,共成叁百;而现在世一百时促,不论相助,于过去、未来二...

《三藏法数》 / 329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二相

具名叁二大人相。此叁二相,不限於佛,总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為现叁二相。天竺国中人於今故治肩髆,令厚大头上皆有结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

《佛学大辞典》 / 1116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八界

界即界分,谓众生心、色俱迷,故开色为界,开心为八界;令其观此色、心二法,皆从虚妄因缘而生,起惑造业,轮转生死。若达此妄源无有实体,绝名离相,则不为惑染所迷也。(开色为界者,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尘,皆属于色,故开之为也。开心为八界者,谓眼识、耳...

《三藏法数》 / 465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五种菩提

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华言无上正等...

《三藏法数》 / 594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日喻菩萨种善法

菩萨出世,能以智慧方便,令诸有情,改恶迁善,舍迷就悟;如日出现世间,照临万物,一切幽暗之处,悉皆明朗,故取为喻。(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破无明暗,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之光,破除一切有情无明黑暗,如日行空,威光燀(昌善切)赫,能令世间一切...

《三藏法数》 / 614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叁断

一、见所断,谓声闻初果之人,断惑见理,名为见道。因断叁界八八使见惑,故名见所断。(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八使者,一身见、二边见、叁见取、四戒取、五邪见、六贪、七嗔、八痴、九慢、疑。此使历叁界四谛下,增减不同,成八八。谓欲界苦谛使具足;集...

《三藏法数》 / 308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华严五周因果

一、所信因果,谓华严第一会,菩提场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自第一卷至第一卷,共六品。前五品,显舍那依正果德;后一品,明佛本因,令人信乐,故名所信因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成道说法之处,故云菩提场。六品者,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叁昧品、世界成就品...

《三藏法数》 / 859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五,摄為五类:一色法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六,心不相应行法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小乘叁宝

一、小乘佛宝,谓如来隐其无量功德庄严之身,示现丈六紫金之相,以应声闻、缘觉、人、天等机,是名小乘佛宝。 二、小乘法宝,谓阿含等经,为声闻说四谛教,为缘觉说二因缘教,令其依之而修,超凡入圣,是名小乘法宝。(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三藏法数》 / 303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种发心

种发心者,谓诸众生,迷妄失真,念念起心,贪着诸境,业报不同,苦乐有异,皆因发心不纯也。 一、发地狱心,谓众生念念起贪嗔之心,日增月甚,造上品恶,行火涂道,是名发地狱心。(上品者,谓人作恶,于欲作、正作,作已,叁时之中,俱不能悔也。恶者,一杀生、二偷盗、...

《三藏法数》 / 854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叁世假实

大乘勿论。小乘如大眾部化地部经部立现在之法有实体,过去未来之法无实体,故过去未来云者,已有当有之假名也。小乘之萨婆多部立叁世实有法体恒有,谓叁世之法歷然实有,若為无法,则对於过去未来无可起谓為过去谓為未来思想之理。然则云何而立叁世之别?解此者共有四论:一、类之...

《佛学大辞典》 / 616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开显

开权显实之略。是乃法华经一部之说意,天台宗之判释也。权者方便,实者真实。开方便而显真实,乃本经一部之主意。开方便者,指四餘年之方便说,开示此為方便。不开示之,谓為闭方便门。至於法华,方便之说,装如真实,闭方便之门,故不得见真实之义。然今以开示方便為方便,而知...

《佛学大辞典》 / 611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忿怒明王

一、焰鬘得迦忿怒大明王,以為种子,字变成明王。光如劫火,身作大青云色,有六面六臂六足,身短,腹大,作大忿怒相。利牙如金刚,面各有叁目,以八大龙王為眷属,以虎皮為衣,以髑髏為冠,乘小牛,足蹈莲华,鬚赤黄色,有大辩才,头戴阿閦佛而坐。大恶相顾礼,正面笑容,右面黄色...

《佛学大辞典》 / 1215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他心通

六通之一。具名知他心通,又曰他心智通,知他心之智自在无碍者。又,智中之他心智也。般若经曰:「叁他心通,能如实知方沙界他有情类心心所法,谓偏知他贪瞋痴等心,离贪瞋痴等心。乃知聚心散心,小心大心,寂静不寂静心,解脱不解脱心,皆如实知。」酉阳杂俎曰:「一公初謁华...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问讯

普同问讯之异名,合掌横竪如画字,故名。见象器笺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叁不退

一位不退,既修得之位次不退失也。二行不退,於所修之行法不退失也。叁念不退,於正念不退转也。此叁不退配於菩萨之行位,依诸宗而异。据法相大乘,则依万劫修因,入住之位,虽识观成就,无復退堕恶业流转生死之位,谓之位不退。既入初地成就真唯识观於利他之行不退失,谓之行不...

《佛学大辞典》 / 331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陈那裂石

陈那為新因明之祖。与迦毘罗仙之化石者问答,石為之裂。辅行之一曰:「迦毘罗仙,恐身死,往自在天问。天令往频陀山取餘甘子食,可延寿。食已於林中化為石,如床大。有不逮者,书偈问石。后為陈那菩萨斥之。书偈,石裂。」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尸利沙

Śiriṣa’,或作尸利洒。树名。尸利沙者,吉祥之义。此方之合昏树也。又曰尸利沙者,头之义。其果曰似头果。又云舍利沙。此译合欢树。南本涅槃经叁二曰:「如尸利沙果,光无形质,见昴星时,果则出生身长五寸。」增一阿含经四一曰:「拘屡孙如来坐尸利沙树下而成佛道。」心地观...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麻豆瞿罗

Madhugola,饼名。善见律曰:「麻豆瞿罗,汉言美饼。」大日经疏七曰:「末涂共囉饼,亦着鑑,兼以糖蜜涂之。」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使

使即驱役之义。谓此贪等使,皆能驱役行者心神,流转叁界生死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贪使,引取之心名为贪。谓于一切物及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为贪使。 二、嗔使,忿怒之心名为嗔。谓于一切违情之境,即起忿怒,是为嗔使。 叁、痴使,迷惑之心名为痴...

《三藏法数》 / 555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菩萨

谓菩萨奉持叁世诸佛种净戒,具足清白,无有缺犯。念诸众生颠倒破戒,我成正觉,为说真法,令离颠倒,得净戒法,是名菩萨戒。(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一、普饶益戒,谓菩萨受持净戒,广为利益一切众生也。 二、不受戒,谓菩萨不受外道诸戒,但自精进,奉持诸佛平...

《三藏法数》 / 569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六观法

一、住观,心会于理为住。谓别教菩萨,于住位中,修习空观,故名住观。(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行观,行即进趣之义。谓别教菩萨,于行位中,修习假观...

《三藏法数》 / 489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叁佛

司死者七七日乃至叁叁回忌之佛也。 一、字。其意以為今此之最期即為来生之因也。又以具足修行菩提之故,有叁昧与大空二点,是风大之一息收处也。此谓不动本所,徧至方。 二、字也。 叁、字。是差别之义也。智表差别,以菩提圆满之故,加大空点。大日经所谓我见心际即是菩提...

《佛学大辞典》 / 533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乌逋沙他

U avasatha,巴U osatha,译為斋日,增长。起世因本经七曰:「一一月中,有六乌晡沙他。」注曰:「隋言增长,谓受持斋法,增长善根。」即六斋日也。同经曰:「乌逋沙他,隋言斋戒。」异译经二曰:「隋言洁斋。」见[布萨]条。梵文多用Poṣadha之俗字故有增长之译。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二门

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二入

入即涉入之义。谓六根、六尘互相涉入,故名二入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一、眼入,谓眼根对色,即能见色,是名眼入。 二、耳入,谓耳根对声,即能闻声,是名耳入。 叁、鼻入,谓鼻根对香,...

《三藏法数》 / 298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如来

一、发心普被恩,谓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皆为普被法界群生,咸令利益安乐,是为发心普被恩。(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难行苦行恩,谓如来往昔因中,舍头目髓脑、国城妻子、剜身千灯、投形饲虎、雪岭亡躯,如是难行苦事,积劫行之,皆为利乐众生,是为难行...

《三藏法数》 / 1090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韦陀

Veda,又作围陀,毘陀,皮陀等,新称吠陀,吠駄,薜陀,鞞陀等。译曰明智,明分等。婆罗门所传经典之名也。明实事,发生智慧故名,大本别為四分。 西域记二曰:「其婆罗门,学四吠陀论。曰毘陀,讹也。一曰寿,谓养生缮性。二曰祠,谓享祭祈祷。叁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四...

《佛学大辞典》 / 1100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受生藏

受生,即生如来家也。藏即含藏之义,含藏所修所证之理也。谓善财童子于华严会上第叁九参,妙德夜神,问言:云何修菩萨行?生如来家?答言:善男子,菩萨有种受生藏,若能修习圆满,即入毗卢遮那如来无量受生藏海。愿一切菩萨示现受生,我皆亲近,是名受生藏也。(菩萨,梵语...

《三藏法数》 / 776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四相约位

四相,即生、住、异、灭也。此之四相,乃是本觉心源,无明初起一念之相,而有四种之别。以其细微难见,故约信、住、行、向地、等觉、妙觉,从浅至深,次第觉了粗细分齐之相以明之。此之四法,起则从生至灭,觉则从灭至生,故以灭、异、住、生而为次第也。 一、信觉灭相,信...

《三藏法数》 / 509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路迦耶底迦

Lokāyatika,又作路柯耶胝柯,路伽耶,路伽耶陀。译作顺世。四卷楞伽经谓之恶论,七卷楞伽经谓之世论。外道之名。随顺世间之凡情,计执是常是有等者。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讚咏外书,及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者。」嘉祥法华义疏曰:「路伽耶陀者,旧云是恶解义。(中略)注经云:...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镇头迦

Tinduka,译曰柿。止观曰:「有害无害,譬如迦罗镇头二果。」牟梨曼陀罗咒经曰:「镇头迦木,此云柿木。」慧琳音义二五曰:「镇头迦果,古译云状,同此方柿木之类也。」西域记二曰:「镇杜迦果。」梵语杂名曰:「底朵覩娑。」见[迦罗镇头]条。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阿难八不思议

梵语阿难,华言庆喜。经云:佛语文殊师利言:阿难事我二余年,具足八种不可思议。是故,我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不受别请,谓阿难事佛二余年,虽多闻第一,出诸弟子之上,动必随众,未尝受别施主之请,背众而食也。...

《三藏法数》 / 474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通教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部多

Bhūta,已生之有情名為部多。俱舍论曰:「又契经说,食有四种,能令部多有情安住。(中略)言部多者,显已生义。诸趣生已,皆谓已生。」玄应音义二四曰:「部多,已生义,含多解,故仍置本名。」 又以名鬼类之一种。慧苑音义下曰:「部多宫。部多,此云自生。谓此类从父母生...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起信四觉

一、本觉,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源,离于妄念,即寂而照,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故名本觉。 二、相似觉,谓圆教信位中,由始觉之功,见、思粗惑既已断竟,尚余无明细惑未破,所觉之理,非真本觉,唯得名为相似,故名相似觉。(信者,信心、念心...

《三藏法数》 / 402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小乘七五法

小乘七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有六,不相应行法有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二妄想

一,言说妄想。二,所说事妄想。叁,相妄想。四,利妄想。五,自性妄想。六,因果妄想。七,见妄想。八,威妄想。九,生妄想。,不生妄想。一,相续妄想。二,缚不缚妄想。详见楞伽经二。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一肉眼,见一切之色故。二天眼,见一切眾生之心故。叁慧眼,见一切眾生之诸根境界故。四法眼,见一切法之实相故。五佛眼,见如来之力故。六智眼,见诸法故。七光明眼,见佛之光明故。八出生死眼,涅槃故。九无碍眼,所见无碍故。一切智眼,又曰普眼,见普门之法界故。出於华严...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南无

Namah-Namo,又作南牟,南謨,那謨,纳慕,娜母,南忙,那模,曩謨,纳莫,曩莫。译曰归命,敬礼,归礼,救我,度我等。是眾生向佛至心归依信顺之语也。若佛对佛而称南无者,惊怖之义,谓生死之险难甚可惊怖,应悉救济之也。按广韵一模部:「无莫胡切,南无出释典。」南无之无...

《佛学大辞典》 / 636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具足戒

為比丘,比丘尼当受之戒,别解脱戒中之至极也。比丘為二百五戒,比丘尼為五百戒(实為叁百四八戒),比丘之二百五戒,為四波罗夷,叁僧残,二不定,叁捨堕,九波逸提,四提舍尼,百眾学,七灭諍。比丘尼之叁百四八戒,為八波罗夷,七僧残,叁捨堕,一百七八波...

《佛学大辞典》 / 453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身

佛之真身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身有总相法身与别相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為法身之义同,是以所证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為法身也。以叁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身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身為理智显现,有為(...

《佛学大辞典》 / 991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回向

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行之善,向于叁处:一、真如实际是所证,二、无上菩提是所求,叁、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谓由前修行,神通满...

《三藏法数》 / 896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闻经

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一切处,与方佛,互为主伴,称性圆融,而说此经,令诸菩萨一切大众,及未来世法界众生,皆悉得闻,信解悟入,生如来家;乃至深入毗卢性海,若人闻是经得无量无边利益,今束为,故云闻经益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见...

《三藏法数》 / 549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僧伽婆罗

Saṁgha- āla,译曰眾养。扶南国僧,来齐都,住於正观寺,為求那跋陀罗之弟子。梁天监五年,勅召於杨都,译出大育王经解脱论等一部。普通五年寂於正观寺,寿六五。见续高僧传一。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五停心

停者,止也。谓修此五法,以止其五种过失之心也。 一、多贪众生不净观,谓多贪欲之人,于男女身分,互相染着,须假作九想不净之观治之,令其贪着之心不起。故云多贪众生不净观。(九想者,胖胀想、青瘀想、坏想、血涂漫想、脓烂想、虫啖想、散想、骨想、烧想也。) 二、多嗔众...

《三藏法数》 / 755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有二种:(一)顺流心,一、无明昏暗。谓诸眾生从无始以来,暗识昏迷,无所明了,為烦恼所醉,於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瞋痴,广作诸业,由是流转於生死也。 二、外加恶友。谓诸眾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法,益加惑我,无由开悟而修善业,以是流转於生死...

《佛学大辞典》 / 982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善巧

缘觉之所观也:一、蕴善巧,為五蕴。二、处善巧,為二处。叁、界善巧,為八界。四、缘起善巧,為二因缘。五、处非处善巧,善之因果為处恶之因果為非处。六、根善巧,信等五根总為二二根。七、世善巧,為叁世之道理,八、諦善巧,為四諦世出世之因果。九、乘善巧,為二乘叁...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生公四轮

生公者,即罗什法师之弟子也。立此四轮者,轮有摧灭之义,能摧灭众生惑业,而超出叁界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善净法轮,谓修五戒善之法,摧灭四恶趣业,而得天人果报,是为善净法轮。(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善者,不杀、不...

《三藏法数》 / 364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月喻菩萨种善法

菩萨尘缘净尽,体性圆明,慧光普照,有情归仰,咸令发菩提心,成就种智;如月天子,离诸翳染,圆明朗彻,光照一切,功德无边,故取以为喻焉。(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皆生欢喜,菩萨初出世时,令诸有情,悉得远离烦恼,而生喜乐;如月...

《三藏法数》 / 705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梵网经上说菩萨之阶乘四位,分為四位: 第一、发趣。谓大乘之行人至住初闻妙理,而发趣於佛地,故名发趣。一捨心、二戒心、叁忍心、四进心、五定心、六慧心、七愿心、八护心、九喜心、顶心也。此者,前八心為瓔珞所说信中之八心,后二心為同经所说住心之初后二心(...

《佛学大辞典》 / 290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华严九会说

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

《三藏法数》 / 1259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说遍

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周微尘刹海,常说华严大经,令诸众生咸归性海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说遍阎浮提,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如来于阎浮提,七处九会,为诸大众,演说此法,而遍满方法界阎浮提,亦同一时而说。故云说遍阎浮提。(七处...

《三藏法数》 / 1138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一、无常想,想即观想,谓观诸众生及诸世界一切有为之法,迁流代谢,皆悉无常。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断生灭,是名无常想。 二、苦想,谓观五阴之身,一切有为之法,常为诸苦之所逼迫。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灭众苦,是名苦想。(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藏法数》 / 672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四智

法相宗所立如来之四智。凡夫有八识,至如来转為四智。一大圆镜智,转第八识者。如有漏之第八识变依正二报而持有情之身。此智变如来之身土而持一切之功德,犹如大圆镜中现一切之色像,故名大圆镜智。缘境无边,照法界之事理,故又名一切种智。即如来万德之总本也。二平等性智,是转...

《佛学大辞典》 / 671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叁尊观音

二中歷叁云:「颂曰:不空羂索、不空勾、夜输多罗、忿怒勾、阿鲁利迦、如意轮、圆满意愿、大随求、利乐金刚、灭恶趣、一髻罗剎、多罗女、莲华发生、披叶衣、千手千眼、一面、大吉祥明、水吉祥、大吉祥变、大势至、大明白身、毘俱胝、大吉大明,及丰财、马头、白身、白处尊,又加...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五乘

乘即运载之义。谓人天等各以所修之法为乘,运载至其所至之处,故有五乘也。 一、人乘,人者忍也。于世间违顺情境,悉能安忍故也。谓人以叁归五戒为乘,运出四趣,生于人道,故名人乘。(叁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四趣...

《三藏法数》 / 481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海导师喻菩萨种善法

大海浩瀚无边,须凭人导引,乃能顺济。然诸商众,自非一心敬信其言,随所指示,则何以获安隐而致利益哉?菩萨于生死大海,作大导师,令诸有情,皆得远离险难恶趣,证入真空涅槃,故以海导师为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得他信许,菩萨于一切善法悉能了悟,精进勤修,为...

《三藏法数》 / 767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五性成佛

一、不定性半成佛,不定性者,根性不定也。谓若近声闻则习声闻法,若近缘觉则习缘觉法,若近菩萨则习菩萨道。习声闻、缘觉之法者,沉滞小果,不乐度生,不求佛道,故不成佛。习菩萨利生之行者,取证菩提,而得成佛,故名不定性半成佛。 二、无种性不成佛,谓无有正信善根,拨无...

《三藏法数》 / 393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