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条搜索结果

普陀山

四大名山之一。见普陀落伽山条。(CBETA註:疑為见[普陀洛伽山]条)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五十天供

谓降伏魔缘,退治曜宿障碍,求国家安寧,五穀成熟,供养天地八方守护神五十天之作法也。五十天者,十二天二十八宿九曜及四臂不动尊也。一说谓是称五大尊十二天二十八宿七曜之五十二天。或谓有五大尊十二天北斗七星十二宫神五星二十八宿之六十九天。或谓有四臂不动四大明王十二天太...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八法

谓利衰等之八风也。见[八风]条。 又八法者,名地水火风為四大,以此四种,无处不有故也。名色香味触為四微,以此四种体性微细故也,谓人身因四大之假合而有,此四大亦由四微之所成,故总称曰八法。见楞严经义海十四。 又八法者,一教,师所说之教法也。二理,教所詮之諦理也。叁...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王

四王天也。六欲天之第一。為四大天王之所住,故云四王天。在须弥之半腹。最初之天也。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东弗於逮

Pūrva-videha,旧曰弗婆提,又曰弗於逮,新曰毘提訶。四大洲中东大洲之名。西域记一曰:「海中可居者大略有四洲焉,东毘提訶洲,旧曰弗婆提,又曰於逮,讹也。」见[毘提訶]条。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修忍五相

忍即安忍,菩萨为化度一切众生,而诸众生虽以种种诸恶加我,悉无嗔恨,故有五种相也。 一、众生相,菩萨若被他人打骂,即观宿世流转生死之时,一切众生皆我父母师长,当生恭敬;由此观故,灭怨憎相,生亲友相,如是修于慈忍,成就众生,是为众生相。 二、法相,菩萨修慈忍时,...

《三藏法数》 / 380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缚芻

Vakṣu Vaṅkṣu,又作婆输,婆叉,婆槎,薄叉,博叉。阎浮提四大河之一也。出自阿耨达池之西面,入於西北海云。西域记一曰:「池西面琉璃马口流出缚芻河(旧曰博叉河讹也),绕池一匝入西北海。」玄应音义二十四曰:「缚芻河,旧言博叉河,或作薄叉,又亦云婆叉河,又言噱叉河,皆...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孔雀明王经法

依大孔雀明王经等以孔雀明王為本尊而修之秘法也。又略曰孔雀经法。密教四大法之一。设大坛,护摩坛,十二天坛,圣天坛,為息灾而修之。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六因

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之因地六位也。大乘别教所立。 又凡有為法之生,必依因与缘之和合,论因体,有六种:一、能作因,谓凡為生法,与以力者,又不作障害者,故此因有与力不障二种。与力者,法之生时,与胜力者也。眼根之生眼识,如大地之生草木,是為有力能作因...

《佛学大辞典》 / 846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山

以譬生老病死之四相。谓生老病死,逃避无所,如四山合来也。涅槃经二十七曰:「有四大山,从四方来,欲害人民。四大山者,即生老病死也。」止观一曰:「四山合来无逃避处。」 又别译阿含经四以四山喻老病死衰之四相,一老山。谓人老迈,则形色枯悴,精神昏昧,老山能坏一切壮年之...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叁类境

叁类境者,谓第八阿赖耶识,缘叁种境,种子、根身即内境也,器世间即外境也。(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 一、种子境,谓第八识能遍任持世间、出世间诸法种子,故名种子境。 二、根身境,谓第八识觉明能了之心,发起内外尘劳之相,于一圆湛,析出根尘,聚内四大而为身分,故名...

《三藏法数》 / 179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叁十七尊四大

金刚顶十八会之第一教王会有四大轮:一、金刚界轮,叁十七尊皆持金刚之印。二、降叁世教令轮,叁十七尊皆持降叁世之印。叁、徧调伏法轮,叁十七尊皆持观世音之印。四、一切义成就轮,叁十七尊皆持虚空藏之印。见瑜祇经疏二。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大海眾

眾水入海。则為同一咸味,四姓出家,则皆為一味如大海。故云海眾。又譬眾之多者曰海。增一阿含经四十四曰:「此阎浮提有四大河,一切诸流皆投归於海。眾僧如彼大海,所以然者,流河决水以入於海便灭本名,但有大海之名耳。」往生要集中本曰:「清净大海眾。」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凡小八倒

凡即凡夫,小即小乘。倒即颠倒。谓凡夫着有,妄于无常法中计常,苦中计乐,无我计我,不净计净;及小乘之人,但着于空,常计无常,乐计非乐,我计无我,净计不净。故有凡小八倒之名焉。(小乘,即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非常计常,非常计常者,谓世间一切有为之事,皆悉无常...

《三藏法数》 / 633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叁魔

於四魔之中除死魔其餘之叁魔也,等觉之菩萨,除此叁魔。瓔珞本业经上曰:「超度叁魔。」见[魔]条。 又止持会集音义释叁魔曰:「一、烦恼魔。谓叁界中一切妄惑也。修行之人為此妄惑恼乱心神,不能成就菩提,是名烦恼魔。而五蕴魔亦摄其中。二、天魔。此魔即欲界第六天摄也。若人勤...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八福田

此八福田,盖言救人之危,济人之乏,恭敬叁宝,孝事父母,与夫普度幽灵,脱离苦趣,亦皆种福之事也。 一、旷路义井,谓于旷远道路,穿凿义井,以济往来渴乏之人,是为福田。 二、建造桥梁,谓于通津断港之处,修造桥梁,用济往来之人,以免病涉之苦,是为福田。 叁、平治险隘,...

《三藏法数》 / 381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八中洲

四大洲各有二中洲附属之。南赡部洲之二中洲:一、遮末罗洲Cāmara,此译言猫牛。二、筏罗遮末罗洲Varacāmara,此译言胜猫牛。东胜身洲之二中洲:一、提訶洲Deha,此译言身。二、毘提訶洲Videha,此译言胜身。西牛货洲之二中洲:一、舍諦洲Śāthā,此译言諂。二、嗢怛罗漫怛里拏洲Utt...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欲界

梵名Kāmadhātu,叁界之一。婬欲食欲二欲强有情所住之处,名為欲界。上自六欲天為始,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八大地狱是也。俱舍论八曰:「地狱等四及六欲界,并器世间,是名欲界。」又曰:「欲所属界,说名欲界。」俱舍光记叁曰:「欲界欲胜故但言欲。」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十一声

一、执受大种声,执即执持,受即领受。谓人于内四大种,有所执受也。而言声者,如手相击,及语言等声,皆由内四大种而出,故名执受大种声。(四大种者,谓人身中地水火风也。) 二、不执受大种声,谓人于外四大种,无所执受,而言声者,如风林驶水等声,皆由外四大而出,故名不...

《三藏法数》 / 456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须弥

Sumeru,又作修迷楼,苏弥楼,须弥楼,弥楼。新作苏迷卢,苏迷嚧。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译言妙高,妙光,安明,善积,善高等。凡器世界之最下為风轮,其上為水轮,其上為金轮即地轮,其上有九山八海,即持双,持轴,担木,善见,马耳,象鼻,持边,须弥之八山八海与铁围山也,...

《佛学大辞典》 / 450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水天

梵语曰缚嚕拏Varuṇa,译為水。是龙神名。在水具自在之力用,故名水天。於金刚界曼荼罗之四大神,及外金刚部二十天,又胎藏界曼荼罗之外金刚部院各占一位。是為水神。故属於西方。為西方守护之天。大日经曰:「缚嚕拏龙王,羂索以為印。」同疏曰:「缚嚕拏,是西方护方龙王。持羂為...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日轮出

七日轮出者,劫末之相也。天地始终谓之一劫,劫尽坏时,火灾将起,一切人民,皆作恶业,遂使天久不雨,所种不生,诸水泉源,皆悉枯竭。久久之后,风入海底,取日宫殿于须弥山边,置日道中,遍照世间,草木凋落。如是一日乃至七日,次第而出,消竭海水,大地烟起,乾坤洞然,直至...

《三藏法数》 / 552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大部洲

(亦名四洲形量,出长阿含经) 一、东弗于逮,梵语弗于逮,亦云弗婆提,华言胜身。以其身胜南洲故也。又翻为初,谓日初从此出也。在须弥山东。其土东狭西广,形如半月,纵广九千由旬;人面亦如半月之形,人身长八肘,人寿二百五十岁。(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由旬,亦云踰缮那...

《三藏法数》 / 361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八法

八法者,地、水、火、风,名为四大。以其四种无处不有故也。色、香、味、触,名为四微,以其四种体性微细故也。谓人之身因四大假合而有,此之四大,亦由四微所成,故总称为八法也。 一、地大,地以坚碍为性,谓眼、耳、鼻、舌、身等名为地大。圆觉经云:发、毛、爪、齿、皮、肉...

《三藏法数》 / 319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八变化

智度论谓為八神变。涅槃经谓為八自在。八神变者,一、能小,以变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為极小微尘也。二、能大,以变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满於极大虚空也。叁、能轻,以变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如极轻鸿毛也。四、能自在,以变化力使大小长短等转化自在也。五、能有主,以变化力自化...

《佛学大辞典》 / 308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阿耨达龙王

八大龙王之一。住於阿耨达池,分出四大河以润阎浮洲云,长阿含十八谓唯此龙王无叁患。智度论七谓:「阿那婆达多龙王,是七住大菩萨。」西域记一之说,见[阿耨达池]条。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妙法莲华经

Saddharma uṇḍarīka,七卷,或八卷,秦罗什译。法华有叁译。此其第二译也。梁僧祐之出叁藏记,隋费长房之歷代叁宝记,丽宋元明之四大藏经目录,明智旭之阅藏知津等,悉记為七卷。独唐智昇之开元释教录记妙法莲华经八卷,註记古本七卷。又玄应师之音义,据八卷本。盖此时既為八卷...

《佛学大辞典》 / 1299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微

四微者,谓色香味触也。因对四大,称为四微。又复四大皆由四微所成,故大智度论云:地有色香味触重,故自无所作;水少香,故动作胜地;火少香味,故势胜于水;风少色香味,故动作胜火。 一、色微,色者,谓眼所见种种诸色也。以其微细,故名色微。 二、香微,香者,谓鼻所嗅种...

《三藏法数》 / 183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东毘提訶

Videha,四大洲之一。东大洲名毘提訶,在须弥山东方之咸海。见[毘提訶]条。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八义证有本识

谓第八识是出生一切善恶诸法之根本,故名本识。今论以此八义,证第八识之相也。 一、依止执受,谓此识能为染净诸法之所依止,执持不失,是名依止执受。 二、最初生起,谓此识最初于母腹托胎之时,如磁石吸铁,是名最初生起。(磁石喻识,铁喻父精母血。) 叁、有明了性,谓此...

《三藏法数》 / 421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八犍度

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不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八苦

一、生苦,生苦有五种:一者,受胎。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二者,种子。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叁者,增长。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四者,出胎。谓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

《三藏法数》 / 470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梵语誐罗惹哆Garjita。為空中之四大相触而发声者。叁界义曰:「长阿含云:有时地大与水大相触,有时地大与火大相触,有时地大与风大相触,有时水大与火大相触,有时水大与风大相触。以是缘故,虚空中有雷声起。」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非色非心

分别一切之有為法為叁聚:一色法,二心法,叁非色非心法。如俱舍七十五法中不相应行之十四法,是非四大所成,故為非色,是非与心相应之法,故為非心,因而名為非色非心法。又如成实论,以无作色(俱舍曰无表色)為非色非心。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

有同名异译二经:一、叁卷,為金刚界大曼荼罗广大仪品之一品(此中分一二叁),是正说金刚界曼荼罗之本经也。通常所说之金刚顶经,即指本经。一、二卷四品,设修习供养之方规。此乃仪轨也。皆為唐不空译。然金刚顶之全本,有十万偈十八会。其第一会名一切如来真实摄教王,有四大品...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毘提訶

Videha,旧云弗婆提,弗於逮。四大洲中,东大洲之名。故云东毘提訶。毘者胜之义,提訶者身之义,译曰胜身。又译前。以此洲在诸方之前故也(东方為前)。西域记二曰:「东毘提訶洲,旧曰弗婆提,又曰弗於逮,讹也。」法华玄赞二曰:「吠是胜义,题呬云身,即东毘提訶之名。彼毘提訶...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释子

释迦佛之弟子也。从释迦师之教化而出生,故名释子。大般若经四百五十叁曰:「非沙门,非释迦子。」楞严经六曰:「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眾生肉,名為释子。」维摩经慧远疏曰:「从佛释师教化出生,故名释子。」增一阿含经云:佛告诸比丘,有四姓出家者,无復本性,但言沙门释子。所...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首陀

Śūdra,又作首陀罗,新作戍陀罗、戍达罗、戍捺罗,天竺四大姓之第四,农人奴隶也。西域记二曰:「四曰戍陀罗,旧曰首陀,讹也。农人也。」玄应音义十八曰:「首陀,应云戍达罗,译曰农。」慧琳音义二曰:「戍达罗,古云首陀罗,或云首陀,即是农夫耕垦之儔也。」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禪定

略云四禪,新云四静虑。修此四禪定生於色界之四禪天也。此四禪内道外道共修之,在因者超欲界之惑网,在果者生於色界,且為生诸功德之依地根本,故曰本禪。 (一)初禪,初禪之前行,有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定。其正禪具八触十功德。 其先行者安坐端身摄心,故气息调和,觉此...

《佛学大辞典》 / 1048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叁种有

一、相待有,待即对待之义。谓如长短彼此等,实无长短,亦无彼此,以相待故,乃有长短等名。是则长因短有,短因长有,彼亦因此,此亦因彼,东西南北,皆亦如是,故名相待有。 二、假名有,假即虚假不实也,谓如毡,因毛缕而成,若无毛缕,毡则何有。是知毛缕因缘和合,假名为毡...

《三藏法数》 / 198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坏苦

叁苦之一。身中之四大,互相侵,互相坏,為坏苦。又乐相坏时,生苦想,谓之坏苦。止观七曰:「四大相侵,互相破坏,是名坏苦。」大乘义章叁本曰:「从彼顺缘离坏生恼,名為坏苦。」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释迦或设枳也(Śakya)之略称。佛世尊之姓也,佛法始来汉土,僧犹称俗姓,或称竺,或弟子多呼师之姓。如支遁本姓关,学於支谦,故為支。帛道猷本姓冯,学於帛尸梨蜜多,故為帛(避暑录话下)。晋道安始云:佛以释迦為氏,今為佛子者,宜从佛之氏,即姓释。及后阿含经渡来,经说果...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胎藏界曼荼罗

胎藏界真言本经大日经虽说诸种之曼荼罗而根本之都会檀曼荼罗由十叁大院而成,以大日為中心輳合一切之佛菩萨诸天诸神者,但现图之曼荼罗则省四大护院之一而為十二大院。见现图曼荼罗条。(CBETA註:疑為见[现图曼陀罗]条)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方

密教次第东南西北,东方為因陀罗方,南方為焰魔罗方,西方為嚩嚕拏方,北方為毗娑门方,又东北為伊舍尼方,东南為护摩方,西南為涅哩底方,西北為嚩瘦方。是皆因护方神而名之。见大日经疏五。又以四大,四显色,四佛,阿字之四转等各配於此四方。见[五大]条。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合九十五种外道为十一宗

宗即派也。谓外道教文传习西域,不出十一宗;而九十五种外道,无不尽摄也。 一、数论师,计冥谛生,从数起论,名为数论。又论能生数,名为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者,皆名数论师。计冥谛生者,百论云:从冥生觉,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谛;以前二十四谛从神我而生,依神我为主,...

《三藏法数》 / 1050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叁时教

法相宗所立有空中之叁时教也。此有年月之叁时教与义类之叁时教二者。年月之叁时教者。一、第一时教,佛成道最初為破外道凡夫实我之执,说四大五蕴等诸法之实有而明人我之為空无。四阿含等之小乘经是也。二、第二时教,佛復為破小乘眾实法之执,说一切诸法皆空之理,即诸部之般若经...

《佛学大辞典》 / 328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沙门受食五观

梵语沙门,华言勤息。谓勤行善法,息灭恶事。凡受食时,先作五观,然后方食,故名沙门受食五观也。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计功多少者,智度论云:此食垦植收获,舂磨淘汰,炊煮及成,工用甚多。量彼来处者,僧祇律云:施主减其妻、子之分,求福故施。凡受食时,当作此观。...

《三藏法数》 / 443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微聚

色聚之极小者。盖无单一极微而生之物,欲界之物质,其最為单纯者,為能生之地水火风四大极微,与所造之色香味触四境(声,有无不定,故除之),极微等八种之极微,必以聚合俱生為法。因而所谓最小之色聚,称為微聚也。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大明王

降叁世,军荼利,大威德,金刚夜叉之四明王也。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诸天女问四大品第二

尔时地藏菩萨。广说如是大记莂经时。佉罗堤耶山六种震动。一切音乐不鼓自鸣。雨众宝华。一切大众皆悉战栗生希有想。 尔时功德天女。功德乐天女。妙音声天女。坚固地神天。未曾有天。大光明天。如是等天以为上首。与一万八千及余大自在鬼神。从坐而起。合掌向佛白佛言。希有世尊...

《大方广十轮经》 / 失译人名今附北凉录 / 1555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4日

贤瓶

贤為善之义。又名善瓶,德瓶,吉祥瓶,如意瓶,有德瓶。若人祈神天感得此瓶时,所求者如意由瓶而出云。大日经疏八曰:「有部毘尼中说:大迦叶、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四大弟子,犹如贤瓶,若人净心供养竟,希求世间现报,无不如愿。」见[瓶]条。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逊婆明王法

内作业灌顶品所说。经疏叁曰:「逊婆明王五部吽迦罗具叁十七尊,内外火法之护磨也。」经说逊婆明王之根本真言曰:唵嚩日罗吽(引),迦罗吽吽吽,尔逊婆,吽吽。金刚顶十八会初,教王会四大品中第二降叁世尊有六曼荼罗,所谓大叁法羯之四各具叁十七尊,皆持降叁世印,四印会十七,...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二种病

一、身病,谓身因四大毒蛇互不调适,以致诸病所生,故名身病。(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以此四者,遍满世界,故名为大。人揽外之四大,而成内四大之身,坚湿暖动之性,在内交攻,不相和顺,毒害如蛇,故曰四大毒蛇。) 二、心病,谓心体灵明,虚圆湛寂,其或欢喜不...

《三藏法数》 / 155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沃焦

在大海底吸水石之名。由其下无间地狱之火气,故此石常焦热云。观佛经五曰:「从阿鼻地狱上冲大海沃焦山,下大海水渧如车轴计。」贤愚因缘经四曰:「海何以故?註入不增不减。下阿鼻火上冲大海,海水消涸,以故不增。常註入故,以故不减。」文句记九下曰:「沃焦者,旧华严经名号品...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有执受

如属於吾身分之四大,為己心识所执持者,谓之有执受。如身体外之事物,不然者,谓之无执受。俱舍论一曰:「声唯八种,谓有执受。或无执受,大种為因。」同二曰:「有执受者,此言何义?心心所法,共所执持,摄為依处,名有执受。」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叁种证相不同

谓修习法华叁昧,于叁七日中,一心精进,有叁种证相之不同者,盖由所修之人根性之有异也。(梵语叁昧,华言正定。) 一、下根证相,谓行人于叁七日中,获得戒根清净,就中所证之相,亦有叁品不同。若于叁七日中,或得灵异好梦,或觉诸根明净,四大轻利,道心勇发,是下品戒根渐...

《三藏法数》 / 675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大

楞严经叁就地水火风空见识之七法,明周徧法界之义,周徧法界者大之义也,此七法,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故种种法法无不周徧,无不含容,此為大之实义。大小乘中虽说四大五大六大,然是各持自相,地大不能徧於水大风大,水大不能容火大,岂成大之义哉,欲显此义,故经中先就五阴,六...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十境

台宗於观法,立所观之十种。一、阴境,即色受想行识之五阴也。十境以阴為初,有二义。一现前,一依经。现前者,人受一期果报之身,即是五阴。五阴之重担常自现前,是故為初观。依经者,大品般若言之,声闻依四念处而行道。五阴即四念处所观之境也。又经中多列法门,无非以五阴為首...

《佛学大辞典》 / 1090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空华

空中之华。病眼者,於空见有华也。虚空原无华,只是病眼之所见,以譬妄心所计之诸相无实体也。圆觉经曰:「妄认四大為自身,六尘缘影為自心相,譬如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传灯录十(归宗语)曰:「一翳在眼,空华乱坠。」梵Kha uṣ a。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十一智

一、世俗智,谓世间有漏之智,不能出离生死,故名世俗智;亦云名字智,谓但有其名,而无其理也。(有漏者,谓漏落叁界生死也。) 二、法智,谓欲界苦集灭道四谛下,苦法等无漏之智,能断欲界见惑烦恼,故名法智。(无漏者,谓不漏落叁界生死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也...

《三藏法数》 / 560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大

五代会要曰:「周显德四年九月,赐京城内新修四大寺额,以天清显静显寧圣寿為名。圣寿后又改曰显圣。是则四寺之始也。」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梵语萨婆罗奢S arśa,五境之一,身根所触有坚湿煖动等十一种。俱舍论一曰:「触者有十一:谓四大种、滑性、涩性、重性、轻性、及冷、飢、渴。」 又心所法之一。俱舍之十大地法,唯识之五徧行摄之。彼属於五境者,為所触之色法,而此為能触之心法也。使根境识叁者和合之心作用也...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种自性

如来有七种之性自性,性者即不变迁之义,此不变迁之性即為如来之自性,故名性自性。一集性自性,集即聚也,其性自性,即是万善聚集之因,是约於圣而论。故经曰:即叁世如来性自性第一义心也。二性自性,由前第一义心所集万善之因而各有自性存於内,故名性自性。叁相性自性,可见而...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百四病

总括病全部之称。智度论六十五曰:「四百四病者,四大為身,常相侵害。一一大中百一為起,冷病有二百二,水风起故。热病有二百二,地火起故。」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叁不坚法

一、身不坚,父母所生之身,為四大假合而成,生灭无常,不可久存也。二、命不坚,人所受之寿命虽长短不齐,而同為梦幻之体,倏忽无常,不可久存也。叁、财不坚,一切世间之财物,体非坚固,集散无常不可久存也。出本事经七。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地界

四大之一,地大也。与他之叁大差别,故云界。俱舍论一曰:「地界能持。」又曰:「地界坚性。」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引驾大师

唐朝四大师之一。引迎天子车驾之役。太宗贞观中。封智威為引驾大师。佛祖统纪七曰:「师在太宗朝,名德昇闻,召补朝散大夫,封四大师。」,「耆老相传云:唐有四大师:谓引驾大师,护国大师,餘二闕闻。今详考隋唐传,但有引驾之名,其员有四。」僧史略下曰:「為引驾大德者,唯端...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天下

四大洲也。金轮圣王领四大洲。法华经序品曰:「威德自在各领四天下。」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天耳智证通

六通之一。以与天耳相应之智慧证知一切之声境。而通达无碍者。略云天耳通。俱舍光记廿七曰:「天眼天耳是所依根,智是二识相应慧,智缘二境无壅名通,从根及能证為名天眼智证通天耳智证通。」此天耳通有修得报得二种,修得者在於人界修四禪定,依定力发得彼天界之四大於肉眼上,因...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大乘宗

见四个大乘条。(CBETA註:疑為见[四箇大乘]条)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八功德水

极乐之池中及须弥山与七金山之内海,皆盈满八功德水。无量寿经上曰:「八功德水湛然盈满,清净香洁,味如甘露。」称讚净土经曰:「何等名為八功德水?一者澄净、二者清冷、叁者甘美、四者轻软、五者润泽、六者安和、七者饮时除飢渴等无量过患、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俱...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官也,根為能生之义,眼根对于色境而生眼识,乃至意根对于法境而生意识,故名為根。大乘义章四曰:「六根者对色名眼,乃至第六对法名意,此之六能生六识,故名為根。」六根中前五根為四大所成之色法,意根之一為心法。但小乘以前念之意识為意根,大乘以八识中之第...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六趣

眾生由业因之差别而趣向之处,有六所,谓之六趣,亦曰六道,一地狱趣Naraka-gati,八寒八热等之苦处也,此在地下,故曰地狱。二饿鬼趣Preta-gati,常求饭食之鬼类生处也。与人趣杂处而不可见。叁畜生趣Tiryagyoni-gati,新译曰旁生趣,即禽兽之生所也,多以人界為依所而眼可见...

《佛学大辞典》 / 384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北鬱单越

Uttarakuru,又曰北鬱怛越,四大洲之一。鬱单越洲在须弥山之北方。,故曰北。见[鬱多罗究留]条。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大部经

禪林以华严,涅槃,宝积,般若四经為四大部经。勅修清规祈祷曰:「或看藏经,或四大部经,或叁日五日七日,随时而行。」佛祖统纪四十八曰:「凭楫问道於果佛日,顿悟心旨,南渡之后,所在经藏残闕,楫以奉资造大藏经四十八所,小藏四大部者亦如其数。」,「世以华严涅槃宝积珠林為...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种无常

楞伽经四,谓「一切外道,有七种无常非我法也。一、作捨无常,四大造色,作已而捨,以為无常。二、处坏无常,处者形处,即诸色形状,彼意四大及造色,毕竟不坏,但观形状长短等坏灭,以為无常。叁、色即无常,第二外道,见形处变坏,以為无常,今言形色即為无常。佛破其言曰是即前...

《佛学大辞典》 / 274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云门一宝

「云门示眾云: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拈灯笼向佛殿里,将叁门来灯笼上。」此据肇公之宝藏论广照空有品:「夫天地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识物灵照,内外空然,寂寞难见,其号玄玄。」拈灯笼已下為云门之注脚。形山為四大五蕴,灯笼譬一宝之明照,...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叁种病相

修禅定者,须善识病源,设或不知,则难于治疗,疾苦相仍,行道有妨。能明四大五脏五根病发之相,善加调治,则身心安隐,不废修业矣。 一、四大增动病相,四大,地水火风也。一大不调,诸患并起。地大增故,肿结沉重,身体枯瘠等诸患生;水大增故,痰癊胀满,饮食不消等诸患生;...

《三藏法数》 / 374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大种

地水火风也。此四者周徧於一切色法,故名大,能造色法,故名种。色香等一切物质,不能离此四大而生,故称為大种。俱舍论一曰:「大种谓四界,即地水火风。」同颂疏曰:「叁义释大,一体宽广故。谓四大种徧所造色,其体宽广。(中略)一义释种。与所造色為所依,故名為种。大即是种...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大

四大者,谓人之身,揽外地水火风四大,而成内身四大。因对色香味触四微,故称为四大也。 一、地大,地以坚碍为性。谓眼耳鼻舌身等名为地大,若不假水,则不和合。经云:发毛爪齿、皮肉筋骨等,皆归于地。是也。 二、水大,水以润湿为性。谓唾涕津液等名为水大,若不假地,即便...

《三藏法数》 / 238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无表色

旧云无作色,新云无表色。受戒时,以强盛之身口表业為缘,满身四大製造之一种色体也。此色体有防非止恶之功能,恒防止身口之过非,故以之為戒体,其物体外相不显,故名无表。又為由身内地水火风之四大而生者,故名為色。是非如他色有物质,有障碍,然由四大之色法而生,故摄於色法...

《佛学大辞典》 / 288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六大观

在显教,观六大之空不净也。在密教,观六大之圆融无碍也。嘉祥仁王经五曰:「作六大观,四大空识也。」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劫

有二种:第一、一成劫,有二十增减,初一增减之间,由初禪天下至地狱界次第成立,后十九增减,自光音天(新曰极光净天)有情次第降生,最后无间地狱生有情一人,即為器世间有情世间之成立,谓之成劫。二住劫,二种世间安稳存住之时也。其间亦经二十劫。叁坏劫,亦有二十增减。其中...

《佛学大辞典》 / 327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婆沙四大论师

又曰婆沙四评家:世友、法救、妙音、觉天之四论师也。此四论师与胁尊者共為大毘婆沙论主之编纂者,故有此名。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俱有因

六因之一。俱时有之法,互為因,谓之俱有因。例如地水火风之四大。必四大相依而生者,彼為我之因,我為彼之因,恰如叁叉之相依而立。是名俱有因。此法因果同时,故得相对而谓為俱有因。亦得相望而谓為互為果也。四大之中一大為因,则他叁大為果,他叁大為因,则此一大為果,以互為...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穷子

法华经七喻之一。叁界生死之眾生,譬之无功德法财之穷子。 法华经信解品曰:「譬若有人,年既幼稚,捨父逃逝,久住他国。或十,二十,至五十岁。年既长大,加復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渐渐游行,遇向本国。 其父先来,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中略)商估贾客,亦甚...

《佛学大辞典》 / 974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第二月

翳眼之人见第二月,以譬物之似有非有。圆觉经曰:「妄认四大為自身相,六麤缘影為自心相,譬如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新译仁王经中曰:「不定相待,有无异一,如第二月。」楞严经二曰:「此见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叁种不坚易叁坚法

一、不坚财贸易坚财,谓一切世间财物,体非坚固,聚散无常,不可久保。若能持用布施清净梵行之人,远求无上安乐涅槃,或求当来天人乐果,即为坚固之财,永久不坏矣,是为不坚之财贸易坚财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不坚身贸易坚身,谓父母所生之身,乃四大假合而成,危...

《三藏法数》 / 288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佛医经

一卷,吴竺律炎译。说人身中四大得病之因缘,及九横四饭多食等之五罪。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 《佛说佛医经》

授职灌顶

密教之授职灌顶,如上所说二种灌顶中之传教灌顶也。显教於等觉菩萨说之。七卷楞伽经二曰:「得此智已,知无境界,了诸地相,即入初地,心生欢喜,次第渐进,乃至善慧及以法云。诸有所作,皆悉已办。住此地已,有大宝莲华王。眾宝庄严,於其华上。有宝宫殿,状如莲华。菩萨往修幻性...

《佛学大辞典》 / 443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鬱多罗究留

Uttarakuru,又作鬱多罗鳩娄、鬱多罗拘楼、郁多罗鳩留、鬱怛罗究琉、鬱怛罗越、鬱单越、鬱单曰、殟怛罗句嚧、殟怛罗矩嚕、北拘卢、拘卢等。四大洲中,北方之大洲名。玄应音义十二曰:「鬱单越或言鬱怛罗越,或言鬱多罗拘楼,或言郁多罗鳩留,正言鬱怛罗究琉,此译言高上作,谓高上...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立颂八意

一、少字摄多义,谓于一字中包摄多义也。如圆觉经,长行文中,佛为普眼菩萨说四大和合,各离之相,文义甚长,至于重颂,则以四句,收摄多义。偈云: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等是也。(长行者,经之散文;重颂者,经之偈文也。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

《三藏法数》 / 381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凡夫十重妄

凡夫阿赖耶识之不觉义,分為十重言也。禪源诸詮四曰:「此识(阿赖耶识)在凡,常有觉与不觉二义。觉是叁乘圣贤之本。今且示凡夫本末,总有十重(今每重以梦喻一一合之):谓一切眾生虽皆有本觉真心(此第一重。如一富贵人,端正多智,自在宅中住);未遇善友开示,法尔本来不觉(...

《佛学大辞典》 / 416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六十八大仙

一頞瑟吒迦大仙,二婆莫迦大仙,叁婆摩提婆大仙,四摩唎支大仙,五鉢利拏摩大仙,六末建提也大仙,七安隐知识大仙,八婆斯瑟佗大仙,九跋弥迦大仙,十迦摄波大仙, 十一老迦摄波大仙,十二毗栗咎大仙,十叁鸯祇罗大仙,十四鸯祇洛迦大仙,十五鸯祇刺四大仙,十六有相分大仙,十七...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重金刚萨埵

一、一切眾生,即名金刚萨埵。二、初修行之人,别名金刚萨埵。叁、阿閦佛之内眷属,名普贤金刚手。四大普贤,為大日内眷属之金刚萨埵。见吽字义显玄记下。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八种声

如人口舌所发之声,发自有情之四大种者,谓之有执受大种為因。如木石等之声,发自非情之四大种者,谓之无执受大种為因。此二种之声,各有言语之声与不然。谓之有情名非有情名。即发自有执受之大种,而為言语之声者。如寻常之语声(是一),同发自有执受之大种,而不為言语之声者,...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人有五苦

一、母人怀妊,从死得生,谓人托胎,居母腹中,生脏之下,熟脏之上,迫迮倒悬,苦痛无量;及至出胎,热风触身,如履刀剑,失声大叫,顿昧前因,是为生苦。 二、老人颜色败坏,谓人老年,发白齿落,目昏耳聩,四大不调,百节疼痛,头低腰屈,起坐呻吟,是为老苦。(四大者,地大...

《三藏法数》 / 269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叁毒

又曰叁根:一、贪毒,引取之心,名為贪。以迷心对於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者。二、瞋毒,恚忿之心名為瞋。以迷心对於一切违情之境起忿怒者。叁、痴毒,迷闇之心名為痴。心性闇钝,迷於事理之法者。亦名无明。此有二种,痴毒独起,名為独头无明。与贪毒共起,名為相应无明。贪毒等...

《佛学大辞典》 / 283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叁界

凡夫生死往来之世界分為叁:一、欲界,有婬欲与食欲二欲之有情住所也。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谓之欲界。二、色界,色為质碍之义,有形之物质也。此界在欲界之上,离婬食二欲之有情住所也。谓為身体,谓為宫殿,物质的物,总殊妙精好。故名色界。此色界由禪...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月輦

月天子之輦也。起世经曰:「彼月天子,身分光明,照彼青輦。其輦光明,照月宫殿,殿光照四大洲。」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须弥四层级

苏迷卢山有四层级,始自水际至尽第一层。相去有十千踰缮那量,如是乃至有第叁层至尽第四层亦有十千之量,此四层级自妙高山傍出而围绕之,尽其下半,最初之层级,出為十六千。第二第叁第四之层级,如其次第為八千四千二千。有药叉神,名為坚手,住於初层级。有名持鬘者,住於第二级...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五因

四大种為能造之因,以诸色法為所造之果,是有五因:一、生因,生四大种所生之色,名為生因。二、依因,造色生已,而随逐於大种如弟子之依於师,故名依因。叁、立因,任持四大种所造之色,如持壁画,名為立因。四、持因,使所造之色,相续而不断绝,名為持因。五、养因,增长四大...

《佛学大辞典》 / 302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大叁灾

一、火灾,谓于坏劫时,有七日出现大火,须弥山渐渐崩坏,四大海水展转消尽,大千世界及初禅天皆悉洞然,无有遗余,是名火灾。(梵语须弥,华言妙高。四大海者,即东西南北四海也。) 二、水灾,谓初禅天已下,七番火灾,坏于世间之后,世界复成,又于坏劫之时,渐降大雨,滴如...

《三藏法数》 / 235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东胜身洲

四大洲之一。在须弥山东方之咸海中。其身形胜,故名胜身。俱舍论十一曰:「东胜身洲,东狭西广,叁边量等,形如半月。东叁百五十叁,边各二千。」同光记八曰:「东胜身洲,身形胜故,或身胜赡部故,名胜身,梵云毘提訶。」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