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 条搜索结果

四安乐行

此四安乐行者,乃清凉澄观国师依法华经安乐行品而立。谓涅槃之果,名为安乐;修此行者,能趣涅槃,故名安乐行。又住此四行,则身静神定,外苦不干,故名安乐行。(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毕竟空行,毕竟空行者,心境两忘,空有双会也。法华经云:行处近处。谓以观照理,如...

《三藏法数》 / 346字 / 7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七十二

六十九,太山府君,五道神,及吉祥,合為七十二

《佛学辞典》 / 24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云云

言未尽之貌。止观辅行一之二曰:「云云者,未尽之貌。云者言也。说文,云象云气在迴转之形。言之在口,如云润物。广雅云:云者有也,下文尚有如云之言。」文句记一上曰:「云云者,象气之分散,如云在,非可卒量也。意言下未说者,尚多如云。」

《佛学辞典》 / 100字 / 7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二十五圆通

圆而通於法性之实者,谓之圆通。眾生之机缘万差,欲得圆通,须依种种之法,佛於楞严会上,对菩萨声闻,问本何法而得圆通。菩萨声闻,各举自得之法答之,有二十五种,即六尘六根六识七也。此中始於陈那之圆通声尘至观音之圆通耳根而终,论圆通虽无优劣,而如来特使文殊选择,取耳...

《佛学辞典》 / 545字 / 7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一蛇首尾

杂譬喻经曰:「昔有一蛇,头尾自諍,头语尾曰:我应。尾语头曰:我应。头曰:我有耳能听,有目能视,有口能食,行时在前,故应。汝无此术。尾曰:我使汝去,故得去,若我不去,则汝不得去。以身绕木叁匝,叁日不已,求食不得,饥饿垂死。头语尾曰:汝放我,听汝為。尾闻其...

《佛学辞典》 / 153字 / 7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迦旃延

Kātyāyana,佛十弟子中,论议第一之摩訶迦旃延子Mahā-Kātyāyani- utra,又云迦旃子,迦旃延子,迦多衍那,迦多衍尼子,迦底耶夜那,迦多演尼子,迦[(畾/(冗-几+互))毛]延,迦[(畾/(冗-几+互))毛]延尼子等。译曰剪剃种,扇绳,好肩等。婆罗门姓十姓之一。以姓為名。慧琳音义二...

《佛学辞典》 / 638字 / 7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净居

五净居者,谓声闻之人,断欲界九品思惑尽,证第叁阿那含果,而居其中,亦名五不还。若据俱舍图言,此五次第而上。若据楞严经言,此五,皆横在第四禅中,彼四禅,但能闻此五之名,而不能知见。如世间圣地道场,多有罗汉所居,而人不能见也。(九品者,欲界思惑叁品...

《三藏法数》 / 544字 / 6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忿怒明王

一、焰鬘得迦忿怒明王,以為种子,字变成明王。光如劫火,身作青云色,有六面六臂六足,身短,腹,作忿怒相。利牙如金刚,面各有叁目,以八龙王為眷属,以虎皮為衣,以髑髏為冠,乘小牛,足蹈莲华,鬚赤黄色,有辩才,头戴阿閦佛而坐。恶相顾礼,正面笑容,右面黄色...

《佛学辞典》 / 1215字 / 6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山王

十山皆称王者,谓依海而住,高出一切诸余小山,以喻十地菩萨修行,同入如来智海,高出一切二乘诸行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雪山王,谓此山中,具诸药草,能疗众病,取不可尽;以喻欢喜地菩萨,圣智法药,用之无竭,以破无明,超前行位,如雪山王也。 二、香山...

《三藏法数》 / 688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功德

新译曰吉祥。旧译曰功德。见[吉祥女]条。

《佛学辞典》 / 21字 / 6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佛六十四种梵音

佛告寂慧菩萨言:如来非于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声。当知如来音声,从虚空出,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 一、流泽声,谓如来音声,流演润泽也。 二、柔软声,谓如来音声,温柔和软也。 叁、悦意声,谓如来音声,欢悦一切众生意也。 四、可乐声,谓如来音声,巧妙而可爱乐也...

《三藏法数》 / 1919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俱摩罗

梵语俱摩罗,译云童子。胎藏界曼茶罗,在西方辨才傍,持叁戟,金刚界曼荼罗,在东方,持铃。日经疏所谓俱摩罗,作鑠底印,是也。

《佛学辞典》 / 52字 / 6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八相成道图画

有部毘奈耶杂事叁十八曰:「尔时世尊纔涅槃后,地震动,时迦摄波作是念:此未生怨王,胜身之子,信根初发,彼若闻佛入涅槃者,必呕热血而死,我今宜设方便。作是念已,即命城中行雨臣,仁今知不,佛已涅槃,未生怨王信根初发,彼若闻佛入涅槃者,必呕热血而死。我今宜可豫设...

《佛学辞典》 / 355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修罗多

比丘名。译曰调柔。见威德陀罗尼经十八。

《佛学辞典》 / 18字 / 6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髻冠

作五髻形之宝冠。圣无动尊陀罗尼经曰:「是菩萨戴五髻冠显五种智。」

《佛学辞典》 / 32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劫比罗

又作金毘罗,俱鞞罗。慧琳音义叁十一曰:「劫比罗,梵语云矩吠罗,旧云俱鞞罗,名也。」见[迦毘罗]条。劫比罗者Ka ila,金毘罗者Kumbhira,俱鞞罗者Kubera也,时时混用之。

《佛学辞典》 / 85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火宅喻

法华七喻之一。法华经譬喻品曰:「有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僕。其家广,唯有一门。(中略)忽然火起,焚烧舍宅。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叁十,在此宅中。(中略)於火宅内乐着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中略)...

《佛学辞典》 / 527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六

佛趣阿耨达龙王之请,為说无欲之法,使诸菩萨修诸清净行,当得此十六力,调摄身心,而化诸眾生也。一、志力,菩萨心志,善总持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以化眾生,名為志力。二、意力,菩萨心意与佛之所行同。於诸眾生未度者愿悉度之,名為意力。叁、行力,菩萨能以精进之行,通达一切...

《佛学辞典》 / 495字 / 6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游蓝

食味名。慧琳音义七十九曰:「游蓝是阿修罗王所食味也。或云苏陀,甘露也。其状难名。」

《佛学辞典》 / 38字 / 6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吉祥

吉祥梵名室哩,又作室利或尸里。女名。详见[吉祥女]项。

《佛学辞典》 / 26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三十九、八次第问法缘

昔佛在世,于夜分中,忽有八次第而来,至世尊所。其初来者,容貌端政,光照一里,有十女,以为眷属,来诣佛所,至心顶礼,却在一面。佛告曰:“汝以修福得受身,五欲自娱,快获安乐。”于时此,即白佛言:“世尊!我虽生处上,心常忧苦。所以者何?以我先身修行之时,于...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1001字 / 6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童山

一作潼山。在浙江鄞县六十五里。甚高秀。有玲瓏岩龙隐潭诸胜。本名太白山,以太白星化為童降下,故名童山,我国五山之一。童寺在焉。佛祖统纪叁十七曰:「晋永康中,沙门义兴庐於山上,有童子来给薪水,曰吾太白星也,上帝遣侍左右。言讫不见。」明一统志四十六曰:「...

《佛学辞典》 / 136字 / 6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月支

又作月氏。国名。在印度之西。史记宛列传曰:「月氏在宛西可二叁千里,其南则夏,西则安息,北则康居也(宛去长安万二千五百五十里。月氏在竺北可七千里)。」汉书西域传上曰:「月氏国,治监氏城,去长安万一千六里。」玄应音义四曰:「月支国,薄佉罗国应是也,在雪...

《佛学辞典》 / 189字 / 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释提桓因

又云释迦提婆因提,释迦因陀罗,释迦罗因陀罗,赊羯罗因陀罗,释迦提桓因陀罗,新云释迦提婆因陀罗,释迦提婆因达罗。梵音Sakra Kevānāmlndra,释罗為名,译曰能,提婆译曰,因陀罗译曰主,又曰帝,即能主。住於须弥山顶上,忉利(即叁十叁)之主也。略称释帝与帝释。旧...

《佛学辞典》 / 394字 / 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降叁世明王

Trailokya-vijaya-rāja,又名月黶尊胜叁世王。五明王之一,四面八臂之忿怒身,践自在之夫妻,在五方中為东方。贪瞋痴谓之叁世,降伏之,故云降叁世。又降伏过现未叁世之贪瞋痴,故云降叁世。又降伏叁界之主,故云降叁世。日经疏十曰:「所谓叁世,世名贪瞋痴,降此叁毒...

《佛学辞典》 / 342字 / 6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七识住

於叁界五趣,长养其识,欲识自住,差别所乐,而立七识住:一、第一识住,為有色身之有情,身想共异之处,即人趣之全及一分之也。一分之者,欲界之六与色界初静虑叁,除劫初起之有情,餘时之有情也。是有情各自之身形有小胜劣,思想亦名异,故曰身想俱异。二、第二识住,...

《佛学辞典》 / 582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密教结界法

密教於每一修法结之解之。结界者,遮恶持善之义,分迷悟善恶之界畔,退恶类住善者之法也,其法有五种:一地结,二四方结,叁虚空网,四火院,五叁昧耶。第一地结,又名金刚橛,立橛於地其橛為金刚橛,其橛之根或说到金轮际,或说到水轮际等。是十八道之第六也。第二四方结,又...

《佛学辞典》 / 516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帝释瓶

帝释之宝瓶也,所须之万物,自然涌出。又云德瓶,贤瓶,吉祥瓶等。观无量寿经曰:「涌出诸果,如帝释瓶。」智度论十叁曰:「有人常供养。其人贫穷,一心供养满十二岁,求索富贵。愍此人,自现其身而问之曰:汝求何等?答言:我求富贵。欲令心之所愿一切得。与一器,名曰德...

《佛学辞典》 / 142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乘

乘人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五乘有六种:一者:一、人乘,乘五戒之行法而生於人间者。二、乘,乘十善之行法而生於上者。叁、声闻乘,乘四諦之行法而到阿罗汉果者。四、缘觉乘,乘十二因缘之行法而到辟支佛果者。五、菩萨乘,乘六度之行法而上於...

《佛学辞典》 / 806字 / 6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莲华王

有二人:一,弥勒所问本愿经曰:「过去有太子,号莲华王。端正殊妙,威神巍巍,出游,道见一人,身体病癩,见已悲念,问病者:何药能疗?答曰:得王身之髓涂身,其病乃愈。是时太子即破身骨,与髓於病人。欢喜惠施,心无悔恨,尔时之太子。即我身是也。」(取意)。一,百缘经四曰...

《佛学辞典》 / 307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不定性

法相宗所立五性之一。声闻,独觉,菩萨叁乘之种子皆具,或可為阿罗汉,或可為辟支佛,或可為佛,无有一定之向,故名不定性。此有四类:一具菩萨声闻之二性,而开果不定也。二具菩萨独觉之二性,而开果不定也。叁具声闻独觉之二性,而开果不定也。四叁乘皆具而开果不定也。此中第叁...

《佛学辞典》 / 186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六善神

是丛林转读般若经时,揭释尊与此十六神也,载於陀罗尼集经叁。般若波罗蜜心经曰:「达哩底囉瑟吒将,禁毘嚕将,缚日嚕将,迦毘罗将,弥覩罗将,哆怒毘将,阿儞嚕将,娑儞嚕将,印捺嚕将,波夷嚕将,摩虎嚕将,娇尾嚕将,真特嚕将,缚吒徒嚕将,尾...

《佛学辞典》 / 979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坛法

五坛之法。祈祷五明王之修法也。中坛為圣不动明王,东坛為降叁世明王,南坛為军荼利明王,北坛為金刚药叉明王,西坛為威德明王。须阿闍梨五人。

《佛学辞典》 / 63字 / 6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八讲

妙法莲华经八卷,讲八座称為八讲。朝夕二座,分為四日。叁宝感应录中曰:「释慧明,不知何处人,颖悟佛乘,讲法华经。入深山,坐於石室讲经,有光明渐近窟前,是人也。自称吾是猿猴群中之老弊盲者,闻公讲因生於忉利,思师之恩,故降临於此,愿闻讲说。明云如何讲说?曰:吾...

《佛学辞典》 / 231字 / 6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由旬

Yojana,又作俞旬,揄旬,由延,或踰闍那。新称踰缮那。為计里程之数目。帝王一日行军之里程也。或云四十里,或云叁十里。西域记二曰:「夫数量之称,谓踰缮那,旧曰由旬,又曰踰闍那,又曰由延,皆讹略也。踰缮那者,自古圣王一日军行也。旧传一踰缮那四十里矣,印度国俗乃叁十里...

《佛学辞典》 / 538字 / 6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為帝释之外将。须弥山之半腹有一山,名由犍陀罗。山有四头,四王各居之,各护一下,因之称為护世四王。其所居云四王。是六欲之第一,处之最初也。称為四Caturmahārājakāyikās,东持国Dhṛitarāṣṭra,南增长Virūḍhaka,西广目Virū ākṣa,北多闻Dhanada,又...

《佛学辞典》 / 371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圆觉经

具名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唐佛陀多罗译。佛入神通光明藏叁昧,现诸净土,文殊普贤等十二士次第请问因地修证之法门,佛一一答之。因而一经有十二章。诸家之註述如下:圆觉经略疏四卷,唐宗密述。圆觉经疏钞科叁卷,存中与下,唐宗密製。圆觉经略疏之钞二十五卷,唐...

《佛学辞典》 / 433字 / 6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普遍光明燄鬘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明王随求陀罗尼经

二卷,唐不空译。略称随求陀罗尼经、随求陀罗尼经、随求经、随求经等。佛在金刚须弥峰楼阁,集一切眾,放顶毫之光照十方一切佛剎说神咒,名普徧光明。(中略)随求陀罗尼。并说种种灵验之事。更有宝思惟译之随求即得自在陀罗尼神咒经一卷,同本抄略。

《佛学辞典》 / 110字 / 6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戴塔吉祥

阿闍梨所传曼荼罗观音院之一尊,又窣堵波吉祥菩萨,谓之戴塔吉祥。即弥勒菩萨也。表菩萨绍释迦如来之佛位,或以手结窣堵波印,或顶戴塔也。图作带塔德菩萨。疏六曰:「戴塔吉祥於顶髻上置窣堵波,或在所持华上。」不同记二曰:「窣堵波吉祥菩萨,梵号阿梨耶窣堵波摩訶室利Ār...

《佛学辞典》 / 203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佛顶白伞盖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三十三善法堂中。与诸比丘诸菩萨主帝释无量众俱。尔时婆伽梵敷座而坐。即入普观乌瑟尾沙三昧。时婆伽梵忽从肉髻。演出秘密微妙法行。 南谟一切诸佛诸菩萨众 南谟佛陀耶 南谟达摩耶 南谟僧伽耶 南谟七俱胝佛诸声闻众 南谟世间所有阿罗汉众...

《佛顶白伞盖陀罗尼经》 / 光禄大夫大司徒三藏法师沙啰巴奉诏译 / 4783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2日

降焰魔尊

又曰焰漫德迦,又曰六面尊,六足尊,威德王。圣阎曼德迦威怒王立成神验念诵法曰:「圣阎曼德迦威怒王。」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威德仪轨品曰:「阎曼德迦忿怒王。」又曰:「威德尊。」日经疏六曰:「降焰摩尊。」秘藏记末曰:「阎摩德迦尊。」仁王经仪轨上曰:「威怒六足金...

《佛学辞典》 / 242字 / 6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自在

自在外道之主神也。梵语摩醯首罗讹略,正為摩醯湿伐涅Maheśvara,译言自在。在色界之顶,為叁千界之主。此自在有二种:一曰毘舍闍摩醯首罗,一曰净居摩醯首罗。毘舍闍為鬼类之名,摩醯首罗论师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日如来之应现。彼又言此...

《佛学辞典》 / 1079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陪臚

Bhairava,自在之一形,陪臚破阵曲為舞乐,唐招提寺之陪臚会奏之,称其蹈舞之际所走之方云陪臚走。参照[陪囉嚩]条。

《佛学辞典》 / 55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宝积经

有四十九会七十七品,前后诸师译一会或译数会而别行之。唐菩提流志新译叁十六会叁十九卷,取旧来诸师所译二十叁会八十一卷合之,以四十九会一百二十卷為全本。宝积者法宝之集积也,為乘深妙之法,故目之為宝,无量法门摄在此中故谓之积。宝积经论一曰:「乘法宝中,一切诸法差...

《佛学辞典》 / 148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元照

杭州灵芝寺元照,字湛然,初依东藏慧鑑律师专学毘尼。后从神悟禪师讲台之教观。復从广慈之才法佛受菩萨戒,博究南山之律宗。而意篤净业。每曰生弘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唯二法门而已。住灵芝叁十年,宋徽宗政和六年九月一日寂。寿六十九。謚智。唐太宗贞观中,终南山。澄...

《佛学辞典》 / 210字 / 6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净居

色界第四禪,证不还果之圣者所生之处有五地:一、无烦,无一切烦杂之处。二、无热,无一切热恼之处。叁、善现,能现胜法之处。四、善见,能见胜法之处。五、色究竟,色最胜之处。俱舍颂疏世品一曰:「此五名净居,唯圣人居,无异生杂,故名净居。」

《佛学辞典》 / 103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二十五有

二十五有,不出六道,有生有死,因果不亡之谓也。然梵王、无想、及五那含总在四禅中,而别出其名者,以外道计梵王为生万物之主,计无想以无心为涅槃,计五那含为真解脱,所以经教特立此叁为叁有,以对破外道之计也。(六道者,即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

《三藏法数》 / 511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六十四书

印度所行之一切外典也。佛本行集经十一曰:「一、梵所说书,Brāhmī(今波罗门书正十四音是)。二、佉卢虱吒书,Kharoṣṭī(隋言驴唇)。叁、富沙迦罗仙人说书,Puṣkarasārī(隋言莲华)。四、阿迦罗书,Aṅgali i(隋言节分)。五、懵伽罗书,Vaṅgali i(隋言吉祥)。六、耶懵尼...

《佛学辞典》 / 1921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门叙密咒功德深广

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菩提场...

《三藏法数》 / 1158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荼吉尼

Ḍākini,又作荼枳尼、拏吉儞、吒枳尼。夜叉鬼之一类,有自在之通力。六月前知人之死,取其人之心臟食之。使修其法者得通力云:是外道邪法之一种,四门神供之一神也。慧琳音义叁十五曰:「荼枳尼,梵语。则鬼之总名,能魅人,与人通者也。」日经疏四曰:「荼吉儞,世间小术。亦於...

《佛学辞典》 / 604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种

一、世间,谓世间国王,虽居人世,受享福,是名世间。 二、生,谓叁界诸,因修戒善等福,兼习禅定,得生此,是名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戒善者,即五戒十善也。) 叁、净,谓二乘之人,因修空观,断见、思惑净尽,是名净。(二乘者,声闻乘、...

《三藏法数》 / 209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味

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涅槃法胜,乃说此五味,而以醍醐比法华、涅槃也。隋朝台智者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五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五味之有浓淡焉。(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

《三藏法数》 / 618字 / 6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智

一、圆镜智,谓如来真智,本性清净,离诸尘染,洞彻内外,无幽不烛。如圆镜,洞照万物,无不明了,是名圆镜智。 二、平等性智,谓如来观一切法,与诸众生皆悉平等,以慈悲心,随其根机,示现开导,令其证入,是名平等性智。 叁、妙观察智,谓如来善能观察诸法,圆融次...

《三藏法数》 / 204字 / 6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阿迦尼吒

Akaniṣṭha,名。旧称阿迦贰吒,阿迦尼吒,阿迦尼沙託。新称阿迦尼瑟吒,阿迦尼瑟搋。阿迦尼瑟揥。译曰色究竟。此者色界十八之最上,為有形体之处之究竟,故又云质碍究竟,色究竟。又名有顶。过此则无色界之。仅有心识而无形体矣。法华经序品曰:「下至阿鼻地狱,...

《佛学辞典》 / 257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地狱

华严经随好品,说地狱中一有情由前生见闻华严经之功力,在地狱為佛光所照,直生兜率而满足十地之行,得成佛之果,见[叁生成佛]条。

《佛学辞典》 / 58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一行叁昧

梵语叁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定。一行叁昧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谓修行之人,应处空闲,舍诸乱意,系心实理,想念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而不懈怠,于一念中即能得见十方诸佛,获辩才也。

《三藏法数》 / 109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六聚戒名义

聚者,集也。由众生罪有重轻故,佛制诸戒,结罪不一,因随其重轻,集分六类,故云六聚也。 一、波罗夷,梵语波罗夷,华言弃。谓犯此罪者,永弃于佛法之外也。又云极恶。释义有叁:一者由犯此戒,道果无分;二者不与僧中共住;叁者舍此身已,当堕地狱;故名极恶。 二、僧伽婆尸...

《三藏法数》 / 435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部

谓见道苦集灭道之四諦及修道也。毘婆沙论第五十一曰:「部有五无六。圣者见道现在前时,断见所断,后若修道现在前时,断修所断。异生修道现在前时,总断五部。」但五部通叁界各立之。又一切烦恼,皆属此五部。 又即小乘五部也。佛灭后百年,付法藏第五世,优婆毱多之下有弟子五...

《佛学辞典》 / 184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梵王

王之异称也。又总称色界之诸。法华经方便品曰:「诸梵王及诸帝释。」毘奈耶杂事二十曰:「梵王捧伞,帝持拂。」见[王]条。

《佛学辞典》 / 62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人散花尸上

尊说阿育王譬喻经曰:「昔有人在道上行,见道有一死人,鬼神以杖鞭之。行人问言:此人已死,何故鞭之?鬼神言:是我故身,在生之日不孝父母,事君不忠,不敬叁尊,不随师父之教,令我堕罪,苦痛难言,悉我故身,故来鞭耳。稍稍前行,復见一死人。神来下,散华於死人尸上,以手...

《佛学辞典》 / 183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毘伽罗

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羯刺諵,又云毘何羯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五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书总名也。慈恩寺传叁曰:「印度梵书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佛学辞典》 / 1271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耆婆

译曰命。长命之也。楞严经二曰:「王言:我生叁岁,慈母携我,謁耆婆。」长水疏曰:「耆婆此云命,西国风俗,皆事长命神。子生叁岁,即謁彼庙,谢求得也。」此為帝释左右之侍卫。长阿含经曰:「释提桓因左右,常有十子,随从侍卫。何等為十?一名因陀罗,二名瞿夷...

《佛学辞典》 / 151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最上秘密那拏

叁卷,宋法贤译。说那拏之修法仪轨。

《佛学辞典》 / 16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日经义轨

一、摄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入莲华胎藏海会悲生曼荼罗广念诵仪轨供养方便会叁卷,唐善无畏译。称為摄轨。二、毘卢遮那经广仪轨,叁卷,同人译。称為广轨。叁、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悲生曼荼罗广成就仪轨供养方便会,二卷,唐法全於玄法寺集,称為玄法...

《佛学辞典》 / 174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帝释

忉利之主也,居须弥山之顶喜见城,统领他之叁十二(忉利译叁十叁),梵名释迦提桓因陀罗Śakra devānām indra,略云释提桓因。新译之梵名,释迦提婆因达罗。释迦译能,帝之姓,提桓者,因陀罗者帝,即能帝也,今反转梵语而谓為帝释,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之一眾也。...

《佛学辞典》 / 393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善见

五净居之一。在色界第四禪。定力胜而见清彻,故曰善见。又帝释所居善见城之宫殿也。

《佛学辞典》 / 36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醯哩

女神名。最胜王经辩才女品曰:「醯哩言词妙辩才。」梵Heraya又Hari。

《佛学辞典》 / 37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神名,又观音名,梵深远观音也。

《佛学辞典》 / 15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愚者之异名。世间最胜者,无过於。指至愚為,犹指贫人而呼為富者,指痴钝而呼為聪明,调弄之辞也。此痴当怜之,故云爱。又一说,其人愚痴无所取,但為所爱,仅得自存,故云爱。唯识枢要上末曰:「爱者,梵云没劫Moha,此名為愚。愚有叁名:一、提婆Deva,此云。二...

《佛学辞典》 / 309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毘舍离城结集

是小乘叁藏中毘那耶藏之结集也。佛灭后一百年,於毘舍离国有十个非法起。长老耶舍(陀)比丘,於毘舍离城波利迦园召集七百圣眾,断十箇非法,洗净律藏云:四分律五十四、十诵律六十、五分律叁十、僧祇律叁十叁、毘尼母经四、善见律一、西域记七之诸书所记同。西域记七曰:「吠舍釐...

《佛学辞典》 / 345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眷属

梵语杂名曰:「眷属,梵语跛儞缚罗。眷属二字见史记。史记樊噲传曰:「臣诛诸吕,吕须婘(註音眷)属。」释迦日各有内二眷属。释迦之二眷属者,智度论叁十叁曰:「如释迦文佛,未出家时,车匿给使,优陀耶戏笑,瞿毘耶耶输陀等诸婇女為内眷属。出家六年苦行时,五人给侍。得...

《佛学辞典》 / 402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辞典》 / 2493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微瑟纽

Viṣṇu,又作毘瑟纽、毘纽、韦纽、毘瑟笯、毘瑟怒、毘搜纽、毘瘦纽。那罗延之别名也。又為自在之别名。日经疏五曰:「微瑟纽,旧译谓之毘纽。此是那罗延也。」同十七曰:「韦纽,自在别名。正云毘瑟纽。」玄应音义二十二曰:「毘瑟笯,旧云毘搜纽,或云毘纽,皆讹也...

《佛学辞典》 / 219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二十八

一、欲界六,一、四,东方持国王、南方增长王、西方广目王、北方多闻王。二、忉利,梵语忉利,华言叁十叁。往世叁十叁人,同修胜业,同生此。叁、须夜摩,梵语须夜摩,华言善时分。谓此时时唱快乐,故又云受五欲境,知时分故。四、兜率陀,梵语兜率陀...

《三藏法数》 / 756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增长

四王中南方之名。见[四王]条。

《佛学辞典》 / 17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千世界

一、小千世界,谓一日一月绕一须弥山照四下,山腰是四所居,山顶是叁十叁所居,此之上,有夜摩、兜率、乐变化、他化自在、梵世,此名一世界。如此一千世界,一千日月,一千须弥山,一千四下,一千四,一千叁十叁,一千夜摩,一千兜率,一千...

《三藏法数》 / 465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八难

八难者,八处障难也。此之八处,虽感报苦乐有异,而皆不得见佛,不闻正法,故总称为难也。 一、在地狱难,谓南赡部洲之下,过五百由旬,有八寒、八热等狱,皆名地狱。众生因恶业所感,堕于彼处,长夜冥冥,受苦无间,障于见佛闻法,故名地狱难。(梵语赡部洲,即阎浮提,华言胜...

《三藏法数》 / 666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一念叁千

台宗之观法,观一念之心而具叁千诸法也。一心叁观,北齐慧文禪师於中论发之。一念叁千,师於法华经发之。叁千者,地狱,饿鬼,畜生,阿罗修,人,,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境界為界,据由圆融之妙理。此十界互具十界,则相乘而為百界,百界一一有性,相,体,力,作,因...

《佛学辞典》 / 263字 / 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喜面

胎藏界外金刚院之一眾。伊舍那之子。见胎曼钞六。

《佛学辞典》 / 23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华严宗七祖

一、马鸣尊者,马鸣乃西土十一祖也。东竺国人。说法时,能感群马,得解悲鸣,故曰马鸣。依百本乘经,造起信论,是为初祖。 二、龙树尊者,龙树,乃西土十叁祖也。南竺国梵志之裔。始生之日,在于树下,因入龙宫,而得成道,故号龙树。申明起信论义,是为二祖。(梵语梵志...

《三藏法数》 / 573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子魔

四魔之一,欲界第六(即他化自在)之主及民障碍佛道者。智度论五曰:「四者他化自在子魔。(中略)常一心故,一切处心不着故,入不动叁昧故,破他化自在子魔。」

《佛学辞典》 / 75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法身

佛之真身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身有总相法身与别相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為法身之义同,是以所证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為法身也。以叁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身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身為理智显现,有為(...

《佛学辞典》 / 991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阿修罗界

阿修罗之世界。叁界义曰:「若依十地经妙高山(须弥山)北,海下,过二万一千由旬有罗睺阿修罗王宫,次下二万一千由旬有勇健宫,次下二万一千由旬有华鬘王宫,次下二万一千由旬有毘摩质多罗王宫。若依起世经,须弥东西面,去此一千由旬外有毘摩质多罗宫,纵横八万由旬。又云修罗...

《佛学辞典》 / 153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乘

乘人而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叁乘有四种:(一)乘之叁乘也。一声闻乘,又云小乘。速则叁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於现世闻如来之声教。而悟四諦之理,以证阿罗汉者。二缘觉乘,又云中乘,辟支佛乘。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修空法,於其最后之生...

《佛学辞典》 / 882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德

涅槃经所说涅槃所具之叁德:一、法身德,為佛之本体,以常住不灭之法性為身者。二、般若德,般若译曰智慧,法相如实觉了者。叁、解脱德,远离一切之繫缚,而得自在者。此叁者各有常乐我净之四德,故名叁德。而此叁德,不一不异,不纵不横,如伊字之叁点,首罗之叁目,称為涅...

《佛学辞典》 / 551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不拜

受叁归為优婆塞优婆夷者,不得拜餘道之神地祇。受具足戒之比丘比丘尼,并不得拜国王父母也。般舟叁昧经四辈品曰:「自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不得事餘道,不得拜於,不得祠鬼神。」梵网经下曰:「出家人法,不向国王礼拜,不向父母礼拜,六亲不敬,鬼神不礼。」唐彦悰所...

《佛学辞典》 / 129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恒憍

名。部补註五曰:「恒憍,亦言常放逸。」梵Gaṇgā。

《佛学辞典》 / 26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菩萨戒经

姚秦罗什最后译出梵网经中之菩萨心地戒品第十,為二卷,题曰梵网经卢遮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后别录此下卷中偈颂已后所说之戒相為一卷,以便诵持。台祖智者名之曰菩萨戒经,弟子章安,记智者之说作义疏二卷。又华严之法藏,题曰梵网经卢舍那佛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今刊本略称梵...

《佛学辞典》 / 330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牛角一触

牛角一触袈裟而生於也。文句记叁中曰:「瓔珞经云:若龙八部斗諍,念此袈裟生慈悲心。(中略)龙得一缕,牛角一触。」或作牛触一角。言牛触袈裟之一角。即死而生於上也。

《佛学辞典》 / 75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种子识六义

种即能生之义也。谓于八识之中,随一识起时,能生一切善恶之法,故名种子识。(八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也。) 一、刹那灭义,梵语刹那,华言一念。谓眼等诸识种子,一念生,生则随灭,念念不停,刹那变异;耳鼻舌身意等诸识种子,各各...

《三藏法数》 / 488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峨眉山

名山之一。在四川峨眉县西。两山相对如蛾眉,故有此称。一名峨山,与中峨小峨相连故,合称叁峨。周迴千里,有石龕一百二十,小洞四十。山顶有寺号光相寺。為普贤菩萨示现之灵场,因而着名。方舆记所谓:「自白水经八十四盘山,径如线,登躋六十里而至寺」是也。五杂俎四曰...

《佛学辞典》 / 244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钝使

五钝者,钝即迟钝也。谓此五种妄惑,由推前身见等五种利使而生,对利说钝,故名钝使。 一、贪欲使,贪即引取无厌也。谓诸众生,贪着世间色欲财宝,恣纵心情,而无厌足,由此贪惑之所驱役,流转叁界,故名为使。(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嗔恚使,嗔即忿怒,谓诸...

《三藏法数》 / 290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评家

毘婆沙论说五百阿罗汉集,而评释发智论者也。其中以世友,妙音,法救,觉之四论师為评家之正义。华严玄谈七曰:「言评家者,婆沙是诸阿罗汉同集,而有四阿罗汉,為评家正义:一世友,二妙音,叁法救,四觉。」

《佛学辞典》 / 89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称赞金刚手菩萨秘密主功德品第十

尔时尊者舍利子。前白佛言。世尊。所有十方世界。贤劫诸菩萨众。现于诸佛世尊所修梵行者。彼金刚手菩萨秘密主。于是诸菩萨众中。常随何等菩萨之后。佛言。舍利子。止止此是不思议行。世间人于菩萨行。不生信者返招迷乱。若有众生。为善知识所摄受者。即于是中闻已净信不生惊怖...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乘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奉诏译 / 512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

波斯匿王十梦

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说:「舍卫国波斯匿王得十梦,以问佛:一有二瓶,一空,一满,其水往来,不入空瓶,表当来富者相送遗而不给贫者。二於马口尻置食,表臣食於官与民。叁小树生花,表后世人叁十头白。四小树结实,表女子小即生子。五有羊食绳,表夫出贾贩,妇在家与他男共住,食...

《佛学辞典》 / 241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华着舍利弗衣

维摩经观眾生品曰:「时维摩詰室,有一女,见诸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华散诸菩萨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弟子,便着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尔时女问舍利弗:何故去华?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曰勿谓此华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

《佛学辞典》 / 207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玄奘

慈恩寺玄奘叁藏,姓陈,偃师人,俗名褘。兄长捷,先出家,在洛阳净土寺。师十叁岁,亦入净土寺出家,就慧景听涅槃经,於严法师受摄乘论,令名夙着。 武德元年,与兄共入长安,寻赴成都,就道基宝迁二师,学摄论,毘曇,就震法师听讲发智论,五年受具足戒,又习律部。既而往...

《佛学辞典》 / 1172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十种外道

一时外道,以时為生因者。 二五外道,以地水火风空五為生因者。 叁相应外道,计学定者内心相应之理為真我者。 四建立净外道,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以之為清净者。 五不建立无净外道,与上相反,不建立一法,无所修之净法者。 六自在外道,以自在為生因者。 七流出...

《佛学辞典》 / 750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月光童子

又曰月光儿。其父德护為摩揭陀国王舍城之长者,不信佛,听六师之言,作火坑欲害佛,其子月光童子諫止之,亦不听。后见佛到,火坑变而為凉池,心悔责。归佛,得须陀洹果。佛与月光童子以成佛之记。且说佛灭后当作支那国王,兴隆叁宝。德护长者经下曰:「又此童子,我涅槃后,於未...

《佛学辞典》 / 514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降叁世尊形

仁王经仪轨上曰:「依教令轮故,现作威怒降叁世金刚,四头八臂,摧伏摩醯首罗自在诸魔军眾。」降叁世成就极深密门曰:「吽迦罗金刚,暴怒处月轮,身流火光聚,徧体玄青色。自在王,妃乌摩為座。(中略)即起平身立,举右足左旋,躡彼傲慢者。自在欲王,扑至於地已,定(...

《佛学辞典》 / 335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舍利弗

Śāri utra,又作舍利弗多,舍利弗罗,舍利子,新作舍利弗多罗,舍利富多罗,舍利补怛罗。舍利者母之名,弗或弗多者,弗多罗之略,子之义也。為舍利女之子,故曰舍利弗,舍利子。又父名云优婆提舍,故从父而称之曰优婆提舍。然母名之為舍利,古来有二释,一為鸟名。译曰秋露,鶖鷺...

《佛学辞典》 / 743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开显实相妙理之事业,开示佛知见之事业也。一者,实相之妙理,谓佛知见,即法华之妙法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世尊,唯以一事因缘故,出现於世。」文句四上曰:「一则一实相也,非五非叁,非七非九,故言一也。其性广博,博五叁七九,故名為。诸佛出世之仪式,故名為事。...

《佛学辞典》 / 266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二空

一、人空,又名我空,生空。人我空无之真理也。凡夫滥计五蕴為我,强立主宰以引生烦恼,造种种之业,佛欲破此计,為说五蕴无我之理,二乘悟之入於无我之理,谓之人空。二、法空,诸法空无之真理也。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计五蕴之法实,而不免一切之所知障,佛為之说五蕴之自性...

《佛学辞典》 / 712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华严九会说

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萨四众、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

《三藏法数》 / 1259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通

一宿命通,二耳通,叁他心通,四眼通,五现神力,六现多身,七往来速疾,八能庄严剎土,九现化身,十漏尽通。见华严离世间品。又华严经说十通:一他心通。二眼自在清净通。叁宿住智通。四知劫通,知久远劫之事也。五耳智通。六无体性智通,通达诸法无性之理而变现自在,广...

《佛学辞典》 / 200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涅槃界

界者藏之义,涅槃能藏无為之万德故曰界。又為因之义,涅槃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之利乐事,故曰界。又界為界畔。涅槃虽无界畔,然对於生死界,则谓為涅槃界。唯识论十曰:「界是藏义,此中含容无边希有功德故。或是因义,能生五乘,世出世间利乐事故。」增一阿含经十二曰:「亦获智...

《佛学辞典》 / 125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阎摩德迦

威德明王之梵名。见[阎曼德迦]条。

《佛学辞典》 / 17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相看

禪家接见闔山之眾,谓之相看。勅修清规月分须知曰:「十月初一日,方丈相看。」

《佛学辞典》 / 37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憍萨罗

Kosala,又作拘萨罗,拘娑罗,居萨罗。译曰工巧或无斗战。南印度古王国名(西域记作中印度)。法显传所谓达嚫国,即此地也。对於北憍萨罗而谓之為南憍萨罗,又号為憍萨罗。龙树菩萨尝住此国,為娑多婆訶王所归敬,於跋逻未罗山,营造五层伽蓝。首府之位置不明。见西域记十,玄...

《佛学辞典》 / 184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清凉国师

华严四祖。清凉国师,讳澄观,字休,山阴人,姓夏侯氏。身长九尺四寸,垂手过膝,口四十齿,目光夜发。昼乃不眴,日记万言,七行俱下,才供二笔。年十一,出家。尝以十事自励,尝问径山钦西来宗旨,默受印记。住五臺山,疏华严经。后居京师,德宗迎入内,赐号清凉国师。生歷九朝...

《佛学辞典》 / 246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非有想非无想

非有想非无想处,在六趣之中属於趣。故曰非有想非无想。新译曰非想非非想。略曰非想。又名有顶。以是為叁界之最顶处故也。

《佛学辞典》 / 56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金刚藏王

金刚藏者,是执金刚之总名,与金刚萨埵异名同体,金刚藏王即金刚萨埵之变化身也。又释迦為金刚萨埵之变化身(金刚萨埵部释之),故释迦与金刚藏王,其能变之体,可谓同一。陀罗尼集经七,金刚藏威力叁昧法印咒品说金刚王之本体曰:「尔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訶萨,名金刚藏。在眾中即...

《佛学辞典》 / 414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八种喻

一、顺喻,谓佛说法随顺世谛次第,从小向而为喻也。如经云:雨,沟渎皆满。沟渎满,故小坑满。小坑满,故坑满。如是渐次,乃至海满。如来法雨亦复如是。众生戒满,乃至解脱满。解脱满,故涅槃满,是名顺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逆喻,谓佛说法逆于世谛次...

《三藏法数》 / 805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器手

又曰器酒。胎藏界外金刚部眾之一。手把酒器。见胎曼钞六。

《佛学辞典》 / 27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普门

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善道

对於叁恶道而立叁善道。由善业所赴,故名善道。一、道,由上品之善所赴者。二、人道,由中品之善所赴者。叁、阿修罗道,由下品之善所赴者。智度论叁十曰:「善有上中下,故有叁善道,人阿修罗。」同九十六曰:「善业亦有上中下:上者,中者人,下者阿修罗等。」

《佛学辞典》 / 107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伊湿伐逻

Īśvara,译曰自在。见西域记二。参照[自在]条。

《佛学辞典》 / 24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佛之尊号。為人之所尊,佛更為之所尊,故曰。又有五种,第五之第一义,即佛也。佛為之至极,故曰。又為佛之小字。释氏要览中曰:「一日抱太子謁释迦增长神庙,庙神石為像,即起礼太子足。王曰:我子於神中更為尊胜,宜名。」法华经化城喻品曰:...

《佛学辞典》 / 123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土

一、自性身依法性土,自性身者,以真如自性为身,即法身也。法性土者,即理土也。谓此身土体无差别,俱非色相所摄,譬如虚空,遍一切处,是名自性身依法性土。 二、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自受用身者,谓自受用法喜之乐,名自受用身,即自报身也。自受用土者,即实报土也。谓佛以...

《三藏法数》 / 393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种果

一、异熟果,谓诸众生现世作不善业,则招来世恶趣之果。若作有漏善业,则招来世善趣之果。以其异世成熟,是名异熟果。(不善法者,杀、盗、淫、妄也。恶趣者,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有漏善法者,漏即叁界之惑,虽修人之善,未能断惑故也。善趣者,人、二道也。) 二、...

《三藏法数》 / 383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黑闇女

涅槃经十二曰:「姊云功德,授人以福,妹云黑闇女,授人以祸。此二人常同行不离。」功德又曰吉祥女,黑闇女又云黑耳女。见[黑耳]条。

《佛学辞典》 / 58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八热地狱

在地之下,故名地狱。婆沙论云:南赡部洲,下过五百踰缮那,乃有其狱。然此地狱,有有小。则八寒、八热,小则一一狱四门,各有四小狱,共为十六;小狱名为游增狱,谓受罪众生,游彼狱时,其苦转增故也。(梵语赡部洲,又云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踰缮那,又云由旬,华言...

《三藏法数》 / 665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辞典》 / 3258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僧叡

罗什之弟子,关中四圣之一。什所翻之经,叡并参正焉。昔,竺法护译出正法华经,受决品云:见人人见,什译经至此言,此语与西域语同,但言过质。叡曰:非人交接两得相见耶?什喜曰:实然!皆此类也。什所出之论本,叡多造其序。见高僧传六。

《佛学辞典》 / 101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山

佛在给孤独园,语波斯匿王云:有石山,上连于,下连于地,从东方来,所历之处,卉木丛林有生之类,悉皆摧碎;南西北方,亦复如是。以此四山,喻众生老病死衰之四相也。(梵语波斯匿,华言胜军。) 一、老山,谓人之老迈,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则彼少年...

《三藏法数》 / 338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库伦

Kurun,又云Urgya Kuren,蒙古喇嘛教之中心地,去长城北六百里,在土拉Tula河岸。市区分為蒙古人汉人二住所,商业繁盛,人口凡叁万。其半為喇嘛教徒也。蒙古区有巨圆形之佛堂。其结构甚壮丽,屋上总以金箔装饰,炯炯眩人目。又有喇嘛胡土克图之宫殿。其外观虽无异佛殿,然华...

《佛学辞典》 / 187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身

一、自性身,自性身者,即法身也。谓诸如来真净法界,湛然常寂,具足无边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也。 二、自受用身,自受用身者,即自报身也。谓诸如来,内智湛然,照真法界,尽未来际,常自受用广法乐也。 叁、他受用身,他受用身者,为他机所感,而现此身,即他报身也...

《三藏法数》 / 221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阿弥陀佛经序

藏经中。有十余经。言阿弥陀佛济度众生。其间四经本为一种。译者不同。故有四名。一名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乃后汉月支三藏支娄加谶译。二曰无量寿经。乃曹魏康僧铠译。三曰阿弥陀过度人道经。乃吴月支支谦译。四曰无量寿庄严经。乃本朝西三藏法贤译。其略虽同。然其中甚有差互...

《佛说阿弥陀经》 / 国学进士龙舒王日休校辑 / 985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7日

叁界九地

谓欲界五趣,杂居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分为四地,共为九也。地有持载之义,众生依之而住。此之九地,从忉利已下及四趣,皆为地居;夜摩已上,以至非非想,皆为空居。从所依处得名,故皆言地也。 一、五趣杂居地,五趣者,即欲界六、人、饿鬼、畜生、地...

《三藏法数》 / 730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部般若

一摩訶般若,二金刚般若,叁王问般若,四光讚般若,五仁王般若。仁王经上曰:「五眼法身觉世尊,前已為我等眾,二十九年说摩訶般若波罗蜜、金刚般若波罗蜜、王问般若波罗蜜、光讚般若波罗蜜,今日如来放光明,斯作何事?」台仁王经疏上曰:「从得道后二十九年,说四般...

《佛学辞典》 / 435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种因

一、随说因,谓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惑业系缚之法,及不系缚之法,随所见闻觉知,起诸言说,是名随说因。(不系缚法者,即出世之道法也。) 二、观待因,待即对待之义,谓诸有情,欲求叁界有系缚之乐,及出世间不系缚之乐,于彼诸缘,或为求得,或为受用,观彼对此,是名观...

《三藏法数》 / 524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辩才之略称。

《佛学辞典》 / 8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八不共法

不共法者,谓诸佛之智内充,无畏之德外显,一切功德智慧,超过物表,不与凡夫二乘及诸菩萨共有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身无失,谓佛从无量劫来,常用戒、定、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诸功德满足,故一切烦恼俱尽,是名身无失。(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三藏法数》 / 820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阿湿波

Aśvin,日与阿湿毘腻间所生之双子名,乘曙光拟人,驾马或鸟之金色车為女神乌沙斯之先驱。佛所行讚入苦行林品所谓「诸梵志等,惊喜得相告,為八婆藪,為二阿湿婆」者,即此神也。

《佛学辞典》 / 79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溥首

又作普首。文殊师利,一译溥首,又译普首。溥為梵语也。乘法门经曰:「文殊师利者,晋言溥首童真。」同经慧琳音义叁十二曰:「溥首,上音普。梵语。经以晋音翻文殊师利為溥首童真,今唐言翻妙吉祥。」圆觉钞四下曰:「观察诸法叁昧经云普首,阿目佉经云濡首,无量门微密经云敬...

《佛学辞典》 / 218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