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名二乘四倒,出涅槃经并宗镜录) 四枯者,表二乘四倒也。所言枯者,以二乘观无常苦空无我等,则烦恼有朽灭不生之义,故名为四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常计无常,常者,即法身常住之义;无常者,即变异也。谓声闻、缘觉为无明之惑所覆,于如来常住法身中,...
《三藏法数》 / 320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金刚界曼荼罗五大月轮中央轮五尊之中尊也。為於色界顶摩醯首罗宫(即大自在宫与胎藏大日依处同),不坏金刚光明心殿中,五相圆满,始成正觉之相,显修生智德之智法身也,其相似菩萨,作天人之状,头垂髮,戴五智之宝冠,手结智拳印,其色清白。以字為大日种子。」瑜祇经曰:「薄伽...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五十四卷,宋志磐撰。天台一家之正史也。等不等观杂录四曰:「宋僧志磐所作佛祖统纪,收入大藏,流传已久。予阅之,觉其尊崇本宗,实有违乎佛祖之本意也。夫瞿曇捨金轮王位而作沙门,是弃世间之荣,而就山林之寂也。传其道者,莫不皆然。而志磐立一派以為正宗,作本纪,尊之為帝王...
《佛学大辞典》 / 340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六即佛之一、理即位之佛也。即理佛。惟具天然之佛性而无一毫之解行者,即极恶最下之凡夫也。然自理性言之。则与究竟之佛相即不二、故云理佛。四教仪曰:「今虽然即佛,此是理即,亦是素法身无其庄严,何关修证者也。」同集註下曰:「理即佛,贬之极也。以其全乏解行证即,但有理性...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五种眷属者,谓如来说法,必假彼缘,缘即受道之人也。人受道已,因法为亲,即成眷属。譬如父母遗体,揽以成身,得为天性,天性亲爱,更相敬顺,故名眷属也。 一、理性眷属,谓诸佛众生,理性平等,自然相关。法华经云:我于众圣中尊,世间之父,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是则未曾受...
《三藏法数》 / 352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周者,周匝四方,上下四维也。经云:如来于阎浮提林微尼园,示现从母摩耶而生,生已,即周行七步,唱如是言:我于天、人、阿修罗中,最尊最上。父母人天,见已惊喜,生希有心,而诸人等,谓是婴儿。而我此身,无量劫来,久离是法。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脉骨髓之所成立...
《三藏法数》 / 468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色身依色相土,谓如来随类应化,示现丈六等相好之身,即依娑婆等同居之土,以其有山河大地等色相,是为色身依色相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同居者,凡、圣同居也。) 二、色身依法性土,谓如来丈六等相好之身,当体即是法性之身,所依之土,亦即常寂光土,是为色身依法性...
《三藏法数》 / 238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谓一法也。句為章句之义。即谓绝待无為清净之法身也。天亲之净土论,分极乐国土之庄严功德為十七句,如来之庄严功德為八句,菩萨之庄严功德為四句,总為叁种功德二十九句。此二十九句之庄严,略说之,则说入一法句,且自解之曰:一法句者,清净句也。清净句者,真实智慧无為法身也...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又名如来清净禪。楞伽经所说四种禪之一。如来所得之禪定,即首楞严定也。依此禪定穷究法身般若解脱叁德秘藏之大涅槃,而起无作之妙用,别於外道二乘菩萨所得之涅槃,谓之如来禪。楞伽经二曰:「云何如来禪?谓人如来地得自觉圣智相叁种乐住,成办眾生不思议事,是名如来禪。」同经...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法身以智慧為寿命。智慧之命夭伤,则法身之体亡失。盖慧為法身之寿命,故曰慧命。四教仪曰:「末代凡夫於佛法中起断灭见,夭伤慧命,亡失法身。」 又尊称比丘曰慧命。博闻强识,以慧為命之义也。又曰慧寿。新译曰具寿。犹言慧命须菩提等。行事钞下叁曰:「毘尼母云:下座指上座為...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见智法身之意。金刚界修法所结印契之一。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曰:「次结见智身,印契如前相,见彼智萨埵,应观於自身,鉤召引入缚,令喜作成就。真言曰:嚩曰囉(二合)萨怛嚩(二合)涅哩(二合)捨也。(二合)」印契如前相者,指现智身也。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随缘真如,不守自性随染缘而生染法随净缘而生净法者。二、不变真如,随缘而為万差之诸法,亦不失真如之自性者。随缘真如如波,不变真如如水,不变之水起波相,而随缘之波,不失水性,故以随缘真如之故,真如即万法也,以不变真如之故,万法即真如也。小乘不知二种之真如,大乘...
《佛学大辞典》 / 704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信坚,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即真谛,无能毁坏,故名信坚。(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坚,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假观...
《三藏法数》 / 499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有叁种:化佛、功德佛、智慧佛、如如佛之四身。自性、自受用、他受用、变化之四身。法身、报身、应身、化身之四身之叁种是也。见[四身]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身即聚集之义,谓聚集诸法而成身也。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德法聚名应身。(理法聚名法身者,谓聚集法性之法而成此身也。智法聚名报身者,智即能契法性之智,智与法性相合而成此身也。功德法聚名应身者,由智契理,聚集一切功德之法,起用化他,随机应现,而成此身...
《三藏法数》 / 282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亦名叁如来,出法华文句) 一、法身,毗卢遮那如来,法名可轨,诸佛轨之而得成佛,以法为身,故名法身。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以真如平等性相常然,身土无碍故也。如来者,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是也。 二、报身,卢舍那如来,修因感报,名之为报。...
《三藏法数》 / 334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凡即凡夫,小即小乘。倒即颠倒。谓凡夫着有,妄于无常法中计常,苦中计乐,无我计我,不净计净;及小乘之人,但着于空,常计无常,乐计非乐,我计无我,净计不净。故有凡小八倒之名焉。(小乘,即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非常计常,非常计常者,谓世间一切有为之事,皆悉无常...
《三藏法数》 / 633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Vajrasattva,又云金刚手,秘密主。又云普贤。是真言宗八祖中之第二祖。大日如来為第一,此萨埵為第二。梵名缚曰囉萨怛缚摩訶萨怛缚。译名执金刚,持金刚,金刚手,金刚手秘密王,金刚萨埵,金刚手菩萨摩訶萨,金刚手萨埵摩訶萨埵等。萨埵者有情之义,勇猛之义,总言勇猛之大士。...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又曰圆融叁观,不可思议叁观,或不次第叁观。為天台圆教之观法,利根菩萨之所修习。原出於大智度论二十七所谓叁智一心中得之文。又得中论观四諦品,眾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之意,天台智者大师之义因之而立。天台观经疏曰:「一心叁观者,此出释论。论云:...
《佛学大辞典》 / 637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谓菩萨常为利乐一切众生,示现世间,而作善友,劝导诱掖,开示教他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遭苦不舍,谓菩萨运大悲心,怜悯六道众生,受诸苦恼,故随类现形,种种开示,令得出离。虽代受其苦,心无弃舍,是为遭苦不舍。(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
《三藏法数》 / 506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Vimalakirti,维摩罗詰,毘摩罗詰,略称维摩或维摩詰。旧译曰净名。新译曰无垢称。佛在世毘耶离城之居士也。自妙喜国化生於此。委身在俗。辅释迦之教化,法身大士也。佛在毘耶离城菴摩罗园,城中五百长者子诣佛所请说法时,彼故现病不往,為欲令佛遣诸比丘菩萨问其病床,以成方等...
《佛学大辞典》 / 298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Vaṁ,智慧之标示,金刚界大日如来之种子也。叁种悉地轨曰:「鍐字即大日如来智海,水大种子。神通自在法,名為智法身。」秘藏记本曰:「阿字者毘卢遮那理法身种子,鍐字者智法身种子。」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涅槃,梵语具云摩诃般涅槃那,华言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此即大乘涅槃也。 一、不闻得闻,谓大涅槃甚深微密之义,一切众生心中无不具足,以由旷大劫来,无明覆故,而不得闻。今者修习大涅槃法,达于如来性常之理,昔所不闻而能得闻,是为不闻得闻也。(劫,梵...
《三藏法数》 / 397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谓如来应化之身具此叁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人天中尊众圣之王也。 【一足安平相】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奁底也(奁力盐切奁底者即盒底也)。 【二千辐轮相】辐即车轮中之辐谓足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也。 【叁手指纤长相】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𦟛好指节参差光润可爱胜余...
《三藏法数》 / 998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梵语佛陀,华言觉。觉即叁智圆明,遍一切处,无不照了,名大圆觉;性,即不改之义。以大觉性不增不减,非变非迁,一切众生,无不具此叁因佛性,此因若显,即成叁德妙果也。(叁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叁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 一、正因佛性,正谓中正...
《三藏法数》 / 251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切印契一切法要以四智印摄尽之:一大智印,梵名摩河岐若勿他罗Mahā-jñāna-mudrā五相成身之佛也。二叁昧耶印,梵名叁昧耶岐若勿他罗Samaya-jñānā-mudrā诸尊所持叁昧耶形五鈷刀莲华之类也。又结於诸尊手之印契也,又结於行者手之印契也。叁法智印,梵名陀罗摩岐若勿他罗Dharma...
《佛学大辞典》 / 362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梵音部多多他多Bhūtatathatā(此梵语出於金刚经之梵本,译曰真如性),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唯识论二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於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或云自性清净心,...
《佛学大辞典》 / 410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世之珍宝,虽世间希有,求之易得。若值佛出世,及闻正法,又能闻法信解,如法而行,展转教化人能信乐。此之五种,尤为世间希有,故皆名难得宝也。 一、佛出世间,谓诸佛世尊,虽法身常住不灭,众生盲冥,难可得见。今佛出现世间,为令一切众生成就,大事因缘,甚为希有,是为世...
《三藏法数》 / 310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有四种(一)菩萨瓔珞经所说。一如如智法身,证如如之理之实智也。二功德法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之功德也。叁自法身,地上菩萨应现之应身也。天台谓之為胜应身,法相谓為报身中之他受用身。四变化法身,台家所谓劣应身,法相家所谓变化身也。五虚空法身,如虚空离诸相之如如理也。...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又曰夏臈,法臈。比丘之年岁也。比丘每岁為九旬之安居,由其安居之数,以算法龄,称曰法臈几岁,故安居中与安居竟之日,犹如世俗之旧腊与岁首。此所以用夏腊之字也。以此夏腊之多少而定僧中之长幼。月灯叁昧经六曰:「当问其夏腊。」僧史略下曰:「经律中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法...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梵名Ādi-buddha。西藏语云:Cho-gidang- oisang-ye,译言本初觉者或第一觉者。喇嘛教之本初本佛也。西藏佛教之古派以此佛為生自毘卢遮那之普贤Samantabhadra,谓之Kuntu-bzaṅ- o(至善法身),即梵语之Dharmakāya-samantabhadra(法身普贤),盛崇拜之,新派谓為跋折囉陀...
《佛学大辞典》 / 544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七月十五日之夏满日名佛腊日。腊者岁末之称,佛家以一夏九旬安居之竟為岁末,故此日谓為佛之腊日。僧史略下曰:「所言腊者,经律中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法身生来之岁首,则七月十五日是腊除也。比丘出俗,不以俗生為计,乃数夏腊耳。经律又谓十五日為佛腊日也。」腊或作蜡,见[...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如来者,即理性如来也,因中说果,故名如来。藏者,含藏之义。谓含藏一切善恶法也。的指其体,即第八识,名如来藏也。(第八识者,藏识也。) 一、隐覆藏,谓诸众生本有真如法身之理,在第八识中,为无明烦恼之所隐覆,而不能见,故名隐覆藏。 二、含摄藏,谓第八识为染净之所...
《三藏法数》 / 177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理具之即身成佛。一切眾生之身心,本来為两部之体,身為五大,是胎藏界本有之理体也,心為识大,是金刚界本有之智德也,身心即為两部,故凡夫肉身之外,更无本觉之体性,肉身之当相為大日法身,是曰理具之成佛。二加持之即身成佛。眾生本觉之功德,与如来叁密之加持力相应而成办...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显教转八识而成就四智,以立為究竟之报身如来。密教於此加第九识所转之法界体性智而為五智,以為金刚界智法身之大日如来:一、法界体性智,是转奄摩罗识所得。法界有差别之义,诸法差别,其数过於尘沙,是為法界。法界体性即六大也。大日住於此六大法界之叁昧,名為法界体性智,主...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本地与垂迹也,初地已上法身之菩萨及佛,由自己之实身,变作许多之应化,以化眾生。其实身為本地,分身為垂迹,地者能生之义,為利物而自本身垂万化,故能现之本,谓為本地。所现之末谓為垂迹。自本垂迹,由迹知本,是即一佛菩萨上之妙德也。然此本迹有高下,台家立本高迹下,本下...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四方如来应之,各流出一女菩萨供养中央如来也。其先东方之阿閦如来流出香菩萨而供养之,此以东方為初发菩提心之方,又东方者初也,是故以妙香供养之,其故东方是叁摩耶戒也(理趣经意)。戒名戒香,戒者是叁学之初也,故以己所证之香叁摩地供养大日也。其次南方之宝生如来,流出华...
《佛学大辞典》 / 340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又云圣智。缘真如实相之智,云真智。是无缘之缘也。故真智谓為无智。注维摩经序曰:「圣智无知而万品俱照,法身无象而殊形并应。」净土论註下曰:「实无相故真智无知也。」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於己色身内归依法报化叁身佛也。六祖坛经曰:「於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於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於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谓华严经十住品内,第叁修行住中,令此位菩萨,以十种行,观一切法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观一切法无常,谓此菩萨,但观一切诸法,念念不停,刹...
《三藏法数》 / 644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密教立叁处之华藏世界。其故以大日经立叁重之佛身,一加持身,二本地身,叁行者身。今约此叁身而成义,则加持身即他受用报身,是阿弥陀佛也,其住处名华藏世界。由是过西方十万亿净土即有其处。青龙轨名弥陀為莲华藏。是五部中莲华部报身之土也。本地身即大日如来也,此佛之住处名...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莲华叁昧经谓依五智而生叁身:一、法界体性智之身业為毘庐遮那佛,口业為普贤菩萨,意业為不动金刚。二、大圆镜智之身业為阿閦佛,口业為文殊师利菩萨,意业為降叁世金刚。叁、平等性智之身业為宝生佛,口业為虚空藏菩萨,意业為军荼利金刚。四、妙观察智之身业為阿弥陀佛,口业為...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庄即端庄,严即严饰,谓智慧福德二种,皆能庄严法身也。 一、智慧庄严,谓诸菩萨从初发心,乃至究竟,无明净尽,佛性现前,所有智慧,能显法身,是名智慧庄严。 二、福德庄严,谓诸菩萨修行六度,万行具足,所有福德,能显法身,是名福德庄严。(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叁忍...
《三藏法数》 / 129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外道所见之梵天,有叁种:一、自那罗延天生梵天,自梵天生四姓之人类及一切。是鞞陀论师之说也。外道小乘涅槃论曰:「问曰:何等外道说梵天是涅槃因?答曰:第四外道围陀论师说,从那罗延天,脐中生大莲华,从莲华生梵天祖公,彼梵天作一切命无命物。从梵天口中生婆罗门,两臂中生...
《佛学大辞典》 / 491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四等者,谓诸佛如来名字言语现身说法平等不二,以显佛佛道同也。 一、字等,字即名字也。经云:若字称我为佛,彼字亦称一切诸佛,以我与彼,字无差别,是名字等。(我者,释迦如来自谓也。彼者,指一切诸佛也。谓诸佛皆称理立名,理性平等,故同名佛也。) 二、语等,语即言语...
《三藏法数》 / 783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佛教立叁身,婆罗门亦立叁身。中论疏曰:「明叁天者,是彼家叁身。自在為本,如内法身。应為韦纽,如内应佛。韦纽脐中化為梵天如化佛也。」此与佛教之叁身稍异,其叁天即叁神一体观,由於时代而叁神有相违者。」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用立敌共许之法之比量也。又略名共比。叁比量之一。即宗因喻,或唯宗,用立敌共许之法之论法也。此亦有共自他叁者之别。共者,為宗因喻共用立敌共许之法之比量,即共不定也。自者,宗之前陈后陈,虽為共许,而因喻唯用自许之法。他者,亦宗之前陈后陈,虽為共许,而因喻用他许之法...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五教者,即小、始、终、顿、圆也。佛身即如来之身也。如来之身,遍一切处,本无大小形量,但为众生根器利钝不同,故曲垂方便,演说种种法门,示现种种身相。即有五教佛身之异也。 一、小教丈六金身,谓如来示现降生出家成道,于鹿野苑说四谛生灭之法,专化二乘。而二乘但见丈六...
《三藏法数》 / 478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尔时圣者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应.正遍知,惟愿演说自身所证内觉知法,以何等法名为法身?我及一切诸菩萨等,善知如来法身之相,自身及他俱入无疑。” 佛告大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哉大慧!汝有所疑随意所问,为汝分别。”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即...
《入楞伽经》 /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 4872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3日又名叁叁昧。密教谓身口意叁者互相摄入,不二一味。是乃真言行之宗要。大日常恒之说法,亦不外说此宗要。大日经一曰:「身语意平等句法门。」同疏一曰:「如此时中佛说何法?即是身语意叁平等句法门,言如来种种叁业皆至第一实际妙极之境。身等於语,语等於心,犹如大海徧一切处同...
《佛学大辞典》 / 720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佛性论二谓真性有五藏之义:一、如来藏,自性是藏之义,以一切诸法,不出如来之自性故。二、正法藏,因是藏之义,以一切圣人四念处等之正法皆取此性為境故。叁、法身藏,至得是藏之义,以一切圣人信乐此佛性故,使圣人得法身之果德故。四、出世藏,真实是藏之义,以此佛性离世间法...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大乘义章十八曰:「大小相对,则大乘得成法身,般若,解脱之叁德涅槃。小乘不成,此有五义:一有无分别,小乘之叁德是有法,涅槃之体是无法。有无别体,故不相成。大乘之叁德体是有法,大乘之涅槃亦是有法。有义相并,故得相成。二常无常分别,小乘之叁德体是无常,涅槃之体是常,...
《佛学大辞典》 / 776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法界,即一切众生本有之心,诸佛所证平等之理也,而云叁处入者,由菩萨根有利钝,行有浅深,故所证入先后不定,遂分叁处也。 一、十住初心入法界,谓利根菩萨,即于初住位中,破无明惑,证入法界平等之理,得不退转,是名十住初心入法界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
《三藏法数》 / 332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大日法身之所都曰法界宫,又云密严国。虽常言在第四禪之摩醯首罗天(见[法界宫]条),而深秘之意,谓欲界之都率天亦為依此处云。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依谓依报,即世间国土也。为身所依,故名依报。正谓正报,即五阴身也。正由业力感报此身,故名正报。既有能依之身,即有所依之土,故国土亦名报也。六道众生,因有漏业,而感生死之身,即依秽恶国土而住;诸佛菩萨,因无漏清净业,而感法性之身,即依清净国土而住,今云依正无碍...
《三藏法数》 / 733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有二种(一)罗什叁藏所立。一法化生身,由法性化现之化身佛也。二五分法身,戒定等之五分功德也。叁实相法身,空性之诸法实相也。註维摩经叁曰:「什曰:法身有叁种:一法化生身,金刚身是也。二五分法身。叁诸法实相和合為佛,故实相亦名法身也。」(二)天台所立。一但空法身,...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五住地之烦恼,能含摄一切之烦恼,故名為藏,又能藏如来之法身,故名為藏。胜鬘经曰:「不思议空智断一切烦恼藏。」又曰:「若於无量烦恼藏所缠如来藏不疑惑者,於出无量烦恼藏法身亦无疑惑。」同宝窟下本曰:「四住及无明,摄一切烦恼皆在其内,故名為藏。又此惑能藏如来法身,故...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信不退,谓十信位菩萨发大信心,笃信中道圆妙之理,常住平等,不迁不变,信行满足,而无退转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二、位不退,谓菩萨十信满足,入十住位,乃至十行、十回向位,即得分见法身,住正定位...
《三藏法数》 / 491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八福田者,谓佛、圣人、僧叁种,名敬田;和尚、阿阇黎生我法身者,父母生我肉身者,此四名恩田;救济病人,名病田,亦名悲田;此八种皆堪种福,故名田也。若人能尽力从事此八种者,亦犹农之力田,则获秋成之利也。 一、佛田,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道俱圆,位登极果,...
《三藏法数》 / 569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文殊所乘。五灯会元九(文喜章)曰:「但见五色云中文殊乘金毛狮子往来。」李长者华严经论四曰:「文殊乘狮子者,為明创证法身佛性根本智断惑之骏故。普贤乘香象王者,表行庠序為威德故。」 又(本生)世尊因位為金毛狮子,為猎师捨身。贤愚经十叁(坚誓师子品)记此事曰:「有一...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经中说叁种之叁昧耶,自叁部叁身之叁昧耶也,莲华即莲华部口业之应身叁昧耶,宝塔為佛部身业之法身叁昧耶,宝珠為金刚部意业之报身叁昧耶。案宝塔為佛部,一地為金刚部,宝珠為宝部,莲华為莲华部,长者為羯磨部。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本性常,本性常者,即法身也。谓法身本性常住,无生无灭也。 二、不断常,不断常者,即报身也。谓报身常依法身,无间断也。 叁、相续常,相续常者,即应身也,亦名变化身。谓应身于十方世界没已复现,化无穷尽也。
《三藏法数》 / 94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法身如虚空遍,谓法性之身,本体周遍如太虚空,无有障碍,诸佛众生,平等具足,故名法身如虚空遍。 二、智身如日光遍,智身即自报之身也,谓究竟始觉之智,能遍破无明之暗,显发本有真身,譬如日光,无幽不烛,故名智身如日光遍。 叁、色身如日影遍,色身即应身也,谓究竟...
《三藏法数》 / 169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法会表白,终后唱礼,师登礼盘,唱五悔五大愿等之文。谓之唱礼。其唱礼初所唱奉请之佛名,有金、胎、合之叁种差别。胎藏界唱礼南无清净法身毘卢遮那佛、南无东方宝幢佛、南无西方无量寿佛、南无南方华开敷佛、南无北方天鼓雷音佛(已下诸菩萨等省略)。金刚界唱礼南无常住叁世净妙...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佛之觉悟也。凡夫无觉悟,声闻菩萨有觉悟而不大,佛独觉悟实相,彻底尽源,故称大觉。又声闻虽自觉,而不使他觉,菩萨虽自觉亦使他觉,而觉事未满。佛自觉觉他皆圆满,故独称之為大觉。仁王经上曰:「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五眼法身大觉世尊。」心地观经一曰:「敬礼天人大觉尊。」...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互相滥用叁宝物之过罪也。此有叁宝互用,当分互用,像宝互用,一一互用之四种。即从宽至狭之次第也。叁宝互用者,谓佛物用於法或僧,法物用於佛或僧,僧物用於佛或法也。当分互用者,例如滥用造释迦像所施捨之金以造弥陀等像,滥用作无量寿经所施捨之金以作法华经等,回用施於甲寺...
《佛学大辞典》 / 272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真如,真如者,乃真实无妄之理,即法性土之体也。此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由法身无相,土亦如是,身土虽分,体原不二,故真如为体也。 二、真智,真智者,乃根本无分别智,即实报土之体也。此是如来圆满报身所依之土,以由实智功圆,万德成就,体无分别,境智一如,故以真智...
《三藏法数》 / 398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法身寿量,法身者,师轨法性,还以法性为身。此身非色质,亦非心智,强指法性为法身耳。言寿量者,此非报得命根,亦非连持之寿,强指不迁不变,名之为寿。此寿非长量,亦非短量。经云: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等。是也。 二、报身寿量,报身者,以如如智契如...
《三藏法数》 / 274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以伊字之叁点譬法身般若解脱之叁德。见[伊字叁点]条。性灵集七曰:「叁点凝心,四量满怀。」梁高僧传八曰:「始自鹿苑,以四諦為言初。终至鵠林,以叁点為圆极。」 又密教称理智事為叁点,手镜钞上曰:「法身是自性身,般若是自是自身,解脱是他受用身,是名理智事叁点。即大日上...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食有长养资益之义。言九种者,世间之食有四,以其能资养生死色身也;出世间之食有五,以其能资益法身慧命也。经云:佛告诸比丘,当共专念,舍除世间四种之食,求办出世间之食。盖令众生,但以世间之食,资养色身,不当贪着;须求出世间之法食,增长菩提慧命也。(梵语比丘,华言...
《三藏法数》 / 782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菩萨之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位,登其中十地之位谓之登地,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后也。而十地之间自初地至第十地之终要二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其初地称欢喜地,始断一分烦恼而悟一分法性欢喜之位也,以后登地之菩萨又名法身之菩萨。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智慧能严饰法身,故名般若庄严。 一已庄严,谓人能修习智慧,如着美妙缨络庄严其身,是名已庄严。 二、未庄严,谓人未能修习智慧,如无缨络严饰其身,是名未庄严。
《三藏法数》 / 91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胎藏界大日如来依住之宫殿也。大日经一曰:「薄伽梵,住如来加持广大金刚法界宫。」依深秘释则金刚為如来之实相智,法界為实相之智体,大日法身住於实相之智体,谓之宫。若依浅略释,则指色界之顶,摩醯首罗天之自在天宫。大日经疏一曰:「金刚喻实相智,(中略)法界者,广大金刚...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生身行施,谓菩萨以父母所生之身,能以一切宝物,及以身命布施,心不吝惜,是名生身行施。 二、法身行施,谓菩萨舍生身已,得法身时,能于十方世界,以种种珍宝、衣服、饮食,给施一切众生,又能一时之顷,随众生音声,普为说法,是名法身行施。
《三藏法数》 / 107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法相宗所立之叁身也。佛地论,取唯识论之名。是又开真合应之叁身也。一、自性身,即上之法身。二、受用身,此有二。唯為佛与佛之境界。他菩萨不能见闻,佛自受用法乐之佛身。名為自受用身。是大圆镜智之所变也。又使初地已上之菩萨感见之,使彼受用法乐之佛身。名為他受用身。是平...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涅槃经所说,有乘戒二门,乘门之所说者即佛性常住也。以见如来入涅槃而迷执為佛性无常,今化身寄於涅槃而说佛性之常住,法身之圆常,谓「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就性而云佛性,就相而云如来,同体也。止观八曰:「涅槃寄灭谈常。」同辅行曰:「寄应迹灭度,谈法身圆常。」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尔时毗卢遮那佛。在莲华藏世界。与百千亿化身释迦牟尼佛。说心地尸罗净行品教菩萨法证菩提道。尔时千百亿释迦。异口同音白言。法身世尊。一切众生。虽得心地法门。而不能专精修学。设有暂时存念。便即放舍。纵逸身心。恣行不善。或有思惟。我得诸佛深妙法门。不能精进。岂令退转重...
《清净法身毗卢遮那心地法门成就一切陀罗尼三种悉地》 / 6325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12日涅槃经叁十一曰:「是故涅槃名為无相,善男子无十相故。何等為十?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大乘同性经下曰:「如来真法身者:无色,无现,无着,不可见,无言说,无住处,无相,无报,无生,无灭,无譬喻。」唯识论十曰:「自性身唯...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现图曼陀罗与经疏所说异。依现图则上下四重,左右叁重,故约於前后而云四重。除中院外,徧智院、金刚手院、观音院、持明院之四院為第一重,次释迦,虚空藏之二院為第二重,次文殊,除盖障,地藏,苏悉地之四院為第叁重,此外金刚部眾围绕四周為第四重。总之左右叁重,上下四重也。...
《佛学大辞典》 / 689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密教立法身有微细之色形,周徧於法界。秘藏记末曰:「凡佛者捨有漏五蕴等身,有无漏五蕴等身,无漏五蕴等微细身。微细身如虚空。」同下曰:「法身微细身五大所成,法身微细身虚空乃至草木一切处无不徧,是虚空是草木即法身。於肉眼见麤色,於佛眼微妙之色。」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眾生之心体,自性清净,离一切之妄相,照照灵灵,有觉知之德。是非修成而然,乃本有自尔之性德,故曰本觉。即如来之法身也。然此本心体,无始以来,覆於无明烦恼,隐藏至於今日,一旦依修治之功,始显其性德,是曰始觉,然觉而观之,则始觉非别,原為本觉之体,故始觉本觉,咸同一...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天台以轨统收一切之叁法。真言以胎藏界之叁部又叁眾摄属一切之叁法。今於叁密记叁法,则一、佛部者,身密也,佛為身体,故配於身。莲华部者语密也,莲华部之主為阿弥陀,阿弥陀主说法断疑之德,故以语配於莲华部。金刚部者意密也,金刚部為智慧,意者心法了知,故以意配於金刚部。...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自性身,谓诸如来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是名自性身。 二、受用身,受用身有二种:一者,自受用身,谓诸如来修习无量福慧所起无边真实功德,恒自受用广大法乐也;二者,他受用身,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
《三藏法数》 / 252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本觉,眾生之心体,本来离妄念而灵明虚廓,等於虚空界,无处不徧,即是如来之平等法身也。此名本觉。二、始觉,眾生本觉之心源由无明之熏动而為觉不觉,在於多劫迷者,本觉熏於内,修治资於外,渐渐觉悟,名為始觉,始觉之究竟,即成佛也。起信论曰:「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生死肉身,叁贤位之菩萨,未证法性,為惑业受叁界生死分段身之菩萨也。二法性生身,既证得无生法性捨叁界生死肉身受不生不死不思议变易身之菩萨也。此法性生身,经论之说,多谓是初地以上,或以為八地以上,如往生论註。智度论七十四曰:「菩萨有二种:一者生死肉身,二者法性生...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转根本心得法身,根本心者,即第八识,谓善恶诸法,依此出生,故名根本心。此识转时,一切烦恼断灭已尽,即得法身。 二、转依本心得报身,依本心者,即第七识。谓依于根本而生,故名依本心。此识转时,一切智慧无不具足,即得报身。 叁、转起事心得化身,起事心者,即第六...
《三藏法数》 / 174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有四种之生死,障害如来法身之功德,故名四障。佛性论二曰:「声闻、缘觉、大力菩萨,住无漏界,有四种怨障,不得如来法身四德。」见[生死]条。 又一惑障,贪欲瞋恚愚痴等之思惑也,能障蔽正道。二业障,身口意所造之恶业也,能障蔽正道。叁报障,叁恶趣之苦报也,能障蔽正道。四...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詮表义理之具也。实相本离文字,但不假文字,不能詮实相,故文字者乃法身之气命也。法华玄义五曰:「文字是法身气命,读诵明利是圆家数息。」维摩经观眾生品曰:「言语文字皆解脱相。」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大乘即佛乘也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法华文句云论列十七种者皆法华之异名所以显示此经甚深微妙之理不可思议也。 【一无量义经】谓佛欲说法华一实相理故先说此无量义处盖将以无量之义会归于一实相之理实相之中妙义无穷故名无量义经。 【二最胜修多罗】谓法华经唯谈一乘实相之理于叁...
《三藏法数》 / 1032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蕴即积聚之义。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也。五分法身,身亦聚集之义,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也。谓众生若能持戒修习定慧,行诸净业,则能转此五蕴色身,而为五分法身也。涅槃经云:因灭是色获得常色,乃至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也。 一、转色蕴成戒身,色蕴者,即眼...
《三藏法数》 / 506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阿字為本不生之义,故是空諦。弥字為吾我之义,故是随缘之假諦。陀字為如之义,故是中諦。又叁身者,取阿字第五转方便究竟之义為应身,弥為报身,陀為法身。日本慧心之阿弥陀部心集曰:「阿即空之义也,弥者即假之义也,陀者即中之义也。」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对於所现之化身,而称能现之本身為本地。能现所现,相望重重,故本地亦重重而不一定,唯佛之实相法身,即穷极之本地,越之更无能现之实身。故曰地法身。本地即法身也。道安之舍利礼文曰:「本地法身,法界塔婆。」演密钞二曰:「本地法身者,即实相法身也。一真实相為万化之本,犹...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卷,唐不空译。举种种譬喻,说如来藏之义,如来藏者眾生烦恼之中具如来法身之德也。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 《大方广如来藏经》法报化叁身之佛果也。菩提以佛果而名。法华论曰:「示现叁种佛菩提:一者应化佛菩提,随所应见而為示现故。(中略)二者报佛菩提,下地行满足得常涅槃证故。(中略)叁者法佛菩提,谓如来藏性涅槃常恒清凉不变故。」安乐集上曰:「菩提有叁种:一者法身菩提。二者报身菩提。叁者化...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摩醯首罗天与那罗延天梵天為一体,而亦叁分也。外道小乘涅槃论,谓「摩醯首罗论师作如是说,果是那罗延所作,梵天為因。摩醯首罗一体叁分,谓梵天、那罗延、摩醯首罗也。」吉藏中论疏第一末,谓「外道明有叁天,即是彼家叁身,自在天為本,如内法身佛,应為韦纽,如内应身佛,韦纽...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Asava,阿字為如来部,娑字為莲华部,嚩字為金刚部,以此叁字统摄胎藏界之一切真言(胎藏界分叁部)。大日经疏五曰:「入阿字门,一切诸法不生,是法身义。入娑字门,一切诸法无染着,是莲华义。入嚩字门,一切诸法离言说,是金刚义。如下字轮品中,以此叁字统摄百明,意在此也。...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圣者正也,如理智正照真諦,离虚妄之分别,名為圣智。维摩经肇序曰:「圣智无知而万品俱照,法身无象而殊形并应。」往生论註下曰:「法性无相,故圣智无知。」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密严国与华藏世界也,密严国密严经说之,华藏世界华严经说之,皆為他受用之报土,初地已上断一分无明之法身菩萨所生之净土也。但华藏世界属显教,密严国属密教。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於前十身中第七如来身上而立十身也,此十身经中叁处说之,而名字稍异。旧经二十六曰:「菩提身,愿身,化身,住持身,相好庄严身,势力身,如意身,福德身,智身,法身。」同叁十七曰:「正觉佛,愿佛,业报佛,住持佛,化佛,法界佛,心佛,叁昧佛,性佛,如意佛。」同四十二曰:...
《佛学大辞典》 / 539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法华经七喻之一。叁界生死之眾生,譬之无功德法财之穷子。 法华经信解品曰:「譬若有人,年既幼稚,捨父逃逝,久住他国。或十,二十,至五十岁。年既长大,加復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渐渐游行,遇向本国。 其父先来,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中略)商估贾客,亦甚...
《佛学大辞典》 / 974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法身、般若、解脱是为叁,常乐我净是为德。(常即不迁不变,乐即安隐寂灭,我即自在无碍,净即离垢无染。佛以此四者为德也。) 一、法身德,法即轨法,谓诸佛由轨法而得成佛,故名法身。此之法身,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众生迷之而成颠倒,诸佛悟之而得自在。迷悟虽殊,体性...
《三藏法数》 / 229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也。叁德者,法身、般若、解脱也。法身即真如之理,般若即会真之智,解脱即自在之用。此之叁德,皆由转五蕴而成也。(五蕴者,蕴乃积聚之义。谓众生积聚色等五法而成身也。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解脱即自在之义,谓解脱业惑之缚也。) 一、转色蕴成法...
《三藏法数》 / 417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谓理智不二之大日法身。五种法身中之法界身,四种法中之自性身是也。此為法界体性智所成。在胎藏界為八叶中胎之大日,在金刚界為一印会之大日是也。就密家之古义言之,此自证身為自受法乐,从自心流出内证之诸眷属,常说两部之大经。就其新义言之,大日之自证身具自利利他之二德,...
《佛学大辞典》 / 260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佛叁身中之法身也。佛之法身為周徧法界眾生而感应之佛身,故名法界身。一身即现一切身也。探玄记二曰:「现一身即一切身,名法界身。」观经定善义曰:「言法界者是所化境,即眾生界也。言身者是能化之身,即诸佛身也。」观无量寿经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天...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有叁种:(一)楞伽经所说。一化佛,二功德佛,叁智慧佛,四如如佛。其中第一之化佛即化身,第二之功德佛与第叁之智慧佛,是报身,报身佛之功德虽多,而要在智与德,故分之為二,第四之如如佛即法身也。(二)唯识论所说。一自性身,二他受用身,叁自受用身,四变化身。自性身即法...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依诸经论通途之说,则谓法身无色无形,色相庄严不可见。而台家贬之,以為别教已下之说。依圆教之极意,则谓法身决非无相,其言曰:一家圆实之意,法性之体理具依正色心,相相宛然,非真空无相之法性。是故叁惑究竟清净,则本性常住之色心显现,而依正之二法究竟清净也,以此即谈别...
《佛学大辞典》 / 322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密教之授职灌顶,如上所说二种灌顶中之传教灌顶也。显教於等觉菩萨说之。七卷楞伽经二曰:「得此智已,知无境界,了诸地相,即入初地,心生欢喜,次第渐进,乃至善慧及以法云。诸有所作,皆悉已办。住此地已,有大宝莲华王。眾宝庄严,於其华上。有宝宫殿,状如莲华。菩萨往修幻性...
《佛学大辞典》 / 443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智度论二十一谓「佛弟子於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之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作恶魔种种之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是故如来為说八念法,若存此心,恐怖即除。一、念佛,念佛神德无量拔苦与乐也。二、念法,念法力广大能灭烦恼也。叁、念僧,念僧為佛弟子具足五分法身為...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华严宗言佛说法时,以五教之异显现各别之佛身也。有丈六金身,千百亿化身,丈六即真佛,丈六即法身,具足十身之称。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称阿字本不生之理。大日经五曰:「说如是音声已,还入如来不思议法身。」义释十二曰:「此不思议,梵云阿真底。有阿声,意明从阿而出又从阿而入也。」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台家所立之叁身也。法报应之名,法华论取之,是开真合应之叁身也。开真者,法与自受用及报之二。合应者,应中合他受用与报之胜应也。一、法身,中道之理体也,本有之叁千也。二、报身,报因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也。二分之,自受内证法乐之身,名為自受用报身。对於初地已上菩萨应现...
《佛学大辞典》 / 740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与[法身偈]同。又佛所说之经卷,谓之法身舍利。如来所说实相中道之理,不改不变,性相常尔,故云法身舍利。法华经法师品曰:「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復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此塔应以一切华香瓔珞繒幢幡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讚叹。」西域记...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比丘尼名。说自身為世苦出家得圣果之经歷。度五百比丘尼。见贤愚经叁、诸经要集九。 又(杂语)法体幽玄故曰微。绝思议故曰妙。维摩经菩萨品曰:「微妙是菩提,诸法难知故。」无量寿经下曰:「普為十方说微妙法。」长阿含经一曰:「如来大智微妙独尊。」法华经提婆品曰:「微妙净...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鬼魅着人而為病者。千手经曰:「诵持此神咒者,世间八万四千种鬼病,悉皆治之,无不差者。」止观八曰:「魔病者与鬼不异,鬼但病身杀身,魔则破观心,破法身慧命。」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台宗诸佛立叁身:一、色身,為叁十二相乃至微尘数之相好身,是解脱之德也。二、法门身,為叁德四无量五分六度七觉八圣乃至八万四千法门功德积聚之身,是般若之德也。叁、实相身,是所谓实相真如,叁身中法身之德也。止观二之叁曰:「别相者身有叁种:一者色身,二者法门身,叁者实...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九种之方便也。原出於大日经第七增益守护清净行品,即胎藏次第修法中所诵九种之颂及其印契真言也。由此九种印明之方便力而成真实,或所修之法前后方便,故称為九方便一作礼方便,二出罪方便,叁归依方便,四施身方便,五发菩提心方便,六随喜方便,七劝请方便,八奉请法身方便,九...
《佛学大辞典》 / 861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自教迹者,即是法佛自证之教,即秘密平等教也。為於此中诸為修行者皆悉不空。不空是不唐捐义,随彼力能皆向法身之理,即同彼佛,故云不空也。如上诸菩萨说真言,各欲引摄同类行者,若有修行,即同於[我]。今法佛自说明妃真言,若有修行者,即从虚空眼(佛名之异名),而生法身,如...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