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7 条搜索结果

明得定

於菩萨四加行中煖位所得之禪定也。明為无漏之慧,為初得无漏慧前相之禪定,故名明得定。唯识论九曰:「依明得定发下寻思观,无所取立為煖位。(中略)初获慧日前行相,故立明得名。」唯识述记九末曰:「明者无漏慧,初得无漏慧之明相,故名明得。明得之定,名明得定。」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分别悉地相分第五

尔时彼持诵行人。被诸魔障种种恼乱欲令退心者。既知是魔。即须作法而为除解。得除解已。身心安静无恼无垢。譬如明月得云退散。离于障闭朗然天际。住于空中照耀无碍。彼之行人持诵修行。获离魔障亦复如是。又复持诵不获成就者。譬如种子因地因时。风雨不愆溉润无失。乃可生芽以至成...

《妙臂菩萨所问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 2440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3日

七方便

(亦名七贤,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方,谓方法。便,谓便宜,犹善巧也。谓一切众生,欲出叁界,断除烦恼惑业,而证真空涅槃之理,必先以此七种法门,而为方便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五停心,停,止也,住也。心,即虑知心也。谓众生多贪...

《三藏法数》 / 516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菩萨行有四难

一、背己利世难,谓修菩萨行者,其心专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无一毫为己之念;非如世人,但求自利,而不能利他,是为背己利世难。(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行相唯苦难,谓修菩萨行者,不乐世间种种欲乐爱护身命,唯为利益众生,以满本愿,修行苦行,是为行相...

《三藏法数》 / 231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夏腊

又曰夏臈,法臈。比丘之年岁也。比丘每岁為九旬之安居,由其安居之数,以算法龄,称曰法臈几岁,故安居中与安居竟之日,犹如世俗之旧腊与岁首。此所以用夏腊之字也。以此夏腊之多少而定僧中之长幼。月灯叁昧经六曰:「当问其夏腊。」僧史略下曰:「经律中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法...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四等

四等者,谓诸佛如来名字言语现身说法平等不二,以显佛佛道同也。 一、字等,字即名字也。经云:若字称我为佛,彼字亦称一切诸佛,以我与彼,字无差别,是名字等。(我者,释迦如来自谓也。彼者,指一切诸佛也。谓诸佛皆称理立名,理性平等,故同名佛也。) 二、语等,语即言语...

《三藏法数》 / 783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黄杨木禪

俗言黄杨至难长,若遇闰年却缩云。借以呵钝汉之参禪。大慧普说二曰:「这汉参黄杨木禪倒缩了也。」本草纲目叁十六曰:「黄杨木其性难长,俗说岁长一寸,遇闰则退。今试之,但闰年不长耳。」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玄朗

唐婺州乌伤悬(浙江义乌县治)人。一作东阳(浙江东阳县治),傅大士六代孙也。字慧明,号左溪。九岁出家,如意元年,蒙勅度,配住东阳清泰寺。因就光州岸律师,受具足戒,寻学律仪。又博究经论,精通涅槃,常恨古人章疏之判断有不允当者。往会稽妙喜寺,与印宗禪师共商榷禪要,然...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何苦经

答出家在家苦乐之问者。摄於中阿含叁十六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六观经

观无量寿经说十六观,故云十六观经。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瑜伽师地论

梵名Yogāoāryabhāmi-śāstra,百卷,弥勒菩萨说,唐玄奘译。叁乘之行人,谓為瑜伽师。瑜伽师所依所行之境界有十七聚,谓為瑜伽师地,瑜伽师之地也。此论明瑜伽师所行之十七地,故名瑜伽师地论。十七地者,第一五识身相应地乃至第十七无餘依地也。玄应音义二十二曰:「瑜伽,此译云...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六王子

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说。往昔叁千尘点劫有大通智胜佛,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大通智胜佛成道后,十六王子皆出家為沙弥,从佛闻叁乘教,初发大乘心,更请说大乘之妙法,闻佛说法华经,佛於八千劫。说法华经,即入静室。八万四千劫间,寂然入定。此时十六王子各上法座。八万四千...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六国王

印度古昔十六国之王也。仁王经下曰:「大王!吾以此经付嘱汝等。毘舍离国vaśiali,憍萨罗国Kosala,室罗筏国Śrāvasti,摩伽陀国Magadha,波罗痆斯国Bārāṇasi,迦毘罗国Ka ilavastu,拘尸那国Kuśinagara,憍睒弥国Kauśāmbi,般遮罗国Pañcāla,波吒罗国Pāṭali utra,末吐罗国Mathu...

《佛学大辞典》 / 238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佛说秘密相经卷下

尔时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复于世尊大毗卢遮那如来本来无性法中。以寻求慧而请问言。世尊胜三摩地当云何修。 尔时世尊大毗卢遮那如来。赞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即说颂曰。 善哉金刚大萨埵 善哉金刚众妙宝 善哉金刚正法门 善哉金刚胜事业 善说此经秘密义 是即无上金刚乘...

《佛说秘密相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诏译 / 3594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2日

叁十七尊

金刚界曼陀罗之主脑也。第一根本成身会一千六十一尊中,五佛与属於中央大日之四波罗蜜菩萨属於他四佛之十六大菩萨,内四供养,外四供养之八供,及四摄菩萨是也。此中十六大菩萨為慧德,四波八供四摄為定德。此数自应於叁十七菩提分法之数也。参照[九会曼陀罗]条。因於密教依诸尊废...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外道

於佛教外立道者。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叁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註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

《佛学大辞典》 / 287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六智

见道中之四諦智及法智比智六者,若法智比智歷四諦,则為十六智,即见道之十六心也。仁王经上曰:「有学六智。」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六

华严以十数為满数,摄无量无尽,真言密教以十六数表圆满无尽。故画胎藏界之曼荼罗,其中臺八叶院最少之极,為十六指,其十六者眾生肉团心之八叶曼荼罗也,此八叶开人法而有八种善知识之人与八种金刚慧印之法。以成十六之数也。大日经疏五曰:「内心白莲华,此是眾生本心,妙法芬陀...

《佛学大辞典》 / 387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六

一时各有叁兽。总為叁十六兽。止观八曰:「一时為叁十二时,即有叁十六兽。寅有叁:初是猩,次是豹,次是虎;卯有叁:狐,兔,貉;辰有叁:龙,蛟,鱼;此九属东方木也。已有叁:蝉,鲤,蛇;午有叁:鹿,马,獐;未有叁:羊,雁,鹰;此九属南方火也。申有叁:狖,猿,猴;酉有叁...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悉地相分品第七

复次苏婆呼童子。我今说成就转近悉地法者。其念诵人当生发爱乐心。不得攀缘杂染之境。亦不辞饥渴寒热等苦。于诸违法外相之境。心不动摇。逢境不乱。一切蚊虻及蛇等。诸恶毒虫皆不敢害。毗舍阇鬼及诸饿鬼富单那等诸余鬼类。不敢近过念诵人影中。何况触身。所出言教人皆信受。转如聪...

《苏婆呼童子请问经》 / 唐天竺三藏输波迦罗奉制译 / 1700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3日

十智

於小乘立十智,以摄一切之智。一世俗智,见諦以前一切凡夫之智也,与烦恼相应,故称有漏智。二法智,证欲界苦集灭道之智也。叁类智,证上二界苦集灭道之智也。四苦智,知上下界苦諦之智也。五集智,知上下界集諦之智也。六灭智,知上下界灭諦之智也。七道智,知上下界道諦之智也。...

《佛学大辞典》 / 526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六

一、外相十二,谓发、毛、爪、齿、眵(尺支切)、泪、涎、唾、屎、尿、垢、汗也。 二、身器十二,谓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音方)、膏、脑、膜也。 叁、内含十二,含即含藏,谓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

《三藏法数》 / 92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延寿

杭州慧日山永明寺智觉禪师,名延寿。参天台韶国师而悟玄旨。吴越忠懿王钱俶,深归於师。迁於永明大道场。眾盈叁千。宋太祖开宝八年,年七十二而寂。着宗镜录百卷,万善同归集六卷。师嗣天台韶国师,韶嗣法眼益禪师。见五灯会元十,佛祖统纪二十六,佛祖通载二十六,稽古略叁。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马鸣

佛灭后六百年出世之大乘论师名。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称。梵名阿湿缚窶沙Aśvaghosa,其纪传诸说不同。 罗什译马鸣菩萨传曰:「马鸣菩萨,长老胁弟子也。本在中天竺出家為外道沙门,世智聪辩,善通论议。唱言若诸比丘能与我论义者,可打揵椎,若其不能,则不足公鸣揵...

《佛学大辞典》 / 1148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大乘百法

百法束为五门:谓色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有一,不相应行法二十有四,无为法六,共成一百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法,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706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叁结

一见结,我见也。二戒取结,行邪戒也。叁疑结,疑正理也。见惑中此叁者过最重,故以此叁结為见惑之总称,断此叁结為预流果。涅槃经叁十六曰:「迦叶菩萨白佛言:如佛先说,须陀洹人所断烦恼,犹如纵广四十里水,其餘在者如一毛渧。此中如何说断叁结名须陀洹?一者我见,二者非因见...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坚固经

坚固长者子,勅弟子使现神足叁乞於佛。佛言我教弟子但於空闲处静默思道覆德露过。摄於长阿含经十六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 《坚固经》 / 本站介绍:长阿含经

数珠颗数

数珠功德经曰:「其数珠者要当须满一百八颗,如其难得。或為五十四颗,或二十七,或十四颗,亦皆得用。」陀罗尼集经二曰:「其数皆满一百八珠,或五十四,或四十二,或二十一,亦得中用。」金刚顶瑜伽念诵经曰:「念珠,分别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為上,一百八珠為最...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佛说秘密相经卷中

尔时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复白世尊大毗卢遮那如来言。世尊云何是金刚杵。复云何是莲华。 尔时世尊大毗卢遮那如来。告金刚手菩萨摩诃萨言。金刚手一切如来安住之智即金刚杵。本部贤圣和合相应是谓莲华。而彼金刚杵住于莲华上。由是出生一切如来。彼诸如来身即毗卢遮那。如是作已。...

《佛说秘密相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诏译 / 3357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2日

尸利鞠多

Śrigu ta,又作室利毱多,尸利崛多。王舍城长者名。译曰吉护、德护、胜密。慧琳音义二十六曰:「尸利毱多此云吉护,亦云德护也。」西域记九曰:「室利毱多唐言胜密。」德护长者经上註曰:「尸利崛多者隋言德护。」此外道欲以火坑毒饭害佛,不成,遂归佛。见[胜密外道]条。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减缘减行

缘者,指上界四諦与上二界四諦之八諦。行者,指欲界四諦下十六行相与上二界四諦下十六行相之叁十二行相。自声闻乘四善根之初至忍法之上忍,连环普观此上下八諦之叁十二行相,同自中忍之位,一行减之,遂至留苦或道等之一行相,谓之减行,每减其四行相自减一諦,故谓之减缘。其所以...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甄迦罗

Kamkara,数量名。法华经药王品曰:「甄迦罗,频婆罗Bimbara,阿閦婆Akṣobhya等偈。」俱舍论十二列五十二数,其中第十六曰:「矜羯罗。」玄应音义六曰:「甄迦罗,或云恒迦罗,此当千万亿。」法华玄赞十曰:「甄迦罗等者,俱舍论第十二卷,说数六十,妄失餘八。以十渐积至第十六名...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见道

叁道之一。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諦理之位也。道者道路之义,学人进取之道路也。积叁贤四善根之加行而生於世第一法无间之无漏真智也。又大乘之菩萨於初僧祇之终,终四善根之加行,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智二障,谓之见道。於其时之无漏智,小乘俱舍宗有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一苦法智忍,...

《佛学大辞典》 / 917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六知见

又云十六神我。未见正道之人,於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有我我所,计我之心歷诸缘,即有十六知见之别:一、我,於五阴等法中妄计有我我所之实,故名為我。二、眾生,於五阴等法和合中妄计有实之眾生而生,故名為眾生。叁、寿者,於五阴法中妄计有我受一期之报命有长短,故名寿者...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六斛食

大量满腹之食也。十六斛者斗量也。焰魔供次第曰:「某甲等谨以香洁饮食及钱财币帛等先奉献十方诸佛百千俱胝百亿那由佗不可不说国土微尘等一切冥官冥道僧尼灵界半天婆罗门诸饿鬼眾,一一各得摩伽陀国十六斛食,能令此食悉皆变為法喜禪悦甘露醍醐净乳海,充满法界,广大无量,无不饱...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百八烦恼

昏烦之法,恼乱心神,故名烦恼。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各有好、恶、平叁种不同,则成十八烦恼。又六根对六尘,好、恶、平叁种,起苦受、乐受、不若不乐受、复成十八烦恼,共成叁十六种。更约过去、未来、现在叁世,各有叁十六种,总成一百八烦恼也。(好、恶...

《三藏法数》 / 184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造书天

梵名婆罗贺摩天Brahman,称始造悉曇之人。慧琳音义二十六曰:「造书天,梵云婆罗贺摩天,即造悉曇章十二音字母者是也。」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六罗汉

以宾头卢尊者為始。十六大阿罗汉,受佛勅,永住此世,济度眾生者。其名字住处等,详於法住记。此法住记為佛灭后八百年中师子国(今之锡兰)阿罗汉难提蜜多罗尊者之说。记初,有「尊者告曰:汝等諦听,如来先己说法住经,今当為汝麤更宣说。」则原為佛说,彼惟述说耳。其名第一宾度...

《佛学大辞典》 / 534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因中有果宗

外道十六宗之一。又曰因中有果论。计因中常有果性之外道也。譬如禾因穀生而论其穀中既有禾性是也。参照[外道]条附录十六外论。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天竺叁时

印度以一岁分為叁期,而立名者,亦云叁际。热时(Grīṣma)為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之间。雨时(Varṣakāla)為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之间。寒时(Hemanta)為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之间。此叁期冥加,世尊叁时殿名之所由起也。更二分此叁时為六时。渐热时(Vasanta)正月十六日...

《佛学大辞典》 / 446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迦絺那月

又作迦提月,迦栗底迦月,羯栗底迦月,迦利邸迦月,迦剌底迦月,迦哩底迦麼洗Kārttika等。安居竟之明日,叁十日间,為比丘受迦絺那衣之时,故以之名月。但配月有新旧之别,南山旧译家,以四月十六日(阴历)為前安居之入日,故七月十五日為安居竟日,自其翌日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之...

《佛学大辞典》 / 426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八忍八智

此係入於见道观四圣諦而生,无漏之法忍法智也。名曰十六心。唯识宗谓十六心悉為见道,俱舍宗谓前十五心為见道,后一心為修道,八忍八智者,苦法忍,苦法智,苦类忍,苦类智,集法忍,集法智,集类忍,集类智,灭法忍,灭法智,灭类忍,灭类智,道法忍,道法智,道类忍,道类智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法海

佛法广大难测,譬之以海。维摩经佛国品曰:「当礼法海德无边。」无量寿经上曰:「深諦善念诸佛法海。」大集经五十六曰:「法山欲崩颓,法海当復竭。」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八人地

通教十地之第叁地也。人者忍也,叁乘之人同自世第一法入於十六心见道,正断见惑之八忍位也。止观六曰:「八人者,八忍也。从世第一法入无间叁昧,故名八人。」大乘义章十四曰:「具修八忍,名八人地。」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行相

心识各自固有之性能,谓之行相。心识以各自之性能,游行於境相之上,又行於所对境之相状,故名行相。唯识论二曰:「识以了别為行相故。」心识对於事物之境时,必现其影像於心内,如镜之於物指其心内之影像而谓之行相。唯识述记叁本曰:「相者体也,即谓境相,行於境相,名為行相。...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叁义欢喜

观无量寿佛经疏,因释:阿难及天龙等闻法,欢喜作礼而去,故以叁义释之。(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一、遇人欢喜,人即佛也。谓佛具足四无碍智,说观彼佛之法离于错谬,今遇此人,宁不欢喜,是名遇人欢喜。(四无碍智者,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词无碍智、乐说无碍智也。彼佛即梵...

《三藏法数》 / 321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分别成就相分品第五

复次苏婆呼童子。时彼行者于诸障难。得解脱已。身心清净无诸垢秽。譬如明月而埋于云。云除散灭丽乎光天。于虚空中朗然显现。念诵人所修种种功德。除断毗那夜迦所作障难。悉皆消灭。亦复如是。所持真言悉得成就。譬如种子因地及时并雨溉灌。润泽调顺。得好风雨。然后芽生乃至成熟。...

《苏婆呼童子请问经》 / 唐天竺三藏输波迦罗奉制译 / 1392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3日

圣位

叁乘圣果之位也。华严经二十六曰:「愿一切眾生,速入圣位。」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遮吒迦

Caṭaka,鸟名。正法念经十六曰:「遮吒迦鸟,此鸟唯会天雨。仰口承天雨而饮之,莫得食餘水。」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七善士趣

不还之圣者。有生般中般上流般叁种。此叁般又各有叁种之别,谓之九种不还。见[九种不还]条。此中上流般之叁种不分开之。总為一上流般,合前之六种,谓之七善士趣。其所以不别立之者。婆沙论一百十五谓中生之二种,各為一生中之差别。行相难知,故分之。上流般各受多生,其行易知,...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九十八随眠

亦名九十八使。烦恼之异名也。常随逐於人,故谓之随。其状体幽微难知,如眠性,故谓之眠。此為贪,瞋,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随眠,配於叁界五部者。即欲界见苦所断十种,见集及见灭所断七种(除身边戒),见道所断八种(除身边),并欲界修所断四种(贪瞋痴慢),合...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鱉不慎口

鱉遇枯旱,湖泽乾竭,不能自至有食之地。时有大鹤,住於其边,鱉来求哀,鹤衔之飞过都邑。鱉问此為何等?如此不止。鹤便应之,口开鱉坠,人得而食之。见旧杂譬喻经下,法苑珠林四十六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别教无量四谛

别教者,别前藏、通,别后圆教也。无量四谛者,谓此教独菩萨法;菩萨所化众生既无量,其所用法门亦无有量。故云:苦有无量相,十法界果报不同故;集有无量相,五住烦恼不同故;道有无量相,恒沙法门不同故;灭有无量相,诸波罗蜜不同故,是名别教无量四谛。(别前藏、通者,此教...

《三藏法数》 / 418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法华叁昧

叁諦圆融之妙理,分明现前,障中道之无明止息,谓之法华叁昧。此法华叁昧之名為法华经妙音菩萨品所说十六叁昧之异名。法华叁昧者,天台之意,叁諦圆融為一实,譬之权实不二之花(花实為实,花瓣為权法),摄一切法使归一实相也。嘉祥云於叁一自在,长短无碍,谓之法华叁昧。慈恩云...

《佛学大辞典》 / 361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舍利弗度二弟子说法颠倒

涅盘经二十六说佛言我昔住波罗捺国,舍利弗教二弟子,一令观白骨,一令数息。经歷多年各不得定。以是因缘即生邪见。言无涅槃无漏之法,设其有者,我应得之。何以故?我能持所受戒故。我尔时唤舍利弗呵责之:汝不善教,為是二弟子颠倒说法。汝二弟子性各异,一主浣衣,一金师。金师...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五十叁知识

华严经入法界品之末会善财童子先於福城之东庄严幢娑罗林中,闻文殊说法,依其指导次第南行值诸知识而闻说法。其知识之数,旧华严列四十四人,合文殊為四十五人,新华严加后之知识九人,而列五十四人,加文殊则总為五十五人。今举南询之智识,故除文殊,又,第五十番知识德生童子与...

《佛学大辞典》 / 1581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观心论

一卷,隋智顗述。发叁十六问而切劝观心。灌顶有疏五卷。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法螺

梵语商佉,译曰珂贝。即螺贝也。螺贝之声远闻,以喻佛之说法广被大眾。又螺声勇猛,以表大法之雄猛。又吹螺而号令叁军,以譬说法降魔。法华经序品曰:「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无量寿经上曰:「扣法鼓,吹法蠃。」鼓音经曰:「吹大战螺,击大战鼓。」嘉祥法华经疏叁曰:「螺鼓远闻...

《佛学大辞典》 / 393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梵语囉哦Bāga,染着五欲之境而不离也。例如贪爱贪欲等。唯识论六曰:「云何為贪?於有有具染着為性,能障无贪生苦為业。」俱舍论十六曰:「於他财物恶欲為贪。」瑜伽伦记七上曰:「贪之与爱,名别体同。」大乘义章二曰:「爱染名贪。」同五本曰:「於外五欲染爱名贪。」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成实论

十六卷,訶梨跋摩造,姚秦罗什译。成实者成立修多罗中实义之意也。有惠影之成实论义章二十卷,道藏之疏十六卷,今已亡。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六十心

大日经住心品大日如来分别瑜伽行者之心相,答金刚手菩萨之问。谓一贪心,随顺染法也。二无贪心,随顺无染法也。叁瞋心,随顺怒法也。四慈心,随顺慈法修行也。五痴心,不观法之是非善恶,遇便信受也。六智心,顺修殊胜增上法也。七决定心,尊教命如说修行也。八疑心,随所闻常生不...

《佛学大辞典》 / 886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善十恶

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新云不与取。叁邪婬,非自之妻妾而行欲者。四妄语,新云虚誑语。五两舌,新云离间语。六恶口,新云麤恶语。七綺语,新云杂秽语。语含婬意者。八贪欲。九瞋恚。十邪见,拨正因果,求僻信福者。此十者,并乖理而起,故名恶。又此十恶為苦报之业因,故名曰十...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草繫比丘

佛在世时,有比丘,為贼以生草繫之。比丘恐坏其生草,而不解缚,自待饿死。一切有部目得迦六曰:「佛在室罗伐城,时诸苾芻在跋蹉国,游行人间為贼所执。贼相告曰:仁等今可净诸苾芻。是时贼中有一先是苾芻相近住人。告诸伴曰:何劳杀此,应以连根茅草可急缚之,令其饥渴自饿而死。...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毘婆娑罗王幽死

增一阿含经八谓提婆达兜恶人便往婆罗留支(阿闍世之别名)所告言,昔民氓寿命极长,如今人寿不过百年,王子当知人命无常,终不上位,而中命终,不亦痛乎,王子於时宜断父王命,统领国人,我今当杀沙门瞿曇,而為无上至真等正觉。於摩竭陀国界為新王新佛,不亦快哉。如日贯云,无所...

《佛学大辞典》 / 280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细意识

微细之意识也。又名细心。即於生死等之位相续不断之微细意识也。成唯识论叁所谓「有餘部执生死等位,别有一类微细意识,行相所缘俱不可了,应知即是此第八识。」是也。是為小乘上座部所立,但本末之执计不同。见唯识述记四、了义灯四等。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金刚藏菩萨

Vajragarbha,金刚界贤劫十六尊中之一。华严经说金刚藏菩萨十地品。此菩萨明王,现忿怒身,或持金刚杵以伏恶魔,谓之金刚藏王。见[金刚藏]条。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牛狗外道

六种苦行外道之一。持牛戒或狗戒之外道类也。见涅槃经十六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五十叁智识

华严经入法界品之末会善财童子先於福城之东庄严幢娑罗林中,闻文殊说法,依其指导次第南行值诸知识而闻说法。其知识之数,旧华严列四十四人,合文殊為四十五人,新华严加后之知识九人,而列五十四人,加文殊则总為五十五人。今举南询之智识,故除文殊,又,第五十番知识德生童子与...

《佛学大辞典》 / 1590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鉢拏

梵语。八十枚贝珠為一鉢拏。十六鉢拏為迦利沙鉢拏。见翻译名义集。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嗢怛罗頞沙荼

Uttarāṣāḍha,月名。嗢呾罗為上。頞沙荼月当於太阴历四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之间。是夏叁月之初。故曰上。西域记六曰:「上座部。菩萨以嗢呾罗頞沙荼月叁十日夜。降神母胎。当此五月十五日。」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二福田

一学人田,小乘见道位已后,修学圣道之圣者也。是有十八人:一信行,二法行,叁信解,四见到,五身证,六家家,七一种,八向须陀洹,九得须陀洹,十向斯陀洹,十一得斯陀洹,十二向阿那含,十叁得阿那含,十四中般涅槃,十五生般涅槃,十六行般涅槃,十七无行般涅槃,十八上流色究...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八十种好

又曰八十随形好,更细别叁十二相為八十种之好也。随形好者随叁十二形相之好也。 一无见顶相,佛顶上之内鬘,仰之则愈高,遂不见其顶上;二鼻高不现孔;叁眉如初月;四耳轮垂埵;五身坚实如那罗延;六骨际如鉤锁;七身一时迴旋如象王;八行时足去地四寸而现印文;九爪如赤铜色,薄...

《佛学大辞典》 / 684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断盐

於神咒之法不食盐也。五部律二十六曰:「有诸比丘,诵咒时,不噉盐,不眠床上,称言南无伽神婆。生疑我将无堕异见受餘师法耶?以是白佛。佛言神咒法尔,但莫堕其见。」穰麌利童女经曰:「修行者欲成就此法者,先断五辛,亦不食盐,不食油。断语。於一静处,叁时澡浴,叁时澡衣。结...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标帜

(一)利剑,此有二义:一、中智之义,密宗之中道,為诸法本不生,有(表)空(遮)不二,而有之边為本不生,空之边亦為本不生,故以本不生中道之剑為标帜。盖中道之智,不动於有之边,亦不动於空之边,故名不动尊。两部之辨事真言通用不动之深义在斯。二、降魔之义,魔者以无始之...

《佛学大辞典》 / 668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金刚杵

梵语伐折罗Vajra,原為印度之兵器。密宗假之,以标坚利之智,断烦恼,伏恶魔。其两头单独者,谓之独股,分叁枝者,谓之叁股,分五枝者,谓之五股,分九枝者,谓之九股。以金石或木材作之,有大中小之叁品。大日经疏一曰:「伐折罗即是金刚杵。」又曰:「伐折罗如来金刚智印。」又...

《佛学大辞典》 / 329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六王子

叁千尘点劫之昔,大通智胜佛所有十六王子出家修大乘行,今尽成佛,於十方国土说法度生,其第十六王子即今释迦如来是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於十方国土现在说法。(中略)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於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大乘十八不共法

智度论二十六曰:「一身无失;二口无失;叁念无失;四无异想,於一切眾生平等而无异想也;五无不定心,行住坐卧不离禪定也;六无不知已捨,佛照了一切法捨离之,而不执着也;七欲无减,欲度诸眾生而心无厌足也;八精进无减;九念无减;十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十二解脱智见无减;...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珍宝

金银珠玉之类。法华经信解品曰:「无量珍宝不求自得。」同化城喻品曰:「欲过此道至珍宝处,有一导师。」大集经十六曰:「妻子珍宝及王位,临命终时无随者。」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轮灯

佛前吊垂之灯器也。其形為轮形,故曰轮灯。律中有轮灯,其製异。行事钞下二之叁曰:「若夜集闇须灯器,灯炷铁着铁柱,转轮灯树。」同资持记曰:「转轮灯树,谓作层轮,周匝安灯,机关运转,形如树焉。」广弘明集叁十六陈文帝药师斋懺文曰:「十方世界若轮灯而明朗。」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金色世界

文殊菩萨净土之名。宋僧传(法照传)曰:「法照遇老人曰:汝先发愿於金色界礼覲大圣。」朝野群载十六(戒牒)曰:「奉请金色世界文殊师利菩萨,為羯磨阿闍梨。」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二十种烦恼随眠

烦恼者,谓见、思无明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由此烦恼,随逐众生,眠伏藏识之中,故名随眠。(藏识者,藏有含藏之义,即第八识也。) 一、不定地随眠,不定地,即欲界也。谓欲界散乱,不修禅定,以散乱故,眼等诸根烦恼,随逐不舍,故名不定地随眠。 二、定地随眠,定地,即色...

《三藏法数》 / 1012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大乘百福庄严相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大城普妙宫殿。为欲化导无量众生。坐宝庄严师子之座。与大比丘等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无央数众。皆共恭敬周匝围绕。瞻仰世尊身心不动。时彼众中有大菩萨。名文殊师利。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闻如来有大...

《大乘百福庄严相经》 /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再译 / 3611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2日

上臈

臈字正书為腊字。原出於僧腊戒腊。出家受戒,竟一夏(夏期叁月之安居)為一腊,竟二夏為二腊,因而数僧之年。谓生年曰世寿,谓出家受具后之年曰法腊。又僧中之席次,依此腊数而定高下,谓之腊次。僧史略曰:「所言腊首,经律中,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法身生来之岁首(从四月十六...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密教十六菩萨

有二种:一者金刚界四方四佛各各之四亲近也。一者表贤劫千佛因位千菩萨之十六菩萨也。金刚界九会曼荼罗中,第一成身会举果上之千佛,第二叁味耶会以下,举因位之千佛也。今选取千菩萨中主要之菩萨十六尊,代表千菩萨耳。但千菩萨中前四菩萨已成道。其餘者第五弥勒以下九百九十六尊...

《佛学大辞典》 / 259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迦罗鳩駄迦旃延

Krakudakātyāyana,维摩经弟子品肇註曰:「姓迦旃延,字迦罗鳩駄,其人谓法亦有相亦无相。」同什註曰:「其人应物起见,若人问言有耶?答言有。问言无耶?答言无也。」慧琳音义二十六曰:「迦罗鳩駄,名也。此云黑领。迦旃延,姓也。」名义集曰:「迦罗鳩駄,此云牛领。迦旃延,此...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受者

十六知见之一。 又受戒及灌顶者。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六心见道

大乘唯识立十六心之相见道,小乘俱舍论為十五之真见道,最后之一心立為修道。然小乘之曇无德部,成实谓十六心為见道。是台家四教仪等所说也。成实论与大乘义章对比,则成实以无相行為见道,不敢如俱舍别观四諦之十六行相,但以无相之一行相断见惑為见道也。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六十八大仙

一頞瑟吒迦大仙,二婆莫迦大仙,叁婆摩提婆大仙,四摩唎支大仙,五鉢利拏摩大仙,六末建提也大仙,七安隐知识大仙,八婆斯瑟佗大仙,九跋弥迦大仙,十迦摄波大仙, 十一老迦摄波大仙,十二毗栗咎大仙,十叁鸯祇罗大仙,十四鸯祇洛迦大仙,十五鸯祇刺四大仙,十六有相分大仙,十七...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飢饿地狱

十六游增地狱之一。见叁藏法数四十五。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二种行相

行相有俱舍唯识之异义。俱舍以许直缘心外之境,故心外之境為所缘,心内之行相即所缘也。唯识不许直缘心外之境,必於心内现影像,以之為所缘更起能缘之相,申言之,即心内有能缘所缘之二相,所缘名相分,能缘名见分,而此见分即行相也。然则由唯识观之,则我為见分行相,俱舍為相...

《佛学大辞典》 / 239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二十种烦恼现行

一、随所欲缠现行,谓在家之人,未离诸欲,而于所欲之境,起种种缠缚之业,相续不舍,故名随所欲缠现行。 二、不随所欲缠现行,谓出家之人,不随世间欲乐之境,而生厌离之心相续不舍,故名不随所欲缠现行。 叁、无所了知现行,谓住恶说法之人,于善恶法不生分别,于一切境界无...

《三藏法数》 / 958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叁种禪

一世间禪,此有二种: 一,根本味禪,此有四禪,四无量,四空之叁品。合為十二,称為十二门禪。厌欲界之散乱者修四禪,欲大福者修四无量,厌色笼者修四空。為生一切出世善法之根本,故名根本。又闇证而為观慧,故名隐没。於其禪定生爱味,故名有垢。所观之境界不分明,故名无记(...

《佛学大辞典》 / 1365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六罗汉

见[罗汉]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俱舍四善根

一煗法,总相念住后念所生之善根,名煗法。有下中上叁品,皆具观苦集等四圣諦修苦空等十六行相之位也。煗者,圣火之前相,圣火譬见道之无漏智。其圣火将生之前相,略兆暖意之位也。入此位,虽退堕所得之煗法,或断善,造无间之业,堕於恶道,然流转不久,必到涅槃。二顶法,煗法上...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后安居

南山旧律谓五月十六日已后之叁月,义净新律谓六月十六日已后之叁月。见[安居]条。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二行相

四諦各有示动证叁行相,合成十二行相。见[叁转法轮]条。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五下分结经

摄於中阿含经五十六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二兽

此中与我国相传之十二支相违者,唯虎与狮子而已。然止观等引大集经将师子改虎(十二支配十二兽,见汉王充之论衡,似基於列子叁十六兽说故我国十二支说非依佛教也),此一一方各有二罗剎女及五百眷属随其方面各自供养其方之叁神,而其窟皆是古昔菩萨之住处也。又一一各修各慈。昼夜...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六善神王形体

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王形体之略。轨名也。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六小地狱

智度论说十六游增地狱,以十六小地狱為八大地狱之眷属。论十六曰:「如是等种种八大地狱,復有十六小地狱為眷属。八寒冰八炎火,其中罪毒不可见闻。八炎火地狱者:一名炭坑,二名沸屎,叁名烧林,四名剑林,五名刀道,六名铁剌林,七名咸河,八名铜橛,是為八。」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知者

十六神我之一。谓人身中有能知事物者,是神我之体也。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六玄门

日本僧高野,於此八种旋陀罗尼加遮情、表德、浅略、深秘、字相、字义、一字摄多、多字归一之八门而為十六玄门。大日经开题曰:「据大日经王及金刚顶经王,秘密法曼荼罗,旋陀罗尼字轮,海印叁摩地释一切经,且有十六门。谓遮情表德,浅略深密,字相字义,一字摄多,多字归一,一字...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六

上四句各有四句。即一冥机冥应,二冥机显应,叁冥机亦冥亦显应,四冥机非冥非显应。餘叁机亦如此,即成十六句。而机既召应,则应亦有十六句。即一冥应冥机,二冥应显机,叁冥应亦冥亦显机,四冥应非冥非显机。他叁句亦如此,因之机应各十六,合成叁十二句,於此加根本之四句成叁十...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法鼓

扣鼓诫兵进眾以譬佛之说法為诫眾进善者。法华经序品曰:「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无量寿经上曰:「扣法鼓,吹法蠃。」大集经五十六曰:「法幢当摧折,法鼓声亦绝。」大经慧远疏曰:「严鼓诫兵,说教诫人。」同嘉祥疏曰:「扣鼓诫兵,合佛说法以集眾,欲进趣於善。」 又禪林之器。...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大乘修多罗有十七种

大乘即佛乘也。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法华文句云:论列十七种者,皆法华之异名,所以显示此经,甚深微妙之理,不可思议也。 一、无量义经,谓佛欲说法华一实相理故,先说此无量义处,盖将以无量之义,会归于一实相之理。实相之中,妙义无穷,故名无量义经。 二、最胜修多罗,...

《三藏法数》 / 1000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入道

捨世法入佛道也。犹言出家。其人曰入道人。或略云道人。宝积经叁十六曰:「以净信心於佛法中出家入道。」十住论七曰:「或捨家入道。」遗教经曰:「入道智慧人。」智度论曰:「见画跏跌坐,魔王亦愁怖。何况入道人,安坐不倾动。」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六游增地狱

八寒八热之大地狱,各有四门,各门有四狱。各各附属十六地狱。堕於此之眾生,转歷诸所,而增其苦,故曰游增地狱。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二头陀

头陀之行者,应守十二种之条项:一、纳衣,又曰粪扫衣。以同於人所委弃之粪扫者,缝纳為衣也。二、叁衣,又曰但叁衣。但着僧伽梨,鬱多罗,安陀会之叁衣,不用其餘长衣也。已上二者,属於衣服。叁、乞食,又曰常乞食。自行乞食,不敢受他之请待及僧中之食也。四、不作餘食。午前中...

《佛学大辞典》 / 416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怨亲

怨者害我者也,亲者爱我者也。大集经二十六曰:「於怨亲中平等无二。」焰罗王供行法次第曰:「供师运一念,离自他之异,故曰无遮心,绝怨亲之念号平等。」智度论二十曰:「慈心转广,怨亲同等。」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八地狱

一、光就居,人居此中相见即欲斗,泥犁中无兵,而自有兵相杀伤,无步数,又不死,其人长大,且以人间叁千七百五十岁為一日,叁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年,经一万岁,即人间百叁十五亿岁也。二、居虚倅略,此中一苦当前二十,其人入火中赤身出而相斗,以人间七千五百岁為一日,其寿...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见惑品数

小乘俱舍立八十八,大乘唯识立百十二。八十八者於一切烦恼中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禁戒取见之十惑,名為本惑,餘悉名随惑。此中小乘贪瞋痴慢之四,通於见修二断,疑与五见者,唯见断也。此见断之十惑,就所迷之諦理而差别為八十八使也。又大乘贪、瞋、痴...

《佛学大辞典》 / 999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白莲社十八贤

白莲社中,緇白之翘楚有十八人,称十八贤:一东林慧远法师,二西林慧永法师,叁慧持法师,四道生法师,五曇顺法师,六僧叡法师,七曇恒法师,八道昺法师,九曇詵法师,十道敬法师,十一觉明法师,十二佛驮跋陀叁藏,十叁刘程之,十四张野,十五周续之,十六张詮,十七宗炳,十八雷...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受喜

十六特胜之一。见[十六特胜]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鬱持

Udaka,又作鬱持迦,忧陀伽,乌娜迦等。水之别名。涅槃经十叁曰:「随其种类,说言其水。或言波尼,或言鬱持,或言[沙/米]利蓝。」慧琳音义二十六曰:「鬱持东天竺人,呼水名也。」玄应音义二曰:「鬱持迦此水之一异名也。」翻梵语九曰:「鬱持应云忧陀伽,译曰水也。」梵语杂名曰...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现量

因明用叁量之一。又心识叁量之一。现实量知也。向色等诸法,现实量知其自相,毫无分别推求之念者。五识之缘五境,与意识之与五识共缘五境者(五同缘意识),与[五识]同时起者(五俱意识),又在定中之意识与第八识之缘诸境,均為现量。此总出於心识上之现量也。其中因明用之现量,...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胡跪

胡人跪坐之法也。此中有左跪,互跪,长跪叁种。左跪者,右膝着地,其足指竪地,右股置空,竪左膝,左足踏地。是战战而表敬意之意。经中所谓右膝着地也。此為正仪。归敬仪曰:「言胡跪者,胡人敬相,此方所无。存其本缘,故云胡也。」又曰:「佛法顺右,即以右膝拄地右[骨委]在空,...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二十九种庄严

天亲之净土论,观察弥陀之净土,明二十九种之庄严。其中净土之依报,即器世间清净,有十七种,净土之正报,即眾生世间清净,有十二种。 依报十七种者:一清净庄严,胜过叁界有漏之秽土而无漏清净也。 二量庄严,究竟如虚空无边际也。 叁性庄严,依正道之大慈悲无漏之善根,随顺...

《佛学大辞典》 / 772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八圆净

又名,十八圆满,是报身佛之依持圆净也。一色相圆净,光明徧照无明世界,色相周徧也。二形貌圆净,妙饰界处各各形貌殊胜也。叁量圆净,大城无边不可量也。四处圆净,出过叁界所行处也。五因圆净,世出世之善根自功德而生也。六果圆净,清净自在唯识之相也。七主圆净,如来所镇,恆...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梵语苏罗Surā,僧俗之戒,通严禁酒。五戒之第五。十戒之第五。具足戒中九十单堕之第五十一。菩萨四十八轻戒之第二。智度论列叁十五过,四分律举十失。俱舍论十四曰:「契经说:诸有苾芻称我為师不应饮酒,乃至极少如一茅端所沾酒量亦不应饮。」四分律十六曰:「佛告阿难:自今以后...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净土叁十益

卢山莲宗宝鑑九谓天台智者净土群疑论云列净土之叁十益:一往生佛土益,二得大法乐益,叁亲近诸佛益,四游歷十方供佛益,五亲闻佛说益,六福慧资粮疾得圆满益,七速证菩提益,八诸天人等同集一会益,九无退转益,十无量行愿增进益,十一鸚鵡舍利宣扬法音益,十二风树乐响益,十叁摩...

《佛学大辞典》 / 257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阿育王山

在今浙江寧波鄞县。西晋武帝太康二年,有刘萨訶者,於此山得古塔一基以為阿育王八万四千塔之一,尊崇之,此山遂称為阿育王山。刘宋元嘉十二年,曇摩密多,建立寺塔。梁大同六年,武帝詔越州守臣萧詧重修寺宇。简文帝亦时奉钱。或云:寺本号广利寺,梁武帝时,改赐阿育王寺之名。尔...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牢关

迷悟之境界,坚牢之关门也。传灯十六乐普章曰:「末后一句始到牢关,锁断要津不通凡圣。」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阿弥陀成道因果

密教之阿弥陀,為大日如来五智之妙观察智所现,是於大日成道之外,不说阿弥陀成道之因果,说之者仅显教之大乘而已。大乘教中说弥陀之成道者总有四处。 其一者法华经化城喻品谓叁千尘点劫之昔,有佛名大通智胜。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长名智积。闻父成佛,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

《佛学大辞典》 / 1234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迦罗

Kalā,又作哥罗,歌罗。分量名。慧苑音义上曰:「哥罗分,正云迦罗,此云竪,折人身上一毛為百分中之一分也。或曰:十六分之一分。谓西域风俗,以十六升為斗,如此土以十六两為一斤。义译為校量分。」玄应音义四曰:「折一毛以為百分,一分為歌罗分,论以义翻名為力胜。以无漏善法...

《佛学大辞典》 / 326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叁种净业

经云: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于是世尊以叁种净业,答思惟十六妙观酬正受。故知叁种净业,乃往生净土之因也。(梵语韦提希,华言思惟。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十六妙观者,日观、水观、地观、宝树观、八功德水观、总观...

《三藏法数》 / 297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五十二眾

涅槃会上五十二类之眾生也。佛将於双林树下入灭,见放光而自四方来集者,中有数多异类之眾生。经文虽无五十二之数字,而章安之涅槃经疏科经文数五十二眾。 无量诸大比丘一,六十亿比丘尼二,十地菩萨比丘尼叁,一恒沙菩萨四,二恒沙优婆塞五,叁恒沙优婆夷六,四恒沙诸离车七,五...

《佛学大辞典》 / 595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死海

生死无边如海故云。宝积经九十六曰:「如驶河流终归死海。」止观一曰:「横截死海超度有流。」无常经曰:「如其寿命尽,须臾不暂停。还漂死海中,随缘受眾苦。」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六

子丑等十二时,有鼠牛等十二兽,此一一兽中,有叁属兽,故正属合有叁十六禽兽也。各随其时来恼座禪行者。见[十二兽]条。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六资具

真言行者有十六资具。衣四种,处六种,食六种。衣之四种:一粪扫衣,拾人之委弃者,洗净之,以製法衣也。二毳衣,取鸟之细毛洗净之,而製衣也,行者无粪扫衣时得用之。叁纳衣,种种之细片,缀纳為衣者也。四叁衣,是如常。食之六种:一乞食,二次第乞食,叁不作餘食法,四一坐食,...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月单

禪院主计官一月结一度收支,谓之月单。见象器笺十六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菴罗女

又作菴婆女,菴树女,柰女等。皆為菴罗婆树女之略。彼女由菴罗婆树而生,因呼曰菴罗女。為摩竭陀国频婆娑罗王之妃,生耆婆,后归佛奉园於佛。佛受之以為住所。慧琳音义二十六曰:「菴罗女,亦云菴树女。此依传云依树花中而生。」同卷曰:「温室经云柰女者,即其人也。即频婆娑罗王...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铁丸地狱

十六游增地狱之一。有热铁丸,狱卒驱罪人令撮之,手足尽行烂坏。见叁藏法数四十五。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超越证

声闻乘有四果,从初果顺次证阿罗汉果,谓之次第证,超越此前果而证后果,谓之超越证。就超越证而论,诸说不同。俱舍论仅有从凡夫直证第二果者与从凡夫直证第叁果者二种,是曰超前二果。唯识论更许超中二果,一旦证初果后,超中间之二果叁果,直证第四果也。天台一家更许超前叁果。...

《佛学大辞典》 / 350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开元释教录

二十卷,唐智昇撰。以叁藏经论编為目录。不分门目,但以译人时代為先后。起汉明帝永平十年丁卯,迄开元十八年庚午,凡六百六十四载,中间传经緇素总一百七十六人,所出大小二乘,叁藏圣教,及圣贤集传,併及失译总二千二百七十八部,合七千四十六卷,分為二录:一曰总括群经录。皆...

《佛学大辞典》 / 288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白鷺池

大般若经四处十六会之一处也,在王舍城竹林园中。五百九十叁卷至六百卷,说於此处,即十六会中之第十六会也。大般若五百九十叁曰:「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竹林树中白鷺池侧,与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外道四执

是天竺外道九十六种之总括:一邪因邪果,外道云大自在天能生万物,万物若灭,还归本天,若天瞋,则四生皆苦,若天喜,则六道悉乐。然天非物之因,物非天之果,盖是邪心之所画,故曰邪因邪果。二无因有果,执万物无因而有自然,例如言万物依造化而有,造化无因,简言之,即造化无因...

《佛学大辞典》 / 261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蒲闍尼

Bhojaniya,又作蒲饍尼。译言正食。新译噉食。米饭等可噉食之五种正食也。行事钞下二曰:「四分中有五种蒲闍尼(此云正食),谓麨、饭、乾饭、鱼、肉也。」玄应音义四曰:「蒲闍尼食,译云可食。」有部毘奈耶叁十六曰:「有五种蒲饍尼食(是含噉义也)成足食。云何為五?一饼,二...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摩呬陀

Mahendra,阿育王之子也,出家证圣果,传法於锡兰。善见律二曰:「摩呬陀,是阿育王儿也,持律藏至师子国。」应音义十六曰:「摩呬陀,式忍反,是阿育王子也。」若依西域记,则於锡兰传法者為阿育王之弟摩醯因陀罗。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诸法无因宗

外道十六宗之一。主张我及世间无因而起之无因外道也。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叁部主

叁部各有主,佛部之主為大日,莲华部之主為观世音,金刚部之主為金刚手。见大日经疏十六。又佛部為金轮王佛顶,莲华部為马头观自在,金刚部為叁世胜金刚。见诸部要目。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游增地狱

八热八寒為大地狱。八大热一一各有十六小地狱,以一狱城之四面门外,各有炉煨增、尸粪增、锋刃增、烈河增之四处也,是名十六游增地狱。八大热合為一百二十八游增。有罪业之眾生游此,倍增苦恼,故曰游增。俱舍论十一曰:「十六增者,八捺落伽四面门外各有四所。(中略)四面各四增...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二力得上头道。何等为二力?谓晓制力,谓意护力。何等为晓制力者?是闻有道真弟子,为是学身恶行为得恶福,今世后世我身行恶,我当自身犯,亦为娆他人,所无所道人所同道,亦为犯戒,十方人亦说我恶,我亦随不吉语言,我...

《杂阿含经》 / 227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2日

正法桥

正法能渡生死海之人,故譬之於桥。大集经五十六曰:「正法桥破坏,法足不復行。」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静牌

坐禪牌又称静牌。静者静虑之义,梵语禪那之新译语也。见象器笺十六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声杖

锡杖之异名。十诵律五十六曰:「杖法者,佛在寒园林中住,多诸腹行毒虫,嚙诸比丘。佛言应作有声杖驱遣毒虫,是名杖法。」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慧基

钱塘人。姓吕氏。十五岁出家,二十岁受具。游歷诸方,讲宣经教,太宗遣使迎请,称疾不行。着法华义疏叁卷。又製问训义序叁十叁科,註遗教经等。誉驰海内,勅為僧正。是為东土僧正之始。齐建武叁年寂,年八十五。见梁高僧传八,佛祖统纪叁十六等。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六行相

略云十六行。亦云二八行。见[见道]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相应法

心心所之异名。同时而起之一聚心心所,有五平等之义,故名相应法。一所依平等,谓心王依眼根则心所亦依眼根也。二所缘平等,谓心王缘青境则心所亦缘青境也。叁行相平等,谓心王了解青色,则心所亦了解青色也。四时平等,谓心王此时起则心所亦此时起也。五事平等,谓心王其体為一箇...

《佛学大辞典》 / 159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四处十六

四处者一為王舍城之鷲峰山,二為舍卫国之给孤独园,叁為他化自在天宫,四為王舍城竹林精舍之白鷺池。十六会者,第一会有四百卷。说於鷲峰山。第二会自四百一卷至四百七十八卷之七十八卷,说於鷲峰山。与第一会大同,罗什译之摩訶般若,无罗叉之放光般若,竺法护译之光讚般若,同為...

《佛学大辞典》 / 859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六

见[叁十六部神]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叁转法轮十二行

此有二种:一為教之十二,四諦一一有示劝证之叁转而為十二之教法者。二行之十二,叁转一一生眼智明觉四种之智者。若以四諦各别论之,四则有四十八行。眼智明觉者,见道十六心中四法智忍為眼,四法智為智,四类智忍為明,四类智為觉。是就见道而解之。又眼者观见之义,智者决断之义...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法河

佛法甚深,譬如大河也。涅槃经十九曰:「甚深法河於今欲涸。」大集经五十六曰:「法水止不流,法河永枯涸。」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贤劫十六

一卷,失译人名。说贤劫千佛中上首十六尊之秘印密咒。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楚江王

十王中之第二。司掌大海之底正南沃燋石下活大地狱。此重地狱,纵广五百由旬。另设十六小地狱,為恶之人犯何罪孽,推入大狱,另发应到何小狱受苦。满期,转解第叁殿加刑发狱。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显教十六菩萨

显教之经论,处处举贤护等十六菩萨,是皆在家之菩萨也。全举其名者。但思益经与智度论,宝积经百十一曰:「復有十六大士,贤护菩萨而為上首。」无量寿经曰:「又贤护等十六正土。」法华论上曰:「如颰陀波罗(译言贤护)菩萨等十六大贤士,具足菩萨不可思议事。」智度论曰:「善守...

《佛学大辞典》 / 403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二神将

与[十二神明王]同。十二大将应於本尊之十二大愿,保护昼夜之十二时也。又其大将一一具孟仲季之叁辅,故成叁十六禽,又於七觉各具千如故其药叉之眷属成七千(经中说药叉眷属七千),十二神将各具七千之药叉,则為八万四千,是成八万四千之护法神,转一切眾生八万四千之烦恼,成八万...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法化

正法之教化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宣扬助法化。」华严经二十六曰:「独居其上,宣布法化。」涅槃经七曰:「光扬如来无上大事,开显方等大乘法化。」 又吾弟子谓之法化。以法化之之意。大广智叁藏愿讚曰:「金刚智之法化也。」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六重玄义

真言行者,渐次证入六无畏与自二地至佛地之十地,合有十六重,以到一切地(第六无畏即初地也),但此一一重各有因根究竟叁心,而起证者,依重重之一法门得到一切智地,即十六生之义也。而此十重初后更更收,圣凡互摄,一法门具无尽之法门,故谓之重玄。大日经疏叁曰:「渐次证入者...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四諦十六行相

观四諦一諦各有四种之行相,合為十六行相。见[十六行相]条。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真言十地

两部大经不说十地,惟大日经说第八第十二地,金刚顶经说初地第十地之二地。故準於华严仁王等之说而释其名字也。然其意与显教异,以十地為十六大菩萨之位,约其渐修之位而言十六生究竟也。故即身义云:「欢喜地者,非显教所言初地,是即自家佛乘之初地。云云」其十六大菩萨日本有两...

《佛学大辞典》 / 399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觉悟

会得真理也。开真智也。南本涅槃经十六曰:「佛者名觉,既自觉悟,復能觉他。」六十华严经七曰:「彼光觉悟命终者,念佛叁昧必见佛。」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六时

昼叁时夜叁时合為六时也。昼叁时為晨朝日中日没,夜叁时為初夜中夜后夜。阿弥陀经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西域记二曰:「六时合成一日一夜,昼叁夜叁。」 又西天之法分一岁為六时。西域记二曰:「又分一岁為六时。正月十六日至叁月十五日,渐热也。叁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六大阿罗汉

十六罗汉也。见[罗汉]条。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无缘叁昧

法华经所说十六叁昧之一。灭尽定之异名。都灭一切识心而离所缘之禪定也。法华经嘉祥疏十二曰:「无缘叁昧即灭尽定。」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邪行

总称九十六种外道之行法。瑜伽伦记六上曰:「邪行九十六种外道等。」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