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 条搜索结果

六念

一、念佛,念佛具足十号,有大慈大悲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济眾生之苦,我欲与[佛]同也。二、念法,念如来所说之叁藏十二部经,有大功德,為诸眾生大妙药,我欲证之而施与眾生也。叁、念僧,念僧是如来弟子,得无漏法,具足戒定慧,能為世间良福田,我欲修僧行也。四、念戒,念戒...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尊胜陀罗尼

具名佛顶尊胜陀罗尼,尊胜佛顶尊之陀罗尼也。帝释,悯善住子有从今受七度畜生恶道身之业因,诣祇园精舍请佛救济之法,佛為说此陀罗尼,令诵之。尊胜陀罗尼经曰:「告帝释言:帝有陀罗尼名為如来佛顶尊胜,能净一切恶道,能净除一切生死苦恼。(中略)佛告帝:此佛顶尊胜陀...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八部

夫佛之垂化也,道济百灵;法之传世也,慈育万有。叁乘贤圣,既肃尔以归依;八部鬼神,亦森然而翊卫。故诸经中,多列八部之众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一、者,然自然,乐胜身胜,清净光明,尊胜无比,故名为。列位虽多,必以大梵帝释为首。盖大梵...

《三藏法数》 / 547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六道

道,即能通之义,谓六道生死,展转相通,故名六道。 一、道,,即然,自然乐胜身胜,是名道。 二、人道,人者,忍也。于世苦乐之境,而能安忍,是名人道。 叁、阿修罗道,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又言无端正,又言无。此道或居海岸,海底,或居半须弥山岩窟,宫殿严...

《三藏法数》 / 397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拘摩罗

Kumāraka-deva,又作鳩摩罗伽。初禪之梵王,其顏如童子,故名。常擎鸡,持铃,捉赤幡,乘孔雀。智度论二曰:「鳩摩罗,秦言童子。是持鸡擎铃,捉幡骑孔雀。」中论疏一末曰:「鳩摩罗伽,此言童子。以其是初禪梵王,顏如童子,故以為名。亦曰那罗延,那罗延,此云生...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法药

妙法能医眾生之眾苦故名药。无量寿经上曰:「以诸法药救疗叁苦。」涅槃经四曰:「度眾生故,為说无上微妙法药,為断一切烦恼树故,种植无上法药之树。」药师如来念诵仪轨曰:「净妙璃琉尊,法药救人。」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千手观音二十八部眾

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曰:「其尊之正面冠上有叁重。(中略)第叁重有二十八部眾,有各各本形。一、密迹金刚士,二、乌芻君荼央俱尸,叁、魔醯那罗达,四、金毘罗陀迦毘罗,五、婆馺婆楼那,六、满善车钵真陀罗,七、萨遮摩和罗,八、鳩兰单托半祇罗,九、毕婆伽罗王,十、应德毘...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乾闥婆身

叁十叁身之一。乾闥婆者,帝释执法乐神名。八部眾之一。观自在菩萨现种种之身,应入诸国土时亦示此身形。法华经普门品所谓「应以、龙、夜叉、乾闥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得度者,即皆现之而為说法。」首楞严经六所谓「若乾闥婆乐脱其伦,我於彼前现乾闥...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女有五障

法华经中谓舍利弗不知龙女是大乘根器,宿习圆因而得成佛,以为例同报障女流,故说女人有五种障也。然说此五障者,欲令女人知有此障,即当发菩提心,行大乘行,早求解脱也。 一、不得作梵王,谓梵因中,修持戒善,得获胜报,而为王。若女人身器欲染,则不得作梵王。 二...

《三藏法数》 / 378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菩萨有五种生

一、息苦生,谓菩萨以愿力、自在力,于饥馑世,受大鱼等身,以肉救济一切众生;于疾病世,为大医王,救治众生;于刀兵世,为大力主,以善方便诚信之言,等心救济,息于战诤;于系缚鞭打逼迫之处,为息恼故,生于王家,以正法化邪见众生;于外道奉事神,造诸恶行之家,亦生彼处...

《三藏法数》 / 466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百法五位

百法五位者,谓色法十一,心法有八,心所法五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总成百法,各有所属,列为五位也。 一、色位,色以质碍为义。色有十一种:即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一分色,以此十一种,皆有质碍,是名色位。(法处,是意所取之境。...

《三藏法数》 / 1693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内道场

大内之道场也。梁武帝监十六年勒沙门慧超為寿光殿学士。召眾僧而使讲解,并使居於禁中。是為内道场之始。唐则於洛阳大内置内道场,中宗睿宗不改,至代宗而益厚,常使僧百餘人在宫中陈佛像经教而念诵,谓之内道场。每西蕃入寇。必使群僧讲诵仁王经。以禳寇虏。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四魔

一,烦恼魔,贪等烦恼,能恼害身心,故名魔。二,阴魔,又云五眾魔,新译云蕴魔,色等五阴,能生种种之苦恼,故名魔。叁,死魔,死能断人之命根,故名魔。四,他化自在子魔,新译云自在魔,欲界第六(即他化自在)之魔王,能害人之善事,故名魔。此中第四為魔之本法,他叁...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韦駄

又作违陀。婆罗门所事之神也。慧琳师言是私建陀Skanda之误,译曰阴。金光明经鬼神品曰:「风水诸神,韦陀神,及毘纽。」大方等大云经叁曰:「见事韦駄作韦駄像,见事母作母像。」涅槃经七曰:「梵,大自在,违陀,迦旃延。」慧琳音义二十五曰:「违陀,...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双身毘沙门

日本台密所传四种毘沙门之一。毘沙门与吉祥男女合体之尊形也。毘沙门之叁昧耶形持独鈷,吉祥之叁昧耶形持轮宝。传教相承為抱合之形,慈觉相承為背合者。二尊各出四长牙合有八牙,故曰八牙王。其修法以油浴像等,与圣之法同。此法為台密之深秘,对於东密之圣法而立也。...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八念

念者,内心存忆也。论云:佛诸弟子于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为恶魔作种种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是故如来为说八念法,若存心于此,恐怖即除也。 一、念佛,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障难之时,应念诸佛慈悲,救济众生,功德无量。如是,一...

《三藏法数》 / 594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帝释

者梵语提婆,诸神之通名。帝释者,主之别名。见[帝释]条。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八部眾

有二说:一為舍利弗问经等之说,通常用之。一眾Deva,欲界之六,色界之四禪,无色界之四空处也。身具光明,故名為,又自然之果报殊妙故名為。二龙眾Nāga,為畜类,水属之王也。如法华经之听眾,列八大龙王。叁夜叉Yakṣa,新云药叉,飞行空中之鬼神也。四乾闥婆Gandhar...

《佛学大辞典》 / 412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十心

有二种:(一)顺流十心,一、无明昏暗。谓诸眾生从无始以来,暗识昏迷,无所明了,為烦恼所醉,於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瞋痴,广作诸业,由是流转於生死也。 二、外加恶友。谓诸眾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法,益加惑我,无由开悟而修善业,以是流转於生死...

《佛学大辞典》 / 982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迦毘罗

Ka ila,外道名。又云迦比罗,迦毘梨,劫毘罗等。译曰黄头,赤色等。数论派之祖。立二十五諦之义。百论疏上中曰:「迦毘罗,此云黄头仙,亦云金头。头有金色,故以名之。金七十论云:迦毘罗,此云赤色仙,劫初时,从空而出。」玄应音义二十叁曰:「迦比罗,此云赤色,谓赤色仙人...

《佛学大辞典》 / 377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护摩

Homa,又作护魔,呼麼。译曰烧。原為事火婆罗门烧火祀。彼以火為之口,谓烧饗物於火,则食之,而与人以福。密教取其法设火炉,烧乳木,以智慧之火,烤烦恼之薪,以真理之性火為尽魔害之标帜。大日经护摩品说婆罗门四十四种之火法,后说佛法之火法十二种。大日疏八曰:「护摩...

《佛学大辞典》 / 310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乘戒缓急四句

乘戒者,乘即佛所说大小乘法也;戒即佛所制轻重诸戒也。缓者,宽缓也;急者,急切也。 一、乘急戒缓,谓因戒缓故,堕于修罗、饿鬼、畜生、地狱四趣之中。由乘急故,还得闻法。如八部中,龙鬼等皆得预会闻法,是名乘急戒缓。(八部者,、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

《三藏法数》 / 228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爱身

在欲界。智度论十曰:「爱身在六上,形色绝妙。故言爱身。」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五无间狱

五无间狱者,谓法界有情众生,随所造业,受此苦报,无间断也。 一、趣果无间,趣即向也,谓诸有情,不问男子、女人、老、幼、贵、贱及、龙、神、鬼,罪业所感,悉同受之,故名趣果无间。 二、受苦无间,谓诸有情,于剑树刀山,镬汤罏炭,洋铜铁汁,备受诸苦,无有休歇,故名...

《三藏法数》 / 229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旁生

佛家称畜生曰旁生。上自龙兽禽畜,下及水陆昆虫,皆是业轮恶趣。非人之正道。故曰旁生。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梵身

同梵眾。佛地论五曰:「离欲寂静,故名為梵。身者眾也。」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訶利底

Hāriti,又作呵利底、呵利帝、訶利帝、訶哩帝、呵利陀,鬼母名,译曰欢喜。暴恶,青色,黄色等。毘奈耶杂事叁十一曰:「月满生女,容貌端严,见者爱乐。其女生时,诸药叉眾,咸皆欢喜,诸亲立字,名曰欢喜。」同卷曰:「此既取我男女充食。则是恶贼药叉。何名欢喜?因此诸人皆唤為...

《佛学大辞典》 / 250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帝释供

供养帝释之修法也。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妙音乐

辩才之异名,其妃曰辩才女,密教以為胎藏界金刚部院之一眾,显教谓為妙音菩萨。法华妙音菩萨品说之。大日经疏五曰:「次地置萨囉伐底Sarasvati,译云妙音乐,或曰辩才,次地并置其妃。」同十五曰:「妙音是名也,金光明云大辩才女,大辩谓后也。我出声胜百千梵声,故...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Mahākāla,即大黑神。大自在之眷属。本名嚕捺罗。Rudra译曰暴恶。别名摩訶迦罗。译曰大黑。大日经疏二曰:「黑,梵音鲁捺罗。是自在眷属。」同十曰:「嚕捺罗,亦佛所化身。是摩醯首罗之化身也。」见[大黑]条。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摩訶耶那提婆

Mahāyānadeva,译曰大乘。印度人称玄奘叁藏為大乘。西域记十二曰:「印度学人咸仰盛德,既曰经笥,亦称法。将小乘学徒号木叉提婆(唐言解脱),大乘法眾号摩訶耶那提婆(唐言大乘)。」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鲁达罗

Rudra,又作涝达罗,嚕捺罗。译曰暴恶,黑。自在之别名也。俱舍光记七曰:「恒以苦具逼害有情,名恒逼害。或时乐食血肉髓,故名鲁达罗,此云暴恶,大自在异名。大自在总有千名,今现行世唯有六十,鲁达罗即一名也。」大日经疏二曰:「黑梵音嚕捺罗,是自在眷属。」同...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四种

一、世间,与上之名同。二、生,与上之生同。叁、净,预流果至辟支佛之诸圣者也。四、义,十住已上之菩萨能悟解大乘深义者。此四种中,独不摄佛。见涅槃经二十叁。一、名,即上之世间也。二、生,即上之生也。叁、净,诸圣者,之在人中者。与叁种中之净...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婆罗尼蜜

Paranirmitavaśavartin,名。译曰他化自在。玄应音义叁曰:「婆罗尼蜜,或云婆舍跋提,此云他化自在也。」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华严七处说

华严者,因行如华,庄严果德也。七处者,佛说华严经之处也。所谓人间叁处,即菩提场、普光明殿、逝多林;上四处,即忉利、夜摩、兜率、他化也。 第一处,菩提场,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菩提场中,始成正觉,于此处,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共六品经...

《三藏法数》 / 731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小叁灾

一、饥馑灾,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人若生时,寿减一岁,如是人寿减至叁十岁时,不降雨,由大旱故,草菜不生;思欲见水尚不可得,何况饮食。以是因缘,世间人民,饥馑死者,其数无量,是名饥馑灾。 二、疾疫灾,谓人寿减至二十岁时,有大疾疫,种种诸病,一切皆起。...

《三藏法数》 / 196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始生有五种相

一、光明覆身相,谓人初生时,光明覆身,身无衣服,心作是念,勿令他,见我裸露,即于念时,他见有衣,而实无衣,是为第一相。 二、欲见园林相,谓人初生时,已见上所有之物,生希有心,而于园林等则未曾见,故欲见之,而遍观看,是为第二相。 叁、见女生惭相,谓人...

《三藏法数》 / 218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仙二

叁仙者:一、迦毘罗仙,数论之祖也。二、鵂鶹仙,胜论之祖也。叁、勒沙婆仙,尼犍子之祖也。二者,一、大自在。二、毘纽。大部辅注一曰:「一、伽毘罗,此云黄头,头如金色;二、优楼僧佉,此云鵂鶹仙;叁、勒沙婆,此云苦行;此即叁仙也。一、摩醯首罗,此云大自在;二、...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善趣

对於叁恶趣而立叁善趣。如修罗,人,,叁趣是也。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群类

群者眾生也,有情之种类数多也。法华经方便品曰:「人群生类。」圆觉大疏上之二曰:「大士亲爱,展转流布,则群类普霑。」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火喻菩萨十种善法

锻炼陶镕,必假其力,起灭变化,莫测其由;至若尽群有而归一空,破诸暗而昭万象,是皆火之德也。菩萨修行,以智慧火,了妄即真,锻凡成圣,破有着而归空,照昏迷而为朗,故以火喻焉。 一、烧烦恼薪,智慧如火,烦恼如薪。菩萨以智慧观察,灭除贪嗔痴等烦恼,净尽无余;譬如大火...

《三藏法数》 / 738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合九十五种外道为十一宗

宗即派也。谓外道教文传习西域,不出十一宗;而九十五种外道,无不尽摄也。 一、数论师,计冥谛生,从数起论,名为数论。又论能生数,名为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者,皆名数论师。计冥谛生者,百论云:从冥生觉,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谛;以前二十四谛从神我而生,依神我为主,...

《三藏法数》 / 1050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辈事佛

一、为魔弟子事佛,经云:何谓魔弟子事佛?佛言:虽受佛戒,心乐邪业,不信正道,不知有罪恶之报,假名事佛,常与邪俱,是名魔弟子事佛。 二、为人事佛,经云:何谓人事佛?佛言:受持五戒,行于十善,至死不犯,信有罪福,常念正法,是名人事佛。(五戒者,不杀、不盗、...

《三藏法数》 / 273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八福田

八福田者,谓佛、圣人、僧叁种,名敬田;和尚、阿阇黎生我法身者,父母生我肉身者,此四名恩田;救济病人,名病田,亦名悲田;此八种皆堪种福,故名田也。若人能尽力从事此八种者,亦犹农之力田,则获秋成之利也。 一、佛田,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道俱圆,位登极果,...

《三藏法数》 / 569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六群比丘

佛在世时,有恶比丘六人,结党多作非威仪之事,称曰六群比丘,佛制戒多缘此六群而起。诸律出名不同。僧祇律九称六群比丘曰:「一、难陀,二、迦留陀夷,叁、叁文达多,四、摩醯沙达多,五、马师,六、满宿。」毘奈耶律十一称六眾苾芻曰:「一、阐陀,Nanda,二、鄔波难陀,U anan...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桓因

释提桓因之略。帝释也。见[释提桓因]条。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生灵

对於死灵之语。即生者之神识也。 又蒙古源流一曰:「内藏包罗者(内藏对於外象而言,外象定自叁坛起手,叁坛者,风水土叁坛也),自禪一神变幻降世起,渐渐蕃衍,色界十七,无色界四,欲界二十,并过去未来现在世界之六种生灵,以次而成。因彼生灵神变而来,故寿无算。虽...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新作波罗贺麼Brahmadeva,色界之初禪也。此离欲界之婬欲,寂静清净,故云梵。此中有叁:第一梵眾Brahmakāyika,第二梵辅Brahma urohita,第叁大梵Mahā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能施太子

释迦牟尼佛在因位时為大医王,疗一切之病,病者甚多,力不足,懊恼而死,生於忉利。自思惟我今生於,享福报,然於人无益,自以方便捨寿,生於娑伽陀龙王宫中,為龙之太子。身已长,又方便而死,生於阎浮提中為大国太子,名曰能施,生而好施,年长大,自身所有皆尽。乃告父母...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种

者,然自然乐胜身胜,故名也。 一、世间,谓十方世界,一切刹土中,诸大国王,虽处人中,享受福,是名世间。 二、生,即一切众生,修行十善之因,受其果报,或生欲界,或生色界,或生无色界,是名生。(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

《三藏法数》 / 162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药叉持明

位於胎藏界外金刚院之南方,是增长之眷属也。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骨锁

鏁与锁同。梵名商羯罗Śaṁkara,译作骨鏁,自在之化身也。因明大疏一曰:「商羯罗者,此云骨鏁。外道有言:成劫之始,大自在人间化导,二十四相。匡利既毕,自在归。事者顾恋,遂立像,像其苦行,悴疲飢羸,骨节相连,影状如鏁,故标此像名骨鏁。」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有

叁有者,谓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众生,各随所作善恶之业,即感善恶之报。因果不亡,故名为有。(六道者,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一、欲有,谓欲界、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各各随其业因而受果报,故名欲有。 二、色有,谓色界四禅诸,...

《三藏法数》 / 242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九结

结缚眾生使不出生死之烦恼,有九种也。一爱,二恚,叁慢,四无明,五见,六取,七疑,八嫉,九慳是也。即於六随眠加取嫉慳叁者。六随眠為根本烦恼,繫缚之义强,故特立為结。但五见之中,唯身边邪叁者,立為见结,又四取之中,唯见戒二取,立為取结者,有二义:一、叁见之体十八事...

《佛学大辞典》 / 312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大自在之标帜,其形為男根者。现今印度教西拔派之神体也。续高僧传玄奘传曰:「至劫比他国,俗事此自在,其精舍者高百餘尺,中有根,形极伟大。谓诸有趣由之而生,王民同敬不為鄙耻,诸国祠率置此形。」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梵魔

梵為色界初禪之主,即梵王也。以代表色界诸者。魔為欲界第六之主即他化自在也。以代表欲界诸者。法华经序品曰:「梵魔沙门婆罗门。」见[梵王]条。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辩才妙音

辩才,即妙音也。

《佛学大辞典》 / 9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毘琉璃

Viruḍhaka,四王之一。增长之梵名也。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大吉祥

又名功德。主富贵之女也。大吉祥陀罗尼经谓之大吉祥菩萨。见[吉祥]条。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婆舍跋提

又曰婆罗尼蜜。他化自在之梵名Paranirmita-vaśavartin,六欲之第六。智度论曰:「婆舍跋提,秦言他化自在。此间一梵王名尸弃,秦言火。」玄应音义叁曰:「婆罗尼蜜,或云婆舍跋提,此云他化自在也。」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最胜讲堂

帝释讲堂之名。见增一阿含经十。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六种巧方便

一、随顺巧方便,谓菩萨欲为众生说法,先以善巧方便,随顺教诫,令生信乐之心;然后以如来甚深法义,分别解说,令其易解易入,获大利益,是名随顺巧方便。(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立要巧方便,要即誓约也。谓若有众生,来从菩萨求索田宅、饮食、钱财,种...

《三藏法数》 / 531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梨师达多富那罗

梨师达多,此云仙授,或翻仙施,又云仙餘。谓从仙人边求得子故也。富那罗,又名富兰那,此翻故旧,或云宿旧。是仙授之兄。此兄弟二人,是波斯匿王大臣,於拘萨罗国,钱财巨富,无与等者,而能於佛及四部眾等共受用,不计我所。杂阿含经曰:「富兰罗耑修梵行,离欲清净,不着香华,...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九种食

食有长养资益之义。言九种者,世间之食有四,以其能资养生死色身也;出世间之食有五,以其能资益法身慧命也。经云:佛告诸比丘,当共专念,舍除世间四种之食,求办出世间之食。盖令众生,但以世间之食,资养色身,不当贪着;须求出世间之法食,增长菩提慧命也。(梵语比丘,华言...

《三藏法数》 / 782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波叉

王中西方王名。玄应音义七曰:「波叉,或言毘留博叉,讹也。具言鼻溜波阿叉。旧译云杂语,一义也。正言丑眼,西方王名也。」即广目也。梵Virū aksa。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室利提婆

Śrideva,译曰吉祥。道希法师之梵名也。见求法高僧传上。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骨鏁

鏁与锁同。梵名商羯罗Śaṁkara,译作骨鏁,自在之化身也。因明大疏一曰:「商羯罗者,此云骨鏁。外道有言:成劫之始,大自在人间化导,二十四相。匡利既毕,自在归。事者顾恋,遂立像,像其苦行,悴疲飢羸,骨节相连,影状如鏁,故标此像名骨鏁。」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渐次

叁渐次者,乃楞严经中,佛欲说修行地位,而先说此叁等渐次以为根本。以由一切地位虽有浅深不同,而皆以此叁种而为进行之本。故经云:如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也。 一、除助因,除助因者,谓除众生助恶之因也。助恶之因,即五种辛也。五辛者,即葱、薤、韭、蒜、兴渠也...

《三藏法数》 / 409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阿弥陀相好印相

阿弥陀之相好印相,有显密之别,密教有胎金之别,显教有坐立之别。密教中四方之四佛,惟阿閦等叁佛,胎金两部,各改其方易其名,独於西方之阿弥陀无所改易,是為表无量寿佛之灭度无期也。其相好,胎藏界為金色之螺髮形,结定印,目稍闭而视下,是乃法藏比丘出家成道之相。金刚界為...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六趣

眾生由业因之差别而趣向之处,有六所,谓之六趣,亦曰六道,一地狱趣Naraka-gati,八寒八热等之苦处也,此在地下,故曰地狱。二饿鬼趣Preta-gati,常求饭食之鬼类生处也。与人趣杂处而不可见。叁畜生趣Tiryagyoni-gati,新译曰旁生趣,即禽兽之生所也,多以人界為依所而眼可见...

《佛学大辞典》 / 384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尾嚕荼迦

同毘琉璃,增长之梵名。见[四王]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使

见[]条。

《佛学大辞典》 / 6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欲界有六,谓之六欲。色界之四禪有十八。无色界之四处有四。其他有日韦驮等诸种神。即诸部也。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讲经四益

经云:虚空藏菩萨、梵释等白佛言:若诸国土,有能讲说此金光明,微妙经典,于其国土获四利益。 一、国土吉祥益,谓若有国土讲说此经者,国王军众,势力强盛,无诸怨敌,疾疫消除,寿命修长,吉祥安乐,正法兴隆也。 二、辅臣和乐益,谓若有国土,讲说此经,则辅相大臣,和悦...

《三藏法数》 / 278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鳩摩罗伽

译曰童子。见[拘摩罗]条。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梵释

与帝释也,总称色界诸云梵,欲界忉利之主云帝释。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教起十缘

一、依时,时即说经时分也。谓如来心冥至道,则混一古今。一念与多劫圆融,本无时分可限。今以无时之时,略显十时,恒演此经。经云:诸佛得菩提,实不计于日。是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十时者,一念时、尽七日时、遍叁际时、摄同类劫时、收异类劫时、以念摄劫时...

《三藏法数》 / 728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方色喻五道

经云: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以其体性莹净,绝无瑕颣。以喻圆觉净性,在于五道,随类各应。故以方色喻五道也。(梵语摩尼,华言如意。) 一、白色喻,谓因纯善白业所感,乃得为,故以西方白色而喻之也。 二、黄色喻人,谓人由持五戒功德所感,乃得为人...

《三藏法数》 / 380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大乘修多罗有十七种名

大乘即佛乘也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法华文句云论列十七种者皆法华之异名所以显示此经甚深微妙之理不可思议也。 【一无量义经】谓佛欲说法华一实相理故先说此无量义处盖将以无量之义会归于一实相之理实相之中妙义无穷故名无量义经。 【二最胜修多罗】谓法华经唯谈一乘实相之理于叁...

《三藏法数》 / 1032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自在等因宗

外道计六宗之一。即摩醯首罗外道也。计世间之不平等,皆自在所作,一切者皆从自在生,皆由自在灭。凡神论的要素,谓自在之身有八分,虚空為头,日月為眼,大地為身,河海為尿,山丘為粪,风為命,火為热气,而一切眾生為身中之虫也。又主张大梵,时,法,空,我等之变化。...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毘流波叉

Virū akṣa,四王之一,广目之梵名也。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宝吉祥

也。月之名云宝吉祥。势至菩萨之应现也。法华经文句二曰:「名月是宝吉祥月子,大势至应作。」嘉祥法华经疏二曰:「有经云:大势至名宝吉祥,作月子。」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魔梵

欲界第六之魔王与色界之梵王也。法华嘉祥疏八曰:「欲主為魔,色主為梵。」俱舍光记叁曰:「魔谓他化自在魔,梵谓梵王。」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自在使者

胎藏界外金刚院二百五尊之一。二人,作饮血之形。见胎藏界钞六。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五种

涅槃经二十叁。明四种之。同十八明生与第一义之二种,其中生以在四种中合二处所明為五,即於彼四种加第一义為第五也。第一义是佛及佛所证之涅槃。经曰:「第一义,谓诸佛菩萨,常不变易,以常住故,不生不老不病不死。」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境唯识

约於所观境界之唯识。五种唯识之一。法苑义林章一曰:「一境唯识,阿毘达磨经云:鬼与傍生,人与,各随其所感,事等心异,故义非真实。如是等文,但说唯识所观之境者,皆境唯识。」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无惭外道

此外道计一切罪福皆是大自在作為,非人间之所关知,自在喜,则眾生安乐,瞋则眾生苦。人间之罪福,一繫於大自在之意,使全责任负於大自在,犯罪而不惭愧,则不堕於恶道。惭愧,则却堕於地狱云。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阿毘曇门

阿毘曇者,梵语,译言无比法等。即发智六足等小乘之诸论也。以之為宗通入涅槃谓之门。当於小乘二十部中之萨婆多部。智度论十八於佛法明蜫勒门阿毘曇门空门之叁门,其中曰:「阿毘曇门,或佛自诸法义,或佛自说诸法名,诸弟子种种集述解其义。」又智度论二曰:「阿毘曇叁种:一者阿...

《佛学大辞典》 / 289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有色

色界之诸也。

《佛学大辞典》 / 7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须带

Sudarśana,又作须[病-丙+带],须[带/足]。善见也。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西乾

印度之异名。西為西方,乾為身毒,贤豆之借字。或云乾非梵语,乾者也。西乾如言西。祖庭事苑二曰:「西乾即竺国,五印土,或云西西乾,皆译师义立。」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菩萨生兜率叁事胜

菩萨当补佛处,故生兜率。梵语兜率,华言知足。谓于五欲境界知止足故。(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一、命胜,菩萨已离叁界生死,虽不修命业,而于彼托生。数寿命四千岁。寿毕已,降生中国,以补佛处,是名命胜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藏法数》 / 239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梵释四

,帝释与四王也。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九品润生

叁界九地俱生之烦恼(即修惑)各有九品。其中欲惑九品之修惑,有润七生之作用,因而建立一来不还之二果。断之终,则為一来果。断之已,则為不还果。九品七生相对,则上叁者為四生,中叁者為二生,下叁者為一生。更分别之,则上上為二生,上中,上下,共為二生。如中叁品亦然。中上...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施饿鬼法

修佛行以施為第一,六度中以施為最初,四摄中亦以施為第一。而施之中以施饿鬼為最。故叁国诸师盛行此法。其法出於不空译之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称宝掌如来(南方宝生佛),妙色身如来(东方阿閦佛),甘露王如来(西方弥陀佛),广博身如来(中央大日佛),离怖畏如来(北方释迦佛...

《佛学大辞典》 / 408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大辩才功德

大辩才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家家

十八有学之一。一来向中证极果之圣者也。此有二种:一叁生家家,断欲惑叁品,既灭四生,犹餘六品,即叁生者。二二生家家,断欲惑四品,既灭五生,犹餘五品,即二生者。此圣者叁生或二生,由家转生於家,证极果,入涅槃,故称家家。而叁生二生之一生,与人之一生皆谓之少生或半生。...

《佛学大辞典》 / 673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极七返

又作极七有,极七生。预流之圣者,不断修惑者。於欲界之人与,七返往来受生中,必圣道成就,证罗汉果,故谓之极七返。此七往来中,於人中有七度之中有,七度之生有,於中有七度之中有,七度之生有。合有二十八生,而七之数同,故略云极七生。犹言七处善,七叶树。但云二十八生...

《佛学大辞典》 / 522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大部十界十如释体

见图。 妙玄(约五差释)────┐    ┌地狱┐         ┌十界│┌ 恶{┼畜生┼}叁恶┐文句(约四番释){┤佛界││   └饿鬼┘   │         │离合││   ┌修罗┐   │         └约位│├ 善{┼人 ┼}叁善┤            └┤   └ ┘ ...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波那和提

名。玄应音义叁曰:「波那和提,新道行经云自在也,亦即梵也。」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大梵如意

大梵也,彼有威力,得如意自在,故曰如意。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黑闇

即黑闇女。见[黑闇女]项。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衣服

又曰金刚衣。金刚界曼陀罗第二羯磨会眾中,外金刚二十之一。此尊司胎内之胞衣,覆所生之子,防母所饮寒温气之德。黑色,持弓箭。见金刚界曼荼罗大钞二。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界

凡夫生死往来之世界分為叁:一、欲界,有婬欲与食欲二欲之有情住所也。上自六欲,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谓之欲界。二、色界,色為质碍之义,有形之物质也。此界在欲界之上,离婬食二欲之有情住所也。谓為身体,谓為宫殿,物质的物,总殊妙精好。故名色界。此色界由禪...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随人

经云:如人生已,则有二恒相随逐,一曰同生,二曰同名。 一、同生,同生者,谓此与人同时而生也。 二、同名,同名者,谓此与人同其名字也。

《三藏法数》 / 72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种夜叉

在地之夜叉及虚空之夜叉与之夜叉也。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惟干颇罗

Bṛhat hala,玄应音义叁曰:「惟干颇罗,此云广果。第四禪第二也。凡夫果中,此最殊胜,故名為广果也。」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梵富楼

Brahma urohita,色界初禪第二之名。即梵辅也。玄应音义十八曰:「梵富楼,初禪第二也。此云梵前益,在梵前恒思梵利益,因以名也。旧言梵先行,亦言梵辅也。」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淫欲即是道

由烦恼即菩提之理而立之言。诸法无行经下曰:「贪欲是涅槃,恚痴亦如是,於是叁事中,有无量佛法。若有人分别,贪欲瞋恚痴,是人去佛远,譬如与地。」智度论六引此文曰:「婬欲即是道,恚痴亦如是,如此叁事中,无量诸佛道。」冰之性即如水,贪瞋痴叁毒之性即法性真如也。是烦恼...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菩萨十施

一、分减施,谓菩萨仁慈,好行惠施,若得美妙饮食,分与众生,然后乃食。复念身中八万尸虫,依我身住,愿令普得充满。于凡所受之物,悉亦如是,是名分减施。(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竭尽施,谓菩萨得上妙饮食,香华衣服,资生之具。或有人言:汝今所有,...

《三藏法数》 / 870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梵

色界初禪中有梵眾梵辅大梵之叁,谓之叁梵。仁王经上曰:「叁光叁梵。」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唐僧取经

俗指玄奘渡竺求经而言,独异志曰:「沙门玄奘,姓陈氏。唐武德初往西域取经,行至罽宾国,道险,虎豹,不可过。奘不知所為,锁门而坐。至夕,开门见一老僧,莫知所由来。奘礼拜勤求。僧口授心经一卷,令奘诵之。遂得道路开闢,虎豹潜形,魔鬼藏迹。至佛国,取经六百餘部而归。其...

《佛学大辞典》 / 496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辨才

司音乐之。為福德之神。或作美音,妙音。即乾闥婆之类。后与吉祥混而為一,遂至以為福德之神。胎藏界外金刚部院西方那罗延之旁,有其位。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婆罗堕跋闍

Bhāradvāja,名。译曰重语。见慧琳音义二十六。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普光

叁光天之一。星天也。即明星是。谓為虚空藏菩萨之化现云。法华文句曰:「普光是明星天子,虚空藏应作。」嘉祥法华义疏二曰:「普光天子者谓星天也。」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无烦

色界十八之第十四。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贤鉤

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北方第六。与二十八宿中之壁宿,七曜中之贪狼星,五行中之火相当。贤為善,鉤為鉤召,招集福德之意也。种子為字為种子。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大圣欢喜双身大自在毘那夜迦形像品仪轨

一卷,唐不空译。

《佛学大辞典》 / 7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九种不还

於前五种不还中,中般生般上流般之叁种般,各分叁种,為九种不还。是於色界入灭圣者之区别也。中般叁种:一、速般,谓於中有断餘惑而般涅槃也。二、非速般,谓於中有经暂时而般涅槃也。叁、经久般,谓於中有经久时而般涅槃也。生般叁种:一、生般,谓生於色界速断餘惑而般涅般也。...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Yāmā,又作焰,炎,夜摩,须夜摩,焰摩。译曰妙善,善时分。欲界之第叁重也。可洪音义一曰:「盐,或云炎,或云焰,或云夜摩。智度论云:须夜摩,秦言妙善,大般若经云善时分。」见[焰摩]条。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塞建陀

Skandha,又作塞建陀罗。旧译曰眾聚阴。新译曰蕴。俱舍光记一本曰:「塞建陀罗,唐言蕴,旧译名阴(於禁反)。此阴是荫覆义。若言阴者,梵本应言鉢罗娑陀。案阴音应以於今反注也,阴阳之阴也。(中略)若言阴气是万物所藏,即是聚义借喻。此名麤可通途。然非正目。故今名蕴,或名...

《佛学大辞典》 / 383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真言十心

一、种子心,从久远世间展转相承,有善法之名,然以违理之心,推求种种而不能得,后忽自有念生,我今节食持斋,是善法也。然犹未是佛法中之八关戒。彼以节食自戒,故即觉缘务减少,使我饮食易足不生驰求劳苦,尔时生少分不意之心,欢喜而得安稳,亦数数修有此利益。此是最初微识善...

《佛学大辞典》 / 978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增长广目

增长与广目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摩訶吠室囉末那野提婆喝囉闍

Mahāvaiśravaṇa-deva-rāja,摩訶為大,吠室囉末那野旧所谓毘沙门,提婆為,喝囉闍為王,即大毘沙门王也。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梵语

竺之言语,由梵稟承,故云梵语。西域记二曰:「详其文字,梵所製。原始垂则,四十七言也。(中略)因地随人,微有改变。语其大较,未异本源。而中印度特為详正。辞调和雅。与[]同音。」俱舍论世间品曰:「一切眾皆作圣言,谓彼言词同中印度。」依法相而论,二禪以上无寻...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提婆地提婆

Devātideva,译曰。佛未出家时之名。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之一。小乘说念欲界,大乘说念一切叁界之,是欲使念之富乐。而修施戒等之善业也。智度论二十二曰:「声闻法中说念欲界,摩訶衍中说念一切叁界。行者未得道时,或心着人间五欲,以是故佛说念。若能断婬欲,则生上二界中。若不能断婬欲,生六欲中。是中有妙细清...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大辩功德

大辩才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大劫五喻

一、草木喻,谓大千世界草木,皆寸斩为筹;人间百年,但取一筹;取尽此筹,乃为一劫,是名草木喻。(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二、沙细喻,谓殑伽河,广四十里,满中沙细如麫;人间百年,但取一粒;取尽此沙,乃为一劫,是名沙细喻。(梵语殑伽,华言堂来,谓其从...

《三藏法数》 / 272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大乘修多罗有十七种

大乘即佛乘也。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法华文句云:论列十七种者,皆法华之异名,所以显示此经,甚深微妙之理,不可思议也。 一、无量义经,谓佛欲说法华一实相理故,先说此无量义处,盖将以无量之义,会归于一实相之理。实相之中,妙义无穷,故名无量义经。 二、最胜修多罗,...

《三藏法数》 / 1000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八福生处

谓修五戒十善,兼行布施,福业优劣不等,故感报所生之处,则亦高下不同,故名八福生处。(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邪见也。) 一、人中富贵,人中富贵者,谓地所生,惟人...

《三藏法数》 / 638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大

一、体大,谓真如之理,体性平等,无不容摄,故名体大。(体性平等者,谓凡圣染净之法,皆依真如之体,其性无有高下也。) 二、相大,相即德相,谓真如体上,具足无量恒沙胜妙功德,一一功德,称体显露,故名相大。 叁、用大,谓真如之体,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善果,故...

《三藏法数》 / 138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草

草即药草也。药草既蒙云雨之润,即得生长,而能遍治众病,变体成仙,以譬五乘之人,既闻法华之教,无漏智慧即得增长,能破无明之惑,开佛知见,故以叁草喻之。(五乘者,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乘、人乘也。) 一、小草,小草喻人、也。谓法雨既沾,无不蒙润,而人、之...

《三藏法数》 / 211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二十八宿

此為区划日月之运行以平常目见之群星為标据,而為之分野者。其数所以举二十八者,似划白月一日至黑月终之分野為一日一宿者。今记宿之名目及其分配,如次表。法苑珠林四引大集经云:「布置诸宿曜辰,摄护国土,养育眾生。」此所以以一一之星视為神化而祈其吉凶也。然其本来之意味...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四种之一。见[]条。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十无尽藏

有十种之法,各含藏无尽之法海,故名十无尽藏:一、行藏,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生於如来之家,增长信解,闻持一切佛法,為眾生使所闻皆信解,故名信藏。二、戒藏,菩萨奉持叁世诸佛无尽之净戒,具足圆满,无所毁犯,念诸眾生之颠倒破戒,我欲成菩提说真实之法,使离...

《佛学大辞典》 / 583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金刚衣服

又作金刚衣,金刚衣。在金刚界外金刚部西方之中央。随其所持物,而称為弓箭毘那夜迦,又云顺行大将。四方毘那耶迦西方守护之尊也。象头人身,左持弓,右持箭,作射势,坐於荷叶。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尾嚕博乞叉

Virū akṣa,广目之梵名。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九有情居

有情乐住之处有九种也。又曰九眾生居,亦曰九居:一欲界之人,二梵眾,叁极光净,四徧净,五无想,六空无边处,七识无边处,八无所有处,九非想非非想处。长阿含经九曰:「云何九觉法?谓九眾生居。或有眾生若干种身,若干种想,及人是,是初眾生居。或有眾生若干种身...

《佛学大辞典》 / 412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下唯我独尊

佛初生时之语,是叁世诸佛之常法也。长阿含经一曰:「佛告比丘:诸佛常法,毘婆尸菩萨,当其生时从右胁出,专念不乱。从右胁出堕地行七步无人扶持,徧观四方,举手而言:下唯我為尊。要度眾生生老病死,此是常法。」瑞应经上曰:「到四月八日夜明星出时,化从右胁生堕地,即...

《佛学大辞典》 / 360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二十

一大梵王、二帝释尊、叁多闻王、四持国王、五增长王、六广目王、七金刚密迹、八摩醯首罗、九散脂大将、十大辩才、十一大功德、十二韦驮神、十叁坚牢地神、十四菩提树神、十五鬼子母神、十六摩利支、十七日宫子、十八月宫子、十九裟竭龙王、二十阎摩罗王。...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廅波摩那

A ramāṇābha,无量光之梵名。人至此,则身放光明无量。玄应音义十二曰:「廅波摩那,晋言无量光也。」可洪音义一曰:「廅波,四阿唅暮抄云阿波摩那阿娑,此言无量光。」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恶知识

為人所知之恶人。又曰恶师友。知识者乃為人所知之义,非己知事物之理之义也。法华经序品曰:「眾所知识,大阿罗汉等。」维摩经二肇註曰:「大士处世,犹日月昇,有目之徒,莫不知识。」法华文句四上曰:「闻名為知,见形為识,见形為知,见心為识。」法华经义疏一曰:「知其内德...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与人,即六趣中之趣与人趣也。无量寿经上曰:「人归仰。」又曰:「诸世人。」法华经宝塔品曰:「移诸人,置於他土。」 又(名)上之人,界生类之总称,如人之五衰等。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第一义

譬第一义空之妙理為,四中之义是也。涅槃经二十二曰:「义者,十住菩萨摩訶萨等。以何义故?十住菩萨名為义,以能善解诸法义故。云何為义?见一切法是空故。」法华玄义四曰:「第一义然之理。」涅槃经十八曰:「第一义,谓诸佛菩萨,常不变易。以常住故,不生不死...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识处

无色界之第二色无边处也。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辩才叁部

一、佛说最胜护国宇贺耶顿得如意宝珠陀罗尼经一卷;二、佛说即身贫转福德圆满宇贺神将菩萨白蛇示现叁日成就经一卷;叁、佛说宇贺神王福德圆满陀罗尼经,一卷;已上称曰辩才叁部经,然皆為偽经,经录不载。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不空王叁昧

大乐金刚不空叁昧也。大日如来所入之叁昧也。金刚顶经出生义曰:「住自受用身,据色究竟,入不空王叁昧,普集诸贤圣,削地位之渐阶,开等妙之顿旨。」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筏苏密呾罗

Vasumitra,又作伐苏蜜多罗。旧作和须蜜,婆须蜜多,婆须密多罗。世友菩萨之梵名。旧云友。佛灭后四百年有部宗出家之小乘菩萨也。五百阿罗汉结集大毘婆沙论时,此是其上首,且称為婆沙论四评家之随一。着宗轮论。宗轮论述记上曰:「异部宗轮者。佛圆寂后四百许年,说一切有部,...

《佛学大辞典》 / 459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瓶碎失宝

瓶即德瓶也。智度论十叁曰:「譬如有人,常供养。其人贫穷,一心供养,满十二岁,求索富贵。愍此人,自现其身,与一器,名曰德瓶,而语之言:所须之物,復此瓶出。其人得已,应意所欲,无所不得。得如意已,具作好舍。象马车乘,七宝具足。供给宾客,事事无乏。客问之言:汝...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五十二眾

涅槃会上五十二类之眾生也。佛将於双林树下入灭,见放光而自四方来集者,中有数多异类之眾生。经文虽无五十二之数字,而章安之涅槃经疏科经文数五十二眾。 无量诸大比丘一,六十亿比丘尼二,十地菩萨比丘尼叁,一恒沙菩萨四,二恒沙优婆塞五,叁恒沙优婆夷六,四恒沙诸离车七,五...

《佛学大辞典》 / 595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光音叁

第二禪有叁,一少光,二无量光,叁光音,或通叁而云光音。经律异相一曰:「二禪通名光音。」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宝光

叁光天子之一。日天子也,名宝意。观音之应现也。法华文句二曰:「宝光是宝意日天子,观世音菩萨应作。」嘉祥法华经疏二曰:「宝光天子者谓日天子也,(中略)有经云:观世音名宝意,作日天子。」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人与神仙也。理趣分述讚中曰:「五趣之极曰,人有神德曰仙。」大日经疏二曰:「仙谓诸五通神仙。」法华懺法曰:「菩萨声闻缘觉眾,及一切仙。」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觉苑

谓净土也。 又喻心也。僧清珙诗曰:「觉苑常开智慧花。」 又(人名)辽燕京圆福寺沙门觉苑,号总秘大师。秘密瑜伽宗也。祐皇帝大康叁年奉勒撰大日经义释演密钞十卷。有赵孝严引文及自序。他无纪传可考。大康叁年丁巳,宋神宗十年也。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贰吒

Akaniṣṭha,名。译曰色究竟。色界之最顶也。玄应音义八曰:「贰吒或作阿伽尼沙託,或言尼师吒,皆梵音轻重也。正言阿迦尼瑟搋。此言色究竟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须陀

新称戍陀罗Śñdra,旧称首陀。竺四姓之最下姓。西域记二曰:「四曰戍陀罗,农人也。旧曰首陀,讹也。」 又(饮食)Sudhā,又作首陀,苏陀。之甘露味也。玄应音义四曰:「须陀食,或云修陀。此食也。修陀,此云白也。随相论云:须陀,此云善。陀,是言贞实也。」见[苏陀]条。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四种相承

一梵王相承。又云南相承。劫初成时,摩醯首罗(又云商羯罗,初禪之梵也)与毘被剑和合而生一字,名婆蓝摩Brahma。彼有四面而说四韦陀。后面所说為阿闥婆陀Atharvaveda。即声明也。后人更造六论以释四韦陀,其一名毘伽罗论,释后面所说之阿闥婆陀,而辨声明之法。婆蓝摩又云...

《佛学大辞典》 / 293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须达梨舍那

Sudarśana,旧作须[带/足],须嚏,须带,须滞,须[病-丙+带]。名。译曰善见。玄应音义叁曰:「须带,案中阴经,作须滞,或作须[病-丙+带],亦言善见。定障渐微,见极明彻,故名善观也。楼炭经作须嚏,皆一也。应言须达梨舍那,此言善观。嚏,音丁计切。[病-丙+带]...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四辈

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之四眾也。又,人、、龙、鬼之四眾也。药师经曰:「四眾:苾芻、苾芻尼、鄔波素迦、鄔波斯迦。」盂兰盆经曰:「时目连比丘四辈弟子欢喜奉行。」同圭峰疏曰:「四辈者,僧尼士女,或云人龙鬼。」参照[四眾]条。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二十九种庄严

亲之净土论,观察弥陀之净土,明二十九种之庄严。其中净土之依报,即器世间清净,有十七种,净土之正报,即眾生世间清净,有十二种。 依报十七种者:一清净庄严,胜过叁界有漏之秽土而无漏清净也。 二量庄严,究竟如虚空无边际也。 叁性庄严,依正道之大慈悲无漏之善根,随顺...

《佛学大辞典》 / 772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旃陀罗提婆

Candradeva,比丘名。译曰月。见求法高僧传上。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婆藪槃豆

又曰婆藪盘豆、筏苏盘豆、伐苏畔度、筏苏畔徒、婆藪槃陀Vasubandhu,世亲(旧曰亲)菩萨也。西域记五曰:「筏苏畔度菩萨,唐言世亲,旧曰婆藪盘豆。译曰亲、讹谬也。」唯识枢要上本曰:「伐苏畔徒菩萨,唐言世亲,无着菩萨同母弟也。」俱舍光记一曰:「俱舍论者筏苏槃豆之所作...

《佛学大辞典》 / 371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波罗尼蜜

Paranirmita-vaśavartin,名。译曰他化自在。玄应音义叁曰:「波罗尼蜜,或云婆舍跋提,此云他化自在。」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虚空

五类之一。欲界六中夜摩以上之四也,以其离须弥山在虚空中故。见秘藏记末。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宿直

以二十七日经二十七宿一周於,其递次直於宿处云宿直,其日云宿直日。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陀罗尼叁重配释

守护经一有迴向陀罗尼,据密教之深义,以此陀罗尼叁字,配於叁世之佛,叁世之父母,及地空之叁神,而迴向供养也。一陀為过去之佛,罗為现在之佛,尼為未来之佛。其义陀罗尼者,梵字字。是据随求陀罗尼仪轨所谓:「陀者过去佛等」也。见秘藏记末,同钞十。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大仙戒

大仙所说之戒法也。大仙者,佛之称。毘婆尸佛经下曰:「释梵一切,俱听大仙戒。」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大圣主

佛之尊号。法华经方便品曰:「诸大圣主,知一切世间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宿命

宿世之生命也。佛谓世人於过去世皆有生命,或為或為人,或為饿鬼畜生,展转轮回,谓之宿命。能知宿命者,谓之宿命通。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狮子吼

喻佛教威神,发大音声,震动世界也。传灯录曰:释迦佛生时,一手指,一手指地。作狮子吼,云:下,惟吾独尊。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五类

一、上界,色界及无色界之诸也。二、虚空,欲界六中夜摩以上之四也。是居於虚空者。叁、地居,欲界六中,四王,忉利,是住於须弥山者。四、游虚空,谓日月星宿。五、地下,龙阿修罗及阎魔王等,凡放光明有自在之力者,皆名為。见十八会指归,秘藏记下。...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世间

四种之一。世间之国王,虽居人世,而受享福,故名之為世间。涅槃经二十二曰:「世间者,如诸国王。」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色究竟

梵名阿迦尼吒Akaniṣṭha,色界十八之一。為色界之最顶,故名色究竟。见[叁界]条。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云门

韶州云门山文偃禪师,姑苏嘉兴人,姓张氏,嗣雪峰。南汉主晟归依之,赐匡真禪师之号。乾和七年己酉岁示寂。后,宋太祖乾德四年(南汉主鋹宝九年),赐諡大慈云匡真弘明禪师。见传灯录十九、会元十五、稽古略叁。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金刚衣

见[金刚衣服]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无所有处

无所有处為无色界之一处,故名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十界皆成佛

法华经迹门中说地狱等十法界之眾生成佛。其中佛界為已成,故不言之,序品五佛开显中,过去佛章若有眾生类以下之文,明人界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五界五乘之成佛,又譬喻品之首法说段之终,四眾领解之文具出八部眾。八部中,与修罗,界修罗界也,龙与迦楼罗及摩睺罗伽,畜生界...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知足

兜率也。名义集二曰:「兜率院,此云妙足,新云覩史院,此云知足。」弥勒之净土在此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辩才

亦云大辩才女,亦云大辩神。见[大辩才]条。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摩訶迦叶度贫母经

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迦叶度最贫之老母,使生於帝释化為贫人,以供养迦叶。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地仙

与[地行仙]条。又,喻安乐也。五代史,张筠居洛阳,拥其貲,以酒色声伎自娱足者十餘年,人谓之地仙。此类人得此称者甚多。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仙

中论列二。百论列二叁仙。合之则為二叁仙。二者,摩醯首罗与毘纽也。叁仙者第一迦毘罗仙,為数论外道,第二优楼僧佉,為胜论外道,第叁勒沙婆,為苦行外道也。辅行十曰:「一切外人所计,不过二叁仙。」中论一曰:「有人言万物从大自在生,有言从韦纽生。」百论...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大日如来四种身

一、瑜祇经,谓金刚界徧照如来是自性身。二、分别圣位经谓有二种之受用身,卢遮那是二受用身也。叁、摄真实经言毘卢遮那示现化身至释迦菩提道场。又义诀言龙树先持诵毘卢遮那真言。感得现真身為说持念法,是变化身。四、略出经言毘卢遮那来等之会者,是等流身。见菩提心义十。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竺乾

印度之别称。竺乾為竺西乾之义。或言乾竺,犹言竺,后人误昇竺字於上云。祖庭事苑二曰:「竺乾即竺国,或云西西乾,皆译师之义立。」甄正论中曰:「合云乾竺,乾者也。后人抄写,误昇竺字於字上故云竺乾。」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经轨

大圣欢喜双身毘那夜伽法,一卷,不空译。使咒法经,一卷,菩提留支译。大圣欢喜双身大自在毘那夜迦王归依念诵供养法,一卷,善无畏译。大圣欢喜双身毘那夜迦形像品仪轨一卷,憬瑟撰。毘那夜迦誐那鉢底瑜迦悉地品秘要,一卷,含光记。佛说金色迦那鉢底陀罗尼经,一卷,金刚智...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事相隔歷

谓现象界互有差别相也。现象界原為由本体界显现者,故今摄现象界於本体而论时,其事相无有隔歷。然皆惟见现象界。则视為互现差别相而不相容融也。臺以此见為别教之教理。圆教较此进一步。视為现象即容融之本体。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有餘涅槃

有餘涅槃者,对无餘涅槃而言。有餘无餘其解有叁种:一、唯就小乘说。断一切之烦恼而绝未来生死之因者,尚餘今生之果报身体,谓之有餘涅槃,其人今生之果报尽而归於寂灭,谓之无餘涅槃。即证得阿罗汉其身存生之间,為有餘涅槃,其身死时,乃无餘涅槃也。故有餘涅槃者无生死之因,唯...

《佛学大辞典》 / 701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中有

四有之一。生死之果报有而非无,谓之有,现生与当生中间之果报谓之中有,又称中阴。中有者為灭当来之生之业所引生者,故中有之形如其所趣本有之形。欲界中有之量,如小儿年五六岁,然诸根明利。又色界中有之量,圆满如本有,衣服与体俱生,以惭愧之心增盛故也。其他欲界之中有,则...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十八

色界之十八也。初禪叁:梵眾,梵辅,大梵是也。二禪叁:少光,无量光,光音是也。叁禪叁:少净,无量净,徧净是也。四禪九:无云,福生,广果,无想,无烦,无热,善见,善现,色究竟是也。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义净

唐京兆大荐福寺义净叁藏,咸亨二年,年叁十七、发足取路南海趣印度,经二十五年,经叁十餘国,后嗣圣元年,还洛阳,后亲迎於上东门外,置所齎梵本於佛授记寺。初与于闐之实叉难陀共译华严经,后於长安福先寺及雍京西明寺自译最胜王经等二十部。和帝神龙元年,於洛阳内道场译孔...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世间乘

出世间乘之对。人乘与乘為使得世间善果之教,故名。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外道十一宗

九十五种之外道,以十一宗统收之。 一数论师,计冥諦生。从数起论,故名為数论,又论能生之数,故名為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者,皆名数论师。计冥諦生者,百论云:由冥生觉,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諦。前二十四諦从神我生,以神我為主。神我者常觉明了,常住不坏,而摄受诸法。是...

《佛学大辞典》 / 833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食时咒愿

愿施食之咒文也。盂兰盆经曰:「时佛勅十方眾僧,皆先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中略)然后受食。」资持记下叁之叁曰:「咒愿即為施主求愿也。」禪苑清规赴粥饭曰:「粥云:粥有十利(见[粥]条),饶益行人,果报昇,究竟常乐。又云:粥是大良药,能除饥渴消,施受获清凉,共...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辩才五部

以上叁部再加佛说大宇贺神功德辩才经一卷,佛说大辩才女秘密陀罗尼经一卷,谓之五本经,亦皆杜撰者。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波儞尼

Pāṇini,造梵语文典之古仙名。西域记二曰:「人寿百岁之时有波儞尼仙,生知博物,愍时浇薄,欲削浮偽,删定繁猥,游方问道,遇自在。遂伸述作之志。自在曰:盛矣哉!吾当祐汝。仙人受教而退,於是研精覃思,採摭群言,作為字书备有千颂。颂叁十二言矣,究极古今,总括文言。」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游虚空

五类之一。日月星宿等游行虚空之神也。见秘藏记末。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九类生

一胎生,二卵生,叁溼生,四化生。此四者叁界受生之差别也。与地狱唯化生,鬼兼胎化人畜具四。五有色,谓色界。六无色,谓无色界。七有想,无色界之中除无想一而其他一切处也。以彼总有心想故也。八无想,属色界第四禪之无想也。此為五百大劫之间,感无心无想之果,外...

《佛学大辞典》 / 247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佛者之尊崇佛,如世人之於,故云佛,佛即也。 又佛与神也。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提婆

Deva,译曰。如摩訶提婆之译為大。提婆达多之译為授是也。 又(人名)又作提波,菩萨名,译作,后以一目施神,故曰迦那提婆Kāṇadeva,伽那者片目之义。或以一目授女子。本执师子国人,龙树之弟子,付法藏第十四祖也。提婆菩萨传曰:「提婆菩萨,南竺人,婆罗门种,博识...

《佛学大辞典》 / 704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毘留勒叉

增长之梵名。见[四王]条。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种

一名,如人中之王,称為子,假名為也。二生,如四王乃至非想,為眾生可生之处,即六趣中之趣也。叁净,叁乘之圣者,断烦恼而清净无垢者,如声闻之预流果已上乃至佛也。见智度论七。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福行

叁行之一。五戒十善等感人福利之行法也。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缚马答

顺环答,不得要领之喻也。俱舍论八曰:「今此所言,问缚马答,犹如有问缚马者谁?答言马主。即彼復问马主是谁,答言缚者。如是二答皆不令解。」俱舍光记八曰:「外道杀马祀,缚马着柱,有人问言:缚马者谁?答言马主。马主是谁?答言缚者。如是二答皆不令解,不知何人姓名。」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弊宿

又作蜱肆。婆罗门名。拘萨罗国斯婆醯婆罗门村有婆罗门,名弊宿。童女迦叶已证罗汉,与五百比丘共游行诣彼处,种种说法,破其断见,使之归正翻邪,死生於。见长阿含经七弊宿经,中阿含经十六蜱肆经。巴Pāyāsi。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尔狗

百论之着作者,提婆為论伏外道论师所用一种之循环论法也。西域记五曰:「初提婆菩萨,自南印度,至此伽蓝。城中有外道婆罗门,高论有闻,辩才无碍,循名责实,反质穷辞。雅知提婆博究玄奥,欲挫其锋,乃循名问曰:汝為何名?提婆曰:名(提婆译)。外道曰:是谁?提婆曰:我...

《佛学大辞典》 / 226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种

见[]条。

《佛学大辞典》 / 6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婆藪

Vasu,又曰婆蓃,仙人名。婆罗门中始杀生祀,生堕於地狱,经无量劫,由华聚菩萨之大光明力脱地狱,诣释迦佛所。佛讚嘆之,為眾说其大方便力。见智度论叁、方等陀罗尼经一。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欲界有六:一、四王,二、忉利,叁、夜摩,四、兜率,五、乐变化,六、他化自在也。他化自在王多具眷属,為佛道之障碍,故称為第六之魔王。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萨多琦梨

鬼王名。译曰大力。见金光明文句七。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