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2 条搜索结果

一切智

佛智之名。智之一。知了一切之法。此一切智对於一切种智,有总别二义。若依总义,则总名佛智,与[一切种智]同。若依别义,则一切种智為视差别界事相之智。一切智為视平等界空性之智也。先示总义,则法华经譬喻品曰:「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同化城喻品曰...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5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平等

阎魔王之别称。以其公平司罪福之业也。慧琳音义五曰:「梵音爓魔,义翻為平等王,此司典生死罪福之业。」演密钞曰:「炎魔王此云平等王。」五会法事讚本曰:「若得念佛深昧,不怕平等王。」佛祖统纪曰:「华严感应传,郭神亮為使者追至平等王所,因诵若人欲了知四句偈...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胎藏界

梵语蘗缚俱舍Garbha-kośa(dhātu)。有二义:一隐覆之义。如人在母胎而隐覆其胎也,理体隐於烦恼中而不显现,故云胎藏。二含藏之义。如母胎内含藏子体而覆育之也,理体能具足一切功德而不失之,故名胎藏。而此含藏有执持与出生之二义,其所譬之法有:一譬本具之理性。密教以地...

《佛学大辞典》 / 698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佛五姓

西域记云:姓所以系统百世,使不别也。佛祖统纪云:世人皆知如来为刹帝利之主种,而不知瞿昙释迦前后立姓之由。瞿昙之义有四,或云纯淑,或云地最胜,此从本德而称也;或云甘蔗,或云日种,此就本缘而言也。释迦之义有:据德立号则曰能仁,依处称名则曰舍夷直林。然释迦立姓之...

藏法数》 / 613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五乘

一、佛乘,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乘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涅槃彼岸,是为佛乘。(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缘觉乘,谓缘觉之人,由观十二因缘生灭,除于我执等惑,觉悟真空之理,以此因缘之法,运出界,是为缘觉乘。(十二因缘者,一无明、...

藏法数》 / 371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七灭諍

比丘具足戒八篇之第八為灭比丘諍论之戒律也。比丘之諍有四事:一、言諍,此由谈论法相是非而起之諍也。二、觅諍,求觅比丘所犯之罪而起之諍也。、犯諍,缘比丘犯罪之虚实轻重而起之諍也。四、事諍,依他行羯磨之事,或云如法,或云不如法之諍也。灭已上四諍,有七种之毘尼,应用...

《佛学大辞典》 / 511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无性

一无相性。二名生性。无性性。无相性者。根尘等法据理本寂。名无相性。无生性者。本识等心据理不起。名无生性。无性性者。双泯前二名无性性。无性体一。以从诠故立其名。真法离相。名为无性性。

《法门名义集》 / 77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二真如

一、不变真如,谓真如之体,从本已来,毕竟平等,无有变易,不可破坏,体恒寂静,无一异相,故名不变真如。 二、随缘真如,谓真如之性,本无生灭。然因无明熏动,起一切相。如水因风,妄波忽动,若风止息,动相元无,故名随缘真如。

藏法数》 / 98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五秘密曼荼罗

又名十七尊曼荼罗。於金刚萨埵欲触爱慢之五秘密,加八供四摄而成,故有此称。金刚界九会中之理趣会,即与此曼荼罗相当。普通流布之像,中央画金刚萨埵,右边安欲触二尊,左边安爱慢二尊。而宗睿所传之曼荼罗,欲金刚画於萨埵之左后,触金刚安於右后,爱金刚安於左侧,慢金刚安於右...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四种法身

此為密教所立。一自性法身。诸佛之真身,理智法性,自然具足,常住之法身,世常恒,為从身流出之菩萨说密之法。自体法然,故云自性,具无為之作业,故云法界,此有理智差别,法界诸法,体性寂然,法尔不改,名理法身,即胎藏之四重圆坛是也。一切之法,互相周徧,冥理同体,名...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菩提心

菩提旧译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佛国品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四十一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玄义分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七子

父母有七子,於病子慈心最深。七子譬人,天,二乘,藏通别教之菩萨也。涅槃经二十曰:「譬如一人而有七子,是七子中一子遇病,父母之心非不平等,然於病子心则偏多。大王!如来亦尔,於诸眾生非不平等,然於罪者心则偏重。」章安疏曰:「或以七方便根性為七子,谓人天二乘乘菩...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一音教

一音教者,谓如来一代之教,虽有顿渐诸说不同,而皆不出一音也。故罗什法师云:佛一圆音,平等无二,无思普应,机闻自殊。是也。(梵语罗什,华言童寿。)

藏法数》 / 71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妙莲华

真明之佛知见,在染亦不污,故谓為妙莲华。楞严经五曰:「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实觉如幻摩提。」长水疏五上曰:「此平等性观,能破无明开佛知见。此知见性,处妄常真,在染不染,今得显发,如开敷出水,故以為喻。」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一毛

经云:于一毛端现宝王刹。此是正报中现依报也。由佛具足不思议神通之力,故能依中现正,正中现依,依正融通,事理无碍,大小相含,一多平等。故于一毛之端,能现宝王刹也。

藏法数》 / 78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八福田

梵网经有八福田之目,诸师解释不同。天台戒疏下曰:「八福田者:一佛、二圣人、和尚(受戒本师)、四闍梨(受戒时教授威仪之阿闍梨)、五僧、六父、七母、八病人。」(诸家多用之),此中佛与圣人及僧為敬田,和尚、闍梨、父母為恩田,病人為悲田,若人向此八种能恭敬供养,慈愍...

《佛学大辞典》 / 272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多宝塔

释迦佛於灵鷲山说法华经,既终迹门周之正宗分,至其流通分,忽然地下有安置多宝如来全身舍利(佛体之化石)之一宝塔出现於空中,塔中发声讚嘆释迦,证明法华,法华经见宝塔品曰:「尔时佛前有七宝塔,高五百由旬,纵广二百五十由旬,从地涌出。(中略)尔时宝塔中出大音声欢言,...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一实

真如也。一,平等之义,名平等之实相曰一实。藏法数四曰:「一实諦,谓一实相中道之理也,无有虚妄,无有颠倒,名一实諦也。」四教义一曰:「诸佛菩萨之所证见,审实不虚,谓之為諦。」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道种性有十回向

亦名解行地。贤位之内凡之上品。一救护一切众生相回向。菩萨摄无为众生不合住空。摄有为众生不令着俗。皆回邪倒而向正道故。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者不坏回向。有则有为所不碍。回无为而向有为。则无为所不俱。有无俱通。则行成莫毁故。曰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若行...

《法门名义集》 / 452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阶佛法

信行禪师,於教乘立二阶,就根机立阶。教乘之二阶者,即一乘教与乘教也。五教章上曰:「后代信行禪师依此宗立二教,谓一乘乘。乘者即别解别行及乘差别,并先习小乘后趣大乘是也。一乘者谓普解普行,唯是一乘,亦华严法门及直进等是也。」根机之阶者,谓最上利根一乘之...

《佛学大辞典》 / 547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十玄门

玄者,妙也。门即能通之义。谓玄妙之门,能通莲华藏海故也。盖此十门,乃晋云华尊者依华严大经一乘圆顿妙义而立也。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谓举一法时,顿具一切诸法。一法既具,法法亦然,交互同时,皆得相应,具足圆满。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是也。 二、广...

藏法数》 / 1015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一真法界

无二曰一,不妄曰真;交彻融摄,故曰法界。即是诸佛平等法身,从本以来,不生不灭,非空非有,离名离相,无内无外,惟一真实,不可思议;是名一真法界。

藏法数》 / 72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善财五十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藏法数》 / 5609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四安乐行

谓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身安心乐,乃能进行,故名安乐行。 一、身安乐行,谓身应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远离豪势,二、远离邪人邪法,、远离凶险嬉戏,四、远离旃陀罗,五、远离二乘众,妨修大乘之行故,六、远离欲想,七、远离不男之人,八、远离危害之处,九、远离讥...

藏法数》 / 381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聚该收一切眾生也。一、正定聚,必定证悟者。二、邪定聚,毕竟不证悟者。、不定聚,在二者中间有缘证悟,无缘不证悟也。此聚之义通於大小乘,小乘之俱舍论十曰:「正邪不定聚圣造无间餘。」预流向已上之圣者為正定聚,造五无间业者為邪定聚,在此二者中间修七方便之行者為...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五种藏

一、如来藏,藏即含藏也。谓真如法性之体,不离一切众生色心,具足圆满染净诸法,是名如来藏。 二、自性清净藏,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从无始已来,智四德,具足无缺,烦恼垢缠,不能染污,是名自性清净藏。(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四德者,常德、乐德、我...

藏法数》 / 280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山王

十山皆称王者,谓依海而住,高出一切诸余小山,以喻十地菩萨修行,同入如来智海,高出一切二乘诸行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雪山王,谓此山中,具诸药草,能疗众病,取不可尽;以喻欢喜地菩萨,圣智法药,用之无竭,以破无明,超前行位,如雪山王也。 二、香山...

藏法数》 / 688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一百八法明门

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藏法数》 / 2717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一即

言一乘教即乘教之意也。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一行

心定於一行而修昧也。又名真如昧或一相昧。藏法数四曰:「一行昧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此有事理二种。理之一行昧者。為定心观真如之一理也。文殊般若经下曰:「法界一相,繫缘法界,是名一行昧。(中略)入一行昧者,尽知恆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起信论曰...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五比丘

佛最初所度之五个比丘。皆為佛之姻戚。一、憍陈如,二、额鞞,、跋提,四、十力迦叶,五、摩男俱利。是為文句四之之说,而诸经论诸家之义皆同。然列為一、陈如(又拘邻),二、頞鞞(又湿鞞阿说示马胜),、拔提(又摩訶男),四、十力迦叶,五、俱利太子。又玄义释籤六之二...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五悔

五种皆称悔者,以其皆能灭罪故也。忏悔则灭身口意所作之业,劝请则灭波旬请佛入灭之罪,随喜则灭嫉他修善之愆,回向则灭求生界之心,发愿则灭修行退志之过也。(梵语波旬,华言恶。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忏悔,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称忏...

藏法数》 / 376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八大童子

又云八大金刚童子,不动尊之使者也。八大童子仪轨曰:「一慧光菩萨,二慧喜菩萨,阿耨达菩萨,四指德菩萨,五乌俱婆誐,六清净比丘,七矜羯罗,八制吒迦,是等使者,四智四波罗蜜,為亲随顺大日教令故显现此形,围绕圣无动尊也。」 一、慧光童子,面貌少忿怒,着天冠,身色黄白...

《佛学大辞典》 / 612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落叉

Lakṣa,密教说念诵陀罗尼之数,谓之落叉。落叉原為数名,十万曰落义。以十万為一亿,则落叉译作亿,是乃一往浅略之释也。若依其深秘之释,则落叉為相之义,见之义,落叉者见字与印及本尊平等实相之叉也。又於身口意业各见瑞相之义也。又时分之义,晨午昏时或寒热雨...

《佛学大辞典》 / 387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性种性有十行菩萨

此是贤位之中品。一欢喜行。前观解既满。今如解而得自行化人。离于邪倒庆子除得之利故。曰欢喜行。二饶益行。自利行既转深。利他行弥广故。曰饶益行。无嗔恨行。既善利他。慈悲喜舍。怨亲平等。憎爱无二故。曰无嗔恨行。四无尽行。以无厌心度人不倦。利行增进无休无息故。曰无...

《法门名义集》 / 304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密教结界法

密教於每一修法结之解之。结界者,遮恶持善之义,分迷悟善恶之界畔,退恶类住善者之法也,其法有五种:一地结,二四方结,虚空网,四火院,五大昧耶。第一地结,又名金刚橛,立橛於大地其橛為金刚橛,其橛之根或说到金轮际,或说到水轮际等。是十八道之第六也。第二四方结,又...

《佛学大辞典》 / 516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毘卢舍那

Vairocana,又作毘卢遮那,鞞嚧杜那,毘卢折那,吠嚧遮那。佛真身之尊称也。解此者诸家不一。 準天台以毘卢舍那与卢舍那及释迦,如其次第配於法报应身。毘卢舍那,译曰徧一切处。卢舍那,翻曰净满。法华文句会本二十五曰:「法身如来名毘卢,此翻徧一切处。报身如来名卢遮那,...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四十二字门

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藏法数》 / 3053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一善

一、信,信者,谓于一切善法,忍可乐欲,而不疑也。有种:一、信实有,谓于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谓于宝真净德中,深信乐故;、信有能,谓于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深信力故,能得能成,起希望故,是名为信。(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二、惭,惭...

藏法数》 / 489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一法界

真如之理体也。界,為所依及所因之义。真如為生圣法之所依所因,故曰法界。唯一无二,故名一也。起信论曰:「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义记中本曰:「一法界者,即无二真心,為一法界。此非算数之一,谓如理虚融,平等不二故,称為一,依生圣法故云法界,中边论云:法...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四一

一、理一,理即中道一实相之理也。此实相之理,诸佛众生体性平等,无有增减。但众生体虽本具,全体在迷。唯诸佛觉知如实之相,乘此实道,出应于世,要令众生得此实相。故经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又云: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示悟...

藏法数》 / 452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一、至诚心,真实愿净土之心。二、深心,深愿净土之心。、迴向发愿心,迴向所修之功德,愿求往生净土之心。具此心者,必得往生。观无量寿经曰:「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者迴向发愿心。具心者,必生彼国。」 又一、根本心,第八阿赖耶识之心王,含藏一切善恶之种子,生染...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四印

四智印也,於金刚界五智如来中除大日如来之法界体性智,谓其餘阿閦如来之大圆镜智,宝生如来之平等性智,无量寿如来之妙观察智,不空成就如来之成所作智也。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五力

五种之魔力也,即五尘是。止观辅行八曰:「增一云:魔有五力,所谓五尘,佛圣弟子一力能拒,谓不放逸。」 又(名数)十七道品之一。信、精进、勤念、定、慧之五根增长,有治五障之势力者:一、信力,信根增长,破诸邪信者。二、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者。、念力,...

《佛学大辞典》 / 408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十六善神

是丛林转读大般若经时,揭释尊与此十六神也,载於陀罗尼集经。般若波罗蜜大心经曰:「达哩底囉瑟吒大将,禁毘嚕大将,缚日嚕大将,迦毘罗大将,弥覩罗大将,哆怒毘大将,阿儞嚕大将,娑儞嚕大将,印捺嚕大将,波夷嚕大将,摩虎嚕大将,娇尾嚕大将,真特嚕大将,缚吒徒嚕大将,尾...

《佛学大辞典》 / 979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法性

又名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等,异名同体也。性之為言体也,不改也,真如為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在有情数在非情数,其性不改不变,故曰法性。此法性小乘多不言之,大乘诸家则盛论之。其论有四家之不同。第一法相慈恩家,言法性為性中之圆成实性,是依地起性,一切有為万法之所依也,...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二宗

即空宗与性宗。此於相宗之外,又於性宗中分别者也。就经论上而言,则般若经四论已上,就八宗上而言。则论已上,均显寂灭之真性,宜统名性宗,然此中以阳破诸相為主,而阴显真性,直有显示真性之二门,即遮詮与表詮之相违,前者名空宗,后者正名性宗。以之料简八宗,则论之一宗...

《佛学大辞典》 / 952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一气

一气者,道之所宗,阴阳天地之根本也。以喻自性清净之心,未起染净已前,诸佛众生平等不二,一切诸法莫不皆由此心而生,故以一气喻一心也。

藏法数》 / 68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种菩提心

是乃密教真言行者之菩提心也,密教立五佛有各别之主德,以东方阿閦如来之大圆镜智立发菩提心之德,故行者初发之菩提心,為毕竟厌求之心,此虽属第六意识,而其菩提心之性德,则為大圆镜智,故以自身之第八识為发心之体,受昧耶戒者,亦向东方以阿閦如来為本尊。盖昧耶戒,以此...

《佛学大辞典》 / 630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十佛

种种不一。(一)称讚净土经十佛:一东方不动如来,二南方日月光如来,西方无量寿如来,四北方无量光严通达觉慧如来,五下方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如来,六上方梵音如来,七东南方最胜广大云雷音王如来,八西南方最胜日光名称功德如来,九西北方无量功德火王光明如来,十...

《佛学大辞典》 / 549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四十八愿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藏法数》 / 2629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一觉

与[觉]同。即一悟也。金刚昧经曰:「诸佛如来,常以一觉,而转诸识,入菴摩罗。」起信论曰:「本来平等,同一觉故。」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毘伽罗

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羯刺諵,又云毘何羯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五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书总名也。慈恩寺传曰:「印度梵书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佛学大辞典》 / 1271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五乘

乘人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五乘有六种:一者:一、人乘,乘五戒之行法而生於人间者。二、天乘,乘十善之行法而生於天上者。、声闻乘,乘四諦之行法而到阿罗汉果者。四、缘觉乘,乘十二因缘之行法而到辟支佛果者。五、菩萨乘,乘六度之行法而上於...

《佛学大辞典》 / 806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羯磨

Karma,译曰作业。作授戒懺悔等业事之一种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钞上一曰:「明了论疏翻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為办事。」玄应音义十四曰:「羯磨此译云作法办事,优婆离问经作剑暮,此梵言之讹也。」慧苑音义上曰:「羯磨...

《佛学大辞典》 / 938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种鬼神魔

魔能现诸形相,恼乱行人,障蔽禅定;若不预善分别,以祛除之,则使魔得其便,身心恐怖,有妨精进,而道业难成矣。 一、精媚鬼,谓精神变化厌媚于人也。以十二时中子鼠、丑牛等兽为种种相,或作少男少女,老宿之形,及可畏等相,恼乱行人,各当其时而来。善须别识。若多卯时来者...

藏法数》 / 534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佛二种十身

一、融世间为十身,融即融会之义。隔别名世,间差名间。即众生、国土、智正觉之世间也。言融世间为十身者,众生身、业报身即众生世间,国土身即国土世间,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即智正觉世间也。 二、佛自具十身,佛自具十身者,一菩提身...

藏法数》 / 161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种子

有多种:(一)唅字。合四字而成此一字,是即表中央之佛具四智也。谓字最初之横点,即字东方发心大圆镜智阿閦佛也。右之傍点,则字南方修行平等性智宝生佛也。上点是字即西方证菩提妙观察智无量寿佛也。本体之字者,风大北方入涅槃成所作智不空成就佛也(善无畏以风大為北方之佛)...

《佛学大辞典》 / 834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受者领纳外境也。境有顺违俱非之,故受有苦乐捨之:一、苦受,领纳违情之境而起苦恼之感者。二、乐受,领纳顺情之境而起适恒之感者。、不苦不乐受,又曰捨受,领纳不适不顺之境而苦乐之感共捨离者。俱舍论一曰:「受蕴,谓领纳随触,即乐及苦,不苦不乐。」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十八学人

一、初果向,初果,即须陀洹所证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初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二、初果,初果者,谓此人断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即证此果也。(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也。) 、二果向,...

藏法数》 / 753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