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 条搜索结果

一、牵引,谓由无明之惑,于先世时造作善恶一切业行,由此业行为,则能招引现生果报,如是展转牵连不断,故名牵引。 二、生起,谓由无明之惑,于现世时,造作善恶一切业行,由此业行为,则能感得后世果报,如是展转相生不绝,故名生起

《三藏法数》 / 111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华严五周

一、所信果,谓华严第一会,菩提场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自第一卷至第十一卷,共六品。前五品,显舍那依正果德;后一品,明佛本,令人信乐,故名所信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成道说法之处,故云菩提场。六品者,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叁昧品、世界成就品...

《三藏法数》 / 859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融叁世间十身

华严经说二种之十身,一谓融叁世间之十身,二谓佛具之十身。融叁世间之十身者:一眾生身,六道之眾生也。二国土身,六道眾生之依处也。叁业报身,生上二身之业也。(已上叁身属於染分)。四声闻身,观四諦而求涅槃者。五独觉身,观十二缘而求涅槃者。六菩萨身,修六度而求菩提...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土

一、同居土,同居土者,有秽有净。谓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砾充满,即同居秽土也。西方安养世界,金宝庄严,无四恶趣,即同居净土也。虽净秽有异,皆是凡圣共住,故名同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二、有余土,有余土者,谓二乘...

《三藏法数》 / 501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细相

叁细者,即根本无明之惑也。对六粗,故名叁细。(六粗者,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也。) 一、业相,业相者,即从真起妄,初动之相也。然本觉心源,离念寂静,无明故,觉成不觉,遂成业相。故起信论云: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是也。 二、...

《三藏法数》 / 177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菩萨十戒

谓菩萨奉持叁世诸佛十种净戒,具足清白,无有缺犯。念诸众生颠倒破戒,我成正觉,为说真法,令离颠倒,得净戒法,是名菩萨十戒。(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一、普饶益戒,谓菩萨受持净戒,广为利益一切众生也。 二、不受戒,谓菩萨不受外道诸戒,但自精进,奉持诸佛平...

《三藏法数》 / 569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Laṅkāvatāra-sūtra,四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為本经叁译中之最古者。楞伽者,山名,阿跋多罗者,入之义,佛入此山说法,故名入,新译云入楞伽经者是也。宝字乃译人添加,楞伽宝表经义之无上宝也。或言阿者,无也,跋多罗者,上也,阿跋多罗宝即无上宝也。华严疏钞六十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6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土

一、自性身依法性土,自性身者,以真如自性为身,即法身也。法性土者,即理土也。谓此身土体无差别,俱非色相所摄,譬如虚空,遍一切处,是名自性身依法性土。 二、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自受用身者,谓自受用法喜之乐,名自受用身,即自报身也。自受用土者,即实报土也。谓佛以...

《三藏法数》 / 393字 / 5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见

一、身见,即我见我所见也,不知吾身為五蕴和合之假者。而计度实有我身(我见),又不知我身边之诸物,无一定之所有主,而计度实為我所有物(我所见),合此我见与我所见二者,则為身见。常略我所见而单曰我见。二、边见,一旦有我身起我见之后,其我或计度為死后断绝者,或计度為...

《佛学大辞典》 / 408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求

一、欲爱,谓于欲界五尘而起贪爱也。贪爱故,推求不已,是名欲爱。(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二、色爱,谓于色界禅定而起贪爱也。贪爱故,推求不已,是名色爱。 叁、无色爱,谓于无色界禅定而起贪爱也。贪爱故,推求不已,是名无色爱。 四、无有爱...

《三藏法数》 / 157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妙

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叁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七种生死

一、分段生死,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叁界果报,寿有长短分限,身有大小形段,皆不免于生死,是为分段生死。(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变易生死,移果易名为变易。谓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既离叁界生死,出生方便等土,就其断惑证果之时,移果易,论为生死,...

《三藏法数》 / 454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密教普贤

有二体:一為大日内眷属中之上首金刚菩萨(见[金刚萨埵]同以剑為叁昧耶形,然此以标本有之智,文殊之剑标始成之智,有本始之异。而本有之智即理,故对文殊不越理智相对之常法也。理趣经曰:「大乐金刚萨埵(即金刚萨埵),即是普贤金刚萨埵。」金刚曼荼罗大钞叁曰:「普贤菩萨,左...

《佛学大辞典》 / 592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普门

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生了二之一,体有二种,如种之生芽曰生。如灯之照物显隐曰了明大疏上曰:「体有二:一生二了。如种生芽,能起用故名為生。如灯照物,能显果故,名為了。」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力

大日经悉地出现品曰:「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及与法界力,周徧眾生界。」以此偈中说叁力故称為叁力偈:一、我功德力,即自身之修行,是自缘也。二、如来加持力,即如来之加持,是他缘也。叁、法界力,自心所具之佛性,是内也。此内外自他之缘和合而成办业事。大日经疏十一...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法藏本分第四

佛言。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十号具足。在世教化四十二劫。尔时有大国王。闻佛说法喜悦开悟。即弃王位往作沙门。号法藏比丘。高才智慧勇猛无能及者。诣彼佛所稽首礼足。右绕三匝长跪合掌。以偈赞佛。 如来妙色相 世间...

《佛说大阿弥陀经》 / 456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7日

五明

一、声明,声,即声教;明,即明了。谓世间文章算数建立之法,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声明。 二、明,,即万法生起之。谓世间种种言论,及图书印玺,地水火风万法之,皆悉明了通达,故曰明。 叁、医方明,医方,即医治之方法也。谓世间种种病患或癫痫蛊毒,四大不调,鬼...

《三藏法数》 / 279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种

一、随说,谓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惑业系缚之法,及不系缚之法,随所见闻觉知,起诸言说,是名随说。(不系缚法者,即出世之道法也。) 二、观待,待即对待之义,谓诸有情,欲求叁界有系缚之乐,及出世间不系缚之乐,于彼诸缘,或为求得,或为受用,观彼对此,是名观...

《三藏法数》 / 524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一、正,正谓中正,中必双照,叁谛具足,故名正。(中正者,离于边邪也。双照者,照空照假也。空谓荡一切相,即是真谛;假谓立一切法,即是俗谛;非空非假,即是中谛。故云叁谛具足。) 二、缘,缘即缘助,谓一切功德善根,资助了,开发正之性,故名缘。(了者,...

《三藏法数》 / 129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阿修罗四生

梵语阿修罗,华言非天。以其果报最胜,邻次诸天,而非天也。 一、卵生,谓若于鬼道,以护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罗从卵而生,鬼趣所摄。 二、胎生,谓若于天中,降德贬坠,生于彼道。其所卜居,邻于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 叁、湿生,谓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

《三藏法数》 / 217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法华五重玄义

天台智者大师,凡释诸经,皆立五重玄义。所谓一释名、二辩体、叁明宗、四论用、五判教相。故此法华一经,亦有五重玄妙之义也。 一、法喻为名,法即妙法,喻即莲华。妙法者,妙名不可思议,法即十界十如权实之法。良以妙法难解,假喻易彰。妙法则权、实一体,莲华则华、果同时。...

《三藏法数》 / 471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朝鲜之佛教

叁国佛教略史曰:「世尊灭后一千叁百餘年,当西洋纪元后四百年代(佛教入汉叁百餘年),秦主苻坚遣沙门顺道送佛像经文於高勾丽。是為朝鲜佛教之始。时高丽王小兽林二年也。王受之。越叁年,始创肖门寺以置顺道。是為佛寺之始。」又曰:「朝鲜之佛教,现所存者有二派:一渐派,又名...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行

(亦名叁种业,出大智度论并王法念处经) 一、福行,谓修十善等福报,生欲界天上人间及阿修罗,享福受乐,故名福行。(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 二、罪行,谓作五逆、十恶等罪...

《三藏法数》 / 216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佛十宿缘

谓佛在摩竭提国竹园中,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俱。时舍利弗问佛孙陀利等十事宿缘。佛答:皆从往劫,造众恶,无数千岁,受无量苦报。余残未尽,于成道后,复偿宿对。复告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皆尽,万善普备,犹不免此宿缘者;盖欲示人,凡造恶业,果报难逃。故说是宿缘也。(...

《三藏法数》 / 2599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方便

一、细作方便,方便犹善巧也。谓欲破众生执着色身之相,故佛假喻,微细分析,善巧而说。如金刚经云:叁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宁为多不等。意谓由微尘而成世界,世界本来不实;四大而成色身,色身本来是假,是名细作方便。(叁千大千世界者,一须弥山、一日月、一四天下、一帝释...

《三藏法数》 / 248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果果

谓涅槃也。菩提為修行之结果,故谓之為果。依其菩提而证涅槃,故涅槃曰果果。涅槃经二十七曰:「佛性者,有,有果有果果。有者即十二缘,者即是智慧。有果者即是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果果者即是无上大般涅槃。」四教仪十曰:「常住佛果,具足一切佛法,名菩提果。...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六种性

种性者,种别性分也。种即种子,有发生之义。性即性分,乃自分不改之义。璎珞经对别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而论,故有六种性。然性通六位种局在,故前之四位名种;等觉虽在,然胜前,得称为觉,故不言种也。(局在者,谓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皆属于...

《三藏法数》 / 513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转

密教之说,凡自至果所得之功德,有五位,五位次第转生,故名五转。第一者发心,初发菩提心而求佛果之心也,第二者修行,修叁密之行而趣向佛道也。第叁者菩提,由行而证果德也。第四者涅槃,果德既满而入於涅槃也。第五者方便究竟,圆满上四德而利他之方便究竟也。此五转,即五...

《佛学大辞典》 / 904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道

道即能通之义。谓叁道更互相通。从烦恼通至业,从业通至苦,从苦复通至烦恼,展转相通,生死不绝,故名叁道。 一、苦道,苦即生死之苦也。谓叁界六道众生,生而复死,死已还生,故名苦道,(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

《三藏法数》 / 190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一、能生,谓第八识能生起眼等诸识,又为一切善恶种子之,譬如谷麦等种,为发生芽孽之,是名能生。(第八识者,即藏识也。) 二、方便,谓眼等诸识,能为方便引发第八识善恶之种,譬如水土以为发生谷麦等芽孽之方便,是名方便

《三藏法数》 / 107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种缘起

华严宗之教理,以缘起為主。具之一字,弥显今宗者,天台之事也。本宗对之得云起之一字,益振当家。何则?以本宗之至极,在於法界缘起故也。今就五教而分别之,各有一个之缘起(但除顿教),曰业感缘起,是小乘教也。曰赖耶缘起,是大乘始教也。曰如来藏缘起,是大乘终教也。曰法界...

《佛学大辞典》 / 1132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七见

分别曰见。谓外道于诸法中执己为是,以正为非,迷惑不解,失于正理,故有七种之见也。 一、邪见,谓无正信,诽谤正法,而于善恶果报,及正缘所生善法,一切拨以为无,是为邪见。(正缘者,谓眼等六根为,色等六尘为缘,能生一切诸法,非如外道计从梵天生,或计从微尘生。...

《三藏法数》 / 493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一、生,生即发生。谓本具法性之理,则能发生一切善法。如谷麦等种,能生芽孽,是名生。 二、了,了即照了。谓以智慧照了法性之理,如灯照物,了了可见,是名了

《三藏法数》 / 75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尊足山

鸡足山之异名。摩訶迦叶入定之处,推崇之而名曰尊足山。西域记九曰:「屈屈吒播陀山,唐言鸡足,亦谓窶庐播陀山,唐言尊足。(中略)尊者大迦叶波,居中寂灭,不敢指言,故言尊足。」Guru āda在今之Gur ā驛。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佛本行论曰:「佛閔世人,慎勿造缘生相,是為元。远结远果,近结近果,善结善果,恶结恶果,无量结无量果,歷劫消受。」按元今作原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病难治

一、谤大乘,大乘即佛菩萨所乘之法也。谓人宿无善种,不能信受如来之法,而于大乘经典,妄生谤毁;既无修种之,当受地狱之报。如世重病,实难治也。 二、五逆罪,逆者违悖天理也。谓人于父母,当竭力孝养,以报其恩,而反害之。僧之和合,得成道业,利益于人,反离间而破散之...

《三藏法数》 / 314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果号

成正觉后之佛名。是為於位积功德之结果名号,故曰果。弥陀经元照疏曰:「万行圆修,最胜独推於果号。」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淫欲

色欲也。圆觉经曰:「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婬欲而正性命。」行事钞中曰:「智论云:婬欲虽不恼眾生,心心繫缚,故為大罪。故律中婬欲為初。」按淫,除淫汤外,应均从女作婬。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宿

宿力者,谓遮那世尊宿世愿,为化众生,发愿修行,而成佛果。为酬宿愿,故今出世,悲智双运,行愿齐周,乃以无障解脱之智,顿阐华严一乘圆教法门,普令法界众生,深悟如来智慧。然佛宿虽多,略开二种焉。 一、大愿力,谓佛于中发大誓愿,度诸众生。今已成佛,乘大愿力,...

《三藏法数》 / 244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结

结即系缚之义。谓众生烦恼妄惑造诸恶业,而为众苦系缚,流转叁界,不能出离,故云结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贪结,谓众生贪着叁界生死之法,广行不善,由此能招未来苦果,不得解脱,是名贪结。 二、恚结,谓众生心有恼害,广行不善,由此能招未来苦果,...

《三藏法数》 / 292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凡小八倒

凡即凡夫,小即小乘。倒即颠倒。谓凡夫着有,妄于无常法中计常,苦中计乐,无我计我,不净计净;及小乘之人,但着于空,常计无常,乐计非乐,我计无我,净计不净。故有凡小八倒之名焉。(小乘,即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非常计常,非常计常者,谓世间一切有为之事,皆悉无常...

《三藏法数》 / 633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部律

五部律者,即如来所说律藏也。而分为五者,世尊成道叁十八年,赴王舍城国王斋,食讫,令罗睺罗洗钵,失手破为五片。是日有多比丘皆白佛言,钵破五片。佛言:表我灭后,初五百年,诸恶比丘,分毗尼藏为五部也。后优波鞠多果有五弟子,各执一见,遂分如来一大律藏为五部焉。(梵...

《三藏法数》 / 724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忍

忍即忍可,亦安忍也。思益经云:梵天菩萨有四忍法,善出毁犯禁戒之罪。 一、得无生忍,谓一切诸法自性空寂,本来不生。菩萨证知此法,则能超出毁犯禁戒之罪,是为得无生忍。 二、得无灭忍,谓一切诸法,昔本不生,今亦无灭。菩萨证知此法,则能超出毁犯禁戒之罪,是为得无灭忍...

《三藏法数》 / 252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南山叁观

南山叁观者,即终南山宣律师之所立也。 一、性空观,性即性分也,谓声闻、缘觉小乘之人,观缘所生一切诸法,其性本空,皆无有我,常以此理照察自心,故名性空观。(缘者,六根为,六尘为缘也。所生一切诸法者,即根尘相对所起诸心法也。) 二、相空观,相即相状也。谓藏...

《三藏法数》 / 216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镜

镜以明净鉴照为义。谓真如本觉之性,有空、有不空、有体、有用,故以四镜喻焉。 一、如实空镜,谓真如实相,体本空寂,离一切妄心境界之相,如明镜无染,故名如实空镜。 二、熏习镜,谓真如觉体,能作现法之,复能熏习内心,而一切境界悉于中现,故名熏习镜。(已上二种...

《三藏法数》 / 234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觉观

新译去寻伺,旧译云觉观。麤思名觉,细思名观。二者皆為妨定心者。此觉观之有无而判定心之浅深。智度论二十叁曰:「是觉观挠乱叁昧,以是故说此二事。虽善而是叁昧贼,难可捨离。(中略)麤心相名觉,细心相名观。」往生要集中本曰:「愿除灭我麤动觉观心。」 又觉与观者為发言...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十叁过

明论理上,自宗喻叁支立量时,由种种配列次第生过误。陈那数廿九过,天主(商羯罗主)更加四过,為所谓叁十叁过。即宗九过,十四过,喻十过也。 (甲)宗之九过:一、现量相违,谓於现证之事实立相违之宗也。例如言声非所闻,虽不述喻,然已明為误谬也。二、比量相违,谓...

《佛学大辞典》 / 1993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眼

五眼中就菩萨所得而除佛眼,谓之四眼。菩萨未得佛眼也。仁王经上曰:「四眼五通。」同天臺疏曰:「四眼者嘆眼,菩萨行未圆,义当无佛眼也。」又,密教中立四眼。见[四种眼]条。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掛搭

或作掛褡,又作掛搭。正韵曰:「掛与挂同。」悬也。搭者,附也挂也。禪僧止住,云掛搭。悬衣鉢袋於僧堂之鉤也。之住持许行脚人依住,谓為许掛搭,与掛锡掛鉢等亦同。见[掛锡]条。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论问曰:诸烦恼是恶法,云何能生善业?答曰:有二种。 一、近,谓人为求后世富乐,故修布施等善,是为近。 二、远,谓人欲离欲界衰恼不净之身,故修禅定之善,是为远

《三藏法数》 / 84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七种语

佛有七种之语:一、语,於现在之中说未来之果也,如说此人乐杀為地狱之人是也。二、果语,於现在之果中说过去之也。如见贫穷之眾生,顏貌丑陋,说此人定為破戒妒心瞋心之人是也。叁、果语,於一事说说果也。如说现在之六人,為过去之果,又為未来之是也。四、喻语,如...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有漏四种过失

有漏者,谓漏落叁界生死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不寂静过失,谓诸众生,随逐根尘,起诸妄想,颠倒散乱,而无禅定之功,不能断惑证果,是为不寂静过失。 二、内外变异过失,谓诸众生,由内心乱想,外境迁流,心境相应,更互变异,所谓心随境起,境逐心生,...

《三藏法数》 / 219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一、习,习即数习之义。谓如习贪欲,则贪欲增长,是名习。 二、报,报即果报,谓行善恶之,即得善恶之报,是名报

《三藏法数》 / 61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不生

龙树菩萨造中观论云:诸外道,计一切法,或从自生,或从他生,或从自他共生,或从无生,故说偈破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是故知无生。 一、不自生,自即六根。谓根尘相对,则有一念心起,若无所对六尘,则一念之心毕竟不生,故名不自生。(六根者,眼根、...

《三藏法数》 / 275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蕴

蕴者,积聚之义。谓众生由此五法积聚成身,复此身积聚有为烦恼等法,能受无量生死也。亦名五阴者,阴即盖覆之义,谓能盖覆真性也。翻译名义云:积集有为,盖覆真性。是也。 一、色蕴,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诸根和合积聚,故名色蕴。 二、受蕴,受即领纳之义。...

《三藏法数》 / 319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力

一、自力,谓世间之人,宿有善种,不假他人教诫,而自能以精进勇猛之力,发菩提心,是名自力。(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他力,谓世间之人,或他人教诫,或他事感动,遂发菩提之心,则是藉他之力,是名他力。 叁、力,谓世间之人,先世修习大乘之法,今见佛及诸菩萨...

《三藏法数》 / 174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二妄想

经云:当说妄想、自性分别,随境有异,一切愚夫,计着有无,故有十二种也。 一、言说妄想,谓计着种种妙音歌咏之声,以为有性,是名言说妄想。 二、所说事妄想,谓凡所说事,穷其自性,惟圣智所知;凡愚不了,但依彼事,而生言说,是名所说事妄想。 叁、相妄想,谓随事起见,...

《三藏法数》 / 555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苦集灭道

即四諦也。苦集二者如上。灭者谓灭生死苦果之涅槃。道者谓可得涅槃果之正道。盖苦集灭道者為世间与出世间,即生死与涅槃之一双果,苦為生死之果,集為生死之,灭為涅槃之果,道為涅槃之也。但先果而后者,以果显着易知,幽微难知故也。此四种之理,皆是真实,故云諦。声...

《佛学大辞典》 / 301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之地六位也。大乘别教所立。 又凡有為法之生,必依与缘之和合,论体,有六种:一、能作,谓凡為生法,与以力者,又不作障害者,故此有与力不障二种。与力者,法之生时,与胜力者也。眼根之生眼识,如大地之生草木,是為有力能作...

《佛学大辞典》 / 846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佛性

涅槃经所说:一、正佛性,离一切邪非之中正真如也。依之成就法身之果德,故名正佛性。二、了佛性,照了真如之理之智慧也,依之成就般若之果德,故名了佛性。叁、缘佛性,缘助了,开发正之一切善根功德也。依之成就解脱之德,故名缘佛性,金光明玄义曰:「云何叁佛...

《佛学大辞典》 / 360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二

Dvādaśāiga Pratityasamut āda,新作十二缘起,旧作十二缘,又单名缘观,支佛观。是為辟支佛之观门。说眾生涉叁世而轮迴六道之次第缘起也。 一、无明Avidyā,过去世无始之烦恼也。 二、行Saṁskāra,依过去世烦恼而作之善恶行业也。 叁、识Vijñāna,依过去世之业而受现世...

《佛学大辞典》 / 804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人出佛身血

一、调达推山得罪,梵语调达,华言天热。谓其生重恶心,推山压佛。金刚力士为护佛故,以金刚杵反却掷之,碎石迸来,伤佛足指出血,而得罪报。 二、只域行针得福,梵语只域,华言故活。谓佛有疾,使只域治之,行针出血,疾得顿愈。虽出佛血,由治疾故,而得福报。

《三藏法数》 / 112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二

谓无明等展转感果名,互相由藉为缘,叁世相续,无间断也。(叁世相续无间断者,谓由过去世无明、行为,感现在世识乃至受,五者为果;由现在果,起爱、取、有叁者,为现在;由现在,感未来世生、老死之果,如是循环,无间断也。) 一、无明,谓过去世烦恼之惑,覆于本性...

《三藏法数》 / 657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罗睺罗六年在胎往

玄应师之说如上所引。佛本行集经五十五曰:「罗睺罗,昔為国王时,有仙人犯盗戒,欲就王懺悔。诣王宫,王耽五欲,六日不见外人,以此缘,今生六年在母胎也。」法华文句二曰:「往昔塞鼠穴,又不看婆罗门六日,由是缘故言覆障。」维摩经嘉祥疏二曰:「所以六年在胎者,从来言,过...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大部洲

(亦名四洲形量,出长阿含经) 一、东弗于逮,梵语弗于逮,亦云弗婆提,华言胜身。以其身胜南洲故也。又翻为初,谓日初从此出也。在须弥山东。其土东狭西广,形如半月,纵广九千由旬;人面亦如半月之形,人身长八肘,人寿二百五十岁。(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由旬,亦云踰缮那...

《三藏法数》 / 361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杂染

一、烦恼杂染,烦恼杂染者,亦名惑杂染,谓身见、边见及贪嗔痴等一切烦恼,皆能染污心识,令不清净故也。 二、业杂染,业杂染者,谓或烦恼所生,或烦恼缘助,动身口意,造作恶业,皆能染污真性,令不清净故也。 叁、生杂染,生杂染者,亦名苦杂染。谓烦恼及业故生,生...

《三藏法数》 / 141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八不正见

一、我见,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有我、我所,执之为实,强立主宰,是名我见。(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我、我所者,我即众生假名,我所即五阴之身也。) 二、众生见,谓众生妄计五阴众共和合而生,是名众生见。 叁、寿命见,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我受一...

《三藏法数》 / 310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一声

一、执受大种声,执即执持,受即领受。谓人于内四大种,有所执受也。而言声者,如手相击,及语言等声,皆由内四大种而出,故名执受大种声。(四大种者,谓人身中地水火风也。) 二、不执受大种声,谓人于外四大种,无所执受,而言声者,如风林驶水等声,皆由外四大而出,故名不...

《三藏法数》 / 456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眼

眼,即照烛之义。瑜伽师地论云:能观众色,故名为眼。眼是总名,从用分别,则有五种。 一、肉眼,肉眼者,假父母气血所成也。即人中能见之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内不见外,见昼不见夜,见上不见下,有色质障碍故也。 二、天眼,天眼者,谓诸天修禅定而得也。此眼...

《三藏法数》 / 322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八法

八法者,地、水、火、风,名为四大。以其四种无处不有故也。色、香、味、触,名为四微,以其四种体性微细故也。谓人之身四大假合而有,此之四大,亦由四微所成,故总称为八法也。 一、地大,地以坚碍为性,谓眼、耳、鼻、舌、身等名为地大。圆觉经云:发、毛、爪、齿、皮、肉...

《三藏法数》 / 319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如来有七种语

一、语,谓如来于现在中,说未来果。如云众生乐杀,乃至乐行邪见,以此为,是人当受地狱果报。若不乐杀生,乃至不行邪见,以此为,是人当受天人果报,是名语。 二、果语,谓如来于现在果中,说过去。如云贫穷众生,颜貌丑陋,不得自在,此之果报,皆由是人前世破戒...

《三藏法数》 / 573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八苦

一、生苦,生苦有五种:一者,受胎。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二者,种子。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叁者,增长。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四者,出胎。谓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

《三藏法数》 / 470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种方便

论问云:既说法界一相,佛体无二,何故不唯念真如,复假求学诸善之行?答曰: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净,而有矿(古孔切)秽之垢,若不以方便磨治,终不得净。故说四种方便。(梵语摩尼,华言如意。) 一、行根本方便,谓观一切法自性无生,离于妄见,不住生死;及观一切法缘和...

《三藏法数》 / 363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明论也。大日经疏叁曰:「声论论。」演密抄四曰:「明也。」探玄记十二曰:「论治邪见,以格量正理。」又,於论也。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