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 条搜索结果

无量义处叁昧

梵语Anantanirdeśa ratiṣṭhāna samādhi。佛说法华前,先说无量义,次入此叁昧也。无量者叁乘五乘等无量法门即无量义也,义处為无量义之依处,即实相也,生无量法义依处之实相无相叁昧,谓之无量义处叁昧。佛既说无量义后,将说实相,於中间入此定,依所出之无量义故為无量义经之...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九心轮

九心次第转而成轮之意。為小乘上座部所立,即谓心随境转,有九种之别也。成唯识论枢要卷下本,谓「上座部师,立九心轮:一有分,二能引发,叁见,四等寻求,五等贯彻,六安立,七势用,八返缘,九有分也。然实但有八心,以周匝而言,总说有九。故成九心轮。且如初受生时,未能分别...

《佛学大辞典》 / 474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八念

智度论二十一谓「佛弟子於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之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作恶魔种种之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是故如来為说八念法,若存此心,恐怖即除。一、念佛,念佛神德无量拔苦与乐也。二、念法,念法力广大能灭烦恼也。叁、念僧,念僧為佛弟子具足五分法身為...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义真

唐人,乡贯未详。惠果之法孙,受法於义操。开成会昌顷,住长安青龙寺东塔院。有英名,究叁教,五部,特精胎藏。日本僧圆仁圆行等,多就受密学,后武宗詔废佛教,破坏寺塔,使僧尼还俗,毁章敬青龙安国叁寺,以為内园。师不知所终。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苦津

苦患之深譬之河津。智度论十一曰:「万物无常,唯福可恃。将人出苦津,大道。」法华玄赞一曰:「庶令毕离苦津,终登觉岸。」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黑饭

正字曰:「飰,同饭。」以天烛草叶之汁染饭,為青黑之色。禪宗於四月八日造之供佛,本由仙家之服饵而来。天烛一名杨桐,因之其饭一名桐饭。勅修清规月分须知曰:「四月初八日佛诞,浴佛,库司豫造黑飰。」象器笺十六曰:「潜确类书云:青精一名南天烛,又曰黑饭草,以其可染黑饭...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口称叁昧

一心不乱,唱佛名也。又,依称名之功而发得叁昧,故谓之口称叁昧。叁昧者,谓心性清澄如明镜,以至能照万像之位,且為得此位,心修行,亦曰叁昧。盖叁昧之名,於因果也。观念法门曰:「若得定心叁昧及口称叁昧者,心眼即开,见彼净土一切庄严,说无穷尽。」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大乘百法

百法束为五门:谓色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有一,不相应行法二十有四,无为法六,共成一百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法,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706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九品惑

又作九品烦恼。即贪,瞋,慢,无明四种之修惑,就麤细而分為上中下等九品也。盖叁界总有九地。欲界四禪及四无色是也。其中欲界具四种之修惑,四禪及四无色,除瞋而有叁惑。然於其一地中,将此等修惑,总分為上上乃至下下九品,故九地合有八十一品。名之為八十一品之修惑。於有漏...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四明

鉤索锁铃之四摄菩萨种子也。秘藏记本曰:「真言行者能作此观,以四明引入诸佛於己体。四明谓鉤索锁铃,鉤鉤召,索引入,锁坚住,铃欢喜。」 又四种之吠陀论也。演密钞二曰:「韦陀此云明,即是外道四明也。」毘奈耶杂事十六曰:「婆罗门子读四明论。」最胜王经七曰:「大婆罗门四...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化法四教

化法者,佛化众生之方法也。 一、藏教,藏即含藏之义。谓经律论各含一切文理,故名藏教。 二、教,谓前藏教,后别、圆,故名教。(前藏教者,谓此教钝根菩萨,虽观无生四谛,但证真空之理,与前藏教是同也。后别、圆者,谓此教利根菩萨,证真空之理时,能于真空,...

《三藏法数》 / 252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菩萨摩訶萨

具名菩提萨埵摩訶萨埵(Bohdhisattva Mahāsattva),菩提萨埵作道眾生,新译曰觉有情。摩訶萨埵作大眾生,新译曰大有情。求道果之眾生,故云道眾生,求道果者於声闻缘觉,故為简别於彼,更曰大眾生也。又菩萨有中高下之诸位,但為示地上之菩萨,更曰摩訶萨。佛地论二曰:「菩萨...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云门失

「灵树生生不失(為僧修净业故),云门叁生為王,所以失(染着五欲垢故)。」灵树者云门同门人。见碧巖六则评唱。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名詮自性

名詮自性者,名字显自性也,如言诸行无常,诸為名字,是名法之眾多之名字,但只詮眾多之自性,故云名詮自性。又诸為眾多之名字,故不分有為无為,於一切。加行无常叁字而成句时,詮差别之义。考其故,行者迁流之义,有為法之名也。诸有為法,皆為无常,故云诸行无常。以差别於...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方便

梵语傴和U āya,有二释:一对般若而释。二对真实而释。对般若而释,则谓达於真如之智為般若,谓於权道之智為方便。权道乃利益他之手段方法,依此释则大小乘一切之佛教,概称為方便。方者方法,便者便用,便用契於一切眾生之机之方法也。又方為方正之理,便為巧妙之言辞。对种种...

《佛学大辞典》 / 888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内典

佛之教典為内典,世之教典為外典,佛者之自称也。二教论曰:「救形之教称為外,济神之典号為内。智度有内外两经,仁王辩内外二论,方等明内外两律,百论言内外二道。」南山道宣作大唐内典录。册府元龟引唐会要曰:「开成二年二月,王彦进准宣索内典目录十二卷。」南史何胤传曰:「...

《佛学大辞典》 / 289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见惑品数

小乘俱舍立八十八,大乘唯识立百十二。八十八者於一切烦恼中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禁戒取见之十惑,名為本惑,餘悉名随惑。此中小乘贪瞋痴慢之四,於见修二断,疑与五见者,唯见断也。此见断之十惑,就所迷之諦理而差别為八十八使也。又大乘贪、瞋、痴...

《佛学大辞典》 / 999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如意有叁种

谓菩萨智慧具足,神变莫测,凡所作为,举念即成,无有障碍,故名如意。 一、能到如意,谓具此者,虽长江大海,重关复岭,千万里之远,俱无间隔,意欲到处,身即随到,故名能到如意。 二、转变如意,谓具此者,能令世间所有诸物,大者作小,小者作大;一变为多,多变为一...

《三藏法数》 / 182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托钵

比丘之乞食也。正字曰:「托同拓,手承物也。」手承鉢而乞食之义也。续传灯录惟正禪师章曰:「闻托鉢乞食,未闻安生以享。」又粥饭之时,擎鉢而赴僧堂,曰托鉢。联灯会要雪峰章曰:「师在德山作饭头。一日饭迟,师晒饭巾次,见德山托鉢,至法堂前。师云:这老汉,鐘未鸣鼓未响,...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诸经之初有别二序,如是我闻等於诸经之序说為序,序后係本经一部之缘起為别序。序天台分為五成就,嘉祥分為六成就。合此别二序為一经叁分之第一序分。胜鬘宝窟上本曰:「眾经大同,故名序。」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如意

六神中之神境,又名心如意。以得如意自在之力故也。观无量寿经曰:「阿弥陀佛,神如意,於十方国变现自在。」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别教无量四谛

别教者,别前藏、,别后圆教也。无量四谛者,谓此教独菩萨法;菩萨所化众生既无量,其所用法门亦无有量。故云:苦有无量相,十法界果报不同故;集有无量相,五住烦恼不同故;道有无量相,恒沙法门不同故;灭有无量相,诸波罗蜜不同故,是名别教无量四谛。(别前藏、者,此教...

《三藏法数》 / 418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叁明

一、宿命明,谓但知过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复知宿世,从一生至百千万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受苦受乐等事,皆悉能知,是名宿命明。 二、天眼明,谓但见死此生彼,名天眼。复见我及众生死时生时,及身口意所作善恶之行,或生善道、恶道,皆悉能见,是名天眼明。 叁、...

《三藏法数》 / 188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神為不测之义,為无碍之义。不可测又无碍之力用,谓為神力。是為五种之一,有五,六,十之别。法华经序品曰:「此瑞神之相。」大乘义章二十本曰:「神者就名彰名,所為神异,目之為神。作用无拥,谓之為。」见[神]条。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妙智所证之理曰圆。性体周徧為圆,妙用无碍為。又以觉慧周徧入法性,谓為圆。此前义就所证理体释之。后义就能证行门释之。楞严经圆之目,据后义。经中有二十五大士。各依佛之问:陈圆之法门。谓音声為圆之门乃至耳根為圆之门也。经五曰:「阿难及诸大眾,蒙佛...

《佛学大辞典》 / 357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又云略戒:「诸恶莫作,眾(或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等之偈颂也。是过去七佛所说,又為於一切大小乘之戒经,故谓之戒。七佛各有戒。见七佛戒条。(CBETA註:疑為见[七佛戒偈]条)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叁种禪

一世间禪,此有二种: 一,根本味禪,此有四禪,四无量,四空之叁品。合為十二,称為十二门禪。厌欲界之散乱者修四禪,欲大福者修四无量,厌色笼者修四空。為生一切出世善法之根本,故名根本。又闇证而為观慧,故名隐没。於其禪定生爱味,故名有垢。所观之境界不分明,故名无记(...

《佛学大辞典》 / 1365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天台四教

天台宗之教相判释,立化仪四教与化法四教,四教之名,於两种,其实八教也。见[五时八教]条。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槌墩

槌砧之异名。正字曰:「墪音敦,平地有椎者。」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龙宫

龙王之宫殿,在大海之底。為龙王之神力所化作。海龙王经请佛品说海龙王诣灵鷲山,闻佛说法,信心欢喜,欲请佛至大海龙宫供养。佛许之。龙王即入大海化作大殿。无量珠宝,种种庄严,且自海边海底造叁道宝阶,恰如佛往昔化宝阶自忉利天降阎浮提时。佛与诸比丘菩萨共涉宝阶入龙宫。...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一、报得力,谓叁界诸天,皆有五种神,乃至鬼神亦有小。虽则胜劣不同,俱能变现无碍,此之神,乃由果报自然感得,是名报得力。(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五者,天眼、天耳、他心、宿命、如意也。) 二、修得力,谓声闻、缘觉、菩萨等,由修戒定...

《三藏法数》 / 211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话杷

如言话柄。古宿录四十曰:「云门悦上堂曰:摩竭掩室已不及初,毘耶杜词至话欛。」正字曰:「欛,[木霜]字之讹。」又曰:「[木霜]必架反,音霸柄。」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於前五加漏尽智证Āsravakṣaya-jñāna之一。漏尽知证者,叁乘之极致,诸漏(即一切烦恼)断尽為无碍者。成就此六限於叁乘之圣者。俱舍论二十七曰:「有六种:一神境智证,二天眼智证,叁天耳智证,四他心智证,五宿住随念智证,六漏尽智证。虽六中第六唯圣...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四宗

大小乘而判其宗旨者,有二种,一北齐大衍所立,一净影所立,名异义同也。今為便於解释计,先述净影。一立性宗,是小乘中之浅者。说诸法各有体性者。但其说皆由因缘而生,与外道之立自然性者不同。如发智,六足,俱舍等诸论所说,萨婆多宗是也。二破性宗,是小乘之深者。说诸法...

《佛学大辞典》 / 471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二宗释题

天台贤首二宗,释诸经之题目,有别能所之不同:一,天台别释题,天台以别之二义释经题。如妙法莲华经,上四字是别,别在於此经,故经之一字,是於一切诸经故。他例亦然。二,贤首能所释题,贤首必以能詮之文与所詮之义判之。如大方广佛华严经,上六字是所詮,经之一字...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叁脱门

空,无相,无愿也。新译仁王经中曰:「位叁脱门,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此是菩萨摩訶萨从初发心至一切智诸行根本。」 又叁叁昧门也。但有别之差。解脱门之名,局於无漏,叁昧门之名於有漏无漏。同良賁疏中一曰:「若叁叁昧门漏无漏,言解脱门即无漏。」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字相字义

凡解真言分字相字义二段,以初释字相后解字义為法。字相之释,於显教,字义之释,為密教特有之深义,例如释阿字為无,非,不,是字相也,又如释訶字是因缘之义,是字相也,如释阿為本不生之义,訶為因不可得之义,是字义也。而不可得即阿字本不生之义。故无论如何之字,入之於阿...

《佛学大辞典》 / 322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斩/耳]

又作聻。詰问辞之餘声也。[口尔]亦同。诸录俗语解曰:「[斩/耳]亦作聻,正字音儞,梵书聻為助语。如禪录云何故[斩/耳]未见桃花时[斩/耳],皆语餘声。」宗门统要七曰:「百丈夹起火曰:儞道无,这个聻。」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叁种叁观

叁种叁观者,谓以观观心,不出次第圆融之义,故有叁种不同也。 一、别相叁观,别相叁观者,即历别观于叁谛也。谓若从假入空,但得观真,尚不得观俗,岂得观中道?若从空入假,但得观俗,未得观中道。若入中道正观,方得双照二谛,是名别相叁观。(从假入空者,谓观生死之假,入...

《三藏法数》 / 359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提撕

正字曰:「提撕之撕有西私二音,西者提撕警觉也。警觉弟子而教导之也。西域记七曰:「提撕指授。」性灵集八曰:「庭训有餘,提撕无极。」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天眼

之一。以色界天趣清净之四大所造之眼根,而知远近粗细之形色及六道眾生之死此生彼,达无碍者。有修得报得二种。见[天眼]条。今催眠术家亦有此名目,日本谓之千里眼。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修行

四法之一。如理修习作行也。於身语意之叁业。汉书儒林传曰:「严彭祖曰:凡经术,固当修行先王之道。」淮南子詮言训曰:「君子修行而使善无名,布施而使仁无章。」按修行本士君子所共务。自晋书谓鳩摩罗什不拘小检,修行者颇疑之,后人遂专以為释氏言,如白居易长斋诗:叁春多...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精进十种利益

谓修菩萨行者,于诸梵行,念念进修,精勤无怠,故有十种利益也。(梵行,即净行也。) 一、他不折伏,谓菩萨慧解精勤,行业成就,则不为一切邪论妄计之所折伏也。 二、得佛所摄,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则为诸佛之所摄受而不舍也。 叁、为非人护,非人,即鬼神之类。谓菩...

《三藏法数》 / 448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二道

大小便之二处。佛祖统纪叁十曰:「残秽在身,為欲蠲除便在二道成男女根。」 又无碍道,解脱道也。新译曰无间道,解脱道。断惑证理之智慧名也。正断惑之智慧為无碍道,正证理之智慧為解脱道。无碍者,正对破惑而智不為惑所障碍也。无间者其智不為惑所间隔也。解脱者其智离繫缚於惑...

《佛学大辞典》 / 1070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憍慢不请法戒

四十八轻戒之第二十二。诫未有所解,憍慢不逊,恃自己之智力或地位权势财力等,反轻侮精一切经律学德兼优之师家,不諮受法者。是為制乖於传化之益之戒。於大小二乘,道俗七眾。但小乘不请於五夏之内,即為得罪,大乘则不问其时限。此虽与第六不供给请法相似,然彼制懈怠不请,...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戒体叁种

定戒体之性大小乘而有叁种:一色法,受戒之时,身口二业有发显之表色。其表色依四大而生一种之色法,有防非止恶之功能,是名无表色,又名无作色,是為四大所生,故為色法,而摄於色蕴之中是有部宗之义也。二心法,受戒之时有发动思之心所,此心所之种子相绩而有防非止恶之功能,...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五义分

南山之四分律宗所言。四分律之本位,虽為小乘,然与其餘之萨婆多律等异,有一分於大乘者。求其义於本律,凡有五处。以此五处之义知分大乘,谓之五义分:一、沓婆厌无学,四分律叁明十叁僧残之无根谤戒,其中有阿罗汉,名沓婆摩罗子。在静处思惟,此身无常,生灭而不坚固,我...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宿命

宿世之生命也。佛谓世人於过去世皆有生命,或為天或為人,或為饿鬼畜生,展转轮回,谓之宿命。能知宿命者,谓之宿命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槌墪

槌砧之异名。正字曰:「墪音敦,平地有椎者。」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於事理而无壅也。金刚经曰:「若菩萨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无量寿经下曰:「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剎。」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赤盐

阿罗汉虽断染污无智而证涅槃之真理,然不断不染污无智,故不得世间之事相,至為愚蒙,其例如不知赤盐也。俱舍光记一曰:「诸境中或有阿罗汉不识赤盐,出有异生是叁藏,是名於境智(阿罗汉人),不及愚(异生)。」止观四曰:「不识五盐,名之睡盖。」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五种

五种之力。身口意叁业,用无碍,变化自在,谓之力。一、道,以证悟中道实相之理而得之,如菩萨之力无碍者。二、神,神為心神,凝心修定所得,如罗汉之力自在者。叁、依,依凭药饵符咒等所得,如神仙之灵变自在者。四、报,亦名业,以果报而自得之,如诸天之变...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破僧

五逆罪之一。此有二种:一破法轮僧,如提婆达多立五种之邪法,与佛之法轮对立,以分离听闻佛之法轮之僧眾也。二破羯磨僧,於同一界内作别种之羯磨(作法),而破羯磨僧之和合也。此中前者其罪最重,止於佛在世(佛灭后无转法轮故)。次者其罪轻,於在世灭后。资持记上叁之一曰:...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无漏

六神中前五為有漏,后之漏尽為无漏。前五於有漏道可得,后一者非无漏道,不能得也。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或业之力用也。佛菩萨及外道仙人所得為神,有五之别,鬼神狐狸等所得為业,以彼依业力所得故也。有叁力。见[]条。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共相

诸法有自共二相,局於自体之相曰自相,於他之相曰共相。例如五蕴中五蕴各事,是自相也。空无我等之理,生住异灭等之相,是共相也。乃至於青色有多事体,其一一事体,是自相也。如华之青,果之青,乃至金之青,衣之青,自他共之青,是共相也。故自相共相,重重相望而无尽,遂无...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诸种之神也。有五等。无量寿经上曰:「诸明慧。」慧远疏一曰:「诸也。」见[]条。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如来

梵语曰多陀阿伽陀Tathāgata,译言如来,佛十号之一。如者真如也,乘真如之道从因来果而成正觉之故,名為如来。是真身如来也。又乘真如之道来叁界垂化之故,谓之如来。是应身如来也。又,如诸佛而来,故名如来。此释於二身。成实论一曰:「如来者,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曰如来。...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二十九种庄严

天亲之净土论,观察弥陀之净土,明二十九种之庄严。其中净土之依报,即器世间清净,有十七种,净土之正报,即眾生世间清净,有十二种。 依报十七种者:一清净庄严,胜过叁界有漏之秽土而无漏清净也。 二量庄严,究竟如虚空无边际也。 叁性庄严,依正道之大慈悲无漏之善根,随顺...

《佛学大辞典》 / 772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法界定

两部之大日,同以六大法界為自证叁昧故名法界定。金刚界之大日印,金刚顶谓之智拳印者,是两部差别门也。若依门,则金刚界之大日亦名法界定印。无畏之尊胜轨名此智拳印曰法界印。因之法界定於两部之大日。见秘藏记钞叁。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叁种神力

见[]条。

《佛学大辞典》 / 6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明慧

与叁明及叁慧也。无量寿经下曰:「得深禪定诸明慧。」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叁经

如来一代所说诸经之内,无不具此教、行、理叁。无不以别而契于,以而应于别;于诸经,别则别有所以。故教有别,依教明行;行有别,从行显理;理有别也。 一、教经别,教即圣人对机所说一切言教也。夫教本应机,机宜不同;部部别异,故名教别;诸部虽异,是...

《三藏法数》 / 305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白莲华社

略曰白莲社。亦曰莲社。晋慧远法师在庐山虎溪东林寺,集慧永慧持道生等名德,刘遗民宗炳雷次宗等名儒緇素一百二十叁人,於无量寿佛像前,建誓而修西方之净业。以寺多植白莲,故名莲社。又為愿求莲邦之社团,故名。释氏要览上曰:「彼院多植白莲,又弥陀国以莲华分九品次第接之,故...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禪门

禪定之法门也。止观九曰:「禪门无量。且约十门:一,根本四禪。二,十六特胜。叁,明。四,九想。五,八背捨。六,大不净。七,慈心。八,因缘。九,念佛。十,神。」依俱舍成实,则此十禪但缘事而不缘諦理,故总為有漏,天台依大乘之教理,以為十六特胜以下之事禪,亦於无...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十种神

一、出生念宿命方便智。此智為出生知过去际之方便者。是宿命也。二、出生无碍天耳智。此智為出生闻十方音声无碍天耳之方便者。是天耳也。叁、出生知一切眾生不可思议心心数法方便智。此智為出生知一切不可思议心心所法之方便者。是他心也。四、出生无碍天眼观察...

《佛学大辞典》 / 462字 / 1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非行非坐叁昧

天台所立四种叁昧之一。不关於行住坐卧之四威仪,於一切之事,随意起,而修禪定也。故復名随自意叁昧。止观二曰:「非行非坐叁昧者,上一向用行坐此既异上,為成四句,故名非行非坐。实行坐及一切事,南岳师呼為随身意,意起即修叁昧。」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飞行

自在飞行虚空也。摄於六中之如意,神业者,经行虚空,犹如飞鸟,法蕴足论说之。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托鉢

比丘之乞食也。正字曰:「托同拓,手承物也。」手承鉢而乞食之义也。续传灯录惟正禪师章曰:「闻托鉢乞食,未闻安生以享。」又粥饭之时,擎鉢而赴僧堂,曰托鉢。联灯会要雪峰章曰:「师在德山作饭头。一日饭迟,师晒饭巾次,见德山托鉢,至法堂前。师云:这老汉,鐘未鸣鼓未响,...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懈怠不听法戒

制懈怠而不听受正法之戒也。四十八轻戒之一。新学之菩萨,每有讲法,应持经律卷,至法师所,听受諮问之,山林树下僧地房中之一切说法处,亦应悉至而听受。此戒即诫菩萨自抱无知,懈怠不听法者。於大小二乘道俗七眾。法藏名之為不听经律戒,太贤谓為不能学戒。今依天台。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道术

道法技术,於内外世出世之法者。无量寿经上曰:「博综道术,贯练群籍。」嘉祥疏曰:「五明道术。」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佛性

佛者觉悟也,一切眾生皆有觉悟之性,名為佛性。性者不改之义也,因果而不改自体是云性,如麦之因,麦之果,麦之性不改。华严经叁十九曰:「佛性甚深真法性,寂灭无相同虚空。」涅槃经二十七曰:「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四智

有佛果之四智,罗汉之四智,於叁乘之四智,菩萨观唯识无境之四智。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作用自在无碍,谓之。佛、菩萨、外道、仙人之所得者也。即力、神等是也。瓔珞经曰:「神名天心,名慧性。」大乘义章二十本曰:「作用无壅,名之為。」此有叁种之别:一报得力,叁界诸天皆有五种之神,乃至鬼神亦有小,此神皆依果报而自然感得者。二修得力,叁...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长物

比丘资持一身之诸具分叁种,一六物,二百一资具,叁长物也。此中六物,属於制门,叁根之人,必须受持,百一以下,属於听门,中根之人,但不堪於六物,听受持百一资具,下根之人,不堪於六物与百一资具,听更畜长物。长物者,多餘之衣鉢药及金银米穀等也。而畜之者,宜行净施之法...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传布教法而无壅也。最胜王经叁曰:「安稳丰乐,正法流。」十地义记一本曰:「传布名流,无壅曰。」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光显

光耀也。止观五下曰:「法不自显,弘之在人。人能行行,法门光显,使无生教纵横无碍触处皆。」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玄关

出入玄旨之关门。头陀寺碑曰:「玄关幽键,感而遂。」白居易诗曰:「无劳别修道,即此是玄关。」碧巖八十八则垂示曰:「当机敲点,击碎金锁玄关。」普灯录十七曰:「玄关大啟,正眼流。」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1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叁道

又作轮迴叁道,叁轮。一、烦恼道,又名惑道,无明贪欲瞋恚等之烦恼妄惑也。二、业道,依烦恼而发之善恶所作也。叁、苦道,以善恶之业為因而获之生死苦果也。道者能之义,此叁者互相,自烦恼於业,自业於苦,自苦更於烦恼,故谓之叁道。如此轮转,谓之叁轮。光明玄义上曰...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天眼智证

俱舍论二十七叙六,谓神境智证乃至漏尽智证也。六悉以智為体,智慧為证知事物分别达无碍之力用者。故谓之智证。依天眼与眼识相应所起之智慧证知所对之境达无碍,是為天眼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布毛侍者

杭州招贤寺会,唐德宗时為六宫使,乞為僧,礼鸟巢道林禪师而落髮。一日欲辞去。师曰:汝今何往?曰会為法出家,和上不垂慧诲,今将往诸方学佛法去。师曰: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曰:如何是和上佛法?师於身上拈起布毛吹之。会遂领悟玄旨,时号為布毛侍者。见传灯录四...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又作时。斋食,时食也。斋者谓不过中食,正午以前所作之食事也。戒律上,於食分时非时,正午以前為正时,以后為非时。时者宜食,非时者不宜食。因而时中之食為斋食。字典曰:「斋戒也敬也。」是於一切。梵名乌哺沙他,又曰布萨,U avasatha,巴U osatha,说式也。清净之义。后...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憍慢僻说戒

四十八轻戒之第二十叁。诫恃自己之智解势力,有来问经律深旨者,以轻慢心,不善答之,故隐没义理,倒说法相者。是為制乖於教训之道之戒。於大小二乘,道俗七眾。法藏谓為轻新求学戒,太贤谓為轻蔑新学戒,今依天台。出於菩萨戒义疏下,梵网经本疏叁等。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慧藏

叁藏中,论藏詮慧学,故曰慧藏。对法论十一曰:「开示慧学是阿毘达磨。」婆沙论一曰:「若依增上慧论道是阿毘达磨。」 又叁藏名為慧藏。广弘明集二十成实论义疏序曰:「四种围陀,在家心习,叁品慧藏,入道愈。」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1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有為无漏

又作无漏有為。有為而於无漏之法。即胜义对法,四諦中之道諦也。有二十九法。第六识心王,道共戒之无表,大善地法之十法,大地法之十法,寻,伺,得及四相是也。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1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别总二种念处

此四念处观有二种:一云别相念处,二云总相念处。别相念处者,如上分所观之境為身受心法之四者,追顺而别别观之也。但於第四法念处,有杂缘不杂缘之二者,不杂缘法念处,唯观法之一境,杂缘法念处,於身等四境或合观身受之二者,乃至四境皆总观之。盖法之名,汎於前叁者也。总相...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1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住定菩萨

菩萨既终叁大阿僧祇劫之行,尚修百大劫间可感叁十二相妙果之福业。其百大劫之间谓之住定。住定者,居住於六种之决定也:一定生於善趣,二定生於贵家,叁定六根具足,四定生為男子,五定得宿命,六定所作之善事坚固而不退屈。杀害此菩萨一者,则犯类似之五逆罪也。见俱舍论十八。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无量寿经

梵语Sukhāvativyṅha-sūtra,二卷,曹魏康僧鎧译。净土叁部经之一。此经说无量寿佛之因地修行,果满成佛,国土庄严,摄受十方念佛眾生往生彼国等事,该括无遗。无摄之机,於圣凡。凡位具摄叁辈。唯除五逆十恶,诽谤正法。此经前后有十二译,中存五译欠七译。见[五存七欠]条。各...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 《大乘无量寿经》

出家之女子也。梵语曰比丘尼。比丘之语,於男女。尼之音,示女性。僧史略曰:「汉明帝既听刘峻等出家,又听洛阳妇女阿潘等出家。」案此為中国有尼之始也。善见论曰:「尼者女也。」文句二之上曰:「尼者,天竺女人名也。」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之义。大要有叁种:一有漏道,善业人使至善处,恶业人使趣恶处,故善恶二业谓之道。所至所趣之处亦名為道,如地狱等之六道是也。净土论註上曰:「道者也。以如此因,得如此果。以如是果,酬如是因。因至果,果酬因。故名為道。」大乘义章八末曰:「所言道者,从因名...

《佛学大辞典》 / 413字 / 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权实

适於一时机宜之法名為权,究竟不变之法名為实。止观叁下曰:「权谓权谋,暂用还废,实谓实录,究竟旨归。」权实之判,虽涉於诸法,於诸宗,而独天台於其本经方便品之方便名下,立权实之四句,十双之权实,叁种之权实,以极精微。其中就诸法之事理与如来之智及所说之教法而定权实...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四种声闻

一,决定声闻。久习小乘,今世道熟,闻小教而证果也。二,上慢声闻。於小法未得谓為得,未证谓為证,是实凡夫也。叁,退大声闻。原是菩萨,於积功修道之中间,疲厌生死,退大乐小。值佛出世,闻说小法,而得小果也。四,应化声闻。菩萨内秘外现而示声闻之相也。见法华论,大乘义章...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四种四諦

四諦之法,虽為初对小乘浅近之机之法门,然其理则於大小一切佛法,故天台从涅槃经圣行品所说,而安立四种之四諦。以配藏别圆之四教:一生灭四諦,苦集道之叁諦,依因缘而有实之生灭,灭諦者可视為实之灭法,如此立於实生实灭上之四諦,谓之生灭四諦。是小乘教即叁藏教所说也。...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意识

六识之一。依意根而起,了别法境之心王也。有四种之别:一独头意识,不与他之五识俱起,独起而汎缘十八界之意识也。此在散心,於叁量中必為比非之二量。二五同缘意识,与他五识同时而起,与彼共缘其境明了依之意识也。是心之现量。叁五俱意识,与五识同时而起,缘五境傍缘十八界之...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九疮

又云九窍,九孔。两眼两鼻两耳一口两便道也。此名為疮者,以常流不净故也。须弥藏经曰:「復次如是出入息,於九疮门,出入往来。」行事钞资持记中二之一曰:「九疮:眼耳鼻各二,口及大小,破如疮。」涅槃经曰:「九孔常流脓血不净。」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五十字门

又称五十字母。一名摩多体文。即梵语字母之总数也。摩多者,谓母音,此有十二摩多与四别摩多之十六字。体文者,谓子音,此有叁十四字。合成五十字。但母音中或省略哩ṛ、哩(引)ṝ(註)、[[口吕]]ḍa,无有一準。 然於印度所行之字母,排列系统,互相一致,先举母音,次第及於随音点...

《佛学大辞典》 / 969字 / 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宿因

植於宿世之业因也,於善恶。华严经七十五曰:「宿因无失坏。」求法高僧传下曰:「宿因感会,今果现前。」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彼此混同而无差别曰融,达无碍曰。止观七曰:「今有十意融佛法。」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十乘观法之一。识别观智之塞,使去塞而就也。见[十乘观]条。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如意

之一。又云神足,神境。变现自在如意,故名如意。飞行自在,故名神足。六尘之境,转变自在,故名神境。见[五]条。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披袒

披者,掛袈裟覆两肩也,所谓肩是。袒者,偏袒右肩也。释氏要览上曰:「舍利弗问经云:於何时披袒?佛言:随供养时应偏袒,以便作事故。作福田时应着两肩,现福田相故。」(记云:随供养者,如见佛礼佛同评叁师入眾等时也。作福田者,谓计斋坐禪诵经入聚落树下坐时。使人见福田...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等至

定之别名。梵名叁摩鉢底,在定中,身心平等安和谓之等,定能令至此平等位,故名為等至。是唯定而非散。於有心无心,若有心定,则其心离昏沈与掉举而為平等,谓之等,以定力得至此等,故谓之等至,若无心定,则约定中依身大种平等,而名為等至。外有等持等引之二、见[叁昧]条。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话欛

如言话柄。古宿录四十曰:「云门悦上堂曰:摩竭掩室已不及初,毘耶杜词至话欛。」正字曰:「欛,[木霜]字之讹。」又曰:「[木霜]必架反,音霸柄。」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大乘之受戒有二法,受叁聚净戒為受,别受别解脱戒谓之别受。别解脱戒者,叁聚净戒第一摄律仪戒之一分也。受者不必要限於现前之师,於佛前自誓,感好相随而得戒。别受之法,必具叁师七证,行羯磨之作,而始得戒。是谓之受自誓,别受相承。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修得

力之一。见[]条。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梵语駄都Dhātu,译曰体、界,性等。物之一定不变而為差别支分之所依根本者,谓之体,对此而名能依之差别為相。此体相有性相二宗之别,法相宗谓能依之相外有所依之体,如草木之外尚有大地也,法性宗谓祇完能依之相為所依之体,犹如种种器具為一全体也。例如人身,法相宗谓四支五...

《佛学大辞典》 / 279字 / 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念佛

对於别念佛而言。叁世诸佛之名号而称之也。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叁乘圣者所得之神,有六种:即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也。亦称六神。法华经曰:如世所恭敬,如六罗汉。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贫道

又云乏道。梵语沙门那(略云沙门)之古译也。修正道而断生死贫乏之义也。涅槃经曰:「沙门名乏,那名道,断一切乏,断一切道(邪道),以是义故,名沙门那。」百论疏曰:「沙门者,云乏道,亦云息心。乏道者,以道断贫乏也。」 又贫道者,乏圣道之义,是沙门自谦之称。世说曰:「...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止观捨

是修行中之差别也。止观之义见前,捨者梵语优毕叉U ekṣa。涅槃经叁十一曰:「忧毕叉者,名曰平等,亦名不净,又名不观,亦名不行,是名為捨。」止观皆捨而住於平等也。即止观不二之位。大乘义章十曰:「捨者外国名优毕叉,此翻名捨,行止平等,捨离偏习,故名為捨。」止观曰:「...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世智

世俗普之智慧。於世諦之事相者。对出世间智而言。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宿住

宿住随念智证之略,六中之宿命也。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神力

又曰神力。神為妙用不测之义,融自在之义,力為力用之义。谓不测之妙力变,融自在也。是在定慧,為定力所生属於慧。在如来之四智五智,属於成所作智。法华经序品偈曰:「诸佛神力,智慧希有。」参照[]条。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苦道

叁道之一。道者能之义。惑业苦互相,从惑起业,从业感苦,从苦復起惑,故云苦道。即叁界生死之果报也。见叁藏法数十二。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十种迴向

上叁种开為十种:一回自而向他,二回少而向多,叁回自之因行向他之因行,四回因而向果,五回劣而向胜(六原缺),七回事而向理,八回差别之行而向圆融之行,九回世而向出世,十回顺理之事行而向理所成之事。此十义中,前叁者迴向於眾生,次叁者迴向於菩提,次二者迴向於实际,次二...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总相

一切之有為法,有总别二相。如无常无我之相,於一切,故谓之总相。如地有坚相,水有湿相,谓之别相。见智度论叁十一。 又六相之一。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识宿命

之一。知宿世生死之力也。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变化

见[]条。

《佛学大辞典》 / 6字 / 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五番相对

净土宗判正行与杂行之得失者。选择本愿念佛集卷上,所谓「正杂二行,有五番相对:一亲疏对,二近远对,叁有间无间对,四不回向回向对,五纯杂对。」是也。亲疏对者,修正行者,其行体繫在弥陀,与彼佛甚亲昵,彼此叁业,互不捨离,故名為亲,修杂行者,其行体不繫於弥陀,彼此叁业...

《佛学大辞典》 / 331字 / 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佛教

谓不偏於特殊之宗派共佛教全般之教义也。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