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3 条搜索结果

六业

日本叡山所学之课业。一止业,习法华之经疏也。二大日业,习大日经之经疏也。叁金顶业,习金刚顶经之经释也。四苏悉业,习苏悉地经之经记也。五一字业,习一字顶轮王经之经释也。六瑜祇业,习瑜祇经之经记也。初传教立止遮那二业,於遮那业中摄大日业等诸业,后来渐分业於遮那...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惑同异断

叁惑同时可断,抑异时可断,别圆二教不同。别教為隔歷叁諦次第之叁,其叁惑异断勿论矣。先於十住初位发心住以空断叁界之见惑,至第七不退住復以空断叁界之思惑,次叁住以假断界内之尘沙,傍伏界外之尘沙,次於十行復以假断界外之尘沙,次於十迴向,习中,伏无明,次於...

《佛学大辞典》 / 323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种性

种即种子,有发生之义;性即性分,乃自分不改之义。以由菩萨根性不定,故有二种之分也。 一、性种性,性种性者,即本性为性也。谓菩萨六入殊胜,分别一切诸法悉皆明了也。(六入者,谓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也。殊胜者,菩萨根有胜力,故所见色等一一...

《三藏法数》 / 154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八正道

谓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故名为正。复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正见,谓人修无漏道,见四谛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为正见。(无漏道者即戒定慧。修此道者,能断叁界有漏生死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正思惟,谓人见四...

《三藏法数》 / 426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种菩提

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华言无上正等...

《三藏法数》 / 594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白骨

即九想中之骨想也。為知无常而拂执着之念,故白骨也。见[九想]条。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七法财

财者,谓信等七种出世法财也。若一切眾生行此七法,资成道果,故谓之财。一、信财,谓信能决定受持正法,以為佛道之粮。二、进财,谓未能见真諦理,而一心精进求出世道,以為成佛之资。叁、戒财,谓戒為解脱之本,能止防身口意之恶非,以為成佛之资。四、惭愧财,惭者,惭天。愧者...

《佛学大辞典》 / 252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广六度行

一、广施,旷大曰广,舍财曰施。谓行施者,既怀广大之心,应当知身非常,四大不净,会归败坏;知身既不我有,财物亦是虚幻,乃至世间万物皆悉无常,由是身非身,物非物,纵心恣施,了无挂碍;复能广弘法施,开化愚蒙,故曰广施。(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二...

《三藏法数》 / 698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九住心

一、安住心,谓修行之人,于习禅时,或数息,或心,当须系缘一境,念念相续,安住其心,不令散乱也。 二、摄住心,谓修行之人,于习禅时,摄心宁静,则禅定可成;若觉一念稍动,即便摄持,令心安住也。 叁、解住心,谓修行之人,于习禅时,既解知觉之心,攀缘外广,即当收...

《三藏法数》 / 346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十四心断结

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分法身

五分法身者,分即分齐;法者,戒定慧诸法也。身者聚也,聚集诸法,以成其身也。(聚集诸法者,谓聚集色受想行识之法也。) 一、戒身,谓二乘因持无作之戒,戒法成就,证得此身,故名戒身。(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无作戒者,不作意持,任运无犯,名无作戒也。) 二、定身...

《三藏法数》 / 366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梵名奢摩他,Śamatha毘鉢舍那Vi aśyana译言止,定慧,寂照,明静。止者停止之义,停止於諦理不动也。此就能止而得名。又止息之义,止息妄念也。此就所而得名。达之义,智通达,契会真如也。此就能而得名。又贯穿之义,智慧之利用,穿凿烦恼而殄灭之也。若就所修之...

《佛学大辞典》 / 828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七种人

师子吼菩萨问佛言:若一切众生,既有佛性,何须更习八圣道耶?佛言:性虽本具,要须修习圣道,方见佛性。譬如恒河边有七种人,或为洗浴,或畏贼寇,或为采花,则入河中。河喻生死大河,浴喻出家受戒清净,贼喻烦恼,采花喻七净花以为其因,而求涅槃之果也。(八圣道,又云八正道...

《三藏法数》 / 873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二翼

譬二事相资之法,如止,如真俗,如福智。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七识住

识,即心识。住者,谓此识随所感报而安住也。论中不及四禅天,非想非非想天者。偈曰:善处在欲界,及色界叁地,无色界亦然,是说为识住。(色界叁地者,初禅、二禅、叁禅也。无色界亦然者,谓亦有叁地,空处、识处、无所有处也。) 一、欲界人天识住,谓欲界中人,若初受生,此...

《三藏法数》 / 585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六妙门

一数息门,善调身息,数息自一至十,以摄乱心。是為入定之要。故以数息為妙门。二随门,细心依息,知入知出,谓為随息。若强存数,则有起念之失,故宜放数息而修随息。入时知入,出时知出,长短冷暖皆悉知之。由是诸禪自发,以随為妙门也。叁止门,息心静虑名之為止,行者虽依随息...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八定

定即摄散归静之义。色界、无色界各有四定,故云八定也。 一、初禅天定,谓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之时,忽觉身心凝然,运运而动,如云如影;又觉遍身毛孔气息,悉皆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是名初禅天定。 二、二禅天定,谓既得初禅天定已,心厌初禅觉动散,因摄心在定,澹然...

《三藏法数》 / 758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行

五行者,于六度中合定、慧二度,为止一门,故名五行也。 一、布施,布施者,谓内外资财,以清净心悉能施之,而无吝惜也。(内资财,即身命法也。外资财,即世间财物也。) 二、持戒,持戒者,即防非止恶之义。谓奉持如来戒律,则能防止身口所作之恶也。 叁、忍辱,忍辱者,...

《三藏法数》 / 202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星祭

宿曜经说人人当年星本命星侵犯则其人有灾。如来说大悲陀罗尼消除之。名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经曰:「我有大吉祥真言,名破宿曜,若能受持至心忆念,其灾自灭,变祸為福。」且大集经二十叁昧神足品曰:「二十八宿日月随行,一切眾生日月年岁皆悉繫属,若...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土

一、同居土,同居土者,有秽有净。谓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砾充满,即同居秽土也。西方安养世界,金宝庄严,无四恶趣,即同居净土也。虽净秽有异,皆是凡圣共住,故名同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二、有余土,有余土者,谓二乘...

《三藏法数》 / 501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通教十地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二无我

无,即空也。人法之中,本无有我,但凡夫不了,于无我中计我极盛。所谓我身、我名、我衣物、我田宅、我行、我住坐卧,语言不离于我,乃至我能布施、持戒等。因此颠倒,备起一切烦恼生死行业。声闻之人,修四真谛,即了人法本空,我亦无有,故名二无我。(四真谛者,即苦集灭道也...

《三藏法数》 / 345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密教叁叁昧门

真言行者於行法之初中后為此。此叁叁昧為吽字之叁摩地,吽字备叁解脱之德也。大日经疏九曰:「此真言以最后吽字為体,具足叁密解脱门,谓上有曩字空点,是大空义,即是空解脱门。本体是訶字,离因缘故,即是解脱门。下有鄔字叁昧点,以本不生故,即是无作解脱门。如是叁门,一切...

《佛学大辞典》 / 378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种身土

身即能依之色身,土即所依之国土。既有能依之身,必有所依之土;故名二种身土。 一、自受用身土,自受用身土者,谓自己修因之所感,称性受用种种法乐,自在无碍,故身名自受用身,亦名圆满报身。土名自受用土,亦名实报庄严土。盖诸佛如来,历无数劫修习无量善根所感,周遍法界...

《三藏法数》 / 204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八戒斋

又作八斋戒,八关斋,八支斋。亦单云八戒。有二说:依俱舍论之说,则一杀生,杀有情之生命也。二不与取,取他不与之物也。叁非梵行,男女之媾合也(与五戒中不邪婬不同)。四虚誑语,与心相违之言说也。五饮诸酒,饮酒也。六涂饰鬘舞歌听,身涂香饰花鬘,舞蹈,听歌曲也。七眠...

《佛学大辞典》 / 547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士籤

别名音籤。於音像前抽竹籤以决吉凶也。佛祖统纪叁十叁曰:「天竺百籤,越圆通百叁十籤,以决吉凶,其应如响,相传是大士化身所述。」见[音]条。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相别

一、自相别,相即相状。谓如身是身自相,于此身中,有能造所造,根尘各别故。如受是受自相,于此受中,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等各别故。如心是心自相,于此心中,有眼等六识各别故。如法是法自相,于此法中,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不同故。又如身以不净为自相,受以苦为...

《三藏法数》 / 358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释迦牟尼

Śākyamuni,印度迦毘罗城Ka ilavastu,主净饭王Śuddhodana之子,母曰摩耶Māyā,名呼悉多太子。诞生於城东嵐毘尼园Lumbini。生后七日,母歿,姨母波闍波提养育之,跋陀罗尼Bharani教养之。幼对於人生诸现象,既有思惟之处。或於阎浮树下思耕农之苦,或见诸兽相食而厌人生之斗争。...

《佛学大辞典》 / 438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土

一、自性身依法性土,自性身者,以真如自性为身,即法身也。法性土者,即理土也。谓此身土体无差别,俱非色相所摄,譬如虚空,遍一切处,是名自性身依法性土。 二、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自受用身者,谓自受用法喜之乐,名自受用身,即自报身也。自受用土者,即实报土也。谓佛以...

《三藏法数》 / 393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散乱

一、自性乱,自性散乱者,谓五识不守自性,随逐外境,念念变易也。(五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也。) 二、外散乱,外散乱者,谓意根驰动,随逐外尘,起种种分别也。 叁、内散乱,内散乱者,谓心生高下,念念迁流不定也。 四、粗重散乱,粗重散乱者,谓计我、我所...

《三藏法数》 / 178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加行

(亦名四善根,出析玄记) 此四通言加行者,谓此行人欲求见道,革凡成圣,遂起暖等四心,修四谛,以定资慧加功用行,故名四加行。见道,即初果须陀洹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一、暖加行,暖者从喻得名。谓如人以木钻火,火虽未出,先得暖相。譬此加行位中...

《三藏法数》 / 293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之一。中諦之理也。诸宗各以中道之至极,法相宗以徧计所执非有,依他圆成非空為中,叁论宗以诸法不生不灭,乃至不来不去為中,天台宗以叁千诸法一一绝待為中。然天台所立之中,有隔歷圆融之二法,别教所说,為隔歷之中,圆教所说,為圆融之中。隔歷之中...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不净

五停心之一。為治贪心,身之不净也。此中有二:一者自身之不净,二者他身之不净。自身不净,有九相:一死想,二胀想,叁青瘀想,四脓烂想,五坏想,六血涂想,七虫噉想,八骨锁想,九分散想。智度论中加烧想,而缺死想(见[九想]条)。他身不净有五不净:一种子不净,...

《佛学大辞典》 / 233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入我我入

如来叁密入於我,我叁业入於如来,即如来之叁密与眾生之叁业彼此相应互入,因而具足一切诸佛之功德於吾身也。是谓之叁平等。以是称為叁平等。秘藏记本曰:「真言印契等故,引入诸佛於吾身中,是曰入我。引入吾身於诸佛身中,是曰我入。入我我入故诸佛之无数劫中所修集功德具足我...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种

即定心运想之谓也。修行之人,未得正定,于不净法犹生染心,故作此二,遣其着心也。 一、死尸臭烂不净,谓修行之人,于闲静处,运心想死尸臰烂不净之相,心生猒恶。我身不净,亦复如是,云何着是色欲,贪求无猒。况命如电逝,须臾难保,一息不来,与彼何异。由臰烂不...

《三藏法数》 / 234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小乘五位

一、资粮位,资粮位者,如人远行,必赍粮以为路资也。其位有叁:一、五停心,二、别相念,叁、总相念。若欲出于叁界,必以此叁种法,而为资粮也。(五停心者,一多贪众生不净、二多嗔众生慈悲、叁多散众生数息、四愚痴众生因缘、五多障众生念佛。别相念、总相念者,...

《三藏法数》 / 444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不定

台家所立叁种门之一。非初实相,又非次第由浅至深,无论修何法,过去宿习之所发,豁然开悟,而证实相,谓之不定,天台大师為陈尚书令毛喜所着,修禪六妙门是不定之法也。法华玄义十曰:「不定者,从过去佛深种善根。今修证十二门,豁然开悟得无生忍,即是毒在乳中,即能...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界九地

谓欲界五趣,杂居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分为四地,共为九也。地有持载之义,众生依之而住。此之九地,从忉利天已下及四趣,皆为地居;夜摩已上,以至非非想天,皆为空居。从所依处得名,故皆言地也。 一、五趣杂居地,五趣者,即欲界六天、人、饿鬼、畜生、地...

《三藏法数》 / 730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定聚

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也。见[叁聚]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南山叁

南山叁者,即终南山宣律师之所立也。 一、性空,性即性分也,谓声闻、缘觉小乘之人,因缘所生一切诸法,其性本空,皆无有我,常以此理照察自心,故名性空。(因缘者,六根为因,六尘为缘也。所生一切诸法者,即根尘相对所起诸心法也。) 二、相空,相即相状也。谓藏...

《三藏法数》 / 216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事理

因缘生之有為法谓為事。不生不灭之无為法谓為理,即事者森罗万象之相,理者真如之体也。然如大乘中叁论宗谓理為真空,非别有理之实体。如法相宗谓理虽有实体。然惟為事之所依,依事之缘起而无何等之关係,即不障之能作因也。如华严宗谓真如之理。虽為不生不灭之无為法身,然依无明...

《佛学大辞典》 / 360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种佛

一、叁藏佛,坐於摩羯陀国菩提树下以生草為座,於叁十四心断见思之惑,而成正觉。身长丈六,对叁乘之根机说生灭之四諦,為八十之老比丘,灰身灭尽於双树下,唯有此佛為十方之佛,叁世之佛,悉是他佛也。二、通佛,既於因位断叁惑之正使,於摩羯陀国七宝菩提树下以天衣為座,以一念...

《佛学大辞典》 / 695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法门

佛所说,為世之则者,谓之法,此法為眾圣入道之通处,故云门。又诸法并通於一实,故名為门。又為如来圣智游履之处,故名為门。华严大疏二曰:「如来通智游入,故号门。」同演义钞一曰:「并通一实,故得称门。」註维摩经八曰:「肇曰:言為世则谓之法,眾圣所由谓之门。」起信论义...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小乘七十五法

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号

此十号义,若总略释之,则:无虚妄名如来,良福田名应供,知法界名正遍知,具叁明名明行足,不还来名善逝,知众生国土名世间解,无与等名无上士,调他心名调御丈夫,为众生眼名天人师,知叁聚名佛。具兹十德,名世间尊。祖师所述经教,皆依此义而释。今此经中,合世间解、无上士...

《三藏法数》 / 669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八支

支即支分也。如树,根茎是一,枝条有异。禅中支义亦尔。谓色界初禅有五支,二禅四支,叁禅五支,四禅四支,共为十八支也。初禅天定五支: 一、觉支,初心在缘名觉,谓行者在欲界,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诸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即生身识,觉此色触也。(未到地者,谓在...

《三藏法数》 / 899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食

一、段食,段即分段,食有资益之义。谓以香味触叁尘为体,入腹变坏,资益诸根,故言段食。古译经律皆为搏食,以手团曰搏;后译复言浆饮等不可搏,遂译为段食。 二、触食,触即对也。谓六识所对色等诸尘,柔软细滑冷暖等触,而生喜乐,俱能资益诸根,故名触食。(六识者,眼识、...

《三藏法数》 / 313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部律

五部律者,即如来所说律藏也。而分为五者,世尊成道叁十八年,赴王舍城国王斋,食讫,令罗睺罗洗钵,因失手破为五片。是日有多比丘皆白佛言,钵破五片。佛言:表我灭后,初五百年,诸恶比丘,分毗尼藏为五部也。后优波鞠多果有五弟子,各执一见,遂分如来一大律藏为五部焉。(梵...

《三藏法数》 / 724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

一卷,元魏般若流支译。入定不定印经之旧也。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

同体慈悲

一切眾生之身与己身同体一身,而起拔苦与乐之心,谓之同体之慈悲。起信论曰:「一切诸佛菩萨,皆愿度脱一切眾生,自然熏习常恒不捨,以同体智力故,随应见闻而现作业。」又曰:「以取一切眾生如己身故,而亦不取眾生相,此以何义故?谓如实知一切眾生及与己身真如平等无别异故。...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善道

叁善道者,谓天、人、阿修罗,同修十善,虽有上中下品不同,皆名善道。(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 一、天道,天即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也。谓因修上品十善,复修世间禅定,得生其中,是名天道。 二、...

《三藏法数》 / 286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六

无量寿经说十六,故云十六经。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八教

台家所立之八教也。於华严时乃至法华涅槃时五时所说,化法之四教与化仪之四教是也。化法之四教者:一、叁藏教,经律论之叁藏,部类判然,说因缘生灭之四諦,正教声闻缘觉之二乘,傍化菩萨者。二、通教,说即空无生之四真諦,使通叁乘而同学者,但以菩萨為正机,二乘為傍机。叁、别...

《佛学大辞典》 / 371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种乐

一、出家乐,出家乐者,谓世间之人,多诸业惑烦恼。出家达道,永断是苦也。 二、远离乐,远离乐者,即初禅天之乐也。谓初禅能远离欲界爱染烦恼,得觉禅定,而生喜乐也。(觉者,初心在缘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也。) 叁、寂静乐,寂静乐者,即二禅天之乐也。谓二禅离初禅...

《三藏法数》 / 242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平等

台宗叁中假之异名也。若破一(即假)而用一(即空),则不名為平等,前於知假非假,破假入空,今知空非空,破空入假,空假共破互用,故名為平等(前之空破假,今之假破空,前之空用空,今之假用假也)。止叁曰:「从空入假名平等。」 又空之异名。以空為平等...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具足戒

為比丘,比丘尼当受之戒,别解脱戒中之至极也。比丘為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為五百戒(实為叁百四十八戒),比丘之二百五十戒,為四波罗夷,十叁僧残,二不定,叁十捨堕,九十波逸提,四提舍尼,百眾学,七灭諍。比丘尼之叁百四十八戒,為八波罗夷,十七僧残,叁十捨堕,一百七十八波...

《佛学大辞典》 / 453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停心

停者,止也。谓修此五法,以止其五种过失之心也。 一、多贪众生不净,谓多贪欲之人,于男女身分,互相染着,须假作九想不净之治之,令其贪着之心不起。故云多贪众生不净。(九想者,胖胀想、青瘀想、坏想、血涂漫想、脓烂想、虫啖想、散想、骨想、烧想也。) 二、多嗔众...

《三藏法数》 / 755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十叁过

因明论理上,自宗因喻叁支立量时,由种种配列次第生过误。陈那数廿九过,天主(商羯罗主)更加四过,為所谓叁十叁过。即宗九过,因十四过,喻十过也。 (甲)宗之九过:一、现量相违,谓於现证之事实立相违之宗也。例如言声非所闻,虽不述因喻,然已明為误谬也。二、比量相违,谓...

《佛学大辞典》 / 1993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入定不定印经

一卷,唐义净译。妙吉祥问菩萨之退行不退行。佛言:有五种之行:一羊车行,二象车行,叁日月神力行,四声闻神力行,五如来神力行。前二种有退,名為不定。后叁种不退,名為入定。即入定与不定之法印也。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 《入定不定印经》

四衍众

(衍者乘也,出翻译名义) 一、声闻,谓闻佛声教,依四谛法,修道证真,是名声闻。(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缘觉,谓禀佛教法,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是名缘觉。(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叁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

《三藏法数》 / 234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十七道品

道即能通之义,品犹类也。合四念处等法门为叁十七,皆是入道浅深之气类,故云道品也。 一、四念处,念即想念,处即身受心法也。一、身念处,谓此色身,皆是不净也。二、受念处,谓领受好恶等事,悉皆是苦也。叁、心念处,谓此识心生灭无常也。四、法念处,谓诸法从因缘...

《三藏法数》 / 817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二百五十戒

比丘之具足戒也。分八段:一、四波罗夷。二、十叁僧残。叁、二不定。四、叁十捨堕。五、九十单提。六、四提舍尼。七、百眾学。八、六灭諍。参照[戒]条。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一心叁

又曰圆融叁,不可思议叁,或不次第叁。為天台圆教之法,利根菩萨之所修习。原出於大智度论二十七所谓叁智一心中得之文。又得中论四諦品,眾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之意,天台智者大师之义因之而立。天台经疏曰:「一心叁者,此出释论。论云:...

《佛学大辞典》 / 637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停心

小乘叁贤之第一,修五种之法而五种之过失停心也。是為声闻乘入道之初。有二种,一种:一、不净境界不净之相,停止贪欲之法。贪着心多之人修之。二、慈悲,向一切有情,可怜之相,而停止瞋恚之法。瞋恚多之人修之。叁、因缘十二因缘,叁世相续之理,而停止愚痴之...

《佛学大辞典》 / 357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百论

二卷。提婆菩萨造,天亲菩萨释,鳩摩罗什译,叁论之一。依提婆之梵本,原有二十叁品,每一品有五偈(叁十二字為一偈),合有百偈。故称百论。然译者略后十品,现本只存前十品。且依天亲之註解,罗什之翻译,句数稍為增减。现品之偈数无定矣。百论僧肇序曰:「论凡二十品,品各五偈...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种

叁种法者,谓修行用之法也。前托事、附法二种,乃是天台智者大师讲法华经时,为座下听众,有修行者,随历一事,皆以法表对,令其修习,名托事;或遇一切法相处,亦附彼法相立其法,令其修习,名附法。后之一种,专约行门。复说摩诃止,兼明诸经所有行法,名约行...

《三藏法数》 / 310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性成佛

一、不定性半成佛,不定性者,根性不定也。谓若近声闻则习声闻法,若近缘觉则习缘觉法,若近菩萨则习菩萨道。习声闻、缘觉之法者,沉滞小果,不乐度生,不求佛道,故不成佛。习菩萨利生之行者,取证菩提,而得成佛,故名不定性半成佛。 二、无种性不成佛,谓无有正信善根,拨无...

《三藏法数》 / 393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乘

乘者,车乘也,叁諦之妙,為直到涅槃宝所之大白牛车,故云乘。十乘云者,非有法十种,法唯不思议境之一,惟加资助法之法,乃為十乘。一、不思议境,是指介尔阴妄之一念(介者弱也,谓细念也,但异於无心,阴者新译蕴也,然则介尔阴妄者,识蕴中极弱之妄念也,与无记心...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俱有依

同时有依之义。又曰俱有根。成唯识论四曰:「五识俱有所依定有四种:谓五色根六七八识。随闕一种必不转故,同境分别染净根本所依别故。圣教唯说依五根义,以不共故。又必同境近相顺故,第六意识俱有所依,唯有二种,谓七八识,随闕一种必不转故。虽五识俱取境明了,而不定有故非所...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八聚

此日本凝然师便宜所立之类聚也。一波罗夷,如上。二僧残,如上。叁二不定,自篇门之突吉罪别开。四捨堕,梵云尼萨耆波逸提Naiḥsargika āyattika,尼萨耆者,翻云尽捨,今略云捨。尽捨与所犯之财物於僧中也,波逸提翻云堕,是结堕狱之罪故也,此有叁十戒。五波逸提,译曰堕,此罪...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祖

(一)华严之五祖。初祖终南杜顺,二祖云华智儼,叁祖贤首法藏,四祖清凉澄,五祖圭峰宗密也。华严宗唯立此五祖。盖华严经至东晋觉贤叁藏,始翻传之,尔后世讲解者虽多,然未立一宗。陈隋之世有杜顺,着法界门,五教止等,始开华严宗之基。门人智儼,思惟十玄六相之幽旨,发...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龙女

娑竭罗龙王Sāgara-nāgarāja之女,八岁,诣灵鷲山,现成佛之相。法华经提婆品曰:「尔时文殊师利坐千叶莲华,大如车轮。俱来菩萨亦坐宝莲华,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住虚空中。诣灵鷲山,从莲华下,至佛前,头面敬礼二世尊(释迦与多宝)足。(中略)智积菩萨问文殊师利言:...

《佛学大辞典》 / 508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空

一、但空,谓二乘之人,一切法皆悉虚幻,但见于空,不见不空,故名但空。 二、不但空,谓诸菩萨,非但见空,兼见不空,不空即中道,故名不但空。

《三藏法数》 / 64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金刚经六譬

金刚经曰:「一切有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教章之註疏

再治之唐本,有道亭之义苑疏十卷,復之析薪记五卷,师会之復古记叁卷,希迪之集成记五卷。以上為宋朝四大家。未治之和本,有指事记叁卷,今开為六卷,通路记五十卷,问答钞十五卷,纂释叁十卷。皆和人作也。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教止

一卷,华严宗之初祖杜顺着。约五教而明止。五教章冠经上一曰:「杜顺禪师乃文殊师利菩萨之化身。(中略)弘以华严训以一乘,遂造法界一卷五教止一卷,是华严根本之章,圆宗最初之。彼五教止者即约五教各别止,故五教之名正始彼。」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种色身

一、实色身,实即实有。谓诸如来因中于无数劫所修相好等业,至于果成,感得无量相好庄严,其身周遍法界,是名实色身。 二、化色身,化即变化,谓诸如来,由大悲愿力,为大菩萨众现种种身,种种相好,种种言音,随时随处,随众所宜,所现身形,其量不定,是名化色身。

《三藏法数》 / 114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修习止坐禪法要

一卷,天台智顗撰。一名童蒙止。又名小止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病用叁药

一、贪病,谓贪爱之心,对一切顺情之境,着欲无厌,是为贪病。其病当以不净之为药而对治之。令其于自他之身,一一不净,何所可贪。此若成,此病即去,而心寂静矣。 二、嗔病,谓嗔恚之心,对一切违情之境,热恼于怀,是为嗔病。其病当以慈心之为药而对治之。令其于一...

《三藏法数》 / 268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菩萨

具名菩提萨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质帝萨埵。旧译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译曰大觉有情,觉有情等。谓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觉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觉有情。又萨埵者勇猛之义,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萨埵。又译作开士,始士,高士,大士等。义译...

《佛学大辞典》 / 598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佛化身叁

一、大化身千丈,大化身千丈者,谓如来为应十地已前等诸菩萨演说妙法,令其进修,向于佛果,故化现千丈之身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二、小化身丈六,小化身丈六者,谓如来为应二乘、凡夫之人,说...

《三藏法数》 / 215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途八难

叁途与八难也。净心诫曰:「四百四病以根本為本,叁途八难以女人為本。」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加持自身法

加持自身而為本尊之法。大疏演奥钞十二曰:「心中有缚字,变成五股金刚杵,杵变成金刚萨埵。如是己,手结萨埵印,口诵其真言,為加持法也。」眾尊准之。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乘异同

法华玄赞五论叁同七异,谓叁同者:一、同断烦恼障,二、同悟生空之理,叁、同得假之择灭无為。七异者:一、声闻根性钝,缘觉根性利,二、声闻依佛而出离,缘觉自觉而出离,叁、声闻藉声教,缘觉法理,四、声闻四諦,缘觉十二因缘,五、声闻分四果,缘觉唯一果,六、声闻练根...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祇夜

Geya,旧译曰重诵偈,重颂。新译曰应颂。前段所说经文之义,更為偈颂者,即重说其义故云重颂。与前段之经义相应故云应颂。是十二部经之一。大乘义章一曰:「祇夜,此翻名為重诵偈也。以偈重诵修多罗中所说法义,故名祇夜。」玄义六上曰:「祇夜者,诸经中偈,四五七九言,句少多不...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定散二善

唐善导以经一部所明十六想之行,摄於定散之二善,前十叁以禪定之心,净土之依正二报,故名之為定善。后叁以散心修叁福九品之行,故名之為散善。散善义曰:「前明十叁,以為定善。即是韦提致请,如来已答:后明叁福九品,名為散善。是佛自说,虽有定散两门有异总明正宗...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如者如法之各各之相也,如法之实相也。如地之坚相,如水之湿相,谓之各各之相是事相之如也。然此各各之事相,非实有,其实皆空,以彼此之诸法以空為实,空者,是诸佛之实相也,此实相之如,称為如。故实相即如也。又此如為诸法之性,故名法性,此法性為真实之际极,故曰实际。故如...

《佛学大辞典》 / 380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