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 条搜索结果

略十广

摩訶止观一部之正说,广立十科,谓為十广。其第一大意中,更有种分科,谓為略。摩訶止观第一上所谓「今当开章為十:一大意,二释名,叁体相,四摄法,偏圆,六方便,七正观,八果报,九起教,十旨归。」又所谓「初释大意,囊括始终,冠戴初后,意缓难见,今撮為,谓发大心...

《佛学大辞典》 / 466字 / 7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又曰荤。种有辛味之蔬菜也。梵网经下曰:「若佛子不得食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楞严经八曰:「诸眾生求叁摩提,当断世间种辛菜。此种辛,熟食发婬,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7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四无记

谓不能记别当来之果,又于善恶法中,无所记别,故名无记。 一、能变无记,谓第八识心王,是无记性,与心所法相俱,则能变现色等一切境界,而无所分别,故名能变无记。(法者,一作意、二触、叁受、四想、思,是名遍行法,即第八识心所法也。) 二、所变无记,谓根身、...

《三藏法数》 / 284字 / 7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智金刚杵

即[鈷金刚杵]。

《佛学大辞典》 / 9字 / 7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七难

仁王经受持品,佛為十六大国王说,若国土中有七难,则宜讲读仁王经,灭七难,生七福。一、日月失度难,二、星宿失度难,叁、灾火难,四、雨水难,、恶风难,六、亢阳难,七、恶贼难。药师经谓国起七难时,国王宜发大赦,依前所说之供养法供养药师如来,则国土安稳。一人民疾疫难...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7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种色法

色即质碍之义。凡依正色法,不出此也。(依正色法者,依是众生依报,即山河大地屋宇之类也。正是正报,即众生阴之身也。此二种皆有形量分嗮,故云色法也。) 一、极略色,谓于色上分析长短形相粗细,以至极微,故名极略色。 二、极迥色(亦名自碍色),谓上见虚空青黄等色...

《三藏法数》 / 359字 / 7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天人将死时,现种之衰相。经论所说不一。涅槃经十九曰:「释提桓因,命将欲终,有相现:一者衣裳垢腻,二者头上花萎,叁者身体臭秽,四者腋下汗出,者不乐本座。」佛本行集经曰:「尔时护明菩萨大士,天寿满已,自然而有衰相现。何等為?一者头上花萎,二者腋下汗出,...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7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涅槃法胜,乃说此味,而以醍醐比法华、涅槃也。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味之有浓淡焉。(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

《三藏法数》 / 618字 / 7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八大地狱

相对於八寒地狱而言亦云八热地狱。赡部州地下百踰缮那有地狱,名等活。从其次第,第八為无间地狱。此八大地狱重重竪立也。据俱舍论八之说,一等活地狱,彼有情遇种种斫刺磨擣。被凉风所吹则苏如故,等於前活,故名等活。二黑绳地狱,先以黑绳秤量支体,而后斩锯,故名黑绳。叁眾...

《佛学大辞典》 / 580字 / 7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十六知见

谓未见正道之人,于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有我、我所,计我之心,历于诸缘,即有十六知见之别也。(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我者,谓于阴中妄计有我也。我所,即阴身等也。) 一、我,谓于阴等法中,无明不了,妄计有我、我所之实,故名为我。 二...

《三藏法数》 / 695字 / 7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印度

又曰天竺。以印度区画东西南北中之处。西域记二曰:「印度之境,周九万餘里。」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7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一、身见,即我见我所见也,不知吾身為蕴和合之假者。而计度实有我身(我见),又不知我身边之诸物,无一定之所有主,而计度实為我所有物(我所见),合此我见与我所见二者,则為身见。常略我所见而单曰我见。二、边见,一旦有我身起我见之后,其我或计度為死后断绝者,或计度為...

《佛学大辞典》 / 408字 / 7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乘人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乘之别。其中乘有六种:一者:一、人乘,乘戒之行法而生於人间者。二、天乘,乘十善之行法而生於天上者。叁、声闻乘,乘四諦之行法而到阿罗汉果者。四、缘觉乘,乘十二因缘之行法而到辟支佛果者。、菩萨乘,乘六度之行法而上於...

《佛学大辞典》 / 806字 / 7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初度比丘

佛成道初度之比丘也。见[比丘]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十四心断结

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二十

二十有,不出六道,有生有死,因果不亡之谓也。然梵王天、无想天、及那含天总在四禅天中,而别出其名者,以外道计梵王天为生万物之主,计无想天以无心为涅槃,计那含天为真解脱,所以经教特立此叁天为叁有,以对破外道之计也。(六道者,即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

《三藏法数》 / 511字 / 7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七贤

又曰七方便位。亦曰七加行位。小乘见道以前之修行位也。总称见道以前為贤位,见道以后為圣位。贤位中有七位:一、停心观,二、别相念住,叁、总相念住,谓之叁贤位,四、煗法,、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谓之四善根。此中有通别二名,通者,皆称為七贤,皆称為加行位。...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7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十门叙密咒功德深广

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菩提场...

《三藏法数》 / 1158字 / 7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十佛

种种不一。(一)称讚净土经十佛:一东方不动如来,二南方日月光如来,叁西方无量寿如来,四北方无量光严通达觉慧如来,下方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如来,六上方梵音如来,七东南方最胜广大云雷音王如来,八西南方最胜日光名称功德如来,九西北方无量功德火王光明如来,十...

《佛学大辞典》 / 549字 / 7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十苦

菩萨藏经云:人有十苦逼迫,一生苦,二老苦,叁病苦,四死苦,愁苦,六怨苦,七苦受,是叁受中之苦受也,八忧苦,九病恼苦,十流转大苦。见释氏要览一。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7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磐石劫芥子劫

以磐石芥子之喻示劫量者。智度论曰:「佛以譬喻说劫义:四十里石山,有长寿人,每百岁一来,以细软衣拂拭此大石尽,而劫未尽。又四十里大城满芥子,有长寿人,百岁一来取一芥子,芥子尽而劫尚不尽。」同叁十八曰:「有方百由旬之城满芥子,(中略)有方百由旬之石(云云)。」菩...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7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十一识

一,身识。眼等根。二,身者识。染污识也。叁,受者识意根也。四,应受识。色等六尘。,正受识。眼等六识。六,世识。生死相绩不断绝之识也。七,数识。一乃至阿僧祇数之识。八,处识。器世界。九,言说识。依於见闻觉知之一切言说也。十,自他差别识。自身他身依止之差别也。...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相成身

相具备,成就本尊身之观行也。又作相成身观,转成身,法成身。一通达菩提心,二修菩提心,叁成金刚心,四证金刚身,佛身圆满。成此相之观而显得金刚界之佛身也。金刚顶大教王经一说一切义成就菩萨(悉多太子),蒙诸佛警觉开示而修证相之轨则。十八会指归曰:「毘虑...

《佛学大辞典》 / 805字 / 7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二忍

一、眾生忍,忍者忍耐也。诸眾生以种种恶害加之,我能忍耐不起瞋恚,谓之眾生忍。二、无生法忍,忍者安忍也。理原為不生不灭,今但言不生,又名无生,菩萨於无生之法,安忍而不动心,谓之无生法忍。见智度论六。 又一、安受苦忍,安受诸苦而不动心者,即眾生忍也。二、观察法忍,...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6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七空

由凡夫执着妄想自性,故如来为说空法以破之。诸经所说空义不一,今言七种者,乃赴一时之机,如应病与药也。 一、相空,谓一切诸法之性,自他共离之相皆空,是为相空。(一切性者,即自他共离之四性也。谓如计一念心从根生即自性,从尘生即他性,根尘合生即共性,离根尘生即离性...

《三藏法数》 / 478字 / 6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西域内外学者,必宜学习之处,有明,故云明处:一、声明Śabdavidya,明言语文字者(见声明顶)。二、工巧明Sil akarmasthānavidyā,明一切工艺技术算历等者。叁、医方明Cikitsāvidā,明医术者。四、因明Hetuvidyā,明考定正邪,詮考真偽之理法者,所谓论理学也。、内明Adhy...

《佛学大辞典》 / 376字 / 6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阿育

Aśoka,旧称阿恕伽。新称阿输迦。译曰无忧。西纪前叁百二十一年顷,於印度创立孔雀王朝之旃陀掘多大王(Chandragu ta)孙也。纪元前二百七十年顷,统一全印度,大保护佛教,使之宣布各地。 王之传,南北各异其趣,北传之阿育王经,阿育王传,谓其母為瞻婆罗国之婆罗门女,名曰须...

《佛学大辞典》 / 1771字 / 6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毘伽罗

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羯刺諵,又云毘何羯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书总名也。慈恩寺传叁曰:「印度梵书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佛学大辞典》 / 1271字 / 6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鈷印

鈷印条(CBETA註:疑為见[股印]条)。合两手之小指,而形一鈷,合左右之中指而又形一鈷,开左右之头指,各形一鈷,合左右之拇指而形一鈷通成鈷。而交叉左右之无名指,容於掌内,為内鈷印,出於手背,為外鈷印。见图印集二。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6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金刚界大日如来

金刚界曼荼罗大月轮中央轮尊之中尊也。為於色界顶摩醯首罗宫(即大自在宫与胎藏大日依处同),不坏金刚光明心殿中,相圆满,始成正觉之相,显修生智德之智法身也,其相似菩萨,作天人之状,头垂髮,戴智之宝冠,手结智拳印,其色清白。以字為大日种子。」瑜祇经曰:「薄伽...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十双贴释观音普门

天台智者大师,通释妙法莲华经一部之外,复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世多持诵,故别立玄疏,详释此品。品题之中,乃约人法等十双,一一贴释,以观音普门具有此十双之义,该括自行化他,始因终果之法。故历陈之,助显其义,可谓无余蕴矣。(玄即玄义,通释品题。玄谓幽微难见,义则别...

《三藏法数》 / 1460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婆师波

Vāṣ a,又作婆师婆、婆湿婆、婆沙波。比丘之一。译曰起气、泪出、气息。佛灭后,窟内窟外结集时,於窟外领界外之大眾结集叁藏者,即大眾部之祖也。佛本行集经叁十四曰:「次长老婆沙波,隋言起气。」叁论玄义曰:「界外大眾乃有万数,婆师波罗汉為主,此云泪出。常悲苦眾生而泪...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6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七十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摄為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根,二境,叁无表色也。 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二种性

种即能生之种,性即数习之性,非理性之性也。 一、圣种性,谓声闻观阴苦空,猒恶生死,忻求涅槃,则成声闻种性;缘觉观阴缘起,修远离行,则成缘觉种性;佛即觉了阴等法本来空寂,无生无灭,叁惑俱遣,众德悉备,则成佛种性。经中不言菩萨种性者,菩萨所修之行,即成佛之...

《三藏法数》 / 201字 / 6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心裁

一、疑佛,疑佛者,谓众生心,作如是念:佛为大耶?富兰那等为大耶?由此疑念,不信佛是智人,恶口谗谤,裁断自心善根,故名心裁。(梵语富兰那,无翻,即空见外道。谓一切法无所有,如虚空不生灭也。) 二、疑法,疑法者,谓众生心,作如是念:佛法为胜耶?韦陀等法为胜耶?由...

《三藏法数》 / 383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通教十地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二无我

无,即空也。人法之中,本无有我,但凡夫不了,于无我中计我极盛。所谓我身、我名、我衣物、我田宅、我行、我住坐卧,语言不离于我,乃至我能布施、持戒等。因此颠倒,备起一切烦恼生死行业。声闻之人,修四真谛,即了人法本空,我亦无有,故名二无我。(四真谛者,即苦集灭道也...

《三藏法数》 / 345字 / 6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法性

又名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等,异名同体也。性之為言体也,不改也,真如為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在有情数在非情数,其性不改不变,故曰法性。此法性小乘多不言之,大乘诸家则盛论之。其论有四家之不同。第一法相慈恩家,言法性為叁性中之圆成实性,是依地起性,一切有為万法之所依也,...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八触

身有所感触,谓之触。将得初禪定时。身中生八种之感触。谓之八触:一曰动触,坐禪时,俄而身起动乱之象也。二曰痒触,俄而身痒如无置身处也。叁曰轻触,身轻如云如尘,有飞行之感也。四曰重触,俄而身重如大石,不能少动也。曰冷触,俄而身如水冷也。六曰暖触,身热如火也。七曰...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6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降叁世尊形

仁王经仪轨上曰:「依教令轮故,现作威怒降叁世金刚,四头八臂,摧伏摩醯首罗大自在天诸魔军眾。」降叁世成就极深密门曰:「吽迦罗金刚,暴怒处月轮,身流火光聚,徧体玄青色。大自在天王,妃乌摩為座。(中略)即起平身立,举右足左旋,躡彼傲慢者。大自在欲王,扑至於地已,定(...

《佛学大辞典》 / 335字 / 6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一、本觉,本有常住之觉体也。二、始觉,依修行之功,而显本觉之体也。叁、相似觉。於菩萨十信之位而得类似之始觉也。四、随分觉,菩萨於十住十行十迴向之位,而分分得真正之始觉也。、究竟觉,於妙觉之位,成究竟至极之始觉,遂与本觉一致也。见起信论,叁藏法数二十。 又觉...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陀罗尼

Dhāraṇi,又曰陀罗那,陀邻尼。译作持,总持,能持能遮。以名持善法不使散,持恶法不使起之力用。分之為四种:一法陀罗尼,於佛之教法闻持而不忘也,又名闻陀罗尼。二义陀罗尼,於诸法之义总持而不忘也。叁咒陀罗尼,依禪定发秘密语,有不测之神验,谓之咒,咒陀罗尼者,於咒总持...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6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界九地

谓欲界趣,杂居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分为四地,共为九也。地有持载之义,众生依之而住。此之九地,从忉利天已下及四趣,皆为地居;夜摩已上,以至非非想天,皆为空居。从所依处得名,故皆言地也。 一、趣杂居地,趣者,即欲界六天、人、饿鬼、畜生、地...

《三藏法数》 / 730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二十八天

一、欲界六天,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二、忉利天,梵语忉利,华言叁十叁。往世叁十叁人,同修胜业,同生此天。叁、须夜摩天,梵语须夜摩,华言善时分。谓此天时时唱快乐,故又云受欲境,知时分故。四、兜率陀天,梵语兜率陀...

《三藏法数》 / 756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华严九会说

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

《三藏法数》 / 1259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秘密修行念诵仪轨

一卷,唐不空译。说秘密之法。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 《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

二空

一、人空,又名我空,生空。人我空无之真理也。凡夫滥计蕴為我,强立主宰以引生烦恼,造种种之业,佛欲破此计,為说蕴无我之理,二乘悟之入於无我之理,谓之人空。二、法空,诸法空无之真理也。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计蕴之法实,而不免一切之所知障,佛為之说蕴之自性...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八背舍

(亦名八解脱,出禅波罗蜜) 背,谓违背。舍,即弃舍。大智度论云:背此净洁欲,舍此着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断叁界见、思惑尽,证罗汉果,即转名八解脱也。(净洁欲者,若欲界,色、声、香、味、触即名粗弊欲,名为不净;若色界、无色界,色、声、香、味、...

《三藏法数》 / 948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阿难八不思议

梵语阿难,华言庆喜。经云:佛语文殊师利言:阿难事我二十余年,具足八种不可思议。是故,我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不受别请,谓阿难事佛二十余年,虽多闻第一,出诸弟子之上,动必随众,未尝受别施主之请,背众而食也。...

《三藏法数》 / 474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坠芥

於阎浮提立针,以一芥子自忉利天坠下,使贯其针锋。喻值佛之至难也。涅槃经二曰:「芥子投针锋,佛出难於此。」止观曰:「盲龟由何值浮孔,坠芥岂得下贯针锋?」辅行曰:「如针锋竪阎浮提,以一芥子从忉利天投阎浮提,何由可得贯针锋上?」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6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密教之说,凡自因至果所得之功德,有位,位次第转生,故名转。第一者发心,初发菩提心而求佛果之心也,第二者修行,修叁密之行而趣向佛道也。第叁者菩提,由行因而证果德也。第四者涅槃,果德既满而入於涅槃也。第者方便究竟,圆满上四德而利他之方便究竟也。此转,即...

《佛学大辞典》 / 904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灵鷲山

旧称耆闍崛(巴Gijjhakūṭa),新称姞栗陀罗矩吒Gṛdhrakūṭa,译曰灵鷲,鷲头,新译鷲峰,鷲臺。又称灵山,灵岳,鷲岳。山形似鷲,名又以山上鷲鸟多,故名。摩竭陀国之正中名上茅城,山周围如城郭,是為摩竭陀国之旧都。自此东北四里,有王舍城,毘婆娑罗王之新都也,自此东北十...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天大衰相

一、衣服垢秽,谓诸天众铢衣妙服,光洁常鲜。福尽寿终之时,自生垢秽,是为大衰相也。(铢衣者,十黍重曰铢。诸天之衣,重六铢,故名铢衣。) 二、头上华萎,谓诸天众宝冠珠翠,彩色鲜明。福尽寿终之时,头上冠华,自然萎悴,是为大衰相也。 叁、腋下汗流,谓诸天众胜体微妙,...

《三藏法数》 / 212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行者,于六度中合定、慧二度,为止观一门,故名行也。 一、布施,布施者,谓内外资财,以清净心悉能施之,而无吝惜也。(内资财,即身命法也。外资财,即世间财物也。) 二、持戒,持戒者,即防非止恶之义。谓奉持如来戒律,则能防止身口所作之恶也。 叁、忍辱,忍辱者,...

《三藏法数》 / 202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為汉语。梵语為般遮。旬為梵语之神通。即神通也。玄应音义叁曰:「旬,或言般遮,旬即神通也。案阿闇世王女阿术达经云:悉得旬是也,大品经等云神通同一也。」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仁王般若坛法

个坛供养大力菩萨即大明王之法也。是仁王经之佛说。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微誓耶

Vijayā,又作微惹耶,毘社耶。日天之妃也。译曰无胜,誓耶為胜,微誓耶為最极无胜也。大日经疏曰:「释天眷属之南置日天眾。在八马輅车中,并二妃在其左右所谓誓耶。微誓耶,译云胜无胜也。」秘藏记末曰:「微舍耶天,肉色持弓箭。」 又佛顶尊之第二曰誓耶。第叁曰微誓耶。大...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乘即运载之义。谓人天等各以所修之法为乘,运载至其所至之处,故有乘也。 一、人乘,人者忍也。于世间违顺情境,悉能安忍故也。谓人以叁归戒为乘,运出四趣,生于人道,故名人乘。(叁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四趣...

《三藏法数》 / 481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母子经

佛说母子经,一卷,吴支谦译。说八岁沙弥,从阿罗汉学道,遂得通,以宿命而生自己,前生之母,悲吾子之早世,空自忧愁。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 《五母子经》

七真如

一、流转真如,流转,即运动之义。真如者,真名不伪,如名不异也。谓诸众生造作一切行业,流转生死,而真如之体,本无动摇,然亦不妨随缘转变。论云:一切行无先后性。是也。(无先后性者,谓于一切行业,不离真如之理性故也。) 二、实相真如,无虚妄相,故名实相。谓一切法中...

《三藏法数》 / 608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因地

修行佛道之位也。对於成佛之位為果地或果上而名。圆觉经曰:「说於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楞严经曰:「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又因於地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十八支

支即支分也。如树,根茎是一,枝条有异。禅中支义亦尔。谓色界初禅有支,二禅四支,叁禅支,四禅四支,共为十八支也。初禅天定支: 一、觉支,初心在缘名觉,谓行者在欲界,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诸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即生身识,觉此色触也。(未到地者,谓在...

《三藏法数》 / 899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百岁

大集经所说百年中,第百年,斗諍坚固之时也。见[百年]条。法华经药王品曰:「若如来灭后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同劝发品曰:「后百岁浊恶世中。」 又佛灭度百岁之后也。中论一曰:「佛灭度后,后百岁像法中。人根转钝,深着诸法。」中论疏一末曰:「...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六离合释

谓一名之中,有能所等,互相混滥,故须明此六种之释。复以依主等,皆有离合之意,故云六离合释。(离合意者,如依主释中,以眼与识分说为离;眼识通说为合。持业中,藏与识;有财中,金刚与人;相违中,眼与耳;带数中,与蕴;邻近中,念与慧,其意皆与此同。) 一、依主释,...

《三藏法数》 / 539字 / 5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小乘七十

小乘七十法,摄为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根,色声香味触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阎浮檀金

Jambunadasuvarṇa,又作炎浮檀金,阎浮那提金,阎浮那陀金,剡浮那他金。金名。其色赤黄,带紫焰气。阎浮為树名。檀或那提,译曰河。阎浮树下有河,曰阎浮檀。此河中出金曰阎浮檀金。即阎浮河金也。智度论叁十曰:「此洲上有树林,林中有河,底有金沙,名為阎浮檀金。」玄应音义...

《佛学大辞典》 / 196字 / 5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四种我

一、凡夫妄计我,谓世间凡夫之人,不了阴等法皆空,于中妄计我身,强立主宰,造作诸业,流转生死,无有休息,是为凡夫妄计我。(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外道神我,谓外道之人,于阴中,妄计识神,如麻豆等,或计遍身,起于我见,坠堕边邪,轮回生...

《三藏法数》 / 283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七见

分别曰见。谓外道于诸法中执己为是,以正为非,迷惑不解,失于正理,故有七种之见也。 一、邪见,谓无正信,诽谤正法,而于善恶果报,及正因缘所生善法,一切拨以为无,是为邪见。(正因缘者,谓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能生一切诸法,非如外道计从梵天生,或计从微尘生。...

《三藏法数》 / 493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性成佛

一、不定性半成佛,不定性者,根性不定也。谓若近声闻则习声闻法,若近缘觉则习缘觉法,若近菩萨则习菩萨道。习声闻、缘觉之法者,沉滞小果,不乐度生,不求佛道,故不成佛。习菩萨利生之行者,取证菩提,而得成佛,故名不定性半成佛。 二、无种性不成佛,谓无有正信善根,拨无...

《三藏法数》 / 393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妄想

一、坚固妄想,坚固妄想者,即色阴也。谓诸众生,体因想生,心因想起,命因想传,诸想交固,以成色身。经云:汝现色身,名为坚固第一妄想。 二、虚明妄想,虚明妄想者,即受阴也。谓诸众生,欲想登高,足先酸涩,违顺二相,损益现驰,是则受阴无体,虚有所明。经云:汝今现前,...

《三藏法数》 / 378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师子吼喻十一事

如来说法,每以师子吼为喻者,盖表如来于大众中,无畏而说,有此十一事也。 一、破坏诈师子,谓如来无畏宣说正法,则彼邪魔外道之说,自然摧破。犹真师子王震吼,则彼诈作师子者,自失声矣。 二、试自身力,谓如来无畏说法,以示如实智用,通达一切,了了分明,无有能坏,亦无...

《三藏法数》 / 704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修忍

忍即安忍,菩萨为化度一切众生,而诸众生虽以种种诸恶加我,悉无嗔恨,故有种相也。 一、众生相,菩萨若被他人打骂,即观宿世流转生死之时,一切众生皆我父母师长,当生恭敬;由此观故,灭怨憎相,生亲友相,如是修于慈忍,成就众生,是为众生相。 二、法相,菩萨修慈忍时,...

《三藏法数》 / 380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摄论

摄论者,即摄大乘论也。谓收摄一切大乘圣教法门要义,集而辨之也。此论乃无着菩萨所造,天亲、无性二菩萨各作论释,申通其义。梁真谛、唐玄奘二法师翻译不同,故通名摄论也。 一、无着摄论,谓无着菩萨造大乘摄论叁卷成文,是为无着摄论。 二、天亲摄论,谓天亲菩萨因无着菩...

《三藏法数》 / 262字 / 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类说法

一、佛说,佛说者,谓一切经法,皆是佛说也。然华严一经,亦通菩萨、声闻等共说,此言佛说者,如阿僧祇品、随好品,乃是如来亲口宣说也。(梵语阿僧祇,华言无数。) 二、菩萨说,菩萨说者,谓诸大菩萨,互相宣说,以显主伴互融也。如华严经中,十住、十行、十回向等品,皆是菩...

《三藏法数》 / 457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