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4 条搜索结果

五师

五种法师。毘奈耶杂事十二曰:「经师律师论法师禪师,不以同类令聚一处。」 又付法之五师。有二类:一异世之五师,二同世之五师。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7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护身法

又名护身加持。即為避内魔外魔障难,守护自己身心,结通五种印言之作法也。五种印言者,净叁业印,佛部叁昧耶印,莲华部叁昧耶印,金刚部叁昧耶印,被甲护身印也。见如意轮念诵法等。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7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种

一、道通,道即道理,谓证中道之理,而能起用,无心应物,缘化万有,犹如影像,水月空华,无有定体,是名道通。 二、神通,神即心神,谓静心照物,宿命记持,种种分明,皆随定力,无有障碍,是名神通。 叁、依通,依即依凭,谓依凭术法,任意无碍,如乘符往来,药饵灵变之类,...

《三藏法数》 / 214字 / 7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种

一、如来藏,藏即含藏也。谓真如法性之体,不离一切众生色心,具足圆满染净诸法,是名如来藏。 二、自性清净藏,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从无始已来,叁智四德,具足无缺,烦恼垢缠,不能染污,是名自性清净藏。(叁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四德者,常德、乐德、我...

《三藏法数》 / 280字 / 7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髻冠

作五髻形之宝冠。圣无动尊陀罗尼经曰:「是大菩萨戴五髻冠显五种智。」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7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种邪命

谓以此五种邪法,用求利养,而自活命。为比丘者,当深戒之。(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诈现异相,谓诸比丘违佛正教,于世俗人前,诈现奇特之相,令其心生敬仰,而求利养,是为邪命。 二、自说功能,谓诸比丘,以辩口利词,抑人扬己,自逞功能,令所见者,心生信敬,而求利...

《三藏法数》 / 228字 / 7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戒牒

亦曰度牒。受戒之证书也。初以谁為和尚,以谁為教授师等一一列其名,次表白受戒之自己意志,终则记自己之名,有传戒师等十师之署名押印而证明之。唐会要曰:「天宝六年五月制,僧尼令祠部给牒。」稽古略叁曰:「唐宣宗大中十年,勅法师辩章,為叁教首座,初令僧尼受戒给牒。」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7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听法五种不作异意

论云:谓诸菩萨欲从善友听闻法时,于说法师,有五种处不应作异意,当以纯净心,属耳而听也。 一、于坏戒不作异意,谓若听法时,须一心信受,不可起念:此说法师破戒不住律仪,我今不应从彼听法。是名于坏戒不作异意。 二、于坏族不作异意,谓若听法时,须一心信受,不可起念:...

《三藏法数》 / 309字 / 7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法师功德品

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

《添品妙法莲华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共笈多译 / 3790字 / 7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30日

最无比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其无量大苾刍众无量菩萨天人等俱。 尔时尊者阿难在空闲处独坐思惟。生如是念。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净信心受三归依。作如是言。今我某名归依于佛两足中尊。归依于法离欲中尊。归依于僧诸众中尊。如是归依得几许福。作是念已...

《最无比经》 /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 3775字 / 7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9日

四大师

唐朝有四大师之称号,依勅补之。佛祖统祀叁十九曰:「詔法华智威法师,补四大师朝散大夫。」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7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密教结界法

密教於每一修法结之解之。结界者,遮恶持善之义,分迷悟善恶之界畔,退恶类住善者之法也,其法有五种:一地结,二四方结,叁虚空网,四火院,五大叁昧耶。第一地结,又名金刚橛,立橛於大地其橛為金刚橛,其橛之根或说到金轮际,或说到水轮际等。是十八道之第六也。第二四方结,又...

《佛学大辞典》 / 516字 / 7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佛顶大白伞盖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三十三天善法堂中。与诸比丘诸大菩萨天主帝释无量众俱。尔时婆伽梵敷座而坐。即入普观乌瑟尾沙三昧。时婆伽梵忽从肉髻。演出秘密微妙法行。 南谟一切诸佛诸大菩萨众 南谟佛陀耶 南谟达摩耶 南谟僧伽耶 南谟七俱胝佛诸大声闻众 南谟世间所有阿罗汉众...

《佛顶大白伞盖陀罗尼经》 / 光禄大夫大司徒三藏法师沙啰巴奉诏译 / 4783字 / 7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2日

不空罥索咒心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布怛落迦山圣观自在菩萨宫中。其地有无量宝娑罗树多摩罗树。瞻博迦树阿输迦树。阿底目多迦等种种宝树。周匝庄严。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九十九俱胝那庾多百千。及无量百千净居天子。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大梵天子而为上首。及余无量百千天人。前后...

《不空罥索咒心经》 / 唐南天竺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 / 5787字 / 7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半者珂但尼

Pañcakhādanīya,又曰半者佉闍尼,半者佉但尼。译言五嚼食,五不正食。可啮嚼而食之五物也。寄归传一曰:「呵但尼即啮嚼受名,半者谓五也。(中略)半者呵但尼应译為五嚼食:一根,二茎,叁叶,四华,五果。」饰宗记五末曰:「五种佉闍尼(此谓不正食),谓枝,叶,花,果,细末磨...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7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种色法

色即质碍之义。凡依正色法,不出此五也。(依正色法者,依是众生依报,即山河大地屋宇之类也。正是正报,即众生五阴之身也。此二种皆有形量分嗮,故云色法也。) 一、极略色,谓于色上分析长短形相粗细,以至极微,故名极略色。 二、极迥色(亦名自碍色),谓上见虚空青黄等色...

《三藏法数》 / 359字 / 7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辛

又曰五荤。五种有辛味之蔬菜也。梵网经下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楞严经八曰:「诸眾生求叁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此五种辛,熟食发婬,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7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二十五种外道冥谛

二十五种冥谛者,乃是迦毗罗外道之所计也。盖此外道,亦修禅定,有神通力,知八万劫中事;八万劫前,冥然不知,谓之冥谛。从冥初自性,生智大,乃至神我,开成二十五谛,合为九位也。(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一、冥初自性,谓此外道,以八...

《三藏法数》 / 496字 / 7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衰

天人将死时,现五种之衰相。经论所说不一。涅槃经十九曰:「释提桓因,命将欲终,有五相现:一者衣裳垢腻,二者头上花萎,叁者身体臭秽,四者腋下汗出,五者不乐本座。」佛本行集经五曰:「尔时护明菩萨大士,天寿满已,自然而有五衰相现。何等為五?一者头上花萎,二者腋下汗出,...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6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莲华

天竺有四种之莲华:一优鉢罗华Ut ala,二拘物头华Kumuda,叁波头摩华Padma,四芬陀利华Puṇḍarika。如其次第,青黄赤白之四色也。又加泥卢鉢罗Nilot ala為五种。总译為莲华。但通常称為莲华者,指芬陀利之白莲华。此华有叁时。未敷之时,名屈摩罗(Mukula);敷而将落之时,名迦...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6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八正道

谓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故名为正。复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正见,谓人修无漏道,见四谛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为正见。(无漏道者即戒定慧。修此道者,能断叁界有漏生死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正思惟,谓人见四...

《三藏法数》 / 426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色蕴有五种

一、自相,自相者,即色身诸法自相,谓坚是地相,湿是水相,暖是火相,动是风相,各别不同故也。 二、共相,共相者,即色身诸法和合之相也。谓此色身皆从地、水、火、风,和合为相也。 叁、所依能依相,所依能依相者,谓色身。四大种子是所依相,四大造色是能依相也。(四大者...

《三藏法数》 / 218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种净食

佛制诸禁戒,令诸比丘,勿啖生气,若有草菜瓜果,当以火刀爪等先净之,方可得食。故有此五种净食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生气即生物也。) 一、火净,谓一切瓜果等物,先当以火烧煮,令熟后方食之,是名火净。律云:以火触着。是也。 二、刀净,谓一切瓜果等物,先当以刀去...

《三藏法数》 / 269字 / 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一色

色以质碍为义。谓眼、耳、鼻、舌、身、无表六种,即内色也;色、声、香、味、触五种,即外色也。凡有十一种之别焉。 一、眼,谓眼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二、耳,谓耳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叁、鼻,谓鼻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四、舌,谓舌根,有形质可见,...

《三藏法数》 / 328字 / 6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种法师

法者轨则也,师者匠也。法虽可轨,体不自弘,弘之在人。是故五种弘经之人,皆得称为法师也。 一、受持,信力故,受念力故,持谓于如来言教,以坚固深信受之,于己忆持不忘,是为受持法师。 二、读经,对文曰读,谓正心端坐,目睹经文,口宣句读,是为读经法师。 叁、诵经,背...

《三藏法数》 / 195字 / 6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死人衣

死人所被之衣也。比丘衣料之一。五种衲衣之一。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序品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旃延、阿㝹楼驮、劫宾那、憍梵波提、离婆多、毕陵伽...

《妙法莲华经》 /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 4996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6日

旃檀

具名旃檀娜Candana,香木名。译曰与乐。出自南印度摩罗耶山,其山形似牛头,故名牛头旃檀。慧苑音义上曰:「旃檀,此云与乐,谓白檀能治热病,赤檀能去风肿,皆是除疾身安之乐,故名与乐。」玄应音义二十叁曰:「旃弹那,或作旃檀那,此外国香木也,有赤白紫等诸种。」案汉明帝时...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鉤召法

五种坛法之一。召集诸尊之修法也。秘藏记末曰:「鉤召用羯摩部尊。鉤菩萨。」补陀落海会轨曰:「鉤召法用羯摩部尊。是故有鉤索锁铃等。」真言修行钞五曰:「梵,补瑟微迦,此云鉤召。」见坛法条。(CBETA註:疑為见[五种坛法]条)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九净肉

九净肉者,律中但开不见、不闻、不疑叁种。楞严要解加自死、鸟残,为五种。而此经复加不为己等,是为九净肉也。然如来护生戒杀,而听比丘食此净肉者,盖因地多沙石,草菜不生之处,听以活命。此亦权巧方便耳。若大慈利物,皆所应断。故此经复制诸比丘悉不得食也。 一、不见杀,...

《三藏法数》 / 421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种善根发相

一、息道善根发相,谓修禅之人,由先数息而修止观,故得身心调适,妄念皆止,因是自觉渐渐入定,泯然空寂。或经一日、二日,乃至一月、二月,不退不失,即于定中,忽觉身心运动,而发痛痒冷暖等触,触相发时,身心安定,悦豫清净,不可为喻,是为息道善根发相。 二、不净观善根...

《三藏法数》 / 435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浊

又名五滓,五浑等。住劫中人寿二万劫已后,而有浑浊不净之法五种:一、劫浊,谓至二万岁已后见等之四浊起时也。二、见浊,身见边见等之见惑也,劫浊时之眾生盛起之。叁、烦恼浊,贪瞋痴等一切修惑之烦恼,劫浊时之眾生盛起之。四、眾生浊,劫浊时之眾生為见浊烦恼浊之结果,人间之...

《佛学大辞典》 / 475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种菩提

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华言无上正等...

《三藏法数》 / 594字 / 6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种忏悔

普贤观经云:若国王大臣欲忏悔者,当修行五事,即是名忏悔也。 一、不必礼拜,应常忆念第一义空,谓不必拘于礼诵之功,但当存心忆念正理,不谤叁宝,不于修梵行人作恶留难,是即忏悔也。 二、孝养父母,恭敬师长,梵网经云: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既能孝养父母,恭敬学法受戒之...

《三藏法数》 / 359字 / 6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巡更

丛林之夜巡也。丛林每夜轮二人巡更,打板念佛,直欲唤起光天彻地之主人公,不使為偷心白拈之所欺瞒。其中兼有五种之大利:一者,警觉昏昧,使出梦宅。二者,敲破参头使於悬崖撒手。叁者,使小人不敢私自交接。四者,灯火慎明门户常严。五者,能使虚空作舞,露柱扬眉。见象器笺七。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6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伊梨沙掌拏

生殖器病之名。译曰妒黄门。因见他婬,方有妒心,而起婬根之病也。出名义集二。Īrṣyā aṇḍaka又见[五种不男]条。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盂兰盆

Ullambana,又作乌蓝婆拏。译曰倒悬。言苦之甚者。玄音应义十叁曰:「盂兰盆,此言讹也。正言乌蓝婆拏,此译云倒悬。按西国法,至於眾僧自恣之日,盛设供具,奉施佛僧,以救先亡倒悬之苦,旧云盂盆是贮食之器。此言讹也。」然宗密之盂兰盆经疏曰:「盂兰是西域之语,此云倒悬。盆...

《佛学大辞典》 / 323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华严宗七祖

一、马鸣尊者,马鸣乃西土十一祖也。东天竺国人。说法时,能感群马,得解悲鸣,故曰马鸣。依百本大乘经,造起信论,是为初祖。 二、龙树尊者,龙树,乃西土十叁祖也。南天竺国梵志之裔。始生之日,在于树下,因入龙宫,而得成道,故号龙树。申明起信论义,是为二祖。(梵语梵志...

《三藏法数》 / 573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土有五种

一、唯性土,唯性者,即如来所证法性之体也。谓如来之体,身外无土,土外无身,身土不殊,唯一法性,是名唯性土。 二、双泯土,谓如来身土,一如融通无碍,犹若虚空,性相俱寂,是名双泯土。 叁、俱性相土,谓如来以如实智,变化无边相海,众宝庄严,随众生心,示现国土境界,...

《三藏法数》 / 351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水懺法

神僧传云:唐懿宗朝有悟达法师知玄,膝上生人面疮,依神僧之告而修懺悔,以叁昧之水洗之。疮乃癒。因着慈悲水懺法叁卷。名水懺法。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6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四正勤

(亦名四断,出法界次第) 正则不邪,勤则不怠。毗婆沙论云:断已生恶法,犹如除毒蛇;断未生恶法,如预防流水;增长已生善,如溉(居代切,灌也)甘果栽(栽,苗也);未生善令生,如钻(祖官切,穿也)木出火,故名四正勤。(梵语毗婆沙,华言广解。) 一、已生恶令永断,谓五...

《三藏法数》 / 289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玄奘

唐大慈恩寺玄奘叁藏,姓陈,偃师人,俗名褘。兄长捷,先出家,在洛阳净土寺。师十叁岁,亦入净土寺出家,就慧景听涅槃经,於严法师受摄大乘论,令名夙着。 武德元年,与兄共入长安,寻赴成都,就道基宝迁二师,学摄论,毘曇,就震法师听讲发智论,五年受具足戒,又习律部。既而往...

《佛学大辞典》 / 1172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见宝塔品

尔时佛前有七宝塔,高五百由旬,纵广二百五十由旬,从地踊出,住在空中,种种宝物而庄校之。五千栏楯,龛室千万,无数幢幡以为严饰,垂宝璎珞宝铃万亿而悬其上。四面皆出多摩罗跋栴檀之香,充遍世界。其诸幡盖,以金、银、琉璃、车𤦲、马脑、真珠、玫瑰、七宝合成,高至四天王宫。...

《妙法莲华经》 /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 3026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6日

五种法身

一、法性生身,谓此法性,体本圆常,该通万有,如来之身,由此出生,故名法性生身。 二、功德法身,谓如来以万行功德为因,而成法身之果,故名功德法身。 叁、变化法身,谓如来法身,无感不形,无机不应,如千江月,随水现影,影虽有殊,月本是一,故名变化法身。 四、虚空法...

《三藏法数》 / 195字 / 6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四荣

(亦名凡夫四倒,出涅槃经并宗镜录) 四荣者,佛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面双树,一荣一枯,故名四荣四枯。以表凡夫、二乘、常、无常等八倒也。此四荣正表凡夫四倒。而言荣者,以凡夫由此四倒,增长惑业,有荣茂之义,故名四荣也。(梵语拘尸那,华言角城...

《三藏法数》 / 393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涅槃声

於梵音显等十字,因兹名為涅槃之十字。」贤愚经及报恩经详记坚誓师子為法师所死之因缘,然不说此十字之事。是有密部经轨之典据耶?抑出於口传耶?宜更考之。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种善根发相

一、息道善根发相。数息观成,入定时,自心安悦,而发善根也。二、不净观善根发相。定中起不净观,捨爱着之所而发善根也。叁、慈心善根发相。於定中起慈悲心,入深定,起清净之善根也。四、因缘观善根发相。於定中起正见,离断常之邪见,得法喜而起善根也。五、念佛善根发相。於定...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二修

一专修,二杂修,唐善导於观经疏,就往生之行,分别正行杂行,更於礼讚,举此二修以料简其得失。即专修為专修正行,杂修為杂修杂行之谓,二行就所行之法而言。二修不外就能行之机而言。空师之所制亦尔。选择集二行章引礼讚文毕曰:「私云:见此文须捨杂修专,岂捨百即百生专修正行...

《佛学大辞典》 / 360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分别功德品

尔时大会,闻佛说寿命劫数长远如是,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得大饶益。于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我说是如来寿命长远时,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得无生法忍;复有千倍菩萨摩诃萨,得闻持陀罗尼门;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乐说无碍辩才;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

《妙法莲华经》 /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 3216字 / 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6日

五正行

净土门所立。往生极乐之正行有五种。对於杂行,故曰正行:一、读诵正行,专讚诵净土之叁部经。二、观察正行,专观想净土之相。叁、礼拜正行,专礼拜弥陀。四、称名正行,专称弥陀之名。五、讚嘆供养正行,专讚嘆供养弥陀。观经散善义曰:「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言正行者...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法退菩提

一、乐在外道出家,谓人之出家,当从正法修习善业成菩提果,若从外道,则增诸邪见,作不善业,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矣。(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不修大慈之心,谓修菩萨行者,当以平等大慈之心,爱念一切众生与其清净法乐,然后得成菩提之果。若非此行,而菩提之心未有不...

《三藏法数》 / 337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开善寺

梁武帝為宝德大士建塔寺名曰开善,礼敬智藏法师使居之。见稽古略二。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钝使

五钝者,钝即迟钝也。谓此五种妄惑,由推前身见等五种利使而生,对利说钝,故名钝使。 一、贪欲使,贪即引取无厌也。谓诸众生,贪着世间色欲财宝,恣纵心情,而无厌足,由此贪惑之所驱役,流转叁界,故名为使。(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嗔恚使,嗔即忿怒,谓诸...

《三藏法数》 / 290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八热地狱

在地之下,故名地狱。婆沙论云:南赡部洲,下过五百踰缮那,乃有其狱。然此地狱,有大有小。大则八寒、八热,小则一一大狱四门,各有四小狱,共为十六;小狱名为游增狱,谓受罪众生,游彼狱时,其苦转增故也。(梵语赡部洲,又云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踰缮那,又云由旬,华言...

《三藏法数》 / 665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业

五种之业也。有四种:(一)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时分不定异熟定业,时分不定异熟不定业也。大毘婆沙论第一百十四曰:「復有餘师,说五种业。谓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各唯一种。顺不定受业中復有二种:一异熟决定,二异熟不决定。」即是。又出俱舍...

《佛学大辞典》 / 589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律师

善解戒律者之称。涅槃经叁曰:「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说是名律师,能解一字。」行事钞资持记下叁之四曰:「一字者律字,以律训法总合大小开遮轻重。故虽博通,指归一字。」叁德指归一曰:「像法决疑经及观心论皆明叁师,谓律师禪师法师也。明练持犯曰律师。」日本取之為僧官之...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种不男

不成完全之男性者有五人。有新旧两解。旧译家之解:一、生不男,生来男根不发育者。二、犍不男,以刀去男根者,如阉竪。玄应音义十四曰:「犍又作[打-丁+虔][利-禾+虔]二形,同居言切,字书犍害也,通俗文以刀去阴曰犍。」叁、妒不男,因见他之婬,方有妒心,而根勃发者。四、变不...

《佛学大辞典》 / 424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菩提流支

又作菩提留支Bodhiruci,菩提鶻露支,译曰道希。北天竺人,魏宣武帝时来洛阳多翻诸经。续高僧传一曰:「菩提流支,魏言道希,北天竺人也。」十地经序曰:「叁藏法师菩提留支,魏言觉希。」二十唯识述记上曰:「菩提鶻露支,此云觉爱,先云觉喜,即魏时菩提流支法师。」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部护摩

护摩法总有六种,其中延命之一法入於增益中而為五种以配五部。诸经轨之说不同。又内外八供,通用於一切法。此二者属於五部,是叁十七尊虽各有所成之悉地,然亦通而皆成一切法,故如是通别互说也。今略解秘藏记之说,先息灾段,以佛母為本尊,佛母者佛眼尊也。两部皆以佛眼為佛部之...

《佛学大辞典》 / 622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正法华经

十卷,西晋竺法护译。是法华译本之初出者。与后出之罗什译大同。但药草喻品中有迦叶之问答及生盲喻。五百弟子授记品之初有入海取宝喻。法师品名药王如来品。有宝盖王及千子善盖太子法供养之事,又诸咒皆翻梵為汉。嘱累品在最后。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二行

一、见行,為我见邪见等迷理之惑。即见修二惑中之见惑也。二、爱行,為贪欲瞋恚等迷事之惑。其中以爱惑為主要,故举一以摄他,即一切之修惑也。行者常作心行。心识之行动也。涅槃经十五曰:「人有二种:一者见行,二者爱行。见行之人多修慈悲,爱行之人多修喜捨。」智度论二十一曰...

《佛学大辞典》 / 480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普门

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种无明

一、根本无明,谓从无始之际,一念不觉,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诸惑烦恼,是为根本无明。 二、枝末无明,谓心、心所法相应而起,即有贪嗔慢疑见等烦恼,是为枝末无明。(心、心所法者,心即心王,心所即受想行也。) 叁、共无明,谓一切结使,共相造作一切诸业,是为共...

《三藏法数》 / 663字 / 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种

一、异熟果,谓诸众生现世作不善业,则招来世恶趣之果。若作有漏善业,则招来世善趣之果。以其异世成熟,是名异熟果。(不善法者,杀、盗、淫、妄也。恶趣者,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有漏善法者,漏即叁界之惑,虽修人天之善,未能断惑故也。善趣者,人、天二道也。) 二、...

《三藏法数》 / 383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清凉国师

华严四祖。清凉国师,讳澄观,字大休,山阴人,姓夏侯氏。身长九尺四寸,垂手过膝,口四十齿,目光夜发。昼乃不眴,日记万言,七行俱下,才供二笔。年十一,出家。尝以十事自励,尝问径山钦西来宗旨,默受印记。住五臺山,疏华严经。后居京师,德宗迎入内,赐号清凉国师。生歷九朝...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声闻叁释

大乘义章十七本云:声闻之名义,汎解有叁:一,就得道之因缘而释,闻如来所说之言教而悟解,故曰声闻。地持论曰:「从他闻声而通达,故名声闻。」二,就所观之法门而释,如地持论所说:我,眾生,人等,唯有名而无实,故目之為声。观此声(即我眾生等)而闻解无我无眾生之义,谓之...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天中天

佛之尊号。天為人之所尊,佛更為天之所尊,故曰天中天。又天有五种,第五之第一义天,即佛也。佛為天之至极,故曰天中天。又為佛之小字。释氏要览中曰:「一日抱太子謁释迦增长大天神庙,庙神石為像,即起礼太子足。王曰:我子於天神中更為尊胜,宜名天中天。」法华经化城喻品曰:...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断食肉品第八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为我说食不食肉功德过失,我及诸菩萨摩诃萨知其义已,为未来现在报习所熏食肉众生而演说之,令舍肉味求于法味;于一切众生起大慈心,更相亲爱如一子想,住菩萨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二乘地暂时止息,究竟当成无上正觉。世尊!路迦耶等...

《大乘入楞伽经》 / 大周于阗国三藏法师实叉难陀奉敕译 / 2594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3日

往还衣

五种衲衣之一。

《佛学大辞典》 / 7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停心

停者,止也。谓修此五法,以止其五种过失之心也。 一、多贪众生不净观,谓多贪欲之人,于男女身分,互相染着,须假作九想不净之观治之,令其贪着之心不起。故云多贪众生不净观。(九想者,胖胀想、青瘀想、坏想、血涂漫想、脓烂想、虫啖想、散想、骨想、烧想也。) 二、多嗔众...

《三藏法数》 / 755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印光法师文钞

释圣量着。无卷数。共九十五篇。徐文霨跋曰:「印光法师,法名圣量,别号常惭,陕之郃阳人。驻锡普陀法雨寺之藏经楼,世罕知者。甲寅岁,高鹤年居士,攫师文稿数篇,印入佛学丛报。霨受而读之,合掌欢喜,叹未曾有。大法凌夷,於今為极。不图当世尚有具正知见者如我师者。续佛慧命...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受戒给牒

谓出家受戒者由官给与其度牒也。稽古略叁曰:「宋宣宗大中十年丙子,勅法师辩章為叁教首座,初令僧尼受戒给牒。」见[戒牒]条。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后五百岁

大集经所说五种五百年中,第五之五百年,斗諍坚固之时也。见[五五百年]条。法华经药王品曰:「若如来灭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同劝发品曰:「后五百岁浊恶世中。」 又佛灭度五百岁之后也。中论一曰:「佛灭度后,后五百岁像法中。人根转钝,深着诸法。」中论疏一末曰:「...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如来五种说法

一、言说,言说者,以言音而说法也。谓如来或说过去、未来、现在之法,或说世间、出世间法,悉为化导众生。乃至恒河沙劫,说无穷尽。虽如是说,而不坏法性,亦不着法性也。 二、随宜,随宜者,随顺众生之所宜也。谓如来所说种种诸法,或偏或圆,或顿或渐,皆是随顺众生之机,称...

《三藏法数》 / 368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转

密教之说,凡自因至果所得之功德,有五位,五位次第转生,故名五转。第一者发心,初发菩提心而求佛果之心也,第二者修行,修叁密之行而趣向佛道也。第叁者菩提,由行因而证果德也。第四者涅槃,果德既满而入於涅槃也。第五者方便究竟,圆满上四德而利他之方便究竟也。此五转,即五...

《佛学大辞典》 / 904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