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2 条搜索结果

六根功德

六根功德者,六根所具之功德也。而此功德,虽具于六根之内,而涉乎世界而成。故有一千二百之数量,所谓世为迁流,界为方位,叁世四方,宛转十二,流变叁迭,一十百千是也。(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四方者,东西南北也。宛转十二者,以四方涉叁世,叁世涉四方,而成十二也...

《三藏法数》 / 737字 / 1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一心约教有异

谓贤祖师一宗判教有五,盖小教,假四谛而说,心得悟解。始教,约第八识心,一切缘生之法皆空,各无自性,而受异熟之果。终教,言恒沙一切性妙功德,具于如来藏心。顿教,即于一念不生之心,无染无净,顿显理性。圆教,主伴圆融,法法无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卷舒自在,总...

《三藏法数》 / 185字 / 1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如来十身

一、菩提身,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于菩提树下,降伏外魔,朗然大悟,成等正觉,是名菩提身。 二、愿身,谓如来本愿,遍周法界,誓度一切众生,故从兜率降生人间,说法利生,酬宿因愿,是名愿身。(梵语兜率,华言知足。) 叁、化身,谓如来随类化现,普应群机,若月临众水...

《三藏法数》 / 370字 / 1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叁乘

声闻乘。缘觉乘。佛菩萨乘。

《法门名集》 / 10字 / 1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持戒十种利益

持戒是菩提之根本,入道之要门,菩萨能坚守护持,则获此十种利益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满足智愿,谓修菩萨行者,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一切智行,一切誓愿,无不满足也。 二、如佛所学,谓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

《三藏法数》 / 452字 / 1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八万四千法门

八万四千法门者,昔佛告喜王菩萨,修习行法,自第一光耀,乃至分舍利,凡叁百五十度无极法门;一一法门各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六度,共成二千一百度无极;于贪、淫、嗔、恚、愚、痴等分四种众生,各以此二千一百度无极,教化而开觉之,合成八千四百度无极;...

《三藏法数》 / 1442字 / 1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意生身

又曰意成身。由Manomaya译之。初地以上之菩萨身。為眾生济度如意受生而得之身,故名。胜鬘经曰:「大力菩萨意生身。」宝窟中末曰:「意生身是初地已上一切菩萨。彼人受生,无碍自在。如心如意,名意生身。」四卷伽经二曰:「意生身者,譬如意去迅速无碍,故名意生。」同经叁说叁...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1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叁藏

修多罗藏。诠戒定二学随机破病。毗尼藏。唯诠戒学。摩德勒伽藏。唯诠慧学。亦名阿毗达摩藏。此叁藏约大小乘分为二藏。所谓声闻菩萨藏。

《法门名集》 / 54字 / 1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十门释经

唐清凉国师将欲解释华严大经,故先总启十种门,列于经前,悬谈一经大意,使知教法兴起,有所自来。然圣人言不虚发,说必有由,非大因缘,莫宣斯典,故第一论教起因缘。因缘既兴,有所起教,不出叁藏十二分教,故第二论藏教所摄。然藏教皆通权、实,今拣权取实,唯圆教收,故第...

《三藏法数》 / 2102字 / 1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十种忍

忍,即安忍,亦忍可也。谓菩萨既断无明之惑,证无生理,法本来寂灭,是故见色闻声,如幻如化,不起妄念而分别也。然此忍体虽一,而随事立名则有十种也。 一、音声忍,音声忍者,谓闻佛深教,即能晓,忍可而不惊怖也。 二、顺忍,顺忍者,谓于理于事,悉能随顺,谛审忍...

《三藏法数》 / 434字 / 1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叁供养

一、财供养,谓以世间财宝及以种种上妙供养具,供养佛、菩萨,是名财供养。(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法供养,谓依佛所说教法,修于众行,乃至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即是以法供养佛、菩萨,是名法供养。(梵语菩提,华言道。) 叁、观行供养,谓...

《三藏法数》 / 197字 / 1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四位

一者愿乐位。二者见位。叁者修位。四者究竟位。愿乐位。地前叁十心菩萨总名愿乐位。但以此智知法身。未以证智见真如。以求欲见故名愿乐。十信菩萨犹受叁界分段生死。分觉生空观。对治阐提不信障。断四住地烦恼。尽分段生死果报。云方入十解之位。十解菩萨生空观成就。对治外道着我...

《法门名集》 / 267字 / 1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忍辱五种功德力

一、能忍所打,谓菩萨以得如响平等智力,虽被人捶打,而能忍受不加报也。(如响者,谓如空谷之答众响也。) 二、能忍所恼,谓菩萨以得镜像平等智力,虽被人恼害,而能忍受不加报也。(镜像者,谓如明镜之现众像也。) 叁、能忍所嗔,谓菩萨以得如幻平等智力,虽被人嗔呵,而能...

《三藏法数》 / 211字 / 1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叁佛

法佛。报佛。应佛。是叁佛也。法佛者。佛之法身也。名为法佛。凡圣俱有。隐显则异。惑障未除。佛者性常隐。烦恼既尽。法身乃现。但由因出。不从生。因有。报佛者。佛之报身。名为报佛。修因得果。名之为报。应佛者。佛之应身。名之为应佛。随惑应现。名之为应。始习闻思修。习能...

《法门名集》 / 127字 / 1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十境

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大乘九部

谓佛所说大乘经,无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经,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佛之...

《三藏法数》 / 852字 / 1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道行般若经序

大哉智度!万圣资通,咸宗以成也。地合日照,无法不周,不恃不处,累彼有名,既外有名,亦病无形,两忘玄莫,喟然无主,此智之纪也。夫永寿莫美乎上干,而齐之殇子;神伟莫美于凌虚,而同之𠉌滞;至德莫大乎真人,而比之朽种;高妙莫大乎世雄,而喻之幻梦。由此论之,亮为众圣宗矣...

《道行般若经》 / 835字 / 1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7日

八忍

於欲界与上二界四諦之理忍可印证之智也,忍可印证欲界之四諦谓之四法忍:一苦法忍,二集法忍,叁灭法忍,四道法忍也。忍可印证色界无色界之四諦,谓之四类忍,一苦类忍,二集类忍,叁灭类忍,四道类忍也。以此八忍正断叁界之见惑也。既断见惑已,而观照明,则為八智,盖八忍是无...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1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七尘

色等之六境,谓之六尘。尘法极於六,无第七尘。故喻无法為七尘。严经一曰:「若无有体而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佛说菩萨曾为鳖王经

昔者菩萨,曾为鳖王,生长大海,教化类,子民群众,皆修仁德。王自奉正,行四等心——慈、悲、喜、护——愍于众生,如母抱育爱于赤子,游行海中,劝化不逮,皆欲使安,衣食充备,不令饥寒。其海深长,边际难限,而悉周至,靡不更历,以化危厄,使众罪索。于时鳖王,出海于外,在边卧...

《生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456字 / 1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

八解脱

第一内有色外观色。初观不净。观道未强。不能坏灭内身。但观外色死尸膀胀。能除欲缚。故名解脱。第二内无色外观色。习行积久。观道增强。能于自身作亡身灭色想。唯观外色死尸膀胀。第叁净解脱。青黄赤白可爱之色。名之为净。观净离缚。名净解脱。第四空处解脱。希求无色。名之为空...

《法门名集》 / 289字 / 11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二十种随烦恼

昏烦恼乱心神之法,随逐众生,造无量业,故名随烦恼也。 一、忿随烦恼,暴怒之心名忿,谓对现前一切违情之境,即发暴怒,恼乱其心,是名忿随烦恼。 二、恨随烦恼,恨即怨恨,谓由忿怒不舍,结怨恨,恼乱其心,是名恨随烦恼。 叁、覆随烦恼,覆即隐覆,谓自作罪恶,不能...

《三藏法数》 / 735字 / 1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药王菩萨本事品

尔时宿王花菩萨白佛言:“世尊!药王菩萨,云何游于娑婆世界?世尊!是药王菩萨,有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难行苦行。善哉!世尊!愿少解说。天、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又他国土菩萨及此声闻众,闻皆欢喜。” 尔时佛告宿王花菩萨:...

《添品妙法莲华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共笈多译 / 2973字 / 10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30日

菩萨摩诃萨乘

菩萨此云道心众生。摩诃萨此云大道心众生。此人发心求佛。自利利人。六度行满。修佛相好。学佛威仪。于叁乘别教中。此是大乘。

《法门名集》 / 50字 / 10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一大事因缘

一即一实相也。其性广博,故名为大。如来出世度生之仪式,故名为事。众生具此实相而能成机感佛,故名为因。如来证此实相而能起应度生,故名为缘。一切如来出现于世,皆为开示一切众生本有实相,令其咸得悟入佛之知见。舍此则非如来出世本怀,经云:如来惟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三藏法数》 / 127字 / 10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如来功德六种相

功德者,如来万行之因,法身之果德也。为令众生如佛修行,皆得成就无上道果,故说六种相也。 一、圆满,谓如来万行具足,种智圆明,于世间、出世间一切功德皆悉成就;超过声闻、缘觉、菩萨之上,故曰圆满。(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无垢,谓如来由证...

《三藏法数》 / 302字 / 10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身口,则防之以禁律;明善恶,则导之以契经;演幽微,则辨之以法相。然则三藏之作也,本于殊应,会之有宗,则异途同趣矣。 禁律,律藏也,四分十诵。法相,阿毗昙藏也,...

《长阿含经》 / 544字 / 10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4日

四摄

布施摄。爱语摄。利益摄。同事摄。菩萨以此四事摄化众生。故名四摄。

《法门名集》 / 26字 / 10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十无尽戒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叁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沽酒。六不说出家在家菩萨过失。七不为贪利自赞毁他。八不故悭。九不故嗔。十不故谤叁宝藏。从今身至佛身不得犯。若有犯失。四十二贤圣法此是菩萨戒。

《法门名集》 / 79字 / 10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六欲天

欲即色欲。四天王以形交为欲,忉利以风为欲,夜摩以抱持为欲,兜率以执手为欲,化乐以视笑为欲,他化但以视为欲也。谓之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亦名最胜,亦名光明,以其所欲不同,故名六欲天。 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谓能护持国土,故居须弥山黄金埵。南方增长天王...

《三藏法数》 / 678字 / 10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十二头陀行

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10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二报

一、依报,依报亦名依果,即世界国土也。谓众生各各随其果报之身,依之而住,故名依报。 二、正报,正报亦名正果,即五阴之身也。谓众生随其所作善恶之业,各各感得此身,正受其报,故名正报。(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藏法数》 / 104字 / 10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对於不而言。显分明说示究竟之实,谓之。未未尽之说,谓之不者,方便(不)、真实()之异名也。圆觉经曰:「得闻如是修多罗教法门,永断疑悔。」又「是菩萨最上教诲大乘。」同略疏一曰:「者,决择究竟显之说非覆相密意含...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10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五种般若

一、实相般若,实相即般若体也。谓明一切法皆空,离一切虚妄之相,故名实相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二、观照般若,观照即般若之智用也。谓因观照明法无相,悉皆空寂,以显即体之用,故名观照般若。 叁、文字般若,文字是能诠之文,般若是所诠之法。能所合成,以...

《三藏法数》 / 411字 / 10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十如是

不异名如,无非曰是。谓十法界,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具十如是因果之法。天台大师依读文,凡有叁转。一云:是相如,是性如,乃至是报如。如名不异,即空之也。二云:如是相,如是性,乃至如是报,名字施设,各各不同,即假之也。叁云:相如是,性如是,乃至报如是,如于...

《三藏法数》 / 558字 / 10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七大

严经所说。七大者地水火风空见识。上五大為该括一切六尘之境者。见者举经中眼根见性之一,使例知其他耳根等之听嗅尝知,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作用也。因之又名根大(经叁)。「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妙德莹然。徧周法界。圆满十虚。寧有方所。循业发现。」识者六根六...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10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二十八宿

大集经云:佛告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等言:过去天仙,云何布置宿曜辰,摄护国土,养育众生?大梵天王等白佛言:过去天仙,分布安置宿曜辰,于四方中各有所主,如云角宿,主于众鸟;亢宿,主于出家求圣道等。尔时佛告梵王等言:我亦使曜星辰,摄护国土,养育众生。汝等宣告,...

《三藏法数》 / 442字 / 10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马头观音

梵名何耶揭梨婆Hayagriva,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六观音之一。以配止观所说六观音之师子无畏观音,為畜生道之教主,是无量寿之忿怒身,以观音為自性身,以马置於头,故曰马头观音,亦曰马头大士。為大忿怒威猛摧伏之形,故称為马头明王。乃五部明王中莲华部之明王也。戴马者,如转...

《佛学大辞典》 / 474字 / 10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大乘叁宝

叁宝者,谓佛法僧,可尊可贵,名之为宝。 一、大乘佛宝,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具足叁身、十身,能现无边相好,是名大乘佛宝。(叁身者,法身、报身、应身也。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

《三藏法数》 / 405字 / 10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二忍

一、众生忍,忍即忍耐,亦安忍也。谓菩萨于一切众生不嗔不恼,如慈母爱子。又若一切众生以种种恶而加于我,心不嗔恚;以种种恭敬供养于我,心亦不喜,是名众生忍。 二、无生法忍,理本不生不灭,今但言不生,故名无生。谓菩萨于无生之法,忍可忍乐,不动不退,是名无生法忍。

《三藏法数》 / 119字 / 10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六和敬

身同。口同。意同。戒同。施同。见同。是谓六同。等修佛法。离慢争。故名和敬。亦名质直心。

《法门名集》 / 33字 / 10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十信菩萨

此是习种性前外凡之位。叁乘人舍本别习。回心向大起十心。一信心。信佛庆住大乘。归宗不二决定无疑。二念心。于六念处忆念不忘。叁精进心。如念而行勤修正观。四慧心。还观人法二种无我。五无定心。解空处寂止心理静。六不退心。正观两融心不退后。七回向心。善会平等回向于舍。...

《法门名集》 / 151字 / 10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叁照

台依华严经所立,喻显彼宗所立之五时教者。一、高山,日出先照高山,以喻佛成道后,最初说华严经,化顿大之菩萨。二、幽谷,日光次照幽谷,以喻於鹿苑说小乘经化声闻缘觉。叁、平地,日光次照平地,以喻说方等经乃至涅槃经,化一般大乘渐入之机。而照平地之日光分食时,禺中,正中...

《佛学大辞典》 / 645字 / 10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唯识论

有二本:一為成唯识论,梵名Vijñānamātrasiddhi-śāstra之异名。一為唯识二十论之略名。唯识二十论,有叁译:一后魏瞿曇般若流支(又作菩提流支)译,一卷,单题曰唯识论,或题曰伽经唯识论。二陈真諦译,一卷,题曰大乘唯识论。叁唐玄奘译,一卷,题曰唯识二十论。家之註释如...

《佛学大辞典》 / 546字 / 10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一觉

一觉者,十界众生本性之觉也。谓六道众生,业惑所覆,不能觉,名为不觉。叁乘之人,断惑证理,未能究竟,名随分觉。惟佛一人,惑净尽,彻见本性,名究竟觉。迷悟虽殊,觉体本一。论云:本来平等同一觉故。是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

《三藏法数》 / 171字 / 9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阿若憍陈如,旧译本际,知本际等,净叁藏译為教,寄归传一曰:「始自教,会初愿以标诫。」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9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一会

一会者,谓如来于灵山会上,与大众说法华经之时也。隋天台智者大师,于光州大苏山修法华叁昧,诵法华经,至药王菩萨品中,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之句,身心豁然,寂而入定。彻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是也。(梵语叁昧,华言正定。)

《三藏法数》 / 105字 / 9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十种鬼

一、怪鬼,谓此鬼宿因多贪,于物非理而取,故受此报;还托于物,即金银草木等精怪也。 二、魃鬼,谓此鬼宿因多淫,为色动乱身心,如风鼓物,故受此报;还托于风,而成魃鬼也。(魃即旱魃。) 叁、魅鬼,谓此鬼宿因多诈,唯凭诈伪,惑乱于人,故受此报;托附畜类,以成其质,即...

《三藏法数》 / 438字 / 9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菩萨行品

于是须菩提白佛言:“唯,世尊!菩萨行、菩萨行者为何事?” 佛告须菩提:“菩萨行者,道行也,是故名为菩萨行。” 须菩提言:“世尊!菩萨行者为在何处行?” 佛言:“于五阴行,空于内外法,于六波罗蜜行,于内外空及有无空作四禅行,于四无形禅行,于四等行,于三十七品行,...

《放光般若经》 /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 1083字 / 9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8月03日

本品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号为菩萨,其句云何?” 佛告须菩提:“菩萨无所有。所以者何?道者无有句、亦无我;菩萨者亦如是。须菩提!譬如鸟飞虚空无有足迹,菩萨者亦如是。譬如梦、幻、热时炎、影,如来所化无所有,菩萨者亦如是。譬如法性及如、真际,亦无所有;譬如...

《放光般若经》 /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 1844字 / 9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8月03日

四邪命食

比丘,当以乞食清净自活,不应以下口、仰口、方口、维口四种邪命之食以自活命也。 一、下口食,谓种植田园,合和汤药,以求衣食,而自活命,是名下口食也。 二、仰口食,谓仰观星宿日月风雨雷电霹雳术数之学,以求衣食,而自活命,是名仰口食也。 叁、方口食,谓曲媚豪势...

《三藏法数》 / 174字 / 9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十二部经

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为十二部经名藏。修多罗者。是一切本经一切论法。从如是我闻至欢喜奉行。无问卷数多少。皆言修多罗。祇夜真说偈不重说。受记经如释迦如来为弥勒授记。于来世当得作佛。是授...

《法门名集》 / 275字 / 9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十度各叁行

度者,超度也。谓此十度各有叁种殊胜行门,菩萨修行此法,则能自利利他,度众生;离生死此岸,越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同证无上菩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施度叁行,此施度有叁种:一、财施,谓以己所有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二、法施,谓...

《三藏法数》 / 877字 / 9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金轮

世界之最底為风轮,此风轮依止虚空,其厚為十六亿由旬。其坚固如金刚。风轮之上有水轮,深八亿由旬。水轮之上有金轮,厚叁亿二万由旬。径十二亿叁千四百五十由旬。由轮形之金刚而成,故曰金轮。此金轮之上有九山八海,是為地轮。自水面至金轮,其深八万由旬。可以知地轮之厚矣。见...

《佛学大辞典》 / 320字 / 9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第一

第一者,即无上甚深之妙理也。其体湛寂,其性虚融,无名无相,绝议绝思。经云:甚深之理不可说,第一谛无声字。是也。(无声字者,谓离语言、文字之相也。)

《三藏法数》 / 72字 / 9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十六观

观无量寿经正宗分所说。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欲未来世之眾生往生,请佛世尊说其所修之法,故佛说此十六种之观门:一、日想观,正坐西向,諦观落日,使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将没之状,如悬鼓形,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此名日想观。二、水想观,次作水想,见水...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9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圣种性有十地菩萨

自此已后是出间圣人之位。初欢喜地。始出凡境初登圣境。庆心内融悦情外发。故地持论云。初证圣处多生欢喜。故名欢喜地。用闻思修慧为加行智。断凡夫我性无明。证遍满功德檀波罗蜜增上。二离垢地。妙修中道芸除法垢故。名离垢地。以加行智断于众生起邪行无明尽。证最胜功德戒波罗...

《法门名集》 / 831字 / 9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阿弥陀种子

字為莲华之种子,亦為即阿弥陀之种子,盖据中图之次第,阿弥陀者涅槃也。见护身法钞。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9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海印叁昧有十

海印是喻。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从喻立称,故名海印叁昧。谓大海澄渟,湛然不动,万象皆现,如印印物。如来智海,清净湛然,一切众生心念根欲,悉在如来叁昧智中,犹海现像也。 一、无心能现,谓如来叁昧法性平等,离名相,不加功用,而能显现一切相,是名无心能现。 二、...

《三藏法数》 / 440字 / 9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尸毘迦

王名,释尊因位為尸毘迦王时,以身施鸽。是檀波罗蜜之满相也。智度论叁十五曰:「尔时毘羯磨天,白释提桓因言:尸毘王其行奇特,世所希有,智人言:是人不久当得作佛,释提桓因言:是事难辩,何以知之?如鱼子,菴罗树华,发心菩萨,是叁事,因时虽多,成果甚少,今当试之。帝...

《佛学大辞典》 / 257字 / 9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叁聚净戒

一切恶无不断。是摄律仪戒。一切善无不修。是摄善法戒。一切众生无不度。是摄众生戒。此叁聚戒者菩萨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叁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两舌。七不恶口。八不贪欲。九不嗔恚。十不邪见。十地论中有五种十善。一者人天十善。二者声闻十善。叁者缘觉十善。...

《法门名集》 / 136字 / 9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佛心印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兜率陀天众宝庄严菩萨宫殿曼拏罗中,无数菩萨相好庄严,知法真际如来子,皆从种种佛刹土来,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大众言:“善男子!有陀罗尼,名佛心印,恒河沙等如来所说。我今利益兜率天人,为令获得相应快乐。若善男子受持、读诵、...

佛心印陀罗尼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 1025字 / 9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23日

十二住地

种性住(十解十行是也)。解行住(十回向是)。欢喜行(初地是)。增上戒(二地是)。增上意住(叁地是)。道品相应增上惠住(四地是)。谛相应增上慧住(五地是)。缘起相应增上惠住(六地是)。有行有开发无相住(七地是)。无行无开发无相住(八地是)。无得住(九地是)。最上菩萨住(十地是)。菩萨是...

《法门名集》 / 184字 / 9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二十重华藏庄严世界海

谓此世界,住在香水海中,莲华之上,种种妙宝庄严,含藏一切世界,深广无穷也。此世界海,有须弥山,微尘数风轮所持;此微尘数风轮,最在上者,名殊胜威光藏,能持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此香水海出大莲华,名种种光明蕊香幢,此世界海,住在其中,四方均平,清净坚固,金刚轮山,...

《三藏法数》 / 1802字 / 9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女人求愿经

昔者菩萨,身为女人,厥婿禀气凶愚妒忌,每出商行,以妻嘱邻独母,母奉佛戒为清信行。时佛入国,王逮臣民靡不受戒,独母闻经,还为妇说之。妇喜叹曰:“斯即无上正真道.最正觉者也。”从母闻佛,即遥稽。斋日母曰:“可往听化乎?”妇喜曰:“可。”寻之城外,忽存婿妒,怅然不悦,旋...

《六度集经》 / 834字 / 9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

九面观音

有九个头面之观世音菩萨像也。大佛严经说观音之圆通,而现眾多之妙容,有一十一。(中略)八万四千烁迦囉云。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9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大乘四向四果

须陀洹向。地前叁贤菩萨是。大乘须陀洹向须陀洹果。初欢喜地菩萨是。大乘须陀洹果斯陀含向。二地四地五地菩萨是。大乘斯陀含向斯陀含果。第六地菩萨是。大乘斯陀含果阿那含向。第七地菩萨是。阿那含果。第八地菩萨是。阿罗汉向。第九地菩萨是。阿罗汉果。第十地菩萨是。佛是大乘罗...

《法门名集》 / 132字 / 9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阿若憍陈如

Ājñāta-kauṇḍimya,旧称阿若憍陈如,阿若居邻,阿若拘邻。新称阿若多憍陈那。阿若名,憍陈如姓。阿若,译作已知,无知,本际。憍陈如,译作火器。最初受济度之五比丘上。文句二曰:「憍陈如,姓也。此翻火器,婆罗门种。阿若者,名也。此翻已知,或言无知,非无所知也,乃至...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9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五明论

内明。因明。声明。医方明。功业明。内明者。佛所说者名教内论。因明能屈他论。自申己。名为因论。声明显示一切音声差别巧便言辞。名为声论。医方明者有四种。一者显示差知病因。二者显示病因。叁者能显示除已起之病。四者显示已除之病令不重起。功业明显示种种世业成就。此五种...

《法门名集》 / 118字 / 9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叁千大千世界

一须弥山一四天下。下阿鼻地狱上至非想非非想天。此为一段。叁界众生如是次第有千须弥山四天下。乃至千非想非非想天。有一大铁围山绕之。名为小千世界。即以小千铁围为数至千。复有大铁围绕之。名为中千世界。亦名二千世界。即以中千名数数之至千。复有大铁围山绕之。名为叁千大千...

《法门名集》 / 287字 / 9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一因

一因者,谓圣凡平等之理体也。盖此理体,佛众生皆性本具,初无增减。然佛悟之而成妙果,众生迷之而流转趣。若全此一因,而修圆顿之行,则能超出叁乘所修之因,而证一乘之果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三藏法数》 / 99字 / 9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难有大疾病。佛自知已即诣彼所。敷座而坐告阿难曰。汝今谛听我有六字大明陀罗尼。能消灾患增益寿命。汝若受持非但自身。复令四众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长夜安隐远离众苦。 复次阿难此六字大明陀罗尼。七十七俱胝佛。并六大...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680字 / 9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小乘九部

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9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菩萨降魔品上

“尔时魔众尽其威力,胁菩提树,不能惊动菩萨一毛。有偈说言: “‘天魔军众忽然集,处处打鼓震地噪, 吹螺及贝种声,唱言:“子欲作何事? 今见此魔大军众,何不起走离此中? 汝今妙色如铸金,面目清净天人仰, 如是身体不久坏,此大魔众难可当。 但看地上及虚空...

《佛本行集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 1797字 / 9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

魔怖菩萨品中

“尔时,彼等魔女辈,善解妇女妖幻之事,更复别为余诳惑法,媚乱菩萨,而说偈言: “‘初春佳丽好时节,果木林树悉开花, 如此美景可欢娱。仁色丰盈甚端正, 现今幼年情逸荡,正是丈夫行乐时, 欲求菩提道甚难,仁可回心受世乐。 宜观我等天女辈,可喜形貌柔软身,...

《佛本行集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 7245字 / 8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

外道计九物生世间

外道,不法本无生,法亦无灭。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无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着,以为一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有九种邪见之论也。 一、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道执一切物,皆从时生。如种植等物,有时生果,有时不生。遂以...

《三藏法数》 / 1193字 / 8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内我

执身外之自在天等以為常一之主宰者,是為外我。执自之身心以為常一之主宰者,是為内我。大日经疏七曰:「若行人不解正因缘修证禪,必当计着自心以為内,彼见万法因心而有,则谓由神我生,设令不依内我必依外我,即是自在梵天等也。」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8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一致

一致者,谓佛乘宗极之趣惟一也。如来设化,始随机宜不同,故有叁乘之说。终归显实,但名佛乘一致之理。钞云:混万化即真,会精粗一致。是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三藏法数》 / 85字 / 8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一地

一地者,一实相地也。地有能生之,一切草木种子皆依于地而得生长,以譬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一切习因种子,皆依五阴之身,增长成熟。至于法华会上,闻佛说一乘法,皆成菩萨。法性五阴,则是一实相地。故经云:一地所生。是也。(习因者,所作之因,习续不断也。五阴者,色阴、受阴...

《三藏法数》 / 127字 / 8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十力

是处非是处力。业力。定力。根力。欲力。性力。至处道力。宿命力。天眼力。漏尽力。是佛十力。是处非处力。善招乐报。恶得苦果。因果相当。名为是处。与上相违。名为非处。佛于是非二处。皆如实知。是名是处非处力。二业力。一切众生叁世业。造业之处。受报之所。皆如实知。是名...

《法门名集》 / 293字 / 8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本际

阿若憍陈如比丘,一译本际。见[阿若憍陈如]条。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8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二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不闻而闻。十二部经其深邃昔来不闻。今因是经得具足闻。先虽得闻唯闻名字。而今于此大涅槃经乃得闻。声闻缘觉唯闻十二部经名字不闻其。今于此经具足得闻。是名不闻而闻。善男子。一切声闻缘觉经中。不曾闻佛有常乐我净不毕竟灭。三宝佛性无差...

《大般涅槃经》 /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 7142字 / 8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5日

不可思议解脱经

维摩经之异名。以此经明不可思议解脱之法门故也。经曰:「维摩詰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 又华严经之异名也。智度论叁十叁曰:「不可思议解脱经中广说。」同一百曰:「又有不可思议解脱经十万偈。」探玄记一曰:「良為此经所说之法皆一摄一切,无不悉是不思议解脱,故以為...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8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如来性品第四之二

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佛世尊有秘密藏。是不然。何以故。佛世尊唯有密语无有密藏。譬如幻主机关木人。人虽睹见屈伸俯仰。莫知其内而使之然。佛法不尔咸令众生悉得知见。云何当言佛世尊有秘密藏。佛赞迦叶。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言。如来实无秘密之藏。何...

《大般涅槃经》 /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 9167字 / 8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5日

五种结界相

五种结界相者,乃是如来制比丘结界之法也。谓比丘若作法事,若行布萨,若建塔寺,或于空地,或在山林,或于水边,随其形量广狭大小,必须结界,以立界相。故说此五种之名相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谓比丘当每月二番聚众,宣说戒法,以净身口意叁业,故云...

《三藏法数》 / 432字 / 8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大辩才天

又曰:大辩天、大辩功德天、辩才天、大辩才功德天、辩天,作辨财者非也。又名美音天、妙音天、妙天音乐等。或為男天,或為女天,但以為女天者多。大日经疏五曰:「次北置萨囉萨伐底Sarasvati,译云妙音乐天,或曰辩才天,次北并置其妃。」是各有妃,故為男天。同十七曰:「妙音是...

《佛学大辞典》 / 450字 / 8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普贤

梵名邲输跋陀Viśvabhadra,又作叁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或译曰普贤,或作徧吉。主一切佛之理德,定德,行德,与文殊之智德,证德相对。即理智一双,行证一双,叁昧般若一双也。故以為释迦如来之二胁士。文殊驾师子侍佛之左方,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方(今反智右理左之说者,...

《佛学大辞典》 / 629字 / 8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八还辩见

还者,复也。辩者,分别也。见,即能见之性也。八还辩见者,以所见八种可还之境,而辩能见之性不可还也。此由阿难不知尘有生灭,见无动摇,而妄认缘尘、随尘分别,故如来以心、境二法,辩其真妄。言心则曰:今当示汝无所还地;言境则曰:吾今各还本所因处。此显所见之境可还,而...

《三藏法数》 / 1025字 / 8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五

师子吼言。世尊。如经中说。若毗婆舍那能破烦恼。何故复修奢摩他耶。佛言。善男子。汝言毗婆舍那破烦恼者。是不然。何以故。有智慧时则无烦恼。有烦恼时则无智慧。云何而言毗婆舍那能破烦恼。善男子。譬如明时无闇闇时无明。若有说言明能破闇。无有是处。善男子。谁有智慧。谁有...

《大般涅槃经》 /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 8899字 / 8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5日

藏教七阶

藏教者,即小乘经律论叁藏教也。阶者,阶级次第也。谓藏教菩萨修行之次第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四弘誓愿,弘者,大也。誓者,要制其心也。愿者,志求满足也。谓菩萨从初发心,观四谛境,发四弘誓,一、未度者令度,即众生无边誓愿度,此观苦谛境。...

《三藏法数》 / 1095字 / 8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