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一、言说,言说者,以言音而说法也。谓如来或说过去、未来、现在之法,或说世间、出世间法,悉为化导众生。乃至恒河沙劫,说无穷尽。虽如是说,而不坏法性,亦不着法性也。 二、随宜,随宜者,随顺众生之所宜也。谓如来所说种种诸法,或偏或圆,或顿或渐,皆是随顺众生之机,称...
《三藏法数》 / 368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Maṇḍala,又作曼陀囉、满荼逻、漫怛罗、蔓陀罗、曼拏罗。略云曼拏、曼荼。新旧之译有种种,旧译多曰坛,又云道场,新译多曰轮圆具足,又云聚集。此中就体而言,以坛或道场為正意,就义而言,以轮圆具足或聚集為本义。即筑方圆之土坛安置诸尊於此,以祭供者,是為曼陀罗之本体,而...
《佛学大辞典》 / 929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譬菩提心萌芽发生,遂成佛果,而託云佛树王也。大日经疏五曰:「下菩提心种子於一切智心地中,润以大悲水,照以大慧日,鼓以大方便风,不碍以大空空,能令不思议法性芽次第滋长,乃至弥满法界成佛树王。」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开权显实之略。是乃法华经一部之说意,天台宗之判释也。权者方便,实者真实。开方便而显真实,乃本经一部之主意。开方便者,指四十餘年之方便说,开示此為方便。不开示之,谓為闭方便门。至於法华,方便之说,装如真实,闭方便之门,故不得见真实之义。然今以开示方便為方便,而知...
《佛学大辞典》 / 611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一、细作方便,方便犹善巧也。谓欲破众生执着色身之相,故佛假喻,微细分析,善巧而说。如金刚经云:叁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宁为多不等。意谓由微尘而成世界,世界本来不实;因四大而成色身,色身本来是假,是名细作方便。(叁千大千世界者,一须弥山、一日月、一四天下、一帝释...
《三藏法数》 / 248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梵名奢摩他,Śamatha毘鉢舍那Vi aśyana译言止观,定慧,寂照,明静。止者停止之义,停止於諦理不动也。此就能止而得名。又止息之义,止息妄念也。此就所观而得名。观者观达之义,观智通达,契会真如也。此就能观而得名。又贯穿之义,智慧之利用,穿凿烦恼而殄灭之也。若就所修之...
《佛学大辞典》 / 828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观无量寿经曰:「恭敬叁宝,奉事师长。」一切之佛陀Buddha,佛宝也,佛陀所说之教法,法宝Dharma也。随其教法而修业者,僧宝Saṁgha也。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也。宝性论叁举所以名宝者,有六义。「偈言:真宝世希有,明净及势力,能庄严世间,最上不变等。」法...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种性者,种别性分也。种即种子,有发生之义。性即性分,乃自分不改之义。璎珞经对别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而论,故有六种性。然性通六位种局在因,故前之四位名种;等觉虽在因,然胜前,得称为觉,故不言种也。(局在因者,谓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皆属于因...
《三藏法数》 / 513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十地寄报者,谓十地菩萨,寄生诸天王等报也。昔金刚藏菩萨为众说十地菩萨修行法门,自行化他,成大功德,感报多作诸天王等,威力自在,化导众生,令修善法也。 一、阎浮提王,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欢喜地菩萨,修行初地法门,成大功德,多作阎浮提王,掌护正法,诸所作业...
《三藏法数》 / 1029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支即支分也。如树,根茎是一,枝条有异。禅中支义亦尔。谓色界初禅有五支,二禅四支,叁禅五支,四禅四支,共为十八支也。初禅天定五支: 一、觉支,初心在缘名觉,谓行者在欲界,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诸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即生身识,觉此色触也。(未到地者,谓在...
《三藏法数》 / 899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对於难行之语。平易之行法。又易行之道。谓念佛之法也。是龙树菩萨之说。十住毘婆娑论易行品曰:「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地。」无量寿经下曰:「易往而无人。」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密教之说,凡自因至果所得之功德,有五位,五位次第转生,故名五转。第一者发心,初发菩提心而求佛果之心也,第二者修行,修叁密之行而趣向佛道也。第叁者菩提,由行因而证果德也。第四者涅槃,果德既满而入於涅槃也。第五者方便究竟,圆满上四德而利他之方便究竟也。此五转,即五...
《佛学大辞典》 / 904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一、能生因,谓第八识能生起眼等诸识,又为一切善恶种子之因,譬如谷麦等种,为发生芽孽之因,是名能生因。(第八识者,即藏识也。) 二、方便因,谓眼等诸识,能为方便引发第八识善恶之种,譬如水土以为发生谷麦等芽孽之方便,是名方便因。
《三藏法数》 / 107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惟愿演说诸佛名号,及本昔所发殊胜大愿。佛言:东方过此十恒沙等佛土之外,有世界名净琉璃,彼土有佛,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行时,发十二大愿。(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 一愿,愿我...
《三藏法数》 / 1534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一自力。世间之人,宿世有善根,不依他人之教诫,自能以精进勇猛之力发菩提心,名為自力。二他力。世间之人,或由他人之教诫,或依他人之感动,遂发菩提心,名為他力。叁因力。世间之人,前世修习大乘之法,依其因力今生见佛及菩萨,而发菩提心,名為因力。四方便力。世间之人,於...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又云不生不灭。 一、性净涅槃,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槃。(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智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
《三藏法数》 / 317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大海浩瀚无边,须凭人导引,乃能顺济。然诸商众,自非一心敬信其言,随所指示,则何以获安隐而致利益哉?菩萨于生死大海,作大导师,令诸有情,皆得远离险难恶趣,证入真空涅槃,故以海导师为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得他信许,菩萨于一切善法悉能了悟,精进勤修,为...
《三藏法数》 / 767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菩萨奉行佛般若,了知本来蕴不生, 佛法众生界悉空,以空三昧起悲智。 如人有德力最胜,善解一切幻化法, 乃至器仗及工巧,而能一向为世间。 彼人父母妻及子,游行远路多冤中, 是人勇猛众所知,安乐还家无怖畏。 大智菩萨为众生,安住第一三摩地, 降伏四魔...
《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 / 864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7日经之序分说叁福,正宗分之末开之為九品。即十六观中下叁观也。观经玄义分曰:「从日观下至十叁观已来,名為定善,叁福九品名為散善。」同序分义曰:「如来方便显开叁福,以应散动根机。」选择集末曰:「九品者,开前叁福為九品业。」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一、如理智,如佛菩萨真諦之理之实智也。或名根本智,无分别智,正体智,真智,实智。二、如量智,如佛菩萨俗諦之事量之智也。或名后得智,有分别智,俗智,徧智。十八空论曰:「如理智,即是无分别智;如量智,即是无分别后智。」佛性论叁曰:「此二智有二种相:一者无着,二者无...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胜鬘,本业,起信诸经论谓之无始无明,菩提心论谓之无始间隔,生死流转之根本惑体也。平等法界之理不达,妄隔平等之理性,谓之无明,又曰间隔。是闇惑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闇惑之心,隔离理性,故名间隔。依此无明之间隔而生种种之烦恼,作种种之业,受种种之果也。而名之為...
《佛学大辞典》 / 903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一、身常恭谨,谓修菩萨行者,当谨守身业,毋令放逸,所谓杀盗淫等一切恶法,断而不行;及诸不善律仪,亦皆无犯,是为身常恭谨。(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言常至诚,谓修菩萨行者,欲修无上正真之道,当守护口业,诚实不虚,所谓妄言绮语恶口两舌之过,悉...
《三藏法数》 / 254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诸说不同,梁摄论十四曰:「如来报障清净,由除七种生死」。而同十卷明四种生死。谓一方便生死,菩萨為利生之生死也,於地前及初叁地感之,灭之而入於四地。二因缘生死,八相示现之生死也,於四五六地感之,灭之而入於七地。叁有有生死,有后有也,於七八九地感之,灭之而入於十地...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一、信坚,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即真谛,无能毁坏,故名信坚。(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坚,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假观...
《三藏法数》 / 499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五种具德之海也。即佛自证之无尽圆明性海藏中五种之义分。旧华严经第叁所谓「尔时普贤菩萨承佛神力,观察一切眾世界海,一切眾生海,法界业海,一切眾生欲乐诸根海,一切叁世诸佛海。」是也。据华严经探玄记第叁谓第一是所依之义,第二是萌发或积聚之义,第叁是轨用之义,第四是行...
《佛学大辞典》 / 416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一、闻慧,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因闻中道之理,知一切法离二边相,故名闻慧。(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二边相者,空有二边之相也。) 二、思慧,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思惟中道之理,发生一切...
《三藏法数》 / 475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叁时无悔者,谓人造作五逆等罪,若于欲作、正作、作已,叁时之中,心无改悔者,是名上品极恶之业,即感地狱之报也。(五逆者,一杀父、二杀母、叁杀阿罗汉、四出佛身血、五破和合僧也。) 一、加行心时,加行犹方便也。谓人欲作恶业之时,必先起心,方便加行,是名加行心时。...
《三藏法数》 / 184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一、自力,谓世间之人,宿有善种,不假他人教诫,而自能以精进勇猛之力,发菩提心,是名自力。(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他力,谓世间之人,或因他人教诫,或因他事感动,遂发菩提之心,则是藉他之力,是名他力。 叁、因力,谓世间之人,先世修习大乘之法,今因见佛及诸菩萨...
《三藏法数》 / 174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一、本觉,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源,离于妄念,即寂而照,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故名本觉。 二、相似觉,谓圆教十信位中,由始觉之功,见、思粗惑既已断竟,尚余无明细惑未破,所觉之理,非真本觉,唯得名为相似,故名相似觉。(十信者,信心、念心...
《三藏法数》 / 402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三藏法数》 / 1984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一、布施方便,谓修菩萨行者,心无悭吝,于身命财,悉皆喜舍,但欲利益众生,不求人之恩报,是为布施方便也。 二、持戒方便,谓修菩萨行者,坚持禁戒,行头陀行,威仪具足;不轻他人,于诸尘境,心无染着,是为持戒方便也。(梵语头陀,华言抖擞。) 叁、忍辱方便,谓修菩萨行...
《三藏法数》 / 537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谓优曇华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曇钵华,时一现耳。」文句四曰:「优曇华,此言灵瑞,叁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谓菩萨常为利乐一切众生,示现世间,而作善友,劝导诱掖,开示教他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遭苦不舍,谓菩萨运大悲心,怜悯六道众生,受诸苦恼,故随类现形,种种开示,令得出离。虽代受其苦,心无弃舍,是为遭苦不舍。(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
《三藏法数》 / 506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一随自意语,佛随顺自意而说自己所证一实等法之语也。二随他意语,佛一向随顺他机而说方便之法,引导眾生之语也。叁随自他意语,佛為眾生说法,半随自证之意,半随他机之意之语也。涅槃经叁十五曰:「如我所说十二部经,或随自意说,或随他意说,或随自他意说。」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生公者,即罗什法师之弟子也。立此四轮者,轮有摧灭之义,能摧灭众生惑业,而超出叁界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善净法轮,谓修五戒十善之法,摧灭四恶趣业,而得天人果报,是为善净法轮。(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十善者,不杀、不...
《三藏法数》 / 364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尔时大云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入世间方便法门。惟愿如来。广分别说。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有生王入法门。毕竟多方便入法门。信心入法门。师子神通法门。世界非世界法门。时一入法门善不善法门。能调恶人法门。有德王入法门。得一切恭...
《大方等无想经》 /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 204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31日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是名究极之真理之嘉名也。或曰真如。或曰法性。或曰实际。皆同体异名也。虽然,诸宗自有常用之语,华严约於中諦,频唱法界,天台约於性具之妙有,盛鸣诸法实相。所以然者以空中之真諦,為诸宗之通谈,妙有之俗諦,独限於台家故也。故言具一字弥显今宗。诸法实相者,诸法為十界因果...
《佛学大辞典》 / 908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尔时无我明妃而为上首。与一切金刚拏吉尼等。俱持五甘露相应。供养世尊金刚萨埵已。饮金刚甘露味。现大威神发欢喜心。语汝金刚拏吉尼等。我此真实极为秘密。供养礼敬一切佛已。于金刚本性我今开示。时诸明妃得大欢喜。右膝着地合掌恭敬听佛所说。佛言如得饮食于美不美勿生厌离。澡...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 / 宋西天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大师法护奉诏译 / 804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3日眼,即照烛之义。瑜伽师地论云:能观众色,故名为眼。眼是总名,从用分别,则有五种。 一、肉眼,肉眼者,假父母气血所成也。即人中能见之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内不见外,见昼不见夜,见上不见下,因有色质障碍故也。 二、天眼,天眼者,谓诸天因修禅定而得也。此眼...
《三藏法数》 / 322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谓难行道与易行道也。龙树所立之名目。初地至不退位有二道。自力修行勤苦而后渐达佛位之困难,以如陆路步行之苦,故称之為难行道。反之而以信方便之念佛,得速至佛位之他力道,恰如水道乘船,无何等苦痛而乐?是名易行道。净土十疑论曰:「论曰於五浊恶世无量佛所,求阿鞞跋致,甚...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谓华严经十住品内,第叁修行住中,令此位菩萨,以十种行,观一切法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观一切法无常,谓此菩萨,但观一切诸法,念念不停,刹...
《三藏法数》 / 644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佛所说,為世之则者,谓之法,此法為眾圣入道之通处,故云门。又诸法并通於一实,故名為门。又為如来圣智游履之处,故名為门。华严大疏二曰:「如来通智游入,故号门。」同演义钞一曰:「并通一实,故得称门。」註维摩经八曰:「肇曰:言為世则谓之法,眾圣所由谓之门。」起信论义...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一、善修事业,谓修菩萨行者,于种种财法惠施众生,无所吝惜;诸佛戒律,坚守护持;遇诸苦难,忍受无悔;诸正法行,精进无怠;安住禅定,心不散乱;以正智慧,照了诸法;乃至种种行业皆悉修习,是为善修事业。(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方便善巧,谓修菩萨...
《三藏法数》 / 296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一、体真止,谓体达无明颠倒之妄,即是实相之真,是名体真止。 二、方便随缘止,方便,犹善巧也。谓随缘历境,安心不动,是名方便随缘止。 叁、离二边分别止,谓不分别生死、涅槃、有无等二边之相,是名离二边分别止。(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 104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天魔中之王也。即欲界第六天之他化自在天主。彼常率眷属向人界為佛道之障碍,其名谓之波旬。但从大乘之法门言之,则深位之菩萨,以大方便力现為魔王,教化眾生也。楞严经六曰:「若不断婬,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维摩经不思议品曰:「维摩詰告大迦叶:仁者十...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对於二諦叁諦而言。谓究竟无二之实义也。与所谓一实諦同。涅槃经第十叁曰:「文殊白佛言:第一义中有世諦不,世諦之中有第一义不,如其有者,即是一諦,如其无者,将非如来虚妄说耶?佛答曰:世諦者,即第一义諦。有善方便故,随顺眾生,说有二諦。」是世諦即第一义諦,言有二諦者...
《佛学大辞典》 / 328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论问云:既说法界一相,佛体无二,何故不唯念真如,复假求学诸善之行?答曰: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净,而有矿(古孔切)秽之垢,若不以方便磨治,终不得净。故说四种方便。(梵语摩尼,华言如意。) 一、行根本方便,谓观一切法自性无生,离于妄见,不住生死;及观一切法因缘和...
《三藏法数》 / 363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亦名七贤,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方,谓方法。便,谓便宜,犹善巧也。谓一切众生,欲出叁界,断除烦恼惑业,而证真空涅槃之理,必先以此七种法门,而为方便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五停心,停,止也,住也。心,即虑知心也。谓众生多贪...
《三藏法数》 / 516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尔时执金刚秘密主。白佛言。世尊愿说诸菩萨摩诃萨等。具智慧方便。所修学句。令归依者。于诸菩萨摩诃萨。无有二意。离疑惑心。于生死流转中。常不可坏。如是说已。毗卢遮那世尊。以如来眼。观一切法界。告执金刚秘密主言。谛听金刚手。今说善巧修行道。若菩萨摩诃萨。住于此者。当...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 / 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 / 1623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一、信分,谓第一会菩提场中,说世主妙严品至毗卢遮那品,名举果劝乐生信分,盖举扬如来依正二报难思之果,劝励当机闻而乐欲生其净信,故名信分。(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依正二报者,身为正报,国土是依报也。) 二、解分,谓第二会普光明殿,说十信...
《三藏法数》 / 717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前礼牟尼尊 炽然烦恼灭 流转退住者 度以升进道 修行微妙法 能离退住过 亦灭一切恶 成就诸功德 佛世尊善知法相。得如实智慧。灭烦恼盛火。出炽然之宅。乘诸波罗蜜船。度无量苦海。以本愿大悲力故不舍众生。为诸修行说未曾有法。度诸未度令得安隐。谓二甘露门。各有...
《达摩多罗禅经》 /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 1353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6日Vajra aśa,金刚界叁十七尊中四摄菩萨之一。以大悲之索,主牵引眾生之德。住成身曼陀罗之南门。秘藏记末曰:「白黄色,右手取索。」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引入方便羂索叁摩地智,自受用故。(中略)得成卫护功德户金刚索菩萨形,住南门月轮。」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摩竭為摩竭提,或摩竭陀之略。国名。肇论曰:「释迦掩室於摩竭,净名杜口於毘耶。」同新疏下曰:「摩竭国名,法华说,如来成佛叁七日中而不说法。智度论七云:佛得道五十七日不说等,义言掩室也。」祖庭事苑一曰:「掩室,言世尊禪定普光法堂也。西域记云:昔如来於摩竭陀国初成正...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复次智上。我念过去世。时有五百商人入海求宝。是时别有一商人。其性刚强猛利暴恶。于海中路而忽相逢彼一商人即生恶心欲谋珍宝彼自思惟。我今宜应设其方便悉断彼诸商人命已。当取珍宝还阎浮洲自受快乐。是时五百商人众中有一商主。名曰善御。其性慈和于一切人常生悲愍。商主一时止...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 / 4242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9日尔时世尊大遍照金刚如来。入一切如来智轮成就金刚三摩地。从定出已。说一切轮内外所作法。 此瑜伽大教王经所作曼拏罗。随于本尊名号连金刚出生称曼拏罗名。然后作息灾增益敬爱降伏等法。当以本尊及诸菩萨。观想持诵已即作此法。若作息灾法。当依佛眼菩萨尊那菩萨。若作增益法。...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 / 3337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3日尔时广严城中有大菩萨离呫毗种名无垢称。已曾供养无量诸佛。于诸佛所深殖善根。得妙辩才具无生忍。逮诸总持游戏神通。获无所畏摧魔怨力。入深法门善于智度。通达方便大愿成满。明了有情意乐及行。善知有情诸根胜劣。智度成办说法淳熟。于大乘中决定修习。于所作业能善思量。住佛威...
《说无垢称经》 /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 1233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9日法之幽妙谓之深,深之极谓之甚。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又曰:「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探玄记十一曰:「超情曰深,深极曰甚。」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一、根胜,谓菩萨根性聪利,胜于一切声闻、缘觉,是名根胜。(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道胜,为菩萨以慈悲心修行六度,既自度已,复能度脱一切众生,胜于声闻、缘觉但能自度,不能度他,是名道胜。(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叁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
《三藏法数》 / 215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依正者,依即所依国土,正即能依之身也。 一、依内现依,依内现依者,谓于国土中又现一切国土也。如成就品云:一一尘中难思刹,随众生心普现前,一切刹海靡不周,如是方便无差别。是也。 二、正内现正,正内现正者,谓于一身中,复现一切身也。如现相品云:如来一一毛孔中,一...
《三藏法数》 / 281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如我力所能 演说退过已 今当说住过 修行者善听 若于入出息 无见亦无觉 不解方便求 是则初门住 闻慧既已生 应起思慧念 不善解次第 愚痴住所缚 若数已成就 息去应随去 不知随顺法 是说修行住 如佛问比丘 谁习安般念 有一比丘答 是念我修习...
《达摩多罗禅经》 /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 199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6日叁土之一。為度凡夫二乘化作之国土。申言之,即变化身之住土也。此中有净土与秽土之别。如娑婆者為秽土之化土,如兜率者為净土之化土。化士由所住之佛身而名之。例如此娑婆世界,自眾生言之,则為眾生自业所招之眾生秽土,然佛為度二乘凡夫,以化身出於此土时,自以神通力,而变现...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一、恒行法施,谓修菩萨行者,当以如来所说正法,广为一切众生而作利益;于己之心,无复吝惜。是以无量福德由此而生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起大悲心,谓修菩萨行者,常运大悲心利益一切,于诸破戒众生,方便遮止,不令为恶。是以无量福德由此而生也...
《三藏法数》 / 250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密教所说身口意之叁密也。大日经疏一曰:「一者身密门,二者语密门,叁者心密门,行者以此叁方便自净叁业。即為如来叁密之所加持。乃至能於此生满足地波罗蜜不復经歷劫数。备修诸对治行。」又「然此毘卢遮那内证之德。从一一智印各现执金刚神。形色性类皆有表象。各随本缘性欲引摄...
《佛学大辞典》 / 159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真言教之异名。教法坚利如金刚也。瑜祇经曰:「以金刚自性,光明徧照,清净不坏,种种业用,方便加持,救度有情,演金刚乘,唯一金刚断烦恼。」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毘卢遮那叁摩地法曰:「演说如来叁密门,金刚一乘甚深教。」梵名Vajra-yāna,但於印度特指佛教中阴阳和合派之教义,...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一、怜愍相,谓菩萨以慈悲菩提之心,愍念一切众生,广行方便,饶益摄受,是为怜愍相。 二、爱语相,谓菩萨能于一切佛法,巧妙宣说,柔言软语,令诸众生,而得正信,是为爱语相。 叁、勇健相,谓菩萨为众生故,于诸难行苦行而悉行之,不生退屈,是为勇健相。 四、开手相,开手...
《三藏法数》 / 189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法相宗所立有空中之叁时教也。此有年月之叁时教与义类之叁时教二者。年月之叁时教者。一、第一时教,佛成道最初為破外道凡夫实我之执,说四大五蕴等诸法之实有而明人我之為空无。四阿含等之小乘经是也。二、第二时教,佛復為破小乘眾实法之执,说一切诸法皆空之理,即诸部之般若经...
《佛学大辞典》 / 328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一、分段生死,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六道众生,随其业力所感果报身,则有长有短;命则有寿有夭,而皆流转生死,故名分段生死。(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变易生死,因移果易,名为变易。谓声闻、缘觉、菩萨虽离叁界内分段生死,而有方...
《三藏法数》 / 175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释迦牟尼佛在因位时為大医王,疗一切之病,病者甚多,力不足,懊恼而死,生於忉利天。自思惟我今生於天,享福报,然於人无益,自以方便捨天寿,生於娑伽陀龙王宫中,為龙之太子。身已长,又方便而死,生於阎浮提中為大国太子,名曰能施,生而好施,年长大,自身所有皆尽。乃告父母...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一、吐舌相。经曰:「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长舌者,不妄语之报也,故表法华经迹门之开权显实,本门之开迹显远,所说真实,不為虚妄,而出广长舌也。 二、通身毛孔放光照十方。经曰:「一切毛孔放於无量无数色光,皆悉徧照十方世界。」是表佛慧之究竟也,初於序品中,...
《佛学大辞典》 / 748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一、位不退,谓别教菩萨从初住位中断见惑,二住至七住位中断思惑,则永不退失超凡之位,故名位不退。(初住即十住,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 二、行不退,谓别教菩萨从八住已去,至十行位中,伏断尘沙之惑...
《三藏法数》 / 206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世尊往昔因中,在山修道,号善慧比丘,得五种奇特梦,走白普光如来,请为解说所梦之相。(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梦卧大海,普光云:梦卧大海者,汝身现居生死海中,未到彼岸,未证涅槃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梦枕须弥,普光云:梦枕须弥者,以表出生死海,登...
《三藏法数》 / 263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一、世间方便,谓诸菩萨,或为自利,或为利他,示现种种善巧方便。此之方便,依有所得,有所执着,是名世间方便。 二、出世间方便,谓诸菩萨,但为利他,不为自利,示现种种善巧方便,此之方便,依无所得,无所执着,是名出世间方便。
《三藏法数》 / 101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依谓依报,即世间国土也。为身所依,故名依报。正谓正报,即五阴身也。正由业力感报此身,故名正报。既有能依之身,即有所依之土,故国土亦名报也。六道众生,因有漏业,而感生死之身,即依秽恶国土而住;诸佛菩萨,因无漏清净业,而感法性之身,即依清净国土而住,今云依正无碍...
《三藏法数》 / 733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逗者止也投也,小大顿渐之教法各止住於其机类而不通融於他也。又各投合其机而与以应分之益也。总就方便教上而言。说文曰:「逗,止也。又通作投。」正韵「物相投合也。」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有二种:(一)顺流十心,一、无明昏暗。谓诸眾生从无始以来,暗识昏迷,无所明了,為烦恼所醉,於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瞋痴,广作诸业,由是流转於生死也。 二、外加恶友。谓诸眾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法,益加惑我,无由开悟而修善业,以是流转於生死...
《佛学大辞典》 / 982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复次宣说一切金刚仪轨瑜拟尼方便灌顶戒。谓分别刹那饮食喜等。诸佛如来安住鑁字。正等一相得灌顶成就。复次金刚萨埵白佛言。世尊如是鑁字云何说为拏吉尼戒。如来为调御师愿为我说如其次第。佛言是中鑁字唯一体性最上庄严。为阿赖耶诸佛宝藏。于初喜等分别刹那住妙乐智。谓庄严果报...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 / 宋西天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大师法护奉诏译 / 905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3日法华经第叁之终说化城之喻之品名也。化城者,一时化作之城郭也。其喻意以一切眾生成佛之所為宝所,到此宝所,道途悠远险恶,故恐行人疲倦退却,於途中变作一城郭,使之止息,於此处养精力,遂到宝所,佛欲使一切眾生到大乘之至极佛果,然以眾生怯弱之力,不能堪之,故先说小乘涅槃...
《佛学大辞典》 / 343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 《化城喻品》 / 本站介绍:妙法莲华经一、信不退,谓十信位菩萨发大信心,笃信中道圆妙之理,常住平等,不迁不变,信行满足,而无退转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二、位不退,谓菩萨十信满足,入十住位,乃至十行、十回向位,即得分见法身,住正定位...
《三藏法数》 / 491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华严所立。说一切眾生悉可成佛之道之教法,谓之佛乘。此法不分二乘叁乘等,说唯一成佛之法,故又云一乘。华严法华所说之圆教是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如来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说法。」又曰:「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别说叁。」叁藏法数叁十二曰:「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眾...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观音之别号也。楞严会上大小二十五圣各自说所证之圆通方便。佛勅文殊料简是非。文殊歷评已。独以最后观世音之耳根圆通為最上。以此土眾生六根中耳根為最利,故以耳根為圆通之方便而為最上也。因而二十五圣中圆通之名,独冠於观音。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身密,语密,意密也。今分為如来自证之叁密与眾生修行之叁密而辨之,如来叁密者,身语意之叁业,本来平等,身等於语,语等於意,皆徧法界,谓為法佛平等之叁密。然则一切之形色為身密,一切之音声為语密,一切之理為意密也。而谓之為密者,非秘隐於人之谓,乃以此等之义為法佛自证...
《佛学大辞典》 / 709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一、入空解脱门,谓菩萨观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无作无受,如是通达,名空解脱,是为菩萨实德。(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入无我无愿门,谓菩萨观一切法皆无有我;而于叁界之中,无所愿求。虽得涅槃,恒起大悲,乐度众生,是为菩萨实德。(叁界者,欲...
《三藏法数》 / 225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我已略分别 不净退减分 如其住过相 今当次第说 修行烦恼业 增长内充满 不晓知度法 愚痴缚令住 自于身少分 背净坏皮色 不知升进法 烦恼增故住 或有渐升进 遍身见坏相 不能求外缘 乐观内身住 若于外境界 修行心乐进 欲去应随去 方便勿令住...
《达摩多罗禅经》 / 东晋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 298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6日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优禅延国,住旃茶钵树提王园,其中多有诸娑罗树、多罗树、迦尼迦罗树、尼拘罗树、博叉树、优昙钵罗树;复有婆师华、陀腻迦华、阿提目多华、瞻婆华,阿叔迦树、波吒罗树,以为庄严;又有泉井、池沼、江河、清流庄严;又有青、黄、赤、白莲华遍诸水上;鹅、雁...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 / 宋天竺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 / 7494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