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āhuasura,具曰罗睺罗阿修罗。四种阿修罗王之一。罗睺罗译执月。此阿修罗王与帝释战时,能以其手执日月,障蔽其光,故名。法华文句二曰:「罗睺者,此云覆障,障持日月者也。」法华嘉祥疏二曰:「罗睺者,此云障持,又云吸气。(中略)问何故修罗手障月?答:婆沙云:月是帝释军...
《佛学大辞典》 / 334字 / 7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Agni,又作阿祇尼,阿拟尼。译曰火。印度神话,地上神之最高神。吠陀八天之一。為火神,拟人化為火者也。梨具吠陀千二十八偈颂中,因陀罗(即帝释)外此神之讚歌最多,可知此神在古代与帝释并為印度人所崇拜。后為护世八天之一,司东南之方位,咸信為神人间之媒介者,保护人家监守...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7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Vajrarāga,位於金刚界曼陀罗第一成身会中,东方月轮五尊中阿閦如来左方之菩萨也。司大悲爱染。秘藏记末曰:「左金刚爱菩萨,肉色,持箭。」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爱大悲箭叁摩地智,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刚爱菩萨形,住阿閦如来左边月轮。」出生义曰:「於一切如...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7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无上之正觉也。佛觉悟一切法之真智也。梵云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译曰无上正等正觉。七佛经曰:「如是出家时,速成无上觉。」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7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翻译梵本之道场也。佛祖统纪四十叁曰:「天息灾述译经仪式,於东堂面西粉布圣坛(作坛以粉饰之事在藏经),开四门,各以一梵僧主之,持秘密咒七日夜。又设木坛布圣贤名字轮(坛形正圆,层列佛大士天神名佐,环遶其上,如车轮之状),目曰大法曼拏罗(此云大会)。请圣贤阿伽沐浴(...
《佛学大辞典》 / 644字 / 7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Piśācā,又作毘舍遮,辟舍柘,毕舍遮。持国天所领鬼之名称。孔雀王咒经下曰:「毘舍闍,梁云颠鬼。」玄应音义二十一曰:「毕舍遮,旧云毘舍闍,又作毘舍遮,鬼名也。饿鬼中胜者也,亦言颠狂鬼也。」同二十四曰:「毕舍遮,旧经中名毘舍闍,亦言辟舍柘。」慧苑音义下曰:「毘舍闍王...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7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南麼叁曼多勃驮喃。阿哦娜曳。莎訶。初句归命诸佛如常,第二句阿哦娜曳者是火之义,以此中最初之阿字為种子。以一切诸法本不生之故,即与金刚智体相同,哦是行之义,以诸法本不生之故,虽具万行,亦无所行,是故名為无师自觉,若是為无师自觉,即是与大空之徧一切处相同。故娜字之...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7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唐大慈恩寺玄奘叁藏,姓陈,偃师人,俗名褘。兄长捷,先出家,在洛阳净土寺。师十叁岁,亦入净土寺出家,就慧景听涅槃经,於严法师受摄大乘论,令名夙着。 武德元年,与兄共入长安,寻赴成都,就道基宝迁二师,学摄论,毘曇,就震法师听讲发智论,五年受具足戒,又习律部。既而往...
《佛学大辞典》 / 1172字 / 7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依南山之旧律家,则覆肩衣祇支為二物,覆肩衣為覆右肩者,祇支為覆左肩者,是比丘尼受持五衣中之二衣也。其本制兴於比丘尼。但智度论记佛,对阿难特听覆肩衣,别有缘由。又汉地之风,不好露体,故倣阿难,两用祇支与覆肩衣。遂製出缝合两衣而為褊衫者云。此以四分律以叁衣与祇支及...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7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九净肉者,律中但开不见、不闻、不疑叁种。楞严要解加自死、鸟残,为五种。而此经复加不为己等,是为九净肉也。然如来护生戒杀,而听比丘食此净肉者,盖因地多沙石,草菜不生之处,听以活命。此亦权巧方便耳。若大慈利物,皆所应断。故此经复制诸比丘悉不得食也。 一、不见杀,...
《三藏法数》 / 421字 / 7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又云八大金刚童子,不动尊之使者也。八大童子仪轨曰:「一慧光菩萨,二慧喜菩萨,叁阿耨达菩萨,四指德菩萨,五乌俱婆誐,六清净比丘,七矜羯罗,八制吒迦,是等使者,四智四波罗蜜,為亲随顺大日教令故显现此形,围绕圣无动尊也。」 一、慧光童子,面貌少忿怒,着天冠,身色黄白...
《佛学大辞典》 / 612字 / 7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五相具备,成就本尊身之观行也。又作五相成身观,五转成身,五法成身。一通达菩提心,二修菩提心,叁成金刚心,四证金刚身,五佛身圆满。成此五相之观而显得金刚界之佛身也。金刚顶大教王经一说一切义成就菩萨(悉多太子),蒙诸佛警觉开示而修证五相之轨则。十八会指归曰:「毘虑...
《佛学大辞典》 / 805字 / 7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聚者,集也。由众生罪有重轻故,佛制诸戒,结罪不一,因随其重轻,集分六类,故云六聚也。 一、波罗夷,梵语波罗夷,华言弃。谓犯此罪者,永弃于佛法之外也。又云极恶。释义有叁:一者由犯此戒,道果无分;二者不与僧中共住;叁者舍此身已,当堕地狱;故名极恶。 二、僧伽婆尸...
《三藏法数》 / 435字 / 7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又作妙喜国。东方阿閦如来净土之名。法华经化城喻品曰:「东方有二佛,一名阿閦在欢喜国。」维摩经见阿閦佛品曰:「有国名妙喜,佛号无动。」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7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一作阿揭陀Agada,药名。译曰普去,无价,无病,或作不死药,丸药。玄应音义二十四曰:「阿竭陀药,又言竭陀,或云阿伽陀。梵言讹转也,此云丸药也。」慧琳音义二十五曰:「阿揭陀药,阿云普,竭陀云去。言投此药,普去眾疾。又阿言无,竭陀云价,谓此药功高,价直无量。」慧苑音...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於前六聚中分突吉罗罪之一為恶作恶说,即身口二业,而第六為突吉罗,第七為恶说。行事钞中一曰:「言七聚者:一波罗夷,二僧残,叁偷兰遮,四波逸提,五提舍尼,六突吉罗,七恶说。」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顶上之髮结為五髻者。西域之童子形。唯识述记一末曰:「般遮尸弃Pañcaśikhin,此言五顶,顶髮五旋,头有五角。」 又五体之佛顶尊也,见[佛顶尊]条之五佛顶。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四藏者,即经、律、论、咒也。以其各各含藏一切文理,故名藏也。 一、经藏,经藏者,即如来所说一大藏,大小乘诸经也。经,法也、常也,十界同遵,谓之法。叁世不易,谓之常。又云契经,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
《三藏法数》 / 267字 / 6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一、马鸣尊者,马鸣乃西土十一祖也。东天竺国人。说法时,能感群马,得解悲鸣,故曰马鸣。依百本大乘经,造起信论,是为初祖。 二、龙树尊者,龙树,乃西土十叁祖也。南天竺国梵志之裔。始生之日,在于树下,因入龙宫,而得成道,故号龙树。申明起信论义,是为二祖。(梵语梵志...
《三藏法数》 / 573字 / 6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显教转八识而成就四智,以立為究竟之报身如来。密教於此加第九识所转之法界体性智而為五智,以為金刚界智法身之大日如来:一、法界体性智,是转奄摩罗识所得。法界有差别之义,诸法差别,其数过於尘沙,是為法界。法界体性即六大也。大日住於此六大法界之叁昧,名為法界体性智,主...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6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又名疟病法。加持病疟人使之平癒之法也。法令病者南向,修法者坐其后方,先作护身法,并结结界之印,防恶魔障碍,次结弥陀定印,入於冥想,观念病者之心月轮,有鍐、吽、怛洛、紇哩、恶之五字,此五字如其次第变為大日、阿閦、宝生、弥陀、不空之五佛,此五佛又成五大明王,不动明...
《佛学大辞典》 / 289字 / 6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即空宗与性宗。此於相宗之外,又於性宗中分别者也。就经论上而言,则般若经四论已上,就八宗上而言。则叁论已上,均显寂灭之真性,宜统名性宗,然此中以阳破诸相為主,而阴显真性,直有显示真性之二门,即遮詮与表詮之相违,前者名空宗,后者正名性宗。以之料简八宗,则叁论之一宗...
《佛学大辞典》 / 952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观音之住处,补多罗山Potalaka之别名。六十华严经五十一记善财童子之南询曰:「渐渐游行,至光明山。登彼山上,周徧推求,见观世音住山西阿。」探玄记十九曰:「光明山者,彼山树华,常有光明,表大悲光明普门示现。此山在南印度南边,天竺本名逋多罗山,此无正翻,以义译之,名小...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6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亦名四断,出法界次第) 正则不邪,勤则不怠。毗婆沙论云:断已生恶法,犹如除毒蛇;断未生恶法,如预防流水;增长已生善,如溉(居代切,灌也)甘果栽(栽,苗也);未生善令生,如钻(祖官切,穿也)木出火,故名四正勤。(梵语毗婆沙,华言广解。) 一、已生恶令永断,谓五...
《三藏法数》 / 289字 / 6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秘密之法藏也。甚深秘奥,唯為佛与佛之境界,非凡常所可了知之法门,故曰密。又如来能护念深法,苟非其器,则秘之而不说示,故曰秘。故秘密藏之名,在诸经為显其深甚秘极之通名也。圆觉经曰:「惟愿不捨无遮大悲,為诸菩萨开秘密藏。」涅槃经二曰:「我今当令一切眾生及以我子四部...
《佛学大辞典》 / 497字 / 6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Dhāraṇi,又曰陀罗那,陀邻尼。译作持,总持,能持能遮。以名持善法不使散,持恶法不使起之力用。分之為四种:一法陀罗尼,於佛之教法闻持而不忘也,又名闻陀罗尼。二义陀罗尼,於诸法之义总持而不忘也。叁咒陀罗尼,依禪定发秘密语,有不测之神验,谓之咒,咒陀罗尼者,於咒总持...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6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一、所信因果,谓华严第一会,菩提场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自第一卷至第十一卷,共六品。前五品,显舍那依正果德;后一品,明佛本因,令人信乐,故名所信因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成道说法之处,故云菩提场。六品者,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叁昧品、世界成就品...
《三藏法数》 / 859字 / 6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如来有十大弟子,此后大法会之大导师或灌顶式之大阿闍梨等拟之,引率十弟子,以是亦曰阿闍梨弟子。陀罗尼集经十二曰:「阿闍梨把香炉出,领六弟子,一一弟子各执一事,一人执华水,二人共舆煮熟五穀,一人擎食盘,一人擎蜜水盏,一人执炬火,随阿闍梨后行。普施与一切陪从,并及守...
《佛学大辞典》 / 294字 / 6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咽已下六十种好。咽已上二十种好。是为八十种好。咽下六十种。足二十抓指手足八处表里平满。两踝两膝两[阿-可+坐]两肩两腕两股两臂藏相两圆两膊两胁两腋两乳腰背心脐咽覆(悉皆妙好。是名咽下六种十好)咽上二十者。上下耳齿两唇两龂两颊两发鬓两眼两耳两鼻孔两眉两额两角。已上是名...
《法门名义集》 / 194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流者,即见、思二惑也。此惑能漂流众生,入生死海故也。谓四果之人,因修四谛之法,能断见、思之惑,而不流转叁界,故有七流之义焉。(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曰思惑也。四果者,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
《三藏法数》 / 684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一、名寻思,谓于诸法之中,推求一切名字,皆悉不实,是为名寻思。 二、事寻思,谓于诸法之中,推求五阴等事,生灭无常,皆悉不实,是为事寻思。(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叁、自体假立寻思,谓于诸法,能诠名字,及所诠义理中,推求自体,惟是假立名言,...
《三藏法数》 / 168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Vai ulya,又作鞞佛略,裴佛略。新云毘富罗。十二部经之第十。译曰方广经。称方正广大之经典。小乘之长阿含经,大乘之华严法华等诸经是也。若对於小乘,则一切之大乘经悉為方广经。大乘义章一曰:「毘佛略经,此名方广。理正曰方,义备名广。若依小乘,诸正為方,言多曰广。」慧...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四方之四佛也。金光明经寿量品曰:「於莲华上有四如来:东方名阿閦,南方名宝相,西方名无量寿,北方名微妙声。」观佛叁昧海经本行品曰:「东方阿閦,南方宝相,西方无量寿,北方微妙声。」大日经具缘品曰:「东方号宝幢,南方大勤勇徧觉华开敷,北方不动佛(同疏曰:不动非其本名...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6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一、杀父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 二、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
《三藏法数》 / 477字 / 6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Vasubandhu,梵名婆藪槃豆,又曰婆修槃陀,译曰天亲,新作伐苏畔度,译曰世亲。波藪译曰世天,毘纽天之异名也。以父母求世天亲爱而名。或言為天帝之弟,故名天亲,婆藪槃豆传曰:「婆藪槃豆者,北天竺富娄沙富罗国(译曰丈安国)人,佛灭后九百年而出,兄弟叁人,皆名婆藪槃豆,长...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6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毘陀罗法所用之鬼名。菩萨戒疏咸註中曰;「毘陀罗者。西土有咒法。咒死尸令起。谓使鬼去杀人。」文句十下曰:「吉遮起尸鬼。」见[毘陀罗]条。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Āṣāḍha,又作頞沙荼,阿沙荼。比丘名,此人為比丘尼所度而得度。见阿育王经九,经律异相十七。 又译曰四月,见西域记二,梵语杂名。 又星宿名。译曰箕宿。斗宿。见翻梵语。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
《三藏法数》 / 1259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叁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6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五种之业也。有四种:(一)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时分不定异熟定业,时分不定异熟不定业也。大毘婆沙论第一百十四曰:「復有餘师,说五种业。谓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各唯一种。顺不定受业中復有二种:一异熟决定,二异熟不决定。」即是。又出俱舍...
《佛学大辞典》 / 589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佛叁身之一。又名应化身,变化身。為眾生变化种种形之佛身也。有广狭二门,广门之化身者,谓对二乘凡夫示现之种种佛身,及六道异类之身,总為化身也。佛地论七曰:「变化身者,為欲利益安乐眾生,示现种种变化事故。」成唯识论十曰:「变化身,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梵语阿难,华言庆喜。经云:佛语文殊师利言:阿难事我二十余年,具足八种不可思议。是故,我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不受别请,谓阿难事佛二十余年,虽多闻第一,出诸弟子之上,动必随众,未尝受别施主之请,背众而食也。...
《三藏法数》 / 474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藏即含藏之义。谓经律论等皆能含藏无量法义故也。 一、素呾缆藏,梵语素呾缆,即修多罗,华言契经。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之谓法,叁世不易之谓常。经云:若彼有情,乐处山林,常居闲寂,修静虑者,而为彼说素呾缆藏。是也。(十界者,佛...
《三藏法数》 / 478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战遮婆罗门女,以木盂覆腹,诣佛所。於大眾中,言是佛子。天帝化白鼠,咬断其绳而落木盂,大眾大笑。见[旃遮]条。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又作阿防。狱卒名。译曰不群。五苦章句经曰:「狱卒名阿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持刚铁釵。」五分律二十八曰:「悉见地狱诸相阿傍在前。」法苑珠林八十四曰:「牛头阿傍。」又单云旁。铁城泥犁经曰:「泥犁卒,名曰旁,旁即将人前至阎罗所。泥犁旁,言此人於世间為人时...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Ajita,旧称阿逸多,阿嗜多。新称阿氏多,阿制多。译曰无能胜,最胜之义。是弥勒菩萨之字。维摩经什註曰:「弥勒,姓也。阿逸多,字也。南天竺婆罗门子。」玄应音义二十六曰:「阿氏多,此云无胜,旧言阿嗜多,或作阿逸多,皆讹也。是弥勒今生名也。」慧苑音义上曰:「阿逸多,正...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梵语Khaḍga,又作竭誐。译云刀或剑。求祈愿成就时所用七物之一。大日经悉地出现品所谓:「如是计都,朅伽,伞盖,履盖,真陀摩尼,安饍那,药卢遮那等。」是也。慧琳音义叁十六曰:「朅伽唐云剑。」大日疏十一释朅伽曰:「刀以鑌為骨柄。」 又(动物)翻译名义集曰:「朅伽此云犀...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姚秦罗什最后译出梵网经中之菩萨心地戒品第十,為二卷,题曰梵网经卢遮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后别录此下卷中偈颂已后所说之戒相為一卷,以便诵持。台祖智者名之曰菩萨戒经,弟子章安,记智者之说作义疏二卷。又华严之法藏,题曰梵网经卢舍那佛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今刊本略称梵...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密教之说,凡自因至果所得之功德,有五位,五位次第转生,故名五转。第一者发心,初发菩提心而求佛果之心也,第二者修行,修叁密之行而趣向佛道也。第叁者菩提,由行因而证果德也。第四者涅槃,果德既满而入於涅槃也。第五者方便究竟,圆满上四德而利他之方便究竟也。此五转,即五...
《佛学大辞典》 / 904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真言之法阿字转為恶如其次第,即於东南西北四方,显发心,修行,菩提,涅槃之四德,故谓之四转。大日经疏十四曰:「若见阿字当知菩提心义,若见长阿字当知修如来行,若见暗字当知成叁菩提,若见噁字当知证大涅槃。」又曰:「如阿字单是菩提心,若傍角加画即是行,此是菩提心并行也...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Āmra,一作菴罗,菴没罗。果名。新称阿末罗,阿摩洛迦,菴摩洛迦等。旧称菴摩罗,阿摩勒,菴摩勒等。译曰无垢清净。谓如林檎。汉字之使用混乱。Āmra相当於菴罗,菴没罗,Amara译曰天果,Amala译曰无垢,通用阿摩罗,菴摩罗等。汉名混用之而不分明。西域记八曰:「阿摩落迦。印度药...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小乘经典第四期之结集,為说一切有部所传。有两说:一佛灭后四百年,集五百罗汉与五百菩萨,迦旃延罗汉為上座,马鸣菩萨為笔者,造阿毘达磨之毘婆沙一百万偈。一佛灭后四百年,当健陀罗国迦腻色迦王时集五百罗汉,世友菩萨為上首,造鄔波第鑠论十万颂,以释经藏,造毘那耶及阿毘达...
《佛学大辞典》 / 639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胎藏界之诸尊如其位安置於坛场者,曼陀罗為坛场之义,轮圆之义,坛中安置十叁大院四百十四尊,一切之功德轮圆具足者,是胎藏界之曼陀罗也,此曼陀罗乃显眾生本具之理性者,故又名因曼陀罗,理曼陀罗,以东方為发因之位,故亦名东曼陀罗,其理性清净无垢之德,喻之莲华,故亦名莲华...
《佛学大辞典》 / 264字 / 6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又曰鞞世师。新称吠世史迦Vaiśeṣika,译曰胜。古仙所造之论名。成劫末,人寿无量岁时,有外道出世,名嗢露迦,译曰鵂鶹。又号羯拏僕,译曰食米斋。此人多年修道,成就五通。证六句义為宗,因而造论,名吠世史迦,此译曰胜论。以诸论无匹故也。以彼為胜论之师,故亦称胜论师。其后...
《佛学大辞典》 / 519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小乘之大眾部立四藏。加杂藏也。杂藏者诸大乘经也。增一阿含经序品曰:「契经一藏,律二藏,阿毘曇经為叁藏。方等大乘义玄邃,及诸契经為杂藏。」智度论四十九曰:「四藏者所谓阿含、阿毘曇、毘尼、杂藏。」分别功德论一曰:「阿难所撰今四藏是也。」智度论十一曰:「以四种法藏教...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五為汉语。梵语為般遮。旬為梵语之神通。即五神通也。玄应音义叁曰:「五旬,或言般遮,旬即五神通也。案阿闇世王女阿术达经云:悉得五旬是也,大品经等云五神通同一也。」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日本叡山所学之课业。一止观业,习法华之经疏也。二大日业,习大日经之经疏也。叁金顶业,习金刚顶经之经释也。四苏悉业,习苏悉地经之经记也。五一字业,习一字顶轮王经之经释也。六瑜祇业,习瑜祇经之经记也。初传教立止观遮那二业,於遮那业中摄大日业等诸业,后来渐分业於遮那...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谓佛在摩竭提国竹园中,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俱。时舍利弗问佛孙陀利等十事宿缘。佛答:皆从往劫,造众恶因,无数千岁,受无量苦报。余残未尽,于成道后,复偿宿对。复告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皆尽,万善普备,犹不免此宿缘者;盖欲示人,凡造恶业,果报难逃。故说是宿缘也。(...
《三藏法数》 / 2599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一、遮诠,遮即止其所非,诠即能诠名字。谓如诸经所说真如妙性,每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因无果、无相无为、非凡非圣、非性非相等,皆是遣非荡迹,绝相祛情,是名遮诠。(祛音驱,逐也,除也。) 二、表诠,表即显其所是。谓如诸经所说知见觉照,灵鉴光明,朗朗昭昭,堂堂寂...
《三藏法数》 / 122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大日经之具题。经文六卷,供养次第一卷,共七卷,唐善无畏译。真言叁部经之一。胎藏界密部之本经也。见[大日经]条。兹将本经各家之着述列之如下。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二十卷(唐一行记),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十四卷(唐一行述记),大毘虑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演密钞十...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5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一、言请,言请者,谓以言说而请问也。即华严第一会叁昧品中,普贤菩萨以言重请下之叁品是也。(叁品者,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毗卢遮那品也。) 二、念请,念请者,谓不兴言说,唯以念想而请问也。即第二会如来名号品中,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为现神通等,是名念请。
《三藏法数》 / 119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小乘经典第一期之结集,有分窟内窟外二部者,亦有不分者。不分之说,如阿育王传四曰:「迦叶与[五百罗汉]同至毕波罗窟,先使阿难结集修多罗藏,次使优波离结集毘尼藏,后迦叶自结集摩得勒伽藏。」(取意)。十诵律六十曰:「大迦叶与五百比丘共安居王舍城外精舍,先使优波离结集毘...
《佛学大辞典》 / 943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一可见有对色。对者对碍之义。色法之自性,具对碍之自性而眼可见者,青黄等之色尘是也。二不可见有对色。具对碍之自性而不可眼见者。声等之四尘,眼等之五根是也。叁不可见无对色,其自性无对碍,亦不可眼见者。无表色是也。无对碍之自性摄之於色者,以其為有对碍之四大所生之法故...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Vairocana,又作卢遮那,嚧柘那。佛名。或為毘卢舍那之略名,或毘卢舍那為法身佛之名,卢舍那為报身佛之名。见[毘卢舍那]条。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佛将入灭,语阿难大众言。我灭度后,汝当精勤教诫我诸眷属,早求出离,此生空过,后悔无追。时阿难闻佛语已。悲哽呜咽,举体迷闷,时阿泥楼豆。安慰阿难曰,如来灭度时至,今日则有,明旦则无。汝依我语,咨启四问,阿难问已。佛言,汝致四问,为最后问,大能利益一切世间。汝等...
《三藏法数》 / 545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谓一切眾生皆悉成佛也。对於五性各别而言。盖叁乘家有无性有情之一类,為定性二乘不成佛之说,立无餘界永灭之计。而一乘家则唱悉有佛性之义,明二乘开会之旨,為无餘界迴心之说。故谓一切眾生无不成佛者。今举叁五经说证之。法华经方便品曰:「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於一偈...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八寒地狱与八热地狱也。梁武帝文曰:噉食眾生,是八寒八热地狱囚。按翻译名义集地狱篇云:八大狱外附十六小地狱。八寒冰、八炎火。八炎火地狱者:一炭坑、二沸屎、叁烧林、四剑林、五刀道、六铁刺林、七咸河、八铜橛。八寒冰地狱者:一、额浮陀,寒生疱;二、尼罗浮陀,疱裂;叁、...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5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阿毘跋致之菩萨也。阿毘跋致,译曰不退,於无上菩提不退转也。分别之有叁种四种之异。法华经序品曰:「不退诸菩萨,其数如恒沙。」同譬喻品曰:「有得缘觉,不退菩萨。」见[不退]条。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恒伽河之略。长阿含经曰:「阿耨达池东有恒伽阿(玄奘记作殑伽),从牛口出。从五百河入於东海(玄奘记作东南海),池南有新头河(玄奘记作信度),从师子口出。从五百河入於南海(玄奘记作西南海)。」新婆沙论曰:「殑伽河从池东面金象口出,右遶池一匝,流入东海。」西徼水道篇...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结即系缚之义。谓众生因烦恼妄惑造诸恶业,而为众苦系缚,流转叁界,不能出离,故云结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贪结,谓众生贪着叁界生死之法,广行不善,由此能招未来苦果,不得解脱,是名贪结。 二、恚结,谓众生心有恼害,广行不善,由此能招未来苦果,...
《三藏法数》 / 292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佛陀之智慧也。梵云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Annttarasamyaksaṁbodhi,旧翻无上正等觉,又云萨般若Sarvajñā,旧译一切种智,是佛智之别号也。其真智正而无有过之者,故云无上正智。於法无有不知,故云一切种智。智度论四十六曰:「佛智慧有二种:一者无上正智,名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二...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有四说,一从佛学。五分律叁曰:「时世尊受诸大声闻与阿耨达龙王之请,调达未得神通,不能俱去,羞耻从佛,愿学通法。佛為教於安居中得神通。」二从修罗陀比丘学。增一阿含经四十六曰:「提婆达多从修罗陀比丘学沙门威仪礼节。是时提婆达多请说神通道,比丘為说其法。达多不久而得...
《佛学大辞典》 / 416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Pāṭali utra,又作波吒釐子,波吒利弗,波吒罗,波吒梨耶,波罗利弗多罗,巴连弗。本為树名。遂以名城,摩竭陀国之帝都也。初云拘苏摩补罗城,后改名波吒釐子城,以此城為波吒釐树之神子而筑也。阿输迦王於是建都。西域记曰:「昔者人寿无量岁时,号拘苏摩补罗城(Kuśāgāra ura...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宿因力者,谓遮那世尊宿世愿因,为化众生,发愿修行,而成佛果。为酬宿愿,故今出世,悲智双运,行愿齐周,乃以无障解脱之智,顿阐华严一乘圆教法门,普令法界众生,深悟如来智慧。然佛宿因虽多,略开二种焉。 一、大愿力,谓佛于因中发大誓愿,度诸众生。今已成佛,乘大愿力,...
《三藏法数》 / 244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或谓金胎两部之大经,尽為阿难结集。或谓金刚手菩萨為正,阿难為伴。或谓两部杂部,皆為金刚手菩萨受持结集。后两说据六波罗蜜经所谓金刚手受持陀罗尼门之说也。六波罗蜜经一曰:「慈氏云何名為第叁法宝?所谓过去无量殑伽沙等诸佛世尊所说正法。我今亦当作如是说。所谓八万四千诸...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遮日光而生之薄闇色。十二显色之一。俱舍论一曰:「障光明生,於中餘色可见名影。」 又影自实体生,而无实性,故以譬因缘生之事物。维摩经方便品曰:「是身如影,从业缘生。」无量寿经下曰:「知法如电影,究竟菩萨道。」金刚经曰:「一切有為法,如梦幻泡影。」 又以譬物之不相...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又作阿伽,Arghya之略,译曰水。名义集二曰:「阿伽,此云水。」但内典特指奉佛之水而言。即於水入香花者。大日经疏十一曰:「閼伽水,此即香花之水。」如意轮仪轨曰:「由献閼伽香水故,行者叁业清净,洗染烦恼垢。」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受生,即生如来家也。藏即含藏之义,含藏所修所证之理也。谓善财童子于华严会上第叁十九参,妙德夜神,问言:云何修菩萨行?生如来家?答言:善男子,菩萨有十种受生藏,若能修习圆满,即入毗卢遮那如来无量受生藏海。愿一切菩萨示现受生,我皆亲近,是名受生藏也。(菩萨,梵语...
《三藏法数》 / 776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者法也,常也。如来所说契经,有此结集、刊定之二义也。 一、结集义,谓如来契经,摄持众义,冠有情心,令无忘失,犹结华鬘冠众生首,久无遗散也。 二、刊定义,谓如来契经,裁断众义,了别是非,去恶留善,犹匠绳墨,治彼众材,斲邪归正...
《三藏法数》 / 127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智度论五十四所谓,示者為示人之好丑善不善,应行不应行也。如生死為丑,涅槃為好,分别叁乘,分别六波罗蜜,如是等名示。教者言汝捨恶行善,是教也。利者谓未得善法之味故心则退没,為说法引导而言,汝於因时勿求果,汝今虽勤苦,然报出时得大利益,导之以利,故名為利。喜者谓随...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Vakṣu Vaṅkṣu,又作婆输,婆叉,婆槎,薄叉,博叉。阎浮提四大河之一也。出自阿耨达池之西面,入於西北海云。西域记一曰:「池西面琉璃马口流出缚芻河(旧曰博叉河讹也),绕池一匝入西北海。」玄应音义二十四曰:「缚芻河,旧言博叉河,或作薄叉,又亦云婆叉河,又言噱叉河,皆...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Veda,又作围陀,毘陀,皮陀等,新称吠陀,吠駄,薜陀,鞞陀等。译曰明智,明分等。婆罗门所传经典之名也。明实事,发生智慧故名,大本别為四分。 西域记二曰:「其婆罗门,学四吠陀论。曰毘陀,讹也。一曰寿,谓养生缮性。二曰祠,谓享祭祈祷。叁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四...
《佛学大辞典》 / 1100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Pañca- ariṣad,P añcavarṣikā- ariṣad,梵语般闍于瑟。译曰无遮会。贤圣道俗贵贱上下无遮,平等行财法二施之法会也。印度国俗屡行之,支那则梁武大通元年初行之(佛祖统纪通塞志)。智度论二曰:「佛后百年,阿输迦王作般闍于瑟大会。」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亦名七逆罪,出梵网经) 遮谓遮障圣道,逆谓不顺于理。行此七罪,不复成就善根。经云:法师不得与七逆人现身受戒。是也。 一、出佛身血,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当历劫供养,以报其恩,况复出其身血。如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兜举石掷佛,迸石小片伤...
《三藏法数》 / 592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阿罗汉译言不生。以毕竟不生於叁界五趣中故也。又涅槃之涅,亦言不生,眾法常住而无始生也。又梵云阿耨波陀,译言不生。真言之阿字,不生,以诸法之本初不生故也。又不生為如来之异名,以如来常住不生不灭故也。凡诸法观為不生者,佛道之枢键也。智度论叁曰:「阿名不,罗汉名生,...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