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7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昔佛从众比丘行,逢三醉人,一人走入草中逃;一人正坐博颊言无状犯戒;一人起舞曰:“我亦不饮佛酒浆,亦何畏乎?”佛谓阿难:“草中逃人,弥勒作佛时当得应真度脱,正坐博颊人,过千佛当于最后佛得应真度脱,起舞人,未央得度也。” 昔有沙门,昼夜诵经,有狗伏床下,一心听经不复...
《旧杂譬喻经》 / 吴天竺三藏康僧会译 / 173字 / 7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其生死已尽,无法可学;又云无生,谓其断见、思惑尽,无复叁界受生;又云应供,谓其应受人天供养;又云杀贼,谓其能杀烦恼之贼。以其皆具叁明六通,无量功德,故称为大。此阿罗汉,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住于世间,守护正法,至今犹未入灭。若...
《三藏法数》 / 852字 / 7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二十五有,不出六道,有生有死,因果不亡之谓也。然梵王天、无想天、及五那含天总在四禅天中,而别出其名者,以外道计梵王天为生万物之主,计无想天以无心为涅槃,计五那含天为真解脱,所以经教特立此叁天为叁有,以对破外道之计也。(六道者,即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
《三藏法数》 / 511字 / 7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一、翻译,翻译者,谓翻梵语而为华言也。又译之为言,易也。以华夏之言,易彼梵语,俾大法以流通,如摩腾初至于汉,译四十二章经之类是也。 二、解义,解义者,谓善解如来所说诸经甚深法义也。盖依解以立行,修行以契理,则可以弘大教,可以证菩提,如佛弟子迦旃延善解契经是也...
《三藏法数》 / 1012字 / 7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菩提场...
《三藏法数》 / 1158字 / 7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以叁聚该收一切眾生也。一、正定聚,必定证悟者。二、邪定聚,毕竟不证悟者。叁、不定聚,在二者中间有缘证悟,无缘不证悟也。此叁聚之义通於大小乘,小乘之俱舍论十曰:「正邪不定聚圣造无间餘。」预流向已上之圣者為正定聚,造五无间业者為邪定聚,在此二者中间修七方便之行者為...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7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一、融叁世间为十身,融即融会之义。隔别名世,间差名间。即众生、国土、智正觉之叁世间也。言融叁世间为十身者,众生身、业报身即众生世间,国土身即国土世间,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即智正觉世间也。 二、佛自具十身,佛自具十身者,一菩提身...
《三藏法数》 / 161字 / 7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一心归命礼 适悦最吉祥 补多罗迦山 其界以种种 珍宝所严饰 种种宝林树 枝蔓密垂布 有种种成就 俱苏摩妙花 其华光普照 有种种池沼 泉流种种声 亦有种种色 香象及鹿王 蜂王妙歌音 紧那女美曲 犍闼婆奏乐 圣天及人民 牟尼离欲众 恒集于其中...
《赞扬圣德多罗菩萨一百八名经》 /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诏译 / 3034字 / 7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九净肉者,律中但开不见、不闻、不疑叁种。楞严要解加自死、鸟残,为五种。而此经复加不为己等,是为九净肉也。然如来护生戒杀,而听比丘食此净肉者,盖因地多沙石,草菜不生之处,听以活命。此亦权巧方便耳。若大慈利物,皆所应断。故此经复制诸比丘悉不得食也。 一、不见杀,...
《三藏法数》 / 421字 / 7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谓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故名为正。复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正见,谓人修无漏道,见四谛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为正见。(无漏道者即戒定慧。修此道者,能断叁界有漏生死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正思惟,谓人见四...
《三藏法数》 / 426字 / 7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是限於佛之十八种功德法也。限於佛而不共同於其他二乘菩萨,故云不共法:一、身无失,佛自无量劫以来,常用戒定慧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功德满足之故,一切烦恼皆尽,是名身无失。二、口无失,佛具无量之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眾之机宜而使皆得证悟,是名口无失。叁、念无失,佛修...
《佛学大辞典》 / 728字 / 7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总而合数为叁十七道品。四念处大小乘名有异。观身不净。观受有苦。观心生灭。观法无我。是小乘四念处。观身如虚空。观受内外空。观心但名字。观法善恶俱不可得。是大乘四念处。四正勤。恶法未生方便令不生。名一正勤。恶法...
《法门名义集》 / 246字 / 7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外道十一宗之一。此外道计一切眾生受苦乐之报皆由宿世本业之所作,故若於现世持戒精进,受身心之苦,则能坏本业,本业既坏,则眾苦灭,故得涅槃。是说宿因现报,虽与佛法之正说不异,然以一切归於宿作不许感现在之功力果(是曰士用因士用果),故以之為邪执也。毘婆沙论百九十八曰...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7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此四通言摄者,摄即摄受也。谓菩萨欲化导众生,必须以此四法摄受,使其依附,然后导以大乘正道。故维摩经云: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是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布施摄,谓菩萨以财、法二种布施摄众生也。若众生乐财,即以财施摄之;若众生乐法,即...
《三藏法数》 / 296字 / 7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宋时东京十二月初八日,都城诸大寺,送七宝五味粥。谓之腊八粥。见天中记。又清嘉录卷十二曰:「案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初八日為腊日。魏臺访议汉以戌腊,魏以丑腊,以腊非定以初八日也。又西域诸国志云:天竺国十二月十六日為腊,而唐书历志以十二月為腊月,故八日為腊八。吴自牧书...
《佛学大辞典》 / 567字 / 7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八难者,八处障难也。此之八处,虽感报苦乐有异,而皆不得见佛,不闻正法,故总称为难也。 一、在地狱难,谓南赡部洲之下,过五百由旬,有八寒、八热等狱,皆名地狱。众生因恶业所感,堕于彼处,长夜冥冥,受苦无间,障于见佛闻法,故名地狱难。(梵语赡部洲,即阎浮提,华言胜...
《三藏法数》 / 666字 / 7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羯刺諵,又云毘何羯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五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书总名也。慈恩寺传叁曰:「印度梵书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佛学大辞典》 / 1271字 / 7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6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叁处:一、真如实际是所证,二、无上菩提是所求,叁、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
《三藏法数》 / 896字 / 6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八万四千尘劳者,尘即染污之义,谓种种邪见烦恼,能染污真性也。劳即劳役也,谓众生被邪见烦恼,劳役不息,轮转生死,无有尽时。论其尘劳,根本不出十使。于十使中,随以一使为头,则九使为助,遂成一百;约叁世各有一百,共成叁百;而现在世一百时促,不论相助,于过去、未来二...
《三藏法数》 / 329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一、梦所作业,梦所作者,谓梦中所为,非意思所起,亦非身口所作,是为不增长业也。 二、无知所作业,无知所作者,谓无所知觉之人所作之业,皆非意思所起,是为不增长业也。 叁、无故思所作业,无故思所作者,谓身口所作之业,非故意所思而起,是为不增长业也。 四、不利不数...
《三藏法数》 / 402字 / 6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叁十二相之一。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至髮际。智度论八曰:「问曰:如佛世尊,大德尊重,何以故?出广长舌似如轻相。答曰:舌相如是,语必真实。如昔佛出广长舌,覆面上,至髮际。语婆罗门言:汝见经书,颇有如此舌人而作妄语不?婆罗门言:若人舌能覆鼻无虚妄,何况至髮际?...
《佛学大辞典》 / 183字 / 6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即空宗与性宗。此於相宗之外,又於性宗中分别者也。就经论上而言,则般若经四论已上,就八宗上而言。则叁论已上,均显寂灭之真性,宜统名性宗,然此中以阳破诸相為主,而阴显真性,直有显示真性之二门,即遮詮与表詮之相违,前者名空宗,后者正名性宗。以之料简八宗,则叁论之一宗...
《佛学大辞典》 / 952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身有所感触,谓之触。将得初禪定时。身中生八种之感触。谓之八触:一曰动触,坐禪时,俄而身起动乱之象也。二曰痒触,俄而身痒如无置身处也。叁曰轻触,身轻如云如尘,有飞行之感也。四曰重触,俄而身重如大石,不能少动也。五曰冷触,俄而身如水冷也。六曰暖触,身热如火也。七曰...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6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切桃木之枝,约尺餘,以真言加持之,或扣魅女之肩,或打病者之痛所者。止观八曰:「又随身上有痛处,以杖痛打病处,至四五十。此復何意?夫诸病无非心作,心有忧愁思虑,邪气得入。今以痛偪之,则不暇横想,邪气去,病除也。」用桃木者,由於道家之记。事物纪元八曰:「五烛宝典曰...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谓菩萨修此十法,化度众生,超生死海,到涅槃岸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檀那波罗蜜,梵语檀那,华言布施。运心普周曰布,辍己惠人名施。经云:菩萨为令众生心满足故,内外悉舍,而无所着,是名檀那波罗...
《三藏法数》 / 826字 / 6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十种发心者,谓诸众生,迷妄失真,念念起心,贪着诸境,业报不同,苦乐有异,皆因发心不纯也。 一、发地狱心,谓众生念念起贪嗔之心,日增月甚,造上品十恶,行火涂道,是名发地狱心。(上品者,谓人作恶,于欲作、正作,作已,叁时之中,俱不能悔也。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
《三藏法数》 / 854字 / 6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亦名凡夫四倒,出涅槃经并宗镜录) 四荣者,佛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面双树,一荣一枯,故名四荣四枯。以表凡夫、二乘、常、无常等八倒也。此四荣正表凡夫四倒。而言荣者,以凡夫由此四倒,增长惑业,有荣茂之义,故名四荣也。(梵语拘尸那,华言角城...
《三藏法数》 / 393字 / 6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又作八斋戒,八关斋,八支斋。亦单云八戒。有二说:依俱舍论之说,则一杀生,杀有情之生命也。二不与取,取他不与之物也。叁非梵行,男女之媾合也(与五戒中不邪婬不同)。四虚誑语,与心相违之言说也。五饮诸酒,饮酒也。六涂饰鬘舞歌观听,身涂香饰花鬘,观舞蹈,听歌曲也。七眠...
《佛学大辞典》 / 547字 / 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师子吼菩萨问佛言:若一切众生,既有佛性,何须更习八圣道耶?佛言:性虽本具,要须修习圣道,方见佛性。譬如恒河边有七种人,或为洗浴,或畏贼寇,或为采花,则入河中。河喻生死大河,浴喻出家受戒清净,贼喻烦恼,采花喻七净花以为其因,而求涅槃之果也。(八圣道,又云八正道...
《三藏法数》 / 873字 / 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谓菩萨奉持叁世诸佛十种净戒,具足清白,无有缺犯。念诸众生颠倒破戒,我成正觉,为说真法,令离颠倒,得净戒法,是名菩萨十戒。(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一、普饶益戒,谓菩萨受持净戒,广为利益一切众生也。 二、不受戒,谓菩萨不受外道诸戒,但自精进,奉持诸佛平...
《三藏法数》 / 569字 / 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能夺命,谓能夺众生智慧之命;又翻作障,能于修道之人而作障难故也。 一、蕴魔,谓色受想行识五蕴为魔也。盖贪着五蕴之法,起惑造业,障碍正道,遂失智慧之命,是名蕴魔。 二、烦恼魔,谓一切烦恼之惑为魔也。盖贪着五尘之境,起诸烦恼,障碍正道,遂失...
《三藏法数》 / 545字 / 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往昔有王名布杀陀王,王顶上忽生疱,自疱生一子。后长大為金轮王,称顶生王。顶生金轮王既征服四天下,遂上忉利天欲害帝释而己代之,不成还下地,困病而死。顶生王者,今之释迦佛是也。俱舍光记八曰:「曼驮多,是王名。唐云我养,是从布杀王顶疱而生,顏貌端正,王抱入宫告谁能养...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6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胎藏界為开自心八叶之佛身,以干栗驮耶即肉团心之八分,观為八叶之莲华。金刚界一以满月圆明之体与菩提心相类故,一為开自心之十六菩萨,亦以肉团心观為十六分之月轮。月之十六分者,晦夕日月相并之际,月光為日光所夺,全行隐去,若於日月一分相过之后。月光必少现。以此小分合於...
《佛学大辞典》 / 766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一、初果向,初果,即须陀洹所证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初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二、初果,初果者,谓此人断叁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即证此果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也。) 叁、二果向,...
《三藏法数》 / 753字 / 6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梵语阿难,华言庆喜。经云:佛语文殊师利言:阿难事我二十余年,具足八种不可思议。是故,我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不受别请,谓阿难事佛二十余年,虽多闻第一,出诸弟子之上,动必随众,未尝受别施主之请,背众而食也。...
《三藏法数》 / 474字 / 6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一,蕴魔,色等五蕴,為眾恶之渊藪,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二,烦恼魔,贪等烦恼,迷惑事理,障蔽正道,害慧命者。叁,业魔,杀等恶业,障蔽正道,害慧命者。四,心魔,我慢之心,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五,死魔,人之寿命有限,妨修道,害慧命者。六,天魔,欲界第六天主作种种之障...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6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亦名八解脱,出禅波罗蜜) 背,谓违背。舍,即弃舍。大智度论云:背此净洁五欲,舍此着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断叁界见、思惑尽,证罗汉果,即转名八解脱也。(净洁五欲者,若欲界,色、声、香、味、触即名粗弊五欲,名为不净;若色界、无色界,色、声、香、味、...
《三藏法数》 / 948字 / 6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如来之音声。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梵者清净之义。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七曰: 「一、流泽声,Snigdhā。二、柔软声,Mṛdukā。叁、悦意声,Manojñā。四、可乐声,Manoramā。五、清净声,Śuddhā。六、离垢声,Vimalā。七、明亮声,Prabhāsvarā。八、甘美声,Valgu。九、乐闻声,Śravaṇiy...
《佛学大辞典》 / 1233字 / 6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毘卢遮那之真言乃至天龙八部之真言,皆為使眾生入於法界而得决定智之法印。义释八曰:「欲令此中普皆成就悉地果故,更说一切法界决定智印。」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叁性之一。空烦恼所知二障而显之真理。诸法真实之体性也。曰真如、曰实相、曰法界、曰法性、曰涅槃、皆同体异名也。為圆满成就诸法功德之实性,故名圆成实性。从其具德也。唯识论八曰:「二空所显圆满成就诸法实性,名圆成实。」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以此无缚无著解脱心善根,于一业分别知无量诸业种种缘造如一业,一切诸业亦复如是,修习普贤菩萨行业智地。 以此无缚无著解脱心善根,于一法中悉分别知一切诸法;于一切法中亦知一法,分别诸法而不违不着。 以此无缚无著解脱心善根,于一语中悉分别知无量言音,犹如呼响;如...
《大方广佛华严经》 / 东晋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译 / 8050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24日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谓须弥山等九山与周於各山间之八海也。是盖印度世界建立说所表之山海总数,以须弥山為中心,其周围有游乾陀罗等八大山,成列迴绕,而山与山之间,各有一海水,故总為九山八海。 据起世经一长阿含经十八等,所谓九山者:一、须弥Sumeru,二、佉提罗Khadiraka,叁、伊沙陀罗Iṣādhar...
《佛学大辞典》 / 1204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一地行仙,食麻仁草木之实,而不休息,则食道圆成,名為地行仙,二飞行仙,食松柏等草木而不休息。则以草木轻,故体亦轻,飞行空中,而不坠地,名為飞行仙。叁游行仙,服丹砂而不休息,则能化骨使寿永,使体固,且能化物。使贱為贵。自在游行人间化人,名為游行仙。四空行仙,消息...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十地寄报者,谓十地菩萨,寄生诸天王等报也。昔金刚藏菩萨为众说十地菩萨修行法门,自行化他,成大功德,感报多作诸天王等,威力自在,化导众生,令修善法也。 一、阎浮提王,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欢喜地菩萨,修行初地法门,成大功德,多作阎浮提王,掌护正法,诸所作业...
《三藏法数》 / 1029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华严家為分别圆融无碍之义相而立四法界,天台家為差别尘沙之事相而立十法界,对配之,即横竪之二门也(四横十竪)。十法界者:一、佛法界,自觉觉他觉行共满之境界也。二、菩萨法界,為无上菩提修六度万行之境界也。叁、缘觉法界,為入涅槃修十二因缘观之境界也。四、声闻法界,為...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6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禪宗六知事之一。监督一寺者。与[寺主]同。释氏要览下曰:「会要云:监者惣领之称,所以不称寺院主者,盖推尊长老。」祖庭事苑八曰:「僧史曰:知事叁纲者。若网罟之巨缕,提之则百目正矣,梵语摩摩帝,此云寺主,即今监寺也。详其寺主起於东汉白马也,寺既爰处,人必主之。於时虽...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谓佛在摩竭提国竹园中,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俱。时舍利弗问佛孙陀利等十事宿缘。佛答:皆从往劫,造众恶因,无数千岁,受无量苦报。余残未尽,于成道后,复偿宿对。复告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皆尽,万善普备,犹不免此宿缘者;盖欲示人,凡造恶业,果报难逃。故说是宿缘也。(...
《三藏法数》 / 2599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一、异熟果,谓诸众生现世作不善业,则招来世恶趣之果。若作有漏善业,则招来世善趣之果。以其异世成熟,是名异熟果。(不善法者,杀、盗、淫、妄也。恶趣者,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有漏善法者,漏即叁界之惑,虽修人天之善,未能断惑故也。善趣者,人、天二道也。) 二、...
《三藏法数》 / 383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南麼叁曼多勃驮喃,阿,摩訶奢底蘗多,舍底迦罗,鉢罗(二合)舍摩达磨儞栗惹多,阿婆缚娑嚩婆嚩达磨,叁曼麼多鉢罗鉢多,莎訶。Namaḥ samantabuddhānāṃ Aḥ Mahāśāntigata Śuddhikara rasama-dharmanirjāta abhāvasvabhāvadharma samanta rā ta Svāhā大日经疏八,同...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正见等之正道,八种所支分,故谓之八支。详见[八正道]条。 又无着所造之论有八部,谓之八支。寄归传四曰:「瑜伽毕学,体穷无着八支。」详见[八论]条。 又斋戒八种所支分,亦名八支,详见[戒]条。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惟愿演说诸佛名号,及本昔所发殊胜大愿。佛言:东方过此十恒沙等佛土之外,有世界名净琉璃,彼土有佛,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行时,发十二大愿。(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 一愿,愿我...
《三藏法数》 / 1534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佛告诸来会菩萨摩诃萨。学无学及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众生所可供养。或有众生。见地。薄地。净地。如来地。辟支佛地。不退转地。道场地。说法地。由此八地成无上等正觉。云何见地。菩萨发意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乃至坐道树。自伏其心...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 / 姚秦凉洲沙门竺佛念译 / 3445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1日妙高,即须弥山也。以其四宝所成,出七金山之上,故名妙高。如来说华严经时,以自在神力,升此山顶,加被法慧菩萨,说十住菩萨之法行有此十喻焉。(梵语须弥,华言妙高。四宝者,金银琉璃水精也。七金山者,一双持、二持轴、叁担木、四善见、五马耳、六障碍、七持地,皆言金者,...
《三藏法数》 / 902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谓修行之人修四念处观,虽善萌微发,根犹未生,根未生故,善萌易坏。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以根为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叁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 一、信根,谓信于正道及助道法,则能出生一切无漏禅定解脱,是名信根。(正道者,即四念处观也。助道...
《三藏法数》 / 256字 / 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经云:诸优婆塞为佛及僧办诸食具,种种备足,皆是旃檀沉水香薪八功德水之所成熟,其食甘美,有叁德焉。(梵语优婆塞,华言近事男。梵语旃檀,华言与药,能除病故。八功德者,一澄净、二清冷、叁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饮时除饥渴等、八长养诸根也。) 一、清净,谓奉...
《三藏法数》 / 186字 / 5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八正道之船也。同性经上曰:「勤行八圣道者,似正疾风吹於船舶。」宝积经六十八偈曰:「斯诸世间天人眾,生死苦恼之所逼,愿度群生於有海,演说八正大船路。」往生要集上末曰:「乘彼八道船,能度难度海。」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凡礼敬叁宝,必须五体投地,所以折伏憍慢,用表虔诚故也。(叁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一、右膝,疏云:愿我右膝着地之时,令诸众生得正觉道也。 二、左膝,疏云:愿我左膝着地之时,令诸众生于外道法不起邪见,悉得安立正觉道中也。 叁、右手,疏云:愿我右手着地之时...
《三藏法数》 / 246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八寒地狱与八热地狱也。梁武帝文曰:噉食眾生,是八寒八热地狱囚。按翻译名义集地狱篇云:八大狱外附十六小地狱。八寒冰、八炎火。八炎火地狱者:一炭坑、二沸屎、叁烧林、四剑林、五刀道、六铁刺林、七咸河、八铜橛。八寒冰地狱者:一、额浮陀,寒生疱;二、尼罗浮陀,疱裂;叁、...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为无常家说譬喻。有一大树,其果如二升瓶,其果垂熟,有乌飞来住树枝上方住,果落乌头杀。树神见此,而作偈言: 乌来不求死,果堕不为乌, 果熟乌应死,因缘会使尔。 人在世间罪福会迟速合,无有前却,黠人得罪不怨、得福不喜,尔乃为谛信佛言受持不离。三界之中有九十六...
《杂譬喻经(一卷十一经)》 / 后汉月支沙门支娄迦谶译 / 190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是智度论七十八所说,声缘菩叁乘共通之十地也。台宗以為四教中通教之地位也。一、乾慧地,此為外凡之位,与藏教五停心别总念处总相念处叁贤之位相当。乾者乾燥之义也。此位為未得法性理水之智慧,故云乾慧地。又有漏之智慧,不以法性理水润之,故云乾慧。二、性地,此為内凡之位,...
《佛学大辞典》 / 530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八万人,及诸天龙、鬼神等。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从此佛世界,向东方过一恒河沙世界,有世界名曰天胜,彼土有佛,名善说吉如来.应供.正遍知,今现在说法。 舍利弗!从彼佛世界,向...
《八吉祥经》 /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 / 1059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3日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一、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5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一、萨迦耶见,梵语萨迦耶,华言身见。谓于五蕴法上,妄生执取,计我、我所,是名萨迦耶见。(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我者,谓五蕴法中强立主宰,妄计为我也。我所者,即五蕴色身等也。) 二、边执见,谓外道之人,于五蕴身见之中,执断执常,随执一边,我见...
《三藏法数》 / 565字 / 5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Panthaka,又曰半他迦,槃陀迦,般陀,槃特。罗汉名。译曰路边生,又曰路。有兄弟二人,兄為大路边生,或曰大路。弟為小路边生,或曰愚路。以其皆於路上所生也。兄聪明,弟愚钝,然皆出家,证罗汉果。善见律十六曰:「般陀,汉曰路边生。般陀之母,為大富长者女,与其家奴通,逃於...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思即心思,议即口议。谓十种法皆不可心思口议也。 一、最胜身相不思议,谓如来身相,最胜清净,积集无量福智,严具一切胜妙功德,如大圆镜,现众色像,如虚空界,普摄一切,令诸众生,超越分别,离诸疑悔,信解清净,发希有想,故名最胜身相不思议。 二、妙好音声不思议,谓如...
《三藏法数》 / 779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涅槃,梵语具云摩诃般涅槃那,华言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是乃叁德秘密理藏也。此之理藏,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而有八种法味。故泥洹经立此八味之名也。(法味者,谓诸法中之义味也。) 一、常住,谓此涅槃之理,彻叁际以常存,亘十方而常在。故曰常住。(...
《三藏法数》 / 321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复次舍利子。彼然灯如来应正等觉。于三世中普以慧眼。悉能了知。时宝云梵志如是知已。以金色髻布散于地。请佛声闻及余比丘右旋履蹈。所以者何。佛告诸比丘。宝云梵志。过无量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舍利子。时彼...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3138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Daṇḍa,又作单拏,译曰棒。演密钞八曰:「燄摩怛荼印者,怛字是但字书误,但荼棒也。」慧琳音义叁十六曰:「单拏,梵语。唐云棓,亦云杖。」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Veda,又作围陀,毘陀,皮陀等,新称吠陀,吠駄,薜陀,鞞陀等。译曰明智,明分等。婆罗门所传经典之名也。明实事,发生智慧故名,大本别為四分。 西域记二曰:「其婆罗门,学四吠陀论。曰毘陀,讹也。一曰寿,谓养生缮性。二曰祠,谓享祭祈祷。叁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四...
《佛学大辞典》 / 1100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於自他之身分起贪着,妨正道,故為此七种想破着心也:一、种子不净,烦恼业因之内种,父母遗体之外种,皆為不净。二、受生不净,父母交媾赤白和合之不净。叁、住处不净,於不净之女体,胎处十月者。四、食噉不净,胎中食母血之不净。五、初生不净,言十月满足初生时之腥秽狼籍。六...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毘奈耶杂事九曰:「佛记恶生王於七日后為猛火焚烧,堕在无间大地狱中。恶生闻之,大惧怖。苦母曰:如乞索婆罗门,入舍乞求,不得物时,欲使其家生种种不吉祥事。何况沙门乔答摩所有亲族,被王诛尽,寧无深重怨恨之言耶。随其恶心為咒诅耳。王若惧,则於后园中池水内造一柱楼,王应...
《佛学大辞典》 / 454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佛陀以成道為中心,示现由始至终一期之相状,谓之八相成道。成道虽為八相中之一,然為八相中之主脑,故别揭成道之名。八相经论所说存没不同,而大要有二说。大乘起信论所说者,一、降兜率,先住於兜率天,在彼天四千岁。见时机熟,遂乘白象由彼天降下之相也。二、入胎,乘白象由摩...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又名八敬法,八尊师法,八不可越法,八不可过法,如来成道之十四年,姨母求出家,佛不许之,盖以正法千年,若度女人,则减五百也。阿难叁请,便传八敬法,使向彼说。若能行之,则听女出家。姨母顶戴信受,乃得戒。由得戒之十缘而正法亦復千载。四分律四十八曰:「佛告阿难,今為女...
《佛学大辞典》 / 439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日本弘传之宗有八宗:一俱舍宗、二成实宗、叁律宗、四法相宗、五叁论宗、六华严宗、七天台宗、八真言宗也。此中前六宗,起於奈良朝,后二宗起於平安朝,古来通称為八宗。八宗纲要奥书曰:「日本所传自昔已来,共许所翫唯此八宗。」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