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8 条搜索结果

叁种示导

菩萨见地狱之苦而救之,有叁种之示导:一、神变示导,现神通之力而救苦者,是属於身业。二、记说示导,念念记忆不忘而说法,以救苦者,是属於身业。叁、教诫示导,起慈悲之心,教诫说法以救苦者,是属於口业。见般苦经四百六十九。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法

一、教法,释迦一代所说之十二分教是也。二、行法,依教修行之四諦十二因缘六度等是也。叁、证法,依行证果之菩提涅槃二果是也。此叁者,该收一切之佛法也。十地论叁曰:「第二大愿有叁种:一切诸佛所说法轮皆悉受持者,谓教法,修多罗等,书写供养读诵受持為他演说故。摄持一切佛...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六种震动

大地震动,有叁种之六动: (一)為动六时也。长阿含经二曰:「一佛入胎时,二出胎时,叁成道时,四转法轮时,五由天魔劝请将捨性命时,六入涅槃时。」涅槃经二曰:「菩萨初从兜率天下阎浮提时名大地动,从初生出家成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转於法轮及般涅槃名大地动。」天台嘉祥慈恩...

《佛学大辞典》 / 726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自性受用变化叁身

法相宗所立之叁身也。佛地论,取唯识论之名。是又开真合应之叁身也。一、自性身,即上之法身。二、受用身,此有二。唯為佛与佛之境界。他菩萨不能见闻,佛自受用法乐之佛身。名為自受用身。是大圆镜智之所变也。又使初地已上之菩萨感见之,使彼受用法乐之佛身。名為他受用身。是平...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

一世间禪,此有二种: 一,根本味禪,此有四禪,四无量,四空之叁品。合為十二,称為十二门禪。厌欲界之散乱者修四禪,欲大福者修四无量,厌色笼者修四空。為生一切出世善法之根本,故名根本。又闇证而為观慧,故名隐没。於其禪定生爱味,故名有垢。所观之境界不分明,故名无记(...

《佛学大辞典》 / 1365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轮教

真諦叁藏依金光明经而立叁轮教:一、转法轮。佛成道后於七年中转小乘四諦之法轮而说空。二、照法轮。七年后说诸部之般若而明空,以空照有,故名照法轮。叁、持法轮。叁十年后说解深密经等,双说空有,持转照之二轮,故名持法轮。见华严玄谈四。 又叁轮之嘉祥依法华经信解品而立叁...

《佛学大辞典》 / 313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九方便

九种之方便也。原出於大日经第七增益守护清净行品,即胎藏次第修法中所诵九种之颂及其印契真言也。由此九种印明之方便力而成真实,或所修之法前后方便,故称為九方便一作礼方便,二出罪方便,叁归依方便,四施身方便,五发菩提心方便,六随喜方便,七劝请方便,八奉请法身方便,九...

《佛学大辞典》 / 861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菩提心

菩提心论所说。见[菩提心]条。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十种力品第十五

佛告喜王菩萨。何谓有处无处深浅远近度无极有六事。从其处所逮得审谛了其本末。是曰布施。所可识知解三界空等无有异。是曰持戒。诸所晓了悉以分别。而得普入仁和之地。是曰忍辱。其弘誓行至德之业强而有势。是曰精进。毁坏众秽十二缘起令无有异。是曰一心。所可遵奉而以知时不失圣...

《贤劫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1248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3日

叁种叁观

观叁諦之理之观心,有叁种之别,次第有圆融之义:一、别相叁观,於别途观叁諦也。二、通相叁观,於一观之中圆解叁諦也。叁、一心叁观,於一念之心观叁諦也。宗镜录叁十五曰:「一、别相叁观者,歷别观叁諦。若从假入空但得观真,尚不得观俗,岂得观中道也?若从空入假,但得观俗,...

《佛学大辞典》 / 321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转法轮印

叁种叁昧耶中金刚萨埵叁昧耶印之德名也。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

一、根香,采自树之根者。二、枝香,採自树之枝者。叁、华香,採自树之华者。戒德香经曰:「阿难白佛:世有叁种香:一曰根香,二曰枝香,叁曰华香。」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法报应叁身

台家所立之叁身也。法报应之名,法华论取之,是开真合应之叁身也。开真者,法与自受用及报之二。合应者,应中合他受用与报之胜应也。一、法身,中道之理体也,本有之叁千也。二、报身,报因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也。二分之,自受内证法乐之身,名為自受用报身。对於初地已上菩萨应现...

《佛学大辞典》 / 740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疑

以疑故,於诸法中不得定心,无定心故,於佛法无所获,疑有叁种:一疑自,二疑师,叁疑法。出禪波罗蜜门叁。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律仪无表色

律仪无表色又有叁种,一别解脱律仪无表色,依受戒作法而发之无表色也。二静虑律仪无表色,依入有漏定而发之无表色也。入定则身中自发防非止恶之戒体。又谓之定共戒。叁无漏律仪无表色,入无漏定时所发之无表色也,又谓之道共戒。此二种与有漏无漏之定心皆為共生共灭之戒体,故总名...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因缘依

谓一切诸法发生所亲依者。唯识论规定诸心心所為有所依之法,举叁种所依,此即其中之一也。对於增上缘依及等无间缘依而言,谓一切诸法各自之种子也。一切有為法,皆依各自之种子而生起,若离种子之因缘,则决无生者。斯一切种子,為诸法之原因,又為诸法依生之所依法,故名之曰因缘...

《佛学大辞典》 / 455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道共戒

叁种律仪之一。叁乘圣者,入色界所发之无漏定,则与无漏智共於身中自发得防非止恶之戒体(即无漏之律仪),是名无漏律仪。又名道共戒。此无漏之律仪,与无漏道共生,与无漏道共灭,故名道共戒。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

台宗诸佛立叁身:一、色身,為叁十二相乃至微尘数之相好身,是解脱之德也。二、法门身,為叁德四无量五分六度七觉八圣乃至八万四千法门功德积聚之身,是般若之德也。叁、实相身,是所谓实相真如,叁身中法身之德也。止观二之叁曰:「别相者身有叁种:一者色身,二者法门身,叁者实...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五性

法相宗所立。一切眾生之机类,分為五性,而定成佛不成佛: 一、定性声闻,有可开阿罗汉果之无漏种子者。 二、定性缘觉,有可开辟支佛果之无漏种子者。 叁、定性菩萨,有可开佛果之无漏种子者。 四、不定性,有二种叁种之无漏种子者。此中有四种:一、菩萨声闻不定,有佛果与罗...

《佛学大辞典》 / 401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五种真言

一如来说,二菩萨金刚说,叁二乘说,四诸天说,五地居天说,谓龙鸟修罗之类也。又通前叁种名為圣者真言,第四名為诸天眾真言,第五名為地居天者真言,亦可通名為诸神真言,但有浅深相违耳。见大日经疏七。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入重玄门

成佛果之前,更重修习无始凡夫地已来所作之事,使之一一称理也,是為入重玄门倒修凡事。其所以然者,则以等觉菩萨之元品无明难断故也。凡轮迴生死之苦,於一切眾生悉起偏执之见,存自他彼此之隔异,此我执之念更难止,虽由初地以来,地地断无明入等觉之位后,元品之无明尚存,此隔...

《佛学大辞典》 / 540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双树林下往生

法事讚所说极乐净土叁种往生之一。往生极乐之化土也。双树林為释迦化身之涅槃。故明极乐之化土借之。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忿怒

就胎藏界叁部分别忿怒王為叁种也。诸部要目曰:「不动尊,為佛部忿怒。忿怒鉤,莲华部忿怒。军荼利,金刚部忿怒。」大日经义释七曰:「莲华部眷属以马头為忿怒明王,金刚眷属以月黶為忿怒明王(已上為金刚部与莲华部),释迦眷属以无能胜為忿怒明王。今毘卢遮那自教迹中以圣不动降...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菩提

见[叁菩提]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断诸烦恼念处

念处之一。见[念处]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表色

唯识所立叁种色境之一。行住坐卧取捨屈伸等显然可表示於人者。名為表色。是依可见之义而名為色。俱舍不立表色。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灌顶

一、摩顶灌顶,诸佛摩行者之顶,而授成佛之记也。二、授记灌顶,诸佛以言说与成佛之记也。叁、放光灌顶,诸佛放光而使其人被利益也。见秘藏记末。 又一、成就真言灌顶。受明灌顶也。二、灭罪求福灌顶,息灾灌顶也。叁、来生求果灌顶,增益灌顶也。见瞿醯经上。 又一、结缘灌顶。...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菩萨摩訶萨

具名菩提萨埵摩訶萨埵(Bohdhisattva Mahāsattva),菩提萨埵作道眾生,新译曰觉有情。摩訶萨埵作大眾生,新译曰大有情。求道果之眾生,故云道眾生,求道果者通於声闻缘觉,故為简别於彼,更曰大眾生也。又菩萨有中高下之诸位,但為示地上之菩萨,更曰摩訶萨。佛地论二曰:「菩萨...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慈悲

眾生缘,法缘,无缘也。见[慈悲]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菩萨修十种念处

念即能念之智,身即所念之处,智即能观之观,处即所观之境。菩萨于十种法,常自观察,是为十种念处也。 一、身念处,身以积聚为义,谓积聚诸根而成身也。菩萨观察所有身中,从我所起,诸不善法,皆悉远离;又当从顶至踵,遍观其身,而悉无我。是身不净,臭秽可恶。作是观时,身...

《三藏法数》 / 874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沙弥

沙弥有叁种。见[沙弥]条。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发心

起信论所说之叁种发心。见[叁种发心]条。 又菩提心论说之叁种菩提心。见[叁种菩提心]条。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圆修

在台家圆教,同时修空假中之叁观也。又圆满修万行也。圆觉经曰:「圆修叁种。」元照弥陀经疏上曰:「万行圆修,最胜独推果号。」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迴向

一菩提迴向,回己之功德而趣求菩提也。二眾生迴向,愿回己之功德而施於一切眾生也。叁实际迴向,以己之功德趣求无為之涅槃也。大乘义章九曰:「迴向不同,一门说叁:一菩提迴向,二眾生迴向,叁实际迴向。」修懺要旨曰:「修迴向者,所谓回事向理,回自向他,回因向果。」华严大疏...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现般涅槃

大日经六(叁叁昧耶品)曰:「復次秘密主,次於一身示现叁种,所谓佛法僧。復次秘密主,从此成立说叁种乘,广作佛事,现般涅槃,成熟眾生。」般涅槃,译曰入灭。佛八相成道中示现入涅槃之相也。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水乳

以譬物之和合。最胜王经六曰:「上下和穆犹如乳水。」观经疏钞序曰:「相冥者如水乳相冥。」祖庭事苑曰:「正法念处经云:譬如水乳同置一器,鹅王饮之,但饮其乳汁,其水犹在。」临济录曰:「如今有一个佛魔同体不分,如乳水合,鹅王喫乳。」南山戒疏曰:「如水乳合者,师乖见异,...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阿毘曇门

阿毘曇者,梵语,译言无比法等。即发智六足等小乘之诸论也。以之為宗通入涅槃谓之门。当於小乘二十部中之萨婆多部。智度论十八於佛法明蜫勒门阿毘曇门空门之叁门,其中曰:「阿毘曇门,或佛自诸法义,或佛自说诸法名,诸弟子种种集述解其义。」又智度论二曰:「阿毘曇叁种:一者阿...

《佛学大辞典》 / 289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秘密身

一种子,二印塔,五鈷宝珠等叁昧耶形。叁形像,刻铸画泥之佛像。為法报化之叁身。是密教之叁本尊也。大日经本尊叁昧品曰:「诸尊有叁种身,所谓字印形像。」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慈悲

一眾生缘慈悲,以一慈悲心视十方五道眾生,如父、如母、如兄弟姊妹子姪,缘之而常思与乐拔苦之心,名眾生缘慈悲心。此多在凡夫或有学人之未断烦恼者而起。二法缘慈悲心,既断烦恼之叁乘圣人达於法空,破吾我之相,破一异之相,灭一异之相之人,但怜眾生不知是法空,一心欲拔苦得乐...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护符

书真言种子等之秘符,持之则常為神佛加持护念,避一切之疾病危难等,蒙长寿增智之利益云。密教说种种之符。叁种悉地轨曰:「五部真言,是一切如来无比甘露之珍浆,醍醐佛性之妙药。一字入於五臟,万病不生,况修日观月观。」秽迹金刚禁百变法门经说神变之符四十二曰:「秽迹金刚说...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止观

天台大师由南岳传受叁种之止观:一渐次止观,初浅,后深,如彼梯磴,初持戒,次修禪定,后渐修实相也。大师依之说禪波罗蜜十卷。二不定止观,前后互更,如金刚宝置日中,现像不定,无别之阶位,随眾生之根或前浅后深,或前深后浅,或浅深事理渐顿不定,大师依之说六妙门一卷。叁圆...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净肉

一我眼不见其杀者。二不闻為我杀者。叁无為我而杀之疑者。此谓之叁净肉。小乘戒中不禁比丘之食。十诵律叁十七曰:「我听噉叁种净肉。何等叁?不见不闻不疑。不见者,不自眼见為我故杀是畜生。不闻者,不从可信人闻為汝故杀是畜生。不疑者,此中有屠儿,此人慈心不能夺畜生命。」然...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

断法不再起之叁种也:一、自性断。智慧起时,烦恼暗障,自性应断,故名自性断。二、不生断。得法空时,使叁涂恶道苦果永不更生。故名不生断。叁、缘缚断。但断心中之惑,则於外尘之境不起贪瞋,於境虽缘,而不生染着,故名缘缚断。出宗镜录七十六。 又一、见所断。声闻初果之人名...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信戒

叁宝及戒之四证净法总收於信戒之二种。盖叁宝净者,以信為体,戒净即為戒也。俱舍论二十五曰:「由所信别故名有四,应知实事唯有二。谓於佛等叁种证净以信為体,圣戒证净以戒為体,故唯有二。」药师经曰:「坏君臣法,毁於信戒。」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圣

叁种之圣道也。台家指藏别圆叁教之圣道而言。法华玄义一曰:「横破凡夫四执,竪破叁圣之证得。」其他叁位圣人,种种不一。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佛道

梵语菩提,新译曰觉,旧翻曰道。道者通之义,佛智圆通无壅,故名之為道。道有叁种:一声闻之所得,二缘觉之所得,叁佛之所得。今為佛所得之无上菩提,故云佛道。法华经序品曰:「恆沙菩萨,种种因缘,而求佛道。」同方便品曰:「是诸世尊,皆说一乘法,化无量眾生,令入於佛道。」...

《佛学大辞典》 / 252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叁世

唯识宗所云:过现未之叁世,有叁种之别:一、道理叁世。又云种子曾当之因果。於现在法上以道理假立之叁世也。现在之法,為过去因之酬,故假现在法之因為过去,现在之法,有未来必引果之义,故假果而名為未来。即於现在一剎那之法立叁世也。二、神通叁世。过未非实体,而由宿命智观...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夜叉

在地之夜叉及虚空之夜叉与天之夜叉也。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变易生死

一微细之生灭,念念迁异,前变后易名為变易。变易是死名為变易。此通於凡圣。二无漏业所得之法身,神化无碍。能变能易,故名变易,变易化死,名為变易。此通於大小。叁真证之法身,隐显自在,能变能易,故曰变易。变易非死,但此法身未出生死,犹為无常死法,所随变易身上有其生死...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无性

唯识论九曰:「叁种无性,谓即相生胜义无性。」详见叁字部叁无性条。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漏

漏者烦恼之异名。统收叁界一切之烦恼為叁种:一、欲漏,欲界一切烦恼中除无明者。二、有漏,有者苦果之异名,总称色界无色界,是於色界无色界一切烦恼中除无明之一者。叁、无明漏,谓叁界一切之无明。见涅槃经二十二。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懺

叁种之懺悔法。见[懺悔]条。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

一境界爱。临终时,於眷属家财等之爱着心也。二自体爱,临终时,於吾身体之爱着心也。叁当生爱,临终时,於当来生处之爱着心也。见往生要集中末,同指麾钞十八。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

一、本性常,法身佛本性常住无生无灭者。二、不断常,报身佛常生起无间断者。叁、相续常,化身佛没已,復化现,竟不断绝者。说详佛地经论七。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

一精媚鬼。於半夜子刻,变化為子鼠等精灵厌媚坐禪之人者。或作少男少女老病之形及可畏等相。此时禪人各识其时,於子时来者,则知為鼠兽呼其名字,精媚即散(止观八之叁作时媚鬼)。二[怡-台+阜]惕鬼。叁魔罗鬼。是第六天之魔属也。见禪波罗蜜次第法门四。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鉤纽

又作勾纽,[革玄]纽。悬袈裟而结合两片者。作轮形,谓之[巾句],垂絛帛為纽,即叁分袈裟之幅於前后处置[巾句]与纽也。然依律则纽之前后相反。毘奈耶杂事七曰:「佛言:為护衣,应安纽[巾句],可於肩上安[巾句],胸前缀纽,纽有叁种:一如蘡薁子,二如葵子,叁如棠梨子。应於缘后四...

《佛学大辞典》 / 574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不定止观

天台叁种止观之一。见[不定观]条。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法药

一、世间法药,如五常五行叁归五戒等是也。二、出世间法药,如叁药四念处七觉八正道等是也。叁、出世间上上法药,如止观是也。以止观通前之出世间法,则悉為上上法药也。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即身成佛

见[即身成佛]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摩訶萨埵

旧译曰大心,又曰大眾生。新译曰大有情。有作佛大心之眾生,即菩萨之通称也。智度论五曰:「摩訶名大,萨埵名眾生,或名勇心。此人心能為大事,不退不还大勇心故為摩訶萨埵。」同四十五曰:「摩訶秦言大,萨埵秦言心,或言眾生。是眾生於世间诸眾生中第一最上故名為大。」法华嘉祥...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重法界

华严宗所立叁种之观门也。一、理法界,观一切诸法,尽為平等之真如。界者性之义也。二、理事无碍法界,观诸法即真如,真如即诸法。故界具分与性之二义。事者分之义,理者性之义。叁、事事无碍法界,观诸法既具性,则诸法一一復如性融通,而一切事事,悉相融相即。界具性分之二义,...

《佛学大辞典》 / 299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轮

佛之身口意叁业也。佛以叁业碾摧眾生之惑业,故云叁轮。非下地之所测,故云叁密。 又一、神通轮,又云神变轮。由佛之身业现种种之神变,使眾生起正信者。二、记心轮,以佛之意业分别他之心行差别者,记心者,识别他之心也。叁、教诫轮,又云正教轮。以佛之口业教诫彼而使修行者。...

《佛学大辞典》 / 783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白食

牛乳,牛酪,白米也。修法行者食之。十一面神咒经曰:「行者唯应食叁白食,乳酪饭。」末法中一字心咒经曰:「持法之人须喫叁白食,所谓乳酪粳米,不得破斋。」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曰:「清净洗浴,着鲜净衣,喫叁白食,所谓乳酪粳米。」一切法功德庄严王经曰:「惟喫叁种白食...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九种不还

於前五种不还中,中般生般上流般之叁种般,各分叁种,為九种不还。是於色界入灭圣者之区别也。中般叁种:一、速般,谓於中有断餘惑而般涅槃也。二、非速般,谓於中有经暂时而般涅槃也。叁、经久般,谓於中有经久时而般涅槃也。生般叁种:一、生般,谓生於色界速断餘惑而般涅般也。...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五色界道

言造显曼荼罗时,為区别各重位,用五色作境界之道也。瞿醯坛跢罗经中曰:「中臺,及内院,应用五色而作界道。其第二院应用叁色。第叁外院唯用白色而作界道,其着食院及行道院,但用白色而作界道。」大日经疏六曰:「又诸界道,中央及第一重,当具五色。先以白色為周界竟,次於其外...

《佛学大辞典》 / 541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胡跪

胡人跪坐之法也。此中有左跪,互跪,长跪叁种。左跪者,右膝着地,其足指竪地,右股置空,竪左膝,左足踏地。是战战而表敬意之意。经中所谓右膝着地也。此為正仪。归敬仪曰:「言胡跪者,胡人敬相,此方所无。存其本缘,故云胡也。」又曰:「佛法顺右,即以右膝拄地右[骨委]在空,...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

溈仰宗之灵祐,依楞严经而揭叁种生,以提撕学者:一、想生,对於尘境而妄想之能思心也。二、相生,识情所思一切境界之相也。叁、流注生,识尘和合,念念相续之一切烦恼也。吾等无始以来以此叁者,污清净之镜智。人天眼目四曰:「师一日谓仰山曰:吾以镜智為宗要,出叁种,所谓想生...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

见[叁昧]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退屈

菩萨修行有可生叁种退屈心之难关。见[叁退屈]条。唯识论九曰:「修胜行时有叁退屈。」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令生退屈。」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叁諦

不思议之叁諦,虽以无决定性之故,不可说之,然為机缘说之则不出叁意:一、随情说,此為大悲方便,或约於有门,或约於空门,而明之。此叁諦在圆教十行已前也。二、随情智说,即随自他意语也。就情而说有空之二,就智而说中之一,此叁諦当於圆教十信位。叁、随智说,即随自意语也。...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八囀声

梵语之名词。曰苏漫多声Subanta(Su +anta)。此苏漫多声,有八种之语格,称為八囀声。一曰体声,又名汎说声,梵语為儞利提势Nirdeśa(-e),此為主格,乃汎说物体之语也。二曰业声,又名所说声,梵名為鄔波提舍泥U adeśana(-e),此為宾格或目的格。自主格言之,则為宾格;...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觉性

离一切迷妄之觉悟自性也。圆觉经曰:「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於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為圆修叁种自性清净随顺。」 又觉知之性。谓心识也。唯识论一曰:「非觉性故。」同述记一末曰:「觉者觉察,心心所总名。」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迴向

叁心具足之迴向心也。观无量寿经曰:「愿生彼国者,发叁种心,即便往生。何等為叁?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叁者迴向发愿心。」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普贤

一实相普贤,本地之理体也。二究竟普贤,以智究竟法身之理,即是本觉也。叁贤现普贤,显教法华经所说由东方宝威德王佛国来至之普贤,又密教大日如来之补处菩萨是也。如显教以弥勒為释迦之补处,密教以普贤定為大日之补处此叁种之,义通於文殊观音等诸菩萨,而独就普贤明之者,因是...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

不相应行法之得,别為叁种:如法前得,法后得,法俱得是也。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不可见有对色

叁种色之一。色法十一中,眼等五根(指内之胜义根),与声香味触四尘之丸法者,非眼所见,故云不可见。為极微所成,故云有对色。对者,对待障碍之义也。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作意

大地法中作意之心所,别為叁种:一、自相作意,与观法自相之智慧相应而起之作意心所也。二、共相作意,与观法共相之智慧相应而起之作意心所也。叁、胜解作意,与假想观相应而起之作意心所也。如对於未见不净之物境,而修不净观时之作意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念处

一、性念处,缘无生之空理而断烦恼者,如慧解脱是也。二、共念处,由性念处而具得叁明六通者,即具解脱是也。叁、缘念处,由叁藏经十二部经而悟达者,即大罗汉是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长者

一世长者,二出世长者,叁观心长者也。文句五曰:「世备十德:一姓贵,二位高,叁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净,八礼备,九上嘆,十下归。(中略)十德具焉,名大长者,出世长者。佛从叁世真如实际中生,功成道着,十号无极。法财万德,悉皆具满,(中略)是名出世佛大长...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删地涅謨折那

Saṁdhinirmocana,解深密经之梵名。唯识演秘叁本曰:「此经梵本名曰删地涅謨折那。涅謨折那,此翻名解。删地之声含於叁义:一诸物相续,二骨节相连,叁深密之义。西方土俗呼此叁种并名删地。(中略)前后各取一义以立经题,皆不相违。然据经旨解深密名,理為优矣。」此经有四译,...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庭仪曼荼罗供

叁种曼荼罗供之一。於庭上作大行道之曼荼罗供也。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不可见无对色

叁种色之一。色法十一中有无表色之一法,是非眼见,故云不可见,為极微所生之法,而非极微所成之法,故云无对。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九徧知

见修无学之叁道中,特於见修道所断烦恼等之断,建立九种之区别也。盖徧知為於四諦之境周徧知之之意。虽以智為其性,然今非称智為徧知。乃以因此徧知而断烦恼之故,於果附以因之名,名断為徧知。所谓断徧知是也。 俱舍论光记二十一云:「断徧知,谓诸断择灭為体。徧知是智,即是断...

《佛学大辞典》 / 1094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大师

如来,阿罗汉,有学圣者,是眾生之师范,故云大师,见本事经。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七种二諦

天台有真俗二諦,藏通别圆四教之四种与别接通,圆榜通,圆榜别叁种也。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净肉

见[叁种净肉]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庄严

天亲净土论说极乐叁种之庄严。如佛庄严,菩萨庄严,国土庄严是也。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事理二懺

以上叁懺中取作法与取相為事懺,无生為理懺。涅槃经十七明闍王懺悔之相,耆婆所教者為事懺,如来所说者為理懺。止观二曰:「理事不出叁种懺法,理谓无生妙懺,事谓取相作法。」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解脱门

谓空,无相,无愿,叁种之禪定也。此叁者為涅槃之门户,故名。俱舍论二十八曰:「於中无漏者名叁解脱门,能為涅槃為入门故。」大乘义章二曰:「涅槃果德绝缚名脱,空无相等与脱為门,名解脱门。」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缚

谓贪瞋痴之烦恼繫缚。俱舍论二十一曰:「缚有叁种:一贪缚,二瞋缚,叁痴缚。」入阿毘达磨论上曰:「契经中復说叁缚:一贪缚,谓一切贪,如受结相说。二瞋缚,谓一切瞋,如恚结相说。叁痴缚,谓一切痴,如无明结相说。」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

一名天,如人中之王,称為天王天子,假名為天也。二生天,如四天王乃至非想天,為眾生可生之天处,即六趣中之天趣也。叁净天,叁乘之圣者,断烦恼而清净无垢者,如声闻之预流果已上乃至佛也。见智度论七。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波罗蜜

六度有叁种:一、世间波罗蜜,凡夫為神通生天而修者。二、出世间波罗蜜,二乘為自入涅槃自利而修者。叁、出世间上上波罗蜜,菩萨為利他而修者。见楞伽经。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通

通教之通有叁种之别:一因果俱通,叁乘同依於体空无生之理(是因通),而断惑证理(是果通)是叁乘共学之义。通教之当分也。二因通果非通,是就叁乘中之菩萨而分别之,通教之菩萨,有利钝之二种。钝根之菩萨,属於前之第一种,因果俱通也,若利根之菩萨者,七地以前,叁乘皆断证,...

《佛学大辞典》 / 319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九慢

恃己高举之烦恼,有九种:一我胜慢类、二我等慢类、叁我劣慢类、四有胜我慢类、五有等我慢类、六有劣我慢类、七无胜我慢类、八无等我慢类、九无劣我慢类是也。阿毘达磨发智论二十曰:「此见取见苦所断。有九慢类:谓我胜、我等、我劣、有胜我、有等我、有劣我、无胜我、无等我、无...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法应化叁身

是最胜王经所说。合真开应之叁身也。开应者。於应身之中别应与化。即最胜王经分别叁身品曰:「一切如来有叁种身:一者化身,二者应身,叁者法身,如是叁身具足摄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圆融

华严宗所明:一、事理圆融,事如波,理如水,波与水之相即也。二、事事圆融,波与波之相即也。叁、理理圆融,水与水之相即也。见法界观门,七帖见闻一本。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地狱

热地狱,寒地狱,孤独地狱之称。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自

八正道分有自调自净自度叁种。是二乘自利之叁学也。如图。见智度论六十一。 又(术语)具曰叁自一心摩訶衍法。具自体自相自用叁大之一心。即起信论所说之一心,华严宗所明之一真法界也。释摩衍论五曰:「叁自一心摩訶衍法,一不能一假能入一,心不能心假能入心。(中略)如是胜处...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真言四释

一行之大日经疏,处处以浅略释与深秘释解教义,又不可思议(僧名)之供养次第法疏末,就阿字本不生之说者立叁重之秘释,因而总合二者开四重之释义,是真言一家之释例也。一浅略释,解阿字為梵王之说(显教中处处说之)是也。二秘密释,如解毘卢遮那佛说阿字本不生是也。叁秘密中秘...

《佛学大辞典》 / 428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布施

一财施,如上。二法施,如上。叁无畏施,以无畏施於人。谓救人之厄难也。见智度论十四。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处阿兰若

叁种之空闲处也。慧苑音义上曰:「有叁类:一名达摩阿兰若,即此所明者也。谓说诸法本来湛寂,无起作义,因名其处,為法阿兰若处,此中处者,即菩提场中是也。二名摩登伽阿兰若,谓塚间处,要去村落一俱卢舍,大牛吼声所不及处者也。叁名檀陀伽阿兰若,谓沙磧之处也。磧音迁歷反。...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观法

见[观法]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南山叁观

四分律宗南山所立:一、性空观,阿含经所说小乘之观法也。观诸法為因缘生,性空无我也。许因缘生之相许為实有而观性之空无,故名性空观。二、相空观,般若经所说大乘之初门也。观诸法之相為空也。视為有实之相,尚為凡夫之妄见,如实无其相,而指空华為实有也。此更进而空无诸法之...

《佛学大辞典》 / 283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摩地菩提心

叁种菩提心之一。见[菩提心]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灌顶王喻经

佛说灌顶王喻经,一卷,宋施护译。以叁种之灌顶王為喻,而说叁种之比丘。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 《佛说灌顶王喻经》

叁种圆融

华严宗立叁种之圆融:一事理圆融,事如波,理如水,如水波相即也。说真如即万法,万法即真如,生死即涅槃者。此门也。二事事圆融,如波与波相即不二也。说须弥芥子,大海毛端,互相入不相碍,说邪正不二,烦恼即菩提者。此门也。叁理理圆融,如水与水一味融和也。说万圣所具真理一...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思惑

一、俱生思惑,与形俱生者,即於托胎於父母,爱恶之心生也。二、依见思惑,伴见惑而生之惑,即如因见外道而起瞋也,又名背上使。叁、界繫思惑,叁界九地之思惑也。一名事障,又名正叁毒。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佛土

佛地论七,立法性土、受用土、变化土,如其次第,以為法性身、受用身、变化身之住处。此中法性土為理土,而受用变化之二土為事土。又法性受用之二土唯為净,而变化土通於净秽。大乘义章十九曰:「一法性土,二实报土,叁圆应土。」与前异名同体。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轮身

密教所说。见[教令轮身]条。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六眾生

眼等六根以譬狗等六畜也。杂阿含经四十叁曰:「譬如士夫游空宅中,得六种眾生:一者得狗,即执其狗繫着一处;次得其鸟;次得毒蛇;次得野干;次得失收摩罗;次得獼猴。得斯眾生悉缚一处,其狗者乐欲入村;其鸟者常欲飞空;其蛇者常欲入穴;其野干者乐向塚间;失收摩罗者常欲入海;...

《佛学大辞典》 / 279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法身

见[法身]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神力

见[通]条。

《佛学大辞典》 / 6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九种大禪

九种之大乘禪也。此為不共於外道二乘而菩萨所修之禪定:一、自性禪,二、一切禪,叁、难禪,四、一切门禪,五、善人禪,六、一切行禪,七、除烦恼禪,八、此世他世乐禪,九、清净净禪是也。原出於菩萨地持经第六方便处忍品,為羼提波罗蜜中之分类,名為自性忍乃至清净忍,天台於法...

《佛学大辞典》 / 1519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四曼摄二种世间

即身义云,世间出世间内外之教法摄於法曼荼罗,世间出世间一切之人摄於大曼荼罗,世间出世间所依之器界,摄於叁昧耶曼荼罗,世间出世间一切之事业,摄於羯磨曼荼罗。今谓此义求融非也。叁种世间所有之六大五大五色等是大曼,叁种世间之显色形色是叁昧耶曼,叁种世间之文字言音是法...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坏色

梵语袈裟Kaṣāya,译曰坏色。避青黄赤黑白五正色,以他之不正色染坏之,故曰坏色。有叁种:一,青坏色。二,黑坏色。叁,木兰坏色。此為如法之袈裟色,以作法衣,因而法衣称為袈裟。遗教经曰:「汝等比丘,当自摩头以捨饰好,着坏色衣,执持应器,以乞自活。」梵网经下曰:「应教身...

《佛学大辞典》 / 196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底哩叁昧耶

Trisamaya,底哩者,叁之义。佛部金刚部莲华部叁种之叁昧耶也。希麟音义五曰:「底哩,此云叁,谓此经中说叁种叁昧,即金刚莲华佛部是也。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念处

尔时,胜天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知路非路者,心缘何住?” 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心正不乱。何以故?善念身、念受、念心、念法。菩萨摩诃萨凡所游行城邑聚落,闻利养名,...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 / 陈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 / 4900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2日

叁种

见[天]条。

《佛学大辞典》 / 6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懺法

懺悔之叁种方法:无生懺悔,取相懺悔,作法懺悔之称。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十八不共十种力品第十二

佛言。得是上八事者。便获佛十八事。何等为十八事。一者用某日得佛。用某日般泥洹。从初得佛日。至般泥洹日佛无难。二者无短。三者无忘。四者无不定时。五者终无生法想言我所。六者无有不能忍时。七者无有不乐时。八者无有不精进时。九者无有不念时。十者无有不三昧时。十一者无有...

《般舟三昧经》 /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 / 473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9日

字印

种子与印契也,是為叁种本尊中之二种。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真性菩提

叁种菩提之一。见[菩提]条。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

有名有实谓為有。有有叁种:一、相待有,待者对待之义。如对於长而有短,对於短而有长,对於境而有心,对於心而有境者。二、假名有,假者虚假不实之义。如假四大之和合,名為瓶,假五蕴之和合名為人,有假名而无实体者。叁、法有,色心之诸法由因缘而生者。是虽无自性,然非如兔龟...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色

叁种之色法,五根,五境,无表色。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善根

布施,慈悲,智慧之称。

《佛学大辞典》 / 9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思量事物曰意。唯识论五曰:「薄伽梵,处处经中说心、意、识。叁种别义,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是叁别义。」俱舍论四曰:「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别故名识。心意识叁名,所詮义虽异,而体是一如。」止观二上曰:「对境觉知,异乎木石,名為心。次心筹量,名為意。」...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乞食

十二头陀行之一。比丘為资自己之色身,乞食於人也。是為清净之正命。若自作种种生业而自活,称為邪命。梵云分卫。大乘义章十五曰:「专行乞食。所為有二:一者為自,省事修道。二者為他,福利世人。」行事钞下叁曰:「善见云:叁乘圣人悉皆乞食。」又「善见云:分卫者乞食也。」法...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相应

依瑜伽论之意则以叁种之相应,悉摄一切法。一境,二行,叁果,此叁者悉有相应之义而尽诸法。玄应音义二十叁曰:「瑜伽,此云相应。谓一切乘境行果等,所有诸法皆名相应。境谓一切所缘境,此境与心相应,故名境相应。行谓一切行,此行与理相应,故名行相应。果谓叁乘圣果,此果位中...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蕴

於化地部别万法為叁种:一、一念蕴者,剎那生灭之法也。二、一期蕴者,人自生至死间相续之法也,五根等属之。叁、穷生死蕴者,穷生死而至金刚喻定间相续之法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念处

见[四念处]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清净

身语意之叁业,远恶行离惑垢也。俱舍论十六曰:「诸身语意叁种妙行,名身语意叁种清净,暂永远离一切恶行烦恼垢故,名為清净。」探玄记四曰:「叁业无过云清净。」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别解四类

今於四类之别解中,示地狱界与人界及佛界叁种之相。先言地狱界之十如是,相如是者恶人显后堕地狱之前相,凡夫虽不知,而佛菩萨之目,则能见之也。性如是者,专习恶之人其习状如生成,改变為难也。体如是者:「摧折麤恶色心以為体质。」即堕於地狱為狱卒所责之荒恶身心体是也。私记...

《佛学大辞典》 / 810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

谓凡夫,外道,与叁乘及诸佛菩萨叁种人之智。即世间智,出世间智,出世间上上智是。楞伽经叁曰:「一切外道凡夫计着有无,一切二乘随自共相希望计着。诸佛菩萨观所有法,见不生灭,离有无品,人法无我,缘自得生。」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圆顿止观

略曰圆顿观。静止妄念曰止。真智通达曰观。由止成观。由观资止。止观不离。故略称止观。亦单曰观。此止观之法有叁种。為渐次不定圆顿。法华所说之观法,為圆顿止观,天台大师宣说之,章安大师编集之,名為摩訶止观。十卷之大本是也。见[止观]条。 又(书名)摩訶止观,一名圆顿止...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薰习

一,名言薰习。名者名字,言者言说也。分别名字言说之识,即是第六之意识由第七识第八种子之识,传送薰习,能成就染分之相者,故名。二,色识薰习。色者对於眼根之诸色也。因此诸色,而引生眼识,名為色识。於此分别,即是第六之意识,亦由第七识第八种子之识传送薰习,能成就染分...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世间

见[叁世间]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光明

就光明而立叁种之别。大藏法数十二曰:「一谓日月星光,及火珠灯炬等光,皆能破除昏暗,是名外光明。二谓随其所闻之法,观察修习,皆依法则,因此明心见性,破除愚痴之暗,显发本觉妙明,是名法光明。叁谓诸佛菩萨二乘及诸天等身皆有光,亦能破暗,是名身光明。」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悉地轨

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叁界秘密叁身佛果叁种悉地真言仪轨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精进

一被甲精进,被菩萨大心之甲,不怖种种难行也。二摄善精进,勤修善法而不倦也。叁利乐精进,勤化眾生而不倦也。见成唯识论九。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定业

定受生死苦果之定业因也。此有善恶之二,善之定业,定受乐果,恶之定业,定受苦果。又善恶之定业,各有叁种,於造善恶业之生,直感苦乐之果,為顺现受业。隔一世而感其果,為顺生受业。隔二世以上而感其果,為顺后受业。已上皆為定业中之差别,此外善恶皆有不定业之一种,业力微弱...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灌顶

见[灌顶]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五失本叁不易

又称五失叁不易。言翻译梵经,有五种失原本之义并叁种之不容易者。晋道安摩訶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曰:「译胡為秦,有五失本也:一者,胡语尽倒而使从秦,一失本也。二者,胡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眾心,非文不合,斯二失本也。叁者,胡经委悉,至於咏叹,丁寧反覆,或叁或四,不嫌...

《佛学大辞典》 / 391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无為

梵语Asaṁskṛta。為者造作之义,无因缘造作,曰无為,又无生住异灭四相之造作曰无為,即真理之异名也。此无為法有叁种六种之别,叁无為中之择灭无為,六无為中之真如无為,是正為圣智所证之真理。曰涅槃,曰法性,曰实相,曰法界,皆无為之异名也。无量寿经上曰:「无為泥洹之道。...

《佛学大辞典》 / 311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心苦

谓贪,瞋,痴,之叁毒烦恼也。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

一声闻僧,上二种僧中者是也,二缘觉僧,缘觉有麟喻部行之二种,部行成僧眾。叁菩萨僧,修大乘行者。见同上。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阐提

一、阐底迦,又云断善根阐提。谓乐欲生死而焚烧善根也。二、阿阐提迦,又云大悲阐提。谓菩萨之大悲,度尽眾生方证觉果也。叁、阿颠底迦,又云无性阐提。谓无毕竟涅槃之性也。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五十字门

又称五十字母。一名摩多体文。即梵语字母之总数也。摩多者,谓母音,此有十二摩多与四别摩多之十六字。体文者,谓子音,此有叁十四字。合成五十字。但母音中或省略哩ṛ、哩(引)ṝ(註)、[[口吕]]ḍa,无有一準。 然於印度所行之字母,排列系统,互相一致,先举母音,次第及於随音点...

《佛学大辞典》 / 969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忍行

於身口意叁处行忍辱也。见诸经要集中。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教相

谓南叁诸家所通用之顿渐不定叁教也。玄义十曰:「出异解者為十意,所谓南叁北七,南地通用叁种教相:一顿二渐叁不定。」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

见[禪]条。

《佛学大辞典》 / 6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