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曰越叁昧耶罪。违越叁世诸佛秘密之法之罪也。大日经疏二十曰:「此大乘密教当如是法相承,若授受失宜,即是专擅自恣而越法则,故云住不放逸也。」演密钞十曰:「若传受失宜,专擅自恣,即是放逸,违越叁世诸佛秘密法则。得越法罪,越法罪者,此中所谓犯叁昧耶四波罗夷中第叁戒也...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灌顶式时,受者所饮之香水名。又云誓水。大日经疏五曰:「又於别器调和香水,以鬱金龙脑旃檀等种种妙香,亦以真言加持,授与令饮少许,此名金刚水。以秘密加持故,乃至地狱重障皆悉除灭,内外俱净,堪為法器也。阿闍梨言:此即名為誓水。亦顺世諦,犹如盟誓之法。令於一切眾圣前,...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胎藏界八叶中南方之尊,经云华开敷,疏云沙罗树王开敷佛。金色放光明住於离垢叁昧之相也。為平等性智之所成,司五德第二修行之德,长养大悲万行,开敷万德,故名华开敷。其种子為第二点之。其密号曰平等金刚。以是為平等性智之所成故也。於金刚界云宝生如来,其密号同。是四种法身...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萨迦耶见,梵语萨迦耶,华言身见。谓于五蕴法上,妄生执取,计我、我所,是名萨迦耶见。(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我者,谓五蕴法中强立主宰,妄计为我也。我所者,即五蕴色身等也。) 二、边执见,谓外道之人,于五蕴身见之中,执断执常,随执一边,我见...
《三藏法数》 / 565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Saṁ rāgata,译作善至,正至,时至。旧称僧跋。译作等施。於大眾食前使维那唱此语,然后使大眾食。南山旧律以之為施主对於眾僧表白平等施意之语。义净新律,以此為消食毒之秘密语。行事钞下叁之叁曰:「梵摩难经夫欲施者,皆应平心,不同大小,佛令阿难临饭说僧跋,僧跋者眾僧饭...
《佛学大辞典》 / 481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能作小,谓菩萨以变化力,能化自他之身,而作小身;或化世界内所有小物,皆如微尘,是名能作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能作大,谓菩萨以变化力,能化自他之身,而作大身;或化世界内所有大物,乃至满虚空中,是名能作大。 叁、能作轻,谓菩萨以变...
《三藏法数》 / 407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尔时薄伽梵毗卢遮那。以如来眼。观察一切法界。入于法界俱舍。以如来奋迅平等庄严藏三昧。以现法界无尽严故。以是真言行门。度无余众生界。满足本愿故。时佛在三昧中。于如是无尽众生界。从众声门。出随类音声。如其本性。业生成熟。受用果报。显形诸色。种种语言。心所思念。而为...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 / 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 / 6879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尔时毗卢遮那世尊。复观诸大众会。告执金刚秘密主言。佛子有秘密八印。最为秘密。圣天之位威神所同。自真言道以为幖帜。图具漫荼罗。如本尊相应。若依法教。于真言门修菩萨行诸菩萨。应如是知。自身住本尊形。坚固不动。知本尊已。如本尊住。而得悉地。云何八印。谓以智慧三昧手。...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 / 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 / 826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梵语薄伽梵,亦云婆伽婆,名具六义。佛地论云:自在、炽盛与端严、名称、吉祥及尊贵,如是六德义圆满,是故彰名薄伽梵。唐玄奘法师,明五种不翻中,第二多含不翻,即薄伽梵是也。(五种不翻者,秘密不翻、多含不翻、此方无不翻、顺古不翻、尊重不翻也。) 一、自在义,谓如来永...
《三藏法数》 / 456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显色贪,谓于他人身分及青黄赤白等显现之色,而起贪着也。修行之人观色作青瘀胖胀等想,而生厌离,令心清净。 二、形色贪,谓于长短娇媚等形相之色,而起贪着也。修行之人,观此形相,作烂坏想,而生厌离,令心清净。 叁、妙触贪,触即触着,谓于自他身分细软光滑等触,而...
《三藏法数》 / 196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凡夫妄计我,谓世间凡夫之人,不了五阴等法皆空,于中妄计我身,强立主宰,造作诸业,流转生死,无有休息,是为凡夫妄计我。(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外道神我,谓外道之人,于五阴中,妄计识神,如麻豆等,或计遍身,起于我见,坠堕边邪,轮回生...
《三藏法数》 / 283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由贪爱之对境而别為四法:一显色贪,於他人之身分及青黄赤色等显现之色起贪着也。二形色贪,於长短矫媚等形相之色起贪着也。叁妙触贪,於自他身分细软光滑等之触起贪着也。四承事贪,於他人之趋承服事折旋俯仰等起贪着也。此四者皆為相应婬贪心。退治之法则观四外不净。瑜伽师地论...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或谓金胎两部之大经,尽為阿难结集。或谓金刚手菩萨為正,阿难為伴。或谓两部杂部,皆為金刚手菩萨受持结集。后两说据六波罗蜜经所谓金刚手受持陀罗尼门之说也。六波罗蜜经一曰:「慈氏云何名為第叁法宝?所谓过去无量殑伽沙等诸佛世尊所说正法。我今亦当作如是说。所谓八万四千诸...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四种拳之一。大日经疏十叁曰:「作拳法有其四种:第一如常作拳法大指竪之。次以空指在於掌中而拳之,名金刚拳。」空指者,拇指也。演密钞九曰:「金刚拳,以大指入掌中作拳是也。」 又(菩萨)见[金刚拳菩萨]条。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台家所立叁种观门之一。非初观实相,又非次第由浅至深,无论修何法,过去宿习之所发,豁然开悟,而证实相,谓之不定观,天台大师為陈尚书令毛喜所着,修禪六妙门是不定观之法也。法华玄义十曰:「不定观者,从过去佛深种善根。今修证十二门,豁然开悟得无生忍,即是毒在乳中,即能...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四相,即生、住、异、灭也。此之四相,乃是本觉心源,无明初起一念之相,而有四种之别。以其细微难见,故约信、住、行、向地、等觉、妙觉,从浅至深,次第觉了粗细分齐之相以明之。此之四法,起则从生至灭,觉则从灭至生,故以灭、异、住、生而为次第也。 一、十信觉灭相,十信...
《三藏法数》 / 509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智门,谓菩萨以大智慧,善知一切众生根性,随顺调伏,令其解脱,是为菩萨智门。(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慧门,谓菩萨以大妙慧,为诸众生分别宣说深法句义,亦欲令其开发慧性,照了万法本来空寂,是为菩萨慧门。 叁、陀罗尼门,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
《三藏法数》 / 221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涅槃,梵语具云摩诃般涅槃那,华言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是乃叁德秘密理藏也。此之理藏,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而有八种法味。故泥洹经立此八味之名也。(法味者,谓诸法中之义味也。) 一、常住,谓此涅槃之理,彻叁际以常存,亘十方而常在。故曰常住。(...
《三藏法数》 / 321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起信论以眾生心為大乘之法体,名之為大乘之义理,分為叁种之大义与二种之乘义:一、体大,眾生心之体性,真如平等,无生无灭,无增无减,毕竟常恒也。二、相大,眾生心之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乐我净等一切功德也。叁、用大,眾生心之体性,具足一切功德,内潜源底而薰妄心,外现报...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华严宗之教理,以缘起為主。具之一字,弥显今宗者,天台之事也。本宗对之得云起之一字,益振当家。何则?以本宗之至极,在於法界缘起故也。今就五教而分别之,各有一个之缘起(但除顿教),曰业感缘起,是小乘教也。曰赖耶缘起,是大乘始教也。曰如来藏缘起,是大乘终教也。曰法界...
《佛学大辞典》 / 1132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谓外道之人,于色受想行识五阴法中,每一阴起四种见,则成二十见。约过去、现在、未来叁世论之,成六十见。此六十见,以断、常二见,而为根本,则总成六十二见也。(四种见者,谓于五阴中,如计色大我小,我在色中,为一见。我即神我,谓识神也。又计我大色小,色在我中,为二见...
《三藏法数》 / 147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尔时大日世尊。入于等至三昧。观未来世诸众生故。住于定中。即时诸佛国土。地平如掌。五宝间错。悬大宝盖。庄严门标。众色流苏。其相长广。宝铃。白拂。名衣。幡佩。绮绚垂布而校饰之。于八方隅。建摩尼幢。八功德水芬馥盈满。无量众鸟鸳鸯鹅鹄。出和雅音。种种浴池时华杂树敷荣间...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 / 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 / 782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界,限也、别也。谓叁界分限各别不同,故名界也。 一、欲界,欲有四种:一者情欲,二者色欲,叁者食欲,四者淫欲。下极阿鼻地狱,上至第六他化天,男女相参,多诸染欲,故名欲界。(梵语阿鼻,华言无间。第六他化天者,假他所化而自娱乐也。 二、色界,色即色质,谓虽离欲界秽...
《三藏法数》 / 316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上德之人也。佛家谓内有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故名上人。晋时称释子多曰道人。至鲍明远始有秋日示休上人诗。能改斋漫录曰:「唐人多以僧為上人,如杜子美已上人茅屋是也。」摩訶般若经曰:「一心行阿耨菩提,心不散乱,是名上人。」十诵律曰:「人有四种:一麤人,二浊人,叁...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诸说不同,梁摄论十四曰:「如来报障清净,由除七种生死」。而同十卷明四种生死。谓一方便生死,菩萨為利生之生死也,於地前及初叁地感之,灭之而入於四地。二因缘生死,八相示现之生死也,於四五六地感之,灭之而入於七地。叁有有生死,有后有也,於七八九地感之,灭之而入於十地...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尔时世尊。又复宣说入秘密漫荼罗法。优陀那曰。 真言遍学者 通达秘密坛 如法为弟子 烧尽一切罪 寿命悉焚灭 令彼不复生 同于灰烬已 彼寿命还复 谓以字烧字 因字而更生 一切寿及生 清净遍无垢 以十二支句 而作于彼器 如是三昧耶 一切诸如来 菩萨...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 / 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 / 233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圣言说与曰授,果与心期曰记。 一、未发菩提心授记,谓诸佛世尊,观诸众生根机利钝。其有具增上信者,佛则令其发菩提心,而为授记当得作佛,是名未发菩提心授记。(梵语菩提,华言道。增上,犹增胜也。) 二、共发菩提心授记,谓诸菩萨善根成熟,得增上行;但欲度脱一切众生,...
《三藏法数》 / 272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除难灌顶,降伏灌顶也。二、成就灌顶,受明灌顶也。叁、增益己身灌顶。四、得阿闍梨位灌顶,传法灌顶也。见瞿醯经下。 又一、庭仪灌顶。二、堂上灌顶。叁、无职眾灌顶,古名无作法灌顶。四、平座灌顶。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梵名达磨駄都Dharmadhātu,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法界之义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一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然则法界者,法之一,一名為法界,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是為严家所判四种法界中之事法界,台家约...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有漏者,谓漏落叁界生死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不寂静过失,谓诸众生,随逐根尘,起诸妄想,颠倒散乱,而无禅定之功,不能断惑证果,是为不寂静过失。 二、内外变异过失,谓诸众生,由内心乱想,外境迁流,心境相应,更互变异,所谓心随境起,境逐心生,...
《三藏法数》 / 219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谓利衰等之八风也。见[八风]条。 又八法者,名地水火风為四大,以此四种,无处不有故也。名色香味触為四微,以此四种体性微细故也,谓人身因四大之假合而有,此四大亦由四微之所成,故总称曰八法。见楞严经义海十四。 又八法者,一教,师所说之教法也。二理,教所詮之諦理也。叁...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叁藏佛,坐於摩羯陀国菩提树下以生草為座,於叁十四心断见思之惑,而成正觉。身长丈六,对叁乘之根机说生灭之四諦,為八十之老比丘,灰身灭尽於双树下,唯有此佛為十方之佛,叁世之佛,悉是他佛也。二、通佛,既於因位断叁惑之正使,於摩羯陀国七宝菩提树下以天衣為座,以一念...
《佛学大辞典》 / 695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信根本,谓真如之法,诸佛所师,众行之源,能爱乐者,即是信于根本,故云信根本。 二、信佛,谓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求一切智,故云信佛。 叁、信法,谓信受诸佛所说之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故云信法。 四、信僧,谓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
《三藏法数》 / 128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又曰訕底。四种悉地之一。译曰息灾法。妙吉祥平等观门大教王经略出护摩仪轨曰:「訕底,此言息灾。」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行仪轨曰:「扇底迦法,息灾也。」见[护摩]条。梵Śāntika。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自性行,经云:若诸菩萨本性已来,贤良质直,顺父母教,信敬沙门,及婆罗门;善知家内尊卑亲疏,恭敬承事无失,具足十善,复更广行其余善业,是名菩萨自性行。(梵语沙门,华言勤息。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
《三藏法数》 / 324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又名叁叁昧。密教谓身口意叁者互相摄入,不二一味。是乃真言行之宗要。大日常恒之说法,亦不外说此宗要。大日经一曰:「身语意平等句法门。」同疏一曰:「如此时中佛说何法?即是身语意叁平等句法门,言如来种种叁业皆至第一实际妙极之境。身等於语,语等於心,犹如大海徧一切处同...
《佛学大辞典》 / 720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五眼中就菩萨所得而除佛眼,谓之四眼。因菩萨未得佛眼也。仁王经上曰:「四眼五通。」同天臺疏曰:「四眼者嘆眼,菩萨行未圆,义当无佛眼也。」又,密教中立四眼。见[四种眼]条。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妙法莲华经之略名。经中法师品曰:「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同安乐行品曰:「此法华经,诸佛如来秘密之藏,於诸经中最在其上。」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日本传教大师定一家之学生式。其中置止观遮那两业。年度二人,受大戒后,使专修此两业,十二年不得出山门。止观业者,年年每日以法华经,金光明经,仁王经,守护经诸大乘经之护国眾经,使之长转长讲。遮那业者,岁岁每日以遮那经,孔雀王经,不空羂索经,佛顶经诸真言等之护国真言...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大乘光明定,谓此定所发智慧,即能照了大乘理教行果,故名大乘光明定。(理教行果者,理即所诠之理,教即能诠之教,行即所修之行,果即所证之果也。) 二、集福王定,谓此定自在,即能聚集无边福德,如王势力,无有等比,故名集福王定。 叁、贤守定,谓此定即能守持世间、...
《三藏法数》 / 163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不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称名念佛,谓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于昼夜间,一心专注,或一万声,乃至十万声;如是岁月既久,则念念不断,纯一无杂,临命终时,定见彼佛现身迎接,决得往生极乐世界矣。(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二、观像念佛,谓观阿弥陀佛形像相好,口称佛名,则心不散乱。心不散乱,...
《三藏法数》 / 310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四)名金刚鼓。(二)口开舌举震法界宫。莲华藏诸如来出定。即以摧破地狱灭七遍之殃。起教菩萨(善住天子也)说五字秘密。执本授。如法布字。人主顶戴乎冠中。万国清泰。节度观察。旌旗上书写真言。四方晏静。专城太守镇遏总戎。鼓角上题字严警。远闻妖气潜。炽盛布千里。苗稼洪润人无...
《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陀罗尼》 / 中天竺国三藏善无畏奉诏译 / 1110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12日息即鼻中出入之气也。谓坐禅之人,若欲摄心入定,必先行数息之法。息有四种不同,故须拣其粗而守其细也。 一、风,谓鼻中之气,出入有声,为风。坐禅之人,若依之而数,则心散难调,故须拣而不用也。 二、喘,谓鼻中之气,虽无声相,而结滞不通者,为喘。坐禅之人,若依之而数...
《三藏法数》 / 234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胜义僧,谓诸佛世尊及诸菩萨、缘觉、声闻等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通达无碍,而得自在,是名胜义僧。 二、世俗僧,谓剃除须发,被服袈裟,成就出家威仪,能持佛之禁戒,是名世俗僧。 叁、哑羊僧,谓愚痴鲁钝,不能了知根本等罪犯与不犯,及于微小之罪,不能发露忏悔,是名...
《三藏法数》 / 180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又名自性。喻本有之见修二惑,无始无明也。瑜祇经第七品曰:「时会中有一障者,不从空生,亦不从他方而来,忽然而现,诸菩萨各如醉人,不知所从来处。(中略)时障者忽然现身,作金刚萨埵形,於顶上现一金刚轮,足下现一金刚轮,两手中各现一金刚轮,又於心上现一金刚轮,徧身於光...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於台密立二密:一、理密,说圆融不离之理者。二、事密,说如来身口意之秘密者。日本之慈觉,以法华涅槃為理密,以真言部诸经為事理俱密。苏悉地经疏中曰:「世俗胜义圆融不二,是為理密;若叁世如来身语意密,是為事密。问:华严维摩般若法华等诸大乘教於此显密何等摄耶?答:如华...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五净居天子之意也。又曰五净居天,五净居眾,五那含天子,净居天。或单曰五天。居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东方最北边之五尊也:一、自在天子,二、普华天子,叁、光鬘天子,四、意生天子,五、名称远闻天子。大日经疏第五曰:「次於东方最近北边布列五净居眾。第一自在天子,第二普华...
《佛学大辞典》 / 526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是叁种秘密仪轨所说,观吾五藏為五大即五如来,而即身成佛之叁摩地也。仪轨曰:「阿字(地大)者,金刚部,主肝;鍐字(水大)者,莲华部,主肺;览字(火大)者,宝部,主心;唅字(风大)者,羯磨部,主胃;欠字(空大)者,虚空部(虚空者佛之异名)主脾。(中略)阿字者东方阿...
《佛学大辞典》 / 216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长寿之秘法也。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放鉢品说,佛告曼殊师利童子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飞空鉢行佛正道,欲利益眾生者,先选高山及深谷,若者如覆鉢,若者如仰鉢寂寞无人最胜之境界,作造庵室,唯好独住此清净道场所,断语无言,断五榖粒,食餐松叶,吞水吸气,禪定...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亦名四种生,出法苑珠林) 人四生者,谓世间之人,亦具卵胎湿化四种之生也。 一、卵生,卵生者,谓依壳而出也。婆沙论云:昔有商人,入海得一雌鹤,遂生二卵,卵渐湿熟,生二童子,端正聪明,年长出家,得阿罗汉。大名世罗,小名邬波世罗是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二...
《三藏法数》 / 362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亦名四道,出阿毗达磨俱舍论) 对即敌对,治即攻治。譬如人有此病,即用此药治之,故名对治。 一、厌患对治,谓众生见欲界生死之苦,烦恼惑业之集,深生厌恶,起大加行,修于圣道,对治苦、集,故名厌患对治。 二、断对治,谓众生知一切烦恼惑业,能招生死之苦,于是修无间道...
《三藏法数》 / 240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涅槃,梵语具云摩诃般涅槃那,华言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此即大乘涅槃也。 一、不闻得闻,谓大涅槃甚深微密之义,一切众生心中无不具足,以由旷大劫来,无明覆故,而不得闻。今者修习大涅槃法,达于如来性常之理,昔所不闻而能得闻,是为不闻得闻也。(劫,梵...
《三藏法数》 / 397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Bhūta,已生之有情名為部多。俱舍论十曰:「又契经说,食有四种,能令部多有情安住。(中略)言部多者,显已生义。诸趣生已,皆谓已生。」玄应音义二十四曰:「部多,已生义,含多解,故仍置本名。」 又以名鬼类之一种。慧苑音义下曰:「部多宫。部多,此云自生。谓此类从父母生...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问云:本识变现根身器世间等,为是自变?为是共变?答:有四种不同也。(本识,即藏识也。) 一、不共中不共变,谓如眼等五根,唯自己第八识中最初一念,托父母遗体时变现,名不共;出胎之后,唯自己受用,复名不共。如眼识,惟依眼根而发;乃至身识,唯依身根而发,不相混杂,...
《三藏法数》 / 329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此曼荼罗以明王為本尊,四围置意生,计里枳罗,爱乐,意气之四金刚,意生,计里枳黎,爱乐,意气之四金刚女,及色声香味之四菩萨,外院置时春、时雨、时秋、时冬,之四菩萨。见金刚王菩萨秘密念诵仪轨。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台家所立之八教也。於华严时乃至法华涅槃时五时所说,化法之四教与化仪之四教是也。化法之四教者:一、叁藏教,经律论之叁藏,部类判然,说因缘生灭之四諦,正教声闻缘觉之二乘,傍化菩萨者。二、通教,说即空无生之四真諦,使通叁乘而同学者,但以菩萨為正机,二乘為傍机。叁、别...
《佛学大辞典》 / 371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苑公,唐贤首藏法师弟子也。因宝性论有四种众生不识如来藏,遂立四教焉。(四种众生者,一凡夫、二声闻、叁辟支、四初心菩萨也。) 一、迷真异执教,谓诸外道、凡夫,迷于真性,广起异计,故云迷真异执教。 二、真一分半教,谓声闻、辟支二人,于真如随缘不变二分义中,但得随...
《三藏法数》 / 293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尔时释迦牟尼佛。复诰金刚手秘密主言。汝听金刚手。此佛顶王真言成就修行。一切如来之所说。成就佛顶故。以不坏伽他句行教。金刚手略说一切如来所说成就次第。说伽他曰。 屏处集圣众 令获威灵处 于宅及天室 空舍与窟中 迥树或尸林 树林于山谷 成就或念诵 心在于本...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3474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31日一、求菩提者,谓诸众生,若有发心乐求菩提之道者,是为菩萨之善友也。(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菩萨,华言觉有情。) 二、作大法师,谓人深达妙义,作大法师,为众演说;以其正行,令彼进修,是为菩萨之善友也。 叁、闻思修慧,谓人以闻思修之叁慧,倍策精进,出生一切善根者...
《三藏法数》 / 165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密即秘密。谓如来身口意叁业,或现通,或说法,或思惟,皆非诸菩萨等之所思议,故名叁密。 一、身密,谓如来处大会中,众见佛身,或黄金色,或白银色,或杂宝色,或长丈六,或长一里十里,乃至现大神变,皆不可思议,故名身密。 二、语密,语密即口密也。谓佛说法之时,或一里...
《三藏法数》 / 192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本觉之体相有四种之义。镜亦有四义,故取之為喻。一如实空镜。真如之体,本来空寂,离一切妄相,犹如空镜离一切外物之体,谓之如实空镜。即空真如是也。二因薰习镜。真如之觉体具无量之性德,為净法之因,犹如镜体能现万象,此净法之因能由内薰眾生之妄心,故名因薰习镜,即不空真...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梵名Ādi-buddha。西藏语云:Cho-gidang- oisang-ye,译言本初觉者或第一觉者。喇嘛教之本初本佛也。西藏佛教之古派以此佛為生自毘卢遮那之普贤Samantabhadra,谓之Kuntu-bzaṅ- o(至善法身),即梵语之Dharmakāya-samantabhadra(法身普贤),盛崇拜之,新派谓為跋折囉陀...
《佛学大辞典》 / 544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切印契一切法要以四智印摄尽之:一大智印,梵名摩河岐若勿他罗Mahā-jñāna-mudrā五相成身之佛也。二叁昧耶印,梵名叁昧耶岐若勿他罗Samaya-jñānā-mudrā诸尊所持叁昧耶形五鈷刀莲华之类也。又结於诸尊手之印契也,又结於行者手之印契也。叁法智印,梵名陀罗摩岐若勿他罗Dharma...
《佛学大辞典》 / 362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又名如来清净禪。楞伽经所说四种禪之一。如来所得之禪定,即首楞严定也。依此禪定穷究法身般若解脱叁德秘藏之大涅槃,而起无作之妙用,别於外道二乘菩萨所得之涅槃,谓之如来禪。楞伽经二曰:「云何如来禪?谓人如来地得自觉圣智相叁种乐住,成办眾生不思议事,是名如来禪。」同经...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大日经疏十九曰:「外典净行围陀论中,有火祀法。然大乘真言门亦有火法。所以然者,為摄伏一类故,以言韦陀事而摄伏之。然其义趣犹如天地不可相并。(中略)佛所以作此说者。欲伏诸外道,分别邪正,令彼知有真护摩故。以诸净行等於所宗韦陀典,自谓秘密而生慢心。今佛自说韦陀原本...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施设依,施设,犹建立也。谓人依五蕴中,假用言说,施设我及众生各各不同,有如是生类,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如是饮食,如是苦乐寿夭等,是名施设依。(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二、摄受依,摄受,含摄容受也。谓人依于父母妻子奴婢僮仆等,以为我所摄...
《三藏法数》 / 478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有四种(一)菩萨瓔珞经所说。一如如智法身,证如如之理之实智也。二功德法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之功德也。叁自法身,地上菩萨应现之应身也。天台谓之為胜应身,法相谓為报身中之他受用身。四变化法身,台家所谓劣应身,法相家所谓变化身也。五虚空法身,如虚空离诸相之如如理也。...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八法者,地、水、火、风,名为四大。以其四种无处不有故也。色、香、味、触,名为四微,以其四种体性微细故也。谓人之身因四大假合而有,此之四大,亦由四微所成,故总称为八法也。 一、地大,地以坚碍为性,谓眼、耳、鼻、舌、身等名为地大。圆觉经云:发、毛、爪、齿、皮、肉...
《三藏法数》 / 319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长寿之秘法也。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放鉢品说,佛告曼殊师利童子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飞空鉢行佛正道,欲利益眾生者,先选高山及深谷,若者如覆鉢,若者如仰鉢寂寞无人最胜之境界,作造庵室,唯好独住此清净道场所,断语无言,断五榖粒,食餐松叶,吞水吸气,禪定...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人之性譬诸木而曰根。根能堪物曰器。大日经疏九曰:「略说法有四种,谓叁乘及秘密乘,虽不应吝惜,然应观眾生,量其根器,而后与之。」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未发心而与授记,或有眾生往来五道,诸根猛利,好乐大法,佛知是人自此过若干阿僧祇劫,发无上菩提心,又过若干阿僧祇劫修菩萨行,度无量眾生令住於菩提,又过若干阿僧祇劫成无上菩提,号字如是,国土如是,乃至灭后法住岁数如是等,是名未发心而与授记,是十位已前之种性地也。...
《佛学大辞典》 / 503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梵语Karmasthāna。心业止住之处。即入定而使心住於一境也。观无量寿经所谓「唯愿佛日,令我观清净业处」是也。是虽与禪定麤同义,然中国日本等,多不用此语。净影观经义疏上谓「餘妙净土,纯善所归,是故名為清净业处」。善导观经序分义二谓「言教我观於清净已下,正明既能厌秽欣...
《佛学大辞典》 / 409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亦名七贤,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方,谓方法。便,谓便宜,犹善巧也。谓一切众生,欲出叁界,断除烦恼惑业,而证真空涅槃之理,必先以此七种法门,而为方便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五停心,停,止也,住也。心,即虑知心也。谓众生多贪...
《三藏法数》 / 516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论问云:既说法界一相,佛体无二,何故不唯念真如,复假求学诸善之行?答曰: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净,而有矿(古孔切)秽之垢,若不以方便磨治,终不得净。故说四种方便。(梵语摩尼,华言如意。) 一、行根本方便,谓观一切法自性无生,离于妄见,不住生死;及观一切法因缘和...
《三藏法数》 / 363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同时有依之义。又曰俱有根。成唯识论四曰:「五识俱有所依定有四种:谓五色根六七八识。随闕一种必不转故,同境分别染净根本所依别故。圣教唯说依五根义,以不共故。又必同境近相顺故,第六意识俱有所依,唯有二种,谓七八识,随闕一种必不转故。虽五识俱取境明了,而不定有故非所...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变易者,因移果易,故名变易。谓修一分之因,即感一分之果,此从变易生死一种中开出后之叁种也。 一、变易生死,谓菩萨以无漏智力,断其粗惑,所感殊胜细异熟果,以因移果易,而为生死,故名变易生死。(漏即漏落生死,今言无漏者,谓菩萨依大智慧而修,不漏落生死,故名无漏智...
《三藏法数》 / 230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波斯匿王白佛言:云何为婆罗门死还生婆罗门家,及刹帝利、毗舍、首陀家耶?佛言:当知死生,有四种不同。(梵语波斯匿,华言胜军。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梵语刹帝利,华言王种。梵语毗舍,华言商贾。梵语首陀,华言农人。) 一、从冥入冥,冥即暗也。谓世人生卑贱家,或旃陀罗...
《三藏法数》 / 358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智度论谓為八神变。涅槃经谓為八自在。八神变者,一、能小,以变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為极小微尘也。二、能大,以变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满於极大虚空也。叁、能轻,以变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如极轻鸿毛也。四、能自在,以变化力使大小长短等转化自在也。五、能有主,以变化力自化...
《佛学大辞典》 / 308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Bhikṣu,又云煏芻。同於旧译之比丘。译曰乞士,除士,除饉男,熏士,道士等。出家為佛弟子,受具足戒者之都名也。以此方无正翻之语,故经论中多存比丘。苾芻之梵名,或以乞士,破烦恼之二义解之,或以净乞食,破烦恼,净持戒,能怖魔之四义释之。乞士者,以彼自无所营,乞人之信施...
《佛学大辞典》 / 667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阿耨窣睹婆,梵语阿耨窣(苏骨切)睹婆,华言颂。谓此颂不用长行与偈,但字数满叁十二字,即为一颂也。(长行者,即经中散文也。) 二、伽陀,梵语伽陀,华言讽颂,或名不颂颂,谓不颂长行也;或名直颂,谓直以偈说法也。 叁、祇夜,梵语祇夜,华言应颂。谓应前长行而颂也...
《三藏法数》 / 156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有叁种:化佛、功德佛、智慧佛、如如佛之四身。自性、自受用、他受用、变化之四身。法身、报身、应身、化身之四身之叁种是也。见[四身]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谓修菩萨行者,当习一切白净善法,远离四趣诸恶之黑法也。(四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一、欲白法,谓修菩萨行者,闻佛正教理趣深远,心生乐欲而不暂舍,故名欲白法。 二、行白法,谓修菩萨行者,勤行六度之行,唯在利益世间一切众生,而不求于自身果报,...
《三藏法数》 / 223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莲华叁昧经谓依五智而生叁身:一、法界体性智之身业為毘庐遮那佛,口业為普贤菩萨,意业為不动金刚。二、大圆镜智之身业為阿閦佛,口业為文殊师利菩萨,意业為降叁世金刚。叁、平等性智之身业為宝生佛,口业為虚空藏菩萨,意业為军荼利金刚。四、妙观察智之身业為阿弥陀佛,口业為...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又作计利枳攞,计里计罗。金刚手菩萨名。译曰触。男女相触着之义。般若经义述曰:「髻利吉罗,於中国之言名触,以不捨眾生必令解脱故,欲明触性即菩提故。所以住抱持相,而现其触净俱幻平等智身。」慧琳音义叁十九曰:「计利枳攞,金刚部大使者名也。」五秘密轨曰:「金刚计里计罗...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念珠者,佛令众生欲灭烦恼,当持数珠,常随其身,专心系念诸佛名号。故说数珠之多少,功德之胜劣,而有四种之不同也。金刚萨埵菩萨偈云:念珠功德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为上,一百八珠为最胜,五十四珠以为中,二十七珠为下类。手持念珠当心上,静虑离念心专注。设...
《三藏法数》 / 511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令入秘密,声闻之人,执着空法,谓一切法皆空。如来为说大乘之法,破其执空之见,令生胜解,得入圣教,是名令入秘密。 二、相秘密,如来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为破诸外道、凡夫邪执着有之相,是名相秘密。 叁、对治秘密,谓如来宣说隐密之教,皆是对彼众生过失而调...
《三藏法数》 / 213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五欲之法害人,故譬如箭。唐华严经净行品曰:「若得五欲,当愿眾生,拔除欲箭,究竟安稳。」 又(物名)欲金刚菩萨所持之箭也。欲箭者密语也,欲心与境相应,如箭之中。菩萨以大悲心鉤召一切有情,使安住於佛道也。五秘密轨曰:「欲金刚以菩萨心箭鉤召一切有情,安置佛道。」金刚...
《佛学大辞典》 / 183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常没,谓人不能修习涅槃之法,则不得出离生死大河,故名常没。(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暂出还没,谓人或生世间,于信等五种善根不能坚固,还复退失,流转生死,故名暂出还没。(五种善根者,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也。) 叁、出观,谓人没于生死之河,而能...
《三藏法数》 / 174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又曰摩登祇咒,先梵天咒。摩邓伽种族所传梵天之神咒也,摩邓伽女以之幻惑阿难。鼻奈耶叁曰:「时母亦澡浴,着白服饰,以牛屎涂地,以五色綖结缕。盛满四瓶水,盛满四碗血,盛满碗四种香水,盛满四碗饼浆。以四口大刀竪牛屎四角头,竪四枚箭,然八明灯。取四死人髑髏,种种香涂其上...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日本东密一流,於金胎两部灌顶外,由瑜祇经别立灌顶法,谓之瑜祇灌顶。谓两部之灌顶為金胎二、瑜祇灌顶為金胎不二。因而為五种叁昧中第五叁昧耶之秘密灌顶。是与日本台密於两部外,立两部不二之苏悉地灌顶相似。 又為以心灌顶之别称。瑜祇经内作业灌顶品,明以心灌顶,亦明手印灌...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无倒教授,谓不颠倒宣说法义,令其受持读诵修学,是名无倒教授。 二、渐次教授,谓称其根机,宣说法义,先教习小,后令入大,是名渐次教授。 叁、教教授,谓或从如来,或从佛弟子,所闻正教,即如其教,不增不减,教授他人,是名教教授。 四、证教授,谓自己所证之法,为...
《三藏法数》 / 133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亦名梵生四姓,出翻译名义) 谓四种人,妄计我从梵天而生,故称梵生。婆罗门自计从梵天口生,刹帝利自计从梵天脐生,毗舍自计从梵天胁生,首陀自计从梵天脚生,以此贡高,自谓第一,实非第一也。 一、婆罗门,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或在家,或出家,世世相承,以道学为业,自...
《三藏法数》 / 196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大悲之摩竭幢也,於幢头安摩竭幢,故名摩竭幢,以标爱金刚之叁昧也。五秘密轨曰:「爱金刚摩竭幢為大悲金刚锁,度一切眾生以為其道。」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谓菩萨达性相空,观一切众生无非福田,不见持戒、毁戒,及施、受果报之异,名为净善。所以施、受虽俱不净,亦俱得净报也。 一、施净受不净,谓能施之人,持戒多闻,知有慧施及施果报;受者破戒邪见,言无慧施及施果报,是名施净受不净也。 二、施不净受净,谓能施之人,着于邪...
《三藏法数》 / 223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调练心作意,调练者,调停练习也。谓于可厌患之法,调停练习,令心厌离,是名调练心作意。 二、滋润心作意,滋润者,滋长沃润也。谓于可欣尚之法,滋长沃润,令心忻乐,是名滋润心作意。 叁、生轻安作意,轻安者,即身轻心安也。谓于可厌法令心厌离,于可欣法令心欣乐,安...
《三藏法数》 / 191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求者,推求也。论云:菩萨以四种求诸法,皆不可得,不可得即是空也,故名求不得。 一、名求不得,名即假名。谓若有是物,则有是名;以此推之,物则为主,名则为客;名既为客,则是假名,推求实义,了不可得。故论云:推名于物是客,故云名求不得。 二、物求不得,物即事物。谓...
《三藏法数》 / 293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天台以法华六瑞中雨华瑞之小大白赤四华配於四轮四种性四位,小白华当於铜轮习种性十住之开佛知见。见[四华]条。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尔时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复于世尊大毗卢遮那如来本来无性法中。以寻求慧而请问言。世尊胜三摩地当云何修。 尔时世尊大毗卢遮那如来。赞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即说颂曰。 善哉金刚大萨埵 善哉金刚众妙宝 善哉金刚正法门 善哉金刚胜事业 善说此经秘密义 是即无上金刚乘...
《佛说秘密相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诏译 / 3594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2日一、定答,谓决定以实答也。如一比丘问佛云:色受想行识常不变异否?佛答言:无有色受想行识常不变异。盖言五阴之法本空,实非常不变异,是名定答。(梵语比丘,华言乞士。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分别答,谓分别果报而答也。如梵志问佛云:人作身口意...
《三藏法数》 / 398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又作九品烦恼。即贪,瞋,慢,无明四种之修惑,就麤细而分為上中下等九品也。盖叁界总有九地。欲界四禪及四无色是也。其中欲界具四种之修惑,四禪及四无色,除瞋而有叁惑。然於其一地中,将此等修惑,总分為上上乃至下下九品,故九地合有八十一品。名之為八十一品之修惑。通於有漏...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婆伽婆者,总万德至极之名也。经云:婆伽婆具此七义。不翻华言者,多含义故。即五种不翻之一也。(五种不翻者,秘密不翻、多含义不翻、此方无不翻、顺古不翻、生善不翻。) 一、能破烦恼,破者,裂断也。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谓如来断诸烦恼,乃至无明之惑,净尽无余。...
《三藏法数》 / 703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切如来大乘现证三昧金刚仪轨会。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三十三天杂饰柔软地帝释宫殿大楼阁中。与大菩萨一百六十万俱胝那庾多众。其名曰金刚手菩萨摩诃萨金刚钩菩萨摩诃萨。金刚弓菩萨摩诃萨金刚善哉菩萨摩诃萨。金刚藏菩萨摩诃萨金刚光菩萨摩诃萨。金刚幢菩萨摩诃萨金刚喜菩...
《佛说秘密三昧大教王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等奉诏译 / 6127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2日宽容物而无遮也。圆觉经曰:「惟愿不捨无遮大悲,為诸菩萨开秘密藏。」楞严经一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焰罗王供行法次第曰:「设无遮广大供养。」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以阿弥陀佛為八叶莲台中央之主体,秘密之曼荼罗也。其法以弥陀為普门万德之中央法界体性智,以弥陀四亲近菩萨中第一之金刚法菩萨(即观音)為东方大圆镜智,第二之金刚利菩萨(即文殊)為南方平等性智,第叁之金刚因菩萨(即弥勒)為西方妙观察智,第四之金刚语菩萨(即维摩居士)...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佛性论二谓真性有五藏之义:一、如来藏,自性是藏之义,以一切诸法,不出如来之自性故。二、正法藏,因是藏之义,以一切圣人四念处等之正法皆取此性為境故。叁、法身藏,至得是藏之义,以一切圣人信乐此佛性故,使圣人得法身之果德故。四、出世藏,真实是藏之义,以此佛性离世间法...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华严以十数為满数,摄无量无尽,真言密教以十六数表圆满无尽。故画胎藏界之曼荼罗,其中臺八叶院最少之极,為十六指,其十六者眾生肉团心之八叶曼荼罗也,此八叶开人法而有八种善知识之人与八种金刚慧印之法。以成十六之数也。大日经疏五曰:「内心白莲华,此是眾生本心,妙法芬陀...
《佛学大辞典》 / 387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一。又名如实一道心,如实知自心,空性无境心,一如本净心。一道者,為一乘一如等,言其理,乃离诸造作及有為无為之别执,名為无為。是盖谓真言行者,超叁劫中,於第二劫虽了达万有唯心,心外无别法,而恐沈没於真如无為之中,故知於此住心,不坏因缘,而证法界...
《佛学大辞典》 / 494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唯识论十以自性身、自受用身、他受用身、变化身為四佛身,而佛土亦有四:一法性土、二自受用土、叁他受用土、四变化土也。此中法性土,為无色无相之理土;自受用土,為实佛自託之报土;他受用土,為对於初地已上菩萨示现之净土;变化土,為示现於地前菩萨及二乘凡夫之佛土。因之而...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日本神道之一派,两部神道之对。神代不混外教,纯粹相续之意,其教相亦有用天台真言之教理仪式者。其言曰神道者根本也,儒教者,枝叶也,佛法者,华实也。故依世间显露之浅义,别佛為本地,神為垂迹,依隐幽之密义,则神為本地,佛為垂迹也。如真言之秘密,单為秘密而浅,神道之密...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翻即翻译,谓译彼梵音而成此华言也。不翻者,以此五种,不可翻故也。 一、秘密不翻,微妙深隐曰秘,互不相知曰密。谓诸陀罗尼,是佛秘密之语,经中悉存梵语,是为秘密,故不翻也。(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亦云咒也。) 二、多含不翻,谓如梵语薄伽梵,具含自在、炽盛、端严、...
《三藏法数》 / 319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食有长养资益之义。言九种者,世间之食有四,以其能资养生死色身也;出世间之食有五,以其能资益法身慧命也。经云:佛告诸比丘,当共专念,舍除世间四种之食,求办出世间之食。盖令众生,但以世间之食,资养色身,不当贪着;须求出世间之法食,增长菩提慧命也。(梵语比丘,华言...
《三藏法数》 / 782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比丘不以乞食如法自活,作不如法之事而生活,谓為邪命。此有四种:一下口食,谓种植田园和合汤药,以求衣食而自活命也。二仰口食,谓以仰观星宿日月风雨雷电霹靂之术数学求衣食,而自活命也。叁方口食,谓曲媚豪势,通使四方,巧言多求以自活命也。四维口食,维為四维,谓学种种之...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欲登妙位,非行不阶。行法众多,略言其四。梵语叁昧,华言正定,又云调直定。众生心行,常不调、不直、不定,入此叁昧,能调、能直、能定,故名叁昧。 一、常坐叁昧,常坐叁昧者,亦名一行叁昧。文殊般若经以九十日为期,独居静室,跏趺正坐,蠲除恶觉,舍诸乱想,不杂思惟,系...
《三藏法数》 / 565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经云:于法宝中,有其四种,引导众生,出生死海,到于彼岸。叁世诸佛,依此修行,断一切障,得成菩提。 一、教法,谓一切无漏善法,教化众生,能破无明烦恼业障也。(无漏者,不漏落生死也。) 二、理法,谓一切教法所诠之义理也。 叁、行法,谓戒定慧等诸行之法也。 四、果...
《三藏法数》 / 147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百法束为五门:谓色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有一,不相应行法二十有四,无为法六,共成一百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法,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706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首楞严经之经题曰:「密事密因修证了义。」如来之果德名秘密藏,入此秘密藏之因行云密因。又密者经所说之陀罗尼,是非凡小之所能知,故名密,密即因也。楞严经八曰:「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同义疏八中曰:「叁世果人入秘密藏,以此為因,密之因也。又此大定行一切行,而非凡圣...
《佛学大辞典》 / 337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四报定不定者,又于前无报中开出四种也。 一、时定报不定,时即时节,报即果报。谓于叁时决定不改,由业有可转,故受报不定,是名时定报不定。(叁时者,谓现报、生报、后报也。) 二、报定时不定,谓业力定故,报不可改,然时有可转,故时节不定,是名报定时不定。 叁、时报...
《三藏法数》 / 193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数珠功德经曰:「其数珠者要当须满一百八颗,如其难得。或為五十四颗,或二十七,或十四颗,亦皆得用。」陀罗尼集经二曰:「其数皆满一百八珠,或五十四,或四十二,或二十一,亦得中用。」金刚顶瑜伽念诵经曰:「念珠,分别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為上,一百八珠為最...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尔时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复白世尊大毗卢遮那如来言。世尊云何是金刚杵。复云何是莲华。 尔时世尊大毗卢遮那如来。告金刚手菩萨摩诃萨言。金刚手一切如来安住之智即金刚杵。本部贤圣和合相应是谓莲华。而彼金刚杵住于莲华上。由是出生一切如来。彼诸如来身即毗卢遮那。如是作已。...
《佛说秘密相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诏译 / 3357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2日谓四种死生之人也。见[四种死生]条。 又顺流者,逆流者,中住者,得度者。顺流者顺生死之流也。逆流者,除灭五盖而修觉意截生死之流而名。 又一,常没人,不习修涅槃之法,常没流转於生死大海者。二,暂出还没人,生於世间五种之善根持不坚固,还復流转生死者。叁,出观人,乍沈...
《佛学大辞典》 / 252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入空解脱门,谓菩萨观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无作无受,如是通达,名空解脱,是为菩萨实德。(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入无我无愿门,谓菩萨观一切法皆无有我;而于叁界之中,无所愿求。虽得涅槃,恒起大悲,乐度众生,是为菩萨实德。(叁界者,欲...
《三藏法数》 / 225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二天加鳩摩罗天则為叁天,叁仙加若提子则為四仙。智度论二曰:「如摩醯首罗天,秦言大自在,八臂叁眼骑白牛;如韦纽天,秦言徧闻,四臂捉贝持轮骑金翅鸟;如鳩摩罗天,秦言童子,是天擎鸡持铃提赤幡骑孔雀;皆是诸天大将。」入大乘论上曰:「诸外道不解因缘,而起四执。僧佉所说有...
《佛学大辞典》 / 491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叁宝有四种:一、一体叁宝,又云同体叁宝,又云同相叁宝。叁宝一一之体有叁宝之义,佛之体上有觉照之义者,佛宝也,有轨则之义者法宝也,无违諍之过者僧宝也,乃至僧有观智者為佛宝,有轨则者為法宝,和合者為僧宝。二、理体叁宝,於真如之体上立叁宝。真如之理体视觉性法相,无违...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比丘有净语,犹如忌词。如比丘要草木时,谓斫木摘花等,是為不净语。谓「知之」「看之」者,是為净语。又如对金钱而言「收」「取」等,是尽属不净语。净语凡有四种,一汝知是,二汝看是,叁我须是,四我与是。从此四净语中之第一种曰知净语。又云知净。行事钞中坏生种戒曰:「五分...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有苦者,谓贫穷乞丐盲聋残疾无依倚者,如是等类,名为有苦,故宜施之。 二、有恩者,谓凡于我有恩德者,故宜施之。此施非是菩萨之行。菩萨行施,岂分有恩无恩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叁、亲爱者,谓凡于我有亲情眷爱者,故宜施之。此施亦非菩萨之行...
《三藏法数》 / 205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髻中之珠也。法华七喻之一。有大功者,王解髻中之明珠而与之,以喻為已出分段生死,进而离变易生死之机说法华也。法华经安乐行品曰:「文殊师利!譬如强力转轮圣王,欲以威势降伏诸国,而诸小王不顺其命。时转轮王,起种种兵,而往讨伐。王见兵眾战有功者,即大欢喜,随功赏赐。或...
《佛学大辞典》 / 539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世间天,与上之名天同。二、生天,与上之生天同。叁、净天,预流果至辟支佛之诸圣者也。四、义天,十住已上之菩萨能悟解大乘深义者。此四种天中,独不摄佛。见涅槃经二十叁。一、名天,即上之世间天也。二、生天,即上之生天也。叁、净天,诸圣者,之在人中者。与叁种天中之净...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性罪,性罪者,即杀、盗、淫、妄四种重戒,不待佛制,性是恶故,犯之,则有罪报也。 二、遮罪,遮罪者,即酒戒也,谓佛制此酒戒,意为遮止无犯,守护余戒,使不故犯,如有犯者,则获遮制之罪也。
《三藏法数》 / 85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疑惑佛法,谓人宿无善种,于佛法中心生疑惑,而不爱乐,是以离于菩萨行也。(梵语菩萨,华言觉有情。) 二、我见贡高,谓人妄执我见,心怀贡高,嗔恚一切众生,是以离于菩萨行也。 叁、嫉他利养,谓人见他所得利养,妄起贪爱,而复憎嫉,是以离于菩萨行也。 四、不敬信,...
《三藏法数》 / 152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又云持金刚、金刚手。胎藏界叁部中金刚部之诸眾,标如来之智印,皆手执金刚,故云执金刚。大日经一曰:「一切持金刚者,皆悉集会。(中略)其金刚名曰虚空无垢执金刚。(中略)金刚手秘密主如是上首。」同疏一曰:「梵云播尼,即是手掌。掌持金刚,与手执义同。故经中二名互出也。...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大悲经说末法為万年。说末法者惟此经。更无异说。正像之二时,诸经论所说不同,总有四种:一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万年之说,大悲经也。又杂阿含经言正法千岁。善见律言正像各千年。二正像各五百年之说,大乘叁聚懺悔经也。叁正法千年像法五百年之说,悲华经也。四正法五百年像...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又曰密迹金刚,密迹力士,金刚力士,金刚手,执金刚等。总為执金刚杵现大威势拥护佛法之天神之通称。大日如来以此金刚眾為内眷属,以普贤文殊等诸菩萨為大眷属,犹之释迦以舍利弗等声闻眾為内眷属。其他诸菩萨為大眷属也。密迹者,常侍佛而忆持佛秘密事之义。又知佛之叁密垂迹為神...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谓欲界有贪嗔痴慢四种思惑,色界、无色界各有贪痴慢叁种思惑,叁界思惑,共为十使,并前见惑八十八使,合之而为九十八使也。
《三藏法数》 / 64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梵语傴和U āya,有二释:一对般若而释。二对真实而释。对般若而释,则谓达於真如之智為般若,谓通於权道之智為方便。权道乃利益他之手段方法,依此释则大小乘一切之佛教,概称為方便。方者方法,便者便用,便用契於一切眾生之机之方法也。又方為方正之理,便為巧妙之言辞。对种种...
《佛学大辞典》 / 888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一、寿尽财不尽死,谓如有人,由宿业故,报寿既短;于现生中,复不积善作福。但经营生理,多求财物。其寿已尽,积蓄尚多,是名寿尽财不尽死。 二、财尽寿不尽死,谓如有人,不能经营生理,少有财物。寿虽未尽,积蓄素无,或因饥饿,或由冻苦,遂致于死,是名财尽寿不尽死。 叁...
《三藏法数》 / 203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是亦取真言字数而名之。即唵之八字也。此法為日本慈觉大师门徒最极之秘法。避天变怪异日月蚀之灾及兵阵之难之法也。其本经為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一卷(一名文殊师利菩萨八字叁昧法),经曰:「若有诸国王统师欲斗战,书此陀罗尼於顶上安置,一心常亿念,不為怨敌害。一切诸刀杖...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天台智者释法华经用四释:一因缘释,以四悉檀為因缘,而下四种之释义也。四悉檀者,一世界悉檀,二各各為人悉檀,叁对治悉檀,四第一义悉檀。四悉檀之义,原出智度论,龙树菩萨判释尊教化一代眾生之方法者也。今转用為释义之方规。惹眾生之乐欲為第一悉檀,使生信為第二悉檀,破恶...
《佛学大辞典》 / 721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现图曼陀罗与经疏所说异。依现图则上下四重,左右叁重,故约於前后而云四重。除中院外,徧智院、金刚手院、观音院、持明院之四院為第一重,次释迦,虚空藏之二院為第二重,次文殊,除盖障,地藏,苏悉地之四院為第叁重,此外金刚部眾围绕四周為第四重。总之左右叁重,上下四重也。...
《佛学大辞典》 / 689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