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7 条搜索结果

金刚界大日如来

金刚界曼荼罗五大月轮中央轮五尊之中尊也。為於色界顶摩醯首罗宫(即大自在宫与胎藏大日依处同),不坏金刚光明心殿中,五相圆满,始成正觉之相,显修生智德之智法身也,其相似菩萨,作天人之状,头垂髮,戴五智之宝冠,手结智拳印,其色清白。以字為大日种子。」瑜祇经曰:「薄伽...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魔

一,蕴魔,色等五蕴,為眾恶之渊藪,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二,烦恼魔,贪等烦恼,迷惑事理,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业魔,杀等恶业,障蔽正道,害慧命者。四,心魔,我慢之心,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五,死魔,人之寿命有限,妨修道,害慧命者。六,天魔,欲界第六天主作种种之障...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引入印

引弟子入坛场内之印也。胎藏界用入佛耶之印,金刚界用萨埵之耶印,苏悉印用合掌,此即以部之耶生在佛家之意也。或总用大鉤召印。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华严九会说

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

《三藏法数》 / 1259字 / 5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魔

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能夺命,谓能夺众生智慧之命;又翻作障,能于修道之人而作障难故也。 一、蕴魔,谓色受想行识五蕴为魔也。盖贪着五蕴之法,起惑造业,障碍正道,遂失智慧之命,是名蕴魔。 二、烦恼魔,谓一切烦恼之惑为魔也。盖贪着五尘之境,起诸烦恼,障碍正道,遂失...

《三藏法数》 / 545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分法身

五分法身者,分即分齐;法者,戒定慧诸法也。身者聚也,聚集诸法,以成其身也。(聚集诸法者,谓聚集色受想行识之法也。) 一、戒身,谓二乘因持无作之戒,戒法成就,证得此身,故名戒身。(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无作戒者,不作意持,任运无犯,名无作戒也。) 二、定身...

《三藏法数》 / 366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妙

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或云惑,或云烦恼,或云漏,或云垢,或云结。皆為同体异名。天台一家统收一切之妄惑為类:一、见思惑,如身见边见等,邪分别道理而起,谓之见惑,如贪欲瞋恚等,倒想世间事物而起,谓之思惑,离此见思二惑即离界,声闻缘觉以之為涅槃,菩萨更进而断后之二惑。如此见思,乘之...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部护摩

护摩法总有六种,其中延命之一法入於增益中而為五种以配五部。诸经轨之说不同。又内外八供,通用於一切法。此二者属於五部,是十七尊虽各有所成之悉地,然亦通而皆成一切法,故如是通别互说也。今略解秘藏记之说,先息灾段,以佛母為本尊,佛母者佛眼尊也。两部皆以佛眼為佛部之...

《佛学大辞典》 / 622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一、佛之威力,二、之力,、行者之本功德力。此力和合,能於定中见佛谓之般舟。般舟译作佛立。见止观二。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智

显教转八识而成就四智,以立為究竟之报身如来。密教於此加第九识所转之法界体性智而為五智,以為金刚界智法身之大日如来:一、法界体性智,是转奄摩罗识所得。法界有差别之义,诸法差别,其数过於尘沙,是為法界。法界体性即六大也。大日住於此六大法界之,名為法界体性智,主...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密教普贤

有二体:一為大日内眷属中之上首金刚菩萨(见[金刚萨埵]同以剑為耶形,然此以标本有之智,文殊之剑标始成之智,有本始之异。而本有之智即理,故对文殊不越理智相对之常法也。理趣经曰:「大乐金刚萨埵(即金刚萨埵),即是普贤金刚萨埵。」金刚曼荼罗大钞曰:「普贤菩萨,左...

《佛学大辞典》 / 592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无垢衣

袈裟之总名。言无烦恼之垢染也。释氏要览上曰:「如幻经云无垢衣。」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八种喻

一、顺喻,谓佛说法随顺世谛次第,从小向大而为喻也。如经云:天降大雨,沟渎皆满。沟渎满,故小坑满。小坑满,故大坑满。如是渐次,乃至大海满。如来法雨亦复如是。众生戒满,乃至解脱满。解脱满,故涅槃满,是名顺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逆喻,谓佛说法逆于世谛次...

《三藏法数》 / 805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部诸尊,此即灭身口四意之十恶而显得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金刚

二卷,失译人名。佛於灵山入金刚说一乘真实之法。摄法华部中。註述有二种,金刚经解四卷,明圆澄註。金刚经通宗记十二卷,诛震述。 又佛说金刚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之略称。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障

障即障碍。如金刚经中,须菩提得无诤,盖由离此二障故也。(梵语须菩提,华言空生。) 一、烦恼障,烦恼即见、思惑也。谓须菩提证得第四阿罗汉果时,见、思二惑,俱已断尽;心空寂静,诤从何起?是故得于无诤,实由离此烦恼障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二、障,...

《三藏法数》 / 176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普贤耶印明

两手外缚,竪二中指相合也。真言曰:唵(归命)耶(平等)萨怛鍐(入我我入)见真言句义钞中。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海底四宝

经云:譬如大海,有四炽然光明大宝布在其底,性极猛热,常能饮缩百川所注无量大水,是故大海无有增减。以譬如来大智慧海,亦有四种大智慧宝,具足无量威德光明,能令众生竭爱欲流,破愚痴暗,故以此四宝喻之。 一、日藏光明大宝,日藏光明大宝者,譬如来有灭一切散善波浪大智慧...

《三藏法数》 / 321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转

密教之说,凡自因至果所得之功德,有五位,五位次第转生,故名五转。第一者发心,初发菩提心而求佛果之心也,第二者修行,修密之行而趣向佛道也。第者菩提,由行因而证果德也。第四者涅槃,果德既满而入於涅槃也。第五者方便究竟,圆满上四德而利他之方便究竟也。此五转,即五...

《佛学大辞典》 / 904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幻化

幻与化。即空法十喻之二。幻者幻人之所作。化者佛菩萨通力之变化。智度论六曰:「经云:解了诸法,如幻,(中略)如化。」 又(术语)幻即化,谓幻人之化作也。演密钞四曰:「幻者化也,无而忽有之谓也。」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越法罪

又曰越耶罪。违越世诸佛秘密之法之罪也。大日经疏二十曰:「此大乘密教当如是法相承,若授受失宜,即是专擅自恣而越法则,故云住不放逸也。」演密钞十曰:「若传受失宜,专擅自恣,即是放逸,违越世诸佛秘密法则。得越法罪,越法罪者,此中所谓犯耶四波罗夷中第戒也...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是為旧称,新称云摩地,译曰定,等持,就能修之行而名之。仁王经谓之空,此就所观之理而名之。十地论谓之治,此就所断之障而名之。此有有漏无漏二种:有漏定谓之,无漏定谓之解脱门。解脱即涅槃,无漏為能入涅槃之门也。犹如有漏曰八背捨,无漏曰八解脱也...

《佛学大辞典》 / 680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开敷华王如来

胎藏界八叶中南方之尊,经云华开敷,疏云沙罗树王开敷佛。金色放光明住於离垢之相也。為平等性智之所成,司五德第二修行之德,长养大悲万行,开敷万德,故名华开敷。其种子為第二点之。其密号曰平等金刚。以是為平等性智之所成故也。於金刚界云宝生如来,其密号同。是四种法身...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持地

菩萨名。佛為母说法,上忉利天时,此菩萨為作道之宝阶。观佛海经六曰:「父王白佛:佛母摩耶生忉利天,佛今光相神通具足,云何当往為母说法?佛告大王:如来当如转轮圣王足行之法,从阎浮提上忉利天,问讯檀越為说妙法。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訶萨,名曰持地,即从座起入首楞严...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如幻

大品经十喻之一。西俗多工伎,以种种法现出无实之象马人物等,使人如实见闻,谓之幻,幻事虽如实见闻而非实也,故以譬一切诸法之无实。智度论六曰:「一切诸行如幻欺誑小儿属因缘不自在不久住,是故说诸菩萨知诸法如幻。」维摩经方便品曰:「诸法如幻相无自性无他性。」见[幻]条。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一切种妙

得此,则得以一切种之功德庄严吾身。见智度论四十七。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宝星陀罗尼经

八卷,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即大方等大集经中宝幢分之同本别译也。说调伏魔王护持国土。宝星者之名,旧经谓之宝幢。得此,则观见一切法如宝星,犹如在高幢而下观,故云宝星,宝幢。经四曰:「时光味仙人,即得菩萨,名曰宝星。所得於菩萨一切观见,如在高幢...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九会曼荼罗

是金刚界之现图曼荼罗也。东方為正面,第一会置中央,自东面右旋而置八会,合為九会。第一会乃说大日如来以五相现成等正觉,成佛后,自金刚摩地现出十七尊乃至外部诸眾摄化眾生之状者,故名成身会。為曼陀罗之根本,故或名為根本会。或就其诸尊之活动作业,名為羯磨会。是四曼...

《佛学大辞典》 / 509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法

一、名,名即假名也。谓一切圣凡,情与无情,若根若尘,各有自相,逐体称呼,是为名也。(根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尘者,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 二、相,相即色相也。谓界一切品类,洪纤妍丑,情与无情,及根尘诸法,各有形状,是为相也。(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藏法数》 / 294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等觉

佛之异称。等者平等,觉者觉悟,诸佛觉悟,平等一如,故名等觉。智度论十曰:「诸佛等,故名為等觉。」往生论注下曰:「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来名為等觉。 又大乘阶位五十二位中第五十一位之菩萨曰等觉。是菩萨之极位也。即满足祇百劫之修行,别教之菩萨断十一品之...

《佛学大辞典》 / 320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种意生身

谓通教登地菩萨得如幻,能见无量自在神通,普入一切佛刹,随意无碍,意欲至彼身亦随至,故名意生身。 一、乐正受意生身,梵语,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受。盖以定性为乐,异乎苦乐等受,故名正受。而言乐正受者,华梵双举耳。通教第、第四、第五地菩萨修...

《三藏法数》 / 289字 / 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种定业轮

定即禅定,业即行业,轮有运转摧碾之义。谓如来以禅定诵习之法轮,摧碾一切烦恼惑业,而成无上菩提;亦令众生如说修行,而证道果。故说此种定业轮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建立修定业轮,谓令众生修行正观,观察无明烦恼起灭之相,及观察世间如幻如化;以安那般那数息...

《三藏法数》 / 268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执

一、人执,谓众生于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计我为人,妄生执着,是名人执。(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法执,谓众生不了五阴等法,从因缘生,如幻如化,计为我身,妄生执着,是名法执。

《三藏法数》 / 91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大部

南山律依凭之註疏,有五种之大部也。俱係道宣律师之撰述:一、四分律删繁补闕行事钞卷(分十二卷),二、四分律含註戒本疏四卷(分八卷),、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四卷(分八卷),四、四分律拾毘尼义钞卷(分六卷,后二卷今缺),五、四分比丘尼钞卷(分六卷)也。其中前...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法华经普门品所说,观音由普现色身示现之种变化身也:一佛身,二辟支佛身,声闻身,四梵王身,五帝释身,六自在天身,七大自在天身,八天大将军身,九毘沙门身,十小王身,十一长者身,十二居士身,十宰官身,十四婆罗门身,十五比丘身,十六比丘尼身,十七优婆塞身...

《佛学大辞典》 / 259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地断障证真

一、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九想

谓佛为众生贪着世间五欲,以为美好,耽恋沉迷,轮回生死,无有出期,是故令修此九种不净观法,想念纯熟,心不分散。若得成就,自然贪欲除灭,惑业消尽,得证道果。此之九种,虽是假想作观,然用之能成大事。譬如大海中死尸,溺人附之,即得度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

《三藏法数》 / 601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密教

真言行者於行法之初中后為此观。此為吽字之摩地,吽字备解脱之德也。大日经疏九曰:「此真言以最后吽字為体,具足密解脱门,谓上有曩字空点,是大空义,即是空解脱门。本体是訶字,离因缘故,即是解脱门。下有鄔字点,以本不生故,即是无作解脱门。如是门,一切...

《佛学大辞典》 / 378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种见佛

谓菩萨修殊胜行,离诸障碍,称佛所行,得见十佛,了了分明,如是见者,乃名真见。故云十种见佛也。 一、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着见,谓如来乘如实道,示成正觉,安住世间,而不着涅槃,不着生死。菩萨称佛无着而见,是名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着见。(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 550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百八

首楞严,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则于诸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 宝印,谓菩萨住是,于一切,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一卷,唐实叉难陀译。佛於菩提树下成正觉时,十方之诸佛,现菩萨之形,為观音普贤等,无量之菩萨,现声闻之形,為舍利弗等。佛入,名如来不思议境界。於诸相中现十方之佛剎,於诸好中现往昔之行门,於是德藏菩萨问普贤菩萨此之名,普贤说其名义及证得此之福德因缘。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但空

大小乘所见之空理有二种,小乘分析诸法,但见空而不见不空,故云但空。大乘之菩萨,分析诸法,不使归空,诸法如幻如梦,其当体见空,空之中自有不空之理,故谓之不但空。天台分配之於二教,以但空為藏教,以不但空為通教。法华玄义一曰:「藏二乘,明但空為极。譬颇梨珠,一往似...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觉观

新译去寻伺,旧译云觉观。麤思名觉,细思名观。二者皆為妨定心者。因此觉观之有无而判定心之浅深。智度论二十曰:「是觉观挠乱,以是故说此二事。虽善而是贼,难可捨离。(中略)麤心相名觉,细心相名观。」往生要集中本曰:「愿除灭我麤动觉观心。」 又觉与观者為发言...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多罗菩萨

Tārā,是观音院之一尊,即多罗观音,莲华部之部母也,观音,有定慧之二德,毘俱胝主其慧德,多罗主定德。女性。从观如来眼生,故云眼观音。又以人之爱者在於眼,故表爱而谓之眼。大日经曰:「彼右大称名,圣者多罗尊。青白色相杂,中年女人状。合掌持青莲,圆光无不徧。暉发犹净金...

《佛学大辞典》 / 302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水月

水中之月也。以譬诸法之无实体。大乘十喻之一。智度论六曰:「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中略)如镜中像,如化。」法华玄义二曰:「水不上升,月不下降,一月一时普现眾水。」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停心观

小乘贤之第一,修五种之观法而五种之过失停心也。是為声闻乘入道之初。有二种,一种:一、不净观,观境界不净之相,停止贪欲之法。贪着心多之人修之。二、慈悲观,向一切有情,观可怜之相,而停止瞋恚之法。瞋恚多之人修之。、因缘观,观十二因缘,世相续之理,而停止愚痴之...

《佛学大辞典》 / 357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种念佛

一、称名念佛,谓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于昼夜间,一心专注,或一万声,乃至十万声;如是岁月既久,则念念不断,纯一无杂,临命终时,定见彼佛现身迎接,决得往生极乐世界矣。(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二、观像念佛,谓观阿弥陀佛形像相好,口称佛名,则心不散乱。心不散乱,...

《三藏法数》 / 310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马鸣本地

宝感应录中曰:「金刚正智经中,马鸣过去成佛号大光明佛,龙树名妙云相佛。大庄严经中马鸣过去成佛号日月星明佛,龙树名妙云自在王如来。」(金刚正智经并大庄严经今不传)。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平等

又名。密教谓身口意者互相摄入,不二一味。是乃真言行之宗要。大日常恒之说法,亦不外说此宗要。大日经一曰:「身语意平等句法门。」同疏一曰:「如此时中佛说何法?即是身语意平等句法门,言如来种种业皆至第一实际妙极之境。身等於语,语等於心,犹如大海徧一切处同...

《佛学大辞典》 / 720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如来禪

又名如来清净禪。楞伽经所说四种禪之一。如来所得之禪定,即首楞严定也。依此禪定穷究法身般若解脱德秘藏之大涅槃,而起无作之妙用,别於外道二乘菩萨所得之涅槃,谓之如来禪。楞伽经二曰:「云何如来禪?谓人如来地得自觉圣智相种乐住,成办眾生不思议事,是名如来禪。」同经...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妙法莲华经

Saddharma uṇḍarīka,七卷,或八卷,秦罗什译。法华有译。此其第二译也。梁僧祐之出藏记,隋费长房之歷代宝记,丽宋元明之四大藏经目录,明智旭之阅藏知津等,悉记為七卷。独唐智昇之开元释教录记妙法莲华经八卷,註记古本七卷。又玄应师之音义,据八卷本。盖此时既為八卷...

《佛学大辞典》 / 1299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耶印

谓行法初之莲华合掌也。无量寿仪轨曰:「二手莲华合掌,诵净业真言。」秘藏记私钞六谓行法最初所以作此印者,古相传云:此印习為本耶印,我等处胎内时所结之印也。為理智不二本地自证之体性,故名本耶之印,出胎时,乃分两手作拳,秘键所谓分手於金莲场者,即此位,由此...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智印

一切印契一切法要以四智印摄尽之:一大智印,梵名摩河岐若勿他罗Mahā-jñāna-mudrā五相成身之佛也。二耶印,梵名耶岐若勿他罗Samaya-jñānā-mudrā诸尊所持耶形五鈷刀莲华之类也。又结於诸尊手之印契也,又结於行者手之印契也。法智印,梵名陀罗摩岐若勿他罗Dharma...

《佛学大辞典》 / 362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法界塔印

佛部之耶印也。见耶印条。(CBETA註:疑為见[耶]条)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含中教

谓密含中道之理之教,即天台四教中之通教也。藏通二教虽皆唯詮界内真空諦之理,无当面明中道之义。然通教於其所说如幻即空之理内,自含有非有非空中道之理,故别圆接通之利根,得看取之而接入於后教。此其理所以亦名含中真諦也。见法华玄义释籤二等。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投华

华為供养佛而投於坛上也。结缘灌顶,有投华之法。见[投华耶]项。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宝印

宝中之法宝也,又法印也,是诸宝中之实宝,坚固不坏,故名宝。印智度论四十七曰:「於诸法中法宝是实宝,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為利益。如经中说:佛语比丘:為汝说法,所说法者所谓法印,法印即是宝印,宝印即是解脱门。復次法印名為宝印。」楞严经曰:「此经名大佛顶悉...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莲华合掌

竪左右十指,而指掌共合,谓為莲华合掌。凡行法最初為此印。其所以然者,古来相传,此印名為本耶印。我等处胎内之位所结之印,為理智不二自证之性,故名本耶印,出胎时分两手作拳。心经秘键所谓分手於金莲场者為此位也。自此已后出於化他门,作种种之事业矣。仍於行法最初...

《佛学大辞典》 / 651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一、分修,谓定、慧二分,随修一分也。或修定不修慧,或修慧不修定,是名分修。(梵语,华言调直定,亦名正定、正受。) 二、共修,谓修定亦兼修慧,修慧亦兼修定,是名共修、圣正,自初果须陀洹已去,圣位所修,名为圣正。谓以定修心,因慧能破...

《三藏法数》 / 152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障

烦恼障,智障也。新译為烦恼障,所知障。贪瞋痴等诸惑,各有二用:一者发业润生而缚有情,使在界五趣之生死中。由此而障涅槃寂静之理,名為烦恼障。扰恼有情之身心,故名烦恼,烦恼能障涅槃,故名障。此烦恼障由我执而生。二者一切贪瞋痴等诸惑,為愚痴迷闇,不能了知诸法之事相...

《佛学大辞典》 / 751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种自在

自在者,神通无碍也。谓菩萨修行,得此十种法;故于诸世间,教化调伏一切众生,圆满诸佛广大菩提,示现神通自在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命自在,谓菩萨得长寿慧命,经无量阿僧祇劫,住持世间,无有障碍,是名命自在。(梵语阿僧祇...

《三藏法数》 / 547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百法五位

百法五位者,谓色法十一,心法有八,心所法五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总成百法,各有所属,列为五位也。 一、色位,色以质碍为义。色有十一种:即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一分色,以此十一种,皆有质碍,是名色位。(法处,是意所取之境。...

《三藏法数》 / 1693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如来七胜事

一、身胜,谓如来身真金色,相好光明,而自庄严,一切无比,众生乐见,无有猒足,是名身胜。 二、法住胜,谓如来既于诸法自得利益,住于真如法位,又复怜愍一切众生,皆欲令其安住于此,与己无异,是名法住胜。(真如法位者,谓一切诸法,皆以真如理性而为位也。) 、智胜,...

《三藏法数》 / 412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六时

六时勤行之修法也。念佛懺法等,一心勤佛事,谓之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种师子奋迅

师子奋迅者,借譬以显法。如世师子奋迅,为二事故。一为奋除尘土;二能前走却走捷疾异于诸兽。此亦如是,一则奋除障定之惑;二能出入诸禅,捷疾无间,异于余之,而具出入二义焉。 一、入禅奋迅,入禅奋迅者,谓离欲界不善法,有觉有观,而入初禅。如是次第入于二禅、...

《三藏法数》 / 288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菩萨修行九种差别

一、善行生死,菩萨成就道业,为化导有情,虽出没于生死中,不为生死染着。譬如病人服苦涩药,但为除病,不生嫌弃也。 二、善行众生,菩萨于诸众生,起大悲心,设有病苦,常行救济,不生疲怠。譬如良医,亲近病者,心无厌舍也。 、善行自心,菩萨能调伏自心,破除烦恼,增长...

《三藏法数》 / 404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一卷,宋法天译。因外道之问而说一切法如梦如幻之义。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本尊

梵语曰娑也地提嚩多。此译本尊。本有而於出世间為最胜最尊,故名本尊。又於诸尊中以其尊為本而尊崇之,故名本尊。大日经本尊品於本尊说字印形之种。字者,等之种子也,印者,金刚杵羂索等之耶形也,形者,相好具足之尊形也。大日经疏二十曰:「本尊者,梵音娑也地提嚩多...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种教体

教者,谓如来所说一大藏教也。体即体性,教之本也。然如来所说之教,诠显权实义趣,浅深不同,故分十体,收摄一切教法罄无不尽也。(权者,乘权教,谓声闻、缘觉、菩萨也。实者,一乘实教也。) 一、音声语言体,谓言音语业为教体也。故佛唱号言辞,评量论说,是为教体。楞严...

《三藏法数》 / 899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华严四分

一、信分,谓第一会菩提场中,说世主妙严品至毗卢遮那品,名举果劝乐生信分,盖举扬如来依正二报难思之果,劝励当机闻而乐欲生其净信,故名信分。(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依正二报者,身为正报,国土是依报也。) 二、解分,谓第二会普光明殿,说十信...

《三藏法数》 / 717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法师如幻

尔时诸天子心中念言:“尊者须菩提说法乃尔,当以何听?” 须菩提知诸天子心中所念,谓天子言:“法师如幻、听者如化,此等所闻亦不作证。” 诸天子心中复作是念:“云何,须菩提!人如幻、法师如幻?人如化、听者如化?”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诸天子!人如幻、法师如幻;...

《光赞经》 /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 1376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5日

金粟如来

维摩居士之前身為金粟如来。古来盛传此说,然不见经文之本据,或谓发迹经,思惟经说之,然二经皆不载於经录。维摩经会疏曰:「今净名,或云金粟如来,已得上寂灭忍。」谷响集一曰:「李善所着头陀寺碑,註引发迹经云:净名大士,是往古金粟如来。予(寂照)尝检藏中,不得此...

《佛学大辞典》 / 331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瑜祇灌顶

日本东密一流,於金胎两部灌顶外,由瑜祇经别立灌顶法,谓之瑜祇灌顶。谓两部之灌顶為金胎二、瑜祇灌顶為金胎不二。因而為五种中第五耶之秘密灌顶。是与日本台密於两部外,立两部不二之苏悉地灌顶相似。 又為以心灌顶之别称。瑜祇经内作业灌顶品,明以心灌顶,亦明手印灌...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玄门无碍十因

玄门者,即十玄门也。以此十法性德为因,起大业用,令彼玄门诸法,混融无碍,重重无尽。故云玄门无碍十因也。(玄者,妙也。) 一、唯心所现,谓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唯是真心所现。然法唯心现,全法是心,心既圆融,法亦无碍。经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是也。 二、法无定...

《三藏法数》 / 816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寻思观

小乘俱舍之四善根位,修十六行相观,成实宗修无常观。而大乘之法相宗於此位修四寻思观与四如实观。是彼宗五位之第二加行位也。四寻思观者,於诸法有名,义,自性,差别之四种。名者,色受等之名也,义者,依名而詮之色受等体也,自性者,色受等各自之体性也,差别者,体中之种类差...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八大人觉

觉,即觉悟。谓此八法乃是菩萨、缘觉、声闻大力量人之所觉悟,故名八大人觉。(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少欲觉,谓人寡欲,乃得心安。是则,卧觉一榻之宽,覆觉一衾之温,食觉一餐之饱,处觉容膝之适,心无过想,是名少欲觉。 二、知足觉,谓人虽贫乏,常...

《三藏法数》 / 408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大般舟

支娄迦讖译之卷,般舟经也。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双身毘沙门

日本台密所传四种毘沙门之一。毘沙门天与吉祥天男女合体之尊形也。毘沙门天之耶形持独鈷,吉祥天之耶形持轮宝。传教相承為抱合之形,慈觉相承為背合者。二尊各出四长牙合有八牙,故曰八牙王。其修法以油浴像等,与圣天之法同。此法為台密之深秘,对於东密之圣天法而立也。...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大海印

大海之水面印现森罗万像。以譬菩萨之含藏一切诸法,是名海印。大集经十五曰:「喻如阎浮提一切眾生身及餘外色,如是等色道中皆有印像,以是故名大海印。菩萨亦復如是,得大海印已能分别一切眾生心行,於一切法门皆得慧明,是為菩萨得海印。」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法华懺法

天台大师依法华经普贤观经及诸大乘经之意,而定六根懺悔之仪式方法,着法华行法(又名法华懺仪)一卷,由此中抄出流行於世者,法华懺法是也。但行其法者,传自南岳大师起。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文义四用

一、有文有义,常人用之,谓凡立言立论,有文字可证据,有义理可依凭;此寻常之人皆能用,故云常人用之。 二、无文有义,智人用之,谓凡立言立论,虽无文字可证据,而有义理可依凭,此唯智者能用,故云智人用之。 、有文无义,暗者用之,谓凡立言立论,虽有文字可证据,而无...

《三藏法数》 / 195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时

朝夕二时也。佛祖统纪智顗传曰:「二时慈霔。」同註曰:「此早晚两讲之明据。」 又一、迦罗时,梵语迦罗Kāla,译作实时,佛於律中试诸弟子听时食,遮非时食等,是实时也。二、耶时,梵语耶Samaya,译作假时,於诸法迁流上假立长短之时者,如诸经之初言一时Ekasminsamaye...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极喜

又名悦喜耶,大耶真实印,素囉多大誓真实印。即谓行者发菩提心,灭除诸障,既為金刚萨埵,观自他无别,為同体大悲时,自住於无上欢悦之想也。大教王经一曰:「尔时薄伽梵復入极喜王大菩萨耶,所生萨埵加持,名金刚摩地,一切如来极喜耶也。」普贤念诵仪轨曰:「...

《佛学大辞典》 / 365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依他十喻

依他法之无实体,以十种之喻而显。维摩经方便品曰:「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炎,从渴爱生。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是身如幻,从颠倒生。是身如梦,為虚妄见。是身如影,从业缘现。是身如响,属诸因缘。是身如浮云,须臾灭。是身如电,念念不住。」大般...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六地藏

地藏菩萨秘记引莲华经曰:「一檀陀地藏,為地狱道之能化,手持人头幢者(檀陀者译人头幢)。二宝珠地藏,為饿鬼道之能化,手持宝珠者。宝印地藏,為畜生道之能化,伸如意宝印手者。四持地地藏,為修罗道之能化,能持大地拥护修罗者。五除盖障地藏,為人道之能化,為人除八苦...

《佛学大辞典》 / 476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楞严

Śūraṁgama-samādhi,首楞严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佛印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佛在耆闍崛山入於,光照十方,大眾云集,弥勒舍利弗,问文殊以佛身所在,文殊使入观之,皆不能见。须臾佛现,乃问其义,佛言住於深般若佛印故也。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菩萨念佛

六卷,刘宋功德直译。念佛即观佛,经中正观品,正说之。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父般若母

智度论十四曰:「般苦波罗蜜多是诸佛母。父母之中母功最重,是故佛以般若為母,般舟為父。能摄持乱心,令智慧得成,而不能观诸法实相。般若波罗蜜能徧观诸法,分别实相,无事不达,无事不成,功德大故,名之為母。」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