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条搜索结果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与一切融即。其体无碍也。指月录四曰:「叁祖僧璨信心铭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笔削记一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入一切,一切入一。互為主伴。」传心法要下曰:「若能了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境无二,一切即一心,心即一切,更无罣碍。」又曰:...

《佛学大辞典》 / 670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不退

一位不退,既修得之位次不退失也。二行不退,於所修之行法不退失也。叁念不退,於正念不退转也。此叁不退配於菩萨之行位,依诸宗而异。据法相大乘,则依万劫修因,入十住之位,虽识观成就,无復退堕恶业流转生死之位,谓之位不退。既入初地成就真唯识观於利他之行不退失,谓之行不...

《佛学大辞典》 / 331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七真如

一、流转真如,流转,即运动之义。真如者,真名不伪,如名不异也。谓诸众生造作一切行业,流转生死,而真如之体,本无动摇,然亦不妨随缘转变。论云:一切行无先后性。是也。(无先后性者,谓于一切行业,不离真如之理性故也。) 二、实相真如,无虚妄相,故名实相。谓一切法中...

《三藏法数》 / 608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六观法

一、住观,心会于理为住。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故名住观。(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行观,行即进趣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观...

《三藏法数》 / 489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中观

叁观之一。观中諦之理也。诸宗各以中观為观道之至极,法相宗以观徧计所执非有,依他圆成非空為中观,叁论宗以观诸法不生不灭,乃至不来不去為中观,天台宗以观叁千诸法一一绝待為中观。然天台所立之中观,有隔歷圆融之二法,别教所说,為隔歷之中,圆教所说,為圆融之中。隔歷之中...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种定业轮

定即禅定,业即行业,轮有运转摧碾之义。谓如来以禅定诵习之法轮,摧碾一切烦恼惑业,而成无上菩提;亦令众生如说修行,而证道果。故说此叁种定业轮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建立修定业轮,谓令众生修行正观,观察无明烦恼起灭之相,及观察世间如幻如化;以安那般那数息...

《三藏法数》 / 268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合之身

谓人之身,是眾缘之和合物也。大乘同性经曰:「眾缘和合,名曰眾生。」原人论曰:「此身但是眾缘和合相,元无我人。」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种大师功德

一、戒行无失,谓比丘于如来所制戒律,常能坚守执持,无有毁犯过失,具是功德,方宜为人戒法之师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二、善建立法,谓比丘于诸戒律,善能建立一切法则,令人修学,无所违越,具是功德,方宜为人戒法之师也。 叁、善制立所学,谓比丘于律仪中当学之法...

《三藏法数》 / 248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迦湿弥罗城结集

小乘经典第四期之结集,為说一切有部所传。有两说:一佛灭后四百年,集五百罗汉与五百菩萨,迦旃延罗汉為上座,马鸣菩萨為笔者,造阿毘达磨之毘婆沙一百万偈。一佛灭后四百年,当健陀罗国迦腻色迦王时集五百罗汉,世友菩萨為上首,造鄔波第鑠论十万颂,以释经藏,造毘那耶及阿毘达...

《佛学大辞典》 / 639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二分经

(亦名十二部经,出大智度论)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曰法,叁世不易曰常,此圣教之总名也。又修多罗即是长行直说法相,随其义理长短,不以字数为拘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892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穿耳僧

印度之僧,多繫耳环,谓之穿耳僧。风穴眾吼集指达磨為穿耳客。西域记七曰:「阿避陀羯刺拏僧伽蓝,唐言不穿耳。(中略)昔大雪山北覩货罗国有乐学沙门,二叁同志礼诵餘闲,每相谓曰:妙理幽玄,非言谈所究。圣迹明着,可足趾相寻。(中略)既至印度,寓诸伽蓝,轻其边鄙,莫之见舍...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宗镜录问云:不了唯识之徒,妄执我法,圣教之内,云何复言有我法等?答云:对机设,非同情执。有二种,故名二。 一、无体随情,谓执我之法,本自无体。但因随顺机情,虚施设,亦名我法,故名无体随情。 二、有体施设,谓圣教所说,虽有法体,而非我法,体本无名...

《三藏法数》 / 135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一行一切行

一行一切行者,谓上根之人,依于一乘圆融之教,建立圆顿之行。圆顿行立,契合一乘,故能于一行中具足一切诸行也。

《三藏法数》 / 56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种等流果

分别等流果為叁种:一、真等流果,如上所言以善性恶性无记性為因而引善恶无记同类之果者。二、等流果,如前世杀生令他短命,故今世感自身之短命,是实為异熟果,然以前后短命之义相似,故名為等流果者。叁、分位等流果,如眼识之於声境乃至意识之於法境,皆為第八识所生之果,...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世间

世即隔别之义,间即间差之义,故名世间。 一、众生世间,谓一切有情众生,皆五阴和合众共而生,名为众生;又复各各差别不同,故名众生世间。(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器世间,谓一切无情世界,皆山河大地而成,有侧有仰,名之为器,又复各各差别...

《三藏法数》 / 126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界

界,限也、别也。谓叁界分限各别不同,故名界也。 一、欲界,欲有四种:一者情欲,二者色欲,叁者食欲,四者淫欲。下极阿鼻地狱,上至第六他化天,男女相参,多诸染欲,故名欲界。(梵语阿鼻,华言无间。第六他化天者,他所化而自娱乐也。 二、色界,色即色质,谓虽离欲界秽...

《三藏法数》 / 316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通教十地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平等观

台宗叁观中观之异名也。若破一(即)而用一(即空),则不名為平等,前於观知,破入空,今知空非空,破空入,空共破互用,故名為平等(前之空观破,今之观破空,前之空观用空,今之观用也)。止观叁曰:「从空入名平等观。」 又空观之异名。以空為平等...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一境叁諦

中叁諦,融即於一境之意。又曰圆融叁諦,不思议叁諦。是天台圆教之说。诸法无自性,故為空,因缘所成,故為,即空即,故為中。如是一一之境,叁諦之理,鎔融相即,叁一一叁,无碍圆融,為绝对不可思议也。法华玄义第一,谓此妙諦為天然之性德。盖此意也。但就叁千即空中...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隔歷叁諦

空為但空,破见思之惑。為但,破尘沙之惑。中為但中,破无明之惑。又自空观而入於观,自观而入於中观,如此空中叁者,次第各别。名為隔歷之叁諦,别教之分际也。玄义一上曰:「隔歷叁諦,麤法也。圆融叁諦,妙法也。」四教仪集註下,明别教之理智曰:「理则隔歷叁諦,智...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堕罗鉢底

Dvāra ati,译曰门主。城名。慧苑音义下曰:「堕罗鉢底,此翻為门主,或云有门。谓古者建立此城王之号也。」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舍利塔

Śarīra-stū a,安置佛舍利之宝塔也。金刚童子轨曰:「此童子真言对舍利塔前念诵,餘所不应念诵,作法不成故。」宝楼阁经下曰:「离喧闹,密静处建立精室,或舍利塔前。皆对佛像而向东方作吉祥坐及结跏坐。」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方便

一、细作方便,方便犹善巧也。谓欲破众生执着色身之相,故佛喻,微细分析,善巧而说。如金刚经云:叁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宁为多不等。意谓由微尘而成世界,世界本来不实;因四大而成色身,色身本来是,是名细作方便。(叁千大千世界者,一须弥山、一日月、一四天下、一帝释...

《三藏法数》 / 248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星

又名五执。岁星,荧惑星,镇星,太白星,辰星也。大方等大集经四十曰:「见虚空中诸列宿日月五星,昼夜运行,各守常度,為於天下作照明。」宿曜经上曰:「五星以速至迟,即辰星、太白、荧惑、岁、镇、排為次第,行度缓急於斯彰。」岁星者木曜。即五行中木之精,东方苍帝之子也。荧...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乘观

乘者,车乘也,叁諦之妙观,為直到涅槃宝所之大白牛车,故云乘。十乘云者,非有观法十种,观法唯观不思议境之一,惟加资助观法之法,乃為十乘。一、观不思议境,是指介尔阴妄之一念(介者弱也,谓细念也,但异於无心,阴者新译蕴也,然则介尔阴妄者,识蕴中极弱之妄念也,与无记心...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回向

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叁处:一、真如实际是所证,二、无上菩提是所求,叁、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

《三藏法数》 / 896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遍依圆叁性

一、徧计所执性,由凡夫之妄执认為实物者。凡夫之妄情。徧计度一切法,故曰徧计。為此徧计之妄情所迷执者,谓之所执性,例如见绳而误以為蛇。非有蛇之实体。但妄情迷执為蛇耳。是曰徧计所执性,吾人於内外认实我执实法亦如此。有為之万法,為因缘和合之法,无一实我,无一实法,...

《佛学大辞典》 / 503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一心叁观

又曰圆融叁观,不可思议叁观,或不次第叁观。為天台圆教之观法,利根菩萨之所修习。原出於大智度论二十七所谓叁智一心中得之文。又得中论观四諦品,眾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為是名,亦是中道义之意,天台智者大师之义因之而立。天台观经疏曰:「一心叁观者,此出释论。论云:...

《佛学大辞典》 / 637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教

华严宗之教判也。有二种: (一)始於杜顺,成於贤首,是唯就出世间之一教判定之。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叁大乘终教,四顿教,五圆教也。五教章冠註上一曰:「至相智儼大师,亲承於杜顺和尚,显扬宗旨,弘传一乘。搜玄、十玄、孔目、问答、章疏非一,约就五教广立清范。(中略)...

《佛学大辞典》 / 729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四依

法四依者,谓依凭正法,则能成就万行之因,满足菩提之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谓依实相等法,修诸波罗蜜行,则能具足清净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经云:魔王尚能化作佛,况能不作其余之身。是故虽是凡夫,若所说所行,与实相等法相...

《三藏法数》 / 401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鸡园

Kukkuṭārāma,梵名屈屈吒阿滥摩之译。在摩揭陀国波吒釐子城之侧,无忧王(即阿育王)建立之处。西城记八曰:「故城东南,有屈屈吒阿滥摩(唐言鸡园)僧伽蓝,无忧王之所建焉。无忧王初信佛法也,式遵崇建,修殖善种,召集千僧凡圣两眾,四事供养,什物周给。」或曰鸡头摩寺,鸡头...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种我

一、凡夫妄计我,谓世间凡夫之人,不了五阴等法皆空,于中妄计我身,强立主宰,造作诸业,流转生死,无有休息,是为凡夫妄计我。(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外道神我,谓外道之人,于五阴中,妄计识神,如麻豆等,或计遍身,起于我见,坠堕边邪,轮回生...

《三藏法数》 / 283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十八愿

阿弥陀如来於因地為法藏比丘时,在世自在王佛所建立之誓愿也。无量寿经上说之。是為由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选择摄取之大愿,故谓之选择本愿。其一一愿名,诸师所说不同。 据日本望西楼了慧之无量寿经钞言,第一无叁恶趣愿,第二不更恶趣愿,第叁悉皆金色愿,第四无有好丑愿,第五宿...

《佛学大辞典》 / 498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阿育王塔

阿育王為佛以后大兴佛事,到处建立寺塔,奉安佛舍利,及供养僧眾。据善见律毘婆沙一,谓阿育王统领之国,其数有八万四千,故王勅诸国建八万四千大寺,八万四千宝塔云。阿育王传一及阿育王经一等,谓王由海比丘知佛有悬记,诣王舍城,取阿闍世王所埋之四升舍利,又悉取他六所所埋之...

《佛学大辞典》 / 407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不二门

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三藏法数》 / 1984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焰摩天曼荼罗

以焰魔天為中心而建立之曼荼罗也。中央焰魔天,踞水牛,左持人头幢。左右為焰魔后二人,右着衣,左裸。外界下部中央,五道大神坐於床上,右為司命,持简与笔而跏坐,右见司录卷子。又同左侧為拏吉尼,裸形持囊,左為遮文荼,坐马头形之莲叶上。又上部之中央,有泰山府君,凭机执笔...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不可说

涅槃经中,明四教之理,但可智证,不可言说,以其理本无说故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生生不可说,生生者,能生、所生也。谓根尘相对,是为能生,由此根尘相对之时,一念心起,分别好恶,是为所生,即心法也。能所兼言,故名生生。此是藏教所诠,实有生...

《三藏法数》 / 499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因

一、正因,正谓中正,中必双照,叁谛具足,故名正因。(中正者,离于边邪也。双照者,照空照也。空谓荡一切相,即是真谛;谓立一切法,即是俗谛;非空非,即是中谛。故云叁谛具足。) 二、缘因,缘即缘助,谓一切功德善根,资助了因,开发正因之性,故名缘因。(了因者,...

《三藏法数》 / 129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九山八海

谓须弥山等九山与周於各山间之八海也。是盖印度世界建立说所表之山海总数,以须弥山為中心,其周围有游乾陀罗等八大山,成列迴绕,而山与山之间,各有一海水,故总為九山八海。 据起世经一长阿含经十八等,所谓九山者:一、须弥Sumeru,二、佉提罗Khadiraka,叁、伊沙陀罗Iṣādhar...

《佛学大辞典》 / 1204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草创

谓堂塔寺舍等初建立也。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阿育

Aśoka,旧称阿恕伽。新称阿输迦。译曰无忧。西纪前叁百二十一年顷,於印度创立孔雀王朝之旃陀掘多大王(Chandragu ta)孙也。纪元前二百七十年顷,统一全印度,大保护佛教,使之宣布各地。 王之传,南北各异其趣,北传之阿育王经,阿育王传,谓其母為瞻婆罗国之婆罗门女,名曰须...

《佛学大辞典》 / 1771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人四生

(亦名四种生,出法苑珠林) 人四生者,谓世间之人,亦具卵胎湿化四种之生也。 一、卵生,卵生者,谓依壳而出也。婆沙论云:昔有商人,入海得一雌鹤,遂生二卵,卵渐湿熟,生二童子,端正聪明,年长出家,得阿罗汉。大名世罗,小名邬波世罗是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二...

《三藏法数》 / 362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八依

一、施设依,施设,犹建立也。谓人依五蕴中,用言说,施设我及众生各各不同,有如是生类,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如是饮食,如是苦乐寿夭等,是名施设依。(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二、摄受依,摄受,含摄容受也。谓人依于父母妻子奴婢僮仆等,以为我所摄...

《三藏法数》 / 478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因佛性

梵语佛陀,华言觉。觉即叁智圆明,遍一切处,无不照了,名大圆觉;性,即不改之义。以大觉性不增不减,非变非迁,一切众生,无不具此叁因佛性,此因若显,即成叁德妙果也。(叁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叁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 一、正因佛性,正谓中正...

《三藏法数》 / 251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六坚法

一、信坚,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即真谛,无能毁坏,故名信坚。(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坚,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观...

《三藏法数》 / 499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即空

叁諦中之空諦。谓一切法非灭却,然后始空也。一切法无体空寂,故云即空。般若心经曰:「色即是空。」玄义四曰:「心性即空即即中。」止观一曰:「云何圆信?信一切法即空即即中。」拾遗记下曰:「叁观之首皆言即者,指一念心即叁諦故。」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金鸡

以金鸡譬初祖达磨之讖语。传灯录六(江西马祖章)曰:「西天般若多罗,记达磨云:震旦虽阔无别路,要姪孙脚下行。金鸡解衔一颗粟,供养十方罗汉僧。」六祖慧能门下出南岳让,与青原思二师,自南岳出江西马祖,自青原出湖南石头,依此二师禪法汎滥天下,是即初祖达磨之姪孙,谓西...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力难判

五难判者,谓定等五种之力,唯识论中,不能判摄也。然叁界唯心,万法唯识,而不能判此五力者,由斯五种乃圣人不思议境界,不与心识相应,此所以为难判。宗镜录云:有五力,唯识不判。是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定力,定力者,即如来大寂定力也。谓此定力,...

《三藏法数》 / 478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眼

眼,即照烛之义。瑜伽师地论云:能观众色,故名为眼。眼是总名,从用分别,则有五种。 一、肉眼,肉眼者,父母气血所成也。即人中能见之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内不见外,见昼不见夜,见上不见下,因有色质障碍故也。 二、天眼,天眼者,谓诸天因修禅定而得也。此眼...

《三藏法数》 / 322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观

诸家说叁观,以天台之叁观為最普通:一、空观,观诸法之空諦也。二、观,观诸法之諦也。叁、中观,此有二。观诸法亦非空,亦非,即是中,谓為双非之中观,观诸法亦空亦,即是中,谓為双照之观。又就性德之理而谓為叁諦,就修德之智而谓為叁观,以吾人凡常之一心為所观之境...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要行

主要之行法也。佛昇忉利天為母说法经上曰:「坚固志愿,建立要行。」行事钞下四之二曰:「明诸要行勿过八敬。」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金刚心

金刚是喻。金刚心者,谓菩萨之心,坚固不动,犹如金刚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觉了诸法,谓菩萨发大愿心,誓欲了知无量无边不可穷尽一切微妙法门,无有遗余,故云觉了诸法。 二、化度众生,谓菩萨以无上涅槃之道,度脱十方无量无边一切众生,悉得出...

《三藏法数》 / 539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明

一、声明,声,即声教;明,即明了。谓世间文章算数建立之法,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声明。 二、因明,因,即万法生起之因。谓世间种种言论,及图书印玺,地水火风万法之因,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因明。 叁、医方明,医方,即医治之方法也。谓世间种种病患或癫痫蛊毒,四大不调,鬼...

《三藏法数》 / 279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智印

一切印契一切法要以四智印摄尽之:一大智印,梵名摩河岐若勿他罗Mahā-jñāna-mudrā五相成身之佛也。二叁昧耶印,梵名叁昧耶岐若勿他罗Samaya-jñānā-mudrā诸尊所持叁昧耶形五鈷刀莲华之类也。又结於诸尊手之印契也,又结於行者手之印契也。叁法智印,梵名陀罗摩岐若勿他罗Dharma...

《佛学大辞典》 / 362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玄畅

河西金城(陕西南郑县治)人。姓赵。少年时,家门為胡虏所灭,往凉州出家。初名慧智。后至平城就玄高,為其弟子。北魏武帝用崔皓寇谦之言,禁私养沙门及巫覡,捕玄高慧崇等。师因脱走,将至孟津,遇追骑,投河中,仅以身免,遂渡黄河,涉扬子江,达扬州。时刘宋元嘉二十二年也。文...

《佛学大辞典》 / 440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幢

妙法高耸,如幢之上出,故曰法幢。又如猛将之建幢旗以譬佛菩萨之说法,能伏魔军而得胜也。无量寿经上曰:「建法幢,震法雷。」涅槃经十九曰:「法殿欲崩,法幢欲倒。」大经慧远疏曰:「宣说证法,证法高胜,如幢上出」同嘉祥疏曰:「建幢是战胜之相,譬说法降魔得胜也。」祖庭事苑...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轮观

地、水、火、风、空名五轮,其种子即之五字也。其形方、圆、叁角、半月、团形,其色黄、白、赤、黑、青也。各圆满而具眾德,故名為轮。五轮即五智,观之而其观成就,则自身即為五智如来也。又修法之时,欲吾身成為金刚轮,以此五字配於身中五处,而加持吾身,谓之五字严身观。其法...

《佛学大辞典》 / 537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诸法实相

是名究极之真理之嘉名也。或曰真如。或曰法性。或曰实际。皆同体异名也。虽然,诸宗自有常用之语,华严约於中諦,频唱法界,天台约於性具之妙有,盛鸣诸法实相。所以然者以空中之真諦,為诸宗之通谈,妙有之俗諦,独限於台家故也。故言具一字弥显今宗。诸法实相者,诸法為十界因果...

《佛学大辞典》 / 908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平等性智

如来四智之一。凡夫第七识之我见,转而得此智慧,以证自他平等之理,对於初地以上之菩萨,现他受用之身土,常行大慈大悲之化益也。心地观经二曰:「平等性智,转我见识得此智慧,是以能证自他平等二无我性,如是各為平等性智。」佛智论叁曰:「平等性智者,谓观自他一切平等,大慈...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空宗

以空理為旨之宗。小乘之成实宗,大乘之叁论宗是也。原人论於大乘中分叁教,一為大乘法相教,二為大乘破相教,叁為一乘显性教。宗镜录叁十四谓此叁宗如其次第,為有宗空宗性宗,而立十异,分别空性二宗曰:「上之叁教,摄尽一代经论所宗。就叁义中,第一第二空有相对,第叁第一性相...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无漏根

二十二根中最后之叁根也。意根,乐根,善根,捨根,及信,勤,念,定,慧之九根依见修无学之叁道而立叁根。一、未知当知根,此九根之在见道者。在於见道,欲知所未曾知之四諦之理而行动者,谓之未知当知。二、已知根,彼九根之在修道者。在於修道,虽已知了四諦之理,而更為断所餘...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鼠搂栗

搂者揽取也。[序-予+(袌-〦)]取也。凡鼠食栗,必取其实,全其皮壳,穿内而不损外,以喻或师以不空名宗,谓诸法之性实,虽為空无,而之諦非為全无也。不空名宗者,对於空名宗而立名之世諦不空也。大乘玄论一曰:「不空名者,但无性实有。世諦不可全全,如鼠嘍栗。」...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迦腻色迦王结集叁藏

王以如来涅槃后第四百年应期抚运,王风远被,殊俗内附,机务餘暇,每习佛经,日请一僧,入宫说法。诸师各异其说,王颇惑於去就,以问胁尊者。尊者曰:如来去世岁月逾邈,师资部执,自致矛盾,不如及今随自宗而结集叁藏。王听之,精选其人,得四百九十九人,皆阿罗汉也。后得世友菩...

《佛学大辞典》 / 239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九缘生识

缘即助成之义。九缘生识者,谓明空根境等九种之缘,生眼耳鼻舌等八种之识也。以眼耳鼻舌身五识,依第八识相分建立。由第八识种子而生揽明空诸境而为相也。第六识缘第八识相分而得生,取五尘境界而分别,依第七识而能执取也。第七识缘第八识见分而得起,转第六识染净而为依也。第...

《三藏法数》 / 1082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乘

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累形

凡夫為自己形体蒙种种之烦累谓之累形。寄归传二曰:「有待累形,衣食而始济。」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求不得

求者,推求也。论云:菩萨以四种求诸法,皆不可得,不可得即是空也,故名求不得。 一、名求不得,名即名。谓若有是物,则有是名;以此推之,物则为主,名则为客;名既为客,则是名,推求实义,了不可得。故论云:推名于物是客,故云名求不得。 二、物求不得,物即事物。谓...

《三藏法数》 / 293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玄门无碍十因

玄门者,即十玄门也。以此十法性德为因,起大业用,令彼玄门诸法,混融无碍,重重无尽。故云玄门无碍十因也。(玄者,妙也。) 一、唯心所现,谓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唯是真心所现。然法唯心现,全法是心,心既圆融,法亦无碍。经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是也。 二、法无定...

《三藏法数》 / 816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支作法

又称五分作法。谓因明以五支作法之论式也。弥勒,无着,世亲等古因明师所立,各家之论式,亦无一定。瑜伽师地论第十五,明五明处,其中於因明处之下曰:「能成立法,有八种者:一立宗,二辩因,叁引喻,四同类,五异类,六现量,七比量,八正教量。」显扬圣教论亦全与之同。此八能...

《佛学大辞典》 / 777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谛

谛者,谛审也。谓谛审一切法即空、即、即中;即空是真谛,即是俗谛,即中是中谛。此叁隔历,即是次第叁谛;叁一无碍,即是圆融叁谛。(隔历者,叁谛不互融也。次第者,前真、次俗、后中,即别教叁谛也。圆融者,举一即叁,全叁是一,即圆教叁谛也。) 一、真谛,真即真空,...

《三藏法数》 / 296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极微

依有部宗之意,极微有叁位:一极微之微,二色聚之微,叁微尘也。极微之微者,色声香味触五境与眼耳鼻舌身五根等十色之最极微分也。是实色极少,不可更分,故光记名之為极微之微。对於色聚之微而谓之為实之极微。旧译云邻虚。然此极微非有色之体用,随而非现量所得,唯以慧渐渐分析...

《佛学大辞典》 / 885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种佛土

唯识论十以自性身、自受用身、他受用身、变化身為四佛身,而佛土亦有四:一法性土、二自受用土、叁他受用土、四变化土也。此中法性土,為无色无相之理土;自受用土,為实佛自託之报土;他受用土,為对於初地已上菩萨示现之净土;变化土,為示现於地前菩萨及二乘凡夫之佛土。因之而...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祇园寺蚁

精舍建立时过去世世於地见蚁。净心诫观发真钞中本曰:「灵感传云:须达共舍利弗,往图精舍(即祇洹也),须达自捉绳一头。舍利弗自捉一头,共经精舍。(中略)舍利弗惨然忧色,即问尊者何故忧色?答曰:汝今见此地中蚁子不?答曰见。时舍利弗语须达言:汝於过去毘婆尸佛,亦於此地...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Citta,四卷楞伽经注举汗栗太Hṛd Hṛdaya(自性清净心)、质多心(虑知心)之二心。止观举质多心、汗栗驮心(草木心)、矣栗驮心(精集精要心)之叁心。大日经疏举质多心与干栗驮心之二心。干栗驮心附肉团心与真实心之二义。法相宗於唯识述记与唯识枢要举质多(心)、末那(意)、...

《佛学大辞典》 / 1674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顺分

顺為顺益之义,分為部分之义。顺益其所顺法之部分名為顺分。此有叁种:一顺福分,為感世间可爱之果之有漏善根。五戒十善等法是也。二顺解脱分,解脱為涅槃。為定能感涅槃果之有漏善根。此善生巳,则使彼有情名為身中有涅槃之法,若闻说生死有过,诸法无我,涅槃有德,身之毛竪,悲...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