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染曰净,华乃对果而言,即因中所修之行也。谓二乘修习无漏之业,以七种净行为华,而证道果,故言七净华也。维摩经云:定水湛然,满布以七净华。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无漏业者,谓修戒定慧之业,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戒净华,戒净华者,谓摄律仪等戒,即正...
《三藏法数》 / 535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谓菩萨修此十法,化度众生,超生死海,到涅槃岸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檀那波罗蜜,梵语檀那,华言布施。运心普周曰布,辍己惠人名施。经云:菩萨为令众生心满足故,内外悉舍,而无所着,是名檀那波罗...
《三藏法数》 / 826字 / 5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施多得福少,谓饮酒歌舞等事,费用极多,而无福报,是名施多得福少。 二、施少得福多,谓能以慈心供奉道德之人,彼人受已,精进学道。施物虽少,其福弥大,是名施少得福多。 叁、施少得福少,谓以悭贪恶意施邪见外道,施物既少,得福亦少。是名施少得福少。 四、施多得福...
《三藏法数》 / 182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天台之初夜偈曰:「白眾等听说,初夜无常偈。烦恼深无底,生死海无边。度苦船未立,云何乐睡眠?勇猛能精进,摄心常在禪。」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异熟果,谓诸众生现世作不善业,则招来世恶趣之果。若作有漏善业,则招来世善趣之果。以其异世成熟,是名异熟果。(不善法者,杀、盗、淫、妄也。恶趣者,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有漏善法者,漏即叁界之惑,虽修人天之善,未能断惑故也。善趣者,人、天二道也。) 二、...
《三藏法数》 / 383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不共法者,谓诸佛之智内充,无畏之德外显,一切功德智慧,超过物表,不与凡夫二乘及诸菩萨共有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身无失,谓佛从无量劫来,常用戒、定、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诸功德满足,故一切烦恼俱尽,是名身无失。(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三藏法数》 / 820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五行者,于六度中合定、慧二度,为止观一门,故名五行也。 一、布施,布施者,谓内外资财,以清净心悉能施之,而无吝惜也。(内资财,即身命法也。外资财,即世间财物也。) 二、持戒,持戒者,即防非止恶之义。谓奉持如来戒律,则能防止身口所作之恶也。 叁、忍辱,忍辱者,...
《三藏法数》 / 202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财者,信等七种出世间之法财也。一切众生行此七法,资成道果,故谓之财。 一、信财,信即信心。谓信能决定受持正法,以为成佛之资,故名信财。 二、进财,进即精进。谓未能见真谛理,而一心精进求出离道,以为成佛之资,故名进财。 叁、戒财,戒即戒律。谓戒为解脱之本,能防...
《三藏法数》 / 325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安住心,谓修行之人,于习禅时,或数息,或观心,当须系缘一境,念念相续,安住其心,不令散乱也。 二、摄住心,谓修行之人,于习禅时,摄心宁静,则禅定可成;若觉一念稍动,即便摄持,令心安住也。 叁、解住心,谓修行之人,于习禅时,既解知觉观之心,攀缘外广,即当收...
《三藏法数》 / 346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言说,言说者,以言音而说法也。谓如来或说过去、未来、现在之法,或说世间、出世间法,悉为化导众生。乃至恒河沙劫,说无穷尽。虽如是说,而不坏法性,亦不着法性也。 二、随宜,随宜者,随顺众生之所宜也。谓如来所说种种诸法,或偏或圆,或顿或渐,皆是随顺众生之机,称...
《三藏法数》 / 368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普贤菩萨于华严会上逝多林中,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如来功德,十方诸佛,经刹尘劫,说不能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也。(普贤者,德周法界曰普,调柔善顺曰贤。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
《三藏法数》 / 814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尔时,薄伽梵说是安忍波罗蜜多已。时慈氏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圣世尊已说安忍波罗蜜多,应当广说精进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应云何住?云何降伏?云何修行?云何圆满精进波罗蜜多?唯愿世尊分别广说。” 尔时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 / 5561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30日佛於毘耶离国菴摩罗树园对宝积童子说十七种之净土:一、直心,是菩萨之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諂之眾生,来生其国云云。二、深心,叁、大乘心,四、布施,五、持戒,六、忍辱,七、精进,八、禪定,九、智慧,十、四无量行,十一、四摄法,十二、方便,十叁、叁十七品,十四、迴向心...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5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小乘之菩萨,终叁大阿僧祇劫之行而至等觉之位,於此位而犹应种百大劫间至佛果感叁十二相之福业也。故菩萨修行之年时曰叁祇百大劫。而大乘之菩萨,自初兼修福智之二业,故於叁大阿僧祇劫之外,不别要百劫之修福。小乘之说,於百劫之初翘足七日间以一偈讚嘆弗沙佛,由此功德超越九劫...
《佛学大辞典》 / 273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乘即运载之义。谓人天等各以所修之法为乘,运载至其所至之处,故有五乘也。 一、人乘,人者忍也。于世间违顺情境,悉能安忍故也。谓人以叁归五戒为乘,运出四趣,生于人道,故名人乘。(叁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四趣...
《三藏法数》 / 481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复次舍利子。时彼有情多起邪见横生计执。说法苾刍亦复减少。为人轻贱不生尊重。亦不恭敬亲近供养。有诸苾刍非法说法。于其正法不乐亲近。设见有人于诸契经。而生恭敬尊重供养。有大力能种种称赞者。共生侮慢。舍利子。时彼苾刍得离欲者。爱乐受持。未离欲者。于诸契经不乐受持。于...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4911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宝珠者舍利之标帜也,宝珠法即舍利法也。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曰:「大宝陀罗尼,名曰法身駄都如意宝珠甘露药王金刚精进常经真如宝王大印。」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意得满足而悦乐也。药师经曰:「精进能调意乐。」玄奘译之摄大乘论中,明六种之意乐。又唯识论九、明七最胜中,有意乐最胜。叁藏法数二十七曰:「菩萨修习一切法门皆须作意欣乐也。」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谓修行之人修四念处观,虽善萌微发,根犹未生,根未生故,善萌易坏。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以根为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叁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 一、信根,谓信于正道及助道法,则能出生一切无漏禅定解脱,是名信根。(正道者,即四念处观也。助道...
《三藏法数》 / 256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谓于佛等十境,起修十念,摄伏乱心,勿使妄动;则正念现前,佛道可期矣。 一、念佛,谓于如来相好功德,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佛。 二、念法,谓诸佛教法,为修行之轨则,能除爱欲尘劳诸结使缚,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法。(结使者,谓一切惑业缠结,而能驱...
《三藏法数》 / 557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自力。世间之人,宿世有善根,不依他人之教诫,自能以精进勇猛之力发菩提心,名為自力。二他力。世间之人,或由他人之教诫,或依他人之感动,遂发菩提心,名為他力。叁因力。世间之人,前世修习大乘之法,依其因力今生见佛及菩萨,而发菩提心,名為因力。四方便力。世间之人,於...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分别曰见。谓外道于诸法中执己为是,以正为非,迷惑不解,失于正理,故有七种之见也。 一、邪见,谓无正信,诽谤正法,而于善恶果报,及正因缘所生善法,一切拨以为无,是为邪见。(正因缘者,谓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能生一切诸法,非如外道计从梵天生,或计从微尘生。...
《三藏法数》 / 493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大海浩瀚无边,须凭人导引,乃能顺济。然诸商众,自非一心敬信其言,随所指示,则何以获安隐而致利益哉?菩萨于生死大海,作大导师,令诸有情,皆得远离险难恶趣,证入真空涅槃,故以海导师为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得他信许,菩萨于一切善法悉能了悟,精进勤修,为...
《三藏法数》 / 767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又名四意断,四正断,四正胜。為叁十七科道品中,次四念处所修之行品也。法界次第中之下谓:「一对已生之恶為除断,而勤精进。二对未生之恶,更為使不生而勤精进。叁对未生之善為生而勤精进。四对已生之善為使增长而勤精进。」一心精进,行此四法。故名四正勤,能断懈怠,故名四正...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谓诸众生能行此五事,则得于人中受生也。 一、布施,谓人常行仁慈,不吝财宝,赈济贫穷,是名布施。 二、持戒,谓人心常念戒,忆持无忘,不作诸恶,是名持戒。 叁、忍辱,谓人若遇非理相干,能以情恕,安忍不动,是名忍辱。 四、精进,谓人直心向道,勤行众善,无有懈怠,是...
《三藏法数》 / 147字 / 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欲為懺悔时,当起之七种心也:一、生大惭愧心。我与释迦如来,同為凡夫,今世尊成道以来,已经劫数,我犹轮转生死,无有出期,以此為惭愧也。二、恐怖心。我等凡夫身口意之业,常与罪相应,以此因缘,命终之后,应堕於地狱畜生饿鬼,受无量之苦,以此為恐怖也。叁、厌离心。我等於...
《佛学大辞典》 / 317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四相,即生、住、异、灭也。此之四相,乃是本觉心源,无明初起一念之相,而有四种之别。以其细微难见,故约信、住、行、向地、等觉、妙觉,从浅至深,次第觉了粗细分齐之相以明之。此之四法,起则从生至灭,觉则从灭至生,故以灭、异、住、生而为次第也。 一、十信觉灭相,十信...
《三藏法数》 / 509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菩萨尘缘净尽,体性圆明,慧光普照,有情归仰,咸令发菩提心,成就种智;如月天子,离诸翳染,圆明朗彻,光照一切,功德无边,故取以为喻焉。(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皆生欢喜,菩萨初出世时,令诸有情,悉得远离烦恼,而生喜乐;如月...
《三藏法数》 / 705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持正念譬如持油鉢。涅槃经二十二曰:「譬如世间有诸大眾,满二十五里。王勅一臣持一油鉢,经由中过,莫令倾覆。若弃一滴,当断汝命。復遣一人拔刀在后随而怖之。臣受王教,尽心坚持。经歷尔所大眾中,虽见可意五邪欲等,心常念言:我若放逸,着彼邪欲,当弃所持,命不全济。是人以...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妙高,即须弥山也。以其四宝所成,出七金山之上,故名妙高。如来说华严经时,以自在神力,升此山顶,加被法慧菩萨,说十住菩萨之法行有此十喻焉。(梵语须弥,华言妙高。四宝者,金银琉璃水精也。七金山者,一双持、二持轴、叁担木、四善见、五马耳、六障碍、七持地,皆言金者,...
《三藏法数》 / 902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自性行,经云:若诸菩萨本性已来,贤良质直,顺父母教,信敬沙门,及婆罗门;善知家内尊卑亲疏,恭敬承事无失,具足十善,复更广行其余善业,是名菩萨自性行。(梵语沙门,华言勤息。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
《三藏法数》 / 324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圣言说与曰授,果与心期曰记。 一、未发菩提心授记,谓诸佛世尊,观诸众生根机利钝。其有具增上信者,佛则令其发菩提心,而为授记当得作佛,是名未发菩提心授记。(梵语菩提,华言道。增上,犹增胜也。) 二、共发菩提心授记,谓诸菩萨善根成熟,得增上行;但欲度脱一切众生,...
《三藏法数》 / 272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檀那,梵语檀那,华言布施。施有二种:一者财施,谓以饮食、衣服、田宅、珍宝及一切资身之具,悉能施之。二者法施,谓从诸佛及善知识,闻说世间、出世间善法,以清净心转为他说也。 二、尸罗,梵语尸罗,华言性善。谓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此据义而译也。正翻止得,谓止恶得...
《三藏法数》 / 378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法华经分别功德品就如来灭后之弟子,说五品之功德。得此五品功德之位,圆教之八位,為第一之五品弟子位。同圆教之六即位,為观行即之位。天台大师,现登此位云:一、随喜品,闻实相之法而信解随喜者。经曰:「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当知已為深心解相。」二、读诵品,更读诵...
《佛学大辞典》 / 269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庄严精进,庄即端庄,严即严饰。谓菩萨发心时,精勤修习一切梵行,庄严道果;复为化诸众生,于叁界中示现受生,乃至为慈悲故,入地狱中代其受苦,心不休息,是名庄严精进。(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摄善法精进,谓菩萨既修六度梵行,不为烦恼恶业邪见之所倾...
《三藏法数》 / 228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本觉,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源,离于妄念,即寂而照,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故名本觉。 二、相似觉,谓圆教十信位中,由始觉之功,见、思粗惑既已断竟,尚余无明细惑未破,所觉之理,非真本觉,唯得名为相似,故名相似觉。(十信者,信心、念心...
《三藏法数》 / 402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自力,谓世间之人,宿有善种,不假他人教诫,而自能以精进勇猛之力,发菩提心,是名自力。(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他力,谓世间之人,或因他人教诫,或因他事感动,遂发菩提之心,则是藉他之力,是名他力。 叁、因力,谓世间之人,先世修习大乘之法,今因见佛及诸菩萨...
《三藏法数》 / 174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大乘光明定,谓此定所发智慧,即能照了大乘理教行果,故名大乘光明定。(理教行果者,理即所诠之理,教即能诠之教,行即所修之行,果即所证之果也。) 二、集福王定,谓此定自在,即能聚集无边福德,如王势力,无有等比,故名集福王定。 叁、贤守定,谓此定即能守持世间、...
《三藏法数》 / 163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道即能通之义,品犹类也。合四念处等法门为叁十七,皆是入道浅深之气类,故云道品也。 一、四念处,念即想念,处即身受心法也。一、身念处,谓观此色身,皆是不净也。二、受念处,谓观领受好恶等事,悉皆是苦也。叁、心念处,谓观此识心生灭无常也。四、法念处,谓观诸法从因缘...
《三藏法数》 / 817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佛乘,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乘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涅槃彼岸,故名佛乘。(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菩萨乘,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菩萨之人以六度万行为乘,运诸众生同出叁界,故名菩萨乘。(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
《三藏法数》 / 372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谓比丘当深信因果,常生惭愧,戒行精进,法义无忘,方堪授人戒法。若不能如是者,则不可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无信,信为万善之本,众德之基,比丘若不具足正信,则于戒法自必不能持守,何况为师而授人戒也。 二、无惭,惭谓惭耻。比丘之心,若无惭耻,自必肆情纵...
《三藏法数》 / 241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复次舍利子。时诸天众对彼童子。复说伽陀曰。 诸有贪者于欲乐 一切境界无出离 由愚痴故非正理 当堕地狱恶趣中 若于正道求出家 应舍受用诸欲境 彼能开示诸正理 是名世间相应者 舍利子。时彼童子对诸天众。复说伽陀曰。 我今为汝天众说 汝于正道未能知 如...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4916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一、善性,谓第六识所起一切善法之性也。善有世间、出世间不同。世间善者,即五常、十戒等是也;出世间善者,即四弘、六度等是也。此众善法,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善性。(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也。十戒,即十善,谓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三藏法数》 / 315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布施方便,谓修菩萨行者,心无悭吝,于身命财,悉皆喜舍,但欲利益众生,不求人之恩报,是为布施方便也。 二、持戒方便,谓修菩萨行者,坚持禁戒,行头陀行,威仪具足;不轻他人,于诸尘境,心无染着,是为持戒方便也。(梵语头陀,华言抖擞。) 叁、忍辱方便,谓修菩萨行...
《三藏法数》 / 537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复次舍利子。在家菩萨于诸如来所设契经如实行相。虽复听已不乐多闻。于少欲行不乐修习。及于同类诸契经等。亦不信受。于彼如来大乘教中。复生毁谤。而皆堕于诸恶趣中。云何名为诸恶趣中。所谓焰魔罗界饿鬼畜生。又复边地诸恶律仪。纵得为人身不具足。垢秽障重具诸邪见。舍利子。如...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5353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一、有漏道,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波罗蜜,能成就世间有漏生死之果,是名有漏道。(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 二、无漏道,谓般若波罗蜜能成就出世间无漏涅槃之果,是名无漏道。(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 111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世之珍宝,虽世间希有,求之易得。若值佛出世,及闻正法,又能闻法信解,如法而行,展转教化人能信乐。此之五种,尤为世间希有,故皆名难得宝也。 一、佛出世间,谓诸佛世尊,虽法身常住不灭,众生盲冥,难可得见。今佛出现世间,为令一切众生成就,大事因缘,甚为希有,是为世...
《三藏法数》 / 310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菩萨因修善法,得无上正真之道,为天人师,令一切邪魔外道,见者无不调伏,如师子王,有大威力,而能慑伏诸兽,所向无不自在,故以为喻也。 一、得不惊怖,谓菩萨以勇猛精进,得最上乘,于诸法中无与等者;故能游戏生死,不惊不怖,得大自在,如师子王,于百兽中,莫能与等,游...
《三藏法数》 / 598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修六度各有满时。尸毘王代鸽者,布施之满也。普明王捨国者,戒之满也。羼提仙人割肉无恨者,忍之满也。大施太子抒海并讚佛者,精进之满也。尚闍梨鹊巢顶上者,禪定之满也。劬嬪大臣分地息諍者,智之满也。见俱舍论十八,辅行叁之二,观音玄记下,四教仪。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求菩提者,谓诸众生,若有发心乐求菩提之道者,是为菩萨之善友也。(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菩萨,华言觉有情。) 二、作大法师,谓人深达妙义,作大法师,为众演说;以其正行,令彼进修,是为菩萨之善友也。 叁、闻思修慧,谓人以闻思修之叁慧,倍策精进,出生一切善根者...
《三藏法数》 / 165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尔时舍利子。彼正法行童子为成熟善根故。于二十岁发生净信。舍家出家成苾刍相。受具足戒。住阿兰若大树林中而为宴坐。于虚空中有诸贤圣。潜来教示如是义利。语苾刍言。汝于菩萨藏正法。得不退转精进之行。有大名称当得作佛。时彼苾刍于贤圣所。闻是语已生大欢喜。得未曾有。乃于城...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1608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复次舍利子。尔时净持菩萨摩诃萨。于彼剑林桥道。亦不经行心不随顺。彼诸天魔作大恶声。于菩萨所恐怖娆恼。时净持净住二菩萨摩诃萨。皆悉不听。又诸天子于虚空中赞如是言。彼二菩萨。具足能行如是正行。如是大悲如是勇猛。彼二菩萨于千岁中。唯专想佛。是时胜高如来化行已毕。入般...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3736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复次舍利子。我于然灯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获得具足法身。生三十三天。号光明天子为烁迦罗主。有大威德具大神通。名称普闻自在无碍。复于彼时。阎浮提洲有八万四千大城。复有众多城邑聚落。彼诸聚落。有百千俱胝那庾多诸有情类。充满其中。又于彼时疾疫劫起。恶业有情病缘成熟。疥...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3823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一、善修事业,谓修菩萨行者,于种种财法惠施众生,无所吝惜;诸佛戒律,坚守护持;遇诸苦难,忍受无悔;诸正法行,精进无怠;安住禅定,心不散乱;以正智慧,照了诸法;乃至种种行业皆悉修习,是为善修事业。(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方便善巧,谓修菩萨...
《三藏法数》 / 296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百法五位者,谓色法十一,心法有八,心所法五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总成百法,各有所属,列为五位也。 一、色位,色以质碍为义。色有十一种:即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一分色,以此十一种,皆有质碍,是名色位。(法处,是意所取之境。...
《三藏法数》 / 1693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未发心而与授记,或有眾生往来五道,诸根猛利,好乐大法,佛知是人自此过若干阿僧祇劫,发无上菩提心,又过若干阿僧祇劫修菩萨行,度无量眾生令住於菩提,又过若干阿僧祇劫成无上菩提,号字如是,国土如是,乃至灭后法住岁数如是等,是名未发心而与授记,是十位已前之种性地也。...
《佛学大辞典》 / 503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六斋日者,据毗婆沙论所说,凡遇持斋之日,则过中不食。 一、每月初八日,帝释敕四天王,各治一方。至此日,四王遣辅臣,观察世间人民善恶。(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三藏法数》 / 366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身胜,谓如来身真金色,相好光明,而自庄严,一切无比,众生乐见,无有猒足,是名身胜。 二、法住胜,谓如来既于诸法自得利益,住于真如法位,又复怜愍一切众生,皆欲令其安住于此,与己无异,是名法住胜。(真如法位者,谓一切诸法,皆以真如理性而为位也。) 叁、智胜,...
《三藏法数》 / 412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精进波罗蜜多。佛言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精进波罗蜜多相应行时。先令魔事隐没不现。次当发起不退具足勇猛精进。不惜身命坚固勇悍志求修习。此菩萨藏正法明文。复能书写受持听闻读诵。解其义趣为人解说。又菩萨摩诃萨于诸契经。亦复教人听闻书写受持...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3303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谓修菩萨行者,当习一切白净善法,远离四趣诸恶之黑法也。(四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一、欲白法,谓修菩萨行者,闻佛正教理趣深远,心生乐欲而不暂舍,故名欲白法。 二、行白法,谓修菩萨行者,勤行六度之行,唯在利益世间一切众生,而不求于自身果报,...
《三藏法数》 / 223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智度论十六曰:「精进相者,身心不息故。譬如释迦文佛,先世曾作贾客主。将诸贾人,入险难处。是中有罗剎鬼,以手遮之言:汝住莫动,不听汝去。贾客主即以右拳击之,拳即着鬼,挽不可离。復次左拳击之,亦不可离。以右足蹴之,足亦黏着。復以左足蹴之,亦復如是。以头冲之,头即復...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云忏悔。忏名修来,悔名改往。若欲忏悔者,先当起七种心也。 一、生大惭愧心,惭即惭天,愧即愧人。谓自惟我与释迦如来同为凡夫,而今世尊成道以来,已经劫数,而我等轮转生死,未有出期,此实可惭可愧,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梵语释...
《三藏法数》 / 481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广大意,谓菩萨修行,发广大心,历无数劫,而得菩提。于此时劫,常舍身命,及以恒河沙数世界满中七宝供施如来,从初至终,其心犹不满足,是名菩萨广大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
《三藏法数》 / 369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信分,谓第一会菩提场中,说世主妙严品至毗卢遮那品,名举果劝乐生信分,盖举扬如来依正二报难思之果,劝励当机闻而乐欲生其净信,故名信分。(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依正二报者,身为正报,国土是依报也。) 二、解分,谓第二会普光明殿,说十信...
《三藏法数》 / 717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贤首国师,唐则天时,于王宫讲华严经,感五云凝空,四华垂地,因赐以贤首之号。师以如来所说之法,而有浅深不同,乃约义立此五种之教。以华严一经,是佛称性宣扬圆融法界之性,判为一乘圆教。余经律论,判属小、始、终、顿四教,故名贤首五教。(五云者,五色之云也。四华者,四...
《三藏法数》 / 542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庄即端庄,严即严饰,谓智慧福德二种,皆能庄严法身也。 一、智慧庄严,谓诸菩萨从初发心,乃至究竟,无明净尽,佛性现前,所有智慧,能显法身,是名智慧庄严。 二、福德庄严,谓诸菩萨修行六度,万行具足,所有福德,能显法身,是名福德庄严。(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叁忍...
《三藏法数》 / 129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叁兽喻叁乘,河喻空理也。谓通教声闻、缘觉、菩萨同出叁界,取证空理,而根器有大小,行位有浅深,如象、马、兔,同共渡河,而有浅深之异。故以此为喻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象渡河,象渡河者,喻菩萨之人也。谓菩萨修六度万行,利益众生,断见、思惑,及...
《三藏法数》 / 368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宗即派也。谓外道教文传习西域,不出十一宗;而九十五种外道,无不尽摄也。 一、数论师,计冥谛生,从数起论,名为数论。又论能生数,名为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者,皆名数论师。计冥谛生者,百论云:从冥生觉,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谛;以前二十四谛从神我而生,依神我为主,...
《三藏法数》 / 1050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常没,谓人不能修习涅槃之法,则不得出离生死大河,故名常没。(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暂出还没,谓人或生世间,于信等五种善根不能坚固,还复退失,流转生死,故名暂出还没。(五种善根者,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也。) 叁、出观,谓人没于生死之河,而能...
《三藏法数》 / 174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四等者,谓诸佛如来名字言语现身说法平等不二,以显佛佛道同也。 一、字等,字即名字也。经云:若字称我为佛,彼字亦称一切诸佛,以我与彼,字无差别,是名字等。(我者,释迦如来自谓也。彼者,指一切诸佛也。谓诸佛皆称理立名,理性平等,故同名佛也。) 二、语等,语即言语...
《三藏法数》 / 783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具名菩提萨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质帝萨埵。旧译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译曰大觉有情,觉有情等。谓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觉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觉有情。又萨埵者勇猛之义,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萨埵。又译作开士,始士,高士,大士等。义译...
《佛学大辞典》 / 598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缠者,缚也。谓一切众生,被此十法缠缚,不能出离生死之苦,证得涅槃之乐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无惭,惭即惭天。谓人于屏处作诸过恶,不自惭耻也。 二、无愧,愧即愧人。谓于人所见处为诸过非,不知羞愧也。 叁、嫉,嫉者,妒也。谓见他人荣富,心生妒忌也。 四...
《三藏法数》 / 323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世间精进,谓诸菩萨精进勇猛,勤修布施、持戒等诸福业,如是精进,依诸果报,依诸福业,有漏有取,是名世间精进。 二、出世间精进,谓诸菩萨勇猛精进,于诸众生其心平等,除灭一切烦恼业苦。如是精进,无漏无取,无所依止,是名出世间精进。
《三藏法数》 / 107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觉,即觉悟。谓此八法乃是菩萨、缘觉、声闻大力量人之所觉悟,故名八大人觉。(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少欲觉,谓人寡欲,乃得心安。是则,卧觉一榻之宽,覆觉一衾之温,食觉一餐之饱,处觉容膝之适,心无过想,是名少欲觉。 二、知足觉,谓人虽贫乏,常...
《三藏法数》 / 408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究竟退,究竟犹决定也。谓修行之人,信根浅薄,始则勤修,后因他缘障碍,道心即退,终不起菩提之愿,是名究竟退。 二、不究竟退,谓修行之人,始则精进,中复懈墯,道心即退,心既退已,或遇善知识提奖劝诱,复能发起菩提之愿,是名不究竟退。
《三藏法数》 / 105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经云:佛有叁达之智,来今往古,靡不通焉。佛经众多,以虚空为量;佛智弘深,以无造为原。经中所演,不可思议,或有反覆,难了难明,粗以六事可知其意。(叁达即叁明,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也。) 一、正道,谓佛所说之经,旨意深奥,无作无为,无行无得,自然合道,是为正道...
《三藏法数》 / 367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根胜,谓菩萨根性聪利,胜于一切声闻、缘觉,是名根胜。(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道胜,为菩萨以慈悲心修行六度,既自度已,复能度脱一切众生,胜于声闻、缘觉但能自度,不能度他,是名道胜。(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叁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
《三藏法数》 / 215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十行者,谓由前十住进修,功满已成,佛子自得己利,而利他之行未成,是故广行饶益,随顺众生,令其欢喜。然行有浅深,故始自欢喜,终至真实,而成十种也。 一、欢喜行,谓由前十住进修,功满已成,佛子具佛妙德,能于十方刹土,随顺饶益众生,自他俱喜。经云:成佛子已,具足无...
《三藏法数》 / 702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一、小儿啼为力,谓小儿欲有所求,不能言语,唯事啼哭,故名小儿啼为力。 二、女人嗔为力,谓女人柔弱,有所争说,必依嗔恚而起,故名女人嗔为力。 叁、沙门忍为力,梵语沙门,华言勤息。谓沙门常以忍辱为心,而能御诸恶境,无所嗔恚,故名沙门忍为力。 四、国王憍慢为力,谓...
《三藏法数》 / 226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达磨大师谓二祖可大师曰: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理、行而已。谓理入者,则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舍妄归真,则圣凡一等,无有分别。若以行入者,乃有四焉。 一、报冤行,凡修道之人,若受苦时,当念我从往昔劫中,弃本逐末,流浪诸有...
《三藏法数》 / 488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又作灼羯罗,斫迦罗,斫迦婆罗。梵音Cakravāda,遮迦山名。译曰轮铁围,即铁围山也。起世经一曰:「斫迦罗隋言轮围。」正法念经十六曰:「斫迦婆罗山魏言轮山。」慧苑音义上曰:「斫迦罗山正云灼羯罗,此曰轮围山。」玄应音义二十叁曰:「柘迦罗此云轮山,旧言铁围。围即轮义,本...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婆伽婆者,总万德至极之名也。经云:婆伽婆具此七义。不翻华言者,多含义故。即五种不翻之一也。(五种不翻者,秘密不翻、多含义不翻、此方无不翻、顺古不翻、生善不翻。) 一、能破烦恼,破者,裂断也。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谓如来断诸烦恼,乃至无明之惑,净尽无余。...
《三藏法数》 / 703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