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祖达磨自西天来此土传禪法,究竟意思如何?究此意思者,即究佛祖之心印也。五灯会元(赵州章)曰:「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云:庭前柏树子。」碧巖十七则曰:「僧问香林: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林云:坐久成劳。」同二十则曰:「龙牙问翠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微云:与我过禪...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叁量有二种:一、因明之叁量:即现,比,圣教,之叁也。详见[量]条。二、就心心所量知所缘之境,而立叁量之不同:一、现量,如镜之对於物体。能缘之心,不為些之分别计度,量知现在之境者。如耳识之对於声,眼识之向於色,是也。二、比量,於不现显之境。比知分别而量知者。如见烟...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一、见道,无始已来,初发真无漏智而观諦理,以断一切见惑之位。在声闻乘為世第一法后之预流向,在菩萨乘為初地之入心。二、修道,更观諦理而断一切修惑之位。在声闻乘為预流一来不还之叁果,在菩萨乘為初地住心已后乃至第十地。叁、无学道,证理断惑究意,更无法可学之位。在声闻...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从法华经见宝塔品末:「尔时大眾见二如来,在七宝塔中师子座,结跏趺坐。」至嘱累品中:「多宝佛塔还可如故。」佛与大眾悉住在虚空之中,故名虚空会,加以前后之两会在灵山,谓之两处叁会之说。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Paranirmita-vaśavartin,天名。译曰他化自在。玄应音义叁曰:「波罗尼蜜天,或云婆舍跋提天,此云他化自在天。」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具名鳩摩罗什婆、鳩摩罗时婆、鳩摩罗耆婆。译曰童寿。见[鳩摩罗耆婆]条。罗什父,天竺人,出家至龟兹国,婚於国王之妹,生什。顷之,其母出家,得道果。什年七岁,随母出家,徧游西域,总贯群籍,最善於大乘。时在龟兹,秦主苻坚建元十九年使吕光伐龟兹。获什而还。至凉州,闻苻坚...
《佛学大辞典》 / 227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大乘同性经下於四乘各说十地:(一)声闻乘十地:一、受叁归地,初受叁归戒之位也。二、信地,信根成就之位也。叁、信法地,信四諦理之位也。四、内凡夫地,修五停心观等之位也。五、学信戒地,叁学成就之位也。六、八人地,见道之位也。七、须陀洹地,预流果之位也。八、斯陀含地...
《佛学大辞典》 / 624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天台所立五时中第四之般若时,佛故使须菩提等声闻人代说般若经於大乘之菩萨,谓為转教。大乘之妙理,愿非声闻人所知,但以佛之加被力,移转佛之教於他也。佛所以使须菩提转教者,其意在使须菩提自领知大乘之妙理,故寄喻而谓為付财。付财之信,取法华经信解品之喻,示转教之本意也...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具名在缠真如。即真如法性之理隐在烦恼缠缚之中也。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叁所谓:「在缠名正性。」起信论义记中末所谓:「在缠者性净不空如来藏」是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九种之大乘禪也。此為不共於外道二乘而菩萨所修之禪定:一、自性禪,二、一切禪,叁、难禪,四、一切门禪,五、善人禪,六、一切行禪,七、除烦恼禪,八、此世他世乐禪,九、清净净禪是也。原出於菩萨地持经第六方便处忍品,為羼提波罗蜜中之分类,名為自性忍乃至清净忍,天台於法...
《佛学大辞典》 / 1519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明嘱托弘通本经之品名。在法华维摩经等诸法,但诸经之嘱累品,例在经末,法华在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二,慈恩家以為编次之误,天台家不然之。各有一理。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 《嘱累品》 / 本站介绍:妙法莲华经在胎藏界释迦院上行南端第二位。密号曰正圆金刚,或宿慧金刚。主释迦精进之德。七集虽以此尊為比丘形,列於声闻眾,而在释迦院则為供养云海二菩萨中之一尊,為肉色使者形,合掌中入未敷莲华作供佛之状,坐於荷叶。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諍者烦恼之异名,使他人对於己身而不起贪欲瞋恚烦恼之智,谓之无諍智。利根之二乘及佛有此智。俱舍论二十七曰:「自知己身福田中胜,恐他烦恼復缘己生故。思引发如是相智。由此方便,令他有情不缘己身生贪瞋等。此行能息诸有情类烦恼諍,故得无諍名。」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常寂光土為周徧法界之法礼,故叁五之色质皆在寂光一理之上而宛然,是故凡圣同居土之娑婆即常寂光土也。经云常在灵鷲山,即其证也。法华玄义七曰:「寂光理通如镜如器,诸土别异如像如饭,业力所隔,感见不同。」法华文句记九曰:「经云:我土不毁,常在灵山。岂离迦耶别求常寂,非...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金刚界為始觉上转之法门,转在迷之九识,成五种之果智,故分类為五部。今為便於解释,列之如次:一莲华部,眾生心中有本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在六道生死之泥中不染不垢,犹如莲华之由泥中出生,不染不垢,故名莲华部。二金刚部,眾生自心之理所,又有本有之智。在生死之泥中经无数...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守护经一有迴向陀罗尼,据密教之深义,以此陀罗尼叁字,配於叁世之佛,叁世之父母,及地空天之叁神,而迴向供养也。一陀為过去之佛,罗為现在之佛,尼為未来之佛。其义陀罗尼者,梵字字。是据随求陀罗尼仪轨所谓:「陀者过去佛等」也。见秘藏记末,同钞十。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十二头陀行之一。比丘為资自己之色身,乞食於人也。是為清净之正命。若自作种种生业而自活,称為邪命。梵云分卫。大乘义章十五曰:「专行乞食。所為有二:一者為自,省事修道。二者為他,福利世人。」行事钞下叁曰:「善见云:叁乘圣人悉皆乞食。」又「善见云:分卫者乞食也。」法...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对於因分而言。果之分齐之意。即超绝因人言说思虑之不可思议境界也。具云性海果分,亦称果分不可说。冠註五教章上之一所谓「性海果分者,是当不可说之义,即十佛自境界,」是也。依华严探玄记十,有说所詮之义為果分,有说地上之证智為果分,有说十地之圆满為果分,有说亡詮证入十...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一卷,唐宝思惟译。大梵天王请佛乞说咒。佛為说根本咒一与随咒六,及其功德,并说书写结坛之法。与不空译一卷之随求经同本。随求即得大自在,以陀罗尼之功德而名之。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二观本為破二执之一具佛法,故无论何宗,不失此意,然於自他宗对抗之上,有以空门空观為主而立者,有以有门有观為主而立者。即在小乘,一切有部宗為有门有观,成实宗為空门空观。特在大乘,如法相宗有门与叁论宗空门之争,尤為着者。佛灭后一千载,印度之护法清辨二菩萨出,护法依...
《佛学大辞典》 / 294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Vajrāloka,金刚界外四供养菩萨之一。為女天之菩萨形。以灯明奉中臺之尊者。秘藏记末曰:「白色,持烧炉。」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金明云海叁摩地智,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刚灯明侍女菩萨形,住西北角金刚宝楼阁。」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智度论叁曰:「五山中有五精舍。」见[五山]条。 又一给孤独园,在舍卫国。二鷲岭,在摩揭陀国。叁獮猴池,在毗耶离国。四菴罗树园,在毗耶离国。五竹林精舍,又名迦兰陀竹园,在摩揭陀国王舍城傍。见叁藏法数二十四。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一,时解脱罗汉。纯根之罗汉,待衣食住处师友等好缘具足,方证罗汉之机根也。二,不时解脱罗汉。利根之罗汉,不待衣食等事缘具足,自解法之道理,随时证罗汉之人也。见俱舍论二十五。 又一,慧解脱罗汉。但得慧障解脱,发得无漏地,即证涅槃之罗汉也。二,俱解脱罗汉,解脱慧障,...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菩萨十地所得之十真如也。一徧行真如,此真如為我法二空所显,一法无所不在,故名徧行。二最胜真如,此真如具足无边之德,於一切法為最胜,故名最胜。叁胜流真如,此真如所流之教法极為殊胜,故名胜流。四无摄受真如,此真如无所繫属,非我执等之依所取,故名无摄受。五无别真如,...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心不独起,必有所对之境,攀缘於彼而起。恰如老人之攀杖而起,谓之攀缘。又心忽彼忽此,驰回外界之事物,如猿攀木枝,忽在彼处,忽在此处,谓之攀缘。常略之以缘之一字而说之。心為能缘,境為所缘,心涉於境,谓之缘。楞伽经一曰:「法佛者离攀缘,攀缘离一切所作根量相灭。」楞严...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阿难是斛饭王之子。佛成道日生,以其能持法藏,有叁种不同,随德受称,故有叁名也。 一、名阿难,梵语阿难,华言庆喜。生时合国欣庆欢喜故也。以其亲承佛旨,传以化人,即传持声闻藏也。 二、名阿难跋陀,梵语阿难跋陀,华言喜贤。以其住于有学之地,得空、无相、无愿叁解脱门...
《三藏法数》 / 242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今於四类之别解中,示地狱界与人界及佛界叁种之相。先言地狱界之十如是,相如是者恶人显后堕地狱之前相,凡夫虽不知,而佛菩萨之目,则能见之也。性如是者,专习恶之人其习状如生成,改变為难也。体如是者:「摧折麤恶色心以為体质。」即堕於地狱為狱卒所责之荒恶身心体是也。私记...
《佛学大辞典》 / 810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於地上立针,自天上投纤缕,使入针孔,事之甚难者。以譬人身之难受也。法苑珠林叁十一曰:「提谓经云:如有一人在须弥山上以纤缕投之,一人在下持针迎之,中有旋嵐猛风吹缕,难入针孔,人身难受甚过於是。」(万善同归集五引文同之)。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一出缠如来,一切诸佛在出障圆明位之称也。二在缠如来,在一切有情缠垢中之称也。凡行者之供养,即供养此二种如来也。见秘藏记钞一。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千手轨所说。一慈无量观,是东方普贤菩萨之叁摩地,普贤菩萨即金刚萨埵,东方四菩萨之首也。而在五智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二智所摄,九识摄於八识时,第九识摄於第八识,五智摄於四智时,法界智摄於大圆镜智也。行者先住於慈无量定,以勤净之心徧观六道四生之一切有情,皆具六大四...
《佛学大辞典》 / 730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汝若欲了了识无所住心时,正坐之时但知心,莫思量一切物。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过去事已过去,而莫思量。过去心自绝,即名无过去事。未来事未至,莫愿莫求,未来心自绝,即名无未来事。现在事已现在,於一切事,但知无着。无着者,不起憎爱心,即是无着。现...
《佛学大辞典》 / 258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己身有一主宰而常住者。外道认定我者為外道,否定之者為教。唯识论一曰:「我谓主宰。」述记一本曰:「我如主宰者,如国之主有自在故,及如辅宰能割断故。有自在力及割断力义,同我故。或主是我体,宰我所。或主如我体,宰如我用。」佛教指五蕴之和合者為假我,非有实之我体。佛地...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Vajrasādhu,金刚界曼陀罗第一成身会中东方五月轮之五尊中,位於阿閦如来后方之菩萨名。司欢喜之德。秘藏记末曰:「金刚喜菩萨,肉色,二手当胸拳。」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金刚善哉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刚善哉菩萨菩萨形,住阿閦如来后边月轮。」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Ṭha,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大日经以為「一切法长养不可得」之义。文殊问经曰:「称[女它]字时,是出置答声。」出置答者自Tha aniya(sthā)释之。又涅槃经以為「咃者法身具足,喻如满月,是故名咃。」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解脱,即自在之义也。门,即能通之义。谓由此叁解脱门,则能通至涅槃,故名叁解脱门。(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空解脱门,谓观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本空,无我、我所,若能如是通达,则于诸法而得自在,故名空解脱门。(我者,众生于五阴身中,强立主宰,名之为...
《三藏法数》 / 282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Pravraṇa巴Pavāraṇā,译曰随意自恣。当安居之末日,使他随意於见闻疑叁事,举发安居中自己之过罪,以為忆念懺悔云。旧译云自恣。使他恣举己愆也。寄归传二曰:「凡夏罢岁终之时,此日当名随意,即是随他於叁事之中任意举发说罪除愆之义,旧云自恣者义翻也。(中略)鉢刺婆刺拏译為...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法身说法者,密教之常谈也。在於显教,以法身无说,报化有说為通途,唯台家之圆教,独云法身有说。言法身如来具一切之德,何使无说法之义?净名疏曰:「法身无缘冥资,一切无说而说,即是法身说法。」四明教行录四曰:「当知剎剎尘尘,俱说俱听。说听同时,妙哉此境,不可以言想求...
《佛学大辞典》 / 1237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与[地行仙]条。又,喻安乐也。五代史,张筠居洛阳,拥其貲,以酒色声伎自娱足者十餘年,人谓之地仙。此类人得此称者甚多。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一寿命自在,菩萨成就法身之慧命,了无生死寿夭,延万劫而不长,促一念而不短,但為度脱有情,以诸方便随机示现长短寿命之相,其心无所罣碍也。二生自在,菩萨為度脱有情,以大悲心随类受生,饶益一切处,天宫非乐,地狱非苦,去住无碍也。叁业自在,菩萨万行具足,悲智双运,或现...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在於心在於缘在於决定之意也。申言之,即谓自心缘决定叁点校量,辨五逆十恶之罪人,仅由临终十念之功而得往生,决不违背业道之理也。按观经等谓若有眾生,造五逆十恶等诸不善业者,应堕恶道,多劫间受无量苦,而临命终时,遇善智识教,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能除八十亿劫生死...
《佛学大辞典》 / 409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有如意轮菩萨念诵法一卷,观自在如意轮瑜伽一卷,如意轮菩萨观门义註秘诀一卷,如意轮陀罗尼经一卷,观世音菩萨秘密藏如意轮陀罗尼神咒经一卷,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一卷,佛说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经一卷,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法要一卷,佛说如意轮莲华心如来修行观门仪...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Harivarman,叁藏名。译曰狮子鎧,狮子钾。成实宗之祖。生於中印度婆罗门家,初学数论外道,后就萨婆多部鳩摩罗陀闻发智论,更转赴大眾部,又研究大乘作成实论。出世年代,或谓係佛灭九百年,不确,其成实论支那翻译為西纪四百十二年也。出叁藏记十一曰:「訶利跋摩者,宋称狮子鎧...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华严宗所立五观中之第五,周徧含容观立十门:一、理如事门,是与上事理无碍中第七真理即事门同。二、事如理门,是与第八法法即理门同。叁、事含理事门,谓诸事法与理无异。故存本一事而能广容。如一微尘共相不大,而能容摄无边法界,由剎等诸法,既不离法界,故俱在一尘中而现,如...
《佛学大辞典》 / 553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叁十二相,八十种好,四净,十力,四无畏,叁念处,叁不护,大悲,常不忘失,断烦恼习,一切智也。四净者,具曰四一切行净,一身净,永断习气,得清净之气,成无上菩提,身得自在而生灭自由,名為身净。二缘净,神通自在,名為缘净。叁心净,修集善法,心离烦恼,名為心净。四智净...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Vajranṛti,金刚界内四供养菩萨之第四。是為由中央大日如来供养北方不空成就如来心中流出之旋舞叁摩地女菩萨也。金刚顶仪轨曰:「二拳生舞仪,旋转掌於顶。」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金刚法舞神通游戏叁摩地智,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刚法舞天女形菩萨,住毘卢遮那东...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U,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十二母韵之第叁音。又作乌、欧、郁、忧、于、嗢、甌、鬱、优、有、偽、温、鄔、佛、盂。金刚顶经字母品曰:「坞字门,一切法譬喻不可得故。」文殊问经字母品曰:「称坞(上)字时,是多种逼迫声。」大庄严经四曰:「唱乌(上声)字时,出世间诸恼乱事声。」...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八戒斋之异名。就在家之人而言。以在家之优婆塞优婆夷受持八戒而為布萨故也。在心曰护。在身口曰戒。护即戒之别名也。智度论十叁曰:「受持八戒,是则布萨。」行事钞上四曰:「俱舍论名八戒為布萨护也,明了言,在心名护,在身口名戒也。」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纳叁衣之囊。又谓之衣袋。五分律廿一曰:「时诸比丘在路行,不收摄衣曳地污裂,以是白佛。佛言:不应尔,犯者突吉罗,应作囊盛。诸比丘作囊太长,以是白佛。佛言:不应尔,极长使前至脐后至腰,乃至应用麤物作。」萨婆多部律摄五曰:「叁衣袋法叁肘广一肘半,长牒两重缝之為袋,两...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金刚界所立之秘法。金刚萨埵(中)、欲(东)、触(南)、爱(西)、慢(北),之五金刚菩萨也。一、金刚萨埵,谓一切眾生本有自性之六大。六大之体性坚固不变,故云金刚。萨埵译言有情,安之於中央者,以六大為诸法之根本体性故也。二、慾金刚,凡夫始遇阿闍梨,开示六大平等生佛...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一、雪山王Himālaya-girrāja,山中具诸药草,能疗眾病,取之无尽。以喻欢喜地菩萨圣智之法药,用之不竭,以破无明,超前之行位也。二、香山王Gandhamādana-girirāja,此山中徧满一切诸香,以譬离垢地菩萨戒行威仪功德之妙香徧熏一切也。叁、鞞陀梨山,梵语鞞陀梨Vaidharī,华云...
《佛学大辞典》 / 568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别教者,圆融具德,异前诸教。 一、唯说无听,谓众生全在诸佛心中,故则果门摄法无遗。故所说教,唯佛所现,是名惟说无听。 二、惟听无说,谓佛全在众生心中故,则因门摄法无遗,故所说教,即众生心中自现,是名唯听无说。 叁、说听双存,谓生佛互在,则因果交彻,故众生心中...
《三藏法数》 / 212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九十五种之外道,以十一宗统收之。 一数论师,计冥諦生。从数起论,故名為数论,又论能生之数,故名為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者,皆名数论师。计冥諦生者,百论云:由冥生觉,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諦。前二十四諦从神我生,以神我為主。神我者常觉明了,常住不坏,而摄受诸法。是...
《佛学大辞典》 / 833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梵语Asmimāna,恃我而自贡高,慢他也。唯识论四曰:「我慢者,谓倨傲恃所执我。令心高举,故名我慢。」法华经方便品曰:「我慢自矜高,諂曲心不实。」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又曰欢喜地。菩萨修道位十中之第一地。菩萨既竣第一阿僧祇劫之行,无始已来,初发真无漏,而达於一分二空所显之理,断分别起之烦恼,因而得离凡夫之性,成為法身之菩萨。為极生欢喜之位,故曰极喜地,又曰欢喜地。唯识论九曰:「极喜地,初获圣性,具证二空,能益自他,生大喜故。...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每月有两回六度之讽经也。初二日為土地堂,初叁日為祖师堂,初四日為火德神,初五日為韦天将军,初六日為普菴禪师,初七日為镇守堂。自十六日至二十一日,亦如上之次第,是皆為报其恩也。虽為此方禪林通规,然不知為何人创制。见象器笺十叁。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一因中有果论,是如雨眾外道,计因為常恒,具有果性者。雨眾外道者,数论师之大弟子,十八部之主也。二从缘显了论,是如数论外道,又如声显论师,计法自先即有,但依缘而显者。叁去来实有论,是如数论外道,又如时论外道,又如小乘萨婆多部,计过去未来為实有之事如现在者。四计我...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大日经疏五曰:「观世自在者,即是莲华部主。谓如来究竟观察十缘生句,得成此普眼莲华,故名观自在。」见[观音]条。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普贤菩萨之修法也,有显密二法,显教即普贤观经所说,以普贤菩萨為本尊,观诸法实相之理,懺悔六根之罪障也,又云法华叁昧。成此叁昧,则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示现於道场。密教即普贤金刚萨埵念诵仪轨所说,身口意之叁密相应,则现成普贤之身。名曰普贤叁昧。 又普贤文殊二大士為...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有形质碍之法,无知觉之用者谓之色,反之而无形质可见,有知觉之用者,谓之心。在於诸法,谓之色心,在於有情,谓之心身。身即色也。仁王经上曰:「色心是眾生根本。」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又名尊时身。天台立法报应之叁身,其报身分為自受用,他受用之二、其他受用之报身,对於自受用而名為应身,对於第叁应身之劣而名為胜,盖胜应身為他受用之报身也。法华文句记九之一曰:「故他受用亦得名报,亦得名应。若胜若劣,俱名应故。」止观一之二说见相发心,四教之人见佛之...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Pravārana,又作盋和罗,鉢和兰。玄应师之说,安居竟谓為自恣日。即七月十五日也。此日供养叁宝之饭食,谓為鉢罗,译曰自恣食。宗密师之说,鉢和罗為鉢多罗之误。玄应音义五曰:「鉢和罗,亦言鉢多罗,梵音讹转,此云自恣食也。」盂兰盆经曰:「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鉢和罗饭。」...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金刚界之成身会曼荼罗是也。先於色究竟天五相成身,证得圆满之佛身,直降於须弥顶先从大日如来之自心流出四方四伟之四亲近,总為十六大菩萨,次从四方之四佛流出大日亲近之四波罗蜜菩萨,次从大日如来对於四方之四佛流出喜髮歌舞之四内供,次自四方之四佛為奉答之流出香花灯涂之四...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欲于此降三世仪轨法王会中说自心真言。世尊若才称说一切如来。三昧现前一切怖畏厄难灾障。及诸病恼皆得消灭。 尔时薄伽梵。告观自在菩萨言。善哉善哉汝应善说。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承佛圣旨即说自心真言曰。 适说此心真言时。一切如来...
《金刚顶降三世大仪轨法王教中观自在菩萨心真言一切如来莲华大曼荼罗品》 / 1023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天台所立法华迹门十妙之第九。受如来之法者,助如来之化者,总為如来之眷属。分别之有五种:一理性眷属,眾生与佛,本来一如,理性平等,自然相关。是不关於结缘,虽不结缘,皆是子也。二业生眷属,由往昔闻法之善业,今生於佛世受道得度者。於大通佛所结缘,尔来至今日為受化之眾...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就身语意之叁业言之,小乘俱舍之说,局於身语二业,有表业无表业(谓為表色无表色)。大乘法相之义,叁业皆有表业无表业。表者表示之义,身之表业者,他可见之动作。取捨屈伸等是也。语之表业者,他可闻之言语,名句文是也。意之表业者,起贪瞋等之念。意业虽不表示於他人,然犹於...
《佛学大辞典》 / 961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公案名。五灯会元曰:「德山宣鉴禪师抵溈山,山至晚。问首座今日新到在否?座曰:当时背却法堂,着草鞋出去也。山曰:此子已后向孤峰顶上盘结草菴,訶佛骂祖去在。」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我今依金刚顶经。演金刚莲花达摩法要。先须入于灌顶三昧耶曼茶罗。发大菩提心。舍身命财饶益一切。勇猛精进随念相应。慈悲喜舍无有间断。如是之人方应修习。其曼茶罗画像等法广如余经所说。凡入精舍欲念诵时。先以五轮着地。顶礼本尊观自在王如来。次礼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乃至无动宝...
《金刚顶经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3042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31日金刚界為始觉上转之自利门,故约转识所提之五智,统收其曼荼罗於五部,胎藏界為本觉下转之化他门,故约大定智悲之叁德,统收其曼荼罗於叁部:一佛部,是於果上理智具足,觉道圆满者,胎藏界曼荼罗中中臺八叶院之诸尊及上下之诸院是也,是為大定。二莲华部,此為如来之大悲叁昧,能...
《佛学大辞典》 / 418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阿者助语。轆轆者车轨之道,运转自在之义。碧巖集五十叁则评云:「丈云:我适来哭,如今却哭。看他悟后,阿轆轆地,罗笼不住,自然玲瓏。」是即示无碍自由圆转自在之境界之意。与所谓转轆轆地同义。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是耆闍寺凛师所立。一因缘宗,二假名宗,此二者同前。叁不真宗,如诸大乘经说诸法如幻化等者。四真宗,说诸法真空之理者(清凉云:第叁第四仅法(第四)喻(第叁)之别)。五常宗,如涅槃经说真理有恒沙功德常恒等义者,与前第四之真宗同。六圆宗,如华严经说法界自在缘起,德用圆...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一发起眾,如法华经会座因舍利弗叁请,而发起本经之说法,击扬发动,令如来有所说,是曰发起眾。二当机眾,正当座之机眾也,如诸声闻正闻本经得证悟之益者。叁影向眾,如文殊观音来自他方,助佛化,庄严法座者。四结缘眾,薄福眾生,今无证悟之益,而结见佛闻法之因缘,作未来得道...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不相应法之一。梵语鉢罗鉢多Prā ta,谓有情所得之法,繫於有情之身者。因而譬以绳,谓之得绳。如善恶之诸业及圣道,此得绳繫於吾身故,全归我有也。谓以所得法上之「得绳」生而得其法也。此得有四种之别:一法俱得,所得之法现在,此得亦现在者。二法前得,所得之法尚在未来,仅...
《佛学大辞典》 / 283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本地与垂迹也,初地已上法身之菩萨及佛,由自己之实身,变作许多之应化,以化眾生。其实身為本地,分身為垂迹,地者能生之义,為利物而自本身垂万化,故能现之本,谓為本地。所现之末谓為垂迹。自本垂迹,由迹知本,是即一佛菩萨上之妙德也。然此本迹有高下,台家立本高迹下,本下...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自作善恶之业而自受苦乐之果也。正法念经七,狱卒呵责罪人说偈曰:「非异人作恶,非人受苦报,自业自得果,眾生皆如是。」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欲界有六天:一、四王天,二、忉利天,叁、夜摩天,四、兜率天,五、乐变化天,六、他化自在天也。他化自在天王多具眷属,為佛道之障碍,故称為第六天之魔王。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山西絳州人,姓韩氏,十七岁出家。博通经论,严持戒律。一日自叹曰:大丈夫当离法自净,谁能屑屑行细事。即诣石头希迁室,次参马祖道一,言下契悟,侍奉叁年。后还石头,為其法嗣。年八十四寂。勅諡弘道大师。见传灯录十四,传法正宗记七。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谓无所拘束也。五灯会元曰:「性空妙普菴主,建炎初,荷策往见贼魁徐明,明欲斩之,為文自祭。有云:二十四腊,逍遥自在,逢人则喜,见佛不拜,贼骇异释之。」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凡于此门中欲修习者。须知法式次第。若不备解仪轨。徒而为功推弃时日。由是参验诸经事法法门及瑜伽门。相会纽成一部。为彼初心求解脱者。得阶地位故。我修缉成就彼行。诸习学者。先应入于灌顶大三昧耶坛。受菩萨戒行起大悲意。舍身命财饶益有情。专心希于佛菩萨。身不着贪恚。勤心...
《观自在大悲成就瑜伽莲华部念诵法门》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5531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有二说:一,仁王经仪轨曰:「若息灾法从月一日至八日。若求增益从月九日至十五日。若求敬爱从十六日至二十二日。若调伏者从二十叁日至月尽日。」二,诸部要目曰:「一日分為四时。月生一日至八日应作息灾,从九日至十五日应作增益,从十六日至二十叁日应作降伏,从二十四日至月尽...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释尊之德号也,佛於叁界无畏自在,如兽中之师子王,故称释师子。法华经序品曰:「其六波罗蜜今见释师子。」大日经一曰:「释师子救世。」大日经疏十六曰:「释师子漫荼罗,即释迦也。」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一得分别自在,住於菩萨第八不动地即捨一切功用之行得无功用法,於一切法远离一切分别之想而得自在也。二得剎土自在,菩萨住於不动地深心清净,於诸剎土亦得清净得出生自在也。叁得智自在,菩萨住於第九善慧地,得无碍之智慧演说诸法,称於理而得自在也。四得业自在,菩萨住於第十...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以我头面顶礼尊者之足也。智度论十曰:「何以曰头面礼足?答曰:人身中第一贵者头,五情所着而最在上故。足第一贱,履不净处最在下故。是故以所贵礼所贱,贵重供养故。」观无量寿经曰:「遥见世尊,头面作礼。」法华经化城喻品曰:「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十六遮,十叁难也。小乘律之法,拣受具足戒人之器非器,以此十六遮与十叁难。遮者总非自性之恶,但以於受具不适,遮止之不使受戒,故名為遮。难者為自性恶,毕竟非受具之器,故名之為难。有此遮难中之一者,不得受具戒。故於受戒之前,先有教授师,向受者问此遮难之有无。其遮难至...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谓诸众生常为业绳所缚,不能脱离,若解其缚,即得自在;故名解脱。 一、性净解脱,谓众生性本清净,而无系缚染污之相,是名性净解脱也。 二、障尽解脱,谓众生由烦恼之惑障蔽圣道,不得出离,若离此障,即得自在,是名障尽解脱也。
《三藏法数》 / 102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一一善知识於法门身真实相中,心住於缘,不生妄想戏论,是等持之义也。如入阿字门,一念法界,是毘遮那叁昧也。於莲华印,一心不乱,是观自在叁昧也。於金刚慧印,一心不乱,是秘密主叁昧也。乃至释梵之诸尊各於一法界门得自在,若於彼解脱身一缘不乱,名為净天眼叁昧。若於大悲藏...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记密部本经所说佛菩萨诸天神等念诵供养仪式轨则之书。谓之仪轨。原為龙树所诵出,最為广博。不空善无畏自其中抄出而传译之者,即今之仪轨也。宋元以下之大藏经中载之。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分别有為事相之智也,在佛為后得之权智,在凡夫為虚妄之计度。离此虚妄之计度与真理冥符,是曰无分别智,即佛之根本实智也。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宗法九过之一。凡立宗,所别(声),能别(无常)之言,必用立敌共许者,是以能别所别之言為宗之所依,非為宗体(所别能别分离者為宗依,所别能别关连者為宗体)而立敌所諍者,在於宗体,不在依於宗者故也。然宗依已举不共许之言,则於此处既為立敌之諍,故名之為能别不极成,所别...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石遇难而碎裂也,金光明文句五曰:「如长瓜鍱腹,难石石裂,难树树折。」智度论叁十六曰:「萨遮祇尼犍子,铜鍱鍱腹,自誓言:无有人得我难而不流汗破坏者。大象乃至树木瓦石,闻我难声,亦皆流汗。」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大日经所说,谓胎藏界之曼荼罗。為自大悲胎藏出生之曼荼罗。故曰大悲胎藏曼荼罗。大日经一曰:「惟愿世尊,次说修真言行,大悲胎藏生大漫荼罗王,為满足彼诸未来世无量眾生,為救护安乐故。」大疏五曰:「如上所说,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者,即是心实相华臺。大悲胎藏...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唯识作圣性,俱舍作正性,其意一也。生无漏智而断烦恼,谓為圣性。声闻缘觉之二乘,入於见道之位,生一分之无漏智,断分别起之烦恼障。菩萨生一分之无漏智,断烦恼所知之二障,因而得一分之圣性。永离异性(凡夫)之生,谓為圣性离生。唯识论九曰:「二乘见道现在前时,唯断一种名...
《佛学大辞典》 / 183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修护摩时,从其种类而异其炉形。四种者摄六种护摩中延命鉤召二法於增益法中:一息灾者圆。圆形者,水轮之形,水有息灾之功能。一者洗净不净,是息灾之义也。二者鍐字為种子,鍐字為离言说之义,若离言,则成寂静,寂静者息灾之义也。叁能灭火,世间眾生之热恼如火,毘卢遮那之智水...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言师无慧解,如盲人。弟子无行业如跛者也。止观五曰:「自非法器,復闕匠他。盲跛师徒,二俱随落。瞽蹶夜游,甚可怜愍。」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又曰两界。谓密教二大法门,金刚界胎藏界之两道也。日本东密次第為金胎,日本台密次第為胎金。其故以台密分事密理密之二者,其理密之边谓与[法华]同意之理密,而次第為胎金。东密不分事理二密,且贬法华於第九住心,故準於因果之胜劣,而次第為金胎。盖以胎藏界為因门,金刚界為果...
《佛学大辞典》 / 944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谓真言宗金胎两部之密教。诸宗之法门,乃如来之应化身,对於因位之凡夫二乘菩萨说彼等行证之分际。是因人之法门。金胎两部之密教乃大日如来集内证之眷属為自受法乐谈自证者,则是果上之法门也。二教论上曰:「如来应化身為地前菩萨及二乘凡夫等说叁乘教法,他受用身為地上菩萨说显...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密教有胎金两界,其胎藏界以色等五大為大日如来之理法身。密教以摄持為理之义,以事物总称為理。此五者圆满一切之功德,故名為五轮。其种子為阿尾罗吽欠,或阿缚罗訶佉。即五方五佛之种子也。以此五大配於五方之五佛。 善无畏於尊胜轨以地水火风空顺其次第,配於东西南北中。不空...
《佛学大辞典》 / 1243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五戒经之说。叁覆者,正五九月各月之一日,四天王之善神覆奏人中善恶於天王,而校格是非。八校者,岁之八王日。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也。於此日復覆奏而校格之。嘉祥之无量寿经疏曰:「一切眾生皆有二神:一名同生,二名同名。同生女在右肩上书其作恶,...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剃鬚髮染衣者為佛弟子出家之相,為去憍慢且别於外道之出家而為之。谓是為叁世诸佛之仪式也。因果经二曰:「尔时太子便以利剑自剃鬚髮,即发愿言:今落鬚髮,愿与一切断除烦恼及习障。」智度论四十九曰:「剃头着染衣,持鉢乞食,此是破憍慢法。」毘尼母论叁曰:「剃髮法,但除头上...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此為日本密教之派别。吾国密教式微,故特详着之。日本弘法於东寺弘通之密教,谓之东密,日本慈觉於天臺山,智证於园城寺弘传之密教,谓之台密,二密不同者,东密以大日為本位,台密以释迦為本位也。故东密以大日与释迦為别体,台密以大日与释迦為同体。又台密於密教,分理秘密教与...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是华严宗所判之十宗也:一、我法俱有宗。此立有我法二种之宗也。夫佛以无我為通理,而在佛教中立有我,故谓之附佛法之外道。俱舍论破我中,严破此宗。二、有法无我宗。此立法即实有而我即空无之宗也。叁、法无去来宗。此立现在法為有,过未法為无之宗也。四、现通假实宗。此立现在...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一、中天竺山天寧万寿永祚寺,在杭州。二、道场山护圣万寿寺,在乌程县。叁、蒋山太平兴国寺,在南京。四、万寿山报恩光孝寺,在苏州。五、雪竇山资圣寺,在寧波。六、江心山龙翔寺,在永嘉县。七、雪峰山崇圣寺,在福建侯官县。八、云黄山宝林寺,在金华。九、虎丘山云巖寺,在苏...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身体作笑也。智度论七曰:「经曰:尔时世尊,从叁昧安详而起,以天眼观视世界举身微笑。」论问曰:笑从口出,或时眼笑,今云何言一切身笑?答曰:佛世界中尊,得自在,能使一切身如口如眼,故皆能笑。復次,一切毛孔皆开,故名為笑。由口笑欢喜故,一切毛孔皆开。问曰:佛至尊重,...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趣,又云道。即如六趣六道。真言具其差别之德,故云真言趣。大日经五曰:「自真言道,以為标帜,图具曼茶罗,如本尊相应。」大疏十七曰:「趣,谓如六趣等,此是真言趣兼曼茶罗。如本尊相应者,如本尊有如是法我亦有之,故云具也。」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Da,又作陀、捺,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大日经所谓「那字门一切法施不可得故」者,自Dāna(布施)释之。文殊问经所谓「称娜字时是施调伏律仪寂静安隐声」者,自Dama(调伏)释之。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六行观之第六。观初禪之心,离欲染而為自由,与初禪之身,得五通而為自由,因出果出共忻也。大藏法数叁十四曰:「既厌欲界烦恼盖障,即忻初禪心得出离,是為因出。復厌欲界之身质碍不得自在,即忻初禪获得五通之身自在无碍,是為果出。得出胜障皆须忻喜也。」(禪波罗蜜次第法门)...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鐶者指之饰,釧者臂之饰。是西国之俗风。菩萨之像有之。涅槃经四十曰:「在额上者名之為鬘,在颈下者名之為缨,在臂上者名之為釧,在指上者名之為鐶。」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五通之一。又云神足通,神境通。变现自在如意,故名如意。飞行自在,故名神足。六尘之境,转变自在,故名神境。见[五通]条。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能通之义。大要有叁种:一有漏道,善业通人使至善处,恶业通人使趣恶处,故善恶二业谓之道。所至所趣之处亦名為道,如地狱等之六道是也。净土论註上曰:「道者通也。以如此因,得如此果。以如是果,酬如是因。通因至果,通果酬因。故名為道。」大乘义章八末曰:「所言道者,从因名...
《佛学大辞典》 / 413字 / 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阿赖耶识,以自种子為因缘,变现根尘器界等相,此依共业不共业之所感,有共相不共相二种。共相者,谓多人同感也。如山河等。虽是人人所变各别,然同在一处不相障碍,如眾多之灯明,共在一室而不相障碍,一一各别,而处所无异也。不共相,為唯自变而自用者,如内之五根等。瑜伽六十...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佛於觉得自在,故云觉王。万善同归集六曰:「同躡先圣之遗踪,共稟觉王之慈勅。」往生十因曰:「觉王一发,妄军悉退。」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叁种禪中第二出世间禪之四种:一、观禪,九想八背捨,八胜处,十一切处也。此四通观法相,故名观禪。二、练禪,四禪四空灭尽定之九次第定也。於上之观禪,虽得色无色之八定,而入於此,则有垢滓之间离,今欲纯熟而自初浅至后深,次第而入,中间无有垢滓之间杂,使不次第而為次第,...
《佛学大辞典》 / 432字 / 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无量无数之佛身无边际,谓之身云,又言现种种之身而荫覆眾生如云也。吽字义曰:「毘卢遮那如来自受用故,化作种种神变,变现无量身云。」 又言诸尊之多如云霞也。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自上入於下也。自理入於事也。报恩经二曰:「我於尔时堕在火车地狱中。」唐华严经叁十九曰:「受佛智识堕在佛教,能為眾生广作佛事。」同十九曰:「叁世堕在法,说名為世间。」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因明入正理论一部所明也。八门者何?一曰能立,因喻满足,圆成宗义,生他之正智者也。二曰能破,检出他过失之量,我能斥其非(名之曰显过破),或立量而破之(名之曰立量破)者也。叁曰似能立,宗因喻之叁支互有缺,或叁支完全,而所陈有过(叁十叁过是也),堕於自负者也。四曰似...
《佛学大辞典》 / 440字 / 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夏安居中日日警告大眾而劝精进也。行事钞上四之二曰:「安居上座於一切僧集时、食时、粥时、浆时,应白言:尔许时已过,餘有尔许时在。若行此等行法者,是名僧父母,亦名僧师。」同资持记曰:「於小食上维那打槌告云:白大眾,安居已过一日,餘有八十九日在。当勤精进,谨慎莫放逸...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落於下贱之意。碧巖叁十四则曰:「云门云:此语皆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谈。」同评唱曰:「若是出草之谈,则不恁麼。」碧巖第叁则颂古着语曰:「自是儞落草。」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1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叁种习气之一。谓随我执所熏成之种子也。此虽亦為名言熏习,而由我执之熏种,使自他差别,故别立之。成唯识论八曰:「我执习气,谓虚妄执我我所种。我执有二:一俱生我执,即修所断我我所执。二分别我执,即见所断我我所执。随二我执所熏成种,令有情等自他差别。」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菩萨於十地断十障,而证十真如:一於初地断异生性障,证适行真行,异生性障者,此地入心中断之所,即见道所断之烦恼所知二障也,此二障為无始以来凡夫异生之性,故云异生性。二於第二地断邪行障,证最胜真如。邪行障者其体為俱生所知障之一分。於诸有情身為行邪之障,故名邪行障。...
《佛学大辞典》 / 607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六尘之一。一切之法,為意识之所缘者谓之法尘。在十二处中,谓之法处,在十八界中谓之法界,於根境相对之语,则曰法境。楞严经一曰:「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闭,犹為分别影事。」行宗记二下曰:「法尘一界,兼通色心。」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阿罗汉成就自在之神通者,以愿力与第四禪之定力转感富之业因,而為感寿之业因,以永住於世也。俱舍论二曰:「留多寿行,谓阿罗汉成就神通得心自在。若於僧眾若於别人,以诸命缘衣体等物随分布施。施已发愿,即入第四边际静虑。从定起已,心念口言:诸我能感富异熟业,愿皆转招寿异...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定之别名。梵名叁摩鉢底,在定中,身心平等安和谓之等,定能令至此平等位,故名為等至。是唯定而非散。通於有心无心,若有心定,则其心离昏沈与掉举而為平等,谓之等,以定力得至此等,故谓之等至,若无心定,则约定中依身大种平等,而名為等至。外有等持等引之二、见[叁昧]条。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法苑珠林,谓造书者叁人。长曰梵,其书右行。次曰佉卢,其书左行。少者苍頡,其书下行。按右行自右而左,梵文是也。左行自左而右,罗马文是也。下行自上而下,有先右后左者,汉文是也。有先左后右者,满洲文是也。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又曰神通力。神為妙用不测之义,通為通融自在之义,力為力用之义。谓不测之妙力变,融通自在也。是在定慧,為定力所生属於慧。在如来之四智五智,属於成所作智。法华经序品偈曰:「诸佛神力,智慧希有。」参照[通]条。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又云内熏。在本觉之真如内,冥冥熏习妄心使生菩提心也。止观四曰:「冥熏密益,即是外护。」辅行曰:「自非内熏,何能生悟?故知生悟,力在真如。故以冥熏為外护也。」起信论义记下本曰:「本觉内熏。」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一、用周无碍,於佛剎尘等处,现法界身云,起无边之业用也。二、相徧无碍,佛在十方一切世界无量之佛剎,神变种种,皆有如来示现受生之相,随现相而眾相皆具,万德斯圆也。叁、寂用无碍,佛常住叁昧,而為寂,无妨利物為用,即定即用,无碍自在也。四、依起无碍,佛虽寂用无心,然...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如来藏之异名也。真金在粪秽中,其性不变,如来藏性在眾生烦恼中,不失真如清净之性,故云宝性。宝性论之名本此。宝性论曰:「尘劳诸境中,皆有如来藏。下至阿鼻狱,皆有如来身。真如清净法,名為如来体。」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断一切烦恼障而证得佛之涅槃也。离缚云解,自在云脱。佛之涅槃具法身般若解脱之叁德,今就解脱之一德谓之解脱。又二乘之解脱,住於涅槃,故非真解脱。佛以大悲之故不住於涅槃,又以大智之故不住於生死,即為不住涅槃,故云真。涅槃经四相品曰:「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唯识论一曰...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心所名。小烦恼地法之一。谓自己因自身知恶事為恶事而不改,执着至饱,不用他人之諫言,但自懊恼烦闷也。又為二十随烦恼之一。谓追想过去之行事,或由现在之事物不满於意,自懊恼之精神作用也。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对於世界海而言。谓不可思议佛剎即十佛自体所居之依报也。五教章卷下所谓彼十佛境界所依,有二,一国土海,圆融自在,当不可说,若寄法显示,如第二会初所说,是也。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谓无始之间隔,一念之间隔等。乃真言宗之用语,根本无明之异名,不达法界平等之理而执差别之妄念也。由此差别之妄念而起贪瞋等之烦恼,造诸恶业,轮迴於生死。一切生死之根本皆在此一念之间隔。此妄情為凡夫之自性,由无始而相续,故云无始之间隔。菩提心论有此名,起信论谓之根本...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即佛法无二也。有一居士问二祖曰: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祖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士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二法对待之时,自働之法,谓為能。不働之法,谓為所。如能缘所缘能见所见等。世言原告,即為能告。被告即為所告也。金刚经新註一曰:「般若妙理亡能所,绝待对。」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一)境妙,境即理境。谓十如是等境,心佛及眾生是叁无差别不可思议也,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等是也。此有六境:一、十如之境,二、十二因缘之境,叁、四諦之境,四、二諦之境,五、叁諦之境,六、一諦之境。(二)智妙,智即全境而起之智。以境妙...
《佛学大辞典》 / 559字 / 1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昔有五王,共相往来,其最大者字普安,习菩萨行,餘四小王常习邪行。大王欲度之,呼四王,共娱乐七日,及还,语四王言:卿等各说所乐之事。一王言:我愿欲得阳春叁月树木荣华游戏原野。一王言:我愿得欲常作国王。鞍马服饰,楼阁殿堂,官属人民,围绕左右。晃晃昱昱,推鐘鸣鼓,出...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雍州新丰(陕西临潼东北)人。十五岁出家,师事曇延。受具后,就洪遵学四分律,涉猎律部者叁年。又於曇迁稟摄论,研讨法华,大集,楞伽,胜鬘,地论,中论,百论等。又造经四藏,备尽庄严。常慨懺悔授戒之法有亏,寻讨诸懺法,严饰道场,每春於受戒之首,依二十五佛及千转神咒,洁...
《佛学大辞典》 / 430字 / 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有垢真如,无垢真如之二真如也。自性清净之体,伏藏於烦恼之垢染,曰有垢真如,即在缠真如也。佛果所显之理体清净,而不覆於垢染,曰无垢真如,即出缠真如也。摄论谓為有垢真如,无垢真如。佛性论以在缠真如為有垢如,出缠真如為无垢如,染净两分之真如也。观经疏玄义分曰:「无尘...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一劫比罗,即数论师也。二嗢露迦,即胜论师也。叁大自在天,以自在天為生因者。四大梵外道,以梵天為生因者。五时外道,计时為生因者。六方外道,计方為生因者。七本际外道,计过去之初有本际,从此生万物者。八自然外道,计万物由自然而生者。九虚空外道,以虚空為生因者。十我外...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善财童子於普贤菩萨所得十四等,是童子之入法界也。一普贤之圆因等,二诸佛之果满等,叁剎等,四行等,五等正觉等,六神通等,七法轮等,八辩才等,九言辞等,十音声等,十一力无畏等,十二佛所住等,十叁大慈悲等,十四不可思议之解脱自在等。出唐华严经八十。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秘密之教法也。又谓之密教。总称大日如来之教法。非显露可说示者,故曰秘。亦曰密。二教论曰:「他受用应化身随机之说谓之显也。自受用法性佛说内证智境是名秘也。」又曰:「唯有自性法身以如义真实言能说是绝离境界。是名真言秘教。金刚顶等经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佛灭后诸宗纷起,其中求罗汉之证悟者為小乘宗,求作佛者為大乘宗。先在印度,依寄归传之记惟中观瑜伽之二宗,為大乘,餘皆為小乘。中观即中国之叁论宗。瑜伽则法相宗也。在中国日本之诸宗,惟俱舍、成实、為小乘,餘皆為大乘宗。但其二宗亦為学习法门而存,无有行之者,故谓之依学...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1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外道名。见[迦毘罗]条。 又(地名)古代中印度之地名。梵语亦作迦毘罗。又曰迦比罗伐窣堵。即释迦父王所主国也。释迦在世之年。其国即已灭亡。地在今尼泊尔西南境。拉普的Ra ti河以东。晋法显旅行时。已云城址荒芜。民家仅数十。唐玄奘西游。尚见伽蓝窣堵波及阿育王所建大石柱。...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1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六祖慧能之别号。大明一统志七十九曰:「韶州府曹溪在府城东南叁十里,源出狗耳岭西流合湞水。」皇舆考八曰:「韶州府曹溪,府城东南。梁时有天竺国僧,自西来汎舶曹溪口。闻异香。曰:上流必有胜地,寻之,遂开山立石,乃云:百七十年后当遇无上法师在此演法,今六祖南华寺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1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涅槃经二曰:「譬如春时,有诸人等,在大池浴,乘船游戏,失琉璃宝,没深水中。是时诸人悉共入水求觅是宝,竞捉瓦石草木砂砾,各各自谓得琉璃珠。欢喜持出,乃知非真。是时宝珠犹在水中,以珠力故水皆澄清,於是大眾乃见宝珠故在水下,犹如仰观虚空月形。是时眾中有一智人,以方便...
《佛学大辞典》 / 196字 / 1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起信论所说六麤相之一。谓由业所感之生死苦果也。由恶业受苦果业报之繫缚而不自在,故云繫。起信论曰:「六者业繫苦相,以依业受报不自在故。」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1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因明宗法九过之一。如数论外道对佛弟子立我是可思,其所别之我,非我佛弟子之所许,故云所别不极成。所别能别皆為自他共许所用之语也。见因明大疏四。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Īśvaravāṇa,又作毉罗跋那。佛之声。译曰自在声,圆音。以佛之声於一音具眾音故也。华严疏钞十二曰:「毉罗跋那者,具云毉湿弗罗跋那。毉湿弗,自在也。罗跋那者,声也。即圆音自在耳。」慧苑音义上曰:「毉罗跋那。毉者,具云毉湿弗罗跋,此云自在也。罗跋那者,大声也。谓佛号大...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畿辅通志云隆兴寺在正定府治东。一名龙藏寺。隋开皇六年建。初為龙藏寺。寺有碑。在殿隅。集古录称其字画遒劲。有欧虞之体云。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由七转识薰习种子之第八识,具备四义也:一、坚住性,无前后始终忧喜变动,一类而相续不断也。二、无记性,具中容性质,為无覆无记性,对善与染污皆不相违背。若有强胜之善,或有染污之性质,则互相违背,不能宽容也。叁、可重性,有不依他生起之自在之势力,与他融合之性质者。四...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鞞婆沙论问曰云:何知人中有化生?答曰:劫初人也。朱子亦尝言及,其云佛经说初生人云云,今见阿含经。世界初成,光音天人下来,各有身光,飞行自在。因地肥香美,取食多者,即失神足,体重无光,日月始生。因贪食故,地肥灭没,復生婆罗。婆罗灭没,復生粳米。食彼米故,方分男行...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波罗奈国王夫人生一女,身黄金色,头髮紺青,时年十六,父母欲為求婿,女言,為我求婿,须得身相与[我]同者。於国中索之不得。佛时在舍卫国,舍卫国贾人至波罗奈,言国中有其人。王闻之喜,使贾人作书迎其人。贾人即作书与佛,说此女端正无比,言欲為佛娶之之意。佛时在祇洹,為诸...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位於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分為四方。大疏以為月天之眷属。与今日之天文学,方位有异,而大体则同。在东方者為夫妇宫(又曰双女宫);羊宫(又曰白羊宫);牛宫(又曰金牛宫);在西方者為秤宫(又曰天秤宫秤量宫);蝎宫(又曰天蝎宫蝎虫宫);弓宫(又曰人马宫);在南方者為...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说实相妙理之经典也。维摩经法供养品曰:「释提桓因於大眾中白佛言:世尊!我虽从佛及文殊师利闻百千经,未曾闻此不可思议自在神通决定实相经典。」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汾阳太子院之善照禪师举凡参禪学道者之為问状态,有十八种。盖师家常於教化学人前,先辨其学人之问道状态,有无斯种类,以能适其时机之答教化之。不然则彼此互不得其效果也。一、请益问,请教化之益而问也。二、呈解问,学人自呈见解而问也。叁、察辨问,巧為辨难试察师家之问也。...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四种缘起之一。又云法界缘起。华严经所说缘起之法门也。一切之法,互相為缘互相起法也。缘一法而起万法,缘万法而起一法,重重缘起,而缘起之义无穷,故曰无尽缘起。故云万法相即相入,无碍自在。见五教章十。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睡眠也。使身不自在,使心昏昧,以障观者。唯识论七曰:「眠谓睡眠,令不自在昧略為性,障观為业。」大乘义章二曰:「身心昏昧,略缘境界名眠。」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进退无碍,谓之自在。又心离烦恼之繫缚,通达无碍。谓之自在。法华经序品曰:「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唯识演秘四末曰:「施為无拥,名為自在。」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对空教之语。指小乘之俱舍宗,大乘之法相宗而言。一者在小乘而立诸法实有之义,一者在大乘而立唯识本有之义,依此而一者对於小乘之成实宗,一者对於大乘之叁论宗,而称為有教或有宗。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有可话说事在也。碧巖五十四则曰:「云门问僧:近离甚处?僧云西禪。门云:西禪近日有何言句?僧展两手。门打一掌。僧云:某甲话在。门却展两手。僧无语。」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為前世持十善戒今生得其果报者,得诸天之保护故又云天子。仁王经教化品曰:「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叁界苦轮海。中下品善粟散王,上品十善铁轮王。」金光明王经叁曰:「因集业故,生於人中。王领国土,故称人王。处在胎中诸天守护,或先守护然后入胎,虽在人中生為人王,以天护故,...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实者,非虚妄之义,相者无相也。是指称万有本体之语。曰法性,曰真如,曰实相,其体同一也。就其為万法体性之义言之,则為法性;就其体真实常住之义言之,则為真如;就此真实常住為万法实相之义言之,则為实相。其他所谓一实,一如,一相,无相,法身,法证,法位,涅槃,无為,真...
《佛学大辞典》 / 471字 / 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又名叁昧王叁昧。又曰叁昧王。叁昧中之最胜者。首楞严定之异名也。放光般若经一曰:「其叁昧名叁昧王,一切叁昧,悉入其中。」智度论七释之曰:「云何名叁昧王叁昧?此叁昧於诸叁昧中最第一自在,能缘无量诸法,如诸人中王為第一。(中略)一切诸叁昧,皆入其中,故名叁昧王叁昧。...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又作术婆伽,戍缚迦。译曰无畏。渔师名。智度论十四曰:「国王有女名拘牟头Kumvda,有捕鱼师名术婆伽Śubhakara,於道遥见王女在高楼上,窗中见面,想像染着,心不暂捨。稍歷日月不能饭食,母问其故,以情答母。言我见王女,心不能忘,母喻之,亦不听。母為子故,入王宫中送鱼鸟肉...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一观境自在,谓菩萨以正智慧照了真如之境及能通达一切之诸法圆融自在也。二作用自在,谓菩萨既以正智照了真如之境即能由体起用,现身说法,化诸眾生,圆融自在也。见华严大疏六。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一行之大日经疏,文句前后,义理不连续,是名烂脱。此不依师,则难读,藉免破法因缘之善巧方便也。大日经疏十八曰:「前说真言品即令说之。何故不说,至此方说耶?為迷彼寻经文人也。佛具大悲,何不显说而迷惑眾生耶?答曰:非有吝也。但谓世间有诸论师,自以利根分别者,智力说诸...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眾生有善根感动之机缘,佛应之而来,谓之感应。感属於眾生,应属於佛。玄义六上曰:「经中机语缘语,并是感之异目,悉语眾生。(中略)应是赴义。」叁藏法数叁十七曰:「感即眾生,应即佛也。谓眾生能以圆机感佛,佛即以妙应应之。如水不上升,月不下降,而一月普现眾水。」正法华...
《佛学大辞典》 / 240字 / 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法乐者翫妙法真味,而自乐之谓也,其法乐受於自身,故云自受法乐。唯识论十曰:「自受用身,常自受用广大法乐。」二教论下曰:「诸佛菩萨自受法乐,故各说自证叁密门。」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显境名言种子之对。谓名言种子中,由自他之名言,显色心诸法之体,於心前变现其相分,而薰习其种子於第八识之自体者也。即自一切诸法之语言音声等名言传而薰习之种子也。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烦恼之异名。烦恼能繫缚人,不使得自在,故曰缚。大乘义章五本曰:「羈繫行人故曰為缚。」梵语杂名曰:「缚,满駄,又缚訶。」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第十五。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人天,寿命无限量,除其本愿脩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日本望西楼大经钞题為眷属长寿愿。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法藏菩萨在世自在王佛所,自二百一十亿佛土中能选择而立之本愿也。总為四十八愿(大阿弥陀為二十四愿),别為第十八念佛往生之愿。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有者生死之果报。其可招果报之烦恼谓之结。贪瞋痴之烦恼,东缚人而使住在生死之中,故名结。法华经序品曰:「尽诸有结,心得自在。」法华文名一上曰:「诸有,二十五有生处也,结即二十五有生因也。」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