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7 条搜索结果

叁不退

一位不退,既修得之位次不退失也。二行不退,於所修之行法不退失也。叁念不退,於正念不退转也。此叁不退配於菩萨之行位,依诸宗而异。据法相大乘,则依万劫修因,入十住之位,虽识观成就,无復退堕恶业流转生死之位,谓之位不退。既入初地成就真唯识观於利他之行不退失,谓之行不...

《佛学大辞典》 / 331字 / 5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弥陀供

又曰阿弥陀护摩。阿弥陀如来之供养法也。多為追荐修之。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5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观音应现日天子

文句二下曰:「宝光是宝意日天子,观世音应作。」嘉祥法华疏二曰:「有经云:观世音名宝意,作日天子。大势至名宝吉祥。作月天子。虚空藏名宝光,作星天子也。」玄赞二同之。安乐集下曰:「须弥四域经云:阿弥陀佛,遣二菩萨:一名宝应声。二名宝吉祥。即伏牺女媧,是此二菩萨,共...

《佛学大辞典》 / 196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小乘叁宝

一、小乘佛宝,谓如来隐其无量功德庄严之身,示现丈六紫金之相,以应声闻、缘觉、人、天等机,是名小乘佛宝。 二、小乘法宝,谓阿含等经,为声闻说四谛教,为缘觉说十二因缘教,令其依之而修,超凡入圣,是名小乘法宝。(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三藏法数》 / 303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入法界

华严谓之法界,法华谓之实相。同体异名也。為诸法本真之理诸佛所证之境,证入法界之理,曰入法界。华严宗立叁处之入法界。一、上根之菩萨於初住之位,破无明,证法界之理。二、中根之菩萨於十之终,叁、下根之菩萨於初地。见华严大疏钞七。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临济瞎驴

临济临迁化时,据坐云:吾灭后不得灭却吾正法眼藏。叁圣出云:争敢灭却和尚正法眼藏?师云:已后有人问儞,他道什麼?叁圣便喝。师云:谁知吾正法眼藏这瞎驴边灭却。言讫,端然示寂。见临济录,会元十一,从容录一(十叁则)。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九会曼荼罗

是金刚界之现图曼荼罗也。东方為正面,第一会置中央,自东面右旋而置八会,合為九会。第一会乃说大日如来以五相现成等正觉,成佛后,自金刚叁摩地现出叁十七尊乃至外部诸眾摄化眾生之状者,故名成身会。為曼陀罗之根本,故或名為根本会。或就其诸尊之活动作业,名為羯磨会。是四曼...

《佛学大辞典》 / 509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一切皆成

谓一切眾生皆悉成佛也。对於五性各别而言。盖叁乘家有无性有情之一类,為定性二乘不成佛之说,立无餘界永灭之计。而一乘家则唱悉有佛性之义,明二乘开会之旨,為无餘界心之说。故谓一切眾生无不成佛者。今举叁五经说证之。法华经方便品曰:「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於一偈...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五事生人中

谓诸众生能行此五事,则得于人中受生也。 一、布施,谓人常行仁慈,不吝财宝,赈济贫穷,是名布施。 二、持戒,谓人心常念戒,忆持无忘,不作诸恶,是名持戒。 叁、忍辱,谓人若遇非理相干,能以情恕,安忍不动,是名忍辱。 四、精进,谓人直心道,勤行众善,无有懈怠,是...

《三藏法数》 / 147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愿主

发起起立塔像,书写经典等,摠关於佛道善根之人也。此人以此善根愿成佛或往生,故名為愿主,又曰本愿。无量寿经下曰:「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繒然灯,散华烧香。以此,愿生彼国。」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净土真宗

常略云真宗。日本二十宗之一。净土宗所分出。以他力之信心為净土往生之正因,以信后相续之称名為佛恩报谢之行业,且其宗规许蓄妻噉肉,不别要持戒,伦理纲常,通似世之修斋也。亲鸞為其宗祖。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赵州勘婆

「五臺山路上有一婆子,凡有僧,问臺山路甚麼处去。婆云:驀直去。僧纔行叁五步。婆云:好个师僧又恁麼去?后有僧举似赵州。州云:待我去勘过这婆子。明日便去,亦如是问。婆亦如其答。州还,谓眾云:臺山婆子,我勘破了。」见会元赵州章,无门关叁十一则,从容录十则。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天台五时

天台五时者,乃天台智者大师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判为五时也。谓如来成道,最初为大菩萨说华严经。次于鹿苑,为接引二乘,说四阿含等经。次于方等,说楞伽等诸大乘经,令诸二乘耻小乘,而慕大法。次说般若经,遣除二乘执情。后说法华、涅槃二经,开示众生,咸得作佛。故为五时也...

《三藏法数》 / 730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四种意趣

一、平等意趣,意即心意,趣即趣。谓菩萨于往昔因中,修平等行,而成正觉;今于现世,化诸众生,与昔无异,是名平等意趣。(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别时意趣,谓众生现世修习净业,求生极乐世界者,命终皆即往生,得不退转,盖现种是因,则在他时成熟,...

《三藏法数》 / 240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智眼

智能见事物,故名眼,智即眼也。又智之眼也。谓非肉眼也。唐华严经六十一曰:「善知识者,则是趣一切智眼。」成实论十九曰:「智慧现在前,犹明眼见色。」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一、须陀洹,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谓此人将入须陀洹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言其从此初果也。 二、斯陀含,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此人将入斯陀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言其从此第二果也。 叁、阿那含,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此人将...

《三藏法数》 / 195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鹿野园

Mṛgadāva,又名鹿野苑、仙人论处、仙人住处、仙人堕处、仙人鹿园、仙人园、仙园、鹿园、施鹿园、鹿林等,在中天竺波罗奈国,佛成道后,始来此说四諦之法,度憍陈如等五比丘,為古来仙人始说法处,故名仙人论处。為仙人之住处,故名仙人住处。昔有五百仙人见王之婇女发欲心失神通坠...

《佛学大辞典》 / 697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高王观世音经

东魏天平年中,高王时人所感得之观音经也。续高僧传二十九,法苑珠林二十五谓之观世音救生经,又云高王观世音经。佛祖统纪五十四谓之十句观音经,稽古略二谓之救苦观音经。续高僧传二十九曰:「昔元魏天平,定洲募士孙敬德,於防所造观音像。及年满还,常加礼事。后為劫贼所引,禁...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师子吼喻十一事

如来说法,每以师子吼为喻者,盖表如来于大众中,无畏而说,有此十一事也。 一、破坏诈师子,谓如来无畏宣说正法,则彼邪魔外道之说,自然摧破。犹真师子王震吼,则彼诈作师子者,自失声矣。 二、试自身力,谓如来无畏说法,以示如实智用,通达一切,了了分明,无有能坏,亦无...

《三藏法数》 / 704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光明供

念诵光明真言法会之名。行传供之式故云供。如弥陀供,地藏法等,皆於追荐之时修之。见密门杂抄。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施食

施饿鬼之食也。又供养斋食於僧也。 又食施咒愿,谓之唱食。又云施食。佛说贤者五福德经曰:「佛言:人持食施僧,有五种利:一色二力叁命四安五辩。」禪苑清规曰:「首座施食粥,云粥有十利(云云),斋云叁德六味(云云),施食已,行者喝食。」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饶王佛

Lokeśvara,具云世饶王佛。无量寿经上,初称世自在王佛,后谓世饶王佛。饶者即自在之义,同名异译也。同经惠远疏曰:「世饶王佛者,世自在王佛之别名也。」阿弥陀佛於此佛而立四十八愿。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五类说法

一、佛说,佛说者,谓一切经法,皆是佛说也。然华严一经,亦通菩萨、声闻等共说,此言佛说者,如阿僧祇品、随好品,乃是如来亲口宣说也。(梵语阿僧祇,华言无数。) 二、菩萨说,菩萨说者,谓诸大菩萨,互相宣说,以显主伴互融也。如华严经中,十住、十行、十回等品,皆是菩...

《三藏法数》 / 457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四相约位

四相,即生、住、异、灭也。此之四相,乃是本觉心源,无明初起一念之相,而有四种之别。以其细微难见,故约信、住、行、地、等觉、妙觉,从浅至深,次第觉了粗细分齐之相以明之。此之四法,起则从生至灭,觉则从灭至生,故以灭、异、住、生而为次第也。 一、十信觉灭相,十信...

《三藏法数》 / 509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旨归

教意所趣谓之旨归。法华玄义八上曰:「体者一部之旨归,眾义之都会也。」同止观二曰:「旨归者文旨所归也,如水流趣海,火灾空。」辅行曰:「旨者意也,归者趣也,教意所趣名為指归。」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一转语

机转之一语,谓发扬转翻心机之格外语句也。於公案而吐意见时所说者。碧巖九十一则曰:「请禪客各下一转语。」传灯录百丈章曰:「黄檗曰:古人祇错对一转语,五百生堕野狐身。」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散华

称经句之偈颂曰贯华,其散文曰散华。见[贯华]条。文句一曰:「佛赴缘作散华贯花两说。」 又(仪式)為供养佛而散布花也。无量寿经下曰:「悬繒燃灯,散华烧香,以此,愿生彼国。」 又显密法要之式,有散华之仪,在显為四箇法要之一、在密為二箇法要之一。於梵唄之后行之,盛...

《佛学大辞典》 / 385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葬式

佛家之葬式,本依后分涅槃经净饭王泥洹经等所说及毘奈耶杂事所说之亡僧葬法(见[葬法]条。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白四羯磨

Jña ticaturthaṁ,僧中行事务,如授戒之重法,僧眾先告白其事,曰白。次叁问其可否而决其事曰叁羯磨Tṛtīya karmavācanā,合一度之白与叁度之羯磨曰白四羯磨。是最重之作法也。羯磨疏一上白:「若情事殷重,和举转难。如受懺大仪,治摈重罚。故须一白牒陈,叁羯磨量可,方能成...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壳漏子

又作可漏子。可壳唐音相近,故假用。壳者卵之皮甲,漏者漏泄污物之义,子者指物之语,此譬人之身体也。传灯录(价禪师章)曰:「师将圆寂。谓眾曰:离此壳漏子。什麼处与吾相见?眾无对。」传灯录(长庆稜禪师章)曰:「保福迁化。人问师:保福拋却壳漏子,什麼处去也?师曰:...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转骨

禪林之葬式,入骨於塔时,由寝堂起骨塔所,在途中,在门首,下骨使里,以奠茶汤,谓為转骨之佛事。见象器笺十四。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白佛

白為表白之义,疏及之首,嘆佛之语,谓之白佛。见象器笺十叁。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表白

表显法事之旨趣,白告於叁宝及大眾曰表白。有表白兼愿文者,有更设愿文者。僧史略中曰:「唱导者,始则西域上座。凡趣请咒愿曰:二足常安,四足亦安,一切时中皆吉祥等以悦可檀越之心也。舍利弗多辩才,曾作上座,讚导颇佳,白衣大欢喜,此為表白之推轮也。」说法明眼论表白品曰:...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六坚法

一、信坚,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即真谛,无能毁坏,故名信坚。(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坚,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假观...

《三藏法数》 / 499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八敬戒

又名八敬法,八尊师法,八不可越法,八不可过法,如来成道之十四年,姨母求出家,佛不许之,盖以正法千年,若度女人,则减五百也。阿难叁请,便传八敬法,使彼说。若能行之,则听女出家。姨母顶戴信受,乃得戒。由得戒之十缘而正法亦復千载。四分律四十八曰:「佛告阿难,今為女...

《佛学大辞典》 / 439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四种缘起

华严宗之教理,以缘起為主。具之一字,弥显今宗者,天台之事也。本宗对之得云起之一字,益振当家。何则?以本宗之至极,在於法界缘起故也。今就五教而分别之,各有一个之缘起(但除顿教),曰业感缘起,是小乘教也。曰赖耶缘起,是大乘始教也。曰如来藏缘起,是大乘终教也。曰法界...

《佛学大辞典》 / 1132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四大弟子

佛弟子中以舍利弗,目连,须菩提,摩訶迦叶為四大弟子。智度论谓舍利弗目连為佛左右弟子。须菩提修无諍定,為行空第一,摩訶迦叶行十二头陀,為头陀第一。佛在世时,有人欲求今世之果者,供养此四人。輒得如愿。 又迦叶,宾头卢,罗云,君屠盋叹之四人也。法护译之弥勒下生经曰:...

《佛学大辞典》 / 233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真读

诵大般若经有真读与转读二样。逐卷诵六百卷之始终云真读,诵经之初中数行而转经卷,云转读。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舍利弗授记

舍利弗為声闻中第一智者,於法华之法说段第一唯独开悟圆乘,回心大,受未来成佛华光如来之记别。见法华经譬喻品。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事理

因缘生之有為法谓為事。不生不灭之无為法谓為理,即事者森罗万象之相,理者真如之体也。然如大乘中叁论宗谓理為真空,非别有理之实体。如法相宗谓理虽有实体。然惟為事之所依,依事之缘起而无何等之关係,即不障之能作因也。如华严宗谓真如之理。虽為不生不灭之无為法身,然依无明...

《佛学大辞典》 / 360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二门

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一句子

上之那一句。子者语助。景德传灯录十四曰:「药山上堂曰:我有一句子,未曾说人。道吾出曰:相随来也。」此為暗示无言无说无示无识之端的者。非云相对的言语文句之句。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第一识

阿赖耶识之别名。唯识了义灯四本曰:「第一识,从本末数為第一。」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阿那波那

Ānā āna,旧称安般,安那般那,阿那般那。新称阿那波那,阿那阿波那。译曰数息观。数出息入息镇心之观法名。大乘义章十二曰:「安那般那观,自气息繫心数之,勿令忘失,名数息观。」安般守意经曰:「安名出息,般名入息。」智度论慧影疏六曰:「阿那般那者,阿那名出息,般那名入...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十金刚心

金刚是喻。金刚心者,谓菩萨之心,坚固不动,犹如金刚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觉了诸法,谓菩萨发大愿心,誓欲了知无量无边不可穷尽一切微妙法门,无有遗余,故云觉了诸法。 二、化度众生,谓菩萨以无上涅槃之道,度脱十方无量无边一切众生,悉得出...

《三藏法数》 / 539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起信四觉

一、本觉,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源,离于妄念,即寂而照,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故名本觉。 二、相似觉,谓圆教十信位中,由始觉之功,见、思粗惑既已断竟,尚余无明细惑未破,所觉之理,非真本觉,唯得名为相似,故名相似觉。(十信者,信心、念心...

《三藏法数》 / 402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五十二位

明菩萨乘之阶位,诸经论所说,种种不同。如大日经依十住而明十位,又同经明十地之十位,胜天王般若经明十地之十位,智度论明叁乘合说之十位,金光明经明十地妙觉之十一位,唯识论明十住十行十十地妙觉之四十一位,智度论加入等觉明四十二位(四十二字门是也),仁王般若经明十...

《佛学大辞典》 / 649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爱轮

爱欲之车轮也。爱欲乘人轮於六道,譬如车轮也。性灵集八曰:「四生之爱轮。」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六慧法

一、闻慧,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因闻中道之理,知一切法离二边相,故名闻慧。(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二边相者,空有二边之相也。) 二、思慧,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思惟中道之理,发生一切...

《三藏法数》 / 475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一物不将来

公案名。言本来无一物之消息。即上屋里,空界无物。今一物亦不将来之意也。从容录第五十七则曰:「严阳尊者问赵州: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州云:放下着。严云:一物不将来,放下个甚麼?州云:恁麼则担取去。」是问一物不将来,即為既担一物来,故為赵州所勘破。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叁无為

小乘立叁无為:一择灭无為,旧云数灭无為。择者简择事物道理之智慧力也,数者智慧之法数(有為之法,诸数多故,总名為数),与择同。盖依智慧简择力断烦恼所显之一种灭諦,谓之择灭,其灭依择而得也。此灭体即為涅槃。名之為灭者,以其為灭烦恼而显之实体,且其体中有為诸相寂灭也...

《佛学大辞典》 / 453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魔王

天魔中之王也。即欲界第六天之他化自在天主。彼常率眷属人界為佛道之障碍,其名谓之波旬。但从大乘之法门言之,则深位之菩萨,以大方便力现為魔王,教化眾生也。楞严经六曰:「若不断婬,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维摩经不思议品曰:「维摩詰告大迦叶:仁者十...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十恶

恶即乖理之行。谓众生触境颠倒,纵此惑情,于身口意,动与理乖,成此十恶也。 一、杀生,杀生者,谓自杀,亦教人杀,断害一切众生之物命也。 二、偷盗,偷盗者,谓窃取他人一切财物也。 叁、邪淫,邪淫者,谓非己妻妾,而行欲事也。 四、妄语,妄语者,谓好造虚言诳惑他人也...

《三藏法数》 / 270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五天子

五净居天子之意也。又曰五净居天,五净居眾,五那含天子,净居天。或单曰五天。居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东方最北边之五尊也:一、自在天子,二、普华天子,叁、光鬘天子,四、意生天子,五、名称远闻天子。大日经疏第五曰:「次於东方最近北边布列五净居眾。第一自在天子,第二普华...

《佛学大辞典》 / 526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华严七处说

华严者,因行如华,庄严果德也。七处者,佛说华严经之处也。所谓人间叁处,即菩提场、普光明殿、逝多林;天上四处,即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他化天也。 第一处,菩提场,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菩提场中,始成正觉,于此处,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共六品经...

《三藏法数》 / 731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六因

十信,十住,十行,十,十地,等觉之因地六位也。大乘别教所立。 又凡有為法之生,必依因与缘之和合,论因体,有六种:一、能作因,谓凡為生法,与以力者,又不作障害者,故此因有与力不障二种。与力者,法之生时,与胜力者也。眼根之生眼识,如大地之生草木,是為有力能作因...

《佛学大辞典》 / 846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我执

认有我身之执念為我执,亦云人执。唯识述记一本曰:「烦恼障品类眾多,我执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俱舍论二十九曰:「由我执力,诸烦恼生。叁有轮,无容解脱。」俱舍光记二曰:「我执谓我见。」梵Ātma-grāha。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十二因缘

Dvādaśāiga Pratityasamut āda,新作十二缘起,旧作十二因缘,又单名因缘观,支佛观。是為辟支佛之观门。说眾生涉叁世而轮六道之次第缘起也。 一、无明Avidyā,过去世无始之烦恼也。 二、行Saṁskāra,依过去世烦恼而作之善恶行业也。 叁、识Vijñāna,依过去世之业而受现世...

《佛学大辞典》 / 804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愚法

小乘二类之一。声闻缘觉二种之小乘,单迷执自法而愚於大乘法空之妙理者。谓為愚法小乘。一旦虽取小果。然解大乘之理。遂大者,谓為不愚法小乘。大乘义章十七末曰:「小中有二种人:一愚法人,执小迷大,名愚法人。知小解大,名不愚法人。」冠註五教章上之叁曰:「一小乘教,...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五种性

种者,能生之义;性者,不改之义。性有叁种不同:有理性之性,有性分之性,有数习之性。此之五种,乃数习性分之性也。以由菩萨修观,断惑证理,历位从十住至于等觉,次第浅深不同,故有五种之性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

《三藏法数》 / 503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十善

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十法,皆顺理故。然有二种:一者止,二者行。止,则止息己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也。 一、不杀生,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盗,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既不盗...

《三藏法数》 / 440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南无

Namah-Namo,又作南牟,南謨,那謨,纳慕,娜母,南忙,那模,曩謨,纳莫,曩莫。译曰归命,敬礼,归礼,救我,度我等。是眾生佛至心归依信顺之语也。若佛对佛而称南无者,惊怖之义,谓生死之险难甚可惊怖,应悉救济之也。按广韵十一模部:「无莫胡切,南无出释典。」南无之无...

《佛学大辞典》 / 636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一諦

对於二諦叁諦而言。谓究竟无二之实义也。与所谓一实諦同。涅槃经第十叁曰:「文殊白佛言:第一义中有世諦不,世諦之中有第一义不,如其有者,即是一諦,如其无者,将非如来虚妄说耶?佛答曰:世諦者,即第一义諦。有善方便故,随顺眾生,说有二諦。」是世諦即第一义諦,言有二諦者...

《佛学大辞典》 / 328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提婆五法

提婆达多妄说五法,破释迦之和合僧。正理论四十叁曰:「言邪道者,提婆达多妄说五事為出离道:一者不应受用乳等,二者断肉,叁者断盐,四者应被不截衣服,五者应居聚落边寺。」婆沙论一百十六曰:「云何五法?一者尽寿着粪扫衣,二者尽寿常乞食,叁者尽寿唯一坐食,四者尽寿常居...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大光音天

色界第二禪天也。在胎藏界曼荼罗,位於外金刚部院之北方。肉色。右手持瓶。左手竪头中二指,屈餘指,仰而当胸。坐於筵。左右有侍者,右持未敷莲。左竪头指小指,屈餘指,胸。右手作掬势,置於膝。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思修六意

一、广大意,谓菩萨修行,发广大心,历无数劫,而得菩提。于此时劫,常舍身命,及以恒河沙数世界满中七宝供施如来,从初至终,其心犹不满足,是名菩萨广大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

《三藏法数》 / 369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回光返照

禪录之语。顾自己之本分也。又通用於净土门还相之义。传灯录叁十,石头草庵歌曰:「回光返照便归来,廓达灵根非背。」临济录曰:「你言下便自回光返照,更不别求,知身心与祖佛不别,当下无事方名得法。」宗镜录二十叁曰:「若捨己徇尘,是名违背。能回光返照,随顺真如,境...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异生

凡夫之异名,凡夫轮六道,受种种别异之果报,又凡夫种种变异而生邪见造恶,故曰异生。大日经疏一曰:「凡夫者,正译应云异生,谓由无明故。随业受报,不得自在。堕於种种趣中,色心像类,各各差别,故曰异生也。」唯识述记二本曰:「异有二义:一别异名异,谓圣唯生人天趣。此通...

《佛学大辞典》 / 348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修十种善法如师子王

菩萨因修善法,得无上正真之道,为天人师,令一切邪魔外道,见者无不调伏,如师子王,有大威力,而能慑伏诸兽,所无不自在,故以为喻也。 一、得不惊怖,谓菩萨以勇猛精进,得最上乘,于诸法中无与等者;故能游戏生死,不惊不怖,得大自在,如师子王,于百兽中,莫能与等,游...

《三藏法数》 / 598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白真

又曰嘆真。祖师忌文之首,唱儷语或偈文,谓之白真。表白於真影之义也。备用清规达磨祖师忌曰:「维那白真宣疏。」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印佛作法

或印之於纸上,或印之於净沙上,或印於虚空等,先於一前机备香花,置形木。次,叁礼,诵如来咒。次,净叁业印言。次,叁昧耶戒印言,针印。叁摩耶,萨埵鍐次,发菩提心印言,外缚定印。唵菩提质多摩陀波陀耶弥。次,劝请合掌诵:「我今香烟印如来(水虚空等随改),相好具足放光明...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六种

法会之式目也。閼伽等六种供具奉献叁宝之文,谓之六种,以后所修功德自他一切之文,谓之,即合六种供养之文与之文,而谓為六种也。两文载於诸法会仪则中卷。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旷野城

根本律云:时摩竭陀憍萨罗二国中间大旷野处,有五百群贼杀害商旅,由斯两界人行路绝。时影胜王闻知已,命大将往彼屏除群贼。其将至彼,方便降伏,群贼求哀请活。大将愍之,慈心彼,即於二界中间筑一新城,总集诸人共住於此,从斯已后,名旷野城。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叁种即身成佛

一理具之即身成佛。一切眾生之身心,本来為两部之体,身為五大,是胎藏界本有之理体也,心為识大,是金刚界本有之智德也,身心即為两部,故凡夫肉身之外,更无本觉之体性,肉身之当相為大日法身,是曰理具之成佛。二加持之即身成佛。眾生本觉之功德,与如来叁密之加持力相应而成办...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华严四分

一、信分,谓第一会菩提场中,说世主妙严品至毗卢遮那品,名举果劝乐生信分,盖举扬如来依正二报难思之果,劝励当机闻而乐欲生其净信,故名信分。(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依正二报者,身为正报,国土是依报也。) 二、解分,谓第二会普光明殿,说十信...

《三藏法数》 / 717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獼猴婬鱉

摩訶僧祇律五曰:「过去世时,香山中有仙人住处,去山不远有一池水。时池水中有一鱉,出池求食,食已日张口而眠。时香山中有诸獼猴,入池饮水已。上岸,见此鱉张口而眠,时彼獼猴更欲作婬法,即以身生内鱉口中。鱉觉合口,藏六甲里时鱉急捉獼猴,却行欲入水。獼猴急怖,便作是念...

《佛学大辞典》 / 288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长老

通称道高臈长之比丘。如长老舍利弗,长老须菩提等。汉书外戚传曰:「近世之事,语尚在长老之耳。」增一阿含经曰:「阿难白世尊:如何比丘当云何自称名号?世尊告曰:若小比丘大比丘称长老,大比丘称小比丘称名字。」十诵律曰:「佛言:从今下座比丘唤上座言长老,尔时但唤长老不...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定散二善

唐善导以观经一部所明十六想观之行,摄於定散之二善,前十叁观以禪定之心,观净土之依正二报,故名之為定善。后叁观以散心修叁福九品之行,故名之為散善。散善义曰:「前明十叁观,以為定善。即是韦提致请,如来已答:后明叁福九品,名為散善。是佛自说,虽有定散两门有异总明正宗...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龙潭纸灯

五灯会元曰:「宣览禪师传龙潭栖止,一夕立次,潭曰:更深何不下去?师珍重便出。却回曰:外面黑。潭点纸灯度与师。师拟接。潭便吹灭。师於此大悟。便礼拜曰:从今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空尘

外道观空,则必存空相,而堕於空见,此空见尘,属於六尘中之法尘,故曰空尘。即示外道之空观為法尘而非正观也。止观五下曰:「观心推画,发一分细定,生一分空解。此是空见法尘,与心相应,何关无生?」次文曰:「即是者,所发空尘,谓為涅槃。」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顿悟

有一类大心之眾生,直闻大乘,行大法,证佛果,此為顿悟。初得小果,后入大乘,而至佛果,此為渐悟。又自初虽入大乘,而以歷劫之修行,渐成佛道,為渐悟。速疾证悟妙果,為顿悟。但以初义為通说。圆觉经曰:「是教名為顿教大乘,顿机眾生从此开悟。」大日经疏曰:「无顿悟机不入...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天上四塔

一、箭塔,经云:太子年方十五,与诸释种角艺,太子一箭穿七金鼓,又一箭彻过七铁猪,复入于土,水泉迸出,遂名箭井。时帝释遂取其箭,于忉利天建塔供养。(梵语忉利,华言叁十叁,乃帝释所居之天也。) 二、发塔,经云:太子初出家时,自持宝刀,而发愿云:我今截落此发,誓与...

《三藏法数》 / 309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摩邓伽咒

又曰摩登祇咒,先梵天咒。摩邓伽种族所传梵天之神咒也,摩邓伽女以之幻惑阿难。鼻奈耶叁曰:「时母亦澡浴,着白服饰,以牛屎涂地,以五色綖结缕。盛满四瓶水,盛满四碗血,盛满碗四种香水,盛满四碗饼浆。以四口大刀竪牛屎四角头,竪四枚箭,然八明灯。取四死人髑髏,种种香涂其上...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不增不减

凡佛教说不增不减,有二门:一就实相之空理而言。一就法之无尽而言。如般若经,即就空理者,如不增不减经,即就无尽者般若心经曰:「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诸法即真空也,真空无增减也。然如说生佛二界之不增不减,就生界之无尽佛界之无尽而言,二界无增减...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鐘声七条

「云门曰:世界恁麼广阔,因甚鐘声里披七条。」见会元十五,云门章,无门关。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叁贤十圣

大乘所立。仁王经上曰:「叁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尽源。」又曰:「叁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十住,十行,十之叁位為叁贤。初地以上,乃至第十地之菩萨為十圣。至初地而初会於理,故得圣之名。俱舍论宝疏二十二曰:「依仁王经,地前為贤,地上名圣。经云叁圣十...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五无间狱

五无间狱者,谓法界有情众生,随所造业,受此苦报,无间断也。 一、趣果无间,趣即也,谓诸有情,不问男子、女人、老、幼、贵、贱及天、龙、神、鬼,罪业所感,悉同受之,故名趣果无间。 二、受苦无间,谓诸有情,于剑树刀山,镬汤罏炭,洋铜铁汁,备受诸苦,无有休歇,故名...

《三藏法数》 / 229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空定

观空相之禪定。通於内外。内道之空定,叁叁昧是也。外道之空定,四无色定是也。亦曰四空定。是虽空诸法,而独不能空我,故还轮於叁有。大日经疏七曰:「若深求此中至[泳-永+颐],自然拨除因业,唯我性独存,乃至无一法入心,而证空定,最是世间究竟之理。是故垂尽叁有,还堕叁途...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叁处入法界

法界,即一切众生本有之心,诸佛所证平等之理也,而云叁处入者,由菩萨根有利钝,行有浅深,故所证入先后不定,遂分叁处也。 一、十住初心入法界,谓利根菩萨,即于初住位中,破无明惑,证入法界平等之理,得不退转,是名十住初心入法界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

《三藏法数》 / 332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六忍法

一、信忍,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悉空寂,能于空法,忍可忍证,故名信忍。(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忍,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

《三藏法数》 / 556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分段生死

二种生死之一,為轮六道凡身之生死也。轮六道之身,各随其业因而寿命有分限,形体有段别,故曰分段。大乘义章八本曰:「言分段者,六道果报,叁世分异,名為分段。分段之法,始起為生,终谢為死。」胜鬘宝窟中末曰:「分段生死者,谓色形区别,寿期长短也。」唯识了义灯六末曰...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百字论

一卷,提婆菩萨造,后魏菩提流支译。一论有百字,故名百字论,破我见等。译师之归敬颂曰:「我今归依聪叡师,厥名提婆有大智。能以百字演实法,除诸邪见实相。」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能持

依梵网经之授戒法,戒和尚受者十重禁一一说其戒相,问汝能持之否,受者答以能持,此於言下受得戒也。梵网经义疏上曰:「直说十重相,问能持不。次第答能。」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他力念佛

对自力之诸行而言。念佛之行,為於佛方,成往生净土之大功德,而与眾生者,故有此名。又对於自力念佛而言。谓念佛之功德,非欲净土而往生,乃於信心获得上,自感谢佛恩之情念,而口称佛名也。如真宗之念佛是。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仙人

梵语曰哩始,Ṛṣi称外道之高德者為仙人。以其多入山行道故也。仙果已极,得五种通力。故谓為五通仙。又称佛亦曰大仙。大日经疏六曰:「持明仙者,是餘药力等所成。悉地持明仙者,皆是专依咒术得悉地人。直云诸仙者,皆是围陀事火之类,劝修苦行成五通神仙。」楞伽经四曰:「大慧!...

《佛学大辞典》 / 260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十牛图序

一、寻牛序,二、见迹序,叁、见牛序,四、得牛序,五、牧牛序,六、骑牛归家序。七、忘牛存人序,八、人牛俱亡序。九、返本还源序。十、入尘垂手序。十牛图之作者,不能确定為谁。据会元,似廓庵禪师(大随静禪师之法嗣)作此图与颂,然在四部录等,见十牛图序,乃為所谓清居禪师...

《佛学大辞典》 / 412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神分

说法明眼论曰:「若供养佛菩萨像,以开眼為始。若讚嘆法宝,以神分為初。」神分者。於法事之初,对於五类诸天两神,诵般若心经一卷也。是一以除却恶魔邪鬼。一以请善神之拥护。其神分之文曰:「抑日来之间,降临道场,所随喜善根,天神地祇重奉法乐庄严,威光倍增。」次為总神分般...

《佛学大辞典》 / 327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六道

与[六趣]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体露

物全然显出也。传灯录云门章曰:「问:树凋叶落时如何?师曰:体露金风。」传灯录古灵章曰:「师登座举唱百丈门风。乃曰:灵光独燿,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潮音洞

普陀山志一曰:「潮音洞在普济寺左龙湾之麓,金沙尽处,巖石丛起沙中。广至亩餘,齿齿然不可容足。从崖至洞脚,高二十餘丈。歧处如门,穹上虚下,窅若漏屋。朝山士女,洞叩拜。大士现身不一,随诚所感。康熙叁十八年,御书潮音洞额赐掛。」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不思议变易生死

二种生死之一。离叁界生死之身后以至成佛之界外生死也。由烦恼之力起有漏之善恶业,由此业所感之叁界五趣果报,曰分断生死,以所谓可求之菩提在实,可度之眾生在实之法执即所知障為助缘,起无漏之大愿大悲业所感得之细妙殊胜果报,曰不思议变易生死。由无漏之悲愿力改转分段生死之...

《佛学大辞典》 / 350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十神力

一、吐舌相。经曰:「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长舌者,不妄语之报也,故表法华经迹门之开权显实,本门之开迹显远,所说真实,不為虚妄,而出广长舌也。 二、通身毛孔放光照十方。经曰:「一切毛孔放於无量无数色光,皆悉徧照十方世界。」是表佛慧之究竟也,初於序品中,...

《佛学大辞典》 / 748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兴化打中

僧问四方八面来时如何?师云:打中间底。僧便礼拜师云:山僧昨日赴个村斋,途中遇一阵狂风暴雨,古庙裡避得过。见五灯会元十一兴化章。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大梅

马祖大寂禪师法副明州大梅山之法常,初参大寂,问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是佛。师即大悟。唐贞元中居天台山,餘姚南七十里,梅子真旧隐居。大寂闻师住山,乃使一僧来问:和尚见马师得什麼住於此山?师云:马师我教即心是佛,我即这里住。僧云:马师近日佛法又别。师云:作摩生...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六部转读

每日转读法华经六徧也,為六道之意。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授学无学人记品

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九品之名,声闻乘四果中预流、一来、不还之叁果云学人,阿罗汉果云无学人。此品记法华迹门叁周说法中之因缘周,由於彼等闻往昔之因缘,初小乘心,发无上菩提心,佛於彼等授当来必当作佛之记别,故谓之授学无学人记品,常略名人记品。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 《授学无学人记品》 / 本站介绍:妙法莲华经

马鸣

佛灭后六百年出世之大乘论师名。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称。梵名阿湿缚窶沙Aśvaghosa,其纪传诸说不同。 罗什译马鸣菩萨传曰:「马鸣菩萨,长老胁弟子也。本在中天竺出家為外道沙门,世智聪辩,善通论议。唱言若诸比丘能与我论义者,可打揵椎,若其不能,则不足公鸣揵...

《佛学大辞典》 / 1148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六即

凡大乘菩萨之行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十地,等觉妙觉之五十二位,华严经等所说也。天台以之為别教菩萨之行位,而别立圆教菩萨之行位六即位:一、理即,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也。又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也,理性虽如是,然以未闻之而不知之,是等凡夫,唯於...

《佛学大辞典》 / 554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五识

起信论所说:一,业识,依根本无明之惑而始动本心者。业為动作之义。二,转识,业识一转而生能见之作用者。叁,现识,伴能见之作用而现所见之妄境界者。已上叁识当於唯识论阿赖耶识之自体分,见分,相分。四,知识,自心所现之境界而生种种之邪分别者。五,相续识,由邪分别而於...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十种有依行轮

有依行者,有可凭依之行业也。轮以摧碾为义。佛谓众生依此行业,而修菩提,则能摧破一切烦恼惑业,故曰轮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具足净信,谓众生具足清净信心,则于一切善恶业缘受报因果,皆无所疑,此为有依行也。 二、具足惭愧,谓众生具足惭愧之心,凡有所作,身...

《三藏法数》 / 472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五不退

一、信不退,谓十信位菩萨发大信心,笃信中道圆妙之理,常住平等,不迁不变,信行满足,而无退转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心、戒心、愿心也。) 二、位不退,谓菩萨十信满足,入十住位,乃至十行、十回位,即得分见法身,住正定位...

《三藏法数》 / 491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四十位

梵网经上说菩萨之阶乘四十位,分為四位: 第一、十发趣。谓大乘之行人至十住初闻妙理,而发趣於佛地,故名发趣。一捨心、二戒心、叁忍心、四进心、五定心、六慧心、七愿心、八护心、九喜心、十顶心也。此十者,前八心為瓔珞所说十信中之八心,后二心為同经所说十住心之初后二心(...

《佛学大辞典》 / 290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日宫

日天子宫殿也。立世阿毘曇论日月行品曰:「从阎浮提地高四万由旬,此处日月行,半须弥山等游乾陀山。是日月宫殿团圆如鼓,(中略)是日宫者,厚五十一由旬,广五十一由旬,周一百五十叁由旬。是日宫殿,颇梨所成,赤金所覆。火大分多,下际火分復為最多,其下际光亦為最胜,是其...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宾头卢住处

杂阿含二十叁曰:「时王(阿育王也)白尊者曰:尊者今住在何处?尊者答王曰:在於北山,山名犍陀摩罗,共诸同梵行僧。」请宾头卢经曰:「请时於静处烧香礼拜,天竺摩梨山至心称名言。」(云云)。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眾生无始以来,旋转於六道之生死,如车轮之转而无穷也。法华经方便品曰:「以诸欲因缘,坠堕叁恶道。轮六趣中,备受诸苦毒。」心地观经叁曰:「有情轮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观佛叁昧经六曰:「叁界眾生,轮六趣,如旋火轮。」身观经曰:「循环叁界内,犹如汲井轮。」观...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业秤

在地狱冥官之下,量罪业轻重之秤也。十王经曰:「业匠搆巧,悬七秤,量身口七罪,為糺轻重。又曰:「五官业秤空悬,左右双童业簿全。」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鸟四生

金翅鸟王与龙之类,皆具卵胎湿化四种而生。经云:大海之北,有一大树,名曰居吒奢摩离,其树高一百由旬,枝叶遍覆五十由旬。此鸟王与龙等皆依此树四面而住,其四面各有宫殿,纵广六百由旬,七重垣墙,七宝庄严。(梵语居吒奢摩离,华言鹿聚。梵语由旬,华言限量。) 一、卵生,...

《三藏法数》 / 361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七周行慈

五停心观中第二為慈悲观,是使多瞋之眾生修慈悲而对治瞋毒也。而行之之境分為七种,以叁乐与之。是曰七周行慈。周者周徧,於怨亲周徧平等也,又周徧而行之也。七境者,一、上品之亲,二、中品之亲,叁、下品之亲,四、中人非冤亲,五、下品之冤,六、中品之冤,七、上品之冤也。叁...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掷恶人印

以右手大指,捻无名指甲上,每诵真言一徧,一度彼恶人掷之。见欢喜母成就法。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沓婆

沓婆罗汉小乘心而发大乘之菩提心。是通四分律之大乘,五证之一也。见[五义分通]条。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铁橛子

喻古人之公案,无容易下嘴之处也。无尽灯论上曰:「又有一般,往往以古人公案生容易见。一齐见之曰:铁橛子没滋味,阿呵呵!悟如生盲者问乳,言似贝作声会,言似雪作冷会。夫铁橛子者非所以无滋味,无汝下嘴处,是谓之铁橛子。祇难下嘴处,奋发大勇猛心,竪咬横咬,咬咬不止,则...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方便

梵语傴和U āya,有二释:一对般若而释。二对真实而释。对般若而释,则谓达於真如之智為般若,谓通於权道之智為方便。权道乃利益他之手段方法,依此释则大小乘一切之佛教,概称為方便。方者方法,便者便用,便用契於一切眾生之机之方法也。又方為方正之理,便為巧妙之言辞。对种种...

《佛学大辞典》 / 888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现生不退

日本真宗所谈。确得信心者,於现生住於所谓正定聚之不退位而未来必开涅槃之证也。现生十益中:「入正定聚益」是也。无量寿经下曰:「诸有眾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十住毘婆沙论易行品曰:「无量光明慧,身如真金山。(中略)人...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灵光

人人固有之佛性,灵灵照照,而放光明者。百丈禪师上堂曰:「灵光独耀,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见五灯会元叁百丈章。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法没时七秽行

一、百岁持戒,为恶所破,谓法将灭时,有人持戒满百岁已,一弹指顷,遂为恶知识之所破坏,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二、久行慈心,为嗔所坏,谓法将灭时,有人久行平等慈忍,未尝少息,一旦逆境现前,不能安忍,嗔恚倏起,坏灭善根,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叁、薄贱不随师教,谓法...

《三藏法数》 / 440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十一门

唐光明寺和尚释观经叁辈九品立十一门之义。其九品各有十一义,相乘则為九十九义。加以总之一义,為总别一百义也。一总明告命,告命阿难及韦提希二人諦听善思者是也。二辨定其位,上上品乃至下下品是也。此二门有总别之二,告命是总,后十门是别。叁总举有缘之类,若有眾生愿生彼国...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不还

声闻乘四之一。修不还果之行法之位也。即断欲界修惑九品中第七品第八品之位,不还者,不还来欲界之义,断第九品已,则不再生於欲界,必生於色界无色界之上界,故谓之不还果。今七八品断而其不还果之行位,故谓之不还。俱舍论二十四曰:「即断修惑七八品者,应知亦名不还果...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从佛支生印

秘密八印之一,先合掌,稍开曲,其二风指(左右人指)稍里曲,张掌心,如掬水之像,是名从佛支生印。谓从如来一切支分而生也。见大日经疏十七。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六种性

瓔珞本业经上说:一习种性,十住也,与前同。二性种性,十行也,与前同。叁道种性,十也,与前同。四圣种性,十地也,与前同。五等觉性,与前同。六妙觉性,妙极觉满。此中性虽通於六位,而种局在於因。故前之四位,正名為种。等觉虽犹在因,而胜於前位,故称為觉。不谓為种也...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苦轮

生死之苦果轮转不止,故云轮。胜天王般若经一曰:「眾生长夜,流转六道。苦轮不息,皆由贪爱。」仁王经曰:「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叁界苦轮海。」同良賁疏四曰:「苦轮海者,苦通叁界,谓叁苦也。依苦乐捨,立為苦故,往返不息,转如轮。昇沈出没,深大如海。」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单前

禪堂贴己名单之坐床,谓之单位,又其床前之板谓之单,阔八寸,据周尺故為一尺,谓之单板一尺。而床阔六尺,加以单板一尺则為七尺,谓之七尺单前。若除单板则為六尺,谓之六尺单前。碧巖录曰:「叁条椽下,七尺单前,试去参详看。」续传灯录(继圆禪师章)曰:「旦叁条椽下,六尺...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二善

一、定善,定心所修之善业也。息虑凝心观净土之依正二报也。二、散善,散心所修之善业也。策身口意废恶修善也。唐善导释观经以此二善,以十叁观為定善,以叁福為散善。谓一经之所明,不出定散之二善也。观经疏玄义分曰:「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溈山业识

「溈山问仰山:忽有人问一切眾生但有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子作麼生验?仰云:若有僧来,即召云:某甲。僧回头,乃云:是甚麼。待伊拟议道,非唯业识茫茫,亦乃无本可据。溈云善哉!」见从容录叁十七则。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六种住

六种住者,约别教位次而论也。以此六人所证之位,皆不退失,故名为住。 一、种性住,种即能生之义,性即自分不改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位中,道种成就,无有退失,数数增进,故名种性住。(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

《三藏法数》 / 529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融通念佛宗

日本良忍师感无量寿佛现身相授与融通念佛曰:一人一切人,一切人一人。一行一切行,一切行一行。是名他力往生。十界一念,融通念佛,亿百万徧,功德圆满。后毘沙门天王现身曰:师蒙佛授,何不弘融通念佛耶?师曰:何谓也?天王曰:所我唱,融通於眾人;眾人所唱,融摄於我;是融...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蟭螟作窠

传灯录曰:「洪恩禪师执仰山手作舞云:譬如蟭螟虫在蚊子眼睫上作窠,十字街头叫唤。」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云门一宝

「云门示眾云: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拈灯笼佛殿里,将叁门来灯笼上。」此据肇公之宝藏论广照空有品:「夫天地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识物灵照,内外空然,寂寞难见,其号玄玄。」拈灯笼已下為云门之注脚。形山為四大五蕴,灯笼譬一宝之明照,...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法华六瑞

谓法华一经,妙理玄微,人难信受。故先以瑞相警变常情,常情既变,而生渴仰,则闻法染心,妙道易阶,密有所表,故具明六瑞焉。 一、说法瑞,谓佛将说法华,先说无量义经,而为法华作序。从一法说无量义,会无量义归于一法,故无量义经为法华会多归一之序。经云:说大乘经名无量...

《三藏法数》 / 856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叁阶五疑

西方要决通叁阶行者对於净土念佛门之五疑。五疑者:一、厌娑婆欣净土者,凡夫取捨之迷情也,岂得生於净土耶?二、业道如秤,善恶必酬,云何一生造恶不得其果,直得生於净土耶?叁、治末世凡夫之曲情,宜以普行普解為宗,别念弥陀,益助长凡情之偏执。岂得免轮耶?四、叁乘之圣眾...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加行位

唯识宗五位之第二。於十之终,修四寻思四如宝之愿,得煗,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善根之位也。為入於见道,正通达於真理之方便加行分际,故名為加行位。即四道中之加行道也。唯识论九曰:「加行位,谓修大乘顺决择分。」又曰:「煗顶忍世第一法四,总名顺决择分。顺趣真实决择分...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八十种好

又曰八十随形好,更细别叁十二相為八十种之好也。随形好者随叁十二形相之好也。 一无见顶相,佛顶上之内鬘,仰之则愈高,遂不见其顶上;二鼻高不现孔;叁眉如初月;四耳轮垂埵;五身坚实如那罗延;六骨际如鉤锁;七身一时旋如象王;八行时足去地四寸而现印文;九爪如赤铜色,薄...

《佛学大辞典》 / 684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转读

读诵经典也。转者自此移彼展转之义。地藏本愿经下曰:「或转读尊经。」高僧传经师论曰:「咏经则称為转读,歌讚则為梵音。」 又有对真读而谓為转读者,读诵经之初中后数行而转经本也。如转大般若经。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九十四种阿僧祇依报庄严

金刚幢菩萨十回中,第十等法界无量回之菩萨,说愿其法施所修之善根,以九十四种阿僧祇之庄严具,庄严十方佛剎云。」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六道伽陀经

一卷,赵宋法天译。说六道相之偈颂也。与六趣轮经类似。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 《佛说六道伽陀经》

六趣

眾生由业因之差别而趣之处,有六所,谓之六趣,亦曰六道,一地狱趣Naraka-gati,八寒八热等之苦处也,此在地下,故曰地狱。二饿鬼趣Preta-gati,常求饭食之鬼类生处也。与人趣杂处而不可见。叁畜生趣Tiryagyoni-gati,新译曰旁生趣,即禽兽之生所也,多以人界為依所而眼可见...

《佛学大辞典》 / 384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见性

禪家之常语,彻见自心之佛性也。达磨之悟性论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黄檗传心法要曰:「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法。直指一切眾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化仪四教

化仪者,如来出世一代化物之仪式也。 一、顿教,谓不谈小乘,直说大法,故名顿教。即华严经也。 二、渐教,渐即渐次,有渐初、渐中、渐末之不同,谓如来初于鹿苑,破斥邪法,建立正教,专为二乘,此名渐初,即阿含经也。次于方等会上,弹斥二乘小机,令其归大法,此名渐中,...

《三藏法数》 / 290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叁无性

楞伽经唯识论等所明。对徧等叁性之有法而说相等叁无性之空义:一、相无性,一切眾生以妄心因缘生之事物,计度有我有法之我法相名為徧计所执性。此徧计所执性之法,如认绳而浮蛇之相。其相非实有。故名相无性。二、生无性,一切诸法,不关於本来妄心,由因缘相和而生者,谓之依他...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月盖

毘舍离国长者之名。尝入维摩方丈,听不二法门。请西方叁尊,救国内恶疫。禪宗之山门阁上。观音右边,安置长者之像者,即為其请叁尊也。维摩经香积佛品曰:「於是长者主月盖,从八万四千人来入维摩詰舍。」同注八:「什曰:彼国无王,唯五百居士,共治国政。今言主者,眾所推也。」...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舍利弗过去退大乘小道

见[乞眼婆罗门]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