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8 条搜索结果

十玄门

玄者,妙也。门即能通之义。谓玄妙之门,能通莲华藏海故也。盖此十门,乃晋云华尊者依华严大经乘圆顿妙义而立也。 、同时具足相应门,谓举法时,顿具切诸法。法既具,法法亦然,交互同时,皆得相应,具足圆满。经云:切法门无尽海,同会法道场中。是也。 二、广...

《三藏法数》 / 1015字 / 8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十法界

法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法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佛法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叁义: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

《三藏法数》 / 1127字 / 8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二十五护戒神

护戒神者,谓五戒之中,各有五神,为作卫护也。灌顶经云:若持五戒者,有二十五善神卫护其身,在人左右,守于宫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也。 、护不杀戒五神,、荼刍毗愈陀尼,护持戒人身,辟除邪鬼;二、输多利输陀尼,护持戒人六情,悉令完具;叁、毗楼遮那世波,护持戒人...

《三藏法数》 / 590字 / 8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切众宝自然出现,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8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百八法明门

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三藏法数》 / 2717字 / 8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叁马

譬菩萨,声闻,阐提之叁者。涅槃经叁十叁曰:「大王有叁种马:者调壮大力,二者不调齿壮大力,叁者不调羸老无力。王若乘者,当先乘谁?。(中略)调壮大力喻菩萨僧,其第二者喻声闻僧,其第叁者喻阐提。」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8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祖

)华严之五祖。初祖终南杜顺,二祖云华智儼,叁祖贤首法藏,四祖清凉澄观,五祖圭峰宗密也。华严宗唯立此五祖。盖华严经至东晋觉贤叁藏,始翻传之,尔后世讲解者虽多,然未立宗。陈隋之世有杜顺,着法界观门,五教止观等,始开华严宗之基。门人智儼,思惟十玄六相之幽旨,发...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8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观音

旧云光世音,观世音,略称观音,新云观世自在,观自在。梵音Avalokiteśvara,观世音者,观世人称彼菩萨名之音而垂救,故云观世音,观世自在者,观世界而自在拔苦与乐。观音有六观音,七观音乃至叁十叁观音,但常称之观音,指六观音中之圣观音。如法华普门品之观音,观无量寿经之观...

《佛学大辞典》 / 617字 / 8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形像

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二十八曰:「臺中出现不空羂索心王清净莲华明王,叁面四臂,首戴宝冠。冠有化佛,当中正面,圆满熙怡,眉间目。左右二面如不空羂索观世音左右面目,手持开莲华,手持羂索,手持宝幢,手把叁叉戟。」秘藏记末曰:「不空鉤观自在菩萨,四面四手,肉色,...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7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犊子部

小乘二十部之。佛在世,有外道,归佛出家,成立实我。其门徒相续不绝。佛灭后二百年中,自说切有部流出派,称為犊子部。建立非即非离蕴之我,谓眾生有实我,非即五蕴,非离五蕴,即不可说藏也。此违佛教所立真无我之理,故名之為附佛之外道。俱舍论破我品痛斥之。真諦玄应记...

《佛学大辞典》 / 476字 / 7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真法界

华严宗所用极理之称。犹天台家用诸法实相之语也。唯识论九曰:「胜义胜义,谓真法界。」华严大疏曰:「往復无际,动静言,含眾妙而有餘,超言思而迴出者,其唯法界歟。」大疏钞曰:「以真法界,為玄妙体。」言事事物物。尘尽足為真法界也。其体绝待故曰,真实故...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7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末田底迦

Madhyāntika,又名末阐提,末田地,末田地那,末田鐸迦,末弹地,末田提等。比丘名。译曰中,日中,水中,金地,河中。据付法藏传二言,阿难弟子有二人,云末田提,二云商那和修。阿难於此二人付法藏,令末田提布化罽宾国,商那和修布化中国。商那和修有弟子曰优婆毱多。以法付...

《佛学大辞典》 / 552字 / 7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念处

念即能观之观,处即所观之境也。谓诸众生于色受想行识五阴起四颠倒,于色多起净倒,于受多起乐倒,于想、行多起我倒,于心多起常倒,为令众生修此四观,以除四倒,故名四念处也。 、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

《三藏法数》 / 445字 / 7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四安乐行

谓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身安心乐,乃能进行,故名安乐行。 、身安乐行,谓身应当远离十种之事:、远离豪势,二、远离邪人邪法,叁、远离凶险嬉戏,四、远离旃陀罗,五、远离二乘众,妨修大乘之行故,六、远离欲想,七、远离不男之人,八、远离危害之处,九、远离讥...

《三藏法数》 / 381字 / 7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形像

阿地瞿多译之摩利支天经(陀罗尼集经十)曰:「若人欲得供养摩利支天者,应用金若银若赤铜若白檀若赤檀等,随力所办,作魔利支天像。其作像法,似天女形。其像左手屈臂向上,手腕当左乳前作拳。拳中把天扇,扇如维摩詰前天女把扇,於扇当中作西国卐字。字如佛胸上卐字,字四曲内各...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7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田

以喻菩萨,声闻,阐提之叁种。涅槃经叁十叁曰:「善男子!如叁种田:渠流便易,无诸砂塷瓦石棘刺,种得百。二者虽无沙塷瓦石棘刺,渠流险难,收实减半。叁者渠流险难,多诸沙塷瓦石棘刺,种,為藳草故。善男子!农夫春月先种何田?世尊:先种初田,次第二田,后及第叁。初...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7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胎藏界

梵语蘗缚俱舍Garbha-kośa(dhātu)。有二义:隐覆之义。如人在母胎而隐覆其胎也,理体隐於烦恼中而不显现,故云胎藏。二含藏之义。如母胎内含藏子体而覆育之也,理体能具足切功德而不失之,故名胎藏。而此含藏有执持与出生之二义,其所譬之法有叁:譬本具之理性。密教以地...

《佛学大辞典》 / 698字 / 7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七微

切有部宗所说,则虽欲界之有形质中最為单简者,亦称為八事俱生,随不减,能造之地水火风四大与所造之色香味触四境互相和融,而成微体。此八事不得更為分离,是為色聚之最极者,故名之為微聚,又曰极微。此极微六方中,心与七微,聚集而始為天眼等之所见。谓之阿菟色Anu,...

《佛学大辞典》 / 259字 / 7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地藏

梵名乞叉底蘗沙Kṣitigarbha,在忉利天,受释迦如来付属,每日晨朝入恒沙禪定观察眾机,於二佛中间无佛世界教化六道眾生之大悲菩萨也。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又在密教其密号為悲愿金刚或称与愿金刚,在金刚界示现南方宝生如来之幢菩萨,在胎藏界则為地藏院中...

《佛学大辞典》 / 915字 / 7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迦旃延

Kātyāyana,佛十大弟子中,论议第之摩訶迦旃延子Mahā-Kātyāyani- utra,又云迦旃子,迦旃延子,迦多衍那,迦多衍尼子,迦底耶夜那,迦多演尼子,迦[(畾/(冗-几+互))毛]延,迦[(畾/(冗-几+互))毛]延尼子等。译曰剪剃种,扇绳,好肩等。婆罗门姓十姓之。以姓為名。慧琳音义二...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7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比丘

佛最初所度之五个比丘。皆為佛之姻戚。、憍陈如,二、额鞞,叁、跋提,四、十力迦叶,五、摩男俱利。是為文句四之叁之说,而诸经论诸家之义皆同。然列為、陈如(又拘邻),二、頞鞞(又湿鞞阿说示马胜),叁、拔提(又摩訶男),四、十力迦叶,五、俱利太子。又玄义释籤六之二...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7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种智明

智明者,智慧明了也。谓以十种善巧之智,明了通达切众生境界,教化调伏,令出生死苦海,而成正觉也。 、知众生业报智明,谓菩萨以善巧智明,了达切众生造诸恶业而受苦报,是名知众生业报智明。(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知切境界寂灭智明,谓菩萨...

《三藏法数》 / 625字 / 7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法藏

又曰佛法藏,名如来藏。法性之理也。法性含藏无量之性德,故曰法藏。无量寿经上曰:「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又曰:「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又曰:「為眾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同嘉祥疏曰:「名理為藏,解契宗源,故云入佛法藏。」同慧远疏曰:「如来藏性,是如...

《佛学大辞典》 / 720字 / 7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劫

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则寿减岁;如是减至人寿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则增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减,名为小劫。如是二十增减,名为中劫。总成、住、坏、空四中劫,名为大劫。 、成劫,成劫者,谓世界初成立也。...

《三藏法数》 / 916字 / 7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尘者,微尘也。经云:譬如有大经卷,量等大千世界,而全住在微尘中。微尘既然,切微尘皆亦如是。时有人(谓佛也),智慧明达,有净天眼,见此经卷在微尘内,即以方便破此微尘,出此经卷,令诸众生普得饶益。以譬切众生身中,具有如来无碍智慧,但由众生妄想颠倒而...

《三藏法数》 / 172字 / 7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由旬

Yojana,又作俞旬,揄旬,由延,或踰闍那。新称踰缮那。為计里程之数目。帝王日行军之里程也。或云四十里,或云叁十里。西域记二曰:「夫数量之称,谓踰缮那,旧曰由旬,又曰踰闍那,又曰由延,皆讹略也。踰缮那者,自古圣王日军行也。旧传踰缮那四十里矣,印度国俗乃叁十里...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6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乘

乘人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五乘有六种:者:、人乘,乘五戒之行法而生於人间者。二、天乘,乘十善之行法而生於天上者。叁、声闻乘,乘四諦之行法而到阿罗汉果者。四、缘觉乘,乘十二因缘之行法而到辟支佛果者。五、菩萨乘,乘六度之行法而上於...

《佛学大辞典》 / 806字 / 6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乘

、临门叁车,临门叁车,喻小乘权教也。谓法华经譬喻品中,叁乘之人,于火宅门外,索羊鹿牛叁车,求出火宅,以喻叁乘之人,依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法修行,得出生死,是名临门叁车。(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十二因缘者,无...

《三藏法数》 / 225字 / 6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即十

所谓即十者。乃至十之数。均由相叠而成。若以為本数,即单位。则舍而不能有二至十。此所以即二,即叁以至即十也。易言之。二乃由本数之為始。渐次成而為二。之外别无二之本体也。由此以推。十亦由本数之為始。渐次成而為十。之外别无十之本体也。由是论之...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七难

仁王经受持品,佛為十六大国王说,若国土中有七难,则宜讲读仁王经,灭七难,生七福。、日月失度难,二、星宿失度难,叁、灾火难,四、雨水难,五、恶风难,六、亢阳难,七、恶贼难。药师经谓国起七难时,国王宜发大赦,依前所说之供养法供养药师如来,则国土安稳。人民疾疫难...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6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莲华

天竺有四种之莲华:优鉢罗华Ut ala,二拘物头华Kumuda,叁波头摩华Padma,四芬陀利华Puṇḍarika。如其次第,青黄赤白之四色也。又加泥卢鉢罗Nilot ala為五种。总译為莲华。但通常称為莲华者,指芬陀利之白莲华。此华有叁时。未敷之时,名屈摩罗(Mukula);敷而将落之时,名迦...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6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切即

切融即。其体无碍也。指月录四曰:「叁祖僧璨信心铭曰:切,切即,但能如是,何虑不毕。」笔削记曰:「切,切即切,切入。互為主伴。」传心法要下曰:「若能了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境无二,切即心,心即切,更无罣碍。」又曰:...

《佛学大辞典》 / 670字 / 6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坐食

谓比丘受头陀法者,不数数食,及小食等。唯受坐食。法於坐中食,令满足。更无坐食。设未满足,有因缘起者,亦无更坐食。故名坐食。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大自在天

自在天外道之主神也。梵语摩醯首罗讹略,正為摩醯湿伐涅Maheśvara,译言大自在。在色界之顶,為叁千界之主。此大自在天有二种:曰毘舍闍摩醯首罗,曰净居摩醯首罗。毘舍闍為鬼类之名,摩醯首罗论师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大日如来之应现。彼又言此...

《佛学大辞典》 / 1079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赤袈裟

又作赤衣,絳袈裟,赤絳衣等。根本毘奈耶叁十九,以青泥赤叁色為佛制之坏色,曰:「赤者谓树赤皮。」是為十诵律十五所谓之茜色,四分律十六等所谓之木兰色,非為纯赤色。故十诵律十五,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八,禁用青黄赤白黑五种之纯色,谓若得赤衣,应叁种净。毘奈耶杂事二十九曰:...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理,理即中道实相之理也。此实相之理,诸佛众生体性平等,无有增减。但众生体虽本具,全体在迷。唯诸佛觉知如实之相,乘此实道,出应于世,要令众生得此实相。故经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又云:诸佛唯以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示悟...

《三藏法数》 / 452字 / 6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二宗

、龙树提婆宗,龙树即南天竺国大名德比丘也,作大庄严、大智度等论,号法性宗。明切众生皆有佛性,阐提等皆当作佛。梵语提婆,华言天。即龙树弟子,禀承其道,传流于世,是为龙树提婆宗。(梵语阐提,华言信不具。) 二、无着天亲宗,翻译名义引叁藏传云:无着夜升睹史...

《三藏法数》 / 191字 / 6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七觉分

又曰七菩提分,七觉支。俱舍论谓之七等觉支。七科道品中之第六也。觉有觉了觉察之义。此為使定慧均等之法,故名等觉。觉法分七种,故曰支,或曰分。 ,择法觉支,以智慧简择法之真偽。 二,精进觉支,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行真法。 叁,喜觉支,心得善法即生欢喜。 四,轻安觉支...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和

、理和,二乘之圣者同断见思之惑,同证无為之理也。二、事和,就二乘之凡僧而言。有六种:、戒和,谓同修也。二、见和,谓同解也。叁、身和,谓同住也。四、利和,谓同均也。五、口和,谓无諍也。六、意和,谓同悦也。以此理事二和名為僧伽,僧伽者,和合之义也。见名义集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6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十四心断结

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十门叙密咒功德深广

、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宝星陀罗尼经云: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菩提场...

《三藏法数》 / 1158字 / 6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篋四蛇

篋盛四蛇,喻身之四大和合也。涅槃经二十叁曰:「譬如有王,以四毒蛇,盛之篋,令人赡养餧饲。卧起摩跣其身,若令蛇生瞋恚者,我当准法戮之都市。」四卷金光明经曰:「地水火风,合集成立,随时增减,共相残害,犹如四蛇,同处篋,四大蚖蛇,其性各异。」止观下曰...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切眾生得如来幢,摧灭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阿含经二十曰...

《佛学大辞典》 / 922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识二分

论云:于六识中,分成相,分成见,故名识二分。 、相分,谓于眼等六识,各各变异,成色等种种诸相,是名相分。(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二、见分,谓眼等六识,各能了别诸尘境界,是名见分。

《三藏法数》 / 97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时薄伽梵。在名称大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思惟观察愍念未来诸众生故。说过去七俱胝准提如来等佛母准提陀罗尼。乃至我今同说。即说大明曰。 娜么飒哆南(去音下同)三藐三勃陀(去音)俱(去音)胝(上音)南(二)怛侄(停也反)他(三)唵(四)折隶(五)主隶(六)准提(七)莎...

《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 / 唐天竺三藏金刚智译 / 3206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五部

谓见道苦集灭道之四諦及修道也。大毘婆沙论第五十曰:「部有五无六。圣者见道现在前时,断见所断,后若修道现在前时,断修所断。异生修道现在前时,总断五部。」但五部通叁界各立之。又切烦恼,皆属此五部。 又即小乘五部也。佛灭后百年,付法藏第五世,优婆毱多之下有弟子五...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6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七龙王

,莲华龙王。二,翳罗叶龙王。叁,大力龙王。四,大吼龙王。五,小波龙王。六,持驛水龙王。七,金面龙王。见最胜经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金杖

佛以金杖与裂裳,悬记小乘十八部之分派。寄归传曰:「裂裳金杖之喻,乃表证灭。」俱舍颂疏曰:「大圣喻折金杖,况以争衣。」同註:「频毘娑罗王,梦见[(畾/(冗-几+互))毛]裂為十八片,金杖斩為十八段。怖而问佛。佛言:我灭度后,百餘年,有阿输迦王,威加赡部,时诸苾...

《佛学大辞典》 / 420字 / 6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心

、至诚心,真实愿净土之心。二、深心,深愿净土之心。叁、迴向发愿心,迴向所修之功德,愿求往生净土之心。具此叁心者,必得往生。观无量寿经曰:「者至诚心,二者深心,叁者迴向发愿心。具叁心者,必生彼国。」 又、根本心,第八阿赖耶识之心王,含藏切善恶之种子,生染...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6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法性

又名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等,异名同体也。性之為言体也,不改也,真如為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在有情数在非情数,其性不改不变,故曰法性。此法性小乘多不言之,大乘诸家则盛论之。其论有四家之不同。第法相慈恩家,言法性為叁性中之圆成实性,是依地起性,切有為万法之所依也,...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6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修多罗

Sūtra,又作修单罗,修妒路,修多阑,修单兰多。以綖為正翻。谓如以綖(线字同)贯花,使之不散。言教能贯穿法义使不散失,故名之為綖。其餘经文谓為契经,经本等者,义译也。新作素怛缆,素呾缆,苏多罗,苏呾罗。译綖或契经。綖之义如前。契经者,契於理,合於机,故曰契。贯穿...

《佛学大辞典》 / 1194字 / 6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色法十,心法,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色法十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6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戒律

五戒十善戒乃至二百五十戒等,防止佛徒邪非之法律也。梵语尸罗,Śila译曰戒,防非止恶之义。梵语优婆罗叉U alakṣa,译曰律(净影),梵语毘尼Vinaya,译曰律(南山),法律之义。汉灵帝建寧叁年,安世高首出义决律二卷。次有比丘诸禁律。魏世天竺叁藏曇摩迦罗到许洛。慨魏境僧无...

《佛学大辞典》 / 585字 / 6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种鬼神魔

魔能现诸形相,恼乱行人,障蔽禅定;若不预善分别,以祛除之,则使魔得其便,身心恐怖,有妨精进,而道业难成矣。 、精媚鬼,谓精神变化厌媚于人也。以十二时中子鼠、丑牛等兽为种种相,或作少男少女,老宿之形,及可畏等相,恼乱行人,各当其时而来。善须别识。若多卯时来者...

《三藏法数》 / 534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俱卢舍

Krośa,又作拘卢舍,拘娄舍,拘娄奢,句卢舍,拘楼赊。里程名。牛声或鼓声得闻之最大距离。五百弓或五里。玄应音义十八曰:「拘娄,或作句卢,今或云拘楼赊,此云五百弓。应言俱嚧舍,谓大牛鸣音声闻五里,八俱嚧舍為踰缮那,即四十里。」俱舍光记十二曰:「弓有六尺四寸,五...

《佛学大辞典》 / 249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千世界

、小千世界,谓月绕须弥山照四天下,山腰是四天王天所居,山顶是叁十叁天所居,此天之上,有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此名世界。如此千世界,千日月,千须弥山,千四天下,千四天王天,千叁十叁天,千夜摩天,千兜率天,千...

《三藏法数》 / 465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二宗

即空宗与性宗。此於相宗之外,又於性宗中分别者也。就经论上而言,则般若经四论已上,就八宗上而言。则叁论已上,均显寂灭之真性,宜统名性宗,然此中以阳破诸相為主,而阴显真性,直有显示真性之二门,即遮詮与表詮之相违,前者名空宗,后者正名性宗。以之料简八宗,则叁论之宗...

《佛学大辞典》 / 952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八难

八难者,八处障难也。此之八处,虽感报苦乐有异,而皆不得见佛,不闻正法,故总称为难也。 、在地狱难,谓南赡部洲之下,过五百由旬,有八寒、八热等狱,皆名地狱。众生因恶业所感,堕于彼处,长夜冥冥,受苦无间,障于见佛闻法,故名地狱难。(梵语赡部洲,即阎浮提,华言胜...

《三藏法数》 / 666字 / 6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四法界

法界者,切众生身心之本体也。法,轨则也,界有性、分二义。若约事说,界即是分义,谓随事分别故也;若约理说,界即是性义,谓诸法性不能变易故也。以此性、分互相交络,则成理事无碍法界。以理融事,融通,则成事事无碍法界也。 、事法界,谓诸众生色心等法,差别...

《三藏法数》 / 235字 / 6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叁止

台家对於叁观而立叁止:、体真止,诸法由因缘而生,因缘假和合之法体為性空,止息切之攀缘妄想者。证空理谓之体真,空即真也。是对於中观之止也。二、方便随缘止,又名繫缘守境止。菩萨知空非空,停止於诸法幻化之理,分别药病化益眾生者。知空非空谓之方便,分别药病随缘歷境...

《佛学大辞典》 / 322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