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 条搜索结果

二宿因力

宿因力者,谓遮那世尊宿世愿因,为化众生,发愿修行,而成佛果。为酬宿愿,故今出世,悲智双运,行愿齐周,乃以无障解脱之智,顿阐华严一乘圆教法门,普令法界众生,深悟如来智慧。然佛宿因虽多,略开二种焉。 一、大愿力,谓佛于因中发大誓愿,度诸众生。今已成佛,乘大愿力,...

《三藏法数》 / 244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十法行

一、书写,谓于佛所说经律论文,书写流通,使不断绝也。 二、供养,谓于佛经典所在之处,如佛塔庙,皆应恭敬尊重供养也。 叁、施他,谓所闻之法,为他演说,或施与经卷,不专自用,但欲利他也。 四、谛听,谓闻他人读诵解说一切经法,深生爱乐,而专心审听也。 五、披读,谓...

《三藏法数》 / 256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水喻菩萨十种善法

夫水之为德,本体清净,澄湛凝寂,尤能滋长万物,涤除众垢;炎热遇之而清凉,枯渴饮之而沃润。今取以为喻者,菩萨业惑清净,身心寂静,能以法水普济群生,令其善芽增长,罪垢荡除,离生死之热恼,息贪爱之枯渴,成就菩提,超登觉岸也。 一、流润赴下,菩萨常行平等之慈,柔和善...

《三藏法数》 / 733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使

阎魔王之使。天者自然之义,发自自然之业道而警告世者,譬之曰天使。经中说叁天使五天使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饿鬼食子

百缘经五说昔有一夫人,见其妾有妊大嫉妒,窃与毒使之堕胎。从命终為饿鬼。一日一夜,生五百子,随生随食。俱舍论八曰:「饿鬼母白目连云:我夜生五子,随生皆自食。昼生五亦然,虽尽而无饱。」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叁天使

老病死也。起世经四曰:「有叁天使在於世间,所谓老病死也。(中略)尔时世尊说此偈言:眾生造作恶业巳,死后堕於恶趣中,时阎魔王见彼来,以悲愍心而訶责,汝昔在於人间时,可不见於老病死,此时天使来告示,云何放逸不觉知,纵身口意染诸尘,不行施戒自调伏。」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二种涅槃

一有餘涅槃,二无餘涅槃。新译曰有餘依,无餘依。依者,有漏之依身。对於惑业而曰餘。有餘涅槃者,為生死之因之惑业已尽,犹餘有漏依身之苦果也。无餘涅槃者,更灭依身之苦果无所餘也。此二种之涅槃,同為一体。叁乘之行人,於初成道时,虽证得之,而无餘涅槃之现,则在於命终之时...

《佛学大辞典》 / 589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王舍城结集窟内窟外区分

结集分窟内窟外之二部,上座部家之所传也。文殊问经下曰:「佛告文殊师利:初二部者:一摩訶僧祇(此言大眾。老少同会,共集律部也),二体毘履(此言老宿。淳老宿人同会,共出律部也)。法藏经曰:「五百罗汉集王舍城。迦叶问云:先结集何藏?即共和云:先结毘尼藏,毘尼藏者,佛...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五海

五种具德之海也。即佛自证之无尽圆明性海藏中五种之义分。旧华严经第叁所谓「尔时普贤菩萨承佛神力,观察一切眾世界海,一切眾生海,法界业海,一切眾生欲乐诸根海,一切叁世诸佛海。」是也。据华严经探玄记第叁谓第一是所依之义,第二是萌发或积聚之义,第叁是轨用之义,第四是行...

《佛学大辞典》 / 416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五衣

使比丘持叁衣。使比丘尼持五衣。五衣者於叁衣外加祇支与覆肩,行事钞资持记中二之二曰:「五衣者,附明尼制,祇支覆肩皆入制故。」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隻履西归

传灯录曰:「后魏孝明帝太和十九年,达磨大师於禹门千圣寺端坐而化,其徒為之葬熊耳山,起塔於定林寺。后二年,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师於葱岭,手携隻履,翩翩独逝。问师何往?曰:西天去。云具奏其事,帝令啟壙视之,惟见空棺,一革履存焉。」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行宣政院

元顺帝元统二年,革罢广教总管府,置行宣政院於杭州。官有院使同知副使各二人,同僉院判各一人,首领官经歷二人,都事知事照磨各一人,按至元二年,西番寇起,亦置行宣政院。又至正二年,江浙行宣政院,设崇教所。拟行中书省理问官,以理僧民之事。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转骨

禪林之葬式,入骨於塔时,由寝堂起骨向塔所,在途中,在门首,下骨使向里,以奠茶汤,谓為转骨之佛事。见象器笺十四。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两业

日本传教大师定一家之学生式。其中置止观遮那两业。年度二人,受大戒后,使专修此两业,十二年不得出山门。止观业者,年年每日以法华经,金光明经,仁王经,守护经诸大乘经之护国眾经,使之长转长讲。遮那业者,岁岁每日以遮那经,孔雀王经,不空羂索经,佛顶经诸真言等之护国真言...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觉人

觉悟真记之人。佛祖统纪四十二曰:「唐穆宗南山律师讚曰:代有觉人,為如来使,龙鬼归仰,天人奉侍。」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二人出佛身血

一、调达推山得罪,梵语调达,华言天热。谓其生重恶心,推山压佛。金刚力士为护佛故,以金刚杵反却掷之,碎石迸来,伤佛足指出血,而得罪报。 二、只域行针得福,梵语只域,华言故活。谓佛有疾,使只域治之,因行针出血,疾得顿愈。虽出佛血,由治疾故,而得福报。

《三藏法数》 / 112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八正道

总谓之八正道分。俱舍作八圣道支。圣者正也,其道离偏邪,故曰正道。又圣者之道,故谓之圣道(Āryamārga,巴Arīyamagga)。玄应音义叁曰:「八由行,又作游行,又作道行,或作直行,或言八直道,亦言八圣道,或言八正道,其义一也。」 一、正见Samyak-dṛṣti,巴Sammā-diṭṭhi(...

《佛学大辞典》 / 599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六大烦恼

一,贪烦恼,染着為性,生苦為业。二,瞋烦恼,憎恚為性,不安与恶行之所依為业。叁,痴烦恼,於诸理事迷闇為性,一切诸惑之所依為业。四,慢烦恼,恃己於他高举為性,生苦為业。五,疑烦恼,於诸諦理犹豫為性,能障信心為业。六,恶见烦恼,颠倒推求之恶慧為性,能障善见而生苦為...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莲华喻菩萨十种善法

一、离诸染污,菩萨修行,能以智慧观察诸境,于一切法不生贪爱,虽处五浊生死流中,而不为生死过失所染;譬如莲华,出于水中,而不为淤泥所染也。(五浊者,劫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命浊也。) 二、不与恶俱,菩萨修行,唯欲灭一切恶,生一切善,于身口意守护清净,不与纤...

《三藏法数》 / 601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四度加行

四度加行者,密法之传授,分為四番,復续之為一,皆传之法也。此事非上古之正规,乃末法之略式。四度者:一十八道,二胎藏,叁金刚,四护摩也。论其次第,其初皆為十八道,其餘叁度,次第不同。或依胎,金,护摩之次第,或依胎,护摩,金之次第,或依金,胎,护摩之次第,而授与之...

《佛学大辞典》 / 378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恶生王生入地狱

毘奈耶杂事九曰:「佛记恶生王於七日后為猛火焚烧,堕在无间大地狱中。恶生闻之,大惧怖。苦母曰:如乞索婆罗门,入舍乞求,不得物时,欲使其家生种种不吉祥事。何况沙门乔答摩所有亲族,被王诛尽,寧无深重怨恨之言耶。随其恶心為咒诅耳。王若惧,则於后园中池水内造一柱楼,王应...

《佛学大辞典》 / 454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迦腻色迦王结集叁藏

王以如来涅槃后第四百年应期抚运,王风远被,殊俗内附,机务餘暇,每习佛经,日请一僧,入宫说法。诸师各异其说,王颇惑於去就,以问胁尊者。尊者曰:如来去世岁月逾邈,师资部执,自致矛盾,不如及今随自宗而结集叁藏。王听之,精选其人,得四百九十九人,皆阿罗汉也。后得世友菩...

《佛学大辞典》 / 239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龙光瑞像

行事钞下二曰:「恐后世造像无所表彰,故目连躬将匠工上天取图,如是叁反,方乃近真。(中略)中国之僧,欲将来汉地诸国各爱护之,不使出境,王令依本写而留之。今所传者,乃至四写也,彼本今在扬州长乐寺。又曰龙光瑞像。」同资持记下叁之二曰:「中国之僧,即鳩摩罗琰,自西天负...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十乘

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八福田

此八福田,盖言救人之危,济人之乏,恭敬叁宝,孝事父母,与夫普度幽灵,脱离苦趣,亦皆种福之事也。 一、旷路义井,谓于旷远道路,穿凿义井,以济往来渴乏之人,是为福田。 二、建造桥梁,谓于通津断港之处,修造桥梁,用济往来之人,以免病涉之苦,是为福田。 叁、平治险隘,...

《三藏法数》 / 381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叁善

法华经云:初中后善,盖言圆顿教中,序、正、流通叁分,理致圆备,故皆称善。(叁分者,一序分,谓序述一经之由;二正宗分,谓正说一经之旨;叁流通分,谓流传此经,使后世通行也。) 一、初善,初善者,序分居初,故名初善。如经序品,为序分是也。 二、中善,中善者,正说分...

《三藏法数》 / 181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二障

烦恼障,智障也。新译為烦恼障,所知障。贪瞋痴等诸惑,各有二用:一者发业润生而缚有情,使在叁界五趣之生死中。由此而障涅槃寂静之理,名為烦恼障。扰恼有情之身心,故名烦恼,烦恼能障涅槃,故名障。此烦恼障由我执而生。二者一切贪瞋痴等诸惑,為愚痴迷闇,不能了知诸法之事相...

《佛学大辞典》 / 751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叁种结界

一摄僧界,二摄衣界,叁摄食界。摄僧界中又有叁种:一、大界,一伽蓝地之外界為小极限,广者至十里乃至百里。佛使结此大界者,欲令為说戒等僧事时,一聚之僧尽和集,无一人乖隔故也。凡僧事之法,一界中,有一人不和集者,则其事不成就。夫无结界之法,阎浮提界僧眾,不尽和集,不...

《佛学大辞典》 / 377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七日轮出

七日轮出者,劫末之相也。天地始终谓之一劫,劫尽坏时,火灾将起,一切人民,皆作恶业,遂使天久不雨,所种不生,诸水泉源,皆悉枯竭。久久之后,风入海底,取日宫殿于须弥山边,置日道中,遍照世间,草木凋落。如是一日乃至七日,次第而出,消竭海水,大地烟起,乾坤洞然,直至...

《三藏法数》 / 552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二种护持事

一、护持佛种,佛种者,佛之种性也。谓诸佛、菩萨以大悲心绍隆佛种,令诸众生舍俗出家,剃发染衣,修行圣道,使无断绝也。 二、护持正法,正法者,即四谛等真正之法也。谓诸佛、菩萨以大悲心,护持如来正法,使一切邪魔外道,无能恼乱,令诸众生正信乐闻,弘通流布,利益无穷也...

《三藏法数》 / 134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四不可得

佛告诸比丘:世有四事不可得免,古今已来,天地成立,无免此苦。以斯四苦,佛兴于世,令诸众生,咸得脱离。(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常少不可得,谓年幼之时,发黑齿白,形貌光泽,众人瞻戴,莫不爱敬;一旦老耄,头白齿落,短气呻吟,欲使常少,不至老者,终不可得。 二...

《三藏法数》 / 252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点石

竺道生在虎丘山,对石讲涅槃经,使石点头之故事也。见[道生]条。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八十八使

使,即驱役之义。谓此见惑,能驱役一切众生流转叁界生死故也。言见惑者,以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也。凡有十种:一、身见,谓于色受想行识五阴之中,妄计为身也。二、边见,谓于身见计断计常,随执一边也。叁、见取,谓于非真胜法中,谬见涅槃,生心而取也。四、戒取,谓于非戒中,...

《三藏法数》 / 420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八变化

智度论谓為八神变。涅槃经谓為八自在。八神变者,一、能小,以变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為极小微尘也。二、能大,以变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满於极大虚空也。叁、能轻,以变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如极轻鸿毛也。四、能自在,以变化力使大小长短等转化自在也。五、能有主,以变化力自化...

《佛学大辞典》 / 308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佛子

眾生受佛戒故称佛子,以必当作佛故也。又為菩萨之通名,以其依佛之圣教而生圣道故也,又以绍继佛种使不断绝故也。又总称一切眾生,以悉具佛性故也。梵网经下曰:「眾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法华经譬喻品曰:「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光统

北齐鄴城大觉寺慧光律师,地论之宗匠也,入鄴而任国统之官。故呼為光统。见唐僧传二十一。魏朝勤那叁藏及菩提流支於洛阳各出十地论一本。光统律师自解梵本使两叁藏对於魏主宣武帝和会而合成一本十二卷。见探玄记一。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二乘异同

法华玄赞五论叁同七异,谓叁同者:一、同断烦恼障,二、同悟生空之理,叁、同得假之择灭无為。七异者:一、声闻根性钝,缘觉根性利,二、声闻依佛而出离,缘觉自觉而出离,叁、声闻藉声教,缘觉观法理,四、声闻观四諦,缘觉观十二因缘,五、声闻分四果,缘觉唯一果,六、声闻练根...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使

结与使,皆烦恼之异名。击缚心身,结成苦果,故云结。随逐眾生又驱使眾生,故云使。结有九种,使有十使。净心诫观发真钞上本曰:「结使。成论云:犹如乳母常随小儿,能繫缚生死故名為结,常随生死故名為使,即九结十使。」大乘义章五本曰:「随逐紧缚,称之為使。结集生死,目之為...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恶生王逆害

西域记六云:「初胜军王(波斯匿王)嗣位,求婚於释种,释种鄙其非类,欺以家人女,重礼而嫁之。胜军王立為正后。其產生之男為毘卢释迦王。毘卢释迦欲就舅氏受业,至此城,见新讲堂,就中憩驾。诸释闻之,逐骂曰:卑贱婢子,敢居此室。此室者,诸释所建,拟佛之居。毘卢释迦嗣位后...

《佛学大辞典》 / 659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内外不二门

十不二门之一。眾生诸佛及依报為外境,自己之心法為内境,观二境而使互融,入不二之妙,名為内外不二门。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一四句偈

四句所成之一偈文也。心地观经二曰:「劝诸眾生,开发此心,以真实法一四句偈施眾生,使向无上正等菩提,是為真实波罗蜜多。」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四等

四等者,谓诸佛如来名字言语现身说法平等不二,以显佛佛道同也。 一、字等,字即名字也。经云:若字称我为佛,彼字亦称一切诸佛,以我与彼,字无差别,是名字等。(我者,释迦如来自谓也。彼者,指一切诸佛也。谓诸佛皆称理立名,理性平等,故同名佛也。) 二、语等,语即言语...

《三藏法数》 / 783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行香本缘

贤愚经七说:「佛告阿难:过去无量阿僧祇劫,阎浮提有一大国,名波罗捺。时有一人,好修家业,意偏爱金而勤积之。因得一瓶,於其舍内掘地藏之。如是勤身,乃得七瓶悉取埋之。后遇疾终,作一毒蛇,守此金瓶。如是展转受形,经一万岁。最后受身,厌心忽生。见有一人通道,呼之曰:吾...

《佛学大辞典》 / 258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叁恶觉

一、欲觉,贪欲之知觉也。二、瞋觉,瞋恚之知觉也。叁、害觉,侵害他之知觉使瞋觉增长者。一切凡夫必具此叁恶觉。见无量寿经上。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迷倒

迷心转倒事理也。唐华严经四十九曰:「菩萨离迷倒。」有部毘奈耶四十七曰:「遂使心迷倒。」释门归敬仪上曰:「识心迷倒,叁毒常缠。」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罽饶夷

又曰羯若鞠闍Kanyākubja,所谓曲女城也。今曰克脑其Kanauj,在恒河禪那河之间。太古王城曰拘苏磨补罗Kusuma ura,在梵授王时,触仙人之怒,以其恶咒使九十九婇女一时腰曲,故有此名。续高僧传作鞬拏究拨闍。翻為耳出城。玄奘渡天时,吠奢种曷利沙伐弹那Harṣavardhana,王君临此地...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二乘

乘人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二乘有叁种。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火喻菩萨十种善法

锻炼陶镕,必假其力,起灭变化,莫测其由;至若尽群有而归一空,破诸暗而昭万象,是皆火之德也。菩萨修行,以智慧火,了妄即真,锻凡成圣,破有着而归空,照昏迷而为朗,故以火喻焉。 一、烧烦恼薪,智慧如火,烦恼如薪。菩萨以智慧观察,灭除贪嗔痴等烦恼,净尽无余;譬如大火...

《三藏法数》 / 738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冥途使

与[无常使]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饮光

迦叶之译名。自光饮蔽他微光之义。名為饮光有二义:一是祖先之姓,故名。一彼身有光明,故名。文句一下曰:「摩訶迦叶,此翻大龟氏。其先代学道,灵龟负仙图而应,从德命族,故言龟氏。真諦叁藏,翻光波,古仙人身光炎涌,能映餘光使不现,故言光波,亦云饮光。迦叶身光,亦能映物...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二教

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根本烦恼

又曰本惑,本烦恼。谓大乘百法中贪、瞋、痴、慢、疑,恶见之六大烦恼也。恶见以外,谓為五钝使。开恶见之一,则有身、边、邪、取、戒之五见,此谓為五利使。合而為十。谓之十随眠或十使。共為根本烦恼。其他為随烦恼。又五住地之中,第五之无明住地為根本烦恼。其他之四住地為枝末...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十五种无明

一根本无明,由无始之际,一念不觉,而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之诸惑烦恼者名之。二枝末无明,心心所相应而起,有贪瞋慢疑见等之烦恼者名之。叁共无明,一切结使共相造作一切之诸业者名之。四不共无明,第七识别体之相无,妄起染心障蔽无漏之圣法而恒无间断者名之。五相应无...

《佛学大辞典》 / 417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十神力

一、吐舌相。经曰:「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长舌者,不妄语之报也,故表法华经迹门之开权显实,本门之开迹显远,所说真实,不為虚妄,而出广长舌也。 二、通身毛孔放光照十方。经曰:「一切毛孔放於无量无数色光,皆悉徧照十方世界。」是表佛慧之究竟也,初於序品中,...

《佛学大辞典》 / 748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见爱

我见邪见等一切迷理之惑,谓之见,贪欲瞋恚等一切迷事之惑谓之爱。见者一切之见惑,爱者一切之修惑见(又云思惑)也。迷事之惑中,以爱着為苦之本,故标爱而该餘也。法界次第上之上曰:「若论烦恼根本,不出见爱。邪心观理,名之為见。若於假实之理,情迷而倒想邪求。随见偏理,妄...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马鸣

佛灭后六百年出世之大乘论师名。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称。梵名阿湿缚窶沙Aśvaghosa,其纪传诸说不同。 罗什译马鸣菩萨传曰:「马鸣菩萨,长老胁弟子也。本在中天竺出家為外道沙门,世智聪辩,善通论议。唱言若诸比丘能与我论义者,可打揵椎,若其不能,则不足公鸣揵...

《佛学大辞典》 / 1148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化城喻品

法华经第叁之终说化城之喻之品名也。化城者,一时化作之城郭也。其喻意以一切眾生成佛之所為宝所,到此宝所,道途悠远险恶,故恐行人疲倦退却,於途中变作一城郭,使之止息,於此处养精力,遂到宝所,佛欲使一切眾生到大乘之至极佛果,然以眾生怯弱之力,不能堪之,故先说小乘涅槃...

《佛学大辞典》 / 343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 《化城喻品》 / 本站介绍:妙法莲华经

性恶

对修恶之称。依关係而起之恶谓之修恶,本来真如理性所具之恶,谓之性恶。性具善,亦具恶,此性恶之义,天台一宗之极说,他宗未谈之法门也。天台於观音玄义发之,荆溪於止观辅行五提出此说,后至四明,对於华严宗及山外之异义,盛扩张此义。真如纯真无妄,不具恶,依无明之妄缘而背...

《佛学大辞典》 / 821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食堂安文殊像

印度之法,食堂安频头卢尊者像為上座,於此供饍。不空叁藏奏请於朝,使天下食堂中置文殊菩萨為上座。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虚堂

名智愚,虚堂其号也。就湖州道场山运菴巖而契悟,出世於嘉兴府兴圣禪寺,时宋理宗绍定二年也,宝祐六年勅领育王山叁年,景定五年有詔使住净慈。衲子云集,堂宇不能容,半居堂外。理宗崩,召师使对灵普说,两宫賚赐优渥,度宗咸淳叁年迁径山,六年,寿八十五寂。见会元续略叁上,虚...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十六知见

又云十六神我。未见正道之人,於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有我我所,计我之心歷诸缘,即有十六知见之别:一、我,於五阴等法中妄计有我我所之实,故名為我。二、眾生,於五阴等法和合中妄计有实之眾生而生,故名為眾生。叁、寿者,於五阴法中妄计有我受一期之报命有长短,故名寿者...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五大形

地大為方。一切形中四方均等之貌,有安住不动之势力。故维持诸法而使止住,是為方形。次水大為圆。圆形者,轮圆具足不住一性之形也。盖水於一切法中,形体不定,随器而為种种之形者也。故其形相為圆。次火大為叁角。叁角者,炽盛猛利之形也,其故如剑戟等,猛利能破坏一切事物,且...

《佛学大辞典》 / 337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月有十一事喻如来

一、能破暗,谓月盛满之时,清光普照,能使一切大地,悉皆明朗。犹如来种种说法,能破一切众生无明大闇也。 二、令见道非道,谓月盛满之时,普照大地,凡是路非路,令诸众生,悉皆明见。犹如来说法开示,正道邪道,人悉分别而知其可行不可行也。 叁、令见道邪正,谓月盛满之时...

《三藏法数》 / 633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誓扶习生

又曰扶习润生。台家之所谈。言於通教十地中第九之菩萨地,以誓愿扶见思之习气,受叁界之生,以度眾生也。以於十地中第七之已办地,既断见思之正使已,不能受生於叁界六道而度眾生,将以何者满利他之行?若藏教之菩萨,叁祇百劫之间,不断一毫之见思(唯制伏之),故可以之而受生,...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九十八使

谓欲界有贪嗔痴慢四种思惑,色界、无色界各有贪痴慢叁种思惑,叁界思惑,共为十使,并前见惑八十八使,合之而为九十八使也。

《三藏法数》 / 64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讥嫌戒

具曰息世讥嫌戒。谓止世人忌嫌之戒律。其事性质上為恶,谓之性重戒。其事之性质,虽不敢為恶,而世人之见,以為忌嫌之事,谓之讥嫌戒。涅槃经十一曰:「善男子!有二种戒:一者性重戒,二者息世讥嫌戒。性重戒者,谓四禁也。息世讥嫌戒者,不作贩卖等。」新译之起信论曰:「护持如...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叁有為相

经中说四有為法,又说叁有為相,叁有為相者:一生相,二住异相,叁灭相也。此中第二之住异相,俱舍论有二说:一者谓住者异之别名也,住必有异,故异相,谓之住异相,非住与异之二相。佛说生异灭之叁相者,欲於叁世迁流之相,使有情生厌畏也。生者引未来之法,使流入现在,异与灭者...

《佛学大辞典》 / 257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八字文殊法

是亦取真言字数而名之。即唵之八字也。此法為日本慈觉大师门徒最极之秘法。避天变怪异日月蚀之灾及兵阵之难之法也。其本经為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一卷(一名文殊师利菩萨八字叁昧法),经曰:「若有诸国王统师欲斗战,书此陀罗尼於顶上安置,一心常亿念,不為怨敌害。一切诸刀杖...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十境

台宗於观法,立所观之十种。一、阴境,即色受想行识之五阴也。十境以阴為初,有二义。一现前,一依经。现前者,人受一期果报之身,即是五阴。五阴之重担常自现前,是故為初观。依经者,大品般若言之,声闻依四念处而行道。五阴即四念处所观之境也。又经中多列法门,无非以五阴為首...

《佛学大辞典》 / 1090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叁分科经

叁分者,分即分限。谓诸经中皆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也。始自晋道安法师判节诸经,皆具叁分。尔后亲光论自西天传至此土,果有叁分之说。是故诸经皆以叁分而科节也。(亲光论者,谓亲光菩萨所造之论也。) 一、序分,序即序述,亦次序也。有通序、别序。通序者,谓如是我闻。一...

《三藏法数》 / 476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七种无常

楞伽经四,谓「一切外道,有七种无常非我法也。一、作捨无常,四大造色,作已而捨,以為无常。二、处坏无常,处者形处,即诸色形状,彼意四大及造色,毕竟不坏,但观形状长短等坏灭,以為无常。叁、色即无常,第二外道,见形处变坏,以為无常,今言形色即為无常。佛破其言曰是即前...

《佛学大辞典》 / 274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使

一贪欲,二瞋恚,叁无明(又云愚痴),四慢,五疑,六身见(又云我见),七边见,八邪见,九见取见,十戒取见。一切诸使中以此十使為根本,故标出為十使,又曰十烦恼,十惑,十随眠。台宗称前五者曰五钝使,后五者曰五利使。依惑性之利钝而分之也。又以见思分别小乘俱舍之义,谓前...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梵语萨婆罗奢S arśa,五境之一,身根所触有坚湿煖动等十一种。俱舍论一曰:「触者有十一:谓四大种、滑性、涩性、重性、轻性、及冷、飢、渴。」 又心所法之一。俱舍之十大地法,唯识之五徧行摄之。彼属於五境者,為所触之色法,而此為能触之心法也。使根境识叁者和合之心作用也...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二罪

一、性罪,性罪者,即杀、盗、淫、妄四种重戒,不待佛制,性是恶故,犯之,则有罪报也。 二、遮罪,遮罪者,即酒戒也,谓佛制此酒戒,意为遮止无犯,守护余戒,使不故犯,如有犯者,则获遮制之罪也。

《三藏法数》 / 85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千佛出兴异说

或以為一转轮王之千子,或以為千手观音之化出,或以為千佛各别出生,经论所说种种不同。宝积经九曰:「过去有佛,曰无量勋宝饰净王如来。其时有转轮圣王,住清净大城,名勇郡王。王有千子,第一名净意,第千子名意无量。后又生二子:一名法意,二名法念。父王及千子共诣如来所,发...

《佛学大辞典》 / 708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神识

有情之心识灵妙不可思议,故曰神识,犹言灵魂。宝积经百九曰:「譬如风吹动诸树木,发起山壁水涯,触已作声。以冷热因缘所生,是故能受,然彼风体不可得见。(中略)此神识界亦復如是,不可以色得见,亦不至色体,但以所入行作体现色。」增一阿含经七曰:「吾是神识也,吾是形体之...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西方净土

念佛之言,虽通於诸佛,然诸大乘中念佛之言,独限於西方之阿弥陀佛。其故以建念佛而使一切眾生往生佛国之誓愿者,法界诸佛中独阿弥陀一佛也。大日如来虽於九品往生阿弥陀叁摩地集陀罗尼经说九字之真言,劝九品往生。释迦佛虽於诸大乘经中说十方无量之佛,然讚佛而劝念佛往生者,独...

《佛学大辞典》 / 667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两部金刚优劣

「胎藏之普贤,金刚手之异名也,金刚名為第一内眷属之上首,故别举之。内眷属主如来内证之智印。然则金刚界之金刚亦為佛之内证智也,故知两部之金刚无优劣。问,胎藏界之外部,有天鬼畜等类,金刚界之外部,亦有二十天,此等总名金刚,此金刚两部无优劣耶?答:胎藏之金刚,為业报...

《佛学大辞典》 / 198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叁施

一、财施,持戒之人不犯他人之财物,且以己财施与他人也。二、法施,能為人说法,使开悟得道也。叁、无畏施,一切眾生皆畏死,持戒之人,无杀害之心,使眾生无所畏也。出於智度论十一。 又一、物施,即财施也。二、供养恭敬施,信心清净,恭敬礼拜等也。叁、法施,即為人说法也。...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使

又名文殊五使者,五种金刚使。即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中列位於主尊文殊菩萨左方之五童子也:一、髻设尼Keśinl,又作计设尼,继室尼。二、鄔波髻设尼U akeśini,又作乌波髻施儞,乌波髻施尼,优婆计设尼。叁、质多罗Citra,又作质怛罗。四、地慧,梵名嚩苏摩底Vasumati,又译财慧。...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叁昧耶

Samaya,叁昧耶之义甚多,时(一时佛在),会(大曾经),宗(显宗论),平等,誓愿,惊觉,除垢障也。秘藏记曰:「佛知眾生身中本来自性之理,与佛等无差别,而眾生不知己之本有本始两觉与佛等,恒覆蔽於六尘烦恼而不能显出,是故佛发悲愿,垂我拔济眾生如我之誓愿。若有眾生归依...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九十八随眠

亦名九十八使。烦恼之异名也。常随逐於人,故谓之随。其状体幽微难知,如眠性,故谓之眠。此為贪,瞋,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随眠,配於叁界五部者。即欲界见苦所断十种,见集及见灭所断七种(除身边戒),见道所断八种(除身边),并欲界修所断四种(贪瞋痴慢),合...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使

恶魔名。俱舍光记八曰:「魔罗名度使。度使,此云毁坏。」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律仪

律者法律,仪者仪则,所制之法律,以防遏过非,恶律仪以防遏善事。因而立身之仪则也。通於善恶。善律仪者,大乘义章十曰:「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义。又復内调亦為律,外应真则,目之為仪。」行事钞资持记中一之二曰:「通禁制止名律,造作有相名仪。」...

《佛学大辞典》 / 346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自性受用变化叁身

法相宗所立之叁身也。佛地论,取唯识论之名。是又开真合应之叁身也。一、自性身,即上之法身。二、受用身,此有二。唯為佛与佛之境界。他菩萨不能见闻,佛自受用法乐之佛身。名為自受用身。是大圆镜智之所变也。又使初地已上之菩萨感见之,使彼受用法乐之佛身。名為他受用身。是平...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照牌

牌上图示眾僧之座次,使各人照知之者。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音乐

作乐以供养叁宝也。法华经(方便品)偈曰:「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铜鈸。如是眾妙音,尽持以供养,皆已成佛道。」百缘经曰:「昔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诸人民,各自庄严而作妓乐,出城游戏,入城门值佛乞食,诸人见佛欢喜,礼拜,即作妓乐供养佛,发愿而去。...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大觉

佛之觉悟也。凡夫无觉悟,声闻菩萨有觉悟而不大,佛独觉悟实相,彻底尽源,故称大觉。又声闻虽自觉,而不使他觉,菩萨虽自觉亦使他觉,而觉事未满。佛自觉觉他皆圆满,故独称之為大觉。仁王经上曰:「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五眼法身大觉世尊。」心地观经一曰:「敬礼天人大觉尊。」...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国王五种可爱乐法

一、恩养苍生可爱乐法,谓国王能布德施仁,利济群生,使各遂其性,咸归治化。是以普天之下,咸被恩泽,无不爱乐也。 二、英勇具足可爱乐法,谓国王英武神授,智勇天锡,德覆万邦,威加四海。未降伏者,能降伏之;已降伏者,能摄护之。是以普天之下,畏威怀德,无不爱乐也。 叁...

《三藏法数》 / 315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杨文会

字仁山,清安徽石埭县人。生於道光丁酉十一月十六日。卒於宣统辛亥八月十七日,年七十五。生平好读奇书。凡音韵歷算天文舆地,以及黄老庄列,靡不领会。二十七岁时,曾於皖省书肆中得大乘起信论一卷。病后检阅他书,举不愜意。读起信论,乃不觉卷之不能释也。由是徧求佛经。一心学...

《佛学大辞典》 / 842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钳鎚

钳者以铁束物之谓,称铁鋏之类,鎚谓铁鎚。冶工以钳鋏赤热铁,以鎚鍜鍊之於铁床上,喻师家接得僧眾,使其器成者。大慧普觉语录鼓山宗逮条所谓:「故一味本分以钳鎚似之,后来自在打发别处,大法既明,向所受过底钳鎚,得一时受用。」碧巖录普照序所谓:「秉烹佛煆祖之钳鎚,颂出衲...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南阳

名慧忠。受六祖之心印,居南阳之白崖山党子谷,四十餘年不下山。肃宗闻其道行,上元二年,勅中使孙朝进召趣京,待以师礼,使居千福寺之西禪院。帝屡问道,颇领会。及代宗世,迎止光宅寺者十有六载,随机说法。代宗大历十年十二月寂,諡大证禪师。见传灯录五。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又云瞋恚。叁毒之一。梵曰讫罗駄Krodha,於苦与苦具憎恚,谓之瞋。使身心热恼,起诸恶业者。唯识论六曰:「云何為瞋?於苦苦具憎恚為性,(中略)瞋必令身心热恼起诸恶业。」大乘义章五本曰:「忿怒為瞋。」遗教经曰:「瞋心甚於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瞋恚。」...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六尘

尘,即染污之义。谓能染污情识,而使真性不能显发,涅槃经中称此六尘,名六大贼,以能劫夺一切善法故也。 一、色尘,谓青黄赤白之色,及男女形貌色等,是名色尘。 二、声尘,谓丝竹环佩之声,及男女歌咏声等,是名声尘。 叁、香尘,谓旃檀沉水饮食之香,及男女身分所有香等,...

《三藏法数》 / 197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钵刺婆刺拏

Pravraṇa巴Pavāraṇā,译曰随意自恣。当安居之末日,使他随意於见闻疑叁事,举发安居中自己之过罪,以為忆念懺悔云。旧译云自恣。使他恣举己愆也。寄归传二曰:「凡夏罢岁终之时,此日当名随意,即是随他於叁事之中任意举发说罪除愆之义,旧云自恣者义翻也。(中略)鉢刺婆刺拏译為...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教起十因

谓如来出现说华严经,必有因缘。故出现品云:非以一缘,非以一事,如来出现,以无量因缘而得成就,令斯教兴。故以因缘二字,各开十义,以显无尽。先彰十因,后显十缘。故云教起因缘也。 一、法应尔,法应尔者,理本当然也。谓如来出现,法应说此华严经故。所以诸佛,皆于无尽世...

《三藏法数》 / 741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文殊五使

经云与愿金刚使。大日经一曰:「左边画五种与愿金刚使。」疏五曰:「文殊五使者:一名髻设尼,二名优波髻设尼,叁名质多罗,四名地慧,五名请召。於妙吉祥左右次第列之,盖各持文殊一智也。髻设尼是髮端严义,鄔波其亚者,文殊以五髻徵表五智,故此使者亦以美髮為名,质多罗是杂色...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入重玄门

成佛果之前,更重修习无始凡夫地已来所作之事,使之一一称理也,是為入重玄门倒修凡事。其所以然者,则以等觉菩萨之元品无明难断故也。凡轮迴生死之苦,於一切眾生悉起偏执之见,存自他彼此之隔异,此我执之念更难止,虽由初地以来,地地断无明入等觉之位后,元品之无明尚存,此隔...

《佛学大辞典》 / 540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二种戒

此非据戒之项目数,乃就戒之特质而区分之也。一作持戒,二止持戒,戒之所以成立,在於防止恶行,称為止持戒者,即以戒本所列者為根本。止恶之理想在於作善,教以积极的行為者,亦名為戒,此為作持戒。如半月说戒,叁月安居之规定是也。 又一出世间戒,沙弥之十戒,比丘之具足戒也...

《佛学大辞典》 / 479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加持

梵语地瑟娓曩Adhiṣṭhāna,译言加持。加附佛力於软弱之眾生,而任持其眾生也。又佛所加之叁密力,於眾生之叁业任持也。又祈祷者,為加附佛力於信者,使信者受授其佛力,故祈祷直曰加持。演密钞一曰:「地瑟娓曩此云加持,通叁义也。或云忆念,唯意密故。」同二曰:「言加持者,加谓...

《佛学大辞典》 / 226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密教十重戒

有二说:(一)无畏叁藏禪要曰: 「一、菩提心不可退,有妨成佛故也。 二、不可捨叁宝而归依外道,是為邪法故也。 叁、不可毁谤叁宝及叁乘之教典,背佛性故也。 四、於甚深之大乘经典有不通解处,不可生疑惑,非凡夫之境故也。 五、若有眾生,已发菩提心,则不可说使退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 1046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象养盲父母

杂宝藏经二曰:「昔迦尸国王与比提醯国王战败,更以象令战,得一大白香象於山中。象曰:山有盲父母,无养者。王感其至孝,使去。后父母死,白象再来,於王告战諍之非。王听言,遣象至比提醯国讲和。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六根互用

断六根之垢惑而使之清净,则六根一一具他根之用也。涅槃经曰:「如来一根则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知法,一根现尔,餘根亦然。」是真六根互用也。法华经法师功德品说菩萨在六根清净之位,六根互用之德。法华论曰:「又六根清净者,於六根中悉能具足见色闻声辨香别味觉触知法等,诸根互...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风鼓山相击

六祖坛经之偈语。风鼓,灾风鼓动也。山相击,须弥崩倒也。因本经曰:「大叁灾时,有大黑风吹使海水两披。取日宫殿,置须弥山半,安日道中,缘此世间有二日出,河渠流竭。其后久久,大风復取第叁日出,大恒河竭。四日出,阿耨池竭。五日出,大海乾枯。六日出,天下烟起。至七日出,...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

五钝使

谓本惑十使中贪瞋痴慢疑之五使。贪瞋痴慢之四使,都為迷执於世间事物而起之惑,其性分钝者,故谓為钝使。疑使為就四諦真理而起之惑,以犹豫不决為自性,其性分亦非锐者,故类从贪等四使而為钝使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