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 条搜索结果

叁种相

一、假名相,谓世间一切事物及以众生,虽因众缘和合而有种种名字,皆无自性,虚假不实。众生迷故,于此假名,起执取相,故名假名相。 二、法相,谓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等诸法,以肉眼观故,则见是有;以慧眼观故,则见是无。众生迷故,于此等法,起执取相,故名法相。(五蕴者...

《三藏法数》 / 239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宗收教

唐贤首法藏国师为宗计不同,乃开十宗,判五教,收释一代圣教,理无不尽。故前六宗收小乘教,第七宗收始教,第八宗收顿教,第九宗收终教,第十宗收圆教。故云十宗收教也。 一、我法俱有宗,谓此宗执着有我,及计有无等法悉皆是有,是为我、法俱有宗。 二、法有我无宗,谓此宗计...

《三藏法数》 / 651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剎那

Kṣana,译言一念。时之最少者。胜鬘宝窟中末曰:「外国称剎那,此云念也。」探玄记十八曰:「剎那者,此云念顷,於弹指顷有六十剎那。」俱舍论十二曰:「极微字剎那,色名时极少。」西域记二曰:「时极短者,谓剎那也。」大藏法数曰:「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中有九百生灭。」...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百法五位

百法五位者,谓色法十一,心法有八,心所法五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总成百法,各有所属,列为五位也。 一、色位,色以质碍为义。色有十一种:即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一分色,以此十一种,皆有质碍,是名色位。(法处,是意所取之境。...

《三藏法数》 / 1693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八使

使,即驱役之义。谓此见惑,能驱役一切众生流转叁界生死故也。言见惑者,以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也。凡有十种:一、身见,谓于色受想行识五阴之中,妄计为身也。二、边见,谓于身见计断计常,随执一边也。叁、见取,谓于非真胜法中,谬见涅槃,生心而取也。四、戒取,谓于非戒中,...

《三藏法数》 / 420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八不共法品第二十一之一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而无缺漏。智者愚者。得未误失所行正法。所以者何。如来至真身行无阙。则为至真平等之觉。威神巍巍端正殊绝。威仪礼节视瞻举动。顺于等行。被服法衣手执应器。行步进止往来周旋。经行坐立猗卧出入。郡国州城大邦县邑聚落。足不蹈地。千辐相文自然轮现。柔...

《大哀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1305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1日

千手观音二十八部眾

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曰:「其尊之正面天冠上有叁重。(中略)第叁重有二十八部眾,有各各本形。一、密迹金刚士,二、乌芻君荼央俱尸,叁、魔醯那罗达,四、金毘罗陀迦毘罗,五、婆馺婆楼那,六、满善车钵真陀罗,七、萨遮摩和罗,八、鳩兰单托半祇罗,九、毕婆伽罗王,十、应德毘...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四等

四等者,谓诸佛如来名字言语现身说法平等不二,以显佛佛道同也。 一、字等,字即名字也。经云:若字称我为佛,彼字亦称一切诸佛,以我与彼,字无差别,是名字等。(我者,释迦如来自谓也。彼者,指一切诸佛也。谓诸佛皆称理立名,理性平等,故同名佛也。) 二、语等,语即言语...

《三藏法数》 / 783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八坛阿弥陀护摩

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设四十八处护摩坛,而修弥陀法也。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色界

叁界之一,谓身体与宫殿国土物质的物,总為殊妙精好,故云色界。色界四禪有十八天。参照[四禪天]条。 又十八界之一,青黄赤白等眼根所对之色境。自持体与他法差别,故名色界。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八大经

又云十八明处。四韦陀与六论八论也。四韦陀出别项。六论者:一、式叉论,明六十四种之能法。二、毘伽论,释诸无常之法。叁、柯刺波论,释诸天仙上古以来之因缘名字。四、竪底沙论,释天文地理算数等之法。五、阐陀论,释作首卢迦之法。六、尼鹿多论,释一切物立名之因缘。八论者:...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

二卷,西晋竺法护译。大宝积经第叁十八大乘方便会之异译。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富兰陀罗

Pūrandhara,帝释之一名。杂阿含经四十曰:「释提桓因,復名富兰陀罗。佛告比丘:彼释提桓因本為人时,数数行施,衣服饮食乃至灯明。以是因缘故,名富兰陀罗。」涅槃经叁十叁曰:「如帝释亦名憍尸迦,亦名富兰陀罗。」慧琳音义二十八曰:「富兰,云域。陀罗,云破。」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昆勒

又,作蜫勒,论藏名。小乘四门之一,译曰篋藏。尊者迦旃延作,明亦有亦空之理者。智度论二曰:「摩訶迦旃延佛在时解佛语作昆勒。昆勒,秦言篋藏也。乃至今行於南天竺。」同十八曰:「智者入叁种法门,观一切佛语,皆是实法不相违背。何等是叁门?一者蜫勒门,二者阿毘曇门,叁者空...

《佛学大辞典》 / 269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悉曇章

列次梵字之元始及其生字,為儿童最初之科本,是名悉曇章。悉曇者,别指摩多(母韵)体文(子韵)之四十七言。涅槃经所谓半字者是也。又总称他之生字十八章。本之而成就十八章之文字及名句等,故名悉曇,又為小学之标称而题嘉名也。演密钞六曰:「梵语悉曇,此云成就。準声明中即是...

《佛学大辞典》 / 315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中间定

又名中间叁昧,中间静虑,中间禪。大梵天王所得之禪定也。色界,无色界通有八地,每一地各有近分定与根本定。其中初禪地之近分定与根本定寻与伺之心所相应,第二禪以上,七地之近分定与根本定,则寻与伺皆不相应,而至极寂静。然其中间,唯有伺之心所相应而寻之心所不相应之禪定,...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七大

楞严经叁就地水火风空见识之七法,明周徧法界之义,周徧法界者大之义也,此七法,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故种种法法无不周徧,无不含容,此為大之实义。大小乘中虽说四大五大六大,然是各持自相,地大不能徧於水大风大,水大不能容火大,岂成大之义哉,欲显此义,故经中先就五阴,六...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四度行法

又云四度之加行。一十八道之行法,二胎藏界之行法,叁金刚界之行法,四护摩之行法,是密教一般之行法也。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最后身菩萨

又名最后生,最后有,或后身菩萨。即住於生死身最后之生之菩萨也。俱舍论十八曰:「住最后有,名最后生。」俱舍光记十八释之曰:「即是王宫所生身。」又瑜伽论略纂十一曰:「最后身,谓已生欲界,即於此身成道。此身為生死身最后有,故名最后身。」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八泥犁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说十八地狱之受苦及寿命之长远。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 《佛说十八泥犁经》

十八不共法品第二十一之余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无若干想亦无众念而令其心迷惑忘也。所以如来无若干想。如虚空土不可穷尽。不察众生而各各异。用其本净无若干故。察于诸佛无若干种。用其法界不可破坏。慧平等故。亦于诸法无差别想。用无欲故。如来不坏奉禁戒者。偏爱顺念。亦不毁呰于犯戒者。睹修道者不...

《大哀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5169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1日

频婆娑罗王梦叠裂杖折

频婆娑罗王梦一[(畾/(冗-几+互))毛]裂為十八片,一金杖折為十八段,怖而问佛。佛以為灭后十八部分派之兆。见金杖条。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百八烦恼

与[百八结业]同。又,五十校计经对於眼根之好色中有阴果,有集因,对於恶色中,有阴有集,对於平平色中,有阴有集。一根有六。六根合為叁十六,配之於心意识之叁世而有百八,是為百八烦恼,经中就五十法一一举此百八烦恼。智度论七曰:「烦恼名一切结使,结有九,使有七,合為九十...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阎罗

俗传地管狱之神曰阎罗。其说有二。或以為十王之一。群书拾唾曰:「释氏所谓十王者,五曰阎罗。」或以為位在十八王上。戒庵漫笔曰:「佛言琰魔罗,盖主捺落迦者。阎罗即琰魔罗之异译。餘十八王,见於阿含等经。名皆梵语,王主一狱,乃阎罗僚属。」按梵语阎罗,其义為双王。佛经云:...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四禪定

略云四禪,新云四静虑。修此四禪定生於色界之四禪天也。此四禪内道外道共修之,在因者超欲界之惑网,在果者生於色界,且為生诸功德之依地根本,故曰本禪。 (一)初禪,初禪之前行,有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定。其正禪具八触十功德。 其先行者安坐端身摄心,故气息调和,觉此...

《佛学大辞典》 / 1048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风铃

十八祖伽耶舍多,就十七祖僧伽难提出家,他时闻殿前铜铃风吹声,难提迦耶问曰:铃鸣耶?风鸣耶?伽耶答曰:非风,非铃,我心鸣耳。见传灯录二僧伽难提章。此事与六祖之风幡同意。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八会指归

金刚顶瑜伽经十八会指归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八宿经

舍头諫太子二十八宿经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九解脱道

叁界有九地,九地一一有见惑修惑,其修惑每一地分九品,以先断麤大而次第断微细者為法。而断一品之修惑每有无间道解脱道之二节,正断惑之位,谓之无间道,既断惑已,而得解脱之位,谓之解脱道。因之而对於修惑每一地有九无间九解脱之十八节(又云十八心),见大藏法数五十。参照[...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八随眠

前十随眠分见道所断与修道所断之二,其见道所断之分,配属於叁界之四諦而分八十八,修道所断之分,配属於叁界而分十,因得九十八之数。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释迦或设枳也(Śakya)之略称。佛世尊之姓也,佛法始来汉土,僧犹称俗姓,或称竺,或弟子多呼师之姓。如支遁本姓关,学於支谦,故為支。帛道猷本姓冯,学於帛尸梨蜜多,故為帛(避暑录话下)。晋道安始云:佛以释迦為氏,今為佛子者,宜从佛之氏,即姓释。及后阿含经渡来,经说果...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见道

叁道之一。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諦理之位也。道者道路之义,学人进取之道路也。积叁贤四善根之加行而生於世第一法无间之无漏真智也。又大乘之菩萨於初僧祇之终,终四善根之加行,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智二障,谓之见道。於其时之无漏智,小乘俱舍宗有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一苦法智忍,...

《佛学大辞典》 / 917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阿修罗说五念处叁十八

世界初成时,住须弥顶亦有宫殿,后光音天下,如是展转至第五天,修罗瞋,便避之,无所住,遂下生於地,又嫉佛之说法,佛為诸天说四念处,修罗则说五念,佛说叁十七品,则说叁十八品,常為曲心所覆。见止观二之二。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裂裳

频毘娑罗王梦见一[(畾/(冗-几+互))毛]裂成十八片,一金杖折成十八段。以為佛灭后小乘分派之兆。见金杖条。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数珠颗数

数珠功德经曰:「其数珠者要当须满一百八颗,如其难得。或為五十四颗,或二十七,或十四颗,亦皆得用。」陀罗尼集经二曰:「其数皆满一百八珠,或五十四,或四十二,或二十一,亦得中用。」金刚顶瑜伽念诵经曰:「念珠,分别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為上,一百八珠為最...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头陀十八

头陀所使用之十八种道具。即杨枝,澡豆,叁衣,瓶,鉢,坐具,锡杖,香炉,奩,漉水囊,手巾,刀子,火燧,镊子,绳床,经律,佛像,菩萨像之称。律中之十叁资具。為比丘用物,与此有别。為后世之修行者制之。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请车輅印

十八契印之一。见[十八道]条。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八性品第三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善知十八性。菩萨摩诃萨方便正观十八性。作是念。眼性眼性中不可得。是眼性无我无我所。无常无坚自性空故。眼性中眼性不可得故。眼性虚妄无所有。从忆想分别起。眼性无有决定相。虚空性是眼性。譬如虚空无决定相。无根本故眼性亦如是。无决定相亦无根本故。何...

《持世经》 /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 3598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21日

甄迦罗

Kamkara,数量名。法华经药王品曰:「甄迦罗,频婆罗Bimbara,阿閦婆Akṣobhya等偈。」俱舍论十二列五十二数,其中第十六曰:「矜羯罗。」玄应音义六曰:「甄迦罗,或云恒迦罗,此当千万亿。」法华玄赞十曰:「甄迦罗等者,俱舍论第十二卷,说数六十,妄失餘八。以十渐积至第十六名...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慧思

台宗二祖南岳慧思尊者,姓李氏。武津人。心爱法华,借本入塚,对经涕泣。梦普贤菩萨摩顶而去。所摩顶上,隐起肉髻。年十五,出家,文师授以心观之诀,豁然大悟,得法华叁昧。乃结庵大苏山。时齐运将倾,思避其难。遂卓锡南岳。灵瑞重沓,有诸天童以為侍卫。将顺世,大集门人说法,...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大乘百法

百法束为五门:谓色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有一,不相应行法二十有四,无为法六,共成一百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法,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706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叁热

龙种有叁种之热恼,又云叁患。长阿含经十八曰:「佛言:何故名為阿耨达?其义云何?此阎浮提所有龙王尽有叁患:一者诸龙皆被热风热沙着身烧其皮肉,及烧骨髓,以為苦恼,唯阿耨达龙无有此患。二者举阎浮所有龙宫,恶风暴起吹其宫内失宝饰衣,龙身自现,以為苦恼,唯阿耨达龙王无如...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钵婆叮

龙王名。译曰忍龙。见正法念经十八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定鐘

初更五点后,经少时,鸣鐘十八下,名之為定鐘。又名十八鐘。正当亥时。其后少时,打二更。凡坐禪至定鐘而止,眾便出僧堂,若更欲坐禪,则报言定鐘坐禪,乃再入堂。定鐘之后锁前门,眾皆自后门出入。今俗所谓初夜之鐘者,正是定鐘也。见象器笺十八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金刚顶经瑜伽十八会指归

金刚顶经。瑜伽有十万偈十八会。初会名一切如来真实摄教王。有四大品。一名金刚界。二名降三世。三名遍调伏。四名一切义成就。表四智印。于初品中有六曼茶罗。所谓金刚界大曼茶罗。并说毗卢遮那佛受用身。以五相现成等正觉(五相者所谓通达本心修菩提心成金刚心证金刚身佛身圆满此...

《金刚顶经瑜伽十八会指归》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4102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2日

小乘十八不共法

佛之十力,四无畏,叁念住,大悲,合而為十八。俱舍论廿七曰:「成佛尽智位修不共佛法,有十八种。(中略)佛十力,四无畏,叁念住,及大悲,如是合名為十八不共法。唯於诸佛尽智时修,餘圣所无,故名不共。」无量寿经下曰:「十力无畏不共法声。」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八使

谓欲界有贪嗔痴慢四种思惑,色界、无色界各有贪痴慢叁种思惑,叁界思惑,共为十使,并前见惑八十八使,合之而为九十八使也。

《三藏法数》 / 64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减劫

於住劫之中由人寿无量岁每百年减一岁,至人寿十岁,為第一之减劫,由是每百年增一岁,至人寿八万岁,更下至十岁為第二之减劫。如此一上一下,终第十九之减劫,更增至人寿八万岁,為第二十之增劫,至住劫而终。即第一止於减数,第二十止於增数,中间有十八回之增减。是曰住劫之二十...

《佛学大辞典》 / 299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百八烦恼

昏烦之法,恼乱心神,故名烦恼。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各有好、恶、平叁种不同,则成十八烦恼。又六根对六尘,好、恶、平叁种,起苦受、乐受、不若不乐受、复成十八烦恼,共成叁十六种。更约过去、未来、现在叁世,各有叁十六种,总成一百八烦恼也。(好、恶...

《三藏法数》 / 184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斋日佛

配於此十斋日之佛菩萨,谓之十斋佛:一日定光佛,八日药师如来,十四日普贤菩萨,十五日阿弥陀如来,十八日观音菩萨,二十叁日势至菩萨,二十四日地藏菩萨,二十八日毘卢遮那佛,二十九日药王菩萨,叁十日释迦如来也。但此配法出拾芥抄,无经论之明据,或由五祖戒禪师配叁十佛於叁...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被甲护身

又曰护身叁昧耶。十八道之一。於真言念诵法,為欲行者之身,被金刚甲冑,防护邪神恶魔之怨害时所结之印契也。因而又曰甲冑印。十八契印曰:「由结此印及诵真言加持,即成被金刚甲冑。所有毘那夜迦及诸天魔作障碍者,退散驰走,悉见行者光明被身威德自在,若居山林及在险难皆悉无畏...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九结

结缚眾生使不出生死之烦恼,有九种也。一爱,二恚,叁慢,四无明,五见,六取,七疑,八嫉,九慳是也。即於六随眠加取嫉慳叁者。六随眠為根本烦恼,繫缚之义强,故特立為结。但五见之中,唯身边邪叁者,立為见结,又四取之中,唯见戒二取,立為取结者,有二义:一、叁见之体十八事...

《佛学大辞典》 / 312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优陀罗经

说优陀罗罗摩子不知痈本。虽生於非想天,而还堕於狸中。身為痈,爱為痈本。摄於中阿含经二十八。见[鬱头蓝弗]条。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频婆娑罗王梦[(畾/(冗-几+互))*毛]裂杖折

频婆娑罗王梦一[(畾/(冗-几+互))毛]裂為十八片,一金杖折為十八段,怖而问佛。佛以為灭后十八部分派之兆。见金杖条。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西方净土

念佛之言,虽通於诸佛,然诸大乘中念佛之言,独限於西方之阿弥陀佛。其故以建念佛而使一切眾生往生佛国之誓愿者,法界诸佛中独阿弥陀一佛也。大日如来虽於九品往生阿弥陀叁摩地集陀罗尼经说九字之真言,劝九品往生。释迦佛虽於诸大乘经中说十方无量之佛,然讚佛而劝念佛往生者,独...

《佛学大辞典》 / 667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顺分

顺為顺益之义,分為部分之义。顺益其所顺法之部分名為顺分。此有叁种:一顺福分,為感世间可爱之果之有漏善根。五戒十善等法是也。二顺解脱分,解脱為涅槃。為定能感涅槃果之有漏善根。此善生巳,则使彼有情名為身中有涅槃之法,若闻说生死有过,诸法无我,涅槃有德,身之毛竪,悲...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盐牟那

Yamunā,又作蓝牟尼那,摇尤那。恒河之支流,至鉢逻耶伽Allahabad而合於本流。翻梵语九曰:「蓝牟尼那,应云盐牟那,亦云摇尤那,译曰缚也。」大智度论第二十八卷曰:「河名也。」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献閼伽香水印

十八契印之一。两手捧閼伽器也。见十八契印轨。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金刚部叁昧耶

十八契印之一。见[十八道]条。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八使者

胜军不动明王,為守护持法行者,於其左右,各现二十四诸鬼王之身。见胜军不动明王四十八使者秘密成愿仪轨。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八随眠

亦名九十八使。烦恼之异名也。常随逐於人,故谓之随。其状体幽微难知,如眠性,故谓之眠。此為贪,瞋,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随眠,配於叁界五部者。即欲界见苦所断十种,见集及见灭所断七种(除身边戒),见道所断八种(除身边),并欲界修所断四种(贪瞋痴慢),合...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五十叁知识

华严经入法界品之末会善财童子先於福城之东庄严幢娑罗林中,闻文殊说法,依其指导次第南行值诸知识而闻说法。其知识之数,旧华严列四十四人,合文殊為四十五人,新华严加后之知识九人,而列五十四人,加文殊则总為五十五人。今举南询之智识,故除文殊,又,第五十番知识德生童子与...

《佛学大辞典》 / 1581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佛四无畏

智度论四十八明佛之四无畏。法界次第下依智度论释之:一一切智无所畏,谓世尊於大眾中师子吼,我為一切正智之人,无些怖心也。二漏尽无所畏,谓世尊於大眾中师子吼,我断尽一切烦恼,无些怖心也。叁说障道无所畏,谓世尊於大眾中师子吼,障害佛道之法无些怖心也。四说尽苦道无所畏...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五十叁智识

华严经入法界品之末会善财童子先於福城之东庄严幢娑罗林中,闻文殊说法,依其指导次第南行值诸知识而闻说法。其知识之数,旧华严列四十四人,合文殊為四十五人,新华严加后之知识九人,而列五十四人,加文殊则总為五十五人。今举南询之智识,故除文殊,又,第五十番知识德生童子与...

《佛学大辞典》 / 1590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六种震动

大地震动,有叁种之六动: (一)為动六时也。长阿含经二曰:「一佛入胎时,二出胎时,叁成道时,四转法轮时,五由天魔劝请将捨性命时,六入涅槃时。」涅槃经二曰:「菩萨初从兜率天下阎浮提时名大地动,从初生出家成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转於法轮及般涅槃名大地动。」天台嘉祥慈恩...

《佛学大辞典》 / 726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八种品第五

佛告持人。何谓菩萨晓了诸种。若能分别十八诸种。而顺思惟识别于观。眼种本末则无眼界。悉空无我我所。入不久存。眼种虚无则曰自然。用眼自然故曰不真。因迷惑思想而合成。眼无所成不得识行为虚空形。犹如虚空悉无所成。悉无所有亦无处所。眼无内外亦无中间。欺诈之业无有真实不可...

《持人菩萨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1790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9日

四大部经

禪林以华严,涅槃,宝积,般若四经為四大部经。勅修清规祈祷曰:「或看藏经,或四大部经,或叁日五日七日,随时而行。」佛祖统纪四十八曰:「凭楫问道於果佛日,顿悟心旨,南渡之后,所在经藏残闕,楫以奉资造大藏经四十八所,小藏四大部者亦如其数。」,「世以华严涅槃宝积珠林為...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护身结界十八

十八道中之护身法与结界法。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二福田

一学人田,小乘见道位已后,修学圣道之圣者也。是有十八人:一信行,二法行,叁信解,四见到,五身证,六家家,七一种,八向须陀洹,九得须陀洹,十向斯陀洹,十一得斯陀洹,十二向阿那含,十叁得阿那含,十四中般涅槃,十五生般涅槃,十六行般涅槃,十七无行般涅槃,十八上流色究...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八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四十八愿中此名王本愿,眾生念佛得往生於净土者唯依此愿,因此名為念佛往生之愿。教行信证叁本曰:「斯心即是出於念佛往生之愿,...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究究罗部

又曰拘拘罗部。译曰鸡胤部。小乘十八部宗之一。四分律开宗记一本曰:「拘拘罗部,此云鸡胤部,准鸡名亦应言究究罗部鳩鳩吒部。此是鸡声,从声為名。宗轮论名鸡胤部,十八部论名窟居部,部执论名灰山住部。」叁论玄义曰:「此山有石,堪作灰。此部住彼山中修道,故以為名。」梵Kauk...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八十种好

又曰八十随形好,更细别叁十二相為八十种之好也。随形好者随叁十二形相之好也。 一无见顶相,佛顶上之内鬘,仰之则愈高,遂不见其顶上;二鼻高不现孔;叁眉如初月;四耳轮垂埵;五身坚实如那罗延;六骨际如鉤锁;七身一时迴旋如象王;八行时足去地四寸而现印文;九爪如赤铜色,薄...

《佛学大辞典》 / 684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佛具十身

於前十身中第七如来身上而立十身也,此十身经中叁处说之,而名字稍异。旧经二十六曰:「菩提身,愿身,化身,住持身,相好庄严身,势力身,如意身,福德身,智身,法身。」同叁十七曰:「正觉佛,愿佛,业报佛,住持佛,化佛,法界佛,心佛,叁昧佛,性佛,如意佛。」同四十二曰:...

《佛学大辞典》 / 539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大乘十八不共法

智度论二十六曰:「一身无失;二口无失;叁念无失;四无异想,於一切眾生平等而无异想也;五无不定心,行住坐卧不离禪定也;六无不知已捨,佛照了一切法捨离之,而不执着也;七欲无减,欲度诸眾生而心无厌足也;八精进无减;九念无减;十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十二解脱智见无减;...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阎王

又作燄王。阎魔王也。秘藏宝钥中曰:「释帝诵之,摧修罗之军。阎王跪之,礼受持之人。」法苑珠林曰:「阎罗王者,昔為沙毘国王。常与维陀如生王战,兵力不敌。因立誓愿為地狱主,臣佐十八人,悉忿懟,同誓曰:后当奉助,治此罪人。十八人即主领十八地狱也。」阎罗王五天使者经曰:...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八念

智度论二十一谓「佛弟子於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之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作恶魔种种之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是故如来為说八念法,若存此心,恐怖即除。一、念佛,念佛神德无量拔苦与乐也。二、念法,念法力广大能灭烦恼也。叁、念僧,念僧為佛弟子具足五分法身為...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八

四禪定之十八种功德法也。见[四禪定]条。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卢醯多迦

Rohitaka,译曰赤色。西域记叁曰:「卢醯呾迦窣堵婆,唐言赤。」正法念经十八曰:「卢醯多龙王,魏言赤龙。」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六十心

大日经住心品大日如来分别瑜伽行者之心相,答金刚手菩萨之问。谓一贪心,随顺染法也。二无贪心,随顺无染法也。叁瞋心,随顺怒法也。四慈心,随顺慈法修行也。五痴心,不观法之是非善恶,遇便信受也。六智心,顺修殊胜增上法也。七决定心,尊教命如说修行也。八疑心,随所闻常生不...

《佛学大辞典》 / 886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摩訶迦叶

Mahākāśya a,具曰摩訶迦叶波。摩訶译曰大。迦叶波译曰龟或饮光。婆罗门种之一姓。名毕波罗Pi ala,彼父母祷於毕波罗树神而生,故名毕波罗。為大富长者之子,能捨大财与大姓,修头陀之大行,為大人所识,故标大之名。以别於十力,优楼频罗等之迦叶姓。法华光宅疏一曰:「摩訶...

《佛学大辞典》 / 412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八契印

从师获灌顶。既蒙印可已不久当成就。弟子具此相方可为传授此。即如意宝。能成就诸事业。如经说处所。山间及流水清净阿兰若随乐之涧谷。离诸厄怖难。随力严供具。行人面于本方拜礼本尊。次礼余方佛。以五轮着地。如教之敬礼。双膝长跪已。合掌虚心住诚心。尽说陈三业一切罪。 我...

十八契印》 / 2028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12日

十八大仙

一頞瑟吒迦大仙,二婆莫迦大仙,叁婆摩提婆大仙,四摩唎支大仙,五鉢利拏摩大仙,六末建提也大仙,七安隐知识大仙,八婆斯瑟佗大仙,九跋弥迦大仙,十迦摄波大仙, 十一老迦摄波大仙,十二毗栗咎大仙,十叁鸯祇罗大仙,十四鸯祇洛迦大仙,十五鸯祇刺四大仙,十六有相分大仙,十七...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四律五论

四律者:一、十诵律Sarvāstivāda-vinaya,六十一卷,后秦弗若多罗译。是五部中之萨婆多部也。二、四分律Dharmagu ta-vinaya,六十卷,姚秦佛陀耶舍译,是五部中之曇无德部也。叁、僧祇律Sāṅghika-vinaya,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等译。本名摩訶僧祇律Mahāsāṅgha,是根本窟内之...

《佛学大辞典》 / 575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莲华部叁昧耶印

见[十八道]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斋板

库司有大板,斋时打之者。见象器笺十八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叁六独法

佛独具之十八不共法也。此十八之功德,不共通於二乘之人,故不共法亦谓之独法。寄归传曰:「获十八独法号天人师。」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极七返

又作极七有,极七生。预流之圣者,不断修惑者。於欲界之人与天,七返往来受生中,必圣道成就,证罗汉果,故谓之极七返。此七往来中,於人中有七度之中有,七度之生有,於天中有七度之中有,七度之生有。合有二十八生,而七之数同,故略云极七生。犹言七处善,七叶树。但云二十八生...

《佛学大辞典》 / 522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阿毘曇门

阿毘曇者,梵语,译言无比法等。即发智六足等小乘之诸论也。以之為宗通入涅槃谓之门。当於小乘二十部中之萨婆多部。智度论十八於佛法明蜫勒门阿毘曇门空门之叁门,其中曰:「阿毘曇门,或佛自诸法义,或佛自说诸法名,诸弟子种种集述解其义。」又智度论二曰:「阿毘曇叁种:一者阿...

《佛学大辞典》 / 289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悉曇十八

以摩多体文四十七言(又四十九言),為本而生之文字有十八章,载於悉曇字记。寄归传四曰:「本有四十九字,共相乘转成一十八章。总有一万餘字,合叁百餘颂。」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怀胎死四

谓调达比丘,染着世利,于阿难所求学神通,能于虚空作十八变,涌没自由。时阿阇世王太子,见其神变,日给五百釜食,随时供养。于是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勿学调达,贪着供养,自陷于罪,亦陷他人。遂说偈喻云:芭蕉以实死,竹芦实亦然,駏驉坐妊死,士以贪自丧。(梵语调达,华言天...

《三藏法数》 / 282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叁科

论云:若迷心不迷色,则合色开心,数为五蕴;若迷色不迷心,则合心开色,数为十二入;若心色俱迷,则心色各开,数为十八界。如此开合说者,为令众生于所迷处,委细而观,故有叁科不同焉。 一、五蕴(亦名五阴。)蕴,积聚也。谓积聚色受想行识五法以成身也。如来为迷心偏重者,...

《三藏法数》 / 367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八部般若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佛于第四时中所说之经既多,法亦不一,故有八部之名焉。 一、大品般若,谓佛演说五蕴、十二入、十八界、叁十七道品等法,皆从六波罗蜜生。其般若波罗蜜最大、最胜、最为第一,余之五度,若无般若导达,则不得名为波罗蜜也。以其卷帙多故,是名大品般若。(...

《三藏法数》 / 885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佛道

梵语菩提,新译曰觉,旧翻曰道。道者通之义,佛智圆通无壅,故名之為道。道有叁种:一声闻之所得,二缘觉之所得,叁佛之所得。今為佛所得之无上菩提,故云佛道。法华经序品曰:「恆沙菩萨,种种因缘,而求佛道。」同方便品曰:「是诸世尊,皆说一乘法,化无量眾生,令入於佛道。」...

《佛学大辞典》 / 252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白莲社十八

白莲社中,緇白之翘楚有十八人,称十八贤:一东林慧远法师,二西林慧永法师,叁慧持法师,四道生法师,五曇顺法师,六僧叡法师,七曇恒法师,八道昺法师,九曇詵法师,十道敬法师,十一觉明法师,十二佛驮跋陀叁藏,十叁刘程之,十四张野,十五周续之,十六张詮,十七宗炳,十八雷...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烦恼障

二障之一。对於所知障而言。百二十八之根本烦恼及随烦恼,恼乱有情之身心,能障涅槃,故名為烦恼障。佛地论七曰:「恼乱身心,令不寂静,名烦恼障。」唯识论九曰:「烦恼障者,谓执徧计所执实我,萨迦耶见而為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烦恼,及彼等流诸随烦恼,此皆扰恼有情身心,能障涅...

《佛学大辞典》 / 240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见惑品数

小乘俱舍立八十八,大乘唯识立百十二。八十八者於一切烦恼中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禁戒取见之十惑,名為本惑,餘悉名随惑。此中小乘贪瞋痴慢之四,通於见修二断,疑与五见者,唯见断也。此见断之十惑,就所迷之諦理而差别為八十八使也。又大乘贪、瞋、痴...

《佛学大辞典》 / 999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八地狱

一、光就居,人居此中相见即欲斗,泥犁中无兵,而自有兵相杀伤,无步数,又不死,其人长大,且以人间叁千七百五十岁為一日,叁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年,经一万岁,即人间百叁十五亿岁也。二、居虚倅略,此中一苦当前二十,其人入火中赤身出而相斗,以人间七千五百岁為一日,其寿...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内明

五明之一。内者佛法之内教也。明佛所说五乘之妙理,谓之内明。瑜伽论叁十八曰:「诸佛语言名内明论。」智度论曰:「内明,究畅五乘因果妙理。」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普贤菩萨劝发品

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二十八品之名。法华之终,普贤菩萨由东方来,於末世之行者劝发法华也。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 《普贤菩萨劝发品》 / 本站介绍:妙法莲华经

业田

业能生苦乐之果,故譬之於田。华严经叁十八曰:「业田爱润无明覆。」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净土叁十益

卢山莲宗宝鑑九谓天台智者净土群疑论云列净土之叁十益:一往生佛土益,二得大法乐益,叁亲近诸佛益,四游歷十方供佛益,五亲闻佛说益,六福慧资粮疾得圆满益,七速证菩提益,八诸天人等同集一会益,九无退转益,十无量行愿增进益,十一鸚鵡舍利宣扬法音益,十二风树乐响益,十叁摩...

《佛学大辞典》 / 257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叁科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叁门,旧译曰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叁门皆為欲破凡夫实我之执而施设。為凡夫之迷执有偏颇,迷於心偏重者,合色而為一,开心而為四,立五蕴。色蕴之一,色也,后之受想行识,心之差别也。次為迷於色偏重者开色而為十,合心而為二,立十二处。五根五境之十处,色也。...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法身偈

佛有生身法身二种,故舍利亦有二种,八石四斗之遗骨,生身之舍利也。所说之妙法,法身之舍利也。故谓之法身舍利偈,又云法颂舍利,略曰法身偈。说四諦中苦集灭叁諦之偈颂也。而常约於其说苦諦之诸法从缘生一句,称為缘生偈,又曰缘起偈,智度论十八引[虫毘]勒论中所说曰:「佛於四...

《佛学大辞典》 / 554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入圣

断惑证理之人曰圣。入圣者入於圣位也。俱舍论十八曰:「入圣得果,离染漏尽。」往生十因曰:「叁乘行人入圣之方便。」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八圆净

又名,十八圆满,是报身佛之依持圆净也。一色相圆净,光明徧照无明世界,色相周徧也。二形貌圆净,妙饰界处各各形貌殊胜也。叁量圆净,大城无边不可量也。四处圆净,出过叁界所行处也。五因圆净,世出世之善根自功德而生也。六果圆净,清净自在唯识之相也。七主圆净,如来所镇,恆...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八契印

十八道之印契也。见[十八道]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重誓

又云重愿。谓法藏菩萨前立四十八愿,后更立叁誓也。又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七愿誓名号叁誓中重誓名声超十方,故云重誓。礼讚曰:「当知本誓重愿不虚。」正信偈曰:「重誓名声闻十方。」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超世愿

阿弥陀如来之誓愿也。世者普通之意。超者卓出之意,為卓越叁世诸佛誓愿之大悲本愿,故称超世愿。指普通四十八愿而云,或特名摄身(摄法身也,第十二、十叁、十七之叁愿),摄土(即摄净土也,第叁十一与叁十二愿)之五愿。无量寿经曰:「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同註曰:「超世...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底彦多

又作丁岸哆Tiṅanta,即Tin+anta,梵语文法二声之一。示动词之变化者,有十八转。彦多者后之义,底字為置於后之声。是以动词中第叁人称单数之语尾名,為动词语尾一般之名目也。唯识枢要上本曰:「底彦多声有十八囀,辨此声中底字居后,彦多是后义,则是底字居后声也。」寄归传四曰...

《佛学大辞典》 / 350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八宿

此為区划日月之运行以平常目见之群星為标据,而為天之分野者。其数所以举二十八者,似划白月一日至黑月终之分野為一日一宿者。今记宿之名目及其分配,如次表。法苑珠林四引大集经云:「布置诸宿曜辰,摄护国土,养育眾生。」此所以以一一之星视為神化而祈其吉凶也。然其本来之意味...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八

日本之佛教,有十八宗。叁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俱舍宗,成实宗,天台宗,真言宗,融通念佛宗,净土宗,真宗,日莲宗,时宗与临济宗,曹洞宗,黄檗宗,加普化宗及修验宗為十八宗。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解脱

梵曰木底Multi木叉。Mokṣa译曰解脱。离缚而得自在之义。解惑业之繫缚,脱叁界之苦果也。注维摩经一曰:「肇曰:纵任无碍,尘累不能拘,解脱也。」唯识述记一本曰:「解谓离缚,脱谓自在。」华严大疏五曰:「言解脱者,谓作用自在。」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

《佛学大辞典》 / 482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禪那

译曰思惟修。新译曰静虑。与[禪定]同。心定一境而审為思虑者。是為色界所属之心德,不具欲界之心,离欲界之烦恼,乃可得之。思惟修者,為寄於因之名,一心思惟研修為因,乃得此定心,故名為思惟修,静虑者就当体而名之,其禪那之体為寂静而亦具审虑之用,故曰静虑。静即定,虑即慧...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二因

一、生因,本具法性之理则能发生一切善法,如穀麦等种,能生萌芽是也。二、了因,以智慧照了法性之理,如灯照物了了可见是也。见涅槃经二十八。 又一、能生因,第八识能生起眼等之诸识,又為一切善恶之因,如穀麦等种為发生萌芽之因是也。二、方便因,眼等之诸识能為方便,引发第...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八不共品第十七

佛告喜王菩萨。何谓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事有十八。何谓无毁灭度无极有六事。应时开导具足德行令无缺失。是曰布施。若除伴党不偏所为为无有失。是曰持戒。所说至要言无有失身口心寂。是曰忍辱。应其果报不违本旨。从始发意至道无二。是曰精进。从其誓愿各使得所不违本要。是曰一心。...

《贤劫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2348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3日

五十二眾

涅槃会上五十二类之眾生也。佛将於双林树下入灭,见放光而自四方来集者,中有数多异类之眾生。经文虽无五十二之数字,而章安之涅槃经疏科经文数五十二眾。 无量诸大比丘一,六十亿比丘尼二,十地菩萨比丘尼叁,一恒沙菩萨四,二恒沙优婆塞五,叁恒沙优婆夷六,四恒沙诸离车七,五...

《佛学大辞典》 / 595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蜜利车

Mleccha,又作弥离车,弥戾车。胡种之称。译曰垢浊种。续高僧传四(玄奘传)曰:「迦果斯地北,民杂胡戎,制服威仪,不参大夏,名為边国蜜利车类。唐言译之垢浊种也。」玄应音义十八曰:「弥离车或作弥戾车,皆讹,正言蔑戾车也。」华严疏钞十四曰:「蔑戾车者,叁藏云恶中恶,亦...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解脱门

谓空,无相,无愿,叁种之禪定也。此叁者為涅槃之门户,故名。俱舍论二十八曰:「於中无漏者名叁解脱门,能為涅槃為入门故。」大乘义章二曰:「涅槃果德绝缚名脱,空无相等与脱為门,名解脱门。」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八

罗汉入定之时现十八种之神变。见[罗汉]条。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行在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四力。何等为四力?一者意力,二者精进力,三者不犯力,四者守力。意力为何等?若有比丘知善恶浊如至诚知,亦知犯亦知不犯,亦知可行亦知不可行,亦知非亦知增,亦知白亦知黑,亦知从得浊如谛知,是名为意力。精进...

《杂阿含经》 / 283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2日

金刚顶瑜伽经十八会指归

一卷,唐不空译。说梵本十万偈十八会之大要。常称曰十八会指归。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太子明星二十八宿经

舍头諫太子二十八宿经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本迹二门

诸家释法华经无不大判之以本地门垂迹门之二门,一经二十八品中,前十四品為迹门之序正流通,后十四品為本门之序正流通。迹门之法华,谓释迦如来成道后至法华会座之间四十餘年诸经之说法,叁乘法為方便,一乘法為真实(方便品之正说),所说之教理上开权显实也,本门之法华,谓释迦...

《佛学大辞典》 / 353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开元释教录

二十卷,唐智昇撰。以叁藏经论编為目录。不分门目,但以译人时代為先后。起汉明帝永平十年丁卯,迄开元十八年庚午,凡六百六十四载,中间传经緇素总一百七十六人,所出大小二乘,叁藏圣教,及圣贤集传,併及失译总二千二百七十八部,合七千四十六卷,分為二录:一曰总括群经录。皆...

《佛学大辞典》 / 288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阿弥陀成道因果

密教之阿弥陀,為大日如来五智之妙观察智所现,是於大日成道之外,不说阿弥陀成道之因果,说之者仅显教之大乘而已。大乘教中说弥陀之成道者总有四处。 其一者法华经化城喻品谓叁千尘点劫之昔,有佛名大通智胜。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长名智积。闻父成佛,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

《佛学大辞典》 / 1234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八

毘伽罗论等之十八也。见[十八大经]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西天二十八

天台於天竺定二十四祖之付法,禪家立二十八祖之传灯。见[二十八祖]条。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九徧知

见修无学之叁道中,特於见修道所断烦恼等之断,建立九种之区别也。盖徧知為於四諦之境周徧知之之意。虽以智為其性,然今非称智為徧知。乃以因此徧知而断烦恼之故,於果附以因之名,名断為徧知。所谓断徧知是也。 俱舍论光记二十一云:「断徧知,谓诸断择灭為体。徧知是智,即是断...

《佛学大辞典》 / 1094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真假八愿

弥陀四十八愿中,有真实之愿与方便之愿。十一、十二、十叁、十七、十八、二十二之六愿為真,十九、二十之二愿為假。合成八愿。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不捨誓约

谓阿弥陀佛誓愿之约束。弥陀第十八愿,以念佛往生為誓,言「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即谓以他力摄取信心念佛者不捨之誓,故称曰不捨之誓约。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小乘二部

小乘之分派,诸说不定,今记其梗概,有二部四部五部十八部二十部之五种。但四部五部為以戒律為本之异说,二部,十八部等则正為宗义之分派也。二部即上座部大眾部。此有二种:一為结集之异同,非宗义之别称。佛灭度之年,夏安居中於窟内与窟外两处结集叁藏。窟内以上座之耆宿多,故...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念念

梵语剎那,译曰念,剎那者,时之极少,凡物变化於极少时者,莫如心念,故剎那义翻為念。念念者,剎那剎那也。胜鬘宝窟中末曰:「外国剎那,此云念也。」探玄记十八曰:「剎那者,此云念顷。」维摩经方便品曰:「是身如电,念念不住。」无量义经曰:「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八变品

佛告比丘:“如来于是转法轮已,化彼五人拘邻之等,念:‘此间有优为迦叶等,大有名称,国王黎庶咸来奉之,与五百弟子俱。欲往先开化令解道法,然却彼后当次伏焉。’即往从之。迦叶见佛来,起迎赞言:‘大道人!善来相见,自安隐乎?’佛报曰:‘无病最利,知足最富,有信最友,无为最安...

《普曜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4295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14日

十八贤圣

与[十八有学]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地结

十八道行法中以地界真言师,加持结成修法之净地。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种自在

一命自在,菩萨得长寿慧命,经无量阿僧祇劫住持世间,无有障碍也。二心自在,菩萨智慧方便,调伏自心,能入无量之大叁昧,游戏神通,而无障碍也。叁资具自在,菩萨能以无量珍宝种种资具严饰一切世界,清净无碍也。四业自在,菩萨随诸业,应时示现,受诸果报,无障碍也。五受生自在...

《佛学大辞典》 / 313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八地狱经

十八泥犁经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9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四要品

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一方便品,第二安乐行品,第叁寿量品,第四普门品。是法华一部之主要,故称曰四要品。此四品即教行体用之四也。方便品开显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之教法,是教也,安乐行品示法华行者所修之一心叁观行法,是行也,寿量品显久远本觉之佛身,是体也,普门品示佛陀自在...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一愿建立

弥陀之四十八愿中,本第十八之一愿而立宗旨。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四处十六会

四处者一為王舍城之鷲峰山,二為舍卫国之给孤独园,叁為他化自在天宫,四為王舍城竹林精舍之白鷺池。十六会者,第一会有四百卷。说於鷲峰山。第二会自四百一卷至四百七十八卷之七十八卷,说於鷲峰山。与第一会大同,罗什译之摩訶般若,无罗叉之放光般若,竺法护译之光讚般若,同為...

《佛学大辞典》 / 859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本惑

二惑之一。又曰根本惑,又曰根本烦恼。為感得迷果之根本烦恼,合之则為贪,瞋,痴,慢,疑,恶见之六种,开之则為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之十种,更分之為见修二惑,分配於叁界,则為见惑八十八使,修惑十种,合為九十八种。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遮梨夜

又作遮唎耶Caryā,译曰诸行。诸有為法也。智度论四十八曰:「遮利夜,秦言行。」大日经疏七曰:「梵音遮唎耶,是诸行义。」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钵支

又曰鉢枝,鉢鈘、鉢搘。支鉢之臺也。四分律四十叁曰:「鉢若不正,应作鉢支。」五分律二十六曰:「比丘以鉢盛食,着地翻之。佛言:听作鉢支,用铜铁牙角瓦石竹木,除漆树。」十诵律六十一曰:「鉢枝法。」僧祇律二十八曰:「鉢鈘。」传灯录道禪师章曰:「鉢搘。」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叁科拣境

天台以為观心之境,於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之叁科中,捨入与界而取五阴。於五阴中捨色,受,想,行,之前四者而取第五识。於识中捨见行,发得二种能招报之心,而取正对外境所分别之心。為外观之境。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多他阿伽陀

Tathāgata,译言如去。见智度论四十八,见[多陀阿伽度]条。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住正定聚愿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一。使极乐往生人,皆住於正定聚位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劝发品

普贤菩萨劝发品之略。法华经第八卷,第二十八品之名。说普贤菩萨自东方来,以种种胜事奖发持经人之心。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 《普贤菩萨劝发品》 / 本站介绍:妙法莲华经

爱润

人将死时,特起恩爱之烦恼以润业种,令生未来之苦果也。八十华严经叁十八曰:「业田爱润无明覆。」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贪着

多求而无厌足為贪,贪心固着而不离云着。法华经序品曰:「贪着於名利,求名利无厌。」宝积经七十八坚牢比丘壁上偈曰:「邪念生贪着,贪着生烦恼。」遗教经曰:「若有智慧则无贪着。」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2日

十八不共十种力品第十二

佛言。得是上八事者。便获佛十八事。何等为十八事。一者用某日得佛。用某日般泥洹。从初得佛日。至般泥洹日佛无难。二者无短。三者无忘。四者无不定时。五者终无生法想言我所。六者无有不能忍时。七者无有不乐时。八者无有不精进时。九者无有不念时。十者无有不三昧时。十一者无有...

《般舟三昧经》 /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 / 473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