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 条搜索结果

四事不可久保

经云:有一孤母而丧其子,忧恼失意,来白于佛。佛即以此四事告之。 一、常必无常,世间之相,一一无常,假令万劫之久,铁石之坚,须弥之高,大海之广,终为无常之所坏灭。是故常不可久保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二、富贵必贫贱,世间之事,盛必有衰,盈必有亏,此理之必...

《三藏法数》 / 296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雪山大士半偈杀身

涅槃经十四曰:「我住雪山天帝释為试我变其身為罗剎,说过去佛所说半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我於尔时闻半偈心生欢喜,四顾唯见罗剎。乃言:善哉大士若能说餘半偈,吾终身為汝弟子。罗剎云:我今实飢,不能说。我即告曰:但汝说之,我当以身奉大士。罗剎於是说后半偈,生灭灭已,...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无常

一、刹那无常,梵语刹那,华言一念。而言无常者,谓此一念之心,生住异灭四相,迁流不停,是名刹那无常。 二、一期无常,谓众生受身,虽寿命长短不等,皆名一期。而言无常者,谓诸众生一期受报之身,亦为生住异灭四相迁流,终归灭尽,是名一期无常

《三藏法数》 / 107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拔目鸟

十王经所说二鸟之一。谓鸦也。经曰:「一名无常鸟,二名拔目鸟。(中略)我汝旧里化成乌鸟,示怪语鸣阿和萨和。」同抄一曰:「无常鸟者杜鹃也,拔目鸟鸦也。」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宗

净影所立之四宗。见[宗]条。又,因明之宗法有四种,谓之四宗:一徧所许宗,如言眼见色,彼此两宗皆共许者。二先承稟宗,如佛弟子向佛弟子立诸法皆空,鵂鶹弟子相对立有实我。叁傍凭义宗,如立声為无常,欲傍凭显无我之义者。四不顾论宗,除前叁宗,随立者所乐,所欲建立,更无所顾...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七见

分别曰见。谓外道于诸法中执己为是,以正为非,迷惑不解,失于正理,故有七种之见也。 一、邪见,谓无正信,诽谤正法,而于善恶果报,及正因缘所生善法,一切拨以为无,是为邪见。(正因缘者,谓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能生一切诸法,非如外道计从梵天生,或计从微尘生。...

《三藏法数》 / 493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无常

一、念念无常,谓一切有为之法,念念生灭而不停住,故名念念无常。 二、相续无常,谓相续法坏,名为无常。如人欲死,渐渐命尽。如火烧草木,渐渐烧尽,故名相续无常

《三藏法数》 / 75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世间四义

世间者,即叁藏教四加行中,最后世第一位也。以其是有漏法,故名世间;于中最胜,故名第一,有四义焉。(四加行者,谓一暖、二顶、叁忍、四世第一也。以其加功进行故也。) 一、可破坏,谓世间有漏烦恼等法,体本虚妄,自性不实,皆是无常,故名可破坏也。 二、有生灭,谓世间...

《三藏法数》 / 205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六离合释

谓一名之中,有能所等,互相混滥,故须明此六种之释。复以依主等,皆有离合之意,故云六离合释。(离合意者,如依主释中,以眼与识分说为离;眼识通说为合。持业中,藏与识;有财中,金刚与人;相违中,眼与耳;带数中,五与蕴;邻近中,念与慧,其意皆与此同。) 一、依主释,...

《三藏法数》 / 539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相

一、总相,谓说世间一切有为之法,皆是无常,故名总相。 二、别相,谓诸法虽皆无常,而各有别相。如地有坚相,水有湿相,火有热相,风有动相,各各不同,故名别相。

《三藏法数》 / 73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小乘五位

一、资粮位,资粮位者,如人远行,必赍粮以为路资也。其位有叁:一、五停心,二、别相念,叁、总相念。若欲出于叁界,必以此叁种观法,而为资粮也。(五停心者,一多贪众生不净观、二多嗔众生慈悲观、叁多散众生数息观、四愚痴众生因缘观、五多障众生念佛观。别相念、总相念者,...

《三藏法数》 / 444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根

谓修行之人修四念处观,虽善萌微发,根犹未生,根未生故,善萌易坏。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以根为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叁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 一、信根,谓信于正道及助道法,则能出生一切无漏禅定解脱,是名信根。(正道者,即四念处观也。助道...

《三藏法数》 / 256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想

一、无常想,想即观想,谓观诸众生及诸世界一切有为之法,迁流代谢,皆悉无常。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断生灭,是名无常想。 二、苦想,谓观五阴之身,一切有为之法,常为诸苦之所逼迫。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灭众苦,是名苦想。(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藏法数》 / 672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祇园精舍鐘

祇园图经曰:「无常院中有一堂,但以白银為饰。院有八鐘,四為白银,四為颇梨。银鐘在院之四角,起而置之。颇梨鐘在无常堂之四角。其颇梨鐘,形如腰鼓,鼻有一金毘崙,乘金狮子,手执白拂。病僧之气(无常堂置病僧)将大渐时,从是金毘崙之口说无常苦空无我,手举白拂,鐘即自鸣,...

《佛学大辞典》 / 196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器世间说法有叁义

一、约通力说,约,犹依也。谓佛以神通力,令诸世间无情之物,皆能说法,故名约通力说。 二、约融通说,谓依报之土,正报之身,性本融通,身既说法,土亦能说;即一说一切说,故名约融通说。 叁、约显理说,谓菩萨触对诸境,皆能了知。如对色即显质碍、缘生、无常等义;触类成...

《三藏法数》 / 124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修

有胜劣之叁种:一、无常修,声闻之人,不知法身常住之德,但观一切有為法之无常者。二、非乐修,声闻之人不知诸法中自有涅槃寂灭之乐,但观诸法之苦者。叁、无我修,声闻之人,不知有自在无碍之真我,但观五蕴之空者。此名声闻人之劣叁修。又,一、常修,菩萨知法身之体,常住不灭...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苦集灭道

即四諦也。苦集二者如上。灭者谓灭生死苦果之涅槃。道者谓可得涅槃果之正道。盖苦集灭道者為世间与出世间,即生死与涅槃之一双因果,苦為生死之果,集為生死之因,灭為涅槃之果,道為涅槃之因也。但先果而后因者,以果显着易知,因幽微难知故也。此四种之理,皆是真实,故云諦。声...

《佛学大辞典》 / 301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枯

(亦名二乘四倒,出涅槃经并宗镜录) 四枯者,表二乘四倒也。所言枯者,以二乘观无常苦空无我等,则烦恼有朽灭不生之义,故名为四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常计无常,常者,即法身常住之义;无常者,即变异也。谓声闻、缘觉为无明之惑所覆,于如来常住法身中,...

《三藏法数》 / 320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无我

梵语Anātman,又云非我。常一之体,有主宰之用者為我,於人身执有此,谓之人我,於法执有此,谓之法我,於自己执有此,谓之自我,於他执有此,谓之他我。然人身者五蕴之假和合,无常一之我体,法者总為因缘生,亦无常一之我体,既无人我,无法我,则无自我他我,不待言矣。如此毕...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修忍五相

忍即安忍,菩萨为化度一切众生,而诸众生虽以种种诸恶加我,悉无嗔恨,故有五种相也。 一、众生相,菩萨若被他人打骂,即观宿世流转生死之时,一切众生皆我父母师长,当生恭敬;由此观故,灭怨憎相,生亲友相,如是修于慈忍,成就众生,是为众生相。 二、法相,菩萨修慈忍时,...

《三藏法数》 / 380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叁昧

是為旧称,新称云叁叁摩地,译曰叁定,叁等持,就能修之行而名之。仁王经谓之叁空,此就所观之理而名之。十地论谓之叁治,此就所断之障而名之。此叁昧有有漏无漏二种:有漏定谓之叁叁昧,无漏定谓之叁解脱门。解脱即涅槃,无漏為能入涅槃之门也。犹如有漏曰八背捨,无漏曰八解脱也...

《佛学大辞典》 / 680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法印

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叁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叁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叁法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

《三藏法数》 / 259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雪山偈

诸行无常之四句偈也,雪山大士於雪山闻此偈,故有是名。辅行五曰:「兴皇以雪山偈消不生生,是诸行无常。」见[雪山大士]条。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动不动法

欲界之法,无常迅速,故為动法,上二界之法长久,故名不动法。遗教经曰:「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维摩经五曰:「什云:欲界六天為动法。上二界寿命劫数长久,外道以為常,名不动法。」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如来十恩

一、发心普被恩,谓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皆为普被法界群生,咸令利益安乐,是为发心普被恩。(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难行苦行恩,谓如来往昔因中,舍头目髓脑、国城妻子、剜身千灯、投形饲虎、雪岭亡躯,如是难行苦事,积劫行之,皆为利乐众生,是为难行...

《三藏法数》 / 1090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十七道品

道即能通之义,品犹类也。合四念处等法门为叁十七,皆是入道浅深之气类,故云道品也。 一、四念处,念即想念,处即身受心法也。一、身念处,谓观此色身,皆是不净也。二、受念处,谓观领受好恶等事,悉皆是苦也。叁、心念处,谓观此识心生灭无常也。四、法念处,谓观诸法从因缘...

《三藏法数》 / 817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十叁过

因明论理上,自宗因喻叁支立量时,由种种配列次第生过误。陈那数廿九过,天主(商羯罗主)更加四过,為所谓叁十叁过。即宗九过,因十四过,喻十过也。 (甲)宗之九过:一、现量相违,谓於现证之事实立相违之宗也。例如言声非所闻,虽不述因喻,然已明為误谬也。二、比量相违,谓...

《佛学大辞典》 / 1993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事功德

菩萨修行涅槃经者得十事之功德也:一、第一功德有五事,得闻所不能开者。(中略)断疑惑之心慧心正直,能知如来之密义也。二、第二功德有五事:得、见、闻、到、知也。叁、第叁功德有叁事:得第一义慈,得菩萨所缘之慈,得菩萨无缘之慈。四、第四功德有十事:根深而难倾动,生自身...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声论师

依唯识论有二种:一為波罗门师之计。崇奉四吠陀论,谓其论之声,為诵诸法实义之梵王声,故是常住,他声不契实义,则為无常者。一為学习声论即毘伽罗论者之计。此中有声显论师与声生论师之二派。声之性,本来实有常住,待寻伺等缘為名句文而显於世也。其名句文之音响,谓是无常,声...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拘尸那城涅槃

佛涅槃於拘尸城之因缘也。涅槃经二十九曰:「往昔此地有转轮圣王,唱如是言:如佛所说,一切诸法,皆悉无常。若能修习十善法,能断如是无常大苦。我是时始闻佛之名号,发菩提心。自是已来,以是法转教无量眾生。是故我今於此处,亦说诸法无常变坏,唯佛身是常住之法。我忆往昔所行...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凡小八倒

凡即凡夫,小即小乘。倒即颠倒。谓凡夫着有,妄于无常法中计常,苦中计乐,无我计我,不净计净;及小乘之人,但着于空,常计无常,乐计非乐,我计无我,净计不净。故有凡小八倒之名焉。(小乘,即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非常计常,非常计常者,谓世间一切有为之事,皆悉无常...

《三藏法数》 / 633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同品

於因明宗之所立均等之品类名同品,即同喻也。入正理论曰:「所立法均等义品,说名同品。如立无常,瓶等无常,是名同品。」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大海八不思议喻涅槃

一、渐渐转深,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随顺众生根性,利、钝、大、小,无不令其各各获益,次第修证,而至于究竟之地。如经所说,优婆塞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须陀洹果乃至菩萨果、佛果之类,犹如大海之流,从浅而至深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土。梵...

《三藏法数》 / 992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一声

一、执受大种声,执即执持,受即领受。谓人于内四大种,有所执受也。而言声者,如手相击,及语言等声,皆由内四大种而出,故名执受大种声。(四大种者,谓人身中地水火风也。) 二、不执受大种声,谓人于外四大种,无所执受,而言声者,如风林驶水等声,皆由外四大而出,故名不...

《三藏法数》 / 456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无常品第十

尔时座中有菩萨。名曰观见无常。即从坐起偏露右臂右膝着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善哉善哉。世尊。快说斯义。诸佛正法不可思议。非罗汉辟支佛所能及。本无真性不可穷尽。如来降形出一入一变化无方。或碎身舍利。或全身舍利。或隐没不现。或流布世间。或现一佛境界。或现若干诸佛境界...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 / 姚秦凉洲沙门竺佛念译 / 1256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1日

叁印

法印也。法华玄义八曰:「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叁印。印之则是佛说,修之得道,无叁法印即是魔说。」见[叁法印]条。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问如来常无常品第十

尔时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应.正遍知,为是常耶为无常耶?” 佛告圣者大慧菩萨言:“大慧!如来.应.正遍知,非常非无常。何以故?二边有过故。大慧!有无二边应有过失。大慧!若言如来是常法者则同常因。大慧!以诸外道说言微尘诸因常故,非是作法。大慧!...

《入楞伽经》 /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 880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3日

七日轮出

七日轮出者,劫末之相也。天地始终谓之一劫,劫尽坏时,火灾将起,一切人民,皆作恶业,遂使天久不雨,所种不生,诸水泉源,皆悉枯竭。久久之后,风入海底,取日宫殿于须弥山边,置日道中,遍照世间,草木凋落。如是一日乃至七日,次第而出,消竭海水,大地烟起,乾坤洞然,直至...

《三藏法数》 / 552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法印

一切之小乘经,以叁法印印之,证其為佛说,大乘经以一实相印印之,证其為大乘之了义教。一、诸行无常印,行有迁流之义,谓有為法。言一切之有為法,念念生灭而无常也。是為诸行无常印。二、诸法无我印,行之名局於有為法,法之名。通於无為法。言一切有為无為诸法中无有我之实体。...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地断障证真

一、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无常

一卷,唐义净译。说老病死叁法之不可爱,后附五言颂十二首,七言颂四首,谓之无常偈。西天僧葬时颂之。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 《佛说迦旃延无常经》 / 本站介绍:生经

无常品第三之一

尔时佛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今当为汝说意成身差别相。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大慧言:“唯。” 佛言:“大慧!意成身有三种。何者为三?谓:入三昧乐意成身,觉法自性意成身,种类俱生无作行意成身;诸修行者入初地已渐次证得。大慧!云何入三昧乐意成身?谓三、四、五地入...

《大乘入楞伽经》 / 大周于阗国三藏法师实叉难陀奉敕译 / 10150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3日

不二之法

独一无二之法门。六祖坛经曰:「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禪定解脱。宗曰:何不论禪定解脱?惠能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惠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乘

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蕴喻

五蕴,色、受、想、行、识也。蕴以积聚为义。谓一切众生,皆由此五法积聚而成身也。故佛为瓶沙王说世间诸法,皆非坚实,而以此五种为喻焉。(梵语瓶沙,亦名频婆娑罗,华言模实,谓身模充实也。) 一、色如聚沫喻,色即众生色身,沫即水沫。谓沫因风吹水成聚,虚有相状,体本不...

《三藏法数》 / 365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种行观一切法

谓华严经十住品内,第叁修行住中,令此位菩萨,以十种行,观一切法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观一切法无常,谓此菩萨,但观一切诸法,念念不停,刹...

《三藏法数》 / 644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共相惑

又略曰共惑。对於自相惑而言。即诸法缘共通之苦,空,无常,无我等相而迷之,执苦為乐,空為有,无常為常,无我為我之烦恼也。俱舍论二十言:「二者共相,谓见疑痴。」次:「所餘一切见疑无明去来未断,徧缚叁世。由此叁种是共相惑,一切有情俱徧缚故。若现在世正缘境时,随其所应...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不可得

佛告诸比丘:世有四事不可得免,古今已来,天地成立,无免此苦。以斯四苦,佛兴于世,令诸众生,咸得脱离。(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常少不可得,谓年幼之时,发黑齿白,形貌光泽,众人瞻戴,莫不爱敬;一旦老耄,头白齿落,短气呻吟,欲使常少,不至老者,终不可得。 二...

《三藏法数》 / 252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缚迦

又作薄迦。译曰章。又曰言。俱舍光记五曰:「梵云缚迦,唐言章,詮义究是,如说诸行无常等章。」义林章一本曰:「梵云缚迦,此云言也。」寄归传四曰:「薄迦论,颂有七百,释有七千。亦是伐[木致]呵利所造,叙圣教量及比量义。」与跋渠同。梵Vākya。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金刚九喻

金刚九喻者,乃是金刚般若经中九种譬喻也。此经有叁译:一、姚秦鸠摩罗什法师译,二、魏菩提流支法师译,叁、陈真谛法师译。此九种譬喻,乃是魏时所译之文,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是也。(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梵语鸠摩罗什,华言童寿。梵语菩提...

《三藏法数》 / 818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无常

冥土之鸟名。谓杜鹃也。十王经曰:「树有荆棘,宛如锋刃。二鸟栖掌,一名无常鸟,一名拔目鸟。」註曰:「无常鸟者,杜鹃也。拔目乌鸦也。」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杀鬼

有生者有死,由於无常之理,因而譬无常之理曰杀鬼。杀人之幽鬼也。止观七曰:「无常杀鬼不择豪贤。」毘奈耶律叁十四曰:「於寺门屋下画生死轮。(中略)於轮上应作无常大鬼髼髮张口长舒两臂抱生死轮。」法句譬喻经一、增一阿含经二十叁、四不可得经出曜经二等说四梵志避遁於山海空...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七方便

(亦名七贤,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方,谓方法。便,谓便宜,犹善巧也。谓一切众生,欲出叁界,断除烦恼惑业,而证真空涅槃之理,必先以此七种法门,而为方便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五停心,停,止也,住也。心,即虑知心也。谓众生多贪...

《三藏法数》 / 516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支

因明之宗与因及喻,曰叁支。宗者,所立之义也。因者,成宗之理由也。喻者,助成宗之譬喻也。喻有同异之二,存宗因二义之喻法為同喻,无宗因二义之喻法為异喻:「声為无常,以所作性故,如瓶等(同喻),如虚空等(异喻)。」如此以此叁支立比量之作法谓之立量。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心

有二种:(一)顺流十心,一、无明昏暗。谓诸眾生从无始以来,暗识昏迷,无所明了,為烦恼所醉,於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瞋痴,广作诸业,由是流转於生死也。 二、外加恶友。谓诸眾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法,益加惑我,无由开悟而修善业,以是流转於生死...

《佛学大辞典》 / 982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觉

觉有叁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唯妙觉果佛,具足叁觉。故华严经云:奇哉大导师,自觉能觉他。是也。 一、自觉,谓觉知过去未来现在叁世一切诸法常无常等,悟性真空,了惑虚妄,功成妙智,道证圆觉,故名自觉。 二、觉他,谓运无缘慈度诸众生,皆令离生死苦,得涅槃乐,...

《三藏法数》 / 179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龟藏六

佛在世时,有一道人,在河边树下学道,十二年中想念不除,六根贪染,曾无宁息,不能入道。佛知其可度,化作沙门,至彼寄宿。须臾月明,有龟从河中出来,至树下;复有水狗,饥行求食,便欲啖龟。龟乃缩其头尾,及与四足,藏于甲中,遂不能啖。于是道人问沙门曰:此龟有护命之铠,...

《三藏法数》 / 473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冥途使

与[无常使]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百法五位

百法五位者,谓色法十一,心法有八,心所法五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总成百法,各有所属,列为五位也。 一、色位,色以质碍为义。色有十一种:即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一分色,以此十一种,皆有质碍,是名色位。(法处,是意所取之境。...

《三藏法数》 / 1693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人命不停

人命无常也。涅槃经二十叁曰:「人命不停,过於山水。今日虽存,明亦难保。云何纵心住恶法?」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印顿成

习得一印相而顿得成佛之利益也。 又一法印之意,谓诸法实相唯一不二之真理也。玄义八之上曰:「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叁印印之,即是佛说。(中略)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等

四等者,谓诸佛如来名字言语现身说法平等不二,以显佛佛道同也。 一、字等,字即名字也。经云:若字称我为佛,彼字亦称一切诸佛,以我与彼,字无差别,是名字等。(我者,释迦如来自谓也。彼者,指一切诸佛也。谓诸佛皆称理立名,理性平等,故同名佛也。) 二、语等,语即言语...

《三藏法数》 / 783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共比量

用立敌共许之法之比量也。又略名共比。叁比量之一。即宗因喻,或唯宗,用立敌共许之法之论法也。此亦有共自他叁者之别。共者,為宗因喻共用立敌共许之法之比量,即共不定也。自者,宗之前陈后陈,虽為共许,而因喻唯用自许之法。他者,亦宗之前陈后陈,虽為共许,而因喻用他许之法...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无明

一、痴无明,谓人愚痴暗钝,无所明了,而于正法不能生信,唯逐邪师邪教,妄执倒见,是名痴无明。 二、迷无明,谓人昏迷不了,惑于五尘等境,不能观察其患,及起贪染之心,是名迷无明。(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叁、颠无明,谓人无所明了,而于正法起邪倒...

《三藏法数》 / 135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无常

无常之可畏,譬如狼也。智度论十五曰:「菩萨虽上妙五欲,不生贪着,以有无常等观故。譬如王有一大臣,覆藏自罪。王欲罚罪,语曰:若得无脂肥羊,当许汝罪。大臣有智,繫一羊养以水草,日日叁时以狼怖之。羊得养肥而无脂。王问如何得尔?答以上事。菩萨亦尔。见无常空狼消结使脂,...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我空

又曰生空人空。眾生虽尽有心身,而是為五蕴之假和合者,无常一之我体,故谓之我空,又云眾生空。十地论一曰:「无我智者有二种:我空法空,如实知故。」叁藏法数十曰:「我空,谓於五蕴法,强立主宰,名為我执。若推求色受想行识之五法,皆无自性,不见我体,是名我空。」同六曰:...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如来常无常品第五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应.正等觉,为常为无常?” 佛言:“大慧!如来.应.正等觉,非常非无常。何以故?俱有过故。云何有过?大慧!若如来常者,有能作过,一切外道说能作常;若无常者,有所作过,同于诸蕴为相所相,毕竟断灭而成无有,然佛如来实非断灭...

《大乘入楞伽经》 / 大周于阗国三藏法师实叉难陀奉敕译 / 557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3日

私婆吒

梵志名。略曰婆吒,译曰最胜。為邪见外道,执涅槃之无常,且计草木有命。涅槃经叁十九曰:「復有梵志姓婆私吒,復作是言:瞿曇!所说涅槃常耶?」(已下广与佛对论涅槃之常无常)。慧琳音义二十六曰:「婆私吒,此云最胜,或云无上,亦同闍提,邪见宗也。」楞严经十曰:「是人则堕...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风灯

风中之灯火也,以譬世相之无常。止观七曰:「口若春蛙,心如风灯。」万善同归集五曰:「无常迅速,念念迁移。石火风灯,逝波残照。露华电影,不足為喻。」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小乘涅槃与大乘涅槃

大乘义章十八曰:「大小相对,则大乘得成法身,般若,解脱之叁德涅槃。小乘不成,此有五义:一有无分别,小乘之叁德是有法,涅槃之体是无法。有无别体,故不相成。大乘之叁德体是有法,大乘之涅槃亦是有法。有义相并,故得相成。二常无常分别,小乘之叁德体是无常,涅槃之体是常,...

《佛学大辞典》 / 776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无常品第三之余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为我说如来应正等觉自觉性,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而得善巧自悟悟他。” 佛言:“大慧!如汝所问,当为汝说。” 大慧言:“唯。世尊!如来.应供.正等觉,为作非作,为果为因,为相所相,为说所说,为觉所觉,如是等为异不异?” 佛言:“...

《大乘入楞伽经》 / 大周于阗国三藏法师实叉难陀奉敕译 / 5086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3日

无常品第八

尔时圣者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世尊说无常无常者,一切外道亦说无常。世尊!如来依于名字章句说如是言,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世尊!此法为是真实?为是虚妄?世尊!复有几种无常?” 佛告圣者大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哉大慧!一切外道虚妄分别说八种无常。何等为八?一者...

《入楞伽经》 /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 1552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3日

合九十五种外道为十一宗

宗即派也。谓外道教文传习西域,不出十一宗;而九十五种外道,无不尽摄也。 一、数论师,计冥谛生,从数起论,名为数论。又论能生数,名为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者,皆名数论师。计冥谛生者,百论云:从冥生觉,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谛;以前二十四谛从神我而生,依神我为主,...

《三藏法数》 / 1050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苦空无常无我

是即有漏果报之四相,谓之苦諦四行相。苦空无常无我者旧译。新译谓之非常苦空非我。俱舍论二十六曰:「苦圣諦有四相:一非常,二苦,叁空,四非我。待缘故非常,逼迫性故苦,违我所见故空,违我见故非我。」观无量寿经曰:「八种清风,从光明出。鼓此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