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十善戒乃至二百五十戒等,防止佛徒邪非之法律也。梵语尸罗,Śila译曰戒,防非止恶之义。梵语优婆罗叉U alakṣa,译曰律(净影),梵语毘尼Vinaya,译曰律(南山),法律之义。汉灵帝建寧叁年,安世高首出义决律二卷。次有比丘诸禁律。魏世天竺叁藏曇摩迦罗到许洛。慨魏境僧无...
《佛学大辞典》 / 585字 / 6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对小乘之叁法印称大乘之实印相,曰一法印。又有一实相印之名。即诸法实相之理也。妙玄八之上曰:「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叁印印之,即是佛说,修之得道。无叁法印,即是魔说。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Niṣīdana,又作尼师但那,[寧页]史娜曩。译言坐具。一曰随坐衣。亦為卧具。长四广叁。坐卧时,敷地护身,又布於卧具上护卧具之具也。以為礼拜之具者,谬也。寄归传二曰:「尼师但那坐卧具也。」行事钞下一曰:「四分為身為衣為卧具故制。」慧琳音义一曰:「尼师坛,梵语略也。正梵...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一乘者,谓华严一乘圆教也。于此一乘,有同有别,故云二种一乘也。 一、同教一乘,同者,即同于终、顿二教也。然终教但诠一性一相,理事无碍。顿教但诠无二无叁,言思斯绝。今此同教,具诠一性一相,理事无碍,无二无叁,言思斯绝。同彼二教,俱显一乘,故名同教一乘也。(无二...
《三藏法数》 / 195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一、缘缚断,谓但断心中之惑,则于外尘境不起贪嗔,于境虽缘,不生染着,故名缘缚断。 二、不生断,谓得法空之时,能令叁途恶道苦果,永更不生,故名不生断。(叁途者,刀途、血途、火途也。)
《三藏法数》 / 83字 / 6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叁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
《三藏法数》 / 1256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虚空藏菩萨经,一卷。虚空孕菩萨经,二卷。虚空藏菩萨神咒经,一卷(已上叁部同本异译)。观虚空藏菩萨经,一卷。大集经虚空藏品(已上方等部)。大虚空藏菩萨念诵经,一卷。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八卷。圣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一卷。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咒经,一卷。佛说虚...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旧称曰尼师檀,新称曰尼师但那Niṣīdana,译曰随坐衣、坐卧具、坐具。四分律十九曰:「為叁缘制之:一為护身,二為护衣,叁為护眾人床席卧具。」然无论何时以坐具為礼拜之具,礼拜时先敷坐具,就其上作之,是甚為不法。南山义净皆痛斥之。释门归敬仪下曰:「坐具之目,本是坐时之具...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使即驱役之义。谓此贪等十使,皆能驱役行者心神,流转叁界生死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贪使,引取之心名为贪。谓于一切物及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为贪使。 二、嗔使,忿怒之心名为嗔。谓于一切违情之境,即起忿怒,是为嗔使。 叁、痴使,迷惑之心名为痴...
《三藏法数》 / 555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涅槃经中,明四教之理,但可智证,不可言说,以其理本无说故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生生不可说,生生者,能生、所生也。谓根尘相对,是为能生,由此根尘相对之时,一念心起,分别好恶,是为所生,即心法也。能所兼言,故名生生。此是藏教所诠,实有生...
《三藏法数》 / 499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经律异相叁十七引居士物故為妇鼻中虫经曰:「有清信士持戒精进,有一沙门為道友。时清信士得病将死,其妇在傍大悲之,清信士增爱恋,死而魂神在妇鼻中為虫。妇啼吠不能自止。沙门往见妇,虫自鼻涕坠地。妇惭愧欲以脚蹈之。沙门告曰:勿杀,是汝夫婿化作此虫。沙门為虫说曰:卿精进...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一、正知入不正知住出,谓转轮王宿世曾修广大之福,其业最胜,但知入胎,不能正知住胎出胎也。(正知,犹明知也。) 二、正知入住不正知出,谓独觉之人,久习多闻,其智最胜,但正知入胎住胎,不能正知出胎也。 叁、俱正知入住出,谓菩萨旷劫修行,福德智慧俱胜,故能正知入胎...
《三藏法数》 / 248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对於小乘之涅槃而云大乘至极之涅槃為第一义空。小乘之涅槃者偏真但空也,大乘之涅槃者空亦空,為中道实相之空,故名第一义。叁藏法数四十六曰:「诸法中最第一法名為涅槃,涅槃之法空无有相,是為第一义空。」涅槃经二十七曰:「佛性名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為智慧,所言空者不见空...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6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Karma,译曰作业。作授戒懺悔等业事之一种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钞上一曰:「明了论疏翻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為办事。」玄应音义十四曰:「羯磨此译云作法办事,优婆离问经作剑暮,此梵言之讹也。」慧苑音义上曰:「羯磨...
《佛学大辞典》 / 938字 / 6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一、无善友,谓修行之人,虽有精进之心,而无善友知识,为其说法开导,终不能得佛果菩提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谬受学,谓修行之人,虽值善友知识,种种说法,而禀性愚钝,于所受法,错谬领解,亦不能得佛果菩提也。 叁、不精进,谓修行之人,虽于受学之际,不谬领解...
《三藏法数》 / 181字 / 6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禪宗衣鉢相传凡六世。即初祖达摩,二祖慧可,叁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是為震旦六祖。正宗记:六祖慧能大师姓卢氏,新兴人,辞母直造黄梅东山。既得法,回南海法性寺,开东山法门,后归宝林寺。一日谓眾曰:吾於忍大师处受法要,并及衣鉢。今汝等信根纯熟,但说要...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婆罗门之法以火為天之口,火烧供物则诸天得食之云。是护摩供之所由来。百论疏上之中曰:「再供养火為欲生福,外道谓火是天口,故就朝瞑二时再供养火。问外道何故谓火法天口耶?答俱舍论云:有天从火中出语言:诸天口中有光明谓言是火。故云天口。(中略)正烧苏等千八种物,令香气...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一时外道,以时為生因者。 二五大外道,以地水火风空五大為生因者。 叁相应外道,计学定者内心相应之理為真我者。 四建立净外道,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以之為清净者。 五不建立无净外道,与上相反,不建立一法,无所修之净法者。 六自在天外道,以自在天為生因者。 七流出...
《佛学大辞典》 / 750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胎藏界為开自心八叶之佛身,以干栗驮耶即肉团心之八分,观為八叶之莲华。金刚界一以满月圆明之体与菩提心相类故,一為开自心之十六菩萨,亦以肉团心观為十六分之月轮。月之十六分者,晦夕日月相并之际,月光為日光所夺,全行隐去,若於日月一分相过之后。月光必少现。以此小分合於...
《佛学大辞典》 / 766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一、身见,谓于五阴中妄计有身,强立主宰,恒起我见,执我、我所,是名身见。(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执我、我所者,计执一阴为我,余四阴为我所也。) 二、边见,谓计我身或断,或常,执断非常,执常非断;但执一边,是名边见。 叁、邪见,谓邪心取理,颠...
《三藏法数》 / 219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一、分段身,分段生死之身也。二、变易身,变易生死之身也。参照[性地]条。 又佛之二身也,佛身之开合,经论之说虽有多端,但以二身叁身两门為通会。二身之说颇多。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十种发心者,谓诸众生,迷妄失真,念念起心,贪着诸境,业报不同,苦乐有异,皆因发心不纯也。 一、发地狱心,谓众生念念起贪嗔之心,日增月甚,造上品十恶,行火涂道,是名发地狱心。(上品者,谓人作恶,于欲作、正作,作已,叁时之中,俱不能悔也。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
《三藏法数》 / 854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愚者之异名。世间最胜者,无过於天。指至愚為天,犹指贫人而呼為富者,指痴钝而呼為聪明,调弄之辞也。此痴天当怜之,故云天爱。又一说,其人愚痴无所取,但為天所爱,仅得自存,故云天爱。唯识枢要上末曰:「天爱者,梵云没劫Moha,此名為愚。愚有叁名:一、提婆Deva,此云天。二...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邪心见理发于邪智,不禀正教,故名外道。辅行云:六师元祖,是迦毗罗,支流分异,遂为六宗。(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 一、富兰那迦叶,梵语富兰那,字也(无翻),迦叶因母之姓而为姓也。其人起邪见,谓一切法断灭,无君臣父子忠孝之道,名为色空外道,以色破欲界有,以空破...
《三藏法数》 / 546字 / 5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亦名十二部经,出大智度论)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曰法,叁世不易曰常,此圣教之总名也。又修多罗即是长行直说法相,随其义理长短,不以字数为拘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892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菩萨名。诸行无行经下说喜根胜意二菩萨之事。智度论六引此。文殊师利白佛言:昔有佛名狮子音王。时有二菩萨比丘,一名喜根,容仪质直,不捨世法,又不分别善恶,不讚少欲知足,不讚戒行头陀,但说诸法实相。语诸弟子,一切诸法,婬欲相、瞋恚相、愚痴相,即是诸法实相,方便教弟子...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台家所立之四种佛土也。一凡圣同居土,人天凡夫及声闻缘觉等圣者,同居之国土也。此有净秽二种,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秽土,如西方极乐是同居之净土。二方便有餘土,断见思烦恼出离叁界生死之人之生处也。是為修小乘方便道断见思惑之人之生处,故名方便,尘沙无明之惑未尽,故曰有餘...
《佛学大辞典》 / 852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一生空,言眾生之空无。二法空,言事物之空无。见智度论十八及二十。又,此二者,又名我空法空。见唯识论。又,此二者,名人空法空,见法藏心经略疏。 又一内空,言内身之空无。二外空,言外器之空无。见般若经五,杂阿毘曇论七,吉藏仁王经疏二。 又一但空。小乘之空,但见空也...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一、初果向,初果,即须陀洹所证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初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二、初果,初果者,谓此人断叁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即证此果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也。) 叁、二果向,...
《三藏法数》 / 753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梵曰惮哆家瑟诧Dantakāṣṭha,译曰齿木。嚙小枝之头為细条,用刷牙齿者。杨枝者义译也。寄归传一曰:「每日旦朝须嚼齿木揩齿,刮舌务令如法,盥漱清净,方行敬礼。(中略)其齿木者,梵云惮哆家瑟诧。惮哆译之為齿,家瑟诧即是其木。长十二指,短不减八指,大如小指。一头缓须熟嚼...
《佛学大辞典》 / 494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一、人空,又名我空,生空。人我空无之真理也。凡夫滥计五蕴為我,强立主宰以引生烦恼,造种种之业,佛欲破此计,為说五蕴无我之理,二乘悟之入於无我之理,谓之人空。二、法空,诸法空无之真理也。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计五蕴之法实,而不免一切之所知障,佛為之说五蕴之自性...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谓菩萨奉持叁世诸佛十种净戒,具足清白,无有缺犯。念诸众生颠倒破戒,我成正觉,为说真法,令离颠倒,得净戒法,是名菩萨十戒。(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一、普饶益戒,谓菩萨受持净戒,广为利益一切众生也。 二、不受戒,谓菩萨不受外道诸戒,但自精进,奉持诸佛平...
《三藏法数》 / 569字 / 5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在佛曰叁达。在罗汉曰叁明。智之知法显了,故名為明,又曰智明,又曰智证明,证智之境而显了分明也:一、宿命明,知自身他身宿世之生死相,二、天眼明,知自身他身未来世之生死相,叁、漏尽明,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智也(漏者烦恼)。又如次第,名為宿住智证明,死生智证明...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小乘之大眾部立四藏。加杂藏也。杂藏者诸大乘经也。增一阿含经序品曰:「契经一藏,律二藏,阿毘曇经為叁藏。方等大乘义玄邃,及诸契经為杂藏。」智度论四十九曰:「四藏者所谓阿含、阿毘曇、毘尼、杂藏。」分别功德论一曰:「阿难所撰今四藏是也。」智度论十一曰:「以四种法藏教...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八卷,隋闍那崛多,达摩笈多共译。多用什师之译文,变其品之前后。但添罗什本之不足,即提婆达多一品,并药草喻品中生育之一喻,故云添品。普门品中之后偈,罗什本云本来有提婆品,嘉祥,天台,慈恩谓其无,今从后义。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一、自相别,相即相状。谓如身是身自相,于此身中,有能造所造,根尘各别故。如受是受自相,于此受中,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等各别故。如心是心自相,于此心中,有眼等六识各别故。如法是法自相,于此法中,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不同故。又如观身以不净为自相,观受以苦为...
《三藏法数》 / 358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又作八斋戒,八关斋,八支斋。亦单云八戒。有二说:依俱舍论之说,则一杀生,杀有情之生命也。二不与取,取他不与之物也。叁非梵行,男女之媾合也(与五戒中不邪婬不同)。四虚誑语,与心相违之言说也。五饮诸酒,饮酒也。六涂饰鬘舞歌观听,身涂香饰花鬘,观舞蹈,听歌曲也。七眠...
《佛学大辞典》 / 547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亦名八解脱,出禅波罗蜜) 背,谓违背。舍,即弃舍。大智度论云:背此净洁五欲,舍此着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断叁界见、思惑尽,证罗汉果,即转名八解脱也。(净洁五欲者,若欲界,色、声、香、味、触即名粗弊五欲,名为不净;若色界、无色界,色、声、香、味、...
《三藏法数》 / 948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无心,谓无分别识心也。非全无心,但分别识心不行,故言五位无心也。 一、睡眠,谓众生睡眠之时,六识昏昧,不能见闻觉知,是名睡眠无心。(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二、闷绝,谓诸众生,惊倒闷绝,六识昏昧,见闻觉知,一时顿息,是名闷绝无心。...
《三藏法数》 / 256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僧中有死者,则一山之僧眾送之,附於四葬之一,令诵经咒愿。毘奈耶杂事十八曰:「送丧苾芻,可令能者诵叁啟无常经并说伽陀為其咒愿。事了归寺,便不洗浴随处而散。俗人见讥,咸言:释子极不净洁,身近死尸身不洗浴。佛言:不应尔,可洗身。彼即俱洗。佛言:若触尸者连衣俱洗,其不...
《佛学大辞典》 / 303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天台所立化法四教之第二。说万法当体即空无生无灭(当体即空无实生实灭)之理,為使二乘及钝根之菩萨得但空之证,使利根之菩萨得不但空即中道之证而施设之叁乘教也。不要断灭万法,说万法当体為因缘生,而当体即為空无生,故空之中自有不空之义而含中道之理,此名不但空,亦名当通...
《佛学大辞典》 / 416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又作普首。文殊师利,一译溥首,又译普首。溥為梵语也。大乘法门经曰:「文殊师利者,晋言溥首童真。」同经慧琳音义叁十二曰:「溥首,上音普。梵语。经以晋音翻文殊师利為溥首童真,今唐言翻妙吉祥。」圆觉大钞四下曰:「观察诸法叁昧经云普首,阿目佉经云濡首,无量门微密经云敬...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九种之业也。欲界及色界各有作业,无作业,非作非无作业之叁种,无色界有无作业,非作非无作业,及无漏之叁种,合為九种。成实论第八曰:「欲界繫叁种:作、无作、非作非无作。色界繫业亦如是。无色界二种及无漏业,身口所造业名作。因作所集,罪福常随,是心不相应法,名為无作。...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印度小乘中最后所立之宗也,即小乘中之空宗,酷似大乘,以訶梨跋摩所造之成实论為所依,故名成实宗。於四諦立章,於五聚明义,来支那而居於十叁宗之一。立南北两宗。梁朝之叁大法师,皆此宗之人也。天台嘉祥以前之诸师,有谓之為大乘宗者,二师勉破之。日本无以之為宗者,但附属於...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如来为诸众生但欣生恶死,而不知出离之方,故以二女喻之。盖二女行止共俱,不相弃舍。亦犹生必有死,死必有生,未尝暂离也。 一、功德天,经云:如有女人,入于他舍,主即问言:汝字何等?答言:我身即是功德大天。又问:为何所作?答言:我所至处,能与种种金银等宝。闻已欢喜...
《三藏法数》 / 365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為比丘,比丘尼当受之戒,别解脱戒中之至极也。比丘為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為五百戒(实為叁百四十八戒),比丘之二百五十戒,為四波罗夷,十叁僧残,二不定,叁十捨堕,九十波逸提,四提舍尼,百眾学,七灭諍。比丘尼之叁百四十八戒,為八波罗夷,十七僧残,叁十捨堕,一百七十八波...
《佛学大辞典》 / 453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一、性境,性即实之义也。谓眼识乃至身识及第八识等所缘色等实境,相分不起名,言无筹度心,是名性境。 二、独影境,影即影像,是相分异名。谓如第六识缘空华、兔角,及过去未来等所变相分,无种为伴,但独自有,是名独影境。 叁、带质境,带即兼带,质即体质。谓以心缘心也。...
《三藏法数》 / 160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又作阿伽,Arghya之略,译曰水。名义集二曰:「阿伽,此云水。」但内典特指奉佛之水而言。即於水入香花者。大日经疏十一曰:「閼伽水,此即香花之水。」如意轮仪轨曰:「由献閼伽香水故,行者叁业清净,洗染烦恼垢。」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一、声闻藏,说声闻缘觉二乘之教理行果者,即小乘之叁藏也。二、菩萨藏,说菩萨大士之教理行果者,大乘之叁藏也。净影嘉祥以此二藏判一代教。大乘义章一曰:「就出世间中復有二种:一声闻藏,二菩萨藏。為声闻说,名声闻藏;為菩萨说,為菩萨藏。故地持云:十二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身即能依之色身,土即所依之国土。既有能依之身,必有所依之土;故名二种身土。 一、自受用身土,自受用身土者,谓自己修因之所感,称性受用种种法乐,自在无碍,故身名自受用身,亦名圆满报身。土名自受用土,亦名实报庄严土。盖诸佛如来,历无数劫修习无量善根所感,周遍法界...
《三藏法数》 / 204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勅许之色衣。元以香木染之,故名。后转為种种之色。但台密等所用者赤而带黄者也。禪宗济家用黄色,洞家有种种。净土宗紫緋之外皆通名香衣。但除蓝色。见啟蒙随录二。按香衣谓香染之衣。见[香染]条。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於佛法结缘。创未来得度之缘也。止观六上曰:「和光同尘,结缘之始。」文句二下曰:「现世虽见佛闻法,无四悉檀益但作未来得度因缘,此名结缘眾。」文句记二下曰:「结谓结构,立机之始。缘即缘助,能成其终。则成未来修得叁德之先萌也。」往生要集下末曰:「当知生谤亦是结缘,我...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一、眼识,谓眼根由对色尘即生其识,此识生时,但能见色,是名眼识。 二、耳识,谓耳根由对声尘即生其识,此识生时,但能闻声,是名耳识。 叁、鼻识,谓鼻根由对香尘即生其识,此识生时,但能嗅香,是名鼻识。 四、舌识,谓舌根由对味尘即生其识,此识生时,但能尝味,是名舌...
《三藏法数》 / 148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一、须陀洹向,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谓此人将入须陀洹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初果也。 二、斯陀含向,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此人将入斯陀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二果也。 叁、阿那含向,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此人将...
《三藏法数》 / 195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一自力。世间之人,宿世有善根,不依他人之教诫,自能以精进勇猛之力发菩提心,名為自力。二他力。世间之人,或由他人之教诫,或依他人之感动,遂发菩提心,名為他力。叁因力。世间之人,前世修习大乘之法,依其因力今生见佛及菩萨,而发菩提心,名為因力。四方便力。世间之人,於...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又云四宗。叁论所诽斥之内外四执也:一一切外道,不达二空而存人法者。二毘曇宗,即萨婆多,虽已得人无我,而执法之有性者。叁成实宗,虽具辨二空,而明空犹不了者。四大执,大乘中一切有所得之见也。叁论玄义曰:「但邪谬纷论,难可备序。叁论所斥,略辩四宗:一摧外道,二析毘曇...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又作迦吒布单那Katabhūtana,又Kaṭa ūtana,译曰奇臭鬼。玄应音义二十一曰:「羯吒布怛那,旧言竭吒富呾那,此云极臭鬼,或言奇臭鬼也。」慧琳音义十八曰:「羯吒布但那鬼,唐云叫譟作灾怪鬼。」首楞严经曰:「迦吒富单那。」梵语杂名曰:「迦吒布单那。」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一、但空,谓二乘之人,观一切法皆悉虚幻,但见于空,不见不空,故名但空。 二、不但空,谓诸菩萨,非但见空,兼见不空,不空即中道,故名不但空。
《三藏法数》 / 64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宗镜录问云:不了唯识之徒,妄执我法,圣教之内,云何复言有我法等?答云:对机设假,非同情执。假有二种,故名二假。 一、无体随情假,谓执我之法,本自无体。但因随顺机情,虚假施设,亦名我法,故名无体随情假。 二、有体施设假,谓圣教所说,虽有法体,而非我法,体本无名...
《三藏法数》 / 135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是智度论七十八所说,声缘菩叁乘共通之十地也。台宗以為四教中通教之地位也。一、乾慧地,此為外凡之位,与藏教五停心别总念处总相念处叁贤之位相当。乾者乾燥之义也。此位為未得法性理水之智慧,故云乾慧地。又有漏之智慧,不以法性理水润之,故云乾慧。二、性地,此為内凡之位,...
《佛学大辞典》 / 530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一、如理智,如佛菩萨真諦之理之实智也。或名根本智,无分别智,正体智,真智,实智。二、如量智,如佛菩萨俗諦之事量之智也。或名后得智,有分别智,俗智,徧智。十八空论曰:「如理智,即是无分别智;如量智,即是无分别后智。」佛性论叁曰:「此二智有二种相:一者无着,二者无...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又名八敬法,八尊师法,八不可越法,八不可过法,如来成道之十四年,姨母求出家,佛不许之,盖以正法千年,若度女人,则减五百也。阿难叁请,便传八敬法,使向彼说。若能行之,则听女出家。姨母顶戴信受,乃得戒。由得戒之十缘而正法亦復千载。四分律四十八曰:「佛告阿难,今為女...
《佛学大辞典》 / 439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胜鬘,本业,起信诸经论谓之无始无明,菩提心论谓之无始间隔,生死流转之根本惑体也。平等法界之理不达,妄隔平等之理性,谓之无明,又曰间隔。是闇惑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闇惑之心,隔离理性,故名间隔。依此无明之间隔而生种种之烦恼,作种种之业,受种种之果也。而名之為...
《佛学大辞典》 / 903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在梵字顶上之圆点,发痕ṁ字之音者。此点為总示诸法皆空之理者,是名空点。此空点為白,阿ma摩字。」吽字义曰:「此吽字上有空点,是空点者摩字所生,摩字兼人法二空义。」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清彭际清着。為传五十六。列人二百二十七。附列者又七十七人。其发凡曰:「佛门人文记载,其专繫宰官白衣者,故有祐法师宏明集,宣律师广宏明集,心泰佛法金汤,姚孟长金汤徵文录,夏树芳法喜志。其以沙门為主兼收外护者,则有志磐佛祖统纪,念常佛祖通载,以及传灯录,续传灯录,...
《佛学大辞典》 / 408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界,限也、别也。谓叁界分限各别不同,故名界也。 一、欲界,欲有四种:一者情欲,二者色欲,叁者食欲,四者淫欲。下极阿鼻地狱,上至第六他化天,男女相参,多诸染欲,故名欲界。(梵语阿鼻,华言无间。第六他化天者,假他所化而自娱乐也。 二、色界,色即色质,谓虽离欲界秽...
《三藏法数》 / 316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南山律依凭之註疏,有五种之大部也。俱係道宣律师之撰述:一、四分律删繁补闕行事钞叁卷(分十二卷),二、四分律含註戒本疏四卷(分八卷),叁、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四卷(分八卷),四、四分律拾毘尼义钞叁卷(分六卷,后二卷今缺),五、四分比丘尼钞叁卷(分六卷)也。其中前...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一、身常恭谨,谓修菩萨行者,当谨守身业,毋令放逸,所谓杀盗淫等一切恶法,断而不行;及诸不善律仪,亦皆无犯,是为身常恭谨。(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言常至诚,谓修菩萨行者,欲修无上正真之道,当守护口业,诚实不虚,所谓妄言绮语恶口两舌之过,悉...
《三藏法数》 / 254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称经句之偈颂曰贯华,其散文曰散华。见[贯华]条。文句一曰:「佛赴缘作散华贯花两说。」 又(仪式)為供养佛而散布花也。无量寿经下曰:「悬繒燃灯,散华烧香,以此迴向,愿生彼国。」 又显密法要之式,有散华之仪,在显為四箇法要之一、在密為二箇法要之一。於梵唄之后行之,盛...
《佛学大辞典》 / 385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有胜劣之叁种:一、无常修,声闻之人,不知法身常住之德,但观一切有為法之无常者。二、非乐修,声闻之人不知诸法中自有涅槃寂灭之乐,但观诸法之苦者。叁、无我修,声闻之人,不知有自在无碍之真我,但观五蕴之空者。此名声闻人之劣叁修。又,一、常修,菩萨知法身之体,常住不灭...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唱弥陀之名号百万徧也,满百万徧者。必得往生,唐道绰禪师依木槵子经,检得百万徧之文,会之於阿弥陀经之七日念佛,七日不断,即满百万徧。自修之也。伽才净土论上曰:「如经说:若人念阿弥陀佛得百万徧已去,决定得生极乐世界。绰禪师检得此经,若能七日念佛即得百万徧也,由此义...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谓佛为众生贪着世间五欲,以为美好,耽恋沉迷,轮回生死,无有出期,是故令修此九种不净观法,想念纯熟,心不分散。若得叁昧成就,自然贪欲除灭,惑业消尽,得证道果。此之九种,虽是假想作观,然用之能成大事。譬如大海中死尸,溺人附之,即得度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
《三藏法数》 / 601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凡即凡夫,小即小乘。倒即颠倒。谓凡夫着有,妄于无常法中计常,苦中计乐,无我计我,不净计净;及小乘之人,但着于空,常计无常,乐计非乐,我计无我,净计不净。故有凡小八倒之名焉。(小乘,即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非常计常,非常计常者,谓世间一切有为之事,皆悉无常...
《三藏法数》 / 633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大小乘所见之空理有二种,小乘分析诸法,但见空而不见不空,故云但空。大乘之菩萨,分析诸法,不使归空,诸法如幻如梦,其当体见空,空之中自有不空之理,故谓之不但空。天台分配之於二教,以但空為藏教,以不但空為通教。法华玄义一曰:「叁藏二乘,明但空為极。譬颇梨珠,一往似...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南山叁观者,即终南山宣律师之所立也。 一、性空观,性即性分也,谓声闻、缘觉小乘之人,观因缘所生一切诸法,其性本空,皆无有我,常以此理照察自心,故名性空观。(因缘者,六根为因,六尘为缘也。所生一切诸法者,即根尘相对所起诸心法也。) 二、相空观,相即相状也。谓藏...
《三藏法数》 / 216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一、地居二天,形交成淫,谓四天王天居须弥山腹,忉利天居须弥山顶,故名地居。此之二天,男女和合,与世无异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忉利,华言叁十叁。) 二、夜摩天勾抱成淫,梵语夜摩,华言善...
《三藏法数》 / 228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一、转烦恼依菩提,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即一切众生无明妄惑也。梵语菩提,华言道,即一切诸佛所悟所证之道也。然菩提、烦恼,其性是一,但由迷悟,不分而分。众生迷故,即转菩提而为烦恼;诸佛悟故,即转烦恼而为菩提。若能了达烦恼即是菩提,念念修习,是名转烦恼依菩...
《三藏法数》 / 227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Ālaya,又作阿剌耶。心识名。八识中之第八。旧称阿梨耶。译曰无没。有情根本之心识,执持其人可受用之一切事物而不没失之义。新称阿赖耶。译曰藏。含藏一切事物种子之义。又曰室。谓此识是一身之巢宅也。盖此识中所含藏之种子為外缘所打而现起,以组织其人之依(外界)、正(身体...
《佛学大辞典》 / 296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闻如是: 佛在忉利天上,当竟夏月,波利质多树花适好盛,坐濡软石上,欲为母说经,及忉利天上诸天。尔时,天王释到佛所,为佛作礼,便白佛言:“今当用何时待遇尊?”佛告天王:“用阎浮利时待我。”天王得教,即礼佛,欢喜而去。 尔时,贤者摩诃目犍连,亦在舍卫,亦竟夏月,于...
《佛说义足经》 /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 2938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