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 条搜索结果

单传

禪家之宗旨,不依经论文句,单传心印也。碧巖初则评唱曰:「达磨遥观此土有大乘根机,遂泛海得得来,单传心印。」祖庭事苑曰:「传法诸祖,初以叁乘教乘兼行,后达磨祖师单传心印破执显宗。所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然不立文字失意者矣,往往谓屏去文字以默坐為...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八万四千

西天之法,显物之者,常举八万四千之数,略云八万,如举烦恼之,曰八万四千之尘劳,举教门之,曰八万四千之法门,须弥之高深,曰八万四千由旬,非想天之寿命,劫初之人寿曰八万四千岁。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五怖畏

初学之菩萨,有五怖畏:一、不活畏,行布施者,恐己不能过活,而不能尽所有。二、恶名畏,恐已恶名,不能為和光同尘之行。叁、死畏,虽发广大之心,然恐死而不能捨身命。四、恶道畏,恐己堕於恶道,而对治不善法。五、大眾咸德畏,恐眾之人或威德之人,不能於其前為狮子吼。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般若毱

Prajñāgu ta,比丘名。译曰慧藏。唯识述记四本曰:「南印度罗罗国正量部僧,般若毱,此云慧藏,安慧之学徒,叁代帝王师。造七百颂诽谤大乘。」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鳩摩罗伽地

Kumāra-bhūta,又作鳩摩罗浮地,鳩摩罗浮地。译曰童子地、童真地、童相地等。通為菩萨地之总称,别称初地或八地已上之菩萨。瓔珞本业经上曰:「鳩摩罗伽,秦言逆流,欢喜地。」是指初地已上。智度论二十九曰:「鳩摩罗伽地者。或有菩萨,从初发心断婬欲,乃至阿褥罗叁藐叁菩...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厕之位置

天竺精舍,其西置厕院,或置於其南。摩訶僧祇律曰:「厕屋不得在东在北,应在南在西,小行亦如是。」祇园图经曰:「次北第六院名為流厕,有大高屋,叁重而立,飞桥双上,甚是清净。下施厕坑,砌以伏竇,天帝手作,上无臭气。大渠从大院北西注,南入厕院,伏流入竇,北出会於大河,...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须达

Sudatta,又作须达。新称苏达。译言善与,善给,善授,善温等。舍卫国给孤独长者之本名,祇园精舍之施主也。玄应音义叁曰:「须达,此云善与,故得给孤独名也。」慧苑音义下曰:「须达,此云善给,施无依怙也。」华严疏钞六曰:「须达,正言賑济无依,义云给孤独也,即...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缘起十义

缘起者,谓诸法所起因缘,递相摄持,涉入无碍,分为十种,以释前十玄门之义也。 一、诸缘各异义,诸缘各异者,谓诸法缘起各不同也。盖诸法递互相望,要须体用各别,不相杂乱,方成缘起。经云:中无一性,一亦无有。是也。 二、互遍相资义,互遍相资者,谓诸法所起,更互周...

《三藏法数》 / 805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解界法

真言之修法,初行结界之法(见[结界]条)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十行

十行者,谓由前十住进修,功满已成,佛子自得己利,而利他之行未成,是故广行饶益,随顺众生,令其欢喜。然行有浅深,故始自欢喜,终至真实,而成十种也。 一、欢喜行,谓由前十住进修,功满已成,佛子具佛妙德,能于十方刹土,随顺饶益众生,自他俱喜。经云:成佛子已,具足无...

《三藏法数》 / 702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如来愍菩萨

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释尊之右第七位。梵号怛他蘗母隶底,译言如来愍。密号曰教命金刚。主如来哀愍之德。肉色,左手持如意宝,右手持荷叶盛花者安膝上,着羯磨衣,冥坐荷叶上。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阿闍世

又作阿闍貰。王名。旧称阿闍世。新称阿闍设咄路Ajātaśatru,译曰未生怨。佛在世之顷,摩竭陀国王舍城之治者。父名频婆娑罗,母曰韦提希。韦提希怀胎时,相师占之,谓此儿生必害父,因之名曰未生怨。未生以前结怨之意也。西域记九曰:「阿闍设咄路王,唐云未生怨,旧云阿闍世,...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世医四法喻如来

一、善知病,谓世之良医,善能知人种种疾病;以喻如来善知一切众生业惑等病也。 二、善知病源,谓世之良医,善知疾病所起之由;或由风湿,或由冷热,乃至饮食色欲之类,发于众病。以喻如来善知众生皆由无明烦恼为其根源,而有生死轮回之病也。 叁、善知病对治,谓世之良医,善...

《三藏法数》 / 310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心数

新曰心所。旧曰心数。是為心法,其法数,故曰心数。密教以大日如来為心王。一切眷属之诸尊為心数。秘藏宝钥下曰:「心王自在,得本性之水。心数客尘,息动浊之波。」即身义曰:「心王者法界体性智等,心数者一识。」性灵集七曰:「真言大我本住心莲,尘沙心数自居觉月。」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十号

劫初诸说上,皆有万名,眾生渐钝,则减為千名(如帝释之千名),眾生弥昧,则减為百名,眾生更愚,则减為今之而十名。天竺俗法有十名,天上利根,尚有百名,大日如来天上成道,故应之而立百八号,释尊於人界成道,故亦应之而立十号。其十号者:一、[如来]。梵曰鞞庶罗那叁般那Vi...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婆伽婆七义

婆伽婆者,总万德至极之名也。经云:婆伽婆具此七义。不翻华言者,含义故。即五种不翻之一也。(五种不翻者,秘密不翻、含义不翻、此方无不翻、顺古不翻、生善不翻。) 一、能破烦恼,破者,裂断也。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谓如来断诸烦恼,乃至无明之惑,净尽无余。...

《三藏法数》 / 703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僧林

谓住僧如林也,犹言丛林。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阿含

Āgama,小乘经之总名。新称阿笈摩。旧称阿含,阿鋡,阿含暮。译曰法归。万法归趣於此而无漏之义。又译曰无比法,谓无类之妙法也。或译曰趣无,所说之旨毕竟无归趣之义。长阿含经序曰:「阿含者,秦言法归,所谓万法之渊府总持之林苑也。」名义集四曰:「阿含正云阿笈,此云教,...

《佛学大辞典》 / 328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二教

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珊兜史

Saṁtuṣita,又作删兜率陀,兜率陀,兜率,兜术。欲界第叁天之名。玄应音义叁曰:「珊兜,先安切,即天主也。此云正喜,一云正知足,兜率此云妙足。」智度论五十四曰:「删兜率陀,兜率天王名,秦言妙足。」慧琳音义六曰:「珊覩史,上方欲界中天名也。古名兜率陀,或云兜术,皆...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五字严身

五字者,阿鍐囕唅佉也。真言行者,修密法时,布阿字於下体,布鍐字於脐上,布囕字於心,布唅字於眉间,布佉字於顶上,以加持己身,而為大率都婆,即坚固金刚之身也。大日经七持诵法则品曰:「如前转阿字,而成大日尊。法力所持故,与自身无异。住本尊瑜伽,加以五支字。下体及脐上...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九鬼

顺正理论叁十一云鬼之种类有叁:一,无财鬼。二,少财鬼。叁,财鬼。此叁各有叁。无财鬼之叁者:一,炬口鬼。二,鍼口鬼。叁,臭口鬼。少财鬼之叁者:一,鍼毛鬼其毛如针,以自剌剌他也。二,臭毛鬼。叁,癭鬼。财鬼之叁者:一,希祠鬼。常居社祠中,希其食物也。二,希弃鬼。...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华色為提婆所害

有华色比丘尼,呵提婆之不法,為彼所害。盖与最初见佛之华色為同人也,何则?彼為见佛化轮王,其活泼之状与呵提婆之势,其行為相似也。智度论十四曰:「提婆达,便生恶心,推山压佛。金刚力士以金刚杵而遥掷之,碎石迸来,伤佛足。华色比丘尼呵之,復以拳打尼,尼即时眼出而死。...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叁退屈

一、菩提广大屈,梵语菩提,华言道。谓闻无上菩提广大深远,心便退屈,是名菩提广大屈。 二、万行难修屈,谓闻布施等波罗蜜,修之甚难,心便退屈,是名万行难修屈。(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 叁、转依难证屈,谓闻转烦恼、依菩提,转生死、依涅槃,极难可证,心便退屈...

《三藏法数》 / 140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锡杖

十八物之一。梵语,喫弃罗Khakkhara,译為锡杖,声杖,呜杖。锡者,取振时作锡之声。又有智杖,德杖之德名。有显密之二意。显教為乞食或驱虫也。锡杖经曰:「佛告比丘:汝等当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执故。又名智杖,彰显圣智故。亦名德杖,行功德本故。圣人之表...

《佛学大辞典》 / 601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毘首羯磨

Viśvakarman,又作毘守羯磨。新云毘湿缚羯磨。帝释之臣,化作种种工巧物,又司建筑之天神也。毘首羯磨,译种种工业。因之西土之工巧者祭此天云:智度论四曰:「巧变化师毘首羯磨天。」顺正理论十二曰:「毘湿缚羯磨天。」玄应音义二十五曰:「毘湿缚羯磨天,此译种种工业,案西国...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鞞礼

Preta,饿鬼之梵名。见[薜荔]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五部律

佛灭后百年时,付法藏第五祖优婆毱之下有五弟子,同时於律藏生五部之派别:一、曇无德部Dharmagu ta,又曰曇摩毱,是部主之名,译為法正、法护、法镜、法密等,律本於此土曰四分律。二、萨婆部Sarvāstivāda,或曰萨婆諦婆,译言一切有。从宗计而取名,律本曰十诵律。叁、弥...

《佛学大辞典》 / 283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释迦或设枳也(Śakya)之略称。佛世尊之姓也,佛法始来汉土,僧犹称俗姓,或称竺,或弟子呼师之姓。如支遁本姓关,学於支谦,故為支。帛道猷本姓冯,学於帛尸梨蜜,故為帛(避暑录话下)。晋道安始云:佛以释迦為氏,今為佛子者,宜从佛之氏,即姓释。及后阿含经渡来,经说果...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眾生

梵语萨埵Sattva,僕呼善那。新译曰有情,旧译曰眾生。眾生有义:(一)眾人共生之义。法华文句四曰:「中阿含十二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间,无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言眾生。此据最初也。」(二)眾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眾生。法鼓经曰:「万法和合施设,名為眾生。」注维摩...

《佛学大辞典》 / 388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覆油鉢

优婆毱之故事。付法传叁谓尔时有一比丘尼,年百二十,曾见如来,优婆毱,知彼见佛,欲至其所,寻遣使者告比丘尼。尊者毱欲来相见。时比丘尼即以一鉢盛满油置户扇后。优婆毱至其所止,当入房时,弃油数滴,共相慰问,而后就座。问言大姉,世尊在时,诸比丘辈,威仪进止,其...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钵怛罗陀罗尼

一卷,唐不空译,悉怛钵怛罗,译言白伞盖。白伞盖佛顶尊之陀罗尼也。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演若之头

室罗城有一狂人曰演若达。某日朝,以镜照面,於镜中得见头中眉目而喜。还观己,不得见己头中眉目,因大瞋恨,谓是魑魅所作而狂走。此以自己之本头譬真性,镜中之头譬妄相。喜见镜内之头有眉目者,以比认妄相為真,坚执不捨。不见自己之本头有眉目者,以比真性无一切之诸相。楞严...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韦天将军

姓韦,名琨,四天王之四王下各有八将军,此南天王八将军之一也。為南山道宣律师示现,南山依之着灵威要略并律相感通传二书,律相感通传云韦将军,法苑珠林云天人韦琨,有拥护东西南叁洲佛化之宿愿,古来禪录与韦駄天混一,非也。感通传曰:「有一天人来礼敬,叙暄凉已。曰:弟子...

《佛学大辞典》 / 321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尸利鞠

Śrigu ta,又作室利毱,尸利崛。王舍城长者名。译曰吉护、德护、胜密。慧琳音义二十六曰:「尸利毱此云吉护,亦云德护也。」西域记九曰:「室利毱唐言胜密。」德护长者经上註曰:「尸利崛者隋言德护。」此外道欲以火坑毒饭害佛,不成,遂归佛。见[胜密外道]条。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法没时七秽行

一、百岁持戒,为恶所破,谓法将灭时,有人持戒满百岁已,一弹指顷,遂为恶知识之所破坏,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二、久行慈心,为嗔所坏,谓法将灭时,有人久行平等慈忍,未尝少息,一旦逆境现前,不能安忍,嗔恚倏起,坏灭善根,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叁、薄贱不随师教,谓法...

《三藏法数》 / 440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六群比丘

佛在世时,有恶比丘六人,结党作非威仪之事,称曰六群比丘,佛制戒缘此六群而起。诸律出名不同。僧祇律九称六群比丘曰:「一、难陀,二、迦留陀夷,叁、叁文达,四、摩醯沙达,五、马师,六、满宿。」毘奈耶律十一称六眾苾芻曰:「一、阐陀,Nanda,二、鄔波难陀,U anan...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宝意

罗陀那质之译语。

《佛学大辞典》 / 9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念诵忌十五地

念诵即想念持诵神咒也忌者犹不宜也经云如来告金刚密迹主菩萨若诸有情为欲调他怨恶之心回伏者欲消除一切灾障者或求满足如意者当择空寂幽闲胜处结界建坛净身语意供养圣像诵持佛顶轮王咒加持作法若得成就则所愿满足不可于神龙所护及药义罗刹等地结界作法若在此等不善之处则鬼神得便...

《三藏法数》 / 877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阿耆

又曰阿夷头。十外道之一。译曰无胜。饰宗记七末曰:「阿夷头,梵云阿耆,此云天胜也。」梵Ajita。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寒林

林葬之处,定一林為墓所,运死尸而弃於此,饲诸禽兽也。梵语尸陀,尸陀Śitavana,其林幽邃而寒故。又横死尸所,入之者畏而毛戴寒栗。故名寒林。玄应音义七曰:「尸陀林,正言尸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王舍城侧,死人送其中。今总指弃尸之处,為尸陀林者,...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湛然

台州国清寺湛然,姓威氏,唐晋陵荆溪人,时人尊其道,号為荆溪。天宝载剃落,持律森严,极止观之奥旨。法华释籤,文句记,止观辅行,其他净名广略疏,涅槃后分疏,金刚錍等。着书颇。中兴天台之道。智者之后,第六代也。建中叁年二月寂,寿七十二。宋开宝年中吴越王钱氏请諡圆通...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曇无德部

律宗五部之一。曇无德比丘之部宗也,佛灭后百年优婆毱罗汉五弟子之一,於戒律藏建立一部,部名曰曇无德部。律名曰四分律。见[曇摩毱]条。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鳩摩逻

Kumāralabdha,又作矩摩逻,拘摩罗罗,拘摩罗逻,鳩摩罗陀,鳩摩罗驮。译作童受、童首、豪童、童子。论师名,有二人:一為经部之鳩摩逻。出於阿输迦之时。西域记叁(呾叉始罗国下)曰:「昔经部拘摩罗逻(唐言童受)论师,於此製述诸论。」同十二(竭盘陀国)曰:「无忧...

《佛学大辞典》 / 490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阿缚卢枳低湿伐逻

Avalokiteśvara,旧称阿那婆娄吉低输,阿梨耶婆楼吉弖税。译曰观世音,光世音。新称阿缚卢枳低湿伐罗,阿婆卢吉帝舍婆罗,阿缚卢枳帝湿伐逻等。译曰观自在。观世音也。西城记叁曰:「阿缚卢枳低湿伐罗,唐言观自在。合字连声,梵语如上。分文散音,即阿缚卢枳,译曰观,伊湿伐罗...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日宫

日天子宫殿也。立世阿毘曇论日月行品曰:「从阎浮提地高四万由旬,此处日月行,半须弥山等游乾陀山。是日月宫殿团圆如鼓,(中略)是日宫者,厚五十一由旬,广五十一由旬,周迴一百五十叁由旬。是日宫殿,颇梨所成,赤金所覆。火大分,下际火分復為最,其下际光亦為最胜,是其...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群类

群者眾生也,有情之种类数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天人群生类。」圆觉大疏上之二曰:「大士亲爱,展转流布,则群类普霑。」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调达

涅槃经叁十叁曰:「调婆达。」观无量寿经曰:「调达。」法华经提婆品曰:「提婆达。」同陀罗尼品曰:「调达。」具略之异耳。译曰天热。又译天授。见[提婆达]条。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如意通有叁种

谓菩萨智慧具足,神变莫测,凡所作为,举念即成,无有障碍,故名如意通。 一、能到如意,谓具此通者,虽长江大海,重关复岭,千万里之远,俱无间隔,意欲到处,身即随到,故名能到如意。 二、转变如意,谓具此通者,能令世间所有诸物,大者作小,小者作大;一变为变为一...

《三藏法数》 / 182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悉达

Siddhārtha,又作悉达、悉、悉陀、悉頞他,正音萨婆曷剌他悉陀Sarvārthaśiddha,译曰一切义成。释迦佛為净饭王太子时之名也。修行本起经上曰:「悉达,汉言财吉。」本行集经二十四曰:「悉达,隋言成利,太子名也。」智度论二曰:「父母名字悉达,秦言成利。得道时知一切诸...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楞伽

Lañkā,新作[飢-几+夌]伽,又作[马夌]伽。在师子国(即锡兰岛)之山名(今之Adam s eak)。楞伽為宝名,又曰不可到,难入之义也。即山以有楞伽宝得名。又以险绝常人难入得名。佛尝在此说大乘经,名楞伽经。西域记十一师子国曰:「国东南隅有[飢-几+夌](勒登反)伽山,巖谷幽峻...

《佛学大辞典》 / 280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优婆掘

又作鄔波屈。见[优波毱]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遶佛

西天之法。旋遶长上,表恭敬爱慕之意也。西域记二曰:「随所宗事有旋遶,或唯一周,或復叁匝。」释氏要览中曰:「遶佛亦云旋遶,此方称行道。(中略)归敬至也,唯佛法右遶。」法华经曰:「头面礼足,遶佛叁匝。」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尘沙

如尘如沙,喻物之也。行事钞上一曰:「法界尘沙。」资持记上一之叁曰:「法界者十界依正也,尘沙者喻其也。」 又(术语)天台所立叁惑之一,谓為尘沙。尘沙之惑,称為化道障之惑,菩萨教化物之障也。菩萨教化物,必通达如尘沙无数之法门,然心性间昧。不能通达此尘沙之法门,...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阿奢理贰

Āścariṇi,又作阿奢理儿。译言奇特。龟兹国之寺名。此国先王,崇敬叁宝。时以母弟有奇特之行為,欲传其美蹟於后世,故建此寺。玄奘西游时,此寺有学匠曰木叉毱,滞留六十餘日,学俱舍婆沙等诸论焉。见西域记一,慈恩传二。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十玄门

又曰十玄缘起。华严宗所立。示四种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之相者。通此义,则可以入华严大经之玄海,故曰玄门。又此十门互為缘而起他,故曰缘起。至相大师,承杜顺之意,创说於十玄章,贤首於五教章中卷敷演之。但次第不同。然贤首更於探玄记一说十玄,稍异於此,清凉全依之。 一,同...

《佛学大辞典》 / 1469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七周行慈

五停心观中第二為慈悲观,是使瞋之眾生修慈悲而对治瞋毒也。而行之之境分為七种,以叁乐与之。是曰七周行慈。周者周徧,於怨亲周徧平等也,又周徧而行之也。七境者,一、上品之亲,二、中品之亲,叁、下品之亲,四、中人非冤亲,五、下品之冤,六、中品之冤,七、上品之冤也。叁...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舍卫城

或云舍婆提,此翻闻物,谓宝物出此城。又翻丰德。天台云:舍卫城又名舍婆提者,昔有二仙,弟名舍婆,此云幼小,兄名阿跋提,此云不可害。合此二人,以名城也。善见律曰:「舍卫者,是道士名也,昔有道士居住此地。往古有王,见此地好,就道士乞為立国。以道士名,号為舍卫。又名...

《佛学大辞典》 / 198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行蕴

造作於有為法之因缘迁流於叁世,谓之行。此中除色受想识四者,其他之有為法,名行蕴。五蕴之一。蕴者积集之义,是亦有為法之通名也。俱舍论一曰:「四餘為行蕴。」颂疏一曰:「四者谓色受想识,除四蕴外,诸餘心所有四十四及十四不想应,此五十八法是四蕴餘,总名行蕴。造作迁流二...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醯摩嚩

又作醯摩跋陀。鬼神名。译曰舍主。住於雪山。毘沙门天王夜叉八大将之一。金光明经曰:「復有大神,奢罗密帝,醯摩跋陀。」同文句七曰:「醯摩跋陀,翻為舍主。」大日经疏五曰:「次於北门,当置毘沙门天王,於其左右,置夜叉八大将。(中略)五名醯摩嚩,即是住雪山者。」梵Haim...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法华六瑞

谓法华一经,妙理玄微,人难信受。故先以瑞相警变常情,常情既变,而生渴仰,则闻法染心,妙道易阶,密有所表,故具明六瑞焉。 一、说法瑞,谓佛将说法华,先说无量义经,而为法华作序。从一法说无量义,会无量义归于一法,故无量义经为法华会归一之序。经云:说大乘经名无量...

《三藏法数》 / 856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二十难

一、贫穷布施难,谓人自厄于贫乏,而能随力辍己济人,是为难也。 二、豪贵学道难,谓人处于豪贵,而能厌于欲乐,折节求道,是为难也。 叁、判命必死难,谓人能尚义轻生,决志判命;或为法舍身,济彼饥苦;或为忠臣,以死徇节,是为难也。 四、得睹佛经难,谓人或生边地,不知...

《三藏法数》 / 662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离婆坐禪第一

增一阿含经叁曰:「坐禪入定,心不错乱,所谓离曰比丘是。」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僧徒

字典曰:「徒眾也,弟子也。」僧眾,故称徒。又对於师,故称徒。西域记一曰:「伽蓝百餘所,僧徒五千餘人。」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度无极

梵语波罗蜜Pāramita,旧译度无极,新译到彼岸。度者,即到彼岸之义,无极,谓其行法无际限也。玄应音义叁曰:「度无极,或言到彼岸,皆一义也。梵言波罗蜜是也。」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汗栗驮

Hṛd Hṛdaya,又作乾栗驮、干栗。见[紇哩陀耶]条。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百一羯磨

百一之义,如百一供身之百一,其法数,故曰百。其数之法各有一种之羯磨,故曰百一羯磨,羯磨者。僧中作事,求眾同意赞成,而成就其事之作法也。有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大沙门百一羯磨法之二部。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和须蜜

Vasumitrā,华严经五十叁善知识中之一,婬女之大善知识也。译言世友。晋华严经云:「復次,南行有城,名庄严,有善知识名和须蜜女。善财童子往诣其门,见女人,容貌姿美,身出广大光明,遇者得身清净(云云)。」止观二之叁曰:「和须蜜婬而梵行,提婆达邪见即正。」 又Vas...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七辩

一、捷辩,谓菩萨智慧,通达诸法,名字分别无滞,捷如影响,故名捷辩。(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迅辩,谓菩萨明于事理,心无疑暗,善赴机缘,随问即答,语言迅疾,犹若悬河,故名迅辩。 叁、应辩,谓菩萨以一切文字名义,庄严种种法语,应时应机,无有差...

《三藏法数》 / 313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转法轮菩萨

仁王经所说五大力菩萨中,金刚波罗蜜菩萨(又曰般菩萨)之异名也。不空叁藏所持之梵本金刚顶瑜伽经,谓之转法轮菩萨。新译仁王经谓之金刚波罗蜜菩萨。旧译仁王经谓之无量力菩萨。此菩萨為大日如来之正法轮身,不动明王乃其教令轮身也。仁王经仪轨下曰:「言金刚波罗蜜者此云...

《佛学大辞典》 / 216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八部鬼众

一、乾闼婆,梵语乾闼婆,华言香阴。谓不啖酒肉,唯香资阴,是帝释天乐神也。(阴,即身也。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 二、毗舍阇,梵语毗舍阇,华言啖精气。谓其啖人精气及五谷之精气也。(五谷者,禾麻黍菽麦也。) 叁、鸠槃荼,梵语鸠槃荼...

《三藏法数》 / 309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优波毱

又作鄔波毱。罗汉名。见[优婆毱]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印度佛教

印度為佛陀之降诞地,占佛教史上最重要之地位。佛陀释迦牟尼开佛教,距今几何年,东西学者,聚讼纷紜,莫衷一是。其入灭时,则据眾圣点记之说,可知為西歷纪元前四百八十六年。 佛陀成道后四十五年间之行化,以摩揭陀,室罗伐悉底,為中心,而润泽憍赏弥,拘尸揭罗,吠舍厘等中印...

《佛学大辞典》 / 1832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累劫

累叠数之劫量也。世界成坏之时期云劫。无量寿经下曰:「世世累劫无有出期。」法华经譬喻品曰:「汝等累劫眾苦所烧。」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因陀囉誓

Indraceṭa,译曰帝释侍者。见陀罗尼集经十二。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斛饭

梵名途卢檀那Droṇodana,或作Dotodana,又译曰榖净。师子颊王之子,净饭王之弟,释尊之叔父也。传歷未详。起世经十、彰所知论上等,谓王有阿尼娄驮跋提梨迦之二子,五分律十五、十二游经,有部律破僧事二、释迦谱一等,谓有摩訶男阿尼娄驮之二子,眾许摩訶帝经二、於此加跋[木奈]...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摩罗伽陀

译曰绿色宝。玄应音义二十一曰:「末罗羯,亦言磨罗伽,绿色宝也。大论云:出金翅鸟口边,能避诸毒也。」智度论曰:「摩罗伽陀。」梵Mārakata。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华鬘

印度风俗男女以花结贯饰首或身,谓之俱苏摩摩罗Kusumamālā,因而以為庄严佛前之具。大日经入漫荼罗具缘品之餘曰:「持真言行者,供养诸圣尊,当奉悦意华。洁白黄朱色,鉢头摩青莲,龙华奔那伽,计萨罗末利,(中略)是等鲜妙华。吉祥眾所乐,採集以為鬘。」玄应音义一曰:「梵言...

《佛学大辞典》 / 294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六万藏

法藏六万偈也。大方便佛报恩经四曰:「提婆达,虽復随佛出家,嫉妒情深,窥望利养,虽復能读诵六万香象经,而不能免阿鼻地狱罪。」智度论十四曰:「调达诵得六万法聚,与闍王共造五逆,生入地狱。」天台观经疏曰:「调达有叁十相,出家诵六万法聚。」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鬼分九类

赡部洲南边直下深过五百逾缮那有琰魔王都纵广之量亦尔其处有叁种鬼一者无财二者少财叁者财无财复有叁种一者炬口二者针口叁者臭口少财亦有叁种一者针毛二者臭毛叁者瘿鬼财亦有叁种一者希祠二者希弃叁者大势合之而有九类也(梵语赡部即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琰魔华言静息梵语逾...

《三藏法数》 / 778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五五百年

佛灭后五期之五百年也。一期各说一坚固,以示法之兴废。一、解脱坚固,谓佛灭后第一之五百年间。以正法盛,得解脱者故也。二、禪定坚固,谓等二之五百年间。以虽无得解脱者。而禪定者故也。叁、闻坚固,谓第叁之五百年。以实行渐衰,唯尚闻故也。四、塔寺坚固,谓第四之五...

《佛学大辞典》 / 259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欧文佛书之一

〈编者按:此名相内容颇,特将其分為叁部份,此為之一。〉欧美各国开佛教研究之端绪者,虽在百年以前,然当其初期,不过仅街谈巷议,试其臆说耳。惟曾驻札尼波罗加德门府之霍奇孙,Brian Houghton Hodgson於彼地初发见梵语之佛典,千八百叁十七年以来,寄赠之於各地图书馆,法...

《佛学大辞典》 / 6231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七转九例

七转,又曰七声,亦曰七例。依语尾之变化知体业等之差别者,谓之苏漫声Sub-anta(名词),九例又名二九韵,丁彦声Tiṅ-anta(动词),十八种之变化也。见[苏槃]条。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二世尊

释迦如来与宝如来,是宝塔中之二佛也。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穷子

法华经七喻之一。叁界生死之眾生,譬之无功德法财之穷子。 法华经信解品曰:「譬若有人,年既幼稚,捨父逃逝,久住他国。或十,二十,至五十岁。年既长大,加復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渐渐游行,遇向本国。 其父先来,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中略)商估贾客,亦甚...

《佛学大辞典》 / 974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叁百六十会

或曰叁百会,禪家诸师言佛於一代中说会之套语也。非有经论之典据。碧巖十四则评唱曰:「释迦老子四十九年住世,叁十六十会开谈顿渐权实,谓之一代时教。」释门正统曰:「金口宣扬五十年正教,阿难结集叁百会之真詮。」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赡部

Jambū,旧称,阎浮,剡浮。树名。印度有之。瑜伽伦记二十叁曰:「西国有赡部之树,阴厚,比丘在彼树影中住。」玄应音义二十四曰:「赡部树名也,旧经中或言剡浮,或作阎浮,讹也。」嘉祥法华义疏八曰:「阎浮者,此云秽。」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叁师七证

比丘受具足戒。要叁师七证。叁师者:一、戒和尚,正授戒者。二、羯磨师,读表白及羯磨文者。叁、教授师,教受以威仪作法者。七证者,七人之证明师也(自七人而上不厌其),若在边地则可减為叁师二证。见行事钞上叁。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俱不遣

因明叁十叁过中,属於异喻之过。如声论师对於萨婆师谓「声為,宗)无质碍故(因),如极微(同喻),如虚空(异喻)。」萨婆师谓虚空為常,為无质碍故,所立常之宗,亦不遣,能立之无质碍故之因,亦不遣,故谓為俱不遣。因明入正理论曰:「俱不遣者,对彼有论,说如虚空。」因...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四如意足

又名四神足。為叁十七科道品中次四正勤所修之行品。四种之禪定也。前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定力小弱,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又名神足。如意者如意而得也。為六通中之身如意通。又总曰六通,是定所生之果也。足者所...

《佛学大辞典》 / 509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頞悉

Asta,山名。译曰日没。宗轮论述记曰:「梵云頞悉,此云没。鄔陀延此但云出,西方见日西没,呼言頞悉。」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小乘五部

佛灭后百年阿输迦王时,上座大眾之根本,以大天而生部别,此时优婆毱阿罗汉之下於律藏分出五部。故此五部之分派為古来律宗之所用。然其五部与有部宗所传之五部及南山一家之五部,稍有相违。但义净叁藏於二者皆不取之。见[五部律]条。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迦叶遗

Kāśya iya,又作迦叶维,迦叶毘,迦叶波。本為人名,以為律部之名。佛灭后百年,优婆麴之门有五弟子,各立异见,律藏分五部。迦叶遗為其中之一人,故名其部曰迦叶遗部。可洪音义叁上曰:「迦叶毘,亦云迦叶维,亦云迦叶波,亦云柯尸悲与,此云饮光。此部律此土无文。」拾毘尼义...

《佛学大辞典》 / 274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仪轨

旧本之仁王经,不说陀罗尼,因而其念诵作法不备,及不空新经出,经中有陀罗尼,且别出念诵之仪轨。如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道场念诵仪轨二卷。仁王般若念诵法一卷,仁王般若陀罗尼释一卷,皆不空译者。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优波笈

又作鄔波笈,鄔波级。罗汉名。见[优波毱]条。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天授

提婆达之译名。西域记六曰:「提婆达,唐言天授,斛饭王之子也。」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舜若

Śūnyatā,译作空性。有二释,一指虚空之实体,名為空性。空即性之持业释也。楞严经叁曰:「舜若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长水疏曰:「舜若,云空也。虚空之性不可销灭。」二指诸法之空无谓之空,空之性名為空性。空之性之依主释也。指真如之体,生法之二空為门,而显中道...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又作枲,私。河名。见[私陀]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极七返

又作极七有,极七生。预流之圣者,不断修惑者。於欲界之人与天,七返往来受生中,必圣道成就,证罗汉果,故谓之极七返。此七往来中,於人中有七度之中有,七度之生有,於天中有七度之中有,七度之生有。合有二十八生,而七之数同,故略云极七生。犹言七处善,七叶树。但云二十八生...

《佛学大辞典》 / 522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义真

唐人,乡贯未详。惠果之法孙,受法於义操。开成会昌顷,住长安青龙寺东塔院。有英名,究叁教,通五部,特精胎藏。日本僧圆仁圆行等,就受密学,后武宗詔废佛教,破坏寺塔,使僧尼还俗,毁章敬青龙安国叁寺,以為内园。师不知所终。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吃栗

梵语吃栗。华言贱人也。底栗。华言畜生也。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Citta,四卷楞伽经注举汗栗太Hṛd Hṛdaya(自性清净心)、质心(虑知心)之二心。止观举质心、汗栗驮心(草木心)、矣栗驮心(精集精要心)之叁心。大日经疏举质心与干栗驮心之二心。干栗驮心附肉团心与真实心之二义。法相宗於唯识述记与唯识枢要举质(心)、末那(意)、...

《佛学大辞典》 / 1674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河沙

恒河沙之略。天竺恒河之沙,譬数之也。释门正统八曰:「有劫石焉,有河沙焉,沙石之数有限,寿量之数无穷,是金仙氏长生也。」圆觉经曰:「若化河沙眾,皆得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突吉罗

又云突膝吉栗,突瑟ㄦ理Duṣkṛta,独柯(巴)Dukkaṭa。戒律之罪名也。四分律分之為身口二业,而译為恶作(身业)恶说(口业)明了论,合身口二业译曰恶作(恶作之作,以意名,以依意之作动而起身口二业故也),行事钞中之一曰:「善见云:突者,恶也。吉罗,作也。声论正音突...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阿没[口*栗]覩

译曰甘露。见大日经疏十叁,见[阿密哩]条。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二种杀生报

一、短命,短命者,谓因前世伤害物命,令其不得以尽天年,故感今生自身亦短命也。 二、病,病者,谓因前世恼害众生,令其不得自在,故感今生自身亦疾病也。

《三藏法数》 / 75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十六玄门

日本僧高野,於此八种旋陀罗尼加遮情、表德、浅略、深秘、字相、字义、一字摄字归一之八门而為十六玄门。大日经开题曰:「据大日经王及金刚顶经王,秘密法曼荼罗,旋陀罗尼字轮,海印叁摩地释一切经,且有十六门。谓遮情表德,浅略深密,字相字义,一字摄字归一,一字...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阿密哩

Amṛta,又作阿阿密[口栗],阿密哩帝。译曰甘露。真言修行抄叁曰:「阿密哩帝,此云甘露也。」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五家所共

世之财物,為王与贼、火、水、恶子等五家之共有物,不能独用之也。智度论十一曰:「富贵虽乐,一切无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轻躁不定。」同十叁曰:「勤苦求财,五家所共,若王若贼若火若水若不爱子用,乃至藏埋亦失。」大疏八曰:「我今捨世间所爱之财,五家所共,诸过患,用贸...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十二火神

内法之十二火神,大日经所说,疏二十详解之。一大因陀罗,二行满,叁摩嚕,四卢醯,五没[口栗]拏,六忿怒,七闍吒罗,八吃洒耶,九意生,十羯攞微,十一(梵本缺名),十二謨贺那也。内法之护摩,就此中随所用而劝请之,观本尊之形,在於炉中。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演若达

Yajñadatta,又作延若达,耶若达。人名。译曰祠授。因祠天而授之义。俱舍光记叁十曰:「延若达,此云祠授。因祭祠天,而乞得子,故言祠授。」楞严经四曰:「演若达。」唯识述记一本曰:「耶若达。」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阿难同学经

佛说阿难同学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掘比丘欲还俗,阿难啟佛开示之,使之证果入灭。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 《佛说阿难同学经》

如来悲菩萨

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释尊之右第六位。梵号怛他怛迦楼,译言如来悲,密号曰慈化金刚。司四无量心中之悲德。肉色,童形,两手虚心合掌,戴鬘,着天衣,坐荷叶。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优波笈之略。罗汉名。见[优波笈]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私陀

又作悉陀,徙,私,枲。四大河之一。自阿耨达池北面出,入於东北海。或言自西面出,入於西海。西域记一曰:「池北面颇胝师子口流出徙河(旧曰私陀河,讹也),绕池一匝入东北海。或曰:流潜地下出积石山,即徙河之流,為中国之河源云。」玄应音义二十四曰:「徙河,或...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补陀落迦

Potalaka,又作补陀落伽、逋、逋罗、补怛洛迦、布呾洛迦、补但落迦、补陀落。山名。译作光明山,海岛山,小花树山等。在印度之南海岸,為观音之住处。其山形為八角。旧华严经入法界品曰:「於此南方有山曰光明,彼有菩萨名观世音。」同探玄记十九曰:「光明山者,彼山树华常有...

《佛学大辞典》 / 340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阿逸之略。弥勒菩萨名。四明教行录曰:「辅处逸,受折维摩詰。」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韦陀输

Vitāśoka,又Vigatāśoka,达磨阿输迦王之弟。智度论二十谓之韦駄输,阿育王经叁谓之毘输迦,阿育王传二谓之宿大哆。善见律二谓之帝须。由阿输迦之方便為七日王,遂发心者。阿育王经叁言阿育王之弟毘输迦,信外道之法,谤王供养佛僧,王告大臣言:我弟信外道之言,我当以方便使...

《佛学大辞典》 / 334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同世五师

有部宗之相传,佛灭后百年,异世第五师,优婆毱之下,有弟子五人。是曰同世五师。叁论玄义曰:「同世五师者:一、曇无德,二、摩訶僧祇,叁、弥沙塞,四、迦叶维,五、犊子部。」然大集经二十叁,则為一、曇摩毱,二、萨波若帝婆,叁、迦叶毘部,四、弥沙塞部,五、波蹉富罗。...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名詮自性

名詮自性者,名字显自性也,如言诸行无常,诸為名字,是名法之眾之名字,但只詮眾之自性,故云名詮自性。又诸為眾之名字,故不分有為无為,通於一切。加行无常叁字而成句时,詮差别之义。考其故,行者迁流之义,有為法之通名也。诸有為法,皆為无常,故云诸行无常。以差别於...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韦提幽囚

阿闍世太子听提婆达恶友之言,幽囚其母后韦提希於宫内。见[阿闍世]条。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大明咒

放大光明破眾生昏闇之陀罗尼也。般若心经曰:「般若波罗蜜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法藏疏曰:「鉴照不昧名為明咒。」又明為咒之别名。佛於光中说陀罗尼。故名咒為明。大明即大咒也。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萨婆曷剌他悉陀

Sarvārthasiddha,又作萨婆悉达,萨婆頞他悉陀,萨缚頞他悉地。悉达太子之具名。译曰一切义成就,一切事成。西域记七曰:「萨婆曷剌他悉陀,唐言一切义成,旧曰悉达,讹略也。」有部毘奈耶杂事二十曰:「一切事成,梵云萨婆頞他悉陀,此是菩萨最初立字。」慧苑音义曰:「悉达...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Citta,又曰质耶,质帝。译曰心。虑知之心也。止观叁曰:「质者天竺音,此方言心,即虑知之心也。」唯识述记叁末曰:「梵云质,此名心也。(中略)是集起义,是心义。」大日经疏十六曰:「心名质,质者犹如眾綵庄严精聚,名為质。」秘藏记末曰:「质名虑知,有情等...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波罗夷

Pārājika,六聚罪之第一,戒律中之严重罪也。新作波罗闍已迦,波罗市迦。戒经谓之弃(犯者不收於内法而弃於外之意也)。僧祇律谓之退没(退没道果也),不共住(不入僧数也),堕落(堕阿鼻地狱也)。十诵律谓之堕不如意处(由犯此戒与魔战而堕於负处也)。四分律谓之断头(以无论...

《佛学大辞典》 / 645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因陀罗尼罗

见[因陀罗尼罗目]条。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叁千威仪

细别比丘之威仪作法者也。大部辅注十一曰:「叁千威仪,约二百五十戒各有四威仪(行住坐卧),合為一千,循叁世转為叁千威仪。」案是不过凿说,叁千者极言其也。藏中大比丘叁千威仪有二,明一千百八十二事。楞严经曰:「叁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六祖坛经曰:「叁千威仪...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曇摩毱

Dharmagu ta,比丘名。又作曇摩毱,曇摩德,曇摩屈迦,曇无德,曇无毱,皆梵音之楚夏耳,译曰法正,法镜,法藏,法护,法密等。佛灭后百年优婆毱五弟子中之一。於律藏立一部,名為曇无德部。律名四分律。可洪音义叁曰:「曇摩毱律部师宗名,曇摩毱,亦云曇无德,此云法镜...

《佛学大辞典》 / 310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婆须达

Vasudatta,译曰财施。华严经六十二曰:「须达优婆塞。婆须达优婆塞。」同慧苑音义下曰:「婆须达,云财施,或云有善施行。」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毘尼摩得勒迦

萨婆毘尼摩得勒迦之略名。摩得勒迦,译曰行境界。论之别名也。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苏揭

Sugata,旧称修伽陀,修伽度,修伽,莎伽陀等。新称,苏揭,索蘗。译曰善逝。如来十号之一。去生死海而不再回来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苏揭,旧言修伽陀,或作修伽度,或作修伽,此云善逝,即如来德之一号也。有叁义:一讚嘆,二不迴,叁圆满也。」慧琳音义十曰:「正...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释迦

释迦如来与宝如来也。宝塔中并坐之二佛也。释迦坐右,宝坐左。见[宝塔]条。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大日与释迦

台密谓大日与释迦為同一佛,但有法身(大日)与应身(释迦)之差,东密谓二佛别体,各具叁身。守护国界守陀罗尼经九曰:「佛言:秘密主!我於无量无数劫中修集如是波罗蜜,至最后身六年苦行,不得阿耨罗叁藐叁菩提成大毘卢遮那。坐道场时,无量化佛犹如油麻徧满虚空。(中略)...

《佛学大辞典》 / 579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娑也地提嚩

译曰本尊。大日经疏二十曰:「本尊者,梵音娑也地提嚩,若但云提嚩,直所尊之义也。」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播磨

U amā,译曰喻。因明论纂要曰:「喻者西方云為播磨,此译為喻。今因明中后同异支,準西方云达利瑟致案(Dṛṣṭānta),此云见边,為顺此方故义言喻。」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童受

经部论师拘摩逻Kumārabdha之译名。西域记叁曰:「拘摩逻,唐言童受。」同十二曰:「当此之时,东有马鸣,南有提婆,西有龙猛,北有童受,号為四日照世。」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限分

南山律宗之意,佛之制戒,有深防与限分之二。制戒本為止业因。业因必由叁毒。凡夫未能了心性,卒然制之甚难,故约於身口二业而制四重。二业既清净,则心自沈静。能见过本。故制四重為道体。是根本制也。更制其餘种类以防四重名為深防。又因过犯尚未穷极,豫加重制,禁微以防着,亦...

《佛学大辞典》 / 362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上首

一座大眾中之主位,称為上首。或举其中一人為上首,或举人為上首,依经不同也。如无量寿经一万二千比丘眾中举叁十一比丘為上首,如观无量寿经叁万二千菩萨眾中举文殊师利一人為上首,如大日经十佛剎微尘数执金刚眾中举十九执金刚為上首,而更於执金刚眾中举金刚手秘密主(即金刚...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底彦

又作丁岸哆Tiṅanta,即Tin+anta,梵语文法二声之一。示动词之变化者,有十八转。彦者后之义,底字為置於后之声。是以动词中第叁人称单数之语尾名,為动词语尾一般之名目也。唯识枢要上本曰:「底彦声有十八囀,辨此声中底字居后,彦是后义,则是底字居后声也。」寄归传四曰...

《佛学大辞典》 / 350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僧伽吒

又作僧伽。译曰集会。法门名。僧伽吒经一曰:「有法门名僧伽吒,若此法门在阎浮提,有人闻者悉能除灭五逆罪业。」大集会正法经一曰:「我有正法名大集会。」此二经同本异译也。梵Saṁghāta。 又风灾劫时所起之风名。大宝积经叁十七曰:「又风灾起更有大风名僧伽,彼风所吹举此...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窣路阿半那

Srotaā anna,译曰预流、入流。小乘四果之第一果。玄应音义二十叁曰:「梵音窣路阿半那,此言预流。一切圣道说為流,能相续流向涅槃故。初证圣果创参胜列,故名预流。预及也,参预也。旧言须陀洹者,讹也。」见[四果]条。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醍醐喻

天台依涅槃经喻之於第五时之法华涅槃。真言依六波罗蜜经譬之於陀罗尼藏。其他诸宗各喻其自宗。涅槃经十四曰:「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苏,从生苏出熟苏,从熟苏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眾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

《佛学大辞典》 / 321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师兄

禪林之语。法兄也。温公续诗话曰:「惠崇诗,每犯古人。或嘲之云:不是师兄犯古,古人诗句犯师兄。」按五灯会元,宝寿称谭空和尚师兄。空曰:汝却与我作师兄,则师兄乃其同道中之称耳。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无热

梵语阿耨达阿那婆达。法华义疏二曰:「阿那婆达,此云无热。」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知礼

宋四明山法智尊者知礼,字约言,后人依其所居号為四明大师。七岁出家,十五具戒,专学律部。太平兴国四年从宝云受天台之教观,淳化二年始受请,主乾符。咸平六年,日本国遣寂照持源信法师问目二十七条请答释。天禧元年结同志修法华懺,叁载期满,将焚身以供妙经,秘书监杨亿等致书...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助道人法

又明念佛行者助道之人法曰:「此有叁:一须善明师内外之律,恭敬承事能开除妨障之人。如大论云:雨堕不住山顶,必归下处,若人憍心自高,则法水不入,若恭敬善师,则功德归之。二须如同行之共涉险,乃至临终互相劝励。法华云:善智识是大因缘。叁於念佛相应之教文,常当受持披读习...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相入

谓彼此事物,互相融入,而无乖隔,如数之灯光相和也。就差别之诸法,而论圆融无碍之义,由於相即与相入之二门。见[相即]条。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定慧

禪定与智慧。叁学中之二法也。摄乱意為定,观照事理為慧。又名止观。法华经序品曰:「佛子定慧具足。」无量寿经上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六波罗蜜经八曰:「佛果大菩萨,定慧為明本。」六祖坛经曰:「师示眾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為本。」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阿若

比丘名。译曰无知。见阿若憍陈如。楞严经一曰:「阿若五比丘等。」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优婆崛之略。出於佛灭后百年之罗汉名。见优婆崛条(CBETA註:疑為见[优婆掘]条)。义楚六帖七曰:「迦叶创其纲维,崛分其修贯。」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金刚波罗蜜菩萨

Vajra-Pāramitā,金刚界叁十七尊中大日如来四亲近菩萨之上首。是与转法轮菩萨异名同体。金刚者,金刚之宝轮,波罗蜜译曰到彼岸。手持金刚轮,转不退之法轮,以标令眾生到彼岸也。此菩萨之忿怒身為不动明王,即大日如来之教令轮身也。秘藏记末曰:「黑青色,左手莲华上有篋,右手...

《佛学大辞典》 / 314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阿湿婆氏

Aśvajit,马胜比丘之梵名。见[阿湿缚伐]条。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地婆达

同提婆达

《佛学大辞典》 / 6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马郎妇

观音菩萨化為马郎之妇称曰马郎妇。唐元和年中陕右有一美女,人见其姿貌欲求為配。女曰:我亦欲有归,但一夕能诵普门品者事之。黎明彻诵者二十人。女曰:女子一身岂能配眾?应诵金刚经。旦通诵者犹十数人。女復授以法华经七卷,约叁日,至期独马氏子能通经,女使具礼成姻。马氏迎之...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摩訶目犍连

Mahā-maudgalyāyana,比丘名。法华经作大目犍连。阿弥陀经作摩訶目犍连,略曰目犍连,又曰目连。新称曰摩訶没特伽罗,没特伽罗子。姓也。译曰大讚诵,大莱茯根,大胡豆,大採菽等。佛十大弟子之一人。称為神通第一者。初与[舍利弗]同為六师外道之一人,颇精通教学。虽领一百徒弟...

《佛学大辞典》 / 485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僧伽Saṁgha之略。译曰和或眾。四人已上之比丘和而為眾。新译家以為叁人已上。智度论叁曰:「僧伽,秦言眾。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僧非可名一人之上。寄归传叁曰:「凡有书疏往还,题云求寂某乙、小苾芻某乙,(中略)不可言僧某乙。僧是僧伽,目乎大眾,寧容一己輒道四人,...

《佛学大辞典》 / 494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小乘二部

小乘之分派,诸说不定,今记其梗概,有二部四部五部十八部二十部之五种。但四部五部為以戒律為本之异说,二部,十八部等则正為宗义之分派也。二部即上座部大眾部。此有二种:一為结集之异同,非宗义之别称。佛灭度之年,夏安居中於窟内与窟外两处结集叁藏。窟内以上座之耆宿,故...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舍利弗瞋恚气分

智度论二谓「如舍利弗有瞋恚餘习,佛由禪定起经行,罗睺罗从佛,佛问罗睺罗:何故羸瘦?罗睺罗以偈答佛:若人食油则得力,若食苏者得好色,食麻滓菜无色力,大德世尊当自知。佛问罗睺罗眾中谁為上座?罗睺罗答和上舍利弗。佛言舍利弗食不净食。尔时舍利弗转闻是语,即时吐食,自作...

《佛学大辞典》 / 391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上乘瑜伽

瑜伽译言相应,与所观实相相应之义也。虽总通於显密之观法,而别以名真言两部之大法,两部之中特以名胎藏界者為。严郢之不空叁藏碑曰:「瑜伽上乘真语密契。」又曰:「瑜伽最上乘。」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卢至长者

又作卢志长者,留志长者。佛在世中,舍卫城中有一长者,名卢至。家有巨财而慳贪,服弊衣,食糠菜,常為世人所笑。偶城中有节会,人民庄严舍宅,饮食歌舞,卢至归家,开宝库,取五钱,自念若在家食,则有母妻眷属,不可周徧,即以两钱买麨,两钱酤酒,一钱买葱,自家中取盐一把,出...

《佛学大辞典》 / 229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因陀尼罗

见[因陀罗尼罗目]条。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到彼岸

梵语波罗蜜Pāramitā,新译到彼岸。谓越生死海到涅槃岸之正道也。智度论十二曰:「波罗,秦言彼岸。蜜,秦言到。若能直进不退,成办佛道,名到彼岸。復次,於事成办,亦名到彼岸。天竺俗法,凡造事成办,皆言到彼岸。」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尸利毱

Śrigu ta,又作室利毱,尸利崛。王舍城长者名。译曰吉护、德护、胜密。慧琳音义二十六曰:「尸利毱此云吉护,亦云德护也。」西域记九曰:「室利毱唐言胜密。」德护长者经上註曰:「尸利崛者隋言德护。」此外道欲以火坑毒饭害佛,不成,遂归佛。见[胜密外道]条。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幻日王

梵语曰娑罗阿迭。译曰幻日。為摩揭陀国之王,信佛法,与破佛者北印度磔迦国之大族王战而擒之。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甘露饭

梵名阿弥都檀那Amṛtodana,释种师子颊王之子,释尊之叔父也。父為师子颊王,诸经论一致,但五分律十五以之為尼休罗,眾许摩訶帝经二以為星贺贺努。又其兄弟有异说,起世经十,起世因本经十,佛本行集经五,及智度论叁,以為有净饭等叁兄一妹。眾许摩訶帝经二,五分律十五,彰所...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