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 条搜索结果

麼嚧

嚩鲁Jala之转音。译為水。秘藏宝钥下曰:「甚深也者麼嚧,峻高也者苏迷。」同纂解五曰:「麼嚧与嚩鲁焚语之异,并此翻水。大疏云:嚩鲁是水龙,由主水故,即是具大悲水能徧洒一切也。」梵Maru,Varuṇa。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疟加持

又名疟病法。加持病疟人使之平癒之法也。法令病者南向,修法者坐其后方,先作护身法,并结结界之印,防恶魔障碍,次结弥陀定印,入於冥想,观念病者之心月轮,有鍐、吽、怛洛、紇哩、恶之五字,此五字如其次第变為大日、閦、宝生、弥陀、不空之五佛,此五佛又成五大明王,不动明...

《佛学大辞典》 / 289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伊梨沙掌

生殖器病之名。译曰妒黄门。因见他婬,方有妒心,而起婬根之病也。出名义集二。Īrṣyā aṇḍaka又见[五种不男]条。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业

五种之业也。有四种:(一)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时分不定异熟定业,时分不定异熟不定业也。大毘婆沙论第一百十四曰:「復有餘师,说五种业。谓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各唯一种。顺不定受业中復有二种:一异熟决定,二异熟不决定。」即是。又出俱舍...

《佛学大辞典》 / 589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弟子

如来有十大弟子,此后大法会之大导师或灌顶式之大闍梨等拟之,引率十弟子,以是亦曰闍梨弟子。陀罗尼集经十二曰:「闍梨把香炉出,领六弟子,一一弟子各执一事,一人执华水,二人共舆煮熟五穀,一人擎食盘,一人擎蜜水盏,一人执炬火,随闍梨后行。普施与一切陪从,并及守...

《佛学大辞典》 / 294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逆

一、杀父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 二、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

《三藏法数》 / 477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荷担

在背云荷,置肩云担。金刚经曰:「则為荷担如来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法华经曰:「為如来肩所荷担。」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七识住

识,即心识。住者,谓此识随所感报而安住也。论中不及四禅天,非想非非想天者。偈曰:善处在欲界,及色界叁地,无色界亦然,是说为识住。(色界叁地者,初禅、二禅、叁禅也。无色界亦然者,谓亦有叁地,空处、识处、无所有处也。) 一、欲界人天识住,谓欲界中人,若初受生,此...

《三藏法数》 / 585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部护摩

护摩法总有六种,其中延命之一法入於增益中而為五种以配五部。诸经轨之说不同。又内外八供,通用於一切法。此二者属於五部,是叁十七尊虽各有所成之悉地,然亦通而皆成一切法,故如是通别互说也。今略解秘藏记之说,先息灾段,以佛母為本尊,佛母者佛眼尊也。两部皆以佛眼為佛部之...

《佛学大辞典》 / 622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涅槃夜闍世王梦

闍世王害父王,身生恶疮,既遇世尊月爱光,身疮渐愈,即还本宫,都不知如来涅槃。於涅槃夜,梦月落,日自地出,星宿云雨,繽纷而陨,復有烟气自地出,七彗星现於天上,復见天上有大火聚。徧空炽燃,而堕於地。见后分涅槃经下。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玄奘

唐大慈恩寺玄奘叁藏,姓陈,偃师人,俗名褘。兄长捷,先出家,在洛阳净土寺。师十叁岁,亦入净土寺出家,就慧景听涅槃经,於严法师受摄大乘论,令名夙着。 武德元年,与兄共入长安,寻赴成都,就道基宝迁二师,学摄论,毘曇,就震法师听讲发智论,五年受具足戒,又习律部。既而往...

《佛学大辞典》 / 1172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化身

佛叁身之一。又名应化身,变化身。為眾生变化种种形之佛身也。有广狭二门,广门之化身者,谓对二乘凡夫示现之种种佛身,及六道异类之身,总為化身也。佛地论七曰:「变化身者,為欲利益安乐眾生,示现种种变化事故。」成唯识论十曰:「变化身,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合掌

十二合掌之第四。梵Pūṇa。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七母天

又称七姊妹。遮文荼,矫吠利,吠瑟,娇摩野,燕捺利,咾哪利,未罗弭之七天也。其曼荼罗,存於理趣经十七段曼荼罗中。大黑天及焰摩天之眷属也。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显密

真言宗之所判。一切佛教,分显密之二教,自宗為密教,他宗尽為显教。显教者,计眾生之机,為报身化身之说法,显了断惑证理修因证果之法门者。是為随他意之教法,其理由显然可知,故云显教。密教者,法身佛為自受法乐,与自性之眷属,谈话叁密之法门者。此叁密之法门,唯為佛与佛内...

《佛学大辞典》 / 557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天亲

Vasubandhu,梵名婆藪槃豆,又曰婆修槃陀,译曰天亲,新作伐苏畔度,译曰世亲。波藪译曰世天,毘纽天之异名也。以父母求世天亲爱而名。或言為天帝之弟,故名天亲,婆藪槃豆传曰:「婆藪槃豆者,北天竺富娄沙富罗国(译曰丈安国)人,佛灭后九百年而出,兄弟叁人,皆名婆藪槃豆,长...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枳儞

见[荼吉尼]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月光童子

又曰月光儿。其父德护為摩揭陀国王舍城之长者,不信佛,听六师之言,作火坑欲害佛,其子月光童子諫止之,亦不听。后见佛到,火坑变而為凉池,心大悔责。归佛,得须陀洹果。佛与月光童子以成佛之记。且说佛灭后当作支那国王,兴隆叁宝。德护长者经下曰:「又此童子,我涅槃后,於未...

《佛学大辞典》 / 514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果果

谓涅槃也。菩提為修行之结果,故谓之為果。依其菩提而证涅槃,故涅槃曰果果。涅槃经二十七曰:「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有因者即十二因缘,因因者即是智慧。有果者即是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果果者即是无上大般涅槃。」四教仪十曰:「常住佛果,具足一切佛法,名菩提果。...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又作防。狱卒名。译曰不群。五苦章句经曰:「狱卒名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持刚铁釵。」五分律二十八曰:「悉见地狱诸相傍在前。」法苑珠林八十四曰:「牛头傍。」又单云旁。铁城泥犁经曰:「泥犁卒,名曰旁,旁即将人前至阎罗所。泥犁旁,言此人於世间為人时...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寒八热

八寒地狱与八热地狱也。梁武帝文曰:噉食眾生,是八寒八热地狱囚。按翻译名义集地狱篇云:八大狱外附十六小地狱。八寒冰、八炎火。八炎火地狱者:一炭坑、二沸屎、叁烧林、四剑林、五刀道、六铁刺林、七咸河、八铜橛。八寒冰地狱者:一、额浮陀,寒生疱;二、尼罗浮陀,疱裂;叁、...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金刚合掌

十二合掌之第七。又云归命合掌。梵语鉢囉摩合掌。大日经疏十叁曰:「令十指头相叉,皆以右手指加於左手指上,如金刚合掌也。此云归命合掌,梵音名鉢囉摩合掌。」经云合掌叉手。梵Praṇāma。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大宝积经第四十八胜鬘夫人会之异译也。佛在给孤独园,波斯匿王末利夫人共致书於其女踰闍国王妃胜鬘夫人称扬佛德。胜鬘得书欢喜说偈,遥请佛来现。佛即现身。胜鬘说说偈讚叹其德。佛為授记。胜鬘復发十弘誓愿,感天花天音。乃至说大乘了义,广明二乘不了...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妙

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叁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妙音天之印相名。作奏乐之形也。广大仪轨中曰:「辩才即妙音,慧风持空,定仰在脐舒,运如动奏乐,名為费印。」(慧者右手,风者人指,空者拇指,定者左手)。梵Viṇā。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閼伽

又作伽,Arghya之略,译曰水。名义集二曰:「伽,此云水。」但内典特指奉佛之水而言。即於水入香花者。大日经疏十一曰:「閼伽水,此即香花之水。」如意轮仪轨曰:「由献閼伽香水故,行者叁业清净,洗染烦恼垢。」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骚毗罗

译曰漉水囊。比丘六物之一。希麟音义七曰:「骚毘罗,此云漉水囊也。」寄归传一曰:「鉢里萨罗伐Parisrāvaṇa,滤水罗也。」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佛智

佛陀之智慧也。梵云耨多罗叁藐叁菩提Annttarasamyaksaṁbodhi,旧翻无上正等觉,又云萨般若Sarvajñā,旧译一切种智,是佛智之别号也。其真智正而无有过之者,故云无上正智。於法无有不知,故云一切种智。智度论四十六曰:「佛智慧有二种:一者无上正智,名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二...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不退菩萨

毘跋致之菩萨也。毘跋致,译曰不退,於无上菩提不退转也。分别之有叁种四种之异。法华经序品曰:「不退诸菩萨,其数如恒沙。」同譬喻品曰:「有得缘觉,不退菩萨。」见[不退]条。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九山八海

谓须弥山等九山与周於各山间之八海也。是盖印度世界建立说所表之山海总数,以须弥山為中心,其周围有游乾陀罗等八大山,成列迴绕,而山与山之间,各有一海水,故总為九山八海。 据起世经一长含经十八等,所谓九山者:一、须弥Sumeru,二、佉提罗Khadiraka,叁、伊沙陀罗Iṣādhar...

《佛学大辞典》 / 1204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太子须大

一卷,西晋圣贤译。说佛往昔為须大Sudāna太子入檀特山行檀波罗蜜之事。须大或作须达,苏达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 《太子须大拏经》

迦湿弥罗城结集

小乘经典第四期之结集,為说一切有部所传。有两说:一佛灭后四百年,集五百罗汉与五百菩萨,迦旃延罗汉為上座,马鸣菩萨為笔者,造毘达磨之毘婆沙一百万偈。一佛灭后四百年,当健陀罗国迦腻色迦王时集五百罗汉,世友菩萨為上首,造鄔波第鑠论十万颂,以释经藏,造毘那耶及毘达...

《佛学大辞典》 / 639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十八祖

台家依付法藏传,从摩訶迦叶至师子尊者,於西天立二十叁祖,若加第叁祖商那和须同时之末田地,则有二十四祖。要皆金口相承至师子尊者而穷尽也(止观一)。然禪家於西天立二十八祖,此说出於慧炬之宝林传,成於明教之传法正宗记。明教以达磨多罗禪经之达磨多罗為菩提达磨之别名,而...

《佛学大辞典》 / 349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净居天真言

(归命语上略)摩囉摩达摩叁婆嚩费婆嚩迦他那。叁。叁。莎訶。第一句摩囉摩為意悦之义,受种种乐,故意悦也。第二句达摩叁婆嚩為法生之义,此為佛所化生,不关於世天之垢,自法而生也。第叁句,费婆嚩為随有之义,第四句迦他那為说之义,通上句曰随有所说,随彼法而生,以之解...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曼荼罗

Maṇḍala,又作曼陀囉、满荼逻、漫怛罗、蔓陀罗、曼罗。略云曼、曼荼。新旧之译有种种,旧译多曰坛,又云道场,新译多曰轮圆具足,又云聚集。此中就体而言,以坛或道场為正意,就义而言,以轮圆具足或聚集為本义。即筑方圆之土坛安置诸尊於此,以祭供者,是為曼陀罗之本体,而...

《佛学大辞典》 / 929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障

障即障碍。如金刚经中,须菩提得无诤叁昧,盖由离此二障故也。(梵语须菩提,华言空生。) 一、烦恼障,烦恼即见、思惑也。谓须菩提证得第四罗汉果时,见、思二惑,俱已断尽;心空寂静,诤从何起?是故得于无诤,实由离此烦恼障也。(梵语罗汉,华言无学。) 二、叁昧障,...

《三藏法数》 / 176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示教利喜

智度论五十四所谓,示者為示人之好丑善不善,应行不应行也。如生死為丑,涅槃為好,分别叁乘,分别六波罗蜜,如是等名示。教者言汝捨恶行善,是教也。利者谓未得善法之味故心则退没,為说法引导而言,汝於因时勿求果,汝今虽勤苦,然报出时得大利益,导之以利,故名為利。喜者谓随...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吠世史迦

Vaisṣka,又作吠世师迦。具云吠世史迦奢萨怛罗。译曰胜论。论中立六句义,称為胜於他,故名胜论。论师名嗢露迦Ulūka,此译鵂鶹。又羯僕。此译食米斋。先於佛出世甚久远。见[优楼迦]条。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名位。鞞跋致之略。玄应音义叁曰:「鞞,此译云不退住,十住经云第七住。」见[鞞跋致]项。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路

到涅槃之一道路也。首楞严经五曰:「此毘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长水之义疏曰:「唯此一路,能通至彼。」传灯录七,盘山语曰:「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梵坛

法藏以為梵语,译曰默摈。眾僧不与之交言语也。智者元照以為汉言,谓梵王於宫前立一坛,天眾不如法者则令立坛上餘天不与之往来交语,佛依车匿比丘恶性故,制此法,又名梵天法治。长含经四曰:「难白佛言:阐比丘(即车匿)虏扈自用,佛灭度后,当如之何?佛告难:我灭度后...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檀特

又作檀德,檀陀,单多罗迦,弹多落迦Dantaloka,山名。译曰阴山。西域记,谓此山在北印度健驮罗国。為往昔须大太於修菩萨行之处。西域记二曰:「昔苏达太子摈在弹多落迦山,旧曰檀特山,讹也。(中略)跋虏城东北二十餘里至弹多落迦山,岭上有窣堵波,无忧王所建。苏达太子...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王舍城结集窟内窟外不分

小乘经典第一期之结集,有分窟内窟外二部者,亦有不分者。不分之说,如育王传四曰:「迦叶与[五百罗汉]同至毕波罗窟,先使难结集修多罗藏,次使优波离结集毘尼藏,后迦叶自结集摩得勒伽藏。」(取意)。十诵律六十曰:「大迦叶与五百比丘共安居王舍城外精舍,先使优波离结集毘...

《佛学大辞典》 / 943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佛十宿缘

谓佛在摩竭提国竹园中,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俱。时舍利弗问佛孙陀利等十事宿缘。佛答:皆从往劫,造众恶因,无数千岁,受无量苦报。余残未尽,于成道后,复偿宿对。复告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皆尽,万善普备,犹不免此宿缘者;盖欲示人,凡造恶业,果报难逃。故说是宿缘也。(...

《三藏法数》 / 2599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外道六师

一富兰那迦叶Pūraṇa Kāśya a,富兰那其字,迦叶其姓。立一切之法,断灭性空,无君臣父子忠孝之道者。二末伽梨拘赊梨子Maskārī Gośali utra,末伽梨,其字,拘赊梨,其母名。计眾生之苦乐,非由因缘,惟為自然者。叁删闍夜毘罗胝子Sañjaya Vairaṭī utra,删闍夜其字,毘罗胝...

《佛学大辞典》 / 577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恒河

恒伽河之略。长含经曰:「耨达池东有恒伽(玄奘记作殑伽),从牛口出。从五百河入於东海(玄奘记作东南海),池南有新头河(玄奘记作信度),从师子口出。从五百河入於南海(玄奘记作西南海)。」新婆沙论曰:「殑伽河从池东面金象口出,右遶池一匝,流入东海。」西徼水道篇...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韦陀

Veda,又作围陀,毘陀,皮陀等,新称吠陀,吠駄,薜陀,鞞陀等。译曰明智,明分等。婆罗门所传经典之名也。明实事,发生智慧故名,大本别為四分。 西域记二曰:「其婆罗门,学四吠陀论。曰毘陀,讹也。一曰寿,谓养生缮性。二曰祠,谓享祭祈祷。叁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四...

《佛学大辞典》 / 1100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伴陀罗缚子尼

白衣观音之梵名。见[半囉嚩悉寧]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伊兰钵伐多国

Īriṇa arvata,中印度之境。多小乘之学徒。见西域记十。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藏

佛灭后窟外大眾部之结集出五藏。西域记九曰:「於是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復集素呾缆藏,毘奈耶藏,毘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别為五藏。而此结集凡圣同会,因而谓之大眾部。」又分别功德论一说五藏:一、契经藏,二、毘尼藏,叁、毘曇藏,四、杂藏,五、菩萨藏。此中前四藏為佛...

《佛学大辞典》 / 427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秘密结集

或谓金胎两部之大经,尽為难结集。或谓金刚手菩萨為正,难為伴。或谓两部杂部,皆為金刚手菩萨受持结集。后两说据六波罗蜜经所谓金刚手受持陀罗尼门之说也。六波罗蜜经一曰:「慈氏云何名為第叁法宝?所谓过去无量殑伽沙等诸佛世尊所说正法。我今亦当作如是说。所谓八万四千诸...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菴摩罗

Āmra,一作菴罗,菴没罗。果名。新称末罗,摩洛迦,菴摩洛迦等。旧称菴摩罗,摩勒,菴摩勒等。译曰无垢清净。谓如林檎。汉字之使用混乱。Āmra相当於菴罗,菴没罗,Amara译曰天果,Amala译曰无垢,通用摩罗,菴摩罗等。汉名混用之而不分明。西域记八曰:「摩落迦。印度药...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蔼罗筏

Airāvana,又作爱罗筏。龙名,又象王名。玄应音义二十五曰:「蔼罗筏,旧名伊罗鉢多罗,亦云[口垔]罗鉢多罗Elā attra,伊罗此云香。鉢多罗此云叶,名香叶象也。」(鉢多罗Pattra者叶也vana者林也)。慧琳音义八曰:「大龙王名,此无正翻。」俱舍光记十九曰:「蔼罗筏,是水名...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难四问

佛将入灭,语难大众言。我灭度后,汝当精勤教诫我诸眷属,早求出离,此生空过,后悔无追。时难闻佛语已。悲哽呜咽,举体迷闷,时泥楼豆。安慰难曰,如来灭度时至,今日则有,明旦则无。汝依我语,咨启四问,难问已。佛言,汝致四问,为最后问,大能利益一切世间。汝等...

《三藏法数》 / 545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嚩嚕

Varuṇa,水天之梵名。司西方。大日经疏五曰:「南方燄摩罗,西方嚩嚕。」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伊兰

火山名。在中印度伊烂鉢伐多国。现今附近惟有温泉涌出,不见喷火。西域记十,形容此山,谓含吐烟霞。蔽亏日月云。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难八不思议

梵语难,华言庆喜。经云:佛语文殊师利言:难事我二十余年,具足八种不可思议。是故,我称难比丘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不受别请,谓难事佛二十余年,虽多闻第一,出诸弟子之上,动必随众,未尝受别施主之请,背众而食也。...

《三藏法数》 / 474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如是我闻

如是者,指经中所说之佛语,我闻者难自言也,佛经為佛入灭后多闻第一之难所编集,故诸经之开卷,皆置此四字。又,如是者,信顺之辞也。以信则言如是,不信则言不如是故也。佛法以信為第一,故诸经之首举难之能信而云如是。又外道之经典,开卷有(无之义)、傴(有之义)二...

《佛学大辞典》 / 447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大空点

依大日经所说,则托於麼,於一切叁昧自在速能成辨诸事。」同疏七曰:「今毘卢遮那宗,寄此五字以明大空。大空是证处,无法可说,故但以圆点表之。」又吽字义显宗记下曰:「凡空点有七种:仰、让、、那、麼、佉、也。」餘详[空点]条。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种意趣

一、平等意趣,意即心意,趣即趣向。谓菩萨于往昔因中,修平等行,而成正觉;今于现世,化诸众生,与昔无异,是名平等意趣。(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别时意趣,谓众生现世修习净业,求生极乐世界者,命终皆即往生,得不退转,盖现种是因,则在他时成熟,...

《三藏法数》 / 240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持地

菩萨名。佛為母说法,上忉利天时,此菩萨為作叁道之宝阶。观佛叁昧海经六曰:「父王白佛:佛母摩耶生忉利天,佛今光相神通具足,云何当往為母说法?佛告大王:如来当如转轮圣王足行之法,从阎浮提上忉利天,问讯檀越為说妙法。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訶萨,名曰持地,即从座起入首楞严叁...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摩奴闍

Mānusa,又作Manuṣya,末奴沙,摩[少/(兔-、)]沙,摩[少/(兔-、)]赊,摩奴沙,摩努娑摩[少/(兔-、)]奢,摩奴晒,摩努史也。略曰摩[少/(兔-、)]。又曰摩赦,摩[少/(兔-、)]舍喃。译曰人,意。玄应音义二十五曰:「末奴沙亦云摩[少/(兔-、)]沙,此云人。」法华文句四曰:「人者,...

《佛学大辞典》 / 388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七遮罪

(亦名七逆罪,出梵网经) 遮谓遮障圣道,逆谓不顺于理。行此七罪,不复成就善根。经云:法师不得与七逆人现身受戒。是也。 一、出佛身血,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当历劫供养,以报其恩,况复出其身血。如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兜举石掷佛,迸石小片伤...

《三藏法数》 / 592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提婆為利养学神通

有四说,一从佛学。五分律叁曰:「时世尊受诸大声闻与耨达龙王之请,调达未得神通,不能俱去,羞耻从佛,愿学通法。佛為教於安居中得神通。」二从修罗陀比丘学。增一含经四十六曰:「提婆达多从修罗陀比丘学沙门威仪礼节。是时提婆达多请说神通道,比丘為说其法。达多不久而得...

《佛学大辞典》 / 416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明行足

佛十号之一。梵名婢侈遮罗那叁般那Vidyā-caraṇa-saṁ anna。依涅槃经之说,明者,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也,行足者,脚足之义,指戒定慧言。佛依戒定慧之脚足而得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名明行足。又依智度论之说,明者宿命,天眼,漏尽之叁明也,行者身口意之叁业也,足者满足之义...

《佛学大辞典》 / 269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富兰那迦叶

Pūraṇakāśya a,又作棓刺,布刺,不兰迦叶,补刺那迦叶,布赖那伽叶,布刺迦叶波,晡刺迦摄波子。六师外道之一。富兰,译曰满,是其实名,迦叶波,译曰饮光,是母氏之姓,从母姓而称為迦叶波,因之又云迦叶波子。是空见外道也。註维摩经叁曰:「什曰:迦叶母姓也。富兰那...

《佛学大辞典》 / 250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耆尼

即[祇儞]。

《佛学大辞典》 / 7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伊兰鉢伐多国

Īriṇa arvata,中印度之境。多小乘之学徒。见西域记十。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藏

藏即含藏之义。谓经律论等皆能含藏无量法义故也。 一、素呾缆藏,梵语素呾缆,即修多罗,华言契经。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之谓法,叁世不易之谓常。经云:若彼有情,乐处山林,常居闲寂,修静虑者,而为彼说素呾缆藏。是也。(十界者,佛...

《三藏法数》 / 478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宝印

叁宝中之法宝也,又叁法印也,是诸宝中之实宝,坚固不坏,故名宝。印智度论四十七曰:「於诸法中法宝是实宝,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為利益。如经中说:佛语比丘:為汝说法,所说法者所谓法印,法印即是宝印,宝印即是解脱门。復次叁法印名為宝印叁昧。」楞严经曰:「此经名大佛顶悉...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切皆成

谓一切眾生皆悉成佛也。对於五性各别而言。盖叁乘家有无性有情之一类,為定性二乘不成佛之说,立无餘界永灭之计。而一乘家则唱悉有佛性之义,明二乘开会之旨,為无餘界迴心之说。故谓一切眾生无不成佛者。今举叁五经说证之。法华经方便品曰:「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於一偈...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王舍城结集窟内窟外区分

结集分窟内窟外之二部,上座部家之所传也。文殊问经下曰:「佛告文殊师利:初二部者:一摩訶僧祇(此言大眾。老少同会,共集律部也),二体毘履(此言老宿。淳老宿人同会,共出律部也)。法藏经曰:「五百罗汉集王舍城。迦叶问云:先结集何藏?即共和云:先结毘尼藏,毘尼藏者,佛...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穿耳僧

印度之僧,多繫耳环,谓之穿耳僧。风穴眾吼集指达磨為穿耳客。西域记七曰:「避陀羯刺僧伽蓝,唐言不穿耳。(中略)昔大雪山北覩货罗国有乐学沙门,二叁同志礼诵餘闲,每相谓曰:妙理幽玄,非言谈所究。圣迹明着,可足趾相寻。(中略)既至印度,寓诸伽蓝,轻其边鄙,莫之见舍...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叁佛

司死者七七日乃至叁十叁回忌之佛也。 一、字。其意以為今此之最期即為来生之因也。又以具足修行菩提之故,有叁昧与大空二点,是风大之一息收处也。此谓不动本所,徧至十方。 二、字也。 叁、字。是差别之义也。智表差别,以菩提圆满之故,加大空点。大日经所谓我见心际即是菩提...

《佛学大辞典》 / 533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但荼

Daṇḍa,又作单,译曰棒。演密钞八曰:「燄摩怛荼印者,怛字是但字书误,但荼棒也。」慧琳音义叁十六曰:「单,梵语。唐云棓,亦云杖。」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婆罗门

Brāhmaṇa,天竺四姓之一。具云婆罗贺摩,又云没囉憾摩。译為外意、净行、净志、静志等。奉事大梵天而修净行之一族。玄应音义十八曰:「婆罗门,此言讹略也。应云婆罗贺摩,此义云承习梵天法者。其人种类自云,从梵天口生,四姓中胜故独取梵名,唯五天竺有,诸国即无。经中梵志...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种不男之一。译曰犍,又作[利-禾+虔]。以刀去势也。见五种不男条。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会

叁度之法会也。罗什译之弥勒大成佛经曰:「说此偈已,出家学道,坐於金刚庄严道场龙华菩提树下。(中略)於此日初夜降四种魔,成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中略)尔时释提桓因、护世天王、无数天子,於华林园头面礼足,合掌劝请转於法轮,时弥勒默然受请。(中略)说是语时九十六亿人...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蘗嚕

见[迦楼罗]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中洲

四大洲各有二中洲附属之。南赡部洲之二中洲:一、遮末罗洲Cāmara,此译言猫牛。二、筏罗遮末罗洲Varacāmara,此译言胜猫牛。东胜身洲之二中洲:一、提訶洲Deha,此译言身。二、毘提訶洲Videha,此译言胜身。西牛货洲之二中洲:一、舍諦洲Śāthā,此译言諂。二、嗢怛罗漫怛里洲Utt...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二部经

一切经分為十二种类之名。据智度论叁十叁之说,一、修多罗Sūtra,此云契经。经典中直说法义之长行文也。契经者,犹言契於理契於机之经典。二、祇夜Geya,译作应颂,又作重颂。应於前长行之文重宣其义者,即颂也。凡定字句之文体,谓為颂。叁、伽陀Gāthā,译作讽颂又作孤起颂。不依...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恃多伐底

Ajiravati,旧称利罗跋提,夷罗拔提。新称恃多伐底。夷罗婆底。尔多嚩底。脂罗婆提。译曰无胜。别名[口尸]罗伐底。译曰有金。世尊於此河边入灭。西域记六曰:「恃多伐底河,唐言无胜,此世共称耳,旧曰利罗跋提河,讹也。典言谓之[口尸]剌伐底河,译曰有金河...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藏叁摩地观

是叁种秘密仪轨所说,观吾五藏為五大即五如来,而即身成佛之叁摩地也。仪轨曰:「字(地大)者,金刚部,主肝;鍐字(水大)者,莲华部,主肺;览字(火大)者,宝部,主心;唅字(风大)者,羯磨部,主胃;欠字(空大)者,虚空部(虚空者佛之异名)主脾。(中略)字者东方...

《佛学大辞典》 / 216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种对治

(亦名四道,出毗达磨俱舍论) 对即敌对,治即攻治。譬如人有此病,即用此药治之,故名对治。 一、厌患对治,谓众生见欲界生死之苦,烦恼惑业之集,深生厌恶,起大加行,修于圣道,对治苦、集,故名厌患对治。 二、断对治,谓众生知一切烦恼惑业,能招生死之苦,于是修无间道...

《三藏法数》 / 240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普贤曼罗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在鷲峰说金刚萨埵之秘密相应法,有种种之观想。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维摩

Vimalakirti,维摩罗詰,毘摩罗詰,略称维摩或维摩詰。旧译曰净名。新译曰无垢称。佛在世毘耶离城之居士也。自妙喜国化生於此。委身在俗。辅释迦之教化,法身大士也。佛在毘耶离城菴摩罗园,城中五百长者子诣佛所请说法时,彼故现病不往,為欲令佛遣诸比丘菩萨问其病床,以成方等...

《佛学大辞典》 / 298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难易二道

谓难行道与易行道也。龙树所立之名目。初地至不退位有二道。自力修行勤苦而后渐达佛位之困难,以如陆路步行之苦,故称之為难行道。反之而以信方便之念佛,得速至佛位之他力道,恰如水道乘船,无何等苦痛而乐?是名易行道。净土十疑论曰:「论曰於五浊恶世无量佛所,求鞞跋致,甚...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智如来

金刚界五智所成之五如来也。一大日如来,法界体性智所成。二閦如来,大圆镜智所成。叁宝生如来,平等性智所成。四无量寿如来,妙观察智所成。五不空成就如来,成所作智所成。见[五智]条。菩提心论曰:「东方閦佛因成大圆镜智,亦名金刚智也。南方宝生佛由成平等性智,亦名灌顶...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卫世师

又曰鞞世师。新称吠世史迦Vaiśeṣika,译曰胜。古仙所造之论名。成劫末,人寿无量岁时,有外道出世,名嗢露迦,译曰鵂鶹。又号羯僕,译曰食米斋。此人多年修道,成就五通。证六句义為宗,因而造论,名吠世史迦,此译曰胜论。以诸论无匹故也。以彼為胜论之师,故亦称胜论师。其后...

《佛学大辞典》 / 519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那波那

Ānā āna,旧称安般,安那般那,那般那。新称那波那,波那。译曰数息观。数出息入息镇心之观法名。大乘义章十二曰:「安那般那观,自气息繫心数之,勿令忘失,名数息观。」安般守意经曰:「安名出息,般名入息。」智度论慧影疏六曰:「那般那者,那名出息,般那名入...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转

密教之说,凡自因至果所得之功德,有五位,五位次第转生,故名五转。第一者发心,初发菩提心而求佛果之心也,第二者修行,修叁密之行而趣向佛道也。第叁者菩提,由行因而证果德也。第四者涅槃,果德既满而入於涅槃也。第五者方便究竟,圆满上四德而利他之方便究竟也。此五转,即五...

《佛学大辞典》 / 904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毘湿饭怛囉

Viśvāntara,须达太子之别名也。译曰眾异。唯识演秘四末曰:「毘湿饭怛囉,此云眾异,有多德技异眾人故,即须达太子别名也。」参照[毘输安呾囉]条。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水天

梵语曰缚嚕Varuṇa,译為水。是龙神名。在水具自在之力用,故名水天。於金刚界曼荼罗之四大神,及外金刚部二十天,又胎藏界曼荼罗之外金刚部院各占一位。是為水神。故属於西方。為西方守护之天。大日经曰:「缚嚕龙王,羂索以為印。」同疏曰:「缚嚕,是西方护方龙王。持羂為...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乌蓝婆

见[盂兰盆]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悉曇字数

经论所说有种种,悉曇字记有四十七字。摩多之十二音与体文之叁十五声也。 摩多十二音痾 体文叁十五声叉(乞洒)。 西域记二曰:「详其文字,梵天所製。原始垂则,四十七言也。遇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深广。」 大庄严经示书品说四十六字,以字為始,以差字為终。...

《佛学大辞典》 / 546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Aśoka,旧称恕伽。新称输迦。译曰无忧。西纪前叁百二十一年顷,於印度创立孔雀王朝之旃陀掘多大王(Chandragu ta)孙也。纪元前二百七十年顷,统一全印度,大保护佛教,使之宣布各地。 王之传,南北各异其趣,北传之育王经,育王传,谓其母為瞻婆罗国之婆罗门女,名曰须...

《佛学大辞典》 / 1771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频婆娑罗王為佛最初檀越

涅槃经二十九说:善男子!我初出家,未得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时,频婆娑罗王遣使言:悉达太子若為圣王,我当臣属。若不乐家,得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则愿先来至此王舍城,说治度人,受我供养。我时默然,已受彼请。(中略)我时赴信,受彼王请,诣王舍城。未至中路,王与无量百千眾...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七种定名

定,即禅定也。禅有二种,一者,世间禅;二者,出世间禅。而定名不出此七种也。(世间禅者,即色界四禅,无色界四无色定等也。出世间禅者,即八背舍、八胜处等也。) 一、叁摩呬多,梵语叁摩呬多,华言等引。远离沉掉,曰等;发生功德,曰引。谓能修此定,则离诸烦恼,而引发胜...

《三藏法数》 / 378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守笼那

根本律云:说笼,此翻二百亿。瞻波城有长者,豪贵。晚得继嗣,时有报者,輒赐金钱二百亿,因名其子闻二百亿。有云父闻欢喜,施子金钱二百亿。二百亿形貌端严,人所希见。足下毛长四指,同黄金色。增一含经云:勇猛精勤,堪任苦行,所谓二十亿比丘是。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达嚫

Dakṣiṇā,又作噠嚫、达嚫、达亲、达櫬、大嚫、檀嚫。财施之义。又右手之义,以右手受施物也。盖於斋食之后,施僧以财物,令右手受之也。僧对其施物為报之而说法,称其说法亦曰达嚫。是转财施之义而為法施之义。义净叁藏谓為陀那伽陀或特欹伽陀,译作施颂。探玄记十八曰:「达[打...

《佛学大辞典》 / 439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智

显教转八识而成就四智,以立為究竟之报身如来。密教於此加第九识所转之法界体性智而為五智,以為金刚界智法身之大日如来:一、法界体性智,是转奄摩罗识所得。法界有差别之义,诸法差别,其数过於尘沙,是為法界。法界体性即六大也。大日住於此六大法界之叁昧,名為法界体性智,主...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吠室罗末

Vaiśravaṇa,又作鞞室罗懣囊,鞞舍罗婆。旧曰毘沙门。见[毘沙门]条。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放钵

长寿之秘法也。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放鉢品说,佛告曼殊师利童子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飞空鉢行佛正道,欲利益眾生者,先选高山及深谷,若者如覆鉢,若者如仰鉢寂寞无人最胜之境界,作造庵室,唯好独住此清净道场所,断语无言,断五榖粒,食餐松叶,吞水吸气,禪定...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无上正遍知

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之古译。註维摩经七曰:「肇曰:耨多罗,秦言无上。叁藐叁菩提,秦言正徧知。道莫之大,无上也。其道真正,莫法不知,正徧知也。」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朅伽毘沙

又作佉伽婆沙,渴伽婆沙,佉伽毘沙。译曰犀角。见[渴伽]条。Khaḍga-viṣṇa。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众

一、比丘,梵语比丘,华言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谓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色身,净命自活,福利众生,破憍慢心,谦下自卑,以成清雅之德也。(净命者,以清净之食,自活其命也。) 二、比丘尼,梵语尼,华言女。大智度论云:尼得无量律仪,故应次于比丘,佛以...

《三藏法数》 / 354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无动佛

妙喜世界之閦佛,译作无动佛。维摩经閦佛国品曰:「佛告舍利弗:有国名妙喜,佛号无动,是维摩詰於彼国没而来生此。」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又云心行处灭言语道断。究竟之真理,言语之道断而不可言说。心念之处灭而不可思念也。心行者心念之异名,心者迁流於剎那,皆云心行。瓔珞经下曰:「一切言语断道心行处灭。」维摩经閦佛品曰:「一切言语道断。」止观五上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名不可思议境。」仁王经中曰...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种秘密

一、令入秘密,声闻之人,执着空法,谓一切法皆空。如来为说大乘之法,破其执空之见,令生胜解,得入圣教,是名令入秘密。 二、相秘密,如来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为破诸外道、凡夫邪执着有之相,是名相秘密。 叁、对治秘密,谓如来宣说隐密之教,皆是对彼众生过失而调...

《三藏法数》 / 213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不生

罗汉译言不生。以毕竟不生於叁界五趣中故也。又涅槃之涅,亦言不生,眾法常住而无始生也。又梵云耨波陀,译言不生。真言之字,不生,以诸法之本初不生故也。又不生為如来之异名,以如来常住不生不灭故也。凡诸法观為不生者,佛道之枢键也。智度论叁曰:「名不,罗汉名生,...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外四供养

四方如来应之,各流出一女菩萨供养中央如来也。其先东方之閦如来流出香菩萨而供养之,此以东方為初发菩提心之方,又东方者初也,是故以妙香供养之,其故东方是叁摩耶戒也(理趣经意)。戒名戒香,戒者是叁学之初也,故以己所证之香叁摩地供养大日也。其次南方之宝生如来,流出华...

《佛学大辞典》 / 340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金翅鸟

又曰妙翅鸟。梵语迦楼罗,蘗嚕,羯路荼Garuḍa等。八部眾之一。翅翮金色,故名金翅鸟。两翅广叁百六万里,住於须弥山下层,常取龙為食。见[迦楼罗]条。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耨达龙王

八大龙王之一。住於耨达池,分出四大河以润阎浮洲云,长含十八谓唯此龙王无叁患。智度论七谓:「那婆达多龙王,是七住大菩萨。」西域记一之说,见[耨达池]条。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种颂

一、耨窣睹婆,梵语耨窣(苏骨切)睹婆,华言颂。谓此颂不用长行与偈,但字数满叁十二字,即为一颂也。(长行者,即经中散文也。) 二、伽陀,梵语伽陀,华言讽颂,或名不颂颂,谓不颂长行也;或名直颂,谓直以偈说法也。 叁、祇夜,梵语祇夜,华言应颂。谓应前长行而颂也...

《三藏法数》 / 156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焰摩天曼荼罗

以焰魔天為中心而建立之曼荼罗也。中央焰魔天,踞水牛,左持人头幢。左右為焰魔后二人,右着衣,左裸。外界下部中央,五道大神坐於床上,右為司命,持简与笔而跏坐,右见司录卷子。又同左侧為吉尼,裸形持囊,左為遮文荼,坐马头形之莲叶上。又上部之中央,有泰山府君,凭机执笔...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Kṣana,剎那之新称。慧琳音义二十曰:「叉古云剎那。」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分荼利迦

又作分陀利迦,芬荼利迦,奔荼利迦,本哩迦。见[分陀利]条。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Ahūṁ,吽二字,為一切文字音声之根本,者开声,吽者合声,一切之言语音声,尽归此二字。為大日如来之种子,吽為金刚萨埵之种子。悉曇叁钞下曰:「吽二字,出入息风,即是一切眾生性德,本具自证(字)化他(吽字)也。恒沙万德,莫不包括此二音两字。是吐声权舆,一心...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放鉢

长寿之秘法也。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放鉢品说,佛告曼殊师利童子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飞空鉢行佛正道,欲利益眾生者,先选高山及深谷,若者如覆鉢,若者如仰鉢寂寞无人最胜之境界,作造庵室,唯好独住此清净道场所,断语无言,断五榖粒,食餐松叶,吞水吸气,禪定...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智所生叁身

莲华叁昧经谓依五智而生叁身:一、法界体性智之身业為毘庐遮那佛,口业為普贤菩萨,意业為不动金刚。二、大圆镜智之身业為閦佛,口业為文殊师利菩萨,意业為降叁世金刚。叁、平等性智之身业為宝生佛,口业為虚空藏菩萨,意业為军荼利金刚。四、妙观察智之身业為弥陀佛,口业為...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六成就

诸经之初,有通别二序:通序,或分五段,或分六段,或分七段。六段者,以如是為信成就,信者,难之信也。难指本经一部而為如是我闻,示自己之信顺也。智度论一曰:「如是者即是信也。」二以我闻二字為闻成就。难自闻也,叁以一时二字為时成就,说法之时也。四以佛之一字為主...

《佛学大辞典》 / 757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号

劫初诸说上,皆有万名,眾生渐钝,则减為千名(如帝释之千名),眾生弥昧,则减為百名,眾生更愚,则减為今之而十名。天竺俗法有十名,天上利根,尚有百名,大日如来天上成道,故应之而立百八号,释尊於人界成道,故亦应之而立十号。其十号者:一、[如来]。梵曰鞞多庶罗那叁般那Vi...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钵囉

十二合掌之第七,译曰归命合掌。大日经疏十叁曰:「合十指头相叉皆以右手指,加於左手指上,如金刚合掌也。此云归命合掌,梵音云鉢囉摩合掌。」梵Praṇāma。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Āgama,小乘经之总名。新称笈摩。旧称含,鋡,含暮。译曰法归。万法归趣於此而无漏之义。又译曰无比法,谓无类之妙法也。或译曰趣无,所说之旨毕竟无归趣之义。长含经序曰:「含者,秦言法归,所谓万法之渊府总持之林苑也。」名义集四曰:「含正云笈多,此云教,...

《佛学大辞典》 / 328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河

一、殑伽河,梵语殑伽,华言天堂来,以见其从高处而来也,又名恒河。此河从耨达池东面银牛口流出,绕池一匝,入东南海。(梵语耨达,华言无热恼。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围八百里,金银琉璃玻璃铜铁等以饰其岸也。) 二、信度河,梵语信度,华言验河。此河从耨达池南...

《三藏法数》 / 259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菩萨有五种生

一、息苦生,谓菩萨以愿力、自在力,于饥馑世,受大鱼等身,以肉救济一切众生;于疾病世,为大医王,救治众生;于刀兵世,为大力主,以善方便诚信之言,等心救济,息于战诤;于系缚鞭打逼迫之处,为息恼故,生于王家,以正法化邪见众生;于外道奉事天神,造诸恶行之家,亦生彼处...

《三藏法数》 / 466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哩迦

又作奔荼利迦。与[奔荼利]同。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特欹伽陀

Dakṣiṇāgāthā,译言施颂,对於施物祈愿施主之福之伽陀也,旧曰噠嚫是也。寄归传一曰:「特欹伽陀,是持施物供奉之仪。特欹尼师,即是应合受供养人。是故圣制,每但食了,必须诵一两陀那伽陀报施主恩。」慧琳音义六十曰:「特欹,此云将施物供养叁宝之义。伽陀,即偈颂也。是咒...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曼陀

又作万陀,满。曼陀罗之略。又曼陀罗华之略。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罽饶夷

又曰羯若鞠闍Kanyākubja,所谓曲女城也。今曰克脑其Kanauj,在恒河禪那河之间。太古王城曰拘苏磨补罗Kusuma ura,在梵授王时,触仙人之怒,以其恶咒使九十九婇女一时腰曲,故有此名。续高僧传作鞬究拨闍。翻為耳出城。玄奘渡天时,吠奢种曷利沙伐弹那Harṣavardhana,王君临此地...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閦供养法

閦如来念诵供养法之略。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字真言

谓五大之种子,毘罗吽欠之五字也。又曰五字文殊之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极微

依有部宗之意,极微有叁位:一极微之微,二色聚之微,叁微尘也。极微之微者,色声香味触五境与眼耳鼻舌身五根等十色之最极微分也。是实色极少,不可更分,故光记名之為极微之微。对於色聚之微而谓之為实之极微。旧译云邻虚。然此极微非有色之体用,随而非现量所得,唯以慧渐渐分析...

《佛学大辞典》 / 885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闍世

又作闍貰。王名。旧称闍世。新称闍多设咄路Ajātaśatru,译曰未生怨。佛在世之顷,摩竭陀国王舍城之治者。父名频婆娑罗,母曰韦提希。韦提希怀胎时,相师占之,谓此儿生必害父,因之名曰未生怨。未生以前结怨之意也。西域记九曰:「闍多设咄路王,唐云未生怨,旧云闍世,...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迦利沙钵

又云迦履沙鉢。钱量名。见[迦利沙婆那]条。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无上正等正觉

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之新译。法华玄赞二曰:「云无,耨多罗云上,叁云正,藐云等。又叁云正,菩提云觉,即是无上正等正觉。」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召请童子

八大童子之一。在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文殊菩萨左五位。梵名羯囉洒也,译言召请,密号称為普集金刚,主召请眾生於菩提道之德。為童子形,叁髻,黄色,右手持独股戟,左手持细叶青莲,坐赤莲上。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劫比

又作劫庀那,劫譬那Ka hiṇa,译曰房宿。见[劫宾那]条。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字本不生

是密教之根本义,本不生者,本来本有,非今始生之义,是為字之实义,何谓字有不生之义?凡物之為元初根本者,必為不生之法。生法必為能生之因,有能生之因,即非是根本元初也,今字即字之根元,更无能生之因,最便於知此為不生之义,故託於字使知一切诸法不生之义也,观是...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毘达磨论

一卷,塞建陀摩罗汉造,唐玄奘译。略说萨婆多宗之法数。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释子

释迦佛之弟子也。从释迦师之教化而出生,故名释子。大般若经四百五十叁曰:「非沙门,非释迦子。」楞严经六曰:「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眾生肉,名為释子。」维摩经慧远疏曰:「从佛释师教化出生,故名释子。」增一含经云:佛告诸比丘,有四姓出家者,无復本性,但言沙门释子。所...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乘通相五逆

通於叁乘所立之五逆。又曰小乘之五逆。常言之五逆是也:一、杀父,二、杀母,叁、杀罗汉,四、由佛身出血,五、破和合僧(由罪之轻重次第)。破和合僧者,多数僧眾,和合而行法事;修佛道,以手段离间之,使之斗乱,使之废法事。五逆之中,此罪最重。闍世王问五逆经曰:「有五...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受戒闍梨

五种闍梨之一。见[闍梨]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叵囉虞那麼洗

Phalgunamāsa,又曰颇攞遇抳,叵勒,颇勒窶。十二月也。叵罗虞那為星宿名,麼洗译月。西域记二曰:「颇勒窶月,十二月也。」梵语杂名曰:「十二月,颇攞遇抳。」饰宗记六末曰:「叵勒那月,十二月也。」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AU,又作沤。者无之义。欧者有之义。外道之经前必置此二字,佛教对之而置如是二字。法华文句一上曰:「对破外道欧二字不如不是。」同记一上曰:「沤者:无,沤有。一切外经,以二字為首,以其所计此二為本。」百论疏上之下曰:「外云:昔有梵王在世说七十二字,以教世间...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拘浪

输迦王之太子名。西域记叁曰:「是无忧王太子拘浪,為继母所诬,抉目之处。」案餘处多作拘那罗,以鸟名题太子也。然则拘浪者,殆拘浪之误歟。见[拘那罗]条附录。Kuṇāla。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恶祁尼

或作些吉利多耶尼,译曰火神。见名义集二。见祇尼条。(CBETA註:疑為见[祇儞]条)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降叁世与閦如来

依金刚界五智如来之分相门,则金刚萨埵乃閦如来,四亲近菩萨之第一,故随而降叁世,為东方閦如来之教令轮身也。补陀落海会轨曰:「降叁世閦佛忿怒,自性轮金刚萨埵菩萨。」降叁世忿怒明王念诵仪轨曰:「閦普贤(普贤即金刚萨埵),大弘誓甚深故,示现忿怒形相。」仁王经念...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鳩满

鬼名。见[鳩槃荼]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