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缘,谓须弥山,佉阤罗山,二山中间,有水,广八万四千由旬,其水生优钵罗等杂华,互相照触,日光为之生冷。(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由旬,华言限量。梵语优钵罗,华言青莲。) 二缘,谓佉阤罗山,伊沙阤罗山,二山中间,有水,纵广四万二千由旬,其水生诸杂华,互相照触,...
《三藏法数》 / 564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守护菩提树之天女也。金光明经中佛对此天女说流水长者子之昔缘。天女讚曰:「我常念佛。乐见世尊。常作誓愿。不离佛日。佛讚嘆曰:善哉善哉,树神善女。汝於今日。快说此言。一切眾生。若闻此法。皆入甘露无生法门。」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6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华言无上正等...
《三藏法数》 / 594字 / 6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一、小千世界,谓一日一月绕一须弥山照四天下,山腰是四天王天所居,山顶是叁十叁天所居,此天之上,有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此名一世界。如此一千世界,一千日月,一千须弥山,一千四天下,一千四天王天,一千叁十叁天,一千夜摩天,一千兜率天,一千...
《三藏法数》 / 465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常住者,无灭无生不迁不变之谓也。果者,在修曰因,在证曰果。谓此七种,即诸佛所证法身之果德也。以其清净圆满,体性坚凝,皆名常住果也。 一、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二、涅槃,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如...
《三藏法数》 / 406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尔时佛告诸比丘:“菩萨澡浴身体,复食乳糜气力平全,方欲往诣十六功德之地菩提树下,为欲降伏彼魔怨故,以大人相西面而行。所谓徐徐安隐而行,容止美好如虹霓而行,雅步闲详如须弥山巍巍而行,不匆遽行,不迟慢行,不沉重行,不轻躁行,不浊乱行,离垢而行,清净而行,无过失行,...
《方广大庄严经》 / 中天竺国沙门地婆诃罗奉诏译 / 5072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14日一、福足,谓佛于因中,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之福,今于果上,成就应身,相好圆满,万德庄严,是为福足。 二、慧足,谓佛于因中,由修般若妙慧,成就法身,圆极真常,满菩提果,众智庄严,是为慧足。(梵语菩提,华言道。)
《三藏法数》 / 101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真性菩提,真名不伪,性名不改。不伪不改,名为真性。以此真性为道,故名真性菩提。 二、实智菩提,谓能照真性之智,称理不虚,名为实智。以此实智为道,故名实智菩提。 叁、方便菩提,谓善巧随机,化用自在,名为方便。以此方便为道,故名方便菩提。
《三藏法数》 / 120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有多种:(一)唅字。合四字而成此一字,是即表中央之佛具四智也。谓字最初之横点,即字东方发心大圆镜智阿閦佛也。右之傍点,则字南方修行平等性智宝生佛也。上点是字即西方证菩提妙观察智无量寿佛也。本体之字者,风大北方入涅槃成所作智不空成就佛也(善无畏以风大為北方之佛)...
《佛学大辞典》 / 834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教判名。佛唯以一音说一切教之意。鳩摩罗什并菩提流支所立。华严经疏第一,出一音教中。有曰:「然有二师:一、后魏菩提流支云:如来一音,同时报万,大小并陈。二、姚秦罗什法师云:佛一圆音,平等无二,无思普应,机闻自殊。非谓言音本陈大小。故维摩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眾生...
《佛学大辞典》 / 355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如来已离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岂有如是种种业报之实。盖亦善巧方便,令诸众生,知造善恶业因,必有苦乐果报。故说此九种恼事也。 一、六年苦行,佛言:往昔波罗柰城边,有婆罗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之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火鬘...
《三藏法数》 / 2142字 / 6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梵语涅槃,华言灭度。经云:师子吼问佛言:菩萨成就几法,能见如是无相涅槃,至无所有?佛言:成就十法,则明见涅槃无相,至无所有处。(灭度者,谓大患永灭,超度叁界也。无相涅槃者,谓涅槃之法,离一切色相也。) 一、信心具足,谓修菩萨行,须发起圆常正信之心,信一切法皆...
《三藏法数》 / 855字 / 6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叁处:一、真如实际是所证,二、无上菩提是所求,叁、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
《三藏法数》 / 896字 / 6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娑竭罗龙王Sāgara-nāgarāja之女,八岁,诣灵鷲山,现成佛之相。法华经提婆品曰:「尔时文殊师利坐千叶莲华,大如车轮。俱来菩萨亦坐宝莲华,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住虚空中。诣灵鷲山,从莲华下,至佛前,头面敬礼二世尊(释迦与多宝)足。(中略)智积菩萨问文殊师利言:...
《佛学大辞典》 / 508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一切布施等之行,不得悉名為波罗蜜多。必具最胜,方成波罗蜜多也。一、安住最胜,安住於菩萨之种性也。二、依止最胜,依止於大菩提心也。叁、意果最胜,悲愍一切之有情也。四、事业最胜,具行一切之事业不限於一行也。五、巧便最胜,住於无相智了达一切法如幻而离执着也。六、迴向...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一、无善友,谓修行之人,虽有精进之心,而无善友知识,为其说法开导,终不能得佛果菩提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谬受学,谓修行之人,虽值善友知识,种种说法,而禀性愚钝,于所受法,错谬领解,亦不能得佛果菩提也。 叁、不精进,谓修行之人,虽于受学之际,不谬领解...
《三藏法数》 / 181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胎藏界為开自心八叶之佛身,以干栗驮耶即肉团心之八分,观為八叶之莲华。金刚界一以满月圆明之体与菩提心相类故,一為开自心之十六菩萨,亦以肉团心观為十六分之月轮。月之十六分者,晦夕日月相并之际,月光為日光所夺,全行隐去,若於日月一分相过之后。月光必少现。以此小分合於...
《佛学大辞典》 / 766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一,蕴魔,色等五蕴,為眾恶之渊藪,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二,烦恼魔,贪等烦恼,迷惑事理,障蔽正道,害慧命者。叁,业魔,杀等恶业,障蔽正道,害慧命者。四,心魔,我慢之心,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五,死魔,人之寿命有限,妨修道,害慧命者。六,天魔,欲界第六天主作种种之障...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天台智者大师,通释妙法莲华经一部之外,复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世多持诵,故别立玄疏,详释此品。品题之中,乃约人法等十双,一一贴释,以观音普门具有此十双之义,该括自行化他,始因终果之法。故历陈之,助显其义,可谓无余蕴矣。(玄即玄义,通释品题。玄谓幽微难见,义则别...
《三藏法数》 / 1460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种即能生之义也。谓于八识之中,随一识起时,能生一切善恶之法,故名种子识。(八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也。) 一、刹那灭义,梵语刹那,华言一念。谓眼等诸识种子,一念才生,生则随灭,念念不停,刹那变异;耳鼻舌身意等诸识种子,各各...
《三藏法数》 / 488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一专修,二杂修,唐善导於观经疏,就往生之行,分别正行杂行,更於礼讚,举此二修以料简其得失。即专修為专修正行,杂修為杂修杂行之谓,二行就所行之法而言。二修不外就能行之机而言。空师之所制亦尔。选择集二行章引礼讚文毕曰:「私云:见此文须捨杂修专,岂捨百即百生专修正行...
《佛学大辞典》 / 360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阿弥陀如来因位為转轮王时之名也。悲华经二曰:「往昔善持劫时有世界,名删提嵐,有转轮王名无諍念,有一大臣名宝海梵志,是梵志生一子,名宝藏。后出家成菩提,号宝藏如来。如来广為无諍念王说法,王请如来及诸圣眾叁月供养,王有千子,王及千子如是供养满二百五十岁。时宝海梵志...
《佛学大辞典》 / 159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菩提心之德名也。以发一切如来菩提心,而為必定成佛,称此谓之一切如来必定印。」大疏五曰:「次一偈,讚嘆行人,发菩提心功德。即以一切如来必定印,為授大菩提记。」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佛叁身之一。又名应化身,变化身。為眾生变化种种形之佛身也。有广狭二门,广门之化身者,谓对二乘凡夫示现之种种佛身,及六道异类之身,总為化身也。佛地论七曰:「变化身者,為欲利益安乐眾生,示现种种变化事故。」成唯识论十曰:「变化身,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亦名十二部经,出大智度论)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曰法,叁世不易曰常,此圣教之总名也。又修多罗即是长行直说法相,随其义理长短,不以字数为拘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892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指西藏语之Bodi-ci果,可以作数珠,產於雪山地方,非菩提树之实也。校量数珠功德经曰:「若用菩提子為数珠者,或用搯念,或但手持数诵一徧,其福无量。」见[数珠]条。案菩提子一名川穀,一年生草。所在有之,春生苗,茎高叁四尺,叶如黍,开红白花作穗,夏秋之间结实,圆而色白,...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
《三藏法数》 / 1259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一、乐在外道出家,谓人之出家,当从正法修习善业成菩提果,若从外道,则增诸邪见,作不善业,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矣。(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不修大慈之心,谓修菩萨行者,当以平等大慈之心,爱念一切众生与其清净法乐,然后得成菩提之果。若非此行,而菩提之心未有不...
《三藏法数》 / 337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一、所信因果,谓华严第一会,菩提场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自第一卷至第十一卷,共六品。前五品,显舍那依正果德;后一品,明佛本因,令人信乐,故名所信因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成道说法之处,故云菩提场。六品者,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叁昧品、世界成就品...
《三藏法数》 / 859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谓菩萨奉持叁世诸佛十种净戒,具足清白,无有缺犯。念诸众生颠倒破戒,我成正觉,为说真法,令离颠倒,得净戒法,是名菩萨十戒。(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一、普饶益戒,谓菩萨受持净戒,广为利益一切众生也。 二、不受戒,谓菩萨不受外道诸戒,但自精进,奉持诸佛平...
《三藏法数》 / 569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能夺命,谓能夺众生智慧之命;又翻作障,能于修道之人而作障难故也。 一、蕴魔,谓色受想行识五蕴为魔也。盖贪着五蕴之法,起惑造业,障碍正道,遂失智慧之命,是名蕴魔。 二、烦恼魔,谓一切烦恼之惑为魔也。盖贪着五尘之境,起诸烦恼,障碍正道,遂失...
《三藏法数》 / 545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真言之法阿字转為恶如其次第,即於东南西北四方,显发心,修行,菩提,涅槃之四德,故谓之四转。大日经疏十四曰:「若见阿字当知菩提心义,若见长阿字当知修如来行,若见暗字当知成叁菩提,若见噁字当知证大涅槃。」又曰:「如阿字单是菩提心,若傍角加画即是行,此是菩提心并行也...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不染曰净,华乃对果而言,即因中所修之行也。谓二乘修习无漏之业,以七种净行为华,而证道果,故言七净华也。维摩经云:定水湛然,满布以七净华。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无漏业者,谓修戒定慧之业,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戒净华,戒净华者,谓摄律仪等戒,即正...
《三藏法数》 / 535字 / 5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又作菩提留支Bodhiruci,菩提鶻露支,译曰道希。北天竺人,魏宣武帝时来洛阳多翻诸经。续高僧传一曰:「菩提流支,魏言道希,北天竺人也。」十地经序曰:「叁藏法师菩提留支,魏言觉希。」二十唯识述记上曰:「菩提鶻露支,此云觉爱,先云觉喜,即魏时菩提流支法师。」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一、相貌见,谓因彼形相状貌而见,如人远见烟起,便言见火,虽不见火,亦非虚妄,是名相貌见。 二、了了见,谓人眼根清净不坏,自观掌中阿摩勒果,了了分明。菩萨见于菩提涅槃之果,亦复如是,是名了了见。(梵语阿摩勒,翻译名义不翻,言其树叶似枣,花白而小,果如胡桃,味酸...
《三藏法数》 / 138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叁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尔时严炽王及诸眷属作是言:“萨遮善男子!师今应往诣如来所见佛.世尊,礼拜如来、供养如来。何以故?今佛世尊在我园中,为诸大众说微妙法。” 萨遮尼乾子言:“善哉,大王!欲见如来今正是时,可共国内城邑小王、诸聚落主、大臣王子、长者居士及王夫人、后宫婇女并王大力臣如是...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 449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28日“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四无所畏。” 王言:“大师!何者如来四无所畏?” 答言:“大王!所谓一切智无畏、漏尽无畏、障道无畏、尽苦道无畏。 “大王当知!一切智无畏者,沙门瞿昙悉以觉知一切诸法。若诸世间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言:“沙门瞿昙不能觉知一...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 4593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28日起世经云:劫初,世间黑暗,尔时忽然出生日月及诸星宿,便有昼夜年岁时节。日从东方出,绕须弥山半腹而行,照于四洲,遂有昼夜不同。(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一、南阎浮提日正中时,谓南阎浮提日正中时,东弗婆提日则始没,西瞿耶尼日则初出,北郁单越正当半夜。(梵语阎浮提...
《三藏法数》 / 289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显教转八识而成就四智,以立為究竟之报身如来。密教於此加第九识所转之法界体性智而為五智,以為金刚界智法身之大日如来:一、法界体性智,是转奄摩罗识所得。法界有差别之义,诸法差别,其数过於尘沙,是為法界。法界体性即六大也。大日住於此六大法界之叁昧,名為法界体性智,主...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又作须炎,须炎摩。天名。译曰妙善,妙时分。智度论五十四曰:「须夜摩,夜摩天王名也。秦言妙善。」玄应音义叁曰:「须炎或作须夜摩天,此云妙善天。又炎摩,此云时分。须炎摩,此言善时分。」慧苑音义上曰:「须夜摩。须,善也。夜摩,时也。言彼诸天,光明赫奕,昼夜不别。依看...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Pattra叶。但传说贝者叶之义,多罗(Tāla)树之叶,谓之贝多罗,叁藏之经典皆记之。多罗树之形如棕櫚,叶亦相似,或翻岸者,直然脱出之义歟。古师以之為菩提树者讹也。翻梵语曰:「贝多罗,译曰脱也。」名义集叁曰:「多罗,旧云贝多,此翻岸,如此方棕櫚。」法显传曰:「菩萨前到...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佛告寂慧菩萨言。若诸菩萨摩诃萨。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者。当学彼诸大士所行。非但以其语言得最胜道。要当真实修行。乃得菩提正道。此中云何名菩提道。谓于一切众生无诸损害。随起慈心勤修波罗蜜多。以四摄法普摄一切。修四梵行。勤行三十七品菩提道法。圆满六种神通事业。以...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633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尔时菩萨既澡沐已。复受饮食身力充实。即时往诣大菩提场。到已告语善地天子。并诸地居天子众等。说伽陀曰。 任持大地不动摇 菩萨离爱断害者 今此树下证菩提 汝等庄严于此地 善哉地居天欢喜 普遍清净三千界 广散最上妙香花 遍洒香水皆清净 所有坚手及持鬘 常憍...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3832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尔时世尊告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大慧!汝应谛听,受持我楞伽经咒,是咒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今说当说。大慧!我今亦说,为诸法师受持读诵楞伽经者,而说咒曰: 兜谛兜谛 祝谛祝谛 苏颇谛苏颇谛 迦谛迦谛 阿摩利 阿摩谛 毗摩梨毗摩梨 尼弥尼弥 奚弥奚弥 婆迷婆迷...
《入楞伽经》 /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 793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3日一、见闻为增上缘,增上即增进之义。谓世间之人,或见或闻诸佛菩萨有不可思议神通变化之事,既见闻已,即发是念,是佛菩萨功行具足,能为如是诸变化事;以此见闻,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菩提心。(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闻法为增上缘,谓世间之人,虽不见闻诸佛菩萨神通...
《三藏法数》 / 338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障即障碍。如金刚经中,须菩提得无诤叁昧,盖由离此二障故也。(梵语须菩提,华言空生。) 一、烦恼障,烦恼即见、思惑也。谓须菩提证得第四阿罗汉果时,见、思二惑,俱已断尽;心空寂静,诤从何起?是故得于无诤,实由离此烦恼障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二、叁昧障,...
《三藏法数》 / 176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律戒比丘不啖生物,谓如枣杏等果,必以火熟之方食。肤壳之果,须以刀去其皮然后食。故说此五果之名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核果,核果者,谓枣杏等是也。 二、肤果,肤果者,谓梨柰等是也。 叁、壳果,壳果者,谓椰子、胡桃、石榴等是也。 四、铖果,铖果者,谓松...
《三藏法数》 / 139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佛告诸比丘:“尔时菩萨坐菩提场,六欲诸天恐有障难,即于东面恭敬而住,如是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皆有无量诸天恭敬而住。是时菩萨放大光明,其光名为开发菩萨智,周遍照耀尽虚空界一切十方诸佛刹土。尔时东方世界有国名离垢,其佛号曰离垢光明。彼有菩萨摩诃萨,名游戏庄严,遇斯光...
《方广大庄严经》 / 中天竺国沙门地婆诃罗奉诏译 / 3136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14日帝释与梵天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转轮圣王,释梵诸王。」无量寿经上曰:「释梵奉持,天人归仰。」肇论下曰:「须菩提唱无说以显道,释梵绝听而雨花。」大经慧远疏曰:「释谓帝释,梵谓梵王。」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普贤菩萨于华严会上逝多林中,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如来功德,十方诸佛,经刹尘劫,说不能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也。(普贤者,德周法界曰普,调柔善顺曰贤。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
《三藏法数》 / 814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是大乘之通谈也。然诸教各异其即之义。见[即]条及烦恼即菩提条。大集经九十曰:「常行生死即涅槃,於诸欲中实无染。」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譬菩提心萌芽发生,遂成佛果,而託云佛树王也。大日经疏五曰:「下菩提心种子於一切智心地中,润以大悲水,照以大慧日,鼓以大方便风,不碍以大空空,能令不思议法性芽次第滋长,乃至弥满法界成佛树王。」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密教之说,凡自因至果所得之功德,有五位,五位次第转生,故名五转。第一者发心,初发菩提心而求佛果之心也,第二者修行,修叁密之行而趣向佛道也。第叁者菩提,由行因而证果德也。第四者涅槃,果德既满而入於涅槃也。第五者方便究竟,圆满上四德而利他之方便究竟也。此五转,即五...
《佛学大辞典》 / 904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Dharma,又作达摩、达麼、驮摩。译曰法。轨则之义,轨持之义也。义林章六本曰:「达磨,名法。方广经云:轨则,名法。成唯识云:法谓轨持。能持自相轨生解故。涅槃经说:法,名不觉。 又(人名)Bodhidharma,具名菩提达磨,译曰道法。南天竺之剎帝利种也。父王曰香至。磨為其第...
《佛学大辞典》 / 380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佛陀之坐法也。结加趺於左右髀上而坐也(跏字添足者所谓蛇足也),跌者足背也,交结左右足背而置於左右髀上谓之全跏坐,即结跏趺坐也。置左右之一足於左右之一髀,名為半跏坐。全跏坐有吉祥降魔之二、先以右足押左股,次以左足押右股,手亦上左,谓之降魔坐,反之谓之吉祥坐。释尊...
《佛学大辞典》 / 561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经云:有一孤母而丧其子,忧恼失意,来白于佛。佛即以此四事告之。 一、常必无常,世间之相,一一无常,假令万劫之久,铁石之坚,须弥之高,大海之广,终为无常之所坏灭。是故常不可久保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二、富贵必贫贱,世间之事,盛必有衰,盈必有亏,此理之必...
《三藏法数》 / 296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佛陀之智慧也。梵云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Annttarasamyaksaṁbodhi,旧翻无上正等觉,又云萨般若Sarvajñā,旧译一切种智,是佛智之别号也。其真智正而无有过之者,故云无上正智。於法无有不知,故云一切种智。智度论四十六曰:「佛智慧有二种:一者无上正智,名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二...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一、决定声闻,谓其久习小乘之法,故今闻小乘教而得证果,既证小果之后,再不进求大乘之法,是名决定声闻。 二、退菩提声闻,梵语菩提,华言道。谓此声闻,本是菩萨,曾发菩提之心,积劫修道;忽因疲厌生死,退失大心,而证小果,是名退菩提声闻。(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
《三藏法数》 / 262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止观云:五尘非欲,而其中有味,能起行人须欲之心,故言五欲常能牵人,入诸魔境故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一、色欲,谓男女形貌端庄,及世间宝物玄黄朱紫种种妙色,能令众生乐着无厌,故名色欲。 二、声欲,谓丝竹环佩之声,及男女歌咏等声,能令众...
《三藏法数》 / 230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筏罗痆斯大城广博大园。与苾刍众五千人俱。皆是大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逮得已利断诸有结。复有菩萨摩诃萨五百人俱。 尔时世尊满月十五日而坐说法。其众会有无量俱胝那庾多百千有情。婆罗门刹利梵志尼乾子等。及余外道戏论幻术居尸林纳衣持牛戒者居...
《菩提场庄严陀罗尼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10153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在金刚界或以名果上之大日如来,或以名因位之普贤菩萨。名大日者,依於大日普贤证成善愿行之义。名為普贤如来又名普贤法身。若依主伴互具之义,则叁十七尊总称為普贤如来也。日本安然之瑜祇经疏,依於此义而总称叁十七尊為普贤如来。瑜祇经曰:「金刚界普贤如来。」同疏曰:「叁十...
《佛学大辞典》 / 355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谓涅槃也。菩提為修行之结果,故谓之為果。依其菩提而证涅槃,故涅槃曰果果。涅槃经二十七曰:「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有因者即十二因缘,因因者即是智慧。有果者即是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果果者即是无上大般涅槃。」四教仪十曰:「常住佛果,具足一切佛法,名菩提果。...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一、无始生死根本,谓众生经无穷劫,流转生死,求其初始,实不可得。但迷失本性,即随生死,故名无始生死。根本者,即是攀缘之心。经云:用攀缘心为自性者。是也。 二、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性净理体,虚融寂灭,不迁不变,无始无终...
《三藏法数》 / 150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一、不定性半成佛,不定性者,根性不定也。谓若近声闻则习声闻法,若近缘觉则习缘觉法,若近菩萨则习菩萨道。习声闻、缘觉之法者,沉滞小果,不乐度生,不求佛道,故不成佛。习菩萨利生之行者,取证菩提,而得成佛,故名不定性半成佛。 二、无种性不成佛,谓无有正信善根,拨无...
《三藏法数》 / 393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十地寄报者,谓十地菩萨,寄生诸天王等报也。昔金刚藏菩萨为众说十地菩萨修行法门,自行化他,成大功德,感报多作诸天王等,威力自在,化导众生,令修善法也。 一、阎浮提王,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欢喜地菩萨,修行初地法门,成大功德,多作阎浮提王,掌护正法,诸所作业...
《三藏法数》 / 1029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一、须陀洹向,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谓此人将入须陀洹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初果也。 二、斯陀含向,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此人将入斯陀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二果也。 叁、阿那含向,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此人将...
《三藏法数》 / 195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台家依付法藏传,从摩訶迦叶至师子尊者,於西天立二十叁祖,若加第叁祖商那和须同时之末田地,则有二十四祖。要皆金口相承至师子尊者而穷尽也(止观一)。然禪家於西天立二十八祖,此说出於慧炬之宝林传,成於明教之传法正宗记。明教以达磨多罗禪经之达磨多罗為菩提达磨之别名,而...
《佛学大辞典》 / 349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叁种之福业。一、世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持十善戒。二、戒福,持叁归五戒乃至具足戒。叁、行福,发菩提心,而行佛道。观无量寿经曰:「欲生彼国者,当修叁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叁归具足眾戒,不犯威仪。叁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惟愿演说诸佛名号,及本昔所发殊胜大愿。佛言:东方过此十恒沙等佛土之外,有世界名净琉璃,彼土有佛,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行时,发十二大愿。(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 一愿,愿我...
《三藏法数》 / 1534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一自力。世间之人,宿世有善根,不依他人之教诫,自能以精进勇猛之力发菩提心,名為自力。二他力。世间之人,或由他人之教诫,或依他人之感动,遂发菩提心,名為他力。叁因力。世间之人,前世修习大乘之法,依其因力今生见佛及菩萨,而发菩提心,名為因力。四方便力。世间之人,於...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凡礼敬叁宝,必须五体投地,所以折伏憍慢,用表虔诚故也。(叁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一、右膝,疏云:愿我右膝着地之时,令诸众生得正觉道也。 二、左膝,疏云:愿我左膝着地之时,令诸众生于外道法不起邪见,悉得安立正觉道中也。 叁、右手,疏云:愿我右手着地之时...
《三藏法数》 / 246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法四依者,谓依凭正法,则能成就万行之因,满足菩提之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谓依实相等法,修诸波罗蜜行,则能具足清净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经云:魔王尚能假化作佛,况能不作其余之身。是故虽是凡夫,若所说所行,与实相等法相...
《三藏法数》 / 401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亦名四善根,出析玄记) 此四通言加行者,谓此行人欲求见道,革凡成圣,遂起暖等四心,修四谛观,以定资慧加功用行,故名四加行。见道,即初果须陀洹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一、暖加行,暖者从喻得名。谓如人以木钻火,火虽未出,先得暖相。譬此加行位中...
《三藏法数》 / 293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尔时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依名字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如恒河河沙。世尊!佛说如是,为依如来口中所说,我随顺取?为更有义?愿为我说。” 佛告圣者大慧菩萨言:“大慧!如我所说名字章句,莫如是取。大慧!三世诸佛非恒河河沙等。何以故?所说譬喻过世间者,非...
《入楞伽经》 /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 1543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3日大海浩瀚无边,须凭人导引,乃能顺济。然诸商众,自非一心敬信其言,随所指示,则何以获安隐而致利益哉?菩萨于生死大海,作大导师,令诸有情,皆得远离险难恶趣,证入真空涅槃,故以海导师为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得他信许,菩萨于一切善法悉能了悟,精进勤修,为...
《三藏法数》 / 767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一、佛说,佛说者,谓一切经法,皆是佛说也。然华严一经,亦通菩萨、声闻等共说,此言佛说者,如阿僧祇品、随好品,乃是如来亲口宣说也。(梵语阿僧祇,华言无数。) 二、菩萨说,菩萨说者,谓诸大菩萨,互相宣说,以显主伴互融也。如华严经中,十住、十行、十回向等品,皆是菩...
《三藏法数》 / 457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菩萨摩诃萨无量无边不可称计。 尔时慧命舍利弗。于大众中即从坐起。前至佛所到已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合掌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从无始世来。周旋六道往来三界。于四生中轮回生死受苦无穷。世尊。此众生聚...
《佛说不增不减经》 / 元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 2645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2日一、出家乐,出家乐者,谓世间之人,多诸业惑烦恼。出家达道,永断是苦也。 二、远离乐,远离乐者,即初禅天之乐也。谓初禅能远离欲界爱染烦恼,得觉观禅定,而生喜乐也。(觉观者,初心在缘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也。) 叁、寂静乐,寂静乐者,即二禅天之乐也。谓二禅离初禅...
《三藏法数》 / 242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佛弟子中以舍利弗,目连,须菩提,摩訶迦叶為四大弟子。智度论谓舍利弗目连為佛左右弟子。须菩提修无諍定,為行空第一,摩訶迦叶行十二头陀,為头陀第一。佛在世时,有人欲求今世之果者,供养此四人。輒得如愿。 又迦叶,宾头卢,罗云,君屠盋叹之四人也。法护译之弥勒下生经曰:...
《佛学大辞典》 / 233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佛陀以成道為中心,示现由始至终一期之相状,谓之八相成道。成道虽為八相中之一,然為八相中之主脑,故别揭成道之名。八相经论所说存没不同,而大要有二说。大乘起信论所说者,一、降兜率,先住於兜率天,在彼天四千岁。见时机熟,遂乘白象由彼天降下之相也。二、入胎,乘白象由摩...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Sumati,又作须摩那。菩萨名也。智度论叁十译為妙意。以五百金钱买须罗婆女五茎华,供养燃灯佛,受释迦文之记别。智度论叁十五曰:「如须摩提菩萨,见燃灯佛。从须罗婆女买五茎华,不肯与之,即以五百金钱得五茎华,女犹不与,而耍之而言:愿我世世常為君妻,当以相与。菩萨以供养...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梵语菩提,华言道。经云:婆罗门白佛言:若已发菩提心,有退失否?佛言:发菩提心已,则无退失。当知有叁种菩提。(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 一、声闻菩提,谓声闻之人发菩提心也。经云:若人在于声闻行中,虽已自发菩提之心,而不劝化众生发菩提心,亦不习学大乘经义。以是行...
《三藏法数》 / 266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谓一切眾生皆悉成佛也。对於五性各别而言。盖叁乘家有无性有情之一类,為定性二乘不成佛之说,立无餘界永灭之计。而一乘家则唱悉有佛性之义,明二乘开会之旨,為无餘界迴心之说。故谓一切眾生无不成佛者。今举叁五经说证之。法华经方便品曰:「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於一偈...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欲為懺悔时,当起之七种心也:一、生大惭愧心。我与释迦如来,同為凡夫,今世尊成道以来,已经劫数,我犹轮转生死,无有出期,以此為惭愧也。二、恐怖心。我等凡夫身口意之业,常与罪相应,以此因缘,命终之后,应堕於地狱畜生饿鬼,受无量之苦,以此為恐怖也。叁、厌离心。我等於...
《佛学大辞典》 / 317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一卷。隋闍那崛多译。说发菩提心之功德,四摄法及天行梵行圣行。后说破魔眾会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 《佛说出生菩提心经》定即禅定,业即行业,轮有运转摧碾之义。谓如来以禅定诵习之法轮,摧碾一切烦恼惑业,而成无上菩提;亦令众生如说修行,而证道果。故说此叁种定业轮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建立修定业轮,谓令众生修行正观,观察无明烦恼起灭之相,及观察世间如幻如化;以安那般那数息...
《三藏法数》 / 268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一、发心离俗,谓出家之人,发勇猛心,脱离凡俗,习佛菩提,而能怀佩道妙,为世福田,是为初净德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毁其形好,谓出家之人,剃除须发,毁坏相好,去世俗之尘,衣着如来之法服,具佛威仪,为世福田,是为第二净德也。 叁、永割亲爱,谓投佛出家,割...
《三藏法数》 / 237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尔时圣者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世尊说无常无常者,一切外道亦说无常。世尊!如来依于名字章句说如是言,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世尊!此法为是真实?为是虚妄?世尊!复有几种无常?” 佛告圣者大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哉大慧!一切外道虚妄分别说八种无常。何等为八?一者...
《入楞伽经》 /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 1552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3日菩萨尘缘净尽,体性圆明,慧光普照,有情归仰,咸令发菩提心,成就种智;如月天子,离诸翳染,圆明朗彻,光照一切,功德无边,故取以为喻焉。(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皆生欢喜,菩萨初出世时,令诸有情,悉得远离烦恼,而生喜乐;如月...
《三藏法数》 / 705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妙高,即须弥山也。以其四宝所成,出七金山之上,故名妙高。如来说华严经时,以自在神力,升此山顶,加被法慧菩萨,说十住菩萨之法行有此十喻焉。(梵语须弥,华言妙高。四宝者,金银琉璃水精也。七金山者,一双持、二持轴、叁担木、四善见、五马耳、六障碍、七持地,皆言金者,...
《三藏法数》 / 902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一、身常恭谨,谓修菩萨行者,当谨守身业,毋令放逸,所谓杀盗淫等一切恶法,断而不行;及诸不善律仪,亦皆无犯,是为身常恭谨。(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言常至诚,谓修菩萨行者,欲修无上正真之道,当守护口业,诚实不虚,所谓妄言绮语恶口两舌之过,悉...
《三藏法数》 / 254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受生,即生如来家也。藏即含藏之义,含藏所修所证之理也。谓善财童子于华严会上第叁十九参,妙德夜神,问言:云何修菩萨行?生如来家?答言:善男子,菩萨有十种受生藏,若能修习圆满,即入毗卢遮那如来无量受生藏海。愿一切菩萨示现受生,我皆亲近,是名受生藏也。(菩萨,梵语...
《三藏法数》 / 776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一、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一、僧伽𥠖,梵语僧伽𥠖。华言合,又云重,谓割之合成而重迭也。此衣于说法时着。 二、郁多罗僧,梵语郁多罗僧。华言上着衣,谓加于安陀会之上也,此衣于入众礼诵时着。 叁、安陀会,梵语安陀会。华言中宿衣,谓于宿睡及作务时着。 四、漉水囊,会正记云。西方用白㲲,东土宜...
《三藏法数》 / 263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十地者,谓菩萨所证之地位,一切佛法依此发生也。然地位有浅深,故始自欢喜,终于法云,分为十也。 一、欢喜地,谓菩萨智同佛智,理齐佛理,彻见大道,尽佛境界,而得法喜,登于初地。经云: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得法喜者,谓于证得之法而生喜...
《三藏法数》 / 583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人俱,菩萨万人——其名曰智光菩萨、法光菩萨、月光菩萨、日光菩萨、无边光菩萨、跋陀婆罗等十六正士,如文殊师利本所修行;复有六十菩萨,如弥勒菩萨本所修行——此贤劫中菩萨摩诃萨等。尔时,世尊与无央数大众围绕而为说法...
《佛说庄严菩提心经》 / 3009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