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沙论九十九曰:「大天虽犯叁逆罪,然善根未断,深生忧悔。闻沙门释氏有灭罪法,遂诣鸡园寺,於其门外闻一苾芻诵伽陀曰:若人造重罪,修善以灭除,彼能照世间,如月出云翳。彼闻已欢喜,往一苾芻所请出家。大天聪明,出家未久,便能诵持叁藏说法,自称阿罗汉,上下归仰。后一夜起...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小乘经典第一期之结集,有分窟内窟外二部者,亦有不分者。不分之说,如阿育王传四曰:「迦叶与[五百罗汉]同至毕波罗窟,先使阿难结集修多罗藏,次使优波离结集毘尼藏,后迦叶自结集摩得勒伽藏。」(取意)。十诵律六十曰:「大迦叶与五百比丘共安居王舍城外精舍,先使优波离结集毘...
《佛学大辞典》 / 943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国名。其国在葱岭之中,寒而不生餘穀。唯熟麦。国中有佛之一齿,為佛齿起塔。有千餘僧徒。尽学小乘。晋法显至此国。遇五年大会(每五年大会)四方沙门皆云集,王及群臣,如法供养一月乃至叁月。供养毕,尽出王马匹,使重臣骑之,具种种珍宝并沙门所须物。与群臣共发愿布施眾僧,布...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一、无常想,想即观想,谓观诸众生及诸世界一切有为之法,迁流代谢,皆悉无常。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断生灭,是名无常想。 二、苦想,谓观五阴之身,一切有为之法,常为诸苦之所逼迫。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灭众苦,是名苦想。(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藏法数》 / 672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维摩自香积佛之世界齎供一会之大眾者。维摩经香积佛品曰:「舍利弗心念:日时欲至,此诸菩萨,当於何食?时维摩詰。知其意而语言:佛说八解脱,仁者受行,岂离饮食而闻法乎。若欲食者,且待须臾。当令汝得未曾有食。(中略)於是维摩詰,不起於座。居眾会前,化作菩萨。相好光明,...
《佛学大辞典》 / 496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夫水之为德,本体清净,澄湛凝寂,尤能滋长万物,涤除众垢;炎热遇之而清凉,枯渴饮之而沃润。今取以为喻者,菩萨业惑清净,身心寂静,能以法水普济群生,令其善芽增长,罪垢荡除,离生死之热恼,息贪爱之枯渴,成就菩提,超登觉岸也。 一、流润赴下,菩萨常行平等之慈,柔和善...
《三藏法数》 / 733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一、叁藏佛,坐於摩羯陀国菩提树下以生草為座,於叁十四心断见思之惑,而成正觉。身长丈六,对叁乘之根机说生灭之四諦,為八十之老比丘,灰身灭尽於双树下,唯有此佛為十方之佛,叁世之佛,悉是他佛也。二、通佛,既於因位断叁惑之正使,於摩羯陀国七宝菩提树下以天衣為座,以一念...
《佛学大辞典》 / 695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老病死也。起世经四曰:「有叁天使在於世间,所谓老病死也。(中略)尔时世尊说此偈言:眾生造作恶业巳,死后堕於恶趣中,时阎魔王见彼来,以悲愍心而訶责,汝昔在於人间时,可不见於老病死,此时天使来告示,云何放逸不觉知,纵身口意染诸尘,不行施戒自调伏。」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一制衣,五条七条九条之叁衣佛制使比丘必畜之,不服则受罪。二听衣,百一资具粪扫衣等,计土地寒温人体消长,而為佛之开许者,不用亦无罪。行事钞下一曰:「二衣总别编。」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结集分窟内窟外之二部,上座部家之所传也。文殊问经下曰:「佛告文殊师利:初二部者:一摩訶僧祇(此言大眾。老少同会,共集律部也),二体毘履(此言老宿。淳老宿人同会,共出律部也)。法藏经曰:「五百罗汉集王舍城。迦叶问云:先结集何藏?即共和云:先结毘尼藏,毘尼藏者,佛...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使比丘持叁衣。使比丘尼持五衣。五衣者於叁衣外加祇支与覆肩,行事钞资持记中二之二曰:「五衣者,附明尼制,祇支覆肩皆入制故。」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元顺帝元统二年,革罢广教总管府,置行宣政院於杭州。官有院使同知副使各二人,同僉院判各一人,首领官经歷二人,都事知事照磨各一人,按至元二年,西番寇起,亦置行宣政院。又至正二年,江浙行宣政院,设崇教所。拟行中书省理问官,以理僧民之事。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日本传教大师定一家之学生式。其中置止观遮那两业。年度二人,受大戒后,使专修此两业,十二年不得出山门。止观业者,年年每日以法华经,金光明经,仁王经,守护经诸大乘经之护国眾经,使之长转长讲。遮那业者,岁岁每日以遮那经,孔雀王经,不空羂索经,佛顶经诸真言等之护国真言...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一,贪烦恼,染着為性,生苦為业。二,瞋烦恼,憎恚為性,不安与恶行之所依為业。叁,痴烦恼,於诸理事迷闇為性,一切诸惑之所依為业。四,慢烦恼,恃己於他高举為性,生苦為业。五,疑烦恼,於诸諦理犹豫為性,能障信心為业。六,恶见烦恼,颠倒推求之恶慧為性,能障善见而生苦為...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之因地六位也。大乘别教所立。 又凡有為法之生,必依因与缘之和合,论因体,有六种:一、能作因,谓凡為生法,与以力者,又不作障害者,故此因有与力不障二种。与力者,法之生时,与胜力者也。眼根之生眼识,如大地之生草木,是為有力能作因...
《佛学大辞典》 / 846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四度加行者,密法之传授,分為四番,復续之為一,皆传之法也。此事非上古之正规,乃末法之略式。四度者:一十八道,二胎藏,叁金刚,四护摩也。论其次第,其初皆為十八道,其餘叁度,次第不同。或依胎,金,护摩之次第,或依胎,护摩,金之次第,或依金,胎,护摩之次第,而授与之...
《佛学大辞典》 / 378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毘奈耶杂事九曰:「佛记恶生王於七日后為猛火焚烧,堕在无间大地狱中。恶生闻之,大惧怖。苦母曰:如乞索婆罗门,入舍乞求,不得物时,欲使其家生种种不吉祥事。何况沙门乔答摩所有亲族,被王诛尽,寧无深重怨恨之言耶。随其恶心為咒诅耳。王若惧,则於后园中池水内造一柱楼,王应...
《佛学大辞典》 / 454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王以如来涅槃后第四百年应期抚运,王风远被,殊俗内附,机务餘暇,每习佛经,日请一僧,入宫说法。诸师各异其说,王颇惑於去就,以问胁尊者。尊者曰:如来去世岁月逾邈,师资部执,自致矛盾,不如及今随自宗而结集叁藏。王听之,精选其人,得四百九十九人,皆阿罗汉也。后得世友菩...
《佛学大辞典》 / 239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叁宝中之法宝也,又叁法印也,是诸宝中之实宝,坚固不坏,故名宝。印智度论四十七曰:「於诸法中法宝是实宝,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為利益。如经中说:佛语比丘:為汝说法,所说法者所谓法印,法印即是宝印,宝印即是解脱门。復次叁法印名為宝印叁昧。」楞严经曰:「此经名大佛顶悉...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此八福田,盖言救人之危,济人之乏,恭敬叁宝,孝事父母,与夫普度幽灵,脱离苦趣,亦皆种福之事也。 一、旷路义井,谓于旷远道路,穿凿义井,以济往来渴乏之人,是为福田。 二、建造桥梁,谓于通津断港之处,修造桥梁,用济往来之人,以免病涉之苦,是为福田。 叁、平治险隘,...
《三藏法数》 / 381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烦恼障,智障也。新译為烦恼障,所知障。贪瞋痴等诸惑,各有二用:一者发业润生而缚有情,使在叁界五趣之生死中。由此而障涅槃寂静之理,名為烦恼障。扰恼有情之身心,故名烦恼,烦恼能障涅槃,故名障。此烦恼障由我执而生。二者一切贪瞋痴等诸惑,為愚痴迷闇,不能了知诸法之事相...
《佛学大辞典》 / 751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Ka hina,释迦菩萨因位时,有為劬嬪陀大臣等分阎浮提地為七分,使之无諍事。是菩萨成满般若波罗蜜多之相也。智度论四曰:「问曰:般若波罗蜜,云何满?答曰:菩萨大心思惟分别,如劬嬪陀婆罗门大臣,分阎浮提大地作七分,若干大城小城聚落村民尽作七分,般若波罗蜜如是。」观音...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一摄僧界,二摄衣界,叁摄食界。摄僧界中又有叁种:一、大界,一伽蓝地之外界為小极限,广者至十里乃至百里。佛使结此大界者,欲令為说戒等僧事时,一聚之僧尽和集,无一人乖隔故也。凡僧事之法,一界中,有一人不和集者,则其事不成就。夫无结界之法,阎浮提界僧眾,不尽和集,不...
《佛学大辞典》 / 377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一、护持佛种,佛种者,佛之种性也。谓诸佛、菩萨以大悲心绍隆佛种,令诸众生舍俗出家,剃发染衣,修行圣道,使无断绝也。 二、护持正法,正法者,即四谛等真正之法也。谓诸佛、菩萨以大悲心,护持如来正法,使一切邪魔外道,无能恼乱,令诸众生正信乐闻,弘通流布,利益无穷也...
《三藏法数》 / 134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香料之一种。安息香树所生之脂汁块也。安息香树產於暹罗波斯等,高丈餘,落叶树也。叶為卵形,有光泽,花外部為白色,内部為带红褐色,排列為总状花序,树皮為褐灰色,带软毛。由其树皮採收之脂汁称為安息香,為药用及香料。但普通之安息香,多為其树之木粉,更以臼碎之,混胶等使...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智度论谓為八神变。涅槃经谓為八自在。八神变者,一、能小,以变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為极小微尘也。二、能大,以变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满於极大虚空也。叁、能轻,以变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如极轻鸿毛也。四、能自在,以变化力使大小长短等转化自在也。五、能有主,以变化力自化...
《佛学大辞典》 / 308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使,即驱役之义。谓此见惑,能驱役一切众生流转叁界生死故也。言见惑者,以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也。凡有十种:一、身见,谓于色受想行识五阴之中,妄计为身也。二、边见,谓于身见计断计常,随执一边也。叁、见取,谓于非真胜法中,谬见涅槃,生心而取也。四、戒取,谓于非戒中,...
《三藏法数》 / 420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结与使,皆烦恼之异名。击缚心身,结成苦果,故云结。随逐眾生又驱使眾生,故云使。结有九种,使有十使。净心诫观发真钞上本曰:「结使。成论云:犹如乳母常随小儿,能繫缚生死故名為结,常随生死故名為使,即九结十使。」大乘义章五本曰:「随逐紧缚,称之為使。结集生死,目之為...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法华玄赞五论叁同七异,谓叁同者:一、同断烦恼障,二、同悟生空之理,叁、同得假之择灭无為。七异者:一、声闻根性钝,缘觉根性利,二、声闻依佛而出离,缘觉自觉而出离,叁、声闻藉声教,缘觉观法理,四、声闻观四諦,缘觉观十二因缘,五、声闻分四果,缘觉唯一果,六、声闻练根...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西域记六云:「初胜军王(波斯匿王)嗣位,求婚於释种,释种鄙其非类,欺以家人女,重礼而嫁之。胜军王立為正后。其產生之男為毘卢释迦王。毘卢释迦欲就舅氏受业,至此城,见新讲堂,就中憩驾。诸释闻之,逐骂曰:卑贱婢子,敢居此室。此室者,诸释所建,拟佛之居。毘卢释迦嗣位后...
《佛学大辞典》 / 659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自力他力也。為净土门所谈,以眾生自身之叁学為自力,以弥陀之愿力為他力,捨自力而归他力,乃净土门之至极也。略论曰:「一切万法,皆有自力他力自摄他摄。」 又一、思择力,思择正理而对治诸障之力也。二、修习力,修习一切善行而使坚固决定之力也。见华严经疏八。 又有力无力...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以右手作拳,舒风指(第二指)直竪之,以此印当眉间指头亦当眉间即作毘俱胝之形也。其面如忿怒,心住於一境不动。故经云:以毘俱胝形住於等引,此一切佛之大印,能现如来威猛一切之力,恐怖一切為障难者使其降服,亦能与一切眾生之所愿,如来菩提道场,以印能降诸魔也。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通於叁乘所立之五逆。又曰小乘之五逆。常言之五逆是也:一、杀父,二、杀母,叁、杀阿罗汉,四、由佛身出血,五、破和合僧(由罪之轻重次第)。破和合僧者,多数僧眾,和合而行法事;修佛道,以手段离间之,使之斗乱,使之废法事。五逆之中,此罪最重。阿闍世王问五逆经曰:「有五...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八大灵塔名号经曰:「一、佛生处,迦毘罗城龙弥儞园。二、成道处,摩迦陀国泥连河。叁、转法轮处,迦尸国波罗奈城鹿园。四、现神通处,舍卫国祇陀园。五、从忉利天下处,桑伽尸国曲女城,佛忉利天安居竟,自七宝宝阶降下处。六、化度分别僧处,在王舍城,提婆达多作破僧,僧眾分离...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天帝释欲试尸毘王之檀波罗蜜,使毘首羯磨变身為鸽,自变鹰逐之。鸽飞来,入於王腋下,王以身施鹰而救鸽命。见智度论四。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诸经之初,有通别二序:通序,或分五段,或分六段,或分七段。六段者,以如是為信成就,信者,阿难之信也。阿难指本经一部而為如是我闻,示自己之信顺也。智度论一曰:「如是者即是信也。」二以我闻二字為闻成就。阿难自闻也,叁以一时二字為时成就,说法之时也。四以佛之一字為主...
《佛学大辞典》 / 757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谓晚刻之参禪或晚刻之念诵。对於早参而言。勅修清规晚参曰:「凡集眾开示般谓之参,古人匡徒,使之朝夕咨扣,无时而不激扬此道,故每晚必参,则在晡时。」祖庭事苑七曰:「日晡念诵,谓之晚参。」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迦叶之译名。自光饮蔽他微光之义。名為饮光有二义:一是祖先之姓,故名。一彼身有光明,故名。文句一下曰:「摩訶迦叶,此翻大龟氏。其先代学道,灵龟负仙图而应,从德命族,故言龟氏。真諦叁藏,翻光波,古仙人身光炎涌,能映餘光使不现,故言光波,亦云饮光。迦叶身光,亦能映物...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锻炼陶镕,必假其力,起灭变化,莫测其由;至若尽群有而归一空,破诸暗而昭万象,是皆火之德也。菩萨修行,以智慧火,了妄即真,锻凡成圣,破有着而归空,照昏迷而为朗,故以火喻焉。 一、烧烦恼薪,智慧如火,烦恼如薪。菩萨以智慧观察,灭除贪嗔痴等烦恼,净尽无余;譬如大火...
《三藏法数》 / 738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迦叶自释迦如来受袈裟,於鸡足山入定,以传之於弥勒。毘奈耶杂事付法藏传以為粪扫衣,西域记以為金襴衣。增一阿含经四十四曰:「世尊告大迦叶,不应般涅槃,要须弥勒出世,(中略)弥勒当取迦叶僧伽梨着之。」智度论叁曰:「迦叶即着从佛所得僧伽梨,持衣鉢捉杖,如金翅鸟现上昇虚...
《佛学大辞典》 / 455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Ahūṁ,阿吽二字,為一切文字音声之根本,阿者开声,吽者合声,一切之言语音声,尽归此二字。阿為大日如来之种子,吽為金刚萨埵之种子。悉曇叁钞下曰:「阿吽二字,出入息风,即是一切眾生性德,本具自证(阿字)化他(吽字)也。恒沙万德,莫不包括此二音两字。阿是吐声权舆,一心...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又曰本惑,本烦恼。谓大乘百法中贪、瞋、痴、慢、疑,恶见之六大烦恼也。恶见以外,谓為五钝使。开恶见之一,则有身、边、邪、取、戒之五见,此谓為五利使。合而為十。谓之十随眠或十使。共為根本烦恼。其他為随烦恼。又五住地之中,第五之无明住地為根本烦恼。其他之四住地為枝末...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一根本无明,由无始之际,一念不觉,而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之诸惑烦恼者名之。二枝末无明,心心所相应而起,有贪瞋慢疑见等之烦恼者名之。叁共无明,一切结使共相造作一切之诸业者名之。四不共无明,第七识别体之相无,妄起染心障蔽无漏之圣法而恒无间断者名之。五相应无...
《佛学大辞典》 / 417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龙树之菩提心论分别菩提心之相為行愿,胜义,叁摩地叁种。第一起利益一切眾生而使成佛之愿谓之行愿菩提心。论曰:「行愿者,谓修习之人,常怀如是心:我当利益安乐无餘有情界,观十方含识,犹如己身。」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一、吐舌相。经曰:「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长舌者,不妄语之报也,故表法华经迹门之开权显实,本门之开迹显远,所说真实,不為虚妄,而出广长舌也。 二、通身毛孔放光照十方。经曰:「一切毛孔放於无量无数色光,皆悉徧照十方世界。」是表佛慧之究竟也,初於序品中,...
《佛学大辞典》 / 748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阿闍世王授决经曰:「阿闍世王,请佛饭食已,佛还祇洹。王与祇婆议曰:今日请佛,佛饭已,更復有所宜。祇婆曰:惟多燃灯。於是王乃勅使具百斛麻油膏,自宫门至祇洹精舍。时有贫穷老母常有至心欲供养佛,而无资财。见王作此功德乃更感激,行乞得两钱,因至麻油家买膏。膏主曰:母大...
《佛学大辞典》 / 434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我见邪见等一切迷理之惑,谓之见,贪欲瞋恚等一切迷事之惑谓之爱。见者一切之见惑,爱者一切之修惑见(又云思惑)也。迷事之惑中,以爱着為苦之本,故标爱而该餘也。法界次第上之上曰:「若论烦恼根本,不出见爱。邪心观理,名之為见。若於假实之理,情迷而倒想邪求。随见偏理,妄...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佛灭后六百年出世之大乘论师名。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称。梵名阿湿缚窶沙Aśvaghosa,其纪传诸说不同。 罗什译马鸣菩萨传曰:「马鸣菩萨,长老胁弟子也。本在中天竺出家為外道沙门,世智聪辩,善通论议。唱言若诸比丘能与我论义者,可打揵椎,若其不能,则不足公鸣揵...
《佛学大辞典》 / 1148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据南传善见律,王弟帝须初不信佛教,一日入森林,见群鹿交尾,疑比丘能制欲,还语王。王乃解此疑问,欲使归佛教,让王位於帝须,七日且告以期终处死。帝须昇王位,虽快乐供养,无不任意,而畏死无寧日,故不起欲,忧恼憔悴。王仍谓帝须曰:出家比丘,常思惟死,故无暇起染着心。於...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印度之敬礼法。以右膝与右指尖着於地,使右股在空。又竪左膝於上使左足蹠着於地也。是亦曰互跪。归敬仪下曰:「言互跪者,左右两膝,交互跪地,此谓有所啟请,悔过授受之仪也。佛法顺右,即以右膝拄地,右脮在空,右指拄地。又左膝上戴左指拄地,使叁处翘翘曲身前就,故得心有专志...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法华经第叁之终说化城之喻之品名也。化城者,一时化作之城郭也。其喻意以一切眾生成佛之所為宝所,到此宝所,道途悠远险恶,故恐行人疲倦退却,於途中变作一城郭,使之止息,於此处养精力,遂到宝所,佛欲使一切眾生到大乘之至极佛果,然以眾生怯弱之力,不能堪之,故先说小乘涅槃...
《佛学大辞典》 / 343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 《化城喻品》 / 本站介绍:妙法莲华经对修恶之称。依关係而起之恶谓之修恶,本来真如理性所具之恶,谓之性恶。性具善,亦具恶,此性恶之义,天台一宗之极说,他宗未谈之法门也。天台於观音玄义发之,荆溪於止观辅行五提出此说,后至四明,对於华严宗及山外之异义,盛扩张此义。真如纯真无妄,不具恶,依无明之妄缘而背...
《佛学大辞典》 / 821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又曰叁无漏根。谓见,修,无学叁道之无漏智也。一未知当知根。在於见道,无漏智為向无始以来未曾知之苦集灭道四諦之境,自此当知彼而行动者,故其无漏智名為未知当知根。盖在见道者為苦法智忍至道类智忍之十五心,於此十五心观上下二界四諦之境间,无论何者,无漏智未曾知之境界,...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一、名言种子,為现行一切善恶诸法亲因之种子。善种子生善法,恶种子生恶法,无记种子生而无记法,乃至由色种生色法,由心种生心法等,依附於第八阿赖耶识则而為一切诸法之亲因者是也。名之為名言者,或自发名言,而詮显色心之诸法,於自心之前,反现彼诸法之相分,而熏彼诸法种子...
《佛学大辞典》 / 685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佛道有二力,自己所修之善根為自力,佛之本愿力加被力為他力,此中一切诸佛為眾生虽有他力。而特以他力之一法,使眾生成佛道者。為弥陀如来一佛。以是為彼佛之本愿故也,弥陀之本愿曰唯愿信我者往生我土,使成佛道,故捨自力而信弥陀者。与此本愿相应,自成往生成佛之愿果也。而此...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华严所立。说一切眾生悉可成佛之道之教法,谓之佛乘。此法不分二乘叁乘等,说唯一成佛之法,故又云一乘。华严法华所说之圆教是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如来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说法。」又曰:「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别说叁。」叁藏法数叁十二曰:「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眾...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梵语曰檀那Dāna,译為布施。以福利施与人也。所施虽有种种,而以施与财物為本义。得大富乐之果。周语曰:「享祀时至,布施优裕。」文子自然篇曰:「為惠者布施也。」庄子外物篇曰:「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為。」荀子哀公篇曰:「富有天下而无怨财,布施天下而不病贫。」韩非显学篇曰...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天台家之名数。一今圆,二昔圆。今圆又曰开显圆,绝待圆,於今时之法华经开会藏通别之叁教,显扬一实绝待之圆教也。昔圆又曰相待圆,於昔时之诸经,藏通别叁教相待而说之圆教也。故昔圆虽為自圆而不能使他為圆也。又有部圆教圆之二者。前四时部之圆,為相待,无开会他之用,法华部...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梵语吉隶舍Kleśa,贪欲瞋恚愚痴等诸惑,烦心恼身,谓為烦恼。智度论七曰:「烦恼者,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名為烦恼。」同二十七曰:「烦恼名,略说则叁毒,广说则叁界九十八使,是名烦恼。」註维摩经二曰:「肇曰:七使九结恼乱眾生,故名為烦恼。」止观八曰:「烦恼是昏烦之法,恼...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又云十六神我。未见正道之人,於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有我我所,计我之心歷诸缘,即有十六知见之别:一、我,於五阴等法中妄计有我我所之实,故名為我。二、眾生,於五阴等法和合中妄计有实之眾生而生,故名為眾生。叁、寿者,於五阴法中妄计有我受一期之报命有长短,故名寿者...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又曰扶习润生。台家之所谈。言於通教十地中第九之菩萨地,以誓愿扶见思之习气,受叁界之生,以度眾生也。以於十地中第七之已办地,既断见思之正使已,不能受生於叁界六道而度眾生,将以何者满利他之行?若藏教之菩萨,叁祇百劫之间,不断一毫之见思(唯制伏之),故可以之而受生,...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毘奈耶杂事四十曰:「一、高声共许净法(四分「得寺内」,十诵「如是净」,五分「求听净」),比丘在寺内作别眾非法之羯磨大眾高声共许,则其法成。二、随喜净法(四「后听可」,十「证知净」,五「合於求听净中」),比丘作非法之羯磨,其座大眾随喜,又於界内先作别眾之羯磨,然...
《佛学大辞典》 / 816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王卧病,施心益强,日夜送黄金於鸡园寺不止。时邪见之大臣,劝太子叁波地,勒守库藏,使王命不行。王竟无施物,唯有半菴摩勒果在手中。王大悲恼,说偈曰:「今我阿育王,无復自在力,唯半阿摩勒,於我得自在。」乃遣侍臣施与鸡园寺。鸡园寺上座碎為粉末,置羹中徧分与眾僧。见阿育...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谓欲界有贪嗔痴慢四种思惑,色界、无色界各有贪痴慢叁种思惑,叁界思惑,共为十使,并前见惑八十八使,合之而为九十八使也。
《三藏法数》 / 64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经中说四有為法,又说叁有為相,叁有為相者:一生相,二住异相,叁灭相也。此中第二之住异相,俱舍论有二说:一者谓住者异之别名也,住必有异,故异相,谓之住异相,非住与异之二相。佛说生异灭之叁相者,欲於叁世迁流之相,使有情生厌畏也。生者引未来之法,使流入现在,异与灭者...
《佛学大辞典》 / 257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卐之形也。是印度相传之吉祥标相,梵名室利靺蹉洛剎曩Śrivatsalakṣaṇa,即吉祥海云相也。罗什玄奘诸师,译之曰德字。魏菩提流支於十地经论十二译此语為万字。此中室利靺蹉即卐译為万者,為功德圆满之义。故吉祥海云之义,译无咎。惟洛剎那译為字者,是与恶剎那之语相混,梵语洛剎...
《佛学大辞典》 / 1106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楞伽经四,谓「一切外道,有七种无常非我法也。一、作捨无常,四大造色,作已而捨,以為无常。二、处坏无常,处者形处,即诸色形状,彼意四大及造色,毕竟不坏,但观形状长短等坏灭,以為无常。叁、色即无常,第二外道,见形处变坏,以為无常,今言形色即為无常。佛破其言曰是即前...
《佛学大辞典》 / 274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结缚眾生使不出生死之烦恼,有九种也。一爱,二恚,叁慢,四无明,五见,六取,七疑,八嫉,九慳是也。即於六随眠加取嫉慳叁者。六随眠為根本烦恼,繫缚之义强,故特立為结。但五见之中,唯身边邪叁者,立為见结,又四取之中,唯见戒二取,立為取结者,有二义:一、叁见之体十八事...
《佛学大辞典》 / 312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一贪欲,二瞋恚,叁无明(又云愚痴),四慢,五疑,六身见(又云我见),七边见,八邪见,九见取见,十戒取见。一切诸使中以此十使為根本,故标出為十使,又曰十烦恼,十惑,十随眠。台宗称前五者曰五钝使,后五者曰五利使。依惑性之利钝而分之也。又以见思分别小乘俱舍之义,谓前...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台宗於观法,立所观之十种。一、阴境,即色受想行识之五阴也。十境以阴為初,有二义。一现前,一依经。现前者,人受一期果报之身,即是五阴。五阴之重担常自现前,是故為初观。依经者,大品般若言之,声闻依四念处而行道。五阴即四念处所观之境也。又经中多列法门,无非以五阴為首...
《佛学大辞典》 / 1090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梵语萨婆罗奢S arśa,五境之一,身根所触有坚湿煖动等十一种。俱舍论一曰:「触者有十一:谓四大种、滑性、涩性、重性、轻性、及冷、飢、渴。」 又心所法之一。俱舍之十大地法,唯识之五徧行摄之。彼属於五境者,為所触之色法,而此為能触之心法也。使根境识叁者和合之心作用也...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初优填王以栴檀刻佛像,安置於拘睒弥国。鳩摩罗炎欲负像来此方。路经四国。诸国爱护而不许出国。依本图写,使留其本,至龟兹国,王抑留之,以妹妻之。生罗什。使齎至姚秦。后南宋孝武破秦,迎请此像,还江左,止於龙光寺。世号龙光之瑞像。见资持记下叁之二。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有情之心识灵妙不可思议,故曰神识,犹言灵魂。宝积经百九曰:「譬如风吹动诸树木,发起山壁水涯,触已作声。以冷热因缘所生,是故能受,然彼风体不可得见。(中略)此神识界亦復如是,不可以色得见,亦不至色体,但以所入行作体现色。」增一阿含经七曰:「吾是神识也,吾是形体之...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念佛之言,虽通於诸佛,然诸大乘中念佛之言,独限於西方之阿弥陀佛。其故以建念佛而使一切眾生往生佛国之誓愿者,法界诸佛中独阿弥陀一佛也。大日如来虽於九品往生阿弥陀叁摩地集陀罗尼经说九字之真言,劝九品往生。释迦佛虽於诸大乘经中说十方无量之佛,然讚佛而劝念佛往生者,独...
《佛学大辞典》 / 667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一、财施,持戒之人不犯他人之财物,且以己财施与他人也。二、法施,能為人说法,使开悟得道也。叁、无畏施,一切眾生皆畏死,持戒之人,无杀害之心,使眾生无所畏也。出於智度论十一。 又一、物施,即财施也。二、供养恭敬施,信心清净,恭敬礼拜等也。叁、法施,即為人说法也。...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顺為顺益之义,分為部分之义。顺益其所顺法之部分名為顺分。此有叁种:一顺福分,為感世间可爱之果之有漏善根。五戒十善等法是也。二顺解脱分,解脱為涅槃。為定能感涅槃果之有漏善根。此善生巳,则使彼有情名為身中有涅槃之法,若闻说生死有过,诸法无我,涅槃有德,身之毛竪,悲...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又名文殊五使者,五种金刚使。即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中列位於主尊文殊菩萨左方之五童子也:一、髻设尼Keśinl,又作计设尼,继室尼。二、鄔波髻设尼U akeśini,又作乌波髻施儞,乌波髻施尼,优婆计设尼。叁、质多罗Citra,又作质怛罗。四、地慧,梵名嚩苏摩底Vasumati,又译财慧。...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