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 条搜索结果

叁处入法界

法界,即一切众生本有之心,诸佛所证平等之理也,而云叁处入者,由菩萨根有利钝,行有浅深,故所证入先后不定,遂分叁处也。 一、十住初心入法界,谓利根菩萨,即于初住位中,破无明惑,证入法界平等之理,得不退转,是名十住初心入法界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

《三藏法数》 / 332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界宫密严国

大日法身之所都曰法界宫,又云密严国。虽常言在第四禪之摩醯首罗天(见[法界宫]条),而深秘之意,谓欲界之都率天亦為依此处云。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依正无碍六句

依谓依报,即世间国土也。为身所依,故名依报。正谓正报,即五阴身也。正由业力感报此身,故名正报。既有能依之身,即有所依之土,故国土亦名报也。六道众生,因有漏业,而感生死之身,即依秽恶国土而住;诸佛菩萨,因无漏清净业,而感法性之身,即依清净国土而住,今云依正无碍...

《三藏法数》 / 733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华严叁昧

佛华严叁昧之略。以一真法界无尽缘起為理趣。达此理趣而修万行,庄严佛果,谓之华严,一心修之谓之叁昧。是华严大经及梵网经所说。无量寿经上曰:「得佛华严叁昧,宣畅一切经典。」六十华严经叁十七曰:「普贤菩萨,正受叁昧,其叁昧名佛华严。」瓔珞经曰:「我先於第叁禪中,集八...

《佛学大辞典》 / 317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身

有二种(一)罗什叁藏所立。一法化生身,由法性化现之化身佛也。二五分法身,戒定等之五分功德也。叁实相法身,空性之诸法实相也。註维摩经叁曰:「什曰:法身有叁种:一法化生身,金刚身是也。二五分法身。叁诸法实相和合為佛,故实相亦名法身也。」(二)天台所立。一但空法身,...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烦恼藏

五住地之烦恼,能含摄一切之烦恼,故名為藏,又能藏如来之法身,故名為藏。胜鬘经曰:「不思议空智断一切烦恼藏。」又曰:「若於无量烦恼藏所缠如来藏不疑惑者,於出无量烦恼藏法身亦无疑惑。」同宝窟下本曰:「四住及无明,摄一切烦恼皆在其内,故名為藏。又此惑能藏如来法身,故...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真佛

报身佛对於化身佛谓之真佛。又谓无相之法身。无量寿经曰:「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临济录曰:「真佛无形,真法无相。」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不退

一、信不退,谓十信位菩萨发大信心,笃信中道圆妙之理,常住平等,不迁不变,信行满足,而无退转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二、位不退,谓菩萨十信满足,入十住位,乃至十行、十回向位,即得分见法身,住正定位...

《三藏法数》 / 491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福田

八福田者,谓佛、圣人、僧叁种,名敬田;和尚、阿阇黎生我法身者,父母生我肉身者,此四名恩田;救济病人,名病田,亦名悲田;此八种皆堪种福,故名田也。若人能尽力从事此八种者,亦犹农之力田,则获秋成之利也。 一、佛田,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道俱圆,位登极果,...

《三藏法数》 / 569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大鉤召印

作内缚拳。竪右手之头指。少屈之作鉤形。是除盖障佛顶,及九方便中,奉请法身方便之印也。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理事无碍十门

理者,一真法界之性也;事者,一切世间之相也。盖真如不守,自性随缘,成一切法。故一切法全理而不碍众相之发挥;真理全事而不碍一性之明现。十回向品云:于有为界,示无为法,而不灭坏有为之相;于无为界,示有为法,而不分别无为之性。理事相望,融通无碍,互有不同,开为十门...

《三藏法数》 / 748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金毛狮子

文殊所乘。五灯会元九(文喜章)曰:「但见五色云中文殊乘金毛狮子往来。」李长者华严经论四曰:「文殊乘狮子者,為明创证法身佛性根本智断惑之骏故。普贤乘香象王者,表行庠序為威德故。」 又(本生)世尊因位為金毛狮子,為猎师捨身。贤愚经十叁(坚誓师子品)记此事曰:「有一...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所依土

一、法性土,谓如来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真如为体。然此身、土、体无差别,不变不迁,离相寂灭,是名法性土。 二、实报土,谓如来圆满报身所依之土,以无漏五蕴为体。此由往昔修习十力、四无所畏等功德,成就无碍庄严境智,融泯称实,感报之所招感,是名实报土。(无漏者,不漏...

《三藏法数》 / 509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教

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华经说叁昧耶

经中说叁种之叁昧耶,自叁部叁身之叁昧耶也,莲华即莲华部口业之应身叁昧耶,宝塔為佛部身业之法身叁昧耶,宝珠為金刚部意业之报身叁昧耶。案宝塔為佛部,一地為金刚部,宝珠為宝部,莲华為莲华部,长者為羯磨部。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种常

一、本性常,本性常者,即法身也。谓法身本性常住,无生无灭也。 二、不断常,不断常者,即报身也。谓报身常依法身,无间断也。 叁、相续常,相续常者,即应身也,亦名变化身。谓应身于十方世界没已复现,化无穷尽也。

《三藏法数》 / 94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身遍相

一、法身如虚空遍,谓法性之身,本体周遍如太虚空,无有障碍,诸佛众生,平等具足,故名法身如虚空遍。 二、智身如日光遍,智身即自报之身也,谓究竟始觉之智,能遍破无明之暗,显发本有真身,譬如日光,无幽不烛,故名智身如日光遍。 叁、色身如日影遍,色身即应身也,谓究竟...

《三藏法数》 / 169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分

无着菩萨之着论有五部。对於十支论,故曰五分。见[五部大论]条。 又五分法身也。见[五分法身]条。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唱礼

法会表白,终后唱礼,师登礼盘,唱五悔五大愿等之文。谓之唱礼。其唱礼初所唱奉请之佛名,有金、胎、合之叁种差别。胎藏界唱礼南无清净法身毘卢遮那佛、南无东方宝幢佛、南无西方无量寿佛、南无南方华开敷佛、南无北方天鼓雷音佛(已下诸菩萨等省略)。金刚界唱礼南无常住叁世净妙...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大觉

佛之觉悟也。凡夫无觉悟,声闻菩萨有觉悟而不大,佛独觉悟实相,彻底尽源,故称大觉。又声闻虽自觉,而不使他觉,菩萨虽自觉亦使他觉,而觉事未满。佛自觉觉他皆圆满,故独称之為大觉。仁王经上曰:「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五眼法身大觉世尊。」心地观经一曰:「敬礼天人大觉尊。」...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互用罪

互相滥用叁宝物之过罪也。此有叁宝互用,当分互用,像宝互用,一一互用之四种。即从宽至狭之次第也。叁宝互用者,谓佛物用於法或僧,法物用於佛或僧,僧物用於佛或法也。当分互用者,例如滥用造释迦像所施捨之金以造弥陀等像,滥用作无量寿经所施捨之金以作法华经等,回用施於甲寺...

《佛学大辞典》 / 272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土体五重

一、真如,真如者,乃真实无妄之理,即法性土之体也。此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由法身无相,土亦如是,身土虽分,体原不二,故真如为体也。 二、真智,真智者,乃根本无分别智,即实报土之体也。此是如来圆满报身所依之土,以由实智功圆,万德成就,体无分别,境智一如,故以真智...

《三藏法数》 / 398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身寿量

一、法身寿量,法身者,师轨法性,还以法性为身。此身非色质,亦非心智,强指法性为法身耳。言寿量者,此非报得命根,亦非连持之寿,强指不迁不变,名之为寿。此寿非长量,亦非短量。经云: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等。是也。 二、报身寿量,报身者,以如如智契如...

《三藏法数》 / 274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点

以伊字之叁点譬法身般若解脱之叁德。见[伊字叁点]条。性灵集七曰:「叁点凝心,四量满怀。」梁高僧传八曰:「始自鹿苑,以四諦為言初。终至鵠林,以叁点為圆极。」 又密教称理智事為叁点,手镜钞上曰:「法身是自性身,般若是自是自身,解脱是他受用身,是名理智事叁点。即大日上...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九种食

食有长养资益之义。言九种者,世间之食有四,以其能资养生死色身也;出世间之食有五,以其能资益法身慧命也。经云:佛告诸比丘,当共专念,舍除世间四种之食,求办出世间之食。盖令众生,但以世间之食,资养色身,不当贪着;须求出世间之法食,增长菩提慧命也。(梵语比丘,华言...

《三藏法数》 / 782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登地

菩萨之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位,登其中十地之位谓之登地,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后也。而十地之间自初地至第十地之终要二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其初地称欢喜地,始断一分烦恼而悟一分法性欢喜之位也,以后登地之菩萨又名法身之菩萨。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种般若庄严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智慧能严饰法身,故名般若庄严。 一已庄严,谓人能修习智慧,如着美妙缨络庄严其身,是名已庄严。 二、未庄严,谓人未能修习智慧,如无缨络严饰其身,是名未庄严。

《三藏法数》 / 91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身大士

见[法身菩萨]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佛生五菩萨五金刚五忿怒

五佛各出现菩萨,金刚,忿怒。此叁者如其次第為法身,般若,解脱之叁德,又為境智行之叁轨。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金刚法界宫

胎藏界大日如来依住之宫殿也。大日经一曰:「薄伽梵,住如来加持广大金刚法界宫。」依深秘释则金刚為如来之实相智,法界為实相之智体,大日法身住於实相之智体,谓之宫。若依浅略释,则指色界之顶,摩醯首罗天之自在天宫。大日经疏一曰:「金刚喻实相智,(中略)法界者,广大金刚...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种身行施

一、生身行施,谓菩萨以父母所生之身,能以一切宝物,及以身命布施,心不吝惜,是名生身行施。 二、法身行施,谓菩萨舍生身已,得法身时,能于十方世界,以种种珍宝、衣服、饮食,给施一切众生,又能一时之顷,随众生音声,普为说法,是名法身行施。

《三藏法数》 / 107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因

一、应得因,谓依真如空理而修因行,应得菩提之果,故名应得因。(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加行因,谓依菩提心,加功用行,以此为因,即能证得法身之果,故名加行因。 叁、圆满因,谓由加行故,因行圆满,故名圆满因。

《三藏法数》 / 95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自性受用变化叁身

法相宗所立之叁身也。佛地论,取唯识论之名。是又开真合应之叁身也。一、自性身,即上之法身。二、受用身,此有二。唯為佛与佛之境界。他菩萨不能见闻,佛自受用法乐之佛身。名為自受用身。是大圆镜智之所变也。又使初地已上之菩萨感见之,使彼受用法乐之佛身。名為他受用身。是平...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佛性常住

涅槃经所说,有乘戒二门,乘门之所说者即佛性常住也。以见如来入涅槃而迷执為佛性无常,今化身寄於涅槃而说佛性之常住,法身之圆常,谓「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就性而云佛性,就相而云如来,同体也。止观八曰:「涅槃寄灭谈常。」同辅行曰:「寄应迹灭度,谈法身圆常。」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解夏草

解夏之日,僧赠檀越者。盖此日诸比丘取生茆拟如来成道时之吉祥草,坐於此上而行解夏之法,故与以此吉祥草,分福分之意也。释氏要览下曰:「今浙右僧,解夏日,以綵束茆以遗檀越,谓之解夏草。今详,此草已為五分法身座,故名為吉祥草也。」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清净法身毗卢遮那心地法门成就一切陀罗尼三种悉地

尔时毗卢遮那佛。在莲华藏世界。与百千亿化身释迦牟尼佛。说心地尸罗净行品教菩萨法证菩提道。尔时千百亿释迦。异口同音白言。法身世尊。一切众生。虽得心地法门。而不能专精修学。设有暂时存念。便即放舍。纵逸身心。恣行不善。或有思惟。我得诸佛深妙法门。不能精进。岂令退转重...

《清净法身毗卢遮那心地法门成就一切陀罗尼三种悉地》 / 6325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12日

法身无相

涅槃经叁十一曰:「是故涅槃名為无相,善男子无十相故。何等為十?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大乘同性经下曰:「如来真法身者:无色,无现,无着,不可见,无言说,无住处,无相,无报,无生,无灭,无譬喻。」唯识论十曰:「自性身唯...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重圆坛与四重圆坛

现图曼陀罗与经疏所说异。依现图则上下四重,左右叁重,故约於前后而云四重。除中院外,徧智院、金刚手院、观音院、持明院之四院為第一重,次释迦,虚空藏之二院為第二重,次文殊,除盖障,地藏,苏悉地之四院為第叁重,此外金刚部眾围绕四周為第四重。总之左右叁重,上下四重也。...

《佛学大辞典》 / 689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微细身

密教立法身有微细之色形,周徧於法界。秘藏记末曰:「凡佛者捨有漏五蕴等身,有无漏五蕴等身,无漏五蕴等微细身。微细身如虚空。」同下曰:「法身微细身五大所成,法身微细身虚空乃至草木一切处无不徧,是虚空是草木即法身。於肉眼见麤色,於佛眼微妙之色。」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本觉

眾生之心体,自性清净,离一切之妄相,照照灵灵,有觉知之德。是非修成而然,乃本有自尔之性德,故曰本觉。即如来之法身也。然此本心体,无始以来,覆於无明烦恼,隐藏至於今日,一旦依修治之功,始显其性德,是曰始觉,然觉而观之,则始觉非别,原為本觉之体,故始觉本觉,咸同一...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密配属

天台以轨统收一切之叁法。真言以胎藏界之叁部又叁眾摄属一切之叁法。今於叁密记叁法,则一、佛部者,身密也,佛為身体,故配於身。莲华部者语密也,莲华部之主為阿弥陀,阿弥陀主说法断疑之德,故以语配於莲华部。金刚部者意密也,金刚部為智慧,意者心法了知,故以意配於金刚部。...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佛身

一、自性身,谓诸如来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是名自性身。 二、受用身,受用身有二种:一者,自受用身,谓诸如来修习无量福慧所起无边真实功德,恒自受用广大法乐也;二者,他受用身,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

《三藏法数》 / 252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觉

一、本觉,眾生之心体,本来离妄念而灵明虚廓,等於虚空界,无处不徧,即是如来之平等法身也。此名本觉。二、始觉,眾生本觉之心源由无明之熏动而為觉不觉,在於多劫迷者,本觉熏於内,修治资於外,渐渐觉悟,名為始觉,始觉之究竟,即成佛也。起信论曰:「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种菩萨身

一生死肉身,叁贤位之菩萨,未证法性,為惑业受叁界生死分段身之菩萨也。二法性生身,既证得无生法性捨叁界生死肉身受不生不死不思议变易身之菩萨也。此法性生身,经论之说,多谓是初地以上,或以為八地以上,如往生论註。智度论七十四曰:「菩萨有二种:一者生死肉身,二者法性生...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障

有四种之生死,障害如来法身之功德,故名四障。佛性论二曰:「声闻、缘觉、大力菩萨,住无漏界,有四种怨障,不得如来法身四德。」见[生死]条。 又一惑障,贪欲瞋恚愚痴等之思惑也,能障蔽正道。二业障,身口意所造之恶业也,能障蔽正道。叁报障,叁恶趣之苦报也,能障蔽正道。四...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转叁心得叁身

一、转根本心得法身,根本心者,即第八识,谓善恶诸法,依此出生,故名根本心。此识转时,一切烦恼断灭已尽,即得法身。 二、转依本心得报身,依本心者,即第七识。谓依于根本而生,故名依本心。此识转时,一切智慧无不具足,即得报身。 叁、转起事心得化身,起事心者,即第六...

《三藏法数》 / 174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文字

詮表义理之具也。实相本离文字,但不假文字,不能詮实相,故文字者乃法身之气命也。法华玄义五曰:「文字是法身气命,读诵明利是圆家数息。」维摩经观眾生品曰:「言语文字皆解脱相。」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虚空法身

五种法身之一。谓如来之法身,融通叁际,包括大千,一性圆明,远离诸染也。非言彼身外之虚空即法身也。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仰山枕子

公案。僧问仰山:法身说法否?山云:我说不得,别有一说得。僧云:说得底人在什麼处?山推出枕子。见曾元九仰山章。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大乘修多罗有十七种名

大乘即佛乘也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法华文句云论列十七种者皆法华之异名所以显示此经甚深微妙之理不可思议也。 【一无量义经】谓佛欲说法华一实相理故先说此无量义处盖将以无量之义会归于一实相之理实相之中妙义无穷故名无量义经。 【二最胜修多罗】谓法华经唯谈一乘实相之理于叁...

《三藏法数》 / 1032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转五蕴成五分法身

蕴即积聚之义。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也。五分法身,身亦聚集之义,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也。谓众生若能持戒修习定慧,行诸净业,则能转此五蕴色身,而为五分法身也。涅槃经云:因灭是色获得常色,乃至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也。 一、转色蕴成戒身,色蕴者,即眼...

《三藏法数》 / 506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本地

对於所现之化身,而称能现之本身為本地。能现所现,相望重重,故本地亦重重而不一定,唯佛之实相法身,即穷极之本地,越之更无能现之实身。故曰地法身。本地即法身也。道安之舍利礼文曰:「本地法身,法界塔婆。」演密钞二曰:「本地法身者,即实相法身也。一真实相為万化之本,犹...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阿弥陀叁字法报应叁身空假中叁諦

阿字為本不生之义,故是空諦。弥字為吾我之义,故是随缘之假諦。陀字為如之义,故是中諦。又叁身者,取阿字第五转方便究竟之义為应身,弥為报身,陀為法身。日本慧心之阿弥陀部心集曰:「阿即空之义也,弥者即假之义也,陀者即中之义也。」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佛菩提

法报化叁身之佛果也。菩提以佛果而名。法华论曰:「示现叁种佛菩提:一者应化佛菩提,随所应见而為示现故。(中略)二者报佛菩提,下地行满足得常涅槃证故。(中略)叁者法佛菩提,谓如来藏性涅槃常恒清凉不变故。」安乐集上曰:「菩提有叁种:一者法身菩提。二者报身菩提。叁者化...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大方广如来藏经

一卷,唐不空译。举种种譬喻,说如来藏之义,如来藏者眾生烦恼之中具如来法身之德也。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 《大方广如来藏经》

一体叁分

摩醯首罗天与那罗延天梵天為一体,而亦叁分也。外道小乘涅槃论,谓「摩醯首罗论师作如是说,果是那罗延所作,梵天為因。摩醯首罗一体叁分,谓梵天、那罗延、摩醯首罗也。」吉藏中论疏第一末,谓「外道明有叁天,即是彼家叁身,自在天為本,如内法身佛,应為韦纽,如内应身佛,韦纽...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阿娑嚩

Asava,阿字為如来部,娑字為莲华部,嚩字為金刚部,以此叁字统摄胎藏界之一切真言(胎藏界分叁部)。大日经疏五曰:「入阿字门,一切诸法不生,是法身义。入娑字门,一切诸法无染着,是莲华义。入嚩字门,一切诸法离言说,是金刚义。如下字轮品中,以此叁字统摄百明,意在此也。...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宗

宗,犹派也。圭峰密禅师云:大乘经教,统唯叁宗。 一、法相宗,谓此宗说一切有漏妄法及无漏净法,无始时来,各有种子,在阿赖耶识中,遇缘熏习,即各从自性而起,都不关涉真如。故于色心诸法,而建立种种名相,是名法相宗。(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即第八识也。) 二、破相宗...

《三藏法数》 / 269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密严华藏

密严国与华藏世界也,密严国密严经说之,华藏世界华严经说之,皆為他受用之报土,初地已上断一分无明之法身菩萨所生之净土也。但华藏世界属显教,密严国属密教。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般若无知

肇论有般若无知论。维摩经序曰:「圣智无知,而万品俱照。法身无象,而殊形并应。」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应应

对於法应而言。法身之感应,谓之法应,应身之感应,谓之应应。妙玄六上曰:「法应则冥益,应应则显益。」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穷子

法华经七喻之一。叁界生死之眾生,譬之无功德法财之穷子。 法华经信解品曰:「譬若有人,年既幼稚,捨父逃逝,久住他国。或十,二十,至五十岁。年既长大,加復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渐渐游行,遇向本国。 其父先来,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中略)商估贾客,亦甚...

《佛学大辞典》 / 974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圣智

圣者正也,如理智正照真諦,离虚妄之分别,名為圣智。维摩经肇序曰:「圣智无知而万品俱照,法身无象而殊形并应。」往生论註下曰:「法性无相,故圣智无知。」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佛具十身

於前十身中第七如来身上而立十身也,此十身经中叁处说之,而名字稍异。旧经二十六曰:「菩提身,愿身,化身,住持身,相好庄严身,势力身,如意身,福德身,智身,法身。」同叁十七曰:「正觉佛,愿佛,业报佛,住持佛,化佛,法界佛,心佛,叁昧佛,性佛,如意佛。」同四十二曰:...

《佛学大辞典》 / 539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德

法身、般若、解脱是为叁,常乐我净是为德。(常即不迁不变,乐即安隐寂灭,我即自在无碍,净即离垢无染。佛以此四者为德也。) 一、法身德,法即轨法,谓诸佛由轨法而得成佛,故名法身。此之法身,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众生迷之而成颠倒,诸佛悟之而得自在。迷悟虽殊,体性...

《三藏法数》 / 229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转五蕴成叁德

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也。叁德者,法身、般若、解脱也。法身即真如之理,般若即会真之智,解脱即自在之用。此之叁德,皆由转五蕴而成也。(五蕴者,蕴乃积聚之义。谓众生积聚色等五法而成身也。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解脱即自在之义,谓解脱业惑之缚也。) 一、转色蕴成法...

《三藏法数》 / 417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功德法身

五种法身之一。见[法身]条。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自证身

谓理智不二之大日法身。五种法身中之法界身,四种法中之自性身是也。此為法界体性智所成。在胎藏界為八叶中胎之大日,在金刚界為一印会之大日是也。就密家之古义言之,此自证身為自受法乐,从自心流出内证之诸眷属,常说两部之大经。就其新义言之,大日之自证身具自利利他之二德,...

《佛学大辞典》 / 260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界身

佛叁身中之法身也。佛之法身為周徧法界眾生而感应之佛身,故名法界身。一身即现一切身也。探玄记二曰:「现一身即一切身,名法界身。」观经定善义曰:「言法界者是所化境,即眾生界也。言身者是能化之身,即诸佛身也。」观无量寿经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天...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身

有叁种:(一)楞伽经所说。一化佛,二功德佛,叁智慧佛,四如如佛。其中第一之化佛即化身,第二之功德佛与第叁之智慧佛,是报身,报身佛之功德虽多,而要在智与德,故分之為二,第四之如如佛即法身也。(二)唯识论所说。一自性身,二他受用身,叁自受用身,四变化身。自性身即法...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身有相

依诸经论通途之说,则谓法身无色无形,色相庄严不可见。而台家贬之,以為别教已下之说。依圆教之极意,则谓法身决非无相,其言曰:一家圆实之意,法性之体理具依正色心,相相宛然,非真空无相之法性。是故叁惑究竟清净,则本性常住之色心显现,而依正之二法究竟清净也,以此即谈别...

《佛学大辞典》 / 322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授职灌顶

密教之授职灌顶,如上所说二种灌顶中之传教灌顶也。显教於等觉菩萨说之。七卷楞伽经二曰:「得此智已,知无境界,了诸地相,即入初地,心生欢喜,次第渐进,乃至善慧及以法云。诸有所作,皆悉已办。住此地已,有大宝莲华王。眾宝庄严,於其华上。有宝宫殿,状如莲华。菩萨往修幻性...

《佛学大辞典》 / 443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念

智度论二十一谓「佛弟子於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之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作恶魔种种之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是故如来為说八念法,若存此心,恐怖即除。一、念佛,念佛神德无量拔苦与乐也。二、念法,念法力广大能灭烦恼也。叁、念僧,念僧為佛弟子具足五分法身為...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教佛身

华严宗言佛说法时,以五教之异显现各别之佛身也。有丈六金身,千百亿化身,丈六即真佛,丈六即法身,具足十身之称。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如来不思议法身

称阿字本不生之理。大日经五曰:「说如是音声已,还入如来不思议法身。」义释十二曰:「此不思议,梵云阿真底。有阿声,意明从阿而出又从阿而入也。」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报应叁身

台家所立之叁身也。法报应之名,法华论取之,是开真合应之叁身也。开真者,法与自受用及报之二。合应者,应中合他受用与报之胜应也。一、法身,中道之理体也,本有之叁千也。二、报身,报因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也。二分之,自受内证法乐之身,名為自受用报身。对於初地已上菩萨应现...

《佛学大辞典》 / 740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微妙

比丘尼名。说自身為世苦出家得圣果之经歷。度五百比丘尼。见贤愚经叁、诸经要集九。 又(杂语)法体幽玄故曰微。绝思议故曰妙。维摩经菩萨品曰:「微妙是菩提,诸法难知故。」无量寿经下曰:「普為十方说微妙法。」长阿含经一曰:「如来大智微妙独尊。」法华经提婆品曰:「微妙净...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身舍利

与[法身偈]同。又佛所说之经卷,谓之法身舍利。如来所说实相中道之理,不改不变,性相常尔,故云法身舍利。法华经法师品曰:「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復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此塔应以一切华香瓔珞繒幢幡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讚叹。」西域记...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鬼病

鬼魅着人而為病者。千手经曰:「诵持此神咒者,世间八万四千种鬼病,悉皆治之,无不差者。」止观八曰:「魔病者与鬼不异,鬼但病身杀身,魔则破观心,破法身慧命。」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种身

台宗诸佛立叁身:一、色身,為叁十二相乃至微尘数之相好身,是解脱之德也。二、法门身,為叁德四无量五分六度七觉八圣乃至八万四千法门功德积聚之身,是般若之德也。叁、实相身,是所谓实相真如,叁身中法身之德也。止观二之叁曰:「别相者身有叁种:一者色身,二者法门身,叁者实...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面毘卢遮那

金刚界之智法身也。金刚顶义诀曰:「四面毘卢遮那者,(鍐)字轮中法身如来,四面圆满向四方作叁昧相也。」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翻叁染成叁德

翻即翻转之义。叁染者,谓苦、惑、业也;以其皆能染污本性,不得清净故也。叁德者,谓法身、般若、解脱,皆具常乐我净之德,名为叁德。(梵语般若,华言智慧。常乐我净者,不迁不变常也,离生死苦乐也,自在谓之我也,惑尽谓之净也。) 一、翻苦身成法身德,谓于生灭无常之身,...

《三藏法数》 / 281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九方便

九种之方便也。原出於大日经第七增益守护清净行品,即胎藏次第修法中所诵九种之颂及其印契真言也。由此九种印明之方便力而成真实,或所修之法前后方便,故称為九方便一作礼方便,二出罪方便,叁归依方便,四施身方便,五发菩提心方便,六随喜方便,七劝请方便,八奉请法身方便,九...

《佛学大辞典》 / 861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自教跡不空悉地乐欲一切菩萨母明妃

自教迹者,即是法佛自证之教,即秘密平等教也。為於此中诸為修行者皆悉不空。不空是不唐捐义,随彼力能皆向法身之理,即同彼佛,故云不空也。如上诸菩萨说真言,各欲引摄同类行者,若有修行,即同於[我]。今法佛自说明妃真言,若有修行者,即从虚空眼(佛名之异名),而生法身,如...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教起十因

谓如来出现说华严经,必有因缘。故出现品云:非以一缘,非以一事,如来出现,以无量因缘而得成就,令斯教兴。故以因缘二字,各开十义,以显无尽。先彰十因,后显十缘。故云教起因缘也。 一、法应尔,法应尔者,理本当然也。谓如来出现,法应说此华严经故。所以诸佛,皆于无尽世...

《三藏法数》 / 741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坚固法身

公案名。又作大龙法身。大龙山智洪弘济,答僧问:示色身之外,法身不可觅者。碧巖录八十二则曰:「僧问大龙:色身败坏,如何是坚固法身?龙云: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曹洞五位

洞山良价禪师為广接上中下之叁根而开五位。其法借易之卦爻而来。先以阴阳之爻如图相对。(-)正也,体也,君也,空也,真也,理也,黑也(--)偏也,用也,臣也,色也,俗也,事也,白也。取离卦回互叠变之而為五位。先言变叠之次第,则离卦如,第一重之,则為重离卦,第二取重...

《佛学大辞典》 / 1038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种生死

一分断生死,诸有漏善不善之业,由烦恼障助缘所感之叁界六道果报也。其身果报有分分段段之差异,故曰分段。具见思惑之一切凡夫是也。二不思议变易生死,诸无漏之善业,依所知障助缘所感之界外净土果报也。為断见思惑之阿罗汉以上圣者之生死。不思议者。以业用之神妙不测而名,变易...

《佛学大辞典》 / 561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性起

对缘起之称。缘起者真妄和合而起之诸法,故有染净之差别,是乃因位之如来藏。性起者唯真如法性自起而為诸法,故唯有净法,是乃果海之法身。性起与性具云何分别?答:性起為华严之极谈,性具為天台之圆谈。华严宗不言性具,虽谈真如法性之理,性起万法,然不言彼理性之内具诸法也。...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身

佛有生身法身二种,故舍利亦有二种,八石四斗之遗骨,生身之舍利也。所说之妙法,法身之舍利也。故谓之法身舍利偈,又云法颂舍利,略曰法身偈。说四諦中苦集灭叁諦之偈颂也。而常约於其说苦諦之诸法从缘生一句,称為缘生偈,又曰缘起偈,智度论十八引[虫毘]勒论中所说曰:「佛於四...

《佛学大辞典》 / 554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伊字叁点

梵书(伊字)」之形為纵,譬物在异时為体之别。如花与实。涅槃经二曰:「何等名為秘密之藏,犹如伊字叁点:若并则不成伊,纵亦不成。如摩醯首罗面上叁目,乃得成伊叁点。若别亦不得成。我亦如是:解脱之法亦非涅槃,如来之身亦非涅槃,摩訶般若亦非涅槃,叁法各异亦非涅槃。」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性身

略名法身。佛叁身之一也。佛身如法性周徧十方,有无量无边之相好庄严,以无量之光明,无量之音声,度十方无量之法身菩萨,谓之法性身。智度论九曰:「佛有二种身:一者法性身,二者父母生身。是法性身满十方虚空,无量无边色像端正相好庄严,无量光明无量音声,听法眾亦满虚空。」...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缘生偈

与[缘起偈]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阿修罗琴

阿修罗之琴,欲听之则无弹者,而随意自出声。此阿修罗之福德所使然也。智度论十七以之喻法身之菩萨,心无所分别,而自然应眾生之机,得於种种说法教化。又出於法华玄义六上。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云门金毛狮子

「僧问云门:如何是清净法身?门云:花药栏。僧云:便恁麼去时如何?门云:金毛狮子。」花药栏者以竹林围芍药牡丹等之四边者也。见碧巖叁十九则,种电钞四。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浅略

密宗之语。浅者浅近,略者简略,总指显教所说。二教论下曰:「法身说深奥,应化教浅略。」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超世愿

阿弥陀如来之誓愿也。世者普通之意。超者卓出之意,為卓越叁世诸佛誓愿之大悲本愿,故称超世愿。指普通四十八愿而云,或特名摄身(摄法身也,第十二、十叁、十七之叁愿),摄土(即摄净土也,第叁十一与叁十二愿)之五愿。无量寿经曰:「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同註曰:「超世...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金刚不坏身

佛身也。涅槃经叁曰:「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心地观经上曰:「不如代父母及眾生修菩萨行,当得金刚不坏之身,还来叁界救度父母。」宝积经五十二曰:「如来身者,即是金刚之身,不坏之身,坚固之身。」理趣释曰:「常以大慈甲冑而自庄严,获得如金刚不坏法身。」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理事无碍十门

於事(现象)、与理(本体)之关係立十门:一理偏於事,一、真法界之理徧在一切之事法,虽理无分限,事有分限,而事既即於理,则亦无分限,故一一微尘具足真理。二、事徧於理,理既徧於事,事亦徧於理,以有分限之事,具无分限之理,故徧在一微尘法界。叁、依理成事,依真如之理,...

《佛学大辞典》 / 461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上臈

臈字正书為腊字。原出於僧腊戒腊。出家受戒,竟一夏(夏期叁月之安居)為一腊,竟二夏為二腊,因而数僧之年。谓生年曰世寿,谓出家受具后之年曰法腊。又僧中之席次,依此腊数而定高下,谓之腊次。僧史略曰:「所言腊首,经律中,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法身生来之岁首(从四月十六...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身

有四种:法、报、应之叁身。自性、受用、变化之叁身。法、应、化之叁身。法、报、化之叁身是也。见叁字部叁身条附录。 又叁法身有二种。见[法身]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垂迹

佛菩萨之本体,曰本地,由其本体示现种种之身济度眾生,曰垂迹。佛叁身中法身报身為本地,化身為垂迹。此本地垂迹之义,為法华经寿量品所说,又為大日经胎藏界四重曼陀罗所说,大乘摄化门之枢纽也。於胎藏界第四重,外金刚院摄印度古来诸天诸神,皆是大日之垂迹也。维摩经序曰:「...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不思议真言相道法

无相之法身加持而作种种之声字,种种之声字成无相法身,故谓之不思议真言相之道法。大日经二曰:「佛说不思议真言相道法。」同疏七曰:「佛说不思议真言相道法者,如声闻法,解脱之中无有文字,而维摩詰不离文字说解脱相,故名不思议解脱。今此字轮亦尔,即以无相法身作种种声字,...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生佛一如

又曰生佛一体,生佛不二等。生者,迷之眾生,佛者,悟之佛陀,一如者,无差别之义也。或曰凡圣一如。谓為迷悟不二亦同。即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意也。宝积经曰:「眾生如即如来如,如来如即眾生如,眾生如来无二无别。」不增不减经曰:「眾生界即法身法身即眾生界,此二法者...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六种本迹

本,谓根本,如树之有根也。迹,犹足迹。如人依处,则有行迹,故名本迹。 一、理事本迹,谓从实相真谛之理为本,出生一切诸法,俗谛之事为迹。此迹虽名为事,乃理中所具之事,亦属于理,故名理事本迹。(真谛者,谓泯绝一切法也。俗谛者,谓建立一切法也。) 二、理教本迹,谓...

《三藏法数》 / 416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身

宗家所立之法身各异,其观法亦不同,今言性宗之法身观,往生要集中本引诸经,明观佛之法身,以真如平等五相观如来也。盖丈六之佛身,具叁十二相,所谓该种种之德者,為叁身中应身之事,由凡夫之有差别心,作如是观耳,若离凡夫之有差别心,自无差别平等之心观之,则诸相尽寂灭,无...

《佛学大辞典》 / 250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福智

一福德,二智慧。即二种庄严。此二德庄严法身者也。菩萨自初发心,修六度万行,具足所有之福德,能显现法身,谓之福德庄严,修习正智见,净尽无明,能显现法身,谓之智慧庄严。六度中布施等六度為福德庄严,第六般若為智慧庄严。又福德属於利他。智慧属於自利。菩萨一切之万行,摄...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领

一曰探领。二曰齐领。法华经信解品,四大声闻。陈述自己之领解。其领解如来未出世前,在法身地照声闻之机,之大悲状者。谓之探领。是探佛意之底蕴而领解者也。一品之中:「穷子欢喜,得未曾有,从地而起,往至贫里,以求衣食」已上之文足也。齐领一名齐教领:「尔时长者将欲诱引其...

《佛学大辞典》 / 159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大

地水火风之四大与空大也。空以无碍為性,以不障為用。胜论於九实中摄之,数论於二十五諦中之第五位有五大。佛教六大,七大中之前五大是也。大者以其周徧於一切之事物也。非情成於五大。有情则於此加识大。唯识述记一末谓数论言:「五大有说,我慢生五大五唯十法。五大者,谓地水火...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八圆净

又名,十八圆满,是报身佛之依持圆净也。一色相圆净,光明徧照无明世界,色相周徧也。二形貌圆净,妙饰界处各各形貌殊胜也。叁量圆净,大城无边不可量也。四处圆净,出过叁界所行处也。五因圆净,世出世之善根自功德而生也。六果圆净,清净自在唯识之相也。七主圆净,如来所镇,恆...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身体性

法身之体性诸家不同,先言小乘。小乘理性不论,只以戒定慧解脱知见之五分功德為法身,称為五分法身。次言大乘诸家。叁论宗以实相為法身,实相者空理,真空无相,是法身之体性,真空无相,故现其无边之身相也。维摩经方便品曰:「佛身即法身。」同註:「肇曰:经云:法身者虚空身...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解脱

梵曰木底Multi木叉。Mokṣa译曰解脱。离缚而得自在之义。解惑业之繫缚,脱叁界之苦果也。注维摩经一曰:「肇曰:纵任无碍,尘累不能拘,解脱也。」唯识述记一本曰:「解谓离缚,脱谓自在。」华严大疏五曰:「言解脱者,谓作用自在。」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

《佛学大辞典》 / 482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福相法身

法身之一。智相法身之对。保持教法而為人说也。施大千世界之七宝,不如说四句偈文之福德為大。由其福相得到法身之住处,故有此名。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oṁ,胎藏界之陀罗尼,冠曩莫之语,金刚界之陀罗尼冠唵之语。秘藏记末曰:「唵字有五种义:一归命。二供养。叁惊觉。四摄伏。五叁身。」一归命者,归依於佛,献无二之命之义也。所归之佛体有自佛他佛之二,自佛者,自心之本觉佛,即在缠如来也,莲华叁昧经所谓「归命本觉心法身,(...

《佛学大辞典》 / 500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德

一、智德,眾生所具之了因至於佛性果為智德,照了一切之事理者,二、断德,眾生所具之缘因至於佛性果為断德,断尽一切之妄惑者,智德是菩提,断德是涅槃也。诸佛心具此二德。见观音玄义上。 又一、悲德,诸佛菩萨利他之德也,二、智德,诸佛菩萨自利之德也。 又一、性德,本来性...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大乘修多罗有十七种

大乘即佛乘也。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法华文句云:论列十七种者,皆法华之异名,所以显示此经,甚深微妙之理,不可思议也。 一、无量义经,谓佛欲说法华一实相理故,先说此无量义处,盖将以无量之义,会归于一实相之理。实相之中,妙义无穷,故名无量义经。 二、最胜修多罗,...

《三藏法数》 / 1000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本迹二门

诸家释法华经无不大判之以本地门垂迹门之二门,一经二十八品中,前十四品為迹门之序正流通,后十四品為本门之序正流通。迹门之法华,谓释迦如来成道后至法华会座之间四十餘年诸经之说法,叁乘法為方便,一乘法為真实(方便品之正说),所说之教理上开权显实也,本门之法华,谓释迦...

《佛学大辞典》 / 353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真言

梵语曼怛罗Mantra。是如来叁密之随一语密也,总谓法身佛之说法。假令经中有显言,而其声名句文以大日如来之秘密加持為体性,故总為真言秘密藏也。演密钞一曰:「释曰:密宗一一文言无非字门,秘密加持而為体性。虽有显言,从宗体俱属秘藏。」别云陀罗尼。译云总持。又云秘密号,密...

《佛学大辞典》 / 1215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菩萨五种自在

菩萨悲智并运,万行满足,其于寿命受生等事,故得自在无碍也。 一、寿命自在,谓菩萨成就法身慧命,了无生死寿夭,延万劫不为长,促一念不为短。但为度脱有情,以诸方便,而随机示现长短寿命之相,其心无所挂碍,是为寿命自在。 二、生自在,谓菩萨为度脱有情,以大悲心随类受...

《三藏法数》 / 298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身

见[法身]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智譬水

胎藏界之理譬如莲华。金刚界之智譬如月或水。譬於水者,以金刚界智法身之种子為水大,即鍐字故也,水有五德,恰与五智相当。秘藏记本曰:「以水譬五智者,水性清净,一切色相显现,譬大圆镜智。一切万象影现,无高无下,而為平等,譬平等性智。水中一切色相差别,显现明了,譬妙观...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应化叁身

是最胜王经所说。合真开应之叁身也。开应者。於应身之中别应与化。即最胜王经分别叁身品曰:「一切如来有叁种身:一者化身,二者应身,叁者法身,如是叁身具足摄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大日与释迦

台密谓大日与释迦為同一佛,但有法身(大日)与应身(释迦)之差,东密谓二佛别体,各具叁身。守护国界守陀罗尼经九曰:「佛言:秘密主!我於无量无数劫中修集如是波罗蜜多,至最后身六年苦行,不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成大毘卢遮那。坐道场时,无量化佛犹如油麻徧满虚空。(中略)...

《佛学大辞典》 / 579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实相法身

华严宗所立五种法身之一。见[法身]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别相叁宝

别相者,谓叁宝中名相各各不同,故云别相叁宝也。 一、佛宝,谓佛具十身名相,差别不同,故名佛别相也。(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也。) 二、法宝,谓佛说一大藏典,具教法、理法、行法、果法,名相不同,故名法...

《三藏法数》 / 202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心是法身

顿悟入道要门下曰:「心是法身,谓能生万法,故号法界之身。」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报化叁身

大小乘通用之名目也。小乘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品之功德為法身。以王宫所生相好之形為报身。以化獼猴鹿等為化身。若就大乘则即天台之法报应。又法相宗自性受用变化之叁身也。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身

有五种(一)金光明经所说。一理法身,本觉之理性,诸佛眾生所具,同一如如之理也。但在眾生,為无明隐没,在诸佛為始觉之智显现者,名之為理法身。二智法身,始觉究竟如如之智也。始觉之智究满,与本觉之理契合者,名之曰智法身。金光明经曰:「唯有如如如如智,是名法身。」(如...

《佛学大辞典》 / 507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思惟略要法

一卷,秦罗什译。先明形疾轻微,心病深重,次明四无量观法,白骨观法,观佛叁昧法,法身观法,十方诸观法,观无量寿佛法,诸法实相观法,法华叁昧观法。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遍一切处

法身佛之梵名。名為毘卢舍那。一名徧一切处,以如虚空无徧际,徧满於一切处故也。普贤观经曰:「毘卢遮那徧一切处。」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种菩提心

一缘事菩提心,是以四弘誓愿為体,一眾生无边誓愿度,念一切眾生悉有佛性而愿求度之,令入大般涅槃也。是饶益有情戒,亦是恩德之心,亦是缘因佛性,亦应身菩提之因也。二烦恼无边誓愿断,愿求自断无边之烦恼也,是摄律仪戒,亦是断德之心,正因佛性,法身菩提之因也。叁法门无尽誓...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嘉会坛曼陀罗

曼陀罗之德名。设曼陀罗,以行灌顶,十方诸佛来集,生导师当来之嘉会也。 又中臺大日之理法身,住於西方莲华部之阿弥陀叁昧,以领加持曼荼罗,為眾生说法,谓為嘉会曼荼罗。大日经具缘品之说法是也。是為自证会加持身之说。又领西方极乐之阿弥陀相而说法,是嘉会曼荼罗也。此為说...

《佛学大辞典》 / 294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金刚顶瑜伽叁十七尊礼

金刚顶经金刚界大道场毘卢遮那如来自受用身内证眷属法身异名佛最上乘秘密叁摩地礼懺文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种常

一、本性常,法身佛本性常住无生无灭者。二、不断常,报身佛常生起无间断者。叁、相续常,化身佛没已,復化现,竟不断绝者。说详佛地经论七。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密教之五分法身

戒者,生佛不二六无碍之叁昧耶戒也。定者,安住於生佛不二心之大决定心也。慧者,自觉明了六大无碍之理之智慧也。解脱者,自悟明此理,而隔执之缚忽然解脱之位也。解脱知见者,自明无隔执之缚之知见也。见辨惑指南叁标注。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宝积叁昧

如摩尼宝珠映彻一切,入此叁昧者,能观见诸法之本际,故名宝积叁昧。宝积叁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曰:「何故名宝积?佛言:譬如摩尼珠,本自净好。復以水洗,置其平地。转更明彻,无不见者。(中略)住是叁昧中,无不见诸法本际,其有住者以為得印。」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曼荼罗

四种曼荼罗之一。经论之文字言语并经论之义理及真言之种子陀罗尼等,凡关於法文义理者悉名法曼荼罗。以此為大日如来之法门身故也。秘藏记上曰:「法曼荼罗,种子也,是谓法身轨持之义。」 又省作法曼。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身

吾人之心性即法身,為在缠如来,故曰心法身。莲华叁昧经曰:「归命本觉心法身,常住妙法心莲台。」是归命於在缠如来也。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生法二身

有大小乘之别,小乘谓王宫所生之身為生身,戒定慧等之功德為法身(大乘义章十九),大乘谓理智冥合之真身為法身,随机现生之应化身為生身,即合法报应身叁中之法报二身為法身,应身為生身也。佛地论七曰:「或处说佛有二种身:一者生身,二者法身。」智度论九曰:「佛有二种身:一...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劣叁修

谓声闻所修比于菩萨所修则劣,故名劣叁修。 一、无常修,谓声闻之人,不知法身常住之理,而观叁界一切有为之法,皆悉生灭无常,是名无常修。(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非乐修,非乐即苦也。谓声闻之人,不知诸法之中,本有涅槃寂灭之乐;而观一切诸法,悉皆是苦...

《三藏法数》 / 179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颂舍利

见[法身偈]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观心释华严经题七字

一、大是心体,大即常也,遍也,体即心体也。谓此心体含容法界,称性周遍,平等广博,不变不迁,无外无际。故云大是心体。 二、方是心相,方即方法,相即轨持也。谓无边法相,恒沙性德,皆由此心轨持含摄。故云方是心相。 叁、广是心用,广即包博,用即业用也。谓此心业用,广...

《三藏法数》 / 331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如来体性无生观

五轮所成法界塔婆之观法也。五轮者,是法身如来之体性,故云如来体性,以本不生之為体,故云无生。见叁种悉地仪轨。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身

法性之体名法身,法性有觉知之德,故名佛。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性横修纵

台家所说法报应之叁如来,正了缘之叁佛性,行智理之叁法,法般解之叁德等,在圆教為不纵不横,在别教為纵横差别,约之於性修因果二门,而谓之性横修纵,因纵果横。性横修纵者,就叁德明之,则此叁齐為性德,般若解脱之二德不更為智断之修用,叁法自立,互不相融,如叁帝王之鼎立,...

《佛学大辞典》 / 649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森罗万象即法身

依显教则十界叁千之法,悉為法身性具之法,故云為法身。依密教则十界叁千之法,悉為大日法身之叁昧耶形,故云為法身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无為法身

佛所证之法身湛然寂静,离因缘之造作,故云无為。净土论註下曰:「无為法身者法性身也。法性寂灭故法身无相也。无相故能无不相。」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种变易生死

一微细之生灭,念念迁异,前变后易名為变易。变易是死名為变易。此通於凡圣。二无漏业所得之法身,神化无碍。能变能易,故名变易,变易化死,名為变易。此通於大小。叁真证之法身,隐显自在,能变能易,故曰变易。变易非死,但此法身未出生死,犹為无常死法,所随变易身上有其生死...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醍醐喻

天台依涅槃经喻之於第五时之法华涅槃。真言依六波罗蜜经譬之於陀罗尼藏。其他诸宗各喻其自宗。涅槃经十四曰:「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苏,从生苏出熟苏,从熟苏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眾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

《佛学大辞典》 / 321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影响眾

或作影向眾。四眾之一。诸佛及法身之菩萨,為赞助释迦如来之教化,应现如影如响之身也。释迦之法主如形声,诸菩萨如影响,文殊普贤等诸菩萨是也。法华文句叁曰:「影响者往古诸佛,法身菩萨,隐其圆极,匡补法王,如眾星遶月,虽无為作而有巨益,此名影响眾。」同记曰:「次释影响...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种普贤

一实相普贤,本地之理体也。二究竟普贤,以智究竟法身之理,即是本觉也。叁贤现普贤,显教法华经所说由东方宝威德王佛国来至之普贤,又密教大日如来之补处菩萨是也。如显教以弥勒為释迦之补处,密教以普贤定為大日之补处此叁种之,义通於文殊观音等诸菩萨,而独就普贤明之者,因是...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解脱知见

[五分法身]之第五。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本跡二门

诸家释法华经无不大判之以本地门垂迹门之二门,一经二十八品中,前十四品為迹门之序正流通,后十四品為本门之序正流通。迹门之法华,谓释迦如来成道后至法华会座之间四十餘年诸经之说法,叁乘法為方便,一乘法為真实(方便品之正说),所说之教理上开权显实也,本门之法华,谓释迦...

《佛学大辞典》 / 353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灌佛偈

勅修清规佛降诞曰:「维那宣疏毕,举唱浴佛偈云: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眾。五浊眾生令离垢,同证如来净法身。」偈出浴像功德经。日本莹山清规浴佛偈曰:「稽首大圣薄伽梵,天上天下两足尊。我等今以功德水,灌浴如来净法身。」未知出於何典。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身佛性

佛性有叁:一、正因佛性,是法身如来之因。二、了因佛性,是报身如来之因。叁、缘因佛性,是应身如来之因。见[叁因佛性]条。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道生

晋道生,本姓魏,鉅鹿人,值竺法汰而出家,遂姓竺。入庐山。幽栖七年,钻仰群经,后与慧叡慧严同游长安,从罗什受学。后还都,止青园寺。着二諦论,佛性常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等。守文之徒,多生嫌嫉。又六卷之泥洹经,先至京师,生剖析经理,立阐提成佛之义,时大本未传...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华严叁圣

一、毗卢遮那佛,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谓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能为色相所作依止,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理性之体,本来觉了也。 二、普贤菩萨,普贤者,谓其居伏道之顶,体性周遍...

《三藏法数》 / 257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密教

对显教而言,谓大日如来所说之金胎两部教法也。是為法身佛内证之境界。深密秘奥,故云密教,又為对未灌顶人不许显示之教法,故云密教。二教论上曰:「法佛谈话,谓之密藏,言秘奥实说。」又曰:「自性受用佛,自受法乐故,与自眷属各说叁密门,谓之密教。」日本东密於此密教立事理...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金刚心殿

具名不坏金刚光明心殿。金刚界大日如来所住之名。瑜祇经曰:「一时,薄伽梵徧照金刚如来,以五智所成四种法身,於本有金刚界坏,自在大叁昧耶,自觉本初,大菩提心普贤满月,不坏金刚光明心殿中,与自性所成眷属金刚手等十六大菩萨,及四摄行,天女使,金刚内外八供养,金刚天女使...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大有经

胜论六句义中之说大有句义者。仁王经上曰:「一切眾生烦恼不出叁界藏,一切眾生果报二十二根不出叁界,诸佛应化法身亦不出叁界。叁界外无眾生,佛何所化?是故我言:叁界外别有一眾生界藏者外道大有经中说,非七佛之所说。」起信论曰:「若说叁界外更有眾生始起者,即外道经说。」...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种法身

见[法身]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念佛

念佛有总别之分。就总言之,有叁种,一称名念佛,口称佛名也。二观想念佛,静坐而观念佛之相好功德也。叁实相念佛,观佛之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之理也。此於往生要集配对定散有相无相,而為四种:一定业念佛,即上之观想念佛也。二散业念佛,即上之称名念佛也。叁有相念佛,即上之...

《佛学大辞典》 / 542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一戒,二定,叁慧,四解脱,五解脱知见,是谓之五分法身。戒定慧叁者如上。解脱者自慧断惑,解惑之繫缚,即涅槃之事。解脱知见者,认已解脱之智慧也。是前叁者為修因,后二者结果也。於结果中举涅槃之智慧者。以此五种之法為佛之身体,故云法身。叁身中之法身即小乘所立。见大乘义...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真如内薰

真如之法性由内部而感化也。真如為吾人本具之自性清净心,诸佛之法身也。此法身在内薰其妄心,又诸佛之报化二身垂教法由外薰之,配之於叁大,则真如法身為体相二大,报化二身為用大。依此内外之二薰,眾生渐生厌求之菩提心也。一切皆成佛之义,依之而成。起信论曰:「真如薰习义有...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报不分

法华文句九曰:「近代翻译,法报不分,二叁莫辨。自古经论许有叁身,若言毘卢与舍那不别,则法身即是报身。」是荆溪批难华严家之语也。台家之意谓毘卢舍那為法身,卢舍那為报身,释迦為化身(慈恩传亦同)。然华严宗之意,则谓毘卢舍那与卢舍那不过為梵语之具略,是同一法身之称,...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界外教

对於断见思惑离叁界,於界外净土受变易生死之法身菩萨教断无明而成佛之法门也。天台立四教,藏通之二教為界内教,别圆二教為界外教。玄义五上曰:「若随界外好乐,说后两教位。」同六下曰:「叁藏不说界外,今以大乘意望之。」四教仪集註下曰:「此教明界外独菩萨法,教理智断,行...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身如来

法身虽无去来,而依隐没之如来藏显现為法身,名曰如来。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等

密教所说。谓身语意之叁者平等一如也。凡真言之行法,以此叁等為本主。显密不同颂曰:「显一心為本,密宗叁等。」见[叁平等]条。 又诸佛修行及法身及度生之叁事平等也。俱舍论二十七曰:「由叁事故诸佛皆等:一由资粮等圆满故,二由法身等成辩故,叁由利他等究竟故。」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如来

梵语曰多陀阿伽陀Tathāgata,译言如来,佛十号之一。如者真如也,乘真如之道从因来果而成正觉之故,名為如来。是真身如来也。又乘真如之道来叁界垂化之故,谓之如来。是应身如来也。又,如诸佛而来,故名如来。此释通於二身。成实论一曰:「如来者,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曰如来。...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身如来

法身如来,报身如来,应身如来也。见[叁身]条。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应现

应机而现身也。净名玄二曰:「智论功德相法身,处处应现往。」观经疏定善义曰:「弥陀应声即现。」定善义传通记二曰:「释迦许说,弥陀应现。」金光明经二曰:「佛真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感应妙

十妙之一。眾生感佛菩萨灵应之善根发动曰机,应此机而垂佛菩萨之利益曰应。是有四句:一冥机冥应。於过去善修叁业,於现在未运身口,籍於往昔之善根,是為冥机。虽不现见灵应而密為法身所益,不见不闻而觉知,是為冥应。二冥机显应。於过去植善,冥机已成,得值佛闻法,於现前得利...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Ṭha,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大日经以為「一切法长养不可得」之义。文殊问经曰:「称[女它]字时,是出置答声。」出置答者自Tha aniya(sthā)释之。又涅槃经以為「咃者法身具足,喻如满月,是故名咃。」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部叁点

四万义曰:「莲华部法身,金刚部般若,佛部解脱。」莲华部為理,故配於法身,金刚部為智,故配於般若,斯理斯智,解脱缠缚,显行佛地,故佛部配於解脱。见秘藏记钞叁。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种本觉

一随染本觉,依真如内熏之力与如来教法外缘之力,而如实修行。方便满足,故破妄心而显现法身,使始觉之智淳净,与本觉一致,又依始觉究竟与本觉一致,而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眾相之根,自然相应,现种种為利益,此二者,前曰本觉之智净相,后曰本觉之不思议业相,此二相若离染...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种灭

一、暂时灭,谓如来出世,逗机设教,化导众生,大小乘人,皆得解脱;机缘既尽,更无可化,如来即便入灭。然如来法身之体,如如不动,实未尝灭,是名暂时灭。 二、究竟灭,谓如来妙觉圆明,一切烦恼悉已断灭净尽无余,更不复生,是名究竟灭。

《三藏法数》 / 104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同如来庄严具

称密印也。密印者,是一切诸佛以此庄严之故成法界之身,又以此加持眾生之故得同於法身,故云同如来庄严具。大日经密印品曰:「有同如来庄严具,同法界趣标帜。」义疏十曰:「一切佛以此為庄严故,得成如来法界之身。若有眾生修此法者,以印加持故,亦同如来法界身也。」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种法身

见[法身]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密教道场观

密教之世界观也。密教道场观之器世界观,空轮,风轮,水轮,金轮之四、与[显教]同。其金轮上大乳海中有金龟,周徧於法海,其背上生大莲华,其上有八峰须弥山。即观下方之空轮為我心之空,观风轮為法身,观水轮為大悲,观金轮金龟為佛性,观须弥為法身,观八海為八识,观七金山為七...

《佛学大辞典》 / 238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传法阿闍梨位

受传法灌顶而為教示密法身之位也。是為密教之极果,与[大日如来]同位。亦曰传教阿闍梨。亦曰传灯阿闍梨。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种庄严

一戒瓔珞庄严,菩萨持禁戒以离身之诸恶也。二叁昧瓔珞庄严,菩萨修禪定以离诸邪觉也。叁智慧瓔珞庄严,菩萨觉知圣諦以离诸颠倒也。四陀罗尼瓔珞庄严,菩萨持善使不失,持恶使不生也。此四法庄严法身,如世之瓔珞庄严其身,故名瓔珞庄严。见大集经一。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身说法

法身说法者,密教之常谈也。在於显教,以法身无说,报化有说為通途,唯台家之圆教,独云法身有说。言法身如来具一切之德,何使无说法之义?净名疏曰:「法身无缘冥资,一切无说而说,即是法身说法。」四明教行录四曰:「当知剎剎尘尘,俱说俱听。说听同时,妙哉此境,不可以言想求...

《佛学大辞典》 / 1237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种自在

一寿命自在,菩萨成就法身之慧命,了无生死寿夭,延万劫而不长,促一念而不短,但為度脱有情,以诸方便随机示现长短寿命之相,其心无所罣碍也。二生自在,菩萨為度脱有情,以大悲心随类受生,饶益一切处,天宫非乐,地狱非苦,去住无碍也。叁业自在,菩萨万行具足,悲智双运,或现...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种舍利

一全身舍利,如多宝佛之舍利是也。二碎身舍利,如释迦佛之舍利是也。 又一生身舍利,依戒定慧所薰修,如来灭后留全身或碎身之身骨,使人天永获供养之福德者。二法身舍利,一切大小乘之经卷是也。智度论曰:「经卷是法身舍利。」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身舍利偈

见[法身偈]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佛子

一、外子,谓诸凡夫,未曾入道,未能绍继佛种,是名外子。 二、庶子,谓声闻、缘觉,但禀小乘之教,生于法身,不从如来大法生故,是名庶子。 叁、真子,谓大乘菩萨,禀受如来大法,生于法身,是名真子。

《三藏法数》 / 87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心镜

心如明镜,能照万像,故曰心镜。圆觉经曰:「慧目肃清,照曜心镜,圆悟如来无上知见。」神秀禪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臺。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起信论曰:「眾生心者,犹如於镜。镜若有垢,色像不现。如是眾生,心若有垢,法身不现故。」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圆

四教仪一出圆教之法,列八种:一教圆,教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或说惑业苦叁道,即法身般若解脱叁德秘藏之妙理,或谈诸法实相,凡圣一如,生佛不二等。是教圆之相也。二理圆,叁諦之妙理,中道不偏。是理圆之相也。叁智圆,照一切种智之中道。是智圆也。四断圆,一断一切断,断...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本源

自性清净心也。梵网经上曰:「虚空光体性本源成佛常住法身叁昧。」裴休圆觉略疏序曰:「是眾生之本源,故曰心地。」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身化生

受佛之教化新生於佛家之身也。法华经譬喻品曰:「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分香

以香譬五分法身也。一戒香,二定香,叁慧香,四解脱香,五解脱知见香。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极喜地

又曰欢喜地。菩萨修道位十中之第一地。菩萨既竣第一阿僧祇劫之行,无始已来,初发真无漏,而达於一分二空所显之理,断分别起之烦恼,因而得离凡夫之性,成為法身之菩萨。為极生欢喜之位,故曰极喜地,又曰欢喜地。唯识论九曰:「极喜地,初获圣性,具证二空,能益自他,生大喜故。...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种发心

一、信成就发心,谓十信行满,信心成就,入十住位中,初发心住,故名信成就发心。(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 二...

《三藏法数》 / 331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种曼荼罗

一大曼荼罗,总集诸尊之坛场(即旧译曰坛者)及其诸尊之形体,并图画其坛场之全体及诸尊一一者是也。是為曼荼罗之总体,故云大。大者五大之义,又广大之义,他叁种虽亦係五大所成,而此為总体,且最广大,故独名為大。二叁昧耶曼荼罗,画诸尊手所持之器杖及印契者是也。叁昧耶為本...

《佛学大辞典》 / 592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性土

叁土之一。法性身所住之土也。法性土即真如之理,身土如何分别乎?其体本為一真如,但取所证之法体為法性土,取能证之觉相,為法性身耳。非法性身之外有别体之法性土也。唯识论九曰:「自性身依法性土,虽此身土体无差别,而属佛法相性异故。」义林章六末曰:「自性身土即真如理,...

《佛学大辞典》 / 327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