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人而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叁乘有四种:(一)大乘之叁乘也。一声闻乘,又云小乘。速则叁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於现世闻如来之声教。而悟四諦之理,以证阿罗汉者。二缘觉乘,又云中乘,辟支佛乘。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修空法,於其最后之生...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地行仙,食麻仁草木之实,而不休息,则食道圆成,名為地行仙,二飞行仙,食松柏等草木而不休息。则以草木轻,故体亦轻,飞行空中,而不坠地,名為飞行仙。叁游行仙,服丹砂而不休息,则能化骨使寿永,使体固,且能化物。使贱為贵。自在游行人间化人,名為游行仙。四空行仙,消息...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Ghaṇtā,又作犍槌,犍地,犍迟,犍椎。译曰鐘,磬,打木,声鸣等。可打而作声之物之通称。大小无别。案椎稚二字,共為写梵音者。故无论用何者,皆无妨。而辨其相违,则椎者,集韵曰:「传追切,音追,通作槌,俗作桘。」椎槌通用也。稚者,广韵曰:「直利切,音治。」然玄应谓经论...
《佛学大辞典》 / 816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对於唯识论所说之叁佛身,定叁佛所居之国土:一、法性土,自性身之土,即真如之理也。此身土与体虽无差别,然相性不同,故以能知之觉相為佛(即身),以所知之法性為土。二、受用土,即报身受用之国土。為与大圆镜智相应之净识所变现,尽未来际而相续,以无漏之色為体。此中有自受...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Varṣika,又曰婆使迦、婆利师、婆利师迦、婆利史迦罗、婆师波利。花名。译作雨时花、夏生花等。慧苑音义上曰:「婆利师迦,此云雨时生花。按梵语云婆利师,此云雨也。迦者时也。其花要至雨时方生,故名也。」同下曰:「婆师迦,具云婆利史迦罗,婆利史者,此云雨也。伽罗,此云时...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西河诗话曰:「佛曲在隋唐有之,不始金元。如唐乐府有普光佛曲,日光明佛曲等八曲,入婆陀调。释迦文佛曲,妙华佛曲等九曲,入乞食调。大妙至极曲,解曲,入越调。摩尼佛曲,入双调。苏蜜七俱佛曲,日腾光佛曲,入商调。邪勒佛曲,入徵调,婆罗树佛曲等四曲,入羽调。迁星佛曲,入...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灌顶叁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佛说灌顶经神咒经一),谓受叁归者,有叁十六部之神王,将无量之眷属守护其人:一、弥栗头不罗婆,译曰善光,主疾命。二、弥栗头婆呵婆,译曰善明,主头痛。叁、弥栗头婆逻婆,译曰善力,主寒热。四、弥栗头抗陀罗,译曰善月,主腹满。五、弥栗头陀利奢...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时外道,以时為生因者。 二五大外道,以地水火风空五大為生因者。 叁相应外道,计学定者内心相应之理為真我者。 四建立净外道,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以之為清净者。 五不建立无净外道,与上相反,不建立一法,无所修之净法者。 六自在天外道,以自在天為生因者。 七流出...
《佛学大辞典》 / 750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所信因果,谓华严第一会,菩提场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自第一卷至第十一卷,共六品。前五品,显舍那依正果德;后一品,明佛本因,令人信乐,故名所信因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成道说法之处,故云菩提场。六品者,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叁昧品、世界成就品...
《三藏法数》 / 859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十地与等觉妙觉也。大日经疏十曰:「亦如菩萨十二地,即十地等妙之觉,犹如十二月,故此中得一月之分,即是入初住地。」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仁王经仪轨上曰:「依教令轮故,现作威怒降叁世金刚,四头八臂,摧伏摩醯首罗大自在天诸魔军眾。」降叁世成就极深密门曰:「吽迦罗金刚,暴怒处月轮,身流火光聚,徧体玄青色。大自在天王,妃乌摩為座。(中略)即起平身立,举右足左旋,躡彼傲慢者。大自在欲王,扑至於地已,定(...
《佛学大辞典》 / 335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同居土,同居土者,有秽有净。谓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砾充满,即同居秽土也。西方安养世界,金宝庄严,无四恶趣,即同居净土也。虽净秽有异,皆是凡圣共住,故名同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二、有余土,有余土者,谓二乘...
《三藏法数》 / 501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
《三藏法数》 / 1259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护摩法总有六种,其中延命之一法入於增益中而為五种以配五部。诸经轨之说不同。又内外八供,通用於一切法。此二者属於五部,是叁十七尊虽各有所成之悉地,然亦通而皆成一切法,故如是通别互说也。今略解秘藏记之说,先息灾段,以佛母為本尊,佛母者佛眼尊也。两部皆以佛眼為佛部之...
《佛学大辞典》 / 622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观佛叁昧经曰:「有王问佛:汝功德谁為证明?佛即垂无畏手指地:一切大地,六种震动,坚牢地神涌出,唱言我是证明。」大日经疏四曰:「如释迦牟尼佛初坐道场时谓魔王言:由汝先世作一无尽施故,今得自在天主,我从无数劫以来如是修大施不可胜数,云何与我较优劣?魔言我所作之福汝...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教道,教道有二:一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中,依凭佛教方便修行,是名约行教道。二谓如来与住行向诸位菩萨说登十地之法,是名约说教道。(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
《三藏法数》 / 318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资粮位,谓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以福德智慧为助道资粮,故名资粮位。(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尊重行、善法行、...
《三藏法数》 / 431字 / 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住观,心会于理为住。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故名住观。(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行观,行即进趣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假观...
《三藏法数》 / 489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略称观音。法华经曰:「苦恼眾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按观世音像,世俗多作妇人。胡石麟笔丛,王世贞观音本纪,皆谓古时无作妇人像者。陔餘丛考据南北史驳之,盖六朝时已然矣。参照[观音]条。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叁处:一、真如实际是所证,二、无上菩提是所求,叁、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
《三藏法数》 / 896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Mahiśāsakāḥ,律部之名。译曰化地。就宗计而义翻為不着有无观。优婆毱多五弟子之一。此律主之部宗称為弥沙塞或化地部。律本名五分律。支那译有叁十卷。律藏分派五部之一也。又小乘十八部中有化地部,佛灭叁百年中自一切有部别立者。玄应音义二十叁曰:「化地部,第叁百年中从一切...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自性身依法性土,自性身者,以真如自性为身,即法身也。法性土者,即理土也。谓此身土体无差别,俱非色相所摄,譬如虚空,遍一切处,是名自性身依法性土。 二、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自受用身者,谓自受用法喜之乐,名自受用身,即自报身也。自受用土者,即实报土也。谓佛以...
《三藏法数》 / 393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八寒地狱与八热地狱也。梁武帝文曰:噉食眾生,是八寒八热地狱囚。按翻译名义集地狱篇云:八大狱外附十六小地狱。八寒冰、八炎火。八炎火地狱者:一炭坑、二沸屎、叁烧林、四剑林、五刀道、六铁刺林、七咸河、八铜橛。八寒冰地狱者:一、额浮陀,寒生疱;二、尼罗浮陀,疱裂;叁、...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自性身,自性身者,即法身也。谓诸如来真净法界,湛然常寂,具足无边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也。 二、自受用身,自受用身者,即自报身也。谓诸如来,内智湛然,照真法界,尽未来际,常自受用广大法乐也。 叁、他受用身,他受用身者,为他机所感,而现此身,即他报身也...
《三藏法数》 / 221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Kurun,又云Urgya Kuren,蒙古喇嘛教之中心地,去长城北六百里,在土拉Tula河岸。市区分為蒙古人汉人二住所,商业繁盛,人口凡叁万。其大半為喇嘛教徒也。蒙古区有巨大圆形之佛堂。其结构甚壮丽,屋上总以金箔装饰,炯炯眩人目。又有喇嘛胡土克图之宫殿。其外观虽无异佛殿,然华...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与[直裰]同。传灯录曰:「普化谓市人乞我一个直裰。」林逋寄李山人诗曰:「身上祇衣粗直掇,马前长带古偏提。」苏辙孔平仲惠蕉布诗曰:「更得双蕉缝直掇,都人浑作道人看。」按,说文,[袖-由+毒],衣躬缝也。集韵云:或作[袖-由+篤],[袖-由+督]。又周礼疏,中央為督,所以督率两...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叁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谓欲界五趣,杂居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分为四地,共为九也。地有持载之义,众生依之而住。此之九地,从忉利天已下及四趣,皆为地居;夜摩已上,以至非非想天,皆为空居。从所依处得名,故皆言地也。 一、五趣杂居地,五趣者,即欲界六天、人、饿鬼、畜生、地...
《三藏法数》 / 730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能作小,谓菩萨以变化力,能化自他之身,而作小身;或化世界内所有小物,皆如微尘,是名能作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能作大,谓菩萨以变化力,能化自他之身,而作大身;或化世界内所有大物,乃至满虚空中,是名能作大。 叁、能作轻,谓菩萨以变...
《三藏法数》 / 407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胜鬘,本业,起信诸经论谓之无始无明,菩提心论谓之无始间隔,生死流转之根本惑体也。平等法界之理不达,妄隔平等之理性,谓之无明,又曰间隔。是闇惑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闇惑之心,隔离理性,故名间隔。依此无明之间隔而生种种之烦恼,作种种之业,受种种之果也。而名之為...
《佛学大辞典》 / 903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支即支分也。如树,根茎是一,枝条有异。禅中支义亦尔。谓色界初禅有五支,二禅四支,叁禅五支,四禅四支,共为十八支也。初禅天定五支: 一、觉支,初心在缘名觉,谓行者在欲界,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诸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即生身识,觉此色触也。(未到地者,谓在...
《三藏法数》 / 899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种性者,种别性分也。种即种子,有发生之义。性即性分,乃自分不改之义。璎珞经对别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而论,故有六种性。然性通六位种局在因,故前之四位名种;等觉虽在因,然胜前,得称为觉,故不言种也。(局在因者,谓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皆属于因...
《三藏法数》 / 513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杂宝藏经一曰:「过去久远时,雪山有一仙人,名提婆延,婆罗门种。婆罗门法不生男女,不得生天。此婆罗门常於石上小便,精气流堕石宕,一雌鹿来舐小便处,便有娠。月满,诣仙人窟下生一女子。莲华裹其身,自母胎出,端正殊妙。仙人知是己子,取而蓄养。渐长大,脚蹈地处,皆出莲华...
《佛学大辞典》 / 502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昔有一人在山中诵剎利书,有一野狐住其傍,专心听诵书,有所解。谓我解此书,足為诸兽中之王矣。於是游行而遇瘦狐,威吓之使之服从,展转伏一切之狐,伏一切之象,伏一切之虎,伏一切之狮子,遂得為兽中之王。乃作此念我今為兽中之王,应得王女而婚,乘白象,率群兽,围迦夷城。城...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喇嘛教之一派,十四世纪顷,宗喀巴Tsongkha a慨红教之腐败而别為开始者,衣冠等皆用黄色,行於西藏,蒙古,伊犁。西藏新志中曰:「黄教之大喇嘛有四:一达赖喇嘛。二班禪喇嘛。叁哲布尊丹巴。四多伦诺尔阿嘉胡图克图。相传哲布尊丹巴,為菩萨之转生,其势力普及蒙古地方。寺在图...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段食,段即分段,食有资益之义。谓以香味触叁尘为体,入腹变坏,资益诸根,故言段食。古译经律皆为搏食,以手团曰搏;后译复言浆饮等不可搏,遂译为段食。 二、触食,触即对也。谓六识所对色等诸尘,柔软细滑冷暖等触,而生喜乐,俱能资益诸根,故名触食。(六识者,眼识、...
《三藏法数》 / 313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临济栽松次,黄檗问深山里栽许可作什麼?师云:一与山门作境致,一与后人作标榜。道了,将钁头打地叁下。黄檗云:虽然如是,已吃吾叁十棒了也。师又以钁头打地叁下,作嘘嘘声。黄檗云:吾宗到汝,大兴於世。见临济录,会元十一。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谓佛在摩竭提国竹园中,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俱。时舍利弗问佛孙陀利等十事宿缘。佛答:皆从往劫,造众恶因,无数千岁,受无量苦报。余残未尽,于成道后,复偿宿对。复告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皆尽,万善普备,犹不免此宿缘者;盖欲示人,凡造恶业,果报难逃。故说是宿缘也。(...
《三藏法数》 / 2599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欲界所属之禪定也。然欲界為散地不当有禪定,谓欲界定乃未至定之异名,是一义也。或谓欲界虽為多分散心,亦非无少分之定心,取其少分之定,故名欲界定。其定心不永续,灭去甚速,故又谓之电光定,是一义也。见七帖见闻叁末。若依成实之义,则欲界有确然之禪定,能发无働智。见止观...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修行佛道之位也。对於成佛之位為果地或果上而名。圆觉经曰:「说於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楞严经五曰:「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又因於地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又名续明灯,无尽灯。佛前夜昼常明之灯也。五百问曰:「问:续佛光明昼可灭不?答不得,若灭犯堕。」勅修清规亡僧曰:「夜点长明灯。」刘餗隋唐嘉话曰:「江寧县寺有晋长明灯。岁久,火色变青,而不热。隋文帝平陈,已讶其古,至今犹存。」按自晋迄唐,凡五百许年。可谓久矣。又日...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是智度论七十八所说,声缘菩叁乘共通之十地也。台宗以為四教中通教之地位也。一、乾慧地,此為外凡之位,与藏教五停心别总念处总相念处叁贤之位相当。乾者乾燥之义也。此位為未得法性理水之智慧,故云乾慧地。又有漏之智慧,不以法性理水润之,故云乾慧。二、性地,此為内凡之位,...
《佛学大辞典》 / 530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特胜於四念处等之观,始自调心,终至悲想地,地地有观照,能发无漏善业,厌恶自害之失,故名特胜。十六者:一、知息入,二、知息出,叁、知息长短,四、知息徧身,五、除诸身行,六、受喜,七、受乐,八、受诸心行,九、心作喜,十、心作摄,十一、心作解脱,十二、观无常,十叁、...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谓通教登地菩萨得如幻叁昧,能见无量自在神通,普入一切佛刹,随意无碍,意欲至彼身亦随至,故名意生身。 一、叁昧乐正受意生身,梵语叁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受。盖叁昧以定性为乐,异乎苦乐等受,故名正受。而言叁昧乐正受者,华梵双举耳。通教第叁、第四、第五地菩萨修叁昧...
《三藏法数》 / 289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佛之异称。等者平等,觉者觉悟,诸佛觉悟,平等一如,故名等觉。智度论十曰:「诸佛等,故名為等觉。」往生论注下曰:「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来名為等觉。 又大乘阶位五十二位中第五十一位之菩萨曰等觉。是菩萨之极位也。即满足叁祇百劫之修行,别教之菩萨断十一品之...
《佛学大辞典》 / 320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见闻生,见闻生者,谓八难众生,宿世见闻华严大经正法,不能信受,反生毁谤,故感八难之报,堕地狱中,受诸极苦。今蒙如来放足下轮相清净功德光明所照,由其宿有见闻华严大经善种,即得脱地狱苦,生兜率天,而得成道,于一生内,超登十地也。(八难者,地狱难、畜生难、饿鬼...
《三藏法数》 / 444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四相,即生、住、异、灭也。此之四相,乃是本觉心源,无明初起一念之相,而有四种之别。以其细微难见,故约信、住、行、向地、等觉、妙觉,从浅至深,次第觉了粗细分齐之相以明之。此之四法,起则从生至灭,觉则从灭至生,故以灭、异、住、生而为次第也。 一、十信觉灭相,十信...
《三藏法数》 / 509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九种品类之意。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感,智,机,行等,皆分此等九种之品类,谓為九品惑等。而於净土教亦然。观无量寿经所说上品上生乃至下品下生,為九品,又名九辈。其往生称為九品之往生,其来迎称為九品之来迎,其佛称為九品之弥陀,其...
《佛学大辞典》 / 872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又曰訕底。四种悉地之一。译曰息灾法。妙吉祥平等观门大教王经略出护摩仪轨曰:「訕底,此言息灾。」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行仪轨曰:「扇底迦法,息灾也。」见[护摩]条。梵Śāntika。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十地者,谓菩萨所证之地位,一切佛法依此发生也。然地位有浅深,故始自欢喜,终于法云,分为十也。 一、欢喜地,谓菩萨智同佛智,理齐佛理,彻见大道,尽佛境界,而得法喜,登于初地。经云: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得法喜者,谓于证得之法而生喜...
《三藏法数》 / 583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印度之外道,以虚空為万物之真因者。或作因力论师,恐是写误。外道小乘,涅槃论曰:「外道口力论师说,虚空是万物之因,最初生虚空,虚空生风,风生火,火生煗,煗生水,水即冻凌,坚作地,地生种种药草,种种药草生五穀生命,是故我论中说命是食,后时还没虚空,名涅槃。」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十地寄报者,谓十地菩萨,寄生诸天王等报也。昔金刚藏菩萨为众说十地菩萨修行法门,自行化他,成大功德,感报多作诸天王等,威力自在,化导众生,令修善法也。 一、阎浮提王,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欢喜地菩萨,修行初地法门,成大功德,多作阎浮提王,掌护正法,诸所作业...
《三藏法数》 / 1029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闻慧,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因闻中道之理,知一切法离二边相,故名闻慧。(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二边相者,空有二边之相也。) 二、思慧,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思惟中道之理,发生一切...
《三藏法数》 / 475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夫水之为德,本体清净,澄湛凝寂,尤能滋长万物,涤除众垢;炎热遇之而清凉,枯渴饮之而沃润。今取以为喻者,菩萨业惑清净,身心寂静,能以法水普济群生,令其善芽增长,罪垢荡除,离生死之热恼,息贪爱之枯渴,成就菩提,超登觉岸也。 一、流润赴下,菩萨常行平等之慈,柔和善...
《三藏法数》 / 733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信坚,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即真谛,无能毁坏,故名信坚。(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坚,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假观...
《三藏法数》 / 499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有二种:一為团圆之鱼鳞,读诵叩之;一為挺直之鱼形弔於库堂,粥饭击之,禪家呼曰梆。勅修清规法器章木鱼曰:「相传云:鱼昼夜常醒,刻木象形击之,所以警昏惰也。」释氏要览曰:「今寺院木鱼者,盖古人不可以木朴击之,故刻鱼象也。又必取张华相鱼之名,或取鲸鱼一击,蒱劳為之大...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叁宝中之法宝也,又叁法印也,是诸宝中之实宝,坚固不坏,故名宝。印智度论四十七曰:「於诸法中法宝是实宝,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為利益。如经中说:佛语比丘:為汝说法,所说法者所谓法印,法印即是宝印,宝印即是解脱门。復次叁法印名為宝印叁昧。」楞严经曰:「此经名大佛顶悉...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大方广佛华严经之略名。大方广為所证之法,佛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略策曰:「大方广者,所证法也。佛华严者,能证人也。大以体性包含,方广乃业用...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五轮之一。地层从地水风空之四轮而成,最下為空轮,空轮之上有风轮,风轮之上有水轮,水轮之上有地轮,地轮即金轮际也。塔婆之五轮,於此中加火轮,地水火风空从下次第,而最下之方石為地轮。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晋道安净土论所说。就净土与秽土之土体本质而论一异,立叁种不成之义:一、一质不成,如维摩经佛国品所云:佛以足指按地,则草木瓦砾之秽土忽变為七宝庄严之净土,此秽心所见為徧界秽土,净心所见為徧界净土也。依如此净心秽心之相违,净秽之二相盈亏时,知土体亦不為一。是一质不...
《佛学大辞典》 / 366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本觉,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源,离于妄念,即寂而照,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故名本觉。 二、相似觉,谓圆教十信位中,由始觉之功,见、思粗惑既已断竟,尚余无明细惑未破,所觉之理,非真本觉,唯得名为相似,故名相似觉。(十信者,信心、念心...
《三藏法数》 / 402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司死者七七日乃至叁十叁回忌之佛也。 一、字。其意以為今此之最期即為来生之因也。又以具足修行菩提之故,有叁昧与大空二点,是风大之一息收处也。此谓不动本所,徧至十方。 二、字也。 叁、字。是差别之义也。智表差别,以菩提圆满之故,加大空点。大日经所谓我见心际即是菩提...
《佛学大辞典》 / 533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梵语Karmasthāna。心业止住之处。即入定而使心住於一境也。观无量寿经所谓「唯愿佛日,令我观清净业处」是也。是虽与禪定麤同义,然中国日本等,多不用此语。净影观经义疏上谓「餘妙净土,纯善所归,是故名為清净业处」。善导观经序分义二谓「言教我观於清净已下,正明既能厌秽欣...
《佛学大辞典》 / 409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世间者,隔别名世,间差名间。谓诸法间隔不同也。 一、天配正觉世间,正觉即佛也。谓天道广大,包万象以无余。佛智弘深,极十方而普照。故以天配正觉世间也。 二、地配器世间,世界如器,名器世间。谓地有含藏之能,亦有负载之义,而为世界所依;十方世界无边刹土,亦为一切有...
《三藏法数》 / 210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由上地堕落於下地,乐地堕落於苦处也。往生论註上曰:「空过者,退没者。」往生要集上本曰:「上二界中,虽无如此之事,终有退没之苦。」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密教有成阿修罗法之悉地,生於彼宫殿之法。陀罗尼集经鸟枢沙摩轨说明彼之咒法。曰:「修罗女及仙人女等,出迎行者,入内供养。常与甘露饮行者,齿髮皮肤并自脱去,更得新生。其人身形如似金色,持咒人得一千年活,力如金刚。」同千转陀罗尼轨说咒法曰:「其地开而作孔穴,咒佛得入...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理趣释金刚萨埵初集会品曰:「首戴五佛宝冠,熙怡微笑。左手作金刚慢印,右手抽掷本初大金刚,作勇进势。本初者,本来清净法界也。左手作金刚慢印者,為降伏左道左行有情,令归顺道也。右手抽掷五智金刚杵作勇进势者,令自他甚深叁摩地,顺佛道念念昇进,获得普贤菩萨之地。」作拳...
《佛学大辞典》 / 360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信满成佛,谓依种性地,决定信于诸法不生不灭,清净平等,无可愿求,是为信满成佛。(种性者,种即种子,性即性分是也。) 二、解满成佛,谓依解行地,深解法性无造无作,不起生死想,不起涅槃想,心无所怖,亦无所欣,是为解满成佛。(解行者,解即解了,行即所修之行也。...
《三藏法数》 / 231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执受大种声,执即执持,受即领受。谓人于内四大种,有所执受也。而言声者,如手相击,及语言等声,皆由内四大种而出,故名执受大种声。(四大种者,谓人身中地水火风也。) 二、不执受大种声,谓人于外四大种,无所执受,而言声者,如风林驶水等声,皆由外四大而出,故名不...
《三藏法数》 / 456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未发心而与授记,或有眾生往来五道,诸根猛利,好乐大法,佛知是人自此过若干阿僧祇劫,发无上菩提心,又过若干阿僧祇劫修菩萨行,度无量眾生令住於菩提,又过若干阿僧祇劫成无上菩提,号字如是,国土如是,乃至灭后法住岁数如是等,是名未发心而与授记,是十位已前之种性地也。...
《佛学大辞典》 / 503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根本之烦恼,能生枝末之烦恼,故名住地。住地之烦恼有五种:一、见一处住地,身见等叁界之见惑,入见道时断於一处,故曰见一处。二、欲爱住地,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着之咎重,故表爱之名。叁、色爱住地,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着之咎最重,故独表爱之名...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梵语曰娑也地提嚩多。此译本尊。本有而於出世间為最胜最尊,故名本尊。又於诸尊中以其尊為本而尊崇之,故名本尊。大日经本尊叁昧品於本尊说字印形之叁种。字者,等之种子也,印者,金刚杵羂索等之叁昧耶形也,形者,相好具足之尊形也。大日经疏二十曰:「本尊者,梵音娑也地提嚩多...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夫佛之垂化也,道济百灵;法之传世也,慈育万有。叁乘贤圣,既肃尔以归依;八部鬼神,亦森然而翊卫。故诸经中,多列八部之众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一、天,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清净光明,尊胜无比,故名为天。列位虽多,必以大梵帝释为首。盖大梵...
《三藏法数》 / 547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地、水、火、风、空名五轮,其种子即之五字也。其形方、圆、叁角、半月、团形,其色黄、白、赤、黑、青也。各圆满而具眾德,故名為轮。五轮即五智,观之而其观成就,则自身即為五智如来也。又修法之时,欲吾身成為金刚轮,以此五字配於身中五处,而加持吾身,谓之五字严身观。其法...
《佛学大辞典》 / 537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真言宗祭供星天,专用纸钱。又禪林,於祈祷及盂兰盆会等雕纸如钱形,数十相连,与心经等於会毕时,焚化之,所以供鬼神也。唐书王璵传曰:「汉以来葬者皆有瘞钱,后世里俗稍以纸寓钱為鬼事,至是璵乃用為穰祓。」按,法苑珠林,纸钱起於殷长史。洪庆善杜诗辨证云:齐东昏侯好鬼神之...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八法者,地、水、火、风,名为四大。以其四种无处不有故也。色、香、味、触,名为四微,以其四种体性微细故也。谓人之身因四大假合而有,此之四大,亦由四微所成,故总称为八法也。 一、地大,地以坚碍为性,谓眼、耳、鼻、舌、身等名为地大。圆觉经云:发、毛、爪、齿、皮、肉...
《三藏法数》 / 319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大化身千丈,大化身千丈者,谓如来为应十地已前等诸菩萨演说妙法,令其进修,向于佛果,故化现千丈之身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二、小化身丈六,小化身丈六者,谓如来为应二乘、凡夫之人,说...
《三藏法数》 / 215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左右两膝,互着地而跪於地也。是乃梵土通俗之敬相,故因之又称胡跪。此中佛法為左跪,即以右膝着地為通相,行事久时则交互而跪。归敬仪曰:「言互跪者,左右两膝交互跪地,此诵有所啟请悔过授受之仪也,佛法顺右。」又曰:「经中以行事经久,苦弊集身。左右两膝,交互而跪。」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大乘所立。仁王经上曰:「叁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尽源。」又曰:「叁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十住,十行,十迴向之叁位為叁贤。初地以上,乃至第十地之菩萨為十圣。至初地而初会於理,故得圣之名。俱舍论宝疏二十二曰:「依仁王经,地前為贤,地上名圣。经云叁圣十...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烦恼障,智障也。新译為烦恼障,所知障。贪瞋痴等诸惑,各有二用:一者发业润生而缚有情,使在叁界五趣之生死中。由此而障涅槃寂静之理,名為烦恼障。扰恼有情之身心,故名烦恼,烦恼能障涅槃,故名障。此烦恼障由我执而生。二者一切贪瞋痴等诸惑,為愚痴迷闇,不能了知诸法之事相...
《佛学大辞典》 / 751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又作救婆俱婆罗门。日本内外之典。举随求陀罗尼经之功德,其中屡引此名。按随求经有二译:一為不空译,二卷,名普徧光明焰鬘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一為宝思惟译,一卷,名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检此二经无俱缚婆罗门之名。但说有一优婆塞婆罗...
《佛学大辞典》 / 198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天台宗分别佛一代之说法為五时。第一华严时。佛成道后,叁七日中说华严经之间。是依经题而与名。第二鹿苑时。说华严经后十二年中於鹿野苑等说小乘阿含经之间。是就地而与名。第叁方等时。说阿含后八年说维摩胜鬘等诸大乘经。广(方之义),谈藏通别圆四教,均(等之义),被眾机之...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大乘授戒之精神列為十条。天台戒疏上曰:「欲受戒者,应香火请一师至佛前受。师应问:能忍十事不?割肉饲鹰投身饿虎等。」顺正记二:「一割肉食鹰,二投身饿虎,叁斫头谢天,四折骨出髓,五挑身千灯,六挑眼布施,七剥皮书经,八刺心决志,九烧身供佛,十剌血洒地。」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本地与垂迹也,初地已上法身之菩萨及佛,由自己之实身,变作许多之应化,以化眾生。其实身為本地,分身為垂迹,地者能生之义,為利物而自本身垂万化,故能现之本,谓為本地。所现之末谓為垂迹。自本垂迹,由迹知本,是即一佛菩萨上之妙德也。然此本迹有高下,台家立本高迹下,本下...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Kuche,又作丘慈,俱支曩,屈支。汉西域古国名。唐置龟兹都督府。安西都护尝治此。即今新疆库车县地。国治延城。在今库车城南百四十里。沙雅县北四十里。古来佛教繁昌之地。鳩摩罗什之生国也。西域记一曰:「屈支国,旧曰龟兹。」玄应音义四曰:「丘兹或言龟兹,正言屈支也,屈音...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说法明眼论曰:「若供养佛菩萨像,以开眼為始。若讚嘆法宝,以神分為初。」神分者。於法事之初,对於五类诸天两神,诵般若心经一卷也。是一以除却恶魔邪鬼。一以请善神之拥护。其神分之文曰:「抑日来之间,降临道场,所随喜善根,天神地祇重奉法乐庄严,威光倍增。」次為总神分般...
《佛学大辞典》 / 327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天神地祇也,不测曰神,灵明如镜曰明。无量寿经下曰:「日月照明,神明记识。」贤劫经一曰:「诸天神明,人与非人,爱重至德。」药师经曰:「解奏神明,呼诸魍魎。」大方等陀罗尼经一曰:「当以神明為证。」又言眾生之识性。释门归敬仪中曰:「开神明之正路,通正道之明津。」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Tārā,又作呾囉。译曰眼,眼瞳。苏婆呼经下曰:「多罗,此云妙目精。」大日经疏五曰:「多罗,是眼义。」不空羂索心咒王经中曰:「多罗,周云瞳子。」梵语杂名曰:「眼睫砂吃芻鉢呾囉。」演密钞七曰:「呾囉,此译云眼。」 又(植物)Tāla,树名。译曰岸树,高竦树。玄应音义二曰...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法性土,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谓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恒顿变现外诸器界,则法性土通为诸土之体也。(器界者,世界如器故也。) 二、受用土,受用土者,即报身如来受用之土也。受用有二:一者,若以相应净识所修,自利行满,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
《三藏法数》 / 262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种者,能生之义;性者,不改之义。性有叁种不同:有理性之性,有性分之性,有数习之性。此之五种,乃数习性分之性也。以由菩萨修观,断惑证理,历位从十住至于等觉,次第浅深不同,故有五种之性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
《三藏法数》 / 503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息苦生,谓菩萨以愿力、自在力,于饥馑世,受大鱼等身,以肉救济一切众生;于疾病世,为大医王,救治众生;于刀兵世,为大力主,以善方便诚信之言,等心救济,息于战诤;于系缚鞭打逼迫之处,为息恼故,生于王家,以正法化邪见众生;于外道奉事天神,造诸恶行之家,亦生彼处...
《三藏法数》 / 466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大即体性圆融周遍无外之义。盖由万法不离地水火风而成,依空建立,因见有觉,因识有知,举此七种,则自他依、正、色、心,一切万法无不摄矣。然以众生迷失本心,根尘对起,知见妄分,听不出声,见不超色,但于日镜和合处见火起,月珠和合处见水生,各不相容,执相成碍,殊不知如...
《三藏法数》 / 832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维摩居士之前身為金粟如来。古来盛传此说,然不见经文之本据,或谓发迹经,思惟叁昧经说之,然二经皆不载於经录。维摩经会疏叁曰:「今净名,或云金粟如来,已得上寂灭忍。」谷响集一曰:「李善所着头陀寺碑,註引发迹经云:净名大士,是往古金粟如来。予(寂照)尝检藏中,不得此...
《佛学大辞典》 / 331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Ahūṁ,阿吽二字,為一切文字音声之根本,阿者开声,吽者合声,一切之言语音声,尽归此二字。阿為大日如来之种子,吽為金刚萨埵之种子。悉曇叁钞下曰:「阿吽二字,出入息风,即是一切眾生性德,本具自证(阿字)化他(吽字)也。恒沙万德,莫不包括此二音两字。阿是吐声权舆,一心...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佛尝记曰:我涅槃之后,有末田底迦阿罗汉,於罽宾国安人弘扬佛法。如来寂灭后五十年,阿难弟子有末田底迦,闻佛记大喜,便来此国,宴坐大山岭,现大神变。龙见而深信问所须,阿罗汉曰:愿於地内得容膝地。龙王缩水奉施,罗汉以神通广身,龙王纵缩水,池空水尽。龙翻请地於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又曰本惑,本烦恼。谓大乘百法中贪、瞋、痴、慢、疑,恶见之六大烦恼也。恶见以外,谓為五钝使。开恶见之一,则有身、边、邪、取、戒之五见,此谓為五利使。合而為十。谓之十随眠或十使。共為根本烦恼。其他為随烦恼。又五住地之中,第五之无明住地為根本烦恼。其他之四住地為枝末...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