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四魔之中除死魔其餘之叁魔也,等觉之菩萨,除此叁魔。瓔珞本业经上曰:「超度叁魔。」见[魔]条。 又止持会集音义释叁魔曰:「一、烦恼魔。谓叁界中一切妄惑也。修行之人為此妄惑恼乱心神,不能成就菩提,是名烦恼魔。而五蕴魔亦摄其中。二、天魔。此魔即欲界第六天摄也。若人勤...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毒者毒害也。谓贪嗔痴皆能破坏出世善心,故名毒也。 一、贪毒,引取之心,名之为贪。若以迷心对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名贪毒。 二、嗔毒,忿怒之心,名之为嗔。若以迷心对一切违情之境,便起忿怒,是名嗔毒。 叁、痴毒,迷惑之心,名之为痴。若于一切事理之法无所明了,...
《三藏法数》 / 132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世之珍宝,虽世间希有,求之易得。若值佛出世,及闻正法,又能闻法信解,如法而行,展转教化人能信乐。此之五种,尤为世间希有,故皆名难得宝也。 一、佛出世间,谓诸佛世尊,虽法身常住不灭,众生盲冥,难可得见。今佛出现世间,为令一切众生成就,大事因缘,甚为希有,是为世...
《三藏法数》 / 310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世语,谓如来为诸声闻、缘觉说于世间有为之法,名为世语。 二、出世语,谓如来为诸菩萨说出世间无为之法,名为出世语。
《三藏法数》 / 59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过去世庄严劫之一千佛,现在世贤劫之一千佛,未来星宿劫之一千佛,合成叁千佛也。此中贤劫即现在劫之千佛出世时代,经论之所论,出没隐显不一定。佛祖统记叁十记诸经论之勘考。药王经於叁劫千佛各举首尾之佛名。叁千佛名经具列其名。贤愚经出贤劫千佛之名。但明藏之佛名经,与药王...
《佛学大辞典》 / 229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谓华严经十住品内,第叁修行住中,令此位菩萨,以十种行,观一切法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观一切法无常,谓此菩萨,但观一切诸法,念念不停,刹...
《三藏法数》 / 644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磨一叁千大千世界所有之物而為墨,每经一叁千大千世界,下一点,竟尽其墨,而其所经过之世界,悉碎為微尘,谓其一尘為一劫。是显大通智胜佛出世久远之比喻也。见法华经化城喻品。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Prajñā tivādinah,小乘二十部之一。佛灭后二百年自大眾部中分出,说世出世之法有假法有实法者。宗轮论述记曰:「世出世法皆有假有实,故从所立以标部名。」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唐贤首法藏国师为宗计不同,乃开十宗,判五教,收释一代圣教,理无不尽。故前六宗收小乘教,第七宗收始教,第八宗收顿教,第九宗收终教,第十宗收圆教。故云十宗收教也。 一、我法俱有宗,谓此宗执着有我,及计有无等法悉皆是有,是为我、法俱有宗。 二、法有我无宗,谓此宗计...
《三藏法数》 / 651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又作计利枳攞,计里计罗。金刚手菩萨名。译曰触。男女相触着之义。般若经义述曰:「髻利吉罗,於中国之言名触,以不捨眾生必令解脱故,欲明触性即菩提故。所以住抱持相,而现其触净俱幻平等智身。」慧琳音义叁十九曰:「计利枳攞,金刚部大使者名也。」五秘密轨曰:「金刚计里计罗...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宗即派也。谓外道教文传习西域,不出十一宗;而九十五种外道,无不尽摄也。 一、数论师,计冥谛生,从数起论,名为数论。又论能生数,名为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者,皆名数论师。计冥谛生者,百论云:从冥生觉,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谛;以前二十四谛从神我而生,依神我为主,...
《三藏法数》 / 1050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梵名婆毘吠伽Bhavaviveka,译曰清辩。為佛灭后一千一百年顷,与护法菩萨同时之论师,承龙树中观之宗旨,作大乘掌珍论。以破护法之有宗而立空宗,是在印度為空有二宗諍论之嚆矢。西域记十曰:「论师雅量广远,外示僧佉(数论)之服,内弘龙猛(龙树)之学,曾闻护法菩萨隆名,怀谈...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法华经為出世本怀之经,故说先现六种之祥瑞,以為开经之由序缘起,谓之法华六瑞序:一说法瑞,先说无量义经也。二入定瑞,次入无量义处叁昧也。叁雨华瑞,次从天雨四种之华也。四地动瑞,次大地六种震动也。五心喜瑞,大眾见之内心生欢喜也。六放光瑞,次佛眉间白毫放光照东方万八...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使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是显佛出世本怀之语。法华经方便品曰:「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诸佛世尊欲令眾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见道...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梵语曰娑也地提嚩多。此译本尊。本有而於出世间為最胜最尊,故名本尊。又於诸尊中以其尊為本而尊崇之,故名本尊。大日经本尊叁昧品於本尊说字印形之叁种。字者,等之种子也,印者,金刚杵羂索等之叁昧耶形也,形者,相好具足之尊形也。大日经疏二十曰:「本尊者,梵音娑也地提嚩多...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华严宗之教判也。有二种: (一)始於杜顺,成於贤首,是唯就出世间之一教判定之。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叁大乘终教,四顿教,五圆教也。五教章冠註上一曰:「至相智儼大师,亲承於杜顺和尚,显扬宗旨,弘传一乘。搜玄、十玄、孔目、问答、章疏非一,约就五教广立清范。(中略)...
《佛学大辞典》 / 729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具名日月灯明佛。於过去出世,如今之释迦佛,现六瑞之相,说法华经之佛也。法华经序品曰:「次復有佛,亦名日月灯明。次復有佛,亦名日月灯明。是二万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灯明。」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迦叶自释迦如来受袈裟,於鸡足山入定,以传之於弥勒。毘奈耶杂事付法藏传以為粪扫衣,西域记以為金襴衣。增一阿含经四十四曰:「世尊告大迦叶,不应般涅槃,要须弥勒出世,(中略)弥勒当取迦叶僧伽梨着之。」智度论叁曰:「迦叶即着从佛所得僧伽梨,持衣鉢捉杖,如金翅鸟现上昇虚...
《佛学大辞典》 / 455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Maitreya,旧讹略而云弥勒,译曰慈。当来嗣释迦出世成佛之菩萨名。又作梅怛丽药、梅怛梨、梅呾囉曳尼、梅呾利曳尼、梅呾利曳那。玄应音义二十五曰:「梅怛丽药,此云慈,即旧云慈氏者也。慈有二因缘:一值慈佛发心,二初得慈心叁昧,因以名焉。言弥勒,或云梅怛黎,并讹。」唯识述...
《佛学大辞典》 / 280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据经论所说,释尊出世,人寿百岁之时也。智度论四曰:「人寿百岁,佛出时到。」弥勒上生经疏上曰:「释迦减劫百岁出世,弥勒增劫出世。」然佛寿有二说:一人寿百岁之时,则佛寿亦百岁。為以其福分与未来之弟子,减寿之第五分(五分百岁也),八十入灭。二人寿百岁,而佛过於眾人,...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佛性论二谓真性有五藏之义:一、如来藏,自性是藏之义,以一切诸法,不出如来之自性故。二、正法藏,因是藏之义,以一切圣人四念处等之正法皆取此性為境故。叁、法身藏,至得是藏之义,以一切圣人信乐此佛性故,使圣人得法身之果德故。四、出世藏,真实是藏之义,以此佛性离世间法...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吐舌相。经曰:「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长舌者,不妄语之报也,故表法华经迹门之开权显实,本门之开迹显远,所说真实,不為虚妄,而出广长舌也。 二、通身毛孔放光照十方。经曰:「一切毛孔放於无量无数色光,皆悉徧照十方世界。」是表佛慧之究竟也,初於序品中,...
《佛学大辞典》 / 748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吴越时,杭州法相寺长耳行修和尚,泉南陈氏子。长耳垂肩。七岁犹不言。或问之,忽应声曰:不遇作家,徒撞破烟楼耳。出家金陵瓦棺寺。参雪峰,得其心印。自是猛兽驯若。灵异益着。僧问如何是长耳?师以手曳耳示之。问南峰难到麼?曰:只為他会不过。曰到后如何?曰孤峰独宿。吴越王...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五五百年者,乃如来出世正、像、末法之年数也。谓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今以二千五百年,分为五者。其初二五百年,为正法之时,有修证解脱禅定之人。次二五百年,为像法之时,人虽有修行,而无证果,唯有多闻布施之者。后五百年,乃末法一万年之初五百年也,此时...
《三藏法数》 / 391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食有长养资益之义。言九种者,世间之食有四,以其能资养生死色身也;出世间之食有五,以其能资益法身慧命也。经云:佛告诸比丘,当共专念,舍除世间四种之食,求办出世间之食。盖令众生,但以世间之食,资养色身,不当贪着;须求出世间之法食,增长菩提慧命也。(梵语比丘,华言...
《三藏法数》 / 782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九种无為之意。即不為四相所迁之实在法,有九种之别也(一)一择灭,二非择灭,叁虚空,四空无边处,五识无边处,六无所有处。七非想非非想处,八缘起支性,九圣道支性。是為大眾部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所立。其中前叁者,与萨婆多部之叁无為同,惟萨婆多部计择灭非择灭為多体而大...
《佛学大辞典》 / 325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缘觉之所观也:一、蕴善巧,為五蕴。二、处善巧,為十二处。叁、界善巧,為十八界。四、缘起善巧,為十二因缘。五、处非处善巧,善之因果為处恶之因果為非处。六、根善巧,信等五根总為二十二根。七、世善巧,為叁世之道理,八、諦善巧,為四諦世出世之因果。九、乘善巧,為二乘叁...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别译阿含经四曰:「老山能坏壮年盛色,病山能坏一切强健,死山能坏一切寿命,衰耗之山能坏一切荣华富贵。」死山者,以死之险难譬之於山。非言死山之為实物也。然自十王经之偽撰出世,乃以為实有之山。十王经曰:「阎魔王国境死天山南门,亡人重过两茎相逼,破腠割骨折肤漏髓,死天...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恃怙,犹倚赖也。佛为愚痴众生,恃怙所有,不念世相无常,恣意放逸,不求出世无为之道,故说此五事以警发之。 一、恃怙年少,谓人倚赖年少血气刚强,随情任意,恣作非为,而不顾衰老之逼身也。 二、恃怙端正,谓人倚赖形貌端正,娇媚于人,取相生欲,不自羞愧,而不顾老丑之逼...
《三藏法数》 / 227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佛灭后六百年出世之大乘论师名。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称。梵名阿湿缚窶沙Aśvaghosa,其纪传诸说不同。 罗什译马鸣菩萨传曰:「马鸣菩萨,长老胁弟子也。本在中天竺出家為外道沙门,世智聪辩,善通论议。唱言若诸比丘能与我论义者,可打揵椎,若其不能,则不足公鸣揵...
《佛学大辞典》 / 1148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十二光佛之一。无量寿经上曰:「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中略)超日月光佛。」楞严经五曰:「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佛,彼佛教我念佛叁昧。」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百法束为五门:谓色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有一,不相应行法二十有四,无为法六,共成一百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法,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706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善知世间出世间法。何谓得世间出世间法方便。持世。菩萨摩诃萨正观世间出世间法。何等为世间法。 菩萨作是念。凡所有法忆想分别。从颠倒起众因缘生。系虚妄缘从二相起。空无所有如虹杂色。亦如火轮诳于凡夫。破坏义故假名世间。是名世间。诸世间法皆非是实...
《持世经》 /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 805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21日名智愚,虚堂其号也。就湖州道场山运菴巖而契悟,出世於嘉兴府兴圣禪寺,时宋理宗绍定二年也,宝祐六年勅领育王山叁年,景定五年有詔使住净慈。衲子云集,堂宇不能容,半居堂外。理宗崩,召师使对灵普说,两宫賚赐优渥,度宗咸淳叁年迁径山,六年,寿八十五寂。见会元续略叁上,虚...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能破暗,谓月盛满之时,清光普照,能使一切大地,悉皆明朗。犹如来种种说法,能破一切众生无明大闇也。 二、令见道非道,谓月盛满之时,普照大地,凡是路非路,令诸众生,悉皆明见。犹如来说法开示,正道邪道,人悉分别而知其可行不可行也。 叁、令见道邪正,谓月盛满之时...
《三藏法数》 / 633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轮有运转摧碾之义。梵语叁昧,华言正定。谓行者修习禅定叁昧,亦必勇猛精进,摧破惑业,从浅至深,从凡入圣,亦犹轮之义也。 一、地轮叁昧,地有二义:一住持不动,二出生万物。谓行者修习禅定叁昧,若证未到地定,顿觉身心相空,泯然入定。定法持心,如地不动,由未到地,出生...
《三藏法数》 / 567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净施,谓布施时,不求世间名誉福利等报,但为出世善根及资助涅槃之因,以清净心而行布施,故名净施。(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不净施,谓以妄心,求于福报而行布施。如般若经云:或畏失财故施与,或恐诃骂故施与,或为求势故施与,如是种种因缘,与净相违,是名不净施...
《三藏法数》 / 122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尼犍為苦行外道之通名,译曰离繫,萨遮是其名,译言,有,或諦,大有离繫外道之子也。此人归佛悟大道,為鬱闍延城严炽王,说世出世之法,遂与王共诣佛所受记别。慧苑音义下曰:「萨遮,此云有也。」翻梵语九曰:「萨遮者实,亦云諦。」梵Mahāsatya-nirgrantha。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性调伏,谓菩萨宿有善根种性,故能修习善法,调伏身心诸烦恼障,由是得证菩提,是名性调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众生调伏,谓菩萨善能调伏一切众生。若有声闻性者,令得声闻道。有缘觉性者,令得缘觉道。乃至有人天性者,令其...
《三藏法数》 / 400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此一四一句偈总括一切佛教,佛教之广海,摄尽於此一偈。大小乘八万之法藏,自此一偈流出也。增一阿含一曰:「时大迦叶问阿难曰:增一阿含乃能出叁十七道品之教,乃诸法皆由此生。阿难报言:如是如是,(中略)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叁十...
《佛学大辞典》 / 509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佛世难遇,谓诸佛不常出世,众生悬远难遇,而况众生不修胜因,不行众善,虽佛出世,亦不得遇。故云佛世难遇。 二、正法难闻,谓虽值佛出世,或缘有违逆,身有障难,根有愚钝,不能听受。又若佛灭后,或有说正法处,身为他人制伏,不能往听;或生邪见,虽听不能信受。故云正...
《三藏法数》 / 374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境妙,境即理境。谓十如是等境,心佛及眾生是叁无差别不可思议也,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等是也。此有六境:一、十如之境,二、十二因缘之境,叁、四諦之境,四、二諦之境,五、叁諦之境,六、一諦之境。(二)智妙,智即全境而起之智。以境妙...
《佛学大辞典》 / 559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因胜,谓菩萨所修出世善法,皆以菩提为因,胜于声闻、缘觉,是名因胜。 二、果胜,谓菩萨修行,既以菩提为因,终证菩提之果;胜彼二乘,是名果胜。(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三藏法数》 / 79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菩萨出世间戒有几种?” 佛告文殊师利:“若以心分别男女、非男非女等,是菩萨犯波罗夷;若以心分别畜生、饿鬼、男女、非男非女,诸天神男女、非男非女,是菩萨犯波罗夷;若以身口行,不堪得三乘。 若受出世间菩萨戒而不起慈悲心,是菩萨犯波罗夷...
《文殊师利问经》 / 梁扶南国三藏僧伽婆罗译 / 674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7日一、邪戒,谓外道之人,执邪为道,非因计因,自计前世因从鸡中来,便即独立,行于苦行,或计因从狗中来,便即啖食粪秽,行于苦行,是名邪戒。 二、正戒,谓佛未出世时,轮王亦教人行于不杀、不盗等十善,即此十善戒法,是名正戒。(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
《三藏法数》 / 138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Kumāralabdha,又作矩摩逻多,拘摩罗罗多,拘摩罗逻多,鳩摩罗陀,鳩摩罗驮。译作童受、童首、豪童、童子。论师名,有二人:一為经部之鳩摩逻多。出於阿输迦之时。西域记叁(呾叉始罗国下)曰:「昔经部拘摩罗逻多(唐言童受)论师,於此製述诸论。」同十二(竭盘陀国)曰:「无忧...
《佛学大辞典》 / 490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新曰八解脱。再加八胜处十一切处,谓之叁法。此叁法為远离叁界贪爱一具之出世间禪也。智度论二十一曰:「背舍為初门,胜处為中行,一切处為成就也,叁种观足,即是观禪体成就。」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止观辅行问云:名同于根,何须更立?答:善根虽生,恶犹未破,更须修习,令根增长。根成恶破,复名为力。 一、信力,谓信正道及助道法,若信根增长,则能遮诸烦恼,不为偏小诸疑所动,故名信力。 二、精进力,谓行此正道及助道法时,若精进根增长,则能除身心懈怠,成办出世之...
《三藏法数》 / 275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时希有,时希有者,谓佛出世之时不常有也。一切众生从旷劫来,无明覆蔽,流转生死,无有穷尽;今值佛出世,闻说正法,依教修行,得免生死之苦,实为希有也。 二、处希有,处希有者,谓佛生于迦毗罗城,乃在叁千世界之中;佛不于余处现,而于此处降生,实为希有也。(梵语迦...
《三藏法数》 / 264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智度论二曰:「佛后百年,阿输迦王,作般闍於瑟大会。诸大法师,论议异故,有别部名字。从是以来,展转至姓迦旃延婆罗门道人,智慧利根,尽读叁藏内外经书。欲解佛法,故作发智经八犍度。」是即发智论也。光记一曰:「至叁百年末,迦多衍尼子造发智论,二万五千颂。」婆藪槃豆传曰...
《佛学大辞典》 / 478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所知依殊胜殊胜语,阿赖耶识也。是為所知之本体,故名所知依。二、所知相殊胜殊胜语。阿赖耶识叁种之自相,即徧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也。是為所知之相。故名所知相。叁、入所知相殊胜殊胜语,唯识性也。是為行者证入之所,故名入所智相。四、彼入因果殊胜殊胜语,世出世之...
《佛学大辞典》 / 498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凡一佛出世则以其佛為本,立正法,像法,末法之叁时。然诸经皆说正像之二时,大悲经独说正像末叁时。又如杂阿含,俱舍论,唯说正法之一时。一正法,正者证也,佛虽去世而法仪未改,有教有行,有正得证果者,是為正法时。二像法,像者似也,讹替也,道化渐讹替,而真正之法仪行仪不...
《佛学大辞典》 / 489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魔子名。过去久远劫光明无垢光王如来出世时,有一魔子,名遮,即今持地菩萨是也。依金刚齐菩萨之教化,归於光王佛,发菩提心。彼金刚齐即今奋迅菩萨是也。见奋迅王经上。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谓过现未叁劫各有一千佛出世也。单言千佛者,贤劫即现劫之千佛,释迦其第四佛也。法华玄义六曰:「摩耶是千佛之母,净饭是千佛之父,罗睺罗千佛之子。」叁宝感通录上曰:「释含照图写千佛像感应。」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云何上出世间戒,无漏不可思议,无处无所著?” “文殊师利!戒者于彼众生,无我、非无我,无事、无因、无教化人,无行、无不行、无行处,无名、无色,无色相、无无色相,无寂、无不寂,无可取、无不可取,无真实、无不真实,无身、无言、无说、无心...
《文殊师利问经》 / 梁扶南国三藏僧伽婆罗译 / 474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7日作乐以供养叁宝也。法华经(方便品)偈曰:「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铜鈸。如是眾妙音,尽持以供养,皆已成佛道。」百缘经曰:「昔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诸人民,各自庄严而作妓乐,出城游戏,入城门值佛乞食,诸人见佛欢喜,礼拜,即作妓乐供养佛,发愿而去。...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Vibhajya-vādin,译曰分别说部,分别论师。其部所说,有是有非,以更要分别故,名為分别说部。此由他人名之也。俱舍光记二十曰:「说非尽理,半是半非,更须分别,故名分别说部。梵云毘婆闍缚地,毘婆為分别。缚地為部,旧云毘婆闍婆提者,讹也。」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谓如来出现说华严经,必有因缘。故出现品云:非以一缘,非以一事,如来出现,以无量因缘而得成就,令斯教兴。故以因缘二字,各开十义,以显无尽。先彰十因,后显十缘。故云教起因缘也。 一、法应尔,法应尔者,理本当然也。谓如来出现,法应说此华严经故。所以诸佛,皆于无尽世...
《三藏法数》 / 741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阿赖耶识之别名。唯识论叁曰:「或名种子识,能徧任持世出世间诸种子故。」述记叁末曰:「即為诸法為种子义,前第一心,是积集种在其中义。今此取能生诸法义,故二差别。」生诸法一一之原因,谓之种子。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大乘即佛乘也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法华文句云论列十七种者皆法华之异名所以显示此经甚深微妙之理不可思议也。 【一无量义经】谓佛欲说法华一实相理故先说此无量义处盖将以无量之义会归于一实相之理实相之中妙义无穷故名无量义经。 【二最胜修多罗】谓法华经唯谈一乘实相之理于叁...
《三藏法数》 / 1032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贫穷布施难,谓人自厄于贫乏,而能随力辍己济人,是为难也。 二、豪贵学道难,谓人处于豪贵,而能厌于欲乐,折节求道,是为难也。 叁、判命必死难,谓人能尚义轻生,决志判命;或为法舍身,济彼饥苦;或为忠臣,以死徇节,是为难也。 四、得睹佛经难,谓人或生边地,不知...
《三藏法数》 / 662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禪為梵语禪那之略,译曰思惟修。新译曰静虑。思惟修者思惟所对之境,而研习之义,静虑者心体寂静。能审虑之义。定者,為梵语叁昧之译,心定止一境而离散动之义。即一心考物為禪,一境静念為定也。故定之名宽,一切之息虑凝心名之,禪之名狭,定之一分也。盖禪那之思惟审虑,自有定...
《佛学大辞典》 / 726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化仪者,如来出世一代化物之仪式也。 一、顿教,谓不谈小乘,直说大法,故名顿教。即华严经也。 二、渐教,渐即渐次,有渐初、渐中、渐末之不同,谓如来初于鹿苑,破斥邪法,建立正教,专为二乘,此名渐初,即阿含经也。次于方等会上,弹斥二乘小机,令其归向大法,此名渐中,...
《三藏法数》 / 290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众生是己亲,谓一切众生,轮回五道,互相生育,递为眷属,以是因缘,今所食肉,无非亲者,故云众生是己亲。(五道者,天道、人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见生惊怖,谓一切众生,护身惜命,与人无别;若见食肉之人,惊怖远离,故云见生惊怖。 叁、坏他信心,谓...
《三藏法数》 / 494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智度论所说:一、一切智,声闻缘觉之智也。知一切法之总相者。总相即空相也。二、道种智,菩萨之智也。知一切种种差别之道法者。叁、一切种智,佛智也。佛智圆明,通达总相别相化道断惑一切种之法者。天台以之配於空假中叁諦之观智。然叁智就人分别,虽如上各别,而就法之胜劣分别...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印度為佛陀之降诞地,占佛教史上最重要之地位。佛陀释迦牟尼开佛教,距今几何年,东西学者,聚讼纷紜,莫衷一是。其入灭时,则据眾圣点记之说,可知為西歷纪元前四百八十六年。 佛陀成道后四十五年间之行化,以摩揭陀,室罗伐悉底,為中心,而润泽憍赏弥,拘尸揭罗,吠舍厘等中印...
《佛学大辞典》 / 1832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法华经化城喻品明大通智胜佛出世久远之劫量也。「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大通知胜如来。(中略)彼佛灭度已来。甚大久远。譬如叁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种,假令有人磨以為墨。过东方千国土乃下一点,大如微尘。又过千国土復下一点。如是展转尽地种墨。於...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菩萨名。旧称,那伽曷树那,那伽阿周陀那Nāgārjuna,生於阿周陀那下,故名阿周陀那。以龙成道,故字曰龙。新称,那伽閼剌树那。译為龙猛。佛灭后七百年出世於南天竺(摩訶摩耶经下),马鸣弟子迦毘摩罗尊者之弟子,提婆菩萨之师也(付法藏传五)。入龙宫齎华严经,开铁塔传密藏,...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施福业,布施也。二、平等福业,起平等之慈悲爱护之心也。叁、思惟福业,思惟出世之要法也。出增一阿含经十二叁宝品。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佛之尊号。瑜伽论曰:「能善教诫声闻弟子,一切应作不应作事故名大师。又能化导无量眾生令苦寂灭故名大师。又為摧灭邪秽外道世间出世间故名大师。」资持记上一之一曰:「大师者所谓天人之师即十号之一。以道训人故彰斯目。然以师通凡圣加大简之,是则叁界独尊九道依学,唯佛师圣得...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得度后受教之师,名受业师,又曰亲教师。释氏要览上曰:「毘奈耶云:鄔波陀耶,此云亲教。由能教离出世业故,称受业和尚。」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谓世间之食,但能资益生死之身。修行之人,于世美味,心不贪嗜。常持正念,以禅悦法喜等为食,则能长养善根,出离生死,成就菩提,故有出世间五种食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念食,谓修圣道之人,常持正念,长养一切善根。如世之食,资益身根,是为念食。 二、法喜食,...
《三藏法数》 / 264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心為万法之本,能生一切诸法,故曰心地。又,修行者依心而近行,故曰心地。又,叁业中,心业最胜,故曰心地。心地观经八曰:「叁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沈沦。眾生之心犹如大地,五穀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於如来,以...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叁衣与鉢也。二者為僧之资物最重大者。观出家受戒之时,最初即以衣鉢具足為条件可知也。后為袈裟与铁鉢之意。禪家以道授受,谓為授受衣鉢。传灯录一曰:「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復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梨衣,传付於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六祖坛经曰:「五祖忍大...
《佛学大辞典》 / 351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此非据戒之项目数,乃就戒之特质而区分之也。一作持戒,二止持戒,戒之所以成立,在於防止恶行,称為止持戒者,即以戒本所列者為根本。止恶之理想在於作善,教以积极的行為者,亦名為戒,此為作持戒。如半月说戒,叁月安居之规定是也。 又一出世间戒,沙弥之十戒,比丘之具足戒也...
《佛学大辞典》 / 479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卷,无着菩萨造,世亲菩萨释,唐义净译。明以六门习修禪定,而得世出世之果。六门者:一求脱之愿心,二积集胜行之资粮,叁使心善住於一处,四资师圆满,五所缘圆满,六作意圆满。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由星宿之法定吉日良辰,為印度之古法,宿曜经,摩登伽经,舍头諫太子二十八宿经等详说之。大日经疏四曰:「良日辰者,谓作法当用白分月,就中一日叁日五日七日十叁日,皆為吉祥,堪作漫荼罗。又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最胜,至此日常念诵,亦应加功也。」宿曜经上以偈说:「一叁五九十...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十卷,元魏菩提留支译。大萨遮尼犍子,為严炽王说法,遂受记於佛,其所说世出世之法,曲尽其妙,文义亦通畅,世最流通。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叁卷為此本之异译,缺王论品。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世间禪,此有二种: 一,根本味禪,此有四禪,四无量,四空之叁品。合為十二,称為十二门禪。厌欲界之散乱者修四禪,欲大福者修四无量,厌色笼者修四空。為生一切出世善法之根本,故名根本。又闇证而為观慧,故名隐没。於其禪定生爱味,故名有垢。所观之境界不分明,故名无记(...
《佛学大辞典》 / 1365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梵语曰路迦那他Lokanātha,译為世尊,或婆迦婆Bhagavat译為世尊。佛之尊号。以佛具万德世所尊重故也。又,於世独尊也。阿含经及成实论以之為佛号中之第十,以具上之九号,故曰世尊。涅槃经及智度论置之於十号之外。智度论二曰:「路迦那他,秦言世尊。」净影大经疏曰:「佛具眾德...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八难之一。世间之人,邪智聪利者,唯耽习外道经书,不能信出世之正法。是為佛道之障难。人天眼目曰:「世智辩聪不要拈出。」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佛叁身中之法身也。佛之法身為周徧法界眾生而感应之佛身,故名法界身。一身即现一切身也。探玄记二曰:「现一身即一切身,名法界身。」观经定善义曰:「言法界者是所化境,即眾生界也。言身者是能化之身,即诸佛身也。」观无量寿经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天...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慈恩大师於佛教判别八宗。我法空有宗,指犊子部等。有法无我宗,指有部宗等。法无去来宗,指大眾部等。现通假实宗,指说假部等。俗妄真实宗,指说出世部等。诸法但名宗,指一说部等。胜义皆空宗,指般若等空宗龙树系。应理圆实宗,指华严法华等经及无着系之说。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当转法轮,当转法轮者,谓如来出世,既成道已,当转法轮,度脱有情,饶益一切。如转四谛法轮,先度五比丘等是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五比丘者,一阿鞞、二跋提、叁拘利、四陈如、五迦叶也。) 二、与父说法,与父说法者,谓如来既成道已,惟念父恩最重,...
《三藏法数》 / 434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智慧之光明,譬如月也。唐华严经八十曰:「如来智月出世间。」 又(人名)梵名若那战达罗Jñānacandra,译曰智月。唯识十大论师之一。护法菩萨之门人。见唯识述记一本。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段食,分分段段嚙碎而食者。香味触叁者為体。寻常之食物也。二触食,六识触对可爱之境而生喜乐,以长养身心者。如眼之於美色乃至身之於软滑是也。叁思食,意识思好事而生乐,资益诸根者。四识食,地狱之眾生及无色界之有情等,以识资持命根者(已上四种為世间食)。五禪悦食,修...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密宗所立,出於尊胜轨。是於佛地之五位发五愿也:一、眾生无边誓愿度,以度一切眾生為愿,是愿求东方阿閦如来内证之菩提心也。二、福智无边誓愿集,以集成无边功德為愿,是愿求南方宝生如来内证之福德者,福智圆满之位也。叁、法门无边誓愿学,以学显密大小教法為愿,是愿求西方阿...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厌离有为发心,谓人厌恶世间皆是有为之法,能招叁界生死之苦,欲求出离此苦,即发心修行,是名厌离有为发心。(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所求菩提发心,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人宿有善本,具正知见,欲求出世妙道,即发心修行,是名所求菩提发心。 叁、饶益有...
《三藏法数》 / 168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台家修禪之法,分方便与正修二道,先為方便行,有二十五种,其次正修十乘观法。二十五种之方便行,分為五科:一、具五缘:持戒清净(离叁业之非)、衣食具足(蔽形凌飢)、閒居静处(山林兰若)、息诸缘务(学问犹废何况俗事)、近善知识(资我身长我道)。二、訶五欲:訶色(色如...
《佛学大辞典》 / 419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一切眾生心识之神本,神本者神髓根本也,般若明一切眾生心识之实相,故称心识之神本,是实相般若也。新译经言能出生一切诸佛法一切菩萨解脱法是也。二,一切国王之父母,般若生王慧解之心,故称国王之父母,是观照般若也,新译经言能出生一切国王无上法,一切眾生少离法是也。...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有十种之法,各含藏无尽之法海,故名十无尽藏:一、行藏,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生於如来之家,增长信解,闻持一切佛法,為眾生使所闻皆信解,故名信藏。二、戒藏,菩萨奉持叁世诸佛无尽之净戒,具足圆满,无所毁犯,念诸眾生之颠倒破戒,我欲成菩提说真实之法,使离...
《佛学大辞典》 / 583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阿修罗之宫殿。义楚十六曰:「长阿含云:阿修罗宫,在大海底。(中略)如天富乐。」西域记十说清辩菩萨,入南天竺案达罗国修罗窟待弥勒出世。同九曰:「石室西南隅,有巖岫,印度谓之阿素洛宫也。」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五种之諦。谓因果等五种之理,真实不虚也。瑜伽师地论第四十六所谓「或立五諦:一因諦,二果諦,叁智諦,四境諦,五胜諦。」显扬圣教论第八所谓「或立五諦:一因諦,二果諦,叁能知諦,四所知諦,五至諦。」是也。其中前四者為安立,后一者為非安立諦。依慈恩之说,安立中,因諦即...
《佛学大辞典》 / 261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俗指玄奘渡天竺求经而言,独异志曰:「沙门玄奘,姓陈氏。唐武德初往西域取经,行至罽宾国,道险,虎豹,不可过。奘不知所為,锁门而坐。至夕,开门见一老僧,莫知所由来。奘礼拜勤求。僧口授心经一卷,令奘诵之。遂得道路开闢,虎豹潜形,魔鬼藏迹。至佛国,取经六百餘部而归。其...
《佛学大辞典》 / 496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Vasumitra,又作伐苏蜜多罗。旧作和须蜜,婆须蜜多,婆须密多罗。世友菩萨之梵名。旧云天友。佛灭后四百年有部宗出家之小乘菩萨也。五百阿罗汉结集大毘婆沙论时,此是其上首,且称為婆沙论四评家之随一。着宗轮论。宗轮论述记上曰:「异部宗轮者。佛圆寂后四百许年,说一切有部,...
《佛学大辞典》 / 459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大乘即佛乘也。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法华文句云:论列十七种者,皆法华之异名,所以显示此经,甚深微妙之理,不可思议也。 一、无量义经,谓佛欲说法华一实相理故,先说此无量义处,盖将以无量之义,会归于一实相之理。实相之中,妙义无穷,故名无量义经。 二、最胜修多罗,...
《三藏法数》 / 1000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发心普被恩,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欲普被於法界之群生,咸使利益安乐也。是名发心普被恩。 二、难行苦行恩,如来在往昔因中,捨头目髓脑国城妻子,身剜千灯,投形饲虎,雪岭亡躯,积如是难行苦行劫,其行之者,皆為利益眾生也,是名难行苦行恩。 叁、一向...
《佛学大辞典》 / 634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即[鬼子母神]也。毘奈耶杂事叁十一曰:「往昔王舍城中有独觉佛出世,為设大会,有五百人各饰身共诣芳园,途中遇怀妊牧牛女持酪浆来,劝同赴园。女喜之舞蹈,遂堕胎儿。诸人等捨之赴园内,女独止而懊恼,便以酪浆买五百菴没罗果,见独觉佛来女傍,顶礼而供养之,发一恶愿曰:我欲来...
《佛学大辞典》 / 368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曰探领。二曰齐领。法华经信解品,四大声闻。陈述自己之领解。其领解如来未出世前,在法身地照声闻之机,之大悲状者。谓之探领。是探佛意之底蕴而领解者也。一品之中:「穷子欢喜,得未曾有,从地而起,往至贫里,以求衣食」已上之文足也。齐领一名齐教领:「尔时长者将欲诱引其...
《佛学大辞典》 / 159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又名,十八圆满,是报身佛之依持圆净也。一色相圆净,光明徧照无明世界,色相周徧也。二形貌圆净,妙饰界处各各形貌殊胜也。叁量圆净,大城无边不可量也。四处圆净,出过叁界所行处也。五因圆净,世出世之善根自功德而生也。六果圆净,清净自在唯识之相也。七主圆净,如来所镇,恆...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世间法药,如五常五行叁归五戒等是也。二、出世间法药,如叁药四念处七觉八正道等是也。叁、出世间上上法药,如止观是也。以止观通前之出世间法,则悉為上上法药也。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此真言宗之教相判释也。其名目虽本於大日经十心品并大日经疏(亦本於菩提心论,释摩伽衍论),至其本质,实可称為日本弘法大师之独创。 故其本据在弘法之十住心论及秘藏宝钥:一、异生羝羊心,异生為凡夫,六趣,四生等各异之生,即如所谓群生也。羝羊為牡羊,其性下劣,除求水草...
《佛学大辞典》 / 932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凡解真言分字相字义二段,以初释字相后解字义為法。字相之释,通於显教,字义之释,為密教特有之深义,例如释阿字為无,非,不,是字相也,又如释訶字是因缘之义,是字相也,如释阿為本不生之义,訶為因不可得之义,是字义也。而不可得即阿字本不生之义。故无论如何之字,入之於阿...
《佛学大辞典》 / 322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人亡后叁年等修佛事追荐其人谓之年忌,又云年迴。盖佛教弔祭亡者止於中阴七七日也(大灌顶经梵网经等)。故支那称為累七斋又称七七斋。每七日修斋会也(释氏要览下),然百日已后之佛事,於佛教无本据,其中百日与一周忌叁年忌依支那之儒礼也,百日即儒之卒哭,一周忌者小祥,叁年...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计断常痴相,谓行人于修定时,忽然发邪思惟,分别我及诸法,为过去灭而有现在我耶?为过去不灭而有现在我耶?因是思惟,见心即发,推寻叁世。若谓是灭,即堕断见;若谓不灭,即堕常见。如是痴觉,念念不住,以此智辩,诤竞戏论,作诸恶行,障于正定出世之法,是为计断常痴相...
《三藏法数》 / 307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置买田宅。谓比丘当依眾居止,勤修出世清净无為之道。若私置田宅,以图自足,是為不净。二、种植根栽。比丘当勤修道业,於世间资生之事,不生贪着。若不為眾,私自种植田园,内妨行业。是為不净。叁、贮聚穀粟。谓比丘当乞食资身,清净活命。若不為眾,私自藏贮穀粟米麦,是為...
《佛学大辞典》 / 337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谓佛之存生中也。行事钞上之一曰:「自大师在世,偏弘斯典。」同资持记上一之一曰:「贤劫中第九减劫,人寿百岁,出世之时也。叁十成道,说叁乘法,度人无量,八十唱灭。今指五十年中行化之时,故云在世。」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施福业,施与贫穷之人,由施而获世出世之福利,谓之施福业。二平等福业,以平等之慈悲心,爱护一切眾生,因而成世出世之福利,谓之平等福业。叁思惟福业,以智慧思惟观察出离之法,為出世福善之业,谓之思惟福业。见增一阿含经十二。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施福业,谓修行之人,若遇贫穷之人来乞之时,须食与食,须衣与衣,乃至卧具医药,随其所欲,皆悉施与;因施获福,是名施福业也。 二、平等福业,谓修行之人,能持戒律,不兴恶想,梵行端严,语言和雅,以平等慈悲爱护之心,普覆一切有情,令得安隐;以平等心,而能致福,是...
《三藏法数》 / 173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又曰生佛一体,生佛不二等。生者,迷之眾生,佛者,悟之佛陀,一如者,无差别之义也。或曰凡圣一如。谓為迷悟不二亦同。即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意也。宝积经曰:「眾生如即如来如,如来如即眾生如,眾生如来无二无别。」不增不减经曰:「眾生界即法身,法身即眾生界,此二法者...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叁衣与鉢也。二者為僧之资物最重大者。观出家受戒之时,最初即以衣鉢具足為条件可知也。后為袈裟与铁鉢之意。禪家以道授受,谓為授受衣鉢。传灯录一曰:「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復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梨衣,传付於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六祖坛经曰:「五祖忍大...
《佛学大辞典》 / 351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密教之阿弥陀,為大日如来五智之妙观察智所现,是於大日成道之外,不说阿弥陀成道之因果,说之者仅显教之大乘而已。大乘教中说弥陀之成道者总有四处。 其一者法华经化城喻品谓叁千尘点劫之昔,有佛名大通智胜。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长名智积。闻父成佛,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
《佛学大辞典》 / 1234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释氏要览上曰:「大集经云:袈裟名离染服,贤愚经云:出世服,如幻叁昧经云:无垢衣,又名忍辱鎧,又名莲华衣,谓不為欲泥染故。又名幢相。谓不為邪所倾故。又名田相衣。谓不為见者生恶故。又名痟瘦衣。谓着此衣烦恼痟瘦故,又名离染服,去秽衣,又名振起。」又六物图曰:「一、袈...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此叁者称為叁学。戒者防身之恶。定者静心之散乱。慧者去惑证理也。五灯会元曰:「法要有叁:曰戒定慧。唐宣宗问弘辨禪师曰:云何名戒?对曰:防非止恶谓之戒。帝曰:云何為定?对曰: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名定。帝曰:云何為慧?对曰:心境俱空,照览无惑名慧。」名义集四曰:「防非...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十二部经之一。说希奇不思议事之经典也。正理论四十四曰:「言希法者,谓於此中唯说希奇。出世间法,由此能正显叁乘希有故。」梵名阿浮达磨,见[阿浮达磨]条。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尼连禪河之异名,此河中有龙住,故名。在金刚座之东而不远。破僧事五曰:「尼连禪河龙名伽陵伽,此云黑色。以先业缘住此河中,两目皆盲,若佛出世眼即得明,若佛灭后其眼还盲。」寄归传一曰:「创成正觉龙河,九有兴出尘之望。」同四曰:「择散宝於龙河,颇达其妙。」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梵语曼怛罗Mantra。是如来叁密之随一语密也,总谓法身佛之说法。假令经中有显言,而其声名句文以大日如来之秘密加持為体性,故总為真言秘密藏也。演密钞一曰:「释曰:密宗一一文言无非字门,秘密加持而為体性。虽有显言,从宗体俱属秘藏。」别云陀罗尼。译云总持。又云秘密号,密...
《佛学大辞典》 / 1215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心体原為清净,离诸妄染,然因依於不觉,忽起无明,遂有六种染心之相:一、执相应染,我执之烦恼与心王相应而起,执着外境以染净心者,是六麤中之第叁执取相与第四计名字相也,二乘之极果及菩萨之十住位断之。二、不断相应染,不断為相续之义,於苦乐等境,法执之烦恼与心王相应而...
《佛学大辞典》 / 434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宋永嘉乐清(浙江温州乐清县治)人。姓陈氏。世营渔业。长入景德寺為童行,天圣中,试经得度。初参金鑾善,又謁叶县省,皆不契。仍东游至姑苏翠峰,謁雪竇重显,汲水担柴,辛惨练修,一日有所悟其机,偈曰:「一二叁四五六七,万仞峰头独足立,驪龙頷下夺明珠,一言勘破维摩詰。」...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谓如来之出现於世也。金刚叁昧经一曰:「佛言:善男子!汝能问出世之因,欲化眾生令彼眾生获得出世之梁,是一大事不可思议。」贤愚经八曰:「如来出世实復奇特,令一切眾生皆获利益。」心地观经七曰:「诸佛子等,应当至心求见一佛及一菩萨,如是名為出世法要。」金刚叁昧经一曰:...
《佛学大辞典》 / 238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长养出世善根之法食有五种:一、念食,修圣道之人,常持正念,长养一切之善根者。二、法喜食,修圣道之人,爱乐妙法,必生喜悦,以长养慧命者。叁、禪悦食,修圣道之人,因得禪定而生心身喜悦,以长养慧命者。四、愿食,修圣道之人,以誓愿持身,以长养一切之善根者。五、解脱食,...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Kālāśoka,佛灭百年顷君临摩訶陀国之王,而难陀王朝(Nanda)之始祖也。此王歷史古来颇有议论。為未决之问题。此以北方所传无此王之记事故也。排之者以為迦罗者时之义,為补某时代缺陷故作虚构之人物云,或谓迦罗者黑色之义,為欲大达磨阿育王归佛后之光彩,故指归佛前兇暴之时代...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梵语Pratyekabuddha,旧称辟支佛。又曰辟支迦罗。新称鉢剌翳伽佛陀。旧译曰缘觉。新译曰独觉。缘觉者:一,观十二因缘之理而断惑证理,一,因飞花落叶之外缘而自觉悟无常,断惑证理。独觉者,彼於无佛之世,宿因所萌,或观十二因缘,或观飞花落叶,而独自觉悟也。大乘义章十七末曰...
《佛学大辞典》 / 693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随说因。於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惑业繫缚之法,及不繫缚之法,随其见闻觉知而起言说,是名随说因。二观待因。诸有情欲求叁界有繫缚之乐,及出世间不系缚之乐,於彼之所缘或為求得,或為受用,观彼而对此,是名观待因。叁牵引因。由净不净之熏习,叁界善恶诸行,於可爱不可爱之趣中...
《佛学大辞典》 / 427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六度有叁种:一、世间波罗蜜,凡夫為神通生天而修者。二、出世间波罗蜜,二乘為自入涅槃自利而修者。叁、出世间上上波罗蜜,菩萨為利他而修者。见楞伽经。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佛法之护摩有二种,择地作坛,以世火烧共物乳木,為外护摩,自身為坛,以如来之智火烧烦恼之薪,為内护摩。是云出世护摩,世諦护摩,事护摩,理护摩。而作世諦之事护摩,亦添理性之内观也。大日经秘密曼陀罗品曰:「护摩有二种:所谓内及外。」大日经疏十五曰:「阿闍梨即作内护摩...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Bhadrakal a,又作波陀劫。颰陀劫簸之略。劫簸為分别世界成坏之时量。今即成劫也。常略曰劫。颰陀译曰贤或善,此一劫中千佛出世。故名贤劫。智度论叁十八曰:「劫簸秦言分别时分,颰陀者秦言善。有千万劫过去空无有佛,是一劫中有千佛兴,诸净居天欢喜故名為善劫。」修行本起经上...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是大日如来之歌叁摩地舞叁摩地也。大日如来住此叁摩地,名变现一天女。一以歌咏供养西方弥陀如来。一以舞技供养北方不空成就如来(释迦)是金刚界叁十七尊中之内四供女菩萨也。然则歌舞即大日法身内证之德。一句之歌咏,一曲之旋舞,亦无非為深妙之佛事,因而具法性无尽之德,故与...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世长者,二出世长者,叁观心长者也。文句五曰:「世备十德:一姓贵,二位高,叁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净,八礼备,九上嘆,十下归。(中略)十德具焉,名大长者,出世长者。佛从叁世真如实际中生,功成道着,十号无极。法财万德,悉皆具满,(中略)是名出世佛大长...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如来為今日眾生悲智双行摄化之宿因有二种。即大愿力(因位之誓愿力),昔行力(因位之万行力)也。华严经疏一曰:「一者大愿力故。现相品云:毘卢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兜率偈云:如来不出世,亦无有涅槃,以大愿力,示现自在法。诸会佛加,皆大愿力。及餘...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又曰达首。蛮俗之名。慧琳音义四十八曰:「达须,谓此等人微识佛法,不能坚固修持行也。」瑜伽伦记六上曰:「达须,无有正音可译。虽有识别,是狠戾义。(中略)四天竺外。佛在世时,无佛四眾出世游行,然有识别,如唐国等名达须国。(中略)基法师云:达须者,细碎下恶鄙猥贱类。...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