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7 条搜索结果

菩提

菩提旧译為道,求真道之曰菩提。新译曰觉,求正觉之曰菩提。其意一也。维摩经佛国品曰:「菩提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深信因果。」智度论四一曰:「菩萨初发,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观经玄义分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7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玄门

玄者,妙也。门即能通之义。谓玄妙之门,能通莲华藏海故也。盖此门,乃晋云华尊者依华严大经一乘圆顿妙义而立也。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谓举一法时,顿具一切诸法。一法既具,法法亦然,交互同时,皆得相应,具足圆满。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是也。 二、广...

《三藏法数》 / 1015字 / 7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涅槃四种大乐

一、无苦乐,无苦乐者,谓无世间之苦乐也。世间之乐,即是苦因。故经云:不断乐者,则名为苦;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大寂静乐,谓涅槃之性是大寂静,以其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为大乐,此即涅槃之...

《三藏法数》 / 199字 / 7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柔和忍辱衣

弘经叁轨之一。弘通法华者,宜以柔和忍辱之,吾柔和忍辱,可以防一切瞋恚之害毒,如衣防寒热之害,以為因喻。法华经法师品曰:「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着如来衣,坐如来座,尔乃应為四眾广说此经。如来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是。如来座者...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7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卷下

尔时世尊。复告印捺啰部帝大王言。大王汝于往昔过去无量阿僧祇大劫之前。日清净光明如来法中。已曾为王号精进授。汝于是时与诸学众。于彼佛处已曾求学金刚大乘及诸法要。汝今于此娑诃世界我释迦牟尼佛所。又复求学如是金刚大乘。时印捺啰部帝闻此语已。即复合掌白世尊言。云何名为...

《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 4683字 / 7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6月13日

七处征

七处征者,佛于楞严会上,征诘阿难目所在之处也。此由阿难遭摩登伽之幻术。佛敕文殊,将咒往护,提奖阿难,归来佛所。佛问其发出家之始,阿难以见佛胜相而答。佛遂征其目所在,阿难答以目在外,而在内。及佛征其不在内,又计之在外。如是展转穷逐征诘,至于无所着处...

《三藏法数》 / 1070字 / 7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一音

一音者,佛之音声也。盖众生缘有浅深,根有利钝,故于一音之中,同听异闻。若是人天根器,则闻佛说五戒善之法;若是声闻根器,则闻佛说四谛之法;若是缘觉根器,则闻佛说二因缘之法;若是菩萨根器,则闻佛说六度等法;各得解了。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是也...

《三藏法数》 / 289字 / 7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二字门

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二字,四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7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智旭

名智旭,字蕅益,自号八不道人。从所居而曰灵峰。父岐仲,持白衣观音咒祈子,母金氏,梦大士抱子授之而生,时明万歷二七年五月叁日也。初学儒,以圣学自任,作闢佛论数篇。七岁阅莲池大师自知录叙及竹窗随笔,取论焚之。二岁丧父,读地藏本愿经发出世之,日诵佛名。居叁...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7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唯识

梵语摩怛刺多Mātratā,此译曰唯。梵语毘若底Vijña ti,此译為识。梵语倒置之為识唯,通常為Vijñānamatravāda。唯者简别之义。简别识外无法,谓之唯。识者了别之义。了别之略為叁种,广有八种,谓之识。然则唯识者為叁识或八识之复名数,非唯一识之义也。华严经就集起之义而云唯...

《佛学大辞典》 / 741字 / 7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叁聚经

佛,為比丘说至恶趣法,至善趣法,至涅槃法之叁法聚。由一而增至。摄於长阿含经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7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法界

法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法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佛法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叁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

《三藏法数》 / 1127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六大力

佛赴阿耨达龙王请,为说无欲法,令诸菩萨修于清净之行,当得此六大力,调摄身而化众生也。(梵语阿耨达,华言无热恼。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志力,谓菩萨志,善能总持诸佛一切所说之法,化导众生,是名志力。 二、意力,谓菩萨意,同佛所行,于...

《三藏法数》 / 650字 / 7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八愿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7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甘露明

又曰甘露咒,甘露陀罗尼咒,无量寿根本陀罗尼。即阿弥陀之大咒。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7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行仙

一、地行仙,谓其服食药饵,能驻一期之寿,而不能轻举,故名地行仙。(一期者,从生至死也。) 二、飞行仙,谓其餐食黄精松柏之类,久而身轻,故名飞行仙。(黄精,药名;松柏者,谓松柏之叶也。) 叁、游行仙,谓其久服还丹,化形易骨,游戏人间,故名游行仙。(还丹者,谓神...

《三藏法数》 / 333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二类生

谓诸有情,由颠倒妄想,起惑造业,随业感报,各各不同,故有二类也。 一、卵生,卵生者,从壳而出生也。谓此类有情,因虚妄颠倒之惑,起飞沉乱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此生之报,即鱼鸟龟蛇之类是也。(飞沉者,若想念浮举,则为飞禽;若情念沉重,报为鱼蛇之类也。) 二、胎...

《三藏法数》 / 1224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大护印

顺於如来藏申二水指(第四指),使指头相柱如山峰,其二火指(中指),头亦相柱稍屈如连环状,又开二空指(大指),相去二寸已下,即是。真言曰:南磨萨婆怛他揭帝弊(归命一切如来等),萨婆佩也微揭帝弊(能除一切悕障等也,亦是嘆佛归命也),微湿囀目契弊(种种门也亦是巧妙养...

《佛学大辞典》 / 568字 / 7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四安乐行

谓身无危险故安,无忧恼故乐,身安乐,乃能进行,故名安乐行。 一、身安乐行,谓身应当远离种之事:一、远离豪势,二、远离邪人邪法,叁、远离凶险嬉戏,四、远离旃陀罗,五、远离二乘众,妨修大乘之行故,六、远离欲想,七、远离不男之人,八、远离危害之处,九、远离讥...

《三藏法数》 / 381字 / 7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善财五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7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白衣观音

Pāṇḍaravāsinī,又曰大白衣,又曰白处观音。以此尊常着白衣,在白莲中,故就其被服名為白衣。以其住处名為白处。白者,表淳净之菩提也。梵名半拏囉嚩悉寧,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莲华部之部母也。大日经疏五曰:「半拏囉嚩悉寧,译云白处,以此尊常在白莲华中,故以為名。亦戴天...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六妙门

妙名涅槃,门名能通。修此六法,则能通至涅槃,故名六妙门。前叁是定,后叁是慧。定爱慧策,能发真明,出离生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定爱慧策者,爱谓爱乐于禅,策谓策进真行也。真明者,真性之明也。) 一、数息门,数息者,修行之人,调和气息,不涩不滑,安详徐数,从一...

《三藏法数》 / 552字 / 7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叁种菩提

是乃密教真言行者之菩提也,密教立五佛有各别之主德,以东方阿閦如来之大圆镜智立发菩提之德,故行者初发之菩提,為毕竟厌求之,此虽属第六意识,而其菩提之性德,则為大圆镜智,故以自身之第八识為发之体,受叁昧耶戒者,亦向东方以阿閦如来為本尊。盖叁昧耶戒,以此...

《佛学大辞典》 / 630字 / 7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四安乐行

此四安乐行者,乃清凉澄观国师依法华经安乐行品而立。谓涅槃之果,名为安乐;修此行者,能趣涅槃,故名安乐行。又住此四行,则身静神定,外苦不干,故名安乐行。(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毕竟空行,毕竟空行者,境两忘,空有双会也。法华经云:行处近处。谓以观照理,如...

《三藏法数》 / 346字 / 7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四念处

念即能观之观,处即所观之境也。谓诸众生于色受想行识五阴起四颠倒,于色多起净倒,于受多起乐倒,于想、行多起我倒,于多起常倒,为令众生修此四观,以除四倒,故名四念处也。 一、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

《三藏法数》 / 445字 / 7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五略广

摩訶止观一部之正说,广立科,谓為广。其第一大意中,更有五种分科,谓為五略。摩訶止观第一上所谓「今当开章為:一大意,二释名,叁体相,四摄法,五偏圆,六方便,七正观,八果报,九起教,旨归。」又所谓「初释大意,囊括始终,冠戴初后,意缓难见,今撮為五,谓发大...

《佛学大辞典》 / 466字 / 6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阿弥陀真言

有一字咒,小咒,大咒之叁种,其一字咒又有二种,一為之一字。理趣释曰:「紇利字,具四字,成一字真言,(中略)若人持一字真言,能除一切灾祸疾病。命终已后,当生安乐国土,得上品上生。」其小咒又云咒。本名曰无量寿如来真言,无量寿修愿行供养仪轨曰:「无量寿如来真言...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6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梵语,婆哩惹儞Parijñana,之异名。了别之义也。对於境而了别,名為识。唯识论一曰:「识谓了别。」同五曰:「识以了境為自性。」大乘义章叁曰:「识者乃是神知之别名也。」止观二曰:「对境觉智,异乎木石名為,次筹量,名為意,了了别知名為识。」同四曰:「识是一期...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6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五利使

利即快利之义,谓此五种妄惑,动念即生,造次恒有也。使即驱役之义,谓诸众生,为此五种妄惑,驱役神,流转叁界,无有出期,故名使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身见使,身见者,谓诸众生于名色、五阴、二入、八界中,妄计为身也。由此身见,驱役神,流...

《三藏法数》 / 472字 / 6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山王

山皆称王者,谓依海而住,高出一切诸余小山,以喻地菩萨修行,同入如来智海,高出一切二乘诸行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雪山王,谓此山中,具诸药草,能疗众病,取不可尽;以喻欢喜地菩萨,圣智法药,用之无竭,以破无明,超前行位,如雪山王也。 二、香山...

《三藏法数》 / 688字 / 6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广大。第一。常。不颠倒

《法门名义集》 / 12字 / 6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火宅喻

法华七喻之一。法华经譬喻品曰:「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僕。其家广大,唯有一门。(中略)忽然火起,焚烧舍宅。长者诸子若,或至叁,在此宅中。(中略)於火宅内乐着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己,不厌患,无求出意。(中略)...

《佛学大辞典》 / 527字 / 6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一、内空,谓内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无自性,故名内空。 二、外空,谓外之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皆无自相,故名外空。 叁、内外空,谓六根、六尘、六识,都无自性,故名内外空。(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四、空空,谓一切法皆空,此空亦空,故名空...

《三藏法数》 / 715字 / 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金刚顶经多罗菩萨念诵法

归命瑜伽自在王 善住如幻三昧者 普于净染诸刹海 能示种种随类身 我依莲华相应门 开示多罗大悲法 为令修习三昧者 离于二乘无悲定 速具神通波罗蜜 即能顿证如来位 行者应发普贤 从师具受金刚戒 不顾身命起慈 乃能堪入解脱轮 应从师受三摩耶 契印密...

金刚顶经多罗菩萨念诵法》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5043字 / 6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忿怒明王

一、焰鬘得迦忿怒大明王,以為种子,字变成明王。光如劫火,身作大青云色,有六面六臂六足,身短,腹大,作大忿怒相。利牙如金刚,面各有叁目,以八大龙王為眷属,以虎皮為衣,以髑髏為冠,乘小牛,足蹈莲华,鬚赤黄色,有大辩才,头戴阿閦佛而坐。大恶相顾礼,正面笑容,右面黄色...

《佛学大辞典》 / 1215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五怖畏

一、不活畏,谓初学菩萨,虽行布施之行,而不能尽己所有,又恐自己不能过活,是名不活畏。 二、恶名畏,谓初学菩萨,虽欲与众生同事而摄化之,入诸酒肆等,恒惧讥谤,不得似大菩萨安行自若,是名恶名畏。(同事者,同其所作,即酒肆等事也。若大菩萨证果之后,以同事摄诸众生,...

《三藏法数》 / 279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毘卢舍那

Vairocana,又作毘卢遮那,鞞嚧杜那,毘卢折那,吠嚧遮那。佛真身之尊称也。解此者诸家不一。 準天台以毘卢舍那与卢舍那及释迦,如其次第配於法报应叁身。毘卢舍那,译曰徧一切处。卢舍那,翻曰净满。法华文句会本二五曰:「法身如来名毘卢,此翻徧一切处。报身如来名卢遮那,...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6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种智明

智明者,智慧明了也。谓以种善巧之智,明了通达一切众生境界,教化调伏,令出生死苦海,而成正觉也。 一、知众生业报智明,谓菩萨以善巧智明,了达一切众生造诸恶业而受苦报,是名知众生业报智明。(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知一切境界寂灭智明,谓菩萨...

《三藏法数》 / 625字 / 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月宫

月天子之宫殿。即月之世界。起世经曰:「月天子宫,纵广正等,四九由旬,四面周围,七重垣墙,(中略)七宝所成,(中略)月天宫殿,纯以天银天青琉璃,而相间错。(中略)彼月天子最胜宫殿,為五种风摄持而行。何等為五?一持,二住,叁愿,四摄,五行。以此五风所摄持故,月...

《佛学大辞典》 / 328字 / 6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禪宗之别名。以觉悟佛為禪之体也。佛何物?之自性是也。故谓之直指人见性成佛,人之性即佛性也,发见佛性谓之成佛。宗镜录叁曰:「达磨大师云:明佛宗了无差误,名之曰祖。」中峰录五下曰:「禪何物?乃吾之名也。何物?即我禪之体也。(中略)惟禪与异名同体。...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八不共法

是限於佛之八种功德法也。限於佛而不共同於其他二乘菩萨,故云不共法:一、身无失,佛自无量劫以来,常用戒定慧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功德满足之故,一切烦恼皆尽,是名身无失。二、口无失,佛具无量之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眾之机宜而使皆得证悟,是名口无失。叁、念无失,佛修...

《佛学大辞典》 / 728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八界

界即界分,谓众生、色俱迷,故开色为界,开为八界;令其观此色、二法,皆从虚妄因缘而生,起惑造业,轮转生死。若达此妄源无有实体,绝名离相,则不为惑染所迷也。(开色为界者,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尘,皆属于色,故开之为也。开为八界者,谓眼识、耳...

《三藏法数》 / 465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六善神

是丛林转读大般若经时,揭释尊与此六神也,载於陀罗尼集经叁。般若波罗蜜大经曰:「达哩底囉瑟吒大将,禁毘嚕大将,缚日嚕大将,迦毘罗大将,弥覩罗大将,哆怒毘大将,阿儞嚕大将,娑儞嚕大将,印捺嚕大将,波夷嚕大将,摩虎嚕大将,娇尾嚕大将,真特嚕大将,缚吒徒嚕大将,尾...

《佛学大辞典》 / 979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空王佛

过去世之一佛。空王為佛之总名,而今為一佛之名也。法华经说,释尊与阿难共於空王佛所发。法华经人记品曰:「诸善男子,我与阿难等,於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又,阿弥陀如来於因位為比丘时,与他叁比丘共拜此佛之白毫相而成佛。见...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种种不一。(一)称讚净土经佛:一东方不动如来,二南方日月光如来,叁西方无量寿如来,四北方无量光严通达觉慧如来,五下方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如来,六上方梵音如来,七东南方最胜广大云雷音王如来,八西南方最胜日光名称功德如来,九西北方无量功德火王光明如来,...

《佛学大辞典》 / 549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一即

所谓一即者。乃一至之数。均由一相叠而成。若以一為本数,即单位。则舍一而不能有二至。此所以一即二,一即叁以至一即也。易言之。二乃由本数之一為始。渐次成而為二。一之外别无二之本体也。由此以推。亦由本数之一為始。渐次成而為。一之外别无之本体也。由是论之...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摩呼洛伽

Mahoraga,莫呼洛伽摩,旧曰休勒,摩睺罗伽,新曰莫呼洛伽,摩护囉誐。八部眾之一。大蟒神也。胎藏界第叁院之一尊,释迦如来之眷属也。是為大日如来普门示现之一法门身,一类眾生,因此法而遂得到於一切智地。大日经一曰:「尔时执金刚秘密主,於彼眾会中坐。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六牙白象缘

昔舍卫国,有一大长者,生一女子,自识宿命,初生能语,而作是言:“不善所作,不孝所作,无惭所作,恶害所作,背恩所作。”作此语已,默然而止。此女生时,有大福德,即为立字,名之为贤。渐渐长大,极敬袈裟。以恭敬袈裟因缘,出家作比丘尼。不到佛边,精勤修习,即得罗汉。悔不至...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750字 / 6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来偈

示现当二世之果报有偈。各偈以来字结,故名。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慳贪中来。高位者,礼拜中来。下贱者,憍慢中来。瘖哑者,诽谤中来。盲聋者,不信中来。长寿者,慈悲中来。短命者,杀生中来。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六根具足者,持戒中来。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6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一行叁昧

定於一行而修叁昧也。又名真如叁昧或一相叁昧。叁藏法数四曰:「一行叁昧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此有事理二种。理之一行叁昧者。為定观真如之一理也。文殊般若经下曰:「法界一相,繫缘法界,是名一行叁昧。(中略)入一行叁昧者,尽知恆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起信论曰...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6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四无记

谓不能记别当来之果,又于善恶法中,无所记别,故名无记。 一、能变无记,谓第八识王,是无记性,与所五法相俱,则能变现色等一切境界,而无所分别,故名能变无记。(五法者,一作意、二触、叁受、四想、五思,是名遍行五法,即第八识所法也。) 二、所变无记,谓根身、...

《三藏法数》 / 284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六大阿罗汉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其生死已尽,无法可学;又云无生,谓其断见、思惑尽,无复叁界受生;又云应供,谓其应受人天供养;又云杀贼,谓其能杀烦恼之贼。以其皆具叁明六通,无量功德,故称为大。此阿罗汉,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住于世间,守护正法,至今犹未入灭。若...

《三藏法数》 / 852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方丈

禪林之正寝,住持之住所也,故称寺主曰方丈,因其住於此也。古来之说维摩居士之石室,四方有一丈,丈室之名,始基於此。法苑珠林感通篇曰:「吠舍釐国宫城周五里,宫正北六里有寺塔,是说维摩经处。寺东北四里许有塔,是维摩故宅基,尚多灵神。其舍叠砖,传云:积石,即是说法现疾...

《佛学大辞典》 / 324字 / 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门叙密咒功德深广

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菩提场...

《三藏法数》 / 1158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上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游鸯伽国,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人俱。诣瞻婆城,止宿伽伽池侧。 以五日月满时,世尊在露地坐,大众围绕,竟夜说法,告舍利弗:“今者四方诸比丘集,皆各精勤,捐除眠睡,欲闻说法,吾患背痛,欲小止息,卿今可为诸比丘说法。” 时,舍利弗受佛教已,...

《长阿含经》 /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7096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4日

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名称大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思惟观察愍念未来诸众生故。说过去七俱胝准提如来等佛母准提陀罗尼。乃至我今同说。即说大明曰。 娜么飒哆南(去音下同一)三藐三勃陀(去音)俱(去音)胝(上音)南(二)怛侄(停也反)他(三)唵(四)折隶(五)主隶(六)准提(七)莎...

《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 / 唐天竺三藏金刚智译 / 3206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叁落叉

Lakṣa,密教说念诵陀罗尼之数,谓之叁落叉。落叉原為数名,万曰落义。以万為一亿,则叁落叉译作叁亿,是乃一往浅略之释也。若依其深秘之释,则落叉為相之义,见之义,叁落叉者见字与印及本尊叁平等实相之叉也。又於身口意叁业各见瑞相之义也。又时分之义,晨午昏叁时或寒热雨...

《佛学大辞典》 / 387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五味

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涅槃法胜,乃说此五味,而以醍醐比法华、涅槃也。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五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五味之有浓淡焉。(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

《三藏法数》 / 618字 / 5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段食

梵名Piṇḍa,四食之一,旧译云搏食或团食,吾人常用之食物也。香味触為体,分分段段受用,以资益身分,故云段食。俱舍论曰:「香味触叁,一切皆為段食自体,可成段别而饮噉故,谓以口鼻分分受之。」义林章五本曰:「段者分段,分分受之能持身命。旧云团者,可摶可握,立為团食,...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四善根

小乘俱舍成实於总相念住之后位,大乘法相宗於迴向之满位,生四种之善根。此乃小乘七方便中之后四方便,大乘法相宗五位中之第二加行位也。是正為见道之修行,故名加行。俱舍,成实,法相叁宗,其行相各异。梵Kuśala-mūla。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声闻四果

一、须陀洹果,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又名预流,即初果也。谓此人断叁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故名入流。(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斯陀含果,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即第二果也。谓此人于欲界九品思惑中断前六品尽,后叁品犹在,须更来欲界一番受生,故名一来...

《三藏法数》 / 286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六妙门

一数息门,善调身息,数息自一至,以摄乱。是為入定之要。故以数息為妙门。二随门,细依息,知入知出,谓為随息。若强存数,则有起念之失,故宜放数息而修随息。入时知入,出时知出,长短冷暖皆悉知之。由是诸禪自发,以随為妙门也。叁止门,息静虑名之為止,行者虽依随息...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断结

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九无碍、九解脱、,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逆流

谓修行之人,由前顺流,昏倒造恶,积集重累,生死浩然,而无际畔;今欲忏悔,应当逆此罪流,用,翻除恶法也。 一、深信因果,谓修行之人,先须正信因果,业种虽久,终不败亡。岂有自作,他人受果?是以深信善恶果报,不生疑惑。以此翻破拨无因果之也。 二、生重惭...

《三藏法数》 / 604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日冷叁缘

一缘,谓须弥山,佉阤罗山,二山中间,有水,广八万四千由旬,其水生优钵罗等杂华,互相照触,日光为之生冷。(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由旬,华言限量。梵语优钵罗,华言青莲。) 二缘,谓佉阤罗山,伊沙阤罗山,二山中间,有水,纵广四万二千由旬,其水生诸杂华,互相照触,...

《三藏法数》 / 564字 / 5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叁途对叁毒

一、火途对嗔忿,火途即地狱道也。谓其处受苦众生,常为镬汤炉炭等热苦所逼,故四解脱经称为火途。盖由众生无慈悲,常怀嗔忿,致感斯报。故云火途对嗔忿。 二、刀途对悭贪,刀途即饿鬼道也。谓其处受苦众生常受刀杖驱逼等苦,故四解脱经称为刀途,盖由众生无惠施,常怀悭贪...

《三藏法数》 / 201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六知见

谓未见正道之人,于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有我、我所,计我之,历于诸缘,即有六知见之别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我者,谓于五阴中妄计有我也。我所,即五阴身等也。) 一、我,谓于五阴等法中,无明不了,妄计有我、我所之实,故名为我。 二...

《三藏法数》 / 695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二宗

即空宗与性宗。此於相宗之外,又於性宗中分别者也。就经论上而言,则般若经四论已上,就八宗上而言。则叁论已上,均显寂灭之真性,宜统名性宗,然此中以阳破诸相為主,而阴显真性,直有显示真性之二门,即遮詮与表詮之相违,前者名空宗,后者正名性宗。以之料简八宗,则叁论之一宗...

《佛学大辞典》 / 952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一、至诚,真实愿净土之。二、深,深愿净土之。叁、迴向发愿,迴向所修之功德,愿求往生净土之。具此叁者,必得往生。观无量寿经曰:「一者至诚,二者深,叁者迴向发愿。具叁者,必生彼国。」 又一、根本,第八阿赖耶识之王,含藏一切善恶之种子,生染...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通教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六和敬

和敬者,和同爱敬也。此六者,通名和敬。盖外同他善,谓之和;内自谦卑,谓之敬。今称僧为六和,盖出于此。 一、同戒和敬,谓比丘通达实相正理,知罪不可得,为欲安立众生于实相正理,以方便善巧,同持戒品,无有乖诤;亦知众生同此戒善,未来必得菩提大果,是以敬之如佛,故名...

《三藏法数》 / 522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种子

有多种:(一)唅字。合四字而成此一字,是即表中央之佛具四智也。谓字最初之横点,即字东方发大圆镜智阿閦佛也。右之傍点,则字南方修行平等性智宝生佛也。上点是字即西方证菩提妙观察智无量寿佛也。本体之字者,风大北方入涅槃成所作智不空成就佛也(善无畏以风大為北方之佛)...

《佛学大辞典》 / 834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四无量

四无量者,慈悲喜舍也。通名无量者,谓菩萨利他之广大也。所缘众生既无量,而能缘之亦无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慈无量,慈名爱念,即与乐之也。谓菩萨爱念一切众生,常求乐事,随彼所求而饶益之,故名慈无量。 二、悲无量,悲名愍...

《三藏法数》 / 241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二相

具名叁二大人相。此叁二相,不限於佛,总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為现叁二相。天竺国中人於今故治肩髆,令厚大头上皆有结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

《佛学大辞典》 / 1116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五品

品者,次序之义。谓于圆教外凡位中而有浅深次序之别,故分五品也。(外凡者,因未登圣位,居理外也。) 一、随喜品,随喜者,随他修善,喜他得成也。谓佛转法轮,众生得益,我助彼喜,是名随喜品。经云: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是也。 二、读诵品,看文曰读,背文曰诵...

《三藏法数》 / 396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辟除一切天魔恶鬼神等契第五

其契先以右手中指无名指小指及大指。握左手中指以下三指。次以左大指握左中指以下三指甲上。为合拳。以二头指头相着即成。 妙言曰。 唵俱(上)噜惮那(引)吽惹(诵一遍。以契右旋绕身一匝。如此三度作即是)

《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 / 唐天竺三藏金刚智译 / 100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二土

一、净土,谓其地纯以金刚所成,众宝间错,种种庄严,皆悉殊胜,即华藏世界,西方安养等世界也;以其无有四趣五浊等秽恶,是名净土。(四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 二、秽土,谓其地坑坎堆阜,秽恶充满,即娑婆...

《三藏法数》 / 158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五种菩提

一、发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而发大,名为发菩提。(信者,信、念、精进、慧、定、不退、护法、回向、戒、愿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华言无上正等...

《三藏法数》 / 594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五相成身

五相具备,成就本尊身之观行也。又作五相成身观,五转成身,五法成身。一通达菩提,二修菩提,叁成金刚,四证金刚身,五佛身圆满。成此五相之观而显得金刚界之佛身也。金刚顶大教王经一说一切义成就菩萨(悉多太子),蒙诸佛警觉开示而修证五相之轨则。八会指归曰:「毘虑...

《佛学大辞典》 / 805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地品第二二之一

尔时,世尊在他化自在天王宫摩尼宝殿上,与大菩萨众俱,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不退转,从他方世界俱来集会。 此诸菩萨,一切菩萨智慧行处悉得自在,诸佛如来智慧入处悉皆得入;善能教化一切世间,于念念中普能示现神通等事;具足一切菩萨所愿,于一切世、一切劫、一切国土,常...

《大方广佛华严经》 / 东晋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译 / 17956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24日

不增长业

一、梦所作业,梦所作者,谓梦中所为,非意思所起,亦非身口所作,是为不增长业也。 二、无知所作业,无知所作者,谓无所知觉之人所作之业,皆非意思所起,是为不增长业也。 叁、无故思所作业,无故思所作者,谓身口所作之业,非故意所思而起,是为不增长业也。 四、不利不数...

《三藏法数》 / 402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八万四千尘劳

八万四千尘劳者,尘即染污之义,谓种种邪见烦恼,能染污真性也。劳即劳役也,谓众生被邪见烦恼,劳役不息,轮转生死,无有尽时。论其尘劳,根本不出使。于使中,随以一使为头,则九使为助,遂成一百;约叁世各有一百,共成叁百;而现在世一百时促,不论相助,于过去、未来二...

《三藏法数》 / 329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法身

佛之真身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身有总相法身与别相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為法身之义同,是以所证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為法身也。以叁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身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身為理智显现,有為(...

《佛学大辞典》 / 991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种小乘外道涅槃

【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叁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

《三藏法数》 / 1256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月轮观

胎藏界為开自八叶之佛身,以干栗驮耶即肉团之八分,观為八叶之莲华。金刚界一以满月圆明之体与菩提相类故,一為开自六菩萨,亦以肉团观為六分之月轮。月之六分者,晦夕日月相并之际,月光為日光所夺,全行隐去,若於日月一分相过之后。月光必少现。以此小分合於...

《佛学大辞典》 / 766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水喻真

一、水体澄清,谓众生真如之,自性清净,圆湛明彻,本来无染,犹水之澄清也。 二、得泥成浊,谓众生真如之,性虽清净,而为无明之所染污,觉成不觉,犹水本清净,得泥成浊也。(无明者,无所明了也。) 叁、虽浊不失净性,谓众生真如之,虽为无明所染,而清净本然之性,...

《三藏法数》 / 527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八学人

一、初果向,初果,即须陀洹所证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初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二、初果,初果者,谓此人断叁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即证此果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也。) 叁、二果向,...

《三藏法数》 / 753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五,摄為五类:一色法一,法一,所有法四六,不相应行法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等持

定之别名。梵语旧称叁昧,译曰定,新称叁摩地,译曰等持。谓住於一境平等维持也。是通於定散二也。假使在於散专注於一境即叁摩地。故译為定者不可也。唯识述记七上曰:「等持者平等持等,但於境转,故名為等持。故通定散。(中略)叁摩地,此云等持。」俱舍论二八曰...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无諍念王

阿弥陀如来因位為转轮王时之名也。悲华经二曰:「往昔善持劫时有世界,名删提嵐,有转轮王名无諍念,有一大臣名宝海梵志,是梵志生一子,名宝藏。后出家成菩提,号宝藏如来。如来广為无諍念王说法,王请如来及诸圣眾叁月供养,王有千子,王及千子如是供养满二百五岁。时宝海梵志...

《佛学大辞典》 / 159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