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於每一修法结之解之。结界者,遮恶持善之义,分迷悟善恶之界畔,退恶类住善者之法也,其法有五种:一地结,二四方结,叁虚空网,四火院,五大叁昧耶。第一地结,又名金刚橛,立橛於大地其橛為金刚橛,其橛之根或说到金轮际,或说到水轮际等。是十八道之第六也。第二四方结,又...
《佛学大辞典》 / 516字 / 8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乘人而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叁乘有四种:(一)大乘之叁乘也。一声闻乘,又云小乘。速则叁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於现世闻如来之声教。而悟四諦之理,以证阿罗汉者。二缘觉乘,又云中乘,辟支佛乘。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修空法,於其最后之生...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8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信行禪师,於教乘立二阶,就根机立叁阶。教乘之二阶者,即一乘教与叁乘教也。五教章上曰:「后代信行禪师依此宗立二教,谓一乘叁乘。叁乘者即别解别行及叁乘差别,并先习小乘后趣大乘是也。一乘者谓普解普行,唯是一乘,亦华严法门及直进等是也。」根机之叁阶者,谓最上利根一乘之...
《佛学大辞典》 / 547字 / 8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半日之斋也。斋法,一日一夜以今日之明相至翌日之明相為限。故过今日之正午,至明日之夜明,不可食一物,若至夜分為食事而破斋,曰半斋。自正午至暮持半日之斋。至夜分而破斋也。故就昼食曰半斋。就夜分曰破斋。半斋破斋同意也。经律异相四十四曰:「破斋犹得生天第九。昔有迦罗越...
《佛学大辞典》 / 632字 / 8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Śākyamuni,印度迦毘罗城Ka ilavastu,主净饭王Śuddhodana之子,母曰摩耶Māyā,名呼悉多太子。诞生於城东嵐毘尼园Lumbini。生后七日,母歿,姨母波闍波提养育之,跋陀罗尼Bharani教养之。幼对於人生诸现象,既有思惟之处。或於阎浮树下思耕农之苦,或见诸兽相食而厌人生之斗争。...
《佛学大辞典》 / 438字 / 8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是乃密教真言行者之菩提心也,密教立五佛有各别之主德,以东方阿閦如来之大圆镜智立发菩提心之德,故行者初发之菩提心,為毕竟厌求之心,此虽属第六意识,而其菩提心之性德,则為大圆镜智,故以自身之第八识為发心之体,受叁昧耶戒者,亦向东方以阿閦如来為本尊。盖叁昧耶戒,以此...
《佛学大辞典》 / 630字 / 8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一音声忍,同於上之音响忍。二顺忍,同於上之柔顺忍。叁无生忍,同於上之无生法忍。四如幻忍,了达诸法皆依因缘而生,犹如幻化之性本来空寂而信忍也。五如焰忍,了达一切境界悉如阳焰之本性空寂而信忍也。六如梦忍,了达一切妄心,犹如梦境之无真实而信忍也。七如响忍,了达一切世...
《佛学大辞典》 / 563字 / 8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梵语摩怛刺多Mātratā,此译曰唯。梵语毘若底Vijña ti,此译為识。梵语倒置之為识唯,通常為Vijñānamatravāda。唯者简别之义。简别识外无法,谓之唯。识者了别之义。了别之心略為叁种,广有八种,谓之识。然则唯识者為叁识或八识之复名数,非唯一识之义也。华严经就集起之义而云唯...
《佛学大辞典》 / 741字 / 8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一流转真如,谓有為法流转之实性也。二实相真如,谓显於二无我之实性也。叁唯识真如,谓染净法之唯识实性也。四安立真如,谓苦諦之实性也。五邪行真如,谓集諦之实性也。六清净真如,谓灭諦实性也。七正行真如,谓道諦之实性也。流转安立邪行之叁真如不通於佛,又实相唯识清净之叁...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8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梵名乞叉底蘗沙Kṣitigarbha,在忉利天,受释迦如来付属,每日晨朝入恒沙禪定观察眾机,於二佛中间无佛世界教化六道眾生之大悲菩萨也。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又在密教其密号為悲愿金刚或称与愿金刚,在金刚界示现南方宝生如来之幢菩萨,在胎藏界则為地藏院中...
《佛学大辞典》 / 915字 / 8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阿地瞿多译之摩利支天经(陀罗尼集经十)曰:「若人欲得供养摩利支天者,应用金若银若赤铜若白檀若赤檀等,随力所办,作魔利支天像。其作像法,似天女形。其像左手屈臂向上,手腕当左乳前作拳。拳中把天扇,扇如维摩詰前天女把扇,於扇当中作西国卐字。字如佛胸上卐字,字四曲内各...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8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瑜祇经金刚吉祥大成就品曰:「大金刚吉祥佛母復说画像曼拏罗法:取白净素羂等於自身量图画之,凡一切瑜伽中像皆自坐等量画之;於中应画叁层八叶莲华,中画我身;当我前一莲华上画一切佛顶轮王,手持八轮金刚宝轮;於此次右旋布七曜使者;次於第二华院当顶轮王前画金刚萨埵;次於右...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8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揭諦揭諦Gātigāti者,揭為行不可得之字,乘如之行,是為真行,故曰行如。此二者初為声闻之行,次為缘觉之行也。波罗揭諦Pragāti者,波罗為圆满最胜之义,揭諦如上。是诸大乘之行也。胜於前之二乘行。故曰波罗。波罗僧揭諦Prasaṁgāti者,僧為和合之义,对译之心经,注為究竟,譬如...
《佛学大辞典》 / 216字 / 8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虚空藏菩萨之德分為五方者。五大虚空藏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曰:「东方福智虚空藏菩萨,坐白宝莲华,戴五佛宝冠,以种种瓔珞严饰於身,右手施无畏,左手持宝莲华,华上有羯磨杵,形色黄。南方能满虚空藏菩萨,坐赤莲华,顶有五佛宝冠。庄严如前,形色赤色,右手持宝剑,左执青莲...
《佛学大辞典》 / 525字 / 8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新译之心地观经所说:一理法身,本有之理也。二智法身,性德之智也。叁自受用身,修德之四智圆明常住於报土而自受法乐者。四他受用身,对於十地菩萨现十种之身,以自己之报德使他受用者。五胜应身,对於地前菩萨示现之应身也。六劣应身,对於二乘凡夫示现者,即丈六之化佛是也。已...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8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Madhyāntika,又名末阐提,末田地,末田地那,末田鐸迦,末弹地,末田提等。比丘名。译曰中,日中,水中,金地,河中。据付法藏传二言,阿难弟子有二人,一云末田提,二云商那和修。阿难於此二人付法藏,令末田提布化罽宾国,商那和修布化中国。商那和修有弟子曰优婆毱多。以法付...
《佛学大辞典》 / 552字 / 8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Mahoraga,莫呼洛伽摩,旧曰休勒,摩睺罗伽,新曰莫呼洛伽,摩护囉誐。八部眾之一。大蟒神也。胎藏界第叁院之一尊,释迦如来之眷属也。是為大日如来普门示现之一法门身,一类眾生,因此法而遂得到於一切智地。大日经一曰:「尔时执金刚秘密主,於彼眾会中坐。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8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Ulūka,又作忧流迦,呕卢伽,优娄佉,嗢露迦,沤楼(僧佉)、优楼(僧佉)。译曰鵂鶹。仙人名。出於佛出世以前八百年之顷。说六句义之胜论者。百论疏上之中曰:「优楼迦,此云鵂鶹仙,云鵂角仙,亦云臰胡仙。此人释迦未兴八百年前,已出世。而白日造论,夜半游行。欲供养之,当於...
《佛学大辞典》 / 398字 / 8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或作堆惕鬼,埠惕鬼,埠场鬼。以[怡-台+追]惕鬼為正。坐禪时来作人障碍之鬼名也。治禪病经下曰:「罗旬踰等一千长者子,始初出家,请尊者阿难摩訶迦叶舍利弗等為和上。摩訶迦叶教千比丘数息静处。鬼魅所着,见一鬼神,面如琵琶,四眼两口,举面放光,以手击攊两腋下及餘身分,口中...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8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又曰月光儿。其父德护為摩揭陀国王舍城之长者,不信佛,听六师之言,作火坑欲害佛,其子月光童子諫止之,亦不听。后见佛到,火坑变而為凉池,心大悔责。归佛,得须陀洹果。佛与月光童子以成佛之记。且说佛灭后当作支那国王,兴隆叁宝。德护长者经下曰:「又此童子,我涅槃后,於未...
《佛学大辞典》 / 514字 / 8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佛趣阿耨达龙王之请,為说无欲之法,使诸菩萨修诸清净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诸眾生也。一、志力,菩萨心志,善总持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以化眾生,名為志力。二、意力,菩萨心意与佛之所行同。於诸眾生未度者愿悉度之,名為意力。叁、行力,菩萨能以精进之行,通达一切...
《佛学大辞典》 / 495字 / 8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法华七喻之一。法华经譬喻品曰:「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僕。其家广大,唯有一门。(中略)忽然火起,焚烧舍宅。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叁十,在此宅中。(中略)於火宅内乐着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中略)...
《佛学大辞典》 / 527字 / 8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菩萨於十信之相似位永断见思二惑永不沈於叁途,得六根互用之功德。於此安其分,着其法,不更进修而入十住之位,是名顶堕。离叁界之惑之位,故云顶,於此顶位堕落不进,是即顶堕。八教大意曰:「若专住似位名為法爱,已得相似六根互用,已破两惑永无坠苦,若爱此似位名為顶堕。」智...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7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唐佛陀多罗译。佛入神通大光明藏叁昧,现诸净土,文殊普贤等十二大士次第请问因地修证之法门,佛一一答之。因而一经有十二章。诸家之註述如下:圆觉经略疏四卷,唐宗密述。圆觉经大疏钞科叁卷,存中与下,唐宗密製。圆觉经略疏之钞二十五卷,唐...
《佛学大辞典》 / 433字 / 7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自在天外道之主神也。梵语摩醯首罗讹略,正為摩醯湿伐涅Maheśvara,译言大自在。在色界之顶,為叁千界之主。此大自在天有二种:一曰毘舍闍摩醯首罗,一曰净居摩醯首罗。毘舍闍為鬼类之名,摩醯首罗论师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大日如来之应现。彼又言此...
《佛学大辞典》 / 1079字 / 7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龙树传云:龙树已出家,入灵山,山中有塔,塔中有一老比丘,以大乘经典授之。诵持爱乐,虽通实义,然未得通利。周游诸国,更求餘经,不得。自念言:佛经虽妙,犹有所未尽。我欲推未尽而演之,以悟后学。於此欲更造衣服,立教戒,附於佛法而小异。独在静处水精房中,思惟此事。大龙...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7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Piṇḍolabharadvāja,具曰宾头卢颇罗堕誓。略曰宾头卢或宾头。十六罗汉中之第一宾头卢尊者也。永住於世,现白头长眉之相。名宾头卢,姓颇罗堕,又曰宾头卢突罗闍,宾度罗跋罗惰闍。宾头卢翻言不动,颇罗堕译言捷疾,利根,重瞳等。婆罗门十八姓名之一。此人原為拘舍弥城优陀延王(...
《佛学大辞典》 / 374字 / 7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八宗之一。為穷明万法性相之宗,故名法相宗。此目取解深密经一切法相品之名而立。又依唯识论明万法唯识之理,故名唯识宗,此目取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之意。此二者為通称。更名应理圆实宗,以所詮之理离空有二边能应理,而為圆满真实故也。此目取解深密经胜义諦相品之意。又名普為乘...
《佛学大辞典》 / 355字 / 7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為辟支佛之古迹,世尊尝於此处顾视迦叶尊者,分半座使坐六祖坛经序曰:「世尊分座於多子塔前,拈华於灵山会上。」祖庭事苑八曰:「多子塔,青莲目顾视迦叶处也。辟支论曰:王舍城大长者,财富无量。生育男女各叁十人。适化游观,到一林间,见人斫於大树。枝柯条叶繁美茂盛,使多象...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7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於叁界五趣,长养其识,欲识自住,差别所乐,而立七识住:一、第一识住,為有色身之有情,身想共异之处,即人趣之全及一分之天也。一分之天者,欲界之六天与色界初静虑叁天,除劫初起之有情,餘时之有情也。是有情各自之身形有小大胜劣,思想亦名异,故曰身想俱异。二、第二识住,...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7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无着菩萨释摄大乘经(未渡)之摄大乘品而作摄大乘论,世亲无性二菩萨各造其释论。本释合有叁本。梁真諦译无着之本论及世亲之释论,唐玄奘亦译无着之本论并世亲无性之二释论,此称梁论新论。其中弘布梁论者。名摄论宗。沙门慧旷亲就諦师闻摄论,同时法常智儼等诸德各研之,其后道岳...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7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又作赤衣,絳袈裟,赤絳衣等。根本毘奈耶叁十九,以青泥赤叁色為佛制之坏色,曰:「赤者谓树赤皮。」是為十诵律十五所谓之茜色,四分律十六等所谓之木兰色,非為纯赤色。故十诵律十五,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八,禁用青黄赤白黑五种之纯色,谓若得赤衣,应叁种净。毘奈耶杂事二十九曰:...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7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Akṣobhya,如来名。具名阿閦鞞、阿閦婆。译曰无动,不动。无瞋恚。往昔於去此东方千佛剎,出现於阿比罗提国之大目如来所发愿,修行后,成佛於东方,其国土名善快,今现於其土说法。又依密教谓阿閦為金刚界五智如来中住於东方之如来。左手作拳,右手持梵函。黄金色。阿弥陀经曰:「...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7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金缕织成之袈裟。又曰金色衣,金色[(畾/(冗-几+互))毛]衣,黄金[(畾/(冗-几+互))毛]衣,金缕袈裟。印度早已行之,佛母大爱道,上之於释尊,其因缘散见诸经论。依贤愚经第十二,佛母摩訶波闍波提,於佛出家后,手自纺织,作金色之[(畾/(冗-几+互))毛],既见佛,喜发心髓,持奉如来...
《佛学大辞典》 / 931字 / 7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相对於八寒地狱而言亦云八热地狱。赡部州地下五百踰缮那有地狱,名等活。从其次第,第八為无间地狱。此八大地狱重重竪立也。据俱舍论八之说,一等活地狱,彼有情遇种种斫刺磨擣。被凉风所吹则苏如故,等於前活,故名等活。二黑绳地狱,先以黑绳秤量支体,而后斩锯,故名黑绳。叁眾...
《佛学大辞典》 / 580字 / 7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Lakṣa,密教说念诵陀罗尼之数,谓之叁落叉。落叉原為数名,十万曰落义。以十万為一亿,则叁落叉译作叁亿,是乃一往浅略之释也。若依其深秘之释,则落叉為相之义,见之义,叁落叉者见字与印及本尊叁平等实相之叉也。又於身口意叁业各见瑞相之义也。又时分之义,晨午昏叁时或寒热雨...
《佛学大辞典》 / 387字 / 7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廓然而无圣諦之意。景德传灯录第叁菩提达磨条曰:「帝又问:如何是圣諦第一义?师曰:廓然无圣。」此一句古来称為禪之枢机,杂透难解之极则。见碧巖录(第一则),从容录(第二则)。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7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是丛林转读大般若经时,揭释尊与此十六神也,载於陀罗尼集经叁。般若波罗蜜大心经曰:「达哩底囉瑟吒大将,禁毘嚕大将,缚日嚕大将,迦毘罗大将,弥覩罗大将,哆怒毘大将,阿儞嚕大将,娑儞嚕大将,印捺嚕大将,波夷嚕大将,摩虎嚕大将,娇尾嚕大将,真特嚕大将,缚吒徒嚕大将,尾...
《佛学大辞典》 / 979字 / 7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乘人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五乘有六种:一者:一、人乘,乘五戒之行法而生於人间者。二、天乘,乘十善之行法而生於天上者。叁、声闻乘,乘四諦之行法而到阿罗汉果者。四、缘觉乘,乘十二因缘之行法而到辟支佛果者。五、菩萨乘,乘六度之行法而上於...
《佛学大辞典》 / 806字 / 7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唐大慈恩寺玄奘叁藏,姓陈,偃师人,俗名褘。兄长捷,先出家,在洛阳净土寺。师十叁岁,亦入净土寺出家,就慧景听涅槃经,於严法师受摄大乘论,令名夙着。 武德元年,与兄共入长安,寻赴成都,就道基宝迁二师,学摄论,毘曇,就震法师听讲发智论,五年受具足戒,又习律部。既而往...
《佛学大辞典》 / 1172字 / 7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娑竭罗龙王Sāgara-nāgarāja之女,八岁,诣灵鷲山,现成佛之相。法华经提婆品曰:「尔时文殊师利坐千叶莲华,大如车轮。俱来菩萨亦坐宝莲华,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住虚空中。诣灵鷲山,从莲华下,至佛前,头面敬礼二世尊(释迦与多宝)足。(中略)智积菩萨问文殊师利言:...
《佛学大辞典》 / 508字 / 7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又名罗卜藏札克巴。西藏新志中曰:「宗喀巴生於甘肃省之西寧府,性慧敏。年十四,学於后藏札什伦布之西萨迦庙,已涉红教之流弊,忧吞刀吐火之幻术,不足為世益,誓洗其风。一日会眾,自换黄色衣冠,告眾曰:教主者,世世呼毕尔罕,以救人民。后得道於西藏之噶尔丹寺,此為黄教之始...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7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於大层龕中心,建一柱,开八面,架一切经,设机轮,使可旋转,谓之轮藏。一旋之,则与看读同其功。梁傅大士创之。释门正统塔庙志曰:「復次诸方梵剎立藏殿者,初梁朝善慧大士(傅翕玄风),愍诸世人虽於此道颇知信向,然於赎命法宝,或有男女生来不识字者,或识字而為他缘逼迫不暇...
《佛学大辞典》 / 386字 / 7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种种不一。(一)称讚净土经十佛:一东方不动如来,二南方日月光如来,叁西方无量寿如来,四北方无量光严通达觉慧如来,五下方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如来,六上方梵音如来,七东南方最胜广大云雷音王如来,八西南方最胜日光名称功德如来,九西北方无量功德火王光明如来,十...
《佛学大辞典》 / 549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出家菩萨僧与声闻僧其受戒及外形等之异同颇有諍论,以梵网為宗者,谓声闻僧之外有菩萨僧,外相虽与声闻僧為一、而其戒法别有梵网所说之菩萨戒,大异於声闻僧之小乘戒,引心地观经报恩品所说之叁种僧為其的证。稟承瑜伽者,以智度论之文為的证,谓餘佛虽於叁乘之僧,各异其戒,以别...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7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是限於佛之十八种功德法也。限於佛而不共同於其他二乘菩萨,故云不共法:一、身无失,佛自无量劫以来,常用戒定慧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功德满足之故,一切烦恼皆尽,是名身无失。二、口无失,佛具无量之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眾之机宜而使皆得证悟,是名口无失。叁、念无失,佛修...
《佛学大辞典》 / 728字 / 7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又云八大金刚童子,不动尊之使者也。八大童子仪轨曰:「一慧光菩萨,二慧喜菩萨,叁阿耨达菩萨,四指德菩萨,五乌俱婆誐,六清净比丘,七矜羯罗,八制吒迦,是等使者,四智四波罗蜜,為亲随顺大日教令故显现此形,围绕圣无动尊也。」 一、慧光童子,面貌少忿怒,着天冠,身色黄白...
《佛学大辞典》 / 612字 / 7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台家对於叁观而立叁止:一、体真止,诸法由因缘而生,因缘假和合之法体為性空,止息一切之攀缘妄想者。证空理谓之体真,空即真也。是对於中观之止也。二、方便随缘止,又名繫缘守境止。菩萨知空非空,停止於诸法幻化之理,分别药病化益眾生者。知空非空谓之方便,分别药病随缘歷境...
《佛学大辞典》 / 322字 / 7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五相具备,成就本尊身之观行也。又作五相成身观,五转成身,五法成身。一通达菩提心,二修菩提心,叁成金刚心,四证金刚身,五佛身圆满。成此五相之观而显得金刚界之佛身也。金刚顶大教王经一说一切义成就菩萨(悉多太子),蒙诸佛警觉开示而修证五相之轨则。十八会指归曰:「毘虑...
《佛学大辞典》 / 805字 / 7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大佛顶如来蜜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之略名。首楞严者,叁昧之名,万行之总称也。有十卷。经题下曰:「一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於灌顶部录出别行。大唐神龙元年龙集乙巳五月己卯朔二十叁日辛丑,中天竺沙门般剌蜜帝於广州制止道场译,菩萨戒弟子前正諫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
《佛学大辞典》 / 1192字 / 7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外道十一宗之一。此外道计一切眾生受苦乐之报皆由宿世本业之所作,故若於现世持戒精进,受身心之苦,则能坏本业,本业既坏,则眾苦灭,故得涅槃。是说宿因现报,虽与佛法之正说不异,然以一切归於宿作不许感现在之功力果(是曰士用因士用果),故以之為邪执也。毘婆沙论百九十八曰...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7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具名叁十二大人相。此叁十二相,不限於佛,总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十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為现叁十二相。天竺国中人於今故治肩髆,令厚大头上皆有结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
《佛学大辞典》 / 1116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Sūtra,又作修单罗,修妒路,修多阑,修单兰多。以綖為正翻。谓如以綖(线字同)贯花,使之不散。言教能贯穿法义使不散失,故名之為綖。其餘经文谓為契经,经本等者,义译也。新作素怛缆,素呾缆,苏多罗,苏呾罗。译綖或契经。綖之义如前。契经者,契於理,合於机,故曰契。贯穿...
《佛学大辞典》 / 1194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又名九有。以欲界為一地,色界及无色界各分為四地也。一欲界五趣地,二离生喜乐地,叁定生喜乐地,四离喜妙乐地,五捨念清净地,六空无边处地,七识无边处地,八无所有处地,九非想非非想处地。欲界五趣地者,或名五趣杂居地。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及天之五趣等為散地,并有欲故...
《佛学大辞典》 / 659字 / 7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又曰雪山童子。释尊在过去世修菩萨道时,於雪山苦行,谓之雪山大士,或曰雪山童子。涅槃经十四曰:「善男子!过去之世,佛日未出。我於尔时作婆罗门,修菩萨行。(中略)我於尔时住於雪山。其山清净,流泉浴池,树林药木,充满其地。(中略)我於尔时独处其中,唯食诸果。食已,繫...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7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Aśoka,旧称阿恕伽。新称阿输迦。译曰无忧。西纪前叁百二十一年顷,於印度创立孔雀王朝之旃陀掘多大王(Chandragu ta)孙也。纪元前二百七十年顷,统一全印度,大保护佛教,使之宣布各地。 王之传,南北各异其趣,北传之阿育王经,阿育王传,谓其母為瞻婆罗国之婆罗门女,名曰须...
《佛学大辞典》 / 1771字 / 7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法华经药草喻品所说。以譬五乘之机类:「一切眾生闻我法者,随力所受,住於诸地,或处人天转轮圣王释梵诸王,是小药草。知无漏法,能得涅槃,起六神通,及得叁明,独处山林,常行禪定,得缘觉证,是中药草。求世尊处,我当作佛行精进定,是上药草。又诸佛子,专心佛道,常行慈悲,...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7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涅槃经所说大涅槃所具之叁德:一、法身德,為佛之本体,以常住不灭之法性為身者。二、般若德,般若译曰智慧,法相如实觉了者。叁、解脱德,远离一切之繫缚,而得大自在者。此叁者各有常乐我净之四德,故名叁德。而此叁德,不一不异,不纵不横,如伊字之叁点,首罗之叁目,称為大涅...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6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6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一切布施等之行,不得悉名為波罗蜜多。必具最胜,方成波罗蜜多也。一、安住最胜,安住於菩萨之种性也。二、依止最胜,依止於大菩提心也。叁、意果最胜,悲愍一切之有情也。四、事业最胜,具行一切之事业不限於一行也。五、巧便最胜,住於无相智了达一切法如幻而离执着也。六、迴向...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6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说法之印契也。有叁种:一左右手各捻其无名指与拇指之指头,餘指舒散,左手仰於心前,右手覆於其上,而勿使相着。二捻两手中指与拇指,无名指与头指散而稍曲,使小指直立,横左手安於胸上,竪右手安於乳。叁捻两手头指与拇指,中无名小叁指并舒,左手仰掌,安於胸上,以右手腕着於...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6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他宗云讲堂,禪家云法堂。演说大法之堂也。华严经五曰:「世尊凝睟处法堂,炳然照曜宫殿中。」同七十五曰:「善财童子将升法堂。」同七十六曰:「时有守护菩萨法堂罗剎鬼王,名曰善眼。」大方等日藏经一曰:「於当来世,是中皆应起立塔寺。造作法堂,安置舍利经法形像。」毘奈耶杂...
《佛学大辞典》 / 364字 / 6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勒那叁藏Ratnamati,对於北方之俗,不习礼佛,教以七种礼佛。混是非浅深,皆教人心之我慢使归於正法也。一、我慢礼,身虽设拜,然无敬心,外观似恭,而内怀我慢也。二、求名礼,欲得修行之名誉,诈现威仪,常行礼拜,口称佛名,而心实驰求外境也。叁、身心礼,口唱佛名,心存相好...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即空宗与性宗。此於相宗之外,又於性宗中分别者也。就经论上而言,则般若经四论已上,就八宗上而言。则叁论已上,均显寂灭之真性,宜统名性宗,然此中以阳破诸相為主,而阴显真性,直有显示真性之二门,即遮詮与表詮之相违,前者名空宗,后者正名性宗。以之料简八宗,则叁论之一宗...
《佛学大辞典》 / 952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Gomatī,曰牛粪。密教修法时,於造坛之际涂之。又有為护摩供物之一种,投於炉中者。盖印度吠陀以来,神圣视牛之结果,以其粪為清净者。於祭坛涂之使為清净,其风习入於密教,至於造坛法亦涂牛粪也。大日经疏四曰:「次用瞿摩夷瞿摸怛罗,和合涂之。若浅略释者,此是牛粪及液,為顺...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6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Karma,译曰作业。作授戒懺悔等业事之一种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钞上一曰:「明了论疏翻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為办事。」玄应音义十四曰:「羯磨此译云作法办事,优婆离问经作剑暮,此梵言之讹也。」慧苑音义上曰:「羯磨...
《佛学大辞典》 / 938字 / 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圣位经曰:「真言陀罗尼宗者,一切如来秘奥之教,自觉圣智修证法门。」依之而称為真言宗。故本宗之得名,正為佛说之号也。 四家大乘中,法相宗依深密经之法相品,叁论宗依所依之论数,天台依所依之住所,华严宗依所依之本经,皆是末学人為之立名。真言之名,為约於叁密中语密之名...
《佛学大辞典》 / 1031字 / 6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宿曜经说人人当年星本命星侵犯则其人有灾。如来说大悲陀罗尼消除之。名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经曰:「我有大吉祥真言,名破宿曜,若能受持至心忆念,其灾自灭,变祸為福。」且大集经二十叁昧神足品曰:「二十八宿日月随行,一切眾生日月年岁皆悉繫属,若...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一专修,二杂修,唐善导於观经疏,就往生之行,分别正行杂行,更於礼讚,举此二修以料简其得失。即专修為专修正行,杂修為杂修杂行之谓,二行就所行之法而言。二修不外就能行之机而言。空师之所制亦尔。选择集二行章引礼讚文毕曰:「私云:见此文须捨杂修专,岂捨百即百生专修正行...
《佛学大辞典》 / 360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Vasubandhu,梵名婆藪槃豆,又曰婆修槃陀,译曰天亲,新作伐苏畔度,译曰世亲。波藪译曰世天,毘纽天之异名也。以父母求世天亲爱而名。或言為天帝之弟,故名天亲,婆藪槃豆传曰:「婆藪槃豆者,北天竺富娄沙富罗国(译曰丈安国)人,佛灭后九百年而出,兄弟叁人,皆名婆藪槃豆,长...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胎藏界為开自心八叶之佛身,以干栗驮耶即肉团心之八分,观為八叶之莲华。金刚界一以满月圆明之体与菩提心相类故,一為开自心之十六菩萨,亦以肉团心观為十六分之月轮。月之十六分者,晦夕日月相并之际,月光為日光所夺,全行隐去,若於日月一分相过之后。月光必少现。以此小分合於...
《佛学大辞典》 / 766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护摩法总有六种,其中延命之一法入於增益中而為五种以配五部。诸经轨之说不同。又内外八供,通用於一切法。此二者属於五部,是叁十七尊虽各有所成之悉地,然亦通而皆成一切法,故如是通别互说也。今略解秘藏记之说,先息灾段,以佛母為本尊,佛母者佛眼尊也。两部皆以佛眼為佛部之...
《佛学大辞典》 / 622字 / 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Iksaṇi,得知他人心中所思之咒术名。俱舍论二十七曰:「有咒术名伊剎尼,持此便能知他心念。」俱舍光记二十七曰:「有咒术名伊剎尼,持此便能知他心念,如他心通。伊剎尼,此云观察。又真諦云:伊剎尼,是论名。是露形外道师所造,翻為观察。此咒从彼所造论為名,故称伊剎尼。」玄...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叁惑同时可断,抑异时可断,别圆二教不同。别教為隔歷叁諦次第之叁观,其叁惑异断勿论矣。先於十住初位发心住以空观断叁界之见惑,至第七不退住復以空观断叁界之思惑,次叁住以假观断界内之尘沙,傍伏界外之尘沙,次於十行復以假观断界外之尘沙,次於十迴向,习中观,伏无明,次於...
《佛学大辞典》 / 323字 / 6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如来叁密入於我,我叁业入於如来,即如来之叁密与眾生之叁业彼此相应互入,因而具足一切诸佛之功德於吾身也。是谓之叁平等。以是称為叁平等观。秘藏记本曰:「真言印契等故,引入诸佛於吾身中,是曰入我。引入吾身於诸佛身中,是曰我入。入我我入故诸佛之无数劫中所修集功德具足我...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一、人空,又名我空,生空。人我空无之真理也。凡夫滥计五蕴為我,强立主宰以引生烦恼,造种种之业,佛欲破此计,為说五蕴无我之理,二乘悟之入於无我之理,谓之人空。二、法空,诸法空无之真理也。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计五蕴之法实,而不免一切之所知障,佛為之说五蕴之自性...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6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是為旧称,新称云叁叁摩地,译曰叁定,叁等持,就能修之行而名之。仁王经谓之叁空,此就所观之理而名之。十地论谓之叁治,此就所断之障而名之。此叁昧有有漏无漏二种:有漏定谓之叁叁昧,无漏定谓之叁解脱门。解脱即涅槃,无漏為能入涅槃之门也。犹如有漏曰八背捨,无漏曰八解脱也...
《佛学大辞典》 / 680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台家所立之四种佛土也。一凡圣同居土,人天凡夫及声闻缘觉等圣者,同居之国土也。此有净秽二种,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秽土,如西方极乐是同居之净土。二方便有餘土,断见思烦恼出离叁界生死之人之生处也。是為修小乘方便道断见思惑之人之生处,故名方便,尘沙无明之惑未尽,故曰有餘...
《佛学大辞典》 / 852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佛涅槃之先,上足二弟子先涅槃者,叁世诸佛之常法也。舍利弗目连既知佛将涅槃,夏坐竟将般涅槃。是时尊者大目犍连入罗阅城乞食,执杖梵志遥见目连来,各各相谓曰:此是沙门瞿曇弟子,彼弟子中无出此人上者,我等盍共围打杀之。诸梵志共围打之,烂尽,苦恼甚。是时目连以神通还祇洹...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又名四方橛,或作四橛。修法时坛上四隅所立之橛也。其形如独股杵,长六寸,或八寸四分,又有九寸。其头作莲形,或作宝形等,随修法而不同。於坛上等结界设之,意使道场之地分,坚固如金刚,诸障不能恼害也。法见苏悉地羯罗经中,大日经疏六等。 又(术语)印契名。修法道场,结界...
《佛学大辞典》 / 282字 / 6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又云四无色定(梵名四空处之各名加Dhyāna),十二门禪中之四禪也。一空无边处定,行人厌患色笼如牢如狱,心欲出离之,捨色想而缘无边之虚空心,与空无边相应,故名空无边定。二识无边处定,行人更厌前外之空,捨其虚空缘内识為心识无边之解,心与识无边相应,故名识无边处定。叁无...
《佛学大辞典》 / 455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密教之说,凡自因至果所得之功德,有五位,五位次第转生,故名五转。第一者发心,初发菩提心而求佛果之心也,第二者修行,修叁密之行而趣向佛道也。第叁者菩提,由行因而证果德也。第四者涅槃,果德既满而入於涅槃也。第五者方便究竟,圆满上四德而利他之方便究竟也。此五转,即五...
《佛学大辞典》 / 904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又曰数论师。唯识述记二末,言劫初有外道,名曰劫比罗Ka ila,古云迦毘罗者讹也。此曰黄赤,以鬢髮面色并為黄赤故。今西方之贵婆罗门种,皆黄赤色也。於时世号為黄赤色仙人。立二十五諦,论生死涅槃。其后诸门徒分為十八部。其上首名伐里沙。此翻為雨。以生於雨时故名。其雨之徒...
《佛学大辞典》 / 561字 / 6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叁观之一。观中諦之理也。诸宗各以中观為观道之至极,法相宗以观徧计所执非有,依他圆成非空為中观,叁论宗以观诸法不生不灭,乃至不来不去為中观,天台宗以观叁千诸法一一绝待為中观。然天台所立之中观,有隔歷圆融之二法,别教所说,為隔歷之中,圆教所说,為圆融之中。隔歷之中...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佛说法华经於其迹门度声闻人,分正说,领解,述成,授记四段,以之為一周。而於其声闻人以上中下之叁根有為前后叁周。是曰叁周说法:一、法说周,当舍利弗一人之上根直说妙法之实理,使之悟入一乘者。涉於方便品与譬喻品。二、譬喻周,当大迦叶等四人之中根。说叁车之譬喻,使之悟...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