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咸平年中,天台遵式治定请观音经消伏毒害之懺仪,现今所流布之观音懺法是也。所述正意,為劝请观世音及一切叁宝,懺悔叁业。以成就现当之二利也。其文或取经疏止观等全文本意,或取其意而略其辞,或文意皆自作。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四魔又加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之四為八魔。是前四為凡夫之魔,后四為二乘之魔也。涅槃经二十二曰:「八魔者,所谓四魔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法华文句六曰:「圆教法身安处空理,无復通别二惑八魔等畏,故言踞师子床也。」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一专修,二杂修,唐善导於观经疏,就往生之行,分别正行杂行,更於礼讚,举此二修以料简其得失。即专修為专修正行,杂修為杂修杂行之谓,二行就所行之法而言。二修不外就能行之机而言。空师之所制亦尔。选择集二行章引礼讚文毕曰:「私云:见此文须捨杂修专,岂捨百即百生专修正行...
《佛学大辞典》 / 360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二十五种冥谛者,乃是迦毗罗外道之所计也。盖此外道,亦修禅定,有神通力,知八万劫中事;八万劫前,冥然不知,谓之冥谛。从冥初自性,生智大,乃至神我,开成二十五谛,合为九位也。(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一、冥初自性,谓此外道,以八...
《三藏法数》 / 496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端座於岩窟内之观音,叁十叁观音之一。配於法华普门品所谓:「蚖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念彼观音力,寻声自迥去。」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梵云路伽耶陀Lokāyata,译曰顺世外道。立顺世情之教外道名。梵云缚摩路伽耶陀Vāma-lokāyata,译曰逆顺世外道。又曰左顺世外道。反於顺世外道而立逆世情之左教之外道名。玄赞九曰:「路伽耶陀者,先云恶答对人。正言路迦耶底迦,云顺世外道,逆路伽耶陀者。先云恶徵问人,正言缚摩...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引弟子入坛场内之印也。胎藏界用入佛叁昧耶之印,金刚界用萨埵之叁昧耶印,苏悉印用合掌,此即以叁部之叁昧耶生在佛家之意也。或总用大鉤召印。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能夺命,谓能夺众生智慧之命;又翻作障,能于修道之人而作障难故也。 一、蕴魔,谓色受想行识五蕴为魔也。盖贪着五蕴之法,起惑造业,障碍正道,遂失智慧之命,是名蕴魔。 二、烦恼魔,谓一切烦恼之惑为魔也。盖贪着五尘之境,起诸烦恼,障碍正道,遂失...
《三藏法数》 / 545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四分律五十叁说,世尊在拘睒弥国,王优陀延是宾头卢亲厚之知识,王朝哺常往问讯。时有不信乐之婆罗门大臣,见宾头卢不起迎王,以恶心諫止王。王曰:明日清旦当往,若不起,当夺其命。明旦宾头卢遥见王来,便远迎,先意问讯言:善来大王。王问言:汝今何意起迎我?答言:為汝故起。...
《佛学大辞典》 / 264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Śāri utra,又作舍利弗多,舍利弗罗,舍利子,新作舍利弗多罗,舍利富多罗,舍利补怛罗。舍利者母之名,弗或弗多者,弗多罗之略,子之义也。為舍利女之子,故曰舍利弗,舍利子。又父名云优婆提舍,故从父而称之曰优婆提舍。然母名之為舍利,古来有二释,一為鸟名。译曰秋露,鶖鷺...
《佛学大辞典》 / 743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
《三藏法数》 / 1259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木名。法华经陀罗尼品曰:「头破作七分,如阿梨树枝。」名义集叁曰:「其枝似兰枝,若落时必為七分。」义净译之孔雀经上曰:「头破為七分,犹如兰香蕱。」同註曰:「梵云頞杜迦曼折利,頞杜迦,兰香也。曼折利,蕱头也。旧云阿梨树枝者,既不善本音,復不识其事,故致久迷。西方无...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护摩法总有六种,其中延命之一法入於增益中而為五种以配五部。诸经轨之说不同。又内外八供,通用於一切法。此二者属於五部,是叁十七尊虽各有所成之悉地,然亦通而皆成一切法,故如是通别互说也。今略解秘藏记之说,先息灾段,以佛母為本尊,佛母者佛眼尊也。两部皆以佛眼為佛部之...
《佛学大辞典》 / 622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大日如来五智中妙观察智之所现也。胎藏界在中臺八叶中,西方之叶上,当大日之前面。以字為种子,其主德叁昧耶形,密号同胎藏界大日,其相好如曼荼罗大钞一,叁所记。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一、顺喻,谓佛说法随顺世谛次第,从小向大而为喻也。如经云:天降大雨,沟渎皆满。沟渎满,故小坑满。小坑满,故大坑满。如是渐次,乃至大海满。如来法雨亦复如是。众生戒满,乃至解脱满。解脱满,故涅槃满,是名顺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逆喻,谓佛说法逆于世谛次...
《三藏法数》 / 805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kṣa,又作乞叉,乞洒。悉曇五十字门之一。一切法尽不可得之义谓一切文字究竟无言说之声也。从Kṣaya(尽)及Akṣara(语,音,文字)之语而释之。金刚顶经曰:「乞叉(二合)字门一切法尽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乞洒(二合)字时,是一切文字究竟无言声。」 又梵名,Ksetra,...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小乘九部之修多罗,於半满二者中為半字教,於五味中為酪味,故曰半酪。法华玄义十曰:「若修多罗半酪之教,别论在第二时,通论亦至於后。」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有二体:一為大日内眷属中之上首金刚菩萨(见[金刚萨埵]同以剑為叁昧耶形,然此以标本有之智,文殊之剑标始成之智,有本始之异。而本有之智即理,故对文殊不越理智相对之常法也。理趣经曰:「大乐金刚萨埵(即金刚萨埵),即是普贤金刚萨埵。」金刚曼荼罗大钞叁曰:「普贤菩萨,左...
《佛学大辞典》 / 592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Gavāṁ ati,又作憍梵鉢提,迦梵波提,笈房鉢底。比丘名。译曰牛呞,牛王,牛相等。解律第一。法华文句二上曰:「憍梵波提,此翻牛呞,无量寿称牛王,增一云牛迹。昔五百世,曾為牛王。牛若食后恒事虚哨,餘报未夷,唼唼常嚼,时人称為牛呞。」法华玄赞一曰:「梵云笈房鉢底,此云...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或云惑,或云烦恼,或云漏,或云垢,或云结。皆為同体异名。天台一家统收一切之妄惑為叁类:一、见思惑,如身见边见等,邪分别道理而起,谓之见惑,如贪欲瞋恚等,倒想世间事物而起,谓之思惑,离此见思二惑即离叁界,声闻缘觉以之為涅槃,菩萨更进而断后之二惑。如此见思,叁乘之...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二卷,失译人名。佛於灵山入金刚叁昧说一乘真实之法。摄法华部中。註述有二种,金刚叁昧经解四卷,明圆澄註。金刚叁昧经通宗记十二卷,诛震述。 又佛说金刚叁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之略称。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其说有二:(一)极短促之时刻也。文句八上曰:「一念时节极促也。」教行信证文类叁末曰:「一念者斯显信乐开发时剋之极促。」观无量寿经曰:「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然其时限,诸说不同。仁王般若经上曰:「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之一剎那,经九百生灭。」往生论註上曰...
《佛学大辞典》 / 710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开权显实之略。是乃法华经一部之说意,天台宗之判释也。权者方便,实者真实。开方便而显真实,乃本经一部之主意。开方便者,指四十餘年之方便说,开示此為方便。不开示之,谓為闭方便门。至於法华,方便之说,装如真实,闭方便之门,故不得见真实之义。然今以开示方便為方便,而知...
《佛学大辞典》 / 611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天台宗区别释迦如来一代之教法為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之五时。此五时之教法,託於涅槃经所出之五味喻,谓為五味之教。五味者乳、酪生酥、熟酥、醍醐,如其次第配於彼五时。见[五味]条。法华文句六下曰:「四大弟子,深得佛意,探领一化五味之教,始终次第,...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叁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又曰越叁昧耶罪。违越叁世诸佛秘密之法之罪也。大日经疏二十曰:「此大乘密教当如是法相承,若授受失宜,即是专擅自恣而越法则,故云住不放逸也。」演密钞十曰:「若传受失宜,专擅自恣,即是放逸,违越叁世诸佛秘密法则。得越法罪,越法罪者,此中所谓犯叁昧耶四波罗夷中第叁戒也...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梵语曰萨达磨,萨达刺摩Saddharma,第一最胜之法不可思议,曰妙法。法华玄义序曰:「妙者,褒美不可思议之法也。」维摩经佛国品曰:「以斯妙法济群生。」法华经方便品曰:「我法妙难思。」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障即障碍。如金刚经中,须菩提得无诤叁昧,盖由离此二障故也。(梵语须菩提,华言空生。) 一、烦恼障,烦恼即见、思惑也。谓须菩提证得第四阿罗汉果时,见、思二惑,俱已断尽;心空寂静,诤从何起?是故得于无诤,实由离此烦恼障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二、叁昧障,...
《三藏法数》 / 176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教意所趣谓之旨归。法华玄义八上曰:「体者一部之旨归,眾义之都会也。」同止观二曰:「旨归者文旨所归也,如水流趣海,火灾向空。」辅行曰:「旨者意也,归者趣也,教意所趣名為指归。」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胎藏界八叶中南方之尊,经云华开敷,疏云沙罗树王开敷佛。金色放光明住於离垢叁昧之相也。為平等性智之所成,司五德第二修行之德,长养大悲万行,开敷万德,故名华开敷。其种子為第二点之。其密号曰平等金刚。以是為平等性智之所成故也。於金刚界云宝生如来,其密号同。是四种法身...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天名。色界之第四处,本名色究竟天。此在有形世界之最顶,故称有顶(此外无色界有无形之世界),有顶之有,如有唐有宋之有,法华经序品曰:「从阿鼻狱,上至有顶。」法华经义疏二曰:「长行云阿迦尼吒(译言色究竟天),今称有顶者。楼炭经云:阿迦尼吒,在有色之顶也。」 又无色...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佛弟子中以舍利弗,目连,须菩提,摩訶迦叶為四大弟子。智度论谓舍利弗目连為佛左右弟子。须菩提修无諍定,為行空第一,摩訶迦叶行十二头陀,為头陀第一。佛在世时,有人欲求今世之果者,供养此四人。輒得如愿。 又迦叶,宾头卢,罗云,君屠盋叹之四人也。法护译之弥勒下生经曰:...
《佛学大辞典》 / 233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经云:譬如大海,有四炽然光明大宝布在其底,性极猛热,常能饮缩百川所注无量大水,是故大海无有增减。以譬如来大智慧海,亦有四种大智慧宝,具足无量威德光明,能令众生竭爱欲流,破愚痴暗,故以此四宝喻之。 一、日藏光明大宝,日藏光明大宝者,譬如来有灭一切散善波浪大智慧...
《三藏法数》 / 321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Veda,又作围陀,毘陀,皮陀等,新称吠陀,吠駄,薜陀,鞞陀等。译曰明智,明分等。婆罗门所传经典之名也。明实事,发生智慧故名,大本别為四分。 西域记二曰:「其婆罗门,学四吠陀论。曰毘陀,讹也。一曰寿,谓养生缮性。二曰祠,谓享祭祈祷。叁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四...
《佛学大辞典》 / 1100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大乘大般涅槃所具之德也。一常德,涅槃之体,恒不变而无生灭,名之為常,又随缘化用常不绝,名之為常。二乐德,涅槃之体,寂灭永安,名之為乐,又运用自在,所為适心,名之為乐。叁我德,解我有二种:一就体自实名為我,如涅槃经哀嘆品中所谓:「若法是实是真是主是依,性不变易是...
《佛学大辞典》 / 297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台家所立叁种观门之一。非初观实相,又非次第由浅至深,无论修何法,过去宿习之所发,豁然开悟,而证实相,谓之不定观,天台大师為陈尚书令毛喜所着,修禪六妙门是不定观之法也。法华玄义十曰:「不定观者,从过去佛深种善根。今修证十二门,豁然开悟得无生忍,即是毒在乳中,即能...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南山律依凭之註疏,有五种之大部也。俱係道宣律师之撰述:一、四分律删繁补闕行事钞叁卷(分十二卷),二、四分律含註戒本疏四卷(分八卷),叁、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四卷(分八卷),四、四分律拾毘尼义钞叁卷(分六卷,后二卷今缺),五、四分比丘尼钞叁卷(分六卷)也。其中前...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知识者,知其心识其形之义,知人乃朋友之义,非博知博识之谓,善者於我為益,导我於善道者。法华文句四曰:「闻名為知,见形為识。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识。」法华经妙庄严王品曰:「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心。」有部毘奈耶杂事曰:「阿难...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佛之异称。等者平等,觉者觉悟,诸佛觉悟,平等一如,故名等觉。智度论十曰:「诸佛等,故名為等觉。」往生论注下曰:「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来名為等觉。 又大乘阶位五十二位中第五十一位之菩萨曰等觉。是菩萨之极位也。即满足叁祇百劫之修行,别教之菩萨断十一品之...
《佛学大辞典》 / 320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Lokāyatika,又作路柯耶胝柯,路伽耶,路伽耶陀。译作顺世。四卷楞伽经谓之恶论,七卷楞伽经谓之世论。外道之名。随顺世间之凡情,计执是常是有等者。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讚咏外书,及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者。」嘉祥法华义疏十曰:「路伽耶陀者,旧云是恶解义。(中略)注经云:...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真言行者於行法之初中后為此观。此叁叁昧為吽字之叁摩地,吽字备叁解脱之德也。大日经疏九曰:「此真言以最后吽字為体,具足叁密解脱门,谓上有曩字空点,是大空义,即是空解脱门。本体是訶字,离因缘故,即是解脱门。下有鄔字叁昧点,以本不生故,即是无作解脱门。如是叁门,一切...
《佛学大辞典》 / 378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又作九相。於人之尸相,起九种之观想也。是為观禪不净观之一种。即使贪着五欲之法,起美好耽恋之迷想者,觉知人之不净,除其贪欲之观想也。一、胀想Vyādbmātakasaṁjñā,死尸之膨胀也。二、青瘀想Vinilakasaṁjñā,风吹日曝而死尸之色变也。叁、壤想Vi adumakasaṁjñā,死尸之破坏也...
《佛学大辞典》 / 568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海底有石名掌,无一微尘之不平,经中以為国土平正之喻。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曰:「地平如掌。」法华文句七曰:「经直言如掌不言手掌,手掌不平则非所引,海底有石名掌,此石无有一微尘不平,当知类如法掌耳。」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新译去寻伺,旧译云觉观。麤思名觉,细思名观。二者皆為妨定心者。因此觉观之有无而判定心之浅深。智度论二十叁曰:「是觉观挠乱叁昧,以是故说此二事。虽善而是叁昧贼,难可捨离。(中略)麤心相名觉,细心相名观。」往生要集中本曰:「愿除灭我麤动觉观心。」 又觉与观者為发言...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谓通教登地菩萨得如幻叁昧,能见无量自在神通,普入一切佛刹,随意无碍,意欲至彼身亦随至,故名意生身。 一、叁昧乐正受意生身,梵语叁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受。盖叁昧以定性为乐,异乎苦乐等受,故名正受。而言叁昧乐正受者,华梵双举耳。通教第叁、第四、第五地菩萨修叁昧...
《三藏法数》 / 289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菩萨名。佛為母说法,上忉利天时,此菩萨為作叁道之宝阶。观佛叁昧海经六曰:「父王白佛:佛母摩耶生忉利天,佛今光相神通具足,云何当往為母说法?佛告大王:如来当如转轮圣王足行之法,从阎浮提上忉利天,问讯檀越為说妙法。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訶萨,名曰持地,即从座起入首楞严叁...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是為旧称,新称云叁叁摩地,译曰叁定,叁等持,就能修之行而名之。仁王经谓之叁空,此就所观之理而名之。十地论谓之叁治,此就所断之障而名之。此叁昧有有漏无漏二种:有漏定谓之叁叁昧,无漏定谓之叁解脱门。解脱即涅槃,无漏為能入涅槃之门也。犹如有漏曰八背捨,无漏曰八解脱也...
《佛学大辞典》 / 680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一卷,唐实叉难陀译。佛於菩提树下成正觉时,十方之诸佛,现菩萨之形,為观音普贤等,无量之菩萨,现声闻之形,為舍利弗等。佛入叁昧,名如来不思议境界。於诸相中现十方之佛剎,於诸好中现往昔之行门,於是德藏菩萨问普贤菩萨此叁昧之名,普贤说其名义及证得此叁昧之福德因缘。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八卷,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即大方等大集经中宝幢分之同本别译也。说调伏魔王护持国土。宝星者叁昧之名,旧经谓之宝幢叁昧。得此叁昧,则观见一切法如宝星,犹如在高幢而下观,故云宝星,宝幢。经四曰:「时光味仙人,即得菩萨叁昧,名曰宝星。所得叁昧於菩萨叁昧一切观见,如在高幢...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总称阿罗汉,亦称佛。以是為证真理之人故也。无量寿经下曰:「杀真人斗乱眾僧。」法华文句一曰:「瑞应云真人。」同疏记曰:「真是所证,证真之人,故曰真人。」玄应音义九曰:「真人是阿罗汉也,或言阿罗訶。经中或言应真,或言应仪,亦言无着果,皆是一也。」中本起经上曰:「方...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譬苦集灭道四諦之理。以小乘之人依止於四諦之理也。法华经譬喻品曰:「诸子等安稳得出,皆於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復障碍。」法华文句五曰:「衢道正譬四諦,四諦观异名為四衢。」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如是者,指经中所说之佛语,我闻者阿难自言也,佛经為佛入灭后多闻第一之阿难所编集,故诸经之开卷,皆置此四字。又,如是者,信顺之辞也。以信则言如是,不信则言不如是故也。佛法以信為第一,故诸经之首举阿难之能信而云如是。又外道之经典,开卷有阿(无之义)、傴(有之义)二...
《佛学大辞典》 / 447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水中之月也。以譬诸法之无实体。大乘十喻之一。智度论六曰:「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中略)如镜中像,如化。」法华玄义二曰:「水不上升,月不下降,一月一时普现眾水。」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佛说法华经於其迹门度声闻人,分正说,领解,述成,授记四段,以之為一周。而於其声闻人以上中下之叁根有為前后叁周。是曰叁周说法:一、法说周,当舍利弗一人之上根直说妙法之实理,使之悟入一乘者。涉於方便品与譬喻品。二、譬喻周,当大迦叶等四人之中根。说叁车之譬喻,使之悟...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因缘生之有為法谓為事。不生不灭之无為法谓為理,即事者森罗万象之相,理者真如之体也。然如大乘中叁论宗谓理為真空,非别有理之实体。如法相宗谓理虽有实体。然惟為事之所依,依事之缘起而无何等之关係,即不障之能作因也。如华严宗谓真如之理。虽為不生不灭之无為法身,然依无明...
《佛学大辞典》 / 360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Mānusa,又作Manuṣya,末奴沙,摩[少/(兔-、)]沙,摩[少/(兔-、)]赊,摩奴沙,摩努娑摩[少/(兔-、)]奢,摩奴晒,摩努史也。略曰摩[少/(兔-、)]。又曰摩拏赦,摩[少/(兔-、)]舍喃。译曰人,意。玄应音义二十五曰:「末奴沙亦云摩[少/(兔-、)]沙,此云人。」法华文句四曰:「人者,...
《佛学大辞典》 / 388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法华经普门品所说,观音由普现色身叁昧示现之叁十叁种变化身也:一佛身,二辟支佛身,叁声闻身,四梵王身,五帝释身,六自在天身,七大自在天身,八天大将军身,九毘沙门身,十小王身,十一长者身,十二居士身,十叁宰官身,十四婆罗门身,十五比丘身,十六比丘尼身,十七优婆塞身...
《佛学大辞典》 / 259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谓菩萨修殊胜行,离诸障碍,称佛所行,得见十佛,了了分明,如是见者,乃名真见。故云十种见佛也。 一、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着见,谓如来乘如实道,示成正觉,安住世间,而不着涅槃,不着生死。菩萨称佛无着而见,是名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着见。(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 550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大小乘所见之空理有二种,小乘分析诸法,但见空而不见不空,故云但空。大乘之菩萨,分析诸法,不使归空,诸法如幻如梦,其当体见空,空之中自有不空之理,故谓之不但空。天台分配之於二教,以但空為藏教,以不但空為通教。法华玄义一曰:「叁藏二乘,明但空為极。譬颇梨珠,一往似...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之略名。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也。為观音菩萨说普门圆通之德者,故名普门品。示现叁十叁身普使一切眾生圆通於佛道也。法华科註八曰:「普门即圆通之门也。」嘉祥法华义疏十二曰:「普门者,普以周普為义,门觉开通无滞之名,能通道令物悟入,故称為门。」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 本站介绍:妙法莲华经於实相之妙理,断疑生信也。天台以之為法华经一部之功用。法华玄义九曰:「用是如来之妙能,此经之胜用。如来以权实二智為妙能,此经以断疑生信為胜用。祇二智能断疑生信,生信断疑由於二智,约人约法左右互论耳。」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言佛菩萨之大圣权。化现异形也。法华玄义六曰:「摩耶是千佛之母,净饭是千佛之父,罗睺罗千佛之子。诸声闻等悉内秘外现,示眾有叁毒实自净佛土,诸亲族等皆是大权法身上地,岂有凡夫能怀那罗延菩萨耶?」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称大日如来所入南方灌顶智大福德门之大宝叁昧也。由此而出生宝生如来。见摄真实经上。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Sūrya,梵语苏利耶,修利,修野等。异名宝光天子,宝意天子。為观世音菩萨之变化身,住於太阳中,太阳為彼之宫殿也。立世阿毘日曇论月行品曰:「日宫者,(中略)是宫殿,说名修野。是日天子於其中住,亦名修野。」法华文句二曰:「宝光是宝意日天子,观世音应作。」法华义疏一曰...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谓佛为众生贪着世间五欲,以为美好,耽恋沉迷,轮回生死,无有出期,是故令修此九种不净观法,想念纯熟,心不分散。若得叁昧成就,自然贪欲除灭,惑业消尽,得证道果。此之九种,虽是假想作观,然用之能成大事。譬如大海中死尸,溺人附之,即得度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
《三藏法数》 / 601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是金刚界之现图曼荼罗也。东方為正面,第一会置中央,自东面右旋而置八会,合為九会。第一会乃说大日如来以五相现成等正觉,成佛后,自金刚叁摩地现出叁十七尊乃至外部诸眾摄化眾生之状者,故名成身会。為曼陀罗之根本,故或名為根本会。或就其诸尊之活动作业,名為羯磨会。是四曼...
《佛学大辞典》 / 509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叁宝中之法宝也,又叁法印也,是诸宝中之实宝,坚固不坏,故名宝。印智度论四十七曰:「於诸法中法宝是实宝,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為利益。如经中说:佛语比丘:為汝说法,所说法者所谓法印,法印即是宝印,宝印即是解脱门。復次叁法印名為宝印叁昧。」楞严经曰:「此经名大佛顶悉...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Manasvati,又曰摩那苏婆帝。龙王名。译言大身,慈心,高意等。法华光宅疏一曰:「摩那斯,译云大身,则绕须弥七匝也。」法华文句二曰:「摩那斯,此云大身,或大意大力等。修罗排海,淹喜见城,此龙縈身以遏海水。」同玄赞二曰:「摩那斯,此云慈心。」探玄记二曰:「摩那苏婆帝...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Arhāñ,小乘极悟之位名。一译杀贼。杀烦恼贼之意。二译应供。当受人天供养之意。叁译不生。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报之意。智度论叁曰:「阿罗名贼,汉名破。一切烦恼破,是名阿罗汉。復次,阿罗汉一切漏尽,故应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復次,阿名不,罗汉名生,后世中更不生,是名...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又名如来清净禪。楞伽经所说四种禪之一。如来所得之禪定,即首楞严定也。依此禪定穷究法身般若解脱叁德秘藏之大涅槃,而起无作之妙用,别於外道二乘菩萨所得之涅槃,谓之如来禪。楞伽经二曰:「云何如来禪?谓人如来地得自觉圣智相叁种乐住,成办眾生不思议事,是名如来禪。」同经...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一、身业供养,身至诚敬礼也。二、口业供养,口至诚讚嘆功德也。叁、意业供养,意至诚想念相好也。说见法华文句二。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Tārā,是观音院之一尊,即多罗观音,莲华部之部母也,观音,有定慧之二德,毘俱胝主其慧德,多罗主定德。女性。从观如来眼生,故云眼观音。又以人之爱者在於眼,故表爱而谓之眼。大日经曰:「彼右大称名,圣者多罗尊。青白色相杂,中年女人状。合掌持青莲,圆光无不徧。暉发犹净金...
《佛学大辞典》 / 302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玄应师之说如上所引。佛本行集经五十五曰:「罗睺罗,昔為国王时,有仙人犯盗戒,欲就王懺悔。诣王宫,王耽五欲,六日不见外人,以此因缘,今生六年在母胎也。」法华文句二曰:「往昔塞鼠穴,又不看婆罗门六日,由是缘故言覆障。」维摩经嘉祥疏二曰:「所以六年在胎者,从来言,过...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佛母尊之名。又云佛眼。於胎藏界定叁部之母主时以金轮佛顶尊為佛部之部主,以虚空眼尊為佛部之部母。在旧译仁王经有「观空品」。在新译仁王经為「观如来品」。是证大空叁昧為佛故虚空即佛也。此虚空眼尊以大空叁昧為本体,主生佛部一切功德之母之德,故称佛母。大日经疏五曰:「次...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无着菩萨所造,有叁译:一為后魏佛陀扇多译,二卷。二為陈真諦译,叁卷。叁為唐玄奘译,叁卷。前二谓之摄大乘论,后一谓之摄大乘论本。法华玄义私记一末曰:「玄赞要集云:西方摄大乘经有七百卷,此方不来,有一品名摄大乘品,造摄大乘论解之。」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吉遮為夜叉之所作者。法华经陀罗尼品曰:「若夜叉吉蔗,若人吉蔗。」文句十下曰:「吉遮起尸鬼,若人若夜叉,俱有此鬼。」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叁宝感应录中曰:「金刚正智经中,马鸣过去成佛号大光明佛,龙树名妙云相佛。大庄严叁昧经中马鸣过去成佛号日月星明佛,龙树名妙云自在王如来。」(金刚正智经并大庄严叁昧经今不传)。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一、称名念佛,谓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于昼夜间,一心专注,或一万声,乃至十万声;如是岁月既久,则念念不断,纯一无杂,临命终时,定见彼佛现身迎接,决得往生极乐世界矣。(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二、观像念佛,谓观阿弥陀佛形像相好,口称佛名,则心不散乱。心不散乱,...
《三藏法数》 / 310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一)谓无间道金刚喻定相应之智,唯為一剎那也。大般若经叁百九十叁有曰:「从此无间以一剎那金刚喻定相应妙慧,永断一切烦恼所知二障,麤重习气相续,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起信论云:「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
《佛学大辞典》 / 264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密教之说,凡自因至果所得之功德,有五位,五位次第转生,故名五转。第一者发心,初发菩提心而求佛果之心也,第二者修行,修叁密之行而趣向佛道也。第叁者菩提,由行因而证果德也。第四者涅槃,果德既满而入於涅槃也。第五者方便究竟,圆满上四德而利他之方便究竟也。此五转,即五...
《佛学大辞典》 / 904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Namah-Namo,又作南牟,南謨,那謨,纳慕,娜母,南忙,那模,曩謨,纳莫,曩莫。译曰归命,敬礼,归礼,救我,度我等。是眾生向佛至心归依信顺之语也。若佛对佛而称南无者,惊怖之义,谓生死之险难甚可惊怖,应悉救济之也。按广韵十一模部:「无莫胡切,南无出释典。」南无之无...
《佛学大辞典》 / 636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佛之尊号也。以佛在有两足之有情中,為第一尊贵故也。又,两足者,言戒定福慧等之功德,以佛於此等功德為二足而游行法界故也。法华玄赞叁曰:「佛於二足多足无足一切中尊,今云两足尊於叁类中两足為贵。能入道故,谓人天类。佛亦两足,故言两足尊。」法华嘉祥疏四曰:「两足尊者,...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又曰筌蹄,筌者取鱼之具,罤者取兔之网,以喻方便门及言语文句等实现实义之用具。罤,或作蹄。乃假借也。玉篇曰:「罤,兔网。」法华文句一曰:「若微若着,若权若实,皆為佛道而為筌罤。」起信论义记序曰:「真心寥廓,绝言象於筌蹄。」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一切印契一切法要以四智印摄尽之:一大智印,梵名摩河岐若勿他罗Mahā-jñāna-mudrā五相成身之佛也。二叁昧耶印,梵名叁昧耶岐若勿他罗Samaya-jñānā-mudrā诸尊所持叁昧耶形五鈷刀莲华之类也。又结於诸尊手之印契也,又结於行者手之印契也。叁法智印,梵名陀罗摩岐若勿他罗Dharma...
《佛学大辞典》 / 362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一、分修叁昧,谓定、慧二分,随修一分也。或修定不修慧,或修慧不修定,是名分修叁昧。(梵语叁昧,华言调直定,亦名正定、正受。) 二、共修叁昧,谓修定亦兼修慧,修慧亦兼修定,是名共修叁昧。 叁、圣正叁昧,自初果须陀洹已去,圣位所修,名为圣正。谓以定修心,因慧能破...
《三藏法数》 / 152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谓行法初之莲华合掌也。无量寿仪轨曰:「二手莲华合掌,诵净叁业真言。」秘藏记私钞六谓行法最初所以作此印者,古相传云:此印习為本叁昧耶印,我等处胎内时所结之印也。為理智不二本地自证之体性,故名本叁昧耶之印,出胎时,乃分两手作拳,秘键所谓分手於金莲场者,即此位,由此...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竪左右十指,而指掌共合,谓為莲华合掌。凡行法最初為此印。其所以然者,古来相传,此印名為本叁昧耶印。我等处胎内之位所结之印,為理智不二自证之性,故名本叁昧耶印,出胎时分两手作拳。心经秘键所谓分手於金莲场者為此位也。自此已后出於化他门,作种种之事业矣。仍於行法最初...
《佛学大辞典》 / 651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一、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证成妙法自莲华经王八叶莲华上涌出宝塔中两足婆誐鑁八大菩萨等及三重方坛三摩耶眷属妙威仪形色满愿会方位幖帜曼荼罗八平等大会成就法花三昧现世入初地决定证菩提法经(从青流自)。 尔时毗卢遮那婆誐鑁。告持金刚秘密手菩萨言。佛子志心听说证成妙法大曼荼罗相及诸尊等满愿会方位...
《法华曼荼罗威仪形色法经》 / 4777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3日法印也。法华玄义八曰:「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叁印。印之则是佛说,修之得道,无叁法印即是魔说。」见[叁法印]条。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显教转八识而成就四智,以立為究竟之报身如来。密教於此加第九识所转之法界体性智而為五智,以為金刚界智法身之大日如来:一、法界体性智,是转奄摩罗识所得。法界有差别之义,诸法差别,其数过於尘沙,是為法界。法界体性即六大也。大日住於此六大法界之叁昧,名為法界体性智,主...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梵名Ādi-buddha。西藏语云:Cho-gidang- oisang-ye,译言本初觉者或第一觉者。喇嘛教之本初本佛也。西藏佛教之古派以此佛為生自毘卢遮那之普贤Samantabhadra,谓之Kuntu-bzaṅ- o(至善法身),即梵语之Dharmakāya-samantabhadra(法身普贤),盛崇拜之,新派谓為跋折囉陀...
《佛学大辞典》 / 544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缘觉乘之异名。是在叁乘之中位,故名。多论一曰:「小乘所得叁乘同知,中乘所得二乘共知,唯佛所得二乘不知,独佛自知。」法华文句四曰:「身子迦叶等,悉是中乘根性。」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一、身胜,谓如来身真金色,相好光明,而自庄严,一切无比,众生乐见,无有猒足,是名身胜。 二、法住胜,谓如来既于诸法自得利益,住于真如法位,又复怜愍一切众生,皆欲令其安住于此,与己无异,是名法住胜。(真如法位者,谓一切诸法,皆以真如理性而为位也。) 叁、智胜,...
《三藏法数》 / 412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梵语曰娑也地提嚩多。此译本尊。本有而於出世间為最胜最尊,故名本尊。又於诸尊中以其尊為本而尊崇之,故名本尊。大日经本尊叁昧品於本尊说字印形之叁种。字者,等之种子也,印者,金刚杵羂索等之叁昧耶形也,形者,相好具足之尊形也。大日经疏二十曰:「本尊者,梵音娑也地提嚩多...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自在者,神通无碍也。谓菩萨修行,得此十种法;故于诸世间,教化调伏一切众生,圆满诸佛广大菩提,示现神通自在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命自在,谓菩萨得长寿慧命,经无量阿僧祇劫,住持世间,无有障碍,是名命自在。(梵语阿僧祇...
《三藏法数》 / 547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Saddharma uṇḍarīka,七卷,或八卷,秦罗什译。法华有叁译。此其第二译也。梁僧祐之出叁藏记,隋费长房之歷代叁宝记,丽宋元明之四大藏经目录,明智旭之阅藏知津等,悉记為七卷。独唐智昇之开元释教录记妙法莲华经八卷,註记古本七卷。又玄应师之音义,据八卷本。盖此时既為八卷...
《佛学大辞典》 / 1299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法华玄赞五论叁同七异,谓叁同者:一、同断烦恼障,二、同悟生空之理,叁、同得假之择灭无為。七异者:一、声闻根性钝,缘觉根性利,二、声闻依佛而出离,缘觉自觉而出离,叁、声闻藉声教,缘觉观法理,四、声闻观四諦,缘觉观十二因缘,五、声闻分四果,缘觉唯一果,六、声闻练根...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具名菩提萨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质帝萨埵。旧译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译曰大觉有情,觉有情等。谓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觉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觉有情。又萨埵者勇猛之义,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萨埵。又译作开士,始士,高士,大士等。义译...
《佛学大辞典》 / 598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师子奋迅者,借譬以显法。如世师子奋迅,为二事故。一为奋除尘土;二能前走却走捷疾异于诸兽。此叁昧亦如是,一则奋除障定之惑;二能出入诸禅,捷疾无间,异于余之叁昧,而具出入二义焉。 一、入禅奋迅,入禅奋迅者,谓离欲界不善法,有觉有观,而入初禅。如是次第入于二禅、叁...
《三藏法数》 / 288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又名叁叁昧。密教谓身口意叁者互相摄入,不二一味。是乃真言行之宗要。大日常恒之说法,亦不外说此宗要。大日经一曰:「身语意平等句法门。」同疏一曰:「如此时中佛说何法?即是身语意叁平等句法门,言如来种种叁业皆至第一实际妙极之境。身等於语,语等於心,犹如大海徧一切处同...
《佛学大辞典》 / 720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