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 条搜索结果

日喻菩十种善法

出世,能以智慧方便,令诸有情,改恶迁善,舍迷就悟;如日出现世间,照临万物,一切幽暗之处,悉皆明朗,故取为喻。(菩,梵语具云菩提,华言觉有情。) 一、破无明暗,菩出现于世,以智慧之光,破除一切有情无明黑暗,如日行空,威光燀(昌善切)赫,能令世间一切...

《三藏法数》 / 614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善事太子

贤愚经九善事太子入海品曰:「昔宝镜王有二王子,兄云善事,弟云恶事。二人共入海求宝,弟窃刺兄眼,使為盲人,夺其财而还,后兄还国,眼目已癒,父王闻之大怒,欲罪弟,兄请免其罪。善事太子今释迦如来是也。恶事太子提婆达多是也。」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四土

一、同居土,同居土者,有秽有净。谓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砾充满,即同居秽土也。西方安养世界,金宝庄严,无四恶趣,即同居净土也。虽净秽有异,皆是凡圣共住,故名同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二、有余土,有余土者,谓二乘...

《三藏法数》 / 501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叁十六部神

灌顶叁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佛说灌顶经神咒经一),谓受叁归者,有叁十六部之神王,将无量之眷属守护其人:一、弥栗头不罗婆,译曰善光,主疾命。二、弥栗头婆呵婆,译曰善明,主头痛。叁、弥栗头婆逻婆,译曰善力,主寒热。四、弥栗头抗陀罗,译曰善月,主腹满。五、弥栗头陀利奢...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华严五周因果

一、所信因果,谓华严第一会,菩提场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自第一卷至第十一卷,共六品。前五品,显舍那依正果德;后一品,明佛本因,令人信乐,故名所信因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成道说法之处,故云菩提场。六品者,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叁昧品、世界成就品...

《三藏法数》 / 859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华严九会说

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四众、天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梵语具云菩提,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

《三藏法数》 / 1259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广六度行

一、广施,旷大曰广,舍财曰施。谓行施者,既怀广大之心,应当知身非常,四大不净,会归败坏;知身既不我有,财物亦是虚幻,乃至世间万物皆悉无常,由是观身非身,观物非物,纵心恣施,了无挂碍;复能广弘法施,开化愚蒙,故曰广施。(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二...

《三藏法数》 / 698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二道

一、教道,教道有二:一谓别教菩,于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中,依凭佛教方便修行,是名约行教道。二谓如来与住行向诸位菩说登十地之法,是名约说教道。(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

《三藏法数》 / 318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大乘五位

一、资粮位,谓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以福德智慧为助道资粮,故名资粮位。(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尊重行、善法行、...

《三藏法数》 / 431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六观法

一、住观,心会于理为住。谓别教菩,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故名住观。(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行观,行即进趣之义。谓别教菩,于十行位中,修习假观...

《三藏法数》 / 489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金刚藏王

金刚藏者,是执金刚之总名,与金刚异名同体,金刚藏王即金刚之变化身也。又释迦為金刚之变化身(金刚部释之),故释迦与金刚藏王,其能变之体,可谓同一。陀罗尼集经七,金刚藏威力叁昧法印咒品说金刚王之本体曰:「尔时会中有一菩摩訶,名金刚藏。在大眾中即...

《佛学大辞典》 / 414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

一卷,唐不空译。佛勅金刚令说珠数之功德也。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密教普贤

有二体:一為大日内眷属中之上首金刚菩(见[金刚]同以剑為叁昧耶形,然此以标本有之智,文殊之剑标始成之智,有本始之异。而本有之智即理,故对文殊不越理智相对之常法也。理趣经曰:「大乐金刚(即金刚),即是普贤金刚。」金刚曼荼罗大钞叁曰:「普贤菩,左...

《佛学大辞典》 / 592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百劫

小乘之菩,终叁大阿僧祇劫之行而至等觉之位,於此位而犹应种百大劫间至佛果感叁十二相之福业也。故菩修行之年时曰叁祇百大劫。而大乘之菩,自初兼修福智之二业,故於叁大阿僧祇劫之外,不别要百劫之修福。小乘之说,於百劫之初翘足七日间以一偈讚嘆弗沙佛,由此功德超越九劫...

《佛学大辞典》 / 273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Sattva,译曰情,或有情,眾生(起世经)有生命者之称。又作多婆,怛嚩,索。玄应音义二十叁曰:「释有情云:梵言此云有,此云情,故云有情言眾生者。案梵本僕呼饍那,此云眾生,语各别也。」俱舍宝记一曰:「眾生者,即情异名。梵名,此云...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普贤叁昧耶印明

两手外缚,竪二中指相合也。真言曰:唵(归命)叁昧耶(平等)怛鍐(入我我入)见真言句义钞中。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芥子

以芥子投针锋难中,譬佛出世之难也。涅槃经二曰:「芥子投针锋,佛出难於此。」 又喻极小也。白居易僧问曰:「维摩经不可思议品中云:芥子纳须弥。须弥至大至高,芥子至微至小,岂可芥子之内入得须弥山乎? 又(物名)芥子為性坚辛者,密教以之為降伏之相应物,於此加持真言,投...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十妙

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叁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四不可说

涅槃经中,明四教之理,但可智证,不可言说,以其理本无说故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生生不可说,生生者,能生、所生也。谓根尘相对,是为能生,由此根尘相对之时,一念心起,分别好恶,是为所生,即心法也。能所兼言,故名生生。此是藏教所诠,实有生...

《三藏法数》 / 499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四摄法

此四通言摄者,摄即摄受也。谓菩欲化导众生,必须以此四法摄受,使其依附,然后导以大乘正道。故维摩经云: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是也。(菩,梵语具云菩提,华言觉有情。) 一、布施摄,谓菩以财、法二种布施摄众生也。若众生乐财,即以财施摄之;若众生乐法,即...

《三藏法数》 / 296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十种行愿

普贤菩于华严会上逝多林中,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及善财言:如来功德,十方诸佛,经刹尘劫,说不能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也。(普贤者,德周法界曰普,调柔善顺曰贤。菩,梵语具云菩提,华言觉有情。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

《三藏法数》 / 814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大安乐不空金刚真实菩

与[大乐金刚]同。坐於胎藏界曼荼罗徧知院之最南。梵名摩訶缚曰罗母伽叁昧耶怛缚。译言金刚不空真实菩。密号称為真实金刚。即普贤延命菩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杂宝藏经

十卷,元魏吉迦夜译。举王子以肉济父母等百二十一条之因缘。劝人作福与持戒。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梵语曰曼乳。Mañju,Sat,苏Su,不可思议之义,绝待之义,无比之义也。法华玄义一曰:「妙者褒美不可思议之法也。」法华游意曰:「妙,是精微深远之称。」大日经疏一曰:「妙,名更无等比,更无过上义。」法华玄赞一曰:「者,正妙之义。」梵语杂名曰:「妙,曼乳。」秘藏记末...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十波罗蜜

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谓菩修此十法,化度众生,超生死海,到涅槃岸也。(菩,梵语具云菩提,华言觉有情。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檀那波罗蜜,梵语檀那,华言布施。运心普周曰布,辍己惠人名施。经云:菩为令众生心满足故,内外悉舍,而无所着,是名檀那波罗...

《三藏法数》 / 826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八种变化

一、能作小,谓菩以变化力,能化自他之身,而作小身;或化世界内所有小物,皆如微尘,是名能作小。(菩,梵语具云菩提,华言觉有情。) 二、能作大,谓菩以变化力,能化自他之身,而作大身;或化世界内所有大物,乃至满虚空中,是名能作大。 叁、能作轻,谓菩以变...

《三藏法数》 / 407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五乘

乘即运载之义。谓人天等各以所修之法为乘,运载至其所至之处,故有五乘也。 一、人乘,人者忍也。于世间违顺情境,悉能安忍故也。谓人以叁归五戒为乘,运出四趣,生于人道,故名人乘。(叁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四趣...

《三藏法数》 / 481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四众

一、发起众,发起众者,开端发起之众也。谓激扬发动,使如来有所说,使大众有所闻,乃至发起问答等是也。 二、当机众,当机众者,当座之机众也。谓宿植德本,缘合时熟,不起于座,闻即得道也。(植者,种也。德本者,众善之根本也。) 叁、影响众,影响众者,谓古往诸佛、菩...

《三藏法数》 / 270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真言宗

圣位经曰:「真言陀罗尼宗者,一切如来秘奥之教,自觉圣智修证法门。」依之而称為真言宗。故本宗之得名,正為佛说之号也。 四家大乘中,法相宗依深密经之法相品,叁论宗依所依之论数,天台依所依之住所,华严宗依所依之本经,皆是末学人為之立名。真言之名,為约於叁密中语密之名...

《佛学大辞典》 / 1031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六种性

种性者,种别性分也。种即种子,有发生之义。性即性分,乃自分不改之义。璎珞经对别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而论,故有六种性。然性通六位种局在因,故前之四位名种;等觉虽在因,然胜前,得称为觉,故不言种也。(局在因者,谓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皆属于因...

《三藏法数》 / 513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缚曰罗

Vajra,又作嚩馹囉,跋曰罗,嚩曰囉,跋折罗,跋闍罗,波闍罗,伐闍罗,髮闍罗,伐折罗,跋折多(斫迦罗)。译曰金刚,金刚杵。陀罗尼集经二曰:「跋折囉唐云金刚杵。」大日经疏一曰:「伐折罗即金刚杵。」孔雀王咒经上曰:「髮闍罗夜夜。」贤愚经二曰:「波闍罗女,晋云金刚。」...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莲华夫人

杂宝藏经一曰:「过去久远时,雪山有一仙人,名提婆延,婆罗门种。婆罗门法不生男女,不得生天。此婆罗门常於石上小便,精气流堕石宕,一雌鹿来舐小便处,便有娠。月满,诣仙人窟下生一女子。莲华裹其身,自母胎出,端正殊妙。仙人知是己子,取而蓄养。渐长大,脚蹈地处,皆出莲华...

《佛学大辞典》 / 502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金刚顶瑜伽金刚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

一卷,唐不空译。说五秘密之法。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 《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

铁塔

南天竺有铁塔,收藏一切秘部大经,龙猛菩(旧译龙树)入其中,值金刚,传受两部之大经,金刚智叁藏口传,其弟子沙门智藏(不空叁藏之法讳),记之於金刚顶经义诀,是铁塔说之本据也。日本东密台密皆依用之而不疑。安然之教时问答叁曰:「沙门智藏金刚顶义诀云:此经有百千颂...

《佛学大辞典》 / 408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五类说法

一、佛说,佛说者,谓一切经法,皆是佛说也。然华严一经,亦通菩、声闻等共说,此言佛说者,如阿僧祇品、随好品,乃是如来亲口宣说也。(梵语阿僧祇,华言无数。) 二、菩说,菩说者,谓诸大菩,互相宣说,以显主伴互融也。如华严经中,十住、十行、十回向等品,皆是菩...

《三藏法数》 / 457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八敬戒

又名八敬法,八尊师法,八不可越法,八不可过法,如来成道之十四年,姨母求出家,佛不许之,盖以正法千年,若度女人,则减五百也。阿难叁请,便传八敬法,使向彼说。若能行之,则听女出家。姨母顶戴信受,乃得戒。由得戒之十缘而正法亦復千载。四分律四十八曰:「佛告阿难,今為女...

《佛学大辞典》 / 439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金鼠

金色之鼠也。宋僧传一(不空传)曰:「天宝中,西蕃大石康叁国,帅兵围西凉府。詔空入。帝御於道场,空秉香炉,诵仁王密语二七徧。帝见神兵可五百员,在於殿庭。惊问空,空曰:毘沙门天王子,领兵救安西,请急设食发遣。四月二十日果奏云:二月十一日,城东北叁十许里,云雾间,见...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十念

谓于佛等十境,起修十念,摄伏乱心,勿使妄动;则正念现前,佛道可期矣。 一、念佛,谓于如来相好功德,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佛。 二、念法,谓诸佛教法,为修行之轨则,能除爱欲尘劳诸结使缚,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法。(结使者,谓一切惑业缠结,而能驱...

《三藏法数》 / 557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药师如来十二大愿

文殊师利菩白佛言:惟愿演说诸佛名号,及本昔所发殊胜大愿。佛言:东方过此十恒沙等佛土之外,有世界名净琉璃,彼土有佛,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行时,发十二大愿。(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菩,梵语具云菩提,华言觉有情。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 一愿,愿我...

《三藏法数》 / 1534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四法门

一、智门,谓菩以大智慧,善知一切众生根性,随顺调伏,令其解脱,是为菩智门。(菩,梵语具云菩提,华言觉有情。) 二、慧门,谓菩以大妙慧,为诸众生分别宣说深法句义,亦欲令其开发慧性,照了万法本来空寂,是为菩慧门。 叁、陀罗尼门,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

《三藏法数》 / 221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四衍众

(衍者乘也,出翻译名义) 一、声闻,谓闻佛声教,依四谛法,修道证真,是名声闻。(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缘觉,谓禀佛教法,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是名缘觉。(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叁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

《三藏法数》 / 234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四相约位

四相,即生、住、异、灭也。此之四相,乃是本觉心源,无明初起一念之相,而有四种之别。以其细微难见,故约信、住、行、向地、等觉、妙觉,从浅至深,次第觉了粗细分齐之相以明之。此之四法,起则从生至灭,觉则从灭至生,故以灭、异、住、生而为次第也。 一、十信觉灭相,十信...

《三藏法数》 / 509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十受生藏

受生,即生如来家也。藏即含藏之义,含藏所修所证之理也。谓善财童子于华严会上第叁十九参,妙德夜神,问言:云何修菩行?生如来家?答言:善男子,菩有十种受生藏,若能修习圆满,即入毗卢遮那如来无量受生藏海。愿一切菩示现受生,我皆亲近,是名受生藏也。(菩,梵语...

《三藏法数》 / 776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四禪天

新云四静虑天,修四种禪定所生之色界四天处也。分别之以受与观觉(新曰寻伺):一、初禪天,初禪已上,不须分段食,故无鼻舌二识,唯就眼耳身意四识有喜受,而与意识相应,有乐受而与叁识相应,且有觉观之二者。此地婆多部立梵眾梵辅之二天,经部与上座部,加大梵天為叁天(婆...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那罗那里

Nara-nari,那罗為男性,那里為女姓。言男女两性之会合,為那罗那里之娱乐。理趣释上曰:「妙适者,即梵语苏罗多也。苏罗哆者,如世间那罗那里娱乐。金刚亦是苏罗哆,以无缘大悲偏缘无尽眾生界,愿得安乐利益心曾无休也。自他平等无二,故名苏罗哆耳。」参照[二根]条。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四种意趣

一、平等意趣,意即心意,趣即趣向。谓菩于往昔因中,修平等行,而成正觉;今于现世,化诸众生,与昔无异,是名平等意趣。(菩,梵语具云菩提,华言觉有情。) 二、别时意趣,谓众生现世修习净业,求生极乐世界者,命终皆即往生,得不退转,盖现种是因,则在他时成熟,...

《三藏法数》 / 240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月喻菩十种善法

尘缘净尽,体性圆明,慧光普照,有情归仰,咸令发菩提心,成就种智;如月天子,离诸翳染,圆明朗彻,光照一切,功德无边,故取以为喻焉。(菩,梵语具云菩提,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皆生欢喜,菩初出世时,令诸有情,悉得远离烦恼,而生喜乐;如月...

《三藏法数》 / 705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雁塔

西域记九曰:「有窣堵波,谓亙娑Haṁsa,唐言雁。昔此伽蓝。习翫小乘,小乘渐教也。故开叁净之肉。而此伽蓝,遵而不坠,其后叁净,求不时获。有比丘经行,忽见群鴈飞翔,戏言曰:今日眾僧中,食不充。摩訶,宜知是时,言声未绝,一鴈退飞,当其僧前,投身自殞。比丘见已,具白...

《佛学大辞典》 / 323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月精

又曰月精摩尼。為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右一手所持者。其手亦曰月精手。千手千眼观世音菩大悲心陀罗尼曰:「若為患热毒病求清凉者,当於月精摩尼手。真言:唵(引)苏悉地揭哩(二合)嚩(二合)贺。」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经塔

纳经文陀罗尼而供养之塔也。西天之法,凡造塔及像,则必纳舍利或经颂。其纳经颂者,即经塔也。寄归传四曰:「凡造形像及以制底。(中略)中安二种舍利:一谓大师身骨,二谓缘起法颂。」密教劝置陀罗尼。宝篋印陀罗尼经曰:「安置此陀罗尼於塔像中者,我等十方诸佛,随其方处恒常随...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金刚

Vajrasattva,又云金刚手,秘密主。又云普贤。是真言宗八祖中之第二祖。大日如来為第一,此為第二。梵名缚曰囉怛缚摩訶怛缚。译名执金刚,持金刚,金刚手,金刚手秘密王,金刚,金刚手菩摩訶,金刚手摩訶等。者有情之义,勇猛之义,总言勇猛之大士。...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四事行

一、身常恭谨,谓修菩行者,当谨守身业,毋令放逸,所谓杀盗淫等一切恶法,断而不行;及诸不善律仪,亦皆无犯,是为身常恭谨。(菩,梵语具云菩提,华言觉有情。) 二、言常至诚,谓修菩行者,欲修无上正真之道,当守护口业,诚实不虚,所谓妄言绮语恶口两舌之过,悉...

《三藏法数》 / 254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大道心

梵语菩摩訶,译言大道心。求大道之心也。法华文句二曰:「若具存应言菩提摩訶,什师嫌烦,略提二字。菩提此言道,此言心,摩訶此言大,此诸人等皆求广博大道。又成熟眾生故,道心大道心之气类也。」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开悟

开智悟理也。法华经序品曰:「照明佛法,开悟眾生。」八十华严经四曰:「开悟一切愚闇眾生。」出曜经二曰:「欲化彼人令得开悟。」付法藏传五曰:「尔时马鸣,着白[(畾/(冗-几+互))毛]衣,入眾伎中,自击鐘鼓,调和琴瑟,音节哀雅,曲调成就,演宣诸法苦空无我。时此城中五百王子...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佛光王子

唐高宗之中宫恼產,请法师玄芳加护之。正月一日中宫施纳袈裟等,寻王子生,光明盈殿,因号佛光王子,许使出家。见慈恩寺传九。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见智身

见智法身之意。金刚界修法所结印契之一。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曰:「次结见智身,印契如前相,见彼智,应观於自身,鉤召引入缚,令喜作成就。真言曰:嚩曰囉(二合)怛嚩(二合)涅哩(二合)捨也。(二合)」印契如前相者,指现智身也。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梵语曰跛Sar a,见梵语杂名。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六慧法

一、闻慧,谓别教菩,于十住位中,因闻中道之理,知一切法离二边相,故名闻慧。(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二边相者,空有二边之相也。) 二、思慧,谓别教菩于十行位中,思惟中道之理,发生一切...

《三藏法数》 / 475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六坚法

一、信坚,谓别教菩,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即真谛,无能毁坏,故名信坚。(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坚,谓别教菩,于十行位中,修习假观...

《三藏法数》 / 499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叁种佛眼

佛眼有叁种:一金刚所变之佛眼尊,瑜祇经说之。瑜祇经金刚吉祥大成就品曰:「时金刚对一切如来前,忽然现作一切佛母身,住大白莲,身作白月暉,两目微笑,二手住脐,如入奢摩他,从一切支分出生十凝誐沙俱胝佛,一一佛皆作礼敬本出生,於剎那间,一时化作一字顶轮王,皆执...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金刚羯磨印

左手作金刚拳,置於左胯,右手為掷金刚杵势。见图印集二。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如来十恩

一、发心普被恩,谓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皆为普被法界群生,咸令利益安乐,是为发心普被恩。(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难行苦行恩,谓如来往昔因中,舍头目髓脑、国城妻子、剜身千灯、投形饲虎、雪岭亡躯,如是难行苦事,积劫行之,皆为利乐众生,是为难行...

《三藏法数》 / 1090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五性成佛

一、不定性半成佛,不定性者,根性不定也。谓若近声闻则习声闻法,若近缘觉则习缘觉法,若近菩则习菩道。习声闻、缘觉之法者,沉滞小果,不乐度生,不求佛道,故不成佛。习菩利生之行者,取证菩提,而得成佛,故名不定性半成佛。 二、无种性不成佛,谓无有正信善根,拨无...

《三藏法数》 / 393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大乐不空

金刚之异名。理趣释开题曰:「大乐金刚者金刚异名。妙乐之中,此尊叁摩地特為殊胜,故曰大乐。不空者,梵曰阿目佉,此云无间。自证之大乐,化他之大喜,无有间断,故曰无间。无间与不空,其义一也。」见[金刚]条。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宝印

叁宝中之法宝也,又叁法印也,是诸宝中之实宝,坚固不坏,故名宝。印智度论四十七曰:「於诸法中法宝是实宝,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為利益。如经中说:佛语比丘:為汝说法,所说法者所谓法印,法印即是宝印,宝印即是解脱门。復次叁法印名為宝印叁昧。」楞严经曰:「此经名大佛顶悉...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九会曼荼罗

是金刚界之现图曼荼罗也。东方為正面,第一会置中央,自东面右旋而置八会,合為九会。第一会乃说大日如来以五相现成等正觉,成佛后,自金刚叁摩地现出叁十七尊乃至外部诸眾摄化眾生之状者,故名成身会。為曼陀罗之根本,故或名為根本会。或就其诸尊之活动作业,名為羯磨会。是四曼...

《佛学大辞典》 / 509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四无所畏

无所畏有二种:一、佛无所畏,二、菩无所畏。今此四无所畏,皆言菩也。盖菩具诸智慧,明了决定,而于众中说法,则无恐畏之相,故名无所畏。(菩,梵语具云菩提,华言觉有情。) 一、能持无所畏,能持者,谓菩闻一切法,常能受持,忆念不忘,故于众中说法得无所畏...

《三藏法数》 / 267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王子

法华经序品曰:「其最后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提婆达多

Devadatta,又作提婆达兜、禘婆达多、地婆达多、地婆达兜、调婆达多、调达、达兜,译曰天热,天授。斛饭王之子,阿难之兄,佛之从弟也。出家学神通,身具叁十相,诵六万法藏,為利养造叁逆罪,生堕於地狱。但其本地為深位之菩,於法华受天王如来之记别。释迦谱六曰:「由中本起...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苦行外道

俱舍论九曰:「如诸离繫及婆罗门输婆多,般利伐罗多迦等。异类外道,受持种种露形,拔髮,杖乌鹿皮,持髻,涂灰,执叁杖,剪鬚髮等无义苦行。」百论上曰:「勒沙婆弟子,诵尼乾子经。言五热炙身,拔髮等受苦法,是名善法。又有诸师,行自饿法,投渊赴火,自坠高巖,寂默常立,持牛...

《佛学大辞典》 / 297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善友七事

谓菩常为利乐一切众生,示现世间,而作善友,劝导诱掖,开示教他也。(菩,梵语具云菩提,华言觉有情。) 一、遭苦不舍,谓菩运大悲心,怜悯六道众生,受诸苦恼,故随类现形,种种开示,令得出离。虽代受其苦,心无弃舍,是为遭苦不舍。(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

《三藏法数》 / 506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起信四觉

一、本觉,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源,离于妄念,即寂而照,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故名本觉。 二、相似觉,谓圆教十信位中,由始觉之功,见、思粗惑既已断竟,尚余无明细惑未破,所觉之理,非真本觉,唯得名为相似,故名相似觉。(十信者,信心、念心...

《三藏法数》 / 402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大海八不思议喻涅槃

一、渐渐转深,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随顺众生根性,利、钝、大、小,无不令其各各获益,次第修证,而至于究竟之地。如经所说,优婆塞戒、沙弥戒、比丘戒、菩戒、须陀洹果乃至菩果、佛果之类,犹如大海之流,从浅而至深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土。梵...

《三藏法数》 / 992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普贤曼拏罗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在鷲峰说金刚之秘密相应法,有种种之观想。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金刚手

手执金刚杖,或金刚杵者。又曰执金刚及持金刚。有总别二名。总名者,通一切之金刚眾而言。别名者,為金刚,即总即别名也。俱舍光记十一曰:「手执金刚杖,名金刚手。」大日经疏一曰:「执金刚杵,常侍卫佛,故曰金刚手。」参照[金刚]条。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释迦发心

依智度论四,俱舍论十八之说,则叁大阿僧祇劫前有佛,名释迦牟尼。逢此佛而发心,且愿如其佛作佛,此為最初之发心,今如其愿為释迦牟尼,其行化一同彼佛也。俱舍论十八曰:「我世尊,昔菩位。最初逢一佛。号释释迦牟尼。遂对其前发弘誓愿。愿我当叁作佛。一如今世尊。彼佛亦於末...

《佛学大辞典》 / 410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大通智胜

叁千尘点劫昔出世之如来名。此佛在世。有十六王子,出家為沙弥,从佛闻法华经,佛入定后,十六沙弥。各昇法座,為大眾覆讲法华经。其第九沙弥。今已成佛,為阿弥陀。第十六沙弥成佛為今之释迦如来。而其闻第十六沙弥之说法者。為今之一座大眾云:盖今之大眾在大通智胜佛时,於第十...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除盖障菩印明

义释十曰:「作虚心合掌,屈小指无名指,入於掌中也。真言曰:归命阿係多(阿是能除义,即眾生,係多是利益义,谓利益眾生也),驃也嗢伽多(是除义,亦是开发其善性,令显现也),怛囕怛囕囕囕(怛览真如无垢义,览无垢也,上所谓除者,除何事,谓除四垢也,凡夫爱见垢一...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金刚形像

理趣释金刚初集会品曰:「首戴五佛宝冠,熙怡微笑。左手作金刚慢印,右手抽掷本初大金刚,作勇进势。本初者,本来清净法界也。左手作金刚慢印者,為降伏左道左行有情,令归顺道也。右手抽掷五智金刚杵作勇进势者,令自他甚深叁摩地,顺佛道念念昇进,获得普贤菩之地。」作拳...

《佛学大辞典》 / 360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延命菩

延命菩法之本尊即金刚也。是金刚寿命经所说,二种延命法中之一也。金刚寿命经略讚曰:「此经本尊,延命菩。延命菩,即金刚。今经护摩法轨云:於花胎中,想阿字,光明徧照,成金刚寿命菩。今经仪轨云:復想金刚,即结金刚寿命菩陀罗尼印。」百二十尊法有修法...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四弘誓

弘,广也;誓,制也。谓菩广发誓愿,要制其心,志求满足也。(菩,梵语具云菩提,华言觉有情。) 一、众生无边誓愿度,此依苦谛境而发誓也。谓菩遍观六道众生等类,无量无边,皆被生死诸苦所逼,一一不虚,故发誓愿欲度脱之,令出叁界。故云众生无边誓愿度。(六道者...

《三藏法数》 / 361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十金刚心

金刚是喻。金刚心者,谓菩之心,坚固不动,犹如金刚也。(菩,梵语具云菩提,华言觉有情。) 一、觉了诸法,谓菩发大愿心,誓欲了知无量无边不可穷尽一切微妙法门,无有遗余,故云觉了诸法。 二、化度众生,谓菩以无上涅槃之道,度脱十方无量无边一切众生,悉得出...

《三藏法数》 / 539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五乘

一、佛乘,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乘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涅槃彼岸,故名佛乘。(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菩乘,菩,梵语具云菩提,华言觉有情。谓菩之人以六度万行为乘,运诸众生同出叁界,故名菩乘。(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

《三藏法数》 / 372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施无畏

又曰施无畏者,施无畏等。观音菩之异名。彼菩為眾生之依怙而使不畏怖者,即是施以无畏也,故名。法华经普门品曰:「此娑婆世界皆号之為施无畏者。」楞严经六曰:「十方微尘国土皆名之為施无畏者。」观音玄义记一曰:「是观世音菩摩訶,於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加持自身法

加持自身而為本尊之法。大疏演奥钞十二曰:「观心中有缚字,变成五股金刚杵,杵变成金刚。如是观己,手结印,口诵其真言,為加持法也。」眾尊准之。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阿提佛陀

梵名Ādi-buddha。西藏语云:Cho-gidang- oisang-ye,译言本初觉者或第一觉者。喇嘛教之本初本佛也。西藏佛教之古派以此佛為生自毘卢遮那之普贤Samantabhadra,谓之Kuntu-bzaṅ- o(至善法身),即梵语之Dharmakāya-samantabhadra(法身普贤),盛崇拜之,新派谓為跋折囉陀...

《佛学大辞典》 / 544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行有四难

一、背己利世难,谓修菩行者,其心专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无一毫为己之念;非如世人,但求自利,而不能利他,是为背己利世难。(菩,梵语具云菩提,华言觉有情。) 二、行相唯苦难,谓修菩行者,不乐世间种种欲乐爱护身命,唯为利益众生,以满本愿,修行苦行,是为行相...

《三藏法数》 / 231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如来七胜事

一、身胜,谓如来身真金色,相好光明,而自庄严,一切无比,众生乐见,无有猒足,是名身胜。 二、法住胜,谓如来既于诸法自得利益,住于真如法位,又复怜愍一切众生,皆欲令其安住于此,与己无异,是名法住胜。(真如法位者,谓一切诸法,皆以真如理性而为位也。) 叁、智胜,...

《三藏法数》 / 412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四法

一、善修事业,谓修菩行者,于种种财法惠施众生,无所吝惜;诸佛戒律,坚守护持;遇诸苦难,忍受无悔;诸正法行,精进无怠;安住禅定,心不散乱;以正智慧,照了诸法;乃至种种行业皆悉修习,是为善修事业。(菩,梵语具云菩提,华言觉有情。) 二、方便善巧,谓修菩...

《三藏法数》 / 296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大力金刚

位於胎藏界曼荼罗金刚手院第一行金刚前之使者也。梵云摩缚罗。译言大力。為忿怒形,青色。左手执独股杵。踏莲花。又為香象菩之金刚名。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十六王子

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说。往昔叁千尘点劫有大通智胜佛,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大通智胜佛成道后,十六王子皆出家為沙弥,从佛闻叁乘教,初发大乘心,更请说大乘之妙法,闻佛说法华经,佛於八千劫。说法华经,即入静室。八万四千劫间,寂然入定。此时十六王子各上法座。八万四千...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十种自在

自在者,神通无碍也。谓菩修行,得此十种法;故于诸世间,教化调伏一切众生,圆满诸佛广大菩提,示现神通自在也。(菩,梵语具云菩提,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命自在,谓菩得长寿慧命,经无量阿僧祇劫,住持世间,无有障碍,是名命自在。(梵语阿僧祇...

《三藏法数》 / 547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具名菩提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摩訶菩提质帝。旧译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译曰大觉有情,觉有情等。谓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觉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觉有情。又者勇猛之义,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又译作开士,始士,高士,大士等。义译...

《佛学大辞典》 / 598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鍱腹

有憍慢之外道,谓我腹中容一切之智慧,恐其破裂以铜鍱鍱腹也。智度论二十六曰:「遮祇尼犍子,铜鍱鍱腹自誓言:无有人得我难而不流汗破坏者,大象乃至树木瓦石,闻我难声亦皆流汗。」光明文句五曰:「世智辩聪如长爪鍱腹,难石石裂难树树折。」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四念珠

念珠者,佛令众生欲灭烦恼,当持数珠,常随其身,专心系念诸佛名号。故说数珠之多少,功德之胜劣,而有四种之不同也。金刚偈云:念珠功德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为上,一百八珠为最胜,五十四珠以为中,二十七珠为下类。手持念珠当心上,静虑离念心专注。设...

《三藏法数》 / 511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十种行观一切法

谓华严经十住品内,第叁修行住中,令此位菩,以十种行,观一切法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菩,梵语具云菩提,华言觉有情。) 一、观一切法无常,谓此菩,但观一切诸法,念念不停,刹...

《三藏法数》 / 644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四隅四行

谓金刚界大日如来之四亲近。金,宝,法,业之四波罗蜜菩也。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五种性

种者,能生之义;性者,不改之义。性有叁种不同:有理性之性,有性分之性,有数习之性。此之五种,乃数习性分之性也。以由菩修观,断惑证理,历位从十住至于等觉,次第浅深不同,故有五种之性也。(菩,梵语具云菩提,华言觉有情。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

《三藏法数》 / 503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一障者

又名自性。喻本有之见修二惑,无始无明也。瑜祇经第七品曰:「时会中有一障者,不从空生,亦不从他方而来,忽然而现,诸菩各如醉人,不知所从来处。(中略)时障者忽然现身,作金刚形,於顶上现一金刚轮,足下现一金刚轮,两手中各现一金刚轮,又於心上现一金刚轮,徧身於光...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七相怜愍

一、无畏怜愍,谓菩于诸有情,以无畏力,起怜愍心,随顺众生身语意业,利益安乐,是名无畏怜愍。(菩,梵语具云菩提,华言觉有情。) 二、如理怜愍,理即法也。谓菩于诸有情,如法怜愍,利益一切,而终不以非法、非律、非贤善行,劝化有情,乖违于理,是名如理怜愍。...

《三藏法数》 / 324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阿吽

Ahūṁ,阿吽二字,為一切文字音声之根本,阿者开声,吽者合声,一切之言语音声,尽归此二字。阿為大日如来之种子,吽為金刚之种子。悉曇叁钞下曰:「阿吽二字,出入息风,即是一切眾生性德,本具自证(阿字)化他(吽字)也。恒沙万德,莫不包括此二音两字。阿是吐声权舆,一心...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五教佛身

五教者,即小、始、终、顿、圆也。佛身即如来之身也。如来之身,遍一切处,本无大小形量,但为众生根器利钝不同,故曲垂方便,演说种种法门,示现种种身相。即有五教佛身之异也。 一、小教丈六金身,谓如来示现降生出家成道,于鹿野苑说四谛生灭之法,专化二乘。而二乘但见丈六...

《三藏法数》 / 478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思修六意

一、广大意,谓菩修行,发广大心,历无数劫,而得菩提。于此时劫,常舍身命,及以恒河沙数世界满中七宝供施如来,从初至终,其心犹不满足,是名菩广大意。(菩,梵语具云菩提,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

《三藏法数》 / 369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教令轮身

行教令轮之身也。诸明王现忿怒之相者。凡一一之佛,有叁种之轮身:本地之佛体,為自性轮身,现菩之身為正法轮身,现明王忿怒之相為教令轮身。例如大日如来為自性轮身,般若菩為正法轮身,不动明王為教令轮身。又金刚為正法轮身,降叁世明王為教令轮身也。秘藏记钞二曰:「...

《佛学大辞典》 / 458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