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闻慧,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因闻中道之理,知一切法离二边相,故名闻慧。(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二边相者,空有二边之相也。) 二、思慧,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思惟中道之理,发生一切...
《三藏法数》 / 475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公案名。言本来无一物之消息。即向上屋里,空界无物。今一物亦不将来之意也。从容录第五十七则曰:「严阳尊者问赵州: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州云:放下着。严云:一物不将来,放下个甚麼?州云:恁麼则担取去。」是问一物不将来,即為既担一物来,故為赵州所勘破。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小乘立叁无為:一择灭无為,旧云数灭无為。择者简择事物道理之智慧力也,数者智慧之法数(有為之法,诸数多故,总名為数),与择同。盖依智慧简择力断烦恼所显之一种灭諦,谓之择灭,其灭依择而得也。此灭体即為涅槃。名之為灭者,以其為灭烦恼而显之实体,且其体中有為诸相寂灭也...
《佛学大辞典》 / 453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天魔中之王也。即欲界第六天之他化自在天主。彼常率眷属向人界為佛道之障碍,其名谓之波旬。但从大乘之法门言之,则深位之菩萨,以大方便力现為魔王,教化眾生也。楞严经六曰:「若不断婬,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维摩经不思议品曰:「维摩詰告大迦叶:仁者十...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恶即乖理之行。谓众生触境颠倒,纵此惑情,于身口意,动与理乖,成此十恶也。 一、杀生,杀生者,谓自杀,亦教人杀,断害一切众生之物命也。 二、偷盗,偷盗者,谓窃取他人一切财物也。 叁、邪淫,邪淫者,谓非己妻妾,而行欲事也。 四、妄语,妄语者,谓好造虚言诳惑他人也...
《三藏法数》 / 270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五净居天子之意也。又曰五净居天,五净居眾,五那含天子,净居天。或单曰五天。居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东方最北边之五尊也:一、自在天子,二、普华天子,叁、光鬘天子,四、意生天子,五、名称远闻天子。大日经疏第五曰:「次於东方最近北边布列五净居眾。第一自在天子,第二普华...
《佛学大辞典》 / 526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谓如来应化之身具此叁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人天中尊众圣之王也。 【一足安平相】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奁底也(奁力盐切奁底者即盒底也)。 【二千辐轮相】辐即车轮中之辐谓足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也。 【叁手指纤长相】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𦟛好指节参差光润可爱胜余...
《三藏法数》 / 998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华严者,因行如华,庄严果德也。七处者,佛说华严经之处也。所谓人间叁处,即菩提场、普光明殿、逝多林;天上四处,即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他化天也。 第一处,菩提场,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菩提场中,始成正觉,于此处,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共六品经...
《三藏法数》 / 731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之因地六位也。大乘别教所立。 又凡有為法之生,必依因与缘之和合,论因体,有六种:一、能作因,谓凡為生法,与以力者,又不作障害者,故此因有与力不障二种。与力者,法之生时,与胜力者也。眼根之生眼识,如大地之生草木,是為有力能作因...
《佛学大辞典》 / 846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认有我身之执念為我执,亦云人执。唯识述记一本曰:「烦恼障品类眾多,我执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俱舍论二十九曰:「由我执力,诸烦恼生。叁有轮迴,无容解脱。」俱舍光记二曰:「我执谓我见。」梵Ātma-grāha。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种者,能生之义;性者,不改之义。性有叁种不同:有理性之性,有性分之性,有数习之性。此之五种,乃数习性分之性也。以由菩萨修观,断惑证理,历位从十住至于等觉,次第浅深不同,故有五种之性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
《三藏法数》 / 503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Dvādaśāiga Pratityasamut āda,新作十二缘起,旧作十二因缘,又单名因缘观,支佛观。是為辟支佛之观门。说眾生涉叁世而轮迴六道之次第缘起也。 一、无明Avidyā,过去世无始之烦恼也。 二、行Saṁskāra,依过去世烦恼而作之善恶行业也。 叁、识Vijñāna,依过去世之业而受现世...
《佛学大辞典》 / 804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小乘二类之一。声闻缘觉二种之小乘,单迷执自法而愚於大乘法空之妙理者。谓為愚法小乘。一旦虽取小果。然解大乘之理。遂迴心向大者,谓為不愚法小乘。大乘义章十七末曰:「小中有二种人:一愚法人,执小迷大,名愚法人。知小解大,名不愚法人。」冠註五教章上之叁曰:「一小乘教,...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十法,皆顺理故。然有二种:一者止,二者行。止,则止息己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也。 一、不杀生,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盗,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既不盗...
《三藏法数》 / 440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Namah-Namo,又作南牟,南謨,那謨,纳慕,娜母,南忙,那模,曩謨,纳莫,曩莫。译曰归命,敬礼,归礼,救我,度我等。是眾生向佛至心归依信顺之语也。若佛对佛而称南无者,惊怖之义,谓生死之险难甚可惊怖,应悉救济之也。按广韵十一模部:「无莫胡切,南无出释典。」南无之无...
《佛学大辞典》 / 636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对於二諦叁諦而言。谓究竟无二之实义也。与所谓一实諦同。涅槃经第十叁曰:「文殊白佛言:第一义中有世諦不,世諦之中有第一义不,如其有者,即是一諦,如其无者,将非如来虚妄说耶?佛答曰:世諦者,即第一义諦。有善方便故,随顺眾生,说有二諦。」是世諦即第一义諦,言有二諦者...
《佛学大辞典》 / 328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提婆达多妄说五法,破释迦之和合僧。正理论四十叁曰:「言邪道者,提婆达多妄说五事為出离道:一者不应受用乳等,二者断肉,叁者断盐,四者应被不截衣服,五者应居聚落边寺。」婆沙论一百十六曰:「云何五法?一者尽寿着粪扫衣,二者尽寿常乞食,叁者尽寿唯一坐食,四者尽寿常居迴...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萨婆多宗所立。五停心,别相念住,总相念住,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之七方便位為七贤。信行,法行(初果),信解,见得(第二果第叁果),身证(第四向),慧解脱,俱解脱(第四果)之人為七圣。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色界第二禪天也。在胎藏界曼荼罗,位於外金刚部院之北方。肉色。右手持瓶。左手竪头中二指,屈餘指,仰而当胸。坐於筵。左右有侍者,右持未敷莲。左竪头指小指,屈餘指,向胸。右手作掬势,置於膝。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一、广大意,谓菩萨修行,发广大心,历无数劫,而得菩提。于此时劫,常舍身命,及以恒河沙数世界满中七宝供施如来,从初至终,其心犹不满足,是名菩萨广大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
《三藏法数》 / 369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禪录之语。顾自己之本分也。又通用於净土门还相迴向之义。传灯录叁十,石头草庵歌曰:「回光返照便归来,廓达灵根非向背。」临济录曰:「你言下便自回光返照,更不别求,知身心与祖佛不别,当下无事方名得法。」宗镜录二十叁曰:「若捨己徇尘,是名违背。能回光返照,随顺真如,境...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凡夫之异名,凡夫轮迴六道,受种种别异之果报,又凡夫种种变异而生邪见造恶,故曰异生。大日经疏一曰:「凡夫者,正译应云异生,谓由无明故。随业受报,不得自在。堕於种种趣中,色心像类,各各差别,故曰异生也。」唯识述记二本曰:「异有二义:一别异名异,谓圣唯生人天趣。此通...
《佛学大辞典》 / 348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又曰嘆真。祖师忌迴向文之首,唱儷语或偈文,谓之白真。表白於真影之义也。备用清规达磨祖师忌曰:「维那白真宣疏。」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菩萨因修善法,得无上正真之道,为天人师,令一切邪魔外道,见者无不调伏,如师子王,有大威力,而能慑伏诸兽,所向无不自在,故以为喻也。 一、得不惊怖,谓菩萨以勇猛精进,得最上乘,于诸法中无与等者;故能游戏生死,不惊不怖,得大自在,如师子王,于百兽中,莫能与等,游...
《三藏法数》 / 598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或印之於纸上,或印之於净沙上,或印於虚空等,先於一前机备香花,置形木。次,叁礼,诵如来咒。次,净叁业印言。次,叁昧耶戒印言,针印。叁摩耶,萨埵鍐次,发菩提心印言,外缚定印。唵菩提质多摩陀波陀耶弥。次,劝请合掌诵:「我今香烟印如来(水虚空等随改),相好具足放光明...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其体坚固,其用锐利,得断一切烦恼之禪定谓之金刚喻定。若以麟之一角喻之,其觉悟犹言麒喻独觉。是由梵之语法译者。与金刚定,金刚叁昧,金刚心等同。此為叁乘行心最后心之禪定,由此禪定而断尽最极微细之烦恼各得其极果。在声闻乘谓之阿罗汉向之最终,在菩萨乘谓之等觉位。俱舍论...
《佛学大辞典》 / 272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法会之式目也。閼伽等六种供具奉献叁宝之文,谓之六种,以后所修功德迴向自他一切之文,谓之迴向,即合六种供养之文与迴向之文,而谓為六种迴向也。两文载於诸法会仪则中卷。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四句所成之一偈文也。心地观经二曰:「劝诸眾生,开发此心,以真实法一四句偈施眾生,使向无上正等菩提,是為真实波罗蜜多。」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根本律云:时摩竭陀憍萨罗二国中间大旷野处,有五百群贼杀害商旅,由斯两界人行路绝。时影胜王闻知已,命大将往彼屏除群贼。其将至彼,方便降伏,群贼求哀请活。大将愍之,慈心向彼,即於二界中间筑一新城,总集诸人共住於此,从斯已后,名旷野城。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一理具之即身成佛。一切眾生之身心,本来為两部之体,身為五大,是胎藏界本有之理体也,心為识大,是金刚界本有之智德也,身心即為两部,故凡夫肉身之外,更无本觉之体性,肉身之当相為大日法身,是曰理具之成佛。二加持之即身成佛。眾生本觉之功德,与如来叁密之加持力相应而成办...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一、信分,谓第一会菩提场中,说世主妙严品至毗卢遮那品,名举果劝乐生信分,盖举扬如来依正二报难思之果,劝励当机闻而乐欲生其净信,故名信分。(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依正二报者,身为正报,国土是依报也。) 二、解分,谓第二会普光明殿,说十信...
《三藏法数》 / 717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摩訶僧祇律五曰:「过去世时,香山中有仙人住处,去山不远有一池水。时池水中有一鱉,出池求食,食已向日张口而眠。时香山中有诸獼猴,入池饮水已。上岸,见此鱉张口而眠,时彼獼猴更欲作婬法,即以身生内鱉口中。鱉觉合口,藏六甲里时鱉急捉獼猴,却行欲入水。獼猴急怖,便作是念...
《佛学大辞典》 / 288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通称道高臈长之比丘。如长老舍利弗,长老须菩提等。汉书外戚传曰:「近世之事,语尚在长老之耳。」增一阿含经曰:「阿难白世尊:如何比丘当云何自称名号?世尊告曰:若小比丘向大比丘称长老,大比丘称小比丘称名字。」十诵律曰:「佛言:从今下座比丘唤上座言长老,尔时但唤长老不...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唐善导以观经一部所明十六想观之行,摄於定散之二善,前十叁观以禪定之心,观净土之依正二报,故名之為定善。后叁观以散心修叁福九品之行,故名之為散善。散善义曰:「前明十叁观,以為定善。即是韦提致请,如来已答:后明叁福九品,名為散善。是佛自说,虽有定散两门有异总明正宗...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五灯会元曰:「宣览禪师传龙潭栖止,一夕立次,潭曰:更深何不下去?师珍重便出。却回曰:外面黑。潭点纸灯度与师。师拟接。潭便吹灭。师於此大悟。便礼拜曰:从今向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又曰叁无漏根。谓见,修,无学叁道之无漏智也。一未知当知根。在於见道,无漏智為向无始以来未曾知之苦集灭道四諦之境,自此当知彼而行动者,故其无漏智名為未知当知根。盖在见道者為苦法智忍至道类智忍之十五心,於此十五心观上下二界四諦之境间,无论何者,无漏智未曾知之境界,...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有一类大心之眾生,直闻大乘,行大法,证佛果,此為顿悟。初得小果,后迴入大乘,而至佛果,此為渐悟。又自初虽入大乘,而以歷劫之修行,渐成佛道,為渐悟。速疾证悟妙果,為顿悟。但以初义為通说。圆觉经曰:「是教名為顿教大乘,顿机眾生从此开悟。」大日经疏曰:「无顿悟机不入...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外道观空,则必存空相,而堕於空见,此空见尘,属於六尘中之法尘,故曰空尘。即示外道之空观為法尘而非正观也。止观五下曰:「观心推画,发一分细定,生一分空解。此是空见法尘,与心相应,何关无生?」次文曰:「即是向者,所发空尘,谓為涅槃。」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一、箭塔,经云:太子年方十五,与诸释种角艺,太子一箭穿七金鼓,又一箭彻过七铁猪,复入于土,水泉迸出,遂名箭井。时帝释遂取其箭,于忉利天建塔供养。(梵语忉利,华言叁十叁,乃帝释所居之天也。) 二、发塔,经云:太子初出家时,自持宝刀,而发愿云:我今截落此发,誓与...
《三藏法数》 / 309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凡佛教说不增不减,有二门:一就实相之空理而言。一就法之无尽而言。如般若经,即就空理者,如不增不减经,即就无尽者般若心经曰:「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诸法即真空也,真空无增减也。然如说生佛二界之不增不减,就生界之无尽佛界之无尽而言,二界无增减...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大乘所立。仁王经上曰:「叁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尽源。」又曰:「叁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十住,十行,十迴向之叁位為叁贤。初地以上,乃至第十地之菩萨為十圣。至初地而初会於理,故得圣之名。俱舍论宝疏二十二曰:「依仁王经,地前為贤,地上名圣。经云叁圣十...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五无间狱者,谓法界有情众生,随所造业,受此苦报,无间断也。 一、趣果无间,趣即向也,谓诸有情,不问男子、女人、老、幼、贵、贱及天、龙、神、鬼,罪业所感,悉同受之,故名趣果无间。 二、受苦无间,谓诸有情,于剑树刀山,镬汤罏炭,洋铜铁汁,备受诸苦,无有休歇,故名...
《三藏法数》 / 229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锻炼陶镕,必假其力,起灭变化,莫测其由;至若尽群有而归一空,破诸暗而昭万象,是皆火之德也。菩萨修行,以智慧火,了妄即真,锻凡成圣,破有着而归空,照昏迷而为朗,故以火喻焉。 一、烧烦恼薪,智慧如火,烦恼如薪。菩萨以智慧观察,灭除贪嗔痴等烦恼,净尽无余;譬如大火...
《三藏法数》 / 738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观空相之禪定。通於内外。内道之空定,叁叁昧是也。外道之空定,四无色定是也。亦曰四空定。是虽空诸法,而独不能空我,故还轮迴於叁有。大日经疏七曰:「若深求此中至[泳-永+颐],自然拨除因业,唯我性独存,乃至无一法入心,而证空定,最是世间究竟之理。是故垂尽叁有,还堕叁途...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法界,即一切众生本有之心,诸佛所证平等之理也,而云叁处入者,由菩萨根有利钝,行有浅深,故所证入先后不定,遂分叁处也。 一、十住初心入法界,谓利根菩萨,即于初住位中,破无明惑,证入法界平等之理,得不退转,是名十住初心入法界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
《三藏法数》 / 332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一、信忍,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悉空寂,能于空法,忍可忍证,故名信忍。(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忍,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
《三藏法数》 / 556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二种生死之一,為轮迴六道凡身之生死也。轮迴六道之身,各随其业因而寿命有分限,形体有段别,故曰分段。大乘义章八本曰:「言分段者,六道果报,叁世分异,名為分段。分段之法,始起為生,终谢為死。」胜鬘宝窟中末曰:「分段生死者,谓色形区别,寿期长短也。」唯识了义灯六末曰...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一卷,提婆菩萨造,后魏菩提流支译。一论有百字,故名百字论,破我见等。译师之归敬颂曰:「我今归依聪叡师,厥名提婆有大智。能以百字演实法,除诸邪见向实相。」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依梵网经之授戒法,戒和尚向受者十重禁一一说其戒相,问汝能持之否,受者答以能持,此於言下受得戒也。梵网经义疏上曰:「直说十重相,问能持不。次第答能。」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对自力之诸行而言。念佛之行,為於佛方,成往生净土之大功德,而与眾生者,故有此名。又对於自力念佛而言。谓念佛之功德,非欲迴向净土而往生,乃於信心获得上,自感谢佛恩之情念,而口称佛名也。如真宗之念佛是。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梵语曰哩始,Ṛṣi称外道之高德者為仙人。以其多入山行道故也。仙果已极,得五种通力。故谓為五通仙。又称佛亦曰大仙。大日经疏六曰:「持明仙者,是餘药力等所成。悉地持明仙者,皆是专依咒术得悉地人。直云诸仙者,皆是围陀事火之类,劝修苦行成五通神仙。」楞伽经四曰:「大慧!...
《佛学大辞典》 / 260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一、寻牛序,二、见迹序,叁、见牛序,四、得牛序,五、牧牛序,六、骑牛归家序。七、忘牛存人序,八、人牛俱亡序。九、返本还源序。十、入尘垂手序。十牛图之作者,不能确定為谁。据会元,似廓庵禪师(大随静禪师之法嗣)作此图与颂,然在四部录等,见十牛图序,乃為所谓清居禪师...
《佛学大辞典》 / 412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说法明眼论曰:「若供养佛菩萨像,以开眼為始。若讚嘆法宝,以神分為初。」神分者。於法事之初,对於五类诸天两神,诵般若心经一卷也。是一以除却恶魔邪鬼。一以请善神之拥护。其神分之文曰:「抑日来之间,降临道场,所随喜善根,天神地祇重奉法乐庄严,威光倍增。」次為总神分般...
《佛学大辞典》 / 327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物全然显出也。传灯录云门章曰:「问:树凋叶落时如何?师曰:体露金风。」传灯录古灵章曰:「师登座举唱百丈门风。乃曰:灵光独燿,迴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二种生死之一。离叁界生死之身后以至成佛之界外生死也。由烦恼之力起有漏之善恶业,由此业所感之叁界五趣果报,曰分断生死,以所谓可求之菩提在实,可度之眾生在实之法执即所知障為助缘,起无漏之大愿大悲业所感得之细妙殊胜果报,曰不思议变易生死。由无漏之悲愿力改转分段生死之...
《佛学大辞典》 / 350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一、吐舌相。经曰:「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长舌者,不妄语之报也,故表法华经迹门之开权显实,本门之开迹显远,所说真实,不為虚妄,而出广长舌也。 二、通身毛孔放光照十方。经曰:「一切毛孔放於无量无数色光,皆悉徧照十方世界。」是表佛慧之究竟也,初於序品中,...
《佛学大辞典》 / 748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人身马头之狱卒也。楞严经八曰:「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猿狮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剎,手执鎗槊驱入城内,向无间狱。」十王经曰:「引路牛头肩挟棒,催行马头腰擎叉,苦牛食牛牛头来,乘马苦马马头多。」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马祖大寂禪师法副明州大梅山之法常,初参大寂,问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是佛。师即大悟。唐贞元中居天台山,餘姚南七十里,梅子真旧隐居。大寂闻师住山,乃使一僧来问:和尚见马师得什麼住於此山?师云:马师向我教即心是佛,我即向这里住。僧云:马师近日佛法又别。师云:作摩生...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九品之名,声闻乘四果中预流、一来、不还之叁果云学人,阿罗汉果云无学人。此品记法华迹门叁周说法中之因缘周,由於彼等闻往昔之因缘,初迴小乘心,发无上菩提心,佛於彼等授当来必当作佛之记别,故谓之授学无学人记品,常略名人记品。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 《授学无学人记品》 / 本站介绍:妙法莲华经佛灭后六百年出世之大乘论师名。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称。梵名阿湿缚窶沙Aśvaghosa,其纪传诸说不同。 罗什译马鸣菩萨传曰:「马鸣菩萨,长老胁弟子也。本在中天竺出家為外道沙门,世智聪辩,善通论议。唱言若诸比丘能与我论义者,可打揵椎,若其不能,则不足公鸣揵...
《佛学大辞典》 / 1148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凡大乘菩萨之行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妙觉之五十二位,华严经等所说也。天台以之為别教菩萨之行位,而别立圆教菩萨之行位六即位:一、理即,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也。又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也,理性虽如是,然以未闻之而不知之,是等凡夫,唯於...
《佛学大辞典》 / 554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起信论所说:一,业识,依根本无明之惑而始动本心者。业為动作之义。二,转识,业识一转而生能见之作用者。叁,现识,伴能见之作用而现所见之妄境界者。已上叁识当於唯识论阿赖耶识之自体分,见分,相分。四,知识,向自心所现之境界而生种种之邪分别者。五,相续识,由邪分别而於...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有依行者,有可凭依之行业也。轮以摧碾为义。佛谓众生依此行业,而修菩提,则能摧破一切烦恼惑业,故曰轮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具足净信,谓众生具足清净信心,则于一切善恶业缘受报因果,皆无所疑,此为有依行也。 二、具足惭愧,谓众生具足惭愧之心,凡有所作,身...
《三藏法数》 / 472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一、信不退,谓十信位菩萨发大信心,笃信中道圆妙之理,常住平等,不迁不变,信行满足,而无退转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二、位不退,谓菩萨十信满足,入十住位,乃至十行、十回向位,即得分见法身,住正定位...
《三藏法数》 / 491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梵网经上说菩萨之阶乘四十位,分為四位: 第一、十发趣。谓大乘之行人至十住初闻妙理,而发趣於佛地,故名发趣。一捨心、二戒心、叁忍心、四进心、五定心、六慧心、七愿心、八护心、九喜心、十顶心也。此十者,前八心為瓔珞所说十信中之八心,后二心為同经所说十住心之初后二心(...
《佛学大辞典》 / 290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日天子宫殿也。立世阿毘曇论日月行品曰:「从阎浮提地高四万由旬,此处日月行,半须弥山等游乾陀山。是日月宫殿团圆如鼓,(中略)是日宫者,厚五十一由旬,广五十一由旬,周迴一百五十叁由旬。是日宫殿,颇梨所成,赤金所覆。火大分多,下际火分復為最多,其下际光亦為最胜,是其...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杂阿含二十叁曰:「时王(阿育王也)白尊者曰:尊者今住在何处?尊者答王曰:在於北山,山名犍陀摩罗,共诸同梵行僧。」请宾头卢经曰:「请时於静处烧香礼拜,向天竺摩梨山至心称名言。」(云云)。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眾生无始以来,旋转於六道之生死,如车轮之转而无穷也。法华经方便品曰:「以诸欲因缘,坠堕叁恶道。轮迴六趣中,备受诸苦毒。」心地观经叁曰:「有情轮迴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观佛叁昧经六曰:「叁界眾生,轮迴六趣,如旋火轮。」身观经曰:「循环叁界内,犹如汲井轮。」观...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在地狱冥官之下,量罪业轻重之秤也。十王经曰:「业匠搆巧,悬七秤,量身口七罪,為糺轻重。又曰:「五官业秤向空悬,左右双童业簿全。」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金翅鸟王与龙之类,皆具卵胎湿化四种而生。经云:大海之北,有一大树,名曰居吒奢摩离,其树高一百由旬,枝叶遍覆五十由旬。此鸟王与龙等皆依此树四面而住,其四面各有宫殿,纵广六百由旬,七重垣墙,七宝庄严。(梵语居吒奢摩离,华言鹿聚。梵语由旬,华言限量。) 一、卵生,...
《三藏法数》 / 361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五停心观中第二為慈悲观,是使多瞋之眾生修慈悲而对治瞋毒也。而行之之境分為七种,以叁乐与之。是曰七周行慈。周者周徧,於怨亲周徧平等也,又周徧而行之也。七境者,一、上品之亲,二、中品之亲,叁、下品之亲,四、中人非冤亲,五、下品之冤,六、中品之冤,七、上品之冤也。叁...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日本真宗所谈。确得信心者,於现生住於所谓正定聚之不退位而未来必开涅槃之证也。现生十益中:「入正定聚益」是也。无量寿经下曰:「诸有眾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十住毘婆沙论易行品曰:「无量光明慧,身如真金山。(中略)人...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一、百岁持戒,为恶所破,谓法将灭时,有人持戒满百岁已,一弹指顷,遂为恶知识之所破坏,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二、久行慈心,为嗔所坏,谓法将灭时,有人久行平等慈忍,未尝少息,一旦逆境现前,不能安忍,嗔恚倏起,坏灭善根,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叁、薄贱不随师教,谓法...
《三藏法数》 / 440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唐光明寺和尚释观经叁辈九品立十一门之义。其九品各有十一义,相乘则為九十九义。加以总之一义,為总别一百义也。一总明告命,告命阿难及韦提希二人諦听善思者是也。二辨定其位,上上品乃至下下品是也。此二门有总别之二,告命是总,后十门是别。叁总举有缘之类,若有眾生愿生彼国...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梵语傴和U āya,有二释:一对般若而释。二对真实而释。对般若而释,则谓达於真如之智為般若,谓通於权道之智為方便。权道乃利益他之手段方法,依此释则大小乘一切之佛教,概称為方便。方者方法,便者便用,便用契於一切眾生之机之方法也。又方為方正之理,便為巧妙之言辞。对种种...
《佛学大辞典》 / 888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人人固有之佛性,灵灵照照,而放光明者。百丈禪师上堂曰:「灵光独耀,迴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见五灯会元叁百丈章。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声闻乘四向之一。修向不还果之行法之位也。即断欲界修惑九品中第七品第八品之位,不还者,不还来欲界之义,断第九品已,则不再生於欲界,必生於色界无色界之上界,故谓之不还果。今七八品断而向其不还果之行位,故谓之不还向。俱舍论二十四曰:「即断修惑七八品者,应知亦名不还果...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秘密八印之一,先合掌,稍开曲,其二风指(左右人指)稍向里曲,张掌心,如掬水之像,是名从佛支生印。谓从如来一切支分而生也。见大日经疏十七。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瓔珞本业经上说:一习种性,十住也,与前同。二性种性,十行也,与前同。叁道种性,十迴向也,与前同。四圣种性,十地也,与前同。五等觉性,与前同。六妙觉性,妙极觉满。此中性虽通於六位,而种局在於因。故前之四位,正名為种。等觉虽犹在因,而胜於前位,故称為觉。不谓為种也...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生死之苦果轮转不止,故云轮。胜天王般若经一曰:「眾生长夜,流转六道。苦轮不息,皆由贪爱。」仁王经曰:「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叁界苦轮海。」同良賁疏四曰:「苦轮海者,苦通叁界,谓叁苦也。依苦乐捨,立為苦故,往返不息,迴转如轮。昇沈出没,深大如海。」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禪堂贴己名单之坐床,谓之单位,又其床前之板谓之单,阔八寸,据周尺故為一尺,谓之单板一尺。而床阔六尺,加以单板一尺则為七尺,谓之七尺单前。若除单板则為六尺,谓之六尺单前。碧巖录曰:「叁条椽下,七尺单前,试去参详看。」续传灯录(继圆禪师章)曰:「旦向叁条椽下,六尺...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一、定善,定心所修之善业也。息虑凝心观净土之依正二报也。二、散善,散心所修之善业也。策身口意废恶修善也。唐善导释观经以此二善,以十叁观為定善,以叁福為散善。谓一经之所明,不出定散之二善也。观经疏玄义分曰:「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讳允炆。明太祖之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即建文帝也。燕王迫金川门,帝将自尽。王鉞曰:先帝升遐时,附一篋,命临大难时发之。即进一红篋,封锁甚严。帝碎篋观之,内有度牒叁叶,一云应文,二云应能,叁云应贤。并有袈裟,帽鞋,剃刀及白金十锭。帝曰:命也。即令程济祝髮,改名应文...
《佛学大辞典》 / 323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溈山问仰山:忽有人问一切眾生但有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子作麼生验?仰云:若有僧来,即召云:某甲。僧回头,乃云:是甚麼。待伊拟议向道,非唯业识茫茫,亦乃无本可据。溈云善哉!」见从容录叁十七则。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日本良忍师感无量寿佛现身相授与融通念佛曰:一人一切人,一切人一人。一行一切行,一切行一行。是名他力往生。十界一念,融通念佛,亿百万徧,功德圆满。后毘沙门天王现身曰:师蒙佛授,何不弘融通念佛耶?师曰:何谓也?天王曰:迴所我唱,融通於眾人;眾人所唱,融摄於我;是融...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六种住者,约别教位次而论也。以此六人所证之位,皆不退失,故名为住。 一、种性住,种即能生之义,性即自分不改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位中,道种成就,无有退失,数数增进,故名种性住。(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
《三藏法数》 / 529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云门示眾云: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拈灯笼向佛殿里,将叁门来灯笼上。」此据肇公之宝藏论广照空有品:「夫天地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识物灵照,内外空然,寂寞难见,其号玄玄。」拈灯笼已下為云门之注脚。形山為四大五蕴,灯笼譬一宝之明照,...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谓法华一经,妙理玄微,人难信受。故先以瑞相警变常情,常情既变,而生渴仰,则闻法染心,妙道易阶,密有所表,故具明六瑞焉。 一、说法瑞,谓佛将说法华,先说无量义经,而为法华作序。从一法说无量义,会无量义归于一法,故无量义经为法华会多归一之序。经云:说大乘经名无量...
《三藏法数》 / 856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西方要决通叁阶行者对於净土念佛门之五疑。五疑者:一、厌娑婆欣净土者,凡夫取捨之迷情也,岂得生於净土耶?二、业道如秤,善恶必酬,云何一生造恶不得其果,直得生於净土耶?叁、治末世凡夫之曲情,宜以普行普解為宗,别念弥陀,益助长凡情之偏执。岂得免轮迴耶?四、叁乘之圣眾...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唯识宗五位之第二。於十迴向之终,修四寻思四如宝之愿,得煗,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善根之位也。為入於见道,正通达於真理之方便加行分际,故名為加行位。即四道中之加行道也。唯识论九曰:「加行位,谓修大乘顺决择分。」又曰:「煗顶忍世第一法四,总名顺决择分。顺趣真实决择分...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又曰八十随形好,更细别叁十二相為八十种之好也。随形好者随叁十二形相之好也。 一无见顶相,佛顶上之内鬘,仰之则愈高,遂不见其顶上;二鼻高不现孔;叁眉如初月;四耳轮垂埵;五身坚实如那罗延;六骨际如鉤锁;七身一时迴旋如象王;八行时足去地四寸而现印文;九爪如赤铜色,薄...
《佛学大辞典》 / 684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读诵经典也。转者自此移彼展转之义。地藏本愿经下曰:「或转读尊经。」高僧传经师论曰:「咏经则称為转读,歌讚则為梵音。」 又有对真读而谓為转读者,读诵经之初中后数行而转迴经本也。如转大般若经。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金刚幢菩萨十回向中,第十等法界无量回向之菩萨,说愿迴向其法施所修之善根,以九十四种阿僧祇之庄严具,庄严十方佛剎云。」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眾生由业因之差别而趣向之处,有六所,谓之六趣,亦曰六道,一地狱趣Naraka-gati,八寒八热等之苦处也,此在地下,故曰地狱。二饿鬼趣Preta-gati,常求饭食之鬼类生处也。与人趣杂处而不可见。叁畜生趣Tiryagyoni-gati,新译曰旁生趣,即禽兽之生所也,多以人界為依所而眼可见...
《佛学大辞典》 / 384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禪家之常语,彻见自心之佛性也。达磨之悟性论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黄檗传心法要曰:「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法。直指一切眾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化仪者,如来出世一代化物之仪式也。 一、顿教,谓不谈小乘,直说大法,故名顿教。即华严经也。 二、渐教,渐即渐次,有渐初、渐中、渐末之不同,谓如来初于鹿苑,破斥邪法,建立正教,专为二乘,此名渐初,即阿含经也。次于方等会上,弹斥二乘小机,令其归向大法,此名渐中,...
《三藏法数》 / 290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台家约四教而明二十智。叁藏教有七智、世智、外凡智、内凡智、四果智、辟支佛智、菩萨智、佛智是也。又通教有五智、四果智、支佛智、入空之菩萨智、出假之菩萨智、及佛智是也。又别教有四智、十信智、住行向之叁十心智、十地等觉智、佛果智是也。又圆教有四智、五品智、六根智、住...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皆称贤者,此就别教而论,盖诸位菩萨,但断见、思惑尽,尚有无明惑在,未入圣位,故名贤也。 一、十住,会理之心,安住不动,名之为住。一发心住、二治地住、叁修行住、四生贵住、五具足方便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法王子住、十灌顶住...
《三藏法数》 / 282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Geya,旧译曰重诵偈,重颂。新译曰应颂。前段所说经文之义,更為偈颂者,即重说其义故云重颂。与前段之经义相应故云应颂。是十二部经之一。大乘义章一曰:「祇夜,此翻名為重诵偈也。以偈重诵修多罗中所说法义,故名祇夜。」玄义六上曰:「祇夜者,诸经中偈,四五七九言,句少多不...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禪林之上香,有供住持之香者,即先向住持问讯,是為借香问讯,烧香了,復向住持问讯,此為谢香问讯。见象器笺十。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禪家取暖於炉边谓之向火。百丈清规六曰:「寒月向火先坐炉圈上,然后转身正坐,揖上下肩。不得弄香匙火筋,不得拨火飞火灰,不得聚头说话,不得煨点心等物,不得炙鞋焙屩烘衣裳,不得搅起直裰露裤口,不得吐唾并弹垢腻於火内。」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止观七曰:「懺名陈露先恶,悔名改往修来。」然懺為梵语懺摩Kṣamayati之略,而非汉语,故台宗之子弟不取之。四明之金光明经文句记叁曰:「懺悔二字,乃双举二音。梵语懺摩,华言悔过。」悔过之译,不叶本义。懺摩者请他忍恕之义也。又谓发露已犯罪,则梵语提舍那矣Deśayati或Deśan...
《佛学大辞典》 / 440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又曰死关。以死為自此世至他世之门关故也。善导之往生正念文曰:「死门事大。」一心戒文中曰:「入死门后,共相誓愿為向弥勒。」华严经曰:「譬如旃陀罗,牵牛入屠所。步步入死门,无常亦如是。」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二凡之一。声闻乘以五停心。别相念处,总相念处,之修行位為外凡,四善根之位為内凡。又菩萨乘以十信之位為外凡,十住等叁贤之位為内凡。大乘义章十七末曰:「言外凡者,善趣之人向外求理,未能息相内缘真性,故名為外。六道分段凡身未捨故名為凡。」四教仪集註中曰:「相似见理名...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钳者以铁束物之谓,称铁鋏之类,鎚谓铁鎚。冶工以钳鋏赤热铁,以鎚鍜鍊之於铁床上,喻师家接得僧眾,使其器成者。大慧普觉语录鼓山宗逮条所谓:「故一味本分以钳鎚似之,后来自在打发别处,大法既明,向所受过底钳鎚,得一时受用。」碧巖录普照序所谓:「秉烹佛煆祖之钳鎚,颂出衲...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五道六道,开合不同,五道加阿修罗道,则為六道。智度论叁十曰:「问曰:经说有五道。云何言六道?答曰:佛去久远,经法流传五百年后,多有别异,部部不同,或言五道或言六道。若说五者,於佛经迴文说五。若说六者,於佛经迴文说六。又摩訶衍中法华经说有六趣眾生,观诸义意,应有...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涅槃经六举如来使者,於末世弘经,人天依止者四人,谓之人四依:一具烦恼性之人(即叁贤四善根),二须陀洹(即预流果),斯陀含(即一来果)之人,叁阿那含(即不还果)之人,四阿罗汉之人。是内证虽為大乘之菩萨,而外现声闻之相,传法化人者也。其内证之涅槃配於大乘之位次,诸...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僧问云门:杀父杀母,向佛前懺悔。杀佛杀祖,向甚麼处懺悔?门云:露。」露者显露,谓徧法界曾无藏匿者,示自己罪恶向自己懺悔之意也。见会元十五云门章。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依即依止也。谓从五品位至等觉菩萨,堪为世间众生之所依止,能令众生闻法开解,修行证果,故名人四依。(五品位者,随喜品、读诵品、说法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也。) 五品十信为初依,五品、十信,皆圆教位次也。谓此位之人,观慧明了,达如来秘密之藏,能令众生闻法开解...
《三藏法数》 / 542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一学人田,小乘见道位已后,修学圣道之圣者也。是有十八人:一信行,二法行,叁信解,四见到,五身证,六家家,七一种,八向须陀洹,九得须陀洹,十向斯陀洹,十一得斯陀洹,十二向阿那含,十叁得阿那含,十四中般涅槃,十五生般涅槃,十六行般涅槃,十七无行般涅槃,十八上流色究...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Vajrahasta-vajra-dharā,居胎藏界金刚手院中第一行金刚萨埵之右方。密号坚固金刚或秘密金刚。叁摩耶形為叁[月古]杵(一说五[月古]金刚杵),形像身黄白色,冠有珠。右手作施愿,开肘当膝,而不着。左手向内,执叁[月古]杵当乳。面少向右,坐赤莲华。印相是持地印,即苏悉地叁部...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叁国佛教略史曰:「世尊灭后一千五百零一年(西洋纪元后五百五十二年),日本钦明帝十叁年冬十月百济国圣明王始以佛像经卷赠於日本。(中略)帝下群臣议,苏我稻目尊礼佛法之请,物部尾舆中臣镰子执為不可。帝乃赐佛像於稻目,稻目捨向原之宅為寺奉像,名曰向原寺,是日本佛寺之始...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五种交杂之禪也。对一味禪而言。即外道禪,凡夫禪,小乘禪,大乘禪,最上乘禪之五种。禪源诸詮集都序卷上之一曰:「禪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禪。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禪。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禪。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佛於小乘律,开比丘之食叁净肉,於大乘之经律,向菩萨严禁之。以大乘之教理,大悲心為主故也。而於涅槃经更制比丘之食肉,废前小乘律之说。故依大乘家之说,则小乘之比丘,大乘之菩萨,皆不得食肉。梵网经下曰:「一切肉不得食,断大慈悲性种子。一切眾生见而捨去,是故一切菩萨不...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普贤菩萨有延命之德,向普贤菩萨祈祷延命之法,谓之普贤延命。凡延名之修法有二种:一普贤延命,二延命菩萨,延命菩萨即金刚萨埵也。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菩萨之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位,登其中十地之位谓之登地,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后也。而十地之间自初地至第十地之终要二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其初地称欢喜地,始断一分烦恼而悟一分法性欢喜之位也,以后登地之菩萨又名法身之菩萨。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指家及城郭之东北隅,曰鬼门。是支那之俗说也。山海经曰: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蟠屈叁千里。其卑枝向东北,万鬼出入,谓之鬼门。法苑珠林十云:依神异经曰:东北方有鬼星石室,屋叁百户,而其所石傍题曰鬼门。门昼日不闭,至暮则有人语。有火青色,此鬼门之说所由来也。荒唐之说...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赡部洲南边直下深过五百逾缮那有琰魔王都纵广之量亦尔其处有叁种鬼一者无财二者少财叁者多财无财复有叁种一者炬口二者针口叁者臭口少财亦有叁种一者针毛二者臭毛叁者瘿鬼多财亦有叁种一者希祠二者希弃叁者大势合之而有九类也(梵语赡部即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琰魔华言静息梵语逾...
《三藏法数》 / 778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大地震动,有叁种之六动: (一)為动六时也。长阿含经二曰:「一佛入胎时,二出胎时,叁成道时,四转法轮时,五由天魔劝请将捨性命时,六入涅槃时。」涅槃经二曰:「菩萨初从兜率天下阎浮提时名大地动,从初生出家成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转於法轮及般涅槃名大地动。」天台嘉祥慈恩...
《佛学大辞典》 / 726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洞山良价禪师為广接上中下之叁根而开五位。其法借易之卦爻而来。先以阴阳之爻如图相对。(-)正也,体也,君也,空也,真也,理也,黑也(--)偏也,用也,臣也,色也,俗也,事也,白也。取离卦回互叠变之而為五位。先言变叠之次第,则离卦如,第一重之,则為重离卦,第二取重...
《佛学大辞典》 / 1038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轮迴无极,譬如汲井水之车轮。楞伽经四曰:「堕生死海诸趣旷野,如汲井轮。」原人论曰:「劫劫生生,轮迴不绝。无终无始,如汲井轮。」无常经曰:「随业受眾苦,循环叁界内,犹汲井轮。」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九种之方便也。原出於大日经第七增益守护清净行品,即胎藏次第修法中所诵九种之颂及其印契真言也。由此九种印明之方便力而成真实,或所修之法前后方便,故称為九方便一作礼方便,二出罪方便,叁归依方便,四施身方便,五发菩提心方便,六随喜方便,七劝请方便,八奉请法身方便,九...
《佛学大辞典》 / 861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字仁山,清安徽石埭县人。生於道光丁酉十一月十六日。卒於宣统辛亥八月十七日,年七十五。生平好读奇书。凡音韵歷算天文舆地,以及黄老庄列,靡不领会。二十七岁时,曾於皖省书肆中得大乘起信论一卷。病后检阅他书,举不愜意。读起信论,乃不觉卷之不能释也。由是徧求佛经。一心学...
《佛学大辞典》 / 842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传心法要下:「问何者是精进?师云:身心不起。是名第一牢强精进。纔起心向外求者,名為歌利王爱游猎去。心不外游,即是忍辱仙人。身心俱无,即是佛道。」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金刚界五智如来所住之五大月轮也。五大月轮是清净之菩提心,能解脱烦恼,故名。又能解脱五趣轮迴之缠缚,而成為圆明无碍之月轮,故名。 又五轮塔婆之异名。见[五轮塔婆]条。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性即圆明之真心。即自性清净心是也。楞严经一曰:「性心失真,认物為己。轮迴是中,自取流转。」 又禪宗往往以性心与心性颠倒通用。见[心性]条。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文殊菩萨所说之懺悔法也。佛在耆闍崛山,新学菩萨蔽于狐疑,有如来齐光照燿菩萨,為之请问文殊。文殊為说懺悔,随喜,请法,兴供,迴向,发愿之诸法,彼等皆得无生法忍,佛遥闻而讚嘆之。见文殊悔过经。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Pratideśaniya,又作波胝提舍尼,鉢喇底提舍那,鉢喇底提舍尼,略曰波罗提舍尼,波罗舍尼,提舍尼等。六聚罪之第四,犯戒律之罪名也。译曰向彼悔。此中有四戒,犯此戒者,必对餘一比丘懺悔,懺悔则其罪消灭,故名向彼悔罪。行事钞中一曰:「波罗提提舍尼,义翻向彼悔。从对治境以...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时舍卫城有婆罗门家,应以声闻得度。迦留陀夷,念言我復度此家,则於舍卫城满千数。晨朝持鉢至其家,主妇闭门煎饼。迦留陀夷现种种神变以化其心,使至祇洹以其饼供僧。因说法使得初果证,与五戒為优婆夷。彼还家导其夫来,其夫亦得初果為优婆塞。夫妻既入道,尽力供养迦留陀夷,命...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己既成佛,可教化他人之利他地位也。往生论曰:「出第五门者,以大慈悲,观察一切苦恼眾生,示应化身,迴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神通,至教化地,以本愿力迴向故。」同论註下曰:「修行成就已,当至教化地。教化地,即是菩萨自娱乐地。」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如来以灭后之佛教有止住於北方之缘,故临灭至北方拘尸那城,於沙罗双树间北首而入涅槃。是北枕之起因也。长阿含经叁曰:「尔时世尊,入拘尸那城,向本生处沙罗双树间,告阿难曰:汝為如来於双树间敷置床座,使头北首而向西方,所以然者,吾法流布,当久住北方。对曰唯然。即敷座令...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一、随所欲缠现行,谓在家之人,未离诸欲,而于所欲之境,起种种缠缚之业,相续不舍,故名随所欲缠现行。 二、不随所欲缠现行,谓出家之人,不随世间欲乐之境,而生厌离之心相续不舍,故名不随所欲缠现行。 叁、无所了知现行,谓住恶说法之人,于善恶法不生分别,于一切境界无...
《三藏法数》 / 958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一波罗夷罪Pārājika,译曰断头。其罪最重,如断头而不能再生,不復得為比丘也。比丘有四戒,比丘尼有八戒。二僧残罪,梵名僧伽婆尸沙Saṁghāvasesa,僧者,僧伽之略,残為婆尸沙之译,残者,比丘犯此罪,殆濒於死,仅有残餘之命。因此而向於僧眾懺悔此罪,以全残命,故名僧残。比丘...
《佛学大辞典》 / 324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有二说:(一)无畏叁藏禪要曰: 「一、菩提心不可退,有妨成佛故也。 二、不可捨叁宝而归依外道,是為邪法故也。 叁、不可毁谤叁宝及叁乘之教典,背佛性故也。 四、於甚深之大乘经典有不通解处,不可生疑惑,非凡夫之境故也。 五、若有眾生,已发菩提心,则不可说使退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 1046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胎藏界释迦院上行南端第八位之尊。密号曰摧障金刚。四缘觉之一。又曰圆轮辐辟支佛。轮辐者,观十二因缘之轮迴而开觉,故名。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法界為华严经所证之理,犹法华言实相。声闻之根性,有上中下之别,如法华之入理,有叁周之别,菩萨之根性,有上中下之别,则华严之入理亦有叁处之别:一、十住初心入法界,是上根之菩萨於初住证法界之理者。二、迴向终心入法界,是中根之菩萨於十迴向之满位证法界之理者。叁、初地...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一、贵姓,贵姓者,谓勋戚尊贵,世称阀(房越切)阅(欲雪切)之族也。(明其等曰阀,积其功曰阅。) 二、位高,位高者,谓居卿相台辅,为百辟之长也。 叁、大富,大富者,谓宝货丰饶,所须具足也。 四、威猛,威猛者,谓威严厚重,人所敬畏也。 五、智深,智深者,谓智虑深...
《三藏法数》 / 243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是金刚界之现图曼荼罗也。东方為正面,第一会置中央,自东面右旋而置八会,合為九会。第一会乃说大日如来以五相现成等正觉,成佛后,自金刚叁摩地现出叁十七尊乃至外部诸眾摄化眾生之状者,故名成身会。為曼陀罗之根本,故或名為根本会。或就其诸尊之活动作业,名為羯磨会。是四曼...
《佛学大辞典》 / 518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一、寄位修行相,谓善财初见文殊,寄十信之位,智明生信,发菩提心,依此而起净行,参诸善友,修远离法,见诸法空,顿圆自性,发足南行,顺智光明,是名寄位修行相。(文殊,梵语具云文殊师利,华言妙德。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
《三藏法数》 / 505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一发心菩提,十信之菩萨於无量生死中為无上菩提发大心也。二伏心菩提,十住十行十迴向之菩萨於诸烦恼调伏其心,行诸波罗蜜也。叁明心菩提,初地已上之菩萨观叁世诸佛之诸法实相,其心明了也。四出到菩提,八地已上之菩萨,於般若中不着於般若能灭诸惑,见十方之佛,出叁界而到佛果...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成佛果之前,更重修习无始凡夫地已来所作之事,使之一一称理也,是為入重玄门倒修凡事。其所以然者,则以等觉菩萨之元品无明难断故也。凡轮迴生死之苦,於一切眾生悉起偏执之见,存自他彼此之隔异,此我执之念更难止,虽由初地以来,地地断无明入等觉之位后,元品之无明尚存,此隔...
《佛学大辞典》 / 540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有二莲华女,皆是婬女,与前诸莲华女有别。经律异相叁十二曰:「佛在耆闍崛山,有一妇女,名曰莲华,善心自生,便弃世事,作比丘尼。即行到佛所,未至中道有流泉水,女因饮水澡手自见其面像,姿妍无比。便念云何自弃作沙门耶?且当少时快我私情,寻即还家。佛知莲华应得道,化作妇...
《佛学大辞典》 / 276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生死界為凡夫好游之所,又為菩萨游化之所,犹如园观。故名為园。往生论註下曰:「示应化身,迴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法华经譬喻品曰:「常处地狱,如游园观。」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恶业所感之猛风,劫末大风灾时及地狱等所吹之风。又,善恶之业,能使人转而轮迴叁界,故譬之曰风。正法念经十曰:「一切风中,业风第一。」十卷楞伽经九曰:「业风长四大,如诸果成熟。」唯识论四曰:「阿赖耶识,业风所漂。徧依诸根,恒相续转。」大乘义章七曰:「业力如风。善业...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禪林之学生,向和尚发问之语句也。即法堂上禪客所发之问禪是也。由来学生学习此问话為能事,其弊甚多。传灯录(瑞鹿先禪师章)曰:「师云:大凡参学佛法,未必学问话是参学。」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轮有二义,一运转,二摧碾。谓佛菩萨转于法轮,则能摧碾众生惑业,故以六轮对诸位次也。 一、铜宝轮对十住位,铜似金色,不具金用。虽无铁之粗垢,而犹有查滓,若炼磨攻治,则能成诸器皿,济用于世。谓十住菩萨,已断见、思之惑,如离粗垢,于四十一品无明之惑未能尽断,如铜之...
《三藏法数》 / 783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起信论之法门也。阿梨耶之心体无生无灭。有无明,迷於自之心体,而违寂静之性,鼓动起念,有生灭四相。即使心体生住异灭由细至麤也。今就此义而明四相,既鼓静使动,便有前后麤细之异。依之以彼先际之最微,名為生相。及最后之最麤,名為灭相,取中间為住相异相。而以之配於叁细六...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疏云:方是智所诣之偏法,便是善权巧用之能。巧用诸法,随机利物,故云方便。(偏法者,即小乘偏权之法也。) 一、自行方便,谓佛及四十一位,心内所证不思议二谛之理,是名自行方便。(四十一位者,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菩萨及等觉菩萨也。等觉者,望后妙觉犹有一等故也。...
《三藏法数》 / 280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净土论所云:得往生於弥陀净土,而成就之五种功德也。為配於五念门而立者。真宗谓五种中初二门為现生正定聚之益。净土论曰:「一者近门,二者大会眾门,叁者宅门,四者屋门,五者园林游戏地门。此五种门,初四种门成就入功德,第五门成就出功德。入第一门者,以礼拜阿弥陀佛為生彼...
《佛学大辞典》 / 326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阿赖耶识之别名。八识中之第八。述记叁末曰:「摄论第二卷初,亦名第八识。」唯识了义灯四本曰:「从末向本,数為第八。」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利他者,他力之意也:「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见净土论。开会一心,则為无量寿经之至心,信乐,欲生叁心。此对於观无量寿经至诚心,深心,迴向发愿心等自力之叁心,而谓為利他之叁心,一心叁心,於行者之信上非有相异。叁心者,非言初至心,中信乐,后欲生。归命...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一、上首语,首,始也。谓佛凡有所说,必以趣向涅槃之道而为首先,故名上首语。(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美妙语,谓佛所说法,言辞柔软,嘉美微妙,令人乐闻,故名美妙语。 叁、显了语,谓佛说法,随机演畅,于诸事理,显白明了,故名显了语。 四、易解语,谓佛说法,善...
《三藏法数》 / 267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一菩提迴向,回己之功德而趣求菩提也。二眾生迴向,愿回己之功德而施於一切眾生也。叁实际迴向,以己之功德趣求无為之涅槃也。大乘义章九曰:「迴向不同,一门说叁:一菩提迴向,二眾生迴向,叁实际迴向。」修懺要旨曰:「修迴向者,所谓回事向理,回自向他,回因向果。」华严大疏...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六大者,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大之义,虽為显密共通之法相,然论六大无碍者,则惟密教。无碍者,互相融通而无障碍,如光与光,六大互相融通也,自他之六大互相融通,是為六大之自性,法自尔之德,故云法性。即佛陀之身為六大所成,凡夫之身亦六大所成也,六大之自性,无碍平等,故...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和尚先有所与,復请餘分,谓之请益。其法,学者若愿请益,则先稟烧香侍者,侍者通於住持,若允,则因住持之指挥,定时。多為定鐘后。侍者於方丈秉烛烧香,引入参学者而出外,或依住持之命,立於椽之左。参学者於当面问讯烧香,大展九拜,收具进云:某為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伏望和...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谓大乘十住十行十回向之菩萨也。仁王护国经疏曰:「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皆称贤者,此就别教而论,盖诸位菩萨但断见思惑尽,尚有无明惑在,未入圣位,故名贤。」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谓舍利弗等二乘之人,既於阿含经说时,得二乘之极果,而中间缘於大乘诸经,其机调熟,终至法华,迴其小心而发大菩提心,由佛受未来成佛之记也。相性二宗,各有异义,法相宗谓五姓各别,定性二乘,永无归涅槃而成佛者,法华於声闻授成佛之记者,為欲引一类渐悟之机之方便也。华严天...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传灯录,崔相公入寺,见鸟雀於佛头上放粪。乃问师曰: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有。崔云:為什麼向佛头上放粪?师曰:是伊為什麼不向鷂子头上放。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僧之税钱也。宋高僧传八(神会传)曰:「十四年,范阳安禄山举兵内向。两京板荡,驾幸巴蜀。副元帅郭子仪,率兵平殄。然於飞輓索然,用右僕射裴冕权策,大府各置戒坛度僧,僧税緡,谓之香水钱,聚是以助军须。」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公案。传灯录十二,晋州霍山景通条曰:「师初参仰山,仰山闭目坐。师曰:如是如是,西天二十八祖亦如是,中华六祖亦如是,和尚亦如是,景通亦如是。语讫,向右边翘一足而立。仰山起来,打四藤杖。师因此自称集云峰下四藤条天下大禪佛。」又十一,霍山条曰:「仰山一僧到,自称集云...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华严经法界品所说善财童子所参善知识五十叁人中第叁善住比丘之住处。探玄记十八曰:「海岸国者,此国在海滨故,天竺本名海岸楞伽道。解云:此国道向楞伽山故也。」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突吉罗Duṣkṛta罪之戒法也。突吉罗译言恶作,就所防之过而立名。梵曰式叉迦罗尼,此译应当学。就能治之行而立目,此戒轻微,难持易犯,為常须念学者。故特以学名之。其戒相无量,故曰眾。其中今惟举百戒,故曰百眾学。行事钞中一曰:「四分律戒本云:式叉迦罗尼,义翻為应当学,胡...
《佛学大辞典》 / 233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毘奈耶杂事叁十二曰:「佛在王舍城竹林园。於此城中有一婬女,名莲华色。衒色為业,以自活命。时有婆罗门来告言:少女好不?我可与汝行欢爱事。报曰:汝有钱不?答言:我无。女曰:可去觅钱后来相见。答言:我觅。便往南方随处经纪,得五百金钱来女处。时莲华色由依尊者目连善知识...
《佛学大辞典》 / 334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叁施之一。向他為恭敬礼拜等也。智度论十二曰:「恭敬施者:信心清净,恭敬礼拜。将送迎逆,讚叹供养。如是等种种,名為恭敬施。」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梵云阿波陀那Avadāna,以了知之法,显未了知之法也。法华文句五曰:「譬者比况也,喻者晓训也。託此比彼,寄浅训深。(中略)动树训风,举扇喻月,故言譬喻。」涅槃经二十九说八种之喻法:一,顺喻,随顺世諦,次第自小向大而喻也。天降大雨,则小坑满,小坑满,故大坑满,大坑满...
《佛学大辞典》 / 429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无量寿经说:往生弥陀净土之人其业行之浅深有上中下之叁类:一、上辈,捨家弃欲而為沙门,发菩提心,一向念无量寿佛者。二、中辈,身不能為沙门修大功德。而能发菩提心,一向念无量寿佛,起立塔像,饭食沙门等,多少修善者。叁、下辈,但发菩提心,一向念无量寿佛,乃至十念者。此...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法华会座,迹门叁周说法已后,涌出於灵山空中之多宝塔中二佛也。初宝塔涌出在空中,依大眾之请释迦佛开其塔门,多宝佛全身舍利结跏趺座,结法界定印,其时多宝佛在宝塔中分半座使释迦佛坐,谓之二佛并座。多宝表法佛及定,释迦表报佛及慧,并座表法报不二,定慧一如也。此二佛孰左...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自教迹者,即是法佛自证之教,即秘密平等教也。為於此中诸為修行者皆悉不空。不空是不唐捐义,随彼力能皆向法身之理,即同彼佛,故云不空也。如上诸菩萨说真言,各欲引摄同类行者,若有修行,即同於[我]。今法佛自说明妃真言,若有修行者,即从虚空眼(佛名之异名),而生法身,如...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一、为表人胜,谓如来叁界至尊,最胜无比,故建塔以表之,令人瞻礼,而归敬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令生净信,谓建造佛塔,盖令一切众生,瞻仰顶礼,而生崇重正信之心也。 叁、令标心有在,谓建造佛塔,盖令一切众生,心有所向,而敬慕归依也。 四、令供...
《三藏法数》 / 240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二乘人趣向寂灭之涅槃,谓之趣寂。五性中之声闻定性独觉定性也。唯识述记八本曰:「彼趣寂者,心乐趣寂,為此心拘驰流无相,不趣无上正等菩提。」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顿悟入道要门论下曰:「师初至江西参马祖,祖问从何处来?曰:越州大云寺来。祖曰:来此拟须何事?曰:来求佛法。祖曰:自家宝藏不愿,拋家散走作什麼?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麼佛法?师遂礼拜。问曰:阿那个是慧海自家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净土门立二种之回向:一、往相回向,愿所修之功德回向而往生净土也。二、还相回向,愿成佛后迴入生死教化一切眾生也。此二种回向為菩提心所具之通相,行者依自力勤修,為佛教通途之义。故净土一门,皆欲依自力成就此回向,独净土真宗一派谓此二种回向。於信之一念,自弥陀之方回向...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四十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曰:「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為十?一者敬礼诸佛。二者称讚如来。叁者广修供养。四者懺悔业障。五者随喜功能。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叁道之一。善恶之所作,使人向於六趣,故名為道。胜鬘经宝窟上末曰:「造作称业,通人向於叁途,名之為道。」智度论九十二曰:「小者不名业道,以其能趣恶处故為道。」业以思之心所為体,十善十恶,共為业(即思游履之所),故名為道。即业之道也。俱舍论十七曰:「业之道故,立业...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