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7 条搜索结果

毘罗吽欠娑婆訶

陀罗尼之末句,多有娑婆訶一语。秘藏记上曰:「娑婆訶:究竟义,惊觉义,成就义,散去义也。」此為呼胎藏界大日如来功力之咒文。见[娑婆訶]条。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六九

密法不许叁六九人同入灌顶坛。大日经疏四曰:「一曼荼罗中不得同时為叁人六人九人灌顶,盖如来密意,闍梨不释所由。」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上人

上德之人也。佛家谓内有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故名上人。晋时称释子多曰道人。至鲍明远始有秋日示休上人诗。能改斋漫录曰:「唐人多以僧為上人,如杜子美已上人茅屋是也。」摩訶般若经曰:「一心行耨菩提,心不散乱,是名上人。」十诵律曰:「人有四种:一麤人,二浊人,叁...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七遮罪

(亦名七逆罪,出梵网经) 遮谓遮障圣道,逆谓不顺于理。行此七罪,不复成就善根。经云:法师不得与七逆人现身受戒。是也。 一、出佛身血,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当历劫供养,以报其恩,况复出其身血。如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兜举石掷佛,迸石小片伤...

《三藏法数》 / 592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名位。跋致之略。玄应音义叁曰:「,此译云不退住,十住经云第七住。」见[跋致]项。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结

结即系缚之义。谓众生因烦恼妄惑造诸恶业,而为众苦系缚,流转叁界,不能出离,故云结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贪结,谓众生贪着叁界生死之法,广行不善,由此能招未来苦果,不得解脱,是名贪结。 二、恚结,谓众生心有恼害,广行不善,由此能招未来苦果,...

《三藏法数》 / 292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如是我闻

如是者,指经中所说之佛语,我闻者难自言也,佛经為佛入灭后多闻第一之难所编集,故诸经之开卷,皆置此四字。又,如是者,信顺之辞也。以信则言如是,不信则言不如是故也。佛法以信為第一,故诸经之首举难之能信而云如是。又外道之经典,开卷有(无之义)、傴(有之义)二...

《佛学大辞典》 / 447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藏

佛灭后窟外大眾部之结集出五藏。西域记九曰:「於是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復集素呾缆藏,毘奈耶藏,毘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别為五藏。而此结集凡圣同会,因而谓之大眾部。」又分别功德论一说五藏:一、契经藏,二、毘尼藏,叁、毘曇藏,四、杂藏,五、菩萨藏。此中前四藏為佛...

《佛学大辞典》 / 427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缚芻

Vakṣu Vaṅkṣu,又作婆输,婆叉,婆槎,薄叉,博叉。阎浮提四大河之一也。出自耨达池之西面,入於西北海云。西域记一曰:「池西面琉璃马口流出缚芻河(旧曰博叉河讹也),绕池一匝入西北海。」玄应音义二十四曰:「缚芻河,旧言博叉河,或作薄叉,又亦云婆叉河,又言噱叉河,皆...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种色

一、可见有对色,可见有对色者,即一切色尘也。谓世间之色,眼则可见,有对于眼故也。 二、不可见有对色,不可见有对色者,即五根、四尘也。谓眼识不可见而能对色,耳识不可见而能对声,鼻识不可见而能对香,舌识不可见而能对味,身识不可见而能对触,皆言胜义根也。四尘,即声...

《三藏法数》 / 213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降伏

梵语毘遮嚕迦Abhicāraka,译曰降伏。以威力降伏他也。维摩经佛国品曰:「降伏魔怨,制诸外道。」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王舍城结集窟内窟外区分

结集分窟内窟外之二部,上座部家之所传也。文殊问经下曰:「佛告文殊师利:初二部者:一摩訶僧祇(此言大眾。老少同会,共集律部也),二体毘履(此言老宿。淳老宿人同会,共出律部也)。法藏经曰:「五百罗汉集王舍城。迦叶问云:先结集何藏?即共和云:先结毘尼藏,毘尼藏者,佛...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十叁观音

图画普门品所说叁十叁身為叁十叁观音。其典据不明。叁十叁观音者:杨柳观音、龙头观音、持经观音、圆光观音、游戏观音、白衣观音、莲卧观音、瀧见观音、施药观音、鱼篮观音、德王观音、水月观音、一叶观音、青颈观音、威德观音、延命观音、眾宝观音、岩户观音、能静观音、耨观音...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嵐毘尼

Lumdini,又作蓝毘尼、嵐尼、留毘尼、流毘尼、流弥尼、林毘尼、林微尼、楼毘。新称腊伐尼、蓝軬尼。花园名。在迦毘罗城之东,摩耶夫人生佛之处。蓝軬尼,译作盐,上古守园之婢名,因以名园。或译曰可爱。西域记六曰:「箭泉东北行八九十里,至腊伐尼林,有释种浴池,澄清皎镜,...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毘舍离

Vaiśāli,又作毘耶离,舍离,维耶,维耶离,舍隶夜。新云吠舍釐。国名。译曰广严。中印度也。维摩大士住此国。又,佛灭一百年,七百贤圣為第二结集之处。此国内之种族曰离车,亦曰跋闍子(此国城之鼻祖名离车,当时有叁城郭,开扩庄严,名毘舍离,详说於善见律中,载离车之部...

《佛学大辞典》 / 311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智如来

金刚界五智所成之五如来也。一大日如来,法界体性智所成。二閦如来,大圆镜智所成。叁宝生如来,平等性智所成。四无量寿如来,妙观察智所成。五不空成就如来,成所作智所成。见[五智]条。菩提心论曰:「东方閦佛因成大圆镜智,亦名金刚智也。南方宝生佛由成平等性智,亦名灌顶...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耆尼

即[祇儞]。

《佛学大辞典》 / 7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会

叁度之法会也。罗什译之弥勒大成佛经曰:「说此偈已,出家学道,坐於金刚庄严道场龙华菩提树下。(中略)於此日初夜降四种魔,成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中略)尔时释提桓因、护世天王、无数天子,於华林园头面礼足,合掌劝请转於法轮,时弥勒默然受请。(中略)说是语时九十六亿人...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叁佛

司死者七七日乃至叁十叁回忌之佛也。 一、字。其意以為今此之最期即為来生之因也。又以具足修行菩提之故,有叁昧与大空二点,是风大之一息收处也。此谓不动本所,徧至十方。 二、字也。 叁、字。是差别之义也。智表差别,以菩提圆满之故,加大空点。大日经所谓我见心际即是菩提...

《佛学大辞典》 / 533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俱舍颂

毘达磨俱舍论本颂,一卷,唐玄奘译。是俱舍论之本颂也。有六百颂。世亲最初造此颂文。宣布之於世,以文义幽深,浅智之人不可解,后作论文解之。即俱舍论也。论中本入本颂。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琉璃

Vaidūrya,新译曰吠琉璃,吠琉璃耶,毘头梨,吠努璃耶等。七宝之一。译言远山宝,不远山宝等。青色之宝石也。就產出之山名之。远山為须弥山之异名。不远山者去波罗奈城不远之山也。玄应音义二十叁曰:「琉璃,吠琉璃也,亦云毘琉璃,又言头梨。从山為名,谓远山宝也,远山即须弥...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圣言

四圣言者,圣,正也,即正直之言也。 一、不见言不见,谓眼识所受,眼识所了,则可言见;若实眼识未受未了,则不可言见。是名不见言不见。 二、不闻言不闻,谓耳识所受,耳识所了,则可言闻;若实耳识未受未了,则不可言闻。是名不闻言不闻。 叁、不觉言不觉,谓鼻觉香、舌觉...

《三藏法数》 / 205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世

(亦名叁际,出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世即迁流之义,亦隔别之义也。 一、过去世,谓善恶诸行,已起、已生、已转、已聚集、已出现,落谢变灭,过去所摄,是名过去世。 二、未来世,谓善恶诸行,未起、未生、未聚集、未出现,未来所摄,是名未来世。 叁、现在世,谓善恶诸行,现...

《三藏法数》 / 133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恕婆附

见[毘舍浮]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陀梨

Vidhāra,山名。慧苑音义上曰:「,此云种种也。陀梨,亦曰陀罗。此云持也。谓此山中能持种种眾宝及诸华叶故名之。」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毘富罗

Vi ula,又作尾布罗。译曰广大。大日经疏九曰:「梵音毘富罗,是广大义。谓深广无际,不可测量。如是诸法自体,名毘富罗法界。」 又(地名)Vi ula,又作毘布罗,浮罗,山名。译曰广博胁山。在摩竭陀国,常人所见,故佛处处引之為喻。瑜伽伦记叁上曰:「广博胁山者,旧云毘富...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明行足

佛十号之一。梵名婢侈遮罗那叁般那Vidyā-caraṇa-saṁ anna。依涅槃经之说,明者,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也,行足者,脚足之义,指戒定慧言。佛依戒定慧之脚足而得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名明行足。又依智度论之说,明者宿命,天眼,漏尽之叁明也,行者身口意之叁业也,足者满足之义...

《佛学大辞典》 / 269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金刚顶发菩提心论

金刚顶瑜伽中发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心论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吠室罗末拏

Vaiśravaṇa,又作室罗懣囊,舍罗婆拏。旧曰毘沙门。见[毘沙门]条。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悉曇字数

经论所说有种种,悉曇字记有四十七字。摩多之十二音与体文之叁十五声也。 摩多十二音痾 体文叁十五声叉(乞洒)。 西域记二曰:「详其文字,梵天所製。原始垂则,四十七言也。遇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深广。」 大庄严经示书品说四十六字,以字為始,以差字為终。...

《佛学大辞典》 / 546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不生

罗汉译言不生。以毕竟不生於叁界五趣中故也。又涅槃之涅,亦言不生,眾法常住而无始生也。又梵云耨波陀,译言不生。真言之字,不生,以诸法之本初不生故也。又不生為如来之异名,以如来常住不生不灭故也。凡诸法观為不生者,佛道之枢键也。智度论叁曰:「名不,罗汉名生,...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维摩

Vimalakirti,维摩罗詰,毘摩罗詰,略称维摩或维摩詰。旧译曰净名。新译曰无垢称。佛在世毘耶离城之居士也。自妙喜国化生於此。委身在俗。辅释迦之教化,法身大士也。佛在毘耶离城菴摩罗园,城中五百长者子诣佛所请说法时,彼故现病不往,為欲令佛遣诸比丘菩萨问其病床,以成方等...

《佛学大辞典》 / 298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那波那

Ānā āna,旧称安般,安那般那,那般那。新称那波那,波那。译曰数息观。数出息入息镇心之观法名。大乘义章十二曰:「安那般那观,自气息繫心数之,勿令忘失,名数息观。」安般守意经曰:「安名出息,般名入息。」智度论慧影疏六曰:「那般那者,那名出息,般那名入...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无动佛

妙喜世界之閦佛,译作无动佛。维摩经閦佛国品曰:「佛告舍利弗:有国名妙喜,佛号无动,是维摩詰於彼国没而来生此。」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诸法实相

是名究极之真理之嘉名也。或曰真如。或曰法性。或曰实际。皆同体异名也。虽然,诸宗自有常用之语,华严约於中諦,频唱法界,天台约於性具之妙有,盛鸣诸法实相。所以然者以空中之真諦,為诸宗之通谈,妙有之俗諦,独限於台家故也。故言具一字弥显今宗。诸法实相者,诸法為十界因果...

《佛学大辞典》 / 908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二部经

一切经分為十二种类之名。据智度论叁十叁之说,一、修多罗Sūtra,此云契经。经典中直说法义之长行文也。契经者,犹言契於理契於机之经典。二、祇夜Geya,译作应颂,又作重颂。应於前长行之文重宣其义者,即颂也。凡定字句之文体,谓為颂。叁、伽陀Gāthā,译作讽颂又作孤起颂。不依...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难易二道

谓难行道与易行道也。龙树所立之名目。初地至不退位有二道。自力修行勤苦而后渐达佛位之困难,以如陆路步行之苦,故称之為难行道。反之而以信方便之念佛,得速至佛位之他力道,恰如水道乘船,无何等苦痛而乐?是名易行道。净土十疑论曰:「论曰於五浊恶世无量佛所,求跋致,甚...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七种定名

定,即禅定也。禅有二种,一者,世间禅;二者,出世间禅。而定名不出此七种也。(世间禅者,即色界四禅,无色界四无色定等也。出世间禅者,即八背舍、八胜处等也。) 一、叁摩呬多,梵语叁摩呬多,华言等引。远离沉掉,曰等;发生功德,曰引。谓能修此定,则离诸烦恼,而引发胜...

《三藏法数》 / 378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毘世

又作世,世师,卫世。新云吠世史迦。胜论师之梵名也。见[吠世史迦]条。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极微

依有部宗之意,极微有叁位:一极微之微,二色聚之微,叁微尘也。极微之微者,色声香味触五境与眼耳鼻舌身五根等十色之最极微分也。是实色极少,不可更分,故光记名之為极微之微。对於色聚之微而谓之為实之极微。旧译云邻虚。然此极微非有色之体用,随而非现量所得,唯以慧渐渐分析...

《佛学大辞典》 / 885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频婆娑罗王為佛最初檀越

涅槃经二十九说:善男子!我初出家,未得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时,频婆娑罗王遣使言:悉达太子若為圣王,我当臣属。若不乐家,得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则愿先来至此王舍城,说治度人,受我供养。我时默然,已受彼请。(中略)我时赴信,受彼王请,诣王舍城。未至中路,王与无量百千眾...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菩萨有五种生

一、息苦生,谓菩萨以愿力、自在力,于饥馑世,受大鱼等身,以肉救济一切众生;于疾病世,为大医王,救治众生;于刀兵世,为大力主,以善方便诚信之言,等心救济,息于战诤;于系缚鞭打逼迫之处,为息恼故,生于王家,以正法化邪见众生;于外道奉事天神,造诸恶行之家,亦生彼处...

《三藏法数》 / 466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河

一、殑伽河,梵语殑伽,华言天堂来,以见其从高处而来也,又名恒河。此河从耨达池东面银牛口流出,绕池一匝,入东南海。(梵语耨达,华言无热恼。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围八百里,金银琉璃玻璃铜铁等以饰其岸也。) 二、信度河,梵语信度,华言验河。此河从耨达池南...

《三藏法数》 / 259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耨达龙王

八大龙王之一。住於耨达池,分出四大河以润阎浮洲云,长含十八谓唯此龙王无叁患。智度论七谓:「那婆达多龙王,是七住大菩萨。」西域记一之说,见[耨达池]条。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放鉢

长寿之秘法也。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放鉢品说,佛告曼殊师利童子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飞空鉢行佛正道,欲利益眾生者,先选高山及深谷,若者如覆鉢,若者如仰鉢寂寞无人最胜之境界,作造庵室,唯好独住此清净道场所,断语无言,断五榖粒,食餐松叶,吞水吸气,禪定...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种颂

一、耨窣睹婆,梵语耨窣(苏骨切)睹婆,华言颂。谓此颂不用长行与偈,但字数满叁十二字,即为一颂也。(长行者,即经中散文也。) 二、伽陀,梵语伽陀,华言讽颂,或名不颂颂,谓不颂长行也;或名直颂,谓直以偈说法也。 叁、祇夜,梵语祇夜,华言应颂。谓应前长行而颂也...

《三藏法数》 / 156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外道之梵天

外道所见之梵天,有叁种:一、自那罗延天生梵天,自梵天生四姓之人类及一切。是陀论师之说也。外道小乘涅槃论曰:「问曰:何等外道说梵天是涅槃因?答曰:第四外道围陀论师说,从那罗延天,脐中生大莲华,从莲华生梵天祖公,彼梵天作一切命无命物。从梵天口中生婆罗门,两臂中生...

《佛学大辞典》 / 491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药师

具曰药师琉璃光如来。又有大医王佛,医王善逝等称。梵名杀社窶嚕Bhaiṣajyaguruvaiḍūrya rabhāsa,為东方净琉璃国之教主,发十二誓愿,救眾生之病源,治无明之痼疾。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曰:「佛告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十剋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善根

一、无贪善根,谓于五欲之境,不贪、不着、不爱、不乐,此无贪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贪善根。(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二、无嗔善根,谓于一切众生,不生愤恚,不欲损恼,此无嗔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嗔善根。 叁、无...

《三藏法数》 / 182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智所生叁身

莲华叁昧经谓依五智而生叁身:一、法界体性智之身业為毘庐遮那佛,口业為普贤菩萨,意业為不动金刚。二、大圆镜智之身业為閦佛,口业為文殊师利菩萨,意业為降叁世金刚。叁、平等性智之身业為宝生佛,口业為虚空藏菩萨,意业為军荼利金刚。四、妙观察智之身业為弥陀佛,口业為...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毘陀

Veda,一作陀,又作皮陀,韦陀,围陀等。新云吠陀,陀。婆罗门经书之名。译曰明,或智。观无量寿经曰:「臣闻毘陀论经说。」见[韦陀]条。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藏

叁藏者,谓经律论,各各含藏一切文理,故皆名藏。 一、修多罗藏,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合也。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名契经也。 二、毗柰耶藏,梵语毗柰耶,华言律,又云善治。谓能治众生之恶,如世法律则能断决重轻之罪,故名律也。 叁、毗达磨藏,梵语...

《三藏法数》 / 162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八福田

八福田者,谓佛、圣人、僧叁种,名敬田;和尚、阇黎生我法身者,父母生我肉身者,此四名恩田;救济病人,名病田,亦名悲田;此八种皆堪种福,故名田也。若人能尽力从事此八种者,亦犹农之力田,则获秋成之利也。 一、佛田,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道俱圆,位登极果,...

《三藏法数》 / 569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无上正遍知

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之古译。註维摩经七曰:「肇曰:耨多罗,秦言无上。叁藐叁菩提,秦言正徧知。道莫之大,无上也。其道真正,莫法不知,正徧知也。」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增盛

一、寿量增盛,谓劫末时,此赡部洲,人寿减至十岁后,复渐增展转增至八万岁,是名寿量增盛。(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赡部,又云阎浮,华言胜金。) 二、有情增盛,有情即众生也。谓劫末时,此赡部洲,惟余万人;后复渐增,展转无数。于劫增时,其地广博严净,人...

《三藏法数》 / 331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羯毘迦罗

又作羯伽罗,羯脾迦罗,鶡鵯迦罗。鸟名。见[迦陵频伽]条。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六成就

诸经之初,有通别二序:通序,或分五段,或分六段,或分七段。六段者,以如是為信成就,信者,难之信也。难指本经一部而為如是我闻,示自己之信顺也。智度论一曰:「如是者即是信也。」二以我闻二字為闻成就。难自闻也,叁以一时二字為时成就,说法之时也。四以佛之一字為主...

《佛学大辞典》 / 757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受戒闍梨

五种闍梨之一。见[闍梨]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师匠

师成弟子之叁学,如工匠之成器,故譬之為匠。大宝积经百十二曰:「无量禪定福德业成,善寂调心,以為师匠。」有部毘奈耶四十曰:「汝等当觅上好师匠。」演密钞四曰:「匠是工匠,如世工匠能匠成诸器,闍梨法匠,能匠成叁乘叁学法器。」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沙门

梵语。亦曰毘少门。四天王之一。其义為徧闻,多闻,古婆罗门教。以為财神。此神住须弥第四层。主夜叉罗剎。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无尽灯

法门名。以一人之法展转开导百千人而无尽,譬如以一灯燃百灯,故云无尽灯。此為横之无尽也。维摩经菩萨品曰:「维摩詰言:诸姊有法门名无尽灯,汝等当学。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如是诸姊,夫一菩萨开导百千眾生,令发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於其道意亦不...

《佛学大辞典》 / 313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昆勒

又,作蜫勒,论藏名。小乘四门之一,译曰篋藏。尊者迦旃延作,明亦有亦空之理者。智度论二曰:「摩訶迦旃延佛在时解佛语作昆勒。昆勒,秦言篋藏也。乃至今行於南天竺。」同十八曰:「智者入叁种法门,观一切佛语,皆是实法不相违背。何等是叁门?一者蜫勒门,二者毘曇门,叁者空...

《佛学大辞典》 / 269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梵天外道

行事钞下四所举十种外道中有梵天為因外道,以梵天為万物生因之外道也。此外道有叁种:一陀论师之梵天,二纽论师之梵天,叁摩醯首罗论师之梵天。陀论师以梵天為那罗延天所生,摩醯首罗论师以梵天為摩醯首罗天之应身。见[大梵天]条。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閦供养法

閦如来念诵供养法之略。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闍世

又作闍貰。王名。旧称闍世。新称闍多设咄路Ajātaśatru,译曰未生怨。佛在世之顷,摩竭陀国王舍城之治者。父名频婆娑罗,母曰韦提希。韦提希怀胎时,相师占之,谓此儿生必害父,因之名曰未生怨。未生以前结怨之意也。西域记九曰:「闍多设咄路王,唐云未生怨,旧云闍世,...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恶祁尼

或作些吉利多耶尼,译曰火神。见名义集二。见祇尼条。(CBETA註:疑為见[祇儞]条)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罗尼连禪

河名。译曰大时不受。见翻梵语。即优娄频螺村之尼连禪河。世尊成道前,捨苦行而沐浴之河也。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Ahūṁ,吽二字,為一切文字音声之根本,者开声,吽者合声,一切之言语音声,尽归此二字。為大日如来之种子,吽為金刚萨埵之种子。悉曇叁钞下曰:「吽二字,出入息风,即是一切眾生性德,本具自证(字)化他(吽字)也。恒沙万德,莫不包括此二音两字。是吐声权舆,一心...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号

劫初诸说上,皆有万名,眾生渐钝,则减為千名(如帝释之千名),眾生弥昧,则减為百名,眾生更愚,则减為今之而十名。天竺俗法有十名,天上利根,尚有百名,大日如来天上成道,故应之而立百八号,释尊於人界成道,故亦应之而立十号。其十号者:一、[如来]。梵曰多庶罗那叁般那Vi...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无上正等正觉

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之新译。法华玄赞二曰:「云无,耨多罗云上,叁云正,藐云等。又叁云正,菩提云觉,即是无上正等正觉。」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Āgama,小乘经之总名。新称笈摩。旧称含,鋡,含暮。译曰法归。万法归趣於此而无漏之义。又译曰无比法,谓无类之妙法也。或译曰趣无,所说之旨毕竟无归趣之义。长含经序曰:「含者,秦言法归,所谓万法之渊府总持之林苑也。」名义集四曰:「含正云笈多,此云教,...

《佛学大辞典》 / 328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字严身

五字者,鍐囕唅佉也。真言行者,修密法时,布字於下体,布鍐字於脐上,布囕字於心,布唅字於眉间,布佉字於顶上,以加持己身,而為大率都婆,即坚固金刚之身也。大日经七持诵法则品曰:「如前转字,而成大日尊。法力所持故,与自身无异。住本尊瑜伽,加以五支字。下体及脐上...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付属

又曰付嘱。付者付与物也。属者付托事也。嘱者以言语托所思也。法华经见宝塔品曰:「佛欲以此妙法莲华经付属有在。」同嘱累品曰:「我於无量百千万亿僧祇劫,修习是难得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难具八法

梵语难,华言庆喜。经云:佛语文殊师利言:难具足八法,能持十二部经,是故难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十二部经,一契经、二重颂、叁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便、十二授记。) 一、信根坚固,信,即信顺。根,...

《三藏法数》 / 492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字本不生

是密教之根本义,本不生者,本来本有,非今始生之义,是為字之实义,何谓字有不生之义?凡物之為元初根本者,必為不生之法。生法必為能生之因,有能生之因,即非是根本元初也,今字即字之根元,更无能生之因,最便於知此為不生之义,故託於字使知一切诸法不生之义也,观是...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大乘四果

大乘者,谓通教中菩萨,于当教中,对声闻、缘觉小乘,故得称为大乘也。四果者,本是声闻所证果位;今菩萨历于十地,修行证果,亦有浅深、始终不同,故借小乘四果之位以区别之,是名大乘四果。(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

《三藏法数》 / 396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恶比丘

佛藏经往古品曰:「过去大庄严如来灭度后百岁诸弟子分為五部:一名普事,二名苦岸,叁名萨和多,四名将去,五名跋难陀。普事比丘以知佛所说之真实空义无所得法度多人共入涅槃,其餘四比丘则以捨第一义无所得毕竟空之法,贪乐外道尼乾子之论,命终堕於鼻地狱,经无数劫始生人中,...

《佛学大辞典》 / 297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礼多

Preta,饿鬼之梵名。见[薜荔多]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智

法相宗所立如来之四智。凡夫有八识,至如来转為四智。一大圆镜智,转第八识者。如有漏之第八识变依正二报而持有情之身。此智变如来之身土而持一切之功德,犹如大圆镜中现一切之色像,故名大圆镜智。缘境无边,照法界之事理,故又名一切种智。即如来万德之总本也。二平等性智,是转...

《佛学大辞典》 / 671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释子

释迦佛之弟子也。从释迦师之教化而出生,故名释子。大般若经四百五十叁曰:「非沙门,非释迦子。」楞严经六曰:「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眾生肉,名為释子。」维摩经慧远疏曰:「从佛释师教化出生,故名释子。」增一含经云:佛告诸比丘,有四姓出家者,无復本性,但言沙门释子。所...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菩提

一、发心菩提,為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而发心者。二、伏心菩提,制伏烦恼而行诸波罗蜜者。叁、明心菩提,观察诸法而行般若波罗蜜者。四、出到菩提,於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故得无生法忍而出叁界,到一切智者。五、无上菩提,坐於道场,断烦恼之缘习,得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者。见...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佉訶囉嚩

A此五字為五大之种子。佉為空大,訶為风大,囉為火大,嚩為水大,為地大也。五轮之塔婆為形於五大者自下积上為方(地大)圆(水大)叁角(火大)半月(风大)团形(空大)故其种子自上读下,為佉訶囉嚩也。见[五大]条。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耨多罗叁藐叁菩提

Anuttara-samyak-saṁbodhi,佛智名。旧译曰无上正徧知,无上正徧道。真正徧知。一切真理之无上智慧也。维摩经佛国品肇註曰:「耨多罗,秦言无上。叁藐叁菩提,秦言正徧知。道莫之大,无上也。其道真正,无法不知,正徧知也。」净土论註曰:「佛所得法,名為耨多罗叁藐叁菩提...

《佛学大辞典》 / 247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唱礼

法会表白,终后唱礼,师登礼盘,唱五悔五大愿等之文。谓之唱礼。其唱礼初所唱奉请之佛名,有金、胎、合之叁种差别。胎藏界唱礼南无清净法身毘卢遮那佛、南无东方宝幢佛、南无西方无量寿佛、南无南方华开敷佛、南无北方天鼓雷音佛(已下诸菩萨等省略)。金刚界唱礼南无常住叁世净妙...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见道

叁道之一。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諦理之位也。道者道路之义,学人进取之道路也。积叁贤四善根之加行而生於世第一法无间之无漏真智也。又大乘之菩萨於初僧祇之终,终四善根之加行,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智二障,谓之见道。於其时之无漏智,小乘俱舍宗有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一苦法智忍,...

《佛学大辞典》 / 917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世师

Vaiśeṣika,即卫世师也。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缚

(亦名四结,出婆沙论) 缚者,束缚也,又连续也。谓众生由欲爱等业束缚,流转生死,连续不断,故名四缚。 一、欲爱身缚,谓欲界众生,于五欲顺情等境,心生贪爱,起诸惑业,束缚于身,不得解脱,故名欲爱身缚。(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二、嗔恚身缚,...

《三藏法数》 / 274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俱舍释论

毘达磨俱舍释论,二十二卷,陈真諦译。旧译则称旧论。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战达罗钵喇婆

Candra rabha,国王名。译曰月光。西域记叁曰:「如来昔修菩萨行,為大国主,号战达罗鉢剌婆,唐言月光。志求菩提,断头惠施。」贤愚经五曰:「旃陀婆罗王,晋言月光。」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羯俞

佛名。译曰离愁。见可洪音义二。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种不翻

翻即翻译,谓译彼梵音而成此华言也。不翻者,以此五种,不可翻故也。 一、秘密不翻,微妙深隐曰秘,互不相知曰密。谓诸陀罗尼,是佛秘密之语,经中悉存梵语,是为秘密,故不翻也。(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亦云咒也。) 二、多含不翻,谓如梵语薄伽梵,具含自在、炽盛、端严、...

《三藏法数》 / 319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八犍度论

具名毗曇八犍度论,叁十卷,迦旃延子造,苻秦僧伽提婆等译。為毗达磨发智论之旧译。以所说之法聚名论。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天台四释

天台智者释法华经用四释:一因缘释,以四悉檀為因缘,而下四种之释义也。四悉檀者,一世界悉檀,二各各為人悉檀,叁对治悉檀,四第一义悉檀。四悉檀之义,原出智度论,龙树菩萨判释尊教化一代眾生之方法者也。今转用為释义之方规。惹眾生之乐欲為第一悉檀,使生信為第二悉檀,破恶...

《佛学大辞典》 / 721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显宗论

毘达磨藏显宗论之略称。四十卷,萨婆多部眾贤造,唐玄奘译。显扬诸法实有之宗义。天亲传称為光叁摩耶论。梵Samaya  radī ikā。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AU,又作沤。者无之义。欧者有之义。外道之经前必置此二字,佛教对之而置如是二字。法华文句一上曰:「对破外道欧二字不如不是。」同记一上曰:「沤者:无,沤有。一切外经,以二字為首,以其所计此二為本。」百论疏上之下曰:「外云:昔有梵王在世说七十二字,以教世间...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初度五人

谓佛初出家入山修道,父王思念,乃命陈如等五人,寻访随侍。及佛成道,因念五人当先度脱,故在鹿苑,先调其根性,为说苦、集、灭、道,四谛之法,而得解脱,是为初度五人也。 一、若憍陈如,梵语若,华言已知,此其名也;梵语憍陈如,华言火器,此其姓也。以其是婆罗门种,...

《三藏法数》 / 307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体毘履

Sthavira,又作体毘里,梯毘梨,他罗,他俾罗,译曰上坐,老宿。文殊问经曰:「体毘履,此云老宿。淳老宿人同会共出律部也。」四分开宗记一本曰:「他俾罗,此云上座。」十八部论曰:「他罗,秦言上座部。」探玄记十五曰:「体毘里。」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弥陀相好印相

弥陀之相好印相,有显密之别,密教有胎金之别,显教有坐立之别。密教中四方之四佛,惟閦等叁佛,胎金两部,各改其方易其名,独於西方之弥陀无所改易,是為表无量寿佛之灭度无期也。其相好,胎藏界為金色之螺髮形,结定印,目稍闭而视下,是乃法藏比丘出家成道之相。金刚界為...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降叁世与閦如来

依金刚界五智如来之分相门,则金刚萨埵乃閦如来,四亲近菩萨之第一,故随而降叁世,為东方閦如来之教令轮身也。补陀落海会轨曰:「降叁世閦佛忿怒,自性轮金刚萨埵菩萨。」降叁世忿怒明王念诵仪轨曰:「閦普贤(普贤即金刚萨埵),大弘誓甚深故,示现忿怒形相。」仁王经念...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热

龙种有叁种之热恼,又云叁患。长含经十八曰:「佛言:何故名為耨达?其义云何?此阎浮提所有龙王尽有叁患:一者诸龙皆被热风热沙着身烧其皮肉,及烧骨髓,以為苦恼,唯耨达龙无有此患。二者举阎浮所有龙宫,恶风暴起吹其宫内失宝饰衣,龙身自现,以為苦恼,唯耨达龙王无如...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阎曼德迦仪轨

有四本:一,圣阎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验念诵法,一卷。二,大乘方广曼殊室利菩萨华严本教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大威德仪轨品第叁十,一卷。叁,大方广曼殊室利童真菩萨华严本教讚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毘遮嚕迦仪轨品第叁十一,一卷。四,妙吉祥最胜根本大教经,叁卷。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毘罗吽欠

又作尾罗吽欠,毘罗吽剑,味罗[合牛]欠。khaṁ,胎藏界大日如来之真言也。大日经叁曰:「尔时毘卢遮那世尊,又復住於降伏四魔金刚戏叁昧,说降伏四魔解脱六趣满足一切智智金刚句字:南麼叁曼多勃駄喃,味罗[合牛]欠。」大日经疏十一曰:「此五字,即是降四魔真言句也。」毘...

《佛学大辞典》 / 247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菩萨有七种大

一、法大,法即诸佛所说之法也。谓菩萨能受持十二部经之法,最上最大,故名法大。(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叁讽诵、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 二、心大,心即诸佛广大之心...

《三藏法数》 / 420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铁橛子

喻古人之公案,无容易下嘴之处也。无尽灯论上曰:「又有一般,往往以古人公案生容易见。一齐见之曰:铁橛子没滋味,呵呵!悟如生盲者问乳,言似贝作声会,言似雪作冷会。夫铁橛子者非所以无滋味,无汝下嘴处,是谓之铁橛子。祇向难下嘴处,奋发大勇猛心,竪咬横咬,咬咬不止,则...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结

繫缚眾生使流转於叁界之妄惑,谓之结。有五种:一贪结,二恚结,叁慢结,四嫉结,五慳结。出於毘达磨集论四。详见[结]条。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六分比曇

六足论之异名也。智度论二曰:「八乾度六分毘曇等从何处出。」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方便

梵语傴和U āya,有二释:一对般若而释。二对真实而释。对般若而释,则谓达於真如之智為般若,谓通於权道之智為方便。权道乃利益他之手段方法,依此释则大小乘一切之佛教,概称為方便。方者方法,便者便用,便用契於一切眾生之机之方法也。又方為方正之理,便為巧妙之言辞。对种种...

《佛学大辞典》 / 888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醯得枳

药名。慧琳音义六十叁曰:「醯得枳药名也。」梵Viheṭhaka。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日宫

日天子宫殿也。立世毘曇论日月行品曰:「从阎浮提地高四万由旬,此处日月行,半须弥山等游乾陀山。是日月宫殿团圆如鼓,(中略)是日宫者,厚五十一由旬,广五十一由旬,周迴一百五十叁由旬。是日宫殿,颇梨所成,赤金所覆。火大分多,下际火分復為最多,其下际光亦為最胜,是其...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不退转

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进,不更退失转变也。略云不退,即梵语之跋致也。无量寿经上曰:「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十住毘婆娑论曰:「若人疾欲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法华经序品曰:「此於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不退转。」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金刚嬉戏菩萨

Vajralāsi,金刚界叁十七尊中内四供养菩萨第一。是為由中央大日如来供养东方閦如来心中流出之嬉戏叁摩地女菩萨也。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金刚嬉戏法乐标帜叁摩地智,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刚嬉戏天女菩萨形,住毘卢遮那如来东南隅月轮。」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种修法

修法有五种之别也。一、扇底迦,译言息灾或寂灾。二、布瑟徵迦,译言增益,增荣,或增长。叁、毘遮嚕迦,译言调伏或降伏。四、羯沙尼,译言鉤召,摄召,或招召。五、伐施迦囉拏。译言敬爱,爱敬,或庆爱。说详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参照[护摩]条。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献身

献身於佛也。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毘卢遮那叁摩地法说行者以身献閦等之四佛曰:「為欲承事诸如来,捨身奉献閦佛。全身委地以心礼,金刚合掌舒顶上。(中略)由此献身方便故,便能示现种种身。」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结集

Saṁgiti,佛灭后,诸弟子相会,為防止异见邪说,诵佛陀之说法,举各自所闻确实者,结合集成之,為大小乘经典。但经论所传不同,以下顺次大别而记之。第一為小乘经之结集。第二為大乘经之结集。第叁為秘密经之结集。第一小乘经之结集有四期。第一王舍城之结集,第二毘舍离城之结集...

《佛学大辞典》 / 366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发智论

毘达磨发智论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种甚深

甚深者,即如来所证真如理智境界也。以此五法深妙难解,非声闻、缘觉之所能知,故也。 一、义甚深,义甚深者,谓如来所证种智,性义微妙不可思议也。 二、实体甚深,实体甚深者,谓如来所证实相理体,不空不有,非如非异,不可思议也。 叁、内证甚深,内证甚深者,谓如来所证...

《三藏法数》 / 265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婆訶罗

EkaVyāvahārikāṇ,译曰一说部。小乘十八部之一。见四分开宗记一本。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修罗王

法华经序品列四修罗王。如婆稚修罗王,佉罗騫駄修罗王,毘摩质多罗修罗王,罗睺修罗王。各有百千之眷属。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阐陀

又作阐那,车匿,阐择迦。比丘名。太子出城时為御马者。六群比丘之一。见[车匿]条。 又外道六论之一。百论疏上之下曰:「阐陀论释作首卢迦法,佛弟子五通仙等说偈名首卢迦。」 又婆罗门读诵之法也。五分律二十六曰:「有婆罗门兄弟二人诵阐陀陀书,后於正法出家。闻诸比丘诵经...

《佛学大辞典》 / 296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圣语

Āryabhāṣa,又曰圣言。即梵语所谓叁尸克利德婆罗门之经语,為中天竺之正音。俱舍论十一曰:「一切天眾皆作圣语,谓彼言词同中印度。」毘婆沙论七十九曰:「世尊有时為四天王,先以圣语说四圣諦。四天王中二能领解,二不领解。世尊怜愍饶益彼故,以南印度边国俗语(旧婆沙作毘陀罗...

《佛学大辞典》 / 643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藐叁菩提

Samyaksaṁbodhi,旧译曰正徧知,正徧知道,正真道等。新译曰正等觉,正等正觉。是以佛所得之法名之也。见[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条。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使者

又名文殊五使者,五种金刚使。即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中列位於主尊文殊菩萨左方之五童子也:一、髻设尼Keśinl,又作计设尼,继室尼。二、鄔波髻设尼U akeśini,又作乌波髻施儞,乌波髻施尼,优婆计设尼。叁、质多罗Citra,又作质怛罗。四、地慧,梵名嚩苏摩底Vasumati,又译财慧。...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杀社

Bhaiṣajya,译曰药。寄归传叁曰:「杀社译之為药,即是陈弃药也。」梵语杂名曰:「药,毘皱社。」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九十八随眠

亦名九十八使。烦恼之异名也。常随逐於人,故谓之随。其状体幽微难知,如眠性,故谓之眠。此為贪,瞋,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随眠,配於叁界五部者。即欲界见苦所断十种,见集及见灭所断七种(除身边戒),见道所断八种(除身边),并欲界修所断四种(贪瞋痴慢),合...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耨菩提

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之略。涅槃经叁十五曰:「耨菩提,信心為因。」智度论叁十四曰:「眾生闻我名者,必得耨菩提。」教行信证二曰:「耨菩提者,即是涅槃界。」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晡提木底杀社

Pātimukta-bhaiṣajya,陈弃药之梵名。见[陈弃药]条。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力多柯

Haritaka,衣名。毘曇经下曰:「力多柯衣者,织吉贝庸磨之多毛也。」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毘訶罗

又作鼻訶罗,訶罗,尾贺罗Vihāra,译曰住处,寺,僧坊。玄应音义六曰:「毘訶囉,此云游行处,谓僧所游履处也。今以寺代之。言寺者,说文,廷也,有法度者也。」俱舍光记十五曰:「毘訶罗,义翻為寺。」大日经疏叁曰:「僧坊,梵音毘訶罗,译為经处,即是长福住处也。白衣為长福...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龙树

菩萨名。旧称,那伽曷树那,那伽周陀那Nāgārjuna,生於周陀那下,故名周陀那。以龙成道,故字曰龙。新称,那伽閼剌树那。译為龙猛。佛灭后七百年出世於南天竺(摩訶摩耶经下),马鸣弟子迦毘摩罗尊者之弟子,提婆菩萨之师也(付法藏传五)。入龙宫齎华严经,开铁塔传密藏,...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十叁知识

华严经入法界品之末会善财童子先於福城之东庄严幢娑罗林中,闻文殊说法,依其指导次第南行值诸知识而闻说法。其知识之数,旧华严列四十四人,合文殊為四十五人,新华严加后之知识九人,而列五十四人,加文殊则总為五十五人。今举南询之智识,故除文殊,又,第五十番知识德生童子与...

《佛学大辞典》 / 1581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印度佛教

印度為佛陀之降诞地,占佛教史上最重要之地位。佛陀释迦牟尼开佛教,距今几何年,东西学者,聚讼纷紜,莫衷一是。其入灭时,则据眾圣点记之说,可知為西歷纪元前四百八十六年。 佛陀成道后四十五年间之行化,以摩揭陀,室罗伐悉底,為中心,而润泽憍赏弥,拘尸揭罗,吠舍厘等中印...

《佛学大辞典》 / 1832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十叁智识

华严经入法界品之末会善财童子先於福城之东庄严幢娑罗林中,闻文殊说法,依其指导次第南行值诸知识而闻说法。其知识之数,旧华严列四十四人,合文殊為四十五人,新华严加后之知识九人,而列五十四人,加文殊则总為五十五人。今举南询之智识,故除文殊,又,第五十番知识德生童子与...

《佛学大辞典》 / 1590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一字布身德

大日经悉地成就品及转字轮品所说。以之一字布於身之一切处也。註转字轮品曰:「或一切字,髮髻金色光,住白莲华台,等同於[仁者]。」演奥钞四十叁曰:「或一切字者,谓以一字徧布金身,為一曼荼罗也。」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耨窣都婆颂

Anuṣṭubh,数经论之文字充叁十二也。华严疏钞二曰:「颂,总有四种。一名耨窣都婆颂,此不问长行与偈颂。数字满叁十二,即為一偈。」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那律

Aniruddha,旧称那律,那律陀,泥卢豆,[少/(兔-、)]楼駄,楼駄,[少/(兔-、)]駄,泥[少/(兔-、)]豆,泥嚕多。译曰如意无贪。新称泥律陀。译曰无灭如意。佛十大弟子之一。為佛之从弟,迦毘罗城之释氏也。玄应音义二十六曰:「那律陀,旧言那律,亦云[少/(...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閦如来羯磨印

左手安於脐,右手垂触地。见图印集四。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第十六王子

叁千尘点劫之昔,大通智胜佛所有十六王子出家修大乘行,今尽成佛,於十方国土说法度生,其第十六王子即今释迦如来是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於十方国土现在说法。(中略)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於娑婆国土成耨多罗叁藐叁菩提。」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颯陀婆罗度叁人

毘耶离国有婬女,名庵罗婆利。舍婆提有婬女,名须曼那。王舍城有婬女。名优鉢罗盘那。有叁人各各闻人讚叁女端正无比,昼夜专念,心着不捨。便於梦中梦与从事。觉竟心念彼女不来,我亦不往,而婬事得办。因是悟一切之法皆如是耶?於是诣颰陀婆罗菩萨所问是事。菩萨答言诸法实尔,皆...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婆娑摩罗

鬼名。译曰颠病鬼,形影,转筋。见尊胜经註下。梵A asmāra。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耨观音

叁十叁观音之一。其像作坐於巖上观海之状。盖以配法华普门品所谓「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也。耨之名,以巨海及龙鱼,於耨达池有因缘,故称之。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闍梨

Ācārya,旧称闍梨,祇利。译曰教授。新称遮利夜,遮梨耶。译曰轨范正行。可矫正弟子行為,為其轨则师范高僧之敬称。玄应音义十五曰:「闍梨,经中或作祇利,皆讹也。应言遮利夜,此云正行,又言遮梨耶,此云轨范。旧云:於善法中,教授令知,名闍梨也。」南海寄...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佛子

佛最初所度之五比丘也。一憍陈如,二頞,叁跋提,四十力迦叶,五摩男拘利。出於法华玄义六下。详见[五比丘]条。 又预流果之人,一来果之人,不还果之人,罗汉果之人,辟支佛之人。见大藏法数叁十一。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师姑

尼姑之称。按青州报恩寺大圣院清座主灵骨记云:先师姑度小姑二人,师姐座主度小师五人,又后周云门山大云寺重修壁龕记,女弟子骆氏,长名大师姑,次女小师姑,并见段松苓益都金石记,则此称由来已久。传灯录曰:「有尼参保福从展。展问谁。侍者报曰:觉师姑。又五臺智通忽大悟曰...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欧文佛书之一

〈编者按:此名相内容颇多,特将其分為叁部份,此為之一。〉欧美各国开佛教研究之端绪者,虽在百年以前,然当其初期,不过仅街谈巷议,试其臆说耳。惟曾驻札尼波罗加德门府之霍奇孙,Brian Houghton Hodgson於彼地初发见梵语之佛典,千八百叁十七年以来,寄赠之於各地图书馆,法...

《佛学大辞典》 / 6231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耆婆諫止闍世逆害

出观无量寿经。见[闍世]条。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覆手向下合掌

十二合掌之一。大日经疏十叁曰:「第十一次又俱覆二掌,亦以二手中指相接,名驮囉合掌。此云覆手向下合掌,第十二次又双覆两手,以二大指并而相接,十指头向外,亦同名也,亦名覆手合手也。」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金刚部主

叁部五部各有部主。金刚部以閦如来或金刚萨埵為部主。诸部要目曰:「金刚部閦佛以為部主。」摄大仪轨二曰:「观音莲华部上首,金刚手菩萨金刚部上首。」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鬼分九类

赡部洲南边直下深过五百逾缮那有琰魔王都纵广之量亦尔其处有叁种鬼一者无财二者少财叁者多财无财复有叁种一者炬口二者针口叁者臭口少财亦有叁种一者针毛二者臭毛叁者瘿鬼多财亦有叁种一者希祠二者希弃叁者大势合之而有九类也(梵语赡部即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琰魔华言静息梵语逾...

《三藏法数》 / 778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菩提心论

金刚顶瑜伽中发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心论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跋罗

Vaibhāira,山名,在王舍城。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六种味

谓凡调和饮食之味,各有所宜,无出此之六种。虽进修道行之人,不尚于味,然滋益色力,亦由于此,所谓身安则道隆,故有六味之须也。 一、淡味,淡,薄味也。味之淡者,是受诸味之体也。 二、碱味,碱,盐味也。其性润,能滋于肌肤,故味之调者,必以盐为首。 叁、辛味,辛,辣...

《三藏法数》 / 210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不退地

跋致,即不退之位地也。不退有叁种四种之别,又虽依诸宗而位次不同,然常谓菩萨初地之位,即叁不退中之行不退,四不退中之证不退也。法华经分别功德品曰:「或住不退地,或得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净菩提心门

清净之菩提心,是东方閦如来之叁摩地,一切眾生成佛之正因也。一切眾生必以此净菩提心為因,证入一切如来之境界,故有门之称。大日经疏一曰:「入佛智慧有无量方便门,今此宗直以净菩提心為门,若入此门即初入一切如来境界。」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罗闍

Rāja-dhātu,剌闍界,结界名。译為王界。饰宗记八末曰:「罗闍界者,一王所领,一国土眾僧,皆得是名罗闍界。剌闍,此翻為王也。」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出家功德经

一卷。失译。佛闻罗羡那王子之音乐,记彼七日命终。使难劝其一日一夜出家,命终之后,七返生於六欲天。当得辟支佛道。难因问放人出家之福与障人出家之罪。佛具答之。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 《佛说出家功德经》

优波扇多

U aśānta,比丘名。毘曇心论经之着者。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马胜

又云马师。梵名頞Aśvajit,巴Assaji,五比丘之一。端正之威容与庠序之举止,时时如引人目,舍利弗失师迷於所归,慒慒行路时,卒然见马胜比丘威仪,起问师问法之心,又诸比丘清旦由耆闍崛山為乞食来王舍城,时有一长者见马胜比丘,生欢喜之念,為僧眾建六十房舍(四分律及南传律...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八成立因

一、立宗,宗,犹主也,要也,以所立之法为宗要也。谓如五蕴等法,皆假因缘而生,实无自性,于中求我,决不可得,故说诸法无我,以破执我立论者,是名立宗。(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因缘者,谓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也。执我立论者,谓执五蕴之身为我,...

《三藏法数》 / 567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怀胎死四

谓调达比丘,染着世利,于难所求学神通,能于虚空作十八变,涌没自由。时阇世王太子,见其神变,日给五百釜食,随时供养。于是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勿学调达,贪着供养,自陷于罪,亦陷他人。遂说偈喻云:芭蕉以实死,竹芦实亦然,駏驉坐妊死,士以贪自丧。(梵语调达,华言天...

《三藏法数》 / 282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无热池

又云无热恼池。梵名耨达池Anavata ta又,Anavadatta,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匝八百里,赡部洲之中心也。住於此之龙王,名耨达龙王。俱舍论十一曰:「大雪山北有香醉山,雪北香南有大池水,名无热恼。出四大河:一殑伽河,二信度河,叁徙多河,四缚芻河。无热恼池纵横正...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毘曇门

毘曇者,梵语,译言无比法等。即发智六足等小乘之诸论也。以之為宗通入涅槃谓之门。当於小乘二十部中之萨婆多部。智度论十八於佛法明蜫勒门毘曇门空门之叁门,其中曰:「毘曇门,或佛自诸法义,或佛自说诸法名,诸弟子种种集述解其义。」又智度论二曰:「毘曇叁种:一者...

《佛学大辞典》 / 289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结集叁人

一、难,梵语难,华言庆喜。斛饭王之子,佛成道日生,生时举国欣庆,故云庆喜。随佛出家,得罗汉果。多闻第一,能持法藏。如来灭后,与文殊师利集诸大众于铁围山等处,结集修多罗藏。(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 二、优波离,梵语优波离,华言化生,或翻上首。以其持律第...

《三藏法数》 / 237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大愿

密宗所立,出於尊胜轨。是於佛地之五位发五愿也:一、眾生无边誓愿度,以度一切眾生為愿,是愿求东方閦如来内证之菩提心也。二、福智无边誓愿集,以集成无边功德為愿,是愿求南方宝生如来内证之福德者,福智圆满之位也。叁、法门无边誓愿学,以学显密大小教法為愿,是愿求西方...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字严身观

谓以等五字加持身也。见[五字严身]条。金刚界明五相身。胎藏界明五字严身。即身成佛之深极,唯在此观。见秘藏记钞叁。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