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 条搜索结果

十受生藏

受生,即生如来家也。藏即含藏之义,含藏所修所证之理也。谓善财童子于华严会上第叁十九参,妙德夜神,问言:云何修菩萨行?生如来家?答言:善男子,菩萨有十种受生藏,若能修习圆满,即入毗卢遮那如来无量受生藏海。愿一切菩萨示现受生,我皆亲近,是名受生藏也。(菩萨,梵语...

《三藏法数》 / 776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佛祖统纪

五十四卷,宋志磐撰。天台一家之正史也。等不等观杂录四曰:「宋僧志磐所作佛祖统纪,收入大藏,流传已久。予阅之,觉其尊崇本宗,实有违乎佛祖之本意也。夫瞿曇捨金轮王位而作沙门,是弃世间之荣,而就山林之寂也。传其道者,莫不皆然。而志磐立一派以為正宗,作本纪,尊之為帝王...

《佛学大辞典》 / 340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法幢

妙法高耸,如幢之上出,故曰法幢。又如猛将之建幢旗以譬佛菩萨之说法,能伏魔军而得胜也。无量寿经上曰:「建法幢,震法雷。」涅槃经十九曰:「法殿欲崩,法幢欲倒。」大经慧远疏曰:「宣说证法,证法高胜,如幢上出」同嘉祥疏曰:「建幢是战胜之相,譬说法降魔得胜也。」祖庭事苑...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七随眠

俱舍论所说,前贪之一,分為欲界之贪与上二界之贪,而為七随眠:一欲贪随眠(欲界之贪也),二瞋随眠,叁有贪随眠(上二界之贪),四慢随眠,五无明随眠,六见随眠,七疑随眠。见俱舍论十九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法山

佛法之高,譬如山也。涅槃经十九曰:「法山欲颓,法船欲沈。」大集经五十六曰:「法河永枯涸,法山欲崩颓。」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九

昔有二人从师学道,俱去到他国。于道路见象迹,一人言:“此母象怀雌子,象一目盲,象上有一妇人怀女儿。”一人言:“尔何知?”曰:“以意思知也。汝不信者,前到当见之。”二人俱及象,悉如所言,至后象与人俱生如是。一自念:“我与俱从师学,我独不见要。”后还白师:“我二人俱行,此...

《旧杂譬喻经》 / 吴天竺三藏康僧会译 / 248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

叁如来

又天台依智度论二「如法相解,如法相说」之文而释叁身如来。法相二字,即法身如来也,法相者如如之境也,解者如如之智也,如如之理,為如如之智境,是名法身,此法身,徧一切处,而无有异為如。不动而来应一切处為来。解之一字,报身如来也,乘如实之道而如法相解也,是契於如如之...

《佛学大辞典》 / 305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四种佛

一、叁藏佛,坐於摩羯陀国菩提树下以生草為座,於叁十四心断见思之惑,而成正觉。身长丈六,对叁乘之根机说生灭之四諦,為八十之老比丘,灰身灭尽於双树下,唯有此佛為十方之佛,叁世之佛,悉是他佛也。二、通佛,既於因位断叁惑之正使,於摩羯陀国七宝菩提树下以天衣為座,以一念...

《佛学大辞典》 / 695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法公

沙弥之别名。释氏要览上曰:「若年十四至十九,名应法沙弥,今呼沙弥為法公也。」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二种涅槃

一有餘涅槃,二无餘涅槃。新译曰有餘依,无餘依。依者,有漏之依身。对於惑业而曰餘。有餘涅槃者,為生死之因之惑业已尽,犹餘有漏依身之苦果也。无餘涅槃者,更灭依身之苦果无所餘也。此二种之涅槃,同為一体。叁乘之行人,於初成道时,虽证得之,而无餘涅槃之现,则在於命终之时...

《佛学大辞典》 / 589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拘尸那城涅槃

佛涅槃於拘尸城之因缘也。涅槃经二十九曰:「往昔此地有转轮圣王,唱如是言:如佛所说,一切诸法,皆悉无常。若能修习十善法,能断如是无常大苦。我是时始闻佛之名号,发菩提心。自是已来,以是法转教无量眾生。是故我今於此处,亦说诸法无常变坏,唯佛身是常住之法。我忆往昔所行...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星

又名五执。岁星,荧惑星,镇星,太白星,辰星也。大方等大集经四十曰:「见虚空中诸列宿日月五星,昼夜运行,各守常度,為於天下作照明。」宿曜经上曰:「五星以速至迟,即辰星、太白、荧惑、岁、镇、排為次第,行度缓急於斯彰。」岁星者木曜。即五行中木之精,东方苍帝之子也。荧...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隻履西归

传灯录曰:「后魏孝明帝太和十九年,达磨大师於禹门千圣寺端坐而化,其徒為之葬熊耳山,起塔於定林寺。后二年,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师於葱岭,手携隻履,翩翩独逝。问师何往?曰:西天去。云具奏其事,帝令啟壙视之,惟见空棺,一革履存焉。」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祇园精舍兴废

法苑珠林叁十九曰:「依宣律师祇洹寺感通记云:经律大明祇洹寺基趾,多云八十顷地一百二十院。准约东西近有十里,南北七百餘步。祇陀须达二人共造,成之已后,经二百年,被烧都尽。则当此土周姬第十叁王平王叁十一年。(中略)於后五百年,有旃育迦王,依地而起,十不及一。经於百...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嵐毘尼

Lumdini,又作蓝毘尼、嵐鞞尼、留毘尼、流毘尼、流弥尼、林毘尼、林微尼、楼毘。新称腊伐尼、蓝軬尼。花园名。在迦毘罗城之东,摩耶夫人生佛之处。蓝軬尼,译作盐,上古守园之婢名,因以名园。或译曰可爱。西域记六曰:「箭泉东北行八九十里,至腊伐尼林,有释种浴池,澄清皎镜,...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身

身即聚集之义,谓聚集诸法而成身也。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德法聚名应身。(理法聚名法身者,谓聚集法性之法而成此身也。智法聚名报身者,智即能契法性之智,智与法性相合而成此身也。功德法聚名应身者,由智契理,聚集一切功德之法,起用化他,随机应现,而成此身...

《三藏法数》 / 282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法瓶

布萨时所用之瓶名法瓶。盛香汤及香水。见象器笺十九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故苦

旧苦也。智度论十九曰:「新苦為乐,故苦為苦。如初坐时乐,久则生苦。初行立卧亦乐,久亦為苦。」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赵州洗钵

「僧问赵州,某甲乍入丛林,乞师指示。州云:喫粥也未。僧云:喫粥了。州云:洗鉢盂去。其僧省悟。」见无门关七则,从容录叁十九则。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藏尘

佛之劣应身叁十二相,对於胜应身尊特之相而言。含藏尘垢之义也。法华经信解品曰:「即脱瓔珞细软上服严饰之具,更着尘弊垢腻之衣。」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身华梵

(亦名叁如来,出法华文句) 一、法身,毗卢遮那如来,法名可轨,诸佛轨之而得成佛,以法为身,故名法身。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以真如平等性相常然,身土无碍故也。如来者,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是也。 二、报身,卢舍那如来,修因感报,名之为报。...

《三藏法数》 / 334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实义

真实之义理也。华严经二十九曰:「分别实义得究竟。」报恩经六曰:「不可以实义。」正理论二十叁曰:「能止推徵令证实义。」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祇园精舍

祇陀园林须达精舍之略。涅槃经二十九曰:「时须达长者白舍利弗:大德!此大城(指舍卫城)外何处有地,不近不远,多饶泉池,有好林树,花果蔚茂,清净闲豫,我当於中為佛世尊及比丘僧造立精舍。舍利弗曰:祇陀(太子名)园林,不近不远,(中略)此处最胜,可安立精舍云云。」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佛叁事入城

一、为女人入城,谓一切女人女子,皆为父母及夫主所拘,不得辄自出入,思仰如来,无由得见。是故如来入城,令彼女人,皆得瞻敬。观佛叁昧海经云:若能暂见如来,相好光明,除六十劫生死之罪,获无量福。未来生处,必见弥勒。(梵语弥勒,华言慈氏。) 二、为病人入城,谓如来于...

《三藏法数》 / 907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四度加行

四度加行者,密法之传授,分為四番,復续之為一,皆传之法也。此事非上古之正规,乃末法之略式。四度者:一十八道,二胎藏,叁金刚,四护摩也。论其次第,其初皆為十八道,其餘叁度,次第不同。或依胎,金,护摩之次第,或依胎,护摩,金之次第,或依金,胎,护摩之次第,而授与之...

《佛学大辞典》 / 378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我执

认有我身之执念為我执,亦云人执。唯识述记一本曰:「烦恼障品类眾多,我执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俱舍论二十九曰:「由我执力,诸烦恼生。叁有轮迴,无容解脱。」俱舍光记二曰:「我执谓我见。」梵Ātma-grāha。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阿育

Aśoka,旧称阿恕伽。新称阿输迦。译曰无忧。西纪前叁百二十一年顷,於印度创立孔雀王朝之旃陀掘多大王(Chandragu ta)孙也。纪元前二百七十年顷,统一全印度,大保护佛教,使之宣布各地。 王之传,南北各异其趣,北传之阿育王经,阿育王传,谓其母為瞻婆罗国之婆罗门女,名曰须...

《佛学大辞典》 / 1771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七种无上

一、身无上,谓如来以叁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身无上也。(叁十二相者,足下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

《三藏法数》 / 1100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如来叁十二相

谓如来应化之身具此叁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人天中尊众圣之王也。 【一足安平相】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奁底也(奁力盐切奁底者即盒底也)。 【二千辐轮相】辐即车轮中之辐谓足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也。 【叁手指纤长相】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𦟛好指节参差光润可爱胜余...

《三藏法数》 / 998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末尼教

具云末尼火祆教。為波斯国之火教也。末尼為宝珠,火祆言其光明,即彼教之神体太阳也。佛祖统纪叁十九曰:「唐太宗贞观五年,初波斯国苏鲁支,立末尼火祆教,勅於京师立大秦寺。」,「祆,火烟反,胡神,即外道梵志也。波斯国在西海,此云大秦。」同四十一曰:「代宗永泰叁年,勅回...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迦腻色迦王结集叁藏

王以如来涅槃后第四百年应期抚运,王风远被,殊俗内附,机务餘暇,每习佛经,日请一僧,入宫说法。诸师各异其说,王颇惑於去就,以问胁尊者。尊者曰:如来去世岁月逾邈,师资部执,自致矛盾,不如及今随自宗而结集叁藏。王听之,精选其人,得四百九十九人,皆阿罗汉也。后得世友菩...

《佛学大辞典》 / 239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一念相应

(一)谓无间道金刚喻定相应之智,唯為一剎那也。大般若经叁百九十叁有曰:「从此无间以一剎那金刚喻定相应妙慧,永断一切烦恼所知二障,麤重习气相续,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起信论云:「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

《佛学大辞典》 / 264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悉曇字数

经论所说有种种,悉曇字记有四十七字。摩多之十二音与体文之叁十五声也。 摩多十二音痾 体文叁十五声叉(乞洒)。 西域记二曰:「详其文字,梵天所製。原始垂则,四十七言也。遇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深广。」 大庄严经示书品说四十六字,以阿字為始,以差字為终。...

《佛学大辞典》 / 546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灯明

神佛前所奉之灯火也。六种供具之一。以标佛之智波罗蜜。菩萨藏经曰:「百千灯明懺悔罪。」无量寿经下曰:「為世灯明最胜福田。」同净最疏曰:「自具智慧,能生物解,名世灯明。」羂索经十九曰:「如是真言,叁徧加持灯明,献供养之,持法者,观蠲诸暗障。」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身叁德

叁身者法报应。叁德者法般解。二者配对,则法身即法身之德。报身為般若之德。应身為解脱之德。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龙光瑞像

行事钞下二曰:「恐后世造像无所表彰,故目连躬将匠工上天取图,如是叁反,方乃近真。(中略)中国之僧,欲将来汉地诸国各爱护之,不使出境,王令依本写而留之。今所传者,乃至四写也,彼本今在扬州长乐寺。又曰龙光瑞像。」同资持记下叁之二曰:「中国之僧,即鳩摩罗琰,自西天负...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阿育王石刻文

阿育王磨崖等所刻之教法誥文也。阿育王既归佛法,欲普布德教於四方,故於己领土,到处刻教法誥文,法显传及西域记等,处处记石柱之事,谓是阿育王所建,是也。其后湮没者多,世人遂无知者,至近代欧洲人旅行印度各地方,发见几多之磨崖等,经普林摄Prinse 氏等苦心研究,遂得读破...

《佛学大辞典》 / 901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灵神

灵魂也。四十二章经曰:「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果。」 又灵异之神鬼也。西域记中曰:「灵神警卫,圣贤游息。」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善

法华经云:初中后善,盖言圆顿教中,序、正、流通叁分,理致圆备,故皆称善。(叁分者,一序分,谓序述一经之由;二正宗分,谓正说一经之旨;叁流通分,谓流传此经,使后世通行也。) 一、初善,初善者,序分居初,故名初善。如经序品,为序分是也。 二、中善,中善者,正说分...

《三藏法数》 / 181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诸法实相

是名究极之真理之嘉名也。或曰真如。或曰法性。或曰实际。皆同体异名也。虽然,诸宗自有常用之语,华严约於中諦,频唱法界,天台约於性具之妙有,盛鸣诸法实相。所以然者以空中之真諦,為诸宗之通谈,妙有之俗諦,独限於台家故也。故言具一字弥显今宗。诸法实相者,诸法為十界因果...

《佛学大辞典》 / 908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云门须弥

「僧问云门:不起一念。还有过也无?门云:须弥山。」见从容录十九则,会元十五云门章。盖谓是非為有无分别之限,如须弥山之意也。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种法身

有四种(一)菩萨瓔珞经所说。一如如智法身,证如如之理之实智也。二功德法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之功德也。叁自法身,地上菩萨应现之应身也。天台谓之為胜应身,法相谓為报身中之他受用身。四变化法身,台家所谓劣应身,法相家所谓变化身也。五虚空法身,如虚空离诸相之如如理也。...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无明网

无明能罗人,故譬之以网。中阿含经二十九曰:「永捨离我慢,裂坏无明网。」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佛土

一、法性土,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谓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恒顿变现外诸器界,则法性土通为诸土之体也。(器界者,世界如器故也。) 二、受用土,受用土者,即报身如来受用之土也。受用有二:一者,若以相应净识所修,自利行满,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

《三藏法数》 / 262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应身

应身佛所居住之国土也。谓应眾生机缘而变现之国土。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百法五位

百法五位者,谓色法十一,心法有八,心所法五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总成百法,各有所属,列为五位也。 一、色位,色以质碍为义。色有十一种:即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一分色,以此十一种,皆有质碍,是名色位。(法处,是意所取之境。...

《三藏法数》 / 1693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六斋日

六斋日者,据毗婆沙论所说,凡遇持斋之日,则过中不食。 一、每月初八日,帝释敕四天王,各治一方。至此日,四王遣辅臣,观察世间人民善恶。(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三藏法数》 / 366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四身

有叁种:化佛、功德佛、智慧佛、如如佛之四身。自性、自受用、他受用、变化之四身。法身、报身、应身、化身之四身之叁种是也。见[四身]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频婆娑罗王為佛最初檀越

涅槃经二十九说:善男子!我初出家,未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时,频婆娑罗王遣使言:悉达太子若為圣王,我当臣属。若不乐家,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则愿先来至此王舍城,说治度人,受我供养。我时默然,已受彼请。(中略)我时赴信,受彼王请,诣王舍城。未至中路,王与无量百千眾...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九应身

宝光大士為观音之应化,故称為十九应身十九者,指法华普门品叁十叁身十九说法中十九说法而言。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千手观音二十八部眾

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曰:「其尊之正面天冠上有叁重。(中略)第叁重有二十八部眾,有各各本形。一、密迹金刚士,二、乌芻君荼央俱尸,叁、魔醯那罗达,四、金毘罗陀迦毘罗,五、婆馺婆楼那,六、满善车钵真陀罗,七、萨遮摩和罗,八、鳩兰单托半祇罗,九、毕婆伽罗王,十、应德毘...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外道之梵天

外道所见之梵天,有叁种:一、自那罗延天生梵天,自梵天生四姓之人类及一切。是鞞陀论师之说也。外道小乘涅槃论曰:「问曰:何等外道说梵天是涅槃因?答曰:第四外道围陀论师说,从那罗延天,脐中生大莲华,从莲华生梵天祖公,彼梵天作一切命无命物。从梵天口中生婆罗门,两臂中生...

《佛学大辞典》 / 491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髻利吉罗

又作计利枳攞,计里计罗。金刚手菩萨名。译曰触。男女相触着之义。般若经义述曰:「髻利吉罗,於中国之言名触,以不捨眾生必令解脱故,欲明触性即菩提故。所以住抱持相,而现其触净俱幻平等智身。」慧琳音义叁十九曰:「计利枳攞,金刚部大使者名也。」五秘密轨曰:「金刚计里计罗...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四等

四等者,谓诸佛如来名字言语现身说法平等不二,以显佛佛道同也。 一、字等,字即名字也。经云:若字称我为佛,彼字亦称一切诸佛,以我与彼,字无差别,是名字等。(我者,释迦如来自谓也。彼者,指一切诸佛也。谓诸佛皆称理立名,理性平等,故同名佛也。) 二、语等,语即言语...

《三藏法数》 / 783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迷倒

迷心转倒事理也。唐华严经四十九曰:「菩萨离迷倒。」有部毘奈耶四十七曰:「遂使心迷倒。」释门归敬仪上曰:「识心迷倒,叁毒常缠。」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法镜经

二卷,后汉严佛调等译。大宝积经郁伽长者会第十九之异译。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 《法镜经》

鳩摩罗伽地

Kumāra-bhūta,又作鳩摩罗浮地,鳩摩罗浮多地。译曰童子地、童真地、童相地等。通為菩萨地之总称,别称初地或八地已上之菩萨。瓔珞本业经上曰:「鳩摩罗伽,秦言逆流,欢喜地。」是指初地已上。智度论二十九曰:「鳩摩罗伽地者。或有菩萨,从初发心断婬欲,乃至阿褥多罗叁藐叁菩...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罽饶夷

又曰羯若鞠闍Kanyākubja,所谓曲女城也。今曰克脑其Kanauj,在恒河禪那河之间。太古王城曰拘苏磨补罗Kusuma ura,在梵授王时,触仙人之怒,以其恶咒使九十九婇女一时腰曲,故有此名。续高僧传作鞬拏究拨闍。翻為耳出城。玄奘渡天时,吠奢种曷利沙伐弹那Harṣavardhana,王君临此地...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九

药师之法也。造药师七像,各供七灯,故有四十九灯。药师经曰:「读诵此经四十九徧,燃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梵天外道

行事钞下四所举十种外道中有梵天為因外道,以梵天為万物生因之外道也。此外道有叁种:一鞞陀论师之梵天,二鞞纽论师之梵天,叁摩醯首罗论师之梵天。鞞陀论师以梵天為那罗延天所生,摩醯首罗论师以梵天為摩醯首罗天之应身。见[大梵天]条。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阿闍世

又作阿闍貰。王名。旧称阿闍世。新称阿闍多设咄路Ajātaśatru,译曰未生怨。佛在世之顷,摩竭陀国王舍城之治者。父名频婆娑罗,母曰韦提希。韦提希怀胎时,相师占之,谓此儿生必害父,因之名曰未生怨。未生以前结怨之意也。西域记九曰:「阿闍多设咄路王,唐云未生怨,旧云阿闍世,...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悉曇章

列次梵字之元始及其生字,為儿童最初之科本,是名悉曇章。悉曇者,别指摩多(母韵)体文(子韵)之四十七言。涅槃经所谓半字者是也。又总称他之生字十八章。本之而成就十八章之文字及名句等,故名悉曇,又為小学之标称而题嘉名也。演密钞六曰:「梵语悉曇,此云成就。準声明中即是...

《佛学大辞典》 / 315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应身

Nirmāṇakāya,叁身之一。应他之机缘而化现之佛身也。又与真如相应之佛身也。义林章七本曰:「应宜现身名应身。」胜鬘经宝窟上本曰:「与真如相应,一名為应身。」定应身之体,依经论有叁种之不同。一,依同性经,摄论,则对於地上之菩萨,现无量之相好身,為应身,现於地前之菩萨...

《佛学大辞典》 / 505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处入法界

法界,即一切众生本有之心,诸佛所证平等之理也,而云叁处入者,由菩萨根有利钝,行有浅深,故所证入先后不定,遂分叁处也。 一、十住初心入法界,谓利根菩萨,即于初住位中,破无明惑,证入法界平等之理,得不退转,是名十住初心入法界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

《三藏法数》 / 332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劫拨

仙人名。经律异相叁十九,仙人拨劫经作「拨劫。」辅行四之叁作「劫拨。」见拨劫条。(CBETA註:查无此条)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婆罗波提

Dvāravati,城名。译曰有门城。探玄记十九曰:「婆罗波提者,正云堕罗拔提,此云有门城,谓城有端严之门,故名也。」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力

如来之十力也。一、知觉处非处智力,处者道理之义,知物之道理非道理之智力也。二、知叁世业报智力,知一切眾生叁世因果业报之智力也。叁、知诸禪解脱叁昧智力,知诸禪定及八解脱叁叁昧之智力也。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眾生根性之胜劣与得果大小之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知一切...

《佛学大辞典》 / 283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相应阿笈摩

四阿含之一,即杂阿含也。旧云杂阿含,新云相应阿笈摩。经与伽他相应之义。毘那耶杂事叁十九曰:「若经与伽他相应者,此即名為相应阿含摩,旧云杂者取义。」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身寿量

一、法身寿量,法身者,师轨法性,还以法性为身。此身非色质,亦非心智,强指法性为法身耳。言寿量者,此非报得命根,亦非连持之寿,强指不迁不变,名之为寿。此寿非长量,亦非短量。经云: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等。是也。 二、报身寿量,报身者,以如如智契如...

《三藏法数》 / 274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十叁身十九说法

法华经普门品记观音现种种之身而说法。其中化现之身有叁十叁,说法二字有十九次。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身遍相

一、法身如虚空遍,谓法性之身,本体周遍如太虚空,无有障碍,诸佛众生,平等具足,故名法身如虚空遍。 二、智身如日光遍,智身即自报之身也,谓究竟始觉之智,能遍破无明之暗,显发本有真身,譬如日光,无幽不烛,故名智身如日光遍。 叁、色身如日影遍,色身即应身也,谓究竟...

《三藏法数》 / 169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座头

禪林之称。小屏风高约叁尺,立於户口左右之座首。又名隔板。见象器笺十九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戏论

非理之言论。无义之言论。又不问理非理,总斥一切之言论。与俗所谓滑稽,冗谈等同。大日经疏十九曰:「戏论者,如世戏人以散乱心动作种种身口,但悦前人而无实义。今妄见者所作者亦同於此,故名戏论也。」大乘玄论二曰:「戏论是借譬之名。(中略)於道无所剋获,如小儿戏论為耳。...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假门

方便之法门。与以假益之法门。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九愿念佛之外修诸行诸善,欲往生极乐者,则誓临终来迎其人也。此為日本净土真宗所立。教行信证文类六本曰:「久出万行诸善之假门,永离双林树下之往生。」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商主天子所问经

一卷,随闍那崛多译。佛在灵山,商主天子,请文殊说法,文殊為说一百十九智。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 《商主天子所问经》

长耳和尚

吴越时,杭州法相寺长耳行修和尚,泉南陈氏子。长耳垂肩。七岁犹不言。或问之,忽应声曰:不遇作家,徒撞破烟楼耳。出家金陵瓦棺寺。参雪峰,得其心印。自是猛兽驯若。灵异益着。僧问如何是长耳?师以手曳耳示之。问南峰难到麼?曰:只為他会不过。曰到后如何?曰孤峰独宿。吴越王...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密因

首楞严经之经题曰:「密事密因修证了义。」如来之果德名秘密藏,入此秘密藏之因行云密因。又密者经所说之陀罗尼,是非凡小之所能知,故名密,密即因也。楞严经八曰:「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同义疏八中曰:「叁世果人入秘密藏,以此為因,密之因也。又此大定行一切行,而非凡圣...

《佛学大辞典》 / 337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华色為提婆所害

有华色比丘尼,呵提婆之不法,為彼所害。盖与最初见佛之华色為同人也,何则?彼為见佛化轮王,其活泼之状与呵提婆之势,其行為相似也。智度论十四曰:「提婆达多,便生恶心,推山压佛。金刚力士以金刚杵而遥掷之,碎石迸来,伤佛足。华色比丘尼呵之,復以拳打尼,尼即时眼出而死。...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阿难见金為毒蛇

义楚六帖十九曰:「根本律云:佛行,见有宝伏藏,佛曰此毒蛇也。有人得之。被王知,禁夺。阿难白佛言:毒蛇不谬也。」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琰魔王苦乐二相

阎罗王宫昼夜叁时有大铜鑊,自然现出。时有大狱卒,捉王使卧热铁上。以铁鉤开口,以洋铜灌之,全身无不燋烂。受此苦已,復与诸眾生相娱乐,与诸大臣眷属同受福乐。见长阿含经十九地狱品,叁界义。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释迦出家成道年时

有二说:中阿含经五十六,增一阿含经叁十七,有部律杂事叁十八,大般涅槃经,本行集经等,皆言二十九出家,苦行六年,叁十五成道。修行本起经,瑞应本起经,六度集经等,则云十九出家。叁十成道。其前说有歷史可考,皆承认之。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金刚山

又曰金刚围山,金刚轮山。周绕世界之铁围山也。起世经二曰:「诸餘大山及须弥山王之外,别有一山,名斫迦罗(前代旧译云铁围山)。高六百八十万由旬,纵广亦六百八十万由旬。弥密牢固金刚所成,难可破坏。」无量寿经上曰:「须弥山,及金刚铁围一切诸山。」同下曰:「金刚围山,须...

《佛学大辞典》 / 326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八有

欲界之第八有也,如云后之二十九有。是於预流果以上之人无法也。正理论六十一曰:「有谓第八有。」见[七有]条。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常无常二身

一、常身,即真身也。二、无常身,即应身化身也。见涅槃经叁十四。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迦留陀夷教化

佛在舍卫国。尔时长老迦留陀夷,得阿罗汉道,作是念。我先在六群比丘中,於舍卫国污辱诸家,我今当还使此诸家清净。作是念后,入舍卫国度九百九十九家。若夫得道而妇不得,妇得道而夫不得者不在此数。更度一家以满千家遂被枉杀。见十诵律十七。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一门

唐光明寺和尚释观经叁辈九品立十一门之义。其九品各有十一义,相乘则為九十九义。加以总之一义,為总别一百义也。一总明告命,告命阿难及韦提希二人諦听善思者是也。二辨定其位,上上品乃至下下品是也。此二门有总别之二,告命是总,后十门是别。叁总举有缘之类,若有眾生愿生彼国...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商羯罗阿闍利

Saṅkaraācārya,有名之印度教復兴者。纪元约七百八十九年顷,生於南印度之摩腊盘。嗣甘把里腊Kumārila之迹,盛一层婆罗门哲学之学风,於几多之古哲学书下注释,以自己之意见,主张為印度哲学之正教。自歷游四方或派遣其弟子於全印度,渐次张教线於民间,以屈伏佛教為目的,遂至驱...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法华经说叁昧耶

经中说叁种之叁昧耶,自叁部叁身之叁昧耶也,莲华即莲华部口业之应身叁昧耶,宝塔為佛部身业之法身叁昧耶,宝珠為金刚部意业之报身叁昧耶。案宝塔為佛部,一地為金刚部,宝珠為宝部,莲华為莲华部,长者為羯磨部。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八大灵塔

佛之灵塔有八。经云:若人发大信心,修建塔庙,承事供养,得大利益,获大果报,具大名称,是人命终,即得生天。然佛之舍利,人间、天上,建塔甚多,此经所载,乃如来降生等处所建之塔也。(梵语舍利,华言骨身。) 一、在迦毗罗城龙弥你园,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梵语龙弥你,...

《三藏法数》 / 489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邪命

比丘营不如法事而為生活,谓之邪命。有五种:一、诈现异相,於世俗之人诈现奇特之相,以求利养者。二、自说功能,说自己功德,以求利养者。叁、占相吉凶,学占卜而说人之吉凶以求利养者。四、高声现威,大言庄语而现威势,以求利养者。五、说所得利以动人心,於彼得利,则於此称说...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橙子

椅子前所置承脚之小几也。见象器笺十九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种佛

佛,梵语具云佛阤,华言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 一、成正觉佛,谓佛于菩提树下,降伏诸魔,朗然大悟,证无上果,是名成正觉佛。(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之菩提树者,以佛于此树下成道,而得名也。) 二、愿佛,谓佛从兜率下生人间,说法度生,酬宿因愿,是名愿佛。(梵...

《三藏法数》 / 412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甄迦罗

Kamkara,数量名。法华经药王品曰:「甄迦罗,频婆罗Bimbara,阿閦婆Akṣobhya等偈。」俱舍论十二列五十二数,其中第十六曰:「矜羯罗。」玄应音义六曰:「甄迦罗,或云恒迦罗,此当千万亿。」法华玄赞十曰:「甄迦罗等者,俱舍论第十二卷,说数六十,妄失餘八。以十渐积至第十六名...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种常

一、本性常,本性常者,即法身也。谓法身本性常住,无生无灭也。 二、不断常,不断常者,即报身也。谓报身常依法身,无间断也。 叁、相续常,相续常者,即应身也,亦名变化身。谓应身于十方世界没已复现,化无穷尽也。

《三藏法数》 / 94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大乘百法

百法束为五门:谓色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有一,不相应行法二十有四,无为法六,共成一百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法,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706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赵州洗鉢

「僧问赵州,某甲乍入丛林,乞师指示。州云:喫粥也未。僧云:喫粥了。州云:洗鉢盂去。其僧省悟。」见无门关七则,从容录叁十九则。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断见外道

外道六宗之一。富兰那迦叶也。此人起邪见,谓无善,无善之报,无恶,无恶之报。见涅槃经十九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文殊叁世果位

文殊虽為助释迦之化,一时现菩萨之因位,然叁世皆為果上之如来。过去称為龙种上佛,又名大身佛,神仙佛,现在号為欢喜藏摩尼宝精佛,未来称為普见佛。首楞严叁昧经下曰:「过去久远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龙种上如来。(中略)佛世尊,於此世界南方过於千佛国土,国号平等...

《佛学大辞典》 / 532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八万四千相好

对於劣应身(即化身佛)之叁十二相八十种好,而胜应身有八万四千之相与好。观无量寿经曰:「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引业

对满业之语。牵引眾生五趣四生之业也。又名引因,索引业,或总报业。但大小乘解其名义,其说少异。毘婆娑论十九及俱舍论十七等,谓业能引眾同分等,為引业。圆满庄严其同分,谓之满业。是盖引业约因而解,满业约果而解之故,业果相对也。唯识论述记二等,则别有业业相对,果果相对...

《佛学大辞典》 / 432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斑足王

贤愚经十一谓為迦摩沙波陀,译曰斑足。智度论四作劫磨沙波陀,译曰鹿足。以足有斑駮故也,是為天罗国王之太子。故曰斑足太子。后為王,故曰斑足王。尝从邪师之教,欲得千王之头,既得九百九十九王而缺一人,后得普明王,普明王请一日之间,设百座仁王会。第一法师為说四非常偈,普...

《佛学大辞典》 / 827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鳩摩逻多

Kumāralabdha,又作矩摩逻多,拘摩罗罗多,拘摩罗逻多,鳩摩罗陀,鳩摩罗驮。译作童受、童首、豪童、童子。论师名,有二人:一為经部之鳩摩逻多。出於阿输迦之时。西域记叁(呾叉始罗国下)曰:「昔经部拘摩罗逻多(唐言童受)论师,於此製述诸论。」同十二(竭盘陀国)曰:「无忧...

《佛学大辞典》 / 490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蜡印

印蜡印於泥,蜡印溶解,同时泥中成字形。以譬现在之五阴灭,中有之五阴生也。涅槃经二十九曰:「如蜡印印泥,印与泥合,印灭文成。而是蜡印不变在泥,文非出泥不餘处来,以印因缘而生是文。现在阴灭,中阴阴生。是现在阴终不变為中阴五阴,中阴五阴亦非自生,不从餘来。因现阴故,...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羯磨罗

木名。译曰香花。翻梵语九曰:「竭摩罗,应云犍陀摩,译曰香花。增一阿含第二十九。」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白莲教

偽託佛教之邪教也。其教始於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等。诡言弥勒佛下世,白莲华开,以焚香诵经惑愚民,言可救劫。转辗相煽,遂成大乱,而元以之亡。明代有唐赛儿王森徐鸿儒等,至清代,其萌蘗日炽。又变為清水八卦荣华红阳白阳青莲红莲等名目。不可究詰。乾隆叁十九年寿张王伦以清水教倡...

《佛学大辞典》 / 310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六师迦王

佛灭后再造祇园精舍之王名。法苑珠林叁十九曰:「於后五百年有旃育迦王依地而起,十不及一,经於百年,被贼烧尽。经十叁年有王六师迦者,依前重造。屋宇庄丽,皆宝庄严。」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应文

讳允炆。明太祖之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即建文帝也。燕王迫金川门,帝将自尽。王鉞曰:先帝升遐时,附一篋,命临大难时发之。即进一红篋,封锁甚严。帝碎篋观之,内有度牒叁叶,一云应文,二云应能,叁云应贤。并有袈裟,帽鞋,剃刀及白金十锭。帝曰:命也。即令程济祝髮,改名应文...

《佛学大辞典》 / 323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减劫

於住劫之中由人寿无量岁每百年减一岁,至人寿十岁,為第一之减劫,由是每百年增一岁,至人寿八万岁,更下至十岁為第二之减劫。如此一上一下,终第十九之减劫,更增至人寿八万岁,為第二十之增劫,至住劫而终。即第一止於减数,第二十止於增数,中间有十八回之增减。是曰住劫之二十...

《佛学大辞典》 / 299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万字

卐之形也。是印度相传之吉祥标相,梵名室利靺蹉洛剎曩Śrivatsalakṣaṇa,即吉祥海云相也。罗什玄奘诸师,译之曰德字。魏菩提流支於十地经论十二译此语為万字。此中室利靺蹉即卐译為万者,為功德圆满之义。故吉祥海云之义,译无咎。惟洛剎那译為字者,是与恶剎那之语相混,梵语洛剎...

《佛学大辞典》 / 1106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九大士

与[十九应身]同。但此正指观音也。日本慈觉大师显扬大戒论偈曰:「文殊妙海菩萨僧,十九大士契圣眾。」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重圆坛与四重圆坛

现图曼陀罗与经疏所说异。依现图则上下四重,左右叁重,故约於前后而云四重。除中院外,徧智院、金刚手院、观音院、持明院之四院為第一重,次释迦,虚空藏之二院為第二重,次文殊,除盖障,地藏,苏悉地之四院為第叁重,此外金刚部眾围绕四周為第四重。总之左右叁重,上下四重也。...

《佛学大辞典》 / 689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斋日佛

配於此十斋日之佛菩萨,谓之十斋佛:一日定光佛,八日药师如来,十四日普贤菩萨,十五日阿弥陀如来,十八日观音菩萨,二十叁日势至菩萨,二十四日地藏菩萨,二十八日毘卢遮那佛,二十九日药王菩萨,叁十日释迦如来也。但此配法出拾芥抄,无经论之明据,或由五祖戒禪师配叁十佛於叁...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咒誓

诵神佛之名,证吾言如实不妄,曰咒誓。佛制禁比丘作此咒誓也。有部毘奈耶杂事十九曰:「是时六眾有缘事时,即便引佛法僧宝而為咒誓,或引鄔波駄耶阿遮利耶而為咒誓。有信敬俗人闻咒誓时作如是语:我等俗流尚不引佛及师為誓,仁等出家何故引佛及师而作咒誓?是所不应,彼默无对。苾...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病

一、贪病,修不净观可治。二、瞋病,修慈悲观可治。叁、痴病,修因缘观可治。见涅槃经叁十九。 又一、谤大乘,二、五逆罪,叁、一阐提,是為无佛性。此為难治之叁病。见涅槃经十一。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二十难

一、贫穷布施难,谓人自厄于贫乏,而能随力辍己济人,是为难也。 二、豪贵学道难,谓人处于豪贵,而能厌于欲乐,折节求道,是为难也。 叁、判命必死难,谓人能尚义轻生,决志判命;或为法舍身,济彼饥苦;或为忠臣,以死徇节,是为难也。 四、得睹佛经难,谓人或生边地,不知...

《三藏法数》 / 662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耆婆导阿闍世诣佛所

佛说寂志果经叙王害父母,忧恼不能措,六师外道亦无如何,遂来佛所懺悔。参照涅槃经十九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圣语

Āryabhāṣa,又曰圣言。即梵语所谓叁尸克利德婆罗门之经语,為中天竺之正音。俱舍论十一曰:「一切天眾皆作圣语,谓彼言词同中印度。」毘婆沙论七十九曰:「世尊有时為四天王,先以圣语说四圣諦。四天王中二能领解,二不领解。世尊怜愍饶益彼故,以南印度边国俗语(旧婆沙作毘陀罗...

《佛学大辞典》 / 643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法树

佛法能获涅槃之果实。以树譬之。涅槃经十九曰:「法幢欲倒,法树欲折。」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熊耳山

达磨之塔所也。塔记曰:「大师化缘已毕,传法得人,乃端居而逝,即大同二年十二月五日也。葬於熊耳山,起塔定林寺。」大明一统志二十九河南府曰:「熊耳山在卢氏县,山连永寧,两峰相并如熊耳。」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九十八随眠

亦名九十八使。烦恼之异名也。常随逐於人,故谓之随。其状体幽微难知,如眠性,故谓之眠。此為贪,瞋,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随眠,配於叁界五部者。即欲界见苦所断十种,见集及见灭所断七种(除身边戒),见道所断八种(除身边),并欲界修所断四种(贪瞋痴慢),合...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须陀须摩

又作须陀摩。国王名。译言普明。智度论四曰:「昔有须陀须摩王,持戒精进,常依实语。晨朝乘车欲入园游戏,时有一婆罗门来乞施。王曰诺,待我出还。入园游戏时,有两翅鬼王曰鹿足,自空中飞来,捉王去。至所住山,置於九十九诸王中。须陀须摩王涕零如雨。鹿王问言:汝何以啼如小儿...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首陀娑婆

Śuddhāvāsa,又作首陀婆,五净居天也。智度论五十四曰:「首陀婆天,秦言净居天。」玄应音义十九曰:「首陀娑婆,或云私陀娑婆,私陀,首陀。此译云净。娑婆此云宫,亦言舍,或言处。即五净居天是也。」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日行五风

经云:佛告诸比丘,日天宫殿纵广五十一由旬,上下四方,悉皆正等,墙壁栏楯,皆以金银琉璃所成。宫殿之形,四方远看似圆。宫殿之中,有五种风吹转而行,故名日行五风也。(月宫亦有五风,众宝严饰,种种墙壁栏楯,与日宫无异。但纵广止有四十九由旬也。梵语由旬,华言限量。)...

《三藏法数》 / 283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自性受用变化叁身

法相宗所立之叁身也。佛地论,取唯识论之名。是又开真合应之叁身也。一、自性身,即上之法身。二、受用身,此有二。唯為佛与佛之境界。他菩萨不能见闻,佛自受用法乐之佛身。名為自受用身。是大圆镜智之所变也。又使初地已上之菩萨感见之,使彼受用法乐之佛身。名為他受用身。是平...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云门餬饼

「僧问云门: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门云:餬饼。」见碧巖七十七则,种电钞八、从容录七十八则。万松着语曰:「一举四十九。」盖知这一个餬饼之昧,则四十九皆可知之意也。但这餬饼随於食者,而或為醍醐,或為毒药。此僧自己见识未熟,却质问向上底事,故以斯答。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佛十无碍

谓卢舍那佛说华严经,现法界无尽身云,真应相融,一多无碍。虽常在此处,而不离他处,虽远在他方,而恒住此方。身虽不异,而亦非一;同时异处,而是一身。盖佛之体用,与法界同故。混万化而即真,会精粗而一致。圆融无碍,随机教异耳。(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亦云光明遍照。真...

《三藏法数》 / 929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香盘

香篆之盘。见象器笺十九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十叁知识

华严经入法界品之末会善财童子先於福城之东庄严幢娑罗林中,闻文殊说法,依其指导次第南行值诸知识而闻说法。其知识之数,旧华严列四十四人,合文殊為四十五人,新华严加后之知识九人,而列五十四人,加文殊则总為五十五人。今举南询之智识,故除文殊,又,第五十番知识德生童子与...

《佛学大辞典》 / 1581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香聚山

香象菩萨之住处。六十华严二十九曰:「北方有菩萨住处,名香聚山。(中略)彼现有菩萨名香象。」探玄记十五曰:「香聚山,应是在北香山王。」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一指头禪

公案名。尽天尽地悉摄尽於一指头上之意。景德传灯录第十一,金华俱胝传,俱胝时為实际尼所勘破,愤慨不能措。偶以杭州天龙和尚到其庵。俱胝因问之。天龙时竪一指示之。俱胝即坐,大有所悟。由是常竪一指对学者参问,不别為提唱。当欲示寂,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禪,一生用不尽。由是...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品沙弥

一、七岁至十叁,名驱乌沙弥。律,小儿出家,阿难不敢度,佛言若能驱食上乌者听度。二、十四至十九,名应法沙弥。正合沙弥之位,以其五岁依师调练纯熟,堪於进具故也。叁、二十至七十,名字沙弥。本是僧之位,以缘未及,故称沙弥之名字。见行事钞下四。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四瀑流

一,欲瀑流。欲界之贪瞋痴,各有五种(四諦修道),合為二十。疑有四(除修),加之以十经,為二十九物,此名欲瀑流。二,有瀑流。色界无色界之贪与慢,各有五种,故為二十(上界总无瞋),疑有八,故总有二十八物,谓之有瀑流。叁,见瀑流。叁界之见惑也,先於欲界苦諦下有身见等...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柏庭

宋上天竺寺善月,字光远,号柏庭。月堂慧询之法嗣也。淳祐元年寂,寿九十叁。所着楞严玄览,金刚会解,圆觉略疏,楞伽通义,因革论,简境十策,叁部格言,金錍义解,宗教玄述,仁王疏记,附钞笺要,皆行於世。自餘之杂製,名曰绪餘集。见佛祖统纪十九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十叁智识

华严经入法界品之末会善财童子先於福城之东庄严幢娑罗林中,闻文殊说法,依其指导次第南行值诸知识而闻说法。其知识之数,旧华严列四十四人,合文殊為四十五人,新华严加后之知识九人,而列五十四人,加文殊则总為五十五人。今举南询之智识,故除文殊,又,第五十番知识德生童子与...

《佛学大辞典》 / 1590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杜顺

唐法顺,姓杜氏,万年人。十八出家,依圣僧道珍,受学定法,现神验。唐太宗詔问朕苦劳热,师之神力何以蠲除?师曰:圣德御宇,微恙何忧?但颁大赦,圣躬自安。上从之,病遂愈,因赐号曰帝心。正观十四年坐亡。师着法界观门一卷,妄尽还源观一卷。专弘华严,以授云华智儼,儼授贤首...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慧净

常山真定人。姓房氏。十四岁出家。隋开皇年间,於长安开讲筵,声誉甚高。唐贞观二年,新经来,师当选,笔受大庄严论,撰疏叁十卷。於是名誉喧传,波颇叁藏等叹為东方之菩萨。十九年,玄奘归朝,勅师与译经。病不赴。其年寂。年六十八。所着有杂心论疏叁十卷,俱舍论疏叁十餘卷等十...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九

修药师之法,因四十九灯,而请四十九僧也。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九斋日

斋,犹戒也。过中不食为斋。谓外道有以终日不食为戒者;世间之人又有饮食无度放逸自恣者,皆不得中道。佛令比丘,日中一食,清净自活,端肃身心,安禅入道,以为修行之常法。本无月日之数。今言正、五、九之叁月,及每月之六日为九斋日者,以天帝释及四天王等,于此月日,察人善...

《三藏法数》 / 817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四劫

有二种:第一、一成劫,有二十增减,初一增减之间,由初禪天下至地狱界次第成立,后十九增减,自光音天(新曰极光净天)有情次第降生,最后无间地狱生有情一人,即為器世间有情世间之成立,谓之成劫。二住劫,二种世间安稳存住之时也。其间亦经二十劫。叁坏劫,亦有二十增减。其中...

《佛学大辞典》 / 327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童女迦叶

与断见外道之弊宿梵志论议遂使彼屈服而為优婆塞。长阿含经第七弊宿经曰:「时童女迦叶,在斯婆醯村北,尸舍婆林住。时有婆罗门,名曰弊宿,止斯婆醯村。此村丰乐,民人眾多,树木繁茂。波斯匿王,别封此村,与婆罗门弊宿,以為梵分。」然与此同本异译之中阿含经十六蜱肆经曰:「一...

《佛学大辞典》 / 308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八十种好

又曰八十随形好,更细别叁十二相為八十种之好也。随形好者随叁十二形相之好也。 一无见顶相,佛顶上之内鬘,仰之则愈高,遂不见其顶上;二鼻高不现孔;叁眉如初月;四耳轮垂埵;五身坚实如那罗延;六骨际如鉤锁;七身一时迴旋如象王;八行时足去地四寸而现印文;九爪如赤铜色,薄...

《佛学大辞典》 / 684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佛具十身

於前十身中第七如来身上而立十身也,此十身经中叁处说之,而名字稍异。旧经二十六曰:「菩提身,愿身,化身,住持身,相好庄严身,势力身,如意身,福德身,智身,法身。」同叁十七曰:「正觉佛,愿佛,业报佛,住持佛,化佛,法界佛,心佛,叁昧佛,性佛,如意佛。」同四十二曰:...

《佛学大辞典》 / 539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六十心

大日经住心品大日如来分别瑜伽行者之心相,答金刚手菩萨之问。谓一贪心,随顺染法也。二无贪心,随顺无染法也。叁瞋心,随顺怒法也。四慈心,随顺慈法修行也。五痴心,不观法之是非善恶,遇便信受也。六智心,顺修殊胜增上法也。七决定心,尊教命如说修行也。八疑心,随所闻常生不...

《佛学大辞典》 / 886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二苦

一内苦,此有二种:四百四病為身苦,忧愁嫉妒等為心苦,合此二者,谓之内苦。二外苦,此亦有二种:一恶贼虎狼等之害,二风雨寒热等之灾,合此二者,谓之外苦。见智度论十九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法报应叁身

台家所立之叁身也。法报应之名,法华论取之,是开真合应之叁身也。开真者,法与自受用及报之二。合应者,应中合他受用与报之胜应也。一、法身,中道之理体也,本有之叁千也。二、报身,报因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也。二分之,自受内证法乐之身,名為自受用报身。对於初地已上菩萨应现...

《佛学大辞典》 / 740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阿弥陀叁字法报应叁身空假中叁諦

阿字為本不生之义,故是空諦。弥字為吾我之义,故是随缘之假諦。陀字為如之义,故是中諦。又叁身者,取阿字第五转方便究竟之义為应身,弥為报身,陀為法身。日本慧心之阿弥陀部心集曰:「阿即空之义也,弥者即假之义也,陀者即中之义也。」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品沙弥

一、下品沙弥,自七岁至十叁者,名為駈乌沙弥。二、中品沙弥,自十四岁至十九者,名為应法沙弥。叁、上品沙弥,二十已上者,名為名字沙弥。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鑠讫底

一作鑠枳底。译曰戟。希麟音义七曰:「鑠讫底,此云戟也。经中云手操鑠讫底,即威怒王所持戟槊也。」慧琳音义叁十五曰:「鑠讫底,印契名。唐云槊印也。」同叁十九曰:「鑠枳底幡,如枪刃下小帜幡也。」梵Sakti。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百六十会

或曰叁百会,禪家诸师言佛於一代中说会多之套语也。非有经论之典据。碧巖十四则评唱曰:「释迦老子四十九年住世,叁十六十会开谈顿渐权实,谓之一代时教。」释门正统曰:「金口宣扬五十年正教,阿难结集叁百会之真詮。」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善现比丘

善财童子所参[五十叁知识]之一。住救度国。见探玄记十九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佛土

佛所住之国土,佛所化之领土也。有净土、秽土、报土、法性土等之别。法华经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大乘义章十九曰:「安身之处号之為土,约佛辨土名為佛土。」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除觉支

七觉分之一。新译曰轻安觉支。除一切之心缘而身心轻安也。见智度论十九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九慢

唯识述记六曰:「九慢者大乘中不见文。显扬第一云:如经说叁慢类,我胜、我等、我劣。婆沙一百九十九及俱舍第十九说有九慢。」一我胜慢,於与[我]同等者而思我為胜,是七慢中之过慢也。二我等慢,於比我胜者而思我為等同也。叁我劣慢,於比我多分胜者而思我為少劣,是即七慢中之卑...

《佛学大辞典》 / 308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澄观

唐代州五臺山清凉寺澄观,嗣贤首,弘华严宗。初居五臺山大华严寺,作新华严经疏二十卷。自兴元元年正月至贞元叁年十二月而毕功。四年正月寺主贤林请讲新疏。七年河东节度使復请使於崇福寺讲新疏。德宗下詔入都。使与罽宾般若叁藏译四十华严经。译成,詔使作疏。师於终南草堂寺编成...

《佛学大辞典》 / 247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离车

Licchavī,又作利车,离奢,粟唱,隶车,黎昌,律车,梨车毘,离车毘,粟呫婆,粟呫毘等。毘舍离城剎帝利种之名也。译曰薄皮。其祖先从一胞肉中生,因有此名。又译為贵族豪族等。善见论十谓往昔波罗捺国王夫人怀妊,生一肉团,赤如木槿华。以為耻,盛之器中,作金薄,朱书波罗捺国...

《佛学大辞典》 / 358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六十八大仙

一頞瑟吒迦大仙,二婆莫迦大仙,叁婆摩提婆大仙,四摩唎支大仙,五鉢利拏摩大仙,六末建提也大仙,七安隐知识大仙,八婆斯瑟佗大仙,九跋弥迦大仙,十迦摄波大仙, 十一老迦摄波大仙,十二毗栗咎大仙,十叁鸯祇罗大仙,十四鸯祇洛迦大仙,十五鸯祇刺四大仙,十六有相分大仙,十七...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四如意足

又名四神足。為叁十七科道品中次四正勤所修之行品。四种之禪定也。前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多,定力小弱,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又名神足。如意者如意而得也。為六通中之身如意通。又总曰六通,是定所生之果也。足者所...

《佛学大辞典》 / 509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解了

会得道理也。深密经二曰:「於我甚深密意言说如实解了。」南本涅槃经十九曰:「解了实相空无所有。」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毒

又曰叁根:一、贪毒,引取之心,名為贪。以迷心对於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者。二、瞋毒,恚忿之心名為瞋。以迷心对於一切违情之境起忿怒者。叁、痴毒,迷闇之心名為痴。心性闇钝,迷於事理之法者。亦名无明。此有二种,痴毒独起,名為独头无明。与贪毒共起,名為相应无明。贪毒等...

《佛学大辞典》 / 283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九

如言六阴十叁入十九界,谓事物之绝无也。初果圣者以二十八有為极度,无第二十九有。十住毘婆沙论一曰:「人得须陀洹道(即初果),善闭叁恶道门。见法入法得法,住坚牢法不可倾动。究竟至涅槃,断见諦所断法故心大欢喜,设使睡眠懒惰不至二十九有。」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四无量心

又名四等,四梵行。十二门禪中之四禪也。一慈无量心,能与乐之心也。二悲无量心,能拔苦之心也。叁喜无量心,见人离苦得乐生庆悦之心也。四捨无量心,如上叁心捨之而心不存着也。又怨亲平等,捨怨捨亲也。此四心普缘无量眾生,引无量之福故名无量心。又平等利一切眾生,故名等心。...

《佛学大辞典》 / 276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阿私陀仙相太子

释迦初生时,阿私陀仙人相之曰:「若在家者,年二十九,為转轮圣王。若出家者,成一切种智,广济天人。」见因果经一。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有為法

一色法。质碍之法。小乘俱舍,五根,五境,无表色之十一法也。大乘法相,五根,五境,法处所摄色之十一法也。二心法。虑知之法。俱舍心王一与心所法四十六之四十七法也。大乘心王八与心所法五十一之五十九法也。叁非色非心法。俱舍不相应法之十四法也。大乘不相应法之二十四法也。...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应应

对於法应而言。法身之感应,谓之法应,应身之感应,谓之应应。妙玄六上曰:「法应则冥益,应应则显益。」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极七返

又作极七有,极七生。预流之圣者,不断修惑者。於欲界之人与天,七返往来受生中,必圣道成就,证罗汉果,故谓之极七返。此七往来中,於人中有七度之中有,七度之生有,於天中有七度之中有,七度之生有。合有二十八生,而七之数同,故略云极七生。犹言七处善,七叶树。但云二十八生...

《佛学大辞典》 / 522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悉曇十八章

以摩多体文四十七言(又四十九言),為本而生之文字有十八章,载於悉曇字记。寄归传四曰:「本有四十九字,共相乘转成一十八章。总有一万餘字,合叁百餘颂。」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鐔津集

宋释契嵩撰。四库着录本二十二卷。万历经房刻本则十九卷。契嵩。字仲灵。本藤州鐔津人。故名其诗文集曰鐔津。宋之藤州。今广西藤县也。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果断

断感业曰子断,离苦果曰果断,有餘涅槃之阿罗汉,断子缚而未断果缚也。涅槃经二十九曰:「解脱二种:一者子断,二者果断。」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圜悟

圜与圆字同。宋四川成都府昭觉寺克勤。五祖山演禪师之法嗣也。建炎初,迁镇江金山寺,适高宗幸扬州,詔入对,赐号圜悟禪师。师在夹山灵泉禪院时,於雪竇颂古百则,加垂示,着语,评唱者,即古来称為禪门第一书之碧巖集也。见五灯会元十九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大叁灾

过住劫,则入坏劫,坏劫有二十增减劫。前十九增减劫,坏有情世间。最后一增减劫。坏器世间。坏此器世间有火灾水灾风灾之叁者。是曰大叁灾。此叁灾非起於同时,各自轮次而起。以坏世界也。第一火灾,七个日轮,同时并出,焚烧此世界,下自无间地狱,上至色界之初禪天者。第二水灾,...

《佛学大辞典》 / 438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无尽藏

谓德广无穷為无尽,包含无尽之德曰藏。大乘义章十四曰:「德广难穷,名為无尽,无尽之德包含曰藏。」探玄记十九曰:「出生业用无穷,故曰无尽藏。」维摩经佛道品曰:「以祐利眾生,诸有贫穷者,现作无尽藏。」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应身四句

一、化身非应,谓佛随类变现龙鬼等形,不为佛身,是名化身非应。 二、应身非化,谓地前菩萨所见佛身,即是随机应现,非五趣摄,是名应身非化。(地前菩萨者,即十住、十行、十回向诸菩萨也。五趣者,天趣、人趣、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叁、亦应亦化,谓诸声闻所见佛身,...

《三藏法数》 / 170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譬喻

梵云阿波陀那Avadāna,以了知之法,显未了知之法也。法华文句五曰:「譬者比况也,喻者晓训也。託此比彼,寄浅训深。(中略)动树训风,举扇喻月,故言譬喻。」涅槃经二十九说八种之喻法:一,顺喻,随顺世諦,次第自小向大而喻也。天降大雨,则小坑满,小坑满,故大坑满,大坑满...

《佛学大辞典》 / 429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法界性

单名法界,又曰法性。合云法界性。法界即法性也。圆觉经曰:「法界性,究竟圆满徧十方。」华严经十九曰:「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甘露味国

华严之善财童子所访五十叁善知识中,青莲花香长者之住国也。探玄记十九曰:「甘露味者,救生善巧之胜味也。」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华严十类经

谓毗卢遮那如来,以本愿力,现法界无尽身云,遍一切处,常转无上法轮,令诸众生入华藏海,无有穷尽,故知此经,难可限量,然自狭至宽,略明十类。故现相品云: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是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略本经,谓此经一部...

《三藏法数》 / 951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饶舌

多言也。隋书曰:「齐时谣云:饶舌老母不得语。」吴越备史曰:「僧延寿告王曰:长耳和尚,定光佛应身也。王趣驾参礼,行修默然。但云延寿饶舌。」传灯录曰:「閭丘公牧台州,乞丰干一言。曰到任后謁文殊普贤,在国清寺执爨涤器者,寒山拾得是也。閭丘访之,见二人,致拜。二人笑曰...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来迎

佛菩萨自极乐来迎念佛之行者也。观无量寿经曰:「化作五百化佛来迎此人。」五会法事讚曰:「但有称名皆得往,观音势至自来迎。」是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十九之誓愿也。然净土门中净土真宗之一流不敢期此来迎。见[来迎不来迎]条。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普门

菩萨以圆融中道之妙观,通入常住之实际理地,故立此立此十门。一、慈悲普,菩萨於一念中,徧观十界之善恶苦乐,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使眾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二、弘誓普,菩萨於四諦之境,发弘誓愿,若见苦諦逼迫楚毒之相,则缘此起誓,故言未度者令度。若见集諦迷惑...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见惑品数

小乘俱舍立八十八,大乘唯识立百十二。八十八者於一切烦恼中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禁戒取见之十惑,名為本惑,餘悉名随惑。此中小乘贪瞋痴慢之四,通於见修二断,疑与五见者,唯见断也。此见断之十惑,就所迷之諦理而差别為八十八使也。又大乘贪、瞋、痴...

《佛学大辞典》 / 999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唐僧取经

俗指玄奘渡天竺求经而言,独异志曰:「沙门玄奘,姓陈氏。唐武德初往西域取经,行至罽宾国,道险,虎豹,不可过。奘不知所為,锁门而坐。至夕,开门见一老僧,莫知所由来。奘礼拜勤求。僧口授心经一卷,令奘诵之。遂得道路开闢,虎豹潜形,魔鬼藏迹。至佛国,取经六百餘部而归。其...

《佛学大辞典》 / 496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补陀落迦

Potalaka,又作补陀落伽、逋多、逋多罗、补怛洛迦、布呾洛迦、补但落迦、补陀落。山名。译作光明山,海岛山,小花树山等。在印度之南海岸,為观音之住处。其山形為八角。旧华严经入法界品曰:「於此南方有山曰光明,彼有菩萨名观世音。」同探玄记十九曰:「光明山者,彼山树华常有...

《佛学大辞典》 / 340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香几

同於[香案]。香炉之臺。见象器笺十九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相好

Lakṣana Vyañjana,就佛之身体而言,微妙之相状,可了别者,是谓之相,细相之可爱乐者,谓之好。相者大相,好者更為庄严大相之小相也。就丈六之化身而言,则相有叁十二,好有八十。就报身而言,则有八万四千乃至无量之相与好。观无量寿经曰:「心想佛时,是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随...

《佛学大辞典》 / 358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二如来

天台一家依成实论乘如实道来成正觉之语,解真应之二如来。如实者是如如之境,乘者是如如之智,道是因,觉是果,境智契合,而未穷满之位(是因),谓之乘如实道,已穷满之位(是果),谓之来成正觉,即真身如来也。又境智契合,谓之乘如实道,来至叁界示现八相成道,谓之来成正觉。...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来迎引接愿

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九。於念佛之行者临终时来接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十方眾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眾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黄檗山

在福建福清县西二十餘里。其山多產黄檗,故名。唐贞元五年,正干禪师开创此山,建立一宇,名云般若堂。其后歷八年,大闢堂宇,改号建福寺。寻希运禪师住山,黄檗之名顿显。自后遂為临济一派之大道场,宋代最盛,几阅星霜,渐即零落,明洪武二十叁年,莆阳心鑑周公為檀越,请大休禪...

《佛学大辞典》 / 370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慧日

佛智能照世之盲冥,故比之於日。无量寿经下曰:「慧日照世间,清除生死云。」法华经方便品曰:「慧日大圣尊。」同普门品曰:「慧日破诸闇,能伏灾风火。」 又(人名)唐慧日叁藏,青州东莱人。姓辛氏。幼见义净叁藏从印度归,羡慕之。嗣圣十九年,决志西游。叁年达印度境。拜圣迹...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恩

一、发心普被恩,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欲普被於法界之群生,咸使利益安乐也。是名发心普被恩。 二、难行苦行恩,如来在往昔因中,捨头目髓脑国城妻子,身剜千灯,投形饲虎,雪岭亡躯,积如是难行苦行劫,其行之者,皆為利益眾生也,是名难行苦行恩。 叁、一向...

《佛学大辞典》 / 634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二十二无减

唯识论十谓如来四智相应之心品定有二十二法,称之曰二十二无减:一作意,二触,叁受,四想,五思(是心所中之五徧行也),六欲,七胜解,八念,九定,十慧(是心所中之五别境也),十一信,十二惭,十叁愧,十四无贪,十五无瞋,十六无痴,十七精进,十八轻安,十九不放逸,二十行...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贤首

比丘之尊称。犹言贤者,尊者。义净译新律中多用此称。 又(菩萨)华严经贤首品有贤首菩萨。 又(人名)佛说贤首经有併沙国王妃贤首夫人。又华严宗第叁祖,唐法藏,字贤首。其祖康居国人,来居长安。藏年十六,诣四明山阿育王塔鍊一指,誓学华严。尝预玄奘叁藏之译场,然以所见不...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六十二种有情

唯识枢要上本曰:「六十二种有情颂曰:五四叁叁四,叁二及叁七,十九四四一,故有情名诸。」释之曰:「一、五趣為五。二、四姓為四。叁、男与女及非男非女為叁。四、劣与中及妙為叁。五、在家与出家苦行与非苦行為四(是第一句)。六、律仪与不律仪及非不律仪為叁。七、离欲(阿罗...

《佛学大辞典》 / 317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西域传

西域记之异名。释迦方誌下曰:「贞观十九年,安达京师,奉詔译经,乃着西域传一十二卷。」别有隋朝彦琮撰述之西域传。行宗记一上曰:「西域传隋朝彦琮撰。」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雪山仙人

雪山有仙人名跋伽婆Bhaigava,食草根,修习慈心,而烦恼不能除,与一雌虎行欲,生十二子。见大集经二十四、经律异相叁十九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净土叁十益

卢山莲宗宝鑑九谓天台智者净土群疑论云列净土之叁十益:一往生佛土益,二得大法乐益,叁亲近诸佛益,四游歷十方供佛益,五亲闻佛说益,六福慧资粮疾得圆满益,七速证菩提益,八诸天人等同集一会益,九无退转益,十无量行愿增进益,十一鸚鵡舍利宣扬法音益,十二风树乐响益,十叁摩...

《佛学大辞典》 / 257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