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7 条搜索结果

叁贤十圣

大乘所立。仁王经上曰:「叁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尽源。」又曰:「叁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十住,十行,十迴向之叁位為叁贤。初以上,乃至第十之菩萨為十圣。至初而初会於理,故得圣之名。俱舍论宝疏二十二曰:「依仁王经,前為贤,上名圣。经云叁圣十...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六慧法

一、闻慧,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因闻中道之理,知一切法离二边相,故名闻慧。(十住者,发心住、治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二边相者,空有二边之相也。) 二、思慧,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思惟中道之理,发生一切...

《三藏法数》 / 475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二乘异同

法华玄赞五论叁同七异,谓叁同者:一、同断烦恼障,二、同悟生空之理,叁、同得假之择灭无為。七异者:一、声闻根性钝,缘觉根性利,二、声闻依佛而出离,缘觉自觉而出离,叁、声闻藉声教,缘觉观法理,四、声闻观四諦,缘觉观十二因缘,五、声闻分四果,缘觉唯一果,六、声闻练根...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迦旃邻陀

鸟名。见[迦遮邻]条。净土论註上曰:「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十八支

支即支分也。如树,根茎是一,枝条有异。禅中支义亦尔。谓色界初禅有五支,二禅四支,叁禅五支,四禅四支,共为十八支也。初禅天定五支: 一、觉支,初心在缘名觉,谓行者在欲界,依未到,发初禅色界诸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即生身识,觉此色触也。(未到者,谓在...

《三藏法数》 / 899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五轮之一。层从水风空之四轮而成,最下為空轮,空轮之上有风轮,风轮之上有水轮,水轮之上有轮,轮即金轮际也。塔婆之五轮,於此中加火轮,水火风空从下次第,而最下之方石為轮。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妙高十义喻十住菩萨行

妙高,即须弥山也。以其四宝所成,出七金山之上,故名妙高。如来说华严经时,以自在神力,升此山顶,加被法慧菩萨,说十住菩萨之法行有此十喻焉。(梵语须弥,华言妙高。四宝者,金银琉璃水精也。七金山者,一双持、二持轴、叁担木、四善见、五马耳、六障碍、七持,皆言金者,...

《三藏法数》 / 902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者,谓菩萨所证之位,一切佛法依此发生也。然位有浅深,故始自欢喜,终于法云,分为十也。 一、欢喜,谓菩萨智同佛智,理齐佛理,彻见大道,尽佛境界,而得法喜,登于初。经云: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得法喜者,谓于证得之法而生喜...

《三藏法数》 / 583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神护法

金光明经坚牢神品曰:「随是经典所流布处,是分由敷师子座令说法者宣说,我当在中,常作宿卫,隐蔽其身,於法座下顶戴其足。而此大眾味增长,药草华果皆悉具足,眾生食已,增长寿命。」藏本愿经神护法品曰:「佛告坚牢神:汝大神力诸神莫及,阎浮土,悉蒙汝护,乃至...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佛化身叁

一、大化身千丈,大化身千丈者,谓如来为应十已前等诸菩萨演说妙法,令其进修,向于佛果,故化现千丈之身也。(十者,欢喜、离垢、发光、焰慧、难胜、现前、远行、不动、善慧、法云也。) 二、小化身丈六,小化身丈六者,谓如来为应二乘、凡夫之人,说...

《三藏法数》 / 215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佛牙

荼毘佛身时,全身悉為细粒之舍利,其一分之牙不损,现形在灰烬中,是云佛牙舍利。时有捷疾鬼盗佛牙去,其后毘沙门天之那吒太子以其佛牙授南山道宣律师云。后分涅槃经曰:「帝释於佛口中右畔上頷,取牙舍利,即还天上起塔供养。尔时有二捷疾罗剎隐身随帝释后,眾皆不见,盗取一双佛...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叁大

起信论以眾生心為大乘之法体,名之為大乘之义理,分為叁种之大义与二种之乘义:一、体大,眾生心之体性,真如平等,无生无灭,无增无减,毕竟常恒也。二、相大,眾生心之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乐我净等一切功德也。叁、用大,眾生心之体性,具足一切功德,内潜源底而薰妄心,外现报...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末田底迦度龙罽宾国

佛尝记曰:我涅槃之后,有末田底迦阿罗汉,於罽宾国安人弘扬佛法。如来寂灭后五十年,阿难弟子有末田底迦,闻佛记大喜,便来此国,宴坐大山岭,现大神变。龙见而深信问所须,阿罗汉曰:愿於内得容膝。龙王缩水奉施,罗汉以神通广身,龙王纵缩水,池空水尽。龙翻请於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誓扶习生

又曰扶习润生。台家之所谈。言於通教十中第九之菩萨,以誓愿扶见思之习气,受叁界之生,以度眾生也。以於十中第七之已办,既断见思之正使已,不能受生於叁界六道而度眾生,将以何者满利他之行?若藏教之菩萨,叁祇百劫之间,不断一毫之见思(唯制伏之),故可以之而受生,...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退没

由上堕落於下,乐堕落於苦处也。往生论註上曰:「空过者,退没者。」往生要集上本曰:「上二界中,虽无如此之事,终有退没之苦。」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龟兹

Kuche,又作丘慈,俱支曩,屈支。汉西域古国名。唐置龟兹都督府。安西都护尝治此。即今新疆库车县。国治延城。在今库车城南百四十里。沙雅县北四十里。古来佛教繁昌之。鳩摩罗什之生国也。西域记一曰:「屈支国,旧曰龟兹。」玄应音义四曰:「丘兹或言龟兹,正言屈支也,屈音...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沈空难

在十中之第七远行,以深入无相观,无菩提可求。无眾生可度。沈於无相空寂之理,而不能修行,此沈空之难也。菩萨故意起菩提有情实有之执入八不动。而证佛果也。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八法

八法者,、水、火、风,名为四大。以其四种无处不有故也。色、香、味、触,名为四微,以其四种体性微细故也。谓人之身因四大假合而有,此之四大,亦由四微所成,故总称为八法也。 一、大,以坚碍为性,谓眼、耳、鼻、舌、身等名为大。圆觉经云:发、毛、爪、齿、皮、肉...

《三藏法数》 / 319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叁佛土

一、法性土,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谓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恒顿变现外诸器界,则法性土通为诸土之体也。(器界者,世界如器故也。) 二、受用土,受用土者,即报身如来受用之土也。受用有二:一者,若以相应净识所修,自利行满,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

《三藏法数》 / 262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叁生

一、见闻生,见闻生者,谓八难众生,宿世见闻华严大经正法,不能信受,反生毁谤,故感八难之报,堕狱中,受诸极苦。今蒙如来放足下轮相清净功德光明所照,由其宿有见闻华严大经善种,即得脱狱苦,生兜率天,而得成道,于一生内,超登十也。(八难者,狱难、畜生难、饿鬼...

《三藏法数》 / 444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修罗宫悉

密教有成阿修罗法之悉,生於彼宫殿之法。陀罗尼集经鸟枢沙摩轨说明彼之咒法。曰:「修罗女及仙人女等,出迎行者,入内供养。常与甘露饮行者,齿髮皮肤并自脱去,更得新生。其人身形如似金色,持咒人得一千年活,力如金刚。」同千转陀罗尼轨说咒法曰:「其开而作孔穴,咒佛得入...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生灵

对於死灵之语。即生者之神识也。 又蒙古源流一曰:「内藏包罗者(内藏对於外象而言,外象定自叁坛起手,叁坛者,风水土叁坛也),自禪天一神变幻降世起,渐渐蕃衍,色界十七天,无色界四天,欲界二十天,并过去未来现在世界之六种生灵,以次而成。因彼生灵神变而来,故寿无算。虽...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阿欧

AU,又作阿沤。阿者无之义。欧者有之义。外道之经前必置此二字,佛教对之而置如是二字。法华文句一上曰:「对破外道阿欧二字不如不是。」同记一上曰:「阿沤者:阿无,沤有。一切外经,以二字為首,以其所计此二為本。」百论疏上之下曰:「外云:昔有梵王在世说七十二字,以教世间...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化土

叁土之一。為度凡夫二乘化作之国土。申言之,即变化身之住土也。此中有净土与秽土之别。如娑婆者為秽土之化土,如兜率者為净土之化土。化士由所住之佛身而名之。例如此娑婆世界,自眾生言之,则為眾生自业所招之眾生秽土,然佛為度二乘凡夫,以化身出於此土时,自以神通力,而变现...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十妙

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叁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水喻菩萨十种善法

夫水之为德,本体清净,澄湛凝寂,尤能滋长万物,涤除众垢;炎热遇之而清凉,枯渴饮之而沃润。今取以为喻者,菩萨业惑清净,身心寂静,能以法水普济群生,令其善芽增长,罪垢荡除,离生死之热恼,息贪爱之枯渴,成就菩提,超登觉岸也。 一、流润赴下,菩萨常行平等之慈,柔和善...

《三藏法数》 / 733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六坚法

一、信坚,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即真谛,无能毁坏,故名信坚。(十住者,发心住、治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坚,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假观...

《三藏法数》 / 499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四满成佛

一、信满成佛,谓依种性,决定信于诸法不生不灭,清净平等,无可愿求,是为信满成佛。(种性者,种即种子,性即性分是也。) 二、解满成佛,谓依解行,深解法性无造无作,不起生死想,不起涅槃想,心无所怖,亦无所欣,是为解满成佛。(解行者,解即解了,行即所修之行也。...

《三藏法数》 / 231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五轮观

、水、火、风、空名五轮,其种子即之五字也。其形方、圆、叁角、半月、团形,其色黄、白、赤、黑、青也。各圆满而具眾德,故名為轮。五轮即五智,观之而其观成就,则自身即為五智如来也。又修法之时,欲吾身成為金刚轮,以此五字配於身中五处,而加持吾身,谓之五字严身观。其法...

《佛学大辞典》 / 537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二障

烦恼障,智障也。新译為烦恼障,所知障。贪瞋痴等诸惑,各有二用:一者发业润生而缚有情,使在叁界五趣之生死中。由此而障涅槃寂静之理,名為烦恼障。扰恼有情之身心,故名烦恼,烦恼能障涅槃,故名障。此烦恼障由我执而生。二者一切贪瞋痴等诸惑,為愚痴迷闇,不能了知诸法之事相...

《佛学大辞典》 / 751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八部

夫佛之垂化也,道济百灵;法之传世也,慈育万有。叁乘贤圣,既肃尔以归依;八部鬼神,亦森然而翊卫。故诸经中,多列八部之众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一、天,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清净光明,尊胜无比,故名为天。列位虽多,必以大梵帝释为首。盖大梵...

《三藏法数》 / 547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十二妄想

经云:当说妄想、自性分别,随境有异,一切愚夫,计着有无,故有十二种也。 一、言说妄想,谓计着种种妙音歌咏之声,以为有性,是名言说妄想。 二、所说事妄想,谓凡所说事,穷其自性,惟圣智所知;凡愚不了,但依彼事,而生言说,是名所说事妄想。 叁、相妄想,谓随事起见,...

《三藏法数》 / 555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九品

九种品类之意。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感,智,机,行等,皆分此等九种之品类,谓為九品惑等。而於净土教亦然。观无量寿经所说上品上生乃至下品下生,為九品,又名九辈。其往生称為九品之往生,其来迎称為九品之来迎,其佛称為九品之弥陀,其...

《佛学大辞典》 / 872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教化

己既成佛,可教化他人之利他位也。往生论曰:「出第五门者,以大慈悲,观察一切苦恼眾生,示应化身,迴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神通,至教化,以本愿力迴向故。」同论註下曰:「修行成就已,当至教化。教化,即是菩萨自娱乐。」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根本烦恼

又曰本惑,本烦恼。谓大乘百法中贪、瞋、痴、慢、疑,恶见之六大烦恼也。恶见以外,谓為五钝使。开恶见之一,则有身、边、邪、取、戒之五见,此谓為五利使。合而為十。谓之十随眠或十使。共為根本烦恼。其他為随烦恼。又五住之中,第五之无明住為根本烦恼。其他之四住為枝末...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枝末无明

对根本无明而得名。起信论谓眾生不达一法界之理忽然妄念微动,谓之根本无明,依此根本无明而起之业相,见相,境界相叁细,名為枝末无明。又五住中,第五之无明住名根本无明,前四住即见思之惑,名枝末无明。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五道

五道者,天、人、狱、饿鬼、畜生也。若言六道,则加阿修罗。此不言者,以阿修罗一道,摄于天、人、畜生、饿鬼诸趣之中故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端正。) 一、天道,天者,最高最上,极大极尊,受用出于自然,快乐莫非如意,由昔广修净行故感此报,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

《三藏法数》 / 410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十一声

一、执受大种声,执即执持,受即领受。谓人于内四大种,有所执受也。而言声者,如手相击,及语言等声,皆由内四大种而出,故名执受大种声。(四大种者,谓人身中水火风也。) 二、不执受大种声,谓人于外四大种,无所执受,而言声者,如风林驶水等声,皆由外四大而出,故名不...

《三藏法数》 / 456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断障证真

一、欢喜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欢喜

之第一。菩萨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初成断惑证理之一分,大欢喜之位也。自此十之间,经二大阿僧祇劫而成佛。新译仁王经下曰:「初证平等性,而生诸佛家,由初得觉悟,名為欢喜。」观经天台疏曰:「欢喜者,初证圣处,多生欢喜也。」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五种性

种者,能生之义;性者,不改之义。性有叁种不同:有理性之性,有性分之性,有数习之性。此之五种,乃数习性分之性也。以由菩萨修观,断惑证理,历位从十住至于等觉,次第浅深不同,故有五种之性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十住者,发心住、治住、修行住、生贵...

《三藏法数》 / 503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菩萨有五种生

一、息苦生,谓菩萨以愿力、自在力,于饥馑世,受大鱼等身,以肉救济一切众生;于疾病世,为大医王,救治众生;于刀兵世,为大力主,以善方便诚信之言,等心救济,息于战诤;于系缚鞭打逼迫之处,为息恼故,生于王家,以正法化邪见众生;于外道奉事天神,造诸恶行之家,亦生彼处...

《三藏法数》 / 466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佛行离叁意

一、有虫,谓一切上皆有诸虫,或伏或走。佛以护生之心,恐伤其命,故行时足不至。钞云:世尊履,去四指。是也。 二、有生草,谓一切上有草,依之生长。佛欲全其生意,故行时足不至也。 叁、现神通力,谓佛现神通之力,飞行自在,履空如,故行时足不至也。

《三藏法数》 / 129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叁处入法界

法界,即一切众生本有之心,诸佛所证平等之理也,而云叁处入者,由菩萨根有利钝,行有浅深,故所证入先后不定,遂分叁处也。 一、十住初心入法界,谓利根菩萨,即于初住位中,破无明惑,证入法界平等之理,得不退转,是名十住初心入法界也。(十住者,发心住、治住、修行住、...

《三藏法数》 / 332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五种胜利

(亦名扫五德,出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根本部云:给孤长者,每于晨朝往逝多林礼世尊足。礼已,扫寺内。后于一时,长者他缘,不遑入寺。世尊经行,见不净,即自执彗(徐醉切,竹扫帚也),扫于林中。时舍利子等,悉皆执彗共扫园林。时佛世尊及圣弟子,遍扫除已,入食堂中...

《三藏法数》 / 402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修行四无量三昧第十四

修行者。若欲广修慈心。先当系心所缘渐习令无量。灭除过恶心不诤竞亦无怨结。无恚清净。谓于亲中怨三种九品众生无量无数。安处十方尽三分际淳一乐行。唯除国土世界。于众生世界周普总缘成就游。行者修慈方便。先等心思惟。总缘一切众生。令心坚固灭除瞋恚而起慈心。是名总观慈无量...

《达摩多罗禅经》 / 东晋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 1203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6日

叁不退

一、位不退,谓别教菩萨从初住位中断见惑,二住至七住位中断思惑,则永不退失超凡之位,故名位不退。(初住即十住,发心住、治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 二、行不退,谓别教菩萨从八住已去,至十行位中,伏断尘沙之惑...

《三藏法数》 / 206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烦恼藏

五住之烦恼,能含摄一切之烦恼,故名為藏,又能藏如来之法身,故名為藏。胜鬘经曰:「不思议空智断一切烦恼藏。」又曰:「若於无量烦恼藏所缠如来藏不疑惑者,於出无量烦恼藏法身亦无疑惑。」同宝窟下本曰:「四住及无明,摄一切烦恼皆在其内,故名為藏。又此惑能藏如来法身,故...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解深密经

五卷,唐玄奘译。此為法相宗所依之本经,有前后总别四译。第一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一卷,名相续解脱波罗蜜了义经。又一卷,名相续解脱如来所随顺处了义经。二者对於唐译為波罗蜜品第七与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之二品。二元魏菩提留支译,五卷,名深密解脱经。与唐译对分胜义諦相品...

《佛学大辞典》 / 299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入重玄门

成佛果之前,更重修习无始凡夫已来所作之事,使之一一称理也,是為入重玄门倒修凡事。其所以然者,则以等觉菩萨之元品无明难断故也。凡轮迴生死之苦,於一切眾生悉起偏执之见,存自他彼此之隔异,此我执之念更难止,虽由初以来,断无明入等觉之位后,元品之无明尚存,此隔...

《佛学大辞典》 / 540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藏菩萨秘记引莲华叁昧经曰:「一檀陀藏,為狱道之能化,手持人头幢者(檀陀者译人头幢)。二宝珠藏,為饿鬼道之能化,手持宝珠者。叁宝印藏,為畜生道之能化,伸如意宝印手者。四持藏,為修罗道之能化,能持大拥护修罗者。五除盖障藏,為人道之能化,為人除八苦...

《佛学大辞典》 / 476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互跪

左右两膝,互着而跪於也。是乃梵土通俗之敬相,故因之又称胡跪。此中佛法為左跪,即以右膝着為通相,行事久时则交互而跪。归敬仪曰:「言互跪者,左右两膝交互跪,此诵有所啟请悔过授受之仪也,佛法顺右。」又曰:「经中以行事经久,苦弊集身。左右两膝,交互而跪。」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摩邓伽神

摩邓伽咒之神体也。佛在世有摩邓伽女,诵此神之符咒,幻惑佛弟子阿难。鼻奈耶叁曰:「有摩邓伽神语符咒,能移日月以堕着。」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一超直入

顿速驀直超入於本觉也。即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意,谓不屈着於他之教相言句,不依赖於念佛修懺,直彻见自己是何物,到入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之真境也。永嘉证道歌有曰:争似无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与所谓单刀直入同义。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佛顶尊胜心仪轨

具名佛顶尊胜心破狱转业障出叁界秘密叁身佛果叁种悉真言仪轨,一卷,唐善无畏译。说尊胜佛顶之心咒。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八人

通教十之第叁也。人者忍也,叁乘之人同自世第一法入於十六心见道,正断见惑之八忍位也。止观六曰:「八人者,八忍也。从世第一法入无间叁昧,故名八人。」大乘义章十四曰:「具修八忍,名八人。」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对於所现之化身,而称能现之本身為本。能现所现,相望重重,故本亦重重而不一定,唯佛之实相法身,即穷极之本,越之更无能现之实身。故曰法身。本即法身也。道安之舍利礼文曰:「本法身,法界塔婆。」演密钞二曰:「本法身者,即实相法身也。一真实相為万化之本,犹...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四无畏品第二十

佛告族姓子。如来至真。有四无畏谛住勇猛所作业者。吾为至真平等之觉。自了如此。诸天世人沙门梵志魔王释梵。不能障塞如来之法。言不晓了。成最正觉未之有也。何故如来名等正觉。了一切法悉为平等无有偏党。其凡夫法及与佛法。则悉平等故成正觉。其所学法及不学法缘觉之法。与菩萨...

《大哀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2484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1日

四种佛土

唯识论十以自性身、自受用身、他受用身、变化身為四佛身,而佛土亦有四:一法性土、二自受用土、叁他受用土、四变化土也。此中法性土,為无色无相之理土;自受用土,為实佛自託之报土;他受用土,為对於初已上菩萨示现之净土;变化土,為示现於前菩萨及二乘凡夫之佛土。因之而...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法眼净

分明见真諦谓之法眼净。通於大小乘言之。小乘為於初果见四真諦之理,大乘為於初得无生法忍。增一阿含经一曰:「叁万天人得法眼净。」无量寿经下曰:「得清净法眼。」维摩经佛国品曰:「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大经慧远疏曰:「见四真諦,名净法眼。」註维摩经一:「肇曰法眼道,...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北斗尊星王法

祈念北斗七星之法也。北斗者,妙见大士之垂迹,為除灾延命之秘法。多為息灾或除天变妖而修之。见百二十尊法。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大明白身菩萨

胎藏界曼荼罗观音院第一行第六位。梵名豪利摩訶微也,译言大明白身。密号称為放光金刚常住金刚。大明白身者清净无垢之义。為黄白色,左手持开敷髻花,右手於胸边為与愿印,坐赤莲华上。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性根

犹言根性。谓人心之本原也。李绅石经堂记曰:「如来以万门万行普示群生,随其性根,用假方便。」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五所依土

一、法性土,谓如来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真如为体。然此身、土、体无差别,不变不迁,离相寂灭,是名法性土。 二、实报土,谓如来圆满报身所依之土,以无漏五蕴为体。此由往昔修习十力、四无所畏等功德,成就无碍庄严境智,融泯称实,感报之所招感,是名实报土。(无漏者,不漏...

《三藏法数》 / 509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华严四分

一、信分,谓第一会菩提场中,说世主妙严品至毗卢遮那品,名举果劝乐生信分,盖举扬如来依正二报难思之果,劝励当机闻而乐欲生其净信,故名信分。(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依正二报者,身为正报,国土是依报也。) 二、解分,谓第二会普光明殿,说十信...

《三藏法数》 / 717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拘贸

Kumuda旧称拘物头,拘物陀。花名。译曰喜花。见玄应音义二十一。莲之一种也。见[拘物头]条。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孔雀神咒

孔雀经中所说,经初说神咒之缘起,言有比丘,名莎底,出家未久,為眾破薪营浴事,有大黑蛇自朽木孔出,螫彼比丘右足拇指,毒气徧身,闷绝於,口中吐沫。阿难以白佛。佛告阿难言:我有摩訶摩瑜利佛母明王大陀罗尼(摩瑜利译曰孔雀),有大威力,能灭一切诸毒怖畏灾恼,摄受覆育一...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结界

建伽蓝,或作戒坛,行一种之作法,而定其区域境界也。即其作法所限定之,谓之结界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四、

昔海边有国王行射猎,得一沙门,持作使沙门夜诵经作梵声,王言:“此伎大工歌,有客辄伎歌。”时有异国优婆塞贾,往到其国,王请之,出沙门令歌。优婆塞闻说深经,内心踊跃即去,国人以千万往赎,至三千万王乃与之,贾人作礼曰:“我以三千万相赎在所到。”道人即弹指踊在空中,曰:“...

《旧杂譬喻经》 / 吴天竺三藏康僧会译 / 200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

佛说四无所畏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汝等谛听。如来应正等觉。成就四无所畏。于大众中。转大法轮。如师子吼。自在无畏。时诸苾刍。闻是语已。五体投。顶礼佛足。合掌白言。云何如来四无所畏。 佛告苾刍。我于往昔。在大众中。而作是言。如来成就正等正...

《佛说四无所畏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724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08日

寄报

寄报者,谓十菩萨,寄生诸天王等报也。昔金刚藏菩萨为众说十菩萨修行法门,自行化他,成大功德,感报多作诸天王等,威力自在,化导众生,令修善法也。 一、阎浮提王,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欢喜菩萨,修行初法门,成大功德,多作阎浮提王,掌护正法,诸所作业...

《三藏法数》 / 1029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无表色

旧云无作色,新云无表色。受戒时,以强盛之身口表业為缘,满身四大製造之一种色体也。此色体有防非止恶之功能,恒防止身口之过非,故以之為戒体,其物体外相不显,故名无表。又為由身内水火风之四大而生者,故名為色。是非如他色有物质,有障碍,然由四大之色法而生,故摄於色法...

《佛学大辞典》 / 288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极难胜

菩萨十之第五。又曰难胜。难為困难之义,胜谓胜於前也。唯识论九曰:「极难胜,真俗两智行相互违合令相应,极难胜故。」本业经释义品曰:「佛子顺忍修道,叁界无明疑见一切无皆不空,八辩功德入五明论,无不通达,故名难胜。」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五不退

一、信不退,谓十信位菩萨发大信心,笃信中道圆妙之理,常住平等,不迁不变,信行满足,而无退转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二、位不退,谓菩萨十信满足,入十住位,乃至十行、十回向位,即得分见法身,住正定位...

《三藏法数》 / 491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五精舍

释迦谱云:息心所栖,故曰精舍,行者精练之所也。 一、给孤独园,给孤独,长者之名,以其仁而聪敏,积而能散,赈乏济贫,哀孤恤独,时美其德,号给孤独。尝侧金布,以买只陀太子园,遂名给孤独园。因建精舍奉佛,佛于其中说法也。(梵语只陀,华言战胜。) 二、鹫岭,鹫岭,...

《三藏法数》 / 417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四出观品

佛告比丘:“时诸天人劝发菩萨,父王白净寐梦睹见菩萨出家,乐于寂然诸天围绕;又见剃头身着袈裟。时从梦觉,即遣人问:‘太子在宫不?’侍者答曰:‘太子在耳。’时白净王入太子宫,‘今观太子必当出家。所以者何?如我于今所见变应。’心自念言:‘太子将无欲行游观?当敕四衢严治道路,...

《普曜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2803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14日

十七

瑜伽论一部所明之法门,有十七种,是為瑜伽论所观之境,故云十七。一、五识身相应,二、意,叁、有寻有伺,四、无寻有伺,五、无寻无伺,六、叁摩呬多,七、非呬叁摩多,八、有心,九、无心,十、闻所成,十一、思所成,十二、修所成,十叁、声闻,十...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迦邻陀

鸟名。见[迦遮邻]条。名义集曰:「华言细锦衣。」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堪忍

菩萨十中,初之别名。南本涅槃经十一曰:「得四念处已,则得住堪忍中。菩萨摩訶萨,住此已,则能堪忍贪欲恚痴,亦能堪忍寒热飢渴、蚊虻蚤蝨、暴风恶触、种种疾疫、挝打楚挞,身心苦恼,一切能忍。是故名為住堪忍。」此堪忍,配於菩萨之十,诸师各有异见,天台一家以...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劫比拏王

古代印度之王。玄应音义二十叁曰:「劫比拏王,南憍萨罗国王名也,因缘广如经说也。」经说者指佛经论。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菩萨之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等觉妙觉五十二位,登其中十之位谓之登,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后也。而十之间自初至第十之终要二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其初称欢喜,始断一分烦恼而悟一分法性欢喜之位也,以后登之菩萨又名法身之菩萨。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五不赴请

根本毗柰耶云:有一长者,请佛及僧就家设供。比丘皆去,惟世尊独留在寺,令人取食,不赴其请。故说此五种因缘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为宴默而居,为宴默而居者,谓如来深入禅定,寂然宴默,故不赴请。 二、为诸天说法,为诸天说法者,谓如来为诸天众宣说法要,故不...

《三藏法数》 / 252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二十智

台家约四教而明二十智。叁藏教有七智、世智、外凡智、内凡智、四果智、辟支佛智、菩萨智、佛智是也。又通教有五智、四果智、支佛智、入空之菩萨智、出假之菩萨智、及佛智是也。又别教有四智、十信智、住行向之叁十心智、十等觉智、佛果智是也。又圆教有四智、五品智、六根智、住...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万字

卐之形也。是印度相传之吉祥标相,梵名室利靺蹉洛剎曩Śrivatsalakṣaṇa,即吉祥海云相也。罗什玄奘诸师,译之曰德字。魏菩提流支於十经论十二译此语為万字。此中室利靺蹉即卐译為万者,為功德圆满之义。故吉祥海云之义,译无咎。惟洛剎那译為字者,是与恶剎那之语相混,梵语洛剎...

《佛学大辞典》 / 1106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叁摩

Samādhi,旧称叁昧、叁摩提、叁摩帝、叁摩底;新称叁麼、叁昧;译曰定、等持、正定、一境性。心念定止故云定,离掉举故云等,心不散乱故云持,见[叁昧]条。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右膝着

印度之敬礼法。以右膝与右指尖着於,使右股在空。又竪左膝於上使左足蹠着於也。是亦曰互跪。归敬仪下曰:「言互跪者,左右两膝,交互跪,此谓有所啟请,悔过授受之仪也。佛法顺右,即以右膝拄,右脮在空,右指拄。又左膝上戴左指拄,使叁处翘翘曲身前就,故得心有专志...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等觉

佛之异称。等者平等,觉者觉悟,诸佛觉悟,平等一如,故名等觉。智度论十曰:「诸佛等,故名為等觉。」往生论注下曰:「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来名為等觉。 又大乘阶位五十二位中第五十一位之菩萨曰等觉。是菩萨之极位也。即满足叁祇百劫之修行,别教之菩萨断十一品之...

《佛学大辞典》 / 320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道场观

真言行者观所住之道场及所信之佛身,谓為道场观。其所住之道场,分器界与道场之二段。而就其器界言之。则显密诸教所明,有叁轮五轮之不同。 今明其中叁轮,则初為风轮,次為水轮,次為轮。此叁轮之种子為。摄大轨上曰:「最初於下位,思惟彼风轮,贺字所安住,黑光焰流布。归命...

《佛学大辞典》 / 603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见思

见惑思惑也。又云见爱、见修、四住、染污无智、枝末无明、通惑、界内惑,皆概括叁界烦恼之通称。见惑者诸种之妄见,邪分别计度道理而起之我见边见等妄惑也。思惑者贪瞋痴等之迷情,思虑世间事物而起之妄惑也。依之而从所迷上称见惑為理惑,称思惑為事惑。何则?以见惑為迷於无常无...

《佛学大辞典》 / 560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心為万法之本,能生一切诸法,故曰心。又,修行者依心而近行,故曰心。又,叁业中,心业最胜,故曰心。心观经八曰:「叁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沈沦。眾生之心犹如大,五穀五果从大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於如来,以...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普光

称因圆果满之佛曰普光。五秘密轨曰:「毘卢遮那叁身普光位。」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业道

叁道之一。善恶之所作,使人向於六趣,故名為道。胜鬘经宝窟上末曰:「造作称业,通人向於叁途,名之為道。」智度论九十二曰:「小者不名业道,以其能趣恶处故為道。」业以思之心所為体,十善十恶,共為业(即思游履之所),故名為道。即业之道也。俱舍论十七曰:「业之道故,立业...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叁重圆坛与四重圆坛

现图曼陀罗与经疏所说异。依现图则上下四重,左右叁重,故约於前后而云四重。除中院外,徧智院、金刚手院、观音院、持明院之四院為第一重,次释迦,虚空藏之二院為第二重,次文殊,除盖障,藏,苏悉之四院為第叁重,此外金刚部眾围绕四周為第四重。总之左右叁重,上下四重也。...

《佛学大辞典》 / 689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四劫

有二种:第一、一成劫,有二十增减,初一增减之间,由初禪天下至狱界次第成立,后十九增减,自光音天(新曰极光净天)有情次第降生,最后无间狱生有情一人,即為器世间有情世间之成立,谓之成劫。二住劫,二种世间安稳存住之时也。其间亦经二十劫。叁坏劫,亦有二十增减。其中...

《佛学大辞典》 / 327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叁佛身

一、自性身,谓诸如来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是名自性身。 二、受用身,受用身有二种:一者,自受用身,谓诸如来修习无量福慧所起无边真实功德,恒自受用广大法乐也;二者,他受用身,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

《三藏法数》 / 252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百法五位

百法五位者,谓色法十一,心法有八,心所法五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总成百法,各有所属,列为五位也。 一、色位,色以质碍为义。色有十一种:即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一分色,以此十一种,皆有质碍,是名色位。(法处,是意所取之境。...

《三藏法数》 / 1693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大善

谓俱舍之心所法四十六中,信等善心所十个也,以是与一切之善心相应俱起故也。一切之善心,名為大善。此十个心所,為彼大善所有之法。故曰大善法。一信,二勤,叁行捨,四惭,五愧,六无贪,七无瞋,八不害,九轻安,十不放逸。见俱舍论四。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叁阿僧祇劫

菩萨成佛之年时也。阿僧祇劫Asaṁkhyeyakal a者,译言无数长时,菩萨之阶位有五十位。以之区别為叁期之无数长时。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之四十位,為第一阿僧祇劫,十之中,自初至第七,為第二阿僧祇劫,自八至十為第叁阿僧祇劫。第十卒。即佛果也。起信论曰:「而实菩萨...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六种住

六种住者,约别教位次而论也。以此六人所证之位,皆不退失,故名为住。 一、种性住,种即能生之义,性即自分不改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位中,道种成就,无有退失,数数增进,故名种性住。(十住者,发心住、治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

《三藏法数》 / 529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真净大法

涌菩萨称讚法华之语也。天台以此一句证本经明常住。神力品曰:「尔时千世界微尘等菩萨摩訶萨从涌出者,皆於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顏,而白世尊曰:(中略)我等亦自欲得是真净大法受持读诵解脱书写而供养之。」法华玄义七曰:「口唱真常大法,是真是常,略举二德,我乐可知...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螺髻梵王

梵天王顶髻作螺形,故曰螺髻梵王。在维摩会上与舍利弗问答。维摩经佛国品曰:「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念,谓此佛土以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如自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王言:仁着心有高下,不依...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阎浮提洲之边隅,谓之边。又弥陀之净土有边,五百岁中不得见闻叁宝,名為懈慢界。亦曰胎宫。略论曰:「五百岁中常不见闻叁宝,安乐国土,谓之边,亦曰胎生。」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六行观

以有漏智次第断下之惑之法也。盖叁界分為九,比较下与上,下者麤也,苦也,障也,观而厌之。上者静也,妙也,离也,观而欣之。依此厌欣之力,次第断下之惑也。故亦谓之厌欣观。但依如此上下对望之厌欣力,不能断第九有顶之惑,以彼為更宜对比之上故也,断有顶...

《佛学大辞典》 / 276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五百生怨

法苑珠林叁十五曰:「畜生中云何知有宿命?答如婆娑论中云:昔有一女,置儿在,缘行他所,时有一狼将其儿去。其母见已,趁之语曰:汝狼何以将吾儿去?狼即答曰:汝是我怨,曾於五百生中尝食我儿。我今杀汝儿,此乃怨讎相报,何以生瞋?」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俱舍四善根

一煗法,总相念住后念所生之善根,名煗法。有下中上叁品,皆具观苦集等四圣諦修苦空等十六行相之位也。煗者,圣火之前相,圣火譬见道之无漏智。其圣火将生之前相,略兆暖意之位也。入此位,虽退堕所得之煗法,或断善,造无间之业,堕於恶道,然流转不久,必到涅槃。二顶法,煗法上...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十普门

菩萨以圆融中道之妙观,通入常住之实际理,故立此立此十门。一、慈悲普,菩萨於一念中,徧观十界之善恶苦乐,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使眾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二、弘誓普,菩萨於四諦之境,发弘誓愿,若见苦諦逼迫楚毒之相,则缘此起誓,故言未度者令度。若见集諦迷惑...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娑也提嚩多

译曰本尊。大日经疏二十曰:「本尊者,梵音娑也提嚩多,若但云提嚩多,直所尊之义也。」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大智灌顶

称佛也。义释十叁曰:「大智灌顶者,即是如来第十一也。由住第十一入大智灌顶,乃能作如来事。」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大乘四果

大乘者,谓通教中菩萨,于当教中,对声闻、缘觉小乘,故得称为大乘也。四果者,本是声闻所证果位;今菩萨历于十,修行证果,亦有浅深、始终不同,故借小乘四果之位以区别之,是名大乘四果。(十者,欢喜、离垢、发光、焰慧、难胜、现前、远行、不动、善慧...

《三藏法数》 / 396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四大

四大者,谓人之身,揽外水火风四大,而成内身四大。因对色香味触四微,故称为四大也。 一、大,以坚碍为性。谓眼耳鼻舌身等名为大,若不假水,则不和合。经云:发毛爪齿、皮肉筋骨等,皆归于。是也。 二、水大,水以润湿为性。谓唾涕津液等名为水大,若不假,即便...

《三藏法数》 / 238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七大

楞严经叁就水火风空见识之七法,明周徧法界之义,周徧法界者大之义也,此七法,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故种种法法无不周徧,无不含容,此為大之实义。大小乘中虽说四大五大六大,然是各持自相,大不能徧於水大风大,水大不能容火大,岂成大之义哉,欲显此义,故经中先就五阴,六...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万法一心

一切之法,尽為此心所生之唯心论的见也。唐华严经叁十一曰:「叁界所有,唯是一心。」晋华严经十曰:「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无法而无造。」心观经八曰:「心如画师能画种种色故。心如僮僕,為诸烦恼所策役故。心如国王,起种种事得自在故。心如怨贼,能令自身...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苏悉

译曰妙成就。Susidhi。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印度佛教

印度為佛陀之降诞,占佛教史上最重要之位。佛陀释迦牟尼开佛教,距今几何年,东西学者,聚讼纷紜,莫衷一是。其入灭时,则据眾圣点记之说,可知為西歷纪元前四百八十六年。 佛陀成道后四十五年间之行化,以摩揭陀,室罗伐悉底,為中心,而润泽憍赏弥,拘尸揭罗,吠舍厘等中印...

《佛学大辞典》 / 1832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因分可说

佛陀证悟之性海,為佛佛自知之法,不可言说,是曰果分不可说。然此不可说之果分,得於因人之机缘略说一分,是曰因分可说。因分者,其所现所说,皆為因位因人,故只谓是因位因人所知所了之分际也。五教章上曰:「论云因分可说果分不可说者是也。」即十论二所谓:「前言十义,...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懈慢边

日本真宗视懈慢界与边為一,故曰懈慢边。懈慢界為菩萨处胎经所说,边為无量寿经所说。假令為别,亦皆為极乐之附庸也。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根本禪

又曰根本定。伏下烦恼所得之上禪定,谓為近分。断下烦恼所得之上禪定,谓為根本,即定有色界无色界之八,故有八根本禪八近分禪。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為诸菩萨,诸阿修罗之种子。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大海十相

海以深广为名,以喻如来智海,深广无涯。故经中以大海十相,喻十菩萨修行,而得入于佛之智海也。 一、次第渐深,此喻欢喜菩萨修行,入于智海,渐次而进,而能成就大愿也。 二、不受死尸,此喻离垢菩萨修行,入佛智海,获功德清净,离诸垢染也。 叁、余水入失本名,此喻...

《三藏法数》 / 458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一真

悟一真法界理之位也。四十二章经曰:「视平等如一真。」道沛註曰:「平等视眾生,如一真。以一真法界,绝自他也。」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