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冰伽罗。訶哩底母(鬼子母神)爱子之名。又曰冰揭罗天童子。新曰毕哩孕迦。爱子成就法曰:「其母左手於怀中抱一孩子名毕哩孕迦,极令端正。(中略)时欢喜母復白佛言:世尊!我今復说爱子毕哩孕迦陀罗尼法,為利益护持诸有求者。(中略)我今復说毕哩孕迦刻像法,取白旃檀香木...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1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一食者,世间分段之食也。若能于此一食,了达叁谛,即成法食。然后运平等心,上供诸佛,中奉贤圣,下及六道,等施无别。经云:以一食施一切。是也。(叁谛者,真谛、俗谛、中谛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三藏法数》 / 101字 / 1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Guṇa,由原质之意言之,原质者,必有活动,為作者之意,遂為德之意。胜论师六句义中之第二。译曰依,依止。地水火风等实体之色声香味等之德也。因而十句义论谓為德句义,而求那之数有不同。百论疏上中曰:「求那此云依諦,有二十一法:谓同异合离数量好丑八也;次有苦乐憎爱愚智勤...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1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有小乘大乘之二部,小乘之涅槃经,西晋白法祖译,佛般泥洹经二卷,东晋法显译,大般涅槃经叁卷,失译,般泥洹经叁卷,是為同本异译,说八相成道化身之释迦,於拘尸那城入涅槃前法之状者。是化身佛之实录也。其他中阿含中有涅槃经。说可得涅槃之观行。大乘之涅槃经,西晋竺法护译佛...
《佛学大辞典》 / 586字 / 1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 《迦叶赴佛般涅槃经》是处非是处力。业力。定力。根力。欲力。性力。至处道力。宿命力。天眼力。漏尽力。是佛十力。是处非处力。善招乐报。恶得苦果。因果相当。名为是处。与上相违。名为非处。佛于是非二处。皆如实知。是名是处非处力。二业力。一切众生叁世诸业。造业之处。受报之所。皆如实知。是名...
《法门名义集》 / 293字 / 11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一切智无畏。漏尽无畏。说障道无畏。说尽苦道无畏。一切智无畏。佛作是诚言。我是一切正智人。无有人天能如实难言。是法不知。乃至不见是微畏相。漏尽无畏。佛作诚言。我一切漏尽。无能如实难言。是漏不尽。乃至不见微畏相。说障道无畏。佛作诚言。我说障法。无能如实难言。受障法...
《法门名义集》 / 197字 / 10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梵语沙弥,华言息慈。初受十戒,名为沙弥;后受具足戒,名为比丘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不杀戒,谓常念有情,皆惜身命,应当怜愍,慎勿伤害,是名不杀戒。 二、不盗戒,谓物各有主,虽一针一草,亦不当攘窃,是名不盗戒。 叁、不淫戒,...
《三藏法数》 / 350字 / 10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一因者,谓圣凡平等之理体也。盖此理体,诸佛众生皆性本具,初无增减。然诸佛悟之而成妙果,众生迷之而流转诸趣。若全此一因,而修圆顿之行,则能超出叁乘所修之因,而证一乘之果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三藏法数》 / 99字 / 10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谓诸有情,由颠倒妄想,起惑造业,随业感报,各各不同,故有十二类也。 一、卵生,卵生者,从壳而出生也。谓此类有情,因虚妄颠倒之惑,起飞沉乱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此生之报,即鱼鸟龟蛇之类是也。(飞沉者,若想念浮举,则为飞禽;若情念沉重,报为鱼蛇之类也。) 二、胎...
《三藏法数》 / 1224字 / 10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不借功用,自然而生之佛之一切种智也。法华经譬喻品曰:「自然智,无师智。」同义疏六曰:「自然智者,无功用智也。」大日经疏五曰:「自然智者,是如来自觉自证之智。昔所未闻未知之法,现前无所罣碍,故以為名。」同六曰:「若法依师智得,从於眾因缘而生,即是戏论生灭之相,非...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10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勤行善法也。六波罗蜜中之精进波罗蜜也。法界次第下之上曰:「毘梨耶,秦言精进。欲乐勤行善法,不自放逸,谓之精进。」 又僧家定时於佛前读经礼拜,称為勤行。定勤行之时,总有一切时,六时,四时,叁时,二时等之别。一切时者,不择行住坐卧,是菩萨之精进波罗蜜也。六时者,昼...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10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部谓部类,教谓言教,主即主宰。此之五部,乃是如来金刚不空真实叁昧法门也。而依五方立五部,以五佛为主者,各有所表也。中方毗卢遮那,即释迦如来也。四方四佛,乃释迦化现,以表诸佛同一法身也。以如来入种种叁摩地,说种种陀罗尼门,虽各分部类,各有坛法,而皆与般若理趣相...
《三藏法数》 / 901字 / 10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海印是喻。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从喻立称,故名海印叁昧。谓大海澄渟,湛然不动,万象皆现,如印印物。如来智海,清净湛然,一切众生心念根欲,悉在如来叁昧智中,犹海现像也。 一、无心能现,谓如来叁昧法性平等,离诸名相,不加功用,而能显现一切诸相,是名无心能现。 二、...
《三藏法数》 / 440字 / 10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难有大疾病。佛自知已即诣彼所。敷座而坐告阿难曰。汝今谛听我有六字大明陀罗尼。能消灾患增益寿命。汝若受持非但自身。复令四众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长夜安隐远离众苦。 复次阿难此六字大明陀罗尼。七十七俱胝佛。并六大...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680字 / 10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复次持诵者往于河岸。用白檀香作曼拏罗。献广大供养。时诵真言一阿庾多。至第七日复作广大供养。至夜半彼摩拏贺哩尼夜叉女。即来现身甚大苦恼。女言呼我何作。持诵者言汝为我婢女。即听允日给金钱一百。赡彼行人等八人丰足使尽复与。若不使尽不复与之。 复次持诵者往彼尼拘陀树...
《佛说金刚手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 7395字 / 10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6月13日名即名字。谓理虽是一,假言施设,种种不同。如经中只一涅槃之名。如来随机演说,亦名无生,亦名无作,亦名无为,亦名解脱,亦名彼岸,亦名无退,亦名安处,亦名寂静,亦名无相,亦名无二,亦名一行,亦名清凉,亦名无诤,亦名吉祥,虽立多种之别,只是涅槃一名,是为一名。
《三藏法数》 / 113字 / 10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同一之境由见之者不同而生差违也。又名一水四见。唐译摄大乘论释第四,有「谓於饿鬼自业变异,增上力故,所见江河,皆悉充满脓血等处,鱼等傍生,即见舍宅游从道路,天见种种宝庄严地,人见是处有清冷水,波浪湍洄,若入虚空无边处定,即於是处唯见虚空」云云。大明叁藏法数第十八...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10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10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一性者,即正因,佛性也。谓一切众生,皆具此性,但背觉合尘,常为烦恼之所覆障。若顺性而修,则能超脱生死,悟入涅槃,与佛所证无二无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
《三藏法数》 / 86字 / 10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还者,复也。辩者,分别也。见,即能见之性也。八还辩见者,以所见八种可还之境,而辩能见之性不可还也。此由阿难不知尘有生灭,见无动摇,而妄认缘尘、随尘分别,故如来以心、境二法,辩其真妄。言心则曰:今当示汝无所还地;言境则曰:吾今各还本所因处。此显所见之境可还,而...
《三藏法数》 / 1025字 / 10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四种意识,不出叁境:一、性境,二、带质境,叁、独影境。性境者,谓意识与眼耳鼻舌身五识同缘五尘,初心取境,未有分别,是名性境意识。于五尘境上,分别方圆长短好恶,以有尘相可分别故,是名带质境意识。不与五识同缘,而独缘法尘,谓缘过去未来变现之相,或缘空华水月等相,...
《三藏法数》 / 327字 / 10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一实相者,谓真实之理,无二无别,离诸虚妄之相也。印者,信也。如世之公文,得印可信。盖如来所说诸大乘经,皆以实相之理,印定其说。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若有实相印,即是佛说。若无实相印,即是魔说。经云: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是也。(梵语波旬,华言恶。释迦如来...
《三藏法数》 / 125字 / 10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不二不异,名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所谓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无自他之形相。故经云: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是也。(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杀者,谓能夺人功德之财,杀人智慧之命也。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者。谓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魔、佛皆言如者...
《三藏法数》 / 149字 / 10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十六特胜者,胜于四念处等诸禅观也。始从调心,终至非想。地地皆有观照,能发无漏善业,而无猒恶、自害之失,故受特胜之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叁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无漏者,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知息入特胜,息即鼻中气息,谓数息调心之法。若...
《三藏法数》 / 952字 / 10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佛智之名。叁智之一。知了一切之法。此一切智对於一切种智,有总别二义。若依总义,则总名佛智,与[一切种智]同。若依别义,则一切种智為视差别界事相之智。一切智為视平等界空性之智也。先示总义,则法华经譬喻品曰:「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同化城喻品曰...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10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一、内空,内即内身,谓叁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得故,是名内空。(叁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
《三藏法数》 / 1008字 / 10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宗者,要也。谓诸大乘经所说虽异,莫不同乎一理。如华严之谈法界,般若之谈佛母,法华之谈实相等,皆以一理为其宗要。钞云:一宗容具多经。是也。
《三藏法数》 / 68字 / 10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谓菩萨修慈悲行,视诸众生犹如一子。若见众生修习善业,胜进圣道,心则欢喜;若见众生造作恶业,流转生死,心则愁恼。譬如父母见子安隐,心则欢喜;见子遇患,心则苦恼。经云:视诸众生,同于一子。是也。
《三藏法数》 / 89字 / 10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一、端正好色,端正好色者,谓人以正信之心,严洁其身,听闻佛经。以是功德,报得色身端正,而无丑恶之相也。 二、力势强盛,力势强盛者,谓人以精进勇猛之力,听闻佛经。以是功德,报得福力威势,降伏一切,而不怯弱也。 叁、心悟通达,心悟通达者,谓人听闻佛经,解知义趣深...
《三藏法数》 / 365字 / 10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一、无苦乐,无苦乐者,谓无世间之苦乐也。世间之乐,即是苦因。故经云:不断乐者,则名为苦;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大寂静乐,谓涅槃之性是大寂静,以其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为大乐,此即涅槃之...
《三藏法数》 / 199字 / 10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一作富娄那Pūrṇa,具名富楼那弥多罗尼子Pūrṇamaitrāyaṇī- utra,富楼那弥窒那尼子,又作富囉拏梅低黎夜富多罗,富罗拏迷低黎夜尼弗多罗,布刺拏梅呾利曳尼子,富那曼陀弗多罗,新作布刺拏梅呾丽衍弗呾罗,补剌拏梅呾利曳尼弗呾罗。富楼那,又作富剌拏,译曰满,是其名也。弥多罗...
《佛学大辞典》 / 587字 / 9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昔者菩萨身为雀王,慈心济众有尚慈母,悲彼艰苦情等亲离,睹众禀道喜若己宁,爱育众生犹护身疮。有虎食兽,骨柱其齿,病困将终。雀睹其然,心为悲楚曰:“诸佛以食为祸,其果然矣。”入口啄骨,日日若兹。雀口生疮,身为瘦疵,骨出虎稣。雀飞登树,说佛经曰:“杀为凶虐,其恶莫大;...
《六度集经》 / 235字 / 9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一行者,如来所行之行也。行以进趣为义。能行此行,则能趣向佛果。虽名一行,而具足五行。故经明五行之后,乃云:复有一行,是如来行。谓能于一心中行于五行,具足而无缺也。(五行者,圣行、梵行、天行、病行、婴儿行也。)
《三藏法数》 / 95字 / 9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又云不还。谓不还来欲界受生,即第叁果也。以其根有利钝,行有勤怠,于证阿罗汉果有先后之不同,故分为五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 一、中般涅槃,中即中阴,亦名中有,以人死之后,未得托生之识身也。梵语般涅槃,华言灭度。谓此阿那含...
《三藏法数》 / 429字 / 9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八胜处者,谓修八背舍后,观心纯熟,转变自在,若净若不净,随意能破也。禅波罗蜜云:初、二胜处,位在初禅;第叁、第四胜处,位在二禅;第五至第八胜处,位在四禅。叁禅不立胜处者,以叁禅天乐多心钝,故不立也。 一、内有色相,外观色少,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谓行人先观...
《三藏法数》 / 1103字 / 9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Sa,又作萨。悉曇五十字门之一。為一切法一切諦不可得之义,现证一切智之声也。由Satya(諦)及Sarvajñāna(一切智)释之。金刚顶经曰:「娑字门一切法一切諦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娑(上)字时,是现证一切智声。」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9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弥勒佛於华林园中龙华树下成道,开叁番法会,度尽上中下叁根之眾生,故曰龙华叁会。罗什译之弥勒下生经曰:「坐龙华菩提树下,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在华林园,其园纵广一百由旬,大眾满中。初会说法,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第二大会说法,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第叁大会说法,九十...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9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外论之名。译曰观察。闍提首那所造。广释二十五諦。饰宗记七末曰:「依涅槃经第叁十九,名闍提首那,彼造叁弥叉论,此云观察,广辨二十五諦。」涅槃经叁十九曰:「闍提首那,与佛论二十五諦遂屈伏,剃髮而為弟子。」梵Samiksa。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9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亦名四无碍辩,出法界次第) 谓菩萨于此四法,智慧明了,通达无滞,故名四无碍智。以其辩说融通,亦名四无碍辩。 一、义无碍智,谓菩萨了知一切诸法义理,通达无滞,故名义无碍智。 二、法无碍智,谓菩萨通达一切诸法名字分别无滞,故名法无碍智。 叁、辞无碍智,谓菩萨于诸...
《三藏法数》 / 190字 / 9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经云:毗耶离城有长者子,名曰宝积。与五百长者子,俱持七宝盖来供养佛。佛之威神,令诸宝盖合成一盖,遍覆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广长之相,悉于中现。五百盖者表五阴也,合成一盖者,表一心也。以显五阴之法,全是一心也。(梵语毗耶离,华言广博严净。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
《三藏法数》 / 127字 / 9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佛教圣典之总名。或曰大藏经。省曰藏经。隋书开皇元年,京师及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於寺内。而又别写藏於秘阁。一切经之名,本乎此。此名原称佛所说之经律等,而今则併吾国印度日本等高僧之着作而称之。 佛教传播於世界各国之间,其圣典為各种之国语所翻译举其主要者,...
《佛学大辞典》 / 1341字 / 9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9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佛告寂慧菩萨言:如来非于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声。当知如来音声,从虚空出,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 一、流泽声,谓如来音声,流演润泽也。 二、柔软声,谓如来音声,温柔和软也。 叁、悦意声,谓如来音声,欢悦一切众生意也。 四、可乐声,谓如来音声,巧妙而可爱乐也...
《三藏法数》 / 1919字 / 9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闻如是: 一时众祐在无夷国,坐于树下,颜华韑韑,有逾紫金,欣然而笑,口光五色。当时见者靡不踊豫,咸共叹曰:“真所谓天中天者也。” 阿难整服稽首而曰:“众祐之笑,必欲济度众生之冥也。” 众祐曰:“善哉!实如尔云,吾不虚笑,即兴法也。尔欲知笑意不乎?” 阿难对曰...
《六度集经》 / 1362字 / 9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圣勇菩萨等造 求彼真实无修可得,最上颠倒成就灾祸,善因无有憍慢情深,无我远离。是处伽蓝寂静无缚,布施虽多全无诤讼,有情所居广大清净,声闻动转大乘安固,彼天如空智慧最胜,秘密甚深因行无倒,了知边际力用无尽,虚空无性随顺容物,贪爱颠倒自性迁移,彼彼复增听闻诚实。...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5105字 / 9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07日有二:一、為根本结集时之大眾部。以窟内之结集,谓之上座部。故窟外之结集,谓之大眾部。是為小乘二十部之根本二部。佛灭后百年,大天比丘出。始确立大眾部之本义(以前未见宗义之相异),尔后自其部更出异部,本末合有五部。文殊师利问经下曰:「佛告文殊师利:初二者,一、摩訶...
《佛学大辞典》 / 785字 / 9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谓菩萨修习一切法门,皆须作意欣乐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广大意乐,谓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奉施如来;复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乃至现世得证佛果,犹无厌足,是名广大意乐。(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
《三藏法数》 / 323字 / 9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法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法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佛法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叁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
《三藏法数》 / 1127字 / 9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佛勅舍利弗使说法,舍利弗因说十上法:一成法、二修法、叁觉法、四灭法、五退法、六增法、七难解法、八生法、九知法、十证法也。此之十法,於第一法说十法,各各增十,而说五百五十法。出长阿含经九。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9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 《十上经》 / 本站介绍:长阿含经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三藏法数》 / 2717字 / 9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9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七处征心者,佛于楞严会上,征诘阿难心目所在之处也。此由阿难遭摩登伽之幻术。佛敕文殊,将咒往护,提奖阿难,归来佛所。佛问其发心出家之始,阿难以见佛胜相而答。佛遂征其心目所在,阿难答以目在外,而心在内。及佛征其心不在内,又计之在外。如是展转穷逐征诘,至于无所着处...
《三藏法数》 / 1070字 / 9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疑耀二曰:「世但知佛书,自汉明帝时,始入中国。不知秦之先,中国已有其书。隋经藉志曰:其书久矣流布,遭秦火之世,所以湮灭。又刘向列仙传曰:得仙者百四十六人,其七十二人,已在佛经。又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口传浮屠经。此皆白马未入中国之前也。况明帝...
《佛学大辞典》 / 654字 / 9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也;又翻遮持,谓遮空、有二边之恶,持中道之善也。 一、法陀罗尼,谓诸菩萨得念慧力,持所闻法,经无量时,永不忘失,是名法陀罗尼。 二、义陀罗尼,谓诸菩萨持所闻无量义趣,经无量时,永不忘失,是名义陀罗尼。 叁、咒陀罗尼,...
《三藏法数》 / 192字 / 9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叁卷,长阿含经第二至第四。因阿闍世王问伐邻国事,广為比丘说七法六法。乃至歷叙入涅槃分舍利之事。佛般泥洹经二卷,大般涅槃经叁卷,般泥洹经二卷,皆為同本异译。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9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如来八相者,法华经中明释迦如来无量劫前已成正觉,因大悲愿力利益众生数,数于十方国土示生示灭处,处不同岂,但于此南阎浮提一方出现而已今论出现本末则具有八相,皆所以示同人法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一、降兜率相,梵语兜...
《三藏法数》 / 1500字 / 9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谓厌下苦粗障,欣上胜妙利,各有因果,依此六法修行,是名六行观。 一、厌苦观,谓思惟身中所起心数,缘于贪欲,不能出离,是为因苦。复思欲界报身,饥渴寒热,病痛刀杖等种种所逼,是为果苦。苦因、苦果,皆须厌恶也。(心数者,受、想、行也。) 二、厌粗观,谓思惟欲界五尘...
《三藏法数》 / 513字 / 9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昔者菩萨,时为凡人,年十有六,志性开达,学博睹弘,无经不贯练精深。思:“众经道术,何经最真?何道最安?”思已喟然而叹曰:“唯佛经最真,无为最安。”重曰:“吾当怀其真处其安矣。”亲欲为纳妻,怅然而曰:“妖祸之盛莫大于色,若妖蛊臻,道德丧矣。吾不遁迈,将为狼吞乎?”于是遂...
《六度集经》 / 524字 / 9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一处者,谓心专注一境而无他适也。修行之人,若能摄心敛念,不涉余缘,则所修行业,决可成办。经云: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也。
《三藏法数》 / 59字 / 9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一、常身,如来常住解脱之身。众德悉备,万行俱圆;先百千万亿劫而不见其生,后百千万亿劫而不见其灭;是名常身也。 二、无常身,如来方便为欲度脱一切众生,示现生死之身,出家修道成佛说法入于涅槃,是名无常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 107字 / 9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色者,眼根所对之色也。色即法界,具足叁谛。以一切法,体性融通,互摄无碍。若一切色即一色,此是真谛,忘泯一切法也。若一色即一切色,此是俗谛,建立一切法也。若非一非一切,亦一亦一切,此是中谛,双遮双照,即中道也。尽理言之,非但色之一尘,具足叁谛,声香味触法五尘,...
《三藏法数》 / 204字 / 9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色声等六尘。以眼等六根為媒,劫掠功能法财。故以六贼為譬。涅槃经二十叁曰:「六大贼者,即外六尘,菩萨摩訶萨观此六尘如六大贼,何以故?能劫一切诸善法故。(中略)六大贼者,夜则欢乐。六尘恶贼,亦復如是。处无明闇,则得欢乐。」最胜王经五曰:「当知此身如空聚,六贼依止不...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9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昔者菩萨,生钵摩国。时为梵志,名曰儒童。白师学问,仰观天文,图谶众书,闻见即贯,守真崇孝,国儒嘉焉。师曰:“尔道备艺足,何不游志教化始萠乎?”对曰:“宿贫乏货无以报润,故不敢退也。母病尤困,无以医疗,乞行佣赁以供药直。”师曰:“大善!”稽首而退,周旋近国,睹梵志五百...
《六度集经》 / 996字 / 9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杂阿含经四十八曰:「金婆罗鬼神。」金光明经叁曰:「金毘罗。」大宝积经叁十六曰:「金毘罗天。」又曰:「金毘罗童子世罗。」(世罗,名也)宋译药师经明十二神将中有「金毘罗大将。」唐译药师经曰:「宫毘罗大将。」千手陀罗尼经曰:「金毘罗陀。」阿育王经六,以為北方毘沙门天...
《佛学大辞典》 / 311字 / 8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补陀落迦山圣观自在菩萨宫中。彼有无数大娑罗树。多摩罗树瞻波迦树。阿输迦树阿提目多迦树。如是等种种宝树而为严饰。与大苾刍众一百八十万。菩萨九十俱胝那庾多百千。复有自在大自在等诸梵天子。及无数百千净光天子。如是等众恭敬围绕听受说法。 尔时圣观...
《佛说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等奉诏译 / 5643字 / 8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玄者,妙也。门即能通之义。谓玄妙之门,能通莲华藏海故也。盖此十门,乃晋云华尊者依华严大经一乘圆顿妙义而立也。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谓举一法时,顿具一切诸法。一法既具,法法亦然,交互同时,皆得相应,具足圆满。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是也。 二、广...
《三藏法数》 / 1015字 / 8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我即自在之义。谓如来有大神力,有大智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在巧妙。经中谓如来常乐我净之我,具此八义,故称我德。(常者,不迁不变也。乐者,无生死苦也。我者,即八自在也。净者,惑业净尽也。) 一、能示一身以为多身,一身多身者,于一身中现无量身也。经云:如来身数,犹...
《三藏法数》 / 707字 / 8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佛赴阿耨达龙王请,为说无欲法,令诸菩萨修于清净之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众生也。(梵语阿耨达,华言无热恼。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志力,谓菩萨心志,善能总持诸佛一切所说之法,化导众生,是名志力。 二、意力,谓菩萨心意,同佛所行,于...
《三藏法数》 / 650字 / 8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众比丘以食时持应器入城求食,而日未中,心俱念言:“入城甚早,我曹宁可俱到异学梵志讲堂坐须臾乎!”佥然曰:“可。”即俱之彼,与诸梵志更相劳来,便就座坐。是时梵志自共争经,生结不解,转相谤怨:“我知是法,汝知何法?我所知合于道,...
《六度集经》 / 994字 / 8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顺即随顺,流即流转。谓诸众生因此十心,则随顺烦恼,流转生死故也。 一、无明昏闇,谓诸众生,从无始来,闇识昏迷,无所明了;烦恼所醉,于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嗔痴,广造诸业,是以流转生死也。 二、外加恶友,谓诸众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
《三藏法数》 / 467字 / 8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密教於每一修法结之解之。结界者,遮恶持善之义,分迷悟善恶之界畔,退恶类住善者之法也,其法有五种:一地结,二四方结,叁虚空网,四火院,五大叁昧耶。第一地结,又名金刚橛,立橛於大地其橛為金刚橛,其橛之根或说到金轮际,或说到水轮际等。是十八道之第六也。第二四方结,又...
《佛学大辞典》 / 516字 / 8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昔者叶波国王号曰湿随,其名萨阇,治国以正,黎庶无怨。王有太子,名须大拏,容仪光世,慈孝难齐,四等普护,言不伤人。王有一子宝之无量,太子事亲同之于天。有知之来,“常愿布施拯济群生,令吾后世受福无穷。愚者不睹非常之变,谓之可保。有智之士照有五家,乃尚布施之士。十方...
《六度集经》 / 4676字 / 8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有四部:一,旧杂譬喻经二卷,西土贤圣集,吴康僧会译。二,杂譬喻经,一名眾经撰杂譬喻经一卷,比丘道略集,秦罗什译。叁,杂譬喻经二卷,失译。四,杂譬喻经一卷,后汉支娄迦讖译。五,譬喻经十卷,不入藏经。有坊刊。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8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乘人而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叁乘有四种:(一)大乘之叁乘也。一声闻乘,又云小乘。速则叁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於现世闻如来之声教。而悟四諦之理,以证阿罗汉者。二缘觉乘,又云中乘,辟支佛乘。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修空法,於其最后之生...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8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小乘二十部之一。佛在世,有外道,归佛出家,成立实我。其门徒相续不绝。佛灭后二百年中,自说一切有部流出一派,称為犊子部。建立非即非离蕴之我,谓眾生有实我,非即五蕴,非离五蕴,即不可说藏也。此违佛教所立真无我之理,故名之為附佛之外道。俱舍论破我品痛斥之。真諦玄应记...
《佛学大辞典》 / 476字 / 8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梵语刹那,华言一念。经云: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中有九百生灭。俱舍论云:时之极少者名刹那。是也。(念有大小,一念者大念也,一刹那者小念也。)
《三藏法数》 / 73字 / 8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8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月天子之宫殿。即月之世界。起世经十曰:「月天子宫,纵广正等,四十九由旬,四面周围,七重垣墙,(中略)七宝所成,(中略)月天宫殿,纯以天银天青琉璃,而相间错。(中略)彼月天子最胜宫殿,為五种风摄持而行。何等為五?一持,二住,叁愿,四摄,五行。以此五风所摄持故,月...
《佛学大辞典》 / 328字 / 8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昔者菩萨,伯叔二人,各资国货俱之裸乡。叔曰:“夫福厚者衣食自然,薄祐者展乎筋力。今彼裸乡,无佛、无法、无沙门众,可谓无人之土矣,而吾等往,俯仰取其意,岂不难哉?入国随俗,进退寻仪,柔心言逊,匿明扬愚,大士之虑也。”伯曰:“礼不可亏,德不可退,岂可裸形毁吾旧仪乎?”...
《六度集经》 / 435字 / 8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一、生老病死苦,谓众生初受生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及出胎时,冷风触身,如被物刺;至于衰老,气力羸劣,动止不宁;复有疾痛,寒热所恼;至于命终,四大分离,神识飘散。此等因缘,悉皆是苦,是为生老病死苦。(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二、爱别离苦,谓常所亲...
《三藏法数》 / 254字 / 8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大摩尼金刚宝山峰中。与大菩萨众俱。尔时世尊告金刚摩尼菩萨言。佛子若有菩萨求大菩提。为欲救度一切有情。已受菩萨律仪戒。学已曾发起大菩提心。有大悲愍。常欲奉事一切如来。欲广积集诸大菩萨福德资粮。欲证佛智。欲以无碍等持总持诸解脱门神通游戏。欲令虚空...
《佛说回向轮经》 / 1541字 / 8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3日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优梨聚中。时,诸比丘,中饭之后坐于讲堂,私共讲议:“人命致短,身安无几,当就后世。天人众物无生不死。愚闇之人,悭贪不施,不奉经道,谓善无福,恶无重殃。恣心快志,恶无不至,违于佛教,后悔何益?”佛以天耳,遥闻诸比丘讲议非常无上之谈,世尊即...
《六度集经》 / 1473字 / 8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弟子:“当勤精进听闻讽诵,莫得懈怠阴盖所覆。吾念过去无数劫时,有佛名一切度王如来.无所著.最正觉,时为一切诸天人民不可计数而说经法。是时众中有两比丘,其一比丘名精进辩,一比丘名德乐正,共听经法。精进辩者闻经欢喜,应...
《六度集经》 / 856字 / 8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即五髻文殊法也,五髻就尊形而名,五字就真言字数而名。五字為(那)其本经為大圣曼殊室利童子五字瑜伽法一卷,五字陀罗尼颂一卷,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一卷,金刚顶经超胜叁界经说文殊五字真言胜相,一卷。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8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瑜祇经金刚吉祥大成就品曰:「大金刚吉祥佛母復说画像曼拏罗法:取白净素羂等於自身量图画之,凡一切瑜伽中像皆自坐等量画之;於中应画叁层八叶莲华,中画我身;当我前一莲华上画一切佛顶轮王,手持八轮金刚宝轮;於此次右旋布七曜使者;次於第二华院当顶轮王前画金刚萨埵;次於右...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8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阿地瞿多译之摩利支天经(陀罗尼集经十)曰:「若人欲得供养摩利支天者,应用金若银若赤铜若白檀若赤檀等,随力所办,作魔利支天像。其作像法,似天女形。其像左手屈臂向上,手腕当左乳前作拳。拳中把天扇,扇如维摩詰前天女把扇,於扇当中作西国卐字。字如佛胸上卐字,字四曲内各...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8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声,而有五种清净之音也。 一、正直音,谓诸梵天,禅定持身,无诸欲行,而其音声端正,质直而不邪曲,是名正直音。 二、和雅音,谓诸梵天,心离欲染,爱乐律仪,而其音声柔和典雅,离诸粗犷,是名和雅音。 叁、清彻音,不浊曰清,透明曰彻。谓诸梵天...
《三藏法数》 / 222字 / 8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念即能观之观,处即所观之境也。谓诸众生于色受想行识五阴起四颠倒,于色多起净倒,于受多起乐倒,于想、行多起我倒,于心多起常倒,为令众生修此四观,以除四倒,故名四念处也。 一、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
《三藏法数》 / 445字 / 8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具名大方等大集经。大方等為大乘经之通名。佛在欲色二界中间广集十方之佛菩萨,说大乘之法,谓之大集经。前后诸师,各译一部分,无全本。高丽藏本收诸师译本為一部,有六十卷。其中前二十六卷及叁十一卷至叁十叁卷之日密分叁卷,北凉曇无讖译,為诸译中之大本。他藏本称之為大方等...
《佛学大辞典》 / 414字 / 8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昔者菩萨为大国王,名曰察微,志清行净唯归三尊,禀玩佛经靖心存义,深睹人原始自本无生。元气强者为地,软者为水,暖者为火,动者为风,四者和焉识神生焉。上明能觉,止欲空心还神本无,因誓曰:“觉不寤之畴,神依四立,大仁为天,小仁为人,众秽杂行为蜎飞蚑行蠕动之类,由行受...
《六度集经》 / 804字 / 8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大乘经中选定五部者,天台大师也。一华严经,二大集经,叁大品般若经,四法华经,五涅槃经。法华玄义曰:「究竟大乘,无过华严大集大品法华涅槃。」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8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西晋惠帝永康年中,长安青门炖煌菩萨竺法护者,初翻此经,名正法华。东晋安帝隆安年中,后秦弘始,龟兹沙门鸠摩罗什次翻此经,名妙法莲华。隋氏仁寿,大兴善寺北天竺沙门阇那笈多...
《妙法莲华经》 / 417字 / 8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6日七十四、 禅度无极者云何?端其心,壹其意,合会众善,内着心中,意诸秽恶,以善消之。凡有四禅:一禅之行,去所贪爱五妖邪事,眼睹华色心为淫狂,去耳声、鼻香、口味、身好,道行之志必当远彼。又有五盖:贪财盖、恚怒盖、睡眠盖、淫乐盖、悔疑盖。有道无道,有佛无佛,有经无...
《六度集经》 / 721字 / 8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又名一切万法,一切诸法。為总该万有之称。智度论二曰:「一切法,略说有叁种:一者有為法,二者无為法,叁者不可说法,此叁己摄一切法。」梵Sarva-dharma。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8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天台之说。一大藏经之题,不出人法譬之叁,此中由单復具足之不同,而生七种之别:一,单人立题。如佛说阿弥陀经,佛為能说之人,阿弥陀為所说之人,是以两土之果人立名也。二,单法立题。如大般涅槃经,大般涅槃為经中所说之法也。叁,单譬立题。如梵网经,梵网為梵天之罗网,以譬...
《佛学大辞典》 / 239字 / 8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Madhyāntika,又名末阐提,末田地,末田地那,末田鐸迦,末弹地,末田提等。比丘名。译曰中,日中,水中,金地,河中。据付法藏传二言,阿难弟子有二人,一云末田提,二云商那和修。阿难於此二人付法藏,令末田提布化罽宾国,商那和修布化中国。商那和修有弟子曰优婆毱多。以法付...
《佛学大辞典》 / 552字 / 8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如来十号之一。梵语曰舍多提婆摩菟舍喃Devamanuṣyaśāstṛ,為天与人之教师,故名天人师。智度论二曰:「復名舍多提婆摩菟舍喃。舍多秦言教师,提波言天,摩菟舍喃言人,是名天人教师。云何名天人教师?佛示导是应作是不应作,是善是不善,是人依教行,不捨道法,得烦恼解脱报,是名...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8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阿难闲居深惟:“众生自始至终,厌五欲者鲜。”过日中后,至向佛所,稽首毕退白言:“唯世尊!吾闲坐深惟:“众生知足者鲜,不厌五欲者众。” 世尊叹曰:“善哉,善哉!如尔之云。所以然者?往古有王,名曰顶生,东西南北靡不臣属。王有...
《六度集经》 / 1090字 / 8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五种皆称悔者,以其皆能灭罪故也。忏悔则灭身口意所作之业,劝请则灭波旬请佛入灭之罪,随喜则灭嫉他修善之愆,回向则灭求生叁界之心,发愿则灭修行退志之过也。(梵语波旬,华言恶。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忏悔,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称忏...
《三藏法数》 / 376字 / 8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四阿含义同,中阿含首以明其旨,不复重序也。增壹阿含者,比法条贯以数相次也。数终十,令加其一,故曰增一也;且数数皆增,以增为义也。其为法也,多录禁律,绳墨切厉,乃度世检括也。外国岩岫之士、江海之人,于四阿含多咏味兹焉。 有外国沙门昙摩难提者,兜佉勒国人也,龆龀...
《增壹阿含经》 / 532字 / 8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0日Śikhin,又作式,式弃,式詰。大论作罽那尸弃。旧俱舍十叁作剌那尸弃Ratnaśikhin,新俱舍十八作宝髻增一阿含经四十四作式詰。优婆塞戒经作宝顶。本行经作螺髻。有二佛:一、值遇释迦佛初阿僧祇劫满之佛也。大论四曰:「释迦文佛从过去释迦文佛,到罽那尸弃,為初僧祇。」二、过去...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8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四万二千人俱。菩萨八万四千。皆是已得神通妙智。诸大菩萨摩诃萨众悉从他方诸佛刹中来此集会。已得忍不退转一生补处。获诸总持及三摩地。具无碍辩。能善超度无边佛刹。善于十方无边一切诸佛刹中。建立示现以神通智游戏自在。降伏...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3417字 / 8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忍辱之心,以能防一切之外障,故譬以衣,遂為袈裟之总名。法华经法师品曰:「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也。」释氏要览上曰:「如幻叁昧经袈裟名忍辱鎧。」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8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圣勇菩萨等造 菩萨施行庄严尊者护国本生之义次第三十。发生施义菩提胜因,清净觉慧默静能离,本修制度忍行寂静梵行调伏,三灾运载十善能离,吉祥胜定趣向发生,了知时分聚落平等殊胜所在听闻了知,所谓听闻菩萨真实,根本相貌边际福德。胜义力用本自无生,道德圆满清净诲示,我...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5918字 / 8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07日一、住地分见,谓十住等菩萨,破一品无明之惑,显一分叁德,从浅至深,故名住地分见。(叁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 二、究竟无见,谓等觉菩萨,断最后品微细无明之惑,净尽无余,即登妙觉果佛之位,本有性德一时究竟显现,更无所见,故名究竟无见。
《三藏法数》 / 111字 / 8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Kātyāyana,佛十大弟子中,论议第一之摩訶迦旃延子Mahā-Kātyāyani- utra,又云迦旃子,迦旃延子,迦多衍那,迦多衍尼子,迦底耶夜那,迦多演尼子,迦[(畾/(冗-几+互))毛]延,迦[(畾/(冗-几+互))毛]延尼子等。译曰剪剃种,扇绳,好肩等。婆罗门姓十姓之一。以姓為名。慧琳音义二...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8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Mahoraga,莫呼洛伽摩,旧曰休勒,摩睺罗伽,新曰莫呼洛伽,摩护囉誐。八部眾之一。大蟒神也。胎藏界第叁院之一尊,释迦如来之眷属也。是為大日如来普门示现之一法门身,一类眾生,因此法而遂得到於一切智地。大日经一曰:「尔时执金刚秘密主,於彼眾会中坐。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8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七种境界者,即诸佛、菩萨所证所得之境界也。而皆云第一义者,乃约究竟极处而言。然此七种有通、别之异,前六种通于佛及菩萨,后一种乃如来自到境界也。 一、心境界,谓中道之理无二无别,即诸佛、菩萨心之所造至极之处,是名心境界。 二、慧境界,谓至极之理心既能造,即发通...
《三藏法数》 / 491字 / 8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一、自得法,谓佛自行证得之法,与十方佛无增无减,是名自得法。 二、本住法,谓法界之法,本来常住,有佛无佛,性相常然,是名本住法。
《三藏法数》 / 62字 / 8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圣勇菩萨等造 爱乐希求无上智力,运载有情殊胜彼岸,第六意识勤修智道,诚实布施求根本行。是处究竟制度法义,听闻亡相修布施法,蕴集清净殊胜智力,净觉有情无碍神足。圆满闻持具足力用,道行福缘最上胜行,寂静了知圆满施法,有情卒暴缠缚境界。四种梵行希求发起,生类因缘无...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6332字 / 8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4日梵语蘗缚俱舍Garbha-kośa(dhātu)。有二义:一隐覆之义。如人在母胎而隐覆其胎也,理体隐於烦恼中而不显现,故云胎藏。二含藏之义。如母胎内含藏子体而覆育之也,理体能具足一切功德而不失之,故名胎藏。而此含藏有执持与出生之二义,其所譬之法有叁:一譬本具之理性。密教以地...
《佛学大辞典》 / 698字 / 7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梵名瞿室[飢-几+夌]伽Gosriṅga,又译牛角山。在新疆和闐市南十叁里。西域记第十二所谓:「王城西南二十餘里,有瞿室[飢-几+夌]伽山,唐言牛角。山峰两起,岩隒四绝。於崖谷间建一伽蓝,其中佛像,时放光明。昔如来曾至此处,為诸天人略说法要,悬记此地当建国土,敬崇遗法,遵习大...
《佛学大辞典》 / 469字 / 7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