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1 条搜索结果

二空

一、人空,又名我空,生空。人我空无之真理也。凡夫滥计五蕴為我,强立主宰以引生烦恼,造种种之业,佛欲破此计,為说五蕴无我之理,二乘悟之入於无我之理,谓之人空。二、法空,诸法空无之真理也。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计五蕴之法实,而不免一切之所知障,佛為之说五蕴之自性...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5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菩萨戒经

姚秦罗什最后译出梵网经中之菩萨心地戒品第十,為二卷,题曰梵网经卢遮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后别录此下卷中偈颂已后所说之戒相為一卷,以便诵持。台祖智者名之曰菩萨戒经,弟子章安,记智者之说作义疏二卷。又华严之法,题曰梵网经卢舍那佛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今刊本略称梵...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虚空菩萨经

一卷,姚秦佛陀耶舍译。虚空菩萨,从西方之胜华敷佛所现大神力而来。佛说其顶上宝珠之因,消一切之罪,满一切之所求。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 《虚空藏菩萨经》 / 本站介绍:虚空藏菩萨经

七识住

识,即心识。住者,谓此识随所感报而安住也。论中不及四禅天,非想非非想天者。偈曰:善处在欲界,及色界叁地,无色界亦然,是说为识住。(色界叁地者,初禅、二禅、叁禅也。无色界亦然者,谓亦有叁地,空处、识处、无所有处也。) 一、欲界人天识住,谓欲界中人,若初受生,此...

《三法数》 / 585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如来

如来者,即理性如来也。以含摄为义,谓一切众生,烦恼心中,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之业,如石中有金,水中有火,故云垢之中,佛性满足,是名如来也。 一、空如来,谓此心性,虽随染净之缘,建立生死、涅槃等法,然心体平等,离性离相,非唯所起染净等法皆空,而...

《三法数》 / 183字 / 5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叁界九地

谓欲界五趣,杂居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分为四地,共为九也。地有持载之义,众生依之而住。此之九地,从忉利天已下及四趣,皆为地居;夜摩已上,以至非非想天,皆为空居。从所依处得名,故皆言地也。 一、五趣杂居地,五趣者,即欲界六天、人、饿鬼、畜生、地...

《三法数》 / 730字 / 5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四土

一、自性身依法性土,自性身者,以真如自性为身,即法身也。法性土者,即理土也。谓此身土体无差别,俱非色相所摄,譬如虚空,遍一切处,是名自性身依法性土。 二、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自受用身者,谓自受用法喜之乐,名自受用身,即自报身也。自受用土者,即实报土也。谓佛以...

《三法数》 / 393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小乘之大眾部立四。加杂也。杂者诸大乘经也。增一阿含经序品曰:「契经一,律二,阿毘曇经為叁。方等大乘义玄邃,及诸契经為杂。」智度论四十九曰:「四者所谓阿含、阿毘曇、毘尼、杂。」分别功德论一曰:「阿难所撰今四是也。」智度论十一曰:「以四种法教...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叁十六部神

灌顶叁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佛说灌顶经神咒经一),谓受叁归者,有叁十六部之神王,将无量之眷属守护其人:一、弥栗头不罗婆,译曰善光,主疾命。二、弥栗头婆呵婆,译曰善明,主头痛。叁、弥栗头婆逻婆,译曰善力,主寒热。四、弥栗头抗陀罗,译曰善月,主腹满。五、弥栗头陀利奢...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元代所刻之大经也。又曰元本。刻於杭州路餘杭县白云宗南山大普寧寺。以思溪福州二本校勘之。始於元世祖至元十四年,至至元二十七年而雕造竣功。总计一千四百二十二部,六千一十七卷,五百五十八函。其中有大乘经五百二十八部,二千一百七十四卷。小乘经二百四十二部,六百二十一...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八背舍

(亦名八解脱,出禅波罗蜜) 背,谓违背。舍,即弃舍。大智度论云:背此净洁五欲,舍此着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断叁界见、思惑尽,证罗汉果,即转名八解脱也。(净洁五欲者,若欲界,色、声、香、味、触即名粗弊五欲,名为不净;若色界、无色界,色、声、香、味、...

《三法数》 / 948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叁惑

或云惑,或云烦恼,或云漏,或云垢,或云结。皆為同体异名。天台一家统收一切之妄惑為叁类:一、见思惑,如身见边见等,邪分别道理而起,谓之见惑,如贪欲瞋恚等,倒想世间事物而起,谓之思惑,离此见思二惑即离叁界,声闻缘觉以之為涅槃,菩萨更进而断后之二惑。如此见思,叁乘之...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五部护摩

护摩法总有六种,其中延命之一法入於增益中而為五种以配五部。诸经轨之说不同。又内外八供,通用於一切法。此二者属於五部,是叁十七尊虽各有所成之悉地,然亦通而皆成一切法,故如是通别互说也。今略解秘记之说,先息灾段,以佛母為本尊,佛母者佛眼尊也。两部皆以佛眼為佛部之...

《佛学大辞典》 / 622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优婆毱多

U agu ta,又作优婆鞠多,优婆掘多,优波毱多,鄔波毱多,优婆毱提,鄔波级多,乌波屈多,乌波毱多,优波毱多等。译曰大护,近,近护,小护等。阿育王经七曰:「优波毱多,翻大护也。」西域记四曰:「鄔波毱多,此云近护。」毘奈耶杂事四十曰:「鄔波笈多,此云小护。」俱舍宝...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空

一、人空,人空即我空也,亦曰生空。谓凡夫妄计五蕴是我,强立主宰,引生烦恼,造种种业。佛为破此计,故说五蕴无我。二乘悟之,入无我理,是名人空。(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法空,谓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犹计五蕴之...

《三法数》 / 152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六根清净位

於天台所立别教五十二位之阶位,十信之位也,於圆教六即之阶位,相似即之位也。断见修二惑得六根之清净,与通二教之佛相齐。四教仪曰:「六根清净位,即是十信也。」辅行四曰:「能修四安乐行,一生得入六根净。极大迟者不出叁生,若為名闻利养,累劫不得。」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一切有情

与一切眾生同。旧译為眾生,新译為有情。大般若经五百七十八曰:「一切有情如来。」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妙

妙為法华经题之妙,故有二义:一、相待妙,通别圆之四教,相对而判麤妙也。尔前所说诸经通别之叁教為麤法,法华经所说之圆教為妙法,如斯就教体之上彼此相待,以今经名為妙,是曰相待妙。二、绝待妙,开会叁教麤法,為一妙法,妙法之外无麤法可待望,是曰绝待妙。是今经独特之...

《佛学大辞典》 / 343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种阐提

阐提,梵语具云一阐提,华言信不具,亦云极恶。 一、舍一切善根一阐提,舍善根者,楞伽经云:谓谤菩萨,及作恶言,不肯随顺经律之法,是名舍一切善根一阐提。(菩萨者,即含也,谓诸大乘经典含一切文理,是菩萨所修所证之法,故名菩萨。) 二、于无始众生发愿一阐...

《三法数》 / 188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涅槃界

界者之义,涅槃能无為之万德故曰界。又為因之义,涅槃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之利乐事,故曰界。又界為界畔。涅槃虽无界畔,然对於生死界,则谓為涅槃界。唯识论十曰:「界是义,此中含容无边希有大功德故。或是因义,能生五乘,世出世间利乐事故。」增一阿含经十二曰:「亦获智...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楞伽经

有四译,今存叁本:一宋求那跋陀罗译,名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有四卷,名四卷楞伽。二元魏菩提流支译,名入楞伽经,有十卷,名十卷楞伽。叁唐实叉难陀译,名大乘入楞伽经,有七卷,名七卷楞伽。本经各家之着述如下:入楞伽经心玄义一卷,唐法撰。楞伽经註卷二卷五,唐智儼註,残缺...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迦湿弥罗城结集

小乘经典第四期之结集,為说一切有部所传。有两说:一佛灭后四百年,集五百罗汉与五百菩萨,迦旃延罗汉為上座,马鸣菩萨為笔者,造阿毘达磨之毘婆沙一百万偈。一佛灭后四百年,当健陀罗国迦腻色迦王时集五百罗汉,世友菩萨為上首,造鄔波第鑠论十万颂,以释经,造毘那耶及阿毘达...

《佛学大辞典》 / 639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五字明王

五大虚空菩萨之五字真言也。具曰成就富贵金刚虚空鉤召五字明王,之五字也。见瑜祇经金刚吉祥大成就品。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六十四梵音

如来之音声。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梵者清净之义。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七曰: 「一、流泽声,Snigdhā。二、柔软声,Mṛdukā。叁、悦意声,Manojñā。四、可乐声,Manoramā。五、清净声,Śuddhā。六、离垢声,Vimalā。七、明亮声,Prabhāsvarā。八、甘美声,Valgu。九、乐闻声,Śravaṇiy...

《佛学大辞典》 / 1233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提婆达多

Devadatta,又作提婆达兜、禘婆达多、地婆达多、地婆达兜、调婆达多、调达、达兜,译曰天热,天授。斛饭王之子,阿难之兄,佛之从弟也。出家学神通,身具叁十相,诵六万法,為利养造叁逆罪,生堕於地狱。但其本地為深位之菩萨,於法华受天王如来之记别。释迦谱六曰:「由中本起...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四恩

一、父母恩,经云:父有慈恩,母有悲恩。盖父母长养之恩,广大无比。若有男女,背恩不顺,死即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男女,孝养父母,承顺无违,常为诸天护念,福乐无尽。纵能一日叁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尚未能报一日之恩也。 二、众生恩,经云: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

《三法数》 / 526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不立文字

禪家之悟道者不涉文字言句,单以心传心之玄旨,谓之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五灯会元世尊章曰:「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眾,此时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顏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大迦叶。」碧巖第一则评唱曰:...

《佛学大辞典》 / 346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一切诸佛秘之法

法华经為甚深秘密之要法。非為小机劣慧所容易开演,故名。同经信解品曰:「一切诸佛秘之法。但為菩萨演其实事。」同经法师品曰:「此经是诸佛秘要之。不可分布妄授与人。」同品曰:「是法华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文句八上曰:「秘要之者。隐而不说為秘。总一切為要。...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虚空

虚空菩萨经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四种涅槃

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谓真如理随缘变造一切诸法,虽有烦恼垢染,而本性清净,具足无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众生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无有分别,故名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有余依涅槃,谓烦恼之障虽灭,尚余欲界五阴...

《三法数》 / 212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胜军地

对於胜军不动而有胜军地。见[地]条。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土

一、性土,谓法性之理,非秽非净,非广非狭,犹如虚空,遍一切处,是名性土。 二、相土,谓随诸众生心量所现,或净或秽,或广或狭。是以菩萨所见,无诸坑坎,众宝庄严;众生所见,荆棘瓦砾,秽恶充满,是名相土。

《三法数》 / 89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大小二化身

一、大化身,谓佛被大乘菩萨之机,或现八万四千相好之身,或现微尘数相好之身,满虚空中,是名大化身。 二、小化身,谓佛被小乘及人天等机,或现叁十二相,一丈六尺之身,是名小化身。(叁十二相者:足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

《三法数》 / 255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阿修罗四生

梵语阿修罗,华言非天。以其果报最胜,邻次诸天,而非天也。 一、卵生,谓若于鬼道,以护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罗从卵而生,鬼趣所摄。 二、胎生,谓若于天中,降德贬坠,生于彼道。其所卜居,邻于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 叁、湿生,谓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

《三法数》 / 217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大象

龙斗而生之香也。华严经入法界品曰:「人中有香名大象,因龙斗生。若烧一丸,兴大光网云,覆甘露味,周七日七夜,降香雨水。」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法蕴

同法。诸种之法门蕴积,是曰法蕴。俱舍论一曰:「所化有情有贪瞋等八万行别,為对治彼八万行故,世尊宣说八万法蕴。」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显密

真言宗之所判。一切佛教,分显密之二教,自宗為密教,他宗尽為显教。显教者,计眾生之机,為报身化身之说法,显了断惑证理修因证果之法门者。是為随他意之教法,其理由显然可知,故云显教。密教者,法身佛為自受法乐,与自性之眷属,谈话叁密之法门者。此叁密之法门,唯為佛与佛内...

《佛学大辞典》 / 557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佛十宿缘

谓佛在摩竭提国竹园中,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俱。时舍利弗问佛孙陀利等十事宿缘。佛答:皆从往劫,造众恶因,无数千岁,受无量苦报。余残未尽,于成道后,复偿宿对。复告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皆尽,万善普备,犹不免此宿缘者;盖欲示人,凡造恶业,果报难逃。故说是宿缘也。(...

《三法数》 / 2599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慧琳音义

本名一切经音义。西明寺慧琳法师撰,故称為慧琳音义。一百卷。宋高僧传五曰:「慧琳始事不空叁為室洒,内持密,外究儒流。印度声明,支那训詁,靡不精奥。尝谓翻梵成华,华皆典故。典故则西乾细语也。遂引用字林,字统,声类,叁苍,切韵,玉篇,诸经杂史,参合佛意,详察是非...

《佛学大辞典》 / 238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允堪

宋昭庆律师允堪,钱塘人,依天台崇教大师慧思出家。学无不通,尤精通律部,着会正记等之文十二部,以继绍南山宣律师之律。后作灵芝律师元照资持记,会正资持相对而分派。见释氏稽古略四。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大云初分解脱有德转健度第九

尔时大云密菩萨言。世尊。有十种大云见流不可思议功德宝法门。唯愿如来。分别解说。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演说。有乐慈法门。乐悲法门。乐喜法门。乐舍法门。宝水流法门。大海行法门。如来所说法流法门。时入法门。想意宝入...

《大方等无想经》 /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 208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31日

求闻持

虚空菩萨而求记忆力成就之法也。闻持者见闻忆持不忘。其修法画虚空菩萨於圆满之月轮中,安置之於室内,具种种之供物,诵虚空菩萨之心咒,及一百万徧,即得悉地。又於日月蚀时置菩萨及坛於露地之净处,於种种供物外,取苏(牛乳煮者)一两盛於铜器,置之於坛上,以乳木搅乳...

《佛学大辞典》 / 239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临济瞎驴

临济临迁化时,据坐云:吾灭后不得灭却吾正法眼。叁圣出云:争敢灭却和尚正法眼?师云:已后有人问儞,向他道什麼?叁圣便喝。师云:谁知吾正法眼向这瞎驴边灭却。言讫,端然示寂。见临济录,会元十一,从容录一(十叁则)。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十地寄报

十地寄报者,谓十地菩萨,寄生诸天王等报也。昔金刚菩萨为众说十地菩萨修行法门,自行化他,成大功德,感报多作诸天王等,威力自在,化导众生,令修善法也。 一、阎浮提王,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欢喜地菩萨,修行初地法门,成大功德,多作阎浮提王,掌护正法,诸所作业...

《三法数》 / 1029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五转

密教之说,凡自因至果所得之功德,有五位,五位次第转生,故名五转。第一者发心,初发菩提心而求佛果之心也,第二者修行,修叁密之行而趣向佛道也。第叁者菩提,由行因而证果德也。第四者涅槃,果德既满而入於涅槃也。第五者方便究竟,圆满上四德而利他之方便究竟也。此五转,即五...

《佛学大辞典》 / 904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四空处定

此四通言空处定者,以其定体无形色,故名之为空,各依所证之境,名之为处。境法持心,心无分散,故名定也。 一、空处定,谓行者厌患色质,有如牢狱,心欲出离,即修观智灭叁种色故,不念种种相,入无边虚空处,心与虚空之法相应,是名空处定。(叁种色者,可见有对色、不可见有...

《三法数》 / 338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四种我

一、凡夫妄计我,谓世间凡夫之人,不了五阴等法皆空,于中妄计我身,强立主宰,造作诸业,流转生死,无有休息,是为凡夫妄计我。(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外道神我,谓外道之人,于五阴中,妄计识神,如麻豆等,或计遍身,起于我见,坠堕边邪,轮回生...

《三法数》 / 283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即含之义。谓经律论等皆能含无量法义故也。 一、素呾缆,梵语素呾缆,即修多罗,华言契经。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之谓法,叁世不易之谓常。经云:若彼有情,乐处山林,常居闲寂,修静虑者,而为彼说素呾缆。是也。(十界者,佛...

《三法数》 / 478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小乘七十五法

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法数》 / 1470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六离合释

谓一名之中,有能所等,互相混滥,故须明此六种之释。复以依主等,皆有离合之意,故云六离合释。(离合意者,如依主释中,以眼与识分说为离;眼识通说为合。持业中,与识;有财中,金刚与人;相违中,眼与耳;带数中,五与蕴;邻近中,念与慧,其意皆与此同。) 一、依主释,...

《三法数》 / 539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叁光天

日月星也。一日天子,法华经名宝光天子,有经,言观音名為宝意,作日天子者是也。二月天子,法华经名,名月天子,有经言大势至菩萨名為宝吉祥作月天子者是也。叁明星天子,法华经名普光天子,有经言虚空菩萨名為宝光作星天子者是也。法华经序品曰:「名月天子,普光天子,宝光天...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十八祖

台家依付法传,从摩訶迦叶至师子尊者,於西天立二十叁祖,若加第叁祖商那和须同时之末田地,则有二十四祖。要皆金口相承至师子尊者而穷尽也(止观一)。然禪家於西天立二十八祖,此说出於慧炬之宝林传,成於明教之传法正宗记。明教以达磨多罗禪经之达磨多罗為菩提达磨之别名,而...

《佛学大辞典》 / 349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观音应现日天子

文句二下曰:「宝光是宝意日天子,观世音应作。」嘉祥法华疏二曰:「有经云:观世音名宝意,作日天子。大势至名宝吉祥。作月天子。虚空名宝光,作星天子也。」玄赞二同之。安乐集下曰:「须弥四域经云:阿弥陀佛,遣二菩萨:一名宝应声。二名宝吉祥。即伏牺女媧,是此二菩萨,共...

《佛学大辞典》 / 196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八种变化

一、能作小,谓菩萨以变化力,能化自他之身,而作小身;或化世界内所有小物,皆如微尘,是名能作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能作大,谓菩萨以变化力,能化自他之身,而作大身;或化世界内所有大物,乃至满虚空中,是名能作大。 叁、能作轻,谓菩萨以变...

《三法数》 / 407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阿难四问

佛将入灭,语阿难大众言。我灭度后,汝当精勤教诫我诸眷属,早求出离,此生空过,后悔无追。时阿难闻佛语已。悲哽呜咽,举体迷闷,时阿泥楼豆。安慰阿难曰,如来灭度时至,今日则有,明旦则无。汝依我语,咨启四问,阿难问已。佛言,汝致四问,为最后问,大能利益一切世间。汝等...

《三法数》 / 545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四假

叁论玄义谓一切诸法皆是假,然其要用,凡有四门:一因缘假,如空有二禪,是非自有,由空故有,空非自空,由有故空,是因缘假之义也。二随缘假,如随叁乘之根性说叁乘之教门是也。叁对缘假,如对治常而说无常,对治无常而说常是也。四就缘假,外人说诸法实有,诸佛菩萨就彼诸法推求...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般若二种相

一、世间般若,谓诸菩萨,唯依读诵书写,为他演说叁乘道教,劝正修行,灭除烦恼惑业,不行寂静真实般若,常行有见有相般若。如是般若,有取有着,是名世间般若。(有见有相般若,即世间之智。如劬宾大臣分阎浮提七分而能息诤,智满祖师云:正取世间之智,为般若也。) 二、出世...

《三法数》 / 196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四种缘起

华严宗之教理,以缘起為主。具之一字,弥显今宗者,天台之事也。本宗对之得云起之一字,益振当家。何则?以本宗之至极,在於法界缘起故也。今就五教而分别之,各有一个之缘起(但除顿教),曰业感缘起,是小乘教也。曰赖耶缘起,是大乘始教也。曰如来缘起,是大乘终教也。曰法界...

《佛学大辞典》 / 1132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叁识

楞伽经所说:一,真识,如来也,又自性清净心也。离生灭相之真心也。起信论名之為心,亦名如来。性宗唯识不立此识。二,现识,又名识。真心与无明和合而生染净法之识体也。起信论所谓阿梨耶识之业转现叁细也,唯识论所谓阿赖耶识也。但彼不立真妄和合之义。叁,分别事识,名...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九缘生识

缘即助成之义。九缘生识者,谓明空根境等九种之缘,生眼耳鼻舌等八种之识也。以眼耳鼻舌身五识,依第八识相分建立。由第八识种子而生揽明空诸境而为相也。第六识缘第八识相分而得生,取五尘境界而分别,依第七识而能执取也。第七识缘第八识见分而得起,转第六识染净而为依也。第...

《三法数》 / 1082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八不净物

佛在世时,诫诸弟子乞食自活,少欲知足,不许畜此等物,以其能生贪恋计着之心,染污梵行。故有此八不净之名也。(梵行,即净行也。) 一、置买田宅,谓比丘当依众居止,勤修出世清净无为之道。若私置田宅,以图自足,是为不净。(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二、种植根栽,谓比丘...

《三法数》 / 432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十种不思议法

思即心思,议即口议。谓十种法皆不可心思口议也。 一、最胜身相不思议,谓如来身相,最胜清净,积集无量福智,严具一切胜妙功德,如大圆镜,现众色像,如虚空界,普摄一切,令诸众生,超越分别,离诸疑悔,信解清净,发希有想,故名最胜身相不思议。 二、妙好音声不思议,谓如...

《三法数》 / 779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王舍城结集窟内窟外不分

小乘经典第一期之结集,有分窟内窟外二部者,亦有不分者。不分之说,如阿育王传四曰:「迦叶与[五百罗汉]同至毕波罗窟,先使阿难结集修多罗,次使优波离结集毘尼,后迦叶自结集摩得勒伽。」(取意)。十诵律六十曰:「大迦叶与五百比丘共安居王舍城外精舍,先使优波离结集毘...

《佛学大辞典》 / 943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昙谶二教

昙谶二教者,西秦昙牟谶叁立此二教也。 一、半字教,半字教者,谓声闻,谈理未遍,若字之有半也。 二、满字教,满字教者,谓菩萨,谈理满足,若字之圆满也。

《三法数》 / 75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八十诵律

根本之律也,如来灭后结集叁之时,优婆离比丘於一夏九旬之间,八十番诵出之,故名八十诵律。至其后四分律五分律等诸律,由此分立,此根本律遂世无存者。戒疏上曰:「时接利机,各体权实。虽闻异制,不相是非。故但通為八十诵律,大毘尼。」同行宗记一上曰:「八十诵者即根本...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叁乘共十地

是智度论七十八所说,声缘菩叁乘共通之十地也。台宗以為四教中通教之地位也。一、乾慧地,此為外凡之位,与教五停心别总念处总相念处叁贤之位相当。乾者乾燥之义也。此位為未得法性理水之智慧,故云乾慧地。又有漏之智慧,不以法性理水润之,故云乾慧。二、性地,此為内凡之位,...

《佛学大辞典》 / 530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长生库

贮长生钱之库。今俗呼典当為长生库。老学庵笔记曰:「今僧寺輒作库,质钱取利,谓之长生库。梁甄彬尝以束苧就长沙寺库质钱,后赎苧还,於苧束中得金五两,送还之。」则此事亦已久矣。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教外别传

禪宗向上之作略,不施设文字,不安立言句,直传佛祖之心印也。是即教内之真传。达磨之悟性论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无门关曰:「世尊云:吾有正法眼,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又(书名)十六卷。明黎眉等编。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客尘二义

一、客义,谓见、思等惑,皆由众生不了外尘之境,种种妄想而生,若以智慧观察,惑体本空,则法性理显,惑亦何有?经云:不住名客,是名客义。 二、尘义,谓微细之惑,而能染污清净真性。譬如牖隙光流,诸尘相现,亦能乱于虚空之性。若智慧发明,了惑本无,则空理现前,尘亦何有...

《三法数》 / 134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无始无明

胜鬘,本业,起信诸经论谓之无始无明,菩提心论谓之无始间隔,生死流转之根本惑体也。平等法界之理不达,妄隔平等之理性,谓之无明,又曰间隔。是闇惑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闇惑之心,隔离理性,故名间隔。依此无明之间隔而生种种之烦恼,作种种之业,受种种之果也。而名之為...

《佛学大辞典》 / 903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涅槃八味

涅槃,梵语具云摩诃般涅槃那,华言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是乃叁德秘密理也。此之理,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而有八种法味。故泥洹经立此八味之名也。(法味者,谓诸法中之义味也。) 一、常住,谓此涅槃之理,彻叁际以常存,亘十方而常在。故曰常住。(...

《三法数》 / 321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六处,免野干之难。以喻比丘六根而免魔害。见[龟]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身土二不相离

二不相离者,谓身土二法,皆不离法性也。 一、法性属佛为法性身,谓佛了悟真如法性,复以法性为身,故名法性属佛为法性身。 二、法性属法为法性土,谓真如法性之理,譬如虚空,遍一切处,乃是法身所证之体,即为所依之土,故名法性属法,为法性土。

《三法数》 / 110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心乘

佛教以心观為主,故曰心乘。明神宗续入经序曰:「坐换昇平,密契心乘。」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叁种定业轮

定即禅定,业即行业,轮有运转摧碾之义。谓如来以禅定诵习之法轮,摧碾一切烦恼惑业,而成无上菩提;亦令众生如说修行,而证道果。故说此叁种定业轮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建立修定业轮,谓令众生修行正观,观察无明烦恼起灭之相,及观察世间如幻如化;以安那般那数息...

《三法数》 / 268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十受生

受生,即生如来家也。即含之义,含所修所证之理也。谓善财童子于华严会上第叁十九参,妙德夜神,问言:云何修菩萨行?生如来家?答言:善男子,菩萨有十种受生,若能修习圆满,即入毗卢遮那如来无量受生海。愿一切菩萨示现受生,我皆亲近,是名受生也。(菩萨,梵语...

《三法数》 / 776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八法

谓利衰等之八风也。见[八风]条。 又八法者,名地水火风為四大,以此四种,无处不有故也。名色香味触為四微,以此四种体性微细故也,谓人身因四大之假合而有,此四大亦由四微之所成,故总称曰八法。见楞严经义海十四。 又八法者,一教,师所说之教法也。二理,教所詮之諦理也。叁...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邻虚五尘

尘即色尘,谓眼、耳、鼻、舌、身五种胜义根,及色、声、香、味、触等法。乃至禅定中所发之色识,心缘想过去未来之境,皆是尘也。以此色尘微细难见,不可分析,邻于虚空,故名邻虚。然于此极微之中,又有五种不同,非人、天之眼能见,乃慧眼等所见之色也。(胜义根者,即五根所具...

《三法数》 / 297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佛灭后窟外大眾部之结集出五。西域记九曰:「於是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復集素呾缆,毘奈耶,阿毘达磨,杂集禁咒,别為五。而此结集凡圣同会,因而谓之大眾部。」又分别功德论一说五:一、契经,二、毘尼,叁、阿毘曇,四、杂,五、菩萨。此中前四為佛...

《佛学大辞典》 / 427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法数》 / 5399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叁大

起信论以眾生心為大乘之法体,名之為大乘之义理,分為叁种之大义与二种之乘义:一、体大,眾生心之体性,真如平等,无生无灭,无增无减,毕竟常恒也。二、相大,眾生心之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乐我净等一切功德也。叁、用大,眾生心之体性,具足一切功德,内潜源底而薰妄心,外现报...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南山叁观

南山叁观者,即终南山宣律师之所立也。 一、性空观,性即性分也,谓声闻、缘觉小乘之人,观因缘所生一切诸法,其性本空,皆无有我,常以此理照察自心,故名性空观。(因缘者,六根为因,六尘为缘也。所生一切诸法者,即根尘相对所起诸心法也。) 二、相空观,相即相状也。谓...

《三法数》 / 216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身土四依

一、色身依色相土,谓如来随类应化,示现丈六等相好之身,即依娑婆等同居之土,以其有山河大地等色相,是为色身依色相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同居者,凡、圣同居也。) 二、色身依法性土,谓如来丈六等相好之身,当体即是法性之身,所依之土,亦即常寂光土,是为色身依法性...

《三法数》 / 238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五部律

五部律者,即如来所说律也。而分为五者,世尊成道叁十八年,赴王舍城国王斋,食讫,令罗睺罗洗钵,因失手破为五片。是日有多比丘皆白佛言,钵破五片。佛言:表我灭后,初五百年,诸恶比丘,分毗尼为五部也。后优波鞠多果有五弟子,各执一见,遂分如来一大律为五部焉。(梵...

《三法数》 / 724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说遍十处

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周微尘刹海,常说华严大经,令诸众生咸归性海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说遍阎浮提,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如来于阎浮提,七处九会,为诸大众,演说此法,而遍满十方法界阎浮提,亦同一时而说。故云说遍阎浮提。(七处...

《三法数》 / 1138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密严经

具名大乘密严经,前后有两译,前译為唐之地婆訶罗译,叁卷,后译為唐之不空译,叁卷,佛住出过叁界密严国有金刚菩萨,问佛第一义法性,佛答以如来不生不灭。次对金刚菩萨诸士,开说如来阿赖耶识等大乘法相。一经始终,皆係此说。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王舍城结集窟内窟外区分

结集分窟内窟外之二部,上座部家之所传也。文殊问经下曰:「佛告文殊师利:初二部者:一摩訶僧祇(此言大眾。老少同会,共集律部也),二体毘履(此言老宿。淳老宿人同会,共出律部也)。法经曰:「五百罗汉集王舍城。迦叶问云:先结集何?即共和云:先结毘尼,毘尼者,佛...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殿

之异名。置经之楼殿也。释门正统叁曰:「诸方梵剎立殿。」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阿赖耶

Ālaya,又作阿剌耶。心识名。八识中之第八。旧称阿梨耶。译曰无没。有情根本之心识,执持其人可受用之一切事物而不没失之义。新称阿赖耶。译曰。含一切事物种子之义。又曰室。谓此识是一身之巢宅也。盖此识中所含之种子為外缘所打而现起,以组织其人之依(外界)、正(身体...

《佛学大辞典》 / 296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八万

八万四千之法也,举大数而言,故曰八万。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门

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信心含一切之功德,故云信。华严经一曰:「信解脱门。」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起信四觉

一、本觉,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源,离于妄念,即寂而照,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故名本觉。 二、相似觉,谓圆教十信位中,由始觉之功,见、思粗惑既已断竟,尚余无明细惑未破,所觉之理,非真本觉,唯得名为相似,故名相似觉。(十信者,信心、念心...

《三法数》 / 402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周行七步

周者,周匝四方,上下四维也。经云:如来于阎浮提林微尼园,示现从母摩耶而生,生已,即周行七步,唱如是言:我于天、人、阿修罗中,最尊最上。父母人天,见已惊喜,生希有心,而诸人等,谓是婴儿。而我此身,无量劫来,久离是法。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脉骨髓之所成立...

《三法数》 / 468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波吒利弗城结集

阿育王Dharmāśoka即位十七年,即佛灭二百叁十五年,目犍连帝须為上座,会一千比丘,於波吒利弗城诵出法。帝须更自作论事Kathāvatthu akaraṇa一千章,驳击异议邪说。盖此结集开会之动机,以阿育王篤信佛法,外道之徒,穷於衣食,作佛教比丘形,混於佛徒中,大混浊佛教教义,為...

《佛学大辞典》 / 555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十种补特伽罗

梵语补特伽罗,华言有情,又云人。佛为有情之类罪业深重,轮回生死,难得人身,故说此十种差别也。 一、不种善根,谓诸有情,于宿世中,及现在世,不种菩提善根,惟作恶行,所以轮回诸趣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未修福业,谓诸有情,于宿世中,及现在世,未曾修习布施...

《三法数》 / 456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戒

一、随相戒,随即随顺,相即形相。谓依如来教,染衣出家,乞食自活,不犯威仪,是名随相戒。 二、离相戒,离即远离,谓持戒之人,心无所着,则一切戒犹如虚空,了无持犯之相,是名离相戒。

《三法数》 / 82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十不二门

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三法数》 / 1984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四种念佛

一、称名念佛,谓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于昼夜间,一心专注,或一万声,乃至十万声;如是岁月既久,则念念不断,纯一无杂,临命终时,定见彼佛现身迎接,决得往生极乐世界矣。(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二、观像念佛,谓观阿弥陀佛形像相好,口称佛名,则心不散乱。心不散乱,...

《三法数》 / 310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十叁佛

司死者七七日乃至叁十叁回忌之佛也。 一、字。其意以為今此之最期即為来生之因也。又以具足修行菩提之故,有叁昧与大空二点,是风大之一息收处也。此谓不动本所,徧至十方。 二、字也。 叁、字。是差别之义也。智表差别,以菩提圆满之故,加大空点。大日经所谓我见心际即是菩提...

《佛学大辞典》 / 533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默摈

梵曰梵坛,对於强獷之比丘,一切之七眾,不与之往来谈话也。行事钞上二之二曰:「言默摈者,五分云:梵坛法者,一切七眾不来往交言。」同资持记曰:「梵坛者。有云:梵王宫前立一坛,天眾不如法者,令立坛上,餘天不与往来交言。五分因阐陀恼僧,故用此治。」维摩经略疏一曰:「彼...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虚空孕菩萨经卷下

善男子。是名菩萨最初犯于第一大罪。是善男子犯是罪已。失于一切往昔所造诸善根等。违本誓愿被烦恼降不得上生。亦复不能得涅槃乐。徒自虚行于菩萨行。忘菩提心后堕恶道。善男子。是故菩萨欲化众生。先须知心应知其行。如其彼行次为说法。譬如有人欲入大海。应先知彼水之深浅然后当...

虚空孕菩萨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 6859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4日

二如

一、随缘真如,不守自性随染缘而生染法随净缘而生净法者。二、不变真如,随缘而為万差之诸法,亦不失真如之自性者。随缘真如如波,不变真如如水,不变之水起波相,而随缘之波,不失水性,故以随缘真如之故,真如即万法也,以不变真如之故,万法即真如也。小乘不知二种之真如,大乘...

《佛学大辞典》 / 704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六离合释

又曰六种释,六合释。梵语杀叁磨娑,此云六合。杀者六,叁摩娑者合也。诸法以二义已上為名者,以此六种法式,分别其名义也。唯一义之名,即不当於此释,二义之名,為判归趣何义,必须此法式。其作法,初离释二义,次合释二义,故谓之离合释,略称曰合释。一持业释Karmadhāraya,又...

《佛学大辞典》 / 719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付法因缘传

六卷,元魏吉迦夜等译。记迦叶等二十四人之付法因缘。明教大师契嵩准於小乘之禪经慧炬之宝林传等,作定祖图正宗记,定西天之二十八祖,谓付法传可焚云。见释门正统四。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龙树本迹

龙树菩萨之本地,谓為过去之妙云相佛,又曰妙云自在王如来,今為垂迹之身,在初欢喜地之位云。叁宝感应录下曰:「金刚正智经中:马鸣过去成佛号大光明佛,龙树名妙云相佛。大庄严叁昧经中:马鸣过去成佛号日月星明佛,龙树名妙云自在王如来。」弘法之付法传上曰:「寻本则妙云如来...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八教

台家所立之八教也。於华严时乃至法华涅槃时五时所说,化法之四教与化仪之四教是也。化法之四教者:一、叁教,经律论之叁,部类判然,说因缘生灭之四諦,正教声闻缘觉之二乘,傍化菩萨者。二、通教,说即空无生之四真諦,使通叁乘而同学者,但以菩萨為正机,二乘為傍机。叁、别...

《佛学大辞典》 / 371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叁十七尊四大轮

金刚顶十八会之第一教王会有四大轮:一、金刚界轮,叁十七尊皆持金刚之印。二、降叁世教令轮,叁十七尊皆持降叁世之印。叁、徧调伏法轮,叁十七尊皆持观世音之印。四、一切义成就轮,叁十七尊皆持虚空之印。见瑜祇经疏二。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法华经

妙法莲华经之略名。经中法师品曰:「是法华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同安乐行品曰:「此法华经,诸佛如来秘密之,於诸经中最在其上。」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穀-禾+卵]

人為无明烦恼所缠覆,如鸟之於卵[穀-禾+卵]内也。胜鬘经曰:「為无明[穀-禾+卵]世间开现演说,是故名圣諦。」同宝窟下末曰:「為於无明缠覆,如鸟在[穀-禾+卵]。為[穀-禾+卵]所,故名為。」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四镜

本觉之体相有四种之义。镜亦有四义,故取之為喻。一如实空镜。真如之体,本来空寂,离一切妄相,犹如空镜离一切外物之体,谓之如实空镜。即空真如是也。二因薰习镜。真如之觉体具无量之性德,為净法之因,犹如镜体能现万象,此净法之因能由内薰眾生之妄心,故名因薰习镜,即不空真...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含中教

谓密含中道之理之教,即天台四教中之通教也。通二教虽皆唯詮界内真空諦之理,无当面明中道之义。然通教於其所说如幻即空之理内,自含有非有非空中道之理,故别圆接通之利根,得看取之而接入於后教。此其理所以亦名含中真諦也。见法华玄义释籤二叁等。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毘富罗

Vi ula,又作尾布罗。译曰广大。大日经疏九曰:「梵音毘富罗,是广大义。谓深广无际,不可测量。如是诸法自体,名毘富罗法界。」 又(地名)Vi ula,又作毘布罗,鞞浮罗,山名。译曰广博胁山。在摩竭陀国,常人所见,故佛处处引之為喻。瑜伽伦记叁上曰:「广博胁山者,旧云毘富...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佛四德

四德者,如来所证常乐我净之德也。谓如来心体本空,应用无染,离凡夫、二乘、菩萨偏邪之颠倒,故称为德。(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常德,常者不迁不变之谓也。性体虚融,湛然常住,历叁世而不迁,混万法而不变,故名常德。(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二、乐...

《三法数》 / 336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十乘

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法数》 / 2967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大云初分云虚空生健度第十一

尔时大云密菩萨言。世尊。有十种大云得虚空定法门。唯愿如来。善分别说。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有善法王法门。见性法门。智无胜王法门。无憍慢法门。无尽意法门。不可思议法门。无碍法门。甚深法门。质直法门。虚空相法门。善男子。是...

《大方等无想经》 /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 175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31日

苑公四教

苑公,唐贤首法师弟子也。因宝性论有四种众生不识如来,遂立四教焉。(四种众生者,一凡夫、二声闻、叁辟支、四初心菩萨也。) 一、迷真异执教,谓诸外道、凡夫,迷于真性,广起异计,故云迷真异执教。 二、真一分半教,谓声闻、辟支二人,于真如随缘不变二分义中,但得随...

《三法数》 / 293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大云初分转生有健度第五

尔时大云密菩萨言。世尊。有十神通行入有生行微妙光王法门。唯愿如来。分别广说。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宣分别。此经中有诸佛菩萨十有生乐王法门。复有有生求喜法门。复有有生虚渴法门。复有有生乐说法门。复有有生安法门。复有有生愿法门。...

《大方等无想经》 /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 268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31日

大云初分解脱转福德法门健度第八

尔时大云密菩萨言。世尊。有十智甚深入无畏行法王法门。唯愿如来。广分别说。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有解脱一切恶法法门。虚空法门。甚深安入法门。细针法门。海不动法门。智灯法门。身口法门。断入一切烦恼法门。坚意入法门。净意无...

《大方等无想经》 /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 197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31日

筹室

昔优婆毱多度人无数,算其人之筹量,盈纵横六丈之室云。付法传曰:「优波毱多化度无量眾生,皆悉获得阿罗汉果。其得道者一人一筹,筹长四寸,满一石室。室高六丈,纵横亦尔,於是名满阎浮提。世号為无相好佛,(中略)尊者於无餘涅槃而取灭度,以室中筹而用耶旬。」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叁如来

如来者,即理性如来也,因中说果,故名如来。者,含之义。谓含一切善恶法也。的指其体,即第八识,名如来也。(第八识者,识也。) 一、隐覆,谓诸众生本有真如法身之理,在第八识中,为无明烦恼之所隐覆,而不能见,故名隐覆。 二、含摄,谓第八识为染净之所...

《三法数》 / 177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小乘之经量部立二:一,经。二,律。论者,但為诸经中詮慧之处,及弟子释经之疏也。是非之所摄见。顺正理论一。 又摩訶僧祇律叁十二叙佛灭后五百圣者之结集,唯举经律二,无论之结集。 又大乘亦立二:一,叁。经律论结集於别部之小乘法也。二,摩訶衍。说...

《佛学大辞典》 / 259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八部

夫佛之垂化也,道济百灵;法之传世也,慈育万有。叁乘贤圣,既肃尔以归依;八部鬼神,亦森然而翊卫。故诸经中,多列八部之众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一、天,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清净光明,尊胜无比,故名为天。列位虽多,必以大梵帝释为首。盖大梵...

《三法数》 / 547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十种行观一切法

谓华严经十住品内,第叁修行住中,令此位菩萨,以十种行,观一切法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观一切法无常,谓此菩萨,但观一切诸法,念念不停,刹...

《三法数》 / 644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禪林眾多之处以经置於东西两处,谓為东西,勅修清规知曰:「后以眾多列来西。」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二种护持事

一、护持佛种,佛种者,佛之种性也。谓诸佛、菩萨以大悲心绍隆佛种,令诸众生舍俗出家,剃发染衣,修行圣道,使无断绝也。 二、护持正法,正法者,即四谛等真正之法也。谓诸佛、菩萨以大悲心,护持如来正法,使一切邪魔外道,无能恼乱,令诸众生正信乐闻,弘通流布,利益无穷也...

《三法数》 / 134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叁无差别

谓心、佛、众生,虽在因在果,迷悟不同,然其理性所具,本来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心、佛及众生,是叁无差别。 一、心无差别,谓一念心体,凡圣不二,具足十界、十如是等法,而与诸佛、众生性元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游心法界如虚空,则知诸佛之境界,是名心无差别。(十...

《三法数》 / 332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无没识

第八识十八名之一。唯识了义灯四本曰:「无没识者。无相论云:一切诸种子无所隐没,故无没也。」起信论义记中本曰:「阿梨耶及阿赖耶者,但梵言讹也。梁朝真諦叁训名翻為无没识,今时奘法师就义翻為识,但是摄义,无没是不失义,义一名异也。」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真如

梵音部多多他多Bhūtatathatā(此梵语出於金刚经之梵本,译曰真如性),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唯识论二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於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或云自性清净心,...

《佛学大辞典》 / 410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佛化身叁

一、大化身千丈,大化身千丈者,谓如来为应十地已前等诸菩萨演说妙法,令其进修,向于佛果,故化现千丈之身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二、小化身丈六,小化身丈六者,谓如来为应二乘、凡夫之人,说...

《三法数》 / 215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华严七处说

华严者,因行如华,庄严果德也。七处者,佛说华严经之处也。所谓人间叁处,即菩提场、普光明殿、逝多林;天上四处,即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他化天也。 第一处,菩提场,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菩提场中,始成正觉,于此处,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共六品经...

《三法数》 / 731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叁世叁千佛

过去世庄严劫之一千佛,现在世贤劫之一千佛,未来星宿劫之一千佛,合成叁千佛也。此中贤劫即现在劫之千佛出世时代,经论之所论,出没隐显不一定。佛祖统记叁十记诸经论之勘考。药王经於叁劫千佛各举首尾之佛名。叁千佛名经具列其名。贤愚经出贤劫千佛之名。但明之佛名经,与药王...

《佛学大辞典》 / 229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百法五位

百法五位者,谓色法十一,心法有八,心所法五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总成百法,各有所属,列为五位也。 一、色位,色以质碍为义。色有十一种:即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一分色,以此十一种,皆有质碍,是名色位。(法处,是意所取之境。...

《三法数》 / 1693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五大虚空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

一卷,唐金刚智译。说五大虚空修法之仪轨。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一諦

对於二諦叁諦而言。谓究竟无二之实义也。与所谓一实諦同。涅槃经第十叁曰:「文殊白佛言:第一义中有世諦不,世諦之中有第一义不,如其有者,即是一諦,如其无者,将非如来虚妄说耶?佛答曰:世諦者,即第一义諦。有善方便故,随顺眾生,说有二諦。」是世諦即第一义諦,言有二諦者...

《佛学大辞典》 / 328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付法

如来灭后迦叶尊者结集法,二十年受持,付嘱之於阿难,阿难付嘱之商那和修,乃至展转至於师子尊者,是為付法。付法因缘传之所记者是也。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即含之义。谓佛说大小乘诸经,各各含一切文理,故名也。 一、声闻,闻佛声教,故曰声闻。谓佛说阿含等经,含小乘声闻等修因证果之法,是名声闻。(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 二、菩萨,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佛说华严、法华等经,含大乘菩...

《三法数》 / 133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金刚菩萨现证仪轨王品第十一

佛告金刚言。颦眉顾视名忿怒眼。二目向左顾视名信爱眼。向右顾视或二目仰视并钩召眼。二目平视或视鼻准上。观出息或屏气并信爱用。观入息钩召用。说鬼宿日观乳木树名信爱用。以金刚杵止草木动。并息灾钩召用。于六月分修习相应成就无碍。以佛神力不思议故。得成就已。令诸众生入...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 / 宋西天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大师法护奉诏译 / 1076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3日

八大菩萨

般若理趣经说八大菩萨经曰:「所谓金刚手菩萨摩訶萨,观自在菩萨摩訶萨,虚空菩萨摩訶萨,金刚拳菩萨摩訶萨,文殊师利菩萨摩訶萨,纔发心转法轮菩萨摩訶萨,虚空库菩萨摩訶萨,摧一切魔菩萨摩訶萨,与如是等大菩萨眾,恭敬围绕而為说法。」又八大菩萨曼荼罗经说八大菩萨。经曰:...

《佛学大辞典》 / 473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俱发意转轮菩萨

在胎界曼荼罗虚空院,坐於虚空菩萨之右。密号曰法轮金刚。与纔发心转法轮菩萨同本誓。肉色,左手持莲,上安轮,右手仰掌,立独股,坐於赤莲。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叁种色

一、显色,显即明显,色即质碍之色,谓青黄赤白、光影明暗、烟云、尘雾、虚空等色,明显可见,故名显色。 二、形色,形即形相,谓长短方圆、粗细高下,若正不正,皆有形相,故名形色。 叁、表色,表,显也、对也,谓行住坐卧,取舍屈伸,虽是所行之事,而有表对,显然可见,故...

《三法数》 / 114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鉢罗若鉢多曳

Prajā ati,梵天名。即其真言也。鉢罗若為一切生之义,鉢多為主之义,曳ye為助声。所谓一切眾生之主也。一切眾生因梵天而生,故名一切生主。而实眾生无始,是非梵天所生,如来亦如是。以世间一切善,皆自佛心生之故,又不见如来之终始,故名為世间之父。然实眾生之佛性,前际无始...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七大

大即体性圆融周遍无外之义。盖由万法不离地水火风而成,依空建立,因见有觉,因识有知,举此七种,则自他依、正、色、心,一切万法无不摄矣。然以众生迷失本心,根尘对起,知见妄分,听不出声,见不超色,但于日镜和合处见火起,月珠和合处见水生,各不相容,执相成碍,殊不知如...

《三法数》 / 832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开示悟入

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使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是显佛出世本怀之语。法华经方便品曰:「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诸佛世尊欲令眾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见道...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达赖喇嘛

DalaiLama,达赖者,蒙古语,大海之意,喇嘛者西语,Lama,胜者之义。為西喇嘛教之教主,属於黄衣派。為禪定菩萨之化身,在主都剌萨。相承者,喇嘛死时,国内派人以奇瑞為表徵,求死喇嘛之转生者,令婴儿继嗣。西新志中曰:「达赖喇嘛者,喇嘛僧中至大至高全国所最尊崇者也...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髻利吉罗

又作计利枳攞,计里计罗。金刚手菩萨名。译曰触。男女相触着之义。般若经义述曰:「髻利吉罗,於中国之言名触,以不捨眾生必令解脱故,欲明触性即菩提故。所以住抱持相,而现其触净俱幻平等智身。」慧琳音义叁十九曰:「计利枳攞,金刚部大使者名也。」五秘密轨曰:「金刚计里计罗...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天台所立四教之一。指一切之小乘教。佛入灭之年,大迦叶等结集经律论之叁,而為该收小乘一切之教理者,故呼小乘谓之叁教。大乘亦有叁之别,然非如小乘之叁,部帙整然而分之者,因以之為一摩訶衍,与彼小乘之叁二者对峙。此智度论之意也。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摄摩腾

Kāśya a-mātaṅga,印度之僧,初至汉土译四十二章经者。开元释教录一曰:「沙门迦叶摩腾,或云竺叶摩腾,亦云摄摩腾。群录互存,未详孰是。」梁高僧传曰:摄摩腾本中天竺人,善风仪,解大小乘经,常游化為任。汉永平中,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往天竺寻访佛法。愔等於彼...

《佛学大辞典》 / 357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罽宾王臂堕

付法第二十叁祖师子尊者,游化罽宾国。时彼国王名弥萨崛。大起邪见。破坏佛教。以利剑斩师子尊者。头中无血。唯乳流出。师资之付法於此遂绝。时王臂堕,七日而亡。见付法传六,佛祖统纪五。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五智所生叁身

莲华叁昧经谓依五智而生叁身:一、法界体性智之身业為毘庐遮那佛,口业為普贤菩萨,意业為不动金刚。二、大圆镜智之身业為阿閦佛,口业為文殊师利菩萨,意业為降叁世金刚。叁、平等性智之身业為宝生佛,口业為虚空菩萨,意业為军荼利金刚。四、妙观察智之身业為阿弥陀佛,口业為...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日光菩萨

此菩萨在胎界曼荼罗地院上第九位。梵名苏利也波罗皮遮那,密号曰威德金刚。主地光明徧明之德。為药师如来之胁士者,与月光菩萨相对。為菩萨形,肉色,左手為宝幢。右手為与愿,坐於赤莲。為药师胁士者,掌中或莲上持日轮。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本际

谓穷极之始修也。圆觉经曰:「平等本际圆满十方。」胜鬘经曰:「生死者依如来,以如来故说本际不可知。」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十缠

缠者,缚也。谓一切众生,被此十法缠缚,不能出离生死之苦,证得涅槃之乐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无惭,惭即惭天。谓人于屏处作诸过恶,不自惭耻也。 二、无愧,愧即愧人。谓于人所见处为诸过非,不知羞愧也。 叁、嫉,嫉者,妒也。谓见他人荣富,心生妒忌也。 四...

《三法数》 / 323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合九十五种外道为十一宗

宗即派也。谓外道教文传习西域,不出十一宗;而九十五种外道,无不尽摄也。 一、数论师,计冥谛生,从数起论,名为数论。又论能生数,名为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者,皆名数论师。计冥谛生者,百论云:从冥生觉,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谛;以前二十四谛从神我而生,依神我为主,...

《三法数》 / 1050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光明

光明之府库也。思益经一曰:「如来身者,即是无量光明之。」千手陀罗尼经曰:「当知其人即是光明,一切如来光明所照故。」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十二

诵千手观音陀罗尼人之功德也。见[千手观音]条。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无遮

宽容物而无遮也。圆觉经曰:「惟愿不捨无遮大悲,為诸菩萨开秘密。」楞严经一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焰罗王供行法次第曰:「设无遮广大供养。」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精进二种相

一、世间精进,谓诸菩萨精进勇猛,勤修布施、持戒等诸福业,如是精进,依诸果报,依诸福业,有漏有取,是名世间精进。 二、出世间精进,谓诸菩萨勇猛精进,于诸众生其心平等,除灭一切烦恼业苦。如是精进,无漏无取,无所依止,是名出世间精进。

《三法数》 / 107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者,谓经律论,各各含一切文理,故皆名。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合也。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名契经也。 二、毗柰耶,梵语毗柰耶,华言律,又云善治。谓能治众生之恶,如世法律则能断决重轻之罪,故名律也。 叁、阿毗达磨,梵语阿...

《三法数》 / 162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金刚问菩萨住品

金刚菩萨大士,谓解脱月菩萨:“于是佛子菩萨大士,其圣慧意,巍巍无量,如是行业,乃至第九。严净道地,具足清净鲜明之法,而无边际,积功累德,每生自克,无益众生,以何方便,救济三界,善谛摄受。无极慧德,其无尽哀,所入弘广,靡不周流。分别世界,明了无边,入众生界,寂...

《渐备一切智德经》 / 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 / 10488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8月06日

二种如如

一、如如智,谓真如妙智,本来清净,无明不能覆,烦恼不能染。照了诸法,平等不二,以其智如如境,故名如如智。 二、如如境,谓真如妙境,常住一相,量等虚空,不迁不变,无灭无生,以其境如如智,故名如如境。

《三法数》 / 89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如来章第七

圣谛者说甚深义。微细难知。非思量境界。是智者所知。一切世间所不能信。何以故。此说甚深如来之。如来者。是如来境界。非一切声闻缘觉所知。如来处。说圣谛义。如来处甚深故。说圣谛亦甚深。微细难知。非思量境界。是智者所知。一切世间所不能信。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 宋中印度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 105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6日

付法

付法因缘传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昆勒

又,作蜫勒,论名。小乘四门之一,译曰篋。尊者迦旃延作,明亦有亦空之理者。智度论二曰:「摩訶迦旃延佛在时解佛语作昆勒。昆勒,秦言篋也。乃至今行於南天竺。」同十八曰:「智者入叁种法门,观一切佛语,皆是实法不相违背。何等是叁门?一者蜫勒门,二者阿毘曇门,叁者空...

《佛学大辞典》 / 269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大集大虚空菩萨所问经卷第六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沙门不空奉 诏译 尔时宝吉祥菩萨。问大虚空菩萨言。仁者汝已净出世间道耶虚空菩萨言。善男子如是已净。复问言云何已净。答言我清净故已净。复问言云何我清净。答言世间清净故我清净。复问...

《大集大虚空菩萨所问经》 / 4497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