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3 条搜索结果

秘密结集

或谓金胎两部之大经,尽為阿难结集。或谓金刚手菩萨為正,阿难為伴。或谓两部杂部,皆為金刚手菩萨受持结集。后两说据六波罗蜜经所谓金刚手受持陀罗尼门之说也。六波罗蜜经一曰:「慈氏云何名為第叁法宝?所谓过去无量殑伽沙等诸佛世尊所说正法。我今亦当作如是说。所谓八万四千诸...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般若波罗蜜菩萨像

於白莲华等上结跏跌坐,身黄金色,眾宝瓔珞,徧身庄严,首戴宝冠,冠繫白绘,两边垂下,左手当心,持般若之梵篋,右手当乳,作说法印,以大拇指压无名指之头是也,即想菩萨顶至於足,身之诸毛孔,流出光明,作种种之色,徧满法界。一一光中,化无量之佛,徧於虚空界之诸世界中。普...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十种不思议法

思即心思,议即口议。谓十种法皆不可心思口议也。 一、最胜身相不思议,谓如来身相,最胜清净,积集无量福智,严具一切胜妙功德,如大圆镜,现众色像,如虚空界,普摄一切,令诸众生,超越分别,离诸疑悔,信解清净,发希有想,故名最胜身相不思议。 二、妙好音声不思议,谓如...

《三藏法数》 / 779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优婆塞

U āsaka,旧称优婆塞,伊蒲塞。新称鄔波索迦,优波娑迦,优婆娑柯,鄔波塞迦,鄔波素迦等。译曰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亲近奉事叁宝之义。总称受五戒之男子。四眾之一。七眾之一。西域记九曰:「鄔波索迦,唐言近事男,旧曰伊蒲塞,又曰优波塞,皆讹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伽留

香名。见[揭罗]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界

界,限也、别也。谓叁界分限各别不同,故名界也。 一、欲界,欲有四种:一者情欲,二者色欲,叁者食欲,四者淫欲。下极阿鼻地狱,上至第六他化天,男女相参,诸染欲,故名欲界。(梵语阿鼻,华言无间。第六他化天者,假他所化而自娱乐也。 二、色界,色即色质,谓虽离欲界秽...

《三藏法数》 / 316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五部律

五部律者,即如来所说律藏也。而分为五者,世尊成道叁十八年,赴王舍城国王斋,食讫,令罗睺罗洗钵,因失手破为五片。是日有比丘皆白佛言,钵破五片。佛言:表我灭后,初五百年,诸恶比丘,分毗尼藏为五部也。后优波果有五弟子,各执一见,遂分如来一大律藏为五部焉。(梵...

《三藏法数》 / 724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五浊

一、众生浊,谓众生诸弊恶,不孝敬父母尊长,不畏恶业果报,不作功德,不修斋法,是名众生浊。 二、见浊,谓正法已灭,像法渐起,邪法转生,邪见增盛,不修善道,是名见浊。 叁、烦恼浊,谓众生诸爱欲、悭贪、斗诤、谄曲、虚诳,摄受邪法,恼乱心神,是名烦恼浊。 四、命...

《三藏法数》 / 217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佛陀

Buddhagu ta,王名。译曰觉护。见西域记九。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上人

上德之人也。佛家谓内有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故名上人。晋时称释子曰道人。至鲍明远始有秋日示休上人诗。能改斋漫录曰:「唐人以僧為上人,如杜子美已上人茅屋是也。」摩訶般若经曰:「一心行阿耨菩提,心不散乱,是名上人。」十诵律曰:「人有四种:一麤人,二浊人,叁...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染界

谓娑婆世界,以染污之事故也。四教仪集解下曰:「染污事,故云染界。」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5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因陀罗尼罗目

Indranilamuktā,又作因陀尼罗,因陀罗尼罗,帝释之青珠也。玄应音义二十叁曰:「梵言因陀罗尼罗目,是帝释宝,亦作青色。以其最胜故,称帝释青。或解云:帝释所居处,波利质罗树下地,是其宝故,名帝释青。目此云珠,以此宝為珠也。」慧苑音义下曰:「因陀罗尼罗,因陀罗,...

《佛学大辞典》 / 159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五藏

佛灭后窟外大眾部之结集出五藏。西域记九曰:「於是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復集素呾缆藏,毘奈耶藏,阿毘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别為五藏。而此结集凡圣同会,因而谓之大眾部。」又分别功德论一说五藏:一、契经藏,二、毘尼藏,叁、阿毘曇藏,四、杂藏,五、菩萨藏。此中前四藏為佛...

《佛学大辞典》 / 427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五百戒

比丘尼具足戒之大数也。大爱道比丘尼经上曰:「佛告比丘尼裘曇弥:汝行十戒如法,则有大戒,名具足,真諦行之,疾得作佛。凡有五百要事。」毘尼母经八曰:「比丘二百五十法,比丘尼五百法。」药师如来本愿经曰:「比丘尼受持五百戒。」此外经论说五百者颇。然检诸律,未明示五百...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七佛

七佛者,谓过去庄严劫中叁佛,现在贤劫中四佛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庄严劫者,谓此劫中,所庄严也。贤劫者,谓此劫中,贤人也。) 一、毗婆尸佛,梵语毗婆尸,华言有四。以其如月圆智满,则云遍见。魄尽惑亡,则云净观。既圆且净,则云胜观、胜见,是为七...

《三藏法数》 / 487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布施十种利益

布施乃破悭贪之前阵,入正道之初门。菩萨能行此者,则获十种利益也。 一、降伏悭吝,谓修菩萨行者,若能布施,则悭鄙吝惜之心,自然降伏,不复萌动矣。 二、舍心相续,谓修菩萨行者,行于布施,财虽匮乏,而喜舍之心,无有间断也。 叁、同其资产,谓修菩萨行者,施心无量,观...

《三藏法数》 / 437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五取蕴

谓有漏之五蕴也。取者取着之义。小乘有部,总為烦恼之异名,大乘唯识,為贪爱之别名。取着於贪爱之烦恼事物,故名為取,五蕴以烦恼為因而生,故云取蕴(第一义),五蕴常从属烦恼,故云取蕴(第二义),五蕴能生烦恼,故云取蕴(第叁义)。俱舍论一曰:「有漏名取蕴。(中略)烦恼...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日本佛教

日本慧若所着释迦传曰:「佛教之入日本也,始於钦明天皇十叁年,百济供佛像及经论之役。其后佛教殷兴,计分十数宗派:若俱舍,成实,律,法相,叁论,华严,南都之六宗,则上古之宗派也。天台真言之二种,则中古之宗派也。日本之天台,与中国之天台异。相承圆密禪戒四者之法门,以...

《佛学大辞典》 / 496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王舍城结集窟内窟外区分

结集分窟内窟外之二部,上座部家之所传也。文殊问经下曰:「佛告文殊师利:初二部者:一摩訶僧祇(此言大眾。老少同会,共集律部也),二体毘履(此言老宿。淳老宿人同会,共出律部也)。法藏经曰:「五百罗汉集王舍城。迦叶问云:先结集何藏?即共和云:先结毘尼藏,毘尼藏者,佛...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黑白石

优婆依其师商那和修教,若起恶心,则下黑石,若生善心,则下白石。初黑白少,渐渐修习而白黑平等,至满七日,黑石都尽,唯有白石。其时商那和修,说四圣諦,即时使得须陀洹道。见付法藏传叁。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筹室

昔优婆度人无数,算其人之筹量,盈纵横六丈之室云。付法藏传曰:「优波化度无量眾生,皆悉获得阿罗汉果。其得道者一人一筹,筹长四寸,满一石室。室高六丈,纵横亦尔,於是名满阎浮提。世号為无相好佛,(中略)尊者於无餘涅槃而取灭度,以室中筹而用耶旬。」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行华

以华配赋也。慈恩传二曰:「法师至,诸德起来,相慰讫,各各还就坐。令一僧擎鲜华一盘来,授法师。法师受已,将至佛前,散华礼拜讫,就木叉下坐,已復行华。」即此可见西域行之也。行华之行,同於行香之行。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阿育王石刻文

阿育王磨崖等所刻之教法誥文也。阿育王既归佛法,欲普布德教於四方,故於己领土,到处刻教法誥文,法显传及西域记等,处处记石柱之事,谓是阿育王所建,是也。其后湮没者,世人遂无知者,至近代欧洲人旅行印度各地方,发见几之磨崖等,经普林摄Prinse 氏等苦心研究,遂得读破...

《佛学大辞典》 / 901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五梦法

一、热气见火,谓如人钻木得火,复理火事,以暖相分,暖想即生,故梦于火,是则热气而见火也。 二、冷气见水,谓如人凿井得水,复理水事,以冷相分,冷想即生,故梦于水,是则冷气而见水也。 叁、风气见飞坠,谓如人乘风登高,运转初息,以动相分,动想即生,...

《三藏法数》 / 224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提婆达

法华经卷五最初之品名。记释迦如来往昔為闻法华经,奉事今提婆达前身阿私仙人之事。又记提婆达今虽為叁逆罪,在无间地狱,然后来成佛,号天王如来,及八岁龙女依文殊菩萨之化导,於南方无垢世界现身成佛。於一经中為功德最胜之经文。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 《提婆达多品》 / 本站介绍:妙法莲华经

祇园精舍

祇陀园林须达精舍之略。涅槃经二十九曰:「时须达长者白舍利弗:大德!此大城(指舍卫城)外何处有地,不近不远,饶泉池,有好林树,花果蔚茂,清净闲豫,我当於中為佛世尊及比丘僧造立精舍。舍利弗曰:祇陀(太子名)园林,不近不远,(中略)此处最胜,可安立精舍云云。」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覆油钵

优婆之故事。付法传叁谓尔时有一比丘尼,年百二十,曾见如来,优婆,知彼见佛,欲至其所,寻遣使者告比丘尼。尊者欲来相见。时比丘尼即以一鉢盛满油置户扇后。优婆至其所止,当入房时,弃油数滴,共相慰问,而后就座。问言大姉,世尊在时,诸比丘辈,威仪进止,其...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除盖障菩萨印明

义释十曰:「作虚心合掌,屈小指无名指,入於掌中也。真言曰:归命阿萨埵係(阿是能除义,萨埵即眾生,係是利益义,谓利益眾生也),驃也嗢伽(是除义,亦是开发其善性,令显现也),怛囕怛囕囕囕(怛览真如无垢义,览无垢也,上所谓除者,除何事,谓除四垢也,凡夫爱见垢一...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难陀跋难陀

Nanda-u ananda,摩竭陀国兄弟二龙王之名也。法华文句一曰:「难陀此云欢喜,跋难陀此云善欢喜,兄弟常护摩竭陀国。」法华经光宅疏一曰:「难陀者译言欢喜,跋难陀者為善欢喜也,变為人形,佛边听法。於人有染润之恩,见人皆欢喜也。」愚案跋為优波或鄔波或优婆之约音,有小或亚...

《佛学大辞典》 / 445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悉曇字数

经论所说有种种,悉曇字记有四十七字。摩之十二音与体文之叁十五声也。 摩十二音痾 体文叁十五声叉(乞洒)。 西域记二曰:「详其文字,梵天所製。原始垂则,四十七言也。遇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深广。」 大庄严经示书品说四十六字,以阿字為始,以差字為终。...

《佛学大辞典》 / 546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九部经

佛经之内容分类,有九种也:(一)一修罗,二祇夜,叁和伽罗那,四伽陀,五优陀那,六伊帝目伽,七闍陀伽,八毘佛略,九阿浮陀达磨。涅槃经第叁曰:「能师子吼广说妙法,谓修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伊帝目伽、闍陀伽、毘佛略、阿浮陀达磨,以如是等九部经典,為他...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优波

又作鄔波。罗汉名。见[优婆]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我执

认有我身之执念為我执,亦云人执。唯识述记一本曰:「烦恼障品类眾,我执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俱舍论二十九曰:「由我执力,诸烦恼生。叁有轮迴,无容解脱。」俱舍光记二曰:「我执谓我见。」梵Ātma-grāha。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六相

六相者,谓一真法界之体,而有六种名义之相也。然法界体同,本无异相,由法入于义,遂有六名;名虽有六,不离一体,交彻融通,一无碍故也。 一、总相,一即具为总。谓一法界之体,能具种之义也。如人之身能具眼耳等诸根,而为一体,故云总相。 二、别相,即非一为别,...

《三藏法数》 / 351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七种定名

定,即禅定也。禅有二种,一者,世间禅;二者,出世间禅。而定名不出此七种也。(世间禅者,即色界四禅,无色界四无色定等也。出世间禅者,即八背舍、八胜处等也。) 一、叁摩呬,梵语叁摩呬,华言等引。远离沉掉,曰等;发生功德,曰引。谓能修此定,则离诸烦恼,而引发胜...

《三藏法数》 / 378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提婆五法

提婆达妄说五法,破释迦之和合僧。正理论四十叁曰:「言邪道者,提婆达妄说五事為出离道:一者不应受用乳等,二者断肉,叁者断盐,四者应被不截衣服,五者应居聚落边寺。」婆沙论一百十六曰:「云何五法?一者尽寿着粪扫衣,二者尽寿常乞食,叁者尽寿唯一坐食,四者尽寿常居迴...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Bhūta,已生之有情名為部。俱舍论十曰:「又契经说,食有四种,能令部有情安住。(中略)言部者,显已生义。诸趣生已,皆谓已生。」玄应音义二十四曰:「部,已生义,含解,故仍置本名。」 又以名鬼类之一种。慧苑音义下曰:「部宫。部,此云自生。谓此类从父母生...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普陀

山名。在浙江定海县东海中,梵名补陀洛迦,华言小白华也,亦名补陀山,又名梅岑山。相传以梅福名,山有大寺,僧徒争往朝礼。气候温和,风景奇特,西人之旅吾国者,避暑於此。参照普陀落伽山条。(CBETA註:疑為见[普陀洛伽山]条)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二乘异同

法华玄赞五论叁同七异,谓叁同者:一、同断烦恼障,二、同悟生空之理,叁、同得假之择灭无為。七异者:一、声闻根性钝,缘觉根性利,二、声闻依佛而出离,缘觉自觉而出离,叁、声闻藉声教,缘觉观法理,四、声闻观四諦,缘觉观十二因缘,五、声闻分四果,缘觉唯一果,六、声闻练根...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宝印

叁宝中之法宝也,又叁法印也,是诸宝中之实宝,坚固不坏,故名宝。印智度论四十七曰:「於诸法中法宝是实宝,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為利益。如经中说:佛语比丘:為汝说法,所说法者所谓法印,法印即是宝印,宝印即是解脱门。復次叁法印名為宝印叁昧。」楞严经曰:「此经名大佛顶悉...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蚁之卵。又曰折脚蚁。瑜伽论八曰:「乃至极下捃蚁。」同略纂叁曰:「捃蚁者,此有二义:一蚁卵,二折脚蚁。故存梵音。」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般若

Prajñāgu ta,比丘名。译曰慧藏。唯识述记四本曰:「南印度罗罗国正量部僧,般若,此云慧藏,安慧之学徒,叁代帝王师。造七百颂诽谤大乘。」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如来愍菩萨

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释尊之右第七位。梵号怛他蘗母隶底,译言如来愍。密号曰教命金刚。主如来哀愍之德。肉色,左手持如意宝,右手持荷叶盛花者安膝上,着羯磨衣,冥坐荷叶上。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无上正法付属

涅槃经二,诸比丘再叁请佛住世,佛言:「汝等不应作為是语,我今所有无上正法,悉以付嘱摩訶迦叶,是迦叶者当為汝等作大依止。」舍利弗问经曰:「我寻涅槃,大迦叶等当共分别,為比丘比丘尼作大依止。如我不异,迦叶传付阿难,(中略)舍那婆私传付优波。」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O,又作鸥,袄,鄔,奥,鄂,污。悉曇十二母韵之一。五十字门之一。金刚顶经曰:「污字门一切法瀑流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污字时,是取声。」又大庄严经曰:「唱乌字时,出死瀑流,到彼岸声。」是由Ogha(瀑流)Oḍha(取)之语释之。 又Ū,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十二母韵之第...

《佛学大辞典》 / 216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阿那婆达龙王

法华经序品所列八大龙王之一。文句二之下曰:「阿那婆达,从池得名,此云无热。无热池,长阿含十八云:云山顶有池,名阿耨达池。中有五柱堂,龙王常处其中。」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八万四千

西天之法,显物之者,常举八万四千之数,略云八万,如举烦恼之,曰八万四千之尘劳,举教门之,曰八万四千之法门,须弥之高深,曰八万四千由旬,非想天之寿命,劫初之人寿曰八万四千岁。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婆伽婆七义

婆伽婆者,总万德至极之名也。经云:婆伽婆具此七义。不翻华言者,含义故。即五种不翻之一也。(五种不翻者,秘密不翻、含义不翻、此方无不翻、顺古不翻、生善不翻。) 一、能破烦恼,破者,裂断也。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谓如来断诸烦恼,乃至无明之惑,净尽无余。...

《三藏法数》 / 703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须达

Sudatta,又作须达。新称苏达。译言善与,善给,善授,善温等。舍卫国给孤独长者之本名,祇园精舍之施主也。玄应音义叁曰:「须达,此云善与,故得给孤独名也。」慧苑音义下曰:「须达,此云善给,施无依怙也。」华严疏钞六曰:「须达,正言賑济无依,义云给孤独也,即...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二教

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华色為提婆所害

有华色比丘尼,呵提婆之不法,為彼所害。盖与最初见佛之华色為同人也,何则?彼為见佛化轮王,其活泼之状与呵提婆之势,其行為相似也。智度论十四曰:「提婆达,便生恶心,推山压佛。金刚力士以金刚杵而遥掷之,碎石迸来,伤佛足。华色比丘尼呵之,復以拳打尼,尼即时眼出而死。...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缘起十义

缘起者,谓诸法所起因缘,递相摄持,涉入无碍,分为十种,以释前十玄门之义也。 一、诸缘各异义,诸缘各异者,谓诸法缘起各不同也。盖诸法递互相望,要须体用各别,不相杂乱,方成缘起。经云:中无一性,一亦无有。是也。 二、互遍相资义,互遍相资者,谓诸法所起,更互周...

《三藏法数》 / 805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真如

梵音部Bhūtatathatā(此梵语出於金刚经之梵本,译曰真如性),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唯识论二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於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或云自性清净心,...

《佛学大辞典》 / 410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五怖畏

初学之菩萨,有五怖畏:一、不活畏,行布施者,恐己不能过活,而不能尽所有。二、恶名畏,恐已恶名,不能為和光同尘之行。叁、死畏,虽发广大之心,然恐死而不能捨身命。四、恶道畏,恐己堕於恶道,而对治不善法。五、大眾咸德畏,恐眾之人或威德之人,不能於其前為狮子吼。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厕之位置

天竺精舍,其西置厕院,或置於其南。摩訶僧祇律曰:「厕屋不得在东在北,应在南在西,小行亦如是。」祇园图经曰:「次北第六院名為流厕,有大高屋,叁重而立,飞桥双上,甚是清净。下施厕坑,砌以伏竇,天帝手作,上无臭气。大渠从大院北西注,南入厕院,伏流入竇,北出会於大河,...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本尊

梵语曰娑也地提嚩。此译本尊。本有而於出世间為最胜最尊,故名本尊。又於诸尊中以其尊為本而尊崇之,故名本尊。大日经本尊叁昧品於本尊说字印形之叁种。字者,等之种子也,印者,金刚杵羂索等之叁昧耶形也,形者,相好具足之尊形也。大日经疏二十曰:「本尊者,梵音娑也地提嚩...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极喜叁昧耶

又名悦喜叁昧耶,大叁昧耶真实印,素囉大誓真实印。即谓行者发菩提心,灭除诸障,既為金刚萨埵,观自他无别,為同体大悲时,自住於无上欢悦之想也。大教王经一曰:「尔时薄伽梵復入极喜王大菩萨叁昧耶,所生萨埵加持,名金刚叁摩地,一切如来极喜叁昧耶也。」普贤念诵仪轨曰:「...

《佛学大辞典》 / 365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珊兜史

Saṁtuṣita,又作删兜率陀,兜率陀,兜率,兜术。欲界第叁天之名。玄应音义叁曰:「珊兜,先安切,即天主也。此云正喜,一云正知足,兜率此云妙足。」智度论五十四曰:「删兜率陀,兜率天王名,秦言妙足。」慧琳音义六曰:「珊覩史,上方欲界中天名也。古名兜率陀,或云兜术,皆...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阿闍世

又作阿闍貰。王名。旧称阿闍世。新称阿闍设咄路Ajātaśatru,译曰未生怨。佛在世之顷,摩竭陀国王舍城之治者。父名频婆娑罗,母曰韦提希。韦提希怀胎时,相师占之,谓此儿生必害父,因之名曰未生怨。未生以前结怨之意也。西域记九曰:「阿闍设咄路王,唐云未生怨,旧云阿闍世,...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演若之头

室罗城有一狂人曰演若达。某日朝,以镜照面,於镜中得见头中眉目而喜。还观己,不得见己头中眉目,因大瞋恨,谓是魑魅所作而狂走。此以自己之本头譬真性,镜中之头譬妄相。喜见镜内之头有眉目者,以比认妄相為真,坚执不捨。不见自己之本头有眉目者,以比真性无一切之诸相。楞严...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百衲衣

僧衣也。衲谓补缀。百衲衣。极言其补缀之也。智度论曰:「比丘曰:佛当着何等衣?佛言:应着衲衣。」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如意通有叁种

谓菩萨智慧具足,神变莫测,凡所作为,举念即成,无有障碍,故名如意通。 一、能到如意,谓具此通者,虽长江大海,重关复岭,千万里之远,俱无间隔,意欲到处,身即随到,故名能到如意。 二、转变如意,谓具此通者,能令世间所有诸物,大者作小,小者作大;一变为变为一...

《三藏法数》 / 182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寒林

林葬之处,定一林為墓所,运死尸而弃於此,饲诸禽兽也。梵语尸陀,尸陀Śitavana,其林幽邃而寒故。又横死尸所,入之者畏而毛戴寒栗。故名寒林。玄应音义七曰:「尸陀林,正言尸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王舍城侧,死人送其中。今总指弃尸之处,為尸陀林者,...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心数

新曰心所。旧曰心数。是為心法,其法数,故曰心数。密教以大日如来為心王。一切眷属之诸尊為心数。秘藏宝钥下曰:「心王自在,得本性之水。心数客尘,息动浊之波。」即身义曰:「心王者法界体性智等,心数者一识。」性灵集七曰:「真言大我本住心莲,尘沙心数自居觉月。」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般若鞠

Prajñāgu ta,比丘名。译曰慧藏。唯识述记四本曰:「南印度罗罗国正量部僧,般若,此云慧藏,安慧之学徒,叁代帝王师。造七百颂诽谤大乘。」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世医四法喻如来

一、善知病,谓世之良医,善能知人种种疾病;以喻如来善知一切众生业惑等病也。 二、善知病源,谓世之良医,善知疾病所起之由;或由风湿,或由冷热,乃至饮食色欲之类,发于众病。以喻如来善知众生皆由无明烦恼为其根源,而有生死轮回之病也。 叁、善知病对治,谓世之良医,善...

《三藏法数》 / 310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十行

十行者,谓由前十住进修,功满已成,佛子自得己利,而利他之行未成,是故广行饶益,随顺众生,令其欢喜。然行有浅深,故始自欢喜,终至真实,而成十种也。 一、欢喜行,谓由前十住进修,功满已成,佛子具佛妙德,能于十方刹土,随顺饶益众生,自他俱喜。经云:成佛子已,具足无...

《三藏法数》 / 702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鞞礼

Preta,饿鬼之梵名。见[薜荔]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锡杖

十八物之一。梵语,喫弃罗Khakkhara,译為锡杖,声杖,呜杖。锡者,取振时作锡之声。又有智杖,德杖之德名。有显密之二意。显教為乞食或驱虫也。锡杖经曰:「佛告比丘:汝等当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执故。又名智杖,彰显圣智故。亦名德杖,行功德本故。圣人之表...

《佛学大辞典》 / 601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六着心

一、贪着心,引取之心为贪,谓于六尘等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恋着不舍,故名贪着心。(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二、爱着心,贪取之心为爱,谓于六尘等顺情之境而生爱欲,恋着不舍,故名爱着心。 叁、嗔着心,忿怒之心为嗔,谓于一切违情之境,即起忿...

《三藏法数》 / 237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覆油鉢

优婆之故事。付法传叁谓尔时有一比丘尼,年百二十,曾见如来,优婆,知彼见佛,欲至其所,寻遣使者告比丘尼。尊者欲来相见。时比丘尼即以一鉢盛满油置户扇后。优婆至其所止,当入房时,弃油数滴,共相慰问,而后就座。问言大姉,世尊在时,诸比丘辈,威仪进止,其...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鳩摩罗伽地

Kumāra-bhūta,又作鳩摩罗浮地,鳩摩罗浮地。译曰童子地、童真地、童相地等。通為菩萨地之总称,别称初地或八地已上之菩萨。瓔珞本业经上曰:「鳩摩罗伽,秦言逆流,欢喜地。」是指初地已上。智度论二十九曰:「鳩摩罗伽地者。或有菩萨,从初发心断婬欲,乃至阿褥罗叁藐叁菩...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比丘之粪扫衣谓之纳衣,纳俗作衲。着衲衣者為十二头陀行之一,故以為僧衣之都名,又禪僧着衲衣,故称曰衲僧衲子。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瑜伽

Yoga,一作瑜誐。男声呼曰瑜伽,女声呼曰瑜祇Yogin,与物相应之义(瑜祇Yogin為瑜伽Yoga之修行者,其体声第一格為Yogi女声為Yogini此解及末出大日经疏之解有疑)。相应有五义:一与境相应,二与行相应,叁与理相应,四与果相应,五与机相应。此中显宗取理相应之义,瑜伽唯识之瑜...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菩萨十住经

一卷,东晋祇蜜译。华严经十住品之别译。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 《佛说菩萨十住经》

解界法

真言之修法,初行结界之法(见[结界]条)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九鬼

顺正理论叁十一云鬼之种类有叁:一,无财鬼。二,少财鬼。叁,财鬼。此叁各有叁。无财鬼之叁者:一,炬口鬼。二,鍼口鬼。叁,臭口鬼。少财鬼之叁者:一,鍼毛鬼其毛如针,以自剌剌他也。二,臭毛鬼。叁,癭鬼。财鬼之叁者:一,希祠鬼。常居社祠中,希其食物也。二,希弃鬼。...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退屈

一、菩提广大屈,梵语菩提,华言道。谓闻无上菩提广大深远,心便退屈,是名菩提广大屈。 二、万行难修屈,谓闻布施等波罗蜜,修之甚难,心便退屈,是名万行难修屈。(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 叁、转依难证屈,谓闻转烦恼、依菩提,转生死、依涅槃,极难可证,心便退屈...

《三藏法数》 / 140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胜密外道

室利,唐译曰胜密,曾设火坑毒饮,欲害佛而不能遂,谢咎归依。见西域记九。旧译曰德护,佛说德护长者经所说之德藏长者是也。彼经详说此事。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十号

劫初诸说上,皆有万名,眾生渐钝,则减為千名(如帝释之千名),眾生弥昧,则减為百名,眾生更愚,则减為今之而十名。天竺俗法有十名,天上利根,尚有百名,大日如来天上成道,故应之而立百八号,释尊於人界成道,故亦应之而立十号。其十号者:一、[如来]。梵曰鞞庶罗那叁般那Vi...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曇无德部

律宗五部之一。曇无德比丘之部宗也,佛灭后百年优婆罗汉五弟子之一,於戒律藏建立一部,部名曰曇无德部。律名曰四分律。见[曇摩]条。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韦天将军

姓韦,名琨,四天王之四王下各有八将军,此南天王八将军之一也。為南山道宣律师示现,南山依之着灵威要略并律相感通传二书,律相感通传云韦将军,法苑珠林云天人韦琨,有拥护东西南叁洲佛化之宿愿,古来禪录与韦駄天混一,非也。感通传曰:「有一天人来礼敬,叙暄凉已。曰:弟子...

《佛学大辞典》 / 321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五部律

佛灭后百年时,付法藏第五祖优婆之下有五弟子,同时於律藏生五部之派别:一、曇无德部Dharmagu ta,又曰曇摩,是部主之名,译為法正、法护、法镜、法密等,律本於此土曰四分律。二、萨婆部Sarvāstivāda,或曰萨婆諦婆,译言一切有。从宗计而取名,律本曰十诵律。叁、弥...

《佛学大辞典》 / 283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阿耆

又曰阿夷头。十外道之一。译曰无胜。饰宗记七末曰:「阿夷头,梵云阿耆,此云天胜也。」梵Ajita。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尸利鞠

Śrigu ta,又作室利,尸利崛。王舍城长者名。译曰吉护、德护、胜密。慧琳音义二十六曰:「尸利此云吉护,亦云德护也。」西域记九曰:「室利唐言胜密。」德护长者经上註曰:「尸利崛者隋言德护。」此外道欲以火坑毒饭害佛,不成,遂归佛。见[胜密外道]条。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眾生

梵语萨埵Sattva,僕呼善那。新译曰有情,旧译曰眾生。眾生有义:(一)眾人共生之义。法华文句四曰:「中阿含十二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间,无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言眾生。此据最初也。」(二)眾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眾生。法鼓经曰:「万法和合施设,名為眾生。」注维摩...

《佛学大辞典》 / 388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日宫

日天子宫殿也。立世阿毘曇论日月行品曰:「从阎浮提地高四万由旬,此处日月行,半须弥山等游乾陀山。是日月宫殿团圆如鼓,(中略)是日宫者,厚五十一由旬,广五十一由旬,周迴一百五十叁由旬。是日宫殿,颇梨所成,赤金所覆。火大分,下际火分復為最,其下际光亦為最胜,是其...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悉达

Siddhārtha,又作悉达、悉、悉陀、悉頞他,正音萨婆曷剌他悉陀Sarvārthaśiddha,译曰一切义成。释迦佛為净饭王太子时之名也。修行本起经上曰:「悉达,汉言财吉。」本行集经二十四曰:「悉达,隋言成利,太子名也。」智度论二曰:「父母名字悉达,秦言成利。得道时知一切诸...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钵怛罗陀罗尼

一卷,唐不空译,悉怛钵怛罗,译言白伞盖。白伞盖佛顶尊之陀罗尼也。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醯摩嚩

又作醯摩跋陀。鬼神名。译曰舍主。住於雪山。毘沙门天王夜叉八大将之一。金光明经曰:「復有大神,奢罗密帝,醯摩跋陀。」同文句七曰:「醯摩跋陀,翻為舍主。」大日经疏五曰:「次於北门,当置毘沙门天王,於其左右,置夜叉八大将。(中略)五名醯摩嚩,即是住雪山者。」梵Haim...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阿奢理贰

Āścariṇi,又作阿奢理儿。译言奇特。龟兹国之寺名。此国先王,崇敬叁宝。时以母弟有奇特之行為,欲传其美蹟於后世,故建此寺。玄奘西游时,此寺有学匠曰木叉,滞留六十餘日,学俱舍婆沙等诸论焉。见西域记一,慈恩传二。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阿缚卢枳低湿伐逻

Avalokiteśvara,旧称阿那婆娄吉低输,阿梨耶婆楼吉弖税。译曰观世音,光世音。新称阿缚卢枳低湿伐罗,阿婆卢吉帝舍婆罗,阿缚卢枳帝湿伐逻等。译曰观自在。观世音也。西城记叁曰:「阿缚卢枳低湿伐罗,唐言观自在。合字连声,梵语如上。分文散音,即阿缚卢枳,译曰观,伊湿伐罗...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念诵忌十五地

念诵即想念持诵神咒也忌者犹不宜也经云如来告金刚密迹主菩萨若诸有情为欲调他怨恶之心回伏者欲消除一切灾障者或求满足如意者当择空寂幽闲胜处结界建坛净身语意供养圣像诵持佛顶轮王咒加持作法若得成就则所愿满足不可于神龙所护及药义罗刹等地结界作法若在此等不善之处则鬼神得便...

《三藏法数》 / 877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转法轮菩萨

仁王经所说五大力菩萨中,金刚波罗蜜菩萨(又曰般菩萨)之异名也。不空叁藏所持之梵本金刚顶瑜伽经,谓之转法轮菩萨。新译仁王经谓之金刚波罗蜜菩萨。旧译仁王经谓之无量力菩萨。此菩萨為大日如来之正法轮身,不动明王乃其教令轮身也。仁王经仪轨下曰:「言金刚波罗蜜者此云...

《佛学大辞典》 / 216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十叁事法

一、住正戒,谓出家之人,入于聚落乞食,当收摄身心,安住正戒,勿令毁犯也。 二、住正威仪,谓出家之人,乞食之时,当须正其容貌,端其威仪,令一切人生敬信心也。 叁、住正命,谓出家之人,当依佛制,乞食自活,资身进道,离于五种邪命之食也。(五邪命者:诈现异相,自说功能...

《三藏法数》 / 649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六群比丘

佛在世时,有恶比丘六人,结党作非威仪之事,称曰六群比丘,佛制戒缘此六群而起。诸律出名不同。僧祇律九称六群比丘曰:「一、难陀,二、迦留陀夷,叁、叁文达,四、摩醯沙达,五、马师,六、满宿。」毘奈耶律十一称六眾苾芻曰:「一、阐陀,Nanda,二、鄔波难陀,U anan...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十罗剎女

法华经陀罗尼品所说:一、蓝婆,正法华谓之结缚。能繫缚眾生而杀害之,故名结缚。若从於归佛之后,则缚烦恼之贼。二、毘蓝婆,正法华谓之离结。即结缚人,或脱离之而得自在,故名离缚。若从於归佛之后,则远离烦恼之结使。叁、曲齿,正法华谓之施积。齿牙生於上下甚可怖畏,故名曲...

《佛学大辞典》 / 343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法没时七秽行

一、百岁持戒,为恶所破,谓法将灭时,有人持戒满百岁已,一弹指顷,遂为恶知识之所破坏,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二、久行慈心,为嗔所坏,谓法将灭时,有人久行平等慈忍,未尝少息,一旦逆境现前,不能安忍,嗔恚倏起,坏灭善根,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叁、薄贱不随师教,谓法...

《三藏法数》 / 440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鳩摩逻

Kumāralabdha,又作矩摩逻,拘摩罗罗,拘摩罗逻,鳩摩罗陀,鳩摩罗驮。译作童受、童首、豪童、童子。论师名,有二人:一為经部之鳩摩逻。出於阿输迦之时。西域记叁(呾叉始罗国下)曰:「昔经部拘摩罗逻(唐言童受)论师,於此製述诸论。」同十二(竭盘陀国)曰:「无忧...

《佛学大辞典》 / 490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调达

涅槃经叁十叁曰:「调婆达。」观无量寿经曰:「调达。」法华经提婆品曰:「提婆达。」同陀罗尼品曰:「调达。」具略之异耳。译曰天热。又译天授。见[提婆达]条。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优婆掘

又作鄔波屈。见[优波]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食肉十过

一、众生是己亲,谓一切众生,轮回五道,互相生育,递为眷属,以是因缘,今所食肉,无非亲者,故云众生是己亲。(五道者,天道、人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见生惊怖,谓一切众生,护身惜命,与人无别;若见食肉之人,惊怖远离,故云见生惊怖。 叁、坏他信心,谓...

《三藏法数》 / 494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尘沙

如尘如沙,喻物之也。行事钞上一曰:「法界尘沙。」资持记上一之叁曰:「法界者十界依正也,尘沙者喻其也。」 又(术语)天台所立叁惑之一,谓為尘沙。尘沙之惑,称為化道障之惑,菩萨教化物之障也。菩萨教化物,必通达如尘沙无数之法门,然心性间昧。不能通达此尘沙之法门,...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那提

Nadii,译言河,或江。又河名。法华文句曰:「那提,此翻河亦江。」慧琳音义二十曰:「那提河名。」西域记八曰:「捺地迦叶波,旧曰那提迦叶,讹也。」法华玄赞一曰:「梵云捺地,言那提讹。」 又(人名)Nadii fuṇyo āya,比丘名。续高僧传五曰:「那提叁藏,此云福生具依,梵...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八部鬼众

一、乾闼婆,梵语乾闼婆,华言香阴。谓不啖酒肉,唯香资阴,是帝释天乐神也。(阴,即身也。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 二、毗舍阇,梵语毗舍阇,华言啖精气。谓其啖人精气及五谷之精气也。(五谷者,禾麻黍菽麦也。) 叁、鸠槃荼,梵语鸠槃荼...

《三藏法数》 / 309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二十难

一、贫穷布施难,谓人自厄于贫乏,而能随力辍己济人,是为难也。 二、豪贵学道难,谓人处于豪贵,而能厌于欲乐,折节求道,是为难也。 叁、判命必死难,谓人能尚义轻生,决志判命;或为法舍身,济彼饥苦;或为忠臣,以死徇节,是为难也。 四、得睹佛经难,谓人或生边地,不知...

《三藏法数》 / 662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法华六瑞

谓法华一经,妙理玄微,人难信受。故先以瑞相警变常情,常情既变,而生渴仰,则闻法染心,妙道易阶,密有所表,故具明六瑞焉。 一、说法瑞,谓佛将说法华,先说无量义经,而为法华作序。从一法说无量义,会无量义归于一法,故无量义经为法华会归一之序。经云:说大乘经名无量...

《三藏法数》 / 856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比那

Vinata,比那之略。山名。译曰不高。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群类

群者眾生也,有情之种类数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天人群生类。」圆觉大疏上之二曰:「大士亲爱,展转流布,则群类普霑。」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七辩

一、捷辩,谓菩萨智慧,通达诸法,名字分别无滞,捷如影响,故名捷辩。(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迅辩,谓菩萨明于事理,心无疑暗,善赴机缘,随问即答,语言迅疾,犹若悬河,故名迅辩。 叁、应辩,谓菩萨以一切文字名义,庄严种种法语,应时应机,无有差...

《三藏法数》 / 313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北方佛教

南方佛教之对。纪元前叁世纪阿育王传道师派遣后,发达於印度北部,传播於西藏,支那,日本等之佛教总称。此等处所现存之经典,与锡崙,缅甸等所谓南方佛教国之经典為小乘教者相反。含大乘经典為,两者显有相异之点,故从地理上之区分,称為北方佛教。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十玄门

又曰十玄缘起。华严宗所立。示四种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之相者。通此义,则可以入华严大经之玄海,故曰玄门。又此十门互為缘而起他,故曰缘起。至相大师,承杜顺之意,创说於十玄章,贤首於五教章中卷敷演之。但次第不同。然贤首更於探玄记一说十玄,稍异於此,清凉全依之。 一,同...

《佛学大辞典》 / 1469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遶佛

西天之法。旋遶长上,表恭敬爱慕之意也。西域记二曰:「随所宗事有旋遶,或唯一周,或復叁匝。」释氏要览中曰:「遶佛亦云旋遶,此方称行道。(中略)归敬至也,唯佛法右遶。」法华经曰:「头面礼足,遶佛叁匝。」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印度佛教

印度為佛陀之降诞地,占佛教史上最重要之地位。佛陀释迦牟尼开佛教,距今几何年,东西学者,聚讼纷紜,莫衷一是。其入灭时,则据眾圣点记之说,可知為西歷纪元前四百八十六年。 佛陀成道后四十五年间之行化,以摩揭陀,室罗伐悉底,為中心,而润泽憍赏弥,拘尸揭罗,吠舍厘等中印...

《佛学大辞典》 / 1832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祇夜

Geya,旧译曰重诵偈,重颂。新译曰应颂。前段所说经文之义,更為偈颂者,即重说其义故云重颂。与前段之经义相应故云应颂。是十二部经之一。大乘义章一曰:「祇夜,此翻名為重诵偈也。以偈重诵修罗中所说法义,故名祇夜。」玄义六上曰:「祇夜者,诸经中偈,四五七九言,句少不...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和须蜜

Vasumitrā,华严经五十叁善知识中之一,婬女之大善知识也。译言世友。晋华严经云:「復次,南行有城,名庄严,有善知识名和须蜜女。善财童子往诣其门,见女人,容貌姿美,身出广大光明,遇者得身清净(云云)。」止观二之叁曰:「和须蜜婬而梵行,提婆达邪见即正。」 又Vas...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穷子

法华经七喻之一。叁界生死之眾生,譬之无功德法财之穷子。 法华经信解品曰:「譬若有人,年既幼稚,捨父逃逝,久住他国。或十,二十,至五十岁。年既长大,加復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渐渐游行,遇向本国。 其父先来,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中略)商估贾客,亦甚...

《佛学大辞典》 / 974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佛十无碍

谓卢舍那佛说华严经,现法界无尽身云,真应相融,一无碍。虽常在此处,而不离他处,虽远在他方,而恒住此方。身虽不异,而亦非一;同时异处,而是一身。盖佛之体用,与法界同故。混万化而即真,会精粗而一致。圆融无碍,随机教异耳。(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亦云光明遍照。真...

《三藏法数》 / 929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二觉

一、本觉,眾生之心体,本来离妄念而灵明虚廓,等於虚空界,无处不徧,即是如来之平等法身也。此名本觉。二、始觉,眾生本觉之心源由无明之熏动而為觉不觉,在於劫迷者,本觉熏於内,修治资於外,渐渐觉悟,名為始觉,始觉之究竟,即成佛也。起信论曰:「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优波

又作鄔波。罗汉名。见[优婆]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屈露

北印度古王国名。闍烂陀罗国之东北地方也。西域记四谓学大乘者。Kullūta。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八憍配八鸟

憍,即矜也。谓人矜夸自己,有胜于他。如鸟有凌高下视之过。故文句引文殊问经,八憍配八种鸟也。 一、盛壮憍如鸱,谓人恃己强盛壮大,凌他劣弱,如鸱鹞之鸟,恃强凌弱,故名盛壮憍如鸱。 二、姓憍如枭,谓人恃己种姓强大,凌慢于他,如枭,不孝之种,而食其母,故名姓憍如枭。...

《三藏法数》 / 364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百一羯磨

百一之义,如百一供身之百一,其法数,故曰百。其数之法各有一种之羯磨,故曰百一羯磨,羯磨者。僧中作事,求眾同意赞成,而成就其事之作法也。有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大沙门百一羯磨法之二部。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摩罗伽陀

译曰绿色宝。玄应音义二十一曰:「末罗羯,亦言磨罗伽,绿色宝也。大论云:出金翅鸟口边,能避诸毒也。」智度论曰:「摩罗伽陀。」梵Mārakata。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累劫

累叠数之劫量也。世界成坏之时期云劫。无量寿经下曰:「世世累劫无有出期。」法华经譬喻品曰:「汝等累劫眾苦所烧。」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行蕴

造作於有為法之因缘迁流於叁世,谓之行。此中除色受想识四者,其他之有為法,名行蕴。五蕴之一。蕴者积集之义,是亦有為法之通名也。俱舍论一曰:「四餘為行蕴。」颂疏一曰:「四者谓色受想识,除四蕴外,诸餘心所有四十四及十四不想应,此五十八法是四蕴餘,总名行蕴。造作迁流二...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欧文佛书之一

〈编者按:此名相内容颇,特将其分為叁部份,此為之一。〉欧美各国开佛教研究之端绪者,虽在百年以前,然当其初期,不过仅街谈巷议,试其臆说耳。惟曾驻札尼波罗加德门府之霍奇孙,Brian Houghton Hodgson於彼地初发见梵语之佛典,千八百叁十七年以来,寄赠之於各地图书馆,法...

《佛学大辞典》 / 6231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度无极

梵语波罗蜜Pāramita,旧译度无极,新译到彼岸。度者,即到彼岸之义,无极,谓其行法无际限也。玄应音义叁曰:「度无极,或言到彼岸,皆一义也。梵言波罗蜜是也。」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五五百年

佛灭后五期之五百年也。一期各说一坚固,以示法之兴废。一、解脱坚固,谓佛灭后第一之五百年间。以正法盛,得解脱者故也。二、禪定坚固,谓等二之五百年间。以虽无得解脱者。而禪定者故也。叁、闻坚固,谓第叁之五百年。以实行渐衰,唯尚闻故也。四、塔寺坚固,谓第四之五...

《佛学大辞典》 / 259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六万藏

法藏六万偈也。大方便佛报恩经四曰:「提婆达,虽復随佛出家,嫉妒情深,窥望利养,虽復能读诵六万香象经,而不能免阿鼻地狱罪。」智度论十四曰:「调达诵得六万法聚,与闍王共造五逆,生入地狱。」天台观经疏曰:「调达有叁十相,出家诵六万法聚。」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师七证

比丘受具足戒。要叁师七证。叁师者:一、戒和尚,正授戒者。二、羯磨师,读表白及羯磨文者。叁、教授师,教受以威仪作法者。七证者,七人之证明师也(自七人而上不厌其),若在边地则可减為叁师二证。见行事钞上叁。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鬼分九类

赡部洲南边直下深过五百逾缮那有琰魔王都纵广之量亦尔其处有叁种鬼一者无财二者少财叁者财无财复有叁种一者炬口二者针口叁者臭口少财亦有叁种一者针毛二者臭毛叁者瘿鬼财亦有叁种一者希祠二者希弃叁者大势合之而有九类也(梵语赡部即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琰魔华言静息梵语逾...

《三藏法数》 / 778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优波难陀

U ananda,比丘名。译曰重喜,大喜。慧琳音义二十五曰:「优波难陀,或云拔难陀,此云重喜。」涅槃经疏一曰:「优波难陀,此翻大喜,或云重喜。其形端正,父母字之為大喜。」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六度

六波罗蜜也。旧称波罗蜜,译言度。新称波罗蜜,译言到彼岸。度為度生死海之义,到彼岸為到涅槃岸之义,其意一也。其波罗蜜之行法有六种:一布施,二持戒,叁忍辱,四精进,五禪定,六智慧也。仁王经上曰:「六度四摄一切行。」见[波罗蜜]条。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天授

提婆达之译名。西域记六曰:「提婆达,唐言天授,斛饭王之子也。」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