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8 条搜索结果

善道

对於恶道而立善道。由善业所赴,故名善道。一、天道,由上品之善所赴者。二、人道,由中品之善所赴者。、阿修罗道,由下品之善所赴者。智度论十曰:「善有上中下,故有善道,天人阿修罗。」同九十六曰:「善业亦有上中下:上者天,中者人,下者阿修罗等。」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六部神

灌顶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佛说灌顶经神咒经一),谓受归者,有十六部之神王,将无量之眷属守护其人:一、弥栗头不罗婆,译曰善光,主疾命。二、弥栗头婆呵婆,译曰善明,主头痛。、弥栗头婆逻婆,译曰善力,主寒热。四、弥栗头抗陀罗,译曰善月,主腹满。五、弥栗头陀利奢...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巴陵转语

巴陵,谓岳州顥鑑禪师也。碧严第十则评唱曰:「师,常缝坐具行脚,深得他云门脚跟下之大事,所以奇特。后出世為云门法嗣,先住岳州巴陵,不更作法嗣之书,只得转语上云门。如何是道?明眼人落井。如何是吹毛剑?珊瑚枝枝撑着月。如何是提婆宗?银碗裹盛雪。云门云:他日老僧忌...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一、见所断,谓声闻初果之人,断惑见理,名为见道。因断界八十八使见惑,故名见所断。(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十八使者,一身见、二边见、见取、四戒取、五邪见、六贪、七嗔、八痴、九慢、十疑。此十使历界四谛下,增减不同,成八十八。谓欲界苦谛十使具足;集...

藏法数》 / 308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分别

一自性分别,心心所之自性,对於现前之境,而寻求动跃,如眼识之识别色,耳识之识别声,谓之自性分别。是现量也。二计度分别,种种差别之事,猛利思量推度也。随念分别,追念思惟经歷之事也。后二者,限於意识,是比量非量也。俱舍论二曰:「分别略有种:一自性分别,二计度分...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种:一五根,二五境,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涅槃经所说大涅槃所具之德:一、法身德,為佛之本体,以常住不灭之法性為身者。二、般若德,般若译曰智慧,法相如实觉了者。、解脱德,远离一切之繫缚,而得大自在者。此者各有常乐我净之四德,故名德。而此德,不一不异,不纵不横,如伊字之点,首罗之目,称為大涅...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小乘

一、小乘佛宝,谓如来隐其无量功德庄严之身,示现丈六紫金之相,以应声闻、缘觉、人、天等机,是名小乘佛宝。 二、小乘法宝,谓阿含等经,为声闻说四谛教,为缘觉说十二因缘教,令其依之而修,超凡入圣,是名小乘法宝。(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藏法数》 / 303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一缕一触

言得袈裟之一丝,及触袈裟一度。皆得无量之功德也。文句记中曰:「龙得一缕,牛角一触。」同私记本曰:「龙得一缕,牛角一触者:龙得袈裟一缕,免金翅鸟难;牛角一触架裟,免畜身。」往生要集指麾钞九曰:「龙得一缕者,广见法苑四十七,经律异相四十八,大部补注六等。牛角一...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多近善友,多闻法音,多修不净观也。又多供养佛,多事善友,多问法要也。或以名天台之观等,多不一种也。辅行序曰:「多之妙运遽阶。」四念处一曰:「多倍际。」助览曰:「或云:观所蕴法多;或云种止观,所蕴法多,故曰多。」四教集解中曰:「言多者,长阿含...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台家对於观而立止:一、体真止,诸法由因缘而生,因缘假和合之法体為性空,止息一切之攀缘妄想者。证空理谓之体真,空即真也。是对於中观之止也。二、方便随缘止,又名繫缘守境止。菩萨知空非空,停止於诸法幻化之理,分别药病化益眾生者。知空非空谓之方便,分别药病随缘歷境...

《佛学大辞典》 / 322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法华七喻

一、火宅喻,火譬众生五浊等苦,宅譬界。谓界众生,为五浊八苦之所煎逼,而不得安隐。犹大宅被火所烧,而不能安居。故以火宅为喻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

藏法数》 / 804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部诸尊,此即灭身口四意之十恶而显得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通教十地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藏法数》 / 868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不失

佛之不护,又名不失。观音义疏下曰:「此是圣人业无谋而徧应一切,亦名不失,轮不思议化也,亦名不护。」见[不护]条。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大日经悉地出现品曰:「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及与法界力,周徧眾生界。」以此偈中说力故称為力偈:一、我功德力,即自身之修行,是自缘也。二、如来加持力,即如来之加持,是他缘也。、法界力,自心所具之佛性,是内因也。此内外自他之因缘和合而成办业事。大日经疏十一...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恒憍天

天名。大部补註五曰:「恒憍,亦言常放逸天。」梵Gaṇgā。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七净华

不染曰净,华乃对果而言,即因中所修之行也。谓二乘修习无漏之业,以七种净行为华,而证道果,故言七净华也。维摩经云:定水湛然,满布以七净华。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无漏业者,谓修戒定慧之业,不漏落界生死也。) 一、戒净华,戒净华者,谓摄律仪等戒,即正...

藏法数》 / 535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二光佛

阿弥陀之十二光佛也。无量寿经上曰:「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中略)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燄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九品往生阿弥陀摩地集陀罗尼经曰:「是内坐十二曼陀罗...

《佛学大辞典》 / 227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数论

萨婆多部之诸论也。彼之部宗為论佛教法数之根本,故谓之数论。大部补注十一曰:「诸文或云数人,又云数论,即萨婆多论师也。涅槃疏云:数人宗萨婆多,纯明无我,破诸外道。」又迦毘罗仙所造之论,亦称為数论。即金七十论是也。见[数论外道]条。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小乘五位

一、资粮位,资粮位者,如人远行,必赍粮以为路资也。其位有:一、五停心,二、别相念,、总相念。若欲出于界,必以此种观法,而为资粮也。(五停心者,一多贪众生不净观、二多嗔众生慈悲观、多散众生数息观、四愚痴众生因缘观、五多障众生念佛观。别相念、总相念者,...

藏法数》 / 444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八种变化

一、能作小,谓菩萨以变化力,能化自他之身,而作小身;或化世界内所有小物,皆如微尘,是名能作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能作大,谓菩萨以变化力,能化自他之身,而作大身;或化世界内所有大物,乃至满虚空中,是名能作大。 、能作轻,谓菩萨以变...

藏法数》 / 407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司死者七七日乃至回忌之佛也。 一、字。其意以為今此之最期即為来生之因也。又以具足修行菩提之故,有昧与大空二点,是风大之一息收处也。此谓不动本所,徧至十方。 二、字也。 、字。是差别之义也。智表差别,以菩提圆满之故,加大空点。大日经所谓我见心际即是菩提...

《佛学大辞典》 / 533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韦陀

Veda,又作围陀,毘陀,皮陀等,新称吠陀,吠駄,薜陀,鞞陀等。译曰明智,明分等。婆罗门所传经典之名也。明实事,发生智慧故名,大本别為四分。 西域记二曰:「其婆罗门,学四吠陀论。曰毘陀,讹也。一曰寿,谓养生缮性。二曰祠,谓享祭祈祷。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四...

《佛学大辞典》 / 1100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楞伽经所说:一,真识,如来藏也,又自性清净心也。离生灭相之真心也。起信论名之為心,亦名如来藏。性宗唯识不立此识。二,现识,又名藏识。真心与无明和合而生染净法之识体也。起信论所谓阿梨耶识之业转现细也,唯识论所谓阿赖耶识也。但彼不立真妄和合之义。,分别事识,名...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大部

南山律依凭之註疏,有五种之大部也。俱係道宣律师之撰述:一、四分律删繁补闕行事钞卷(分十二卷),二、四分律含註戒本疏四卷(分八卷),、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四卷(分八卷),四、四分律拾毘尼义钞卷(分六卷,后二卷今缺),五、四分比丘尼钞卷(分六卷)也。其中前...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降龙钵

降伏龙而入於鉢中也。佛本行集经迦叶兄弟品曰:「如来化迦叶兄弟,至优娄频螺聚落,求一止宿处。彼有一草堂,迦叶一弟子,病下痢,秽草堂,故以恨摈出之。死為毒龙,住此草堂害人畜。迦叶欲伏之,祭祝火神,火神之力不及。如来住堂内,寂然入禪定。尔时,毒龙吐火焰逼如来,如...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善根

对於毒而立善根:一无贪,二无瞋,无痴。此者皆為生无量善法之根本,故名善根。见集异门足论。 又即施,慈,慧之者。反於贪瞋痴之者。新译仁王经中曰:「治贪瞋痴不善根,起施慈慧种善根。」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转劫所

所地广七百由旬,周围上下俱是铁栅。内分八十一处。逐处皆有亭臺,判吏,设案记事。栅外另有羊肠细路十万八千条,盘曲湾通四大部洲。其内暗如煤漆。使聻道死生进出此路。外则望入亮如水晶,丝毫毕露。判派吏轮班把守进出。凡不孝及多杀物命之鬼,发交所内,用桃条抽死為聻。改头换...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不能

唐嵩岳之元珪,於佛立不能。能者:一、空一切之相,成万法之智也。二、知群生之性,穷亿劫之事也。、度无量之眾生也。不能者:一、不能灭定业也。二、不能度无缘也。、不能尽眾生界也。传灯录四(元珪传)曰:「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种佛

一、藏佛,坐於摩羯陀国菩提树下以生草為座,於十四心断见思之惑,而成正觉。身长丈六,对乘之根机说生灭之四諦,為八十之老比丘,灰身灭尽於双树下,唯有此佛為十方之佛,世之佛,悉是他佛也。二、通佛,既於因位断惑之正使,於摩羯陀国七宝菩提树下以天衣為座,以一念...

《佛学大辞典》 / 695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种灌顶

一、除难灌顶,降伏灌顶也。二、成就灌顶,受明灌顶也。、增益己身灌顶。四、得阿闍梨位灌顶,传法灌顶也。见瞿醯经下。 又一、庭仪灌顶。二、堂上灌顶。、无职眾灌顶,古名无作法灌顶。四、平座灌顶。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佛十宿缘

谓佛在摩竭提国竹园中,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俱。时舍利弗问佛孙陀利等十事宿缘。佛答:皆从往劫,造众恶因,无数千岁,受无量苦报。余残未尽,于成道后,复偿宿对。复告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皆尽,万善普备,犹不免此宿缘者;盖欲示人,凡造恶业,果报难逃。故说是宿缘也。(...

藏法数》 / 2599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小乘七十五法

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藏法数》 / 1470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净居天真言

(归命语上略)摩拏囉摩达摩婆嚩费婆嚩迦他那。。莎訶。第一句摩拏囉摩為意悦之义,受种种乐,故意悦也。第二句达摩婆嚩為法生之义,此為佛所化生,不关於世天之垢,自法而生也。第句,费婆嚩為随有之义,第四句迦他那為说之义,通上句曰随有所说,随彼法而生,以之解...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八支

支即支分也。如树,根茎是一,枝条有异。禅中支义亦尔。谓色界初禅有五支,二禅四支,禅五支,四禅四支,共为十八支也。初禅天定五支: 一、觉支,初心在缘名觉,谓行者在欲界,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诸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即生身识,觉此色触也。(未到地者,谓在...

藏法数》 / 899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阿育王石刻文

阿育王磨崖等所刻之教法誥文也。阿育王既归佛法,欲普布德教於四方,故於己领土,到处刻教法誥文,法显传及西域记等,处处记石柱之事,谓是阿育王所建,是也。其后湮没者多,世人遂无知者,至近代欧洲人旅行印度各地方,发见几多之磨崖等,经普林摄Prinse 氏等苦心研究,遂得读破...

《佛学大辞典》 / 901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部律

五部律者,即如来所说律藏也。而分为五者,世尊成道十八年,赴王舍城国王斋,食讫,令罗睺罗洗钵,因失手破为五片。是日有多比丘皆白佛言,钵破五片。佛言:表我灭后,初五百年,诸恶比丘,分毗尼藏为五部也。后优波鞠多果有五弟子,各执一见,遂分如来一大律藏为五部焉。(梵...

藏法数》 / 724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达嚫

Dakṣiṇā,又作噠嚫、达嚫、达亲、达櫬、大嚫、檀嚫。财施之义。又右手之义,以右手受施物也。盖於斋食之后,施僧以财物,令右手受之也。僧对其施物為报之而说法,称其说法亦曰达嚫。是转财施之义而為法施之义。义净藏谓為陀那伽陀或特欹拏伽陀,译作施颂。探玄记十八曰:「达[打...

《佛学大辞典》 / 439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降龙鉢

降伏龙而入於鉢中也。佛本行集经迦叶兄弟品曰:「如来化迦叶兄弟,至优娄频螺聚落,求一止宿处。彼有一草堂,迦叶一弟子,病下痢,秽草堂,故以恨摈出之。死為毒龙,住此草堂害人畜。迦叶欲伏之,祭祝火神,火神之力不及。如来住堂内,寂然入禪定。尔时,毒龙吐火焰逼如来,如...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不善

与[不善根]同。

《佛学大辞典》 / 9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种我

一、凡夫妄计我,谓世间凡夫之人,不了五阴等法皆空,于中妄计我身,强立主宰,造作诸业,流转生死,无有休息,是为凡夫妄计我。(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外道神我,谓外道之人,于五阴中,妄计识神,如麻豆等,或计遍身,起于我见,坠堕边邪,轮回生...

藏法数》 / 283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八教

台家所立之八教也。於华严时乃至法华涅槃时五时所说,化法之四教与化仪之四教是也。化法之四教者:一、藏教,经律论之藏,部类判然,说因缘生灭之四諦,正教声闻缘觉之二乘,傍化菩萨者。二、通教,说即空无生之四真諦,使通乘而同学者,但以菩萨為正机,二乘為傍机。、别...

《佛学大辞典》 / 371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法华五重玄义

天台智者大师,凡释诸经,皆立五重玄义。所谓一释名、二辩体、明宗、四论用、五判教相。故此法华一经,亦有五重玄妙之义也。 一、法喻为名,法即妙法,喻即莲华。妙法者,妙名不可思议,法即十界十如权实之法。良以妙法难解,假喻易彰。妙法则权、实一体,莲华则华、果同时。...

藏法数》 / 471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百八

首楞严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昧,则于诸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昧。 宝印昧,谓菩萨住是昧,于一切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藏法数》 / 5399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陈弃药

又云腐烂药。南山旧律家依僧祇四分所说谓為大小便,义净新律家依有部律谓為人所遗弃之医药。僧祇律四曰:「若被毒,医言应服大便汁。若自己许不须復受,若他许者当受。比丘病,医言当服小便者,不得取初后,应取中。若自己许承取即名受,若在地及他许当受。」四分律四十二曰:「尔...

《佛学大辞典》 / 497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不成

晋道安净土论所说。就净土与秽土之土体本质而论一异,立种不成之义:一、一质不成,如维摩经佛国品所云:佛以足指按地,则草木瓦砾之秽土忽变為七宝庄严之净土,此秽心所见為徧界秽土,净心所见為徧界净土也。依如此净心秽心之相违,净秽之二相盈亏时,知土体亦不為一。是一质不...

《佛学大辞典》 / 366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藏

佛灭后窟外大眾部之结集出五藏。西域记九曰:「於是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復集素呾缆藏,毘奈耶藏,阿毘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别為五藏。而此结集凡圣同会,因而谓之大眾部。」又分别功德论一说五藏:一、契经藏,二、毘尼藏,、阿毘曇藏,四、杂藏,五、菩萨藏。此中前四藏為佛...

《佛学大辞典》 / 427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无间地狱

八热地狱之一。梵云阿鼻旨Avīci,造五逆罪之一者,即堕於此,一劫之间,受苦无间,故名无间地狱。无间有五种之义:一趣果无间,终此身直堕於彼无间隔也。二受苦无间,受苦无间断也。时无间,一劫之间,相续而无间断也。四命无间,一劫之间,寿命无间断也。五身形无间,地狱纵横...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六念

一、念佛,念佛具足十号,有大慈大悲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济眾生之苦,我欲与[佛]同也。二、念法,念如来所说之藏十二部经,有大功德,為诸眾生大妙药,我欲证之而施与眾生也。、念僧,念僧是如来弟子,得无漏法,具足戒定慧,能為世间良福田,我欲修僧行也。四、念戒,念戒...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一境

空假中諦,融即於一境之意。又曰圆融諦,不思议諦。是天台圆教之说。诸法无自性,故為空,因缘所成,故為假,即空即假,故為中。如是一一之境,諦之理,鎔融相即,一一,无碍圆融,為绝对不可思议也。法华玄义第一,谓此妙諦為天然之性德。盖此意也。但就千即空假中...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於有所依之义。论之嘉祥依种之所依立种之二諦。一、本於二諦,佛出世先有空有二諦之理,是為佛二諦根本之二諦。故曰本於之二諦。二、教於二諦,依佛之言教,而说二諦。即佛之言教,為二諦之所依,故曰教於之二諦,一代佛教是也。、末於二諦,於佛灭后,迷於教於,执為有,...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白四羯磨

Jña ticaturthaṁ,僧中行事务,如授戒之重法,向僧眾先告白其事,曰白。次问其可否而决其事曰羯磨Tṛtīya karmavācanā,合一度之白与度之羯磨曰白四羯磨。是最重之作法也。羯磨疏一上白:「若情事殷重,和举转难。如受懺大仪,治摈重罚。故须一白牒陈,羯磨量可,方能成...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因明论理上,自宗因喻支立量时,由种种配列次第生过误。陈那数廿九过,天主(商羯罗主)更加四过,為所谓过。即宗九过,因十四过,喻十过也。 (甲)宗之九过:一、现量相违,谓於现证之事实立相违之宗也。例如言声非所闻,虽不述因喻,然已明為误谬也。二、比量相违,谓...

《佛学大辞典》 / 1993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七道品

道即能通之义,品犹类也。合四念处等法门为十七,皆是入道浅深之气类,故云道品也。 一、四念处,念即想念,处即身受心法也。一、身念处,谓观此色身,皆是不净也。二、受念处,谓观领受好恶等事,悉皆是苦也。、心念处,谓观此识心生灭无常也。四、法念处,谓观诸法从因缘...

藏法数》 / 817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一心

又曰圆融观,不可思议观,或不次第观。為天台圆教之观法,利根菩萨之所修习。原出於大智度论二十七所谓智一心中得之文。又得中论观四諦品,眾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之意,天台智者大师之义因之而立。天台观经疏曰:「一心观者,此出释论。论云:...

《佛学大辞典》 / 637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一、分修昧,谓定、慧二分,随修一分也。或修定不修慧,或修慧不修定,是名分修昧。(梵语昧,华言调直定,亦名正定、正受。) 二、共修昧,谓修定亦兼修慧,修慧亦兼修定,是名共修昧。 、圣正昧,自初果须陀洹已去,圣位所修,名为圣正。谓以定修心,因慧能破...

藏法数》 / 152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大部

(亦名四洲形量,出长阿含经) 一、东弗于逮,梵语弗于逮,亦云弗婆提,华言胜身。以其身胜南洲故也。又翻为初,谓日初从此出也。在须弥山东。其土东狭西广,形如半月,纵广九千由旬;人面亦如半月之形,人身长八肘,人寿二百五十岁。(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由旬,亦云踰缮那...

藏法数》 / 361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等

慈(Maitrī)悲(Karuṇā)喜(Muditā)舍(U ekṣā)之四无量心也。从所缘之境,而谓為无量,从能起之心,而谓為等。以於平等起此心故也。增一阿含经序品曰:「迦叶端思行四等。」大乘义章十一末曰:「经中名此以為无量,亦云四等。缘於无量诸眾生起,故名无量。等缘一切,故復名...

《佛学大辞典》 / 451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苾芻

Bhikṣu,又云煏芻。同於旧译之比丘。译曰乞士,除士,除饉男,熏士,道士等。出家為佛弟子,受具足戒者之都名也。以此方无正翻之语,故经论中多存比丘。苾芻之梵名,或以乞士,破烦恼之二义解之,或以净乞食,破烦恼,净持戒,能怖魔之四义释之。乞士者,以彼自无所营,乞人之信施...

《佛学大辞典》 / 667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心

有二种:(一)顺流十心,一、无明昏暗。谓诸眾生从无始以来,暗识昏迷,无所明了,為烦恼所醉,於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瞋痴,广作诸业,由是流转於生死也。 二、外加恶友。谓诸眾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法,益加惑我,无由开悟而修善业,以是流转於生死...

《佛学大辞典》 / 982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妙

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藏法数》 / 983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祖

(一)华严之五祖。初祖终南杜顺,二祖云华智儼,祖贤首法藏,四祖清凉澄观,五祖圭峰宗密也。华严宗唯立此五祖。盖华严经至东晋觉贤藏,始翻传之,尔后世讲解者虽多,然未立一宗。陈隋之世有杜顺,着法界观门,五教止观等,始开华严宗之基。门人智儼,思惟十玄六相之幽旨,发...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声闻

大乘义章十七本云:声闻之名义,汎解有:一,就得道之因缘而释,闻如来所说之言教而悟解,故曰声闻。地持论曰:「从他闻声而通达,故名声闻。」二,就所观之法门而释,如地持论所说:我,眾生,人等,唯有名而无实,故目之為声。观此声(即我眾生等)而闻解无我无眾生之义,谓之...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无间

八大地狱之第八阿鼻地狱,谓之五无间。有五种之无间故也。一、趣果无间,感此狱之罪业,為顺现业或顺生业,在造业与受果之间,决无隔他生者。二、受苦无间,受苦无间隔者。、时无间,时无间断也。四、命无间,寿命常相续无间断也。五、形无间,地狱之广有八万由旬,身形亦有八万...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妙法莲华经

Saddharma uṇḍarīka,七卷,或八卷,秦罗什译。法华有译。此其第二译也。梁僧祐之出藏记,隋费长房之歷代宝记,丽宋元明之四大藏经目录,明智旭之阅藏知津等,悉记為七卷。独唐智昇之开元释教录记妙法莲华经八卷,註记古本七卷。又玄应师之音义,据八卷本。盖此时既為八卷...

《佛学大辞典》 / 1299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不二门

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藏法数》 / 1984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力

如来之十力也。一、知觉处非处智力,处者道理之义,知物之道理非道理之智力也。二、知世业报智力,知一切眾生世因果业报之智力也。、知诸禪解脱昧智力,知诸禪定及八解脱昧之智力也。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眾生根性之胜劣与得果大小之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知一切...

《佛学大辞典》 / 283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十位

梵网经上说菩萨之阶乘四十位,分為四位: 第一、十发趣。谓大乘之行人至十住初闻妙理,而发趣於佛地,故名发趣。一捨心、二戒心、忍心、四进心、五定心、六慧心、七愿心、八护心、九喜心、十顶心也。此十者,前八心為瓔珞所说十信中之八心,后二心為同经所说十住心之初后二心(...

《佛学大辞典》 / 290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众

一、比丘,梵语比丘,华言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谓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色身,净命自活,福利众生,破憍慢心,谦下自卑,以成清雅之德也。(净命者,以清净之食,自活其命也。) 二、比丘尼,梵语尼,华言女。大智度论云:尼得无量律仪,故应次于比丘,佛以...

藏法数》 / 354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说遍十处

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周微尘刹海,常说华严大经,令诸众生咸归性海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说遍阎浮提,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如来于阎浮提,七处九会,为诸大众,演说此法,而遍满十方法界阎浮提,亦同一时而说。故云说遍阎浮提。(七处...

藏法数》 / 1138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八大经

又云十八明处。四韦陀与六论八论也。四韦陀出别项。六论者:一、式叉论,明六十四种之能法。二、毘伽论,释诸无常之法。、柯刺波论,释诸天仙上古以来之因缘名字。四、竪底沙论,释天文地理算数等之法。五、阐陀论,释作首卢迦之法。六、尼鹿多论,释一切物立名之因缘。八论者:...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空定

观空相之禪定。通於内外。内道之空定,昧是也。外道之空定,四无色定是也。亦曰四空定。是虽空诸法,而独不能空我,故还轮迴於有。大日经疏七曰:「若深求此中至[泳-永+颐],自然拨除因业,唯我性独存,乃至无一法入心,而证空定,最是世间究竟之理。是故垂尽有,还堕途...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佛化身

一、大化身千丈,大化身千丈者,谓如来为应十地已前等诸菩萨演说妙法,令其进修,向于佛果,故化现千丈之身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二、小化身丈六,小化身丈六者,谓如来为应二乘、凡夫之人,说...

藏法数》 / 215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悔法

一、忏悔,梵语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称忏悔。忏名修来,悔名改往。谓修将来之善果,改已往之恶因,是名忏悔。 二、劝请,劝请有二:一谓十方世界有佛将入涅槃者,劝请住世,利济众生。二谓十方世界有佛初成正觉者,劝请转于法轮,度诸众生。虽不面见诸佛而虔心劝请,以...

藏法数》 / 191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七种无上

一、身无上,谓如来以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身无上也。(十二相者,足下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

藏法数》 / 1100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九横

横死有九因:一、不应饭而饭,即不可食而食也。二、不量食,食无节制也。、不习食,食不习食之食也。四、不出食,食未消化而又食也。五、止熟,强制止大小便也。六、不持戒,不持戒行,而遂触世法也。七、近恶知识,近於恶友也。八、入里不时,不时入里井也。九、可避不避,恶疫...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人说经

一、佛说,谓如来出现于世,为度众生,广说种种诸经,但自金口所宣者,是名佛说。 二、弟子说,弟子即声闻、缘觉、菩萨等诸大弟子也。谓佛在世时,承佛加被,各运神通,随机演教,化度众生,是名弟子说。 、仙说,仙即佛会之中诸大仙人也。谓其从佛入道,誓弘佛化,宣扬正法...

藏法数》 / 282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福田

一、报恩福田,谓父母有养育之恩,师长有教诲之恩,若能供养恭敬,非惟报答其恩,抑且自然获福,是名报恩福田。 二、功德福田,谓若能恭敬供养佛法僧宝,非但成就无量功德,亦能获其福报,是名功德福田。(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僧,梵语具云僧伽,华言和合众。) 、...

藏法数》 / 168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二乘异同

法华玄赞五论同七异,谓同者:一、同断烦恼障,二、同悟生空之理,、同得假之择灭无為。七异者:一、声闻根性钝,缘觉根性利,二、声闻依佛而出离,缘觉自觉而出离,、声闻藉声教,缘觉观法理,四、声闻观四諦,缘觉观十二因缘,五、声闻分四果,缘觉唯一果,六、声闻练根...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智

法相宗所立如来之四智。凡夫有八识,至如来转為四智。一大圆镜智,转第八识者。如有漏之第八识变依正二报而持有情之身。此智变如来之身土而持一切之功德,犹如大圆镜中现一切之色像,故名大圆镜智。缘境无边,照法界之事理,故又名一切种智。即如来万德之总本也。二平等性智,是转...

《佛学大辞典》 / 671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颠倒

一、心颠倒,心即根尘相对所起一念之心。谓心为群妄之原,起惑之始。因迷自性清净之心,种种分别,起诸颠倒,是名心颠倒。(根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尘者,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 二、见颠倒,谓眼是诸见之本,由不了外尘之境皆悉虚幻,是以妄生执取,起诸颠倒,是名见颠倒...

藏法数》 / 177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九山八海

谓须弥山等九山与周於各山间之八海也。是盖印度世界建立说所表之山海总数,以须弥山為中心,其周围有游乾陀罗等八大山,成列迴绕,而山与山之间,各有一海水,故总為九山八海。 据起世经一长阿含经十八等,所谓九山者:一、须弥Sumeru,二、佉提罗Khadiraka,、伊沙陀罗Iṣādhar...

《佛学大辞典》 / 1204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教

华严宗之教判也。有二种: (一)始於杜顺,成於贤首,是唯就出世间之一教判定之。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大乘终教,四顿教,五圆教也。五教章冠註上一曰:「至相智儼大师,亲承於杜顺和尚,显扬宗旨,弘传一乘。搜玄、十玄、孔目、问答、章疏非一,约就五教广立清范。(中略)...

《佛学大辞典》 / 729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料简

言於义理量裁简别也。為解释之异名。但天台局於问答:称為料简。大部补註四曰:「料者理也。量也。简与拣同。大传云:简车马也。即量裁选择之义。」安乐集记上曰:「料简之言人师不同,今家标章犹名料简。和尚总以解释皆名料简。天台唯局问答名料简也。」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因佛性

梵语佛陀,华言觉。觉即智圆明,遍一切处,无不照了,名大圆觉;性,即不改之义。以大觉性不增不减,非变非迁,一切众生,无不具此因佛性,此因若显,即成德妙果也。(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 一、正因佛性,正谓中正...

藏法数》 / 251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如者如法之各各之相也,如法之实相也。如地之坚相,如水之湿相,谓之各各之相是事相之如也。然此各各之事相,非实有,其实皆空,以彼此之诸法以空為实,空者,是诸佛之实相也,此实相之如,称為如。故实相即如也。又此如為诸法之性,故名法性,此法性為真实之际极,故曰实际。故如...

《佛学大辞典》 / 380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是為旧称,新称云摩地,译曰定,等持,就能修之行而名之。仁王经谓之空,此就所观之理而名之。十地论谓之治,此就所断之障而名之。此昧有有漏无漏二种:有漏定谓之昧,无漏定谓之解脱门。解脱即涅槃,无漏為能入涅槃之门也。犹如有漏曰八背捨,无漏曰八解脱也...

《佛学大辞典》 / 680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无为

无为者,谓真空寂灭之理,本无造作,故名无为。 一、虚空无为,虚空即无碍之义。谓真空之理,不为惑染之所障碍,故名虚空无为。 二、择灭无为,择即拣择,灭即寂灭。谓声闻之人,用智拣择,远离见、思系缚,即证寂灭真空之理,是名择灭无为。 、非择灭无为,谓声闻之人,证...

藏法数》 / 148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八依

一、施设依,施设,犹建立也。谓人依五蕴中,假用言说,施设我及众生各各不同,有如是生类,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如是饮食,如是苦乐寿夭等,是名施设依。(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二、摄受依,摄受,含摄容受也。谓人依于父母妻子奴婢僮仆等,以为我所摄...

藏法数》 / 478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