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7 条搜索结果

十六特胜

特胜於四念处等之观,始自调心,终至悲想有观照,能发无漏善业,厌恶自害之失,故名特胜。十六者:一、知息入,二、知息出,叁、知息长短,四、知息徧身,五、除诸身行,六、受喜,七、受乐,八、受诸心行,九、心作喜,十、心作摄,十一、心作解脱,十二、观无常,十叁、...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扇底迦

又曰訕底。四种悉之一。译曰息灾法。妙吉祥平等观门大教王经略出护摩仪轨曰:「訕底,此言息灾。」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行仪轨曰:「扇底迦法,息灾也。」见[护摩]条。梵Śāntika。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修行佛道之位也。对於成佛之位為果或果上而名。圆觉经曰:「说於如来本起清净因法行。」楞严经五曰:「我本因,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又因於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六坚法

一、信坚,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即真谛,无能毁坏,故名信坚。(十住者,发心住、治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坚,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假观...

《三藏法数》 / 499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六慧法

一、闻慧,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因闻中道之理,知一切法离二边相,故名闻慧。(十住者,发心住、治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二边相者,空有二边之相也。) 二、思慧,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思惟中道之理,发生一切...

《三藏法数》 / 475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舍卫

Śrāvastī,本城名,后以為国号。其国本名為憍萨罗国,為别於南方之憍萨罗国,故以城名為国号。新作室罗伐,室罗伐悉底。译曰闻者,闻物,丰德,好道等。以此城多出名声之人,多生胜物故也。又有别名曰舍婆提城,尸罗跋提,捨罗婆悉帝夜城。佛在世时。波斯匿王居於此。城内有祇园精...

《佛学大辞典》 / 602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起信四觉

一、本觉,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源,离于妄念,即寂而照,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故名本觉。 二、相似觉,谓圆教十信位中,由始觉之功,见、思粗惑既已断竟,尚余无明细惑未破,所觉之理,非真本觉,唯得名为相似,故名相似觉。(十信者,信心、念心...

《三藏法数》 / 402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叁才配叁世间

世间者,隔别名世,间差名间。谓诸法间隔不同也。 一、天配正觉世间,正觉即佛也。谓天道广大,包万象以无余。佛智弘深,极十方而普照。故以天配正觉世间也。 二、配器世间,世界如器,名器世间。谓有含藏之能,亦有负载之义,而为世界所依;十方世界无边刹土,亦为一切有...

《三藏法数》 / 210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梵网经合註

七卷,明释智旭註。其缘起云:梵网一经,奉為日课。遂於发隐(即莲池大师祩宏之戒疏发隐),所闕之疑,涣然冰释。即上卷文古义幽,昔人所称不能句读者,亦復妙旨泠然现前。因拟一為合註,以补前人之缺。(中略)适如是昉公远从闽携杖来寻,為其令师肖满全公请讲此经,以资冥福。...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大权

言佛菩萨之大圣权。化现异形也。法华玄义六曰:「摩耶是千佛之母,净饭是千佛之父,罗睺罗千佛之子。诸声闻等悉内秘外现,示眾有叁毒实自净佛土,诸亲族等皆是大权法身上,岂有凡夫能怀那罗延菩萨耶?」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轮之一。层从水风空之四轮而成,最下為空轮,空轮之上有风轮,风轮之上有水轮,水轮之上有轮,轮即金轮际也。塔婆之五轮,於此中加火轮,水火风空从下次第,而最下之方石為轮。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人四生

(亦名四种生,出法苑珠林) 人四生者,谓世间之人,亦具卵胎湿化四种之生也。 一、卵生,卵生者,谓依壳而出也。婆沙论云:昔有商人,入海得一雌鹤,遂生二卵,卵渐湿熟,生二童子,端正聪明,年长出家,得阿罗汉。大名世罗,小名邬波世罗是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二...

《三藏法数》 / 362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轮观

、水、火、风、空名五轮,其种子即之五字也。其形方、圆、叁角、半月、团形,其色黄、白、赤、黑、青也。各圆满而具眾德,故名為轮。五轮即五智,观之而其观成就,则自身即為五智如来也。又修法之时,欲吾身成為金刚轮,以此五字配於身中五处,而加持吾身,谓之五字严身观。其法...

《佛学大辞典》 / 537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修罗宫悉

密教有成阿修罗法之悉,生於彼宫殿之法。陀罗尼集经鸟枢沙摩轨说明彼之咒法。曰:「修罗女及仙人女等,出迎行者,入内供养。常与甘露饮行者,齿髮皮肤并自脱去,更得新生。其人身形如似金色,持咒人得一千年活,力如金刚。」同千转陀罗尼轨说咒法曰:「其开而作孔穴,咒佛得入...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华严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之略名。大方广為所证之法,佛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故曰华严。又佛果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略策曰:「大方广者,所证法也。佛华严者,能证人也。大以体性包含,方广乃业用...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四满成佛

一、信满成佛,谓依种性,决定信于诸法不生不灭,清净平等,无可愿求,是为信满成佛。(种性者,种即种子,性即性分是也。) 二、解满成佛,谓依解行,深解法性无造无作,不起生死想,不起涅槃想,心无所怖,亦无所欣,是为解满成佛。(解行者,解即解了,行即所修之行也。...

《三藏法数》 / 231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八部

夫佛之垂化也,道济百灵;法之传世也,慈育万有。叁乘贤圣,既肃尔以归依;八部鬼神,亦森然而翊卫。故诸经中,多列八部之众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一、天,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清净光明,尊胜无比,故名为天。列位虽多,必以大梵帝释为首。盖大梵...

《三藏法数》 / 547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六道

道,即能通之义,谓六道生死,展转相通,故名六道。 一、天道,天,即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者,忍也。于世苦乐之境,而能安忍,是名人道。 叁、阿修罗道,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又言无端正,又言无天。此道或居海岸,海底,或居半须弥山岩窟,宫殿严...

《三藏法数》 / 397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四觉

一本觉,一切眾生之自性清净心,本来离妄念,有照明之德,是名本觉。二相似觉,既觉知见思之惑而断之,得类似之觉悟,是乃始觉之初,尚餘无明之细惑,未得真觉,故名相似觉,谓与真觉类似也。是别教之叁贤位圆教之十信位。叁随分觉,分分断无明,分分得真觉,是别教之十,圆教之...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菩萨

入初即欢喜行位之菩萨也。见[登]项。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二障

烦恼障,智障也。新译為烦恼障,所知障。贪瞋痴等诸惑,各有二用:一者发业润生而缚有情,使在叁界五趣之生死中。由此而障涅槃寂静之理,名為烦恼障。扰恼有情之身心,故名烦恼,烦恼能障涅槃,故名障。此烦恼障由我执而生。二者一切贪瞋痴等诸惑,為愚痴迷闇,不能了知诸法之事相...

《佛学大辞典》 / 751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十一声

一、执受大种声,执即执持,受即领受。谓人于内四大种,有所执受也。而言声者,如手相击,及语言等声,皆由内四大种而出,故名执受大种声。(四大种者,谓人身中水火风也。) 二、不执受大种声,谓人于外四大种,无所执受,而言声者,如风林驶水等声,皆由外四大而出,故名不...

《三藏法数》 / 456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住

根本之烦恼,能生枝末之烦恼,故名住。住之烦恼有五种:一、见一处住,身见等叁界之见惑,入见道时断於一处,故曰见一处。二、欲爱住,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着之咎重,故表爱之名。叁、色爱住,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着之咎最重,故独表爱之名...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叁佛土

一、法性土,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谓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恒顿变现外诸器界,则法性土通为诸土之体也。(器界者,世界如器故也。) 二、受用土,受用土者,即报身如来受用之土也。受用有二:一者,若以相应净识所修,自利行满,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

《三藏法数》 / 262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佛化身叁

一、大化身千丈,大化身千丈者,谓如来为应十已前等诸菩萨演说妙法,令其进修,向于佛果,故化现千丈之身也。(十者,欢喜、离垢、发光、焰慧、难胜、现前、远行、不动、善慧、法云也。) 二、小化身丈六,小化身丈六者,谓如来为应二乘、凡夫之人,说...

《三藏法数》 / 215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八法

八法者,、水、火、风,名为四大。以其四种无处不有故也。色、香、味、触,名为四微,以其四种体性微细故也。谓人之身因四大假合而有,此之四大,亦由四微所成,故总称为八法也。 一、大,以坚碍为性,谓眼、耳、鼻、舌、身等名为大。圆觉经云:发、毛、爪、齿、皮、肉...

《三藏法数》 / 319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种性

种者,能生之义;性者,不改之义。性有叁种不同:有理性之性,有性分之性,有数习之性。此之五种,乃数习性分之性也。以由菩萨修观,断惑证理,历位从十住至于等觉,次第浅深不同,故有五种之性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十住者,发心住、治住、修行住、生贵...

《三藏法数》 / 503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互跪

左右两膝,互着而跪於也。是乃梵土通俗之敬相,故因之又称胡跪。此中佛法為左跪,即以右膝着為通相,行事久时则交互而跪。归敬仪曰:「言互跪者,左右两膝交互跪,此诵有所啟请悔过授受之仪也,佛法顺右。」又曰:「经中以行事经久,苦弊集身。左右两膝,交互而跪。」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退没

由上堕落於下,乐堕落於苦处也。往生论註上曰:「空过者,退没者。」往生要集上本曰:「上二界中,虽无如此之事,终有退没之苦。」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菩萨有五种生

一、息苦生,谓菩萨以愿力、自在力,于饥馑世,受大鱼等身,以肉救济一切众生;于疾病世,为大医王,救治众生;于刀兵世,为大力主,以善方便诚信之言,等心救济,息于战诤;于系缚鞭打逼迫之处,为息恼故,生于王家,以正法化邪见众生;于外道奉事天神,造诸恶行之家,亦生彼处...

《三藏法数》 / 466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木律僧

如木偶之律僧也。斥无活用者之称。杂谈集一曰:「木律僧不信心,荒禪僧不守戒律。」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法眼净

分明见真諦谓之法眼净。通於大小乘言之。小乘為於初果见四真諦之理,大乘為於初得无生法忍。增一阿含经一曰:「叁万天人得法眼净。」无量寿经下曰:「得清净法眼。」维摩经佛国品曰:「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大经慧远疏曰:「见四真諦,名净法眼。」註维摩经一:「肇曰法眼道,...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叁种即身成佛

一理具之即身成佛。一切眾生之身心,本来為两部之体,身為五大,是胎藏界本有之理体也,心為识大,是金刚界本有之智德也,身心即為两部,故凡夫肉身之外,更无本觉之体性,肉身之当相為大日法身,是曰理具之成佛。二加持之即身成佛。眾生本觉之功德,与如来叁密之加持力相应而成办...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天台宗五时教

天台宗分别佛一代之说法為五时。第一华严时。佛成道后,叁七日中说华严经之间。是依经题而与名。第二鹿苑时。说华严经后十二年中於鹿野苑等说小乘阿含经之间。是就而与名。第叁方等时。说阿含后八年说维摩胜鬘等诸大乘经。广(方之义),谈藏通别圆四教,均(等之义),被眾机之...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二乘异同

法华玄赞五论叁同七异,谓叁同者:一、同断烦恼障,二、同悟生空之理,叁、同得假之择灭无為。七异者:一、声闻根性钝,缘觉根性利,二、声闻依佛而出离,缘觉自觉而出离,叁、声闻藉声教,缘觉观法理,四、声闻观四諦,缘觉观十二因缘,五、声闻分四果,缘觉唯一果,六、声闻练根...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像法

正像末叁时之一。像者似也。谓与佛灭后五百年后一千年间所行之正法相似之佛法也。嘉祥法华义疏四曰:「大论佛法凡有四时:一佛在世时。二佛虽去世,法仪未改,谓正法时。叁佛去世久,道化讹替,谓像法时。四转復微末,谓末法时。」叁藏法数曰:「正犹证也,像像似也。」顺权方便经...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本尊

梵语曰娑也提嚩多。此译本尊。本有而於出世间為最胜最尊,故名本尊。又於诸尊中以其尊為本而尊崇之,故名本尊。大日经本尊叁昧品於本尊说字印形之叁种。字者,等之种子也,印者,金刚杵羂索等之叁昧耶形也,形者,相好具足之尊形也。大日经疏二十曰:「本尊者,梵音娑也提嚩多...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七大

大即体性圆融周遍无外之义。盖由万法不离水火风而成,依空建立,因见有觉,因识有知,举此七种,则自他依、正、色、心,一切万法无不摄矣。然以众生迷失本心,根尘对起,知见妄分,听不出声,见不超色,但于日镜和合处见火起,月珠和合处见水生,各不相容,执相成碍,殊不知如...

《三藏法数》 / 832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龟兹

Kuche,又作丘慈,俱支曩,屈支。汉西域古国名。唐置龟兹都督府。安西都护尝治此。即今新疆库车县。国治延城。在今库车城南百四十里。沙雅县北四十里。古来佛教繁昌之。鳩摩罗什之生国也。西域记一曰:「屈支国,旧曰龟兹。」玄应音义四曰:「丘兹或言龟兹,正言屈支也,屈音...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华严四分

一、信分,谓第一会菩提场中,说世主妙严品至毗卢遮那品,名举果劝乐生信分,盖举扬如来依正二报难思之果,劝励当机闻而乐欲生其净信,故名信分。(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依正二报者,身为正报,国土是依报也。) 二、解分,谓第二会普光明殿,说十信...

《三藏法数》 / 717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合九十五种外道为十一宗

宗即派也。谓外道教文传习西域,不出十一宗;而九十五种外道,无不尽摄也。 一、数论师,计冥谛生,从数起论,名为数论。又论能生数,名为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者,皆名数论师。计冥谛生者,百论云:从冥生觉,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谛;以前二十四谛从神我而生,依神我为主,...

《三藏法数》 / 1050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叁贤十圣

大乘所立。仁王经上曰:「叁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尽源。」又曰:「叁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十住,十行,十迴向之叁位為叁贤。初以上,乃至第十之菩萨為十圣。至初而初会於理,故得圣之名。俱舍论宝疏二十二曰:「依仁王经,前為贤,上名圣。经云叁圣十...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迦旃邻陀

鸟名。见[迦遮邻]条。净土论註上曰:「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日月灯明佛

此佛光明,在天如日月,在如灯,故名。过去世有二万日月灯明佛同名相继出世而说法华经。见法华经序品。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东岳

泰山之神也。吴澄山岳碑曰:「岳者祇,其祭坛而弗庙。五岳四瀆总立庙,自拓拔氏始。唐乃各立庙於五岳之麓。东岳之徧於天下,则肇於宋之中叶。」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金刚拳菩萨

Vajrasaṅdhi,金刚界曼陀罗叁十七尊中,北方不空成就如来四亲近之一。持结合之德,成就一切之印契,标以拳之叁摩耶形。秘藏记末曰:「金刚拳菩萨,青色,二手作拳,扬当心,腕稍屈垂。」略出经曰:「由结金刚拳契故,能得一切诸契,获得悉。」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鳩摩罗伽

Kumāra-bhūta,又作鳩摩罗浮,鳩摩罗浮多。译曰童子、童真、童相等。通為菩萨之总称,别称初或八已上之菩萨。瓔珞本业经上曰:「鳩摩罗伽,秦言逆流,欢喜。」是指初已上。智度论二十九曰:「鳩摩罗伽者。或有菩萨,从初发心断婬欲,乃至阿褥多罗叁藐叁菩...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本迹

与垂迹也,初已上法身之菩萨及佛,由自己之实身,变作许多之应化,以化眾生。其实身為本,分身為垂迹,者能生之义,為利物而自本身垂万化,故能现之本,谓為本。所现之末谓為垂迹。自本垂迹,由迹知本,是即一佛菩萨上之妙德也。然此本迹有高下,台家立本高迹下,本下...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七大

楞严经叁就水火风空见识之七法,明周徧法界之义,周徧法界者大之义也,此七法,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故种种法法无不周徧,无不含容,此為大之实义。大小乘中虽说四大五大六大,然是各持自相,大不能徧於水大风大,水大不能容火大,岂成大之义哉,欲显此义,故经中先就五阴,六...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末田底迦度龙罽宾国

佛尝记曰:我涅槃之后,有末田底迦阿罗汉,於罽宾国安人弘扬佛法。如来寂灭后五十年,阿难弟子有末田底迦,闻佛记大喜,便来此国,宴坐大山岭,现大神变。龙见而深信问所须,阿罗汉曰:愿於内得容膝。龙王缩水奉施,罗汉以神通广身,龙王纵缩水,池空水尽。龙翻请於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瞿波罗

Go āla,又作鳩波罗。夜叉名。译曰守。孔雀王经下曰:「瞿波罗,梁言守,大夜叉名也。」 又长者之子名。慧苑音义下曰:「瞿波罗,案西方训字,瞿有九义,此中但取白义。波罗,此云守护也。谓守护心,守护白法也。」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化土

叁土之一。為度凡夫二乘化作之国土。申言之,即变化身之住土也。此中有净土与秽土之别。如娑婆者為秽土之化土,如兜率者為净土之化土。化士由所住之佛身而名之。例如此娑婆世界,自眾生言之,则為眾生自业所招之眾生秽土,然佛為度二乘凡夫,以化身出於此土时,自以神通力,而变现...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四无畏品第二十

佛告族姓子。如来至真。有四无畏谛住勇猛所作业者。吾为至真平等之觉。自了如此。诸天世人沙门梵志魔王释梵。不能障塞如来之法。言不晓了。成最正觉未之有也。何故如来名等正觉。了一切法悉为平等无有偏党。其凡夫法及与佛法。则悉平等故成正觉。其所学法及不学法缘觉之法。与菩萨...

《大哀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2484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1日

沈空难

在十中之第七远行,以深入无相观,无菩提可求。无眾生可度。沈於无相空寂之理,而不能修行,此沈空之难也。菩萨故意起菩提有情实有之执入八不动。而证佛果也。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藏菩萨秘记引莲华叁昧经曰:「一檀陀藏,為狱道之能化,手持人头幢者(檀陀者译人头幢)。二宝珠藏,為饿鬼道之能化,手持宝珠者。叁宝印藏,為畜生道之能化,伸如意宝印手者。四持藏,為修罗道之能化,能持大拥护修罗者。五除盖障藏,為人道之能化,為人除八苦...

《佛学大辞典》 / 476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水坛

护摩坛之造法。有水火风四种。圆形者曰水坛。又小者為木坛。无论在何处,皆得自由持行,如水之流,故曰水坛。又急病兵乱等起时,在屋宅中作坛,唯以洒水净之。故名水坛。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精製牛乳者。梵语杂名曰:「娜。」涅槃经十曰:「声闻如乳,缘觉如酪。」梵Dadhi。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六忍法

一、信忍,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悉空寂,能于空法,忍可忍证,故名信忍。(十住者,发心住、治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忍,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

《三藏法数》 / 556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根本烦恼

又曰本惑,本烦恼。谓大乘百法中贪、瞋、痴、慢、疑,恶见之六大烦恼也。恶见以外,谓為五钝使。开恶见之一,则有身、边、邪、取、戒之五见,此谓為五利使。合而為十。谓之十随眠或十使。共為根本烦恼。其他為随烦恼。又五住之中,第五之无明住為根本烦恼。其他之四住為枝末...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种胜利

(亦名扫五德,出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根本部云:给孤长者,每于晨朝往逝多林礼世尊足。礼已,扫寺内。后于一时,长者他缘,不遑入寺。世尊经行,见不净,即自执彗(徐醉切,竹扫帚也),扫于林中。时舍利子等,悉皆执彗共扫园林。时佛世尊及圣弟子,遍扫除已,入食堂中...

《三藏法数》 / 402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修行四无量三昧第十四

修行者。若欲广修慈心。先当系心所缘渐习令无量。灭除过恶心不诤竞亦无怨结。无恚清净。谓于亲中怨三种九品众生无量无数。安处十方尽三分际淳一乐行。唯除国土世界。于众生世界周普总缘成就游。行者修慈方便。先等心思惟。总缘一切众生。令心坚固灭除瞋恚而起慈心。是名总观慈无量...

《达摩多罗禅经》 / 东晋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 1203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6日

右膝着

印度之敬礼法。以右膝与右指尖着於,使右股在空。又竪左膝於上使左足蹠着於也。是亦曰互跪。归敬仪下曰:「言互跪者,左右两膝,交互跪,此谓有所啟请,悔过授受之仪也。佛法顺右,即以右膝拄,右脮在空,右指拄。又左膝上戴左指拄,使叁处翘翘曲身前就,故得心有专志...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十无尽句

华严经十品中说,初欢喜菩萨,发广大如法界之愿,以十无尽而得成就。若此十句乃有尽者,我愿有尽;以此十句而无尽故,我之大愿,亦无有尽,是名十无尽句也。 一、众生界无尽,谓诸众生,皆依世界而住其中,众生无有尽故,是名众生界无尽。 二、世界无尽,谓一切世界,皆依...

《三藏法数》 / 529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大乘四果

大乘者,谓通教中菩萨,于当教中,对声闻、缘觉小乘,故得称为大乘也。四果者,本是声闻所证果位;今菩萨历于十,修行证果,亦有浅深、始终不同,故借小乘四果之位以区别之,是名大乘四果。(十者,欢喜、离垢、发光、焰慧、难胜、现前、远行、不动、善慧...

《三藏法数》 / 396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叁品悉

译言成就。言叁密之行业相应而成就妙果也。有叁品而各异生处:一上品悉,生於密严国土。二中品悉,生於十方之净土。西方之极乐亦在此中。叁下品悉,生於诸天修罗宫等。见真言广名目六。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不退

一、信不退,谓十信位菩萨发大信心,笃信中道圆妙之理,常住平等,不迁不变,信行满足,而无退转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二、位不退,谓菩萨十信满足,入十住位,乃至十行、十回向位,即得分见法身,住正定位...

《三藏法数》 / 491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瑜伽师

梵名Yogāoāryabhāmi-śāstra,百卷,弥勒菩萨说,唐玄奘译。叁乘之行人,谓為瑜伽师。瑜伽师所依所行之境界有十七聚,谓為瑜伽师,瑜伽师之也。此论明瑜伽师所行之十七,故名瑜伽师论。十七者,第一五识身相应乃至第十七无餘依也。玄应音义二十二曰:「瑜伽,此译云...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一真

悟一真法界理之位也。四十二章经曰:「视平等如一真。」道沛註曰:「平等视眾生,如一真。以一真法界,绝自他也。」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一超直入

顿速驀直超入於本觉也。即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意,谓不屈着於他之教相言句,不依赖於念佛修懺,直彻见自己是何物,到入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之真境也。永嘉证道歌有曰:争似无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与所谓单刀直入同义。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枝末无明

对根本无明而得名。起信论谓眾生不达一法界之理忽然妄念微动,谓之根本无明,依此根本无明而起之业相,见相,境界相叁细,名為枝末无明。又五住中,第五之无明住名根本无明,前四住即见思之惑,名枝末无明。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所依土

一、法性土,谓如来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真如为体。然此身、土、体无差别,不变不迁,离相寂灭,是名法性土。 二、实报土,谓如来圆满报身所依之土,以无漏五蕴为体。此由往昔修习十力、四无所畏等功德,成就无碍庄严境智,融泯称实,感报之所招感,是名实报土。(无漏者,不漏...

《三藏法数》 / 509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叁佛身

一、自性身,谓诸如来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是名自性身。 二、受用身,受用身有二种:一者,自受用身,谓诸如来修习无量福慧所起无边真实功德,恒自受用广大法乐也;二者,他受用身,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

《三藏法数》 / 252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誓扶习生

又曰扶习润生。台家之所谈。言於通教十中第九之菩萨,以誓愿扶见思之习气,受叁界之生,以度眾生也。以於十中第七之已办,既断见思之正使已,不能受生於叁界六道而度眾生,将以何者满利他之行?若藏教之菩萨,叁祇百劫之间,不断一毫之见思(唯制伏之),故可以之而受生,...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念诵忌十五

念诵即想念持诵神咒也忌者犹不宜也经云如来告金刚密迹主菩萨若诸有情为欲调他怨恶之心回伏者欲消除一切灾障者或求满足如意者当择空寂幽闲胜处结界建坛净身语意供养圣像诵持佛顶轮王咒加持作法若得成就则所愿满足不可于神龙所护及药义罗刹等结界作法若在此等不善之处则鬼神得便...

《三藏法数》 / 877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乾慧

叁乘共十之第一。其智慧乾燥而未淳熟,故云乾慧。大乘义章十四曰:「虽有智慧,未得定水,故云乾慧。又此事观,未得理水,亦名乾慧。」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六种巧方便

一、随顺巧方便,谓菩萨欲为众生说法,先以善巧方便,随顺教诫,令生信乐之心;然后以如来甚深法义,分别解说,令其易解易入,获大利益,是名随顺巧方便。(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立要巧方便,要即誓约也。谓若有众生,来从菩萨求索田宅、饮食、钱财,种...

《三藏法数》 / 531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阎浮提洲之边隅,谓之边。又弥陀之净土有边,五百岁中不得见闻叁宝,名為懈慢界。亦曰胎宫。略论曰:「五百岁中常不见闻叁宝,安乐国土,谓之边,亦曰胎生。」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生灵

对於死灵之语。即生者之神识也。 又蒙古源流一曰:「内藏包罗者(内藏对於外象而言,外象定自叁坛起手,叁坛者,风水土叁坛也),自禪天一神变幻降世起,渐渐蕃衍,色界十七天,无色界四天,欲界二十天,并过去未来现在世界之六种生灵,以次而成。因彼生灵神变而来,故寿无算。虽...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大海十相

海以深广为名,以喻如来智海,深广无涯。故经中以大海十相,喻十菩萨修行,而得入于佛之智海也。 一、次第渐深,此喻欢喜菩萨修行,入于智海,渐次而进,而能成就大愿也。 二、不受死尸,此喻离垢菩萨修行,入佛智海,获功德清净,离诸垢染也。 叁、余水入失本名,此喻...

《三藏法数》 / 458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震旦

Cina,又作振旦,真丹,神丹。翻译名义集曰:「东方属震,是日出之方,故云震旦。」近人或云:震即秦,乃一声之转。旦,若所谓斯坦,於义為。盖言秦耳。参照[支那]条。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烦恼藏

五住之烦恼,能含摄一切之烦恼,故名為藏,又能藏如来之法身,故名為藏。胜鬘经曰:「不思议空智断一切烦恼藏。」又曰:「若於无量烦恼藏所缠如来藏不疑惑者,於出无量烦恼藏法身亦无疑惑。」同宝窟下本曰:「四住及无明,摄一切烦恼皆在其内,故名為藏。又此惑能藏如来法身,故...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大明白身菩萨

胎藏界曼荼罗观音院第一行第六位。梵名豪利摩訶微也,译言大明白身。密号称為放光金刚常住金刚。大明白身者清净无垢之义。為黄白色,左手持开敷髻花,右手於胸边為与愿印,坐赤莲华上。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万字

卐之形也。是印度相传之吉祥标相,梵名室利靺蹉洛剎曩Śrivatsalakṣaṇa,即吉祥海云相也。罗什玄奘诸师,译之曰德字。魏菩提流支於十经论十二译此语為万字。此中室利靺蹉即卐译為万者,為功德圆满之义。故吉祥海云之义,译无咎。惟洛剎那译為字者,是与恶剎那之语相混,梵语洛剎...

《佛学大辞典》 / 1106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迦邻陀

鸟名。见[迦遮邻]条。名义集曰:「华言细锦衣。」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智积菩萨

中吴纪闻曰:「灵巖寺,乃智积开山之。智积当东晋末。自西土来刱立伽蓝,泗州僧伽至无锡,闻智积在苏即回。曰:彼处已有人矣,由是名遂显,有贫嫗持角黍為献,智积受之,嫗因得度,至今上已日号智积生日,聚数百嫗為角黍会。」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欢喜

之第一。菩萨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初成断惑证理之一分,大欢喜之位也。自此十之间,经二大阿僧祇劫而成佛。新译仁王经下曰:「初证平等性,而生诸佛家,由初得觉悟,名為欢喜。」观经天台疏曰:「欢喜者,初证圣处,多生欢喜也。」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无垢识

梵名阿末罗Amala。译曰无垢识。旧译家以為第九识之称,新译家以為第八识净分之称,是不别立第九识故也。唯识论叁曰:「或名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来有。菩萨二乘及异生位持有漏种,可受熏习,未得善净第八识故。」同述记叁末曰:「唯无漏依,体性无垢...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佛行离叁意

一、有虫,谓一切上皆有诸虫,或伏或走。佛以护生之心,恐伤其命,故行时足不至。钞云:世尊履,去四指。是也。 二、有生草,谓一切上有草,依之生长。佛欲全其生意,故行时足不至也。 叁、现神通力,谓佛现神通之力,飞行自在,履空如,故行时足不至也。

《三藏法数》 / 129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迦邻提

鸟名。见[迦遮邻]条。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法华六瑞

谓法华一经,妙理玄微,人难信受。故先以瑞相警变常情,常情既变,而生渴仰,则闻法染心,妙道易阶,密有所表,故具明六瑞焉。 一、说法瑞,谓佛将说法华,先说无量义经,而为法华作序。从一法说无量义,会无量义归于一法,故无量义经为法华会多归一之序。经云:说大乘经名无量...

《三藏法数》 / 856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八人

通教十之第叁也。人者忍也,叁乘之人同自世第一法入於十六心见道,正断见惑之八忍位也。止观六曰:「八人者,八忍也。从世第一法入无间叁昧,故名八人。」大乘义章十四曰:「具修八忍,名八人。」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二十难

一、贫穷布施难,谓人自厄于贫乏,而能随力辍己济人,是为难也。 二、豪贵学道难,谓人处于豪贵,而能厌于欲乐,折节求道,是为难也。 叁、判命必死难,谓人能尚义轻生,决志判命;或为法舍身,济彼饥苦;或为忠臣,以死徇节,是为难也。 四、得睹佛经难,谓人或生边,不知...

《三藏法数》 / 662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见思

见惑思惑也。又云见爱、见修、四住、染污无智、枝末无明、通惑、界内惑,皆概括叁界烦恼之通称。见惑者诸种之妄见,邪分别计度道理而起之我见边见等妄惑也。思惑者贪瞋痴等之迷情,思虑世间事物而起之妄惑也。依之而从所迷上称见惑為理惑,称思惑為事惑。何则?以见惑為迷於无常无...

《佛学大辞典》 / 560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六种住

六种住者,约别教位次而论也。以此六人所证之位,皆不退失,故名为住。 一、种性住,种即能生之义,性即自分不改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位中,道种成就,无有退失,数数增进,故名种性住。(十住者,发心住、治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

《三藏法数》 / 529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寄乘

寄乘者,谓十菩萨寄于,人天等诸乘进修,而为因行,以显真实智证之果分也。所以欢喜、离垢、发光叁,寄于世间人天乘;焰慧、难胜、现前、远行四,寄于出世间叁乘;惟不动、善慧、法云叁,超于世间、出世间,即是寄显一乘法也。(人天乘者,人乘、天乘也。叁乘者,声...

《三藏法数》 / 870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六字名号一徧法

日本时宗之开祖一徧上人智真自熊野权现託宣而為偈颂曰:「六字名号一徧法,十界依正一徧体,万行离念一徧证,人中上上妙好华。」文意:「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一徧之法也(周徧法界之一如之法,一徧之称名具万德之法也)。上自佛界,下至狱界,十界依报之功德,一徧无二之体性...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佛说四无所畏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汝等谛听。如来应正等觉。成就四无所畏。于大众中。转大法轮。如师子吼。自在无畏。时诸苾刍。闻是语已。五体投。顶礼佛足。合掌白言。云何如来四无所畏。 佛告苾刍。我于往昔。在大众中。而作是言。如来成就正等正...

《佛说四无所畏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724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08日

四大

四大者,谓人之身,揽外水火风四大,而成内身四大。因对色香味触四微,故称为四大也。 一、大,以坚碍为性。谓眼耳鼻舌身等名为大,若不假水,则不和合。经云:发毛爪齿、皮肉筋骨等,皆归于。是也。 二、水大,水以润湿为性。谓唾涕津液等名为水大,若不假,即便...

《三藏法数》 / 238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二种菩萨身

一生死肉身,叁贤位之菩萨,未证法性,為惑业受叁界生死分段身之菩萨也。二法性生身,既证得无生法性捨叁界生死肉身受不生不死不思议变易身之菩萨也。此法性生身,经论之说,多谓是初以上,或以為八以上,如往生论註。智度论七十四曰:「菩萨有二种:一者生死肉身,二者法性生...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叁种病相

修禅定者,须善识病源,设或不知,则难于治疗,疾苦相仍,行道有妨。能明四大五脏五根病发之相,善加调治,则身心安隐,不废修业矣。 一、四大增动病相,四大,水火风也。一大不调,诸患并起。大增故,肿结沉重,身体枯瘠等诸患生;水大增故,痰癊胀满,饮食不消等诸患生;...

《三藏法数》 / 374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七善士趣

不还之圣者。有生般中般上流般叁种。此叁般又各有叁种之别,谓之九种不还。见[九种不还]条。此中上流般之叁种不分开之。总為一上流般,合前之六种,谓之七善士趣。其所以不别立之者。婆沙论一百十五谓中生之二种,各為一生中之差别。行相难知,故分之。上流般各受多生,其行易知,...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大自在宫

梵语,摩醯首罗宫。大自在天之宫殿也。在色界之顶。外道所祭祀之大自在天住於此。又第十之菩萨将成佛时。於此处变现净土。自十方诸佛施成佛之灌顶。唯识论七曰:「诸异生求佛果者,定色界后引生无漏,后必生在净居天上大自在宫得自在故。」同述记七末曰:「大自在宫者,净居上有...

《佛学大辞典》 / 239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四仙避死

昔有梵志兄弟四人,各得五通,自知命促,却后七日,皆当命终。共相议言,我等既得五通,以己神力,何所不办,岂不能避此难也。四人虽各往避,死终不免。佛以道眼,观见其死终不可避,而说偈曰: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方所,脱之不受死。(梵语梵志,华言净裔。五通者,...

《三藏法数》 / 331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波罗质多罗

梵语,树名,译言圆生。法华称為天树王。翻译名义集引大经云:叁十叁天,有波利质多罗树,其根入深五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其华开敷,香气周徧五十由旬。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苏悉羯罗菩萨

位於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虚空藏菩萨左之第四,密号云成就金刚,主万法成就之德。此尊虽為苏悉院之主,元来為虚空藏之眷属,故不开立别院。叁昧耶形為釵。印相為普通掌,又為军荼利印。真言:归命,尔嚩曰囉(二合),悉体(二合),罗没第布囉嚩(二合),嚩怛麼(二合),满怛...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教化

己既成佛,可教化他人之利他位也。往生论曰:「出第五门者,以大慈悲,观察一切苦恼眾生,示应化身,迴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神通,至教化,以本愿力迴向故。」同论註下曰:「修行成就已,当至教化。教化,即是菩萨自娱乐。」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菩萨之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等觉妙觉五十二位,登其中十之位谓之登,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后也。而十之间自初至第十之终要二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其初称欢喜,始断一分烦恼而悟一分法性欢喜之位也,以后登之菩萨又名法身之菩萨。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无表色

旧云无作色,新云无表色。受戒时,以强盛之身口表业為缘,满身四大製造之一种色体也。此色体有防非止恶之功能,恒防止身口之过非,故以之為戒体,其物体外相不显,故名无表。又為由身内水火风之四大而生者,故名為色。是非如他色有物质,有障碍,然由四大之色法而生,故摄於色法...

《佛学大辞典》 / 288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如来

佛之位也。楞伽经二曰:「如来禪者,入如来,得自觉圣智相叁种乐住。」起信论曰:「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故。」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印度佛教

印度為佛陀之降诞,占佛教史上最重要之位。佛陀释迦牟尼开佛教,距今几何年,东西学者,聚讼纷紜,莫衷一是。其入灭时,则据眾圣点记之说,可知為西歷纪元前四百八十六年。 佛陀成道后四十五年间之行化,以摩揭陀,室罗伐悉底,為中心,而润泽憍赏弥,拘尸揭罗,吠舍厘等中印...

《佛学大辞典》 / 1832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四出观品

佛告比丘:“时诸天人劝发菩萨,父王白净寐梦睹见菩萨出家,乐于寂然诸天围绕;又见剃头身着袈裟。时从梦觉,即遣人问:‘太子在宫不?’侍者答曰:‘太子在耳。’时白净王入太子宫,‘今观太子必当出家。所以者何?如我于今所见变应。’心自念言:‘太子将无欲行游观?当敕四衢严治道路,...

《普曜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2803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14日

叁摩

Samādhi,旧称叁昧、叁摩提、叁摩帝、叁摩底;新称叁麼、叁昧;译曰定、等持、正定、一境性。心念定止故云定,离掉举故云等,心不散乱故云持,见[叁昧]条。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十七

瑜伽论一部所明之法门,有十七种,是為瑜伽论所观之境,故云十七。一、五识身相应,二、意,叁、有寻有伺,四、无寻有伺,五、无寻无伺,六、叁摩呬多,七、非呬叁摩多,八、有心,九、无心,十、闻所成,十一、思所成,十二、修所成,十叁、声闻,十...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金刚心

言菩萨之大心,坚固不能破坏如金刚也。智度论四十五曰:「一切结使烦恼所不能动,譬如金刚山,不為风所倾动。诸恶眾生魔人来,不随意行,不信受其语。瞋骂谤毁,打击闭繫,斫剌割截,心不变异。(中略)人来斲凿毁坏,诸虫来啮,无所亏损,是名金刚心。」教行信证叁末曰:「真实心...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摩罗提

Malaya-deśa,又曰摩离。国名。慧苑音义下曰:「摩罗提国,具云摩罗耶提数,此云鬘。或曰:摩罗耶山名也,提数中也,言此国中央有摩罗耶山,故因名也。」探玄记二十曰:「摩离者,具云摩罗底数也。摩罗此云鬘,底数此云中,谓鬘中国也。此近摩罗耶山,故名相同也。」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真实义

诸法真实之义有四种:一世流布真实义,世间之法,悉同其名,眾生见即言是,见火即言是火,终不言是水是风,乃至见苦终不言乐,见乐终不言苦,是虽於假名立相,然称认皆同。此為世流布真实义。二方便流布真实义,世间有智之人,先以心意筹量,随宜方便,造作经书论议以开导人,...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动八缘

一、因水火风动故动,经云:此阎浮提,南北阔二万一千由旬,东西阔七千由旬,厚六万八千由旬。下有水,厚八万四千由旬。水下有火,厚八万四千由旬。火下有风,厚六万八千由旬。风下有金刚轮,过去诸佛舍利,咸在其中。或有时大风忽动,火亦随动。火既动已,水复随动。水既...

《三藏法数》 / 491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一字布身德

大日经悉成就品及转字轮品所说。以阿之一字布於身之一切处也。註转字轮品曰:「或一切阿字,髮髻金色光,住白莲华台,等同於[仁者]。」演奥钞四十叁曰:「或一切阿字者,谓以阿一字徧布金身,為一曼荼罗也。」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心為万法之本,能生一切诸法,故曰心。又,修行者依心而近行,故曰心。又,叁业中,心业最胜,故曰心。心观经八曰:「叁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沈沦。眾生之心犹如大,五穀五果从大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於如来,以...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六行观

以有漏智次第断下之惑之法也。盖叁界分為九,比较下与上,下者麤也,苦也,障也,观而厌之。上者静也,妙也,离也,观而欣之。依此厌欣之力,次第断下之惑也。故亦谓之厌欣观。但依如此上下对望之厌欣力,不能断第九有顶之惑,以彼為更宜对比之上故也,断有顶...

《佛学大辞典》 / 276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护法神

四天王,坚牢祇等护持佛法之神。各於佛前為护法之誓,瀰漫於诸大乘经。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华严五为

一、正为,华严出现品云:此经不为余众生说,唯为不思议乘菩萨说。又云:非余境界之所能知,普贤行人方能得入,是名正为。(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兼为,谓此经兼为未悟入众生闻者,而能信向成种。经云:如人食少金刚,终竟不消。故狱众生,十顿超;...

《三藏法数》 / 397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入重玄门

成佛果之前,更重修习无始凡夫已来所作之事,使之一一称理也,是為入重玄门倒修凡事。其所以然者,则以等觉菩萨之元品无明难断故也。凡轮迴生死之苦,於一切眾生悉起偏执之见,存自他彼此之隔异,此我执之念更难止,虽由初以来,断无明入等觉之位后,元品之无明尚存,此隔...

《佛学大辞典》 / 540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人四依

依即依止也。谓从五品位至等觉菩萨,堪为世间众生之所依止,能令众生闻法开解,修行证果,故名人四依。(五品位者,随喜品、读诵品、说法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也。) 五品十信为初依,五品、十信,皆圆教位次也。谓此位之人,观慧明了,达如来秘密之藏,能令众生闻法开解...

《三藏法数》 / 542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极难胜

菩萨十之第五。又曰难胜。难為困难之义,胜谓胜於前也。唯识论九曰:「极难胜,真俗两智行相互违合令相应,极难胜故。」本业经释义品曰:「佛子顺忍修道,叁界无明疑见一切无皆不空,八辩功德入五明论,无不通达,故名难胜。」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穷子

法华经七喻之一。叁界生死之眾生,譬之无功德法财之穷子。 法华经信解品曰:「譬若有人,年既幼稚,捨父逃逝,久住他国。或十,二十,至五十岁。年既长大,加復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渐渐游行,遇向本国。 其父先来,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中略)商估贾客,亦甚...

《佛学大辞典》 / 974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教起十因

谓如来出现说华严经,必有因缘。故出现品云:非以一缘,非以一事,如来出现,以无量因缘而得成就,令斯教兴。故以因缘二字,各开十义,以显无尽。先彰十因,后显十缘。故云教起因缘也。 一、法应尔,法应尔者,理本当然也。谓如来出现,法应说此华严经故。所以诸佛,皆于无尽世...

《三藏法数》 / 741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九界

十界中,除佛界自菩萨界至狱界之九界也。此九界,由佛界言之,悉為迷之境界也。玄义二上曰:「己身他身,微妙寂绝,皆非权非实,而能应於九界之权一界之实。」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二十种烦恼随眠

烦恼者,谓见、思无明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由此烦恼,随逐众生,眠伏藏识之中,故名随眠。(藏识者,藏有含藏之义,即第八识也。) 一、不定随眠,不定,即欲界也。谓欲界散乱,不修禅定,以散乱故,眼等诸根烦恼,随逐不舍,故名不定随眠。 二、定随眠,定,即色...

《三藏法数》 / 1012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不退

阿毘跋致,即不退之位也。不退有叁种四种之别,又虽依诸宗而位次不同,然常谓菩萨初之位,即叁不退中之行不退,四不退中之证不退也。法华经分别功德品曰:「或住不退,或得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长跪

两膝据,两脛上空,两足指头柱,挺身而立,经文或曰胡跪。佛使丈夫互跪,使尼眾长跪,以女子体弱,长跪较互跪為易也。释门归敬仪下曰:「僧是丈夫,刚干事立,故制互跪。尼是女弱,翘苦易劳,故令长跪。两膝据,两脛翘空,两足指柱,挺身而立者也。」寄归传一曰:「言长跪...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菩萨戒

大乘菩萨僧之戒律也,总名叁聚净戒,别有二途,一梵网為宗之说,二瑜伽稟承之说。梵网為宗之说受戒之作法出於梵网经律藏品,其戒相為梵网经所说之十重禁四十八轻戒,是叁聚戒中之摄律仪戒也。瑜伽稟承之说出於善戒经,彼经為佛初成道之说,补处之弥勒亲闻之,瑜伽论之菩萨品也,...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已还

还者还归之意。与所谓已来同。例如叁千年已还,则谓自叁千年之过去至於今日之间,等觉已还云者,则自等觉至凡夫间之一切是也。对於已经而言。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笈房鉢底

Gavāṁ ati,又旧称憍梵波提。新称笈房鉢底,笈防鉢底。译曰牛相。法华玄赞一曰:「梵云笈房鉢底,此云牛相。憍梵波提,讹也。过去因摘一茎禾数颗堕,五百生中,作牛偿他。今虽人身,尚作牛蹄牛呞之相,因号為牛相比丘。」见[憍梵波提]条。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大

水火风之四大与空大也。空以无碍為性,以不障為用。胜论於九实中摄之,数论於二十五諦中之第五位有五大。佛教六大,七大中之前五大是也。大者以其周徧於一切之事物也。非情成於五大。有情则於此加识大。唯识述记一末谓数论言:「五大有说,我慢生五大五唯十法。五大者,谓水火...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