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 条搜索结果

一味

如来之教法,譬如甘味。教法之理趣,唯一无二。故名一味。法华经药草喻品曰:「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涅槃经五曰:「又解脱者,名為一味。」深密经曰:「徧一切一味相胜义諦。」叁藏法数曰:「一味者喻法华一乘叁教也。」法华经义疏八曰:「一味谓一智味,合上一雨也。」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6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六十

印度所行之一切外典也。佛本行集经十一曰:「一、梵天所说书,Brāhmī(今波罗门书正十音是)。二、佉卢虱吒书,Kharoṣṭī(隋言驴唇)。叁、富沙迦罗仙人说书,Puṣkarasārī(隋言莲华)。、阿迦罗书,Aṅgali i(隋言节分)。五、懵伽罗书,Vaṅgali i(隋言吉祥)。六、耶懵尼...

《佛学大辞典》 / 1921字 / 6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佛

种种不一。(一)称讚净土经十佛:一东方不动如来,二南方日月光如来,叁西方无量寿如来,北方无量光严通达觉慧如来,五下方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如来,六上方梵音如来,七东南方最胜广大云雷音王如来,八西南方最胜日光名称功德如来,九西北方无量功德火王光明如来,十...

《佛学大辞典》 / 549字 / 6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八正道

谓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故名为正。复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正见,谓人修无漏道,见谛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为正见。(无漏道者即戒定慧。修此道者,能断叁界有漏生死也。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正思惟,谓人见...

《三藏法数》 / 426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二十五有

二十五有,不出六道,有生有死,因果不亡之谓也。然梵王天、无想天、及五那含天总在禅天中,而别出其名者,以外道计梵王天为生万物之主,计无想天以无心为涅槃,计五那含天为真解脱,所以经教特立此叁天为叁有,以对破外道之计也。(六道者,即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

《三藏法数》 / 511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六法戒

七眾中,学法女宜受持之戒法也:一、染心相触,以染污心触於男子之身也。二、盗人钱,盗他人之金钱钱也。叁、断畜生命,杀畜生之命也。、小妄语,自称我為圣者而贪供养,為大妄语,其餘不实之言為小妄语。五、非时食,过午而食也。六、饮酒也。行事钞下之叁曰:「式叉摩那...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味

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涅槃法胜,乃说此五味,而以醍醐比法华、涅槃也。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五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五味之有浓淡焉。(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

《三藏法数》 / 618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八识

一、眼识,谓眼以色为缘,而生眼识。眼识依根而生,眼根因识能见,而能见者,是名眼识。 二、耳识,谓耳以声为缘,而生耳识。耳识依根而生,耳根因识能听,而能听者,是名耳识。 叁、鼻识,谓鼻以香为缘,而生鼻识。鼻识依根而生,鼻根因识能嗅,而能嗅者,是名鼻识。 、舌...

《三藏法数》 / 714字 / 6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每月十斋日

初一日,此日,天王太子下降,按行人间,比校善恶。若念定光佛名号,则灭一切罪,增一切福。(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初八日,此日,摩醯首罗天王下降,按临人间,观察善恶。若念药师琉璃光佛名号,则灭一切罪,增一切福。...

《三藏法数》 / 515字 / 6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荼吉尼

Ḍākini,又作荼枳尼、拏吉儞、吒枳尼。夜叉鬼之一类,有自在之通力。六月前知人之死,取其人之心臟食之。使修其法者得通力云:是外道邪法之一种,门神供之一神也。慧琳音义叁十五曰:「荼枳尼,梵语。则鬼之总名,能魅人,与人通者也。」大日经疏曰:「荼吉儞,世间小术。亦於...

《佛学大辞典》 / 604字 / 6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门叙密咒功德深广

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菩提场...

《三藏法数》 / 1158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十心断结

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十六鬼

正法念经十六举叁十六种曰:「一,鑊身饿鬼。二,针口饿鬼。叁,食吐鬼,,食粪鬼。五,无食鬼。六,食气鬼。七,食法鬼。八,食水鬼。九,希望鬼。十,食睡鬼。十一,食髮鬼。十二,食血鬼。十叁,食肉鬼。十,食香鬼。十五,疾行鬼。十六,伺便鬼。十七,地下鬼。十八,神通...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毒蛇

毒蛇喻地水火风之大也。涅槃经一曰:「自观己身如毒蛇。」同二十叁曰:「有王以毒蛇盛之一篋,令人赡养。」最胜王经五曰:「如毒蛇居一篋,此大蛇性各异。(中略)地水二蛇多沈下,风火二蛇性轻举,由此乖异眾病生。」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无量心

无量心者,慈悲喜舍也。通名无量者,谓菩萨利他之心广大也。所缘众生既无量,而能缘之心亦无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慈无量心,慈名爱念,即与乐之心也。谓菩萨爱念一切众生,常求乐事,随彼所求而饶益之,故名慈无量心。 二、悲无量心,悲名愍...

《三藏法数》 / 241字 / 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七贤

又曰七方便位。亦曰七加行位。小乘见道以前之修行位也。总称见道以前為贤位,见道以后為圣位。贤位中有七位: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住,叁、总相念住,谓之叁贤位,、煗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谓之善根。此中有通别二名,通者,皆称為七贤,皆称為加行位。...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唄匿

单曰唄。又曰婆陟,婆师。梵音之歌咏也。引声咏偈颂,是為讚嘆叁宝之功德,故曰唄讚。佛在世有最巧於唄道者,称為唄比丘或铃声比丘。佛教来汉土,人未知唄道之音调,魏陈思王曹植,游鱼山,闻巖谷之水声,自感得之,遂制曲谱云。见[渔山]条。文句记曰:「经云唄者,或云唄匿,云...

《佛学大辞典》 / 365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通教十地

通教,即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修多罗

Sūtra,又作修单罗,修妒路,修多阑,修单兰多。以綖為正翻。谓如以綖(线字同)贯花,使之不散。言教能贯穿法义使不散失,故名之為綖。其餘经文谓為契经,经本等者,义译也。新作素怛缆,素呾缆,苏多罗,苏呾罗。译綖或契经。綖之义如前。契经者,契於理,合於机,故曰契。贯穿...

《佛学大辞典》 / 1194字 / 6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种忏悔

普贤观经云:若国王大臣欲忏悔者,当修行五事,即是名忏悔也。 一、不必礼拜,应常忆念第一义空,谓不必拘于礼诵之功,但当存心忆念正理,不谤叁宝,不于修梵行人作恶留难,是即忏悔也。 二、孝养父母,恭敬师长,梵网经云: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既能孝养父母,恭敬学法受戒之...

《三藏法数》 / 359字 / 6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王天

详见[天王]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十二相

具名叁十二大人相。此叁十二相,不限於佛,总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十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為现叁十二相。天竺国中人於今故治肩髆,令厚大头上皆有结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

《佛学大辞典》 / 1116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千世界

一、小千世界,谓一日一月绕一须弥山照天下,山腰是天王天所居,山顶是叁十叁天所居,此天之上,有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此名一世界。如此一千世界,一千日月,一千须弥山,一千天下,一千天王天,一千叁十叁天,一千夜摩天,一千兜率天,一千...

《三藏法数》 / 465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结胎五位

一、揭逻蓝,梵语揭逻蓝,华言杂秽。谓人于胎位中,初七日内,受质之相,状如凝酥,是名揭逻蓝。 二、頞部昙,梵语頞部昙,华言疱。谓人于胎位中,二七日内,形成之相,状如疮疱,是名頞部昙。 叁、闭户,梵语闭户,华言凝结。谓人于胎位中,叁七日内,形成之相,状如厚肉,是...

《三藏法数》 / 214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风轮

经云:此风轮,能持水轮;水轮能持大地,令不散坏。以譬如来出现,依无碍慧光明而起种大智风轮,能持一切众生善根也。 一、安住,谓叁千大千世界,依此风轮而得安住。以譬如来大智风轮,普摄众生,皆令欢喜安住也。(叁千者,小千、中千、大千也。言叁千大千者,总别兼称也...

《三藏法数》 / 262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无明

无明者,于第一义无所明了,故曰无明,即惑是也。 一、缠无明,缠即缠缚,谓由此无明之惑缠缚,不能出离生死,故曰缠无明。 二、随眠无明,谓无明烦恼,长时随逐,眠伏第八藏识之中,故曰随眠无明。 叁、相应无明,谓意识缘于六尘之境,识与境相应而起无明烦恼,故曰相应无明...

《三藏法数》 / 183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十七道品

念处。正勤。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总而合数为叁十七道品。念处大小乘名有异。观身不净。观受有苦。观心生灭。观法无我。是小乘念处。观身如虚空。观受内外空。观心但名字。观法善恶俱不可得。是大乘念处。正勤。恶法未生方便令不生。名一正勤。恶法...

《法门名义集》 / 246字 / 6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土有五种

一、唯性土,唯性者,即如来所证法性之体也。谓如来之体,身外无土,土外无身,身土不殊,唯一法性,是名唯性土。 二、双泯土,谓如来身土,一如融通无碍,犹若虚空,性相俱寂,是名双泯土。 叁、俱性相土,谓如来以如实智,变化无边相海,众宝庄严,随众生心,示现国土境界,...

《三藏法数》 / 351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种子

有多种:(一)唅字。合字而成此一字,是即表中央之佛具智也。谓字最初之横点,即字东方发心大圆镜智阿閦佛也。右之傍点,则字南方修行平等性智宝生佛也。上点是字即西方证菩提妙观察智无量寿佛也。本体之字者,风大北方入涅槃成所作智不空成就佛也(善无畏以风大為北方之佛)...

《佛学大辞典》 / 834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如意足

一、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庄严彼法者,谓修希即心,令念处身受心法之观成就也。) 二、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

《三藏法数》 / 233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白云宗

宋白云庵清觉,於禪门立一宗,取所居名為白云宗,其徒眾谓為白云菜。释门正统曰:「白云者大观间西京宝应寺僧孔清觉,称鲁圣之裔,来居杭之白云庵。涉猎释典,立果十地以分大小两宗,造论数篇传於流俗,从者尊之曰白云和尚。名其徒曰白云菜,亦曰十地菜。」释氏稽古略曰:「...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不可说

涅槃经中,明教之理,但可智证,不可言说,以其理本无说故也。(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生生不可说,生生者,能生、所生也。谓根尘相对,是为能生,由此根尘相对之时,一念心起,分别好恶,是为所生,即心法也。能所兼言,故名生生。此是藏教所诠,实有生...

《三藏法数》 / 499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通教无生

通教者,谓通前藏教,通后别、圆也。无生谛者,谓此教叁乘之人根利,用体空观,体达五阴诸法,当体即空,如幻如化。故云苦无逼迫相,集无和合相,灭无生相,道不二相也,是名通教无生谛。(通前藏教者,谓此教钝根菩萨,但证真空之理,与前藏教是同也。通后别、圆者,谓此教...

《三藏法数》 / 327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羯磨

Karma,译曰作业。作授戒懺悔等业事之一种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钞上一曰:「明了论疏翻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為办事。」玄应音义十曰:「羯磨此译云作法办事,优婆离问经作剑暮,此梵言之讹也。」慧苑音义上曰:「羯磨...

《佛学大辞典》 / 938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亦名凡夫倒,出涅槃经并宗镜录) 荣者,佛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面双树,一荣一枯,故名枯。以表凡夫、二乘、常、无常等八倒也。此荣正表凡夫倒。而言荣者,以凡夫由此倒,增长惑业,有荣茂之义,故名荣也。(梵语拘尸那,华言角城...

《三藏法数》 / 393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增长天

王天中南方天之名。见[天王]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二十八天

一、欲界六天,一、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二、忉利天,梵语忉利,华言叁十叁。往世叁十叁人,同修胜业,同生此天。叁、须夜摩天,梵语须夜摩,华言善时分。谓此天时时唱快乐,故又云受五欲境,知时分故。、兜率陀天,梵语兜率陀...

《三藏法数》 / 756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种发心

十种发心者,谓诸众生,迷妄失真,念念起心,贪着诸境,业报不同,苦乐有异,皆因发心不纯也。 一、发地狱心,谓众生念念起贪嗔之心,日增月甚,造上品十恶,行火涂道,是名发地狱心。(上品者,谓人作恶,于欲作、正作,作已,叁时之中,俱不能悔也。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

《三藏法数》 / 854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八学人

一、初果向,初果,即须陀洹所证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初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二、初果,初果者,谓此人断叁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即证此果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也。) 叁、二果向,...

《三藏法数》 / 753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钝使

五钝者,钝即迟钝也。谓此五种妄惑,由推前身见等五种利使而生,对利说钝,故名钝使。 一、贪欲使,贪即引取无厌也。谓诸众生,贪着世间色欲财宝,恣纵心情,而无厌足,由此贪惑之所驱役,流转叁界,故名为使。(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嗔恚使,嗔即忿怒,谓诸...

《三藏法数》 / 290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业

五种之业也。有种:(一)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时分不定异熟定业,时分不定异熟不定业也。大毘婆沙论第一百十曰:「復有餘师,说五种业。谓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各唯一种。顺不定受业中復有二种:一异熟决定,二异熟不决定。」即是。又出俱舍...

《佛学大辞典》 / 589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摄法

通言摄者,摄即摄受也。谓菩萨欲化导众生,必须以此法摄受,使其依附,然后导以大乘正道。故维摩经云: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是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布施摄,谓菩萨以财、法二种布施摄众生也。若众生乐财,即以财施摄之;若众生乐法,即...

《三藏法数》 / 296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菩萨十戒

谓菩萨奉持叁世诸佛十种净戒,具足清白,无有缺犯。念诸众生颠倒破戒,我成正觉,为说真法,令离颠倒,得净戒法,是名菩萨十戒。(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一、普饶益戒,谓菩萨受持净戒,广为利益一切众生也。 二、不受戒,谓菩萨不受外道诸戒,但自精进,奉持诸佛平...

《三藏法数》 / 569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界九地

谓欲界五趣,杂居一地;色界禅,分为地;无色界空,分为地,共为九也。地有持载之义,众生依之而住。此之九地,从忉利天已下及趣,皆为地居;夜摩已上,以至非非想天,皆为空居。从所依处得名,故皆言地也。 一、五趣杂居地,五趣者,即欲界六天、人、饿鬼、畜生、地...

《三藏法数》 / 730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波罗蜜

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谓菩萨修此十法,化度众生,超生死海,到涅槃岸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檀那波罗蜜,梵语檀那,华言布施。运心普周曰布,辍己惠人名施。经云:菩萨为令众生心满足故,内外悉舍,而无所着,是名檀那波罗...

《三藏法数》 / 826字 / 5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部护摩

护摩法总有六种,其中延命之一法入於增益中而為五种以配五部。诸经轨之说不同。又内外八供,通用於一切法。此二者属於五部,是叁十七尊虽各有所成之悉地,然亦通而皆成一切法,故如是通别互说也。今略解秘藏记之说,先息灾段,以佛母為本尊,佛母者佛眼尊也。两部皆以佛眼為佛部之...

《佛学大辞典》 / 622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十六部神

灌顶叁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佛说灌顶经神咒经一),谓受叁归者,有叁十六部之神王,将无量之眷属守护其人:一、弥栗头不罗婆,译曰善光,主疾命。二、弥栗头婆呵婆,译曰善明,主头痛。叁、弥栗头婆逻婆,译曰善力,主寒热。、弥栗头抗陀罗,译曰善月,主腹满。五、弥栗头陀利奢...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圆教无作

圆教者,谓事理无碍,法法融摄也。无作谛者,大乘菩萨圆观诸法,事事即理,无有造作;故云阴入皆如,无苦可舍;尘劳本清净,无集可除;边邪皆中正,无道可修;生死即涅槃,无灭可证,是名圆教无作谛。(阴入皆如者,阴即色受想行识五阴也。入即六根六尘,互相涉入,通为十二...

《三藏法数》 / 314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韦陀

梵语韦陀,华言智论,即婆罗门所作邪论也。以世间之智,造养生等书,而有种不同,故名韦陀典。其书不曾传至东土。(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 一、阿由,梵语阿由,华言方命,亦曰寿。谓养生缮性之书也。(缮者,治也。) 二、殊夜,梵语殊夜(无翻),谓祭祀祈祷之书也。...

《三藏法数》 / 176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密教普贤

有二体:一為大日内眷属中之上首金刚菩萨(见[金刚萨埵]同以剑為叁昧耶形,然此以标本有之智,文殊之剑标始成之智,有本始之异。而本有之智即理,故对文殊不越理智相对之常法也。理趣经曰:「大乐金刚萨埵(即金刚萨埵),即是普贤金刚萨埵。」金刚曼荼罗大钞叁曰:「普贤菩萨,左...

《佛学大辞典》 / 592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普门

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阿难八不思议

梵语阿难,华言庆喜。经云:佛语文殊师利言:阿难事我二十余年,具足八种不可思议。是故,我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不受别请,谓阿难事佛二十余年,虽多闻第一,出诸弟子之上,动必随众,未尝受别施主之请,背众而食也。...

《三藏法数》 / 474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停心

停者,止也。谓修此五法,以止其五种过失之心也。 一、多贪众生不净观,谓多贪欲之人,于男女身分,互相染着,须假作九想不净之观治之,令其贪着之心不起。故云多贪众生不净观。(九想者,胖胀想、青瘀想、坏想、血涂漫想、脓烂想、虫啖想、散想、骨想、烧想也。) 二、多嗔众...

《三藏法数》 / 755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遍行

周徧於一切心王心所而相应之五种心所也。一作意、二触、叁受、想、五思。成唯识论第叁曰:「此识与几心所相应,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阿赖耶识,无始时来,乃至未转,於一切位,恒与此五心所相应,以是徧行心所摄故。」又第五曰:「復以一切辨五差别,谓一切性及地...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七种净土

佛於毘耶离国菴摩罗树园对宝积童子说十七种之净土:一、直心,是菩萨之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諂之眾生,来生其国云云。二、深心,叁、大乘心,、布施,五、持戒,六、忍辱,七、精进,八、禪定,九、智慧,十、无量行,十一、摄法,十二、方便,十叁、叁十七品,十、迴向心...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阿修罗

梵语阿修罗,华言非天。以其果报最胜,邻次诸天,而非天也。 一、卵生,谓若于鬼道,以护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罗从卵而生,鬼趣所摄。 二、胎生,谓若于天中,降德贬坠,生于彼道。其所卜居,邻于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 叁、湿生,谓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

《三藏法数》 / 217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乘

乘即运载之义。谓人天等各以所修之法为乘,运载至其所至之处,故有五乘也。 一、人乘,人者忍也。于世间违顺情境,悉能安忍故也。谓人以叁归五戒为乘,运出趣,生于人道,故名人乘。(叁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趣...

《三藏法数》 / 481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七灾难

七灾难者,谓佛为十六大国波斯匿王等而说也。若国土中,有此七种灾难,当讲读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其难即灭,万姓安乐也。(梵语波斯匿,华言胜军。) 一、日月失度难,谓日月失其所缠之度,时序不调。或赤日出,或黑日出,或二、叁、、五日出,或日蚀无光,或日轮一重现乃至...

《三藏法数》 / 453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小乘叁宝

一、小乘佛宝,谓如来隐其无量功德庄严之身,示现丈六紫金之相,以应声闻、缘觉、人、天等机,是名小乘佛宝。 二、小乘法宝,谓阿含等经,为声闻说谛教,为缘觉说十二因缘教,令其依之而修,超凡入圣,是名小乘法宝。(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三藏法数》 / 303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欲

止观云:五尘非欲,而其中有味,能起行人须欲之心,故言五欲常能牵人,入诸魔境故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一、色欲,谓男女形貌端庄,及世间宝物玄黄朱紫种种妙色,能令众生乐着无厌,故名色欲。 二、声欲,谓丝竹环佩之声,及男女歌咏等声,能令众...

《三藏法数》 / 230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八叶莲臺

胎藏界曼陀罗之第一院中臺也。中央為大日,方之八叶,為宝生,开敷华王,无量寿,天鼓雷音之佛,普贤,文殊,观音,弥勒之菩萨,合為九尊,是叁密相应之时,吾人肉团心(心臟)开敷之相也。大日经二曰:「内心大莲华八叶及鬚蕊。」同疏曰:「先观此莲,令其开敷,為八叶白...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蚖蛇

以喻地水火风之大。杂阿含经十叁曰:「蚖蛇凶恶毒虐,盛一篋中。(中略)毒蛇者,譬大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地界若諍,能令身死,及以近死。水火风諍,亦復如是。」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世假实

大乘勿论。小乘如大眾部化地部经部立现在之法有实体,过去未来之法无实体,故过去未来云者,已有当有之假名也。小乘之萨婆多部立叁世实有法体恒有,谓叁世之法歷然实有,若為无法,则对於过去未来无可起谓為过去谓為未来思想之理。然则云何而立叁世之别?解此者共有论:一、类之...

《佛学大辞典》 / 616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迦絺那

Kaṭhina,又作迦提,羯絺那。衣名。译曰坚实,功德。比丘九十日安居行终后,人所供养之衣,此衣依安居之功,有五种之德,故名功德衣。五德者,一受此功德衣上不行作法(一云说净作法),畜餘分之衣,亦无罪(寻常以為长衣戒禁之)。二叁衣之中,不携一衣,经一宿亦无罪(寻常以為...

《佛学大辞典》 / 516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八支

支即支分也。如树,根茎是一,枝条有异。禅中支义亦尔。谓色界初禅有五支,二禅支,叁禅五支,支,共为十八支也。初禅天定五支: 一、觉支,初心在缘名觉,谓行者在欲界,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诸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即生身识,觉此色触也。(未到地者,谓在...

《三藏法数》 / 899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善道

叁善道者,谓天、人、阿修罗,同修十善,虽有上中下品不同,皆名善道。(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 一、天道,天即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也。谓因修上品十善,复修世间禅定,得生其中,是名天道。 二、...

《三藏法数》 / 286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地寄报

十地寄报者,谓十地菩萨,寄生诸天王等报也。昔金刚藏菩萨为众说十地菩萨修行法门,自行化他,成大功德,感报多作诸天王等,威力自在,化导众生,令修善法也。 一、阎浮提王,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欢喜地菩萨,修行初地法门,成大功德,多作阎浮提王,掌护正法,诸所作业...

《三藏法数》 / 1029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种我

一、凡夫妄计我,谓世间凡夫之人,不了五阴等法皆空,于中妄计我身,强立主宰,造作诸业,流转生死,无有休息,是为凡夫妄计我。(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外道神我,谓外道之人,于五阴中,妄计识神,如麻豆等,或计遍身,起于我见,坠堕边邪,轮回生...

《三藏法数》 / 283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天台五时

天台五时者,乃天台智者大师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判为五时也。谓如来成道,最初为大菩萨说华严经。次于鹿苑,为接引二乘,说阿含等经。次于方等,说楞伽等诸大乘经,令诸二乘耻小乘,而慕大法。次说般若经,遣除二乘执情。后说法华、涅槃二经,开示众生,咸得作佛。故为五时也...

《三藏法数》 / 730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梵唄

法会之声明也。唄者唄匿之略。又作婆陟、婆师。音韵屈曲昇降,能契於曲,為讽咏之声,是梵土之法曲,故名梵唄。又曰唄匿。单云唄。翻作止断止息或讚嘆,法事之初唱之,以止断外缘,止息内心,方堪作法事,又其偈颂多讚佛德,故云讚嘆。行事钞上曰:「说戒者坐已,维那打静,小者...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小乘七十五法

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八种变化

一、能作小,谓菩萨以变化力,能化自他之身,而作小身;或化世界内所有小物,皆如微尘,是名能作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能作大,谓菩萨以变化力,能化自他之身,而作大身;或化世界内所有大物,乃至满虚空中,是名能作大。 叁、能作轻,谓菩萨以变...

《三藏法数》 / 407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欲天

欲界之诸天也。有六重,称曰六欲天。俱舍论八曰:「欲天者一、天王眾天,二、叁十叁天,叁、夜摩天,、覩史多天,五、乐变化天,六、他化自在天。」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九会曼荼罗

是金刚界之现图曼荼罗也。东方為正面,第一会置中央,自东面右旋而置八会,合為九会。第一会乃说大日如来以五相现成等正觉,成佛后,自金刚叁摩地现出叁十七尊乃至外部诸眾摄化眾生之状者,故名成身会。為曼陀罗之根本,故或名為根本会。或就其诸尊之活动作业,名為羯磨会。是曼...

《佛学大辞典》 / 509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小乘五位

一、资粮位,资粮位者,如人远行,必赍粮以为路资也。其位有叁:一、五停心,二、别相念,叁、总相念。若欲出于叁界,必以此叁种观法,而为资粮也。(五停心者,一多贪众生不净观、二多嗔众生慈悲观、叁多散众生数息观、愚痴众生因缘观、五多障众生念佛观。别相念、总相念者,...

《三藏法数》 / 444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八相成道

佛陀以成道為中心,示现由始至终一期之相状,谓之八相成道。成道虽為八相中之一,然為八相中之主脑,故别揭成道之名。八相经论所说存没不同,而大要有二说。大乘起信论所说者,一、降兜率,先住於兜率天,在彼天千岁。见时机熟,遂乘白象由彼天降下之相也。二、入胎,乘白象由摩...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菩萨法门

一、智门,谓菩萨以大智慧,善知一切众生根性,随顺调伏,令其解脱,是为菩萨智门。(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慧门,谓菩萨以大妙慧,为诸众生分别宣说深法句义,亦欲令其开发慧性,照了万法本来空寂,是为菩萨慧门。 叁、陀罗尼门,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

《三藏法数》 / 221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韦陀

Veda,又作围陀,毘陀,皮陀等,新称吠陀,吠駄,薜陀,鞞陀等。译曰明智,明分等。婆罗门所传经典之名也。明实事,发生智慧故名,大本别為分。 西域记二曰:「其婆罗门,学吠陀论。曰毘陀,讹也。一曰寿,谓养生缮性。二曰祠,谓享祭祈祷。叁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

《佛学大辞典》 / 1100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相约位

相,即生、住、异、灭也。此之相,乃是本觉心源,无明初起一念之相,而有种之别。以其细微难见,故约信、住、行、向地、等觉、妙觉,从浅至深,次第觉了粗细分齐之相以明之。此之法,起则从生至灭,觉则从灭至生,故以灭、异、住、生而为次第也。 一、十信觉灭相,十信...

《三藏法数》 / 509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八敬戒

又名八敬法,八尊师法,八不可越法,八不可过法,如来成道之十年,姨母求出家,佛不许之,盖以正法千年,若度女人,则减五百也。阿难叁请,便传八敬法,使向彼说。若能行之,则听女出家。姨母顶戴信受,乃得戒。由得戒之十缘而正法亦復千载。分律十八曰:「佛告阿难,今為女...

《佛学大辞典》 / 439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提婆為利养学神通

说,一从佛学。五分律叁曰:「时世尊受诸大声闻与阿耨达龙王之请,调达未得神通,不能俱去,羞耻从佛,愿学通法。佛為教於安居中得神通。」二从修罗陀比丘学。增一阿含经十六曰:「提婆达多从修罗陀比丘学沙门威仪礼节。是时提婆达多请说神通道,比丘為说其法。达多不久而得...

《佛学大辞典》 / 416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种灌顶

一、除难灌顶,降伏灌顶也。二、成就灌顶,受明灌顶也。叁、增益己身灌顶。、得阿闍梨位灌顶,传法灌顶也。见瞿醯经下。 又一、庭仪灌顶。二、堂上灌顶。叁、无职眾灌顶,古名无作法灌顶。、平座灌顶。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月喻菩萨十种善法

菩萨尘缘净尽,体性圆明,慧光普照,有情归仰,咸令发菩提心,成就种智;如月天子,离诸翳染,圆明朗彻,光照一切,功德无边,故取以为喻焉。(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皆生欢喜,菩萨初出世时,令诸有情,悉得远离烦恼,而生喜乐;如月...

《三藏法数》 / 705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七佛

七佛者,谓过去庄严劫中叁佛,现在贤劫中佛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庄严劫者,谓此劫中,多所庄严也。贤劫者,谓此劫中,多贤人也。) 一、毗婆尸佛,梵语毗婆尸,华言有。以其如月圆智满,则云遍见。魄尽惑亡,则云净观。既圆且净,则云胜观、胜见,是为七...

《三藏法数》 / 487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浊

一、众生浊,谓众生多诸弊恶,不孝敬父母尊长,不畏恶业果报,不作功德,不修斋法,是名众生浊。 二、见浊,谓正法已灭,像法渐起,邪法转生,邪见增盛,不修善道,是名见浊。 叁、烦恼浊,谓众生多诸爱欲、悭贪、斗诤、谄曲、虚诳,摄受邪法,恼乱心神,是名烦恼浊。 、命...

《三藏法数》 / 217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羯磨

Jña ticaturthaṁ,僧中行事务,如授戒之重法,向僧眾先告白其事,曰白。次叁问其可否而决其事曰叁羯磨Tṛtīya karmavācanā,合一度之白与叁度之羯磨曰白羯磨。是最重之作法也。羯磨疏一上白:「若情事殷重,和举转难。如受懺大仪,治摈重罚。故须一白牒陈,叁羯磨量可,方能成...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地断障证真

一、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明

西域内外学者,必宜学习之处,有五明,故云五明处:一、声明Śabdavidya,明言语文字者(见声明顶)。二、工巧明Sil akarmasthānavidyā,明一切工艺技术算历等者。叁、医方明Cikitsāvidā,明医术者。、因明Hetuvidyā,明考定正邪,詮考真偽之理法者,所谓论理学也。五、内明Adhy...

《佛学大辞典》 / 376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